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荷花片段教学教案 父亲和鸟教学片断及反思(模板13篇)

2023年荷花片段教学教案 父亲和鸟教学片断及反思(模板13篇)

时间:2023-10-14 05:43:43 作者:QJ墨客2023年荷花片段教学教案 父亲和鸟教学片断及反思(模板13篇)

教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合理设计。以下是一些来自专业教师的大班教案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创意。

荷花片段教学教案篇一

【案例】

师:小朋友们,读了《父亲和鸟》这个故事以后,你们最喜欢课文中的哪句话?

生:我最喜欢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

师:非常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一边表扬,一边幻灯出示最后一句话:“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让学生自由读这句话三次,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生:我能读懂这句话。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高兴”表示“快乐”、“愉快”的意思。

师:真好,真聪明,你们都读懂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我“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要不,小鸟就没命了。

生:我“高兴”在这篇课文中认识了许多鸟的生活习性。

生:我“高兴”的是明白了观察事物的方法有很多,有“看、闻、听、摸。”。

生:我“高兴”的是人人都明白了要爱护小鸟,保护小鸟,关爱自然。

生:我“高兴”的是父亲有一颗善良的心,我要向父亲学习,做“鸟”的知音。

师:很棒!大家真是个动脑筋的`好孩子。

【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能结合新课标精神,把准课文中的布疑点,巧妙地运用自主学习的探索方法,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突破点,找出重点词句,随之相机设疑,抓住学生的童心童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有趣,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诱发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语言环境中体验生活,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荷花片段教学教案篇二

《秦陵兵马俑》一课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秦陵兵马俑。虽然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它毕竟离学生遥远,怎样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潜心阅读呢?怎样在一教时内抓住重点,有效完成课文的阅读呢?我寻找引入点。我发现,世界几大奇迹,学生都不熟悉。而秦始皇,学生有的知道。于是,我从出示秦始皇画像,引入简介秦始皇开始了课文的教学。

然后,我设计了过渡语:今天我们就要随着作者的笔墨走进那千年传奇。突出“千年传奇”的音量。学生似乎一下子有了兴趣。因为班中几乎没有学生亲身游览过秦陵兵马俑,因此秦陵兵马俑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遥远。所以,在教案的设计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精心剪接了关于秦陵兵马俑的媒体,配上激昂、震撼的鼓点,声情并茂的画外音。采用这样一种导入方法引起学生注意,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拉近了学生与秦陵兵马俑的距离,使其身临其境,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用一句话简要说说秦陵兵马俑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由于预习过课文,学生大都能运用文中的许多词语,如“举世无双、独一无二、惟妙惟肖”等,整体地、初步地感知秦陵兵马俑的特点。也为情感的激发、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一些写作方法、技巧的知识,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秦陵兵马俑的?找到这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再从文中找写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有关小节,继而进行教学。这样,围绕过渡句进行教学,条理十分清晰,又抓住了重点。

课文4―9小节,我又紧紧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加上作者的合理想像,再一次渗透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强调:作者正是抓住外貌、动作、神态描写,将这些个性鲜明的兵马俑描写得活灵活现。提示学生在描写人物时,也要运用这样的方法,把人物写得生动、形象。

在进行第十小节的教学时,我在引读的基础上,以文中的省略号作为学生展开丰富想象、促进情感体验的抓手,设计一个写话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兵马俑的惟妙惟肖,激发民族自豪感。因为有了前面环节的学习和积累,此时让学生对文中兵马俑的“神态各异”进行补白、模仿训练,并且在写作时允许学生选取6―9小节中的.有关语句,这时即使是写作困难的学生也有话可写。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深入解读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特点,适时为学生创设感悟与训练的平台,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真正做到学有所获,才能真正落实有效教学的理念!

