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模板19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模板19篇)

时间:2023-10-17 10:14:46 作者:纸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模板19篇)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以下是小班教案的精选,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活动有所启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一

扬州早春时,生机勃勃,现在是晚春,不同于草长莺飞那生气,留下的只是沉闷。已是黄昏,月光一点点亮了起来,天色越来越黑,只见月光照着大地,湖面平静极了。我站在岸边的亭子里喝酒,那孤独的石桥上不时有一两个行人走过。一叶轻舟在湖面划动,一面洒旗在清风里微微摇动。

这时一个信使跑进来,把信递给我,我拆开一看,才看了一行,我就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这怎么可能?王昌龄怎么会被贬官?而且还是去偏远的地方,唉!”我从喜到忧。这时,明月暗了下来,我喝了一口酒,想起自己的命运,王昌龄还可以为百姓造福,而自己却不能为官为百姓造福,想着想着就叹了口气,十分悲伤!

我忽然看见地上的月光,月光十分洁白,我又感到十分愁。朋友啊!你走到哪了呢?你要涉过五条偏远的河,你多么苦啊!当你翻过山,走过河,能看见这洁白的明月,请要想起我,我将会把我的思念之心让明月送过去,希望你在千里之外可以听到我的思念。朋友啊,这夜郎可比五溪远多了,一路上你一定要保重啊!明月啊,请将我的思念带给王昌龄,请帮我照着他要走过的路,请让清风吹走月儿你身边的云,请你伴他走到夜郎,让王昌龄明白,这黑夜里不止他一个人去夜郎,还有寄托着我思念的月儿你。

月儿,请你将这首诗带给王昌龄,此时,他又走在哪里,让他一路平安地到夜郎,只要太阳不出来,你就一定要照耀着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二

1、使用讲学稿,学有所依,目标明确。讲学稿是有效引导学生完成课业任务的有力保障。可以说它涵盖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各项内容,学、讲、练结合,手、脑、眼并用,使生摆脱了原有的只听不看、只听不练的单调的学习模式,克服了固有的学习惰性。讲学稿以书面的形式把所学的内容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为教师直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有力依据,也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起到了重要作用。

2、本节课内容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1)本首诗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首唐诗,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了诗词诵读四步法:知作者——诵诗文,——品诗句——悟诗情。这不仅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方法,也对今后的诗词学习起到了指导的作用。(2)就中考而言,诗词诵读必不可少,其考察范围不拘一格,单靠抓重难点,已远不能满足中考要求。本首诗也不例外,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故讲学稿内容涉及了作者、易混字词、朗读节奏、文学常识等最基本的知识,旨在提示、强化学生记忆,夯实基础。对重难点问题的生成,也不是一蹴而就,力求把知识问题化、问题梯度化,使问题的解决水到渠成,做到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3)板书设计,一目了然,构建了知识框架。合理有效的板书为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了总结概括的作用,便于学生对知识整合与识记,形成了知识框架,达到了概括能力提升的目的。

二、不足之处

1、学生学习步调不一致,教师缺乏灵活多变的调控措施。在自主学习环节,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快速完成任务,而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相对滞后,速度较慢。为照顾到全体学生,教师不得不耐心等待,致使优等生相对时间闲置,出现了时间浪费的现象。我想今后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引导优等生:(1)反复识记,加深印象。(2)优帮差,提升自我能力。(3)回归文本,为质疑问难做充分准备。总之,力争使每位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让他们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能力。

2、小组合作欠积极,教师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在小组合作讨论环节中,组员显示出较大的盲目化、形式化,“做个样子给老师看”的心里很严重。如:当老师提到对“杨花”这一意象的理解时,很多学生不从问题本身入手,大胆质疑讨论,而是急于翻阅参考资料,盲目求助于组员,更有甚者,泰然处之、坐享其成。对这一现状,教师显得无所适从。我想,今后应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1)采取小组积分,引入竞争机制。(2)充分发挥组长的协调作用,把任务下达到每个组员,发挥整体优势。(3)对学生的回答多鼓励少批评。(4)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较难的问题,适时地给予点拨指导。避免过度等待、不等待两种极端现象的出现,提高课堂效率。

文档为doc格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三

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重点)

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

(一)学生说诗

(二)教师评诗

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看ppt)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

(一)诗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背景解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与李白并称“七绝圣手”;学过《芙蓉楼送辛渐》、“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被贬夜郎而作。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密切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较为相似,因“不护细行”而被谤贬龙标尉。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此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诗情

(一)朗读试背:听读、齐读。(节奏、平仄、押韵)

(二)感知意象:杨花、子规、明月。

(三)品悟感情:忧伤、同情、牵挂、安慰。

四、深入品味,鉴赏诗美

(一)语言美:自然流畅,生动形象。

(二)韵律美:平仄谐调,押韵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托深沉。

(四)情感美:真挚淳朴,深切感人。

五 、布置作业,拓展诗境

1.默写这首诗。

2.查找“月亮”或“友情”的古诗并标上平仄。

3.探究“龙标”、“五溪”、“夜郎”的变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四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

