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2023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设计(模板10篇)

2023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10-08 16:56:08 作者:梦幻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设计篇一

涂晓娜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册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丰富感性经验,而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展开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教学设计思路。大量的动手操作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力提供了空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对于在幼儿时期已积累大量丰富感性经验的大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说,认识这四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优越的家庭条件,完善的学校配套设施,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但学生对这四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为此,我认为:创设有趣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玩中认图形

(教师在桌子上摆几个学生常见的物品,有印泥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

师:你们喜欢玩“魔术”吗?

(教师给大家表演:先放一张白纸在讲桌上,挡住学生的视线,隔一会儿再让学生看白纸,“咦,白纸上怎么有一个圆?”学生很奇怪。)

师: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变出圆的吗?

(由于所用的物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很快明白了“魔术”的奥妙,纷纷举起小手:“我知道,我知道!”)

(教室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学生纷纷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印出不同的图形。)

生1:老师,我用长方体印了一个长方形。

生2:我印了一个正方形,是用正方体印的。

生3:我用三棱柱印了两个三角形。

(就这样,在玩中,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在动手玩中,具体感受到了“面在体上”这一数学思想。)

(二)活动二:分中找图形

师:我们的淘气遇到了一点麻烦,你们能帮帮他吗?

(听说要去帮助别人,学生马上聚精会神地听我说。于是,我出示了各种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他们进行分类。)

师: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生1:长长的是长方形,放在一起;方方的是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2:有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所以要放在一起。

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

(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把这几种图形的特征分析得很透彻。)

(三)活动三:动中摆图形

师:你们能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吗?

(很快地,一双双小手摆出了各种图形。)

师:有一个图形你们谁也没摆,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圆的边是弯曲的,小棒是直的,我们没办法摆出来。

生2:老师,我摆正方形用的小棒一样长。

生3:老师,我摆长方形时,有两边用的小棒一样长,另外两边用的小棒也一样长。

生4:老师,我用一样长的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生4:老师,我摆三角形时用的小棒不一样长。

„„

(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各种图形的本质特征,很了不起。)

(四)活动四:忆中说图形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生1:教室的门是长方形。

生2:应该说教室门的表面是长方形的。

生3:我们到酒店吃饭时,很多桌子的面是圆的。

生4:魔方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

(大家众说纷纭,气氛非常活跃。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也不愿离开。)

〖教学反思〗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第一个活动:认图形,对平面图形有一个基本了解;第二个活动:找图形,比较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第三个活动:摆图形,挖掘平面图形之间的本质区别;第四个活动:说图形,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设计篇二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 1 2

案例一、“观察物体”的案例片断——观察长方体(二年级上册)

【课堂写真】

最多看到三个面

这节课的观察对象——一个长方体的大纸箱醒目地摆在教室中央,学生们分组坐在教室的四周。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大大的长方体。待会儿你们可以上来观察,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看看每个位置能看到几个面?”

老师的话音刚落,二十几个学生都纷纷离座,围着长方体。前面的学生靠长方体太近又挤,挡住了后面学生的视线。有些学生可能什么也没有观察到,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一会儿,老师请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

第一个学生走到长方体旁边,指着长方体的一个顶点说:“我看到这个尖尖的地方。”“你看到了几个面?”老师问道。

“看到三个面。”学生应答。

“很好。谁和他看到不一样的?”

“我看到两个面。”一个学生上来指了指他看到的两个面。

“和他一样看到长方体两个面的同学,请举起手。”有几个学生举了手。

“还有和他们观察的结果不一样的吗?”

一个男生上来,演示了他所站的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这时,老师又请“只看到一个面”的学生举手。这一次,只有两个学生举手。

“还有没有不一样的观察结果?”