荷花片段教学教案篇三

本课采用个性化、自主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帮字娃娃找家、擂台赛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生字。在识字部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选择会读、会记、会说的字说;在想象画画时,让学生也选择自己喜欢的日或月画,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在指导写字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自主发现字的书写要点。该设计本着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着以学生独立识字取代教师分析的宗旨,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在自学生字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小组讨论交流,重视学生的交流互动;在画画时,让学生自己选择座位、选择画画内容,充分留给想象的空间;知识上能者为师;坐姿上选择轻松、自然的姿势。同时也体现了综合性,在识字时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如画画、唱歌、做游戏等,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体验学习,培养综合能力。

学生在反馈生字的时候出现全部用“什么像什么”来记生字的单调方法,然后在反馈学习方法的时候有机地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如说好“鸟”以后,可以说“小朋友,你都看到过哪些鸟呀?”学生会说出“大鸟,小鸟,鸵鸟……”,然后再进一步问,“你能用小鸟说一句话吗?”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生字时,一步一步层层深入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生字教学和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单单为学习生字而学习生字。

荷花片段教学教案篇四

课堂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活而不乱”,教师要掌握好“度”,适时“放”、适时“收”,不能一味地“放”。教学环节的次序不能颠倒,否则不能达到欲期效果。

本节课,按照“摆角、拼角一一演角--折角-一观察感受角--画角-一角名称”的顺序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步步深化,效果较好。一节课,至少要有一处创新,否则会听之无味。

不足:总有一部分学生误将角画成三角形。如果在拼摆的活动中加一项:用四根小棒可以摆出什么图形?三根呢?(三角形)两根呢?(什么也不能摆)教师可指出:这样摆成的图形叫-一角。这样,学生的印象可能更深一些,不至于出现这样的错误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荷花片段教学教案篇五

师:读了花这一部分,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想问老师一个问题:花的特点是什么?

师:他问的这个问题,谁能帮助他解决?

生:我觉得花的特点有两个:第一个是多。第二个是美丽。

师: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的问题是,还穿绣花鞋这里的绣花鞋指的是什么?

师:(课件)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轻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请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生:(读)林海教学片断反思

师:他问的这个绣花鞋指的是什么?

生:我觉得绣花鞋指的是兴安岭的.花。

师:对。/下面听老师读这个句子,边听边想象,作者把兴安岭当怎样的人来写的。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

生:他这里写花,为什么还要写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呢?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因为这些小红豆是花的果子。

生:因为这些小红豆不仅装扮了兴安岭,还可以酿酒,为人类作贡献,所以写了小红豆。

师:这个问题相信你能解决,这说明了什么?

师:说明这儿的花多。

师:对了!你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

以上是我在教学《林海》一课时出现的小片段。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是教学观念的更新。过去是教师问学生,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现在是学生问老师,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思维得以发挥。师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课堂氛围宽松,学生想说就说,想问就问,大胆的探索,体现了教育的人文性。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天文、地理、自然、社会、伦理、道德等,可以说无所不容。语言文字的通俗性也最能激发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想象。学生个性的需求不同,想探究的问题也不同,课堂上,学生的许多问题是不可预测的,既然鼓励学生问,学生什么都可能问。有些问题看似古怪,其实是必然。因为,孩子对新事物的发现,永远是好奇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面对孩子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有的教师抱怨说:现在的课堂教学越来越不会教了,越来越不敢教了。我看,教师不必惊慌,应该沉着冷静,仔细分析学生的问题,能解决的,尽量解决,解决不了的,也可留下悬念,以后探讨。关键是教师要放下权威,不要伤害学生爱问的积极性。

他们需要关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荷花片段教学教案篇六

这是我的一堂校内公开课。上完这课,我的感触很深。

1、对教学环节的反思:

在《长城与运河》第二教时的教学环节上,我是这样安排的:1谜语激趣,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设计的本意是增加点学习的兴趣,试上时感觉比较好,但在我班的教学中简直显得多此一举:几个学生都说不出“长龙”“银河”指什么。课后细细一想,我班的学生性格比较内敛,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已经够他们紧张的了,再让他们进行大胆猜测,他们自然不敢举手了。我忽视了学生这一个性各异的主体,“开局”的不利自然难免了。2、朗读感悟,进入诗境。本环节主要通过教师范读、课件展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课件出示了长城、运河的图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培养良好的语感。3、品味语言,迁移内化。本环节主要让学生欣赏录象,激发其情感,让男女生配音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如果在第一课时多训练一下学生的朗读,我想本环节的效果会好一些;其次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诗歌的仿写练习。虽然学生说出了一些我国的古今奇迹,但范围不广。如果多为本课做一些铺垫,让学生在课余多搜集些资料,相信他们的诗作会更加异彩纷呈,对祖国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民族自豪感会更加强烈;4、趣味作业,拓展实践:本环节提供了一份自助餐式的作业,旨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个性化综合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的自主性作业我看了一遍,作诗、画画的比较多,搜集、设计的极个别。我想,如果我能做一个综合性的网页,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空间会更大些,学生的收益也会更大吧。

