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优秀15篇)

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优秀15篇)

时间:2023-10-14 04:39:27 作者:BW笔侠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优秀15篇)

自我总结是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下面的律师工作总结范文,或许可以给你的写作带来新的思考和灵感。

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一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代谢和调节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而从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与医学生将来就业息息相关。由于其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名词概念性强,代谢反应复杂、知识更新快及教师们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得其成为医学课目中较难掌握的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知识传授,以讲授知识点为主,了解其他知识面为辅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许多同学对其内容理解片面,对各章节知识的理解逻辑性不强,理不清各物质和代谢之间的关系,易出现记住后面知识忘记前面内容的现象,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进而丧失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为了让医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是值得探索的课题。作为曾经的医学生,并结合从事教学几年来学生反馈的困惑,作者以此为发点,探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供同行商榷交流。

1启发式教学法

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人体代谢的特点,同时对于代谢障碍所导致的疾病和生物化学上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治疗手段联系起来。通过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直观的现象来讲解抽象费解的疾病发生过程,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对疾病诊断的思维。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涉及护理常用临床操作的理论知识应重点讲述,比如糖尿病发病原理以及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的料理,运用酸性灌肠原理阐述肝硬化疾病发生的过程等。其他本科临床医学生化教学中,需加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培养临床各科室医生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启发式教学是立足于已有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改革灌输新的教学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启发方法。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旧知识牢固,使学生充分发挥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知效果和清晰度。

2病例式教学法

临床各学科的专业基础源于医学生物化学,医学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让学生在脱离实际临床试验的情况下传授理论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学习后才能进入临床,这种理论与实际相脱轨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来对待,对疾病发生的原理没能将其与医学生物化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乏味,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而病例式教学法通过病例和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引起学习兴趣。

西德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案例(范例)教学法,强调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蕴含科学本质的范例进行教学。

案例教学在医学、法学和军事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运用临床病例进行教学实践是病例式教学法的实质所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书本为主,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在西方,结合案例教学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医学,法学和管理学的教学方面得以充分应用和发展。因此,将传统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教学中引入适当的病例进行分析,通过对具体病例情景的描述,让学生充当医生的角色模拟医生对疾病进行治疗和诊断,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疾病进行分析讨论。例如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血液中葡萄糖不能及时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生成腺苷三磷酸(atp)、co2和h2o,导致血糖浓度过高,胰岛素细胞发生功能性障碍不能分泌胰岛素。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想到一些治疗措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患者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品,注意饮食习惯;有学生会想到既然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佳药物,机体或细胞不能分泌胰岛素,可以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对胰岛细胞基因加以改造使之恢复分泌胰岛素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当讲到基因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来阐述基因作为遗传物质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不能看到自己的基因,但基因决定着每个人的命运。基因的微小变化将导致很多疾病如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痴呆、亨廷顿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生。病例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从中理解、掌握医学生物化学专业知识。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衔接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自学能力,并有效地掌握知识,探索新知识,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

3错导式教学法

错导式教学法是一种颇富情趣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多年教学中逐渐总结和形成的一种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对于初次接触医学生物化学的学生而言,书中的生物化学现象、疾病发生原理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错导式教学法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教师对某一现象故意抛出错误的观点,其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教材重点、难点的争论,加深印象,制造活跃的学习气氛,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比如讲解dna和rna组成的核苷酸种类时,教学重点在于要求学生掌握dna和rna碱基组成的不同,在讲到rna时先使用腺苷二磷酸(amp)、胞嘧啶二磷酸(cmp)、鸟苷二磷酸(gmp)引导学生进行命名,然后再写出“tmp”,有的学生理所当然认为“tmp”也存在于rna中,从而错误地把“tmp”命名。这时有的学生会发现,rna中不存在“tmp”这一碱基故而发问教师,教师再从正面解释为什么dna和rna碱基组成为何不同,分析二者作为遗传物质在进化上的重要性,从而对知识面做进一步补充和扩展。同样,dna也如法炮制,可以用“dump”进行错导。再比如,讲解蛋白质双缩脲反应时,可以用反问方式进行错导,问题一:“是否所有蛋白质和多肽都能发生双缩脲反应”学生回答肯定“是”。

这时马上引入问题二:“那么,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是不是所有的氨基酸也能发生双缩脲反应”学生肯定回答“不是”。利用学生对2个问题的回答自相矛盾加以解释为什么蛋白质和多肽能发生双缩脲反应而氨基酸却不能。首先双缩脲试剂是鉴定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等,而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形成蛋白质或多肽的时候肽键被破坏,因此,氨基酸本身不含有肽键因而不能发生双缩脲反应。

4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是教师在不设标准答案的情况下让学生充分发挥对某一问题、现象或病例诊断措施的讨论,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接受知识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学生根据在医学生物化学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某些疾病联系起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当学生给出合理的治疗措施时,教师应给予表扬,当学生在制订治疗措施的时候遇到困惑,教师应给予正确引导和鼓励,通过讨论式教学方式可以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可以转换角色,让学生来充当课堂上的主角,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而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和组织者参加到病例讨论中来,加强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其实质在于让思维者根据已有的信息从自身知识结构、水平和理解力来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答案的一种讨论式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思维。医学生化教学中引入这种思维方式,学生在面临同样的病例,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展开激烈讨论并求同存异制订可行性的治疗措施。例如:讲解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时,联系人体衰老、皮肤老化、掉头发等现象;讲解血糖调节时,联系糖尿病发病机制;讲解维生素分类时,联系脚臭、灰指甲等疾病。学生之间通过讨论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给出的答案并非完全正确,这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加以解释正确与否,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评价学生诊断的结果,引导和加深学生对该病例的理解,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科学化。