一个女生又上来,她站到不同于刚才三个同学所站的位置,说:“从这里只能看到三个面。”

“你也是看到了三个面。”老师说。

女生又重复一句:“只能看到三个面。”可是老师对她的“只能”没有回应。老师转向全班,问道: “有没有看到的不是一个面、两个面或三个面的?”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学生应答,于是老师接着总结道:“今天我们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知识,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正面、上面和侧面

老师打开电子屏幕,边演示“课件”边解说:“我们看到了长方体正对着我们的一个面;伸伸脖子,又看到长方体的上面;再歪一歪头,还能看到长方体的另一个面。”接着,她依次向学生介绍看到的三个面的名称,特别说明长方体正对着我们的面是正面。

知道了长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后,让每个学生在教室里找一个物体,来辨认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分别贴上相应的卡片。老师强调:“先找到物体的正面,再确定它相应的上面和侧面。”

学生找的物体有铅笔盒、课桌、讲台等。有一个女生找自己身体的三个面贴上卡片,老师特别展示了她的“作品”,让小组长给她插上一面小旗。

教室中央的长方体也被贴上了很多卡片。在这个长方体的同一个面上,有贴“正面”的,也有贴“上面”的。在交流时,一个女生指着长方体的上面说,“这是我贴的正面??”老师也给予肯定。

(上述教学片断的视频大约9分。)

【案例讨论】

5.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图,怎样来设计这节课的数学活动?谈谈你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教学评析或建议】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课程改革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的观念。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要以深入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与内涵为前提。

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体验。这些都是二年级上册再学习“观察物体”的重要的认知基础。

述如下的情境图中老师、笑笑、淘气与讲台的相对位置。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和老师的参与,帮助所有学生都认识到:笑笑站在面对讲台的左面,与讲台距离大约一步的地方观察讲台;淘气站在讲台前面靠右侧,与讲台距离大约两步的地方观察讲台。

允许一些无法独立做出判

断的学生,模仿书中的情境图,站在老师、笑笑或淘气所站的位置看讲台,获得直观的体验

后,再完成“连一连”的学习

任务。

第三个学习任务是:想一想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想不来的学生,可以再去看一看。这个学习活动可以引伸,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最多只能看到讲台的三个面?所看到的这三个面有什么联系?讨论这些问题有助于发展学生观察能力与合情推理的经验。

如果看到讲台的正面,就不可能同时看到它讲台后面;如果看到讲台的上面,就不可能同时看到讲台的下面;如果看到讲台的右面,就不可能同时看到讲台的左面。当我们所站的位置能看到讲台的三个面时,就不可能同时看到与这三个面相对的另外三个面。所以,不管站在什么位置,最多只能看到讲台的三个面。而且这三个面不是讲台六个面中的任意三个面,而是具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个面。也许二年级学生无法完整地表达上述思想,但让他们经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最后倾听老师的解说,促进他们进行反思性学习,对丰富他们的空间经验与发展他们的内部语言(思维)是有意义和帮助的。

第四个学习任务是: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这是名称学习,可以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新的名称与学生已有的长方体物体的前面、上面、左面或右面等概念联系起来。

案例二、“分一分与除法”的案例片断——分桃子(二年级上册)【课堂写真】

认识平均分

“同学们见过拔河比赛吗?”

“见过。”

“我们班也要组织两队进行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多拉’队的站在这一边(指讲台右边),愿意参加‘蓝猫’队的站在这一边(指讲台左边)。”

统计出‘蓝猫’队有11人,‘多拉’队有13人后,老师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就按这样组成两队来比赛,你们满意吗?”老师问。

“不满意。”

“这样的比赛公平吗?”老师又问。

“不公平。”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们队(多拉队)要分给我们一人。”

“两队各有12人,就是分得‘同样多’。我们给每队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平均分’。”老师边说边板书:“同样多”、“平均分”。

接着,老师先后请两位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又通过实物投影仪先后展示如下两种分物操作的结果,由学生来判断它们是否平均分;并把不是平均分的改变成平均分。

图1图2

学生的应答和表现都得到了老师的赞赏:“了不起,一下子你们就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

动手分一分 “你们想不想动手分一分东西呢?”老师提出第一个分桃子的问题:“8个桃子怎么平均分给猴大哥与猴小弟呢?”每个同学可以利用8张桃子图片,动手分一分。

学生很快就分好了。

四个孩子先后上实物展台边演示边介绍他们不同的分法:

