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论文篇一
20xx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颁布了,于是“五一”假期学校就布置了全体老师学习。打开课程标准的电子版,与前两版课程标准比较,修订的课标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
课程目标上,语文学科的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时代,真真切切地到来了。首先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提法不同,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不再提“三维目标”了。课程目标分学段的要求,也不再是分以往的五个版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而是分成了四个领域:即“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创造性的新增的两个内容。
5月30日晚上,在网上听了省教科院周玲老师对20xx版的课标的解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特别是“为何要修订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三个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聚焦“立德树人”,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四个基础“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基础;改进“知识为重、零散浅表、静态讲练、注重解题”,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四个突破“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情境实践、学业质量”,强化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三个结合“教、学、评”一致,体现正确的学业质量观,建立有序进阶、可测可评的学业质量标准。
“学习任务群”是本次修订课标新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我觉得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再升级。老师们对“学习任务群”很是困惑,我在困惑中感觉很新鲜。课标中提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回想本学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大门,其实我的教学活动设计就是学习任务群的实施。任务一:我从单元整体设计出发,带领学生早读时读大量的现代诗歌,让学生找出现代诗歌形式特点。学习《三月桃花水》这篇美文时,我把一个自然段以现代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再让学生把其他自然段改写成诗的形式,为学习现代诗单元做好铺垫。任务二:在学习第三单元课文时,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在预习课文时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课下查找,搜集冰心、艾青、叶赛宁、戴望舒的资料,以及关于他们创作诗歌的背景故事,在课堂学习时与同学们分享。如此这般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很乐意做这样的学习活动。任务三:学习单元诗歌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现代诗的形式,无论是朗读还是仿写,都有一定的兴趣,他们更明白诗歌有节奏美、韵律美、形式美、形象美。等到综合性学习编诗歌集,小组类分工明确,有设计封面、目录、抄写等分工组合,又是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学习;每个小组所选诗集内容不同,他们的学习任务也就不同。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把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的知识及连接起来,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活动走向课堂在走向活动,现代诗歌也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
本次节假日、休息日对新版课标地学习,我也从初步认识到比较深入的了解了新课标的修订,能够把之前的教学实践与给我新鲜感内容的“学习任务群”进行连接,再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重新梳理,给出理解性地阐述,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我想这就是本次学习20xx版课标的最大收获。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论文篇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可以看出,这是从整体上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提出了目标。
细看一下“学习内容”可以发现,“整本书阅读”在每个学段中又有自己的阶段目标,而且对每个阶段的读物都给出了一些代表性作品,便于教师推荐指导。比如说,第二学段中“阅读儿童文学名著”列举出了《稻草人》《爱的教育》等;第三学段中“阅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列举出了《可爱的中国》《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从中我们能够发现,四个学段的目标是循序渐进的,另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让学生从小树立爱国思想。学生爱国思想的教育和培养不仅要通过班队会、升旗等德育活动去培养,还要让他们通过阅读去深刻地感知,把爱国和阅读的种子一起植入心田,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也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提示,为我们教学提供抓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落实。相信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去做,学生扎扎实实去读,书香一定会浸润每个孩子。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论文篇三
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与推进,怎样在实践中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新课标教学三个维度的目标,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等逐渐成为在职教师关注的重点。众多学科皆是如此,高中语文课程也不例外。新课标的开展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呈现新的课堂面貌,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信心,同时还要注意角色的转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更多地则是扮演一个引导者。对于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与传统的语文课程相比较,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所以,新课标主要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一、新课标下教学方法的内涵
教学方法的内涵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领域都会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尽管如此,他们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共性:首先,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其次,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最后,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总体来说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手段。而新课标是以改变教学方法为主旨,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传播新的教学思想,从而进行全面的.课堂教学改革。当然,在看到新课标改革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发现其中的各种不足,如果不能及时地发现并纠正,会很容易进入教改的误区,进而影响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质量。所以是否能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转变
1.在理念上,教学方法应在继承中稳步发展
从整体上看,现阶段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方向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符合现如今的教育需求,但是仍然在改革中出现一些瑕疵:面对传统的选秀与必修结构,必修学科基础性内容略显不足,而选修不便操作实施,对教师的要求甚高等。对于一些过去的教育模式在新课标下仍具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传统模式与当下要求相结合,整理出符合课堂符合教育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盲目地抛弃语文教育几千年特别是近几百年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所以新课标下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是在继承传统行之有效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2.运用“活动”推动语文课程的学习
语文课程可以借助“活动”来进行全面的学习,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主要的活动包括应用性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通过活动来推动语文课程的学习首先是课堂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状况,将枯燥的文本学习转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艺术活动,既体现出学生主体的地位,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综合能力。其次是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借鉴社会语文学习的规律、要以,进而精心设计、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充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最后是应用性实践活动,这要求老师根据学生自身具体情况广泛的开展各种语文应用性实践活动。在进行活动中应该以学习中的真是实践和实现教学目的为核心,使其切实的能够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教学方法的使用应注重高校和实效的结合
在理念层面,广大语文教师经培训学习后对新课改的认识基本到位,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机械实践新的课标理念,一味追求多样性,不能提高教学效率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堂教学的原点、基准,也是高中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同时,无效的课堂形式也不是新课程的必然特征。因而,课堂组织形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的高效率和教学结果的实效性。正所谓过程高效,结果实效才是教学的根本,所以,无论选修还是必修,教师传授还是自主学习,只要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情感上有陶冶、思想上有启迪、习惯上有改进,才是目的所在。
三、结语
总之,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程从理念到具体的实践活动要求来看,都有着一定的变化,而对教学方法的正确把握和恰当运用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所在。因此,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究仍是新课标下教师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论文篇四
论文关键词:新课标 培养 探究能力 主动权
论文摘要: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高中语文探究能力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分别从如何培养学生真正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着手阐述其方法。
在新课改中,高中语文应“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应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同时。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这样,探究的学习方式自然进入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探究式学习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具体说来,探究式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参与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形式。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发掘其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定需要。”就此,笔者觉得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从以下几点来做:
1、培养学生真正的问题意识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是探究的对象和中心,也是探究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探究式的问题应该具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等特征。一方面,高中语文探究学习,必须努力创设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语文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教师又进一步指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蕴?依据是什么?通过提供一系列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提问中的难点,随机地将教学内容进行归类、深化。或从中发现新的值得师生共同探究的新问题。例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时,学生通过自读发现了许多问题。学生提出,诗的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应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真正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其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提倡以人为本,它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时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学生学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大可以全由学生自己做主,老师只是以平等的身份,做一个导演,或作为参与者提出个人的看法。课外活动也是如此,学生想探究《水浒传》中的人物,有这一爱好的同学可以组成一组,开展研究:对本地风俗有兴趣的同学,又可组成一组,到各地收集素材,积累资料。老师要进行各种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发,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分析、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在语文课堂上的合作与交流,能使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进入更新、更高的层次,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和进行沟通,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收获更为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探究式学习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达到合作解疑的目的。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探究者的共同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语文教学引入探究式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加强语言的感受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流与合作,使交流与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式语文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又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4、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进行整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理想环境。有力促进探究式学习的实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语文教学真正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
综上所述,探究式学习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高中语文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探究式学习是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培养其创新能力打开了一扇窗口。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放在怎样的高度都是不为过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治闲,王翔.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9)
[2]刘根林.培养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中小学外语教学,.(3)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论文篇五
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思考文/胡齐林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诸多困惑,新的挑战和机遇都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摆脱传统阅读教学思维模式的束缚,洞开新天地,如何在新课改课程增多、课时减少的情形下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培育新的涨分点,是当前语文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简析,就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作一些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阅读;提升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要“注重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可以说真正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学生阅读实践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做好阅读的管理者、组织者、引导者及参与者。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及创造性阅读,让学生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呢?从阅读的切入点、目标任务、方法技巧等方面看,以下几种方法值得思考、探索与实践。
一、解读标题,紧扣文眼,打开阅读文章明亮的窗户
标题和文眼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通过它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老师指导学生写作拟题目时,常说“题好一半文”,可见写作很重视题目,其实阅读也应该重视题目,用好题目,不管是诗词鉴赏,还是其他散文、小说等文体的阅读,都应该强化“题目”或“文眼”意识,好的文题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阅读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抓住文章的标题或文眼,打开阅读文章明亮的窗户,进入对文章内容的阅读理解,以此展开阅读就可以思路清晰,要点明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篇文章都有“文眼”:或题目,或重点句、关键词。抓住文章的这些关键处,()从整体着眼,顺藤摸瓜,梳理经纬,就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窦娥冤》紧紧抓住题目中的“冤”字做文章,就可以洞开课文学习的窗户,进入课文的深处。这样的导读会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依据目标,师生设问,进入阅读文章神秘的天地
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呼唤一种新的教学策略。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如何让阅读教学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价值追求,目前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思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双向问题式”阅读教学策略主张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与同学、老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中,在思想与心灵的交流碰撞中,自主协作地开展阅读活动,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和体验,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知不觉地使语文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努力构建问题驱动机制,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巧设问题,以“问题”促“教学”。当然,问题的设置可以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去思考。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巧妙地运用提问,不仅可以保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精神及创新精神,从而起到增进教学效果的作用。师生首先要明确“问什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设问,问焦点、问亮点、问重点、问难点、问疑点。通过“五问”,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热情,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学习课文。例如上面举到的《窦娥冤》,学习时可以围绕“冤”字设计问题:(1)窦娥的“冤”表现在哪些方面?(2)造成“冤”情的原因有哪些?(3)课文哪些描写说明了窦娥的“冤”情?又如,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可以设计问题:(1)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谁?(学生可能回答:“别里科夫”或“以别里科夫为代表的一类人”)(2)文中的“套子”是什么?(有形的、无形的)(3)别里科夫身上的“有形的`套子”和“无形的套子”分别是什么?上面几个问题是理解鉴赏这篇课文的有效抓手,这几个问题解决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就非常深入而具体了。
可见,要搞好问题式阅读,关键是要首先构建问题驱动机制,根据目标巧妙设置问题,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去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提问题,并参与问题探究。这样学生课堂智力参与程度都会大大增强,问题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效果也会随之显现,课堂教学活动就可真正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三、明确文体,拟写提纲,把握阅读文章清晰的思路
指导作文时经常要求学生拟好写作提纲,这样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不致偏题。现在许多学科在组织教学或复习时也经常运用提纲式方法,如政治、历史、英语等。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经常使用的。
其实语文的阅读教学也可以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初拟提纲,按照行文思路进行快速有效的阅读。例如,叙述类文章,我们可以预设这样的思路“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如果是议论类文章可以预设这样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很多的诗歌鉴赏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梳理行文思路,从而深入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与思想情感。在阅读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句(总括句、过渡句、结论句、段首句)和关键词(首先、其次、然后、总之、所以、因此、但是、而且等等)。例如,教学《囚绿记》时可以拟写阅读提纲“择绿―恋绿―囚绿―放绿―怀绿”,理清文章阅读思路。
以上是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探索与思考的一些内容。当然,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怎样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都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和效度,注重个性化阅读,允许适当多元解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我相信这样的创新式阅读教学应该会进一步激活课堂、丰富课堂,不断提升课堂效益和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陈梅芳。浅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j]。教师,(20)。
(作者单位 四川省绵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