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优秀两弹一星精神调查报告大全(12篇)

优秀两弹一星精神调查报告大全(12篇)

时间:2023-10-29 14:33:34 作者:碧墨优秀两弹一星精神调查报告大全(12篇)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特定主题或问题进行详尽调查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最后,如果你还有其他关于调查报告的问题,欢迎随时向小编提问,我们将竭诚为你解答。

“两弹一星”精神调查报告

“两弹”,一个是核弹,核弹包括原子弹和氢弹,还有一个是导弹。“一星”就是人造卫星。1999年9月18日,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发表讲话,将“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二十四个字。

而“两弹一星“精神的代表人物,就不得不提到钱学森与邓稼先两位鞠躬尽瘁的爱国元勋。参观了与之相关的纪念馆,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我对两位元勋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36岁便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被美国人称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5个师的兵力”。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孜孜追求以“两弹一星”为重要标志的新中国“强国梦”,坚信“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

1947年2月,刚满36岁的钱学森因在空气动力学、火箭飞行理论、数学等领域的优异才能,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当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每个系一般只有2-3名终身教授,而且是担任副教授不少于3年时间的人。而钱学森只当了1年的副教授,并且是第一个走进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行列的中国人。

令人惊讶的是,钱学森在大学学的专业并不是航空工程,而是铁道工程。1929年,钱学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1934年夏,23岁的钱学森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报考清华大学公派美国留学,争取到“航空门”唯一的一个名额,从此“改行”。

钱学森的“改行”不是偶然的。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开始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2年上海又爆发了“一二八”事变。日军的狂轰滥炸让钱学森痛心地意识到,没有强大的航空工业,中国只能任人欺负。国难当头,他毅然决定改变学习方向,投身航空工业。

在麻省理工学院,钱学森仅用一年时间就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36年,他又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工程理论和应用力学的学习研究。他和冯·卡门共同创造的著名的“卡门-钱近似公式”,在航空科学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此时的钱学森,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使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他向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了。”

然而,他的回国之路,却是那样的艰辛。

1950年8月,钱学森一家人准备离开美国。但是,美国国防部以莫须有的罪名通过海关扣留了他。美国当局深知钱学森的价值,当时的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说“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共产党中国”。美国政府先是取消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然后以莫须有的罪名非法逮捕监禁他,最后竟然软禁他。

5年岁月并没有摧垮钱学森的铮铮铁骨。一部30万字的《工程控制论》在软禁中问世,成为这个领域中奠基式的著作。他一方面继续自己的科学研究,一方面寻找回国时机。1955年5月,他从海外华人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中国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报道,其中有他家的世交陈叔通和毛主席一起在天安门城楼检阅游行队伍的消息。同年6月,他避开盯梢,通过一张小香烟纸,寄托了恳请祖国助他还乡的深情。这封信先传到在比利时的蒋英的妹妹手中,再传到在北京的陈叔通手中,最后传到周恩来总理手中。8月1日,王炳南大使在日内瓦中美会谈上出示钱学森的信,美方无奈只好允许钱学森离开。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终于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那个年代,我国物质技术基础非常薄弱,人才极度匮乏,现代科学技术远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火箭、导弹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只有少数几位留美、留苏的科学家做过一些研究工作。钱学森作为世界公认的火箭、导弹技术专家,担任了“两弹一星”工程中导弹、卫星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勇敢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责任。他坚信:“外国人能造,中国同样能造!”他带领初创时仅有175人的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攻破了数千个重大技术难关,参与组织指挥了诸多型号的导弹研制工作。1960年,在他具体领导下,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枚导弹。之后,他又亲自主持我国“两弹结合”的技术攻关和试验工作,于1966年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当“‘东风一号’精确命中目标”的报告传来时,这位曾经在美国被无数次鲜花、笑脸、掌声、地位、荣誉簇拥都没掉眼泪的著名科学家,激动得泪水纵横。1965年,他向中央提出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于1968年兼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仅用10多年时间,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就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达到了世界上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所具备的实力和水平。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有人说,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2007年,钱学森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评委们给出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8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从1958年至1986年的28年间邓稼先都全身心地投入“两弹”的研发工作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因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971年夏天,杨振宁回国见到阔别21年的老友邓稼先。见邓稼先一直不肯透露自己的职业,临别时,杨振宁试探性地问:“听说美国人也参与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研制,是这样的吗?”此时,邓稼先在机场为前往上海的杨振宁送行,听到这话后,他笑了笑,不置可否,但还是补充说了句:“你先上飞机,我回头再告诉你。”

