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 反思性教学活动(优秀15篇)

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 反思性教学活动(优秀15篇)

时间:2023-10-15 20:39:35 作者:GZ才子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 反思性教学活动(优秀15篇)

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一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反思是人特有的一种心智活动,也是人有意识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境的能力。反思是人们思维的一种品质,它使人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从而更理性,更有目的地开展行动。通俗地讲,反思就是实践者对自己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师教育部兴起,之后迅速波及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界。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就必须积极倡导广大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通过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反思是一种思维的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著的沉思,是一种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反省解决的是现实问题,它允许在问题获得解决之前,存在怀疑和困惑。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是以思维活动的结果为思维对象,以思维活动的过程为反思的对象。个体进行反思,共有三种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开放的头脑,二是责任感,三是专心致志。正是这三种态度确保和推动了人们的反思行为。在以杜威反省思维理论基础上,培养反思型教师和提倡反思型教学的运动在世界各国的教育界蓬勃发展。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反思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的教学观”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依次作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关注教育事件的背景,发展脉络。二是能够对特殊的事件,情景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经验的重新建构。教学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续,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并由此达到三个目的:(1)对各种教学的活动的背景有新的理解。(2)是对教师自身和教学活动的文化环境有新的理解。(3)是对关于教学的一些想当然的假设有新的理解。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并对其选择负责任。反思不仅仅是对事件的描述,而且尝试着对教学事件和教学行为进行解释和提供证据。对教学事件产生的可能性原因进行分析、探究、批判性反思,是给出所作决策的理由。同时也包括更广泛的历史、社会、政治方面的原由。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审视的过程,是教师通过自我审视来促进自身能力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是教学研究亟待提倡的一种形式,也是校本教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力量。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性教学不是一种面向学生时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一种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它指的是教师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如反思课堂内外读写一体化的构建(即读写结合)的问题,要不断实验、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我们不仅重视多读多写,而且要继续深入地研究读什么、写什么,读多少、写多少、怎么读、怎么写、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读、喜欢写……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入。如语文课堂内外读写一体化的构建(即读写结合),教学时应做到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使学生装获得读写的有关知识,从“仿”学“创”,经常进行写段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在怎样读、怎样写上,用发展的观念来思考,用语言规律进行指导,用创新的方法来指导读写结合的创新,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21世纪的小学语文教育应从时代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需求的高度重视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性,把教育重点转移到开发潜能、启迪心智上来。要通过语文课堂内外读写一体化的构建(即读写结合)的教学,多种形式培养、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掘学生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创造萌芽,为培养创造人才打好基础。读写结合要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扬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优的发展。在读写训练中,要坚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认真传授和指导学法,培养学生扎实的独立读写的能力和自觉读写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视语文课堂教学与语文课外活动为一个整体。这样就能拓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育的思路,发现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内容的丰富多彩、教学形式的千姿百态,感受到学生创造潜能亟待开发,就能激发为语文教改开辟另一块沃土绿洲的热情,更会千方百计地改进语文课堂教学,省下时间、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发展个性。

二、反思性教学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反思性教学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蕴含着三个基本理念:

第一,教师是专业人员。这里的“专业”不是把所教的学科内容作为其专业表现,而是把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最难的问题不是应用新的理论知识,而是从经验中学习。学术知识对于专业工作是必需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从经验中学习和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的能力。

第二,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需要持续成长。教师三为专业人员,由新手成为专家型教师,是需要过程的,而且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的成长的基础。

第三,教师是学习者与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是自我引导的结果,因此,教师始终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者。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加以思索、研究、改进,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实际问题是最直接、最合适的方式。

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上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第二个阶段是在教学中进行反思,既及时地在行动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第三个阶段是在教学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反思者本人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教师的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因此,教师反思过程实际上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结合,教学与反思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改变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教师自身的经验和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来源。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杠杆。

