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第一次上数学课的开场白 有感于第一次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汇总8篇)

2023年第一次上数学课的开场白 有感于第一次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汇总8篇)

时间:2023-10-15 18:49:45 作者:GZ才子2023年第一次上数学课的开场白 有感于第一次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汇总8篇)

即兴可以让人们体验当下的快乐和自由,减轻压力和疲劳。面对即兴表演的要求,我们首先需要具备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思维。以下是一些即兴演讲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演讲技巧和思路。

第一次上数学课的开场白篇一

一、关键是提高听课的效率。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

2、特别注意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另外,老师讲课中常常对一些重点难点会作出某些语言、语气、甚至是某种动作的提示。

3、最后一点就是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二、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习。课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单元复习。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

三、指导做一定量的练习题

有不少同学把提高数学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我认为,“不要以做题多少论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而对于中档题,尢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你今后的学习。

第一次上数学课的开场白篇二

自从全国数学竞赛各市区教研室不组织之后,学校相关的竞赛辅优工作也基本上不开展了,我记得近五年学校没有组织初三辅优生开小灶了。本学期,教务处钱老师和我交流了一下她的想法,想给少部分初三拔尖的学生(每班两人),在作业整理课时间各安排一次数学和科学的辅优工作,辅优的目的不是给学生做多少题目,次数也不是很多,主要:一是为了查漏补缺,每次课针对性地解决一个知识板块方面的问题,确实让学生有所收获;二是为了营造一种学习竞争的氛围,让这些辅优生意识到自已与众不同,自已是最好的一批学生,给他们一种暗示和信心,我想这个可能是最主要的。所以我在第一次上课时总是不断地去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已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听了钱老师的观点,我表示理解和赞同,确实有必要这样弄一下,可能就是老师辛苦一点,但团队合作,每个老师都付出一点,这点工作量应该问题也不大,我思索了一下,做了一下简单的知识板块的分工,并和备课组老师协商了一下,每个老师轮流上下去,估计次数也不是很多,现在是一个合作共赢的社会,单打独斗太累,而且效果不佳,每个老师上一两次,精心准备,时间也充分一点,只要是认真研究,精心选题,效果一定是有的,是对学生有所交待的。

作为组长,我想应该第一个上,作出一个示范来,为了上今天(3月25日,周一下午的作业整理课)的课,我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我是上周六下午用了近两个小时,精心选题(周一下午再手写完稿,很长时间没有手写试卷,手写试卷是有人味的,而且还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动一下,很有必要,以后有机会还要多手写),并对知识(方程和方程组)板块进行了很详细的'梳理,所选题目并不是很难,但都很有代表性,学生很容易上当,会而不全,计算方面只要方法得当,量不是很大,但如果方法不当,也是很费时间的。今天的这节课,学生也是很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这些都是顶尖的学生,做这些题目在时间上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做了之后,我才发现除了几个学生速度还可以外,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很难完成我的不多的题量,而且完成的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在回答问题时也是漏洞百出。我反思梳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教师和学生深思:

有些同学对一些基本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如第一题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题,某女同学在选择时,尽管选择项是对的,但另外三个非选项为什么错,有一个还不是很清楚,因为我让她一个个讲过去,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可能有很多好的同学都存在这一些问题,往往是题都会做的,但一些基本概念不是很重视,弄不灵清。实际上每届中考有很多好的学生中考失分并不是载在难题上,而是问题出在一些小题上,如概念性的问题,所谓阴沟翻船,这要引起我们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有些同学在处理习题时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如第2题我选了一个初一学生可以做的题目,关于x,y的方程组5x+3y=23和x+y=p的解是正整数,则整数p的值是多少?这个问题初一学生都会,实际上很简单,只要更据第一个方程把正整数解找到两对就可以代入第二个方程得到p值,但很多同学不是这样想的,他们想的太复杂,先解方程组,x,y用p来表示,再由条件限制,确定p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到p值。这样做既费时间,而且容易出错,可谓是简单问题复杂化,究其错因,主要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先要解方程组,再来讨论取值范围,没有仔细研究题目中的条件,去寻求最为合理的解法,我这样讲,可能有的学生不是很服气,我只要会做就可以了,管什么方法,是的,会做,当然好,但殊不知,中考比的是速度,短短100分钟完成近30多个问题的题量,平时不去研究和反思好的解题方法,想在中考中做得又快又好,是不可能的,可能很多题目到最后即使会做,但时间不够,也无可奈何。

