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岳阳楼记教案设计意图(模板8篇)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意图(模板8篇)

时间:2023-10-15 14:23:54 作者:BW笔侠岳阳楼记教案设计意图(模板8篇)

二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初二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编写教案的思路。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意图篇一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复习并导入新课:

1、检查背诵《诗两首》。

2、《岳阳楼记》作者简介:

袁中道,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

二、感知课文:

1、请学生根据课文注解,理解课文内容。

提示:第一段写洞庭湖水奇的原因;第二段写作者由洞庭湖上风景变幻而引发自己的的联想和感慨。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洞庭湖水势浩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所以奇也”的原因)

提示:袁中道的文章用知识为我们客观准确地回答了此问题,他在文中谈到如此盛大的水势,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了,才有湖的规模。

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水面扩大了,才“澄鲜宇宙,摇荡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湖交会之间”,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

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

第七,如果没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览无余,比较单调;有了君山,就富于变化了。

结论是:岳阳楼的景观之美,就在于“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明确: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提示:作者居然因为风景变幻而哭将起来,可见不但感情容易激动,而且对感情相当放任。这种敢哭敢笑,在封建道学自矜自持、喜怒不形于色蔚为风气的时代,明清小品作家敢于表述自由的'性灵,正是其可爱可贵之处。

(3)、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哪些历史人物?有何用意?

明确: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宋朝藤子京、范仲淹,联系了修建岳阳楼的藤子京因在官场上受到打击而在宾客间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其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提示:用这样的联系来对照自己当时的人生经历,表现自己的人生感慨。袁中道认为藤子京不应该哭,因为他已经在中央朝廷为著名的谏议,用不了多久,就该有政绩可报了,如此境遇,“有何可哭?”而像自己这个样子,四十多岁了,头发都白了,还没有为保卫国家作出什么贡献;遭逢兄长病故,加上飘零异乡,又是面对“寒雁一影”这样的遭遇,“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他这不仅是为自然现象而哭,更是为个人政治遭遇而哭!他这种敢哭敢笑的个性追求,即他文学创作中一追求的“独抒性灵”。

三、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师生共同讨论探究)

1、孟浩然、袁中道表达的思想境界与杜甫、范仲淹有什么不同?

提示:杜甫、范仲淹总是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亲朋离散、老病异乡和远在视线之外的战乱(戎马关山)、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表达出了宏大的思想境界。而孟浩然、袁中道的诗文只限于自己个人的政治命运,思想境界很狭小。

明确:相比之下,袁的文章是更为具体,不过诗意性不强,客观性很强,如文章中明确点出在枯水季节,洞庭湖并不怎么宏伟,不过像一匹绸缎而已,这表现出了散文的写实性、知识性趣味;而范的文章想象很丰富,已经尽可能强化了诗意,诗化的抒情风格很明显。

(2)、范文的借景抒情、借景言志是否胜过了袁文,为什么?

提示:是的,范文大大胜过了袁文。在范文中,因为丰富的想象,意境也十分开阔(它立足于国家命运,而非个人沉浮),再加上其文中人格具有理想化的色彩,所以范文极大地表现了散文感情化、抒情化的特点,自然他文章借景抒情、借景言志就胜过了袁文。

3、对比所学内容(本课《诗两首》、杜甫《登岳阳楼记》与本课《游岳阳楼记》、范文《岳阳楼记》),归纳概括诗歌与散文的异同。

提示:

(1)、诗言志,“志”是独特的情感世界、个人的感情,甚至儿女私情,哪怕像周邦彦、柳永那样的离经叛道的感情,都是可以充分抒发的。而文以载道,文章的社会功能,比诗歌严肃得多,也沉重得多。“道”则不是个人的,而是主流的,是道德化的,甚至是政治化、规范化的意识形态,它渗透着作者对情感理想的追求。所以在散文中,人格往往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2)、歌与散文的“意”,也就是内容,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就是形式不同而已。如果内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饭,诗歌就是把米酿成酒。饭没有改变米的形状,而酒把米的形状和质地都改变了。诗歌是想象的,变异的,而散文则比较写实。

