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2023年人才工作党课讲稿大全(14篇)

2023年人才工作党课讲稿大全(14篇)

时间:2023-10-26 14:13:58 作者:JQ文豪

党课是使党员更好地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作用的有效方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党课总结,小编特地整理了一份党课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人才强国战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党课讲稿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支撑”,“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在经济已转入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显,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把握“引”“育”“用”相结合,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决胜小康,迈向现代化。

不拘一格“引”才,汇聚天下英才竞相奔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海之大,因纳百川”,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要在“引”字上下功夫。优化国内人才结构和发展环境,吸引更多海外留学人才回国。不唯地域,广纳英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汇聚更优的国外人才,尤其是创新性、紧缺性高层次人才。政企联动,打造更多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华为‘2012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百度研究院”等前沿性、突破性发展平台。多一份“聚才的良方”、多一片“爱才的诚意”,尽可能地留住人才。以“三顾茅庐”的执着,尚贤爱才,让“聚天下英才”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目标引领“育”才,注入伟大振兴“源头活水”。古语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培养。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抓住先机、赢得主动,就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理念,以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引领,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方向,培养高层次、高技术、实用型人才为重点,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政府引领、高校为主、社会联动,以品德为骨,才能为翼,培育出更多钟南山、刘永坦式的科技脊梁,李廷俊、马旭式的道德模范,桂富国、钱七虎式的敬业先锋,为决胜小康、赢得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和活力。

各尽其能“用”才,贡献创新发展聪明才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用人才要各尽其能。”人才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最大的价值,既要看自身能力水平,又要看用人者是否因材施教。“用人者之长,不挑人之短。善用人者,无不可用之人”,用才要“善”,就是要在识人基础上,扬长避短,各尽其能,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优势和长处,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用好人才,让人才充分展示才华,使人才能够才尽其用。要坚持“不凭资历凭能力、不凭关系凭实绩、不凭活动凭实干”的用人导向,唯才是举,知人善任。要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激励人才、成就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人才工程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影响地方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很多地方条件相对落后、经济待遇偏低,很多外来人才留不住,也引不进。

这个时候,重视本土人才作用的发挥显得至关重要。乡土人才常年居住在农村,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们既可以是农村土生土长的致富带头人,又可以是扎根基层的“土专家”“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这些乡土人才常年活跃在农村基层一线,能够快速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推广,并能带动农民致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笔者认为,要让本土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就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平台,激发其干事创业的激情,把他们的作用放在最适合其发展的岗位上,多给予鼓励、激励和关心,才能实现本土人才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人才工作要下好三步棋支部党课讲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当前,我国正面临许多“卡脖子”技术难题,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面向全世界,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把人才汇聚到国家发展需求中。“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引才的关键是为人才提供良好的服务政策,做好保障工作。在住房、就医、养老、子女入学等各个方面为人才提供更多服务,解决其后顾之忧,让人才产生归属感,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热情,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事业。

人才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人单位要为人才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拓展人才发展空间,确保人尽其才。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意识,把关心和爱护人才摆在重要位置,既要关心他们的成绩,也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和奖励机制,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要加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增强人才的成就感。建立容错机制,要允许失败、宽容失败,让人才更加积极大胆地投入到工作中。

加快一流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重视尖端科技人才的培育,加强对原创性、引领性、系统性研究的支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关键项目中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坚持以人才促发展、以人才促振兴。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学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党课讲稿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近年来,很多地方引进人才时,刻意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辟“绿色通道”,将本地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现状抛之脑后,导致一些人才没有相匹配的岗位,无用武之地,极大地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各地引才首先要做好充分调研、精准定位,优先满足“急需”和“短板”,实现“缺什么引什么,用什么招什么”,让“引来的用得上,要用的引得来”,避除“骑着良驹找骏马”的灯下黑问题。更好的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引才模式,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内生动力。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选配人才首先要充分了解人才,准确把握单位、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的专业、特长,紧扣“人岗相适”的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应。然而一些部门在选人用人时,对岗位匹配度考虑不深、研究不够、办法不多,“瞎指挥、乱点谱”,导致新进人才“水土不服”,不能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因此,地方引才要严格把握人才和岗位的“紧密度”,加强对产业领军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紧缺专业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实现人岗“双向匹配”,引领地方发展高速前行。引进人才只注重前期的“引”,忽略后期的“培”,不是“留才”的长久之计。地方应为不同的人才搭建不同的舞台,提供多样的发展路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奖惩分明。对于心无旁骛干事业、做出一定贡献、勇于担当的人才,给予物质上、精神上的奖励,适当满足人才在住房、教育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引入之后“涣散”、“无追求”、考核较差的人,应予以惩罚或劝寻他路。以这种公平对待、奖惩分明的方式,为真才实学的人才提供更多机遇,营造钻研创新的舒适环境。因此,地方引才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准确用好“量”字法则,“量需”而引、“量才”而用、“量功”而奖,三管齐下,更好地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人口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国家人口综合素质,代表着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力量。近期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们国家不但有世界第一的人口数量,也保持着持续的增长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人口数量的优势,并不代表着人口的素质,也不代表着人才的数量。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是靠“人口红利”,靠的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勤劳。

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的人口保持着稳定的低增长率,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这次公布的普查数据来看,我们国家劳动力是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达到了23.61%,可以说,人口红利也依然存在,人才红利正在逐步形成。从长远来看,当今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中等收入国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依靠“人口红利”来推动发展已经难以为继。要注重把人口红利变为人才红利,才能更加有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核心是创新,而创新关键是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以“中国智造”推动“中国号”巨轮扬帆远航,就要把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依靠智力创造推动发展与进步。实际上,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的关系,是一个质与量的关系,两者紧密联系、互为依托。让“量”的优势转化为“质”的优势,关键是要强化人才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开展好职业技术教育,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在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中,提升人才数量与质量,为推进改革创新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供给,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之基。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劳动者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发挥好人口资源的优势,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就业等民生问题,必须依靠提升劳动者素质来解决。从长远来看,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可以利用的老年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越来越多,也必将进一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断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要从完善制度入手,改革和完善影响人才创新创造的机制体制,解除捆绑人才作用发挥的“制度之绳”,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动力,促进更好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人口素质的提升,体现出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增加,得益于我们国家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让相对廉价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我国发展的又一优势。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化,体现出创造财富的能力在逐步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才红利将不断发力,必将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

嫦娥奔月、天宫翱翔,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对于天空星河的向往。为了神话中那美丽的夙愿。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团结奋斗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行,从黑火药的产生,到万户尝试载人升天.......到东方红的旋律在太空奏响,神舟、嫦娥、天宫、玉兔……以中国神话命名的中国航天器在太空把“中国神话”在现实演绎。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郭永怀,杨利伟.....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让“中国精神”熠熠生辉。透过“国之利器”我们看到了“国之大者”的伟大奉献,我们看到了一脉相承的伟大荣光。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人民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是新时代中国最好的诠释。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发展,从物质生活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全面小康,把对科研的保障始终都放在第一位,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是我们从“0”到“1”突破,并且不断走向胜利的核心密码。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人才强国建设步伐,推动我国人才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展开“天地通话”、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亲切会见航天工作者、勉励爱好航天知识的青少年……谆谆嘱托激励着勤劳、智慧的航天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前行。