三、反思性教学的步骤和基本策略

(一)反思性教学的反思

一般认为,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循环或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是反思的起点,这些困惑和问题为反思性教学提供了可能。因此,对问题的认识和反思是反思性教学的第一步,只有首先澄清问题、界定困难,才能使反思性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接下来就是要拟订反思的计划,为反思和探究做好准备,并开展行动。最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评价,这样,教师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在这样一个循环或螺旋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动态的反思与行动对其教学实践进行管理、评价和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反思性教学关注自我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价值观、教学哲学进行修正,使之更好地适合于教学情境,其教学实践水平也呈现螺旋向上的趋势而得到提升。

当然,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因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反思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而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尤其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反思也应该超越单纯的操作技术层面,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种方式。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1、教学反思的特征。首先表现为自觉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其次表现为超越型。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第三个特征为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2、教学反思的方法。第一,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第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3、教学反思的类型。若按时间来划分,教学反思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二

结合目前小组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组长的管理能力以及学生在组织中的管理技能,本讲开启管理工具系列之四,即时间管理,swot分析,思维导图之后有一个重磅管理工具引入。

内容设置的缘由:

1、经过一段时间小组作业完成的情况来看,小组长的能力亟待提高

2、管理工具的引入,让理论化的管理根据有实用性

3、先做后学,理解更透彻

实施办法:引进姜立峰的目标管理tpppi五步19法操作工作基本功训练

课堂效果:从事管理活动的学生觉得很受用,平时不参与任何活动的学员没有概念

课堂管理:采取实名签名考勤,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本次课有6人未到,中途3人不打招呼离场去洗手间(需要教育),大约6个男生穿拖鞋进入教室。

作业目标:结合个人的职业规划设定暑期社会实践的目标

考核点:目标的理解

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规划

利用好暑期社会实践机会认识职场

第九次课重点:

1、理解有效管理者核心素质

2、具体讲解目标管理五步构成

3、每个人撰写目标的描述词,选出最佳的`目标描述方法

4、每课一测,测试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增强课堂活跃度

5、收笔记检查自我要求比较高的学员

上周作业:组织结构设计运用

1、仅有3各小组通过,比例20%

2、50%没有执行作业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组织结构示意图不规范,学了不用

4、部门和岗位设计混为一团

5、岗位职责不会描述

问题:学生的自学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管理学课后心得

首先以一个智力小测试引发大家思考,将同学们的兴趣与思维带入管理学的课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以便同学们更快的投入管理学的交流之中,及顺利的开展下面的环节。

今天课堂的主题是目标管理法的如何运用,这方面运用了耶鲁大学的实践调查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举例说明,它所解决的问题有三种: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我认为就是在建立组织并根据组织目标,通过人员,计划和规则,对人、财、物、信息等组织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实现组织和成员的良好发展。

并且要如何运用目标管理法,就要认识到如何提高自身发展及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做一名管理阶层人员谈何容易,做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更是难上加难,这个需要的就是一定的自身发展能力和来自外界的支援。其实目标管理法的本质就是强调目标的激励作用,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应有极其主动的态度认清目标,实施目标管理,全心投入,有主见与果断力。尽量吸收工作新知识新方法,当接到上级任务时,应彻底执行进度控制,保证在限期内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三

对于梯形,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这节课我结合幼儿的这种感性认识,设计了复习正方形、长方形特征找图形、剪图形等环节。让幼儿通过比较的方法认识梯形,了解其特征。

整节课由复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引出课题,通过复习,我发现很多小朋友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有点淡忘,通过这样的复习,相信更能巩固小朋友对梯形的特征。接着我又穿插了游戏“找图形”,在找图形的过程中,让幼儿把梯形和其他图形分开来,这样能让小朋友对梯形有一个感性认识。我觉得采用比较的方法更能让小朋友知道梯形与长方形的不同,我让小朋友把梯形和长方形重叠起来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认识梯形的一些特征。

