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最优现代农业实训报告(汇总12篇)

最优现代农业实训报告(汇总12篇)

时间:2023-10-29 22:59:40 作者:纸韵最优现代农业实训报告(汇总12篇)

在撰写报告范文时,我们需要充分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资料。下面是一些关于经济发展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

现代农业实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从目前生态屋面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对生态屋面的发展效益以及建设生态屋面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剖析,分析了陕南秦巴山区发展生态屋的机遇和前景,阐述了陕南秦巴山区发展生态屋的可行性和可发展性。

关键词:陕南;生态屋面;效益;机遇前景。

1引言。

随着陕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步增长,工业及民用建筑日益密集,植树量不断增加,绿地面积不断扩大,然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这样就使可建绿地面积越来越少,只能采取见缝插针的形式为零星绿地植绿,从铺满道路楼房的城市内地区找到的绿化空间己接近极限。这样保留的零星可建绿地已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绿化工作向屋顶绿化进军,来提高绿化环境质量。实施建筑形体与自然配合的生态建筑,生态屋面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2国内外生态屋面建设现状。

2.1国外生态屋面建设现状。

国外很早就开始了生态屋面的研究与实施,在德国、瑞典、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屋顶绿化已经成为有限的城市空间提高绿地率最有效的方式,并且有些国家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在德国,政府采取和业主共同出资进行屋顶绿化的办法,如政府补贴25%的生态绿化费,在城市重点地区内,对建筑所有权者实行5年内固定资产税减50%的特殊措施;日本东京早在205月修订的城市绿地保护法中提出了“屋顶绿化设施配备计划”。东京规定凡是新建建筑物占地面积超过1000m2者,屋顶必须有20%以上的绿化覆盖率;美国芝加哥为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利用生态屋面为城市降温等。

2.2国内生态屋面建设现状。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生态屋面技术。如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地区城市屋顶绿化指导书》及《北京市屋顶绿化地方标准规范》;深圳市编制了《深圳市屋顶绿化实施办法》。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加速,生态屋面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建设生态屋面,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已经成为一个生态环保的必然趋势。而陕南秦巴地区在屋顶绿化方面刚刚起步。

3生态屋面的发展效益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发展效益。

发展生态屋面可以获得生态、社会和经济这三方面的效益。一是生态效益。美化人居环境,通过屋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滞粉尘等功能净化空气;调节城市气候,在夏季对室内环境隔热保凉,在冬季对室内环境隔冷保暖;二是社会效益。生态屋面可以使住在城市的人们保持着与自然的联系,尤其是在高楼耸立的城市繁华地带,它能够带给人们少许的心灵慰藉,可以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给人们提供一个更为宽松舒适的交流环境;三是经济效益。生态屋面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使其所在的建筑物增值[1]。房屋的所有者可以以此获取更高的租金,与此类似,酒店生态屋面建筑,以及能直接通往屋面的或者看得见的收取更高的费用等;在那些土地价格昂贵的中心地段上,可以使用生态屋面在一定情况作为增加建设高度、面积和密度的交换条件等。

3.2存在的问题。

3.2.1屋面荷载。

屋顶的承重问题是建造生态屋面最关键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城市园林绿化技术操作规程》(db51/510016-199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d50207-2002),要使屋顶花园得到快速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屋面荷载问题。屋顶花园的荷载主要有活荷载和静荷载两种。屋顶花园的活荷载主要是指人和修检工具设备的重量,这方面要预计到极限值的出现。活载较为确定,对一般的私人住宅,可按普通的上人屋面1.5kn/m2;对规模较大的,有可能进行集会或小型演出的可取为2.0~2.5kn/m2;对于处于城市中心主要道路两侧,如可能成为密集人群观看节日游行等则应按2.5~3.5kn/m2考虑;静荷载主要包括植物荷载、种植土荷载、排水层荷载、水体荷载以及其他荷载,如植物荷载约为127kg/m2;假山、置石可按实际山体的体积乘以0.8~0.9的孔隙系数,再按不同石质换算成每平方米的荷载。

屋顶荷载的减轻,一方面要借助于屋顶结构选型,屋顶应采用整体浇筑或预制装配的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作结构层,有的是用隔热防渗透水材料制成的“生态屋顶块”[2]。减轻结构自重和结构自防水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减轻屋顶所需“绿化材料”的自重,包括将排水层的碎石改成轻质的材料等,如减轻种植基质重量、选用轻质植物、优化景观设置等。

3.2.2屋面防水材料。

防水层处理是生态屋面建设的前提因素。因为屋顶绿化植被长期保持湿润,并有酸、碱、盐的腐蚀作用,会对防水层材料造成破坏,同时植物根系也会侵入防水层,破坏其结构,势必会造成房屋渗漏,这样很难找到漏点,难以根治。这就要求生态屋面首先要解决好防水问题,防水材料要经得起一般性冲击和摩擦[3]。传统的防水材料主要是刚性的混凝土和砂浆、柔性的沥青卷材以及高分子改性沥青卷材等。然而,刚性的防水材料尽管密度大、抗拉强度低、极限拉应力小,但易受混凝土或砂浆的干湿变形、温度变形和结构变形的影响而产生裂缝,其刚性防水层亦易受结构层的变形而开裂;柔性防水材料热稳定性不好,高温易产生沥青流淌起包,且不利于建设种植屋面和屋顶花园,低温易产生脆性开裂。冷铺复合乳化沥青混凝土是以乳化沥青、水泥以及消石灰为粘结材料的一种半刚性的防水材料,克服了刚性防水材料和柔性防水材料的缺点,保留了刚性防水材料和柔性防水材料的优点,刚柔并济。生态屋面系统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结构形式,目前一般情况是按照美的标准去设计和布置生态屋面,这样土体和植物对建筑物会产生不均匀的荷载,影响屋面防水层及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抛弃美的标准,注重荷载传递,是屋顶花园设计的一个新思路与方法。

3.2.3日常管理。

生态屋面是对该屋顶所处地理位置、气温、降水、风速以及植物物种的初步尝试。在屋面施工后的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对防排水、屋顶景观小品、种植植物的生长情况的观察,在植物浇水和施肥上采取适当措施,一般是浇水原则是少浇勤浇,及时清理落叶和枯枝,预防水管道堵塞,经常修剪植物枝叶等[4]。

4陕南秦巴山区生态屋面发展的机遇与前景。

4.1发展机遇。

抓住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陕南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全新机遇。建设美好陕南。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步伐更快、社会发展协调同步、人民幸福指数提升”三大战略目标,着力打造生态、秀美、富裕、安全的新陕南。

生态屋面作为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的建筑方式,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的一种生活诉求。它的建设和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进步,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和谐发展,而且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等,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可以漫步在屋顶花园里放松自己、恢复精力和体力[1]。

4.2发展前景。

陕南北依秦岭,南为巴山,中间是低山丘陵和汉江的月河盆地,为南暖温带、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地表水资源量383.5亿m3,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水能总蕴藏量占全省总量的56.9%,是优良的水电梯级开发地区。种子植物有余种,药用植物900余种。陕南是陕西省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是西北茶叶最大产区,柑橘、板栗、核桃等林特产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是陕南最大的优势。“千里秦岭、千里汉江”,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发展环境更加优美,秀美陕南已成为全省响亮的名片。汉中的黎坪、华阳,安康的南宫山、瀛湖,商洛的金丝峡、牛背梁,已成为陕南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景区。旅游新亮点不断呈现,生态、休闲类景区广受青睐,自驾游成为主流,陕南已成为全省休闲假日游的胜地。

生态屋面的发展,必将带动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如观光族游业、绿化苗木培育业等相关行业,都将分享生态屋面还来的巨大的契机和商机。尽管生态屋面的发展还有很多制约因素的存在,但随着人们意识的逐渐进步,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扶持力度的加大,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生态屋必将走向成熟,成为陕南秦巴山区绿化行业的新起点,新亮点,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

5结语。

生态屋面是一种全新的生态建筑,是人与自然的进一步融合。陕南秦巴山区有着区域优势,人文优势,生态屋面建设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前景,必将成为一个新兴的绿化产业,带动社会人文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智勇,金萍.我国屋顶花园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改革开放,(6).

