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2023年算法教案必修三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参考教案二(优质8篇)

2023年算法教案必修三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参考教案二(优质8篇)

时间:2023-10-16 06:50:56 作者:翰墨2023年算法教案必修三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参考教案二(优质8篇)

编写教案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教案,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学教案的成功经验,与大家共勉。

算法教案必修三篇一

课题二: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的例3、第61页的例4和例5,完成练习十三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能够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复习

1.教师出示应用题“一个呀养蜂组养把105箱蜜蜂,平均每箱蜜蜂每年可以产蜂蜜76千克。这个养蜂组一年生产蜂蜜大约多少千克?”

让学生先默读题目,然后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学生做完以后,教师提问:

“你是怎样做的?”

“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而不用加法计算呢?”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明确指出,这道题实际求的是“105个76千克是多少”,很明显,如果我们用加法计算是非常麻烦的,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136×947=947×()(2)358×1002=1002×()

(3)68+321+79=68+()

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的。

二、新课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的第2题的第(3)小题,应用了加法结合律,使原来的计算变得容易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乘法结合律。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1.教学例3

(1)教师出示例3,并贴出例3的插图,请一名学生读题,提问:

“怎样求一共有多个少乒乓球?怎样列式?”(可以先求出第一排有多少个乒乓球,再求两排一共有多少个。)

“怎样表示先求第一排乒乓球的个数,再求两排一共有多少个呢?”(可以在5×4的外面加一个括号,即(5×4)×2。最后的结果是40个。)

“还可以怎样求?怎样列式?”(还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袋乒乓球,再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怎样表示先求出一共有多少袋,再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呢?”(可以在4×2的外面加一个括号,即5×(4×2)。最后的结果也是40个。)

“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是怎样?”

教师: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同都是40个,说明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板书:(5×4)×2=5×(4×2)

“比较一个等号两边的算式,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等号左面是5、4、2三个数相乘,等号右边也是这三个数相乘。)

“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乘的顺序不同,等号左边是先把5和4相乘,然后再用乘得的积与2相乘;等号右边是先把4和2相乘,然后再用乘得的积与5相乘。)

教师:5、4和2三个数相乘,先把5和4相乘,再同2相乘;或者先把4和2相乘,再同5相乘,按这两种顺序所乘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也就是乘积不变。

(1)再出示两组算式:(15×4)×10○15×(4×10)

(125×8)×5○125×(8×5)

“先看第一组,圆圈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算算看。”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圆圈里面一个“等号”。

“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了什么?”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15、4和10这三个数相乘,先把15和4相乘,再同10相乘;或者先把4和10相乘,再同15相乘,它们的乘积不变。

“再观察第二组,圆圈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圆圈里面一个“等号”。

“等号两边相等说明了什么?“

(3)比较上面三个算式

教师:上面我们看了三个等式,仔细分析一下这三个等式,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三个等式中,等号的两边都是几个数相乘?”

“每个等式中,等号两边的三个数相同吗?”

“这三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的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乘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

“这三个等式中,等号右边的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乘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

“每个等式左右两边乘的顺序不同,但是它们的结果呢?”

“谁能把我们刚才说的概括一下?”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教师:把刚才几个同学的发言凑起来就很完全了。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看例2后面的结语,先请一个同学读一遍,再让全体学生齐读。

接着,教师指出这就叫做“乘法结合律”,并板书:乘法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教师提问:“加法结合律怎样用字母示示?”

“乘法结合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分别用a、b、c表示三个数,怎样用这三个数表示乘法结合律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a×b)×c=a×(b×c)

“等号的左边表示什么?”(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

“等号的右边表示什么?”(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

“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着,说明什么?”(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5)做第61页前半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把数填在自己的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写的。

教师:应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同样地,应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教学例4

出示例4:43×25×4

“如果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应该先算什么?”

“想一想,怎样计算可以使计算比较简便?根据是什么?”

