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 会计代理记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实用16篇)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 会计代理记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实用16篇)

时间:2023-10-15 16:38:48 作者:笔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 会计代理记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实用16篇)

秉持文明礼仪的真谛,我们能够构建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环境。在总结文明礼仪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情境,提供具体的案例和观点。下面是一些在工作和学习中积极践行文明礼仪的典型案例和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学习。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篇一

摘要:科学的职称评定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本文通过梳理高校职称评审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高校职称评审存在问题原因,提出完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对策。

关键词:职称评审;存在问题;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办法不完整

在高校中,需要考核的专业技术人员种类及系列多,情况复杂,各系列考核标准都不一样,考核指标弹性也不一样,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在考核工作中有一些不实、不细、不全、不适的问题。比如:公共课及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任务重,省报科研项目难度要比专业课教师大很多;而辅导员老师,当前队伍中学历结构中以本科为主,科研能力也偏低[1],导致辅导员群体职称评聘较难;体育和艺术类教师在评聘过程中也有与辅导员类似的问题。

(二)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论文和课题的数量、级别

虽然高校中最重要的是教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最主要职责,但由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教学效果又不易量化而科研成果比较好量化,比教学客观性高,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重科研轻教学[2]、一硬一软导向突出,评审时,只看能否完成工作量,而不看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基本上是“教好教坏一个样”。因此,高校普遍出现“教授不教、讲师不讲”不正常现象,很大一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能不上课就尽量不上,也不重视教学,教学效果一般。而一些刚到学校、缺乏教学基本功、经验浅的教师长期任教,让教学成了走过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很难保证,引发学生不满,而且也很大程度打击认真教学教师的积极性,成为高校教师评审中最突出的问题。

(三)“外行评内行”的评审

职称的取得除了首次确定、采取考试取得资格外,其他均采取集中评审的方法。职称的评审是将申报者的材料汇总,由学科组专家或评委审阅材料后,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一般说来,学科组因其成员都是同行,其评审结果比较客观、公正,但到了评委会,由于人数的硬性要求和评审对象从事专业的多样性,组成评委会的委员往往是多个相近专业的大融合,评委会专家只是某一个或几个领域的专家,并不是全行专家,这样的评审必然存在“外行评内行”的现象。高评委专家一般来自各个学校,由于时间紧,评审材料多,没有时间将材料逐个详细审阅,只能粗略翻阅。高评在对评审对象的情况不熟悉的情况下,一般主要听单位评委宣讲,但在单位评委宣讲过程中,难免掺杂个人因素,那么评委因专业不同、情况不熟,容易受单位评委的影响,投票不能避免的有失客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审的公正性。

(四)论资排辈的旧观念,严重阻碍着优秀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

二、存在的原因

(一)思想桎桔

在主导高校人事职称管理的思想上,也存在论资排辈的思想。有些管理人员对职称工作理解不到位,也有惧怕可能遇到的困难、回避遇到的矛盾,在行动上疑虑政策执行的效果,按主观来分析标准。

(二)制度漏洞

当前,国内高校仍没有完全摆脱计划体制的影响,在原有体制下所形成的权力构架、资源分配的.格局并未完全改变。大部分高校对政府政策都存在着很强的依赖性。这导致目前高校的自主权受到很大的制约,也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基础存在不足的很重要原因。

(三)程序缺憾

高校职称评审还存在外行评内行、关系职称和人情职称等现象[3],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流程不完善,不公开。现在大多高校职称评审采用匿名投票表决的方法,投票时时间仓促,不能充分了解参评者信息。但这一点已经在一些学校开始改进,辽宁省就有很多高校在職称评聘过程中开始实名投票。

三、对策

(一)健全考核制度,完善考核办法

针对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制订不同考核办法。教师根据自身特点申报教学岗、科研岗、教学科研岗。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设计考核分值和权重。

(二)提高材料真实性审核工作

评审专家很难再短时间核对评审材料真实性,所以这部分应用由被评审教师学校负责。可采取以下措施:一,强化材料公示行。要求各高校内部公示时间不低于1个月,一律网络公示。省职改办开通网络举报途径。二,省级人事部门可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检各高校职称送审材料,真实性出现问题者,除处理当事人外,对高校也要进行处罚。三,省人事部门可将近年来国内各高校职称材料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例公示,并根据典型案例完善材料核实办法,制定统一的核实办法与流程。

(三)提高教学业绩权重

把教学效果作为评审的重要指标,职称申报人员必须按照有关要求,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量,并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凡考核达不到相关要求者,应一票否决,取消职称评聘资格。学生在选报所学课程的任课教师时,一定会把教学水平作为选择任课教师的最主要依据,评聘过程中应将上课人数与教师教学效果联系起来,客观评价教师教学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提高效果评估的效率和客观性。

(四)对科研的考核标准要兼顾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以质量为主

1。重点评价其代表作。代表作最能反映该教师的学术水平。代表作可以是专著,也可以是论文,即发表在权威期刊上或者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专著。

2。协调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的转换换算关系。要解决职称评审工作中对科研水平标准的认定,在当今唯一方法是尽可能使评审指标体系细化、量化、明确化,操作上简单明了,最关键的问题是给不同档次的期刊赋予不同的分值。

(五)除了对教师的聘任条件有着明确的规定外,还应该有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以确保所聘教师“名副其实”,如在日本,每隔3—4年,都要对教授和副教授,进行一次“业务审查”,通过者方可继续聘用。

这种严格的聘任标准和考核程序,不仅保证了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质量,也能激励教师勤奋上进,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有利于人尽其才和人才流动,也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选拔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宁。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现状调查与制度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王凌峰。高校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3(01)173—176。

3。刘汉峰。高校职称评审若干问题探析[j]。价值工程。2013(33)289—29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篇二

因为企业规模小,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往往高度集中,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比重大,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应用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具体地说是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用账以及代替部分人脑辅助管理的过程。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操作人员不但要熟悉财务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不但要懂得如何将企业的经济业务录入系统,生成账簿和报表,还要懂得如何管理这些电子档案并根据这些电子档案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管理者不重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中小企业一般资本总量不够大,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都比较困难,企业无法形成一套规范的、系统化的、高效的管理。大部分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财务目标,重视利润,忽略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主要表现在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一般使用电算化系统中的总账、应收应付、固定资产、薪资管理和报表模块进行经济业务的核算以及账簿、报表的生产,而不涉及到成本核算、财务报表分析以及资金预测等具有财务管理功能的模块,电算化管理系统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利用。这就相当于只是将传统的手工记账转换为电算化记账,并未因此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和效率,忽略了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真正意义。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产生错觉,认为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会计人员素质无法驾驭电算化软件。中小企业受到规模和资金的限制,一方面,会计机构设置比较简单,职责分工不明确,会计人员身兼数职,有些企业甚至没有设置会计部门。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往往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会计人员往往是由亲戚担任,即使不是亲戚,招聘到得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也比较低,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财务管理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所以,会计人员在电算化软件使用过程中,一方面,一般只是使用一些简单的核算模块,复杂的模块不会涉及到,软件的功能运用不完全;另一方面,电算化系统随着会计要求的提高需要不断升级和更新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大量数据的输出、储存和衔接,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会计档案的流失,而这些工作是一般会计人员无法完成的。此外,在电算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错误,使得会计人员无所适从,应为电算化软件的与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是不一样的。

会计资料存在风险。财务数据属于企业的机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受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约束,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在会计软件的运用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重视不够,操作过程中也缺乏加密防范的技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安全隐患,会计数据容易丧失。此外,为了节约开支,一些单位财务部门电脑也用作其他办公,极其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蚀感染,导致系统瘫痪造成会计数据丢失。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造成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促进并完善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必须针对影响因素,多方入手,多种措施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会计电算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有效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更为高效的进行着财务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财务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如果只是把它当成代替手工做账的工具,那就大材小用了。核算和管理是会计的两大职能,核算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管理是会计的终极目标,所以,管理者要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篇三

摘要: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对会计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会计报表内容、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数据处理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从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意义,然后重点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要探讨,对会计行业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影响;会计实践;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使人们生活向着更优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普及,有效提高了会计核算速度、会计业务质量,促进了会计职能转变,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进行探讨具有深远意义。