这年8月16日,正在上海参加离别晚宴的杨振宁,突然收到有人专程乘民航从北京送来的,邓稼先经请示周恩来总理后写的简短信函:“我们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都由中国人自行研制,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

后来,人们得知,1979年的一天,在一次航投试验时,降落伞出现故障,导致原子弹坠地摔裂。邓稼先非常清楚其危险性,但还是毅然捡起碎片查找原因,不幸遭受严重的核辐射,由此而身患癌症。即便他行走都十分困难时,仍坚持亲自动手拆装,并严令下属:“你们还年轻,不能去!”

其实,早在1958年8月,邓稼先就奉命着手“两弹一星”的研究,从此便做着连亲人都不知道的隐姓埋名的“神秘”工作。直到1986年6月,各大媒体才披露邓稼先和他的团队,用28年默默无闻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换来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核大国地位。曾经不少人问邓稼先到底拿到了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1986年6月,杨振宁在探视病中的老友时亦提及此事。邓稼先夫妇最终如实相告:“10元。准确地说是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杨振宁说什么也不相信,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强调说:“这是真的,不开玩笑!”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留下遗言:“假如人死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我的祖国,选择核事业!”说完就撒手人寰,享年62岁。

舍生忘死,淡泊名利,一心为国者,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两弹一星”的功勋人物,钱学森与邓稼先两位先驱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讲话稿精神。

工作总结精神。

精神心得体会。

精神演讲稿。

两弹一星的意义及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在五、六十年代极不寻常的时期,中国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当年,广大研制工作者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仅成功地开发了“两弹一星”,而且还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它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毛泽东说得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要有点精神。好的精神能够产生民族的凝聚力,支撑起民族的脊梁,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独步世界东方数千年,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延续数千年而从未中断,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的祖先培育出光辉伟大的民族精神。

“两弹一星”的奋斗历程把重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努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而在当代,虽然国际国内的情况与当年相比都有了很大不同,但“两弹一星”精神仍然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力量源泉。新的历史时期,被进一步传承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我认为,社会稳定繁荣的发展离不开两弹一星精神。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要发展,必定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两弹一星精神。当年,中国科学家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硬是抗住了艰苦的生活条件,甚至饿着肚子,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奇迹。如果说,“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特殊的条件下“特事特办”的结果,那么“863计划”的实施就完全是发展高科技的战略选择。它带领着我们的高科技事业迈向了新的征程。马俊如说,863计划是中国的命运决战,堪称新时代的“两弹一星”。但863计划又不同于“两弹一星”。863计划专家组的专家不是封闭的,更不是固定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单位、部门,“脑袋在863,屁股在原单位”,而且,为注入新观念和保持创新能力,专家组成员每3年要换掉1/3左右。但“两弹一星”的精神是相通的。专家组专家经常集中,在那个通讯和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许多北京以外的专家往往接到通知就是开会在即,他们常常是买张站台票就登上火车,而且一站就是十几个、几十个小时。数年间,专家组专家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从无人抱怨。