【课堂小结】:

通过古代诗文的对比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古代诗歌与散文的不同文化魅力,相信这样的魅力将吸引我们同学不断探究祖国灿烂的文化瑰宝。同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汲取前人文化精髓,巧妙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像古人那样,“我手写我心”,不断地创作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佳作。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

2、完成《伴你学语文》p50——p51第一、二、三、四题(作业本)

【板书设计】:

散文一篇:(散写实)

游岳阳楼记袁中道

第一段:洞庭湖水奇。

第二段:景色变坏,心情变糟,追溯古人,涕泪而下。

【教学反思】: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意图篇二

1、巩固重点词、句翻译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写作意图

1、诵读指导

2、中考知识迁移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2、结合实际领会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旷达的思想情怀

教学过程

1、了解了本文的文常知识以及写作背景

2、疏通全文文意

3、概括段义

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引出下文抒情

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增其旧制 通“增” 增加 扩大

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日光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曾经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百废具兴 通“俱” 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 嘱托

1、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到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矣

3、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不同于上述两种人的心情?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再乐

师:请大家看图片,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请判断这是表现哪段内容的图片?(第二自然段)

师:第一自然段交待了滕子京的政绩和写作缘由从表达方式上属于叙事

师:这一段的内容安排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师:作者的写作思路由第一自然段的叙事转入写景再转入抒情表明由写景转为抒情的句子是(览物之情的无异乎)

师:齐读3自然段思考:

1、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悲的气氛;以己悲)

2、第3段写悲景抒悲情,找出体现“悲”景意味的词句 ;体现悲情意味的句子

3、朗读时语调应表现为?(语调较低沉)

师:齐读4自然段思考:

1、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喜的气氛;以物喜)

2、第4段写喜景抒喜情,找出体现“喜”景意味的词句 ;体现喜情意味的句子

3、朗读时语调应表现为?(语调较高、轻快)

4、以上两个自然段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是相同的,都是写景议论相结合

1、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们有什么不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指古仁人这里暗指滕子京,从而表示对友人的劝勉之意)

3、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抒情转入议论

语调 语调的高低与朗读的感情色彩相联接

较高——表达轻松欢悦、激愤热烈的感情

较低——表达沉重忧伤、低回婉约的感情

练习三、四自然段

重音 以语意的主次为依托

即,作者着意突出的内容就要加上重音

练习节奏 节奏即停顿,其原则首先是不破读

练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属于作文以记之

以上方法请同学们熟记,并在实践中运用巩固诵读指导就到这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初极狭,才通人

国 国恒亡 通 正通人和,百废具兴

则有去国怀乡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或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居 面山而居

居十日 旷 土地平旷

则有心旷神怡

a厚此薄彼 b日薄西山 c广种薄收 d厚今薄古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意图篇三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三、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四、〖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五、〖链接

(一)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意图篇四

设计思路:

1、这篇文章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导学生自读,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学习重点:

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预习任务:

1、对照课下注释,能翻译全文。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2、课外搜集有关“古仁人”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因此,有人说,岳阳楼就是一部文学史,连范仲淹也说“前人之述备矣”,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范仲淹没有像李白登临黄鹤楼那样“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是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探讨一纸文章天下传的奥秘吧!

二、明确学习目标。

师:“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知道哪些?学生讨论,多媒体出示。(《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句,小组合作完成译文。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如: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四字短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樯倾楫摧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把酒临风喜气洋洋

3、各小组展示自己翻译课文的成果。(2-6组)对应段落展示,开火车的方式。1组读课文(大家读得很好,虽然没有高歌入云,慷慨激昂,但是大家还是读得很投入,这说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是有一定程度的。)

四、理清思路,探究主旨。

1、(1-5)组展示对应段落的段意和文中发现的闪光点。6组展示文章的主旨句。

明确:

讨论并归纳: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1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2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教师总结:作者叙的是重修岳阳楼的缘起及作记的缘由,描写的是洞庭湖的胜景,晴景,雨景,抒发的是观景的悲喜情感,议论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2、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与“喜”?他们悲与喜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究竟跟什么有关系呢?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学生稍作思考,立即举手回答)

学生:概括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概括迁客骚人“喜”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迁客骚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快乐是在人民快乐之后才快乐啊!

