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地理日本教案及反思 日本地理教案(优质8篇)

地理日本教案及反思 日本地理教案(优质8篇)

时间:2023-10-16 16:09:25 作者:ZS文王地理日本教案及反思 日本地理教案(优质8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群体需求。最后,希望教师们在编写中班教案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范文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地理日本教案及反思篇一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前播放《爱在文登》歌曲,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爱在文登)对,爱在文登,那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你们能说出这是我们文登的哪些地方吗?对,非常好!这是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这是文登学公园、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园、最后一幅是昆嵛山风景区。

这些都是我们文登的旅游胜地,它们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则建在乡村。(导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们文登人自己的歌《爱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有关聚落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知识:

第一部分:聚落与环境

(一)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请大家看课本87页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自主学习。(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正如以上两位同学所说,乡村中有农田、果树、池塘、有通往小镇的小路。乡村聚落中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相对应他们所从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这是一组有关城市聚落的图片,在图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业、商业、服务业)(添加了更多的图片,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表格。谁来说说?(师出示表格内容)……

(二)小组合作

(三)交流展示,师总结

(一)承接: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四幅图片:沙漠、极地、高山、平原。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是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你会带领你的`子民选择把家安在哪里呢?(d)大家都选择把家安在d这里,也就是平原地区。哪个小组起来说一下理由?(a是干旱的沙漠地区,b是寒冷的北极,c是地势高峻的山地,d是近海的平原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在比较中我们发现,自然环境的优劣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小结:哪位同学可以总结一下: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体展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出示图片,生答)

1、承接:同学们,我们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一些建筑。下面我们就以西亚的民居和东南亚的民居为例,学习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页内容,完成导学提纲内容。(板书:民居与环境)

2、小组内交流答案。请同学们看屏幕,西亚的民居、东南亚的民居,他们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位同学,你起来说一下,好,谁还有补充?这位同学,你说!很好!最后老师来总结一下,请看屏幕!……(师看屏幕讲解)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

三、拓展延伸: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世界上有特色的民居呢?它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威海这里有没有与我们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海草房)谁来说说海草房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我们威海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生答)

世界上其他地区有没有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请大家再看一组图片。(出示江南水乡、蒙古包、泰国高架屋、日本的轻木质房屋、云南丽江古城等图片并讲解)。云南丽江古城是我国的传统聚落,我们国家还有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对于这些聚落,我们是应该保护还是拆除呢?请同学们读课本90页,思考这个问题。(保护or拆除)(保护,并且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改建,更利于人类的生活)

出示四合院旅馆和窑洞旅馆图片加以讲解(拓展延伸到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观察其建筑外貌,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学生对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的更为深刻)

四、巩固: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记忆一下课本上的重点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了解了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差别;了解了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课堂总结。

地理日本教案及反思篇二

学习目标 1、知道亚洲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流向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亚洲气候特点。

3、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 点拨

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1、地形:(1)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以 为主

(2)地势特征:亚洲地面起伏很大,

2、河流

(1)受地势影响,河流流向的特点是

(3)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因为北美洲东西部为地势较高的 ,中部是地势较低的 ,南部地势更低,河流发源于 ,流向 ,最终向 流入海洋。

(4)读图6.9,图6.12,可看出,亚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特点是

北美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特点是

二、复杂的气候

1、归纳亚洲气候的特点:

2、探究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受 的影响

3、读图6.15,完成

(1)与亚洲气候相比较,北美洲气候分布的特点是

(2)找出40°n纬线,它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是

(3)出80°w经线,它自南向北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是

4、填表

比较项目 亚洲 北美洲

地势特点(东西方向)

地形特点

河流的流向

河流分布特点 呈放射状分布 呈扇形分布

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特点

(3) 独立自学完成

小结

自然环境:

1、地形特点:(1)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2)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为主

2、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3)大陆性气候分布大

习 1、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 ( )

a、西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东半球、南半球

2、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夏季降水的多少主要受 ( )

a、冬季风的影响 b、夏季风的影响 c、东北风的影响 d、西北风的影响

3、“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亚洲不仅有世界上的高原,,还有世界上大的山脉和山峰。从分布来看,这些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 )

a、东部 b、南部 c、 西部 d、中部

4“莽原缠玉带”亚洲河流众多,下列对亚洲主要河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亚洲第一长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向东注入太平洋

b、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都是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c、叶尼塞河、鄂毕河都是向北注入北冰洋

d、黄河、黑龙江最后都是注入太平洋

5、李林到亚洲各地旅游,他说看到了世界陆地的最低处和最深的湖,分别指 ( )

a、里海湖面、死海湖面 b、死海湖面、里海

c、死海湖面、贝加尔湖 d、里海湖面、贝加尔湖

6、亚洲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下没有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7、下列大洲,地跨寒、温、热三带的是 (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美洲

8、下列关于亚洲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的高原 b、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c、长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d、贝加尔湖是世界上的淡水湖