尽管从未有文字形式的正式记录,但对每个863专家来说,“863精神”已稔熟于心:公正、创新、求实、协作、献身。它和“两弹一星”精神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接力”。再之后的载人航天工程,也很好地体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巨大作用。当人们为航天载人的科技成绩欢呼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想到“两弹一星”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两弹一星”精神在传承、在发扬。今天中国航天事业的环境已和当年搞“两弹一星”时期大不相同,科研硬件大为改观,经费支持相对充足,人才高地已经形成,国际环境相对改善。但面对当代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面对难度最高、规模最大、工程最复杂、质量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载人航天工程,航天科技团队仍然要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搞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取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成果,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从“两弹一星”到863计划,再到载人飞船,中国科技工作者传承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给予了我们的科技蓬勃发展的动力。第二,社会的稳定坚强需要两弹一星精神的支撑。(汶川地震,西南大旱)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表现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面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并没有被吓到,而是在史无前列的困难跟前,挺起了坚强的脊梁。救人、救人,全国吹响了拯救生命的集结号。时间就是生命,十万救援大军在最短的时间奔赴汶川,用他们的双手为废墟下的同胞撑起了希望的蓝天。只要有一线的生机,就要用百倍的努力,为了生命的尊严,我们不抛弃、不放弃。这又何尝不是两弹一星精神在当今时代的表现?我们共同秉持着一颗爱国之心,全国人民大力协同,受难者奋力拼搏,幸存者无私奉献,共同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的赞歌。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的支撑,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坚强,人们团结得更加紧密,国家才能稳步和谐地前进。从“两弹一星”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再到“抗震救灾”精神,尽管我们赋予了它们不同的名字,可是我们明白,自始至终都是同一种精神在传承,在延伸。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精神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更加熠熠生辉。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提高、进步,更是整个社会繁荣而稳定地发展的支撑与动力。

“两弹一星”的年代已经远去,可“两弹一星的精神”将永驻我们心底。

两弹一星精神认识和感悟

50多年前,在物质技术基础非常薄弱的条件下,许多科研人员培养了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合作,勇敢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创造了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的科学技术奇迹。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向,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有助于许多科研人员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勇敢的奋斗姿态,踏踏实实,努力工作,创造正确的新时代辉煌篇章。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始终以国家和民族的长期利益为最高追求野蛮国家的生死,难道不是为了灾难而回避吗?钱学森的我活着的目的是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郭永怀的我们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王干昌的我想许国生动地解释了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正是带着这种精神投入研发工作中,创造了中国科技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动人心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中国各族人民自强的强大力量。爱国是世界上最深、最持久的感情。50多年前,许多科研人员在物质技术基础非常薄弱的条件下,培养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是因为他们总是。

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之中。

计算利益必须计算天下利益。爱国主义既是真实的感情,也是具体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说:只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就会生动真实。”“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

人民,奉献国家。”因此,真正的爱国者,就是像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一样,总是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和证明自己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的。“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专心、守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新突破,争创新优势,不断创造出不负党、不负国家、不负人民、不负历史的新业绩。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信自豪地挺起民族脊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世纪50至70年代,在技术空白、物质匮乏、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白手起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研制出“两弹一星”,用汗水和血肉挺起了民族的脊梁,震惊了全世界。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新时代,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蛟龙”入海、航母入列、北斗组网到高铁疾驰、超算飞转、5g商用、疫苗研发等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但我们仍然面临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骨气志气最有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正视被封锁被打压的现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气魄,用“宽肩膀”“铁肩膀”的力量挑起历史重担,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自主创新最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我们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强基础研究投入,重视人才培养,“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激发人民群众的自主创新活力,努力把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建成实至名归的创新强国,自信自豪地挺起民族脊梁骨。

全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结果。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弘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全国各族人民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实践表明,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的拼搏进取精神是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考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活力源泉。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社会矛盾交织叠加的严峻挑战也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弘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精神,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攥指成拳,团结最有力。我们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就充分证明,只要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迸发出不可战胜的伟力。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两弹一星”

精神的宝贵精神财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两弹一星的意义及精神

邓小平这句话说得很简单,邓小平说:“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人造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隆重表彰为“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授予和追授23名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章。这23名科技专家毫无例外的,都是院士,而且都是大牌院士。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在一个月之前中国科学时报上发表的张劲夫所写的整整两个版的长篇文章《共和国不会忘记——对“两弹一星”的回顾》。

中中“决定”指出:“这23位科技专家是人民共和国的功臣,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辉榜样。”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讲23位其中的几位就可以了。

邓小平讲:“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赢得的荣誉。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一批老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来……”。

大家能不能记住那个年代,那个年代中国的经济是在怎样的形成下,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们在造两弹一星,年长的可能知道,那时候是困难时期,但是,我们在困难时期造出了两弹一星。当时科学家本身就面临了困难,但是不造原子弹肯定是不可以的。