2、对一些教学情况的反思:

虽然新课程标准已学习了很久,新课程理念也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很惭愧地说一句:这堂课我最大的失败就在新课程理念的把握、实践上。这一课学生朗读的效果很不理想,但我当时心中所想的是,我已进行朗读指导了,再个别指导的话,浪费我的时间,下面的教学环节就会受影响,甚至完不成。我忽视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犯了以往公开课的一些通病,成了一个蹩脚的导演。也因为赶时间,由此也带来了更多的失败:比如教学点评的语言不疼不痒,含糊而过,带来了我的语言枯燥、没有激情。以后我会更多地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方式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文档为doc格式

荷花片段教学教案篇七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内容是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稍复杂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相比,二年级的数列排列本身是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并且数列中,相邻两数的差也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

本堂课我通过创设一个数字乐园的游戏场景,使学生在玩中学数学,使学生乐学,并终于努力使学生善学。本节课上,本班学生也表现的较认真。大部分的孩子能找到相邻两数存在着的等差数列关系,并能根据找到的规律填出缺少的数字。但是还是有几个孩子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在课堂上不能直接掌握今天教授的新知,虽然在课后通过提醒能找到数字规律并填出缺少的数字。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课和上课习惯上,我的革命道路还是很漫长,同志尚需努力。

反思本节课,我觉得自己还是包办的太多,还是应该放手,让更多的孩子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而不是将目光集中在几个中游至中上游的孩子身上,应该更多的把目光放在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身上。特别是要多关注上课爱开小差,爱影响他人学习或爱做小动作的孩子身上,让这些孩子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反思,自己老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学困生只要老师在课后给他们开开小灶补补就好了,其实不然,在课堂上能学习并掌握到的知识,何必累了自己多讲一遍也累了孩子多听一次,既费时又费力,吃力又不讨好。或许自己可以尝试着放手,让学有余力的孩子们来当小先生,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最后,吸取几位老师的建议,在出示主题图的时候,可以将增加的方块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这样能使学生更简单明了的发现不同组的方块数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寻找数列里相邻两数的差存在着的等差数列关系。

荷花片段教学教案篇八

1、《棉花姑娘》是二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科普文章,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讲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讲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第六段讲故事的结果。本课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2、《棉花姑娘》一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学生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常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包含了生字教学和课文学习两部分。生字教学时,通过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字、组词等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写生字环节中,首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卡片,看清字形,然后范写,最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学习形式不断变化,学生乐于接受,学习效果较好。

3、《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通过学文,让学生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荷花片段教学教案篇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以更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2、过程性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借助多读,感情性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3、情感目标:学生初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关系。

二.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关系。

三.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树。

2、学生课前搜集小松鼠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师:猜谜是大家最喜欢的`,今天我来让大家猜一个迷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

生:这是松鼠。

师板书:松鼠。

师:你对它了解吗?

生甲:松鼠生活在树林里。

生乙:松鼠喜欢吃松果。

生丙: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帮助它跳跃,它的尾巴又能当被子。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听清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请小朋友把小黑板上的生字自由读一遍。

荷花片段教学教案篇十

《秦陵兵马俑》的课已经上过了,需要回过头来回味、反思一下这节课的教学。

个人认为,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一个是理解秦陵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一个是学习“形态+联想”的写作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对兵马俑产生于中国的自豪感和想去参观兵马俑的兴趣。本节课中,问了很多“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含量还是比较高的,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应是有帮助的。但就具体的教学实施来说,也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的、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规模宏大”部分的推进与不足