一、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一)提高会计核算速度

传统的手工核算速度太慢,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会计电算化能够满足时代快速发展对会计核算速度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能够实时核算出所需的会计数据信息,对单位或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进行及时地反映,使信息处理也更加的便捷和灵活。

(二)提高会计业务质量

实行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会计业务速度,而且还能够为会计业务精度提供保障。传统的手工计算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免会出现失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只要保证录入的初始数据信息正确无误,借助计算机自带的程序或者专业软件就能够随时获得核算数据信息,具有非常高的精度。此外,通过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还可以避免重复操作,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在会计信息功能方面,会计电算化也更加强大,能够完成传统人工会计无法完成的事项,有效地拓展了会计信息功能。

(三)促进会计职能转变,减轻会计人员工作强度

通过计算机技术除了能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处理速度之外,还能够完成会计信息数据的传输、存储、分类和计算,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这样就促进了会计职能转变,会计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到单位或者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通过对会计信息数据的分析预测,全面了解和掌握单位或者企业的财务状况就,从而为单位或企业各种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具建设性的建议。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普及实现了对会计核算的优化,使会计工作更具规模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改变

在会计电算化没有被应用之前,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人员只需要输入一张会计凭证,系统就会自动地完成会计核算的一系列工作,比如记账、结账、报表及会计数据信息分析处理等。针对重复业务,会计电算化可以进行模式操作,减少了手工重复书写的工作量。对于非常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有时候就算肯投入人力和时间,也不一定能够保证计算结果正确无误,并且长时间运算会使会计人员感到烦躁,无形之中就增加了错误率。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计算出来,而且还能够进行反复检查和核算,也不会因多次运算而出错,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因人工书写、计算和分析错误而造成了会计资料信息失真。除此之外,会计电算化还实现了会计信息数据的随时调取,使会计信息数据为企业服务变得更加准确、更加快速。

(二)会计基本假设的改变

(1)会计主体假设的改变。随着时代和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态等方面也存在这一定的改变,企业会计核算范围得到了扩大,会计主体不够明确。比如说网络公司,因共同经济利益加入进来的都可被当作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假设的改变。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隐形的资产(技术、知识等)占少数,而大部分资产以实物形态出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企业的竞争环境、存活时间等变得无法预估,也就意味着企业面临着随时解散的潜在可能。企业决策的制定主要根据外部环境和会计信息来进行,因此,对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广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会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此外,企业间的重组和兼并更加频繁,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已经无法满足对现代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进行判断的需要。

(3)会计分期假设的改变。由于传统会计手工操作具有局限性,只能出具定期的数据,而无法出具实时数据。定期数据显然无法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使会计信息更好地服务企业,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会计分析假设。

(4)货币计量假设的改变。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信息成本

会计信息的质量规格包括实效性、重要性、可靠性和相关性等,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者决策制定的需要,就必须使会计信息向着多种量度发展。随着企业所处理会计信息数据量的增加,有效地降低了企业单位信息成本,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会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是保证企业经营决策不会出现错误或偏差的基础依据。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通过计算机根据规定程序来生成会计资料,为了确保计算机所生成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会计资料生成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会计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虽然一个质量有保障的会计软件确保所生成会计资料完整、真实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操作人员水平、管理水平和设备、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很可能会导致所生成的会计资料无法达到要求,特别是现阶段我国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电子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很容易导致因人为因素而造成会计信息数据失真。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能和知识结构也相应发生着改变,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了解、掌握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等。在此背景下,会计电算化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会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的转变和发展,使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是由计算机和会计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也就是单纯地完善计算机系统和会计专业软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在工作过程中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加强经济管理、电子通讯、网络信息及计算机信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职业道德是一种无形的、非强制性的、作用于规章制度之外的约束力,它能够弥补规章制度中存在的缺陷,甚至是漏洞,尤其是会计行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使会计人员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五)会计本质的改变

一直以来,会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被定位为单纯的服务工具了,这主要是由于传统人工会计信息处理技术落后造成的。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普及,会计信息处理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作为控制体系本质日渐彰显出来。会计信息不仅对企业决策的制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控制和指导,为决策者正确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长远生存提供保障。由此可见,会计本质正在由传统的服务性质向着控制和指导企业发展性质转变。

(六)定义会计报表内容的转变

传统人工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相对落后、处理能力具有局限性,会计报表内容通常仅包含财务信息数据以及必要的有关说明。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电算化,从而使会计报表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扩展。

(七)构建实时报告和定期报告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制度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社会经济和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越来越繁杂,单纯地依靠定期报告(年报告、月报告)已经完全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甚至有时还会产生反作用。因此,要想满足决策者的需要,为决策者正确决策提供保障就需要将定期报告和实时报告有效结合起来,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普及将促进这一点的实现。

(八)更加重视会计信息分析

传统的人工会计信息处理往往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数据的核算方面,而忽视了对数据的分析,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传统会计信息处理技术落后,处理能力具有局限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信息深入分析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能够实现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细节进行精确地记录、保存和传播,并且通过系统化的分析处理,还可以为使用者检索出有价值的信息。除此之外,会计电算化还可以按照具体需要和使用者,将会计信息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呈现,这是人力无法达到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普及对会计实践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同时,这些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必将成为推动会计实践和会计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快会计核算程序和软件开发的进程,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功能的切实发挥,加速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康云凤,张邵萍,黄燕。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2012(30):338―338。

[2]杜鹏。谈会计电算化发展对会计实践的影响[j]。时代金融旬刊,2013(01):55―56。

[3]谷淑敏。谈会计电算化发展对会计实践的影响[j]。中国科技投资,2013(a16):271―271。

[4]何婷婷。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10):192―192。

文档为doc格式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篇四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过程中的简称。“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把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过程当中,逐渐实现运用会计软件来代替手工记账的方式,计算机作为处理会计业务的主要方法。现代化的会计电算化就是代替人工处理一系列的会计业务,并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在的企业正在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交叉的综合学科,随着会计业务的不断扩展,会计电算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因素。

2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2.1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足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从最开始的尝试阶段到自然发展阶段再到后来的有组织、稳步发展的阶段,我国的电算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来说起步较晚,因此一些企业的领导观念比较落后,认识不到实施会计电算化会给企业带来更好地发展时机。企业的一部分的领导片面认为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人员只不过是一台机器账户,受这种落后思想的影响,企业领导只注重与投资会计电算化的硬件设施,然而,忽视了对软件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的落后,甚至使用盗版的会计软件,导致会计在核算时麻烦不断,同时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在现代化企业的顺利实施,阻碍企业的发展。另外有一些只习惯于传统的手工记账财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也存在质疑,因而出现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无从下手的局面,造成了会计信息的滞后,造成的一系列的财务问题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2.2缺乏会计复合型人才

现阶段会计复合型会计人才比较缺少,有很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都是由企业内部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所培养的,在这种状况下,他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中多数是運用最基本的财务软件进行简单的核算,因为对计算机的知识掌握的并不多,因此,不能够熟练的操作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同时对于财务信息也不能够正确的处理。在会计工作中,当计算机运行出现故障时,由于会计人员没有掌握专业的电脑知识,并不能够进行电脑维修,电脑维修人员也大多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出身,他们对于财务软件专业知识也并不了解,这样的情况下,就不可能把财务软件知识与电脑知识结合在一起,仅仅是排除计算机表面故障,在维修电脑时,如果对财务软件操作不当,就会导致财务信息的丢失和泄漏,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失。

2.3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局限性

3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转变企业领导者对会计电算化应用的观念

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和对会计电算化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即使会计电算化作为关键点,但由于其认知水平的不高,同时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并不了解,以至于未来的`会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会计电算化正逐步向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技术的革新以及现代化的趋势都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潮流,也是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企业领导者应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企业领导者应该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看清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形势,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以身作则,学习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采取一些列的措施,对公司内部的会计电算化进行的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整;根据本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从而来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管理水平。