给了更好地巩固梯形的特征,我又增加了剪梯形这一环节,让幼儿拿一张图形纸把它剪剪,让它变成梯形。我提供给幼儿的是一张长方形。我发现在第一课时安排这样的环节,对小朋友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小朋友既要考虑梯形的特征,又要将纸剪得工整。很多小朋友在剪梯形剪得不是很到位,而且还浪费了很多时间。建议这样的环节以后可以放在数学区或课后巩固。

总体上认为,数学活动是非常严谨的'活动,老师在活动中思维应该相当清晰。而且提问要简介,对于梯形特征的概括更要简介明了。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好,语言有些啰嗦。另外,我发现有个别小朋友对梯形的特征还是有些模糊不清,可以在数学区投放一些梯形及正方形、长方形,让小朋友进行进一步的区分。因为下一个活动就是提醒和其他图形的转换,如果小朋友的概念模糊不清,下一个教学活动他们会更困难。

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四

《认识椭圆形》教学活动及反思

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4、出示圆形和椭圆形的物体。

找一找圆形和椭圆形的物体,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二、小组活动

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

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活动反思: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认识椭圆形,幼儿能对它们进行比较,采用看一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的方法,使幼儿对圆形和椭圆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再通过找一找周围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幼儿能正确区分圆形和椭圆形。但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分工合作时做的不够,有待于在今后改进。

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五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平等首先是人格与尊严的平等。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亲和力有效地调控着课堂教学的节奏,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情感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求知若渴的目光,随时而至的礼貌用语把”言传身教“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三维定标,情感教育

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传授知识与能力,还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这里,我看到的是三维目标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如小唐玉春老师执教的《美丽的西沙群岛》,在理解课文时,做了这样的设计:“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再认真读读这些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指导学生朗读,最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训练过程,既体现了学法读法的指导,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进行了情感教育。

三、高效导学,当堂达标

课堂上只有宝贵的四十分钟,更多的时间是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使用好教学资源。如黄慧英老师执教的.学生作文(场面描写)公开课,以自我介绍为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入了很好的学习情境。课堂中并没有使用过多的精美课件,就地取材,用教室里的凳子做“抢凳子”游戏,分组比赛,学生的兴趣很高。黄老师没有多讲作文技巧,只是适时引导学生观察、说出游戏时,参加抢凳子游戏同学的动作、表情,观看游戏同学的动作、表情,自己的心里活动等,最后学生回忆游戏情境,当堂完成作文。这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高效导学、当堂达标的魅力。

听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来上这些课,我能像她们这样上得好吗?我打算怎么上?“教是为了不教”,我在教语文中学语文,在学语文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向优秀教师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六

《海洋世界》是大班的一个科学活动,首先运用多媒体《海底总动员》的视频激发幼儿对海洋世界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大海这个庞大的世界里,它的隐藏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当小朋友问我海洋里的某种鱼是什么鱼时,我一时也说不上来,于是我就让小朋友先猜猜,接着我们就一起上网查资料,课后我感觉我的知识太少,对活动的掌握不是很熟练,所以教师首先需要丰富知识。因而我也给幼儿观看幻灯片《海洋世界》,让幼儿边看边听,了解了很多有关海洋世界的知识。最后我让幼儿看看海洋污染的严重后果,萌发幼儿爱护环境爱护大海的情感。

1. 境创设好,导入自然(观看《海底总动员》),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课件生动形象的展示海洋世界的美丽,幼儿能直观的了解海洋环境,并认识海洋动物。整个环节鼓励幼儿探索,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4.让幼儿感知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萌发了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1.教学评价形式单一,主要表现老师对幼儿的评价,而忽略了幼儿的自评和互评;评价侧重于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评价。

2.应该丰富自己对海洋的知识,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名字特征及生活习性。

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七

这是冯骥才先生写的《维也纳三个画面》中的一个画面,我自己很喜欢这篇文章。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一课时完成。第一次研读教材时,我发现这篇课文不难理解,通过多读课文,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那么这节课应该让孩子们学会什么呢?说来惭愧,我想了很久,没有找到突破口,不知如何下手,后来在我们校长的指导下,我发现,其实这篇课文每段都有可供语言训练的点。基于它是一课时要完成文章,不可能每段都教。我选择了第一、第二、第七、第八四个自然段作为训练点,而前三个画面中对应地体现作者的内心感受,于是就抓住这条主线设计了今天这样一节课。