在理解“规模宏大”部分对学生有两方面的推进。

一是推进了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作用的认识。这三种方法,学生都能够很顺利地回答出来,但当问到每一种方法有什么好处时,学生基本上回答不出来。这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这三种方法的作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当然,这三种方法的三个方面的作用,只是针对这一篇课文而言的,如果换作其他课文还会有其他方面的作用,那时可以再作新的学习。

二是推进了对“规模宏大”中“宏大”的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知道“规模宏大”,但是在文中是怎样表现这种宏大的,却未必能够清晰,即后文中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围绕这个“规模宏大”而写的。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列数字之外,两个“巨大”、“气势恢弘”、“一行行、一列列”等词语都是在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样就把本段开始的概括句“规模宏大”与后文的具体内容,特别是这些“词语”“串联”起来了。这样学生也就真正理解了后文都是在写首句的“规模宏大”。

但在这一部分教学中仍然存在不足。应该在全面打开之“规模宏大”之后,由教师或学生再总结、或重述一下,哪些词语体现了规模宏大。如果再有这个最后的“串联”,就更到位了。这是教学中“差一口气”的地方。因此,以后要特别注意提起“最后一口气”,把它说完整了、说圆满了,这样教学就到位了。

二、“形态+联想”部分的推进与不足

在文章写法上“形态+联想”的方法是学生不知道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学到了这种方法。这是本节课最有价值的地方,也是很多教师在后来评课中认为是亮点的地方。

然而,就是在这个点上,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首先,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不到位。虽然,教了“形态+联想”的方法,并且不论是解读这篇课文,还是指导以后的写作都指明了一种方向,但是再具体化程度不够。

比如,“形态”这部分,不能只笼统地教“形态”就结束,还应该再往往挖掘:“怎么表现形态的?”通过课文内容可以再细化出:通过衣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来表现形态。如果可能还可以再细化一步:如何来进行这些描写的,比如衣着描写是通过“上身、下身、足部”这种由上到下的顺序来描写的。如果这样教学,就会更到位。由于教学时间关系,没有能够细致到如此程度。对教师而言,要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掌握这些知识。

再比如,“联想”这部分,不能只是教到“联想”就结束,还应该再往下挖掘:怎样的“联想”才是合宜的?因为“形态+联想”中间有个“+”号,这个“+”号,就是两部分的联结处。这就要教“有根据的联想”、“合理的联想”。此外,如果进一步往下走,还应该区别“联想”与“想象”的关系。当然,由于教学时间的原因,这些也未能一一实现。

其次,教学方式的层次性不到位。

在教学第10自然段,练习“形态+联想”部分时,可以有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区分出这部分哪些是“形态”,哪些是“联想”。这个层次的教学,是学生初步辨识“形态+联想”。

第二个层次,就是隐去课文中的“形态”部分,或者“联想”部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还原出来。这个层次的教学,是巩固上一层次的学习内容。

第三个层次,是把课文中“好像”后面的“联想”部分去掉,请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形态”部分,自己展开“联想”。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了。因为有了前面两个层次的铺垫,而且有课文“形态”部分的支撑,学生应该能够联想出来。

第四个层次,出示课文描述中没有出现的兵马俑的图片(或者模型),请学生先描述兵马俑的形态,再据此展开联想。这个层次的教学显然比第三个层次更提高了一层,不仅要求学生观察兵马俑图片,并据此描述形态,还要求展开联想。这样“形态+联想”两部分都练习了,而且是迁移性练习。

第五个层次,抓住课文中“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人亲人……”中的省略号,让学生根据“形态+联想”的方法,自己想象出一个兵马俑的形象,进行形态描述,并所此展开联想。这个层次的教学中,原来给学生联想的支架“课文中的形态描写”、“图片”等都抽离了,此时,不论是“形态”,还是“联想”,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来“想象+联想”了,这就到了创造性联想的阶段了。

由于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后面的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没有实施。如果时间允许,进行一下后两个层次的练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教学时间把握上的不足

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形态+联想”上,但在实际教学中,在理清结构、理解规模宏大上用了较多时间,导致后面留给“形态+联想”部分的时间较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学问题设计存在指向性不具体的情况。比如,“思考课文一共写了哪几个方面”这个问题的指向性还不够具体明确,导致学学在回答时从一些细部回答。从改进的角度看,可以问学生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大的部分,并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这样可能会更有利于学生快速把握全文结构。