3.2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在新形势下,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根据要求来选择相关的全面的人才进行培养。对于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需要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才,不仅能够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技术,还要懂的企业运行与发展的管理方法。首先应选拔和培养那些接受能力快,会计电算化才做水平高,管理能力优秀以及发展方向与企业需求一致的人才。现代社会的主要竞争力就是人才,会计电算化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重要一面。及时的给会计人员灌输最新的会计知识,在会计软件不断更新的环境下,要保证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与时代共同发展。

3.3加强会计软件的开发管理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it部门要加强对会计软件的开发,确保会计软件的安全性,开发的会计软件能够满足会计专业人员的需要。管理软件开发人员应该学习国内外成熟的开发技术,针对企业的发展模式,根据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来开发制定安全、可靠、高效的会计软件。对一些重要的数据、记录,甚至字段都要进行加密设置,从而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网络安全措施可以防火墙设置,以实现商业机密信息,在这种方式中,由于没有秘钥,入侵者无法获取数据的密码,就不会对会计信息造成影响,这样就确保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篇五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对策发展

[摘要]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新世纪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深,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都给传统的会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建立与国际趋同并符合我国现代企业管理需求的新型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的分析,展望了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提出了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对策。

人类文明社会的每次腾飞都离不开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以微电子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更是将人类社会带进了崭新的“信息时代”,而“会计”这一人类古老的经济活动在信息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也必将不断演变和发展。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30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的20年里,会计软件产业主要为会计工作解脱手工繁杂劳动而努力,那时会计软件的应用主要局限在账务、报表、工资三个模块上(称为“老三样”),其中在90年代后期经历了会计软件向erp软件的横向发展,使会计软件成为了erp软件的一部分,初步探索企业管理一体化的应用模式,“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成本控制”成为会计软件重点尝试的“新三样”。在会计软件的使用上,会计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地区普遍使用率较高,可有的地方才刚刚开始;在已实施会计软件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老三样”和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

(一)完全电算化

完全电算化不仅是指手工会计的完全解放,还应是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电算化的交叉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会计管理信息化。电算化会计系统查询功能的强弱、数据库的标准化与开放性、是否保留处理过程和审计痕迹以及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电算化审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影响很大。只有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达到相互交融,才能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全电算化。

(二)完全网络化

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入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同时这个阶段的系统也必然是网络化的。

(三)完全智能化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像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发展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要重视电算化工作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仅仅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转变会计工作职能,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进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二)要重视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因此电算化会计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建立较完备的电算化会计理论体系,以适应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训

拓宽渠道,培养人才,是提高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的关键。要进一步改革人才教育培养的相关制度,多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会计电算化所需各个层次的人才。相关的大、专院校,要根据时代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把握人才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掌握会计电算化应用软、硬件的开发、改进、维护等问题。

(四)加强从业人员的再教育

一是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务,要求会计人员充分理解会计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含义,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二是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财务软件也向网络化和管理型的方向发展,因此,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和管理知识将成为时代对会计人员的必然要求。

(五)提高软件的智能化水平

要提高软件的智能化水平,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会计专家系统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是由核算型到管理型最终到预测决策型。会计决策是指根据会计资料,使用会计模型,运用会计分析方法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备选方案进行优选,从而达到事前决策的目的。会计专家系统就指能模仿专家,并发挥同样作用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六)加强法制建设及社会环境的形成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律、政策、道德等问题。因此,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法律保护是相当重要的。它对于提供准确、完整、可靠、合理的会计数据,保护资产和资源,防止违法行为的产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管理决策的正确性,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国家需要成立专门机构,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制定法律和政策法规,以法律的手段保护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只有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法律保护,才能放心大胆地使用它,使之发挥最大的功效。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化的浪潮下,我们要不断完善现有体系的会计电算化,加强与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交融,向会计信息管理现代化迈进,让我们这些所有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参与者以现代会计电算化为新的起点,为实现会计信息管理现代化而努力,共同见证我国会计电算化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2]羿媛:《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自动化与控制,2007年第2期

文档为doc格式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篇六

一、委派制的四个悖论

在我国,会计委派制是指国有的有关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向国有企业派出会计人员,并授权其代表派出机构监督国有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活动的监管制度。在湖北、上海等地的操作中,会计委派制又有财务总监制、主管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等不同方式。

赞同会计委派制的学者,从不同方面、归纳了它的成效(如郜进兴,1999;潘爱、杨佩礼,1999)。从总体上讲,学者们对会计委派制利弊得失的,大多是就事论事――规范财务秩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减少国有资产流失。也有学者从委托代理的角度探讨了会计委派制的规范化,并提出了解决上述难题的对策思路。我们认为,学者们解决上述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亦认为,当设计一种制度时,应同时考虑以下问题:这种制度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权宜之计?实施制度的成本有多高?当我们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时,就会发现,目前的会计委派制存在四个悖论。

悖论一:财务总监的利益与所在企业脱钩与难以发挥监督积极性的矛盾。

按照目前的制度,国有企业有关主管部门(如产权机构)向企业派出的财务总监,与所在企业的经济利益完全脱钩。监督的动机来自于一定的利益刺激,否则,便没有监督的积极性。作为所有者的股东有监督的积极性,因为他们的利益与被监督企业的收益及其管理者的管理成效有直接的关系;作为监督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有监督的积极性,因为他们要对被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状况作出独立、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并且,其评价结论直接、间接其经济利益,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还要对其评价、鉴证结论承担连带责任。在目前的会计委派制下,财务总监的经济利益与所在企业完全脱钩,使他不具备股东的监督资格,因而他不会有监督积极性。财务总监是财政部门派出的代表国家监督国有资产运行效率的人员,有的还具有公务员身份,而不是像注册会计师那样的专职监督人员。目前的制度还缺乏将财务总监的经济利益与其对监督企业的评价结论是否独立、客观、公正直接或间接挂钩的机制,更谈不上要他承担什么连带责任。因此,财务总监不会有像注册会计师一样的监督积极性。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在制度上从两方面采取措施提高财务总监的监督积极性:使财务总监具备股东的身份,或者增大财务总监的风险,使其逐渐成为像注册会计师一样的专职监督人员。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将使财务总监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这就是本文所说的会计委派制的第一个悖论――将财务总监的经济利益与企业经营状况直接挂钩,以提高其监督的积极性。但是,这与派出财务总监的初衷即使财务总监的利益与所在企业脱钩,防止他与企业“合谋”是矛盾的。使财务总监成为注册会计师之类的人员,又会产生以下两个新的矛盾:一是在现有的专职注册会计师监督体系之外,又设一个专职的财务总监监督体系,此两者在职能上交叉、重复,就难免使财务总监给人以多余之感。二是一旦财务总监独立、成为专职监督人员,那么,他代表国家利益的地位又会大打折扣。这与派出财务总监的出发点也是矛盾的。

悖论二:利用注册会计师加强对财务总监的外部监督与监督难以到位的矛盾。

悖论三:以财务总监所在企业的经营绩效考核其监督成效,与他的地位应独立于被监督企业的矛盾。

必然导致他为了提高股价,而非常关心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样的关心,有可能使财务总监代表所有者利益、独立于被监督企业的地位不复存在,出现损害所有者利益、与所在企业合谋的道德风险将是非常的结果。这样,引出我们关于会计委派制的第三个悖论――不用一定考评财务总监的监督业绩,他便没有工作压力和监督积极性;而将其业绩与所在企业的经营绩效挂钩,又会使他与企业合谋,失去代表所有者利益、独立于被监督企业的地位。

悖论四:财务总监约束、防范的职能,与为服务、出谋划策职能难以统一的矛盾。

笔者认为,一种监督制度,应有两方面的积极效应:一是约束、防范、消除损害有关当事人利益的不良行为;二是从维护有关当事人和自身利益的角度,为被监督人出谋划策,如帮助其作出更为、合理的决策,使被监督人的收益更大,或者最大化。应该说,的委派制在第一个方面对财务总监作出了硬性要求,使约束、防范成为财务总监应当履行的职责,而在第二个方面,则没有作出硬性规定,这使得服务、出谋划策至多成为财务总监的权利,而不是责任。有些财务总监出于良心、觉悟可能为企业出谋划策。但是,如果不从制度上解决,良心、觉悟产生的为企业服务与出谋划策的积极性,不会有长久的刺激力。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将财务总监的利益与他为企业出谋划策的实际成效挂钩。但是,这又会产生本文所说的第四个悖论――不将财务总监的利益与财务总监为企业出谋划策的成效挂钩,难以提高其积极性;而一旦挂钩,他又会与企业合谋,设小金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会在财务总监的“监督”下愈演愈烈。