第一个孩子:“先分4个给猴大哥,再分4个给猴小弟。”

第二个孩子:“第一次先分2个给猴大哥,分2个给猴小弟;第二次再分2个给猴大哥,分2个给猴小弟。”

第三个孩子:“我是一个一个地分,猴大哥1个,猴小弟1个,这样分4次把桃子分完,猴哥猴弟都分到4个桃子。”

第四个孩子:“第一次先分3个给猴大哥,分3个给猴小弟;剩下2个再分给猴哥猴弟各1个。”

对上述每一种分法,老师都给予积极的肯定。

这时,一位学生提出自己的分法:“猴大哥让猴小弟,所以猴大哥分3个,猴小弟分5个。”老师也给予他鼓励,但提醒他要“平均分”。

老师又提出第二个分桃子的问题:“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猴爸、猴妈、猴大哥与猴小弟,该怎么分呢?”

交流的时候,有的学生是2个、2个分的,有的是1个、1个分的。但有一个学生注意到了平均分给2人与平均分给4人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与众不同的分法:“猴哥分到的4个桃子中拿出2个给 猴爸,猴弟也拿出2个给猴妈。”

老师提出第三个分桃子的问题:“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要怎么分呢?”一个学生说:“先分给每个小朋友1个桃子;剩下的3个桃子,可以切开,每人分给半个桃子;最后把剩下的半个桃子切成5小块,每人再分给1小块。”另一个学生说:“剩下的3个桃子,每个都切成5小块,每个小朋友可以再分到3小块。”

“行。”老师在肯定他们分法的同时,反复强调:“切桃子时,每一块要同样大。”最后,老师问:“每人先分1个,剩下的3个不分了。这样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是。”学生应答。

老师总结道:“平均分有时刚好分完,叫没有剩余的平均分;有时有剩余,叫有剩余的平均分。”

(上述教学片断的视频大约19分。)

【案例讨论】

《平均数》教学案例

师: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师: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 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师: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儿主意。听懂了吗?(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凯旋队”)

师: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师: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

记录。

预备,开始!20秒后,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凯旋队”: 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凯旋队”。“胜利队”服

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师: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师: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师: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凯旋队”的总数 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师:现在胜利者是“凯旋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师: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老师决定加入“胜利

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师:现在把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 生;140个。

师;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

师;哦,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还用总数这个统计量来比较,显然不公平,那么,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比出两个队总体的拍球水平呢?(学生开始思考,相互交流。)(终于有一个声音出现了: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可以先求平均数。)

生;就是用拍球的总数,除以拍球的人数。

案例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课,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一课。在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人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众所周知,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平时喜欢的体育活动为例子,进行分析解决有关数学问题,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会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本案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求平均数的问题,并引导他们从中发现问题,产生提出问题的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这些都是学生生活里有的,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讨论、争论起来就更有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平均数》教学案例

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王营小学 陈晓丽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设计篇三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数数;

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小棒、铅笔

一、数铅笔教师出示铅笔,比一比,谁数铅笔的方法多。(学生可能会一根一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如果铅笔非常多,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一十一十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二、说一说

1、圈一圈,数一数

2、问:下面画了几个圈?你怎样数比较快?你是怎样数的?把你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3、用圆圈圈起来。

4、请几名学生回答。

三、拨一拨

1、拿出计数器,做拨数游戏。

2、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同学拨珠子,并说说方法。

四、练一练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九十五(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

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设计篇四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作者:于越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的学习互动活动;它是一门艺术,必须融入设计者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设计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找准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降低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处理好四维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2.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努力的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既重“知识”又重“技能”;既重“过程”又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评价标准 2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 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

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二)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小组讨论、交流)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 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画得长一些,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 线全部画出。

当出现“c”的分法时,开始同“b”的做法一样,先使学生明确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再使学生明确分类时要统一标准。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一类,这样分类是以相交与否为分类标准。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据两条直线相交后所成角度来分类的。二者不是同一标准,所以这种分法是不正确的。从而达成分类的统一,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总之,在分类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看似两条直线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的情况。先想象是否相交,再请一两名学生动手画一画,从而达成共识。

