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2023年学会教学读书心得(通用16篇)

2023年学会教学读书心得(通用16篇)

时间:2023-10-27 18:15:25 作者:书香墨2023年学会教学读书心得(通用16篇)

通过写读书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批判和思考能力,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以下是一些读书心得的分享,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书籍的内涵和价值。

读书的心得教学

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情怀。坚持读书是每一个老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于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学习化的时代,只有读书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促进专业发展。近段时间,读了蔡林森的《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收获颇多,这也为作为新老师的我,在教育行业内的起步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让我收获颇多。

书的开篇就记录了蔡林森的成长历程,从蔡老师的一生经历中,不难看出他是从艰苦生活中历练出的一把宝剑,才能说出“吃苦是福、吃苦才能学会学习、吃苦才能当好老师······”这样具有感染力的话,让我们每个读者,都能从蔡老师的艰苦经历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与之产生共鸣,真正做到“甜从苦中来”。作为八零后的我,对于老一辈经历过的那些沧桑岁月多数是我不能想象或者很难理解的,但是读过蔡老师的书后,我在意的似乎已经不是当时的社会有多惨淡,又多么的不公平,更多的是我对蔡林森老师那种面对艰难困苦仍然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的品质的敬佩。我想,正是因为经历过,所以才更有发言权,这也让蔡老师精心研究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更具说服力吧。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满怀着一分教师的执著,拜读了帕克·帕尔默教授的著作《教学勇气》,让自己的心灵作了一次深刻的洗礼,被书中通透教师心灵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启迪所震撼。

正如别的老师所说的一样,内容比较深奥,也很难读懂。我报着尝试的心读了,跟随作者帕克?帕尔默进入到教学中未知的“自我”领域旅行。对恐惧文化这一章我比较感兴趣。恐惧是一种使我们和同事、学生、学科以及我们自己相分离的东西。我们身边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可我们没想到这对我们形成的糟糕状态,帕尔默解析了这种恐惧,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教师,当我让恐惧占上风时,不管是教学时我恐惧学生,还是弄得学生恐惧我,我都处于最糟糕的状态。作为同事,我们的关系常因恐惧而疏远;恐惧几乎渗透进所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关系中;而且恐惧是在太多管理工具袋中的一种权威和管理工具。

学生为何会恐惧:在教室里宁愿保持沉默,而不再冒被受到指责的危险,这有何奇怪?他们的沉默不是由于天生愚蠢或者平庸,而是出于一种想保护他们自己生存的愿望,那是一种对成人世界的恐惧所驱使的沉默,在这个成人的世界里,他们感到疏离、无力。

面对学的恐惧,我还想教好书的话,我需要毫不含糊地看清他们心中的恐惧。这尽管不容易做到,但却是值得的。当我开始渐渐地理解学生的恐惧时,我能让我的教学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我不再把学生看作是无知的,我不再那样不准确、自私地评价学生。相反,我体谅他们恐惧的心灵而倾心教学。而且,当我能这样做时,学生的心灵能健康地成长。

现在我懂得莫顿所说的这句话的涵义了: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倾听人们说话”。我们的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的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的说话。

倾听学生尚未发出地声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堵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

面对来自孩子的肤浅评判,教师必须面向学生而不是掉头离开他们,实质上是说:“我们之间存在很大的代沟,但是不管这沟有多宽多险,我都有责任跨过去——不仅因为你们在成长道路上需要我的帮助,而且因为我也需要你们的洞察力与活力来帮助我更新我自己的生命。”

音乐教学读书心得

一位艺术家的形成,是由许多个人特殊的因素所发展出来的,如:高度的想象力、聪慧、灵敏、易于变通,处在任何环境下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即使面临的是崎岖道路,仍然顽强的、辛勤的一步一步向前走,在音乐生涯中,各种障碍都可能发生,因此我们必须是绝对的乐天主义者。只有这样,才能毫无怨尤的花上无数小时、数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在一段非常平凡、不显眼的技巧上下功夫。

在练习每首乐曲之初,我们必须能显想象出音乐里每一个音符的音色,每一乐句的走向,及整个作品欲表达的情感与气氛。有了想像后,还需要有能力把这些意念显明地传达出来。如此,我们创造出来的境界,才能马上在聆听者的心中引起共鸣,留下完整且深刻的印象。

音乐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般,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音乐也是一种语言,比任何话语都更能打动人心。而能够在情感上与人们相互交流的音乐演奏,便是世间最光辉与神圣的荣耀,它使得极尽枯燥与单调平凡的练习,都变成了无比快乐的过程。

第二章音乐是一种语言。

将音乐线条演奏得圆滑有方向,使音与音之间具有黏密性、不中断对于一位钢琴家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要求。音乐的表达永远都需要以自然地流动为依归。

一个钢琴家,在练习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将乐句的气氛与精神,简明而完整的表现出来,传达作曲家所希望我们传达的信息,练习时,分析乐曲的每一个句子,然后用平静且能听见的声音告诉自己,你认为某一乐句欲表现的情绪是什么:是愉悦、悲伤还是思乡、抱怨?是痛苦、欢乐,还是热情、预言?在你决定了最适当的感觉后,将这种“感觉”在键盘上一次又一次地做试验,直到你双手弹奏出来的音乐成功地呈现了先前在口语上给于自己的提示。