其次,非重点问题提问学生数量略多。从改进的角度看,在非重点问题上,不要让太多学生起来回答,点到即止,迅速转换到更重要的内容上。

再次,非重点问题上追问太多。追问太多,会浪费时间。比如,在学生回答“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已经落入具体内容,而没有及时收起来,还在继续追问“还写了什么”,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在教学的及时调整上做得不够。

由上述三个方面可见,出现教学时间把握不准,都与教学提问有关,要么是问题设计指向不明晰,要么是提问学生数量过多,要么是不当追问太多。如果能够在这三个方面有所改进,那么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会进一步提升。

四、教师教学介入的思考

本节课中,教师介入的时间还是太多,在教师“隐身的存在”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应该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中,教师肯定是要发挥作用的。如果教师不发挥作用,要教师做什么?虽然,教学中教师的“导”是很重要的,但关键在于怎么“导”。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何时发挥作用。从教学介入力度的角度,可把教师的教学介入分为不介绍、弱介入和强介入三种。

不介入,就是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予干预。

弱介入,就是在适当地时机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启发引导。

强介入,就是直接讲解,直接示范,直接教给学生。

学习共同体的教学强调“倾听”、“串联”和“反刍”。把教师的介入与之关联,可以发现,教师的“倾听”是“不介入”,教师根据倾听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串联”,或者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串联”,是“弱介入”。引导学生进行“反刍”也是一种“弱介入”。而当教师直接把学生的思路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上来,直接讲解或告之某些内容时,则是“强介入”。虽然,教学中需要“强介入”,但最好是能不强介入时,就不要强介入,要尽量把“强介入”的问题转化为“弱介入”的问题,把“弱介入”的问题转化为“不介入”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强介入”的情况,即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或讲解,还是存在的。今后教学中,应该大力思考并努力实践如何弱化“强介入”,适当“弱介入”,尽量“不介入”。

从改进的角度看,以下两方面应该考虑。

一是设计高水平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这方面,本节课的设计是较弱的。设计了高水平的挑战性学习任务,就可以带动具体的小问题的解决,并由学生来解决问题。

二是学生能够做的交给学生去做。比如,最后教师读某部分,学生读另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读的部分,其实也可以请一个或一组同学来代劳。这样教师抽身出来了,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了。

荷花片段教学教案篇十一

《棉花姑娘》这篇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在动听的童话故事中,了解不同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

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诉孩子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识字、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课后我对整堂课进行了反思,总体感觉学生学得比较轻松,难点和重点都把握的较好。

1、注重年龄特点,探究解疑。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年龄还小,喜欢认识新朋友,所以我出示“棉花”图片,自然引出课题“棉花姑娘”。揭示课题:姑娘是指女孩子,所以都是女子旁,这样一来,学生轻而易举的认识了“姑、娘”这两个生字,我直接说“我们班有很多小姑娘”。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本课的多媒体课件非常精美,画面生动,很能吸引学生的目光。通过观看画面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抓住重点小节,反复朗读,领悟课文。

根据本学年我们年组制定的课题《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节课上,我又重点对学生进行了朗读的指导。本篇课文较长,但情节生动,特别是对话部分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燕子、啄木鸟、青蛙无可奈何的语气,七星瓢虫高兴的语气等。

因此,这节课上阅读训练花费的时间较多,采用多种形式如:男女生对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等进行朗读的训练,而且以学生自我感悟朗读,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真正的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我还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挥想象,把课文内容大胆地表演出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朗读的训练提升了一个高度。

3、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渗透教育。

当你需要得到别人帮助时,用好文明用语“请”。当你不能帮助别人,感到抱歉时,应说“对不起。”

荷花片段教学教案篇十二

【案例一】

师:同学们,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一个木偶配一顶帽子一共有几种选择呢?

生:可以用连线的方法。

生:能。

【案例二】

师:同学们,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出一个木偶配一顶帽子一共有几种选择呢?

生:可以用连线的方法。

师:那就请你们在这张纸上用线连一连吧。

生:(面面相觑,小声嘀咕)怎么连呀?

师:(不解的样子)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木偶和帽子的图片呀?

