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最新经济学课程学生能力培养方案(模板8篇)

最新经济学课程学生能力培养方案(模板8篇)

时间:2023-10-15 21:11:53 作者:紫薇儿最新经济学课程学生能力培养方案(模板8篇)

广告策划涉及到广告创意、文案撰写、平面设计、制作执行等多个环节。年会策划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和问题解决方案。

经济学课程学生能力培养方案篇一

教育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任,物理课肩负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使命,现就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如下几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并希望通过初中物理教学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素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教师的语言要对学生充满希望、鼓励并具有感召力,学生才能买你的帐,教师要随时观察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反应情况,为学生释疑解难。如果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把问题、弄透,让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进行挑战,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给予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在课上或课下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鼓励学生和教师讨论问题,力求课堂教学气氛民主、和谐,充满情趣。只有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取得双方之间心灵的沟通,才能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只有在教学中建立师生之间完全平等、充满生气的课堂气氛,学生才敢大胆质疑,才乐于与教师展开讨论,才会勇于探索,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物理实验的探究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和规律大多数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可以增强直观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性实验并鼓励其大胆创新和想像,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以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发挥其创造性。如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小组学生完成了“伏安法”测量后又有意地诱发他们创造思维,让他们再次讨论、分析和考虑获得新方法,并且设计实验电路,选择实验器材,优选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结论。然后对其方案进行及时点拨,以至于一部分学生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设计出了“伏伏法”和“安安法”测电阻的新方案,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创造的热情,让学生感觉上实验课既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享受。另外,老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手、动并动,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为了使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化,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

三、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使大部分学生养成了“重死记、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效果”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的困惑,破除“传统教育”的许多观点,用现代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在物理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写、算、看等活动都应如此。凡是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得出的结论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日久天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四、激发成功感和和自主评价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弱,稍受点挫折,便缺乏自信。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应适时激发成功感,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在分析完基本原理、方法之后,我总是诱导、启发学生寻找新的方法,并且及时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如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节内容之后,有意设置这样的问题:“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看应该怎么办?”我组织学生讨论,大部分学生都是用天平测出质量,然后,采用“悬锤法”用量筒测出体积,就可算出密度。紧接着问学生有没有其它的解法,学生的思维马上又被调动起来,这时好学生能提出自己的方案:把蜡块的质量可用天平测量,测蜡块体积时,可以用手指或铅笔把蜡块压入水中。大部分学生纷纷展开了讨论认为他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有的学生在肯定了他的方案后,又提出了改进的意见,测蜡块体积时,手指或铅笔引起的体积变化比较明显,可用大头针把蜡块压入水中测体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主评价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物理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去保持创新教育的广阔天地,培植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热情和提供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展和亲身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人才。

经济学课程学生能力培养方案篇二

初中英语课从开设到现在都受到很大的重视。不仅是因为它是一门考试科目,而且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一门语言运用非常广泛。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把考试当成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从而导致我们的英语学成了“哑巴”英语。老师关注的也只是学生的最终的考试成绩。但是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英语不仅是为了升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知识,传播中国的文化,同时可以增进与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但在我们学英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一、学英语就是学词汇,语音,和语法知识

很多人认为要想学好英语,只要解决语法和词汇的问题就可以了。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当然如果你的词汇和语法都掌握得很好的话,考试你可以拿高分。但这并不能说明你的英语就很好。因为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而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用这门语言进行交际。如果你只注重词汇,语音和语法的学习,那么你将失去学这门语言的意义。因为你不能用你所学的语言进行日常交际,那你的学习就将是空洞的、乏味的。久而久之你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后你很有可能就放弃了英语。很多中学生放弃学英语有一部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们就应该要思考我们怎么组织我们的教学,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跟着我们学下去。

二、学好英语的标准是词汇量大,语法好,能考高分

我们的英语教育走入了 一个误区。我们的学生喜欢学英语的越来越少。我们学生说的英语是中国式英语。我们在看外国电影时有些地方看不懂。我们在和外国人交流时不知道要怎么说才恰当。为什么我们的英语教学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原因在哪呢?作为英语老师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了。