今天的教学,训练点基本上都完成了,基本目标都达到了,比如第一自然段中的缩句练习,及体会“非……不可”这组关联词,第二自然段的当堂背诵优美句子,第七自然段中学会用各种好词形容盛开的小花,第八自然段中的模仿最后一句话的作者写法,这些基本目标的顺利完成了,也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整堂课的学习气氛较好。

但在这节课中,我犯了一个常识性的毛病,就是忽视了讲解法运用。以前讲解法是传统教育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有着不少的`弊端,已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需要了。所以老师在课堂上都忽视这种方法,就怕被人评论成“填鸭式”教学方法,而多采用的指导学习法,自读自悟法,引导读书法等等。但我认为,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理解力还有一定的局限,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就干瞪眼了。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老师就可以运用讲解法,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一些有关知识,例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指导学生完成把“辽阔”一词换成四个字词语的练习时,学生一下没有想到,不会回答,当时我也有些慌乱,就选择让孩子回家去想这种做法。而过后,我就在想,其实这个练习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什么我不在课堂上就当场教给孩子一些跟“辽阔”意思相近的词语呢?比如“无边无际”“一望无际”等,再让他们把词放到句子中去读,去体会,这样孩子们不也能学到新的知识?显然,这比让他们回去想更有效,更能提高学习效率。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能很多地去运用了。

我想一节好的课,不能哗众取宠,不能只有空架子,而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去引导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学会理解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使之成为言语的主人。

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八

一盆盆的红黄蓝绿颜料在孩子们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张宣纸在他们的手中折叠着,他们把折好的宣纸一个角一个角的轮流在不同的颜料里蘸着,然后轻轻地展开宣纸,一声惊呼“哇!真漂亮!”这是我们班小朋友在尝试用宣纸进行印染。

《彩色花》是中班建构式教材主题为《红黄蓝绿》中的一节美术活动课,主要的活动目标:能用印染、折叠等方法制作彩色花;萌发大胆创造的愿望。由于我们中班小朋友刚从小班升上来,对于染色活动还接触的比较少,再加上怕他们在动手操作时不注意卫生把衣服弄脏,因此在准备这次的活动时,我还是想了很多的办法,最后决定采用参观花卉展览这一内容来引出课题,问问孩子们喜欢哪朵花?让幼儿观察这些布花、纸花、绢花都是怎样做出来的?激发幼儿的观察欲望和探究的积极性。

用宣纸蘸颜料染色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的活动,因此,他们在操作前,教师示范时就已经是兴奋不已,一个个都是蠢蠢欲动,折纸、蘸颜料对于孩子来说都没问题,但是,把蘸好各种颜料的纸展开时,孩子们一个个都犯难了,因为宣纸蘸了颜料后,变得烂而且一碰就会容易碎,再加上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不是很强,让他们小心地轻轻地展开已经浸湿的宣纸就更加的难了,于是一个个都喊了起来:“老师,你来帮我啊,我不行了”我过去一帮忙,发现也有点困难,但是,我事先已经做过实验了啊!后来一想,对啊!我自己在操作时颜料蘸的不是很多,而且我的动作也比较快,宣纸还没有开始烂时,我已经展开了宣纸,所以效果非常好。但是孩子们就不一样了。所以,在这一次的活动中,孩子们尝试到了用宣纸蘸颜料染色的作画方法,也看到了老师用宣纸蘸颜料后出现的效果,但是他们在自己操作中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是这次活动的遗憾。

课后,我思考了这次活动中出现的想象,也问了朋友,最后才得知,我是犯了一个错误,宣纸分生宣和熟宣,我们用来染色的纸应该是用生宣纸,这就是我这次活动中出现问题的最主要的致命点。

