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最热山东省课程方案(案例17篇)

最热山东省课程方案(案例17篇)

时间:2023-10-30 01:40:12 作者:笔尘

山东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东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概述,供大家了解。

课程开发方案

1、电影课程的开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学校教育还是以学科教学一统天下,因而软化学科边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发展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观看影视,是学生业余生活的主色调,学生从电影电视中获得的知识、观念要比其它渠道得到的多得多。优秀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融戏剧、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题材,是一门不具学科分类,独具知识性、审美性、思想性、教育性的综合课程,能与各项育人目标有机整合,通过优秀电影能提高育人实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发电影课程是切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需要。

审美能力的强弱,影响人的方方面面,包括对艺术的欣赏与创造,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对人的同情与理解,对现实生活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与扬弃,对自己的认知与调控,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等等,它决定了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社会、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因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点。优秀影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涵,充分发挥电影的美育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3、电影课程的开设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

各地学校在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如何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何使学校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开发切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不失为明智之举。而数以百计的中外电影名片则可提供给各校足够的选择,各校完全有可能从中选出符合本校实际的电影组合,使之成为校本课程。电影课将教材从单一文字载体变为集“形、声、光、色”于一体的生动、直观的多载体形式,由单纯的学科形式变为综合艺术形式,必将以其独有的特性引起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重大变革,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个性特点,把呆板、乏味、说教的方法转变为生动、直观、形象、综合的方法,把约束式、封闭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转为开放式、参与式、自我教育式的教学模式,使电影有效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可行的常规和操作体系,能进入课堂教学广泛使用的电影教案、教辅活动设计仍然匮乏。鉴于上述情况,我们选定《电影课程开发》子课题进行研究,以探索出一条小学电影课教学的良好途径。

1、形成电影课开课教材。要使电影课成为一门课程,必须要有一套符合学生特点的、科学的教材。电影课程开发的研究,就要从数以百计的影片中挑选出每个年级学生适合观赏的影片,科学地安排好这些影片的观看顺序,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电影课程教材。

2、研制出以美育为首,促进学生全面、主动、持续和谐发展的各年级教案、教辅活动设计。

3、形成组织安排学生按年级观片的可行性常规,如课时安排、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教学基本程序、教学策略、评价体系等,规范电影课程操作体系。

4、进行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研究,研究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内容、比例和组织管理方法等。

1、采用座谈、问卷调查、统计等方法挑选出每个年级适合观看的影片,科学地安排影片的观看顺序,形成各年级电影课开课的教材。

2、采用经验总结法编写电影课程教案及教辅活动设计。先由各个班级语数教师讨论、设计出初稿,然后全年级其他班级教师试按照该方案进行教学,并认真写好教后感,提出自己对初稿的修改意见,最后由全年级教师再讨论,由初稿执笔者定稿。

3、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展开对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内容、比例的研究。

教案的设计是电影课程开发的重点,电影课教案的设计,既要遵循一般的规律,又要充分发挥电影课的优势,突出实现以下两个转变:

1、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观世界然后形成世界观”,学生的审美能力、思想情操和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是在其目不转睛地、全身心投入地观看影片和回味影片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是谁也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以教材为中心,以自己为中心的做法,使自己成为一位学习的指导者,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把教案编写的重点放在“导”和“促”上,而不是“填鸭”、“牵牛”或“放羊”,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2、转变学生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人的主体性是素质发展、提高的关键因素,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禁锢学生发展的能动性,阻碍学生的发展。电影课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不能靠告诉、讲解,也不能靠灌输、命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才能实现与影片的共鸣,使电影课充分发挥具有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充满情感、知识和教育性的特点,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促进学生辨别影视片中、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个性品质的发展。所以电影课应该摒弃填鸭式的“灌”或“喂”,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鉴赏、质疑、争辩、联想、求异、进行知识再创造等,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境地,主动去“觅”得可口的“食物”,建立动态的、自主探究的、自我建构的学习方式,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同时,在教案设计中要把握三个环节:

2、观影中:要把握情感激发点、想象激发点、审美关键点、知识关键点和心理作用点,适当点拔、激发,恰当地提出审美、思维或想象要求,引导学生感悟、品味、体验、讨论,使学生受到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或潜在智慧的启迪。

3、观影后:引导学生回味影片精彩情节和印象深刻之处,进行表演、复述或交流观后体会等,进一步陶冶性情、美化行为、净化心灵。

1、自主性原则:电影课以其色彩、声音、影像集于一体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扩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之中,因此电影课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在活动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思维境况,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活动,积极参与活动组织过程和评价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人。

2、实践性原则:教辅活动的设计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通过情境式、表演式、训练式、辩析式、讨论式等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乃至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获得直接体验,发展各项潜能。

3、综合性原则:设计的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能力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活动应进行综合性考察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仅从单一学科角度评价学生活动中的表现。

4、开放性原则: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思想、行为自由;活动空间可不受课堂场地的限制,应根据确定的活动主题来选择;活动设计要有利于开放学生的心理空间,开放教材的育人空间,开放学生的经验空间和课外生活的空间。

(一)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电影课开发的目的、意义、方法、内容,观看《家洁公司导看纪实》等录像,学习怎样导看、怎样编写电影课的教案,教学的原则、方法等。

2、检查各班vcd、彩电等设备的情况,有故障的及时修理。

3、检查教师运用vcd定格、回放、选时播放等技术操作情况,对新教师进行这方面的补课,强化教师上电影课的技能技巧、熟练程度。

4、打印出500部影片的目录、简介,印发给每一位教师,由各年级老师通过调查、讨论确定20xx—20xx学年下学期(即20xx年4月至6月这十四周内)选看哪七部片子。由下列教师负责登计、协调:

一年级:赖浩二年级:吴小红。

三年级:刘小明四年级:刘小玲。

五年级:刘跃辉。

5、把每部影片落实到每个班的老师,由搭班的两位老师于4月1日前合作编写好第一次观看的影片教案和教辅活动设计。影片和教案、教辅活动设计年级内各班交流使用,其他班的老师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或另一教法、活动方案,修改、增删、完善,最后返回初撰者手中,再次斟酌并定版。

(二)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

1、逢单周星期二下午第二、第三节课开设电影课,组织观影。以后每学年选二十部影片组织学生观看。

2、逢双周结合所看影片,设计并开展阶段性活动。

3、认真检查教案,深入听课,开展研讨活动,推出典型教案、课例和活动,提高教案、教辅活动设计的质量。

4、及时对电影课教学、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建立电影课评价体系。

5、定期回顾、总结实验经验,根据实验情况,对观影次数、活动安排、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常规做出相应调整。