在弹奏每个乐句的结尾时,身体和音乐必须同时做到一个自然地反映—呼吸,虽然我们不可过度与夸张的呼吸,但是绝不能没有。呼吸使得我们带领聆听着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进入下一个乐句,也使音乐的紧密度被完整且坚固的保持着。

关于音乐中的“渐慢”,不论乐句是基于何种音量上,“渐慢”都必须自然而且几乎无法被察觉到。音乐的段落和文学一样,在每个段落中,我们都可以用几个字或是几个音符,将它们重要的意思扼要的讲出来,每一个重点都是前一个重点的延续与后一个重点的前述。在乐句中找到表达重点的三个基本程序:1。全神贯注地将音乐线条完整的弹出来,没有丝毫间断。2。决定乐句的气氛,而后使乐句中每一个音符与细节都在这个气愤的引导下被弹奏。3。找出乐句或段落的最高点,使音乐在进行时有一个移动的方向。

第三章培养均衡的弹奏的能力。

节拍器是练习必备的工具,先从很慢的速度—节拍器上的60开始,然后62—64—66,一点一点快起来,再从60,以“3”的进度练习,熟练后以“4”“5”的进度练习。这样的练习方式可以达到极肯定且平均的控制。但是节拍器的重要性,仅仅是我们在某个练习阶段上,一个“最佳的工具”。它最大的意义亦止于此。虽然它帮助我们克服了许多艰难技巧及完整弹奏上的障碍,并测知我们在每一首乐曲上所能达到的速度极限,但是在这一切都圆满做到后,我们必须学习从节拍器的训练里超越出来。钢琴家欲在琴键上飞舞,有三个要点必须做到:第一,运用节拍器慢速度的训练去克服所有技巧上的障碍;第二,除掉对节拍器的依赖;第三需要训练双手能自由肯定的出入琴键。

耳朵的重要性。钢琴家们依靠耳朵的指引,可以在触健上做出千种变化的音色。舒曼在他的《给年轻音乐家的规则与箴言》中提醒年轻的音乐家们应尽量的打开耳朵,注意周遭一切细微的响声,像门铃声、玻璃窗震动声,或鸟儿歌唱,等等。在倾听中,同时发掘这些声音的高低和旋律的走向。耳朵一旦对周遭环境的声音产生了高度的敏感性,便有助于我们在不同的场合里、不同的钢琴上,弹奏出最恰当的音色与音量了。

从最慢的速度开始练习新曲,在节拍器上找寻一个能使手指舒适而正确的弹奏出每一音符的速度,在这个速度上不断练习,知道手指在键盘上已有完整自主的控制力后,才稍稍加快,在速度上采取一点一点渐近,如果一下跑的太快,不仅无法增进任何弹奏的能力,反而危害了我们在表现一首乐曲时,所应具备的均衡控制力。李斯特的练琴方式,开始练习一首新的乐曲时,分五个步骤来研究乐谱。第一次看谱时,仔细的看清楚每一个音符确实的位置;第二次仔细分辨音符的时值;第三次,分析乐句的音色,由不同的音色来表达情感上细微的变化;第四次,仔细的分析高低谱表内所有的声部,出了明显的主题之外,他总希望能在找出一些可以醒目加强的细小旋律和线条;最后的步骤中,决定他要的速度。结束这五个步骤的看谱后,他开始在琴键上练习。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面对教师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里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生物学、心理学、甚至物理学、化学、宗教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很多观点都给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听,去体会。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离,而当分离产生后,面对源自内心的恐惧,教师只能在面具后隐藏,与内心隔离、与学生隔离、与学科隔离、与同伴隔离……此刻,教师深感疏离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离”。所以,帕尔默呼唤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坦然面对恐惧,积极重建联系,在“共同体”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勇气。

毫无疑问,《教学勇气》正是冥冥中我们所要追寻的答案,更是对我们内心呼唤的回应。读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掩卷沉思,会不自觉地把帕尔默的描述和我的心灵状态或教学状态进行比照,在比照中感慨、顿悟!

1、“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的标准。这时,他们必然会感受到痛苦。”

的确,在现实的教改实践中,时不时会有某种“教学方法”的流行,在流行的季节里,正如大家对“名牌服饰”的追随,不论内心是否真正认同,不论是否真的契合自身特质,大家都会自愿或不自愿的去使用,惟恐自己被排除在潮流之外。这样的使用,效果可想而知。做为一个普通教师,我不敢惶论这种流行的是与非,但我真的感受到“理性消费”的必要。当我们要选择某种“流行”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深入的去了解它,也深入的追问自己“这种方法所体现的价值是我所推崇的吗?我有推行这种方法的个性特质和优势吗?”。帕尔默认为“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与我们中国的说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我初遇“尝试教学法”的时候,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乐趣。而当年的激励纳粹“棒、棒、你真棒!”每次在别人的课堂听到就不自在,在自己的课堂使用也觉得羞愧,那时,我也会责备自己的落伍,而今,帕尔默终于令我释然,与其违心地痛苦地“时尚”,不如真实地坦然地放弃!