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中国航天人用汗水浇灌信仰,在牺牲奉献中铸造了“大国重器”。一项伟大的壮举后面,总是有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他们敢为人先,向着科技的高峰勇敢前进。用汗水和智慧凝聚希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密钥,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老一辈的革命家、科学家冒着被辐射的危险深入实验区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为改进技术、突破难关奠定坚实基础。他们有的为了“为国铸剑”,放弃优渥的生活、离开父母妻儿,扎根大西北,挥汗戈壁滩,为了党、为了人民,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书写在丰碑上,用崇高的信仰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从百年前谈判桌上屈辱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到“你们在中国面前没有资格说,你们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的强力回击,是什么让我们无比自信,答案是肯定的,中国航天人用拼搏铸就辉煌,用坚守护卫祖国大地、人民安全。在我们的身后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奋斗的积累的强大实力,这自信来自于党的领导,来自于亿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让“中国红”的奇迹在世界舞台上更加光亮。在发展中强大自己,在拼搏中实现飞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咬紧牙关顽强拼搏,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蹚出了一条大道、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之所以能理直气壮、自信满满是因为拼搏向上、永不服输,靠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

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的夙愿,“天和”升空只是的第一步,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是我们的目标,实现“航天强国”更加需要新时代的建设者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坚持自立自强的作风,坚持创新超越的信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强大力量。

大到民族复兴,人才是赢得国际间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到推出“只售不租”的人才公寓,为无房的人才营造家的港湾;

再到以“真金白银”礼待人才,全省人才奖励力度不断创下历史新高……浙江出台实施关于扶持、保障、奖励的人才政策服务发挥作用,以敞开“引才”之门热忱欢迎来自八方的“塔基”贤能英才,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集成政策、资源支持城西科创大走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形成产业集聚人才效应,实现人才引领产业的良性循环。浙江创新搭建创新中心、产业集聚区和科技城等载体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挥“磁场效应”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形成天下英才聚浙江、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新局面。

加强人才培育是为了更好的“留才”“用才”。实践证明,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发展,不管是全省实施推进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出台印发《浙江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选拔办法》和《新时代浙江工匠遴选管理办法》,还是地方各地中小企业协会携手高校打造新人才供应链,启动跨境电商人才服务和高端人才智力服务等联盟,浙江人才工作除了在“引才”“聚才”上做文章,同时注重“育才”“用才”举措,践行“爱才”“惜才”理念,在创新人才评价机制、集聚优质教育资源上花心思、用政策,深情厚植能够站立塔尖的“高精尖缺”人才的土壤,营造人人争当人才、人才争做贡献的良好社会氛围,力求打造出具有竞争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人才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当前,我国创新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缺乏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分毫不差为导弹雕刻翅膀的曹彦生、用生命造火箭的崔蕴、32年练就多项技艺的姜广敏……他们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践行和发扬工匠精神,向公众展示了职业劳动的专业和价值,牢固树立了大国工匠的形象。要解放思想,补足补齐职业人才自身发展存在“天花板”、薪酬水平不高、职业人才供需不平衡等问题,通过建立完善职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产教融合、校企对接机制,加大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等,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制度体系,为职业人才成长提供制度保障。加大政策和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对待职业院校的学生要高看一筹、厚爱一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用人氛围,使他们的工匠精神在各行业出彩。

要打通职业院校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突破发展瓶颈。推动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有效融合,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同样能享受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让他们积极主动参加知识学习,职业院校学生通过接受技能和知识教育从而成为复合型高级人才。加大校企融合力度,在技能人才招聘进校园的基础上,多一些“订单式”人才,企业用什么、技术缺什么,就下大力气培养什么。聚焦“技能专业”重点,树立“术业专攻”的育人理念。职业教育要紧跟时代潮流与发展趋势,把企业课程植入专业课程规划中,开设更多与企业发展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如“双高计划”立项建设的253个高水平专业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专业,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树立正确人才观,积极营造有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社会偏见,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不了解职业教育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各单位各部门要为职业院校毕业学生“筑巢引凤”,为他们就业提供宽松的环境。同时也要为职业院校学生职称晋升、提拔作用搭建好“立交桥”,使他们和高等院校毕业生享受同样的待遇。特别是哪些在基层一线工作,组织上对德才兼备的职业院校学生更要多关心,使他们不再被某些陈旧观念束缚,要让职业院校学生能早日成才、人人成才。

人才造就伟业,时代呼唤人才。建设人才强国,既要有高精尖的核心人才,也要有高技能的实用人才。技术技能人才涵盖机械制造、高新技术、手工制作、社会服务、艺术创意等行业领域,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操作技能、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成为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骨干力量,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贯彻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党课讲稿

人才资源是世界上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反复证明,兴也在人、衰也在人,人才是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关键要素。

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的历史,是一部全力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功立业的历史,这是从人才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21世纪以来,党中央先后开了三次人才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人才强国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了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着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引领着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入分析了新时代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人才强国、为什么要建设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擘画了新时代建设人才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推动我国人才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了方向引领和行动指南。

高地则是标的。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人才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这个主题,并且要为之不懈奋斗。

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时代主题涵盖着三个重要思想:

第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谋新篇、布新局。新时代是最大的背景,也对人才强国建设提出了新战略、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我们都要很好地研究和落实。

第二,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任务,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要让顶端的、高层次的、战略型的人才不断地向中国聚集。

第三,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创新高地。

这里和大家一起回顾21世纪以来中央三次人才工作会议:

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于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名称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有三个重要贡献,一是确立了党管人才的原则,二是提出了科学人才观的理念,三是把能力建设提上了重要日程。

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于2010年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名称仍然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

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推动着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的人才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才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形成了一系列引领未来的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逐步增强。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我国的人才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建设取得的宝贵经验高度概括成“八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四是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

五是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六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七是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八是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上8条,是我们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和国家一切组织、各项事业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过去的。

支撑、助推,变成现在的引领、拉动,这是人才理论的重大飞跃,是人才使命的重大转变。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就是通过科技自主创新,要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即技术壁垒问题。面向经济主战场,就是科学技术一定要融入经济建设当中,不能搞成“两张皮”,要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科学技术的贡献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就是人才工作要服务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国家核心利益的维护等等。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人才工作要为健康中国服务,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什么是全方位?既包括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全链条开发,又包括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者人才等各类人才的整体开发,就是全方位。

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不小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改革还要继续深化、务求实效。

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这个重要思想告诉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必须把握大势、放眼全球,广聚天下英才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环境不好,人才则散,事业就衰败。人才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等等。现阶段中国的人才环境建设重在软环境的营造,因为硬环境的打造需要时间和条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软环境建设可以超前进行,比如说法治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等等。