5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已成为现在高校基础课目必备的教学方式,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快,并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很多疾病的发生原理可以用生化理论知识来解释。目前为止,国内高等医学院校中将医学生物化学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各学科中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病例诊断和治疗从原来的组织水平逐渐深入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在传统的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医学生化课本、粉笔加黑板是教师教学时的常规“武器”,在内容广博的生物化学面前,教师将重点,难点内容通过板书形式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影响了教学效率,而且使得教学氛围死气沉沉、毫无生气,最终丧失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们在充分论证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基础之上,制作了与本科临床医学生物化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相适应的全套多媒体教学方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打破了课本、粉笔加黑板、教师说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索新知的欲望。医学生在忙碌的临床操作过后进入教室接受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从心理上就很排斥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多媒体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方式将教学中难以用文字表述、抽象的内容形象地表示出来。有效地化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让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使学生的创造性素质也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从这一角度出发,多媒体可以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在课堂上灵活地应用教学方法,多实践、多总结,才能真正提高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二

摘要: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医用化学是每一个护理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本文对如何能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用化学;护理专业教学;学习兴趣;医学素养

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学好后续医学课程,如生化、药理、生理、临床检验等学科的基础。

一、明确教学目标

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是护理学,医用化学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护理专业岗位对相关化学知识、技能需求的联系,淡化化学学科意识,注重化学与医学的相关关系,从知识性、趣味性、关联性、渗透性、实用性出发,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化学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化学基础更弱,且层次不一,有上过高中的,也有初中未上完的。最头疼的是,不少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高。很多学生对医用化学不够重视,认为医用化学课不重要,觉得这门课的知识在以后护士工作中用不到,护士只要会发药、打针、输液就行了,没必要学化学,甚至有些学生对化学还有厌学情绪。由于学生对医用化学认识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更谈不上可以认识到医学和化学的关系,对为什么学习医用化学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上好第一节医用化学课就尤为重要。教师可先列举一些日常及医疗上的实例,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在医学中以及在护理专业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和化学知识有紧密的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之后讲授每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或与医学相关的话题或内容作为切入点,再逐渐引入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医学离不开化学,学护理更不能不具备化学知识,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内容,更要备学生。教材内容繁多而教学课时少,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强而与医学相关内容偏少,缺乏与医学的密切联系,这使学生不能体会到化学在医学在护理专业中的实用价值,因而很难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调整教材的内容,打破其完整性和系统性,降低学习难度,注重化学与医学的'关联性,突出化学在医学上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针对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现状,尽可能地把化学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围绕化学与护理专业的相关性进行教学,努力使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医学相关,并能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产生兴趣。如讲到碘的性质时,注重讲碘酊的成分与用途、人体缺碘的症状及生活中如何补碘。在讲到分子的极性及相似相溶原理时,着重讲水分子的极性及维生素c、维生素b的水溶性和维生素a、维生素e的脂溶性。讲到配合物时,从nh3与h+可以配位形成nh4+,nh3也可以与cu2+配位形成比较复杂的离子,同时联系学生熟知的血红素、煤气中毒、vb等讲解配合物的知识及应用。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领悟化学的魅力及化学与医学的关系。生活中衣、食、住、行各方面,化学与医学无处不在。如甲醛对人的危害人所共知,劣质的衣服中会含有甲醛,装修材料中也含有甲醛;饮食上营养元素、微量元素的摄入,碳酸饮料不宜多喝;家里的肥皂、洗涤剂、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等等。

四、及时充电,补充医学知识,提高医学素养

医用化学应以化学在医学中的实用性为重点,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同时还要了解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及护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师都应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等搜寻相关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医学知识水平。教师医学知识的积累和提高,有助于将医学知识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去,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医学知识。五、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要有认真、踏实、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护理人才是当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作为护理专业教师的责任。

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三

化学是中职学校一门重要的课程,在中职学校的许多专业都用到了化学知识,如美容、医药卫生等专业,但是中职化学在学生看来是非常枯燥无趣的,而且相对其他学科来说难度也比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但是自x年中职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中职化学和以往相比已经削减了许多重点、难点,并且为了适应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化学中增添了许多和专业相关的实用知识,因此为了调高中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像从前一样照本宣科,而是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1中职化学学习现状以及原因

当今中职化学教学的主要现状就是学生和老师针对化学课堂的态度泾渭分明,一般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热情洋溢的进行教学,而学生则在课堂上发呆、睡觉、玩手机,对老师的教学提不起兴趣,结果往往是老师自己唱独角戏,针对这种情况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高校持续进行扩招,许多条件好的一点的学生都选择去普通高中去上学,中职学校招生变得困难,而且招来的学生整体素质也处于低水平;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比较保守、单一,中职学生和其他普高的学生相比,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存在差距,因此教师如果按照教授普高学生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法来教授他们的话,就会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往往因为这种不合适的教学方法,导致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使中职化学课堂上的低效。同时学生学习不分智力高低的,“因为笨,学习不好”的说法是错的,学习智力只有侧重一说,没有高低一说,因此只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一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四

每位老师都希望能将自己的知识一丝不落的完全传授给学生,但是如果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话,那么既无法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而且由于不当的教学方法甚至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要记住从实际出发。中职学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未来职业的培训,因此在中职化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将化学知识和学生的职业岗位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去学习,对于中职的职业培训来说,实践是由为重要的,通过知识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明确、清晰地认识;另一方面,突出了化学学习的实用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这两方面,提高中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2.2用故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中职化学课本中有许多小的化学故事,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化学小故事或者自己引申出来的故事进行讲解。运用故事教学法来进行讲解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这对于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很有帮助。“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介绍化学家的趣闻轶事、介绍化学发展史话,可以让学习背景活起来,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讲解物体的燃烧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故事教学法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中世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物体之所以会燃烧是因为一种要素在起作用,这就是有名的燃素说,在近代科学的发展下,长期流传的燃素说终于被击破。一种古老的观念可以影响几代人,真理被人们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将这个故事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氧气在物体燃烧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真理是不可战胜的,要坚信真理。又例如在讲解手性药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欧美国家医药史上的沉痛案例来进行讲解,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为了缓解孕妇的晨吐问题而发明了沙利度胺,这种药物虽然效果有效,但是却有副作用,而手性药物的.出现却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讲这个故事学生就会对手性药物的神奇作用有兴趣,从而最终能够实现有效教学。