2、“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

3、“除了问一个诚实而开放的问题外,‘明确委员会’成员禁止以其他任何方式与焦点人物对话”

帕尔默认为“要想在实践中成长,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教师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对于后者,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非常重视,我们通常称其为“同伴互助”,在“同伴互助”中许多老师走出孤独和封闭,在互帮互助中迅速成长起来。但帕尔默的“明确委员会”与我们的“同伴互助”相比,却是别有一番洞天。需要帮助的人被称之为“焦点人物”,“明确委员会”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帮助他——“没有忠告、没有过量确认、不会把问题转移给他人,不用提建议。共同体的成员只会提焦点人物诚实而开放的问题(如,这样的事情以前发生过吗?你有什么感觉?)……”读到这里,我的好奇心被极大的激发——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终于陷入了另一种沉思。帕尔默认为,如果“明确委员会”成员不能走进另一个人的心灵,其实根本无从知道另一个人所问问题的答案。而且除非这个人发自内心的领悟,否则任何的建议也会收效甚微。所以,只问问题好了,需要做的其实只是帮助焦点人物发现内在的智慧。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帕尔默不浅的心理学造诣。他的观点甚至对于我们“帮助学生”也有同样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真心地充分地聆听学生的声音,在那开放的空间里,接受学生也接受自己。

这本书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我是收获良多的。他给我呈现了一个奇妙的心灵世界!

读书教学心得体会

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自我修养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坚信读书的重要性,并通过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了读书教育的力量。在我长期的教书育人中,我发现了一些读书教学心得,如下所述。

首先,读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有了对书籍的喜爱和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去阅读。一个人只有持之以恒地读书,才能真正领悟到书中的内涵和智慧。因此,我通过设计有趣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我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会,让他们轮流讲述自己读过的一本书的内容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热情,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

其次,读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典名著中充满了丰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深奥的思维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还能够感受到不同作者的独特格调和思维风格。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书中的语言特点,我逐渐发现,学生们在写作中的表达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开始能够更加准确地运用词汇,合理地组织语言,并开始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风。这让我深感读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再次,读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经典名著中蕴含着历史、哲学、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通过读书,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世界观不同的人往往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通过阅读,学生们可以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增强自己的包容性。例如,我在教授《红楼梦》时,引导学生思考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各自的命运,让学生们从中获得对人性的思考和洞察。这不仅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最后,读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阅读名著需要学生们进行多次推理和思考,引导他们从书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我发现他们的思维能力逐渐提高,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拥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我还鼓励学生们进行创作,通过模仿和延续名著中的思维方式和文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我看来,读书是激发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一剂良药。

总之,读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宽视野、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我发现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和兴趣逐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的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将继续秉持读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读书机会,让他们在读书中获得成长并享受到知识和智慧的滋养。

小学教学读书心得

最近,一口气读完借来的《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策略》一书,时时受到书中案例的启发而豁然开朗!今天,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读书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将书读薄,能和大家产生一点共鸣。

“有效教学”的提出是针对许多教学低效、无效提出来的。但“有效”的程度空间却是无限,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无限可能地接近理想目标,追求最大化的有效度。在一段时间里,学校、教师积极践行新课改的先进理念,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课改焕发了学校、教师、学生的生命活力!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与之俱来的许多问题的矫枉过正,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度。我们一线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谁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些实践中的问题呢?《有效教学》丛书,及时搜集捕捉了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难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本书的问题来源涉及四大板块: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选取的问题具有典型性,一些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还有一些在我们自己的教学中已经潜滋暗长了,可是我们至今却并没有发觉。

比如写字教学,从开始的要求写正确,到现在指导学生写美观,要求上和评价上的变化反映了教师观念的深刻变化,贯穿其中的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汉字作一种文化符号,是一种生命的符号,蕴含着智慧和文明,蕴含着图画和节奏,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对于这些东西的传达,我们做得很不够。四大板块中的重头戏是阅读教学部分,分别从课内阅读教学、多媒体影响下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评价、课外阅读教学等方面来阐释的。其中“朗读:是不是老师发出的简单指令?”“扁平化:‘形象’解读的瓶颈”“资料搜集:意义与效果的追问”“多媒体:是饰品还是手段?”“课外阅读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等,读后觉得受益匪浅。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都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于是在教学中,语文课常常淹没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也常常听到老师民主的声音:“谁能给大家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谁能够带着美丽的春天的感觉读读‘烟花三月下扬州’?”那么这些做法是不是都合适,都有效呢?答案:不一定!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承担着多种功能,如线索功能、手段功能、训练功能、评价功能以及多种功能的合一。我们强调朗读的不可或缺,但是对于每一遍朗读的作用或者什么时候朗读,采取什么形式的朗读的安排目的可能不甚明确,处理有些简单化、随意化了。阅读教学中“形象”的扁平化主要是指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对作品的“形象”的把握过于单一,浮浅的一种倾向或做法。出现这种倾向的原因,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教师受到了教学用书的制约和影响所致。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等等,都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可是我们再去阅读教参,又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去独立的解读文本,不去进行深度的思考,仅仅以教参作为依据,我们怎么能打开学生的思维领域,怎么能正确评价学生的多元解读呢?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课文的教学任务,心中有数,才能聆听并及时评价来自儿童的不同声音,有效捕捉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的教学信息并把它们作为资源,在生成中丰富提升学生对“形象”的理解和解读。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发现:原来可以这样做!