2011年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从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英语教学不仅注重语言知识技能,还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而且我们的课程性质要发生了很大变化。义务教育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既要通过英语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其听说读写的技能,并能用英语和他人进行交流,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同时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初中英语课程不仅重视知识技能,还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我国和说英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你才知道什么样的话可以说,什么样的问题可以问,在与这些外国人交流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同时了解这种文化差异,你才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才会和他们和谐的相处。总之,只有了解这种文化差异,你才会尊重他们的文化,并向他们学习好的方面。

那么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来渗透文化呢?首先作为英语老师,你要了解教材。在处理教材时要找出中西文化差异的地方,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如果有些没有就没必要一定要讲。不能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就把不相关的文化都拿出来讲。)例如我在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2 this is my sister.这个单元时,我就可以告诉学生中西方家庭成员称呼上的差异。在学完本单元的词汇后,我就会问学生:“爸爸的爸爸叫什么?”学生说:“叫爷爷。”我就又问:“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学生回答说:“叫外公。”我就会说:“你们说得很对。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学的grandfather这个单词既可以指爸爸的爸爸,也可以指妈妈的爸爸。为什么这样呢?”然后我就告诉学生中外家庭亲属成员之间称谓的差异:在我国,家庭亲属成员之间的称谓可体现出长幼性别血缘关系,通过称呼便可得知双方的血缘关系辈分等。(例如:姐弟和兄妹。表哥和表姐。堂弟和堂妹等)而英语国家却不一样,在称呼中对于辈分性别长幼血缘等因素不做细分。(例如sister既可指姐姐,也可指妹妹。cousin则泛指舅舅伯伯叔叔姑姑姨姨的孩子)其次,在课外,老师可以做一些课外活动来介绍西方的文化。比如说举办美食节来介绍外国人喜欢、经常吃的一些食品。(汉堡,奶酪,沙拉,牛排等)

《英语课程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经济学课程学生能力培养方案篇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比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二、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三、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3.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将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四、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其善于提问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如:

1.趣问法。把问题趣味化,或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把问题引出,这种提问容易使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和定向,引人入胜。

2.追问法。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顺着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其表现形式一般直接采用“为什么?”。

3.反问法。是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其表现形式一般是“难道……?”。

4.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和性质的相互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把问题提出。

5.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个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

经济学课程学生能力培养方案篇四

论文关键词:选择能力课堂教学学生习题教学研究

论文摘要:选择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能力,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化学教师选择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课堂教学、学生习题、教学研究等方面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师选择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作为教师,除应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较强的思维能力等基础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沟通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调控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等一般性的职业能力以外,还应具备教学的创新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多元化的能力。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在教师能力方面的研究文章主要侧重于以上所提到的几种能力,很少有人涉及选择能力的培养。调查发现,在课堂教学、学生习题、教学研究等方面,大部分教师知道选择优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典型的学生习题、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真正实施的教师却很少。在江苏实行规范办学的今天,高中化学也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如何在时间紧、内容多、地位低、学力差等不利条件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化学,教师乐于教化学,笔者认为教师自身选择能力的培养也是重要因素。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学生习题、教学研究等方面谈高中化学教师的选择能力的培养。

一、课堂教学中选择能力的培养

1.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最优效益

任何教学目标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因此熟悉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及将学生的需要、当今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作为选择教学目标的依据,是教师实现教学最优效益的关键。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应从三个维度展开,即关注学生发展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班级之间学生的差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但也要明确规定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实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既保证基本教学目标的达成,又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度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该不该讲,讲到什么程度?”即我们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不去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不加以选择,仍沿用长期积累的“老经验”进行教学,不该讲的作为重点去讲,以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内容为例,在“硫”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硫化氢的性质仍是重点讲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厌学情绪。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度,防止过度拓展和拔高要求。

3.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效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化学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解决法等。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使用单一机械的教学方法,课堂就会泛味,缺少生机,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如陈述性知识通常选择启发法、讲授法,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通常选择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总之,要实事求是的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提高。