[2]李伟杰.屋顶花园荷载问题探析[j].价值工程,(20).

[3]史丹,姜会洪,李娜娜.沈阳市屋顶绿化可行性探究[j].现代园林,(12).

[4]童明杰.关于屋顶花园绿化特点与措施的探讨[j].科技资讯,(28).

[5]杨芳.发展屋顶花园相关技术问题[j].魅力中国,2009(8).

[6]夏爱萍,李慧峰,王通.屋顶花园研究综述[j].山西建筑,(11).

[7]董必慧,邵菁.屋顶花园设计[j].林业实用技术,2009(8).

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盛乐镇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和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近年来,盛乐镇“三农”工作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和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在推进盛乐镇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必须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近年来,盛乐镇依托龙头企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有了较快的进展,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的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的劳动技能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雏形正在形成。

1、基本情况。

盛乐镇位于和林格尔县北部,是由原盛乐镇(土城子乡)、巧什营、公喇嘛、西沟门乡合并而成。东西长58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辖地面积587。16平方公里,东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毗邻,西与托克托县接壤,北与土左旗、赛罕区相连,距呼和浩特市区25公里,距县城35公里。全镇现有39个行政村,85个自然村,总户数11711户,人口48553人。耕地22。65万亩,其中水浇地12。5万亩。盛乐镇主要种植业以粮饲玉米、青贮玉米为主,主要养殖业以奶牛为主。奶牛存栏7。85万头。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652元。

2、思想观念正在转变,农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宽。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及县委、县政府对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个增强、三个提高、四个集中、五个提升”和“六个突破”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具体方略。镇村干部过去抓农业的观念,也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进一步提高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现阶段,我镇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是培养壮大了乳、肉、马铃薯、柠条沙棘四大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依托龙头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以农业示范园区和规模化乳业基地为支撑,以加大投入为保障,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农业发展领域,提高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水平,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3、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今年,全镇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14.4万亩,青贮玉米及牧草4.8万亩,马铃薯2.1万亩,全镇总播面积达到22.65万亩。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公喇嘛、西沟门和巧什营东西两个十万亩农业园区,园区形成了“田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效农业产业化示范带。园区内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在种植、养殖、多种经营方面科技含量显著提高,种植作物良种率达90%以上,主要玉米品种以金山12号、内单205等为主。在农业示范园区的辐射下,建成了以良种良法增产、增效为特点的40个“小农户科技种植园”,种植面积20xx余亩,涉及32个村。“小农户科技园”在农牧业生产中发挥出明显的示范效应。

在乳业基地建设方面,我镇依托蒙牛、伊利乳业品牌和蒙羊公司,加大奶牛、肉羊和饲草料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以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重点,加快推进乳产业基地建设。现已拥有建成的奶牛牧场、养殖场、小区18个,其中5000头以上规模的2个,500头以上规模的9个,100头以上规模的7个,入区(场)奶牛达到16503头。在建和扩建、筹建的牧场20个,总规模为1。17万头。年内计划投入使用的牧场、小区16个,奶牛入场率有望突破50%;在肉羊、生猪产业方面,建成肉羊养殖小区1处,全镇有100只以上基础母羊养殖户达到21户,羊存栏达到4。1万只。建成养猪场2处,存栏猪7400口;在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的带动下,建起了科技含量高的“小农户养殖园”10个,在广大养殖户中发挥出了明显的示范效应。在主导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带动下,全镇有90%以上的农户融入到产业化链条中,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

4、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形成了几个亮点突。

出的新农村。盛乐镇北倒拉板村是自治区级新农村示范点,该村的奶牛养殖和良种良法种植的科技园,为北倒拉板村的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生命力。北倒拉板村是一个有人口2143人的村,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多年来一直种植粮饲玉米,亩产均在650公斤左右,该村被列入农业开发项目的重点村,自农业综合开发以来,种养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玉米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奶牛单产已达到6。5吨以上。20xx年成立了奶牛专业合作社,建成了奶牛小区,目前正在建设标准化奶牛牧场两处,全村奶牛计划全部入区入场饲养。20xx年以来,开始建设小农户科技园,为提高种植业科技含量,增产真正达到了示范效果。目前,该村奶牛达到3400头,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奶牛养殖专业村,当地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长。姑子板、公喇嘛、讨速号等村也与北倒拉板村一样成为我镇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农村示范村,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5、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在我镇东西两个十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累计建成400亩成方的网眼685个,改造中低产田14。6万亩,其中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亩,达到了渠、路、林、田、井、电六配套标准。几年来,共打机电井614眼,修建防渗渠195公里,新增变压器94台,架设高低压线路247。5公里,整修农田路188公里,栽植农防林198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0。5万亩。项目的实施加强了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农业综合开发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重要力量。

6、农业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把农产品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桥梁。近年来,盛乐镇先后成立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化经济组织,如北倒拉板奶牛专业合作社、一家村奶联社、农联社、科技推广协会等。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

7、开展科技培训,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近年来,盛乐镇十分注重对新型农民的培养,通过加大农牧业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力度,实施“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基层党员素质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县农牧民科技培训中心、基层党校、小农户科技园田间学校,各村活动阵地,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对农民进行培训,积极发展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经营主体。同时因人、因地制宜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培训,大力提高农民工就业本领,从业技巧和维权意识。

1、基础条件有限,投入不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是前提。生产发展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对农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农场化的生产活动。盛乐镇从20xx年开始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到20xx年全镇已有1个自治区级、1个市、1个县级和4个镇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上级直接投入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很少,镇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差距很大。

2、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初步取得成效,但是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化经营,整体经济效益未显现。许多农户仍习惯于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组织起来共同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尽管也相继成立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加入其中的农户并不多,且多半以上是一种没有产权关系、松散型的团体,体现不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助合作精神,合作组织的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3、科技投入不足,农民劳动技能普遍较低。我镇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由于财力困难,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还是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商品率不高。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劳动技能不强,生产仍然沿袭传统模式,生产、生活方式与现代农业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接受和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科技的意识还不强。

4、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近几年,国家对农村投入逐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由于农村面积广大,底子薄、基础差,农业生产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路、沟、渠、田、井、电、林等设施配套还需加快步伐,还有许多先进农业机械得不到推广,规模化经营难。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盛乐镇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存在问题,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1、科学制订规划,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制订科学可行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至关重要。规划要以科学的眼光和思维充分考虑农村实际,在发展规模、发展进度上务求实事求是,建立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坐标系”,要打破“小而全”、“大而全”格局,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示范带动,在规模上做大,在链条上做长,在品牌上做响,促进新农村农业产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上级部门应对乡镇的资源情况、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摸底,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将产业发展规划到镇、村,将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同时,在落实规划过程中,要力戒随意性和短期行为。