二、结论及对策

从上面的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委派制所产生的四个悖论,实质上限定了它的使用空间和时间范围。这些问题不解决,会计委派制就不会有实质性成效。而在目前的委派制框架下,这些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因此,会计委派制只能作为国家监督国企的一种权宜之计,或者说是目前在对国企监督乏力、而又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的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无可奈何的选择。

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的原则是,当一种制度存在替代品时,人们应选择符合多数人习惯的制度,而不应另外再创造一种新制度。会计委派制存在很多替代品,它们是我国市场经济所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的根本出路。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严格执行《会计法》。新《会计法》强化了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会计责任,这对约束企业单位的不良会计行为,肯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国企会计信息失真与国企的所有者监督不力有直接关系。而这又源于国企产权改革不到位、目前产权主体不明和利益不清,所有者代表(如代表国家的董事、国有资产的投资机制等)没有监督的积极性和压力。因此,改革国企的产权制度,是医治会计信息失真的一剂良方,只是它见效的时间要长一些。

第三,强化中介机构,如合计师事务所的监督职能。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其委托人的合谋有愈演愈烈之势。从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力度入手,使其逐步恢复应有的独立、客观、公正立场,是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范雪玲、范先国:《对会计委派制的疑义》,《财会月刊》,1998年第10期。

部进兴:《关于“会计委派制”的若干问题》,《会计》,1999年第9期。

潘爱、杨佩礼:《初探会计委派制的基本模式》,《四川会计》,1999年第11期。

王海燕:《从产权经济学角度看财务总监问题》,《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3期。

伍中信:《产权与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

张贵友:《会计派驻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乡镇企业会计》,1999年第11期。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篇七

一、存在的问题1.有的会计核算中心没有或不及时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指出:“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结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形成的会计档案是委托单位委托被委托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形成的,尽管会计档案的实体由于保管单位的'变更而变更,但他的所有权仍是委托单位,属于委托单位全宗的一个门类,应当保持一个单位全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应该及时移交档案.

作者:陆国相作者单位:萧山区益农镇政府刊名:档案时空pku英文刊名:archivesspace年,卷(期):“”(10)分类号:g27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篇八

管理会计主要是根据企业自身管理的需求,并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对业绩的分析,行为的决策所发展起来的会计分支。鉴于管理会计理论发展对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地解决策略。这样不仅利于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能有效提升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

一、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基本内容

(一)管理会计理论的基本含义

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它和企业的财务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管理会计主要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根据财务会计部门提供的一系列财务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企业规划和控制,而且专门辅助企业高层做出科学决策的会计分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还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吸收财务会计的部分理论,这样最终才能形成管理会计理论。

(二)管理会计理论产生的背景

管理会计又被称为“内部报告会计”,它在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企业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再加上当下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瞬息万变,以致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早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了。随之出现的也就是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并及时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管理并为此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一个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工作只有足够的重视,才会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然而直到现在,我国依旧没有为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会计相关体系。主要表现在相关会计人员的分工不够明确,工资保险等制度也不完善......诸多问题直接导致了企业管理会计相关工作的无法实施,而且很难将有效的信息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决策中去。

(二)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任何一种理论付诸于实践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科学体系作为支撑。企业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理论,只有拥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之中。然而纵观我国企业的会计部门,很多关于管理会计的理论都只是一些基础的分析,完全缺少实际应用的经验。作为国家,在相关管理上也没有颁布明确的规范性文件,从而使得企业在机制运行中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此同时,作为企业,对于内部的管理会计根本没有明确的定论,从而使得相关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都是盲目行事。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参考标准,长远看来这是不利于企业自身良好发展的。

(三)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整体看来,管理会计在我国还属于比较新兴的发展内容,虽然目前管理会计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我国众多企业在发展中却忽略了一个问题: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还比较低,主要表现为知识层次低,工作专业性不够......。由于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它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相对更高。而会计人员作为管理会计的直接操作者,因此他们的个人素质将会对管理会计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多数企业的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还有待提升,加上他们没有受到过系统且专门的训练,所以在工作中难免还会遇到诸多的问题。

(四)互联网技术的利用效率低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推动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企业的管理会计中,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程度是非常低的。任何一个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每个季度和阶段都会进行相关的`财务核算。但是很多企业很多时候还是采用人工操作的手段进行管理会计的核算。表面上看虽然是节约了成本,但是一旦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人工手段往往容易出错,然而管理会计是一门要求准确高效的学科,如果出现错误,就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由此可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在逐渐的冲击着企业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了。

三、提升管理会计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改变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落后的经营理念

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的的个人素质对企业财务决策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改变企业管理会计人员落后的工作理念。首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意识。并在企业管理层中建立一定的管理会计相关机制,以此提升他们的管理会计意识。特别是在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运用实践过程中,相关领导者要加大对员工的督促力度。这样才能为企业做出更加适合市场需要的管理会计决策。

(二)完善企业管理会计的相关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也逐步实现了国际化。然而一个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能否正常进行,离不开一个完善的管理理论体系。因此为了充分有效的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在制定管理理论体系的时候应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将其完美的融入到企业的整个运营模式中。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实现。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在管理会计工作方面还需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这样才能使建立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更加科学。

(三)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个企业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不是只单纯的依靠领导层的决定,还要依靠相关部门员工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企业能够实现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会计管理部门作为坚强的后盾,而会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非常关键。作为企业,除了尽可能的减少开支成本外,还要懂得必要的投入。所以高层领导可以定期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员对会计员工进行培训指导,让他们通过系统的学习,更加深入了解企业的专业管理会计知识。只有将管理会计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工作之中,才能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除此之外,在选拔相关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时候,他们的专业性程度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核标准。

(四)用法律手段约束会计人员的言行

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直接和企业的经济命脉相联系,在金钱的诱惑下难免会使得一些意志力不强的人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比较常见的就是:制造假账、违规操作、制造虚假财务报表等。所以为了避免这样行为的出现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就需要加大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在会计内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的意义则在于能激发员工们依法从业的重要性。如果能够结合现实中所出现的违法案例进行讲述,以此告诫员工其结果的严重性,那么就能让他们更深刻的觉悟到依法办事的必要性。

(五)提高企业会计管理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要支撑力,不仅提高了管理会计工作的效率,还能保证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过程中,通过分析计算机处理得出的数据信息,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有更加客观准确的判断,进而提高整个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因此企业在管理会计中,除了不断地向员工普及相应地网络思想意识外,尤其还要考虑到老员工工作的实际情况,由于他们对新时代的信息技术运用还比较陌生,熟练程度也不够,而针对这一现象除了大力进行科普外,最好还是要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员催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由此可见,提升企业的网络信息化水平,既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的管理,还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管理会计的理论发展主要是从企业本身的管理需要出发,并为企业管理者进行正确的管理决策提供相应地依据,由此可见,它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对此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地解决对策,也是希望能为今后的一些中小企业在管理会计发展方面提供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孙茂竹阎达五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5

[2]孟焰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m]东南财经大学出版社.05

[3]葛家澍会计理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1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篇九

[论文摘要]文章从开展对标活动,创新管理激励机制,挖掘自身潜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学校间教学质量的均衡;推行教育革命,引进优秀教师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解决贫困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师生“薄弱意识”、人才严重“缺失”等问题,以期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论文关键词]贫困县农村教师教师发展

贫困县是一个相对意义的概念,主要是指人均年收入在千元以下,以老少边穷为核心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社会成员生活水平低下、发展机会匮乏、发展能力不足。这些地区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大困难,集中表现为发达县级市与贫困县之间义务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重要因素就是师资质量的欠缺,所以,本文仅就贫困县教师的发展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薄弱意识”的困扰。贫困县的一些学校,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其在各方面相对薄弱,如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差、学生生源差,使学校的所有主体在社会处境和学业成绩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累积形成的薄弱意识,在不断比较中而逐渐成为内化的意识,成为学校师生自我意识消沉的根源,也成为学校现实中、心理上的沉重包袱。因薄弱学校而带来的自我贬低,使得薄弱学校的师生看不到出路和希望,侵蚀了他们的自信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念,把希望寄托于外部世界,寄托于外在力量的介入。