“为什么要先算25×4?”(因为25乘以4得整百数)

教师板书:43×25×4

=43×(25×4)

=43×100

=4300

教师:以后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43×(25×4)这一步可以省略。

3.教学例5

出示例5:计算25×43×4

“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集体核对,教师边听边板书,当板书“43×25×4”这一步时,提问:

“为什么要这样做?根据是什么?”

当板书“43×(25×4)”时提问:

“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最后,教师指出以后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简算的过程可以省略。

“例5还还有没有其它算法?”(还可以先交换43和4的位置,然后先算25乘以4,再算乘以43。)

4.比较例4和例5

“在计算例4和例5时,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哪些不同?”让学生讨论。

教题:例4在计算时没有调换乘数的位置,只应用了乘法结合律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例5要先算25和4相乘,先要应用乘法交换律把25和4调换到一起,然后再应用乘法结合律把25和4相乘,才能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做第61页最后“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怎样做才能计算简便,然后再逐题讨论。

“第一小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先算4乘以5,再同27相乘,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第二小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先把8和7交换位置,再算8和25相乘,然后再和7相乘,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第三小题?”(因为25和4相乘得100,所以先把12改写成8乘以4,再算25和4相乘,然后再把100和3相乘,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2.做练习十三的第6―9题。

(1)做第6、7、8题。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核对、核对第8题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做第9题。做的时候要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0、11题。

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算法教案必修三篇二

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数和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的算理.

2.使学生能根据简便计算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类比迁移能力、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知识的迁移、归纳整理的过程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根据简便算法正确灵活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

78=80-()99=100-()87=90-()

101=100+()56=60-()

2.口算.(出示两组算式,第一组为三位数加减整十或整百的数;第二组为三位数加减两位或三位数.)

第一组113+60276+100574+200165-100453-300

第二组113+59276+98574+198165-97453-299

要求:让两名学生到前面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其他同

学和老师一起当好裁判.

设疑:第二组题也一样能算得很快,你知道怎样算吗?

二、探究新知

1.导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二组加数或减数有什么特点?(第二组题的加数、减数都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

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的加减法,怎样计算简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算法教案必修三篇三

本周,我和学生一起研究了《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知识。这节课,有一点我个人认为是成功的地方,然后记录下来。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而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这部分内容时,我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老师说一个接近于整十、整百的数,学生用掌声表示多的或少的数。由于声音是不可停留的,学生必须集中注意力去听,才能用掌声正确地表示出数。而且,我采用各小组之间竞争的方式,看哪组的掌声齐。于是,学生听得很认真,用来表示数的掌声也非常整齐。这样,一开始,就为学生创设了必须认真听讲的情境,学生在这节课剩余的时间里,自始至终听得都很认真。

其次,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自主探究。在学生掌握了“多加的要减去”这一类型的题后,我出示例3:165―97然后提问:“这样的题该怎样算才简便?你能试着举个例子来解释一下你的算法吗?”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算法和结论。85%的'学生都知道,165―97=165―100+3在这种做法中,在解释理由时,很多学生都能举出生活的例子,解释得很清楚。其中,谢昊同学是这样解释的:“一件衣服97元,我拿出100元给售货员,售货员又找给我3元,对于我兜里的钱来说,拿出100,再加上售货员找回来的3元,我还是付了97元。”学生能从生活实际举出例子,说明他们从心里明白了算理。最后,我根据例1、例2总结出的“多加的要减去”的规律,提问:“你能根据这个规律,自己用一句话来来总结例3这种题有什么规律吗?”很多学生都能模仿“多加的要减去”这个规律,总结出“多减的要加上”。

学生通过模仿、分析,总结出解题规律,掌握得很牢固。但也有一些学生在做题时,会把这两种题混淆,还要在课下多练习。

算法教案必修三篇四

数的组成和加减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习过6到9的组成和加减,对于数的组成和加减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手操作、记录结果,在教室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

1、复习9的加减。

2、通过幼儿实际操作,学习10的组成,在感知组成的基础上,掌握组成的递增规律、递减规律、互相交换规律;学习10的加减。

3、发展幼儿观察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ppt课件、操作笑脸、记录表格、笔。

一、以游戏"开火车"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出示9点字样,说明火车是在9点的时候开。当老师说:"嘿嘿,我的火车6点开"幼儿说:"嘿嘿,我的火车3点开。"(老师说的点数和幼儿说的点数合起来等于9)