6、下学期初多媒体综合校园网建成后,立即进行电影必修课、选修课和自助餐的研究。

7、开展教案设计比赛、优秀教辅活动评选等评比,进行成果交流,推动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

1、全面总结,明确电影课开课的次数、活动安排、教学基本程序、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评价体系等常规性做法。

2、对各年级观看的影片进行全面分析、整理,形成各年级电影课开课的教材,并提出运用该教材的指导意见。

3、收集、整理并完善各年级观影的教案、教辅活动设计,按教材顺序荟集成册,形成各年级电影课教案和教辅活动设计。

4、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做出实验研究报告。

1、20xx年4月至20xx年9月,撰写组织安排学生按年级每周观片常规化的研究论文及课程安排表。

2、20xx年4月至20xx年1月遴选出100部优秀的、适合不同年龄学生观看的电影片,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组合,使之成为各年级电影课程教材。

3、20xx年4月至20xx年1月编辑好100部电影片的观映指导(教案及教辅活动设计),形成《观影指导》专集。

4、20xx年4月至20xx年1月将电影教学示范课拍成录像。

5、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撰写电影课程的课型比例、结构研究报告。

1、领导机构:

组长:伍世冯。

副组长:王万辉刘跃辉。

成员:刘小明、吴小红、刘小玲、赖浩、张玉胜。

2、具体分工:

伍世冯校长负责本课题研究规划,课题实施的安排、评价、调整等,指导实验顺利实施。

张玉胜负责课件制作、收集与处理各项图表、数据等材料,进行结果分析、经验总结、推广应用等。

赖浩、吴小红、刘小明、刘小玲、刘跃辉分别负责一、二、三、四、五年级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如教案、教辅活动设计的指导,活动的组织等。

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我校的足球运动水平,增强学生体质、调动广大学生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积极性,根据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具体要求,为我校创建重庆市重点校园足球学校,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教委和校园足球办文件精神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青少年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建立和完善小学足球比赛制度,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校园足球文化,提高青少年的足球兴趣,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依据重庆市教委、校园足球办的文件精神;在全校掀起足球热潮,充分发挥各年级的资源优势,积极投入选拔和推选热爱足球的学生、不论大小和了解足球的程度,共同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为加强我校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特成立本校足球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1、成立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成立校园足球训练工作小组:

组长:

组员:

3、成立校园足球宣传保障小组:

组长:

1、由校长负责学校足球工作的全面开展,总务处全面实施校园足球活动的教学与比赛工作。

2、班主任负责组建班级足球队,体育老师协助。

3、工作小组组长全面负责校内竞赛组织安排工作,并保障学生的安全保卫工作,其他成员协助。

4、江元隆、何申效负责组建校园足球队,并对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足球技术、足球战术的培训与指导,负责组建学校足球队参加校外比赛及参赛运动员的学籍和注册管理。

5。负责将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有关的图片、信息报道。

(一)开展活动班级的选取。

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20年我校开展活动的班级选在中高年级。

三、四、五年级,组建足球队,进行训练和比赛。

(二)具体要求:

1、各部门统一协调,保证具备足球教学、训练、比赛所场地及器材等条件;

2、学校专职体育教师根据情况对其他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指导;

3、在校学生每周应不少于3小时足球活动时间,全校保证不少于40%的学生参加足球活动;放寒暑假时体育教师不少于一半的时间在学校里进行足球训练。

4、将足球教学内容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保证每周一节的体育课为足球教学。

5、利用大课间和阳光体育活动时间,组织三至五年级学生开展校园足球比赛,三至四年级为中段足球比赛,五至六年级为高段足球比赛,各段比赛每年保证不少于4场比赛。

6、各班班主任负责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工作。

7、体育活动课教师将足球教学作为首选内容。

(三)。

1、各班组建啦啦队,制定班级特有的标语、口号、队服和队旗,在班级的文化墙上设立特有的足球板块,选出班级的足球明星,队班级足球队进行宣传,建立好明星效应。

2、学校足球文化方面,加强学校足球文化建设,建立学校足球文化墙,设立学校足球标语,选出校级足球小明星,成立校级足球啦啦队。

3、学校开展校园足球啦啦队比赛,提升学校啦啦队水平。

(一)经费来源。

我校开展校园足球的所有经费全部来自财政全额拨款。

(二)经费管理。

1、建立独立的账目,确保专款专用;

2、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规定。

(三)经费用途。

1。足球运动员训练时饮用水、训练器材等费用。

2。足球运动员竞赛时服装、交通、食宿、营养补助等费用。

3。足球教练员带队训练加班费和带队竞赛时服装、交通、食宿费用等。

4。校园足球开展活动组织、宣传等活动费用。

5。校园足球设施的添置与维护费用。

6。表彰和奖励优秀足球教练员、运动员、校园足球管理人员。

课程开发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而又全面的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校依据安徽省教育厅教基[20xx]044号《关于调整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的通知》精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编排课程表,并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书法、班队活动、信息技术、数学实践活动五门课,每周各一节。此外,还在每天的第一节安排了30分钟的晨读课,用于诗词等韵文的诵读和英语听说活动;在上午的第二节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安排了大课间活动,内容为做操、跳绳和踢键。在学校机动周安排了诗韵文化展演、体育运动会、走进社区等主题教育与专题实践活动。

学校现有教学班xx个,学生700余人,专任教师40人,除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相对缺少外,基本上能保证国家课程的开齐和开足。xx个教学班均配有班班通设备,校园网实现了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人人通。学校设有多媒体、音乐、美术、科学实验、图书阅览等多功能教室以及塑胶篮球场、塑胶跑道等运动设施。除运动场相对不足外,其他办学条件基本能满足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需要。

学校20xx—20xx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思路是:以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为理论指导,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实施。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学校课程计划,明确课程实施工作目标,落实课程执行工作措施,并通过标准课程的实施,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在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机制。在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并积极为教师搭建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为此,学校在《赤足乡野—农村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的诗意追寻》市级课题的研究中,开展了中华诗词进课堂、师生同读经典、童诗童谣编创、诗歌教学研讨等诗教活动,形成了低年级童谣、中年级童诗和高年级古诗词三个层次的诗教课程。20xx年,学校在这一课题结题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诗韵”校园文化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农村小学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以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统领学校管理,构建校本课程,从而丰润学校的文化内涵,塑造学校的文化精神。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诗韵芬芳的校园生活中,成为有“诗心”的人,从而为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定丰实的基础。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教师在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和关爱校园氛围里,提升文化品位,享受教育乐趣,成为具有诗人气韵的教师。

