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数的认识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复习课教学设计(模板8篇)

数的认识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复习课教学设计(模板8篇)

时间:2023-10-16 15:54:09 作者:纸韵

数的认识教学重点篇一

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人民币)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元)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储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币。(幼儿操作)

2、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幼儿讲述取7元人民币的方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简单认识一下纸币和硬币);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3、请小朋友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1、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请2——3名幼儿简单讲述)

3、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7元)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4、出示计划表: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可以把想买的东西先来记录一下。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计划表。(我想买一本子,2元;一支笔,5元等)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交流一下?(想)现在就请你们和边上的朋友看一看,说一说。

1、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学习用品吧!(幼儿按计划购物)

2、你们都按照计划挑选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收银台付钱吧!(幼儿付钱)

3、你们买到了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开心吗?

小朋友们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币,买到这么多不同的学习用品。

1、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学习用品外,还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2、看多媒体:我们一起看看人民币还有什么用?(简单地说一说,看一看)

数的认识教学重点篇二

1、 能够熟练并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2、 进一步理解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4、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能够熟练并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能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百”,进一步理解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活动的表格

我们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数。今天老师邀请班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复习100以内的数。(板书:100以内的书) 二、布置活动任务 出示表格:

教师示范:你愿意在十位和个位上任意画出圆片吗?你想在十位和个位画几个圆,你来说我

教师巡视并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的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为学生创造了交大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1、 各小组从你记录的数中选一个进行汇报,教师记录。 2、 欣赏学生的作品

3、 投影反馈错例(设计意图:复习了100以内数的读写法、组成。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反馈,修正。)

教师从表格中任意选出一个数问:你能从这个数开始往后数5个数吗?往前数5个数呢? 学生回答。

师:刚才他是怎么数的? 生:一个一个数的。

师:还可以几个几个地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数数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 你能把刚才你写在表格中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吗/请把答案写在表格下方的横线上。

2、 校对。说说在比较大小时,你的好方法是什么?

1、 从读数和写数中你有什么发现?

2、 个位、十位、百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我的个位是3,十位是5,我是( ) 我是由8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我是() 我是由8个一和9个十组成的,我是()我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都相同,我是() 我是个位是6的两位数,我是()我是最小的三位数,我是()

数的认识教学重点篇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得高资料分析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教学准备教材分析:充分利用皮肤、黏膜等相关知识,分别说明三条防线的构成、作用、配以形象化插图,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教学时应从感性知识入手,根据认知规律组织数学。

1、学生准备预防接种卡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及视频资料板书设计第三节免疫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1、三道防线

2、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二、计划免疫教学后记1、对三道防线应做具体细致的介绍,多举事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时间关系,练习做的不够多,应当注意。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编号

2、疫苗是什么?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

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免疫》

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什么叫免疫?资料分析

三道免疫防线述: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琏球菌)

资料1:

问: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细菌会很快死亡?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回答

问:皮肤所起的保护作用仅仅体现在杀灭病菌上吗?

(阻挡病原体入侵)

述:除了皮肤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外,人体还有许多腔道(鼻腔、口腔、尿道等)与外界相通。

问:这些腔道经常能接触到环境中的病原体,它们有相应的保护人体健康的机制吗?回答

(腔道内表面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呼吸道表面汗毛--阻挡病原体)

述: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资料2:或者人体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

问:如果皮肤不慎被划伤,病菌侵入了人体,人体又该做出什么样的防范措施呢?思考

唾液中溶菌酶--杀菌(小狗舔伤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述: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思考:1、皮肤受伤为何会红肿?2、伤口红肿为何会自然痊愈了?回答

非特异性免疫问:以上这两道免疫防线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后在形成的?答:生来就有

问:这两道防线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吗?答:不是

述:那么这两道防线应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资料3

特异性免疫述: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过的往往患病。

问:为何接种过疫苗的人能抵抗病毒?(体内产生了抗体)回答

述:这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抗体,什么叫抗体呢?阅读课本

(抗体由淋巴细胞产生,淋巴cell是主要的免疫cell,免疫cell由免疫器官产生,免疫器官包括脾、扁桃体、淋巴结等)

述:提到抗体我们又可以想到另一个相关的词--抗原

问:什么叫抗原呢?(抗原,抗体示意图)

述:由此可见,当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数量多、毒性强,前两道防线都抵御不了时,人体学有这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述:这样一种免疫方式和前两种方式不同,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只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异物起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小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概念,两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概念,第三道防线)

问:为什么接种疫菌可以预防传染病?思考交流

计划免疫述:正是由于疫苗有如此作用,所以我们应当有计划地进行疫苗接种,这就是计划免疫。

(北京市儿童免疫程序表)

述: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从出生起,就要有计划地注射一些疫苗以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问:我国卫生部规定,一岁以内的儿童要接种哪些疫苗?(p80)回答

述:我国将每个的4月25日定为“全田儿童预防接种日”

拓展1、免疫的功能2、练习完成练习

数的认识教学重点篇四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分。

2.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微,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活动重点: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活动准备:

1.相关课件,各种面值纸币和硬币若干

2.学具: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教法:提问法观察指导法,组织游戏法,操作法 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体验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国微)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儿一起辨认人民币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们的意思。

2、了解等量关系:

(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

一元等于几角?"

