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最新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10篇)

最新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10篇)

时间:2023-10-14 20:45:52 作者:HT书生最新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10篇)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每段人生经历都值得我们去总结,从中汲取教训和经验。怎样平衡工作和生活,找到人生的平衡点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下面是一些有关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讨,希望能启发我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

创设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的、源于生活的、有趣的、有用的、可操作的、可探索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要提供丰实的现实背景”任何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生活数学与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做数学的乐趣。设计时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必要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知识的形成发展是有层次的,且与旧知识紧密相连。新课展开必须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新课的组织展开以有利于教材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同化,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为目的。

学生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必须具有较强的空间观念,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借助于实物投影、模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触摸、拼拆、抽拉、展示,全方位感知,培养空间观念,寻找知识的结合点,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协同互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上发挥更好的媒介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二

一、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在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单位以后教学的,教师通过切开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看看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引入计量体积的方法.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用切开的方法来计量物体的体积的.教师采用了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摆长方体的实验,引导学生找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教师考虑到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如,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切开,)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如,找到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从而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二、加强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教师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给了学生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要摆几排,摆几层,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最后,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正是教师正确把握了本册教材的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通过实际观察、制作、拆拼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观念阻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培养,要改变传统观念就要实现三个转变: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传授为主改为增长经验、发展能力;教学方法,由以教师为中心改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气氛,由以严格遵守常规改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本节课中大胆地实践,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掌握了数学建模方法。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热情让每个听课老师都能感受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因为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还让学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造。

文档为doc格式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三

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在解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我让学生把一个长方体放在课桌上,然后坐着观察,站着观察,再换个角读观察,学生在观察后得到结论: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我先和学生认识面、棱、顶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运用长方体事物,在小组内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很快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我想这样发现的特征学生肯定印象深刻。

教学体积计算的时候,刚告诉学生要探索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就有同学说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显然有些学生通过自学已经知道了计算公式,但当我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算,这些同学傻眼了,显然他们只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这时引导学生用体积单位摆出的长方体,通过填写长、宽、高、正方体的个数和体积的个数,重而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和它的长、宽、高的关系。

在练习中注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特征以后,我增加了一些题目,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棱长总和;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求棱长。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体验探索、亲历感悟是学生学习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式之一。因此,本课在设计时以“做中学”的思想为指导,通过采用“自主探究、操作内化、直观引导、交流讨论”等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关系,并在掌握新知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探究。

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本节课我是在充分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背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经验、学习兴趣,恰当地把握了教学起点。例如本课在导入时,以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开门见山设计了一个问题:“关于长方体你们都了解了哪些知识?”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回顾旧知、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讲究问题出现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数学思考。

我围绕整节课的设计思路,精心设计每一环节的研究问题,如:“想一想,做一做,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多少根小棒?”“这个小组为什么没有搭成长方体?”“是不是有棱、有面、有顶点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长方体具有什么特征?”“正方体有什么特征?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有效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了学生问题研究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参与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的欲望。

三、有效运用自主探究策略,促进学生体验生成与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教学有效地运用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围绕教学的重难点确立了自主探究的研究主题,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了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情境,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学生在自主、独立的探究活动中不仅发现、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了空间观念,而且投入度高,在重难点环节有思维层深度。如:在用小棒搭长方体框架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搭不成长方体的开放式的、有探究价值的操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更深刻的思维空间。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了尝试性操作、理性选择、操作后思考、顿悟等知识生成过程,从而对长方体的棱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本节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数学学习方式、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五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一个转折点,它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从计算面积到计算体积,而且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更是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对于那些构建空间念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本单元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充分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虽然说长方体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现它的特征,还是不怎么容易的。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在解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我让学生把一个长方体放在课桌上,然后坐着观察,站着观察,再换个角读观察,学生在观察后得到结论: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我先和学生认识面、棱、顶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运用长方体事物,在小组内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很快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我想这样发现的特征学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有条理地总结结论。在研究长方体特征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

4、新增了有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特殊长方体。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发现这样的长方体除正方体外的四个长方体完全相同,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做铺垫。

5、在练习中注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特征以后,我增加了一些题目,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棱长总和;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求棱长。

本节课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知识建构过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六