该课题20xx年4月开题,经过两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以诗韵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的总体构想。

课程主题是:让生命追寻诗意的栖居。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

1、体育类课程——夯实生命根基;2、艺术类课程——润染生命底色;3、智育类课程——丰盈生命内涵;4、诗教类课程——畅享生命圆融。

其中,诗教类课程为必修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形成童谣、童诗、中华经典诗文三个系列,每周两读一课。其他三类课程为选修课程,每周安排两个课时供学生选修。体育类有乒乓球、篮球、跳绳、踢键,艺术类有书法、国画、乐器、舞蹈,智育类有三棋、科技。

四、20xx—20xx学年规范执行课程计划推进安排。

20xx年8月——9月,成立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制定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方案;建立课程实施活动小组,具体研究标准课的实施措施;编制学校课程的课时计划,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课时。

20xx年10月——11月,进一步完善诗教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开展诗教类课程的教学及教学研究活动;筹备选修类课程的师资、场地、教具、教材,逐步实施教学。

20xx年xx月——20xx年1月,完善选修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实施选修类课程教学;开展诗教类课程成果展示活动。

20xx年3月——20xx年4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任务,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

20xx年5月——20xx年6月,开展校本课程的展示活动;进行校本课程实施的总结和反思,编制下一年度课程实施方案。

山东省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一)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坚持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考试科目。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合格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考试成绩纳入夏季高考(统一高考,下同)招生录取。

合格考试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

等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条件成熟时,可纳入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在上述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考试。学生所选等级考试科目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不合格者不得作为等级考试科目。

2.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以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含学业质量要求)为依据。合格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等级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

3.考试组织。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考试,以及通用技术科目合格考试的学校考试部分,采用“过程性学习成果+专项测试”的方式确定成绩,全省制定统一方案,各市组织实施。

4.考试对象。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应参加合格考试,其中参加夏季高考的学生应参加等级考试;参加夏季高考的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只需参加等级考试。

5.考试时间。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年上、下学期末。每个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有多次考试机会,学生应依据课程安排自主选择考试时间,但不得早于高一下学期末。学生在校期间如有未达到合格要求的合格考试科目,允许其在离校两年内继续参加合格考试。

等级考试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6月份夏季高考后进行。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只能参加1次选考科目的等级考试。其他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参加等级考试,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同时进行。等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6.成绩呈现。合格考试科目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等级考试科目成绩按照等级呈现,依据转换规则转换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二)建立并规范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强化评价信息使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完善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旨在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其中,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包括学分修习状况和学业考试成绩;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等能力;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

2.严格评价程序。综合素质评价客观记录能够体现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典型事实材料,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整理,遴选能够反映其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活动记录、典型事实材料以及标志性成果等相关材料,并由学生向学校提出入档申请。学校对学生提报入档的材料进行审核,通过多种渠道全面公示,接受监督。经审核、公示无异议的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省级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公示确认后不得更改。

3.强化评价结果运用。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人才培养以及学校招生章程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时,高校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对综合素质档案进行分析,对考生综合素质做出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

(三)深化夏季高考改革,增加考试的选择性,提高人才选拔水平。

夏季高考以普通本科招生为主。

1.统一考试招生。

考试科目。自2020年起,夏季高考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个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考试分两次进行。

考试内容。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

考试安排。语文、数学考试于每年6月份按照国家统一高考时间进行。外语科目考试分听力和笔试两次进行,其中听力部分有2次考试机会,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进行,取最高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笔试部分有1次考试机会,安排在6月份国家统一高考期间进行,取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考生的外语高考成绩由听力部分和笔试部分考试成绩相加组成。条件成熟时,增加口语测试并采用机考方式进行,外语科目考试适当增加听说部分成绩的比重。

成绩构成。考生的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的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50分,总分450分;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每科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00分,转换为等级分按满分100分计入,等级考试科目总分300分。

等级考试科目的等级计分规则。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科目报考要求。在山东招生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提出在山东招生的分专业(类)等级考试科目要求。高校应按照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原则,提出等级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并提前2年向社会公布。

招生录取。夏季高考按“专业(类)+学校”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增加志愿填报数量,最大限度满足考生志愿需求。招生院校依据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自主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总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2.自主招生。

考核安排。高校自主招生旨在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考生须向相关高校报名,按规定参加夏季高考,达到相应要求,并接受报考学校的考核。学校考核安排在统一高考后、夏季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

报考要求。试点高校结合本校办学特点、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和形式,重点考查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高校要制定自主招生简章,规范并公开考核程序、招生办法和录取结果,探索完善科学、有效、简便的考核招生方式。高校自主招生对高考成绩的最低要求,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招生录取。自主招生录取工作安排在本科普通批次前进行。试点高校根据本校自主招生简章,由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考生的入选资格、专业及优惠分值。对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综合素质特别突出的个别优秀考生,经向社会公示后,可由试点高校提出破格录取申请,经山东省招生考试委员会核准后录取。

3.综合评价招生。

招生院校。在部分中央部属和办学水平较高的省属本科高校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探索高校多元录取招生模式,促进高校科学选拔人才。

报考要求。招生高校制定并公开招生办法,明确报考条件,规定考核内容,严格考核程序,确定成绩比例,规范组织录取。考生自主向相关高校提出申请,接受报考学校考核,按规定参加夏季高考并达到规定要求。

招生录取。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成绩由夏季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高校考核成绩(含笔试、面试等)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等组成,其中夏季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招生高校要根据办学定位和专业要求,做好学校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的评定工作。

工作要求。考生所在中学应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省级管理平台的记录和在校表现情况,按照高校要求如实提供能够反映学生表现和发展的写实性材料及其他材料。招生高校要制定并公开招生办法,严格报名申请和考核程序,规范组织录取,做到所有信息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四)深化春季高考改革,推行分类考试招生,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春季高考以高职(专科)招生为主。

1.统一考试招生。

专业类目。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试模式。按照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选拔的原则,科学调整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专业类目。

成绩构成。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总分为750分。“文化素质”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3个科目,其中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80分,文化素质总分320分。“专业技能”考试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试两部分,总分430分,其中专业知识满分为200分,技能测试满分为230分。技能测试成绩根据专业类目性质,可使用分数表达或等级表达,如果使用等级表达,可分为a、b、c、d、e五个等级,分别计230分、190分、150分、110分、70分。