师:糟了,老师忘了画图片了,没有图片那就不能连线了呀。

课堂中刹那间非常安静。

师:用什么办法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商量商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之后交流。

生1:我可以把木偶和帽子画下来,然后再一一连线。

师:用画图的方法,可以。

生2:老师,我觉得把木偶和帽子画下来挺麻烦的,我用的是写木偶和帽子的字,再连线。

师:不错,用写字的方法要简单些了。

生3:我可以用1、2、3、4、5这些数字来分别代替木偶和帽子,然后连线。

师:更简单了。

生4:我也可以用英文字母a、b、c、d、e来代替木偶和帽子。

生5:我可以用长方形来表示木偶,用圆形表示帽子,然后再连线。

【反思】

“案例一”无疑是“告诉式”的教学。教师仍然把掌握数学知识当成教学的惟一目标,注重结果而不关注过程。也许直截了当地“告诉”确实节省了教学时间,从课堂上看学生似乎也已经知道可以用简单的图形等符号来表示具体的事物,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这种符号思想的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对符号思想没有形成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习惯于被动听讲,习惯于老师的告诉和给予,以后遇上新的问题就会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与“案例一”相比较,“案例二”在相同的教学环节花费了更多的教学时间,但这种花费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有价值的。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唤醒”的情境——老师忘了画图片,给学生的学习制造了合理的'障碍——不能连线,怎么办呢?使采用图形或符号表示木偶和帽子成为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学生的反馈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能比较灵活地采用适当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示具体事物。这样,学生对符号思想简洁明了的特点体会是深刻的,在获得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的同时也享受了成功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问题,如何自我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少一点“告诉”,多一点“唤醒”。要让我们的学生少一点“等待”,多一点“主动”;少一点“统一”,多一点“创新”;少一点“单一”,多一点“多样”,把发现留给学生,把探究留给学生,把体验留给学生。

荷花片段教学教案篇十三

《棉花姑娘》一课的教学,完全是一节还原课,王主任的评课,带给我一些深刻的思考。总结如下:

一、是上一节还原课时,其中必须有自己的思考,想好他的设计意图,每个环节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还要针对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来考虑如何接话,如何使教学内容、教学语言适合自己的课堂;善于挖掘更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

二、是低年级语文的学习要抓好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是随文识字,注意还可以随课题识字,其二是朗读。朗读中贯穿识字、科普知识和以读促悟。识字过程中还要抓出文中的语言训练点,比如,在《棉花姑娘》中,第一个点是还有哪些动物医生,第二点是碧绿碧绿、雪白雪白。让孩子们在读熟的基础上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三、是自学要求,第二条中的标出文章的自然段,应该再明确一些是要求孩子们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第三条中我写的是“读并圈出生字词”,可能孩子不能理解,应该换为通俗易懂的“圈出生字词、读读认认”。由于课前我已经让孩子们预习,上课时就很少让孩子们再自读、自认了,其实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让孩子们圈出来,然后自己读读,再让读给同位听一听,体现了一个“自己读―合作读―教师检查”的过程,一定牢记,以后不能再忘掉!

四、是用语需要再准确,比如我说“体会着动物们的心理来读我们会读得更好”,其实准确的应该说“体会着人物们的心理来读我们会读得更好”。

五、是增强自己的科普知识,一定不要在讲课中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比如说螳螂的时候,弄清楚它是否能捉害虫,他自己是不是就是害虫,再比如马蜂能捉害虫吗?他一般也只是采蜜。

六、是说话训练方面,“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应该处理得更有层次一些,第一层可以这样说,碧绿碧绿是什么意思啊,是很绿很绿,雪白雪白是什么意思啊,是很白很白,那老师想说很红很红应该怎么说,可以说火红火红,想说黑色呢,乌黑乌黑等等。而且这个环节可以不出示ppt,第二层可以说碧绿碧绿的什么呀?碧绿碧绿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小草,那火红火红的――,乌黑乌黑的――等等,体现层次性,训练了说话。课件也要稍有改动。

七、是板书范写一定要漂亮!

八、是一定要练好自己的朗读技巧,要多学习一些播音主持的腔调,加强自己的语言功底,培养自己的语感,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必须自己好好修炼!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