在指导思想上我们要认识到,好的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老师引导出来的,学生只有细致地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生活,在生活的过程中思考、表达,在思考、表达中反思生活,才有可能为写好作文做好条件准备。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确立为生活写作,而不是为考试写作。必须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所以,习作训练不要急于用文本的框架去束缚学生,不要急于教他们审题、立意、开头、结尾,而首先要引导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领悟思考,获得知识。然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讲真话,抒真情。写什么,怎么写,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在指导学生直接进行生活积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重间接生活的积累。例如,通过阅读课外书籍、观看电影电视、参加校内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

教育教学读书心得

寒假读了《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发现它并不像以前的一些理论书籍一样高深难懂。书中结合很多我们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和解读,使自己对“新基础”的一些专业词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还给了我新的启发和认识,读了以后,我将平时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新基础理念相联系,还颇有收获。

“新基础教育”的宗旨是: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新基础教育有“四个还给”: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3、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

4、把精神焕发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七条: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3、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

4、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

5、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

6、实现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

7、注意教学行为的反思与重建。这些理念怎么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需要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过去我执教过三年级,发现自己对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没有明确把握,尤其是阅读能力,不知道该如何培养。我发现“新基础”提出了“能级”的概念,也就是“能力”的层次级别,并就基础教育阶段九个年级的不同语文能力提出了层次性非常强的能级要求。每一年级细细读来,都能找到在整体性思维关照下年段能力培养目标,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通过阅读,我知道三年级是语言发展三个“低潮期”之一,要求过高、过低都脱离学生的发展需要,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适度的、具有挑战意义的要求才能促进学生发展,避免三年级出现“低潮”现象。书中对“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听说教学”“写作教学”“课外阅读”都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教学建议。

三年级识字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加强识字教学精细化程度,提高学生运用汉字的正确率。有了一二年级的识字基础,到了三年级能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可是由于识字量越来越大,用错写错的现象也就多,所以要重视易错、常错字的复习,并采用多种形式复习,不断增强学生的“放错”意识。这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重视的。三年级要重视词义的确切理解,我平时也教给学生一些常用解词方法:分解组合法、近义词、反义词、结合上下文理解,但是我忽视了让学生通过勤查字典、词典来理解,以后应该让学生多用工具书,尤其是预习时,应要求学生查词典理解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学会联系上下文选择确切义项。

三年级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找准阅读理解中的过渡点,顺利实现低高过渡。

1、找准过渡的关节点,提升阅读理解力。

要从关注文章中的字、词、句到同时关注文章整体,要从关注单句、复句到同时关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关注句群和自然段的结构。

2、从较多关注故事情节到关注思维能力发展。

要加强归纳自然段意思的指导,梳理文章思路指导,简要复述指导,整理知识指导,提高质疑水平指导,书中有具体方法指导和举例,让我收获颇多。我一定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些方面的指导。

3、从较多体悟词语、句子的含义、情感扩大到学习段的体悟。

在教学中,用“学结构、用结构”长程两段式策略,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时间、空间,提高学生体悟段的水平,为以后提高篇的体悟水平打基础。这一点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做得很不好,我想要做到这点,首先得提高自身的教材分析能力,并不断完善现在教学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断提高学生体悟层次。

4、把握介绍性说明短文特点和学习方法策略。

在书中举例了类单元组合教学方法,给我们以很好的借鉴和启发。一篇篇散点的课文在类结构的大网上找到了结构的教学点,也就有整体中的具体,语文也就变得更有逻辑了。这样的结构性思维,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结构意识,从而达到“教结构、用结构”的理想课堂。

5、默读、速读能力的培养。

要想提高默读速度并不难,关键是日常化和持之以恒。以后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要注重默读、速度能力的培养。

最后我再说说写作教学,学生普遍不高兴写作,遇到写作文,有的同学“不会写”,有的同学觉得没什么好写,几句话就写完了,有的同学的习作呢,没有条理,东拉西扯,句子不通顺也是普遍现象。“新基础教育”实验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困惑,提出了改革措施。老师要帮助学生发现写作素材,首先可以从课文学习中发现写作素材,第二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教师应指导并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生活世界,提高观察的敏锐度和能力。第三为学生创作写作情景。丰富、充满情趣的活动能提供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写出的文字才会活泼。老师要提供可效仿的写作方法。三年级以写作段为主,到三年级下学期,适当写点记叙性短文,写学生熟悉的人和事,逐步向四年级过渡。对比自己的习作教学,不管是对写作素材的积累,还是观察方法的指导都做得很不到位,以后在习作方面应加强指导,并多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全身心去感受,并加以一定的指导,相信学生一定会有话可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他们觉得写作并不是一件难事。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学习,来改变,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步伐,真正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教育教学读书心得