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教案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今天你们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用钱购买物品,今后不要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动评价。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

五、活动延伸: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也可以自己去购买,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诉老师.

数的认识教学重点篇五

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对做题必不可少,必须熟记在心,而生物的基础知识又存在离散且不连续的特点,容易产生知识死角。按照蔡乾珍老师多年的经验,整理知识十分必要,因此,这个任务往年一直在做。我本人就是从数竞回来之后,发现生物基础极不牢固,到处出错,于是下决心整理,将这项浩繁的工程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从而生物及理综成绩得到了极大地保障。

为此,我呼吁大家,务必要亲自把必修选修课本完全整理一遍,一定要纯手写。生物学科在理综试卷里占分最低,难度也是最低的,如果具有熟练的基础知识,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生物做好,那么就能为物理和化学节约下宝贵的时间以及扣分的空间,这对提高理综成绩有巨大的帮助。

2.整理课本知识的方法

首先,必须手写,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否则没有任何效果。

其次,不准参考任何成型的知识点总结(尤其指参考书每章总结的;可以参考自己高一高二的笔记)。要自己看书,用大括号的形式,列知识点的提纲,做到尽可能详尽,最好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排版,这样在思考排版,精简语言的过程中,无形中对知识进行了咀嚼、分析和归类,更有利于摸清各章节内部逻辑,把握各章整体结构,加强记忆。对于各个知识点,自己要耐心在书上的字里行间慢慢寻找。如果担心自己笔记不全,可以借阅听课认真的同学书对照,取长补短。

接下来,注意按照学校复习的顺序进行总结,最好比学校复习的进度略快(但是最好控制在一两个单元),我们那届的顺序为必修三,选修三,选修一,最后选修二。这个工作在高三一开始就要立刻着手进行,每天计划分配一小时即可顺利完成。千万不要因为忙延缓进度,否则很快就会由于量太大失去信心。

其中,必修三,选修三在元旦之前,必修一在寒假收假之前务必完成。必修二可以先放放,因为如果填空涉及必修二很麻烦,可能填不出来。因此在三月份左右开始着手必修二,把各个定律、意义抄完整,背完整,直至和书上一字不差,大致在四月初完成,这样高考前可不再复习这块儿。对于前期整理的,如果高考前有遗忘,可以直接用整理好的知识提纲复习背诵,无需再看书。因此,前期整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最后冲刺复习效果的好坏。

最后,注意整理和生物课上的串讲复习,自己课下配套练习的结合,做到重点知识详细整理,琐碎知识无死角,不要局限于课本。稍微留些空白位置,以便在遇到题目中某些新的表述,以及知识点考点的更新时,有调整的余地。

每一本完整贯穿高中所有生物知识的整理笔记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我们当年可没有几本哦),更是高考高分的保证,希望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咬牙坚持整理!

数的认识教学重点篇六

“倍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有如下体会:

1、确定重难点,巧设计易突破。

《倍的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倍的认识》前,我仔细翻阅了教材和教参,对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从自我出发,看看这节课应怎样设计,起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信息窗的设计进行教学,但我总有个疑问,“倍”的概念应怎样提出呢?学生怎样才能很好的理解“倍”呢?于是我又大量的翻看网上的优秀教案和优秀视频,从中学习他们的优点,逐渐把自己的困惑一一解答,然后静下心来,重新整理了自己授课的思路,才确定了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出发,由形找数,数形结合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其目的是联系以前的旧知,给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引发新知,其实在相差关系基础上,两个量之间还存在一个新的关系就是倍数关系。存在倍数关系有个前提,那就是两个量之间需要存在一个包含关系,即大数里有几个小数。在学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几份”的认识,明确图上表面含义“几份”的产生是由“一份”决定的。通过形象动画展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找准“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让我们找到“几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包含的关系,从而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新的关系:倍数关系,此时我们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根据新知,学会怎样应用和解决。

前期工作做好了,此时就是怎样整合教材信息窗。倍的认识充分了,我可不可以把信息窗中的解决问题当做学生的一次综合实践,给出一个关于倍的问题,让学生想办法解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怎样?此环节主要是建立学生解决倍问题的思路。由简单到难,然后学生自己观察信息提出有关倍的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观察中建立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此时还有一个提升,就是让学生尝试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同时强调指出表示数量间的关系没有单位。

3、充实课堂,让学生收获满满。

知识点教学实现了教学目标,接下来就是练习题的选择,怎样才可以让每一个环节更加的充实呢?练习既是检验又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一个过程,因此我在倍的认识中选择了几个典型的习题。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通过操作,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在知识点学习之后,设计了我会填,我会拍,我会摆环节,既有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巩固练习,又提及到了下节课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此环节目的是为下节课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数的认识教学重点篇七

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导趣: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握握手,一个呢是互相尊重,一个呢是合作愉快!