2、抓规模开发,促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生产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引导农业由零星分散的经营模式向规模经营转变,形成以主导产业为主的优势农副产品产业带,提升竞争能力。一是抓基地建设。二是给试点村定目标。三是政策倾斜和扶持,整合林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资金,对试点村及专业大户规模在资金上给予补助。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专项资金的作用,加快建设适应主导产业发展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渠、路、田、林、井、电的综合配套,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促进主导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民生产积极性。以一家村为例,近几年由于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专业合作化程度的提高,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种植的雏形,今年的泰佳源牧场、奶联社,也早早地与种地大户签订了玉米种植合同,种植规模效益得到显现。另外,要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快农业污染源治理,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全面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努力把“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小农户科技园”建设工程,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树立现代农业理念,增强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提高农民群众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结合发展主导产业和实际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员的培训,使他们成为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者。

5、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投资,尽快形成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要加大农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力度。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彻底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落后思维方式,以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加快农业招商步伐,上大项目、上好项目;三是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开发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等机遇,努力争取更多资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四是积极吸收农民和社会力量的投入。充分发挥打工返乡人员的聪明才智,引导他们参与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来,增加投入,提高科学经营水平。鼓励民营资金投资现代农业,为现代农业建设注入活力。

6、强化科技支撑作用。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应大力发展和普及农业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一是要以发展绿色农牧业为目标,努力普及新技术。重点发展种植、养殖、产品保鲜、深加工、病虫害防治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商品转化率;二是要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他们在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的作用;三是要搞好示范应用,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小农户科技园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现代农业实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泉湖旅游度假风景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位于现代农业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中心,该实验区南括季山林场,西至竹镇林场与交界处,东启西部干线,北至乌龙港水库大坝。总控制规划面积约36平方公里,风景区有大泉水库、大河桥水库、三星水库、红山水库、乌龙港水库、杨港水库、彭港水库,有林木植被茂密的驼子山、季山、广佛寺大山、尖山、凉宝山、龙望山、焦山,山水相映成趣,自然秀美,令人心旷神怡。该项目主要是针对实验区内三星村(含泉水街道)、送驾村及烟墩村精华片三片地域内所有农村民居,结合风景区的综合开发,拆迁安置,异地规划,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据初步统计,这三片共有耕地面积7241亩,居民小组35个(合并后),共计2242户(三星村822户,送驾村1089户,精华片331户),人口9912人(三星村4839人,送驾村3941人,精华片1132人),村庄占地面积5663.5亩(三星村1580.2亩,送驾村3090.8亩,精华片992.5亩),建筑面积428810m2(三星村158334m2,送驾村206969m2,精华片63507m2)。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实验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实验区经过一段时间开发,目前已形成了驼子山4000亩桃树,周家洼3000亩冬枣、三星村9000亩彩叶等一批丘陵山区综合开发项目基地,原有一批板栗、红薯等项目也形成良好经济效益。下一步的发展是链接这些项目,整合项目资源,使之产生聚合效应,促进风景区的高效开发,带动实验区全面发展。

2.实验区综合开发的需要。目前涉及该实验区的农业规划、旅游规划、环保规划已编制完成,综合发展规划也正在编制之中,这些都为实验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宏观保障。同时我们也看到实验区发展瓶颈因素—土地,“风景这边独好,土地总量不少”,这时我们的发展目标,实验区的科学发展,必须先从土地的科学利用开始,这必须要求我们通过新农村民居建设项目实现土地利用的节约化、高效化。

3.科学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关注,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该项目正是切合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借助实验区整体开发这一有利时机,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

三、项目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途径,以提升实验区的品牌效应为重点,突出园艺蔬菜、经济林果、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项目开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做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将“立足高效、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实现农民、农村、农业协调快速发展”的思路,具体做到:

1.强化组织领导和考核机制。组建具有丰富经验和创新思维的招商服务班子,实现项目跟踪,包干服务,严格兑现奖惩制度。

2.大力培育市场开发主体。积极利用现有的开发成果及开发扶持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以及信贷资金投入实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现代农业投入机制。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以实验区主导产业为龙头,加长产业链,对一批特色农副产品(桃、枣、粟、跑山鸡、波杂羊等)实现深加工,充分利用民族工业集中区的企业扶持政策,培育一批特色高端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实验区农民的就业面,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镇”的目标。

4.加强村镇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偏和项目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实验区开发建设,逐步推进社区型农民新村建设,引导农民向新区集中,向农业产业化工人转变,努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文化社区。

四、项目工作开展及措施。

项目工作开展是以实验区整体发展为依托,需统筹协调多种因素:“把握好原则,用活好政策,美化好环境,利用好生态,开发好资源,建设好家园”。具体措施包括:

1.整合力量,做好项目实施的前瞻性工作。一是开展一次实验区大调查,走村串户绘制土地、建设、农田、林地等分布图,获取实验区开发的一手资料,建设台帐,形成数据库。二是统筹做好实验区总体要求上空间布局服务配套规划工作,做好水、电、路、有线、通讯、污水、垃圾治理等规划,做好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卫生医疗等村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规划。三是适时拿出农村中心村住房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农民的生活习惯,凸显住房建筑的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风格,建筑造型力求新颖别致,融经济实用、安全、美观于一体。四是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制定社区型农民新村规划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尊重民意、合理集聚、节约有地、设施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典型示范为样板,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2.加大投入,提升实验区接待档次。一是利用镇商会的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实验区接待中心,实现就近接待。二是选拔骨干力量组建实验区招商服务团队,要求定期培训,熟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方针、政策,熟悉各职能部门政策、办事流程,打造企业化政府公共服务团队。三是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主要有实验区航拍电子图、勘查测绘地图、沙盘等。

3.编制控规,制定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民居点建设方案。三星村片内将利用现有丘陵山区综合开发项目和万亩彩叶苗基地建设项目,将把这片土地打造成集农业生态观光、生态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和高效现代园艺区。项目综合实施过程中,逐步使当地农民逐步向农业产业化工人转变,并结合大泉湖和泉水街道经营性用地综合开发,在泉水街道以东,西部干线以西一带建立农民新村,引导鼓励部分村民购置泉街商用房,部分村民向新村集聚。泉街和新村一带将突出观光、旅游、餐饮、物购(农副产品)等特色开发,考虑到商用开发和民居生活和谐一体。

送驾村片内将采用新村建设和旧村整治的办法,积极利用片区内风景区强力开发建设,充分利用金港水库、彭港水库、红山水库及凉帽山草场等特有的山水资源,着力将这一片打造成休闲旅游度假区,积极引导深山、高山、库区、林区农民向交通便利的区域(泉街和新民居点)转移。这一片将结合投资商的道路详规,拟在主干道沿线(送驾村村部以东一带)建立新农村民居点,突出新区的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休闲农家乐主题,打造成山水森林农民新居。对一些较偏远未列入开发计划的村庄,重点加强村庄道路、公共设施、村组环境建设,根据其地理位置、生产条件、村风民情,分类打造一批民俗村庄、特色种、养殖村庄、怀旧村庄。精华片及大泉湖周边地区,一部分村民向泉街及新村聚集,一部分村庄结合大泉湖高端旅游度假区开发,或依山而建,或面水而筑,自然和谐、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接待点。