(学生分小组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到班上交流)

学生:作者范仲淹是借岳阳楼来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其实,作者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句话是范仲淹的心语,他想以《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

学生:其实作者想让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同学们感到很吃惊,唏嘘了一下)大家不要惊讶,我是查阅有关资料的。孟子曾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说法,范仲淹使其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学生热烈鼓掌)

教师:这位同学能引经据典,见解精辟,很好。同学们还有其他的理解吗?

学生: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范仲淹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抱负的表现。但是,我觉得他的“忧君”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不过,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仍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教师:同学们对这句话理解全面而又深刻,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敢于陈述自己的思想,希望大家把这种好的学习习惯经常用到学习上。其实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来写天下,有一种超脱的济世情怀。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国,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请大家谈谈。(学生静静地思考了一下,回答很积极)

学生: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

学生:屈原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学生: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

学生: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

学生: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学生:现代歌手丛飞,为了让西部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竟然贷款捐助,而自己却一贫如洗,乃至得了绝症无钱医治。

……

教师:同学们,大家说得很好。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忧国忧民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的思想精髓,做一个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当代公民。

五、品读,析语言。

教师:范仲淹不愧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他忧国忧民,具有远见的卓识和博大的胸襟,但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岳阳楼记》就是一篇经典之作,以其规范、典雅、精致的语言被世人所喜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学生边读边划)

教师:同学们读得不错。根据我们以往的学习经验,品味语言有哪些方法?

(学生自由说说,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可以从句式的角度来品味,因为课文是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流利畅达、简洁凝练、如珠走盘。

学生:也可以从音韵方面来品味。因为文章有音乐美,读来润畅,听来清晰。

学生:还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或哲理方面来品味。

学生:我觉得从词语的运用方面来分析品味也行啊!

教师:同学们提供了这么多方法,下面让我们就把它运用到实践之中去吧。

(学生分小组交流3分钟后,再到班上交流)

学生:我很喜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说完后同学们热烈鼓掌)

学生:我最喜欢“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学生:我最喜欢“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句话。它运用对句,写出了洞庭湖独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张本。“通”“极”二字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观和恢弘的气势。

学生:我尤其喜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这句话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示。当然也包含了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味。

学生:我很喜欢“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句子。“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

学生:“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最富有诗意,我最喜欢。“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学生意犹未尽,还想说出自己的感悟)

教师:同学们不愧是个诗人,对语言有很强领悟力和感受力,老师被你们绝妙的语言深深感动了,希望大家在写作时,学学这样的写法,运用这些经典的句子。

六、诵读,重积累。

(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句子)

七、课堂小结。

教师: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先生的文章,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做一个个当代的范仲淹吧。下课!

八、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

2、写一段《岳阳楼记》的导游词如何?

文档为doc格式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意图篇五

1、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2、自主阅读,理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3、分析所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这首诗前两联以写景为主,而后两联以抒情为主。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触景感怀这一手法。

[教学难点]

如何品味“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型]

诗歌鉴赏

[教学方法]

诵读、质疑、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设备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意图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公安派”及写作背景。

2、识记沅湘、皓淼、旁溢、裣衽等生字词,熟读课文。

3、反复品读,赏析课文,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讲授、比较、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学

1.检查背诵《诗两首》。

2.《游岳阳楼记》作者简介:

袁中道,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

二、合作探究

1.两人一组翻译课文

2.老师解答学生不会翻译的词句

三、精导精讲

第一段:写洞庭湖水奇的原因(得水而壮,得山而妍。)分为两个层次,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为界。