笔试考试。“文化素质”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和“专业技能”考试的专业知识部分考试采用笔试,安排在每年5月份进行,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统一公布成绩。

技能测试。从2020年起,“专业技能”考试的技能测试部分,按照招生专业类目由山东省行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牵头院校负责组织实施。技能测试可根据需要采用笔试、实际操作,或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强化测试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随机性。技能测试时间安排在上一年度7—12月份进行,考生最多可参加2次测试,取最好成绩计入。

招生录取。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按专业类目实行平行志愿,考生根据报考的专业类目选择相应专业和学校。招生院校依据考生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2.单独考试招生。

实施范围。自2020年起,春季高考单独考试招生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开展,实施范围为省内具备中职学生继续培养条件、技术技能含量高的高职(专科)院校和本科高校的专科专业。

考试录取。考生需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入学考试,入学考试包括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两部分,可由招生院校单独组织,也可由相同或相近类型招生院校联合组织。招生院校依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3.综合评价招生。

实施范围。自2020年起,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展综合评价招生,实施范围为学校定位明确、招生管理规范、行业特色鲜明且社会急需的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和本科高校的专科专业。

测试录取。考生需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招生院校依据考生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课程开发方案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校本课程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中小学开始告别长期的单一国家课程,逐步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和课堂将拥有部分课程决定权。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快速推进,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普遍的共识,也掀起了新一轮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热潮。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它是课程管理行政主体变化的一种表现,是课程管理权利的一次再分配。目前,国内对校本课程开发尚无一致界定,其中,较为科学全面的含义具体可概括为: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而进行的课程开发。

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

我校已完成研究的加兴市立项课题《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素质教育合力的研究》和正在研究的省级规划课题《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后续研究》为以德育实践为主体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教育资源和师资上的优势。目前,本校已建立了一批校内外的德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体验教育实践基地等,为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我校优势和所在地区的资源,在借鉴其它学校课程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校以德育实践为主体的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作为开发的基地和主体。一方面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学校具体持点和条件,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与特长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管理权力的一种分割。使学校拥有了更为自由的自我开发和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其次,校本课程开发真实地体现了“人本”思想,强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尊重教师的开发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它也促使教师从“教学”定位向“教学——研究”角色转换,为教师潜力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能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第三,校本课程开发倡导民主原则。以此积聚各方意见和力量,形成开发合力与和谐气氛,激发开发潜力。第四,校本课程开发属“解决问题型”开发,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它本质上要求不断地开拓和创新,以适合社会生活实际不断变化的情景,增强学校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

我校通过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达到以下目标:

(1)使教师在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掌握课程开发的技能,开发出以德育实践为主体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时使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增强校本课程实施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在全校教师共同努力下形成现代校本课程实施理念。

(2)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本校教育资源优势和本地区的社区教育资源为基础,以社会实践、社会考察、社会服务等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优秀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

(一)、课程内容的确定。

有机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着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基本框架。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区教育资源,积极做好与本地各种机构(如政府、街道居委会、文化、公安、税务、医院、工厂等)的共建共育工作。加强校外德育队伍建设,让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下一代的教育。

注重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和拓展性,重在实践体验,以开放式学习为主。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体,如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德育基地、体验教育实践基地、校内外的劳动实践基地、暑期社区活动等系列活动的开展。

课程的形式:课程以开放的形式存在,以书面形式形成某一课程,确定课时目标、课时内容、授课的基本手段等。课时长短以具体的需要来确定,对某一具体课程不定授课日程。

课程的形态:坚持校内外结合,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外出考察活动、主题表演等相结合,由“形式课堂”走向“非形式课堂”,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

(三)师资配备。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一支素质较高、学有所长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在校内发掘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特长的教师,担任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师资队伍的建设,聘请一批专业性较强、热心于下一代教育的相关人员来校讲座或作为校外活动的辅导员。

1、将课程开发寓于科研课题研究之中,保证科学性。

2、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3、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4、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和探究性。

1、xxxx年5——7月,课题立项,组建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前期论证,明确课程培养目标,评估学生发展、学校与社区需求,分析整合学校课程资源。

2、xxxx年8月——xxxx年7月,初步明确校本课程实施思路,组织实施,选定实验班级,撰写校本课程教材,调查反思,积累初步经验。

3、xxxx年8月——xxxx年12月,进行全校实验,总结评价,形成学校校本课程特色。

4、xxxx年,新一轮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组长:陈爱秀。

副组长:严明强、劳明强、沈卫锋、黄建健。

组员:吴炳加、胡金娣、李洪年、吴锋飞。

2、校本课程管理办公室。

教科室:负责人,吴炳加,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

教导处:负责人,黄建健,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3、实验课题实施小组。

组长:沈卫锋。

组员:严明强、劳明强、黄建健、吴炳加、胡金娣、李洪年、吴锋飞(课题组其它成员待定)。

课程开发方案

加强口算是一个世界性小学数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这一点从各国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都可以看到。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信息化社会中,复杂的计算都可以靠计算机或计算器完成。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更多的往往是口算和估算。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任何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而且,计算的合理、简捷、迅速、正确是反映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表现之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启动以来,我校结合自身实际,统整校内外各种有利因素,积极促使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学校抓住新课程通识培训、社会宣传、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验证、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发展性教师和学生评价这些重点工作,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多少年来,口算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掌握一定的速算技巧,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而评价的标准也简单,即检验一个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钟能口算多少题。很少从思维和应用的价值取向上去审视口算的教学目标。

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教育部深入。

推广的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上,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试行)》、以及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推广工作的意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为要求,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时间:xxxx年9月——20xx年8月。

科目:一至六年级数学科。

范围:上京中心小学的所有学生(大约680人)。

规模:上京中心小学的各班数学科任教师(全体参与),计19个班科的15位科任教师,具体如下:

一年级教师:涂雪飞。

二年级教师:刘宏凌、田民建。

三年级教师:陈振森、陈振荣。

四年级教师:郑宗琬、刘六五、叶正兴。

五年级教师:陈长樟、程功淦、张四六。

六年级教师:俞上泼、陈维祥、郭传塔、林初生。

课程建设方案

一年当中,各类传统节日是学生们比较喜爱、比较开心、也是更为向往的。我们在每个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结合节日的显著特点,提炼出一个中心阅读主题,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形成“传统节日悦读”校本课程体系。传统节日悦读,不仅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度过一个个愉快、难忘、有价值的节日;也让他们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节日文化的魅力,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更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将学校的课外阅读实践和研究向纵深推进,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体学生参加。活动时间覆盖全学期,根据阅读主题,确定各年级阅读活动重点,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由班主任负责实施。