说到现在的局势,朝鲜和韩国,最近大家可能也关注到了,有许多猜测,当然,猜测已经揭开谜底了。尽管直到1953年7月27日,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时也没能投下原子弹,但在战场和谈判桌上,美国却不止一次地挥舞着核大棒,进行赤裸裸的讹诈和威胁,妄图把世界推向核战争的边缘。这是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

毛泽东回答:“美国的原子讹诈,吓不倒中国人民。”当然,毛泽东当年跟美国记者说“美帝国主义也是纸老虎”。那么,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不久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毅然战略抉择,发展中国的原子能事业,搞出原子弹。因为原子能事业既可以用来做和平事业,也可以搞原子弹。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大家也知道,在咱们的大亚湾有核电站,现在有好几个核电站了。最新消息,准备新建一个新的核研究所,主要是致力于和平利用,正在筹建。这就追溯了当时造原子弹的高层决策。毛泽东是决策者,1954年秋,广西发现了铀矿石;毛泽东说:这是决定命运的,具体的事情都是周恩来在亲自过问。

1955年元月14日,周恩来主持会议。参会者副总理薄一波,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李四光,物理研究所所长钱三强,地质部副部长刘杰。

1955年1月15日,中央召开书记处扩大会议,专门研究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彭德怀、彭真、邓小平、李富春、薄一波等中央领导人参加会议,他们当时都是中央举足轻重的领导者,他们来专门研究我国的原子能事业。

1959年9月的一天,周光召在莫斯科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59年之前当时的中苏关系还是不错的,还是有一批中国的留学生以及一批中国的学者,当时周光召是中国的一个学者,周光召在莫斯科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钱三强在使馆人员陪同下来此,向中国人员通报苏联撕毁合同、再不帮助我国造原子弹的消息。59年之前叫苏联专家,他要帮助我们,但是,59年开始中苏关系破裂,撤走专家。

苏联专家撤走,周光召立即召集在苏联核子研究所的部分中国专家,讨论: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能不能研制成原子弹?回答是肯定的。当时20多人联名请缨:回国参战,以周光召为首的中国学者,还有一些是留学生。

周光召起草联名信写到:“作为新中国培养的一代科学家,愿意放弃自己搞了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改行从事国家急需的工作任务。我们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周光召曾经当过中国科学院的院长,现在快90岁了,在59年的时候,他也是一个刚步出校门不久的学者,年轻的科学家。以他为主起草了联名信,他们某种程度上是改行,他们原来是做原子能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他们要回国了,随时要听从祖国的召唤。

我们的院士,特别是这23位功勋,他们都很谦虚,按钱三强所说的,他就是石子,是沙子,是铺路的,院士的精神在这里再一次得到了体现,他们强调的是集体。而且,的确当时搞“两弹一星”都是集体的荣誉,并不是说谁可以自己说或者别人去说他是“原子弹之父”、“氢弹之父”、“卫星之父”,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可以说这句话。更何况,还有许许没有被授勋的、默默无闻的英雄!为什么是23个?24个不可以吗?25个不可以吗?所以,没有列列入23个的,而是24个后面的,说老实话,他们的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他们虽然没有勋章,但我们应该记住他们,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

50多年前,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广大科研工作者培育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创造了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的科技奇迹。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有利于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最高追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钱学森的“我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郭永怀的“我们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王淦昌的“我愿以身许国”,生动诠释了他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正是带着这种精神投入研发工作中,创造了中国科技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之中。

“计利当计天下利。”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也是一种具体的行动。***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因此,真正的爱国者,就是像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一样,总是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和证明自己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的。“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专心、守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新突破,争创新优势,不断创造出不负党、不负国家、不负人民、不负历史的新业绩。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信自豪地挺起民族脊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世纪50至70年代,在技术空白、物质匮乏、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白手起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研制出“两弹一星”,用汗水和血肉挺起了民族的脊梁,震惊了全世界。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新时代,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蛟龙”入海、航母入列、北斗组网到高铁疾驰、超算飞转、5g商用、疫苗研发等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但我们仍然面临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骨气志气最有价值。***总书记指出:“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正视被封锁被打压的现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气魄,用“宽肩膀”“铁肩膀”的力量挑起历史重担,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自主创新最有底气。***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我们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强基础研究投入,重视人才培养,“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激发人民群众的自主创新活力,努力把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建成实至名归的创新强国,自信自豪地挺起民族脊梁骨。