4.明晰制度,激励各种资本强势投入开发。新农村民居点建设投入大,必须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利益补偿机制,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借助实验区的整体开发,才能吸引大量资本投入。具体包括:一是把中央、省、市、区项目扶持政策汇集成册,并与实验区一些项目分析细化比较,了解我们争取扶持的空间。二是制定出台镇政府一些招商鼓励政策,给予投资商在税收及土地出让价方面优惠,特别是要明确投资商关心的土地治理项目项目中的生态综合治理财政资金扶持及经营性用地指标的划拔等相关政策。三是制定科学可行的新农村民居建设过程中,拆迁农民利益的补偿制度,鼓励农民向新区集中,促使农民向居民转变,为投资商创造宽敞的动作空间,确保实验区高效开发、和谐开发。

5.积极探索,形成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根据项目特点,整合农村人口、资金、技术、土地等资源,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效益开发,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聚合效应,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实现,形成模式,完善推广。

五、项目效益分析。

a、资金运作模式。

项目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运作必须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流动发展,多方共赢”的方针,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经济承受力,考虑到投资者的利益,考虑到政策的配套,考虑到资金的长效增值,保证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资金运作上按照“多方投入,整体推进,谁投入,谁收益,投多少收益多少”的原则,项目所需资金由投资者支付,从土地治理项目获得经营性用地开发、风景区项目开发和高效农业项目开发获得资金回报。

b、投资成本测算。

1、规划农民新居面积:(每人住房面积40m2测算)。

泉街片:4839+1132=5971人*40m2=238840m2。

送驾片:3941人*40m2=157640m2。

2、民居点建设面积=238840+157640=396480m2(按1:1容积率,下同),现有农民住房面积428810m2(主体住宅面积287792m2),已满足实验区所有住宅户拆迁安置需要。

3、前期拆迁及基础设施配套1亿元。

4、农民新居建设(流动)成本=1+396480m2*700元/m2=3.78亿元。

5、风景区建设按5.0亿元总投入计算。

6、10年累计流动投入5+3.78=8.78亿元。

c、资金平衡点分析。

1、建设项目用地396480/666.7=594.7亩,其他配套建设需用地65亩,这样通过项目动作可争取经营性用地指标5000亩。(5663.5-594.7-65=5003)。

2、经营性用地指标可利用开发商业性建筑面积5000*666.7=3333500m2,(总成本3333500m2*20xx=6.67亿元,销售收入3333500m2*3300=11.0亿元),商业开发净市场利润=3333500*(3300-20xx)=4.33亿元。

3、风景区效益在第6年产生约8000万,并保持20%的年增长,10年内旅游效益=8000*(1+20%)5=2.0亿元。

4、10年高效农业效益2.0亿元。

5、其他政策性扶持资金0.5亿元。

以上分析可知实验区10年总体开发需流动资金8.78+6.67=15.45亿元,其中新农村民居点项目分两片实施,需资金3.78亿元,商品房开发需6.67亿元;10年可产生滚动效益11.0+2.0+2.0+0.5=15.5亿元,即10年开发,10年内达到效益平衡。

6、其他效益分析(10年期)。

建筑开发累计税收=(3.78+11.0+5.0)*4%=0.79亿元;。

商品房销售税收=11.0*7%=0.77亿元;。

旅游服务业税收=2.0*9%=0.18亿元;。

其他服务发展实现税收0.5亿元;。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实现税收0.2亿元。

六、项目结论。

通过以上项目具体实施分析和效益测算,该项目做为整个实验区的基础性项目开发,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符合地方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符合项目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科学的,切实可行的。

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目标,关键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发展现代农业是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当前一项严峻、迫切和闲适的课题。今日,随着县人民政府开展百名“主头”大调研活动的深入,我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围绕农业发展现状,探索“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现代”的新思路,寻找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及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举措。针对我镇农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作以下调研分析。

一、基本情况修梅镇位于县中部,辖2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6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75.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680亩,总人口20543人,距县城7公里。我镇素有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等优势,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果木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但是,发展步伐小,农民增收慢也是农业发展的现状。

质红提生产基地,建立200亩的集中育秧示范点,已引进石门双佳公司落户落户,投资5000万建成现代化养鸡场5个。但农业产业化经营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综合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区域优势不明显,品牌、规模与农民之间和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不紧密,带动农民增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弱。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影响了结构调整。目前,没有强有力的龙头企业集团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以及有效的中介组织提供各种服务,结构调整很难取得成功。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优化的有效载体,由于受人才技术不足、信息滞后、投资乏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相对缓慢,重生产、轻流通;生产和流通、加工脱节,结果生产发展了,产量增加了,而价格却下降了,结构调整没有实现最初的目标任务。

(二)农民素质普遍偏低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从调查情况来看,弄明大多是小学文化程度,初中的也比较少,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导致致富手段较少,技能欠缺,投资理念落后,创业意识淡薄,致使难以接受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耕作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牛耕人收模式上,机械化收播范围小、普及少。在劳动力转移方面,大多数有文化的青年农民都外出务工,更使得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偏低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户,土地相对集中困难较大,难以实行集约化经营模式。在调研中我们感觉到种植业效益低,在当前的种植水平下,没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的突破,增产增效是很难的,所以必须在扩大规模和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走规模种植和集约经营的路子。

(四)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发展后经不足。多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尽完备,还有很多设施已经严重老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近几年新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现有需求,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矛盾更加突出。

(五)土地使用流转机制滞后,制约农民增收空间。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改革滞后,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一方面,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没有形成,土地供求之间缺乏必要的中介组织,土地流转进展较慢,流转层次较低;另一方面,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无论是劳务输出还是城乡之间劳动力流转,农民都凭自我感觉或典型带动,自发组织进行,缺少必要的组织引导管理、中介服务以及对外输出平台,劳动力流动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服务到户”的总体要求,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油茶、水稻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扩大规模,提高单产,加快机械化进程;培育大村大户;果业引进高特新品种,推广最新管理技术;葡萄园以发展标准化园区为主要抓手,扩大规模,提高效益,鼓励引导葡萄相关产业发展,建葡萄园加工厂等,逐步形成村村都有增收的骨干产业,户户都有增收的主导途径,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确保逐年增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上规模、增效益,做特色、强产业”的原则,加快实施“优势产业提升计划”,调整种植结构,努力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在做好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以观光旅游业逐步兴起为契机,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生猪养殖业以及特种养殖业等。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是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基础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壮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扩大试点规模和辐射效应,进一步规范完善现有的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各种协会组织健康成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协会组织纽带和拉动作用,努力提高农民开展生产经营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增强农业规避自然灾害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我县农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三)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

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须把科技兴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不断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一是继续实施良种工程。继续加大以水稻、棉花为主的良种推广力度,增加良种覆盖面积,切实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二是加强栽培技术推广力度,增强农业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三是加强农作物灾害防控工作。一方面要加大病虫害监测力度,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要及时贮备好防治器械和药品,严防病虫害发生蔓延,积极推广先进的植保技术和农药,提高植保工作效率。四是强化农民科技知识的普及培训。邀请县农广校、果业局、农技站的技术员对广大农民群众分项目、分产业、逐层次的培训,增强大家增收致富的信心。努力推广一批先进、使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加大农机投入和政策补贴力度。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要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修整乡村道路18公里,整修排水渠32公里,实施堰塘整修41口。积极争取和落实退耕还林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高稳产农田建设力度。