根据具体传统节日的情况,确定阅读主题,做到阅读内容细目化、序列化。结合学生实际,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按年级将阅读内容规范化、具体化,分层次制定阅读要求和目标,制定一至六年级各年级的阅读实施细则。形成每个年级都有中心主题、阅读内容、活动要求、实施细则,从而将“传统节日悦读”形成系列化、规范化、稳定化的培养内容体系。

1.“传统节日悦读”活动分层次逐步实施。

每次的传统节日的主题阅读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的时机,宣读该传统节日主题阅读的倡议书,宣读该传统节日阅读活动方案及重点活动内容。同时以传统节日阅读主题布置校园宣传橱窗和班级黑板报,利用书香广播站等渲染活动气氛,进行全员发动。

第二阶段为生态阅读,按照年级的主题阅读要求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感知主题阅读活动的意义。

第三阶段为实践活动,围绕阅读主题,各班级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亲身体验活动,在阅读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体现团结协作的快乐和精神。

第四阶段为展示总结,以班级为单位,通过黑板报、展板等形式,将过程性资料、学生的阅读成果公开展示;班级召开主题阅读汇报交流会,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活动收获;学校以阅读主题为内容出一期校报《香樟园》及《小蜜蜂报》,及时展示师生的阅读成果。

2.将“传统节日悦读”活动与德育教育活动紧密结合,使学生在主题阅读过程中强化常规训练,培养良好习惯,落实养成教育。因此要将主题阅读活动与学生“五星评比”活动有机整合,形成一致,通过争当五星少年来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活动。

3.各班主任是“传统节日悦读”的直接负责人。要自始至终抓好此项工作,将每次的活动落到实处,力争做到“组织到位,决策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各班级将主题活动的重点放在“实践活动”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活动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被动走向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各班级在每次活动结束时按时将相关材料上交德育处。

5.德育处建立“传统节日悦读”活动专栏,积极主动地将每次的主题阅读活动的开展情况、活动图片、做法经验等及时宣传公布,并实时更新。同时开展“每周点评”,每周利用一次集体晨会总结上周活动开展情况,落实情况,并表彰主题月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学生。

1. 每次在主题阅读活动总结时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学生给予表彰;

2.对班级实行整体评价,作为学期末先进班级的重要依据;

3.学生的综合评价和“五星少年评比”合为一体。

课程建设方案

1.

(1)以活动课为主,理论课为辅,构建就业指导课程的结构体系。由公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组成。

a.公共必修课内容: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择业指导、形势与政策。

b.选修课内容:大学生职场礼仪、大学生就业心理、劳动法规与权益保护。

组织实施;二是就业指导中心会同各系,在6个系列活动中组织实施。

2)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构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3)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师生互动式的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

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式为,专题报告会教学法,以活动课导入式教学法,自主式学习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2.

课程建设近

务是全面启动教学设计、教材建设、队伍建设、师资队伍、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管理队伍、

1.协助学生完成“高中生”向“中专生”的转变。

2.协助学生完成三年的中专生活。

3.协助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4.协助学生全面发展。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1.共性辅导与个性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2.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全程指导的原则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1.课程性质和分类:

1)公共必修课,学分

2)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该门课程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

2.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2)总体目标的实现,态度层面,知识层面,技能层面。

3.课程主要内容纲要

1.第一部分: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主要内容,职业发展与规划导论、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

第二部分:职业发展规划,主要内容为,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环境、职业发展决策。

与面试技巧、心理调适、就业权益保护。

第五部分:职业适应与发展,主要内容,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工作中应注意的因素。

第六部分:创业教育,主要内容,创业的基本知识、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创业素质与能力。

2.但在内容的设计上应根据本院的实际有所侧重、细化。

3.学校专业《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四个模块的设置是按学生大一至大四的阶段来设置的,这样的考虑是便于取舍。

4.课程组教师分别承担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活动课内容。

5.第二阶段,开设三门课程,课程名称为《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由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组合,但应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 ,也有技能的培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

(3)

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 (4),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教材建设:有两个方案选择。第一个:以授课教师的讲义为基础,动态修改,逐步形成我校就业指导课的教材.第二个:统一购买教材。

建议使用第一个。

1.成立克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研究室,简称就业指导教研室。负责教学工作的组织和课程的规划与设计等工作。

2.组建课程教学组。依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课程建设方案

教育部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以“培养造就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国际化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为国家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是一门研究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逻辑学、管理科学等原理,构建和维护有效、实用和高质量软件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分析与设计软件系统的能力,熟练使用各类流行软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控制软件质量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严格落实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还要构建能够满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要求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环节中如何贯彻落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一培养目标。

随着知识经济及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其中的软件产业年均增长率达38%,对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软件业面临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但是,我国社科院的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还不是软件大国,制约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才问题。目前,在我国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人员大约400万,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软件人才在数量和结构上仍存在重大缺口。据信息产业部预测,软件人才需求的增长率将保持在每年l0%以上,人才的结构比例呈现为“橄榄型”,即“高端人才”(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等)和“低端人才”(软件编程人员)严重短缺,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应用能力的软件工程师严重不足。

根据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战略研讨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软件开发人员缺口在50-60万左右,未来5-10年中将缺少更大数量的软件开发人才。与此同时,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每年有大批毕业生就业难。核心问题在于,高校培养的计算机软件人才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不能满足行业需求,人才与岗位需求不对接。国家“卓越计划”也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旨在鼓励高校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工程师后备人才。

2.1 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建设难度大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深化,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为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

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分析显示,学生工作后发现在校期间学习的软件工程课程是对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专业课程之一,但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对此却认识不足。其实,问题的关键就是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

在软件工程专业开设之前,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大多偏重于基础理论介绍,主要介绍有关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不开设课内实验课程,强化软件工程实践能力的其他辅助课程也很少,实践教学建设起步晚,发展比较薄弱。在软件工程专业开设之后,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已经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在具体实施时,由于任课教师没有在企业任职经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导致实践教学变成为了实验而实验的教学环节。

虽然学校目前在企业实训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遭遇校企合作难度大、合作水平较低、合作机制不灵活等情况,大部分校企合作仅局限于“学生短期实习”等浅层次水平,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方面作用有限。

2.2 课程群意识薄弱,课程建设孤立

现代软件工程实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学科乃至国际化的团队协作,有效的团队协作已经成为现代软件工程的重要标志。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分为两大部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前者包括课程设置中软件工程概论、软件设计等侧重基础理论的课程,后者包括软件测试、软件开发案例分析等侧重工程实践的课程。理沦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课程微观生态环境——课程群。

