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最新小学农村教育调查报告(模板8篇)

最新小学农村教育调查报告(模板8篇)

时间:2023-10-14 09:27:38 作者:紫衣梦最新小学农村教育调查报告(模板8篇)

整改报告是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以及改进措施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识别并解决问题,提升工作质量。我们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整改报告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撰写一份优质的报告有所帮助。

小学农村教育调查报告篇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解决农村发展重要之本在于改善农村的基础教育。据我所知,现在的农村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农村的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我在假期、对我所在乡镇的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或许有些以点带面,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还上网了解了一下全国的总体形势。本篇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造成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法。

客观地讲,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尤其在基础教育方面,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数,近十多年来,全国90%以上人口所在地区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农村教育的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显增加和政府把农村教育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

但是在当地,农村小学普遍资金投入不足,教舍简陋、设施缺乏。学校周转的资金少。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存在明显的差距。

由于地区相对偏远和农村小学教师工资较低,使得当地学校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农村学校老、中、青教师比例严重失调;教师队伍后继乏人的显现相当严重。

这些落后思想都制约了农村的发展。重男轻女等封建、迷信观念让农村小学教育“读书无用”、“性别歧视”等怪现象盛行。在农村小学教育中,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瓦解那些不良习惯、不良风气、让农民从思想上重视教育,消除重男轻女思想等任务相当繁重,改变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任重而道远。

在我所走访的几所农村小学里,没有一所学校有一节信息课(这里的原因多多),使得学生无法晓知外界的事情。而有的学校只有一台电脑,但是还是空闲地放在那里,不能有效得利用。这样以来就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现代化信息建设的步伐。从而加大了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也就抑制了农村的发展,使得新农村的建设更加艰巨。

1、对农村教育资金的大笔投入。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卫生和生活条件,建设和谐、生态校园,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决定在部分省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工程”试点。这是一件好事。

2、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头等大事。我建议采取措施:一是开展“送教下乡”“支边”等活动,达到城乡教师间的互相交流。二是多培养农村骨干教师,开展农村教师“名师工程”,调动农村教师工作热情,用先进典型带动一大片。三是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新教材培训”、“专家讲座”、“名师讲座”等。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参与一些教师团体,如“青年教师协会”、“作家协会”、“书法协会”等。四是辞退一些不合格的民办教师,引进一批大学生到乡村小学支教。五是学校内部把教改科研活动真正搞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自己的课题”。六是督促农村学校认真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杜绝那些应付检查的作假手段和形式主义。

农村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低下是导致人口整体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影响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我们全社会要积极地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教育做一点自己的贡献只要我们肯付出一点点爱心,我想我们的国家将会发展强大。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也只有加强我国的基础教育的投入和建设,才能更好地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小学农村教育调查报告篇二

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一些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当时并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由政府出钱给上学超过5公里以上的学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补贴,并校才得以顺利成功。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五、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5、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小学农村教育调查报告篇三

二、调查地点:xx市xx县xx镇

三、调查内容:关于农村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在当代,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华大地,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和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尤其是在渝东南片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农村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一、种硬件、软件设备极少,甚至没有。

原因:

1、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落后,政府没有资金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或是只有极小部分作为教育经费。

2、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书本费,国家禁止学校乱收费等政策的实施,学校收入减少,活动资金减少。所以学校也没有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二、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

原因:

1、由于政府对农村小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城市小学,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远远低于城市小学教师,所以许多人不愿意留在农村工作。

2、农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环境差,居住条件差,对外交通联系都不方便,更重要的是信息闭塞。

3、对于年轻教师来讲,农村小学的发展空间小,对他们的发展制约性强,年轻人大多不愿意留在农村工作。因此,在农村小学里,许多教师都是年龄稍微长的他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水平不协调。

三、庭教育欠缺,孩子在家不能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

原因:

1、父母学历不高,不能辅导孩子的功课,不能处理好孩子的'学习问题。孩子在家庭作业中遇到的难题无处求解,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恶。

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开始大幅度的进城务工,许多孩子留守在家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甚至无人照顾,无人教育。