有些同学不注意审题,在解题方法的选择上也是有很大问题的。如第14题中的解方程中的第2个分式方程,只要仔细观察方程的特点,第一个分式和第二个分式在形式上互为倒数,然后再想到用换元的方法,可能不用一分钟就可以做好,但很多同学不注意观察方程的特点,盲目解题,用常规通分去分母的方法解题,最后做是做对了,但用的时间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一般的同学想不到,可以理解,但作为顶尖的这批学生还不太有这种解题意识,真的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有些同学做题时没有大局观,缺少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识。我这份命题中有很多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转化思想想,换元方法,数学分类思想,整体思想等。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想方面有所欠缺。做题时总是纠结于技术层面和问题的局部,在做多个小题的大题时,没有全局观念,在思想层面方面也不够大气。

有些同学考虑问题不全面,不会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分类,往往题目答而不全,丢三拉四,得分不高。如第9题,是一个关于x的幂的问题,只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从而找到x的四个解,应是不难的事情,但很多同学考虑时不够全面,做了一、两个解,就自认为很满意了,没有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导致得分率上不去,这一类的问题并不是学生的粗心大意,而是思维方面的一种缺陷,除了学生的自我反思总结提高之外,也有待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进一步强调这一数学分类思想,让这一思想渗透到学生的血液之中。

第一次上数学课的开场白篇三

(一)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倾听”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多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而专心听讲是学生获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教师和学生谈话,都要注视学生,认真观察他们脸上掠过的每一丝变化。即使遇到有的学生回答不着边际时,教师也要用心地听,中间不插嘴,不打断。久而久之,学生也学着教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

(二)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审题

学生由于刚刚步入小学正规的学习生活,对一些数学题目缺乏应有的审题经验。加上年龄小,识字量少,他们常常因为不理解题意而造成做题时的答非所问。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时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学会工整“书写”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从一年级学生的第一次数学课堂作业开始,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整洁的书写习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大都离不开100以内数字的书写(口算与笔算)。看似简单,但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好与不好的两份作业将会出现天壤之别。有的学生数字书写不规范、写潦草字,或偏大没写在格子里、或偏小像蚂蚁一样;有的学生没耐心,不一笔一画的写,整个字的笔划绞在一起;有的学生不注意作业整洁乱图乱改不使用橡皮,或写错数时随便用橡皮擦一下,还留有痕迹便写上新的数……所有的这些现象原来只是少数人的,但如果教师不加以制止、引导以及严格要求,学生之间的模仿力又极强,个别的现象就会变成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答题的正确率。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离不开教师的以身作则以及日常教学中的耐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只有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抓住小学生写字的最佳时期,反复训练,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2培养最基本的学习技能

(一)课前,即是我们常说的预习。刚上初中的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流于形式,粗略地把要学的内容看一遍,就认为是预习,结果一点作用没有。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划、二记、三思、四练,划就是在粗略地看完本节内容后,把新课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划出来;记就是通过反复阅读,力争把课中的划出的这些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记住;在记的同时还要认真地思考、体会,理解其含义,并注意知识的发展过程,对不能弄清楚的,这就再做上重点标记,上课时就好带着问题去听课;对新课中的例题认真分析、理解,例题实际就是对新知识的一个应用,在预习了解了本节知识后,要求学生利用课外参考书仿照例题做一定数量的练习(要求是有答案的练习),数量是3到5道题,要求包括至少三种不同的题型(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证明题、作图题等)。学生通过不同的题型的练习来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教材要求掌握的程度,同时通过练习来发现自己真正存在的知识疑惑.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中,就是课堂教学。以前的教学方式多数是老师一上课就从头至尾将本节内容象“打点滴”样,直接传输给学生,导致一部分学生勉强能够接受,而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本无法接受,最后成为“脓胞”。教师在讲解新课前,可以安排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就本课提问,老师逐一将不同的问题板书在黑板的右上角。然后老师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新课教学,当讲到学生问题处时就重点提示,详细分析。新课的教学时间不宜太长,25分钟左右,要留下5到10分钟来归纳小结和解决学生可能还未弄懂的问题。

现代心理学表明,各种感官同时参加活动,对于大脑工作效率极为重要,上课时要求学生要做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眼到”就是上课要注意观察,观察教师的板书的过程、内容,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耳到”是学生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白:1.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2.新知识的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3.理解教师对新课的重点、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问)。4.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心到”是指学生思考问题,没有思考,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古人说的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讲解,学生不仅仅只是会做,而且要经常思考,多思、勤思,随听随思。“口到”是指学生要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如:本节课教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做?学问就是要勤学多问。“手到”是指学生记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要点、记疑问、记易错点、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老师所补充的内容。2.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记笔记有助于将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