软件工程课程群中的课程从理论课程之间的知识模块划分和衔接到配套实践课程验证理论,每一部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但在实际课程建设时,任课教师往往只关注于自己负责的课程建设,缺乏课程群意识,每门课程各自的实践课程只从与本课程相关的方面进行设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概念,导致课程间交叉内容重复过多、基础内容薄弱、课程间衔接不力等问题。

3.1 建立行之有效的课程建设管理机制

针对课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孤立、重复等问题,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强了宏观调控

(1)依据课程间的关联度,划分课程群。按照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将课程划分为若干课程群。根据课程知识模块,课程群一般包括两门以上课程。例如软件工程课程群包括软件工程概论、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开发案例分析等;java课程群包括java编程基础、java web应用程序开发、java企业级应用开发。

(2)对应课程群,成立课程组。每一个课程组由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负责人,课程组负责人承担课程群的建设、课程组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各门课程教学资料(教学大纲、教材选报、试卷材料等)的审核、组内各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分配等工作。

(3)执行“课程一课程组一系”三级负责机制,实施“课程一课程群一专业”分层次建设机制。在已建立课程组和课程负责人的基础上,强化责任机制,任课教师负责课程建设,课程组负责课程群建设,系部负责专业建设。

课程组和课程负责人机制的实施,一方面使课程能够持续深入建设,另一方面使“课程一课程群一专业”成为一个有机的建设整体,避免了重复建设、孤立建设等问题,最终能够有效地通过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

3.2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合理确定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能力培养的基础,以软件产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为导向,在满足能力培养需要的前提下,学校以“必需、够用”为度,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软件工程的课程体系结构,根据课程群中各课程的相关性、课程知识的互补性进一步整合课程,重新拼装知识模块,构建整个课程体系,避免课程分散、泛而杂等现象,从而达到重点突出、效果显著的目的。

(1)优化课程内容,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提要及教学深度、广度、学时分配、教学进度、实习、实验、作业安排等。软件工程课程组以提升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特点,规划软件工程课程群的设置,按知识模块整合课程,修订教学大纲,使各门课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强课程间联系,实现从理论内容到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按培养目标强化课程构建,深化课程体系建设。

(2)建立健全课程教学文件,规范教学秩序。课程教学文件包括:有关本课程的历史和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资料、教学大纲、教材、优秀教案、电子课件、试题库、试卷分析、教学检查情况、教学总结及改革计划等。通过健全教学文件,分类保管,发挥教学文件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中的作用。

3.3 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无论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还是卓越工程师计划,无一不在强调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l)构建分阶段、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构建“实验一案例一项目”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实施“课堂实践教学一课程实训一学期实训”的多元化全方位训练式实践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强调案例式、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案例与项目贯穿课程始终,有效衔接其他课程。

(2)引入校企合作,实现毕业生的高层次就业。对于二本院校,校企合作的推行难度要大很多,因此,合作方法要灵活多样。学校要加大与知名企业的联合力度,创造合作机会,例如和惠普合作的项目中,动员学生走出去,到惠普的基地进行长期实训。同时,聘请与学校合作的短训公司高级工程人才参与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实践,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真正结合起来,把握高层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发展情况,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实现毕业生的高层次高质量就业。

3.4 实施“全方位训练式”教学模式

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卓越工程师的实施为契机,我们在教学中引入“全方位训练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案例、项目的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强化实践。首先保证相应课程的课内实验学时,以便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为重点课程增加课程实训,使学生对整个课程有一个综合的理解和把握;最后展开学期实训,使学生对课程群中的多门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利用“课堂实践教学一课程实训一学期实训一岗前实训”,全方位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课堂实践教学以知识点的实验为主,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实训对一门课程的所有知识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小组配合,共同完成。学期实训一般安排在学期期末,跟学校小学期结合,对课程群相关课程进行总结和验收,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全方位训练的模式旨在为学生将来从事课题研究、工程项目研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3.5 加大基础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学生自学平台

高等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单向传授,更应该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但资源建设不是简单的素材堆砌,而是通过建立界面友好宜用的课程网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还应建设互动式教学平台,打破教学时空限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环境;建立课程,开发课程网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习题作业、实验指导、相关站链接等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同时提供在线测试、网上答疑等,扩充课堂教学区域,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互动学习。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依据市场以及信息产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结合本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提出了能力导向型软件工程课程群建设方案。该方案现已在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中试运行。接下来,我们将根据该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以便进行合理改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

课程开发方案

1、根据《小学课程方案》要求,逐步完善我校新课程结构。

2、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规划与审定,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本校本土,重点突破,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全面展开。工作上要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1、科学性原则。

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

4、人文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目的上,崇尚个性;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为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保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5、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本土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

1、以模块形式或专题形式开设,每个模块以18学时为宜。

2、按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对课程教法、学法进行研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实施方案