三、归纳认识,明确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一)揭示平行的概念

吗?(没有)无限长,会不会相交?(不会)(边提问边用课件演示)

(二)揭示垂直的概念

师:咱们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都形成了四个角)师:你认为在这些相交的情况中哪种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个直角)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况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

师: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了四个直角呢?(学生验证:三角板、量角器)

(板书:成直角、不成直角)

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互相垂直。(学生试说后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四、练习巩固,深化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1.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后教师可适当添加一两个 没想到的例子。

2.我们看看运动场上还有这样的现象吗?(出示主题图)

3.咱们看看几何图形中有没有垂直和平行的现象?(出示几何图形)

五、拓展延伸,发展空间观念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出示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

1.摆出两根红色小棒与绿色小棒平行,想象有多少条直线跟绿色小棒平行。观察发现规律。

2.摆出两根红色小棒与绿色小棒垂直,想象有多少条直线跟绿色小棒垂直。观察发现规律。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强调了“同一平面”,利用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以后在讲课的时候多设计点教具和小游戏来帮助学生学习,课后学生们还得对垂直和平行两个概念要熟记。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设计篇六

模板

课题

一、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第 1 页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五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教后记: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第 3 页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设计篇七

优秀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1)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数——请同学们一架一架地数一数,每架小飞机上坐了几个人?

圈——请同学们将每架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2)制造冲突,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教师:想一想,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大家先在心中把这个算式默默地说一遍。

教师:都想好了吗?下面请两个同学一组,开展一个“你说我写’’的游戏,一个同学说算式,一个同学写算式。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了解两个学生相互配合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情况。教师:在“你说我写”的活动中,有的组两个人配合得非常好,也有的组出现了问题,说说你们在写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有的组写乱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同伴一听就明白吗?(这是5个3相加。)

(3)认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的特征,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教师:观察一下这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了吗?(加数相同,都是3。)

(三)自主尝试,强化认识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小火车里的同学们玩得也很高兴呢!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每节小火车里的人数有什么特点?(每节小火车里面都坐了6个人。)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在上图中将每个车厢的6个人圈起来。

教师:要求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怎样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大家,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吗?(4个6相加。)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个算式:6+6+6+6=24。

教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都相同。)

(四)加强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1)借助现实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教师(出示下图):最刺激的要数过山车了!

教师: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这是几个几?

教师: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五)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明确乘法的意义。

教师:7个2连加确实写起来比较麻烦,在数学上有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听听小精灵是怎样说的。

教师用课件播放小精灵的话,如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乘法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为后面的知识做铺垫。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的基础参差不齐,也许有少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乘法,但是对于乘法的意义,他们是不理解的,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对乘法是一无所知的,这就造成了教学的难度。(一)教学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

“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2.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并且根据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

法算式。

3.在学习活动中认识乘法,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本节课的特色:

1.通过快速地听算,不仅训练学生的听力,同时为新知制造一定的障碍,激起求知的欲望,从而主动地去探索。

2.一个教案两手准备。站在学生的起点,充分地预设,追求精彩地生成,让学生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策略选择:

本节课从听算入手(因为我觉得摆图形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所以我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创造),当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几个几连加”这句话表示加法算式的说法之后,要求学生写出100个4相加的加法算式时,就为学生的学习制造了一定的障碍,促使学生去动脑筋、去探索新的表示方法,接着更深一步学习并理解乘法的意义。最后把p44页的主题图作为练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同学们会用小棒摆物体吗?说一说你会用小棒摆什么物体?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本年级组提出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专题研究而设计的。设计的过程中力图体现出本专题的研究成果,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各种方法融入了教学当中。同时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也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形式交替变换,注重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另外,我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没有忽视素质教育,一方面注重各学科间的渗透和联系,另一方面注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一座“通往数学王国的智慧桥”,引出复习题。

二、谈话导入:

新的一天开始了,神奇的数学王国里正在举行画画比赛,他们分 三人一小组进行合作,瞧,他们多团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先请学生估算:三盒彩笔大约是多少枝?)