(三)课后,即是对本节知识的巩固环节,新知识学生接受很快,但遗忘也很快,故课后安排一定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作业量不宜太大,重基础的同时也要安排一些拓展性练习。基础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准确地进行解答,面向全体学生,避免为交作业而做作业,真正达到巩固、理解知识的目的。通过拓展性习题的练习,让学生将知识进行深化,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解决实际,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这样就可以照顾到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解决了他们“吃不饱”的问题。在指导学生做作业是应要求学生:1.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2.细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的内涵,不能死记;3.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4.收集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3创设质疑情境

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十几减8》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徐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是什么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紧接着就讲述我的梦,“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8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

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仙桃,那么还剩下3个仙桃,算式是11-8=3(个);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那么还剩下4个仙桃,算式是12-8=4(个)……《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第一次上数学课的开场白篇四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1855年)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高斯不到20岁时,在许多学科上就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于高斯接二连三的成功,邻居的几个小伙子很不服气,决心要为难他一下。

小伙子们聚到一起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道难题。他们用一根细棉线系上一块银币,然后再找来一个非常薄的玻璃瓶,把银币悬空垂放在瓶中,瓶口用瓶塞塞住,棉线的另一头也系在瓶塞上。准备好以后,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瓶子,在大街上拦住高斯,用挑衅的口吻说道:“你一天到晚捧着书本,拿着放大镜东游西逛,一副蛮有学问的样子,你那么有本事,能不打破瓶子,不去掉瓶塞,把瓶中的棉线弄断吗?”

高斯对他们这种无聊的挑衅很生气,本不想理他们,可当他看了瓶子后,又觉得这道难题还的确有些意思,于是认真地想起解题的办法来。

繁华的大街商店林立,人流如织。在小伙子们为能难倒高斯而得意之时,大街上的围观者也越来越多。大家兴趣甚浓,都在想着法子,但无济于事,只好把希冀的目光投向高斯。高斯呢,眉头紧皱,一声不吭不受围观者嘈杂吵嚷的影响而冷静思考。

他无意地看了看明媚的阳光,又望了望那个瓶子,忽然高兴地叫道:“有办法了。”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面放大镜,对着瓶子里的棉线照着,一分钟、两分钟……人们好奇地睁大了眼,随着钱币“当”的一声掉落瓶底,大家发现棉线被烧断了。

高斯高声说道:“我是借了太阳的光!”

人们不由发出一阵欢呼声。

第一次上数学课的开场白篇五

1785年,8岁的小高斯在德国农村的一所小学里念一年级。

学校的老师是城里来的。他有个偏见,总觉得农村的孩子不如城里的孩子聪明伶俐。不过,他对孩子们的学习,要求还是严格的。

有一天,他给学生们出了一道算术题。他说:“你们算一算,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谁算不出来,不准回家吃饭。”

说完,他就坐在一边的椅子上,用目光巡视趴在桌子上演算的学生。

不到1分钟的功夫,小高斯站了起来,手里举着小石板,说:“老师,我算出来了”

没等小高斯说完,老师就不耐烦地说:“错了!重新再算!”

小高斯很快地把算式检查了一遍,高声说:“老师,没有错!”说着走下座位,把小石板伸到老师面前。

老师低头一看,看见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5050”,不禁大吃一惊。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样复杂的题,一个8岁的孩子,用不到1分钟时间就算出了正确的得数。要知道他自己算了一个多小时,算了三遍才把这道题算对的。他怀疑以前别人让小高斯算过这道题。他问小高斯:“你是怎么算的?”

小高斯回答说:“我不是按照1、2、3的次序一个一个往上加的。老师,你看,一头一尾的两个数的和都是一样的:1加100是101,2加99是101,3加98也是101把一前一后的数相加,一共有50个101,101乘以50,得5050。”

小高斯的回答,使老师感到吃惊。因为他还是第一次知道这种算法。他惊喜地看着小高斯,好像刚刚认识这个穿着破烂不堪的砌砖工人的儿子。

附:数学家高斯的小故事

高斯是德国著名数学家(1777~1855),出生于一个比较贫困的家庭,父母均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父亲安于现状,只希望高斯将来长大后能有一份简单的养家糊口的工作,而母亲虽是个没有文化的家庭主妇,但目光长远,对高斯要求严格。并尊重孩子的兴趣,希望高斯能有所成就。