3、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缺乏,有的家长因孩子的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大打出手,对孩子的教育是非打即骂。使孩子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4、家长与孩子缺少沟通,由于父母的严格,使孩子对家长产生敬畏心理,有什么话不敢给父母说,有什么事不敢对父母说。是孩子产生自闭、自卑心理,抵触学习。

小学农村教育调查报告篇四

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然后再进行统计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得到一些相关数据,希望能对以后的农村小学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农村小学基础设施有所欠缺

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农村的经济也在迅速的腾飞,但是在农村对小学教育的投资并不象城市一样。在调查的学校中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完备,尤其是在体音美和计算机教育设施上,教育设施不完备,甚至根本没有。

调查结果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满意吗?

满意40.5%

较满意45.5%

不满意14%

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否够用?

够用48%

基本够用50%

不够用2%

学校是否有多媒体教学设施?

有30%

没有70%

------

体音美教学设备是否够用?

充足22.5%

不充足70.5%

无7%

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设施的落后归纳分析以下几点原因。

1.当地经济的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农村经济也在迅速发展。但是,农村由于历史的因素和地理交通环境的因素,也导致农村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总会慢于城市的发展。所以当地政府的收入始终处于平均水平状态以下,所以政府的收入就会有限。在有限收入的情况下,政府在对教育的分配和投资上显然低于城市,所以当地的经济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2.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倾向于城市

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了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因此,必须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3.小学学校的收入来源少

国家对中小学进行改革后,“一费制”的实施,避免了学校的乱收费情况,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但是学校的收入也相对减少。在学校有限的收入中,用于大额教学设施的建设就会减少,或者是根本不会用于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学校发展的滞后,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薄弱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有的教师甚至一人带几门课,教师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调查情况如下表:

调查结果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你的认课教师是否大学毕业?

是36%

不是30.5%

不清楚28.5%

你喜欢老师的课吗?

很喜欢49.5%

一般48.5%

不喜欢1%

你的老师负责任吗?

负责任45.5%

一般38%

不负责任16.5%

你们老师是一个人带多门课吗?

基本上是15%

个别70%

一人一门课25%

1.工资待遇不高,难留人才

在实践过程中,经过走访我们发现,在农村小学中,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不高,而且有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有合同编制的教师在农村中是有限的,仍然大量存在着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对教师待遇的不公平,造成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落脚或者人才外流。

2.环境、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

农村地理位置偏僻,卫生条件差,交通不便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对一些知识层次相对比较高的人来说不是理想的生存环境。在教师中,大部分人都是大学毕业或者是在外地上过学,在以前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下,地理位置、交通、卫生等社会环境是自己选择生活的一个重要参考和标准。在他们的思想中在农村的'工作可能是人生的一个过度和跳板,不可能是自己一生的落脚点。所以,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也有一些优秀的教师外流或转业。

3.发展前景不好,向城市的趋向性

很多人毕业后边愿意到农村工作,不仅因为农村的各方面环境的问题,还有以后的发展问题。农村的社会活动和空间比较狭隘,相对城市来说发展空间狭隘发展前景渺茫。而在城市,在教师这个行业不仅工资和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而且前景比较好,并且有更多的择业空间和机会。所以,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愿意选择城市,造成农村教师缺乏,师资力量薄弱。

综上所述,农村的环境和教师的待遇不好,是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给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经济和教育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家庭教育薄弱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大部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都不是很理想,调查如下表:

调查结果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你父母谁在外打工?

都在60%

父亲5%

其他35%

你父母的最高学历?

大学0%

高中10%

高中以下90%

你父母和你谈心吗?

经常谈10%

偶尔45%

不谈,有隔阂45%

犯错时,你父母怎么样教育你?