师:你们见过这样握手的吗?谁想和老师试一试。(出示图片)同桌的两位同学也可以试试,看看那座的同学最默契。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在老师的小时候曾经玩过一个抬轿子的游戏。两位身强力壮的大力士做轿夫,就是用这样的手势,我们再找一个稍微瘦弱一点的坐轿子。

师:谁是大力士,老师看看你们的肌肉。

师:起!坐轿子的什么感觉?你的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的辛苦上的。

师:抬轿子的你是什么感觉?你给别人带来了欢乐是吗?好,轻轻的放下。

师:我们再来一组好吗?这一组有了经验你们帮着指导指导。

师:好,现在坐轿子的同学站在老师的左手边,抬轿子的同学站在右手边。

他们之间从人数上看有什么关系呢?你是怎么考虑的。大家同意吗?

如果我们坐轿子的是3个人,抬轿子的是几个人呢?

4个人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找几个人说说。

怎样算才快呢?你是怎么想到的呢?我们圈出来,让大家看的更清楚好吗?都看到了吗?

这位同学真的非常聪明,大家都想到了多少,而他却想到了乘。真的很不容易也很了不起啊!那你知道应该怎样说他们的关系吗?(2倍)

师:刚才我们说的多少是表示两种数量差的关系,当两种数量作比较的时候除了刚才说的两种关系外还有一种新的关系,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种新的关系“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抓住2倍探究

师:在生活当中我们还碰到过这样2倍的关系的事情吗?

师:碰到过的同学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达出来,没有碰到过的同学也没关系,自己举个例子试试看。大家在画图的时候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主意去办,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学生汇报板书。

师:你怎么看出来2倍的关系的?大家都同意吗?

师:有和他们不一样的吗?(不同形状的)

师:由2倍你会想到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水果拼盘

师:这些水果有你喜欢吃的吗?你能从他们中间找到什么样的关系?

师:来!在纸上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

师:同样是4个香蕉,为什么一会儿是别人的几倍,一会儿别人又是他的几倍呢?

2、摆一摆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倍”知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现在我们找一位同学当指挥大家照着做好吗?你先画几个,然后让大家画几倍大家就画几倍,你的权利很大啊!

师:画的时候要听清指挥的要求。来!准备!

师:你画了几个?怎么才能画的快?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我们今天一起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倍”,对于他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没有

师:老师真高兴大家学的这么认真。今天,大家表现真的不错,老师要把掌声送给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师拍3下)

生:3下

师:请你们也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吧!请注意,你们拍的数量是老师的3倍

生:齐拍

师:你们拍了几下?怎样算的?

生:9下,3×3=9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数的认识教学重点篇八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吸铁石。

学具:学具袋,气球卡片,固体胶,a4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喜欢气球呢?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这群小朋友有这么多气球,大家看看他们的气球漂亮吗?

(二)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很仔细,这些气球里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小朋友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可真多,老师把这些问题分一分。

2、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呈现。

师:这些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和气球的形状有关。)咱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可以先把这些气球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再数一数。)

师:那我们就来动手先分一分,再数一数试试,看看是不是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板书:分一分,数一数

设计意图: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体会分类的含义及目的,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做足准备。

二、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操作活动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1、说明活动要求

要求:活动以2人为一组开展,从学具袋里拿出画有的气球卡片,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

2、开展操作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分组汇报,展示结果

教师把学生分类的结果有选择性的呈现在黑板上。

学生的分类结果可能有: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有: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4、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对比与交流活动

(1)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并评价所展示的不同作品。

(2)教师适时修正或调整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纵向或横向排列不整齐,排列时没有一一对应,图文结合时没有表格等,使之更接近于较为标准的实物统计图,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

(3)表扬优秀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尚小,分类结果的呈现一定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鼓励,一方面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给予细致地指导,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5、看图解决问题

(1)指名回答问题

(2)对比交流

师: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分类计数结果的呈现方式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3)观察思考

师: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呈现结果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在单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一致的。

黑板上留下分别最接近统计图表的两幅作品。

6、小结

师:小朋友们按形状把气球分一分的过程就叫做分类,不仅分,还把气球按不同的类别数一数的过程就叫做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设计意图: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操作活动2: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

1、提出问题

师:除了可以按形状分类,你还想怎么分?(生:按颜色分)

设计意图:由给定标准到自选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的选择源自于实际需要,体现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整理的过程

要求:把分类整理的结果用黑板上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呈现出来。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孩子用两种方式呈现结果。

4、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并简单分析计数结果。

师:观察小朋友们分类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刚才小朋友们还提出了这些问题,现在小朋友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在分类活动1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活动2,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分类活动的认识,加深对分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5、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4+5=12(个)

指名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学生可能会分别按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列式

教师引导发现:不论怎么分,气球的总数是不会变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虽然结果不同,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相加,总数是一样的。

(三)小结

师:想一想,刚才小朋友们是怎样完成分类与整理的过程的?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全过程,起到巩固的作用。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完成练习七的第1题

(1)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把车涂上颜色,再分出飞机和船,并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分类的过程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

(2)指导学生细致涂色,涂色均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4)组织交流: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新收获?

设计意图:在充分练习的基础上再次引领学生回顾分类计数的全过程,为下一课时的教学打好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