2.3多媒体教学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开始在课堂上进行应用,多媒体教学包含了文字、影音、图像等,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更加人性化,同时也是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从前的课堂的被动跟随者转变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化学学习,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改进以往课堂上枯燥的学习氛围。同时多媒体教学在直观生动的向同学们展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在多媒体课程学习中,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对提高中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2.4运用情景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经典的教学法,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精心设计课堂情景,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例如我们在讲解化学物质铝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拿破仑这个事例来进行讲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拿破仑把铝当皇冠来用,而在宴会时却让身边的大臣用黄金做器皿。在等级森严的时代,这样做难道是说明铝要比黄金更贵重吗,如果是这样那又是为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逐渐认识到原来拿破仑时代的铝在开采过程中要远难于黄金,因而铝更贵重。在了解了这一点后,教师又可以进一步提问铝的冶炼方法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对此有更深刻地理解。

2.5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人的智慧就是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认知冲突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对于老师来说这也是很好的方式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及时的解答。

3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中职学校的重要学科的化学,其应用型非常强,特别是中职学校的目的就是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教育,所以提高中职化学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而为了提高中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中职化学的学习现状以及出现的原因进行探索,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对中职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形成以就业为向导,联合化学的实际应用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五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中职化学教学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化学教学中不断的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中职学生和学校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现在,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日常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注重中职学生化学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其思想道德方面的理念,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做准备。

一、德育教学方法

(一)针对教学法

化学是一门科学实验性极强的课程,对其必须要进行相关的实验以此来巩固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强化要点难点。老师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实践,不怕失败的.学习精神,对化学教学各个部分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1]。

(二)渗透教学法

化学教学中不仅有相关的理论概念和原理,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理论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其中,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实施了德育教育,让化学教学和德育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三)引导教学法

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老师在准备化学教学课件的时候,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

二、加强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化学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老师在日常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按照教材中的要点难点进行相关的实验的时候,要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同时,创设学习情境,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创造思维等能力。在创设化学学习情境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逐步渗透德育教育,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形式,同时,对学生的思想等方面进行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对化学知识和事物有一个正确辨别的能力,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韧性,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2]。

(二)发挥老师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

老师作为中职化学教学环节的引导者,对学生德育教育渗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中职院校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党员的标杆,这样就可以带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同时,中职院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情怀,有利于学生道德教育意识的形成。在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问题,老师耐心、细心的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化学中的要点难点。一个优秀的老师散发的人格魅力能够起到积极影响作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利用化学家优秀事迹,树立学生正确的观念

老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用我国化学科学家爱国、敬业的优秀事迹,同时他们还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探索的科学精神,是我们现代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老师在介绍他们的事迹的过程中,就是对德育教育进行普及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老师利用化学家的学习精神、思想水平、道德教育等方面对学生德育实施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鼓励同学们勇于质疑,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向老一辈科学家致敬[3]。

(四)结合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生活中存在很多化学反应产生污染性的气体或液体,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的稳定发展,所以老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的同时,可以结合实际发生化学污染的例子进行讲解,重点解释需要注意掌握的地方,合理的利用化学反应来服务社会。近几年,我国化工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环境问题频发,老师可以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掌握的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教育,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做到规范自身的行为,养成生活学习自觉环保的良好习惯。

三、结束语

对中职化学教育中逐步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提升学校的整体文明建设水平,还能为学生适应快速发展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爱党、爱学习、积极向上的观念。

参考文献:

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六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课,其理论性强,内容复杂、抽象、难懂,学生较难掌握。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要合理进行分组,对学习效果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及时进行反馈和交流。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自学能力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其理论性强,内容复杂、抽象、难懂,知识更新快,这也使之成为众多医学科目中较难掌握的课程之一。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被越来越多教师运用于课堂的教学。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采用组内及组间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学,营造了宽松的环境和轻松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创新意识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求大同而存小异,所有成员都有所收获,让他们懂得在互助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合作学习的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真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让学生自觉地探索知识,主动思考,从而敢于对问题进行探讨、质疑和批评,形成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自问自答,学生几乎不用过多地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每组学生都有明确的目的,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而能主动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完成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消化。综上所述,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生物化学课程自学的难度比较高,在该课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许多地方还需要特别注意。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地进行分组

要想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就要科学合理地分组。首先要确定小组规模。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分组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学生的交往技能、小组学习的时间、学习任务的难易度、合作学习的类型、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地确定小组规模。通常遵循异质分组原则。异质分组现已成为合作学习概念的一部分。组内异质,会产生更多的合作思维、更大的信息量,便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能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这种分组还会产生组间同质,使全班各组基础相同,更利于所有学生发挥出潜力。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异质分组,则需综合考虑学习成绩、性别、综合能力等因素。

2.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采取多元化评价模式,包括教师评价、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等。教师评价可分阶段进行,教师考评可从小组学习方案设计情况、学习资料收集情况、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内互评可从协作精神、积极性、主动性、个人贡献等方面考评。小组间互评则是对一个小组的总体评价。

3.及时反馈和交流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时,经常会遇到问题,教师要及时与之沟通,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交换信息、资料等,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结合传统教学进行,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