全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结果。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弘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全国各族人民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实践表明,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的拼搏进取精神是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考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活力源泉。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社会矛盾交织叠加的严峻挑战也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弘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精神,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攥指成拳,团结最有力。我们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就充分证明,只要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迸发出不可战胜的伟力。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两弹一星”

精神的宝贵精神财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两弹一星的意义及精神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局势。朝鲜战争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叫嚣:“如果不能安排停战,美国将不再承担不使用核武器的责任。”同时,美国还同蒋介石签订《共同防务条约》,提出假如台湾海峡安全受到威胁,他们有权使用原子弹。美国的核讹诈政策,引起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强烈反对。1951年10月,居里夫妇的女婿、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委托即将回国的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就必须要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他还将亲手制作的10克含微量镭盐的标准源送给杨承宗,作为对中国开展核科学研究的支持。

为了反对美国的核讹诈,毛泽东主席强调指出:“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仅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还要有原子弹。”

陈毅风趣地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还不太硬,你们把原子弹、导弹搞出来了,我的腰杆就硬了。

聂荣臻认为,为了摆脱我国一个世纪以来经常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局面,我们必须搞出原子弹,以便在我国遭受敌人核武器袭击时,有起码的还击手段,同时还可以带动我国许多现代化科学技术向前发展。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经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尽管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中国科学家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于1964年10月16日终于成功爆炸了第一枚原子弹;原子弹爆炸两年后的1966年10月27日,中国首次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1967年6月17日凌晨,中国第一颗氢弹又在罗布泊试验靶场上空爆炸成功,成功实现了导弹、氢弹与原子弹的结合,这是中国核武器的一个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多,苏联用了四年,法国用了八年多,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核科技进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它大大加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能力,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奠定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振奋了国威、军威,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全国各族人民喜迎新中国60华诞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功臣。我们向功臣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所有科学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了这一事业献身的同志们表示深切的怀念。

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毅然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被列入我国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仅用4年时间,1960年我国就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1964年,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又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上天。从此之后,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掌握了中子弹设计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研制和发射了各种型号的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潜艇水下发射成功,发射多颗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及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两弹一星”不仅为我们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提供了装备技术保障,增强了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能力和作战能力,而且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两弹一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两弹一星”事业的巨大成功,有赖于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各方面的有力支持,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的生动体现。但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优势和条件,都要通过参与这一事业的所有人员特别是他们中的功臣来实现。“两弹一星”功臣们的作用极其重要,功臣们的业绩彪炳史册,功臣们的精神光耀千古,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国外学有所成,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为了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几十年中,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以其惊人的智慧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着人间奇迹。“中华民族不欺侮别人,也绝不受别人欺侮”,是他们的坚定信念。爱国主义是他们创造、开拓的动力,也是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

我们要学习功臣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他们不怕狂风飞沙,不惧严寒酷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缺少资料,刻苦钻研。就是这样,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惊人业绩。

我们要学习“两弹一星”功臣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高水平的技术跨越。从原子弹到氢弹,我们仅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比美国、前苏联、法国所用的时间要短得多。在导弹和卫星的研制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案,在许多方面跨越了传统的技术阶段。“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创造活力的产物。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纪。新世纪的国际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竞争。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和发扬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专题党课: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伟大事业,诞生伟大精神。在这里,邓稼先、王淦昌、朱光亚等著名科学家,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背井离乡、隐姓埋名,为祖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梓潼的23年峥嵘岁月中,完成了22次核试验的实施、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与定型等国防科研内容,并孕育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50多年前,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广大科研工作者培育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创造了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的科技奇迹。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有利于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最高追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钱学森的“我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郭永怀的“我们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王淦昌的“我愿以身许国”,生动诠释了他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正是带着这种精神投入研发工作中,创造了中国科技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50多年前,广大科研工作者之所以能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培育和发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就是因为他们始终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之中。