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科学家精神作出界定。什么是科学家精神?它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六个精神集中起来就是科学家精神。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这里可以从三个维度上进行理解。

第一是投入维度。投入一定要强,我们必须在拥有世界一流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国际占比上形成综合优势,成为汇聚人才特别是汇聚高水平人才的高地。

第二是过程维度。人才作用发挥的程度一定要高,各类人才在创新创业、价值创造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与潜能。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基建、新动能、新技术、新消费快速演化迭代所带来的人才发展的大问题、大场景、大机会、大空间,已成为助推人才创新突破、实现自我发展的新型社会资源。

第三是结果维度。科技贡献率、人才贡献率必须得到显著提升,我国应该具备世界一流的人才产出、人才效能和人才贡献。新时代人才强国的核心标识在于人才创新能力强、竞争力强,能够产生或者提供一大批改变人类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伟大发现、原创技术、发明创造和颠覆性产品,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掌握一批重要学科和产业的话语权,在若干战略领域形成世界人才尖峰,使我国成为世界重要原创思想汇聚地和策源地、世界标志性成果的主要贡献国。

应该从以往人才的拥有量,转向人才结构地优化和人才效能地提升。相应的人才强国战略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更多地关注水平指标、质量指标、效能指标,并且更多地体现与世界一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比较。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全局高度提出,新时代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就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其根本目的在于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党上下除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之外,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还要继续同步抓好两项重要工作。

第一项重要工作,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系统提出了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为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作出指导。在“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研究“十四五”规划制定时,继续强调要贯彻落实好“五大新发展理念”。因此我们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新时代的人才强国建设不能忘记“五大新发展理念”对人才工作的引领。

第二项重要工作,要努力为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定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包括我们的“十四五”,都要持之以恒地为破解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服务,解决这个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一定要坚持党管人才。

第一,各级党组织都要切实管好四件事情:管规划、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第二,各级四个“一把手”都要齐心抓人才,包括党组织的一把手、行政的一把手、组织部门的一把手、人力资源部门的一把手。

第三,各相关部门要合力抓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各级教育、科技、工信、安全、人社、文旅、国资、金融、外事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二)一定要把好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方针,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广大人才爱党、爱国、爱人民。

(三)一定要谋好篇、布好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

第一,要根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各级党组织科学制定“十四五”人才规划。

第二,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未来若干年人才发展的质量、结构、产出做出预测。

二是要培养团队精神;

三是要战术灵活;

四是要加强精神激励;

五是以人才链为牵引,人才链、创业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形成“五链交织”。概括地讲,“雁阵格局”体现的是远大目标、宏阔视野、拼搏精神,要充分发挥好人才的团队效应、叠加效应和边际效应。

(四)一定要坚固好“一体两面”

“一体”就是建设世界人才强国这个本体,“两面”就是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人才同创新紧紧联系起来,“第一动力”和“第一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要统筹兼顾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系,要均衡给力、互为支撑、协调发展。

(五)一定要立足自主培养。

人才工作要立足于自主培养、自力更生、自立自强,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我们要努力做到:一是要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

二是要突出培养高层次、关键性人才;

三是要重视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四是要弘扬“师承制”人才培养传统;

五是要发挥好国家队的作用。

(六)一定要坚定人才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完全能够”对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才工作者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让我们更加增强了建成世界人才强国的必胜信心。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谢谢大家,再见。

人才工作述职&政治建设专题党课讲稿

今年以来,县委办公室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全办发展的核心位置,全面服务发展大局,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强力优化外部环境,全面激发内生动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办公室职能发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主要做法1、凝聚共识,提升站位,在认识上更上一步。牢固树立“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创造力”的观念,把人才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议事日程,经常议、常态抓。坚持“一把手亲自抓”的人才工作理念,多次召开主任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落实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确保人才工作扎实有效。

2、强化执行,讲求效率,在速度上更快一步。始终坚定县委“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的职责定位,把“服务领导、服务同事、服务基层”作为立足之本,把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作为第一政治品质,凡是上级关于人才的决策、决定、通知、要求,在第一时间转呈至主要领导,确保不误事、不漏事;凡是县委领导关于人才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或者县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的关于人才工作的重大决策事项,在第一时间下发、传达,确保领导要求迅速落地,快速执行。

3、尽职履职,着眼大局,在服务上更优一步。当前,我县正处于转型跨越、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三强”项目培植、“三大战役”推进等各项工作任务紧迫,为服务于全县发展大局,抽调一名同志进入创卫办公室,先后5次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深入乡镇、村居、企业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特别在七一前夕,县委书记xx,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xx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办公室主题党日活动,深入社区建设一线和脱贫攻坚前沿维稳工作人员和贫困群众,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4、注重交流,强化沟通,在合作上更近一步。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充分利用现有岗位,采取多种形式的干部交流轮岗方式,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增加干部的阅历和工作经历。为激发乡镇(街道)和单位(部门)干部工作积极性,加大借调、选调工作力度,在充实办公室工作岗位的同时,为干部成长进步提供良好机会,先后有x名同志被借调到办公室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境界有待拓宽。在大数据信息时代,办公室在全方位培养人才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仍存在一些差距。突出表现在系统学习少,没有站在全县乃至更高的高度,深入系统地学习人才引进、培养、选拔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双向互动有待加强。平时注重积极争取机会选派干部交流学习,但是面对办公室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派出干部到省市学习以及到基层锻炼的次数相对较少,有时为了保证办公室工作正常运转,不得不放弃一些选派机会。三是执行效果有待提升。虽然在人才工作方式方法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创新了一些新办法、新举措,但是作为服务县委工作的部门,各类制度执行力度较大,但从效果来看,和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

下步打算1、以扎实学习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作为县委的“参谋部”“服务部”,办公室更要突出抓好人才工作,下步,将以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为契机,以“四好要求”“六个表率”为标准,以“五会干部”“五型机关”建设为目标,围绕提升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办公室人才工作,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和热情,促使目标定位再拉高,能力素质再提高,作风形象再提升。

2、以干部教育培训推动职能作用更好发挥。对干部教育培训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列出清单,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问题导向、提升能力”的原则,紧紧围绕办公室工作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常态化计划,坚持党性教育与业务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定期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对全办党员干部进行大规模、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办公室综合协调、参谋助手、后勤保障、督查落实等职能作用,为做好“三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3、以落实考核评比制度推动人才工作再上新水平。将考核评比作为人才工作的关键来抓,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各级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上来,本着对组织、对事业、对干部认真负责的态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考核评比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办公室考核细则,实行每月一考评,每季度一汇总,半年一小评制度,坚决做到奖惩兑现,根据全年评比结果,对成绩优异者在提拔使用、评先树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通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让办公室工作与个人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全办干部撸起袖子、卯足干劲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实现更大作为。

笔杆子家园作者原创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结合地方人大履职特点和机关党的建设实际,就进一步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提升人大机关党建质效,我认为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我们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党领导下的重要政治机关,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加强党的建设摆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上。