参考文献:

[4]程晓兰.论合作学习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xx

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七

在医学院设置的各项课程中,《医学生物化学》是其中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以理论学习为主的课程。多数学生的反应,这门课程知识点繁杂,内容抽象,理解和记忆的难度较大。相对于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更加生动、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可以将理论课程上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让实验技术得到巩固,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因此,高等医学院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需要注重实验设施的完善,实验教学的改进,通过多种方式并用全面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1、重视实验室管理建设,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高等医学院的本科教学中,生物化学的实验课程较为密集,部分实验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涉及的器材较多,操作流程复杂,因此给实验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加强试验管理。对于学生而言,需要保持科学的实验精神,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实验操作,才可能得到准确客观的实验结果。而加强对实验室的规范管理,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实验课程教学之前,实验室老师需要将本次教学所需要的器材进行准备和整理,并进行规范摆放;然后对实验操作记录表进行规范填写,并根据参与上课的学生人数,将各项实验所需要的仪器的名称、数量、规格、操作方法和备注等内容在记录表上完整填写。为了便于学生和教师快速了解仪器的性能,避免操作不当对仪器造成损坏,每一台都提供了详细的参数说明和操作指南。此外,学生使用完仪器后,需要填写旁边的使用记录本。实验室管理有多种制度需要遵循,包括《生化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制度》以及《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度》等,通过出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学生在参加实验时,每人领取一套玻璃仪器,这些仪器由每位学生自行保管。在进行实验时,如果发生仪器损坏学生需要在登录表上进行记录,并承担一定比例的经济赔偿责任。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进行实验的品格,同时有助于学生养成爱护器材、规范使用器材的良好习惯。在生物化学实验室中,卫生管理也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由学生轮流负责打扫实验室,打扫完毕还要接收实验室老师检查。通过这些管理措施的执行,既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又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的质量。

2、及时更新实验教学项目,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在过去较长的时段内,实验室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高校只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的实质只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通过检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在实验课上,通常是由教师先将实验原理和步骤等理论,然后由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因此从之前的实验教学来看,主要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目的存在偏差,对学生的启发性思维培养和综合素质效果较差等弊端。对此,高等医学院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应该降低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的数量,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开放性实验安排学生提前自己配置试剂,自己先进行预实验,并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以此提高实验成功的概率。

3、努力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能力

实验技术人员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须大力改善实验技术人员的队伍结构。实验技术人员除了具备一流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对各类实验器材的性能、使用要求和检修维护等有足够的认知,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理论指导,还能够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当前高等医学院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应该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不断学习先进的`实验设备操作技能,吸收新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辅导。对于大型的精密仪器,需要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和操作。

4、坚持课前做预实验

从反应稳定性的角度看,生物化学实验与常见的化学实验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生物化学实验更容易受到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让学生得到预期的实验收获,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实验技术人员需要先进行一次预实验。通过预实验的效果,判断实验方法是否需要完善、实验试剂是否需要更换,实验步骤是否需要优化等,通过预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对于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记录和分析,对于预实验中的成功之处,需要进行分享和总结,这样便于提高后期实验教学的质量,还能够为后期生物化学教学实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5、及时听取学生反馈意见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完成实验教学后,需要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通过学生反馈了解教学实验的效果,并根据学生的意见对实验教学提出新的完善思路。听取的学生意见包括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对实验技术的掌握情况、实验条件的优劣、实验设备的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后,对学生意见进行归纳整理。重视学生意见反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教师及时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增强师生沟通。运用计算机管理手段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都有很大幅度增加。由于仪器设备在学生使用过程中要如实反映每台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努力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八

[摘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培养生物技术类专业的创新性人才的重要课程。文章从实验项目、教学资源的利用、课程的考核方式、创新性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使此课程的教学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已成为医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及生物化工、生物制药等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而且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和食品等很多领域。因此,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类的学生除了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外,还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就如何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教学质量进行一些探讨。

一、调整实验项目,不断优化实验内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从事各个学科研究、实践的基础,因此对这门实验课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完成一些验证性实验,更重要的是加强生化实验技术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那么首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就要调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项目,不断优化实验内容,除保留一些典型的、能训练生化实验基本技术的基础性实验外,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增加创新性实验的项目。例如:选择一些与生产、科研有着密切联系的实验项目,替代一些过时的实验;将一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研方面的新方法、新成果(如现代电泳技术、液相和气相色谱技术、免疫化学技术、生物大分子提取技术等)转化为生化实验教学。

二、合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两门课程的实验合起来的专门实验技术课程,只有20个学时,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课分别为56学时和40学时。实验课学时偏少,不利于创新、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将实验技术课学时增加到40个学时。由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之间衔接性比较强,因此,在理论课后,应选择相对集中的时间连续开设实验课。为了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提高,合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应对具体的实验采取不同的安排,一般情况下以两人为一个实验小组比较好,这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验的空间,减少相互间的干扰。同时应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工作,在配制试剂、材料时多准备几组,以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而在实验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去学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实验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而且还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明显的增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当中,有很多时间是在等待结果,在这个时间段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安排一些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的讲解,将相关的实验内容制作成课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术、规范和技能,还能通过多媒体教学形象地掌握一些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另外,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进行实验的分析和总结,可以结合教师的具体的科研课题来介绍科研课题设计的基本思路,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考能力,还可将相关的科研实验经验和教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快速地积累相关的实验经验和教训,可以使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课题时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少走弯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并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实用型人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它的内容和实验项目很多,要在20个学时的实验课堂上完全做完这些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开放实验室,使实验室不受上课时间的限制,这需要更好地管理好实验室,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实验的操作训练,让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实验有一个可以进行实践操作的基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社会急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四、增强实验考核,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通过实验报告的考核,使学生明白每个实验项目的设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必须是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后,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通过实验报告的考核,能过考察学生在实验课中的操作与实验结果以及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实验分析和讨论,考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动性,了解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拓展的考查,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五、加强师资培训,重视创新的师资队伍