2.突出实践体验。

3.以序列化方案使学生受到系统教育。

1.一年级春游,每年春天;。

2.二年级学先烈精神,每年春天;。

3.三年级学农活动,每年春天;。

4.四年级学工活动,每年秋天;。

5.五年级学军活动,每年秋天;。

6.五年级学雷锋活动,每年春天;。

7.六年级学法律活动,每年秋天;。

8.六年级学商活动,每年春天;。

9.入队仪式,每年12月底。

1.游学校附近公园,半天时间;。

2.上午家长送到公园,中午在公园由家长接回;。

1.参观江心屿,祭奠革命烈士活动,半天时间;。

2.上午家长送孩子到江心屿码头广场,中午江心屿码头广场由家长接回;。

2.车辆由德育统一安排;。

3.上午学生从校区出发,返回校区由家长接回;。

2.参观温州日报的印刷厂或者其它大型工厂;。

3.若需要用车辆由德育处统一安排,上午学生从校区出发,返回校区由家长接回;。

4.若不用车,上午家长送孩子到工厂,中午工厂由家长接回;。

1.每年10月份的一天,四个校区统一安排时间;。

2.全体学生到雪山军营部队体验军营生活;。

3.上午家长送孩子到雪山脚,中午雪山脚由家长接回。

1.每年3月5日前后的'任何一天,分班级组织;。

2.开展清洁校园、参与社区实践活动等;。

3.不安排车辆;。

4.活动时间外的功课照常进行。

2.半天时间参观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并视情况组织法律讲座;。

3.上午家长送法院门口,中午法院门口由家长接回。

1.新春义卖活动,春季开学后第二周一个双休日,时间半天,遇雨天顺延。

2.由四、六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大南校区设摊;。

3.四、六年级学生全员参加,其它年级学生自由参加;。

4.全体教师参与活动;。

5.义卖所得专项用于慈善经费:。

(1)结对某山区小学,用于该校“爱心菜”专项;。

(2)结对某山村党支部,用于该村困难老人;。

(3)捐赠区慈善机构。

1.一年级全体学生入队时间统一为11月20日;。

2.分校区进行,参加学生由校区酌定;。

3.以少先队大队主题队会形式举行;。

4.由五年级队员与一年级队员结对,并在一年内长期结对帮扶。

山东省汽车职教集团年会工作方案预案

四通道改革。

——安徽汽车职教集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成果报告。

2006年6月,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我校联合相关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在我省率先组建职教集团——安徽汽车职教集团。集团成员在自愿基础上,开启了我省资源集聚、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走内涵式、集约化和集团化办学之路的运作模式,实现了较紧密的校企合作、校际联合和校协携手。截止目前,集团成员增至40家,其中企业19家、协会4家、院校17家。

一、成果形成背景。

“十一五”以来,我省实施工业强省和“打造汽车轮子上的安徽”宏伟战略,着力提升汽车工业“领军”地位,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奇瑞、江淮两大汽车品牌,傲然进入全国十强行列。产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在此行业背景下,2005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进行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引发了职业教育对集团化办学的思考。安徽省教育厅也相继出台《关于组建职教集团的若干意见》等各级政策文件,为集团化办学培育了肥沃的土壤。

面对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行业快速发展、职教加剧转型的新形势,推动校企合作引向深入,促使更多的学校加强联合,“唯有抱团才能发展”已形成共识。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根本性改革,积极探索一条特色化、集团化、多元化的办学道路,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2006年,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我校率先成立安徽汽车职教集团,在师资培养、引企入校、教学改革、开放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成果,开创技术技能型人才连锁培养的创新之路。

二、工作过程及成效。

“校企合作、校际合作、课程改革、开放交流”四个通道,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四个改变”,形成了校企良性互动、双赢发展,提升集团办学水平。

(一)育人“双主体”,校企合作掘“深度”。

深化校企对接融合,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一方面学校聘请企业工程师技师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产品安排到实训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企业主动对接学校,安凯、奇瑞、星马等合作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并先后送来车桥、发动机、变速箱等专项拆装设备供学生动手实操,帮助学生岗位技能达到企业规定的要求。通过产教结合,校企一体培养,人才培养质量大大提高,学校“订单”纷至沓来,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巩固。先后开办了安凯车辆班、星马汽车班、江汽车桥班、奇瑞汽车班、合力焊接班、合肥朝柴班、退伍军人“试车员”等企业订单班,累计为企业定向培养了5000余名技能人才。此外,我校还为江淮股份公司进行了数控加工技术的岗前培训,为安凯股份、合力叉车、江淮重工等公司进行了焊装专项培训,为江淮车桥公司进行机械加工培训,为安凯集团组织技能考证培训等。

21、通用ayec项目实训基地,并采取“工学交替”模式,积极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实习效果,解决校内资源不足难题。作为省市技能大赛中职汽车项目的赛点学校,学校还加大了硬件设备的投入,添置了国赛用的全套设备,投入各类设备价值近1000万元,为我省汽车人才选拔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学校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把企业文化引进融合到教学管理中,建有汽车文化广场、汽车知识长廊,组织“广汇杯”、“大步车业杯”校企文化技能艺术节,“安凯杯”、“合力杯”校企运动会,企业家报告会,职教集团年会等,按企业要求开设《汽车文化》课程、借鉴企业7s管理模式等,让学生在校就能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适应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搭建“立交桥”,校际合作拔“高度”。

职教集团积极探索实行“1+2”模式联合办学,先后与30所县级职教中心开展“1+2”模式联合办学,联合招生达5115人,稳固了办学规模,实现了成员学校间的互利共赢;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努力提高办学层次,先后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开设电大汽车班;成功申报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习中心;获批合肥工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学校办学空间,为集团的人才连锁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我校不断探索促进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方式,在自主招生、“3+2”联合办学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集团内中高职教育资源效益,推进中高职衔接取得新进展。参加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中高职衔接论坛,共同研讨该专业的中职和高职的教学计划。与安徽职业学院、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开展合作办学。

学校不仅大力开展与国内各院校的合作,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德国bbs6学校、韩国加图立上智大学签订联合协议,并开设中德班及中韩班,积极构建就业、升学、留学一体的三维立交桥。

(三)融合“教学做”,课程改革提“亮度”。

方向”的教学模式;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确定“以掌握电类技能操作为主、辅以机械技能操作”的教学目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打破课程界限,以“不同类别的零件加工”为主线,实现教学方法的变革。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将理实一体化课程在2011级秋初实验班试用后,已全面推广至12级汽车专业新生中。该专业每周有《汽车认知与维护》、《汽车维修技能》两门课程固定安排在车间教学,仿照4s店的要求来管理。此外,我校还在汽车专业二年级学生中,择优组建钣金和喷涂班,大部份课程在钣金和喷涂场地按模块学习。我校从2008年起,开始设立中德合作班,该班实行小班教学,按照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每学期定期由德国汽车专家来授课两周左右的时间。这些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为我校示范创建工作注入了新鲜活力。

联合集团内职业学校教师积极打造了《汽车维护》等6门精品课程,其中三门课程被立项为省级精品课程,其余三门被确定为市级精品课程,教师自拍、自编了《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认知与基础维护》两本教材,并在各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十多本中职课改教材。其中倪彤教师的《影视动画案例教程》还入选教育部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以全省汽车类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为平台,为集团成员学校培训师资300多人,出台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在各专业中培养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一支“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每年平均安排20多名教师参加各专业培训、出国培训、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等,10名教师赴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组织参加说课比赛、教师技能大赛和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等一系列教研活动,着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四)加快“走出去”,开放交流拓“宽度”。

职业教育是开放式的教育,职教集团自2008年开始探索国际化合作办学,学校与德国、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也等国学校互派师生交流考察,集团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中英职业教育“影子校长”项目,学习了先进办学理念,促进了办学水平的提高。

