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2023年表内除法一教案课后反思(模板8篇)

2023年表内除法一教案课后反思(模板8篇)

时间:2023-10-14 05:53:38 作者:紫衣梦2023年表内除法一教案课后反思(模板8篇)

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初中教案范文,了解如何巧妙地结合教材和教学方法。

表内除法一教案课后反思篇一

在二年级上册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中学生已接触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必须列综合算式。在学习本单元时,部分学困生,还停留在一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上,有的甚至读不懂题的意思,教学难度较大。只有个别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于小括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如碰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时,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好多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我就在练习课中,增加对小括号的专题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训练题型如下:

列出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的:28+13=41.41-12=29在列综合算式之前,我先让学生分析两个分步算式的特点,找出两个算式中的中间量,即第一步的得数41,然后分析出先算加法,再算减法。书写顺序根据41-12=29得出是用第一步求出的和减12,说明先写加法再写减法,28+13-12=29,加减混合运算中,先算的加法就在前面,不需要加小括号。特别注意强调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得数“41”列在综合算式里。和本题类似的题还有:(1)90-13=77,77+23=100(2)6×5=30,30+28=58(3)7×7=49,49-27=22(4)7×9=63,70-63=7(5)16+42=58,6×7=42列出的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的:28+12=40,90-40=50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基本一样,就是考虑书写顺序怎么写,这是个关键。40是第一步的得数,说明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根据90-40=50这个算式得出:90减去的是两个数的和,说明书写时,先写减法,再写加法,90-28+12,但是根据计算顺序第一步先算加法,加法在后面时,必须在加法算式上加一个小括号,来改变计算顺序。如果不加小括号的话,90-28+12,就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这样就不符合本题的计算顺序,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题的计算顺序。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体会加小括号的必要性。例如:27-19=8,73+8=81;19+12=31,38+31=71;14-5=9,9×6=54;5+3=8,8×4=32。

把两个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分三步:首先根据中间数确定计算顺序,其次根据分步算式确定书写顺序,最后根据计算顺序观察一下整个综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号。

表内除法一教案课后反思篇二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见到除法,表内除法(一)主要是讲清楚除法的含义,教材首先引进了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平均分的概念时,我先让创设一个生活情景,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然后评价分的是否公平,再次拿出分的同样多的一组来讲解平均分的概念。使学生知道除法的两种分法:一种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另一种是把一个数按照几个作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学生对这两种分法容易发生混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并且通过交流知道怎样分,而且原来一部分没有平均分的同学也学会了平均分。我运用了教材所创设的具体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后同学们知道了,先确定每份多少个,通过一份一份的确定,等全部分完,那么份数随之知晓。在已经明确理解了平均分和怎样平均分的条件下,教材引入了表内除法,表内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对口诀逆过来思考,低年级学生在初学这一方法时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依据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初步认识除法后,可以经常进行看图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练习。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用口诀灵活试商的方法。例如,在计算除数大于商的题目时,要想口诀的第一个数,如12÷4,想“几四十二”,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3,这类题首先要想未知的那个数,有一定的难度,常常学生不知道用哪一句口诀。所以,这时要及时向学生说明,在用口诀求商时,如果想“四几十二”得不出商时,就要想“几四十二”,从而得出商是多少。

教学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注意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这些很重要。

表内除法一教案课后反思篇三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就知识而言,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如何使已学过的知识仍然有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一些既让学生有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又不是对已有知识进行简单重复的活动。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1)通过对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整理,掌握整理的方法,发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间的规律。

(2)通过整理活动,培养学生回顾知识的意识和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有序的思考。

(3)通过整理活动,培养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的再创造。这节课从一开始探索整理方法时,就为学生打开了创造的大门,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表内乘法整理的经验,探讨整理的方法。在小组合作整理的时候,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同时,借助发现规律让学生相互交流。

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从“数学问题”到“生活问题”的变化过程,在实践中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表内除法一教案课后反思篇四

《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节课的内容。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平均分》又是学生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我认为本教学设计有以下值得反思的地方: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在学生分完梨后,让他们给“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取个名字,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15支粉笔、15根圆珠笔芯和15本本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 学生有很多种分法。但是在这一环节时,学生没有完全展示出各种分法了,基本是5个5个的分,因为他们从结果来考虑的。接下来的环节分扑克牌的设计我觉得很有必要。在学生们不知道总数的情况下,同学们就完全暴露出了多种分法,有一张一张的分,有2张2张的分等等。充分体现了分法多样化。

3、 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梨,学生都十分一致的进行了平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情况。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平均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对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点,当引出平均分之后,我没有好好利用分梨这一教学资源,就这样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其实可以再次回到开始,问问除了每份2只,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吗?这样就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了。

表内除法一教案课后反思篇五

我教学了《表内除法》窗口1的内容,课前也作了一些准备,包括认真分析教参和教材内容以及动手制作课件。但是一堂课下来我发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课前准备的也还很不够。以下是我的几点教学反思:

首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前应适当准备一些教具供学生上课时使用,例如在让学生动手摆学具时学生真正动手摆出来的并不多,准备一些适当的学具让学生在投影仪下面摆一摆会更好一些,也会更加深学生的印象。

其次,一些细节处理不好,如学生提出问题时没有把问题分类板书在黑板上,课前如果能把一些有用的问题写下来做成漂亮的彩条,上课学生提出来时就把它们贴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就会更清晰的看清楚问题。在分析问题时也存在很大不足:当问道“解决每人捉几只蝴蝶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时”最好能把图中的有用条件剪切出来放到问题旁边,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条件。

第三,对学生的学识水平、理解能力还是理解不够。有时还是会不自觉的用对待大孩子的方法去对待他们。比如在让学生一起看情景图时,我说的比较生硬,可以把“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说成“我们一起去郊外游玩”这样可能对孩子更有吸引力。还有就是整节课练习太少,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反思,自己觉得还有很多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批评指正,多提宝贵的意见!

表内除法一教案课后反思篇六

由于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以及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为了突破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我主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1、注重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以及算理。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平均分”的直观认识。同时通过不同分物方式的对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是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的:一种是先确定份数再分,及“等分”;二种是先确定每份数是多少再分,即“包含”。分的方法不同,对应的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但是都是用除法解决。“包含”的问题其实也就是一年级学习的减去相同数的问题,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通过对比,从而让学生发现“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因此,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获得充分的直观认识,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拐杖”。教师教学时,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学生也只有在理解了算理以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注重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

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注重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累充分的直观经验。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拼一拼、圈一圈、填一填以及列除法算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使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在教学问题解决时,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用除法解决相关问题的算理依据在哪里。

3、重视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深化学生对除法算理的理解。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学习除法单元的问题解决时,学生能快速列出除法算式,但是只要出现在其他单元的除法问题,有的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了。因此有的孩子就会加减乘除乱写一通,还有的孩子根据数字的大小来猜测使用什么方法解决。其实,说到底问题就在于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时运算模型识别不敏锐,而该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四则运算意义的建构初期。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算理的描述,对孩子多追问“为什么?”。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从除法的意义教学开始,注重让学生完整表述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在进行问题解决教学中,重点突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领悟,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数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不断地进行追问以及“多元表征”的统一,让学生不止要做到“知其然”,还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4、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逐步向学生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5、以直观图示为桥梁,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期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已经能够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因此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准确理解题意,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图示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看清楚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表内除法一教案课后反思篇七

本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学习内容已经结束,经过一些练习,发现学生计算方面已经很熟练,正确率也很高,但是如果碰到没有出示具体的情境,像24除以4等于6这样的题目,问一问: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我班有百分之四十的孩子只能说出一个意思,有百分之二十的孩子答不出。

我疑惑不解,课堂教学时,我根据具体的情境图把所遇到的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讲解的很透彻,看似孩子们也明白了,但现在怎么这样啊!

我请教了一些老教师和同组的数学老师,她们给我的答案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有一些这样的情况,离开了具体的情境,就不知怎么表达除法的意义了。

除法分为等分除法和包含除法两种。

等分除法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几;包含除法是把一个整体每几个分一份,求平均分成了几份。

在作业中现实情况是这样的:孩子们遇到等分除法是说时容易做时难;遇到包含除法是做时容易说时难。

我想:是不是我在教学时淡化了对孩子概念的渗透?

由于我们使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这个教材的特点是每节课都是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根据情境图理解算理;练习题设计的也是这样的,几乎每一题都是看图写算式。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图意写出算式,理解意义。

反思我的教学过程也是遵循这样的特点,很少离开情景让孩子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这样的结果使我想到教学也要举一反三,多做变式练习,不要只看到一些表面的现象,要多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教学时注意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教学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注意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这些很重要。

表内除法一教案课后反思篇八

本册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段学习:在第一阶段,既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在第二阶段即在本册的第四单元,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有二:一是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是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

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说透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由具体情境引出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做了56面小旗,要怎么摆?”这一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

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如:“56÷8”这道题,让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求商方法,然后自己独立去完成,最后师生交流学习方法。再由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6÷7”。再由主题图“欢乐的节日”中提供两组素材,引出“27÷9”计算,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算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用商的计算技能。

三、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感。

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他们初步懂得应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有关课改。

关于课改,我做了三个突破:1,增加课前预习。关于这节课,我增设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把例题中,特别是主体图的观察工作放在课前,并让孩子们课前发现,也培养他们的求知欲。2,小组建设。在班上,我以6人为一小组,每组有自己的组名,选出小组长及书写员,每一小组都分有高中差三层次的学生,由好生带动差生来建设的。3,在教学设计上。

我出示自学指导,以学生学为主,老师扶为辅,注重练习的训练,而在课堂尾声,我也用当场检测做课堂作业的方式来代替常规课堂中小结的环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学生感兴趣的装扮自