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师资队伍才有可能做到。因此,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这门课程的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必须学校领导重视,安排具有创新能力,敢于创新的教授当任课程负责人,配备有能力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老、中、轻相结合的教师当任任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深造,还可以派遣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各种实验室建设管理培训班,提高本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重视他们的职称评定,提高本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实验教师的知识更新、与时俱进,能够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促进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九

摘要: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学生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可以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习、就业等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目前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中,由于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分析目前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对生物化学的教学提出优化措施。

关键词: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效果;优化设计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代谢转变规律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临床实习、就业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

(1)用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揭示问题,出现了大量的化学结构式和代谢反应式。(2)知识点多,且容易在识记中混淆。如:磷酸戊糖途径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糖原合成供体udpg和生物转化结合反应供体udpga。(3)代谢途径繁杂,相互关联,不易理解。生物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三大物质的体内代谢途径,皆是在酶的催化下逐步进行的系列化学链式反应,且三大物质代谢中部分代谢物相互关联,形成网络,对于学生的`理解易造成困难。(4)与临床相关的知识点较多,对于学习基础课而言,理解透彻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若理解不透彻则对后续相关疾病的正确护理埋下隐患。

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我校护理专业开设已有60年历史,为省内外各级医院输送了大量护理技术型人才。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如下。(1)高中学习文科者多,理科者少。在历年新课开始前的班级统计发现,高中学习文科者占比达到80%以上,学习理科的学生不足20%。(2)女生较多,男生较少。历年护理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人数不到专业总人数的2%。(3)来自于乡镇地区的学生多,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少。生源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总体来源于乡镇,个别来自较为偏远的山区,而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较少。同时在教学中笔者发现:(1)开课前学生的生物和化学知识掌握不足,且有畏难情绪;(2)学生理解层次差异大,进度难以统一,部分知识理科学生接受轻松,认为进度慢,文科学生认为进度过快,不能消化;(3)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生物化学总学时为32学时,对完成教学目标而言,略显困难。

3教学的优化设计

基于学科特点和学情分析,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了以下优化措施。

3.1绪论课优化设计

绪论课并非只是常规介绍学科特点和发展史等基本内容,它还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科对于后续学习和实习的重要性等任务。该任务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对绪论课进行精心的优化设计。比如,介绍学科的前沿性特点时可介绍生物化学方向诺贝尔获奖者的生平和科研故事,介绍学科的基础性特点时可初步联系每章临床代谢障碍疾病,介绍学科的实用性特点时可联系营养的生物化学内容。利用较为丰富的资料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物化学学科的“临床生活两相宜”,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荐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层层递进的介绍能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适时指导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课堂活动优化设计

常规的教学活动往往是“师授生收”,即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多数时候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度过了最初的学科新鲜期后,面对教师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种现象,需要教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在维生素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提前两周对学生分组,每8人为一组,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并派出代表在班级完成10~15分钟的讲解;在课堂上,给出学生肝脏检验报告单实例,让其分组讨论不同指标分别来自哪个章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等升高或降低分别代表什么临床意义,并形成小组报告;将个别理论内容放在实验室教学,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可以保证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3教学资源优化设计

生物化学是一门既能服务临床也能指导生活的学科,而优化的课堂活动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潜心钻研、贴近临床、留心生活,不断收集各种资料丰富教学资源。临床的案例、报告单、各种病理现象的照片、专业文献、食物的配方及营养成分表、网络教学视频[1]等都是可以运用于辅助教学的优化资源。笔者曾经做过一组对比实验,两个平行班同时教授肝胆生物化学内容,一个班先上传笔者自制的肝代谢的简介视频,要求学生课前观看,然后授课;另一个班直接授课,不观看该视频,授课内容相同。课堂授课结束后10分钟进行测验,先行观看视频的学生答题的时间更短,正确率更高。因此收集各类资料来完善教学资源,可提高教学效果。

3.4考核方式优化设计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能学以致用。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和全面化,不完全依托期末卷面成绩,而是由小组授课评定、讨论报告成绩、实验现象精准度等多部分构成,同时期末卷面考试的题型设计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和分值,题目设计偏重于基础概念、生理意义以及与临床相关的内容,摒弃繁琐的结构式和代谢调节等在临床和生活中无实用性和指导性的内容。综上所述,任课教师必须牢牢把握“必需、实用和适度”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方能使学生真正学到和学好生物化学知识,并切实为以后的专业课程、临床实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十

1.教学模式呈现单一性

当前,在生物和化学实验教学当中,通常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做实验前,教师给学生讲述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实验中教师进行实验示范,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给予实验指导和点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生物和化学实验课程始终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促进了理论教学的发展,有助于知识的良好传播,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课堂主观能动性的良好发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生物和化学实验中,课堂以教师为主体,从实验的准备工作一直到实验的结束工作,都是由教师安排妥当。学生在实验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教师事先计划好的步骤,机械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对实验的准备工作和实验过程一无所知,在实验结束后,不能对整个实验进行充分的理解,影响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3.考核的方式呈现单一性

在生物和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上,理论成绩的分数占总课程分数的70%~80%,而实验课程的分数只占20%~30%。这样的考核形式使实验课程成为教学的附属品,不能充分展现实验课程的重要性。评价学生实验成绩的主要方式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不能充分展现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情况,并且有些学生的实验报告还经常会出现抄袭现象。

二、综合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1.创建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课程