一是要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持久抓好理论武装工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落实落细到机关党建各方面,将其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是要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人大履职全过程,中央提倡的要坚决响应,中央决定的要坚决照办,中央禁止的要坚决杜绝,我们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

三是要在行动上同党中。

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树牢大局观念、全局意识,经常与中央和省、市委对表对标,结合今年“以高质量履职助推高质量发展”主题,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破解难题、攻坚克难、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政治上绝对忠诚、组织上绝对服从、行动上遵规守纪。要严格执行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人大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二、提升自身政治定力。

一是要坚持常学常新,在不断提高理论修养中增强政治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我们都应不断提升理论修养水平,筑牢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思想理论根基。

要在阅读原著、深钻细研上下功夫。坚持把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当做一种理论自觉、一种精神追求,只有原原本本研读、原汁原味领会,才能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才能增进理论修养的内功,提升自身的政治定力。

要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花精力。要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这一理论成果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学出忠诚和担当的自觉、自信以及能力的跃升。

要在端正学风、学以致用上用气力。防止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克服浅阅读、走形式、功利化的倾向,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用理论来指导我们地方人大工作的开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实效。

二是要围绕中心大局,在依法履职中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政治定力不能只停留在思想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中。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全会及市人代会精神这一中心大局,把助推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导向,依法充分履行各项法定职权,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要坚持立法的为民导向。我们今年制定的农贸市场管理条例,就是立法为民的一个积极探索,接下来即将进入审议程序的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住宅物业管理条例,都是在地方立法权限范围内,优先安排的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联的立法项目。同时,要健全完善民主立法工作机制,努力让民意民愿更好贯穿立法全过程,进一步夯实立法工作的民意基础。

要紧扣中心决定重大事项。本届人大履职以来,先后通过了关于推进“两聚一高”、干好“十件大事”,加快“xx”新xx建设步伐的决议,以及关于切实加强颐养社区建设的决议,作出这些决议都是围绕全市中心大局的重要实践,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依法及时作出相关决议决定,助力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要围绕大局开展精准监督。要自觉从人大更好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忠实履行法定职责的角度,把握关键点、找准切入点、抓住重难点,聚焦聚力推动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继续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探索改进监督方式,完善工作(履职)评议、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监督方式,不断提升监督工作的实效。

三是要全面从严治党,在推动作风建设中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是管全党、治全党,“从严”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用铁的纪律保证全党团结统一。我们要深入贯彻、全面落实。

要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党组成员要始终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工作导向,带头树立正确政绩观,管好“自留地”、种好“责任田”。坚决消除人大是二线部门,或者抓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无所谓等错误认识。坚持从我做起,率先垂范,努力营造人大积极向上、风清气正、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要充分发挥纪检部门监督执纪作用。去年底选举产生了机关纪委,要切实推动发挥监督执纪职能作用,同时,机关党委要做好与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工作联系,让机关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约束的环境下工作,把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大家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为人大各部门的履职做好护航工作。要扎实推进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严格对照整治重点,抓住作风建设这根主线,看的再深一点,做的再实一点,抓的再紧一点,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对照检查,逐条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一是要紧紧扭住政治建设这个人大履职的重要命脉。十九大以后,党中央管党治党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把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我们要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坚持高标准和严要求,以实在的举措和成效,为依法高效履职打好根基。党组成员要切实强化政治意识,走在前列、率先垂范、担当作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带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人大机关良好政治生态。要把中央和省、市委有关要求,结合人大工作实际,认真细化落实。政治建设是机关党建的“纲”和“魂”,要常态化坚持政治统领,把政治建设贯穿机关党建和常委会履职全过程,常态化融入人大工作各方面。

二是要坚定抓住规矩意识这个人大履职的思想保证。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修订、出台了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的法规制度,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现实路径。俗话讲,“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人大是讲程序、讲规矩的地方,今年以来,我们先后研究制定出台多部机关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常委会工作制度和机关管理制度也在抓紧修订完善中,这是一个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制度机制建立起来,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机关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建设,重点在执行、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制度落实,切实解决各种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不要把它们束之高阁。党组成员要带头学习、研究、宣传、贯彻,机关党委要做好学习宣传工作,各党支部要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学习,增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党员干部人人熟知、人人认同、人人遵守,时时、处处、事事讲规矩,以“规”格物,以“矩”修身,使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地见效。

三是要充分彰显党组领导这个人大履职的根本路径。与时俱进地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党组工作,必须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为根本遵循,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

要在“把方向”上下功夫。突出党组的领导职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觉悟,保持战略定力,紧密围绕市委全会和市人代会确定的核心目标任务,推动常委会依法高效履职。

要在“管大局”上动脑筋。党组成员要自觉把自己分管的工作放在人大履职的大平台上来思考,放在市委确定的中心任务上来定位,放开眼光、提升定位,管大局、观大势,思维想的再深一层,眼光看的再远一点。

要在“保落实”上做工作。党组要凝聚智慧力量,狠抓推进落实,集中全力做好“规定动作”,精心细致开展“自选动作”,在推进地方立法、决定重大事项、精准有效监督、发挥代表作用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勇于担当作为,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并在执行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接地气、有成效。

党课讲稿:加强作风建设。

党课讲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年学习贯彻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党课讲稿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人才资源是世界上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反复证明,兴也在人、衰也在人,人才是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关键要素。

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的历史,是一部全力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功立业的历史,这是从人才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21世纪以来,党中央先后开了三次人才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人才强国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了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着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引领着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入分析了新时代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人才强国、为什么要建设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擘画了新时代建设人才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推动我国人才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了方向引领和行动指南。

高地则是标的。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人才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这个主题,并且要为之不懈奋斗。

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时代主题涵盖着三个重要思想:

第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谋新篇、布新局。新时代是最大的背景,也对人才强国建设提出了新战略、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我们都要很好地研究和落实。

第二,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任务,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要让顶端的、高层次的、战略型的人才不断地向中国聚集。

第三,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创新高地。

这里和大家一起回顾21世纪以来中央三次人才工作会议:

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于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名称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有三个重要贡献,一是确立了党管人才的原则,二是提出了科学人才观的理念,三是把能力建设提上了重要日程。

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于2010年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名称仍然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

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推动着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的人才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才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形成了一系列引领未来的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逐步增强。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我国的人才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建设取得的宝贵经验高度概括成“八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四是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

五是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六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七是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八是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上8条,是我们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和国家一切组织、各项事业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过去的。

支撑、助推,变成现在的引领、拉动,这是人才理论的重大飞跃,是人才使命的重大转变。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就是通过科技自主创新,要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即技术壁垒问题。面向经济主战场,就是科学技术一定要融入经济建设当中,不能搞成“两张皮”,要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科学技术的贡献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就是人才工作要服务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国家核心利益的维护等等。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人才工作要为健康中国服务,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什么是全方位?既包括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全链条开发,又包括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者人才等各类人才的整体开发,就是全方位。

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不小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改革还要继续深化、务求实效。