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九

后天要上有关动物防身绝招的内容了,看了书本上的教案和自己以前草草备的教案,总感到不满足。幼儿用书上有一幅大图,图上画了许多小动物,在上课时,这些小动物是如何防身的,教师都要一一告知孩子们。想了好久,对于一些小动物防身的方法,我也知道不多,怎么办?对了,现在不是有网络吗?到网络上去查找资料,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于是,我向孩子们布置了向网络寻找答案和向爸爸、妈妈一起探讨动物防身有关知识的任务。

第二天,很多孩子都带来了从网络上查到的有关动物防身绝招的资料,有的家长还把资料非常清楚地整理在纸上,真使我感动!

科学活动《动物防身绝招》开始了,“谁来说说,你知道动物是怎样防身的?”

听,孩子们的发言可热闹了。

书扬说:“斑马身上一条一条的花纹使大狮子的眼睛看花了。”

吴丹说:“变色龙会变颜色,让敌人找不到它。”

子涵说:“蝴蝶身上有各种小花纹,让人看了眼花。”

教师:“动物身上的颜色能保护自己,这是很多动物的本领。你们知道,动物还有哪些防身绝招吗?”还有装死的办法、用毒针保护自己的办法,动物还有放臭气的方法保护自己,说到这,孩子们都捧腹大笑起来了……整堂课孩子们发言热烈,知识面非常广,我想这就是网络带给我们的好处。

反思: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使得教学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正由于这样的优势,计算机技术作为主要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正逐渐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它的参与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活动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由于幼儿自身特点--识字不多、知识面窄,他们获取知识的途经是比较单一的,往往是从父母、电视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家长的知识面也是有限的。这样就很难满足幼儿成长所需的知识量,影响了幼儿的发展。而互联网是一个信息资源系统,它蕴含着我们所需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资源,包罗万象。孩子们可以和家长一起从网络上查找想要了解的知识,这样,在查找的过程中,孩子们和家长都从中学到了许多、许多以前不了解的知识。这大大地丰富了幼儿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使他们的知识面更为广泛,也为教师的活动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探索的欲望。

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十

《划船》是我们现在正在开展的主题《动感天地》中的一个音乐活动,其目标主要是:1.学唱歌曲,并能节奏地表演划船动作。2.通过表演感受划桨的方向与小船行进的方向相反。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分了三步来完成我的教学计划: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活动开始我以轻松的谈话形式和幼儿聊了起来:小朋友你们乘过小船吗?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乘过。那你们见过划船吗?有几位孩子举手说见过,于是我就请他把见过的划船的动作做出来。看到他的划船动作,许多孩子都想跃跃欲试。于是我就问你们是不是也都想来学划船呀?那我们就一起来跟着音乐划船吧!

第二部分:以图谱为捷径,熟悉旋律,记住歌词。

我首先轻轻地哼唱歌曲旋律,和幼儿一起来划船,划船的时候要求幼儿能跟着旋律划。在我哼唱两边后,有个孩子忽然眼睛一亮,问我“老师,你唱的是不是黑板上的.那首歌呀?”“对,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这首《划船》歌。”我又清唱了一边歌词,然后再请孩子们猜猜是什么意思。果然有几个孩子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老师画的这些画是让我们唱起来更容易记住。”于是,我就带领幼儿尝试看图学唱歌,果然我一遍领唱下来孩子们都能记住大部分歌词会哼唱了。

第三部分:用歌声来演绎歌词意境,表情达意。

在孩子们初步学会歌词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表达歌词的意境。如歌词的第一段:轻轻摇,轻轻摇,船儿水中飘呀飘。我们可以边唱歌边用想象表现轻轻地摇,船儿在水中轻轻飘的情景。又如后面精神爽,乐陶陶,大家齐欢笑。我们唱的时候可以轻松点,有精神的,欢快的。

 