在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应该结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注重对实验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尽量减少重复性实验,在实验中增加综合性的实验环节。设计性的实验相较于传统的实验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2.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建设中来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实验的设计、实验溶液的配置以及实验的准备工作,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改变传统实验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的现象,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参与到课堂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确定课程的内容和实验的主题之后,应该对实验进行科学的检索,并查阅大量的资料,制订出合理的实验步骤,以便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实验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丰富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模式单一性的'特点,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首先,在实验中的空闲时间,教师应该向学生进行提问,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其次,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实验中面临的各种现象,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应该运用多媒体,将实验的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现,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就是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信通过创建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课程、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完善考核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实验技能水平的提升,并且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总之,要想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实验效果,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十一

推行实施学分制是近来我国高校实施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传统的教学制度相比,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学习和兴趣爱好结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包头医学院为国家二类本科院校,自20xx级本科学生中全面推行、实施学分制管理。学分制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高等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随着高等教育和基础医学的发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正以迅猛的速度向临床医学等其他学科渗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作为医学科研的一项基本技术成为广大医生和医学科研人员研究和阐明人类疾病的重要研究工具,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生物化学实验课在国内很多医学高等院校中依然是依附于生物化学理论课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实验课程体系,其课程内容多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简单、实用性不强,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本科生的要求。20xx年,在我校的学分制教学改革中,本科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课已经从理论课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有独立授课内容和学分考察的课程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双语教程》。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和探索,在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采用实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结合教学主题,提出案例中各种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师生讨论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按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目的选择适合的案例,提出的生物化学实验,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多涉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科新进展,并尽量涉及医学其他学科的复杂背景,或者是一些与生活相关、社会热点问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并使学生领会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融合性。

例如,电泳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实验项目,运用案例分析就十分必要。血红蛋白研究是我校的特色研究项目,肝、肾、血液疾病、肿瘤等都可以引起血红蛋白电泳结果的变化。让学生了解临床上可以根据电泳图谱的变化,协助一些疾病的诊断。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正常,说明什么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2适当采取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对于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效果显著[2]。这种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理论讲解+动手实验”所带来的.枯燥感,从一开始就把学生放在主动位置,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小组内和小组间的讨论也促使学生打开思路、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探讨问题。

教师提前将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围绕问题查阅参考书、文献资料,认真做好读书报告,学习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教师点拨式或精讲内容结合实验设计的教学方式,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自学和提出的实验问题进行总结。

3增加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以前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目的过于单一、教学方式高度“程式化”。学生对做实验兴趣不高,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只按实验指导按部就班操作,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提高,已不能适应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我们新编的教材增加了部分灵活性的创新性实验,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创新性实验在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

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事先给定实验的目的,由学生根据实验室所具备的条件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施。学生通过动手设计实验,能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一步培养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精神。一方面提高了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思路引导,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实验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是一种启发引导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进行方案设计,将最好的方法提选出来,进行综合性实验,并独立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和思考能力,又可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4将webquest模式(网络主题探究模式)引入到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

充分发挥网络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教师通过案例导入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并进行分组讨论和书写查询报告,最后由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打破了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网络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3]。此外,将设计性实验通过webquest引入实验课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自行设计一些小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而且解决了由于实验课课时少、班级多、实验室面积和设施有限而限制了设计性实验开出的难题。

5尝试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即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法、配制试剂,在实验室开放时间里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通过查阅文献等手段对实验原理、方法等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则可以依据实验的方案、技术路线、实验成本、数据分析等方面对各小组的实验给出评价。利用实验室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及仪器设备,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6运用powerpoint、flash等手段,制作一个生物化学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将仪器的构造及使用、实验操作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国内、外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网络资源,如生物资源网、生物谷、科学网、生物通、生物实验网等,使实验教学不再受时空限制,这样既增加了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培养学生拓展知识、自我学习、自我思考问题的能力[4]。

7结语

总之,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要反映现代科技水平,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引进新方法、新技术,这就要求实验教学工作不断改革、探索和创新,还要求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并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这门课程的改革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并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十二

摘要:中职校的生源相比普通中学来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要么是中考失利,要么是已经走入社会又返回学校。所以,中职生大部分文化课成绩差,缺少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学习不积极,成绩不理想。加上物理又是一门比较抽象、深奥的学科,学生又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没兴趣,学不懂,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了改变目前的这种中职物理教学现状,教师必须要积极改变方法,创新适合新时代中职生的教学方法,打造中职高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研究;高效课堂;

由于中职学校生源的特殊性,物理已成为中职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那么,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应该如何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突破中职物理教学的难关,打造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一、充分利用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案教学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的要求,因为学案本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备课情况,在备课时既准备教案,又为学生设计、准备学习用的学案。学生可以根据学案一步步引导,进行深入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中职学校打造物理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当然,在利用学案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做到精心编制、设计学案。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需要,那么它的编写不但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还要精练、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在编写学案时,教师要以教材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为标准,使之成为连接教师、课本和学生的纽带。同时,问题的设计要新颖、灵活、科学,要有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时代性,能激发学生兴趣,消除学生与物理之间距离,让学生在学案目标的引导下,了解学习内容,实施学习计划,积极思考,梳理总结,并通过练习的巩固,构建自己的物理知识框架,促进中职物理教学;其次,教师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案。学案的制作和设计,本意是为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所以教师要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钻研的习惯。教师要从主宰课堂的.角度中走出来,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学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发挥它不同的作用,比如学前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完成学案;课中,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再根据情况进行讲解,让学生训练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等等。这样在学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既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课堂教学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同时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