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这个重要思想告诉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必须把握大势、放眼全球,广聚天下英才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环境不好,人才则散,事业就衰败。人才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等等。现阶段中国的人才环境建设重在软环境的营造,因为硬环境的打造需要时间和条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软环境建设可以超前进行,比如说法治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等等。

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科学家精神作出界定。什么是科学家精神?它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六个精神集中起来就是科学家精神。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这里可以从三个维度上进行理解。

第一是投入维度。投入一定要强,我们必须在拥有世界一流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国际占比上形成综合优势,成为汇聚人才特别是汇聚高水平人才的高地。

第二是过程维度。人才作用发挥的程度一定要高,各类人才在创新创业、价值创造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与潜能。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基建、新动能、新技术、新消费快速演化迭代所带来的人才发展的大问题、大场景、大机会、大空间,已成为助推人才创新突破、实现自我发展的新型社会资源。

第三是结果维度。科技贡献率、人才贡献率必须得到显著提升,我国应该具备世界一流的人才产出、人才效能和人才贡献。新时代人才强国的核心标识在于人才创新能力强、竞争力强,能够产生或者提供一大批改变人类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伟大发现、原创技术、发明创造和颠覆性产品,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掌握一批重要学科和产业的话语权,在若干战略领域形成世界人才尖峰,使我国成为世界重要原创思想汇聚地和策源地、世界标志性成果的主要贡献国。

应该从以往人才的拥有量,转向人才结构地优化和人才效能地提升。相应的人才强国战略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更多地关注水平指标、质量指标、效能指标,并且更多地体现与世界一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比较。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全局高度提出,新时代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就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其根本目的在于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党上下除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之外,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还要继续同步抓好两项重要工作。

第一项重要工作,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系统提出了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为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作出指导。在“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研究“十四五”规划制定时,继续强调要贯彻落实好“五大新发展理念”。因此我们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新时代的人才强国建设不能忘记“五大新发展理念”对人才工作的引领。

第二项重要工作,要努力为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定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包括我们的“十四五”,都要持之以恒地为破解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服务,解决这个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一定要坚持党管人才。

第一,各级党组织都要切实管好四件事情:管规划、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第二,各级四个“一把手”都要齐心抓人才,包括党组织的一把手、行政的一把手、组织部门的一把手、人力资源部门的一把手。

第三,各相关部门要合力抓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各级教育、科技、工信、安全、人社、文旅、国资、金融、外事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二)一定要把好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方针,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广大人才爱党、爱国、爱人民。

(三)一定要谋好篇、布好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

第一,要根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各级党组织科学制定“十四五”人才规划。

第二,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未来若干年人才发展的质量、结构、产出做出预测。

二是要培养团队精神;

三是要战术灵活;

四是要加强精神激励;

五是以人才链为牵引,人才链、创业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形成“五链交织”。概括地讲,“雁阵格局”体现的是远大目标、宏阔视野、拼搏精神,要充分发挥好人才的团队效应、叠加效应和边际效应。

(四)一定要坚固好“一体两面”

“一体”就是建设世界人才强国这个本体,“两面”就是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人才同创新紧紧联系起来,“第一动力”和“第一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要统筹兼顾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系,要均衡给力、互为支撑、协调发展。

(五)一定要立足自主培养。

人才工作要立足于自主培养、自力更生、自立自强,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我们要努力做到:一是要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

二是要突出培养高层次、关键性人才;

三是要重视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四是要弘扬“师承制”人才培养传统;

五是要发挥好国家队的作用。

(六)一定要坚定人才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完全能够”对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才工作者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让我们更加增强了建成世界人才强国的必胜信心。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谢谢大家,再见。

年度学习贯彻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党课讲稿【精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人才资源是世界上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反复证明,兴也在人、衰也在人,人才是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关键要素。

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的历史,是一部全力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功立业的历史,这是从人才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21世纪以来,党中央先后开了三次人才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人才强国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了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着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引领着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入分析了新时代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人才强国、为什么要建设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擘画了新时代建设人才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推动我国人才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了方向引领和行动指南。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时代主题。

高地则是标的。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人才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这个主题,并且要为之不懈奋斗。

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时代主题涵盖着三个重要思想:

第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谋新篇、布新局。新时代是最大的背景,也对人才强国建设提出了新战略、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我们都要很好地研究和落实。

第二,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任务,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要让顶端的、高层次的、战略型的人才不断地向中国聚集。

第三,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创新高地。

这里和大家一起回顾21世纪以来中央三次人才工作会议:

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于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名称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有三个重要贡献,一是确立了党管人才的原则,二是提出了科学人才观的理念,三是把能力建设提上了重要日程。

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于2010年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名称仍然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

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二、倍加珍惜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宝贵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推动着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的人才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才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形成了一系列引领未来的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逐步增强。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我国的人才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建设取得的宝贵经验高度概括成“八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四是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

五是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六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七是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八是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上8条,是我们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和国家一切组织、各项事业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过去的。

支撑、助推,变成现在的引领、拉动,这是人才理论的重大飞跃,是人才使命的重大转变。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就是通过科技自主创新,要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即技术壁垒问题。面向经济主战场,就是科学技术一定要融入经济建设当中,不能搞成“两张皮”,要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科学技术的贡献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就是人才工作要服务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国家核心利益的维护等等。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人才工作要为健康中国服务,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什么是全方位?既包括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全链条开发,又包括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者人才等各类人才的整体开发,就是全方位。

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不小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改革还要继续深化、务求实效。

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这个重要思想告诉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必须把握大势、放眼全球,广聚天下英才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环境不好,人才则散,事业就衰败。人才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等等。现阶段中国的人才环境建设重在软环境的营造,因为硬环境的打造需要时间和条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软环境建设可以超前进行,比如说法治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等等。

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科学家精神作出界定。什么是科学家精神?它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六个精神集中起来就是科学家精神。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三、深刻理解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

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这里可以从三个维度上进行理解。

第一是投入维度。投入一定要强,我们必须在拥有世界一流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国际占比上形成综合优势,成为汇聚人才特别是汇聚高水平人才的高地。

第二是过程维度。人才作用发挥的程度一定要高,各类人才在创新创业、价值创造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与潜能。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基建、新动能、新技术、新消费快速演化迭代所带来的人才发展的大问题、大场景、大机会、大空间,已成为助推人才创新突破、实现自我发展的新型社会资源。

第三是结果维度。科技贡献率、人才贡献率必须得到显著提升,我国应该具备世界一流的人才产出、人才效能和人才贡献。新时代人才强国的核心标识在于人才创新能力强、竞争力强,能够产生或者提供一大批改变人类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伟大发现、原创技术、发明创造和颠覆性产品,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掌握一批重要学科和产业的话语权,在若干战略领域形成世界人才尖峰,使我国成为世界重要原创思想汇聚地和策源地、世界标志性成果的主要贡献国。

应该从以往人才的拥有量,转向人才结构地优化和人才效能地提升。相应的人才强国战略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更多地关注水平指标、质量指标、效能指标,并且更多地体现与世界一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比较。