第一层主要写巴江水势(与九水对比),交代了岳阳楼之所以有奇特之名的原因。

第二层主要写君山之秀,用君山之秀衬托出岳阳楼的美观。

第二段:写作者由洞庭湖上风景变幻而引发自己的联想和感慨。

(游洞庭湖美景,触景生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心日灰,内心悲伤的情感。)也可分为两个层次,以“泫然不能自己也。”为界。

第一层:写游览所见之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静、快、汹涌之景象。

第二层:触景生情,叙述了滕子京博大的胸襟,表达了滕子京不应悲伤的缘由,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心日灰,内心悲伤的情感。

四、作业

熟读课文;记会注释。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公安派”及写作背景。

2、识记沅湘、皓淼、旁溢、裣衽等生字词,熟读课文。

3、反复品读,赏析课文,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讲授、比较、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

1.洞庭湖水势浩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所以奇也”的原因)

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了,才有湖的规模。

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水面扩大了,才“澄鲜宇宙,摇荡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湖交会之间”,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

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

第七,没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览无余,比较单调;有了君山,就富于变化了。

结论是:岳阳楼的.景观之美,就在于“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2.找出文中表作者因景变而发生感情变化的句子,对于这情感的变化,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提示:作者居然因为风景变幻而哭将起来,可见不但感情容易激动,而且对感情相当放任。这种敢哭敢笑,在封建道学自矜自持、喜怒不形于色蔚为风气的时代,明清小品作家敢于表述自由的性灵,正是其可爱可贵之处。

3.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哪些历史人物?有何用意?

明确: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宋朝滕子京、范仲淹,联系了修建岳阳楼的滕子京因在在官场上受到打击而宾客间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其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提示:用这样的联系来对照自己当时的人生经历,表现自己的人生感慨。袁中道认为滕子京不应该哭,因为他已经在中央朝廷为著名的谏议,在地方也是著名的将帅,又有范仲淹这样的知己,到了岳阳这个地方,用不了多久,就该有政迹可报,如此境遇,“有何可哭?”而像自己这个样子,四十多岁了,头发都白了,还没有为保卫国家作出什么贡献;遭逢兄长病故,加上飘零异乡,又是面对“寒雁一影”这样的遭遇,“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他这不仅是为自然现象而哭,更是为个人政治遭遇而哭!他这种敢哭敢笑的个性追求,即他文学创作中一直追求的“独抒性灵”。

三、精导精讲行文思路与主旨概括

触景-----思古------伤己

本文描写了洞庭湖一日美景,深刻地表明了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同时也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心日灰,内心悲伤的情感。

四、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孟浩然、袁中道表达的思想境界与杜甫、范仲淹有什么不同?

(2)范文的借景抒情、借景言志是否胜过了袁文,为什么?

提示:是的,范文大大胜过了袁文。在范文中,因为丰富的想像,意境也十分开阔(它立足于国家命运,而非个人沉浮),再加上其文中人格具有理想化的色彩,所以范文极大地表现了散文感情化、抒情化的特点,自然他文章借景抒情、借景言志就胜过了袁文。

3.对比所学内容(本课《诗两首》、杜诗《登岳阳楼记》与本课《游岳阳楼记》、范文《岳阳楼记》),归纳概括诗歌与散文的异同。

(1)诗言志,“志”是独特的情感世界、个人的感情,甚至儿女私情,哪怕像周邦彦、柳永那样的离经叛道的感情,都是可以充分抒发的。而文以载道,文章的社会功能,比诗歌严肃得多,也沉重得多。“道”则不是个人的,而是主流的,是道德化的,甚至是政治化、规范化的意识形态,它渗透着作者对情感理想的追求。所以在散文中,人格往往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2)歌与散文的“意”,也就是内容,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就是形式不同而已。如果内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饭,诗歌就是把米酿成酒。饭没有改变米的形状,而酒把米的形状和质地都改变了。诗歌是想像的、变异的,而散文则比较写实。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意图篇七

《登岳阳楼》创新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胡红旗

教材概述:

《登岳阳楼》是诗人杜甫登楼望远,触景感怀之作。这首诗表达的是忧国伤时之感和身世凄凉之叹。首联写早闻洞庭湖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颔联写洞庭的浩瀚无边,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全诗意境雄浑阔大,作者胸怀宽广深沉。

思路方法:

本单元的鉴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为在本单元已经带领学生学过几篇课文,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要领,所以我借此篇作本单元最后的总结提升,将之与李白、孟浩然的同类诗歌进行比较赏析,让大家从同样的景观中涵泳不一样的情,从而突显杜甫诗歌崇高之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杜甫的《登岳阳楼》。教学难点是感悟惟有博大的胸怀才能写出崇高的诗篇的要旨。为了抓住重点,我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问题预设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内部。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在探究中去感受诗歌境界的高低。

三维目标:

1、吟咏诗歌,从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美。

2、品读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3、通过比较赏析,领略同类诗篇的境界高下。

4、在比较赏析中,培养学生爱国、关注现实的情怀。

一导语设计

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初遇大赦的李白登上岳阳楼,雄壮的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限。心胸也为之开阔。此时,雁引愁去,好月来伴,更是心情舒畅。再加上岳阳楼高,云雾缭绕,作者居于其间饮酒,正若天上人间一般,何其潇洒,何其飘逸啊!

总结:李白--浪漫飘逸的岳阳楼

二课文赏析

(一)朗读诗歌

(二)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三)具体分析

1、“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喜悦还是悲伤?

对于此联表达的情感,自古有两种说法。一是清人仇兆鳌得观点:“昔闻”、“今上”,喜初登也。二是今人傅庚生的观点: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我倾向于后者:“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昔闻”“今上”,表达了作者从过去到现在数十年的心路历程,“昔”指过去一直听说洞庭湖水波澜壮阔,心向往之,想有朝一日,尽情饱览一番。如今,祖国山河残破,疮痍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漂沦在此,虽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真可谓是今非昔比啊!

2、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

登上了岳阳楼,眼界立即为之开阔,洞庭湖整个面貌一下子就展现在了诗人的`面前,“洞庭天下水”,果然名不虚传,它好像把东边的吴地和南边的楚地一下子劈开似的,湖水汪洋广阔,似乎包容了整个宇宙,连天地日月也宛若昼夜都浮在水面之上。庄子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洞庭湖能负载日月、星辰,则湖水之丰厚,简直到了惊人的程度,没有壮阔的胸襟总能写出如此壮阔的景色啊!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3、第五、六句写什么?

写自己的凄苦情状。

当诗人沉浸于引人入胜的洞庭湖水景象之中,他不知不觉地从如诗如画的滟滟湖光,联想到了自己眼下的不幸遭际。在这浩瀚广袤的宇宙之中,他是那样的可怜而又渺小。多年来,他到处漂泊流徙,亲朋远离,音信杳无,这令诗人感到无比的孤独。而今他又年老多病,孑然一身,只有这一叶孤舟,载着他在这无边的苦楚中随处飘流。至此,诗人的感情已由暗藏的悲苦转为明诉悲苦了。

4、第七、八句写什么?

写对动荡的国家时局的担忧。

此时作者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陷入困窘的状态,自己都是那么痛苦了,但他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家为念。想到了吐蕃犯边的情况,想到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灾难,不禁潸然泪下。这个抒情性的结尾,将全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里的泪不仅是身世凄凉之情,更是忧国伤时之感,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杜甫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此时诗人凭轩远望的形象是衰弱的,却也是高大的。

5、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他眼中的洞庭湖具有广阔无垠、吞吐日月的气势呢?是因为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到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且是天下的百姓。所以说,岳阳楼凝聚着杜甫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总结:杜甫--崇高深重的岳阳楼

三拓展延伸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的洞庭,汪洋浩阔,面对充满生命活力的洞庭湖,作者从中感受到蓬勃的时代精神和盛唐气象,激荡起奋发有为的热情,渴望能“直挂云帆济沧海”,但回首现实,云帆何在?只得叹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含蓄表明希望得到援引和赏识。