学生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必须具有较强的空间观念,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本节课我借助于模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触摸、拼拆、展示,全方位感知,培养空间观念,寻找知识的结合点,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上发挥更好的媒介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二、加强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课中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剖”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出6个面。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长方体6个面之间的关系,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回想整节课,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从问题的提出到交流,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在主动热烈的参与。新课开始面对课题教师提出:“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调动起来,“我想到了前面刚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我想到了以前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我想知道表面积和面积这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如何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面对同学们充满激情的'提问,我以掌声给予了赞扬,良好的氛围让本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时,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不时的在课堂上迸发,有的从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为一组去分析,得到求法;有的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左面分为一组去求;还有的孩子从长方体展开的平面图去求,对问题的思考具有创新性与独特性,思维的深度得以发展。总之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数学的情感是积极的,参与是主动的,多数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情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获得了有效学习。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第一、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操作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操作与思维接不上。

第二、操作时耗时太长,以至于最后的几道提升练习来不及在课堂上完成,更多的精彩没有展现出来,留下了较大的遗憾。

文档为doc格式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一节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结合本节课的特点,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课初,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他们熟悉的建筑物,因为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实物,其中不少形体是长方体的。本课的第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形体是长方体的实物,通过活动感受认识长方体。

二、以模型为依托,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发展逻辑思维,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正方体的特征。教学时,学生随着老师的指点,仔细观察模型,先感受一下面、棱和顶点。接着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进行探究,用手数面、棱、顶点,观察什么是相对的面,什么是相对的棱,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等等。这些分析如果没有模型作依托,是很难完成的。在观察和计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时,必须根据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观察和讨论前、后的面、左、右的面,上、下的面,面积分别相等;还有四条水平的棱,四条竖直的棱,四条侧面方向的棱也分别相等,即相对的棱相等。最后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出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从而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三、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

通过制作,一方面是把经过分析的诸元素综合为整体,使想象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凸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模型,从而引申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正方体的棱长。另一面又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时间紧,前面用时太长,后面太紧促,到知识闯关的时候学生都分心了,主要快下课了,我也没有维持课堂听讲秩序,在练习的时候效果不太好,没能检验出谁是真的会,谁还不太会,有好几道题都是让学生一起回答的。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八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体验探索、亲历感悟是学生学习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式之一。因此,本课在设计时以“做中学”的思想为指导,通过采用“自主探究、操作内化、直观引导、交流讨论”等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关系,并在掌握新知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探究。

本节课我是在充分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背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经验、学习兴趣,恰当地把握了教学起点。例如本课在导入时,以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开门见山设计了一个问题:“关于长方体你们都了解了哪些知识?”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回顾旧知、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我围绕整节课的设计思路,精心设计每一环节的研究问题,如:“想一想,做一做,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多少根小棒?”“这个小组为什么没有搭成长方体?”“是不是有棱、有面、有顶点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长方体具有什么特征?”“正方体有什么特征?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有效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了学生问题研究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参与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的欲望。

本节课教学有效地运用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围绕教学的重难点确立了自主探究的研究主题,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了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情境,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学生在自主、独立的探究活动中不仅发现、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了空间观念,而且投入度高,在重难点环节有思维层深度。如:在用小棒搭长方体框架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搭不成长方体的开放式的、有探究价值的操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更深刻的思维空间。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了尝试性操作、理性选择、操作后思考、顿悟等知识生成过程,从而对长方体的棱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本节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数学学习方式、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九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相当主动积极,并且思维灵活多样,小组合作也相当默契,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作为教师我有一些愉快的感受和一点困惑。

我在教学过程中都十分愉快,产生这种愉悦情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活泼可爱,能力很强,我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学生只是把我当作他们的一个“大朋友”,根本没有那种所谓的“师道尊严”,我们一直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都为解决数学问题在“忙碌”。例如:学生在网上查询、搜集资料自学长方体“点、面、棱”各有什么特征时,有一学生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既然三条棱相交于一点,那么长方体有12条棱,应相交于顶点只有4个。”这一问题确实提得很有“威力”,我在备课中没有想到,但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我加入了这一学生小组中,和他们一起上网浏览课件,甚至自制、修改了一些课件内容来补充,以便于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青出于蓝,更胜于蓝。”这一代学生肯定会超越我们这一代,这也是我这位普通教师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而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因此,我既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又主动为学生参与而创造条件,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教师创设情境。课件演示一张“图形王国城门图”的图片,教师提问:“你能在这张图中找到哪些熟悉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正是由问题开始,同时又在后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2、学生自由上网自学。这种学生上网自学并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提高参与度。