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十一

1. 给小调皮多一点的关爱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裴思彤是我们学前班特别活泼可爱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很讨人喜欢。可他又是典型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在与小朋友的游戏时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裴思彤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在区域活动中,他都积极的参加,表现自己,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喜欢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是我们的教育宗旨,爱是我们的教育手段,让我们多一点爱心,多一些赏识,多关爱一下调皮的孩子吧!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 图书架旁的碎纸片

开学的时候,我在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图书。可没过多久,图书架旁边就有了不少从图书上掉下来的纸片。为了找原因,我仔细观察,发现有的书特别受孩子们欢迎,看的人多了。图书就容易破损。于是,我利用晨间谈话,对他们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

没想到,以后的几天里,图书架旁还是每天都会有碎纸片,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和孩子们交流,我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原来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就从图书上撕纸。于是,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只篮子,里面装着平日里孩子们用过的作业纸,放在他们随手就能拿到的玩具架上。

这天,我正好看到邢宝林在撕图书封面,我忍住心中的怒火问他:“你为什么要把图书撕坏呢?…‘我想要折纸飞机。”邢宝林轻声回答。“我不是已经给你们准备纸了吗?你为什么还要撕图书上的纸呢?”我不由得提高了声音。他好像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低下头说:“因为图书封面纸厚,折的飞机飞得远……”原来是这样!泽泽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了解孩子们有折纸飞机的需要后,我就为他们提供了纸。看上去我已经给予支持了,其实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

3. 排队的习惯养成

小班的孩子入园已有一段时间了,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开始适应,这时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开始出现,最让老师头疼的事——排队。无论是课间、户外活动还是放学,孩子们的那条队总也排不好,总是你争我强,你推我挤,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总要去“加塞”,一个顶一个的往前挤,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提醒了好几次,可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一会儿队又乱了。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死守。

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十二

此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并用肢体表现模仿小鸟飞、蜜蜂飞、蜻蜓飞,使幼儿在宽松愉快的语言交往环境下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通过直观教学法结合多次欣赏,使幼儿更好的掌握诗歌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意境,为仿编诗歌打下了很好的铺垫。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通过小鸟的家、蜜蜂的家、鱼儿的家、蜻蜓的家,让幼儿听听看看讲讲做做,引导幼儿仿编诗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时,应多多让幼儿去感受去体会,教师应多引导、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体会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大班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总是那么好奇,他们通过自己观察、思考,探索现象,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经验积累还不能解释一些自己的疑惑,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是晴天还是下雨呀?等等。《倒霉的小白马》一课就是通过有目的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小白马的曲折经历的同时,又使他们对于气象方面的知识得到丰富,经验得到提升,从而培养了他们收集天气信息,观察天气的兴趣,也进一步激发了孩子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整个活动,我从出示小白马手偶引出课题,到讲述故事感受小白马的倒霉经历,再到天气信息早知道,使孩子萌发观察天气的兴趣这样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我出示手偶小白马,让它与幼儿互相问好,并以小白马的口吻说:“看看我的表情,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难过吗?告诉你们吧,我前几天遇到了许多倒霉的事。”然后我又让孩子们猜一猜,“小白马会遇到什么倒霉的事呢?”让幼儿展开思路、畅所欲谈,让每一位幼儿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有效的参与接下去的学习。在第二个环节中,我共讲述了故事两遍。第一遍我是边讲述边提问,使孩子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第二遍完整讲述时,我边以角色化的语言讲述故事边出示相应图片,使幼儿能边看图片边听老师讲故事,利用挂图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之图片结合,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感悟。第三个环节我通过几个针对性的问题,让幼儿说出有关天气信息的内容:在帮助小白马纠正错误认识的同时,激发幼儿喜欢收集天气信息,萌发观察天气的兴趣。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比较高,反映也很活跃,基本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自己在课堂上所存在的不足。如:课堂上,对一小部分孩子的关注度还不够;经常叫举手的幼儿回答,而举手的也一直是这几个,有些孩子从来都不愿举手。特别是在语言活动中,怎样能引导这部分的孩子主动发言,我个人觉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其次,我自己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也要有待加强,争取让每个孩子的回答都能得到有效的回应。在教学上有许多问题,还需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十三