(五)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不折不扣地把各项“三农”政策落到实处,严格执行支持粮食生产的“四项补贴”政策,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把各项支农惠农资金发放到受益农户家中,确保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增收。减少农民数量是富裕农民的一个重要途径。我镇属于劳务输出型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减少农民数量。以县劳动局、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平台,对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和进城打工的农民进行培训,计划培训农民工1200人。

现代农业实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从目前生态屋面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对生态屋面的发展效益以及建设生态屋面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剖析,分析了陕南秦巴山区发展生态屋的机遇和前景,阐述了陕南秦巴山区发展生态屋的可行性和可发展性。

关键词:陕南;生态屋面;效益;机遇前景。

1引言。

随着陕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步增长,工业及民用建筑日益密集,植树量不断增加,绿地面积不断扩大,然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这样就使可建绿地面积越来越少,只能采取见缝插针的形式为零星绿地植绿,从铺满道路楼房的城市内地区找到的绿化空间己接近极限。这样保留的零星可建绿地已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绿化工作向屋顶绿化进军,来提高绿化环境质量。实施建筑形体与自然配合的生态建筑,生态屋面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2国内外生态屋面建设现状。

2.1国外生态屋面建设现状。

国外很早就开始了生态屋面的研究与实施,在德国、瑞典、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屋顶绿化已经成为有限的城市空间提高绿地率最有效的方式,并且有些国家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在德国,政府采取和业主共同出资进行屋顶绿化的办法,如政府补贴25%的生态绿化费,在城市重点地区内,对建筑所有权者实行5年内固定资产税减50%的特殊措施;日本东京早在5月修订的城市绿地保护法中提出了“屋顶绿化设施配备计划”。东京规定凡是新建建筑物占地面积超过1000m2者,屋顶必须有20%以上的绿化覆盖率;美国芝加哥为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利用生态屋面为城市降温等。

2.2国内生态屋面建设现状。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生态屋面技术。如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地区城市屋顶绿化指导书》及《北京市屋顶绿化地方标准规范》;深圳市编制了《深圳市屋顶绿化实施办法》。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加速,生态屋面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建设生态屋面,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已经成为一个生态环保的必然趋势。而陕南秦巴地区在屋顶绿化方面刚刚起步。

3生态屋面的发展效益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发展效益。

发展生态屋面可以获得生态、社会和经济这三方面的效益。一是生态效益。美化人居环境,通过屋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滞粉尘等功能净化空气;调节城市气候,在夏季对室内环境隔热保凉,在冬季对室内环境隔冷保暖;二是社会效益。生态屋面可以使住在城市的人们保持着与自然的联系,尤其是在高楼耸立的城市繁华地带,它能够带给人们少许的心灵慰藉,可以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给人们提供一个更为宽松舒适的交流环境;三是经济效益。生态屋面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使其所在的建筑物增值[1]。房屋的所有者可以以此获取更高的租金,与此类似,酒店生态屋面建筑,以及能直接通往屋面的或者看得见的收取更高的费用等;在那些土地价格昂贵的中心地段上,可以使用生态屋面在一定情况作为增加建设高度、面积和密度的交换条件等。

3.2存在的问题。

3.2.1屋面荷载。

屋顶的承重问题是建造生态屋面最关键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城市园林绿化技术操作规程》(db51/51001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d50207-),要使屋顶花园得到快速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屋面荷载问题。屋顶花园的荷载主要有活荷载和静荷载两种。屋顶花园的活荷载主要是指人和修检工具设备的重量,这方面要预计到极限值的出现。活载较为确定,对一般的私人住宅,可按普通的上人屋面1.5kn/m2;对规模较大的,有可能进行集会或小型演出的可取为2.0~2.5kn/m2;对于处于城市中心主要道路两侧,如可能成为密集人群观看节日游行等则应按2.5~3.5kn/m2考虑;静荷载主要包括植物荷载、种植土荷载、排水层荷载、水体荷载以及其他荷载,如植物荷载约为127kg/m2;假山、置石可按实际山体的体积乘以0.8~0.9的孔隙系数,再按不同石质换算成每平方米的荷载。

屋顶荷载的减轻,一方面要借助于屋顶结构选型,屋顶应采用整体浇筑或预制装配的.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作结构层,有的是用隔热防渗透水材料制成的“生态屋顶块”[2]。减轻结构自重和结构自防水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减轻屋顶所需“绿化材料”的自重,包括将排水层的碎石改成轻质的材料等,如减轻种植基质重量、选用轻质植物、优化景观设置等。

3.2.2屋面防水材料。

生态屋面是对该屋顶所处地理位置、气温、降水、风速以及植物物种的初步尝试。在屋面施工后的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对防排水、屋顶景观小品、种植植物的生长情况的观察,在植物浇水和施肥上采取适当措施,一般是浇水原则是少浇勤浇,及时清理落叶和枯枝,预防水管道堵塞,经常修剪植物枝叶等[4]。

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全县围绕农民增收主题,坚持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将建设现代农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于种植业工作始终,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创新工作思路,强化为农服务,狠抓措施到位,全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为增创现代农业新优势、促进现代农业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20××年全县高效农业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全县高效种植业种植面积15.8万亩,比上年新增2万亩,形成了高效农业规模基地15个,其中设施蔬菜规模基地8个。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12个。全县高效农业工作特点是:

1、设施高效农业发展速度快。以设施蔬菜为代表的高效农业种植基地新建7个,分别为公兴镇大棚西瓜基地,杨集镇大棚西瓜、冬瓜基地,益林镇大棚蔬菜基地,陈集镇大棚蔬菜基地,罗桥镇大棚蔬菜基地,东沟镇大棚番茄基地,板湖镇大棚西芹基地。大棚蔬菜基地新增面积达亩。

2、高效规模基地建设规模大。新建的高效规模农业基地连片面积超1000亩以上有10个,分别是公兴、杨集、罗桥镇的荷藕基地,板湖镇的西芹基地,古河镇的西兰花基地,三灶、合利镇的芡实基地,公兴、罗桥、益林镇的大棚蔬菜基地等。

3、高效规模基地种植效益高。全县高效规模基地平均种植纯效益3525元/亩,其中设施蔬菜基地平均纯效益5145元/亩。

1、设施农业所占比重偏低。全县大棚蔬菜实际种植面积1.03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0.79%。反观外地,寿光常年固定蔬菜面积为40.05万亩,其中各种蔬菜大棚达34.95万亩。盐城最高的东台大棚蔬菜面积达39万亩次,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几乎每个村都能看到百亩以上的规模基地。

2、产业结构调整较为滞后。种植业仍以粮棉油为主,粮食面积171.37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1.1%,而蔬菜和特经作物种植面积不到11.7%。稻麦轮作居多,亩收益在700元左右,远远低于20xx元的高效农业标准。粮棉油占我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78.6%,但却占有了五分之四的土地资源。

3、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全县从事粮、棉、油等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占绝大多数,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大型龙头企业大都是从事粮、棉、油加工的。这些企业还仅停留在农产品初级加工上,产品附加值不高,和农民增收的关联度不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不强。我县蔬菜产业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偏小,与高效农业基地规模发展还不能配套,加之销售体系不健全,许多蔬菜品种的种植规模一但发展到较大规模时,就会造成产品的过剩。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严重制约了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