9、造成亚洲大陆气候复杂,南北温差大,东西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

(1)纬度因素 (2)海陆因素 (3)洋流因素 (4)地形因素

a、(2)(3) b、(1)(4) c、(3)(4) d、(1)(2)

10、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

a、是世界上的洲 b、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

c、地形复杂多样 d、海陆位置的影响

11、跨经度最多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 ( )

a、南美洲、南极洲 b、非洲、亚洲 c、南极洲、亚洲 d、北美洲、亚洲

12、跨经度最多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 ( )

a、南美洲、南极洲 b、非洲、亚洲 c、南极洲、亚洲 d、北美洲、亚洲

教学

反思

地理日本教案及反思篇三

陕州外国语学校 李铜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

2.了解日本多火山和地震,并分析成因。过程与方法:

1.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资源对一个国家发展的影响,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城市的分布。教学难点

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导学法、活动探究法、比较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共2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图片《富士山和樱花》及有关日本文化的图片。总结:日本和我们是一海相隔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二、自主学习

1、位置:日本位于_______东部,______洋西岸。

2、领土组成:日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大岛和诸多小岛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岛是_______,面积最小的岛是_______。____狭____稠。

3、气候:日本属典型的_______气候,有_______气候和_______气候,同时具有_______特征,夏秋两季太平洋沿岸有_______。

4、地形:日本多_______和_______,最大的平原_______,_______覆盖率高。

5、日本多_______和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是日本的象征,也是一座活火山。

7、日本的首都_______,国花是_______。

8、四国岛和本州岛之间的水域是_______。

三、讲授新课

1、读图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

总结: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它位于北温带,与中国一衣带水,而且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日本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西南与我国隔东海相望。

2、读图分析讨论:日本的领土构成,学生分组活动讨论:说出日本的领土构成,主要城市。

总结:a.日本国土由四个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周围许多小岛组成,主要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b.日本人稠地狭。

3、师生互动:日本的气候

总结: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降水较多

4、探究讨论:日本的地形特点 读图8-2-2 日本的地形 总结:

日本地形多山地、丘陵,且分布在中部,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周围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地形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四分之一是平原。所以,日本的森林面积占的比值大。

5、合作探究: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展示《富士山》图片,《六大板块示意图》 活动探究: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总结:

日本著名的山峰——富士山,不仅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座火山。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与地震。

四、、课堂小结

(1)、提问:本节课都学了哪些内容?(2)、展示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

(1)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一个群岛国家。

(2)领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附近海域组成。

(3)地形:山地、丘陵为主。

(4)气候:受海洋性影响较大的季风气候。(5)多火山、地震: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六、当堂检测:

1.日本的温泉有1200多处。下列现象,与温泉相联系的是()

a.日本气候具海洋性特征 b.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c.日本多火山和地震 d.日本河流短小湍急 2.有关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位于我国东面,隔渤海和黄海相望

b.日本领土主要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4个大岛组成 c.日本是一个群岛国家,但海岸线较平直,缺少优良的港湾 d.日本的领土面积较小,故南北的气候差异较小 3.有关日本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降水较丰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b.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c.日本是受海洋性影响较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日本的森林面积占的比值很小。4.日本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山地和丘陵 b.平原和高原 c.盆地和山地 d.丘陵和平原

5、填图:

(1)写出字母代表的海洋事物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2)写出数字表示的岛屿名称:

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4_______

地理日本教案及反思篇四

东亚概况

1、位置和范围

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等国家(见上图)。其中朝鲜、蒙古同我国接壤,日本、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2、地形特征

(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

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图7.2),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岛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台湾岛、海南岛)和边缘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2)地势西高东低

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下图)。

地形如何影响其他地理环境要素

(2)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3)影响河流(水文):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

(4)影响河流(水系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水能丰富。

(5)影响植被与含沙量(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

日本

一、自然地理环境

(一)位置范围:

位于30°n~45°n,东亚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洲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

学生完成后结合多媒体讲解。

1.海陆位置:

太平洋____部,亚洲____部。

2.经纬度位置:

e~e,位于东半球。

n~n,位于北温带。

(二)地形

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关东平原、富士山,并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

1.日本地形以_____和______为主(3/4),平原面积______,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

地理日本教案及反思篇五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为其合作学习、多元化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教学难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引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件演示)

1.聚落与环境

师:探究事物间的关系必须弄清两个方面:(1)弄清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影响。(2)理解相互适应表现。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材中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图,还可以联系生活,活跃了思维并勇于探索发现和推断,使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师: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学生认同后继续)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不仅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还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智慧和改造水平。

展示课件中东南__带雨林区的民居,西__带沙漠区的民居,学生讨论。

转承:民居建筑适应于环境,更适用于生活,它体现了环境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可以说:传统聚落记录人类智慧的发展进程,它是浓缩了的历史,而现代民居则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并在飞速发展中。

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师: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回望历史,农耕文明的发展,生态退化出现了;如辉煌的巴比伦古国就是在发展农耕中,生态恶化后过早陨落的;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污染随之而来。所以我们在发展与变革中,一定要顺应自然规律,权衡利弊,以保证进一步的发展。聚落的发展我们应如何面对呢?(课件演示)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总结聚落发展表现及出现的变化。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引发学生对消失中的传统聚落的关注,先抑后扬,牵引着学生的心。