总结:孟浩然--宏大渺茫的洞庭湖

四合作探究:比较赏析三首诗

--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极,雄壮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金玉诗话》)

--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宋强幼安《唐子西文录》)

--俄国杰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都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株深入到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中去。”

具体解说:同一主题、同一景观,不同时代、不同命运、不同性情,所包涵的诗味也就不同。孟浩然生活在封建社会较为承平的时代,作为有产业的土大夫,虽然功名不就,壮志莫酬,也曾有过不小的痛苦,但一生并未经历重大的社会变故,未卷入尖锐的政治斗争,加上人生观存有明显的消极因素,又长期隐居,对现实生活缺少广泛深刻的体验和认识,因此全诗更多只是从个人得失考虑,缺乏夺目的理想光辉,思想成就不高。而且这是一首拜渴诗,所以只是身世之感。

李白有“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的爱国爱民思想,他又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影响,追求绝对的自由,蔑视世间一切,这些决定了李白人生处世的态度与创作的风格,也局限了李白诗歌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李白在游外途中,行至巫山,幸遇大赦放还,九死一生,喜出望外,飘飘然欲仙。全诗仅局限于自我狂欢,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有限。

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但他跨越了儒家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顾天下”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局限,不管穷达都要兼济天下,不管在位与否都要忧国忧民。正是这些进步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注定了杜诗是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精神,即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到达一种“忘我的精神”。所以杜甫的这首诗写得更为深重、更为崇高。

五作业

品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体悟其中包涵的崇高精神,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李白--浪漫飘逸的岳阳楼

杜甫--崇高深重的岳阳楼博大的胸怀崇高的诗歌

孟浩然--宏大渺茫的洞庭湖

户户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意图篇八

1、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2、自主阅读,理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3、分析所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这首诗前两联以写景为主,而后两联以抒情为主。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触景感怀这一手法。

[教学难点]

如何品味“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 型]

诗歌鉴赏

[教学方法]

诵读、质疑、探究法

[教 具]

多媒体设备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劳务分包合同与清包工合同的区别(实用8篇)
    和解协议能够满足当事人各自的利益和需求,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如果你有关于赠与合同的疑问,以下是赠与合同常见问题解答,希望能帮到你。劳务分包合同与清包工合同的区别
  • 10-15 2023年幼儿园托班教案健康 大班健康教案(优质10篇)
    教师在编写三年级教案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提供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环节。看完以下这些教案模板范文,你可能会对教学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
  • 10-15 解方程说课稿导入(精选9篇)
    竞聘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方式,通过与其他优秀的竞争者竞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提升自己。在竞聘中,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不断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 10-15 2023年管理人员管理与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中高管理人员培训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军训总结是对我们参加军训活动过程中的所学所感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期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管理人员管理与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
  • 10-15 承包房屋工程的简单合同(汇总15篇)
    保密协议可以根据合作需求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补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借款合同范文,供大家参考。承包房屋工程的简单合同篇一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承包方:(以下
  • 10-15 同学聚会邀请函经典句子(通用8篇)
    企业标语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能够为企业定位和差异化竞争提供有力支撑,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企业标语,需要进行多次思考和修改,以确保它能够贴合企
  • 10-15 谈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论文(大全8篇)
    每次致辞致谢都需要准备充分,确保表达的内容准确、感人。写致辞致谢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保持谦虚、真诚和坦诚的态度,以赢得他人的认可和信任。以下是一些备受好评的致辞范
  • 10-15 大班小猴的出租车教案反思(精选19篇)
    小学教案应当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优秀的高中教案,希望对大家的
  • 10-15 最新老舍散文春风教案(精选19篇)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总结的过程。教学总结是教师重要的职业素养之一,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学总结文本,供大家参考。老舍散文春风教案篇一教
  • 10-15 安全教案中班教案反思(优秀11篇)
    三年级教案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而设计的教学计划。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精选教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安全教案中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