2.人才的严重“缺失”。我国农村教育最可悲的是将其功能定位“游离”于农村社会发展之外。个人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对现有乡村生活进行改造和建设,而是自我抽离出“乡土社会”,完成“由乡野到庙堂”的空间转换,通过“学而优则‘仕’”或“学而优则‘市’”而成为“城里人”。大量农村学生精英“弃乡入市”,造成农村社会“人才和资源的空洞化”。这是造成教师队伍人才短缺的重要现实因素之一。“没有梧桐树,引不得金凤凰”,目前校长和教师队伍力量相对薄弱,主要原因是收入低,待遇差;职称岗位有限,没有升职机会;没有住房,或买不起房,年轻教师找对象都困难;工作任务太重,高负荷运转,致使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宁可留在城市打工,学非所用,也不愿意到贫困县当老师。另外,由于县级财政有限,缺编现象严重,中小学代课老师偏多,工资少,转正没有希望,现有人才留不住,更枉谈人才的`引进。这是造成教师队伍人才短缺的重要现实因素之一。

3.职业发展的前景“黯淡”。贫困县学校教师编制过少,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颈椎病、心脏病、妇科病、脂肪肝、癌症发病率较高,缺编的事实也比较普遍;教师学历相对较低,代课现象严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过大,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音体美老师缺乏,教非所学的现象极其突出;没有或很少有学习和进修的时间和机会,无法进行教育教学思路的拓展和科研;教育领导者办学理念陈旧、管理能力有限。

二、应采取的对策

1.采取综合措施以消除薄弱意识,激发学校自身潜力。要想消除薄弱学校的薄弱意识,除了需要提高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等外源带动之外,最重要的是学校师生要有“革命”精神,挖掘自身潜力,燃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奋斗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内涵性发展。具体方法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通过对标行动,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工作水平。所谓“对标行动”,就是选择先进典型作为学习和追赶目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工作的飞跃。贫困地区的学校通过对标活动有利于学校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拓宽工作思路,少走弯路。贫困学校开展对标活动,选准学赶目标是关键,最好选择客观条件基本相同或不如自己,但主观努力、工作业绩却超过自己的学校作为学赶目标,这样才能学得服气,赶得有劲,不断取得新成果。

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或教研活动,营造积极的工作学习氛围。引导教师深化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逐步培养教师的事业倾向。学校可以通过讲座、座谈、演讲等形式,认识到自己工作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挖掘自身的潜力,激发师生的成就动机,为学校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及各种教研活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强化师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信念、意志、能力与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校风,使学校通过苦练内功,形成教育内部均衡发展的良性循环。

2.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养,促进学校间教学质量的均衡。调查发现,真正困扰学校的是缺乏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在教师队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义务教育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和学校差别。因此,改革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政策推动。全市财政新增教育事业发展经费优先用于农村;组织教师培训时,增加农村教师参训人数,培训内容是学员“点菜”,教师“下厨”,新聘任教师首先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评优评先优先考虑农村教师。第二,城市带动。建立城区学校对口支援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每年选派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建立农村学校教师到主城区学校挂职学习、跟岗培训制度和省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巡回送教下乡制度。第三,县域联动。将义务教育办学水平较高的县(市、区)与相对薄弱的贫困县结成“盟县”,县域之间、校际之间实行对口帮扶,联动发展。第四,信息化促动。实施“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通过“校讯通”“同步课堂”“远程协同教学”“网络协同教研”等形式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第五,校长轮岗。从优质校选调校长到薄弱学校当校长。设置以行政部门投入为主的城乡义务教育校长交流专项基金,以确保城乡校长持续顺利交流,完善校长交流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提高交流质量与效益。

3.推行教育革命,引进优秀教师,提高教师质量。一方面,坚持并加强“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挖掘并留住特岗生中优秀人才。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在特岗教师踏入教师岗位之前,首先要接受为期六周的集中岗前培训,使他们巩固所学的教学论知识,培养专业实践精神,增强管理学生的才能。为保证特岗教师能够获得一流的专业培训和支持,可挑选大学教育学院作为合作培训机构,采取在校集中模块式学习和课外作业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方式。第二,在特岗教师分配到实习学校之后,学校指派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其提供课堂指导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帮助其尽快适应学校环境、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配备专家型教师进行诊断性指导,每两周左右对特岗教师进行督导,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确保其保持愉快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得到各方面的有力支持。第三,为排除特岗教师的后顾之忧,可使表现优秀的教师提前进入正式教师编制;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如通过盖教师公寓楼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等,使他们在完成三年的教学任务后继续留教。鼓励特岗教师建立志愿教师的校友网络,通过网络的联系凝聚更多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人共同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另一方面,设法吸引免费师范生到贫困县从教。我国在全国十所重点师范大学招收免费师范生,这是一场教育革命,需要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政策出台,以保证优秀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如按照地理位置远近、教学条件的好坏实行反向分配制度,即越是条件艰苦地区的教师待遇越好。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保证偏远地区和条件差的学校教师收入的相对稳定,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抑制优秀教师流入名牌学校,吸引优秀教师流入。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篇十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自身教学经历,从教学思维角度出发,以心理学教学实际应用为主要目的,提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问题对策

引言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理论局限性。

一、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

(1)过多地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忽视人的特性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实证法,二是现象学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心理学的特点是人研究人,心理学研究的首要困难也恰恰在于人研究人。自然科学是人研究物,物性变化的表象与表象背后的真相都是客观而真实的,不以研究者的意志为转移。在心理学,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无论研究情景如何精密设计,终无法避免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因主观因素而造成的偏差。这就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性”,而不是一般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物性”。教育心理学正是由于过多地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忽视人研究人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无法达到根据外在行为表现以了解内在意识或动机的目的。

(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程度不高心理学家在面对教育心理学问题时,会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研究旨趣:理解与应用。这便有两种不同的研究类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应该说,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侧重于应用的科学,应对教育实践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也即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不能脱离教育实践,而应该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但是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来看,传统教育心理学过分注重基础,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往往是通过将教育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其他教育学科(如教学法)而间接起作用的再有,即使是现在,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大多研究课题均来自于理论而非教育实践,这也使得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难以对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3)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总的来说是对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定位不够明确。具体来讲,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脱节。教育心理学研究更多的是从理论到理论,难以指导实践,而教育部门的实践工作者虽深感教育心理学有用,却又不知如何去用。第二,目前的教育心理学更多的只是服务于学校,这种单一的服务范围局限了教育心理学广泛的应用性。

二、解决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的对策

(2)教育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应处理好几对关系

1.要处理好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量研究采用源自自然科学的方法,力图保证所研究问题与结论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概括性。定性研究旨在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个体或社会的现象,这种研究通常在现象发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借以把握该现象的整体轮廓。

2.要处理好实验研究与史论研究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家都强调实验研究。教育心理学中的实验研究主要是指对教育现象有控制的观察研究。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实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育心理学同样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这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史论研究。实验研究要以史论研究为基础,史论研究是实验研究的升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程,实际上也就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也正是理论体系的日趋完善,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成熟的基础。

(3)以素质教育实践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南21世纪是我国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当代教育心理学要想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使自身充满生命的活力,就应当结合我国教育实践和改革,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这对于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和教育心理学的自身发展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国内有学者指出,近来,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对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如张大均等指出,教育心理学的以下研究成果为我国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1)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与教育环境关系的研究:(2)学生智能发展与知识学习的研究;(3)学生社会性发展与规范学习的研究;(4)教学的有效性与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5)教师职业素质与专业性发展的研究。但是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为主的学科,其为教育实践所提供的指导还远远不够。为此,教育心理学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素质教育实践提供更多的指导:首先,继续加强德育心理研究。其次,美育心理研究应该进一步得到重视,为学校审美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其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践服务。