我们老师现在都面对着学生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面对着越来越关注分数的家长和社会,在工作中,是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还是片面追求高分数,我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取舍,这样的现象甚至让我一度迷茫,举棋不定。怎样才能实现高分高能,素质与分数两不误呢?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后,我既看到了美好的前景,又找到了坚强的后盾和奋斗的方向。我们只需要改变一下我们的行走方式,每天朝着目标不断地前进,就可以过一种幸福完美的教育生活,享受工作带给我的快乐。

朱永新的《新教育》不是一本枯燥的教育理论,他用诗一样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用触动心灵的哲理箴言给我们引领方向、指点迷津。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模式)、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和每月一事都让我深深地震撼,朱永新的新教育竟能把教育问题分析得如此透彻,方方面面考虑得如此完善。

除了这些指导性的实施模式外,《新教育》中很多语句也同样精辟、凝练,每读一遍,都会在我的意识里产生共鸣,例如:教育就是对平庸的挑战,对成功的跨越,永远服务于今天,为明天做准备;一名教师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就不会有超越性、创造性地成功;既然我们当了老师,与其痛苦承受,不如开心拥抱,与其平平庸庸地活,不如扎扎实实地干;新教育的理念是让教师、学生、学校、一起成长,让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是追求成功,一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学校教育就是要做好服务;不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去换取分数,不以不讲科学地敬业去贻误学生,不以唯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教师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里涌起一种爱的热潮,只有持之以恒地把这场爱的接力赛坚持到底的人,成功的大门才会敞开,他的教育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要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教育就是一种唤醒和激励,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只要我们学会欣赏,学会发现,就会有无数个学生找回自信,寻回他们的梦想。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学会欣赏,我们的教育就会改变模样,学生们的心田就会充满阳光……诸如此类的教育箴言数不胜数,如果我们一线的教师能将这些牢记在心,并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认真实施,相信我们能唤起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

朱永新的新教育对家庭教育也提出了很多地指导与期待,我对照家庭教育的八大理念(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把童年还给孩子;无限地相信孩子的发展潜力;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找出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忽略的方面,希望实施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更进一步感受到朱永新教育理念的系统化和完善性。

总的来说,《新教育》是一本开卷有益的好书,通过读这本书也很好印证了营造书香校园的重要性。愿我们都能从这本书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精华,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让我们的工作更得心应手,更有快乐感;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完美,充满希望!

教育教学读书心得

自我中心言语在机能意义中表现越强,其句法特性在简化和谓语化方面也显示得更加鲜明。内部语言的机智能力表现得越强烈,它的句法结构的特点就越鲜明。

2.链式复合的原则。

机动地、暂时地将一些单个的环节连成统一的锁链,并通过这一锁链的一些个别环节转移意义。

3.复合思维。

构成复合思维发展中的第二阶段是将物品和物品的具体印象结合成特别的组合,这些组合在结构上非常像通常所称谓的成套收集品。

4.皮亚杰理论。

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质与他的心里本性必然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而这种自我中心性质始终是合乎规律地、不可避免地、稳定地表现出来,不受儿童经验的制约。

5.思维和言语。

思维和言语的关系可以简略地用两个相交的圆来表示,两个相交的圆表明言语和思维的过程的一定部分是重合的。

6.思想。

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既反映事物本身的情况,同时也包括一个人的情感与意志。就是说,思想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一个人的主观意志。作为表现思想的形式的语言,也就具有这样两种属性,就是说,语言具有二重性。一是显真性。是指它能够说明、显示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即显示真理。二是示意性。是说能表示出一个人的主观意图或看法。语言的二重性体现在具体语言中,即表现了语言的两种价值,就是显真值和示意值,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情况。

7.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无论什么样的思想,不借助于语言,是无法表达出来的。一般来说,语言分为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图画语言、声象语言、实物语言(如雕塑)、行为语言、身体语言等。其中,行为语言就是人们的行动,从表达思想来说,一个人的行动也是一种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较多的语言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接触比较多的还有图画和声象语言。

8.在一定阶段前两种发展按不同路线进行,互不依存。

9.儿童只有在过度年龄期结束其智力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达到概念思维。

教育教学读书心得

寒假期间,我认真研读《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两本书。从这两本书中,我认为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这另本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通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幼儿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孩子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合理的心理需求与特别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目前,在农村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点,一学期下来不知道让孩子们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对自己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人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通过学习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对我们真的收获不浅!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卓越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用本书作者余文森教授的话说,“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永远只能在过程中。"需要我们且读、且思、且实践。

读完这本书,我意识到有效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有很多的现实意义。有效的教学,不仅是在口头上,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又注重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立竿见影的效果,马上教,马上会,"即教即学即会","当堂达标".可是我们不能忘记"教学是一门慢的艺术",教学的很多效果是要慢慢显示出来的。

每个人都想被关注,尤其是小学生。如果每一项活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空间都以孩子为中心,那就关注他们,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