己的教室来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在交流中学生积极思维,思路开阔,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习的能力,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教学情境的创设符合童心,给不同的孩子创造了不同层次的练习,有独立思考,有小组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锻炼能力,学会学习。但是,因为首次尝试上课改课,在教学上也有很多的不足:

一、教学设计太过紧凑。由于我太过追求对教学内容的效率,所以在课程设计上安排了两个例题,本设想是一个主讲另一个留给学生自主探究。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应用题的理解和动脑思考的能力还是不够,导致两个例题的讲述过于走场,不够细节化。

二、小组建设还未完善。在小组合作这一块,数学课堂极少利用,所以学生们的合作探究和共同探讨的能力不够,独立思考,踊跃举手的学生始终都是班上的那几个,不爱动脑不善表达的学生还是死气沉沉的。

三、教师的个人素质有待提高。因为初出茅如,未能掌握熟练和系统的教学经验,所以在课堂中未能把自己原先设想的教学设计完全的体现出来。在课堂中,很多细节上的东西没能很好的处理,如:对学生动手操作的关注,教学时间的把握,还有自身数学语言的应用等等,都有待很大的提高。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远不止于此,有待指导和提高。为此,为了课改的更好推进,根据几位课改成员的指导,我会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材的分析要吃透。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会深入研究,对于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多一些的自学指导和自主探究;而对于需要老师辅佐的教学内容,还是应该适当的引导和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

二、关于课前预习这一块,我会保留,并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争取让学生自主预习,如对主题图的理解,对例题的解析,对算式计算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这些都可以交给孩子们自己课前预习。

三、提高小组建设和各小组的合作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会着重训练小组的合作能力,特别是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带动能力和管理能力。力争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小组探究,集体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自学效果。

四、对教学质量的关注。由于二年级仍旧属于低年级阶段,对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改革,学生很难适应,也未免能很快看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所以,关于教学质量,我会在平时的数学课和数学活动课上加强对学生们的练习讲评,及巩固练习训练,对学生在新授课堂上还未吃透,掌握透的东西,通过练习来巩固,提高认知,从而更好的掌握新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关于课改,我也会多听多琢磨多尝试,为了更好的做好课改工作,对我自身的教学素质也需要下功夫提升,所以在平时的教材分析,学生练习的批改关注,和对后进生的辅导,我也会狠下功夫。

关于课改,我还没有很多很好的认识和理解,只能在实际的课堂中慢慢摸索,但还是会努力推进课改进度,提高班级课改成效。

相关范文推荐
  • 10-14 爱人好友生日祝福语短信 对远在他乡好友的生日祝福语短信(实用8篇)
    齊心協力,共同成長。团队建设中的沟通技巧有哪些?这些团队标语的内容丰富多样,适用于不同行业和团队。爱人好友生日祝福语短信篇一1.祝你生日快乐,永远都幸福、仰首看
  • 10-14 2023年商业门面房租赁合同修改版(汇总9篇)
    赠与合同一旦成立,赠与人即失去对财产的所有权,受赠人获得财产的所有权。通过阅读这些赠与合同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情况下的合同条款和约定。商业门面房租赁合同修改
  • 10-14 2023年暑假做家务心得(大全12篇)
    工作心得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机会,为以后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指导。军训中的坚持与勇气暑假做家务心得篇一在这个暑假里,带给我最大的收成是领会到了家人做
  • 10-14 安全员年度总结报告(汇总10篇)
    整改报告是对过程管理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法,通过明确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可以使团队成员更加明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目标。如果你正在准备写开题报告,以下是一些开题
  • 10-14 最新高中生励志语录正能量(模板15篇)
    环保标语在社会上具有很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可以引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共鸣。编写环保标语要结合具体环境问题,突出重点和亮点。以下是一些时下流行的环保标语,快来
  • 10-14 最新八年级班主任述职报告总结 学期末八年级班主任评语(汇总13篇)
    实践报告的写作是对实践经验和观察的深入思考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看看以下的竞聘报告范文,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使你的报告更有说服力
  • 10-14 2023年长期病假申请书(优秀8篇)
    学生会申请书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展现自己对学生会的热爱和为学校提供帮助的意愿。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转学申请书样例,通过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转学申请书的写作要点。长期病假申
  • 10-14 2023年五年级秋季学期家长会发言稿(大全19篇)
    诚信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只有全社会形成诚信意识,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写一篇关于诚信的文章,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
  • 10-14 2023年售后客服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优秀13篇)
    学生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学业、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经历和收获进行回顾和概括。在阅读总结范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安全工作总结。售后客服
  • 10-14 年会活动方案内容(大全10篇)
    每个项目都需要一个全面且合理的策划,这能够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接下来,请欣赏一些优秀的婚礼策划方案,让您更好地了解如何打造个性化婚礼。年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