二、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难懂的学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得当、不灵活,就会陷入枯燥、乏味的认识中,提不起兴趣,学习效率不高。所以,教师在中职物理教学中,要转变思想,改变方法,不能任何内容的教学都依赖一本书、一张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说教,这样既不利于当下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也不适合文化底子比较薄弱的中职生学习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作为中职教师我们要充分了解中职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态度,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灵活采用现代的、先进的、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用生动、直观的方式把物理呈现给学生,改变学生对物理的看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物理对他们今后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元重力、弹力、摩擦力”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仅凭语言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其中抽象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和播放功能,把重力、弹力、摩擦力物理现象,形象、直观展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短板的同时,还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简单明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中职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自学能力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他都会有自己一套自学的模式和能力。但是我们知道,自学能力的养成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提升的过程。尤其对于中职生他们本来自觉性差,养成他们的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耐心长期的引导,也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我们知道,物理知识相对抽象、枯燥、乏味,要想真正培养中职学生自学物理知识的能力,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物理现象,积累物理知识。作为中职物理教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导学生全面、细致、有目的地深入观察,并积极、认真地分析所学知识点所引起的物理实验或者物理现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去解释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发散学生的思维,深化其理论知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例如,在给学生布置安排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预习作业时,教师就可紧紧围绕这一节的教学重点、难点给学生灵活设计相应的问题作业,引导学生探索,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引导,既构建了学生对问题的情境认识,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情感态度,又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促进学生理解,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对高效课堂的实现,也是一种推动。

四、结语

当然,对于中职物理高效课堂的打造还有很多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认识到中职生的特殊性,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中职物理高效课堂就不是什么难事。

参考文献

[1]马必学,刘晓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j]。教育与职业,(7)。

[2]熊苏英。新时期中职物理教学改革方法实践研究[j]。中学时代,(21)。

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十三

摘要:21世纪是一个追求创新、崭新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化学成为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前沿学科之一。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复杂生命现象的科学,在我校生物化学更是全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生物化学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有较丰富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工业、农业、食品、医药和环境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成为为生命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1、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

科学、先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生物化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精选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把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在现代教育平台之上,不断提高、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教”为主,方法主要是单边灌输,我们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能主动探求知识,更缺乏一种对学习的创新精神。现在的教学改革运用多种辅助方式教学,强调学生以“学”为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的主体,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发我们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我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2、对生物化学教学的认识

2.1课前结合专业考研需求,优化生物化学内容

由于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故一些概念和反应过程十分抽象,难以理解。针对这一特点及各专业对生物化学的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删繁就简,浓缩基础教学内容,突出主线。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教学的主要知识点、当今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把重点、难点讲通、讲透。同时结合专业考研需求,将近几年的考研趋势以及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及时调整经重点、难点等,尽量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研究热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1]。比如今年的h1n1型流感,老师对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让学生加深了对这种病毒的了解,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想、学有所用。

2.2课后用竞赛的方式强化知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今年期末,教研室组织进行了一次生物化学知识竞赛,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在团体赛中,38名学生分为4个小组,做必答题、问答题,题型全部是课内习题,基本上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既加强学生间团队合作意识,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在个人赛中,80%的题型是课内习题,20%是创新题,即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需要综合各方面知识去解答,更利于强化生物化学知识,提高学习生物化学的热情。

3、生物化学对学生的思维的锻炼

3.1对放射性思维的锻炼

以一个知识占为中心,把相关内容像蜘蛛网一样不断向外延伸,有利于深化和渗透知识,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比如糖、脂、氨基酸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通过乙酰辅酶a、草酰乙酸、6-磷酸葡萄糖等关键物质达到相互转化,学生可以依靠这个关系把糖、脂、氨基酸代谢中相关反应都放射性的添加到其中,就可以从整体来看3大物质代谢,从而减少记忆某些反应产生的概念混淆。

3.2对框架性思维的锻炼

按照一定的模式去提炼和消化书中的内容,将有关或相近的知识点通过有条理的比较、分析、归纳成固定模式框架,进行高效的学习。如在基因信息传递这一章中,可以把复制、转录、翻译进行比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对探索性思维的锻炼

在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上,不断向未知的领域探索,如对基因工程进行探索,人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冈崎片段等。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值得探索的知识很多,如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多少个atp等。

4、小结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这种复杂的发展变化,灵活掌握、灵活运用[2]。在课堂中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不断探索更新、更实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燕.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xx(29).

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十四

中职生和普通高中生在行为习惯上相比较有着一定的偏差,为了中职学生的未来。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提高同学们的行为道德修养;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为教育内容,贯彻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比较灵活的方式教育,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慢慢养成,并且自己也为自己的改变而对自己的未来树立信心。

一、中职生的现状及分析

(一)学习习惯差。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下课后也很少复习,上课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不及时交作业或者不做,没有做笔记的习惯。

(二)做人习惯差。缺乏自信,缺乏尊师敬老的行动,生活上缺乏计划安排,做事情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缺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家长、教师间撒谎,不懂得善待他人。

(三)礼貌习惯差。只有少数学生见老师后问好,男生常说脏话,不懂得使用礼貌用语,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不尊重他人隐私,在公共场所要高声喧哗嬉戏打闹。

(四)卫生习惯差。自己使用后的餐具洗不干净,要么用一次性餐盒,吃后乱扔,大多数男生的被子一学期不洗一次。有的学生喜欢运动,但不注意常换衣服、袜子常洗涤,在夏天臭脚特别严重。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吸烟比例大。

(五)阅读习惯差。对正规教材阅读没有兴趣,喜欢用手机看小说;几乎不会买学习工具书,不爱惜书籍,新书发下来,旧书就没了。

(六)缺乏安全意识。不懂交通规则,不遵守公共秩序,喜欢乱穿马路;离开学校到家后不向老师报平安,或者家里外出玩耍不告知爸妈去向,有的与社会闲杂交往密切,时不时引发校园暴力事件。