说服65

不管不问5%

打骂30%

1.父母学历不高,不能处理好孩子的学习问题

在农村中,父母是大学毕业的很少,大部分的家长是中学毕业,在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中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很多学生表示,家长不能够帮助辅导功课。还有一些学生表示,家长从来不关心学生的学习问题。

2.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孩子无人教育

小学农村教育调查报告篇五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解决农村发展重要之本在于改善农村的基础教育。据我所知,现在的农村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农村的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我在假期、对我所在乡镇的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或许有些以点带面,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还上网了解了一下全国的总体形势。本篇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造成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法。

一、农村小学教育状况概述

客观地讲,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尤其在基础教育方面,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数,近十多年来,全国90%以上人口所在地区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农村教育的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显增加和政府把农村教育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

但是在当地,农村小学普遍资金投入不足,教舍简陋、设施缺乏。学校周转的资金少。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地区相对偏远和农村小学教师工资较低,使得当地学校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农村学校老、中、青教师比例严重失调;教师队伍后继乏人的显现相当严重。

三、农村信息相对闭塞,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比较严重

这些落后思想都制约了农村的发展。重男轻女等封建、迷信观念让农村小学教育“读书无用”、“性别歧视”等怪现象盛行。在农村小学教育中,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瓦解那些不良习惯、不良风气、让农民从思想上重视教育,消除重男轻女思想等任务相当繁重,改变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任重而道远。

四、农村小学的现代化信息建设为零

在我所走访的几所农村小学里,没有一所学校有一节信息课(这里的原因多多),使得学生无法晓知外界的事情。而有的学校只有一台电脑,但是还是空闲地放在那里,不能有效得利用。这样以来就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现代化信息建设的步伐。从而加大了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也就抑制了农村的发展,使得新农村的建设更加艰巨。

五、农村小学教育为适应发展采取的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1、对农村教育资金的大笔投入。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卫生和生活条件,建设和谐、生态校园,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决定在部分省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工程”试点。这是一件好事。

2、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头等大事。我建议采取措施:一是开展“送教下乡”“支边”等活动,达到城乡教师间的互相交流。二是多培养农村骨干教师,开展农村教师“名师工程”,调动农村教师工作热情,用先进典型带动一大片。三是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新教材培训”、“专家讲座”、“名师讲座”等。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参与一些教师团体,如“青年教师协会”、“作家协会”、“书法协会”等。四是辞退一些不合格的民办教师,引进一批大学生到乡村小学支教。五是学校内部把教改科研活动真正搞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自己的课题”。六是督促农村学校认真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杜绝那些应付检查的作假手段和形式主义。

农村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低下是导致人口整体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影响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我们全社会要积极地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教育做一点自己的贡献只要我们肯付出一点点爱心,我想我们的国家将会发展强大。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也只有加强我国的基础教育的'投入和建设,才能更好地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小学农村教育调查报告篇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阶段是个体习惯养成、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不仅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河南作为农村人口大省,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农村小学教育占有重要的分量。

为了解我省农村小学教育状况,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于近期对全省17个省辖市40个县(市、区)的120所农村小学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农村小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由基本普及到均衡提高的转变,农村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尤其是近年来,我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农村小学教育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外出务工农民人数的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需引起重视。

一、河南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

本次调查的120所农村小学,完全小学66所,非完全小学54所,分别占55.0%和45.0%;平原地区小学85所,丘陵、山区小学35所,分别占70.8%和29.2%。120所小学招生辖区覆盖353个行政村,共计人口573436人。从具体分组情况看,呈现以下特点:

(一)学生情况

1、在校学生人数随年级升高逐渐减少。120所被调查小学班级数共827个,学生人数30260人,班级数从一年级的156个下降到六年级的92个,学生人数从一年级的5712人下降到六年级的3466人(具体变化详见图表1),说明农村小学就学人数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年龄的增长,流向城镇就学的人数愈来愈多。

2、生源不足。据调查,被调查小学一年级学生人数为5712人,即秋季入学人数为5712人左右。根据近7年来河南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5‰、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99.6%和人口出生率11.4‰进行匡算,120所小学20秋季入学适龄儿童大致为6299人左右,生源缺口587人左右。如xx县高阳镇一小学,招生辖区人口4000多人,正常招生生源是30人左右,生源好的时候能招40多人,近几年生源锐减,年秋季仅招到7名学生。据了解,造成农村小学生源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和农民对教育的重视。

3、寄宿学生占到一定比例。从调查结果看,20被调查小学寄宿生人数为3177人,占学生总数的10.5%,其中,完全小学寄宿生人数为2328人,占完全小学学生人数的11.0%,非完全小学寄宿生人数为849人,占非完全小学学生人数9.4%(详见图表2)。