二、学生习题的选择能力培养

1.从习题的内容看,选择科学、真实的习题

新课程在内容上避免了难、繁、偏、旧等问题,“真实的化学”已经走进教材。但在习题中,仍出现许多与新课程相违背的问题,甚至出现不科学、不真实的习题。这些习题,不但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削弱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真实的化学将是高考关注的亮点,如江苏化学试卷第二卷中的15题是有关高纯mnco3的制备;16题是有关钡泥制取ba(no3)2工艺等题目。

2.从习题的功能看,选择体现知识、方法、能力统一的习题

无论是夯实基础、反馈教学效果,还是培养能力、复习迎考,都需要习题的有效支撑。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师选题时,应尽可能选择体现知识、方法、能力统一的习题。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考试说明明确提出:“化学卷进一步体现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这与习题中体现知识、方法、能力统一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

3.从习题的来源看,选择教师改编、原创的习题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习题的来源是多渠道的,有教辅用书、有各地的试卷、有网络资源等。由于编者没有很好地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其中有重复的、超要求的、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认真筛选、适当改编,或结合学生的实际自己编制,然后将这些题目再选择给学生练习。

三、教学研究中选择能力的培养

实施新课程以来,新课程涉猎的知识领域更广泛,归纳对比分析能力要求更高,基础理论性知识相对集中。这些特点和变化,对熟悉老教材知识结构和认知序列的教学者是一大考验。因此,教师要及时给自己“充电”、“加油”,教师的学习、研究是教师职业的第一要义,不学习、不研究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是不会培养出优秀人才的。教师要在教学研究中取得实效,发展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形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切实的发展目标;其次在选择研究内容上,可以选择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作为研究对象;其次在选择研究形式上,可以选择独立、与他人合作的形式等。总之教师选择的教学研究既要有利于将过去的发展进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将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又要有利于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从而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价值取向。

四、小结

莫尔曾经说过:“在人生中最艰难的是选择。”我们已经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必须把终身学习作为生存责任和生存方式,提升学习的自觉性,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学习之前首先要有一个选择,哪些知识是有价值的,哪些知识是无价值的,这是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因此,选择能力作为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是无可非议的。

经济学课程学生能力培养方案篇五

一、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比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二、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三、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3.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

[1][2]

经济学课程学生能力培养方案篇六

论文摘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新课标提出的墓本目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能力和习惯。在听说训练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把口语交际融入各科教学之中,进行作文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情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已的说话本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拓展广阔的交际空间,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高。

论文关键词: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历史上孟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他们凭着出色的口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当代,传声技术飞速发展,而且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体目标:使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和应对,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目标的提出,向教师向学生发出了明确的挑战,要求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交往情绪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能力和习惯。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创设愉快的交际情景,开展富有生气的交际活动,拓展广阔的交际空间,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高,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一、精心创设交际情景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语言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符的实际情景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就会由此而高涨,学生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激发出来,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景,让学生快快乐乐无拘无束的交际。用实物创设情景,借助学生表演,展开热门话题。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口述展现的画面内容。教师预先布置说话任务,让学生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观察社会生活、收集说话材料和新鲜事物、组织学生开展以聊促学活动、每天第一节课前十分钟“谈天说地”口语练习。天文地理、名人趣事、科学珍闻、生活常识、发布小新闻等无所不谈。围绕一个中心组织学生发表评论,全员参与,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为准备发言材料,学生课外阅读量明显加大,参与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明显加强,到阅览室读书的同学越来越多,每周阅读五千至一万字,一学期过去,学生敢说,会说,爱说,思维更加开阔,性格越来越开朗。表现出不少能说会道的“一口金腔”的学生,被班级评为“小小评论家”、“小小辩论家”,获得“最佳口才奖”、“最佳话题奖”。

二、把口语交际融入各科教学之中

课堂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无拘无束,放开手脚,让孩子们的思想能自由飞翔。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解放孩子的嘴,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敢说,敢问,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表现自己的观点,即使错了也要说,说错了再纠正。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一语交际能力。识字教学中扩词造句,阅读教学中口述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个别读、领读、齐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对话辩论,各抒己见,用脑加工,说话条理清楚。科学课上说你是怎样发现这个科学原理的,数学课上让学生说说题意图画的意思,品德课上说你是怎样关心他人的,音乐课上说这首歌曲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发表评论: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让学生畅所欲言,心里想什么,口里说什么,增强学生表达的欲望,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判断评价是否有道理,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善于反省,补充、反思。教师是评论的参与者,也是课堂的调控者。