二、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一)改变观念抓细节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行为是一个人道德情操、思想品质的外在表现。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我们要首先改变观念从而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改变观念,就是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大局,使学生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这一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培养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确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我校以“修德、强技”为目标,提出培养既有高尚道德又有精湛技能,既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良好的品德和人文素质的学生。

抓细节主要解决具体方法问题,就是让学生从每天的吃、站、座、行等日常习惯入手,要求做好每一件简单而平凡的事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有相应的行为规范,让学生有章可循,让学生明白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能做,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学校应为学生制定《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但守则与日常行为规范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可行,易于操作。

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不良行为为切入口,可以参照有些学校的做法,在学生中开展“十会十不”活动,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所谓“十会十不”即:会打扮不新异;会走路不跑步;会吃饭不浪费;会说话不粗鲁;会清扫不乱扔;会交往不庸俗;会锻炼不偷懒;会爱护不损坏;会听课不顶撞;会坦诚不说谎。

“十会十不”是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总的要求。为了便于学生遵守,应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如:要求学生穿着打扮要简洁得体,男生不留长发及长指甲,女生不烫发、染发,化淡妆,不浓妆艳抹,不穿奇装异服。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要在食堂、过道等公共场所跑步、追逐打闹等。食堂打饭和放假离校要自觉排队,吃完饭后清理座位,剩饭剩菜收拾到指定的地方,保持餐厅卫生,不浪费粮食,节约用水。与老师同学见面要说“你好”,分手说“再见”,得到别人帮助说“谢谢”,如有不对要说“抱歉”或“对不起”,文明交谈不说脏话、粗话,网上聊天时注意文明用语。学生自觉整理自己的物品,东西堆放整齐,及时打扫公共卫生,清洗自己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注意卫生的保持。同学交往应团结互助,不仗势欺人,不要有哥们义气,男女同学之间交往不挽手搂腰,过分亲密。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不抽烟,不酗酒。爱护公共设施,对公共财物不乱扔乱划,不在墙壁、书桌上涂鸦,不践踏草坪。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在课堂上接打电话或发短信,不谈与上课无关的事,不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不顶撞老师。要求学生讲诚信,不欺骗家长、老师、同学,不说谎,考试不作弊,自己完成作业。

(三)培养行为习惯贵在坚持

从小事细节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应单单停留在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宣传上,而是要贯彻在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教育家曼恩曾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研究发现,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动作,而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这一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形成,必须持续一段时间。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人都有惰性,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孩子。尽管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不相同,但是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稳定。因此,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必须持之以恒,贵在坚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奖罚分明、长期检查督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2009,(24)

范德华。中职生思想教育读本.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一部分参考“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的调查报告

中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十五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

重庆市长寿职业教育中心余胜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处境尴尬,改变教学的无效状态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今天谈语文教学改革,就是大幅度地提高效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只有从转变教学观念着眼,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及内容上谋求突破。

一、优化人文教育环境

教育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主”观念,“人本主义又亦是以更看重人的自由、人格,以人的基本地位为前提来观察世界的思潮”。要加强以语文为主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语文学科地位,切勿让民族浓厚的根基文化在经济时代的浪潮中被冲淡冲垮。在政策方面,确立中职学校发展和改革的人文目标,重视人文教育。中职学校不应削弱语文教育,而是要继续加强,增加课时量。21世纪是一个高度科技化、信息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社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接受新的知识体系,形成新的价值观念、新的心理品质和新的知识体系。广博的基础文化、扎实的专业知识、必备的综合技能、健全的体格特征、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广泛适应性等,是任何一个想在社会中谋得良好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个体所必不可少的素质。这一些素质要求与个人的语文能力密不可分。因此,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亟待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亟待共同为后来者创设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惟有使专业教育与语文教育融合,让中职生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人文素养,才能达到造就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的.。21世纪“语文的未来将是和谐的走势”。

二、提高语文教师素养

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要由教师来执行,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的质量。21世纪的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现代教学能力,要重视和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终身学习者。

首先,中职语文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就是提高人的素质。从前人们对教育的价值过分强调为社会服务,而忽视了个人的发展。如今职业教育正在由能力本位教育向人本主义教育转变,即现在的教育价值观是既要为社会发展,又为个人的发展服务,“尊重个人需要与尊重社会需要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一致性”,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现在我国经济要快速腾飞,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的专业性、技能型的劳动者。要在整体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去关注教育价值观的转变。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把单纯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升学就业的教育目标,变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培养学习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生存发展能力的教育目标。

其次,中职语文教师要建立新时代的教学观。我们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教育的对象归根结底是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与巨大发展的潜力的人,他们既具有同一年龄层次相同的心理特征,又因为家庭条件、社会现象、生活经历等的不同而具有独特的思维、情感和知识能力。学生的这种独立性是客观存在而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观察、分析、感知和思考,要想使用学生接受自己的指导,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学生的个体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好地激发学生发展的潜能。

最后,中职语文教师要具有现代教学能力。现代教学能力主要指要更新教育理念、课程意识,了解青少年身心的特点,善于将自己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的教学艺术,良好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语言,营造富有生气的教学气氛的才能,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发展的能力,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反思意识等。中职语文教师要学习先进、新鲜的教学法经验,从专业期刊及报纸、互联网上学习新知识,关注同行的研究,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更要灵活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把语文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基础上。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熟练地操作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从而力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主观色彩的意向活动。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们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平台,教师讲课时尽可能与学生生活相关,与他们的经验相整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风趣幽欲的语言,极具感染力的言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怀着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

只要努力优化中职学校的人文教育环境,重视提高语文教师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语文教学就应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让我们走出误区,立足本岗,正视现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重点,潜心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这样就一定会迎来中职语文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曹明海。《语文教育学》(修订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