(二)教师情况

1、年轻人偏少。从年龄分组看,30岁及以下的有240人,占14%;31—40岁的有727人,占42.5%;41—50岁有341人,占20.0%;51—60岁有396人,占23.2%;61岁以上的有5人,占0.3%。

2、女教师占多数。从性别来看,男性教师683人,占40.0%,女性教师1026人,占60.0%。

3、大专学历居多。从文化程度分组看,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645人,占37.7%,大专文化程度771人,占45.1%;中师文化程度270人,占15.8%;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3人,占1.4%。

4、中级职称近半。从职称情况看,还没有考取职称的有37人,占2.2%;有初级职称的有646人,占37.8%;有中级职称的有833人,占48.7%;有高级职称的有193人,占11.3%;没有人拥有特级职称。

5、近四成老师同时带三门课或更多。从任课情况看,不带课的教师有4人,占0.2%;带一门课的教师有237人,占13.9%;同时带两门课的老师有794人,占46.5%;同时带三门课及以上的老师有674人,占39.4%。

(三)基础设施情况

1、学校现有房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和教职工住宿需求。在“您所在的学校,现有教室是否能满足教学需求”的`调查中,认为不能满足需求的有69所学校,占57.5%,在“您所在的学校,现有教职工宿舍是否能满足教职工住宿需求”的调查中,回答不能满足需求的学校有94所,占78.3%。

2、约三成学校仍有危房。在“您所在的学校是否有危房”的调查中,回答存在危房的学校有37所,占30.8%。

3、一半学校没有运动场地。在对运动场地的调查中,有运动场地和没有运动场地的学校各有60所,分别占50%。在对有运动场地学校的深入调查中,按照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运动场地达到小学评估标准的有12所,占10%,没有达到标准的有48所,占40%。

二、河南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1986年国家颁布义务教育法至今,我省已全面普及了义务教育,解决了所有农村学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为提高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从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看,我省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当问到“您认为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时,120位被调查农村小学的负责人回答结果是:

(一)83.3%的人认为“师资力量薄弱”,居各问题之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编在岗教师人数不足。调查结果显示,120所小学中仅有8所小学目前的在编在岗教师人数能够满足教学需求,112所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占比高达93.3%,缺口人数达468人,占现有在编在岗教师人数的27.4%。二是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紧缺。据调查,120所小学中,有专业体育教师的学校18所、专业体育教师21人,分别占15%和1.2%;有专业音乐教师的学校15所、专业音乐教师16人,分别占12.5%和0.9%;有专业美术教师的学校5所、专业美术教师6人,分别占4.2%和0.4%。三是缺乏专职的生活老师。20所有住宿生的学校,缺专职生活老师的有8所,占比达四成。四是年轻教师缺乏,后继乏人。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比为14%,低于51岁以上教师达23.5%的占比,120所被调查小学中没有30岁以下年轻教师的学校有22所,占比达18.3%。

(二)有56.7%的人认为“基础设施差”,在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中位居次席。虽然近年来我省采取了多种举措,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尤其是实施了“五大工程”,农村小学基础设施条件也有了很大改观。但是,从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教师、教职工宿舍、运动场地不足,危房仍然存在,办学基本条件不能满足。同时,在走访中发现,农村小学体育、音乐教学器材配备不全,设备损坏或者丢失不能及时更新,而一些配备了专业设备的学校,由于教师不能完全熟练的运用设备,使得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器材成了摆设。教学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一方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45.0%的人认为“发展资金少”,排第三位。目前农村小学资金主要来源于按学生人数拨付的“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财政拨款,对于没有寄宿生的小学,只有“两免”财政拨款,除此之外,学校基本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而大部分农村小学学生人数较少,学校收入有限。学生虽少,但是学校“五脏俱全”,维持正常运转所需的开支很多,如业务费、办公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属于公用性质的费用方面。学校进行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安全设施投入等需要大量配套资金,往往捉襟见肘;因为经费不足,教师急需的设备、图书等无法配置齐全,一些教研活动无法开展。xx市邵原镇一小学负责人就说,学校线路老化好几年了没钱更新,现在是一个安全隐患。