三、作文交流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对学生写的优秀习作,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评改,如内容的详略、选材、文章的立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评价、修改、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口语交际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怎样修改?同学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以改作文发表自己的评论。一次老师有意识地把一篇离题作文放到优秀作文中评讲,同学们认真倾听,逐渐窃窃私语,终于站起来说话了:“老师,我觉得这篇作文不能算是优秀作文……”在评价中完善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开展班队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情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说话本领。班干部竞选,优秀学生、进步之星的评选、节目主持、主题演讲、即席演讲、课本剧表演、讲故事、说笑话、听广播、看影视、作宣传、作自我介绍,毛遂自荐当王婆卖瓜。把家乡的名胜介绍给别人。争当校园广播员、校园小记者,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安慰、商量、赞美、请教、寻医问药、接打电话,从而使口语交际能力得以提高。

学校里鼓励学生大胆与老师交流:领板擦,取粉笔,汇报思想,请教问题。社会上与陌生人交际:迷路问路,错了道歉,进行任务采访。学会与家长沟通:倾诉心声,化解矛盾,消除烦恼,汇报成功的喜悦和成长中的快乐。让学生自己走向社会,参加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智慧设计活动方案,主动与别人合作,请求帮助,解决问题。

五、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应“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内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课外多与孩子们谈心,倾听孩子的表达,向孩子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鼓励的眼神。有时候一句温馨的话语,一张亲切的笑脸,都能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无拘无束的说话。当孩子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时就会更加坚定信心,以更大的热情投人到口语交际中去,在民主和谐轻松的交际气氛中孩子们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是独到的富有创新的见解。组织学生到野外参加春游活动,让孩子们投人大自然的怀抱,蔚蓝的天空,翠绿的树叶,顶着露珠的鲜嫩的麦苗……这一切都是大自然早已给孩子们准备好的语文交际素材,看到这些孩子们再也抑制不住自己说话的情绪,妙语连珠。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嘴说出了春意盎然。口语交际能力在活动中提高。