4、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始发阶段,规范化程度低,发展会员少,联结较为松散,组织的实力和带动力不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吸收入社农民3万多人,相对于我县众多的农业人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覆盖率还比较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制约着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

1、来自现行土地政策的制约。土地流转难度大,往往有一些农民自己不愿意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也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其他投资主体开发,即使愿意流转,流转费用也很高,一般每亩流转费700元左右。农民不肯流转和高额的土地流转费严重制约了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

2、来自务农劳动者素质的束缚。现代农业技术含量高,对生产者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对产品的定位、市场信息的了解等要求较高。近年来,全县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有文化知识的中青年农民大规模的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数是那些年纪大、文化低的中老年和妇女。目前,绝大多数本地农村青年已经不再务农,农业从业者大多劳动技能单一,半数以上的人只会种植粮油,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比较陌生,往往对新生事物带有抵触心理。此外,在家种田的老年人和妇女,要他们发展现代农业难上加难。

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盛夏,阳光灿烂,xx秋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小阳春”但是来得早,几十“职业农民。在田间挖掘、开沟、播种、育苗,各司其职。

新出土的豇豆、辣椒、黄瓜苗在湿润的土壤中展开枝叶,茁壮成长,绿色的桑园生机盎然。

反弹琵琶:大宗蔬菜产业应该大有可为。

没有粮食,没有蔬菜,没有山,没有习俗,没有季节。段,土生土长的农民,弹起了琵琶,奏起了现代农业的新乐章。“300亩早春萝卜卖了100万。”这就是散装蔬菜的无穷魅力。

农业产业也像金字塔。段曾从事高山蔬菜的购销和特色农产品的经营考察。“3000人,每天都要摆上台面的萝卜白菜,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他选择了正确的taki”追求。

白菜,萝卜,豇豆,白菜,早春,盛夏,秋延,越冬,周而复始,他种的蔬菜总能瞄准高山蔬菜和低山平坝蔬菜的空地,赢得最好的商机。

“不要低估这几天和十天价格几倍十倍的悬殊。”段坦言,只要能避免季节性、错位竞争、提高复种指数,低山区的散装蔬菜产业就大有可为。

困难:工业形成的道路有多远。

xx年以来,秋瑾农业从一个只有几十亩基地,启动资金只有一万元的大种植园主,成长为一个拥有500万元资产,1000多亩基地,近千家万户的重要龙头企业。

今年短短几个月,萝卜就种了几百万。段没有了常人所期望的那种喜悦,反而显得忧心忡忡。因为今年春天下雨,蔬菜产量普遍下降,每公斤萝卜卖到1.8元,相当于正常年份价格的4到5倍。“只要简单腌制存放两三个月,每公斤可以卖到1.2元。”

“为什么不这样做?”段告诉记者,建设一个500吨的气调保鲜仓库需要200多万元,可以使时令蔬菜保鲜半年。由于市场需求大,在处理大宗蔬菜时,资金周转速度极快。基地投入很大,没有办法贷款。段只能看着行情而发愁。

资金瓶颈一直是困扰贫困地区中小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是各级政府和金融业亟待研究的课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的单一家庭农业经营模式解决了农民的生计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农村的繁荣成为新的时代问题。“过去,一亩地产生产400公斤粮食,全家人可以画一幅画&lsquo腹部是圆的。现在还有人在外打工,收入过万。死了的农场只能永远受穷。”大河镇山木堂村留守农民张欣明显感受到了生产生活的压力。

怎样才能缓解这种压力?农业企业无疑是生产和市场中最有效的“传动轴”。

xx县农民有30年种植桑树和养蚕的历史。由于缺少“在短暂中成长。在市场冲击波的影响下,大部分桑园被毁。近年来,老乡依托秋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蚕桑产业..通过订单生产方式,在桑园种植冬春蔬菜,与武汉市场对接,不仅实现了“桑椹和蔬菜相辅相成。并且可以规避单一行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三季蚕收入xx元,两季菜收入3000元。农民对桑养蚕的热情空前高涨,三年间增长到6000多亩,带动了3000多农民。

“只有把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作为商品,把山野和农村作为作坊,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才能惠及每一个农民,开辟现代农业的新天地。”县里的有关领导说。

事业有成就是有钱。走大宗产品产销之路是根本解决之道。

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盛夏骄阳如火,xx县金秋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小阳春”却提早到来,几十名“专业农民”在地里翻地、整畦、下种、育苗,各司其职。

上盖棚,下围网,新出土的.豇豆、辣椒、黄瓜苗在湿润的泥土里舒枝展叶,茁壮成长,碧绿的桑园生机盎然。

县农业局发展现代农业的情况报告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兴工强农”的战略部署,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攻,着力培育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经营主体,认真做好“科技兴农、产业富农、项目强农、服务惠农、依法护农”文章,打造农业升级版,争当发展排头兵,在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中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三)工作措施。

1、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结合农业部门职能切实抓好“一流转五服务”工作。大力推广“安邦模式”“泉湖、东冠模式”等模式,致力做好土地流转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检验检测等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十百千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即用三到五年培育10个领军龙头企业、100个示范性家庭农场、1000户种粮大户,力争五年内土地流转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全市加入新型经济组织的农户比重提高到50%以上。

2、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坚定不移地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三农”工作的首位,继续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动员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将生产计划、关键技术、帮扶措施落实到位,确保遏制耕地抛荒和“压单扩双”取得明显成效;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度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开展“万千百”粮食高产创建攻关行动,以智能温室育秧为突破口,实现育秧方式的大变革,同时加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水肥藕合,“机艺”融合,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增产技术的普及力度;进一步完善“谁种粮谁受益”惠农补助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投入、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的粮食生产发展新机制。

3、全力抓好“菜篮子”提质工程建设。进一步落实按辖区内城镇人口人平3.3厘最低保有量建高标准专业蔬菜基地、蔬菜产业发展资金按辖区内城镇人口人平不少于7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蔬菜基地按3000元/亩的标准将部门资金整合到位等蔬菜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全市蔬菜生产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在中心城区建设国家级、省级三万亩蔬菜标准园,其它县市区着力建设8大特色蔬菜基地,包括衡山1万亩的早白薯,衡东2万亩的黄贡椒,县3万亩香莲,祁东16.5万亩的黄花菜、5万亩香芋,常宁3万亩无渣生姜,耒阳2万亩的白菜,衡南2万亩的香西瓜等。

4、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市本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要按照每年不低于20%的增速逐年加大投入,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投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出台的关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用水、用电、用地、办证、税收等优惠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市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55”工程,即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农业局局长,5名责任人每人要抓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一个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一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原料供应基地、一个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济组织。全力打造粮食、畜禽、油茶、林木、果蔬五大百亿支柱产业,茶叶、烤烟、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支持县城所在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力争五年内,全市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过亿元的50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550亿元,年均增长20%。

5、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健全市、县、乡并延伸到村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力争全市农业标准化核心示范面积突破200万亩,实现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禁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和滥用添加剂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新提高。