高斯在很小的时候就有过人的才华,在他还不到三岁的时候,有一天他观看父亲在计算受他管辖的工人们的周薪。父亲在喃喃的计数,最后长叹的一声表示总算把钱算出来。父亲念出钱数,准备写下时,身边传来微小的声音:“爸爸!算错了,钱应该是这样”。父亲惊异地再算一次,果然小高斯讲的数是正确的,奇特的地方是没有人教过高斯怎么样计算,而小高斯平日靠观察,在大人不知不觉时,他自己学会了计算。

高斯在7岁时进了小学,有一天,算术老师要求全班同学算出以下的算式:1+2+3+4+……+98+99+100=?在老师把问题讲完不久,高斯就在他的小石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答案5050,而其它孩子算到头昏脑胀,还是算不出来。最后只有高斯的答案是正确无误。

前后两项两两相加,就成了50对和都是101的配对了即101×50=5050。

按:今用公式表示:1+2+……+n

高斯的数学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其实并不好,但当他发现神童高斯的时候心里很是欣慰,而且觉得自己懂的数学不多,教不了高斯更多东西了。并自掏腰包为高斯购买数学书籍。

高斯在十一岁的时候就发现了二项式定理(x+y)n的一般情形,这里n可以是正负整数或正负分数。当他还是一个小学生时就对无穷的问题注意了。

由于高斯有过人的天赋,后来被费迪南公爵发现了,并决定给他经济救援,让他有机会受高深教育,在费迪南公爵的帮助下,高斯进入了一所十五岁的高斯进入一间著名的学院(程度相当于高中和大学之间)。在那里他学习了古代和现代语言,同时也开始对高等数学作研究。他专心阅读牛顿、欧拉、拉格朗日这些欧洲著名数学家的作品。还不到十八岁的高斯发现了:一个正n边形可以用直尺和圆规画出当且仅当n是底下两种形式之一:k=0,1,2……十七世纪时法国数学家费马(fermat)以为公式在k=0,1,2,3,……给出素数。(事实上,目前只确定f0,f1,f2,f4是质数,f5不是)。

后来,数学家高斯还用代数方法解决了二千多年来的几何难题,而且找到正十七边形的直尺与圆规的作法。他是那么的兴奋,因此决定一生研究数学。据说,他还表示希望死后在他的墓碑上能刻上一个正十七边形,以纪念他少年时最重要的数学发现。

1799年高斯呈上他的博士论文,这论文证明了代数一个重要的定理:任何一元代数方程都有根。这结果数学上称为“代数基本定理”。

第一次上数学课的开场白篇六

拿到试卷后,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教出的学生,满眼尽是六七十分的学生,简直是惨不忍睹。

看到这样的分数,自己非常难过,感觉非常对不起学生,是我有限的教学能力限制了他们无限的发展,是我有限的责任心,导致了他们有限的分数。前段时间由于太多的时间放在了家人身上,致使放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少了很多,所有以今天这个成绩实在是因为一己之私而耽误了孩子们。痛定思痛,当提起一个教师真正的责任心,全心全力于教学,像对待自己初生孩子般那样来对待别人的孩子。对于此次考试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二、病句修改出错率过半

病句修改全班只有18人做对,不足一半,对于病句修改在学生语法学习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多总结一些典型病句,并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以此来提高病句的判断能力。

三、4-5小题语言运用题得分极低

第4小题失分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只会判断某个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但是对于用修辞手法造句还是无从下手。

第5小题也是一种第一次出现在学生眼中的新题型,很多同学也是找不到北,对于这类题目主要是加强他们的审题训练,并学会分析与概括。

四、文言文阅读得分相对较高

此题是整个试卷中学生完成最好的题目了,满分13,平均得分在10分以上。得益于之前对翻译的逐个背诵跟踪。看来此方法还得继续加强。

五、课内阅读得分超低

本题满分12分,平均得分7分左右,失分点有两个,一是学生对于“插叙”和“标题”的作用认识不够,二是学生缺少对句子的微观分析能力。

六、现代文阅读得分较低

此题的主要失分点有两个,一是有些学生对于描写手法的概念了解,但如何着手分析,做题思路和步骤不熟;第二是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综合能力明显不足,使得学生的思维不够全面,因而对于得分点的回答也不够完整。

七、名著阅读得分不高

本题3分,但学生的平均得分率只有1分左右,满分的只有人。这个题目属于死记硬背型的,以后能过加强背诵来提高这一题的得分率。

八、作文情况不妙

作文中最大的问题依然是书写问题,其次还有五六个同学字数不够,得分在20以下。作文的内容也较为单调,基本上都是发烧感冒类的,缺少新意。对于作文,在学生们生活阅历有限的情况下,一要加大他们的阅读量,二是要进行系统写作训练。这是七年级入学来的第一次考试,它让我全面了解了学生,也全面了解了自己。自己一定从新出发,努力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探寻语文教育的新方法,争取使孩子们的学习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飞跃。