四、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全局高度提出,新时代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就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其根本目的在于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党上下除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之外,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还要继续同步抓好两项重要工作。

第一项重要工作,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系统提出了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为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作出指导。在“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研究“十四五”规划制定时,继续强调要贯彻落实好“五大新发展理念”。因此我们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新时代的人才强国建设不能忘记“五大新发展理念”对人才工作的引领。

第二项重要工作,要努力为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定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包括我们的“十四五”,都要持之以恒地为破解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服务,解决这个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一定要坚持党管人才。

第一,各级党组织都要切实管好四件事情:管规划、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第二,各级四个“一把手”都要齐心抓人才,包括党组织的一把手、行政的一把手、组织部门的一把手、人力资源部门的一把手。

第三,各相关部门要合力抓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各级教育、科技、工信、安全、人社、文旅、国资、金融、外事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二)一定要把好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方针,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广大人才爱党、爱国、爱人民。

(三)一定要谋好篇、布好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

第一,要根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各级党组织科学制定“十四五”人才规划。

第二,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未来若干年人才发展的质量、结构、产出做出预测。

二是要培养团队精神;

三是要战术灵活;

四是要加强精神激励;

五是以人才链为牵引,人才链、创业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形成“五链交织”。概括地讲,“雁阵格局”体现的是远大目标、宏阔视野、拼搏精神,要充分发挥好人才的团队效应、叠加效应和边际效应。

(四)一定要坚固好“一体两面”

“一体”就是建设世界人才强国这个本体,“两面”就是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人才同创新紧紧联系起来,“第一动力”和“第一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要统筹兼顾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系,要均衡给力、互为支撑、协调发展。

(五)一定要立足自主培养。

人才工作要立足于自主培养、自力更生、自立自强,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我们要努力做到:一是要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

二是要突出培养高层次、关键性人才;

三是要重视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四是要弘扬“师承制”人才培养传统;

五是要发挥好国家队的作用。

(六)一定要坚定人才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完全能够”对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才工作者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让我们更加增强了建成世界人才强国的必胜信心。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谢谢大家,再见。

民族工作党课讲稿

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民族团结的知识。这次的民族团结教育讲座共分六部分内容。分别是中华民族的由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加强民族团结的目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和民族团结不光是大人的事。下面我就这六部分内容一一作以讲解,希望同学们能对我国的民族团结有更深的认识。

一、中华民族的由来。

大约在5000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时,其族称为“华”。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至19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也应运而生。虽然“华”、“中华”、“中华民族”这些族称之间小有差异,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即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现有五十六个民族,总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有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共同开发辽阔的疆域,留下了优秀的文化遗产。各民族之间互相依存,共同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贡献。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族人民友好往来,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维护民族尊严,以崭新的面貌参与国际事务,建设现代化国家。

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我的祖国,我为你骄傲!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作为小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多为他人想想,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三、中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

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整体文化。这是极为珍贵的人类文化宝藏。

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

在中国,各种宗教地位平等,和谐共处,未发生过宗教纷争;

信教的与不信教的公民之间也彼此尊重,团结和睦。这既是由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兼容、宽容等精神的影响,更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建立起了符合国情的政教关系。

中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四、加强民族团结的目的。

1、维护社会治安。

2、使国内有稳定的、繁荣的文化和经济市场。

3、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的交往中使他们有了后天的血缘交往。

4、中华民族是在我们56个民族都已经或基本形成的基础之上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为目的基础上诞生的,因此中华民族包含现今我国各民族的血缘组成。

五、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精神理念是一种文化的深层性内容,相应的,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内容。作为一种既存的文化因子,它能熏染、浸润、溶解人民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甚至在必要时刻把民族的千千万万民众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动员起来,从而捍卫民族集体的尊严与利益,从而使一个民族历经艰难曲折但却能我自岿然屹立。因而,是否具有健康、优秀的民族精神,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生存力、发展力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凝聚力、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民族团结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需要,是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的需要,是对内加强民族团结、对外反渗透、反分裂形势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转变工作作风党课讲稿党课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福建省南安市始终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立说立行立效,针对征集意见建议,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贴紧基层,深入一线,服务群众,以诚心服务推动作风整体好转,切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坚持深入基层一线,在亲民爱民上办实事。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一是推动农事在一线办理。适应农村发展新形势,率先在全省推行“效能进村”活动,建立“民情日记”、“周二议事”等制度,提高村干部工作效率,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关注的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创新推行“村党员代表会议”制度,全市730多名党员代表承上启下,既把上级的惠农、支农政策和服务送上门去,又与2600多名困难群众结对,帮助解决难题、办理相关手续,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依托“世纪之村”网络平台整合涉农部门服务资源,打造网上服务板块,使得基层农民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了解相关涉农政策,咨询计生、农业科技、法律等知识,办理新农合等业务,有效深化了“农事村办”工作。二是引导干部在一线服务。拓展百名领导下基层、千名干部进农家、万名党员结对子的“百千万”活动,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等16个部门职能优势,抓住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以送知识、技术、信息、医疗、法律进农家为主要内容的“五进农家”活动。组织182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建立农家书屋212个,送去普法读本9300多本,开展各类农业技术讲座、义诊520场次,构建了党群干群心心相连的纽带。三是号召党员在一线带头。针对全市农村党员特别是农村无职党员(不在村级组织任职的农村党员)数量多、作用发挥余地还较大的情况,我们在全市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三定三解”活动(即教育培训“定向”,解决无职党员“底气不足”的问题;设岗定责“定位”,解决无职党员“平台不宽”的问题;激励机制“定心”,解决无职党员“动力不足”的问题),以培训增质为前提,以激励奖励作保障,全面推行设岗定责,为18600多名农村无职党员设置理论政策讲解岗、实用技术示范岗、民事纠纷调解岗、党务村务监督岗、文明新风示范岗等10种岗位,使他们成为群众致富传经人、关爱群众贴心人、文明新风倡导人。

坚持联系服务群众,在优化服务上求突破。以群众满意为第一导向,在全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广泛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坚持下移服务、前置窗口,以开展“三进三解三促”活动为契机,以“联一帮二带三”为载体,推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组织与村(社)、企业等基层党组织联创联建,并确定蹲点人员,带着问题、带着课题下基层,探民意,有效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改进服务作风。在全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狠抓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全市的窗口党员干部职工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结合主题教育生活会开展“对标定位”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先进找差距,在工作法中查找问题不足,有效改进服务作风,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提高服务效能。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效率,健全服务责任体系,完善服务制度,使办事效能有了新的提高。市公安局党委开展“三访三评”活动,在基层窗口单位设置“群众满意度测评器”,邀请群众对民警的服务水平进行现场评议,并通过党代表微博,就为民服务活动与广大网民开展在线交流与评议,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坚持促进和谐稳定,在民生优先上下功夫。实施一系列保障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一批群众普遍关注的就学、就业、就医等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夯实基础促发展。致力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廉租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城乡公路、城乡电网、群众休闲健身场所等民生项目建设。针对部分地区地势险恶、自然灾害多的实际,建设500个自然灾害避灾点,建成气象灾害移动监测设施、森林防火信息化平台及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强化保障解民忧。组织实施12件43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创新推行新农保与被征地农民社保“两保合一”,拟投入47809万元和31272.5万元分别用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个保障性项目。三是创新管理保稳定。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结合“平安南安”建设,积极打造“天网、天眼、天使”三大工程,新建一批智能治安防控卡口,在治安防控重点乡镇安装全球眼90处,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稳步提高。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探索建立风险评估、突出不稳定问题周会审、群众诉求代理等多种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制度。一段时间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100多件。