3、不同层次的练习。在网上练习题中,我设计了“练习a、练习b、练习c”不同难度层次的习题,让学生选做。

这样一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面临的困惑:两大目标领域很难两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了数学教育目标的两大领域: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技能领域。在发展性领域中,强调了要让学生认识数学,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情感,强调要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地获取信息。而在知识技能领域中,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应用。我认为这两大目标领域存在着一种十分辩证的关系。在我执教中,感觉是知识技能领域的目标落实得相对较好,而对于发展性领域的目标落实得要差一些。在这节课中,如何很好地处理这两大目标领域的关系,使学生在“长方体各部分有哪些特征这一内容学习过程中,既有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共同交流,又有能力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自制纸盒或在计算机画图中自己绘制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有经验教师帮助及共同研究的问题。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的!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十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在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单位以后教学的,教师通过切开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看看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引入计量体积的方法.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用切开的方法来计量物体的体积的.教师采用了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摆长方体的实验,引导学生找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教师考虑到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如,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切开,)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如,找到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从而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教师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给了学生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要摆几排,摆几层,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最后,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正是教师正确把握了本册教材的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通过实际观察、制作、拆拼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传统的教学观念阻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培养,要改变传统观念就要实现三个转变: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传授为主改为增长经验、发展能力;教学方法,由以教师为中心改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气氛,由以严格遵守常规改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本节课中大胆地实践,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掌握了数学建模方法。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热情让每个听课老师都能感受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因为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还让学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造。

相关范文推荐
  • 10-14 中职学校教师节校长讲话稿(汇总8篇)
    请示不是表示自己无能或不够自信,而是一种聪明的行为,能够帮助我们在工作中更好地成长和进步。请示时,我们要注意注意事项的列举和说明,确保上级能够对问题有全面的了解
  • 10-14 给客户的春节祝福短信 春节客户祝福短信(通用10篇)
    征文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形式,能够激发人们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可以提高个人的写作能力和修养。写征文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和写作技巧,但同时也要保持自己
  • 10-14 最新青春派经典台词居然说的话(精选17篇)
    公益行为不仅有益于受助者,也能给参与者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公益总结需要客观评价公益活动的效果和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这些公益总结范文是经过认真筛选和整理而来
  • 10-14 最新经典新年贺词祝福语摘录(通用11篇)
    致辞致谢是一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一个集体凝聚力的体现。如何运用恰当的语气和语调,让致辞致谢表达出真诚和热情?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致辞致谢案例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
  • 10-14 最新个体中医诊所工作总结 个体诊所年度工作总结(通用8篇)
    部门是组织架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了企业各项业务的顺利进行。小编整理了一些团日活动的注意事项和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个体中医诊所工作总结篇一一年来
  • 10-14 最新教师代表的百日誓师发言稿 百日誓师教师代表发言稿(通用8篇)
    范文范本可以启迪我们的思维,拓展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学知识。范文范本不仅是参考,还可以作为创作的基础,我们可以借鉴并发挥其中的优点和特色。下面
  • 10-14 安全培训心得体会工作资料 安全培训心得体会总结(实用11篇)
    通过学习心得的总结,我们也可以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长和进步,增强自信心。下面是一些教师们分享的教学反思体会,他们从中体会到了教学的真谛和价值。安全培训心得体会
  • 10-14 对印图形教案反思(实用11篇)
    教师编写四年级教案时,应注意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下是教研室整理的一些高一教案模板,供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使用。对印图形教案反思篇一活动
  • 10-14 2023年开学教师会校长致辞稿(优秀8篇)
    在就职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在就职时,我们应该提前了解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一份好的就职总
  • 10-14 最新对医生的祝福语四字成语(精选8篇)
    安全之师,防范为先。考虑到不同工作环境和人群特点,要灵活运用安全标语。爱护生命,远离危险。对医生的祝福语四字成语篇一1、白衣飘飘,变幻动人的美妙;柔美一笑,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