(四)43.3%的人认为“留守儿童多,不好管理”,列第四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但由于多种原因,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大多不能一同前往,这就形成了留守儿童。据20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河南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居全国第二,占比达10.73%,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是目前小学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留守儿童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由于自身文化的限制,根本无力胜任孩子的思想、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任务,这给留守儿童带来一系列的心理、行为能力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把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要求学校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这大大增加了农村小学教育和管理的压力。

(五)34.2%的人认为“生源减少”。目前生源减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计划生育和农村人口迁移,适龄儿童越来越少。二是由于地域条件和师资力量薄弱的限制,在城镇优质教育资源的诱惑下,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城镇读书,造成已有生源的流失。生源减少已经成为我省农村小学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匡算得到的2014年秋季入学适龄儿童人数与实际入学人数相差587人也说明了这一问题。生源减少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挫伤了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得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而且,学校收入减少,尤其是生源严重不足的学校,财政拨款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三、推进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义务教育虽然普及开来,但城乡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之间还存在着明显差异,如何使得农村适龄儿童“上好学”,推进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项宏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治标,更需要治本。

(一)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师资配置的标准化。要按照我省教师编制标准配备教师,配全到位,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需求。二是构建稳定的师资队伍。要继续实施“特岗计划”、交流轮岗等政策措施,拓宽农村教师补充渠道,同时在补贴、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上给予更加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年轻教师留在农村学校任教。三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在招收农村小学教师时适当提高体音美教师的招录(名额)比例,对成建制的小学逐步配齐专业的体音美等学科教师。对于有寄宿生的学校,要配置专职的生活老师,保证学生安全。四是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新信息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促使农村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现代教育行为。

(二)强化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保障基本教学条件。摸底清查,加快危房整治,把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得坚固、适用、通风,达到抗震、消防等安全标准。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图书器材要按标准配备到位,运动场地逐步按标准建设到位。教研校舍不足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列入预算。二是改善学校生活设施,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建好食堂(伙房)、学生宿舍、厕所、教职工宿舍等生活设施,保障寄宿学生每人有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三是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按照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要求,确保到年,全省所有小学校实现宽带接入,网络“班班通”占比达到较大规模。四是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保障师生安全。

(三)加大各级教育投入力度。一是不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足额征收和使用好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金计提10%的教育资金,全部用于教育,制定政策,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二是因地制宜,科学测算各地农村小学义务教育的经费需求,建立从中央到县、乡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政府分担机制,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建立起稳定和规范的农村义务教育资金转移支付制度,使小学义务教育经费得到切实保障。三是针对乡(镇)一级财政收入困难的实际,要积极挖掘各地的教学特色,广开渠道,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企业甚至个人进行教育投资,加大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当地政府协调村委会通过采取义务工等多种办法解决好小学围墙、校门等建设工作。四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应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做好新建、改建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

(四)妥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要积极整合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妥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一是积极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当地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就业政策支持,尽可能多的将投资引向农村地区,为回乡创业者制定优惠政策,增加就业岗位;适当放宽父母在城市务工学龄儿童的入学条件,缩小城乡间差距。二是强化学校的教管作用。河南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也是留守儿童大省。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场所,要强化学校的教管作用,各个班主任要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要给予特别关注,对其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并与家长保持必要的联系。三是继续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要广泛宣传,让父母从根本上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与监护人、留守儿童和学校联系,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困惑给予正确引导。四是净化社会风气,对于网吧、游戏厅等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场所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止未成年人受其荼毒。

(五)优化小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农村小学生源萎缩,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需要政府统一制定好农村学校布局规划,对于一些规模小、设施差、学生少的学校,进行拆并、整合和资源重组,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形成师资雄厚、资金充足和良好教学环境的结合,并在整合之后,加大力度进行配套设施建设,使小学教育水平得到全方位提高。同时,要在农村进行资源整合工作的宣传,让广大村民了解拆点合并的意义,保证规划建设的顺利实施。

小学农村教育调查报告篇七

我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小学农村教育调查报告篇八

按照《关于开展**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