总之,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把培养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交际氛围,并适当加以点拨引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经济学课程学生能力培养方案篇七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然而多年以来,受旧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学生的角色并没有明显得到改变,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进行了一些探索。一、由回答者到质疑者的转变过去的课堂教学像是一个小型的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则是观众,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现在的学生再也不会容忍在课堂中担任这样的角色,因为他们有思想,有个人的主见,也更乐意向别人表达个人的见解,如果我们再用这样的方法来压制学生,得出的结论显而易见。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当新课结束后,余下时间我把本班学生分成八个组,每两个组为一小组,两组学生围绕新授内容展开讨论,一组为正方,一组为反方,这时的教师不再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加入到大讨论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讨论的最前沿,只有当学生遇到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予以指导。这时候只见两方队员都在忙碌着,一方成员在积极准备问题,另一方则忙着应“战”,学生甲:“你们知道能被2整除的最大数吗?”学生乙:“因为自然数是无限多,所以能被2整除的数是不可能找到的”。教室中不时传来同学们的争论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课堂检测来看,学生们都较好地掌握了知识。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可以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经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艰辛探索,去体验成功的愉悦,同时,能够提出问题本身就是进步。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往往要重要,当然,要想解决问题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做到的,只有依靠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所以,采用这样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二、从听课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学生的生活经验固然的限,但并不防碍他们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内心追求。因而,教师在授课时,应考虑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要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以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凭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出来的,而忽略了学生这个群体,使得学生对上课根本不感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从班级中随机抽了几名学生,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设计中,以便了解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看法。不试不知道,学生们提出的见解让我大吃一惊,学生甲:“老师,我们早就认识百分数了,所以我认为在开始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例子,这样同学们学习就有兴趣了”,学生乙:“老师,我们可以把本节课的知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这样大家就可以讨论了,我们喜欢讨论这种形式”,学生丙:“老师,我们可以把知识融入到游戏、故事中”……综合以上意见,我对本节课的教案进行了设计,结果那节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出色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之中,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从而设计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同时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学习活动中把学生从听课者的角色转变为参与者这个角色是显得多么重要。三、由解题者到出题者的转变考试是一促评估手段。有时,为了达到我们自认为“理想”的评估效果,便会绞尽脑汁,不遗余力地设计出一些超出学生认知结构和知识特点的各类高难偏的题型。从而导致学生对考试却有一种畏惧的心理,我想这种考试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有以下几点:1、学生担心考的不好,会被父母、老师批评。2、学生对考试不感兴趣,因为内容呈现的形式总是老一套。那么能不能减轻一下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对考试的畏惧感呢?我认为让学生参与到编题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在学习完《圆柱圆锥球》这一单元后,我在班级宣布:本单元考试将进行改革,考试题目由大家提供;老师从中选出比较好的题目编成考卷,同时对那些入选的题目的作者给予奖励。自从通告之后,我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准备,以便自己出的题目能被老师选中,事实上,学生们在准备题目的时候,不仅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还要复习本单元的知识,学习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学生甲:“王爷爷买来一些沙子,把它堆放在一个墙角,已知这堆沙子的底面半径是5米,高8米,求这堆沙的体积?”,学生乙:“唐老鸭对米老鼠说‘如果把一根长4米的圆柱体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12平方米,那么这根木原来体积是()立方米,请同学们帮米老鼠算一算’”。考试那天,我发现学生们的脸上都充满了喜悦,是啊,学生们怎么能不喜欢解答自已出的题目呢?由解题者到出题者的转变,是一个质的飞跃,是评价方式的进一步发展。从以往教师出题评价学生到学生出题评价自己,有利于学生主体角色的转变并激发学生在主体地能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试想,会积极地主动地自我评价的学生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实践证明,要想很好地贯彻新课标的有关精神,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的角色的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才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产生质的飞跃,才能保证数学教学始终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经济学课程学生能力培养方案篇八

一、西方经济学应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

从教育功能来说,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学生增长自身能力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帮助他们学会用理性思维来对待生活和工作,利用经济学这门科学获得有价值的人生。作家萧伯纳曾说过“: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艺术。”十八世纪的欧洲形式教育论也认为,教学的任务主要不在于给学生多少知识,应该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所谓悟性或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凯恩斯曾指出:“经济学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技巧。”观察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性,笔者认为是“理性思维”,而经济学这门学科就是研究人在理性状况下如何选择的科学。因此,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应通过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训练来培养正确思考的能力。

二、西方经济学应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容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阿玛蒂亚森(1992年)认为能力是“一个人在不同的生活中间做出选择的自由”。“能力是指一种最基本的自由,即一个人所拥有的能够给他带来何种生活的选择范围。”(德热兹和森,1995年)景维民、周立群(2008年)认为经济学人才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许成钢(2006年)认为一个好的经济学家至少应具备三方面的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笔者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在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同时,更应该领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学习像经济学家一样去思考社会和选择人生,并从中受益。

(一)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在观察现实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从认识论的角度上来看,经济学理论是认识主体与客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予以解释,力图不断接近客观现实的一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应该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理论,包括市场供求、生产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政府行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等理论,建立起观察的坐标和基准,并以此来观察事物。其次,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讲授课程时,不能局限于讲解书本上的理论和方法,还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并根据所学理论解释现实问题。这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应引导学生将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内生化,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直觉性思维。

(二)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把一种现象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单独进行剖析、分辨的'一种能力。对于经济学的学生来说,具备了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原理后,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能力是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一般包括数学类型的分析能力和使用自然语言的分析能力。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当然较完善的数学能力需要微观、宏观、数理、计量等一系列课程的基本训练,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和工具)。第二,培养逻辑理性的分析能力。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包括均衡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法、边际分析方法、供求分析法以及博弈论分析方法。帮助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深入解剖对象,透过表面看本质。如讨论城市以外的人口进入城市落户。表面上分析:外来人口进入城市会占用城市资源,抢夺本地人的消费和就业机会。但通过均衡的分析方法发现,新人口的加入才扩大了城市的消费和供给市场,带动区域经济更加活跃,城市经济规模更大,增加本地人的福利。第三,对学生进行道德价值上的引导。西方经济学具有很强的道德价值和伦理标准倾向。阿马蒂亚•森更明确指出经济学有两个根源:一个是工程学,另一个是“经济学与伦理学、政治学中有关伦理观念的联系”。西方经济学中一般以全体人民的福利增长作为诊断现状问题和提出改进方法的价值目标。所以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伦理观,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