“计利当计天下利。”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也是一种具体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因此,真正的爱国者,就是像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一样,总是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和证明自己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的。“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专心、守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新突破,争创新优势,不断创造出不负党、不负国家、不负人民、不负历史的新业绩。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信自豪地挺起民族脊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世纪50至70年代,在技术空白、物质匮乏、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白手起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研制出“两弹一星”,用汗水和血肉挺起了民族的脊梁,震惊了全世界。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新时代,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蛟龙”入海、航母入列、北斗组网到高铁疾驰、超算飞转、5g商用、疫苗研发等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但我们仍然面临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骨气志气最有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正视被封锁被打压的现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气魄,用“宽肩膀”“铁肩膀”的力量挑起历史重担,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自主创新最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我们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强基础研究投入,重视人才培养,“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激发人民群众的自主创新活力,努力把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建成实至名归的创新强国,自信自豪地挺起民族脊梁骨。

全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结果。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弘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全国各族人民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实践表明,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的拼搏进取精神是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考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活力源泉。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社会矛盾交织叠加的严峻挑战也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弘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精神,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攥指成拳,团结最有力。我们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就充分证明,只要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迸发出不可战胜的伟力。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宝贵精神财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心得体会

“两弹一星”是中华民族特别是中国科学家们所创造出的伟大历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伟大的历史不仅是对国家安全的贡献,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我们作为一名现代青年,要深刻认识到“两弹一星”精神的意义,从而更好地践行这一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虽然是在国防科技领域诞生的,但是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却是超越了时代、超越了领域的。这种精神所秉承的是一种敢于担当、追求卓越、永不言弃的精神。因此,不仅仅是在国家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在学业、生活、工作等领域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

要践行“两弹一星”精神,首先需要我们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这种心态体现了一个人不断追求进步的态度,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还需要我们有一颗敢于担当的心。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能够承担这样的结果,勇敢面对。最后,我们还要有一颗永不言弃的心。当我充满信心的走上这条道路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坚持下去,终将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两弹一星”精神有着深刻的意义。它教导我们,在国防、科技与生活中,敢于追求卓越,不断推进卓越。致力于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从而落实自我担当。它还指引着我们明确我们的目标和追求,并且采取坚定的态度来追求这个目标。在我们成功时,我们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不放弃自我。

第五段:结尾。

“两弹一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现代青年应该时刻要铭记“两弹一星”精神的历史,从而追随我们的梦想。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坚持努力,践行这种伟大的精神,一定可以迎来更加光辉的未来!

青海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

青海两弹一星精神,是指“两弹”即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和氢弹,而“一星”则指我国首次成功发射卫星。这一精神,蕴含着我国在科研领域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通过对青海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与探索,我从中感悟到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坚持科研追求卓越。

青海两弹一星精神教会我,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取得突破。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为了实现科技创新,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攻坚克难的态度。正是因为科研人员对卓越的不断追求,才有了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研制成功。作为一名普通人,也应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树立追求卓越的信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三段:勇攀高峰不畏困难。

青海两弹一星精神告诉我,只有不畏困难、敢于接受挑战,才能攀登科研领域的高峰。研制原子弹、氢弹和卫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其中蕴藏着许多未知的困难和障碍。然而,青海两弹一星精神的科研人员们临危不惧,奋勇向前,最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实践中,我要学会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的品质,不退缩、不放弃,勇往直前。

第四段:团结合作实现伟业。

青海两弹一星精神让我明白,科研事业需要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只有团结合作、相互支持,才能实现辉煌的伟业。在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们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合作,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团结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无论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都要学会与他人携手合作,共同实现更大的目标。

青海两弹一星精神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走向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指引。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要发扬青海两弹一星精神,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中,我要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扎实开展科学研究;在面对困难时,我要勇往直前,不畏艰辛;在与他人合作中,我要保持团结合作的精神,共同前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一定能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结:

在青海两弹一星精神的指导下,我从中深刻体会到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团结合作等重要品质对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我相信,通过在实践中将这些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为实现个人和国家的更大发展做出贡献。

党的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

我国的两弹一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是我国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象征。党的两弹一星精神是这一历史事件的传承和发扬,旨在培养一个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国家意识的新时代的青年。本文将就党的两弹一星精神进行分析,并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党的两弹一星精神源于历史,是我国核武器和航天事业的历史成果。它汇聚了一群志愿者们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仰,以及不屈不挠和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反映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对于我们青年人而言,更应该从历史中汲取它提供给我们的精神力量。