生:总结传统聚落的价值。

师:全世界人民都已意识到这一点,并已经把在乡村和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作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了。

生:根据生活所见回答。

师:总结归纳:(1)立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__。(2)圈建保护。(3)异地迁建保护。

转承:有些极其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已经不再是某国某地为保护自身特色和历史的珍宝,而成了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宝了,那就要把它们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了。

生:根据课件中图片回答,了解37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中有6处属于传统聚落类的文化遗产。

师:放眼世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聚落还有很多,这里是?(课件演示)

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师:真棒哦!我们了解一下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那么这里?(课件演示)

生:中国的威尼斯――苏州。

师:我们来谈谈你们对苏州的印象。

生:水乡,园林,人间天堂,苏州工业园区。

师:苏州是我们中国首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小桥流水、民居老街、大小园林,真可谓是移步易景啊!

师:展示课件中关于苏州的组图。

生:根据课件所展示的图片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与环境的适应,和对苏州发展的建议,让学生把本节所得的思想加以应用,实现内化。

学生总结,教师点拨,强化重点难点。

师:苏州在发展,我们家乡也在发展,请分析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它的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到网上查找详细资料,写成小论文,相互交流。

地理日本教案及反思篇六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地理日本教案及反思篇七

学习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重点 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 点拨

习 一、雄踞东方地大洲

(一)、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主要位于 半球、 半球。

2、海陆位置:

周围的大洋:南面是 洋、北面是 洋、东面是 洋

西南是 海。

周围的大洲:西北是 洲,以

为界

西南是 洲,以 为界

东北是 洲,以 为界

东南是 洲

3、经纬度位置:

纬度范围: ——

经度范围: ——

由此可知,亚洲大部分位于 带,北部小部分位于 带,南部小部分位于 带。

(二)、学以致用

1、读图6.1,指出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半球, 半球。

2、读图6.3,指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纬度范围: ——

经度范围: ——

3、读图6.3,指出北美洲的河流位置特点

(1)北美洲北临 ,西临 ,东临 (大洋名称)

(1)

二、世界第一大洲

1、亚洲包括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和周边岛屿,面积约4 400万平方千米,从哪些方面可以描述亚洲之大呢?(1) ;(2) ;(3) 。

2、亚洲的地理分区

(1)亚洲分为六个分区,即 、 、 、 、 、

(2)中国位于哪一分区? 这一地区有哪些国家

(3)西亚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的生活文化特点可以反映出当地的特点

3、填表

比较项目 亚洲 北美洲

东、西半球中的位置

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濒临的大洋

面积(万平方千米)

所跨的纬度范围

所跨的经度范围

反思:

学生自己完成

地理日本教案及反思篇八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认识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土耳其海峡。

能在西亚的填充图上准确的填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西亚也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是犹太教、-的发源地。

四、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能够正确填图

五、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六、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七、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

由新闻直接指出硝烟弥漫的战场——伊拉克。找学生指出伊拉克所在的位置,由此引出伊拉克的所属区域——西亚地区。联系实际、从新闻出发吸引学生兴趣。

板书:第三节西亚

(三)、讲授新课

通过读图确认伊拉克的位置,了解西亚的范围

读图找出亚洲欧洲、非洲,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大西洋、印度洋

五海三洲之地

通过读图掌握西亚的地理(海陆)位置:

间接的沟通着大西洋与印度洋

位于亚洲的西南,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

位于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

所以被称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交通要道(古代、现代)

找学生介绍历所学的古代丝绸之路的知识。

主要国家、首都

伊拉克—巴格达、阿富汗—喀布尔、

土耳其—安卡拉、科威特—科威特、

伊朗—德黑兰、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叙利亚—大马士革、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等国

利用填充图册12页的题目进行练习。填注两洋、三洲、五海、大洲分界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埃及、土耳其、科威特等名称的位置。

阿拉伯国家、宗教

简单介绍巴勒斯坦地区以及巴以之间的矛盾冲突。试着分析引发矛盾、战争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良好习惯。

(四)、小结与作业:

目标检测上的题目

板书设计

西亚(1)

五海三洲之地

交通要道

主要国家、首都

宗教

西亚(2)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河流等。

了解自然环境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四、教学重点: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五、教学难点: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六、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七、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提示分析地形特征的四个方面(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学生分别分析西亚地形的四方面特征。

炎热干旱的气候

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伊朗高原和小亚西亚半岛中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黑海、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阿拉伯半岛的西南有小部分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较干燥。在如此干旱的地方,对于人、动物和植物,水都是非常重要。强调西亚地区大部分属干旱地带。

河流

世界石油宝库

西亚石油的储量、产量、输出量居世界首位。

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

51页图2-24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

强调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西方的生命线”。

阅读“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阅读材料,“西亚石油资源和生产特点”

三、作业:

目标检测上的题

四、小结:

本课主要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