4、师小结并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常常除了估算之外,还要计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导入主要是让学生觉得我们是有必要上这节课,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最大的发挥)

三、探究新知

1、计算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应该怎样列式?

2、想一想:这道题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有几种算法,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分享。

4、学生讨论算法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算法,合理的算法

给予肯定,不恰当的及时进行引导。

5、学生汇报算法,可能出现:(课件出示以下两种可能)

(1)用加法:12+12+12=36(枝)

6、比较算法:第一种用加法计算,现在是3个12,加起来比较少,很快就能算出来,如果加的个数多了,就比较麻烦,比如8个12,9个12,甚至更多,这样计算起来就很慢了。第二种算法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后,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运用了前面学习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出来。只是在计算的时候要进行三步计算才能算出来。两种方法比较,显然是第二种比较方便。

7、提出疑问,引出乘法竖式计算:那大家想想,还有没有更加简便或计算更快的方法呢?

8、揭示课题:今天,数学王国的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设计意图:这里这样安排同桌、及小组合作是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使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作用,培养初步合作的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四、介绍乘法竖式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4页,小组内相互交流交流数学王国里的小朋友是怎样给乘法算式列竖式的。(学生试着自学,并交流讨论乘法竖式的算理,教师巡视指导,遇到疑难时,可以给予引导)

4、小结:在进行乘法的竖式计算时,把数位较多的因数写在上面,数位较少的写在下面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然后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写在个位上,再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写在十位上。

(设计意图:师生一起说算理,使算法进一步明确,算理更加清淅。)

五、练习巩固

1、课件出示74页“做一做”3道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到黑板

板演后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2、75页练习十六的1到4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共同交流、讲评。

(1)说一说用乘法计算的理由是什么?

(2)要求用竖式计算后,同桌交换检查,如果出现不同意见,可向老师

提出,同时向学生调查,全部正确的人数。

(3)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有几种解答方法。

(4)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稳步提高,同时也渗透一些科学和品德方面的教育,注重学科的联系。)

六、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学生自己来谈收获,是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另外再次强调了笔算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记得更牢固。)

七、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乘)1 2??因数 36??积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设计篇八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学习兴趣。新课开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会生活中不断重复出现和无限的表象,我以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含义,从而说出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架起桥梁。

接着通过计算小乌龟和小蜗牛的爬行速度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观察辨别,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设计篇九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尝试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畅所欲言,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倾听与发现,在激烈的争论中做引导和评价。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

b、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还知道了循环小数的哪些知识?

c、这样的商应该如何表示?

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课前研究,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则让学生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练习的突破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32.7272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则让学生把研究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学生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用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四、对小组合作展示的思考

小组合作展示让多个孩子成为一个小集体,在这个小集体中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个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设计篇十

循环小数是小学数学第九册上期教学内容,是一个新知识,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本的例8,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此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本节课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学习兴趣。新课开始,我以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通过计算求商,让学生在不公平的“除尽”与“除不尽”的比赛中发现问题,初步感知有限小数,无限小数,让学生体验“循环”的含义,从而说出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架起桥梁。

循环小数这种数学现象,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合作交流,创新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再通过讨论、师解、生自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了不同的成功。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四、通过回顾,思考,弄清本节课所获得的新知识,在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进一步明确学习重点,掌握知识要点对所学知识得到了及时的巩固、提高、升华。

本节课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及新的教学理念。注重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教学效果好。

相关范文推荐
  • 10-08 乡镇生态环境调研报告(模板5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
  • 10-08 2023年牡丹江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大全10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
  • 10-08 2023年部队清明节烈士陵园致辞(大全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
  • 10-08 最新职业学校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 10-08 五一公安安保工作总结报告(汇总5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
  • 10-08 最新敬老院献爱心活动主持稿(优秀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 10-08 追求个性演讲(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 10-08 最新税务局办公室年度工作计划表 办公室年度工作计划(优秀10篇)
    计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领域。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
  • 10-08 以人格育人格心得体会(精选7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
  • 10-08 2023年小班活动挂毛巾教案反思(优秀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