(4)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就是要解决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国化(也称本土化)这一问题。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主要是指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要做到从研究者本位出发,准确地发现国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揭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心理的相同点和相异点,为世界心理学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3]张爱卿.20世纪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

[4]林崇德.试论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十大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篇十一

1.1人员结构不合理近年来财务人员新老交替,目前新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多,虽然计算机基础较好,但对财务软件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不足。

1.2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够对地勘会计核算方法的认识还处于一个起步学习阶段。因为地勘会计与企业会计核算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1.3使用的软件版本低和使用范围有限,在使用中不能合理开发利用功能到目前为止,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仅仅限于集中核算的单位,没有集中核算的和被覆盖的独立企业还是手工核算,对于大多数基层单位来说,一是软件费用偏高,二是缺少熟悉软件的操作人员。目前地勘单位的会计软件仅仅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没有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快速发展,以及会计核算业务量的增大、业务种类的增多、对会计信息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的深入,简单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1.4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不够健全会计电算化制度还不健全,比如有些单位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没有严格实行权限限制制度,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数据篡改留下隐患;有些单位人才缺乏致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这一制度形同虚设;有些单位由于没有处理好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人员职能的转换问题,致使一些会计人员在岗位责任制度方面,职责不明,无从下手;还有些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机房,没有制定相应的上机操作制度等。

2地勘单位完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对策

2.1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当前,从已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企业来看,主要有以下认识偏差:一是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味求简;二是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只重视机的因素,不重视人的因素,不重视人员的培训;三是部分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个形式,较为方便,没有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大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对于其他作用、功能不加以使用推行,以至于有些单位花钱买了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

2.2规范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

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些具体法规或者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加强对财务软件销售公司和开发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此外,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时,要结合单位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否则一方面将会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因财务软件复杂难以操作,影响了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2.3培养会计电算化综合性人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在培训的内容上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4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于这些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许多相关人员并不了解,因此,有时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违规了,但操作者并不清楚,单位的领导也不知道,同时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去纠正,更谈不上有部门监督管理了。还有不少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虽然知道国家制定的规章,但并没有真正地执行这些规章制度。

3结论

地勘单位的业务经营范围已由原来单一的地质勘查项目转变为现在的多种产业并存,经济总量日趋增大,会计核算制度也由原来的地勘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过渡,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及各项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不断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的整体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岩。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思考[j]。商业研究,(21)。

[2]王孝忠。会计电算化的深层含义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会计电算化,(9)。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篇十二

摘要:现代会计管理在医院的运营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会计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现实意义,指出了医院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提出了改善医院会计管理现状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医院会计管理财务管理

一、引言

目前,会计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改革下,推动会计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对增强医院的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医院高效、优质发展,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实施会计管理方法和运行会计管理组织机制,将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范围扩大,将其效能提高,是促使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会计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医院的决策与管理

医疗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使医院急需做出巨大的改革与发展。医院的财务人员不仅能够提供有效的财务核算,还要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准确的预算。会计管理需根据实际的成本业务量与历史资料,经过分析,将成本细化,显示出成本间的相互关系,为成本的预算、编制提供依据。以此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与发展速度。会计管理还能对技术的引进、外资的利用、设备的购置与更新等方面进行合理评价,从而使医院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有利于对工作人员的考核

为了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实现其规范化管理,改善其经营状况,会计管理应对整个医院的经营环节进行有效监控,同时将医院管理的标准、预算、成本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建立起完善的控制系统,监控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会计管理对医院的收支、结余、成本及分配等各方面的检查、考核、评价作用。

(三)有利于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

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对医院来说,会计管理既能敏感的应对外部信息,又能从实际中评价医院内部管理。同时可以在完成医院相关财务预算的基础上核算出社会和经济效益。还可以计算盈亏、计算成本、收支平衡等做好成本核算,从而实现医院财务的规划与控制,合理引进医疗技术与设备,提供疾病的治愈率,增加医院效益。

三、医院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流程不规范

影响医院会计管理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业务流程不规范。在当前有部分医院财务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第一,报账实效性差,由于部分医院对费用的管理需院长逐一审批,同时各科室对财务报销不及时、不完整,在统计核算时,无法收集到完整的信息,导致会计结果与实际相差大,无法发挥会计管理的职能。第二,物资缺乏合理的利用和管理,由于物资消耗管理的松散,导致了物资消耗波动幅度较大,对物资分析失真。第三,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造成成本遗漏,比如硬件的维修费用、折旧费用等,没有精确和完整的数据。

(二)医疗制度不完善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医院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自负盈亏成为主要的经营模式,因此以药养医现象突出,导致某些医院只关注药品管理,而对医疗成本却比较“冷淡”;目前,卫生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大城市,大医院就诊率高,效益好,而小医院仍需考虑成本入不敷出的局面。

(三)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会计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包括对会计的理解、操作、分析能力,尤其是对重大投入成本支出项目分析能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从近几年医院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来看,新的管理理念的应用、管理方法的创新、知识的及时补充等方法仍比较缺乏,加之医院的工作比较稳定,对会计工作很少提出新的要求,导致部分会计人员安于现状,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仍“原地踏步”。长期以往,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明显与其不协调。

(四)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医院的会计管理只停留于记账、算账、报表等工作层面,对数据背后隐含的信息未能做出明确的判断,会计只作为硬性任务,而非软任务。原因在于医院的领导及会计人员错误的认为他们参与了所有财务项目,对其收支情况比较了解,无需做深入的分析,导致会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核对数据。而在实际中,财务风险往往隐藏在这些看似正常的数据背后,若不及时纠正和处理,势必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此外,医院的领导在医院管理中为将财务管理视为重点,平时很少关注财务方面的工作,更少参加举办的财务培训,平时只看财务报表中收入与支出,从这两组数据中判断医院的发展情况。对于他们来说,面对繁杂的数据本就吃了,更谈不上对其的分析,在面临专业性比较强的会计知识时,更觉力不从心,干脆完全交给会计人员,只听会计人员的解释和分析,无法发挥主观判断能力,因而在会计管理中无法发挥真正管理者的作用。

四、改善对策

(一)形成医院管理会计体系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我国的难题,两会上也多次提到过,这与医院自主经营有密切的关系。医院如何从政府中“断奶”,依靠自主能力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通过控制医疗成本从而降低治疗费用,解决医患矛盾。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建立一套管理体系,通过各岗位的协调合作,理顺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肩作战”的运行的模式。财务会计负责向医院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医院财务情况、经营成果,以便对医院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对策,如此能够让身为“旁观者”的“外人”能够客观的制定出解决方案;管理会计主要根据管理者的要求,结合相关信息提供决策中所需要的财务信息,通过分析医院内部问题,应用预测、决策、分析和评估等方式,做到未雨绸缪,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偏轨”的事件进行调整和修正。通过内外的力量,推动医院不断向前发展。

(二)科学合理管理费用

首先可建立费用专户管理。一般医院开支项目主要为职工工资、公务、购买医疗器材和药品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些都由国家预算补贴,而在市场经济中,其活动主要以营利为主,因此对各项费用开支有必要实行专项、专户管理。通过分门别类,对除业务发展以外的项目资金进行合理安排,节约成本。其次是将各科室财务进行统一管理。之所以财务信息无法完整,容易失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以往的财务管理存在多头管理、财权分散问题,从而财务信息在流通过程中容易失真,建立统一的财务部分,所有的费用由此部门核算,从而使财务信息一站解决,让财务信息更为准确、真实。在此基础上,从根本上控制成本,有效改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三)建立分级核算体系

医院的财务来自不同的部门和科室,财务信息的流通也需通过多个渠道,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建立分级核算体系。即一级成本核算为医院总成本核算,通过财务部门核算,并对外报告。二级成本核算为各科室核算,组织科室人员负责某一时期本科室成本的归集和计算,并对内报告。同时医院的医疗、药品、行政、后勤作为另一二级成本核算单位,将其财务信息收集和核算;此外可按收入、成本发生的区域及归属进一步划分若干个二级核算单位,细化财务管理,以免信息遗漏。