李白、王昌龄同为盛唐著名诗人,二人友谊深厚。

这首诗是李白听说王昌龄被贬谪为龙标尉后所作,大约作于天宝八年(749)。

王昌龄的诗歌久负盛名,但仕途却很坎坷,曾“屡见贬斥”。天宝七年,又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由江宁丞贬为龙标尉。为此,常建在《鄂渚招王昌龄张偾》一诗中曾发出愤怒的指斥:“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李白当时也以敢于蔑视权贵、放荡不羁的高风亮节为天下称慕。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是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五溪指湖南西部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龙标县当时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溪深涧险,“非人迹所履”,其生活条件艰苦。王昌龄从江宁启程,要沿长江逆水而上,过洞庭,入沅江,然后才能抵达偏远荒凉的.龙标。诗中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这首诗歌感情深挚,意境高远,胸襟开阔,给人以奋发昂扬的感觉。古时由于封建阶级思想的影响和毒害,一些文人往往为仕途的坎坷而叹息,更有为“左迁”而“黯然神伤”者。但李白却一反俗念,视仕进为其次,而将“人生贵相知”、珍视友谊放在首位。

表现出飘逸豪放的情怀。全诗的格调、境界也因诗人思想的高逸而变得高远深沉。

这首诗历来颇负盛誉。正如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六中所高度评价的“有挥斥八极,凌属九霄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五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3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6.《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这里既有对老友通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六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参考翻译: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王昌龄)被降职去龙标任职的路上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

左迁:古人以右为大,左迁表示降职。

创作背景: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赏析:

这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中心思想:

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一作:随君)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八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答: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与:给。

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1]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五溪】湘黔接壤的辰、酉、巫、武、沅溪

【夜郎】此在沅陵境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五溪,雄溪、樠溪、酉溪、舷、辰溪之总称,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里的夜郎,并不是指位于今贵州省桐梓县的古夜郎国,而是指位于今湖南省沅陵县的夜郎县。沅陵正在黔阳的南方而略偏西。有人由于将夜郎的位置弄错了,所以定此诗为李白流夜郎时所作,那是不对的。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她,是多么地多情啊!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十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十一

作者:李白

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十二

花开之时,你我初逢。

“布谷——布谷”一声声杜鹃鸟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我漫步在山丛之间,回想起我与你常常在岐王府里畅谈诗意。第一次相见,便是在那杨花树下的畅饮,王兄,不知你过得如何。

如今,我已无家可归,浪迹天涯。“同是天涯沦落人啊!”今日从地方官口中得知你被贬官,为你感到悲痛。

深秋,凄冷。

哎,是啊!大唐的盛气一去,你我十分思念那段畅饮谈诗的日子,而我又听说你去龙标时途经五溪,希望你能平安到达。

今夜,明夜,夜复一夜。

今夜的明亮,洁白无瑕,随着太阳的升起,它完美落幕。你的仕途并没有一帆风顺,但我十分盼望你有朝一日能重振雄风。

现在我将这忧愁的心伴随着明月,伴随着你。不知你是否也同我观望着这轮明月,它不仅仅是照亮众游子回家的明灯,更是我们纯洁友谊的见证。我这颗心将伴随你到最终的地方,哪怕夜郎也行。

这是朋友之间的牵挂,用首诗来概括就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黄昏。杨花。人影隐约。

杨花虽已凋落,太阳尽已下山。你的背影渐行渐远,也渐无。我知道那是你东山再起的蓄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十三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十四

这首诗使用了联想表现手法,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

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白写的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十五

夜,已深了,望着那轮明月,我无语。陪伴我的,是那颗忧愁,寂寞的心。我仿佛,仿佛在月亮中,看到了你那冰清玉洁,永不变的心。是的,我对你的友谊与思念,也不会改变。朋友,是无谓外界的干扰。距离,只能阻隔我们的欢聚,但却不能阻隔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不论,路有多长,我也会用心,陪你走下去的。

月亮中的那颗心,越来越清晰,哦,是两颗水晶心。我对你的思念之心,已经托着风儿,飘到了你那,飘进了月宫。那月宫已不再凄凉,因为有我,在陪伴着你。

牵挂已化作了一团雾,朦朦胧胧的,但却,不会散去。它会缭绕着你那颗冰清玉洁的心。记着,月亮代表我的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十六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四)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青年时曾漫游全国各地,后应诏入京,三年后离开,长期游历,安史之乱时,因参加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李白思想教复杂,总有报国之志,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他是继屈原之后的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本诗是李白听到王昌龄遭贬远调时写给他的,表达了对他的同情。

(五)讲解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景物描写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泣血悲啼之鸟子规,渲染一种哀愁气氛,融情于景,既有漂泊之感,又有离别之恨。“杨花落尽”正是春天季节,诗人没有选取明媚春光,而是用杨花描写此时景物,可见独具匠心。“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凉,道路之遥远、艰难,诗人虽无悲痛之语,悲痛之意自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此句为抒情:抒发了对好友的不幸遭遇担心与关怀之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好友到龙标。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用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作信史,代转自己的一片情意。如此寄愁心与明月常相随,不仅表现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时不在,而且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做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六)名句欣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共有三层意思:一是自己充满愁思,而相隔两地,只有托之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三是只有依靠他才能寄予,别无他法。后人常用来表达对远方挚友的慰问。

(七)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十七

1.读题,介绍背景,解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2.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3.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以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4.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叫,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拓展延伸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也有目送友人乘舟而去的情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站在高高的黄鹤楼上,远眺孤舟,写的是远景。而王维捕捉的是船夫荡桨的细节,写的是近景。同样写送行,李白之潇洒与王维之细腻,可见一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十八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一等奖篇十九

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