第三段:坚定自主创新信心。

党的两弹一星精神为我们青年人提供了一种开拓创新、不放弃、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它告诉我们,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都应该保持冷静,敢于创新,全力以赴,坚定自己的创新信心。在创新和学习时,我们需要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和敏感,懂得旁观者清、当事者明的道理,不断拓宽实践领域和常识视野。

第四段:树立国家意识。

党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一面国家意识的旗帜,它告诉我们,我们不仅是青年,更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我们的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论是从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方面,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为国家服务和贡献,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奋斗方向注入深刻的意义。

第五段:结论。

总之,党的两弹一星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同时也是一种品质。党的两弹一星精神提醒着我们要在行动中践行国家意识和个人理想,勇于开拓创新,努力成长成为具有包容性、智慧性、清醒性和责任性的青年。我们要时刻秉持着党的两弹一星精神的品质,努力前行,为我们的国家和未来创造一份贡献和价值。

两弹一星功勋精神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作为中国的一名普通公民,我对于两弹一星功勋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两弹一星功勋精神是指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的伟大精神,代表着中国科技实力的崛起和国家自信的重建。通过学习和了解两弹一星功勋精神,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努力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段:科技创新的重要性(250字)。

两弹一星功勋精神的核心是科技创新。通过两弹一星的成功,中国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于科技领域的封锁和垄断。这一成就证明了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被广泛认为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和投入大量的科研资源,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要时刻关注科技创新的进展,积极支持国家的科研事业,为中国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段:个人努力的价值(250字)。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辛勤努力的结晶。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毫不吝啬地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个人奉献精神对于每个人都具有启示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和梦想,但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只有有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卓越的贡献。我要时刻铭记这种精神,努力做到事事关心国家,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起,积极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第四段:科技与国防的联系(300字)。

两弹一星功勋精神的成功背后是科技创新与国防事业的卓越结合。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安全挑战,国防实力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科技创新是提升国防实力的核心手段,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才能建设现代化的国防体系,保卫国家的安全。作为公民,我要时刻关注国防建设,积极支持国家的军事科研和军事工业,为国家的安全稳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五段:总结(250字)。

通过学习两弹一星功勋精神,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紧密联系。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将始终牢记两弹一星功勋精神,坚持对科技创新和国家安全的关注,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相信在亿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必将实现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关范文推荐
  • 10-29 精选红色中国读书心得(模板16篇)
    阅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撰写读书心得可以让我们把这种交流转化为文字,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反思。读书心得是对书籍的一种解读和理解,每个人的读书心得会
  • 10-29 实用示范区干教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模板17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机构、讲师和学习环境的一种反馈和评价,有利于培训质量的提升。以下是一些培训心得体会的实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9.23至9.27
  • 10-29 最热儿童逛超市的心得体会总结(案例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或工作心得,共同进步和成长。为了方便大家写心得体会,小编整理了一些写作技巧和范文,供大家参考。超市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
  • 10-29 专业申请流水申请书范文(12篇)
    转专业申请书不仅要求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术能力,还要注重对目标专业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的了解。希望以下的转专业申请书范文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和启示,使大家
  • 10-29 优秀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大全(14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的一次总结,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规划和安排下一个月的工作。如果你正为写月工作总结而苦恼,不妨去阅读以下的范文,或许会有一些收获
  • 10-29 实用幼儿园膳食工作计划(模板18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应该注重教育的综合性和连贯性,培养幼儿的多方面能力和素养。在下面找到了一些幼儿园工作计划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
  • 10-29 优质调解员心得体会(汇总17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感悟和总结。3.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写作要领。作为一名调解员,工作已有
  • 10-29 热门志愿者打扫卫生心得(案例13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从个人角度出发,对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思考和总结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以下范文中的观点和思考都非常独到和深入,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角度
  • 10-29 优秀万能自我介绍秒(模板13篇)
    当我们遇到新的人或者参加新的活动时,一篇自我介绍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融入新的环境。自我介绍是个人交际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我介绍用语和句子,希望能帮到你。
  • 10-29 2023年银行党员工作心得体会大全(17篇)
    工作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今后的工作路径规划提供参考。请大家注意,以下是一些优秀员工的工作心得写作范例,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我们能够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