《相反日》这一内容选自主题活动“相反国”,主要使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游戏来体验反着说话、反着做事的乐趣,并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组织能力来获得相反的概念,让幼儿知道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相反的现象。

本次活动我的准备工作充分,制作了丰富的教学具及形象直观的“ppt”图片,活动中师生有效的使用了制作的教学具,使其发挥了实效性。

活动过程我以扮演“相反国国王”为主线,一步步引导孩子从易到难,通过游戏的形式练习“反着说、反着做、相反词配对”,游戏过关后来到“相反国”,再让幼儿仔细观察其中的有趣现象,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组织、创造出一首有趣的诗歌。整个过程中,环节清晰紧凑,设置的情景能使孩子自主积极的参与活动,整个活动氛围轻松愉悦,师幼互动良好,突破了活动的重难点。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的实践,我觉得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活动中没有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观察图片,自由讨论创作诗歌。今后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自由讨论,交流,最后再让孩子合作创作。孩子们的想象非常丰富,讨论、交流、合作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灵感,也为能力弱的孩子带来帮助。

2.最后一个环节“分享歌曲”显得多余,没有起到教学价值,对目标的实现也未发挥其作用。今后在活动设计时应保证每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有效性,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为教学目标服务。

3.本次活动的目标没有较强的针对性,显得有些空洞。今后应认真分析教材,依据所带班幼儿的实际来制定适宜的目标。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做到多总结、多反思、多创新,呈现更好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十四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作为教师,对故事教学中往往不是只讲一遍的而要讲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而我在上《我爱爸爸和妈妈》的时候,我在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经发现有幼儿开始把注意集中在照片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在给幼儿第二,三遍讲述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用了照片的形式,没变换方式,以至在讲述第二遍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因此整个活动来看效果不明显。其实现在来看,其实一般讲第一遍的时候,以不用直观的教具为宜,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不利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在故事中的提问,对于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样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他们连贯的回答,而我没考虑到小班的水平。其实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回答,我们说答案虽然长些,但不要求一个幼儿连贯的回答,教师自己或智力较高的幼儿示范,再让幼儿按顺序联系连贯的讲述,这样的效果会要幼儿跟容易接受、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错的了的幼儿,教师不应该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教师应该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总之,要让全体幼儿都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提高语言能力。

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十五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快乐轮胎》,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在教学前,我特地带着孩子们到户外去玩了一回轮胎。看着孩子们不断的滚着轮胎,还有的小朋友还进行了滚轮胎比赛,玩的很开心。也有部分女孩子没有男孩子玩的那么激烈,她们比较喜欢把轮胎放在地上,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坐在轮胎的中间,小脚翘翘很是快乐。看到孩子们活动的这些情景,我就知道他们喜欢这个活动。

活动之后,把孩子们带入课堂。《快乐轮胎》这个故事选用了一个废旧轮胎作为主要角色,可是一个废旧轮胎能带来什么快乐呢?孩子们在故事《快乐轮胎》里找到了小松鼠的快乐之源。故事轻松的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新《纲要》中,主动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作品形象的情感和快乐。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画面的观察力还不够,虽然他们很喜欢听故事,在我讲故事的过程中能认真听,但是常常在我提问后,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然后想出些答案回答问题。在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突然反思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孩子练习一些看图说话,有针对性的提问,以及自由表达的机会,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一堂教学课配合一点游戏,让孩子们学习了之余还可以玩游戏,我相信他们一定特别开心。所以在第三环节中,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做了做滚轮胎的游戏。我教小朋友们双手变小拳,然后快速绕圈,这样就变出一个小轮胎啦,小朋友们玩的很开心。我在游戏中还导入了情景,孩子们变成小轮胎以后就跟着队长一起出发去外面的世界旅游了,一路上还可以带上自己的朋友一起去。就这样孩子们一边玩一边邀请好朋友一起出发,活动的氛围很好,大家玩的很开心。

一堂教学课下来,收获反思都很大,我要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