教学过程应该是愉快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以“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才能培养出一群自信、阳光、敢担当、睿智、机敏、热情、善良的孩子。

日常教学活动安排必须始终从学生的出发点进行,以学生为中心。此外,教师应带着丰富的情感给学生,与学生建立真诚、和谐、温馨的情感关系。

沐浴在教师美好的情感中,孩子们的心中会有一片最灿烂的阳光,为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安全的情感环境。

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就需要与学生有一个正常的沟通渠道,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和需求。了解学生的想法,我们必须接近学生,成为他们的朋友,和他们亲近。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可以随意的交流,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效教学强调纪律、秩序、形式、模式、规定和制度,追求统一的、标准的、固定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预测性太强,"没有意外惊奇".可是,我们忘了"生命不能被保证",真正的教学一定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教师真是一个有学问的职业。不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还要把这些都交给学生,而且硬生生的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还不行,还要用各种方法:有趣的故事、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动作等等方式,让学生快乐的学。

我想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身体力行,不断实践,改进,再实践,才能形成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后,从这本书中我获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实际的意义。阅读《有效教学》一书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之后,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舞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

“备学生,才能备活课堂”。因此在备课中,多获取学生信息,准确诊断和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可能会遇到的内容,是“备学生”的重要原则。教师备课如果单单凭借对学生的片面了解,而忽略学生的经历水平和反应水平,一堂课成功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教师应该试着从以下六方面着手: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学生难懂的内容;学生疑虑的内容;学生易错的内容;学生激动的内容;学生易忘的内容。教师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从而达到更好地驾驭课堂,有效教学。总之,要“备”好学生,我们就要与学生为伍,做学生的朋友,和他们同甘共苦;我们就要放得下老师的架子,虚心向学生请教、向学生学习。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书中引用维果茨基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话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还有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的。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二是指导适当,就是教师话语不重复,意思表达清楚,指导内容针对性强,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

有效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有效的监控,给学生个人或全体学生布置作业后,如笔头练习、口语操练等,就意味着监控开始了。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立即按教师要求去做,此时有效监控非常重要。如果布置完作业,教师就站在讲台上,根本不去接触下面的学生,或偶尔遇到学生有违纪现象,只朝学生指指点点,这便会加大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自然也无法保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帮助他们完成作业,或个别制止某位学生的不良举动,就会变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数学生的练习作业顺利进行。

另外,部分性格内向或胆小的学生,有问题也不会当众举手提问,而对走到身边的教师则敢于大胆求教。走到学生间还有一个好处,教师能从几个学生出现相同错误的情况中了解学生理解上、运用上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注意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本书秉承课程改革目标要求为宗旨,紧紧围绕“有效课堂教学”这一主题,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要“优化课堂环节,活化教学资源,绽放师生智慧”的特点。书中渗透了教学实践、部分课型实施流程、实施的关键等内容,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步骤和环节加以详尽阐述,以求实现将现代教育理念融于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旨意,解决课堂教学瓶颈。《有效教学》这本书,我的感悟颇多,读书,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纯洁。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不断地读书,用读书来充实我的人生。

教育教学读书心得

近来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专着——《玫瑰与教育》。本书主要记载了窦桂梅老师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及为人处事中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国外教育(日本)现状的透析,还有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见的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对窦桂梅老师肃然起敬,倒不是因为她如此年轻就评为全国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获得全国十杰教师提名,还担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而是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桂梅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

一、广泛读书,积淀学养。小时侯的窦桂梅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个读者到作者的经历,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窦桂梅语)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着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名师之名在于学识胆略,在于砺志勤恳,在于审视笃行。他们都有一种忘我的独立、奉献之精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离和实践的勇气、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要想改变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旧的思想意识,让精神站立!很多情况下,名师给了我们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动力。一个要进步的人,对自己应该自找一个压力,这样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名师曾经做过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窦桂梅老师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感谢《玫瑰与教育》!感谢窦桂梅老师!

英语教学读书心得

阅读教学会是高中教学重要而耗时多的一节,她的有效性会决定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多些思考和知识扩充极有必要。《英语阅读教学》分八章,包括阅读动机、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阅读准备活动设计、阅读教学活动设计、阅读教学过程设计、阅读策略及阅读评价八个方面,全面且准确。编委也是英语教学界学术方面的泰斗及领军人物,很有诚心、内容落地且有价值的书。没有读纯理论时感觉好好好但悬空感,也没有废话连篇的假大空感,更像实践后的娓娓道来,并且还有精心设计的问题。当教师至少有一点是幸福的,你永远需要读一些好书。但身边的圈子很少给我提供像样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类的书,因此读到一本好书,也希望能分享给大家。

先从第一章《阅读动机》说起。

阅读课前要有warm-up,不言而喻,作用是激发阅读兴趣及动机,或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但有时课时紧、备课不充分时,常会省掉此环节,忽略阅读动机的重要性,觉得赶路要紧,赶紧地培养下阅读技能、发展下语言能力。但书中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无法强迫其饮水",一句话说出了阅读动机的重要性:为所有一切提供可能性,特别对于我们学校那些倔驴子犟马。所以不能再忽略下去了。