(四)定期进行成本分析

会计工作真正的意义是对数据的分析,从而更客观、真实的反应出医院运营情况,因此成本核算控制中心要定时进行成本的分析。通过专业的技术,把医院财务信息编制成损益表及比较分析表,通过客观的数据反映各部门的动态经济情况,也有利于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而科室在明确本部门的营运情况后,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以保持财务的平衡。而作为领导,可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讨论,集思广益,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虽然会计管理在医院的运用推广仍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但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会计管理在医院的运行管理中必将为多数人所认同,在医院的发展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冉莉.基层医院管理会计制度化探微[j].会计之友,(4)

[2]刘国建.管理会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07(5)

[3]杨军.管理会计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商业经济,2007(6)

[4]谭江红.浅谈大中型医院设立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j].职业圈,2007(12)

[5]杨书江.医院强化管理会计的措施[j].财会通讯,2007(4)

[6]施娟.略谈医院设立管理会计的意义[j].现代商业,(2)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篇十三

管理会计的具体含义是: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针对企业财务会计部门提供的一系列财务资料,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归纳,最终以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者,从而使其能够对企业进行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能有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规划并进行控制,是专门辅助企业高层做出科学决策的会计分支。为了满足管理会计发展的要求,管理会计吸收了财务会计的部分理论,在此基础上,融入了管理学和统计学的相关内容,结合企业实践经验,最终形成了管理会计理论。然而,由于企业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再加上企业运营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当前针对管理会计理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该做到及时发现并提出相关对策,不断的完善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从而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管理,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意义

若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管理会计理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和提高其竞争力。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能够引导企业发展的方向,有利于企业正确的定位,从而使企业实现其远大的战略目标;第二,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还能够为企业以及国家培养更多的管理会计人才。企业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是非常宏大的,涉及各个专业领域,能够为企业各部门培养需要的人才、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实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其能够竞争日益残酷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是企业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管理会计理论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我国管理会计也逐步实现了国际化。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能否正常进行,离不开完善的管理理论体系。企业的正常运转仅有管理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若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涉及的各种方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其完美的融入到企业的运营模式中,从而使企业面临的困境能够及时完美的得到解决。因此,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非常可观的效果,而且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控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若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我国会计人才必须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引进西方先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将之应用于实践,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然而,我国相关专家学者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极为不足,学到的只是皮毛,距离管理会计理论的完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当企业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面临困境时,无法及时的采取正确的措施来解决,从而不能发挥管理会计应有的作用。

(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欠缺与国际对接机制

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它所承受的发展压力也格外的巨大,其来源于两个层面,分别是:学术理论、市场实际发展。总的来说,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中存在某些标准无法与国际标准进行流畅的对接。比如,对于某些具有跨国贸易的企业来说,若要使某些管理业务和流程实现完美的对接,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针对资产的重组以及企业的并购过程,制定出详细规范的管理标准。然而,因为在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不具备应有的国际视野,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如:管理会计部门相关设施的配备、工作人员的配备等。所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实现我国管理会计与国际标准的完美对接,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三)管理会计研究程度低

管理会计理论是为了满足企业实施管理和发展的需要,结合实践经验,经过总结和整理出来的理论体系。然而,因为我国在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这就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缺乏科学完善的理论作为支撑。而且,因为企业在进行会计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一系列的管理问题,但是又不能从管理理论中找到方法来及时的'解决,从而造成管理会计理论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且,我国针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研究的学者,只注重研究西方先进管理会计理论,而不注重同中国具体实践情况的结合,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会计理论的失效。值得强调的是,由于我国在管理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的。但是,这不能作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程度低的借口。我国相关学者必须立足于企业实践,不断地完善管理会计的理论,使之充分的发挥作用,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

(四)管理会计理论欠缺实践应用

由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不能够有效的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中,难以充分的发挥其指导作用。而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过于简陋,不能具体到各个实际层面,其实用性大大的降低,而且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缺乏针对性。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在两个层面的研究容易被外界环境因素所影响,分别是:本身职能和应用对象。由于中国经济环境的独特性以及中西企业文化的差异,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在应用于实践时,本身职能和应用对象也会大不相同,从而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理论难以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管理会计工具而言,国外拥有的管理会计工具有很多,并且都有效的应用于实践,实践结果表明,管理会计工具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中,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观我国的情况则完全相反,企业管理者并不注重管理会计工具的有效应用,而且,管理会计理论的有效应用离不开特定的经济环境,因此,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自然也不能不考虑经济环境的因素。由于国内外经济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面临的具体情况也大不相同,若不加甄别就照搬复制国外管理会计理论,不同国内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相结合,就会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不能够在具体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解决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问题的方法

(一)实现管理会计的规范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管理会计理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管理理论体系中的各种专业学科相互渗透,其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大,然而,各种学科的相互渗透,也使内容出现大量的重复,反而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从而使得管理会计理论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所以,管理会计必须同我国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相结合,不断的总结实践经验,找出规律,充分重视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完善,找出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为企业自身的发展量身定做一套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从而实现我国管理会计的规范化。

(二)发挥科研院校理论研究的优势

在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科研院校,可以说,科研院校的学者是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的中坚力量。所以,必须充分发挥科研院校的理论研究优势,针对科研院校进行系统整合,完善与研究相关的设施,最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引进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创新,企业要确保用于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资金绝对的充足,给予坚定的支持,使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应有的功效。与此同时,科研院校应该斥资建立专门的研究基地,促进其系统整合,并在此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优良的管理会计人才,使之能够常驻企业,了解理论与企业实践的区别,从而加深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三)理论结合实践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和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驱动经济价值以及提高盈利能力。若要使管理会计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就必须要将之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去。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设计出完善合理的企业管理流程,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第二,通过财务会计部门提供的资料,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第三,对企业的经营效果进行预测,从而为企业高层领导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应该在研究和完善管理会计理论的同时,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寻找规律,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管理会计的作用。针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的应用理论,应不断的扩大其应用范围,并确保其更好的执行,至于管理会计工具,不仅仅要实现其品种的多样化,对于其具体的实施方法,还要明确的分类细化,使其能够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最终实现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

(四)构建能够适应中国特殊国情的管理会计体系

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是从西方引入,然而,中国的国情却与西方国家有着极大的差异,包括经济环境、文化背景、政治法律等都与西方国家大相径庭,若要实现管理会计理论在中国的有效应用,就必须要结合中国具体的国情。因此,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者在进一步研究理论的同时,可以针对企业实践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同时,应与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从而提高管理会计理论的实用性,以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而且,对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的应用理论的具体实践效果,要不断的进行检验,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五)建立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

对于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更好的推广,从而使得管理会计的价值能够更好的被大众所知,所以,若要使管理会计理论获得更快的发展,企业可以斥资建立展示平台,以展览其研究成果。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的完善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管理会计是从传统财务会计学中分离出来的。财务会计的职责主要是对外界提供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恰恰相反,它是对内的。前者已经具备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而后者还没有。所以,我国若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可以在财务会计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上开辟出一部分作为管理会计的展示平台,并在具备一定的条件时,为管理会计理论建立专门的研究成果展示平台,从而实现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实践。

(六)实时更新管理会计理论

管理会计理论应该随着时代一起发展,使之能够紧跟企业发展的脚步,做到实时更新。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企业管理会计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针对基本的企业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最终向决策信息转化,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相关观念也应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战略目标,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为企业高层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然而,纵观全文可知,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并不完善,而且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应该充分重视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使其更加的完善,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同时,应该结合中国特殊国情,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在具体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寻找规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对企业实际生产有指导意义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实力,使之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保持并提高其竞争力,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继德,姜鹏,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4,(23).

[2]陆晓红,郑超,耿云罗,王艳芳,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管理观察,2015,(6).

[3]张志强,企业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5,(6).