6、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整合农村远程教育及涉农部门的信息服务资源,搭建农村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可供网上查询的全市主栽品种的生产规程、病虫害防治、水肥施用等的数据库时建立县有农技员,市有专家平台的全天候的远程科技服务系统,准确及时地为农民提供各类科技信息服务;加大先进适用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主推品种优良化,主推技术规范化,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生产服务社会化,产业经营集约化;以阳光工程为抓手,以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带头人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

7、切实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农业行政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示范窗口创建,力争全市综合执法机构全部实现创建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拓宽农业执法领域,积极开展耕地质量专项执法、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动植物检疫等专项执法活动,严厉打击各类坑农害农行为。

8、着力实施农业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为第一抓手,紧紧抓住国家持续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工商资本加快转向农业领域、农业产业梯度转移和省委、市委实施“四化两型”“兴工强农”战略的重大机遇,认真研究国家政策,主动出击,精心谋划、储备一批农业重点项目;同时加大对新增粮食产能工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基层农技体系条件设施建设、集中育秧、高产创建、阳光工程、测土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和监管力度。力争全市农业系统争取省级以上部门专项资金增长15%以上。

现代农业产业化工作年自评报告总结

根据金农字[2020]2号和金农字[2020]7号文件精神,xx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全体镇村干部和镇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宣传动员会,镇11个村街于2月21日同时召开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产业扶贫政策宣传会,对产业扶贫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印发产业扶贫政策明白纸1100份。会后全体帮扶干部与结对帮扶对象共同协商,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计划和规划。并要求产业与人合影以图片的形式放入贫困户一户一档当中。镇农技中心进行汇总,及时准确上报到县农发委。2020年xx镇享受农业奖补户644户,有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均有1-3项稳定增收的产业,奖补金额166.55万元,无一例虚假现象。为了保障贫困户特色产业顺畅发展,政府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产业扶贫基地,提供劳务用工,进行技术指导,贫困户参与链接和被帮带达95%以上。

现代农业实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大泉湖旅游度假风景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位于xx现代农业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中心,该实验区南括季山林场,西至竹镇林场与xx交界处,东启西部干线,北至乌龙港水库大坝。总控制规划面积约36平方公里,风景区有大泉水库、大河桥水库、三星水库、红山水库、乌龙港水库、杨港水库、彭港水库,有林木植被茂密的驼子山、季山、xx、广佛寺大山、尖山、凉宝山、龙望山、焦山,山水相映成趣,自然秀美,令人心旷神怡。该项目主要是针对实验区内三星村(含泉水街道)、送驾村及烟墩村精华片三片地域内所有农村民居,结合风景区的综合开发,拆迁安置,异地规划,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据初步统计,这三片共有耕地面积7241亩,居民小组35个(合并后),共计2242户(三星村822户,送驾村1089户,精华片331户),人口9912人(三星村4839人,送驾村3941人,精华片1132人),村庄占地面积5663.5亩(三星村1580.2亩,送驾村3090.8亩,精华片992.5亩),建筑面积428810m2(三星村158334m2,送驾村206969m2,精华片63507m2)。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实验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实验区经过一段时间开发,目前已形成了驼子山4000亩桃树,周家洼3000亩冬枣、三星村9000亩彩叶等一批丘陵山区综合开发项目基地,原有一批板栗、红薯等项目也形成良好经济效益。下一步的发展是链接这些项目,整合项目资源,使之产生聚合效应,促进风景区的高效开发,带动实验区全面发展。

2.实验区综合开发的需要。目前涉及该实验区的农业规划、旅游规划、环保规划已编制完成,综合发展规划也正在编制之中,这些都为实验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宏观保障。同时我们也看到实验区发展瓶颈因素—土地,“风景这边独好,土地总量不少”,这时我们的发展目标,实验区的科学发展,必须先从土地的科学利用开始,这必须要求我们通过新农村民居建设项目实现土地利用的节约化、高效化。

3.科学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关注,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该项目正是切合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借助实验区整体开发这一有利时机,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

三、项目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途径,以提升实验区的品牌效应为重点,突出园艺蔬菜、经济林果、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项目开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做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将“立足高效、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实现农民、农村、农业协调快速发展”的思路,具体做到:

1.强化组织领导和考核机制。组建具有丰富经验和创新思维的招商服务班子,实现项目跟踪,包干服务,严格兑现奖惩制度。

2.大力培育市场开发主体。积极利用现有的开发成果及开发扶持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以及信贷资金投入实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现代农业投入机制。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以实验区主导产业为龙头,加长产业链,对一批特色农副产品(桃、枣、粟、跑山鸡、波杂羊等)实现深加工,充分利用民族工业集中区的企业扶持政策,培育一批特色高端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实验区农民的就业面,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镇”的目标。

4.加强村镇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偏和项目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实验区开发建设,逐步推进社区型农民新村建设,引导农民向新区集中,向农业产业化工人转变,努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文化社区。

四、项目工作开展及措施。

项目工作开展是以实验区整体发展为依托,需统筹协调多种因素:“把握好原则,用活好政策,美化好环境,利用好生态,开发好资源,建设好家园”。具体措施包括:

1.整合力量,做好项目实施的前瞻性工作。一是开展一次实验区大调查,走村串户绘制土地、建设、农田、林地等分布图,获取实验区开发的一手资料,建设台帐,形成数据库。二是统筹做好实验区总体要求上空间布局服务配套规划工作,做好水、电、路、有线、通讯、污水、垃圾治理等规划,做好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卫生医疗等村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规划。三是适时拿出农村中心村住房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农民的生活习惯,凸显住房建筑的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风格,建筑造型力求新颖别致,融经济实用、安全、美观于一体。四是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制定社区型农民新村规划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尊重民意、合理集聚、节约有地、设施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典型示范为样板,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2.加大投入,提升实验区接待档次。一是利用镇商会的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实验区接待中心,实现就近接待。二是选拔骨干力量组建实验区招商服务团队,要求定期培训,熟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方针、政策,熟悉各职能部门政策、办事流程,打造企业化政府公共服务团队。三是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主要有实验区航拍电子图、勘查测绘地图、沙盘等。

3.编制控规,制定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民居点建设方案。三星村片内将利用现有丘陵山区综合开发项目和万亩彩叶苗基地建设项目,将把这片土地打造成集农业生态观光、生态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和高效现代园艺区。项目综合实施过程中,逐步使当地农民逐步向农业产业化工人转变,并结合大泉湖和泉水街道经营性用地综合开发,在泉水街道以东,西部干线以西一带建立农民新村,引导鼓励部分村民购置泉街商用房,部分村民向新村集聚。泉街和新村一带将突出观光、旅游、餐饮、物购(农副产品)等特色开发,考虑到商用开发和民居生活和谐一体。

送驾村片内将采用新村建设和旧村整治的办法,积极利用片区内xx风景区强力开发建设,充分利用金港水库、彭港水库、红山水库及凉帽山草场等特有的山水资源,着力将这一片打造成休闲旅游度假区,积极引导深山、高山、库区、林区农民向交通便利的区域(泉街和新民居点)转移。这一片将结合投资商的道路详规,拟在主干道沿线(送驾村村部以东一带)建立新农村民居点,突出新区的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休闲农家乐主题,打造成山水森林农民新居。对一些较偏远未列入开发计划的村庄,重点加强村庄道路、公共设施、村组环境建设,根据其地理位置、生产条件、村风民情,分类打造一批民俗村庄、特色种、养殖村庄、怀旧村庄。精华片及大泉湖周边地区,一部分村民向泉街及新村聚集,一部分村庄结合大泉湖高端旅游度假区开发,或依山而建,或面水而筑,自然和谐、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接待点。