阅读动机有四方面:第一,阅读的欲望;第二,体验快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第三,阅读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第四,对阅读的兴趣持久。从中有两点值得注意:学生能否体验快乐?兴趣是否持久且主动?而内部动机阅读者的信息加工层次高、理解较深刻,动机的强弱与阅读能力呈正相关,这就说明了激发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影响动机的因素分个人因素(学习者对阅读的态度,对成败的归因),材料因素(难度,图式,与学生生活相关度),环境因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学因素(教学能否给学生带来期望的东西,快乐,欣赏)。学生的兴趣、接受程度,需要什么永远是备课的重点。

具体如何激发阅读动机。书中有介绍如下几点。一是,赋予阅读真实的目的。读前赋予目的、理由,读后在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活动中运用语言,如设计旅游计划、设计海报、制作操作图等。二是,创设阅读期待。做好需求分析,学生的基础等不说,学生的阅读动机、相关图式要特别注意。寻找阅读与生活的联系,就需要老师打开思路,设身处地,大胆尝试,这都是课前活动。课前活动还有对于学生感到陌生的题材,布置费课程内容的阅读,让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可扩大阅读量有起到图式准备的作用,当然,找什么、如何去找都需要老师去引导。在读后活动中,布置任务型阅读任务,而不是机械地技能培养和语言学习,开展内容本位的阅读。另外还有,教学总运用信息差创设期待。

这些真的让我去反思,我的阅读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动机吗?是否有读前的需求分析呢?是否巧妙地找到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并设计了相应的活动?是否只是机械地技能培养和语言学习?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切阅读活动成为可能吗?我又有让学生阅读是产生信息差,还是简简单单地一刀切了,简单而粗暴?第三,让学生体验成功。其实,我有时也挺腹黑的,会想弄点难题让学生领略下高处的风景,但凡人都需要成就感的,总是受打击我们学习动机本来不足的学生谁还愿意跟你玩。所以,循序渐进,搭建支架,这些好说,还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多元智能设计活动,以及增加教学评价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就需要多动脑筋,打开思路了。另外,有意思的一点是,增加活动的合作,减少竞争,少一些焦虑感。四是,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学生的图式为基础,鼓励学生自己在半开放或完全开放的条件下选择材料这些都好理解。第五,减轻学生的焦虑,"过度焦虑往往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说的挺胆战心惊的,但本学期我也的确注意到这一点,注意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也许有人会认为,严肃紧张、团结活泼的氛围才是利于学习的,学生太轻松,老师似乎不安心。记得高中时的两位老师,数老的特点就是一开学就上难题,难倒众人了,他就很开心,然后说,就是让你们知道自己不会,然后认真学。这样对我们那个年代学习动机很强的内地学生来说,的确能越挫越勇,并且像弹簧,弹得可能更高。我似乎是其中一个也,数学成绩反正越学越棒了。但。这样的思想比较太成人,太小众。一位化老,是班主任,不多说,自然是严严严,记得当年上化学课时空气似乎都是凝结的,那时我真切体会到了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的境界,大家诚惶诚恐,而绝对安静时,我反而觉得超搞笑的那种,无法,只能掐着自己的手背,低下头,咬着嘴,大气不敢出地小小翼翼着。

还记得化老在讲课投入时喜欢闭上眼睛,晃着脑袋极沉浸其中,这是我们就会开心地看着他,但当他突然睁开眼睛,要点人回答问题时,那是一片死寂,大家至少是绝大多数人纷纷低下了脑袋,仿佛和他的目光交错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毫无个性、软弱的民众呀。还记得,一次化老激动了,一拍桌子,我前面体重轻的女生吓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当然我只能心里嘿嘿,皮囊严肃认真啦。毫无疑问,我们是极度焦虑的,我一直没在化学课上消化知识,因为一直处于怕被点名,怕被注意,怕表情不对的境地中。但我的消化道着实出了问题,在高二时,终于,一上化学课,我就犯急性肠炎。说多了,回忆这些点滴的记忆,也只想为自己的教育之路树个路牌。文中有句话很好:"对于科普、地理类的说明文往往学生会有畏难情绪。再者,如果文章中出现了很多学生不熟悉的人名、地名,尤其是很长的人名或地名,也会带来阅读焦虑"。"阅读的第一步是语音解码,如果学生无法自动地将文本符合转变为语音符合,其理解就会数组"。另外教师对学生成败的态度也是焦虑的重要原因。

第一章,对有些内容难免会比较泛,如如何形成性评价学生,别急,慢慢来,相信后面的精彩道来。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有效教学”一词,应该是很熟悉了,我却迟迟未深入学习。最近有幸读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学》一书,颇有感触,一直以来,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非常浅薄:有效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师教学领域里,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结果来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达到又快又好的本质。其实,我的理解有些偏颇,不仅失之科学,而且过于片面。现就阅读崔允漷《有效教学》一书写点读后感想。