[4]李昉,浅析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5]周方利,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2016,(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篇十四

摘要:由于地勘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会计制度还在执行财政部批准的《地勘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上有其特殊性,加之目前多元化的市场经济,地勘单位在会计电算核算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地质项目的核算中还有诸多环节需要与企业会计相衔接,本文就地勘单位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地勘单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业务量大、会计人员学历职称高、财务软件多、工作效率高、数据统计分析和报表及时成为地勘单位财务工作的普遍特点。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篇十五

1979年财政部组织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会计电算化试点,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开始进入有计划的试点阶段,从此,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共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核算型发展阶段,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四个阶段。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大大提高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水平以及综合管理水平。但是,在拥有诸多优点的同时,它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现阶段,在通往会计信息化的道路上,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想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使会计电算化能够更好地发展,与企业更好地契合,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会计信息处理以及管理帮助。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目前,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的推广应用是非常广的,不仅仅是大型企业施行了电算化,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事业单位也施行了电算化,这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实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很多人力资源,提高了管理效率。在我国,已有公司专门开发会计核算软件,比方说用友和金蝶。而我国会计核算软件大多以通用会计核算软件的形式存在,这有其好处,例如通用性强,安全可靠性高,支持各种软硬件平台,保密性好,但是,也有其弊端,由于每个企业的经济业务类型有很大的区别,管理模式又参差不一,且每个企业又都有其侧重之处,尤其是大型企业,这一点通用会计核算软件是兼顾不了的。但是,专门研发适用于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软件需要很大的费用,在通用核算软件不影响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需要的情况下支出大量经费用在软件开发上没有必要。所以就对所有企业的适用程度上而言,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还不够强大。

除了软件开发方面的局限外,相关企业管理领导的思想观念也有待改进。一些管理决策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对会计电算化的施行没有提供必要的支持,抑或是不够重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够全面

首先,会计电算化最显而易见的优点就是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故而一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会计电算化的施行就是对原有手工账的一种简单替代,仅仅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无其他更多的优点,采用电算化与否也并不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什么不一样的变化,所以,对于实施电算化一方面是跟随潮流,并无认真地应用实施。

其次,会计电算化对从业人员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要求,对未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而言,实施需要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知识的更新,或者是重新招聘相关的会计人才,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笔支出,由于认识不全面,有些企业并不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入。

最后,对于有些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而言,财务软件只是用于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工作,并未对其其他功能进行开发,也未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造成了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对高素质从业人员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这一点在会计电算化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中,不仅仅需要会计学人才,还同时需要具有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学、管理学方面知识的人才,但是这一类复合型人才资源是比较缺乏的。

(三)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的.安全问题

财务信息对于每一个企业都属于商业机密,这就对软件的安全性,保密性要求很高,以防止泄密的发生。但是,一些电算化软件在安全保密性方面还有待提高,比方说对软件的操作记录方面,有些软件并没有操作记录,这就会导致出现问题时无法找到相应责任人。

三、会计电算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深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电算化的全面认识,使他们意识到电算化不仅仅是对手工账的替代,更加是一种新的账务处理核算方式。这种新的处理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加强了数据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了原来手工账方式的工作效率,很多计算结果都可以通过设置公式然后根据本期输入的原始数据软件自动计算生成。这不仅仅是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能够提供更精确的财务数据,有利于管理层对企业工作事项的决策。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这项问题一方面从在职人员入手。企业应当对财会人员进行继续培训教育,加强电脑操作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使知识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以求和业务能够更快更及时的接轨,以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入手。会计专业在我国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到博士层次都有开设,未取消从业资格证考试前,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科目之一,但是,就本科层次而言,学校开设的电算化课程大多为用友u8软件的学习,本身教材编制大多都是以分模块的形式进行,缺乏系统全面的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在对于计算机与会计学的结合方面几乎都没有涉及,大多数院校也并没有对这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划,所以,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还需很长的时日。

(三)优化相关会计电算化软件

加强相关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解决软件不留存操作记录的问题,以期出现问题时可以找到相关的操作人员。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开发商以及使用企业的监督,以期规范电算化软件市场。还应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严格遵循岗位与岗位之间的牵制,防止舞弊的发生。

随着信息化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数据简化,很多行业也都和计算机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推广,大大节约出工作时间,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所以,未来,进一步推广实施会计电算化是无法避免的趋势。在我国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中,不断地归纳总结弊端,进行不断完善,将有利于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更好地与经济业务相结合,有利于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题依据篇十六

报业集团重组中整体资源的合理分配运用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抗风险能力。在分析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改革发展措施,提升集团的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利用率,提升集团的经济效益长效发展。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与意义

内部会计控制主要目的保障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质量,保障其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能正确执行而制定具有控制职能的会计办法。内部会计的控制有两个角度的理解:一是在保障工作质量的基础上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通过会计信息评估企业的内部风险,并且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实现;三是,执行正确的政策和法规,工作上做到“有法可依”,工作中有效的处理一些碍于情面不能或者不好处理的事情,提升财务工作的公正性。企业会计工作最重要的步骤是控制和监督。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行和管理,是大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也是企业财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全国的各个报社和媒体企业实行重组、重组成集团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也变得日益重要。加强报业集团的内部会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保护单位的财产安全、确保账目信息完整,工作中避免舞弊的情况发生,并且在内部检查的过程中能及时的发现无意过失。因此给高层的决策者提供了真实、可效率的财务数据,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协调、有序进行;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降低成本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员工也能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推动增收节支、完善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报业集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报业集团在转型前是政府的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其相关的财务费用都由国家财政进行统一调度,转型后变成自负盈亏的企业,对经济效益的关注度也比以往加大很多,所以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都要适应企业管理模式。

(二)内部控制活动不当。因为事业单位转型中遗留的部分管理制度,报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制度大部分沿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模式没有和报业集团的转型一起转型,但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企业化报业集团。

(三)内部控制制度刚性要求不能发挥。报业集团内部控制高效实行的基础是要完善和执行相关的控制制度,报业集团所有工作开展的前提是高效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很多报业集团内部控制政策制定的很完善,但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所有制度的制定也变得流于形式,也成为应付行政和审计部门的审查。

三、报业集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对策

(一)观念转变中重视内部管控意识。现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对传统的报业产生一定的冲击,报社集团的经营业务也不能仅限于报纸发行这一方面,这时就要求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都发生转变,集团内部可以实行参股和控股的管理模式,各子报、子公司也自主经营、采用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加大报业集团管理的灵活性,并且能够调动各个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各个分公司在把握市场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经营管理政策,适应市场竞争的发展需求,和各类性质的媒体进行统一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让自己迅速的蜕变。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要集团内部的员工和管理者都要转变内控管理理念,重视内部控制的对集团发展的作用,不要把内部控制看成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要把内部控制看成是集团内部的共同事务,了解内部控制对集团整体运营的重要。第一,集团内部完善内部机构设置,责任权限做到明确细化;第二,有效加强人才部门的人才建设,对于新引进的人才注重其专业素养,培养老员工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第三,关键性岗位实行委派制、轮岗制,防止一人专权的情况发生;第四,下属子公司自报业务活动放权,各个职能部门做到相互间的牵制以及合作。

(二)内部管控体系的严密建设。报业集团开展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度有了明文规定,平时的业务活动开展才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体而言,针对集团投资,或者对外的内部重大资金调用事项,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的逐层报告以及审批制度,推行审批以及联答制度。各个层级都要参与,不要只是部分人和几个部门参与,所做出的重大决定要保障其全面性和客观性,可以在集团内部设立预算委员会,对集团内部的各个经营和管理部门实行战略目标部署,并且编制预算统计,分析预算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算数字,这样能够上下一致的协调内部预算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另外,内部审计要对预算的执行开展监督,查明预算没有完成部门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

(三)以人为本的集团文化倡导。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具体操作是加强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对内宣传,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度,奠定内部控制施行的理论基础。其次,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个人素质,集团定期的开展培训和讲座,即有业务方面的讲座也要加入一些座谈类谈话讲座,提升内部人员的思想格局化意识,并且让其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变化,培养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不断有着合规的工作习惯更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的执行集团内部的制度。最后,弘扬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在物质和精神上嘉奖集团内部的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和个人,对于无视集团内部的规则制度的人要严惩,在赏罚分明的情况下推行制度的实行,在全集团范围内营造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氛围,切实有效的推进报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

四、结束语

高度的内控制度对报业集团的长效发展意义重大,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内部会计控制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资金,用于高投资项目中。但目前内控管理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报业集团的发展中日趋完善的管理要求内控更加规范和合理、让其内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为报业集团的稳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扎实推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防范集团内部的风险控制,让集团内部的公司利益得到增值,提升集团发展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