二、复习9的加减

1、出示笑脸小朋友,请你们根据看到笑脸的颜色,将加法算式填写完整。

2、出示蜻蜓仔细观察蜻蜓的数量,发现蜻蜓变少,写出减法算式。

三、学习10的组成

1、幼儿动手操作师:"老师这里有10个笑脸,要把他们分成两份,看看我们小朋友能分出几种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请小朋友把自己分的方法记录下来。"

2、师幼共同总结10的九种分法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10的组成规律教师小结: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把一个数字分成两部分,数字不变,位置互换,这就是互换规律。

四、学习10的加减,看图列算式师:"这里有10个蓝色的圆圈,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幼儿发现颜色的不同,根据颜色列出算式。

五、"碰球"游戏巩固10的组成出示数字10,对学生说:"嗨、嗨、我的6球碰几球?"幼儿说:"嗨、嗨、你的6球碰4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出的数合起来是10。

备注: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大班下学期p135《10的组成和加减》

算法教案必修三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教学重点:学会并掌握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减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1745+980=2725,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

2725-1745=()2725-980=()

3.口算下面各题.

574+200476-300247+20

352-200615+300113+60

(二)探求新知

1.导入:利用复习中的口算最后一道题113+60.

2.教学例1.(演示课件“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例1)下载

(1)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自己解答.

=50(本)=50(本)

(2)学生讨论:两种算法结果怎样?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

(3)教师提示:

从130里依次减去46和34,等于从130里减去46与34的和.

3.学例2.(演示课件“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例2)下载

计算295-128-72.

(1)让学生观察题里的数目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联系例1同桌进行讨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3)教师强调:从295中依次减去128和72,等于从295中减去128与72的和.而这两个数的和恰好是整百数,所以,先算(128+72),再算295-200,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4.完成55页“做一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67-55-145470-254-46

(三)巩固发展(演示课件“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练习)下载

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63-96-104970-132-68

400-185-15472-126-124

168-28-72437-137-63

244+182+56200-173-27

124+68+76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教材58页7、18题.

7题: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63-96-104970-132-68

400-185-15472-126-124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鸽子传信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算的方法,在计算中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游戏准备:

1、全班学生分为5个竖排,每一竖排将有10名同学组成.

2、准备一个画有鸽子的信封,每个信封中装有10道简算题的试卷.

3、教师在黑板上划分出5个区位,然后分别贴出1--5的名次序号.

4、分别给每一小组取个名字.

游戏过程:

算法教案必修三篇六

加、减法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认识估算的必要性。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讲述估算的过程。3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重点和难点: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教法与学法:情境分析法,小组研讨法。教学步骤: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大屏幕出示教材第31页例4的题目及情景图。“妈妈带的钱够吗?”师问:100元可以换成张10元?生答:10张。师:买热水瓶大约需要几张?生:3张,师:买烧水壶和水杯大约需要几张?为什么?生:7张。因为43元和24元里面有6个十元,3元和4元用一张10元就够了。合起来就是7张10元。师:明明想知道“妈妈带的钱够吗?”生:够了。师: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了吗?你们认为够吗?生齐:够了。师: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问题就像我们用10元钱去买东西一样的。用一张10元买9元的彩色笔够吗?(生答)用3张10钱买28元的热水瓶够吗?(生答)也有这样的问题:用一张50元买52元的书包,差几元?(2元)够吗?(不够)差的多吗?(差不多)邓老师很喜欢“差不多”这个词,它和“大约”是什么关系?(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其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加、减法估算就是算出来的得数差不多就好了。(板书课题)二探究新课1教学例4先充分读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教材里面搜寻全面信息。点拨学生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点拨学生为了更快的回答这个问题笔算合适吗?口算?心算?怎样算是最快?)再进行个案教学:(小黑板出示小丽的算法)买热水瓶后大约剩()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元,买水杯够了。像小丽这样差不多的计算方法就是估算。她把28元看做30元,她把43元看做40元。估计的差不多,而且很快。再看丁丁的估算(小黑板):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元,还剩()元,买水杯够了。还可以怎样算呢?聪聪想知道“买这三种用品大约需要多少钱?(板书)”大家快点帮聪聪估算一下吧。学生动手估算。教师巡视,结果大部分学生都是28+43+24=95(元)(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这一问题,让老师感觉到进退两难。明确的`说这不是估算,但是学生没有错。)邓老师看了看同学们的列式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板书)28+43+24,我宣布这些都是对的。表扬自己!可是要怎样算才是估算呢?我们把28看做30,把43看做40,把24看做20。估算的时候只要把30+40+20加起来就可以了。(板书在第一个算式的正下方)30+40+20=90(元)最后记得答。聪聪的问题就解决了。还有很多学生坚持28+43+24=95(元)这样做。邓老师很无奈,因为同学们都觉得老师的方法太罗嗦,本来可以一个算式就做完的,现在却要写两个算式,所以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方法。现在我们面前有一个算式28+43+24和一个估算结果90,可以把他们用等于号连接起来吗?28+43+24o90。(不可以)如果有一个符号表示大约等于就好了。我们的祖先早就为我们想好了,还为我们设计了一个看起来很美的符号来表示大约相等的关系。(出示约等于,约等于成功引入)。请同学们用上这个约等号把聪聪的问题重新做一次。(教师巡视:结果都用上了约等于,对于不会的要耐心的辅导,书写困难的要耐心教导。)检验:从同学们的计算结果来看28+43+24=95(元)我们的估算对不对?90元到95元差得远不远?妈妈用一百元买这些生活用品够吗?这么说估算是不是很有用?估算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快)反馈练习:做一做(31页)三积累运用1练习六第1题2练习六第2题3练习六第3题432页生活中的数学四总结提升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算法教案必修三篇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2页的例1和例2,第111页、113页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十2.5=6.03十8.47=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新课

1.教学例l。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l。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问:“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列出竖式,并提问:“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

教师接着再提问:“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引导学生说出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教师告诉学生:小数加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所以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的“0”去掉。并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小数加法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通常要把“0”去掉。

2.让学生做第11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教学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l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再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则,齐读一遍。

7.做第113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做题之前,教师先提问:“整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整数加减法是怎样验算的?”从而说明小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一样。再让学生做题.检查竖式的书写及计算有没有错误,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验算的格式对不对。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算法教案必修三篇八

1.进一步感受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2.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进一步理解分合式与加减算式之间的关系。

3.运用10的第一、二组分合式,推算出10的第一、二组加减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含义。

1.课件:趣味练习[3-25]

2.学具:每人一本演草本,铅笔一支。

组织游戏,引起兴趣,复习9的加减。

教师:今天我们来玩放鞭炮的游戏,每抽一个鞭跑,将算式和得数正确读出,

小朋友便放响炮,发出“砰啪”的声。

如果读错,就放哑炮,发出“嘶嘶”的声音。

1.趣味练习:10的分解和组合

引导观察探索分析10的加减算式与组成式的关系。

小结:数的加减算式可以由组成式推出,一个组成式能够推出四个加减算式,

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在组成式中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加法算式就是这样的来的。

在组成式中,总数去掉一个部分数等于另一个部分数,去掉用“减法”计算,

减法算式就是这样来得的。

2.趣味练习

“1”和“9”是部分数,提示幼儿部分数加起来等于总数,

总数减去一个部分数等于另一个部分数。

3.请幼儿在分析的基础上,写出10的第一组加减算式。

4.老师公布结果,1+9=10、9+1=9、10-1=9、10-9=1,请幼儿进行验证。

5.幼儿集体读出10的第一组加减算式。

6.依次方法引导幼儿学习10的第二组加减。

7.游戏巩固“勇摘智慧星”复习9和10的第一二组加减。

表扬课堂上积极动脑筋的幼儿没,颁发智慧星,结束活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