一、书中基本框架。

本书的组织架构按学习单元的方式来呈现: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诠释了何谓有效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人读起来轻松、易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读书收获。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规范的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在阅读第一章的开头,文章就提出问题:什么是教学?我在线教育已经十多年啦,可还不曾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来还真的有点不可思议。总是认为教学就是把已知的东西教给未知的学生。

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引起意向——学生想学习,即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明释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调适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指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信息技术中在讲述理论时要配合适当的实践操作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四)关注结果——学生学会了,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所以一些课堂行为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舍本逐末地脱离了最初教学的意向性,教学最实质的内容在于学生得到了什么。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二)理解怎样教得有效。

有效性是教学的灵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前,我们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形成一个计划。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和影响因素,并作出各种决定,进而形成相应的方案。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三)思考怎样教得更好。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单元的“怎样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是:一个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导;最后是专家引领。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师。以前读书的时候,心理学的书中也有提到,波斯纳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因此,我们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书中明确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升经验的桥梁、是锤炼思维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动力。对于我来说,懒于记录、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要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其次是同伴互导。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学会坚持不断地自我反思外,还要学会同伴互导。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当你遇到一个难题时,自己怎么绞尽脑汁都无从着手时,可以借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别人总会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们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吧,师资少,学校里仅有五位信息技术教师。书中提到一点同伴互导时应注意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第一是要积极参与合作;第二是心态要平和,坦诚相待;第三是学会如何合作;第四是积极行动,共同担当。在师资少的情况下,同伴互导可以激发每位参与者的合作动机或智慧,让每位参与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后是专家引领。书上的定义说,专家引领是当你因某个问题不得其解而处于困惑状态时,专家给予启发、点拨而使你破解问题、消除困惑的过程。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虽然在中学中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即便我们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导,有些问题是我们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专家引领。那专家在哪里呢?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专家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当然,如果学校给我们搭建和专家交流的平台那当然更好。

以上是《有效教学》这本书的读后感。崔教授的专著内容翔实,案例丰富,是一本贴合教师实践经验的好书。《有效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研读和反思的精彩论述,今后我还将不时重温,不断获取新的实践灵感。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力争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教学理论读书心得

读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感觉真的是深受启发,我觉得作为老师要善意地相信和理解学生。

“有的老师常常抱怨自己的学生,说他们基础差,说他们不喜欢学习,说他们不听话……似乎他教的是天下最不听话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老师。初听一听。满是理解和同情,多听几次,不由使人怀疑,因为从他们口里,很少听到对自己的不满.也很少听到自己的改进和努力。其实,在不变的学生背后站着的是不变的老师,但学生没有话语机会,传出来的就是学生的种种不行。这显得很失公允。”看到这里,我反思自己,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言语。这样是不对的。遇到教育教学效果不好的情况,应该对从自身找找原因,多动动脑子想想办法,总会找到办法的。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把原因都归到学生的身上,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制造消极情绪,给工作带来不利。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他的意思是: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能管理好,应反问自己的知识能力够不够;我礼貌地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体会孟子的话,曾经给一些朋友建议,能不能先不抱怨学生,先反省反省自己。改变改变自己?朋友们说,我改变了呀,比如,我采用了什么什么方法,可是没有效果。看来.方法和手段的改变是重要的,但仅有方法和手段的改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从根子上反省,从观念上改变。首要是改变什么呢?我以为是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

是否信任学生是扮演不了的,是装不出来的。孔夫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你从内心是信任学生的,学生必定感受和体验到;相反,如果你内心并不信任学生,只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装出对学生的信任来,学生也一定能够觉察。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格对人格的感动和影响,教师人格的完善和高大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基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也是学生改变的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 10-27 优秀研修总结评语大全(17篇)
    学习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学习总结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本学期,我从自我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
  • 10-27 热门劳动家长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某一行为、事件或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
  • 10-27 专业水电站实践报告总结(汇总17篇)
    写实践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评估自己在实践中的表现,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阅读以下实践报告范文,可以帮助你了解实践报告的结构和内容,以便更好地写作和组织自
  • 10-27 专业共青团员志愿者心得体会(案例23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成长,也可以给他人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借鉴。接下来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实例和思路,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发。
  • 10-27 精选执法不规范心得体会(通用13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优点,并进一步发挥和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执法为民-----开展司法警察执法规范化活动
  • 10-27 优秀财务培训汇报大全(17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过程中的参照和借鉴,可以为我们提供灵感和启发。以下是一些经过筛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和学习的平台。进入公司已有8个月,很荣幸能
  • 10-27 最新班主任大班个人计划大全(16篇)
    范文是指在特定领域内具有指导意义的优秀作品,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借鉴和参考。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的范文范本,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学习。本学期初三年级为了提高教学质
  • 10-27 最优申请修下水道报告(通用20篇)
    报告范文的写作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和背景,以便能够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最后,希望这些报告范文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让我们共同进步。
  • 10-27 2023年亲情体验感想体会(通用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对所经历、所感受到的事物和经验的总结。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示范,从中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注入自己的独特风格。
  • 10-27 最优有理想的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9篇)
    心得体会是对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读后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自古以来,人类都在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