(三)创新能力

经济学的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性地去观察和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等几个理论学派发展阶段,经济学的发展就是该学科理论不断演变创新的历史过程,导致现在西方经济学的繁荣。教学中应以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辨证、发散、求异、创新”的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如讲居民消费函数时,可以比较中美两国居民消费行为习惯的不同。中国经济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奇迹”,而在世界主流经济学界中,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还没能提出具有普遍说服力的理论。教师可以鼓励和启发学生多用创新性的思维方法去发现中国的经济规律,迎接中国经济学的创立。

三、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建议

(一)强化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教学

西方经济学理论教学是让学生获得理性思考能力的起点,教师应让学生透彻地学习经济学理论,深刻理解包括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适用条件,以及后来学者的评价和理论的新近发展等,让学生明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才能产生特定的经济理论。

(二)重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方法目前是课堂上普遍受到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能够模仿现实,学生“身临其境”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要求教师有大量教学案例的积累。教师平时应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对课题研究和社会事实热点深入思考,才能用经济学原理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案例现象背后的机制,训练学生经济思维能力。

(三)实行研究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就是要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撰写学术论文、做专题报告等形式,把传统的“读、写、议”与现代教学改革有机结合,激励学生尽早接触科学研究,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研究式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较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避免教师课堂讲授过细,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考潜力。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八年级生物教学计划(通用6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分配教学时间和资源。精选了一些教学计划的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八年级生物教学计划篇一根据学校教
  • 10-15 宣传雷锋精神的标语 弘扬雷锋精神标(优秀8篇)
    一分钟,是拼搏和超越的起点。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我们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一分钟,可以让你忘却烦恼,感受内心的宁静。宣传雷锋精神的标语篇一1.雷锋高度
  • 10-15 最新六年级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汇总19篇)
    标语的设计需要具备独特性和创意性,以突出主题和表达观点。创作标语需要突出主题的核心,能够准确而有力地表达出中心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点滴总结,铸就辉煌未来,创
  • 10-15 2023年自律会申请书 学生自律申请书(实用8篇)
    辞职申请书的写作需要明确表述离职的时间和离职后的交接工作安排,以确保公司运转的顺利进行。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推荐一些写作水平较高的低保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
  • 10-15 最新再见了可鲁心得体会(大全7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军训心得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受益。再见了可鲁心得体会篇一我读了《再见了,可鲁》,作者:[日]石谦吾
  • 10-15 最新美术类培训体会心得和感悟 美术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4篇)
    反思可以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如果你想写一篇优秀的学习心得,可以参考下面这些范文,了解写作的技巧和要点。美术类培训体会心得和感悟篇一一、教
  • 10-15 最新励志唯美文案 高考励志句子唯美文案(优秀11篇)
    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一段旅程。用坚持和努力铸就未来的辉煌,我们一起加油吧。以下是相关领域的顶尖人士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启发。励志唯美文案篇一
  • 10-15 最新高二物理教学计划第一学期人教版(优质10篇)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业,因此编写一份创业计划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优秀企业的规划计划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和学习。高二物理教学计划第一学期人教版篇一新
  • 10-15 最新领导致辞讲话稿(大全8篇)
    开场白总结需要有重点和亮点,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如何使总结更加有吸引力。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开场白范例,仅供参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领导致辞讲话稿篇一送走了满载收获的
  • 10-15 最新保险公司的创说会是干嘛的 保险公司的计划心得体会(优秀11篇)
    标语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影响力。设计标语前,需要明确标语的目的和受众群体,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总结文本,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保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