4.明晰制度,激励各种资本强势投入开发。新农村民居点建设投入大,必须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利益补偿机制,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借助实验区的整体开发,才能吸引大量资本投入。具体包括:一是把中央、省、市、区项目扶持政策汇集成册,并与实验区一些项目分析细化比较,了解我们争取扶持的空间。二是制定出台镇政府一些招商鼓励政策,给予投资商在税收及土地出让价方面优惠,特别是要明确投资商关心的土地治理项目项目中的生态综合治理财政资金扶持及经营性用地指标的划拔等相关政策。三是制定科学可行的新农村民居建设过程中,拆迁农民利益的补偿制度,鼓励农民向新区集中,促使农民向居民转变,为投资商创造宽敞的动作空间,确保实验区高效开发、和谐开发。

现代农业实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大泉湖旅游度假风景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位于xx现代农业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中心,该实验区南括季山林场,西至竹镇林场与xx交界处,东启西部干线,北至乌龙港水库大坝。总控制规划面积约36平方公里,风景区有大泉水库、大河桥水库、三星水库、红山水库、乌龙港水库、杨港水库、彭港水库,有林木植被茂密的驼子山、季山、xx、广佛寺大山、尖山、凉宝山、龙望山、焦山,山水相映成趣,自然秀美,令人心旷神怡。该项目主要是针对实验区内三星村(含泉水街道)、送驾村及烟墩村精华片三片地域内所有农村民居,结合风景区的综合开发,拆迁安置,异地规划,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据初步统计,这三片共有耕地面积7241亩,居民小组35个(合并后),共计2242户(三星村822户,送驾村1089户,精华片331户),人口9912人(三星村4839人,送驾村3941人,精华片1132人),村庄占地面积5663.5亩(三星村1580.2亩,送驾村3090.8亩,精华片992.5亩),建筑面积428810m2(三星村158334m2,送驾村206969m2,精华片63507m2)。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实验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实验区经过一段时间开发,目前已形成了驼子山4000亩桃树,周家洼3000亩冬枣、三星村9000亩彩叶等一批丘陵山区综合开发项目基地,原有一批板栗、红薯等项目也形成良好经济效益。下一步的发展是链接这些项目,整合项目资源,使之产生聚合效应,促进风景区的高效开发,带动实验区全面发展。

2.实验区综合开发的需要。目前涉及该实验区的农业规划、旅游规划、环保规划已编制完成,综合发展规划也正在编制之中,这些都为实验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宏观保障。同时我们也看到实验区发展瓶颈因素—土地,“风景这边独好,土地总量不少”,这时我们的发展目标,实验区的科学发展,必须先从土地的科学利用开始,这必须要求我们通过新农村民居建设项目实现土地利用的节约化、高效化。

3.科学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关注,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该项目正是切合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借助实验区整体开发这一有利时机,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

三、项目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途径,以提升实验区的品牌效应为重点,突出园艺蔬菜、经济林果、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项目开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做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将“立足高效、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实现农民、农村、农业协调快速发展”的.思路,具体做到:

1.强化组织领导和考核机制。组建具有丰富经验和创新思维的招商服务班子,实现项目跟踪,包干服务,严格兑现奖惩制度。

2.大力培育市场开发主体。积极利用现有的开发成果及开发扶持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以及信贷资金投入实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现代农业投入机制。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以实验区主导产业为龙头,加长产业链,对一批特色农副产品(桃、枣、粟、跑山鸡、波杂羊等)实现深加工,充分利用民族工业集中区的企业扶持政策,培育一批特色高端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实验区农民的就业面,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镇”的目标。

4.加强村镇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偏和项目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实验区开发建设,逐步推进社区型农民新村建设,引导农民向新区集中,向农业产业化工人转变,努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文化社区。

四、项目工作开展及措施。

项目工作开展是以实验区整体发展为依托,需统筹协调多种因素:“把握好原则,用活好政策,美化好环境,利用好生态,开发好资源,建设好家园”。具体措施包括:

1.整合力量,做好项目实施的前瞻性工作。一是开展一次实验区大调查,走村串户绘制土地、建设、农田、林地等分布图,获取实验区开发的一手资料,建设台帐,形成数据库。二是统筹做好实验区总体要求上空间布局服务配套规划工作,做好水、电、路、有线、通讯、污水、垃圾治理等规划,做好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卫生医疗等村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规划。三是适时拿出农村中心村住房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农民的生活习惯,凸显住房建筑的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风格,建筑造型力求新颖别致,融经济实用、安全、美观于一体。四是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制定社区型农民新村规划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尊重民意、合理集聚、节约有地、设施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典型示范为样板,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2.加大投入,提升实验区接待档次。一是利用镇商会的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实验区接待中心,实现就近接待。二是选拔骨干力量组建实验区招商服务团队,要求定期培训,熟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方针、政策,熟悉各职能部门政策、办事流程,打造企业化政府公共服务团队。三是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主要有实验区航拍电子图、勘查测绘地图、沙盘等。

3.编制控规,制定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民居点建设方案。三星村片内将利用现有丘陵山区综合开发项目和万亩彩叶苗基地建设项目,将把这片土地打造成集农业生态观光、生态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和高效现代园艺区。项目综合实施过程中,逐步使当地农民逐步向农业产业化工人转变,并结合大泉湖和泉水街道经营性用地综合开发,在泉水街道以东,西部干线以西一带建立农民新村,引导鼓励部分村民购置泉街商用房,部分村民向新村集聚。泉街和新村一带将突出观光、旅游、餐饮、物购(农副产品)等特色开发,考虑到商用开发和民居生活和谐一体。

相关范文推荐
  • 10-29 最新色彩实训心得(模板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一事件、经历或任务进行反思和总结的结果。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色彩绘画实训是我大
  • 10-29 最新公安申请书(模板18篇)
    当我们面临着各种申请的需求时,更多申请书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陈述我们的目标和理由。以下是一些更多申请书的典型案例,快来看看这些成功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
  • 10-29 最新新学校开学准备工作方案(汇总17篇)
    工作方案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序地进行团队合作,实现协同办公的效果。在实际应用工作方案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范文的案例和方法进行灵活运用,综合考虑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
  • 10-29 最热强军有我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里有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文章,希望可以帮助到正在写作的你。强军是国家的重
  • 10-29 热门妇联调解工作总结(通用13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对自己工作成果的一次盘点与归纳。如果你正在为写好月工作总结而发愁,那么不妨阅读以下的范文,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今年上半年,我镇妇联以科学发展
  • 10-29 专业网上答题活动总结(模板19篇)
    活动总结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自己的行为与表现。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
  • 10-29 优质学产后康复的心得大全(19篇)
    在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一起进步吧!第一段:介绍背景和目的(150字
  • 10-29 最新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通用13篇)
    社会实践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以致用,锻炼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下面是一些社会实践行走的足迹记录,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了解和思考的启示。**镇**村**屯
  • 10-29 专业合作合同协议书(案例12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或多方之间达成的一种约定和规定,用于明确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在起草合同协议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经典的范文,以确保合同的准确和合法。甲方:____
  • 10-29 最新入职一个月工作心得体会(汇总19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对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归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下面是一些关于工作心得体会的典型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有益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