人才建设三部曲繁简细促发展支部党课讲稿

行业不同,对人才需求也不同,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有些地方却违背常理,在人才引进方面出现标准同质化,照搬照抄他人标准,不从自身实际出发,盲目跟风,让一些简单的事变得复杂,形成有标准但程序繁杂人才不愿来的局面。“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本地特点的标准,删除不必要的程序,简化人才引进流程,让繁杂的标准转变成简单的手续,让人才来得开心、顺心。复杂事情简单办,能更好推进人才引进工作。

简化的流程引入人才,详细的制度保障人才,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优化社会公共服务,开放人才优惠政策,落实人才后勤保障,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完善的晋升渠道,均是留住人才的良策。户口迁移、子女就近入学、家属就业、父母养老、个人继续教育等等都是摆在人才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进行一条龙服务,协调解决各项问题,让人才无后顾之忧。想他人之想,忧他人之忧,满足人才合理需求,给予不定期惊喜,细化关怀制度,简化办事手续,地方用心、细心服务,人才安心、忠心工作。

何为催化剂?催化剂就是地方作为推手将优秀人才顺利推送出去,不仅给予足够的展示平台,更让他们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其专业技能更好服务社会,个人价值更大体现。每个人所处阶段的不同则价值标准也不一样,为了让人才更好的实现专业技能价值和人生价值,就要勇敢地放手,让他们适时走出去。当然,为方便出行,须简化各项办事手续,让“数据”多跑腿,后序采取多种形式回访,多种方式问卷调查,做到关心则不打扰、繁琐而有耐心,让他们意识到“娘家”是其坚实的后盾。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细化标准吸引人才,以优化环境留住人才,以优质服务送走人才,由此方能迎来豁然开朗新气象,打开发展前行的新局面。

意识形态工作党课讲稿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从国内形势来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变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给社会的思想进步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中国近现代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盲目照搬别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意志,也必然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总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经过充分的政治协商,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既没有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没有效仿包括当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而是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形式,成为世界政党制度发展中的伟大独创。

我国正处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根本利益是抓住机遇、实现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其间也经历过各种风风雨雨。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经得起历史考验,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巨大智慧。我们当代人有责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不能动摇、不能懈怠,更不能折腾。

转变工作作风党课讲稿

在公司20xx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年度会议上,刘总就如何“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作了专题动员讲话。通过对此次动员讲话内容的学习和讲话精神的理解,本人结合自身现状进行了自我剖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履行职责,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定位,找准方向。

能够理解公司的目标指标以及本职工作的职责范围,并紧紧围绕其开展工作,是我们的首要目标。而本人作为一名部门负责人,必须配合分管领导全面负责起本部门相关工作的策划和执行。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全面掌握部门的运作情况,深刻理解公司下达的目标指标,同时对其进行分解、细化到各个岗位甚至每位员工身上,从而带领部门确保目标指标的完成。

第二,我们应该认真负责,积极主动。

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目标或公司临时交办的任务,我们应责无旁贷的、不折不扣的去完成,必须付诸于行动并注重结果,要讲究时效性,不能拖拉、推诿。工作任务的完成率,是衡量员工责任性和业务水平的一把标尺。这不仅需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还要能够集思广益,充分利用本部门甚至相关部门人员的智慧和能力。

第三,我们应该提高标准,严格要求。

完成任务仅仅是对于一名员工的基本要求,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追求质量和效率,不断开拓和创新是一名优秀的员工和骨干应该具备的品质。因此,对待工作我们决不能满足现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不能保持一贯的进取精神,终将被人超越。排管处的工作项目多而杂,同时涉及到很多对外的项目,没有高标准、严要求,影响的将会是整个公司的社会形象,绝不能有丝毫松懈。

第四,我们应该不惧困难,勇挑重担。

公司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环节往往是影响整个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公司需要我们发挥自身特长和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做好这些环节。而我们也能够在应对困难的过程中体现并锻炼工作思路和方法。

最后,我们应该团结协作,统一战线。

几名优秀的员工各自为战和一个分工明确,配合紧密的团队相比,后者所发挥的作用必然更为有序和高效。而要想将一个团队牢牢整合在一起,除了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树立共同的目标以外,还需要同事之间以诚相待,不设小集体,不搞特殊化,服从于公司大局。

二、认识自己,查找自身不足之处。

通过对“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讲话精神的学习,结合自身岗位的职责和以往的工作情况,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

1、思路不够清晰。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二是对日常或临时性工作的策划上,不能切实的掌握工作目标,抓住实现目标的重要环节,并制定合理的计划去实现工作目标。例如去年实施的除臭项目,在前期策划过程中就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思路偏离情况。

简单点说,实施除臭项目就是为了解决总泵站臭气挥发的问题,而我在策划时,却将问题集中在设备选址、管路安装等问题上面,却忽略了污水井的臭气浓度监测和处理方式的选择这些关键问题,直接导致了前期大量工作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虽然在后续实施过程中仍因方案细节不够合理周全,但结果证明,在总体思路正确的前提下,工作的成功率将大大提升。

2、方法不够有效。

工作方法是知识和经验的综合,我在这两方面都十分欠缺。首先是知识方面,专业技能、知识不足是制约我工作开展的一大阻力。比如对工程方面的知识匮乏,就无从掌握工程开展进度或对具体问题进行应对,十分被动。其次是经验方面。在排水管理处工作已两年有余,但很多事情的处理上还不够老道,甚至是有些稚嫩。对于一些应急的问题,处理起来显得手忙脚乱,犹豫不决。

3、标准不高。

在做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类似做过了就好、过得去就行了这种错误的心态。例如一体机管路安装,实用美观是基本要求,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连这点基本要求都没有达到,造成返工,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影响了整体进度。

4、大局观意识不强。

对于影响公司整体目标的事件或现象敏感性不够,不能站在较高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工作安排上就会十分被动。例如出水数据异常的情况下,不能立即对进水水质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因进水水质影响运行管理的总体安排。

5、协调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是部门间的协调,在需要部门间进行配合的时候,不能很清晰的说明配合要求,或有效的对其他部门进行配合,特别是在新增改造项目中体现的比较明显。

三、转变作风,提高自身,完成任务。

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履行的职责,今后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提高:

1、加强学习,从书本和实践中充实、锻炼自己。

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同时抓住日常工作的机会,多从实践中吸收经验,学习他人的长处和技能。

2、理清工作思路。

首先从公司和部门的目标指标、重点工作上入手,多想多看,确保底线。再对部门工作进行细化、延伸,从而推动部门工作的全面开展。应以公司始终坚持贯彻的pdca工作模式,计划为先,抓落实,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思路。

3、提高标准,严格要求。

首先从观念上树立高标准、严要求的概念,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工作;其次是不断提高对待工作的标准,与时俱进,追求卓越。

4、提高警惕,合理运用方法,做好突发性事件的应对。

要形成大局观意识,做好自身工作,尽量避免突发性事件;同时也要有合理有效的方法去应对突发性事件。

5、加强协调配合,提高整体工作能力。

在部门内应多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带领部门员工积极向上,提高凝聚力,挖掘并发挥出每位员工的潜力。部门间应加强协调沟通,遇事多商量,主动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我们应把转变工作作风当做一项长期的工作来对待,不断提醒自己,并以实实在在的措施和行动去贯彻这次“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的讲话精神,请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今后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正,谢谢大家!

意识形态工作党课讲稿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关乎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对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为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原则、提供了遵循。落实到基层要坚决执行贯彻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在工作中思考和学习,结合地方实际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现代社会信息多元化,人民群众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和信息量很多,一些西方国家将他们掌握的和利用强大的高科技的舆论宣传工具,进行文化和价值观的思想渗透,积极在我们国家年轻人中发现“异见分子”,特别是青年人和年轻知识分子,向他们传播“民主”思想,培植“民主”力量,诱使其放弃马列主义、社会主义。手机、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是敌对势力实施渗透策反的主要渠道和工具。美国反华派就公开叫嚷“要让整个中国大陆听到美国的声音”。据统计,在我国周边国家有“美国之音”、“自由亚洲之声”等近10家广播电台,每天不间断地用汉、藏、蒙、维吾尔等十几种语言向我国民众播放,每周播放时间累计高达20-30小时,策反宣传力度很大。社会上出现了一批“精日分子”,他们极端崇拜日本军国主义并仇恨本民族,在精神上将自己视同军国主义日本人的非日籍人群。迷恋二战日军制服、在日军侵略遗址拍照留念、诋毁抗日英雄等做出将自己对别国的兴趣建立在对自身国家和民族的亵渎和侮辱上的行为,有时还会带有明显的狂热的二战日本军国主义的特征。2018年8月7日晚4名“精日”身穿二战日军制服,乘夜在著名抗日遗址、爱国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拍照留念,恶毒亵渎烈士英灵,2018年2月20日两名男子穿着日本军服,在南京紫金山抗日守军碉堡前摆造型拍照。近年来诸多此类事件发生,人们纷纷谴责的同时也应该提高警惕,严厉打击,同时反思如何筑牢思想防线,夯实信息爆炸时代社会意识形态大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论断,旗帜鲜明地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调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作用,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共产党如果不重视意识形态,就会逐步变质变色,要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信仰和初衷,建立一支思想高度统一的实战队伍,强大的政治自信映射到工作中,以共产党员在社会工作中的标杆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和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环境下,只有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认同,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前进方向。近年来我们广泛深入的开展树立榜样人物的工作,在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广泛的树立一大批模范人物,开展表彰大会,组织榜样先进事迹报道大会,将先进典型的事迹提炼出来,宣传出去,不断升华,取得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认同,最终汇聚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品质。

自古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理念都是安居乐业,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才能坚定精神信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全体人民广泛参与的经济发展来使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和全面改善;要把消除贫困、扩大就业、消除歧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实现社会公平和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有利于社会全体人民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生活富裕,精神富足,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抵御外来不良思想的侵蚀能力就强大。

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工作责任,为改革发展提供有力阵地,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唱响主旋律、坚守主阵地、凝聚正能量,发出好声音,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环境。以良好的经济发展,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物质保障,促社会和谐发展,国家稳定。

转变工作作风党课讲稿

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中,全乡职工干部深化认识,强化措施,有效推进了“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的开展。

一、乡党委针对群众工作实际制订了工作安排,对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中要开展哪些工作、如何开展工作、摸清社情民意、开展扶贫工作等进行了详细讲解。乡党委根据实施方案对乡政府各位干部、各村工作力量进行了工作部署,把宣讲、维稳、扶贫、民生、基层组织落到实处。

二、各村采取集中上党课,上门宣讲、农村大喇叭、张贴宣传标语、新闻报道等形式,宣讲各级惠农支农政策,发挥好优秀党员、青年团员、爱国宗教人士、青年志愿者、老干部、劳动模范、护边员、科技干部、文艺活动、等各类宣讲团的作用,深入村组巡回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惠民政策。

三、各村“两委”理清经济发展思路,谋划发展项目,倡导农牧民群众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做好一事一议、安全饮水、牧道修整等工作。全力推进接访工作,积极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活动,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手段,认真再排查、再梳理、再化解可能引发群众上访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进一步规范乡村组织建设,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不断完善村委会、警务室工作制度。各级驻村工作队也积极联系本单位,为帮扶村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广泛开扶贫帮困、解决困难,有效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相关范文推荐
  • 10-26 精选学科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3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过去的经历和成就进行总结和回顾,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8.通过这次讨论,我明白了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不同观点的价值和启发
  • 10-26 专业参观药房实践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心得体会并不是简单的罗列经历,而是要有深度和思考,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的余地。我们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药房是人们生活中不可
  • 10-26 2023年驾驶车心得体会(模板16篇)
    每一次的心得体会都是一个机会,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掘自身的潜力和提高自我价值。接下来是一些优秀学子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因此,我保证自己一定要时
  • 10-26 实用延迟递交申请书范文(18篇)
    许多人在写更多申请书时会遇到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和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申请书质量。希望这些申请书范文能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指导,帮助大家写出令人满意
  • 10-26 优秀国防教育心得体会初中大全(17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认识和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自己。最后是一些关于人生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9月20日是全民国防教育日”,
  • 10-26 2023年设备改善心得总结(模板19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抓住重点,找到问题根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总结是一个人在完成一项工作或
  • 10-26 2023年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心得(汇总18篇)
    工作心得是我们在工作中所感悟到的一些道理和启示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明确方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
  • 10-26 实用社区工作计划安排(案例21篇)
    社区工作计划还需要考虑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区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为加强保洁队伍的管理,提高保洁员的工作素质和思想素质,进
  • 10-26 优秀未婚教师申请工作调动的申请书大全(16篇)
    一篇出色的申请书可以突出我们的优势,从而在人才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申请书是向某个机构或组织递交申请以获得特定机会或资助的一种书面材料,撰写申请书是向评审者
  • 10-26 2023年基层党建共建协议书(通用16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或多方为了明确权利义务以及达成共识而签订的法律文件。如果您需要查阅合同协议的范本和样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档供您参考。为了充分开发利用爱国主义教育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