第一次上数学课的开场白篇七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肯定有原因。吃一堑,长一智。考完后总结反思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找到新的起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月考总结与反思,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这次月考,金华中学在时间上比其他学校晚了些日子,内容上也比其他学校多一些。我想原因也简单:期终考试可能是全市统一考试,他们想借此机会练练兵,特别是给初一新生模拟的机会。

升入初中以来,第语、数、外、史、地、政、生七门功课都是整本书为考试内容,同学们肯定会有不适应的,波在家里也多次说过无从下手之类的话。元旦放假这三天,孩子也没休息,就这还看哪儿都该复习。见孩子无助,就给她讲了一个小故事:说有三篇文章,里面分别有100、50、5个错别字,如果让你挑这些错别字,怎么做才能最高效率?她似乎明白了其中道理,静下心来认真背诵了历史、地理、政治和生物知识点,平常学习比较扎实的语数英基本没复习。

少5分;生物得分79,比期中减少8分。总分为647分,比期中减少32分,位列班级第5名(比期中上升8名),语数外三科班级排名第8名(比期中上升2名),年级没有排名。

语文减分较多的地方为作文(减8分)、阅读理解(减7分)和基础知识(错别字减4分,语法减1分)。数学减分较多的地方是填空(减6分)、应用题(减5分)、规范性(少写单位减2分),这次考试,运算成绩不错。英语在选择、单词和作文上分别减1分。历史减分较多的是基础知识(选择减10分)和知识拓展(材料题减2分,活动探究题减6分),历史为班级并列最高分。地理卷子没发,只公布了分数,我想肯定也是知识点掌握不牢。政治减分较多的地方为选择题(减12分)、实践和简答(减3分)。生物卷子没带回家就被老师收回,据波说减分较多的地方仍为实验,还有基因题。

由各科所扣的分值和知识点看,语文在阅读和最基本的字词句上应该下功夫;数学还得加强计算能力和基本功训练;英语还不错,下一步加强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历史、地理、生物和政治四科,复习时应该多系统,多总结,多对比,理解性记忆。总得来说,这次考试又有不小进步,值得表扬和肯定,特别是史地生政,用三天时间达到如此效果,还在总分上能提高名次,为实不易。

不错,就有点飘,静不下心,沉不住气,用她自己的话说,“你们就不能让我兴奋几天!”父母也为你高兴,但更重要的考试为时不远,我们还要冷静,淡定,比兴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考试查找知识的短板,做到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以迎接更大的挑战和收获。还有一句话,无论干什么事,心一定要“净”,只有干净才无杂念,无杂念才无杂事,做学问更应如此!父母是你坚强的后盾和最无私的朋友,无论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交友中,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会共同面对,我们全家!

今天,是我上初一年级的第月考,月考、月考,就是检阅同学们在这一个月中的学习情况。

伴着铃声,监考老师拿着试卷走进来,打开数学试卷,分为几份,发了下去,然后,说:“同学们都拿到试卷了吧,先写上班级、姓名和考试座位号,再进行答卷.”我拿到试卷,先进行5分钟浏览一下,然后开始答卷。直到监考老师说:“收卷!”这两个字,我从试卷上抬起头来。我初一年级的第月考第一科结束了。

把分挽救回来。”

第二科考语文,由于语文有作文,自己心里总感觉时间有些紧张,恨不得赶紧把前面的题做完,好写作文。一紧张,就难免出错误,等我写完一检查,发现了好几处错误,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才改正过来。

下午考英语,伴着音乐的下课铃声,我结束了初一年级的第月考。

通过这次考试,我感受很深,我觉得学得比较不错的知识,在试卷上也不觉得透彻,有些力不从心。所以我以后要把知识学的透彻,不耻下问,还要拓展知识面。还有一个月就要期中考试了,我要做到学习、预习、复习和温习,只要做到这四个“习”,学习成绩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

第一次上数学课的开场白篇八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而后,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导师每天单独布置给他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高斯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的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高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高斯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他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高斯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他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高斯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高斯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高斯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17边形。

高斯很快地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高斯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故事告诉我,问题有时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困难。我们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而应开拓我们的创造力。在常规知识的基础下去进行非常规的思考,有时会有更意想不到的结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