职教集团注重对职教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县、乡等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的职业学校培训专业课师资、提供实训条件、安置学生实习、开展技能鉴定,并引导集团内成员学校加强师资培训、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如我校积极承担对口支援皖北等地职校、三峡移民库区、四川松潘、西藏山南地区及新疆职教工作,先后接受受援学校的5名领导和老师来校挂职交流;与阜南一职高、界首一职高合作联合申报对口帮扶项目;利用省级汽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积极为各校培训专业骨干教师;向集团成员学校赠送数万元的汽车专业实训设备。此外,学校还组建全省中职宣传联盟,创办集团刊物《汽笛》,提高集团办学影响力;参加各类校企合作交流会、合作论坛及集团化办学研讨会20余次,加强与省内外其他职教集团沟通与交流。

三、成果的创新点。

(一)变“单元”为“多元”。学校不仅集中与23家大中型企业签约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成立职教集团专业指导委员会,集校企之合力,编制与企业岗位要求同步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和实用教材。学校还将教育部通用ayec项目、钣金喷涂特色项目与中德合作项目、德国idk行会满师认证、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等进行合理嫁接,融合多元培养模式,彰显职业教育的广度。

(二)变“合作”为“融合”。校际联合办学不再局限于联合招生,更加注重“教材、教学计划、师资水平、设备配比”四个同步,推动集团成员学校均衡发展;校企合作不再局限于就业输出,更加注重“生产技术、理念文化、兼职教师、培训项目”的四个引进,引进ayec、ppg、spx、team-21等多个项目,努力实现五个对接。

本专科教育。学校还积极探索与外国高等教育的衔接,努力搭建就业、升学、留学一体的三维“立交桥”。

(一)成为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新引擎。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赛、国赛上屡获殊荣,1人还入围世界技能大赛。教师队伍教研能力显著增强,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100多项,现有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全省优秀教师2人,教坛之星6人、骨干教师30名和双师型教师100名,40%的教师实现学历技能双向提升,20多人获得德国“行动教学方法”结业证书,80余人次参加国培省培及国外等进修。

(二)成为辐射其他地区和学校的正能量。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作为首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安徽省国示范学校校长联席会秘书长单位,积极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100多批次兄弟学校来校学习交流经验,我校均无私分享了相关经验成果。学校还积极带动全椒职教中心等20多所集团成员学校同步发展,为全省中职学校培训汽修专业骨干教师300多人,对口支援皖北、渝北、藏南、松潘和新疆,助推城乡、东西部职教一体化发展。

(三)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坚持对接行业企业,培养数万名实用技能人才,奔腾、丰田、庞贝捷等多个特色项目培训基地纷纷落户我校。每年开设10多个企业订单班级,积极提供技术支持、零件加工、人才支撑、职工培训、自考助学等服务,为我省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业职业技能竞赛安徽省选手集训、安徽省中职汽车类技能大赛、江淮安凯等企业员工成长路径培训和园区企业员工自考助学服务,为集团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安徽汽车职教集团将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教育领域深化改革为契机,抢抓安徽“三个强省”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进一步优化集团协同育人机制,坚持“一个核心”(连锁接力培养汽车产业集群的技能型人才)、“两个支点”(校企合作与校际联合)、“三个原则”(自愿参加、优势互补、骨干带动),切实下好“四个功夫”(合作、落实、分工、实力),着力搭建好“六个平台”(课程开发、教改科研、就业指导、技能实训、师资培养、创业教育),真正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就业链,促进集团各成员单位共同进步、提高和发展,为培养新型汽车人做出我们新的努力。

山东省汽车职教集团年会工作方案预案

总则。

第一条集团名称:河北省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

第二条集团性质:本集团是以构建政、校、行、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宗旨,以建立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良性互动,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集团化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的,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由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相关本专科学校、中等学校、幼儿教育协会(学会)、幼儿园、幼儿教育培训机构,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自愿组成的联合体,是非赢利性的社会组织。集团实行理事会制。

第三条集团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冀政[2006]32号)文件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9]10号)、《河北省教育厅关于组建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的若干意见(试行)》(冀教职成[2007]6号),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促进本专业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集团化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学前教育优势品牌,为社会培养师德素质较高、专业知识过硬、育人能力较强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专业人才。

第四条集团宗旨:以服务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为宗旨,以人才培养为依托,以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为目的,努力构建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学会)引领、学校牵头、企业配合、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的“五位一体”的合作育人机制,构建集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实习实训、招生就业、信息咨询、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协调发展的职教体系,实现市场化运作、网络化布局、社会化延伸、多元化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最大限度地实现集团单位办学和经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促进成员单位的互助互利、合作共赢、科学发展,促进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条集团规范:集团及集团成员单位一切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遵守社会公德。

第二章。

职能范围。

第六条集团的职能范围:

(一)整合资源,促进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良性互动,联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二)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沟通政策咨询、行业动态、最新科研成果、人才供求信息。

(三)努力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合作育人机制、招生就业机制、专业运行机制、质量保障机制建设,促进各成员单位的科学有序、互惠互利、统筹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建设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和高水平人才选拔机制,举办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竞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并推出高水平专业人才。

(五)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办学模式创新,加强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引领专业内涵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

(六)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在职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搭建集团内学校教师、企业在职人员沟通交流、培训进修的平台。

(七)加强公共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专业教学标准、技能测试标准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八)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加强省内外的学术交流,不断创新学前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不断提升我省学前教育专业在全国的地位。

(九)加强社会服务,开展宣传、咨询、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为机构团体或个人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服务,为我省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章。

集团成员。

第七条凡承认本章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立全日制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以及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学前教育协会(学会)、幼儿园、幼儿教育培训机构、科研机构,均可申请加入本集团。

第八条申请加入集团的程序:

(一)提交申请表和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二)经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后颁发会员证。

第九条集团成员退出集团应书面通知集团秘书处,并交回会员证。

第十条集团成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十一条组织机构。

(一)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本集团牵头单位,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二)凡承认本章程并符合第三章第七条和第八条所规定条件的单位,均可成为本集团理事。

(三)本集团设立理事会和秘书处。理事会是集团最高权力机构。

(四)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常务理事若干名。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由理事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为三年。

(五)理事会下设秘书处,设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若干名。秘书长由理事大会选举产生,副秘书长由秘书长指定,任期为三年。

(六)理事会设名誉理事长若干名,由理事会聘任。

第十二条理事大会。

(一)理事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需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会议方为有效。若理事不能出席会议,可委托他人出席。

(二)在理事大会休会期间,秘书处行使理事大会权利。如遇特殊情况,秘书处可向理事长提议,由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召开临时理事会。

(三)理事会实行民主集中制。讨论问题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充分的友好协商。决议重大问题需半数以上理事同意。

第十三条理事大会职责。

(一)讨论通过或修改本集团的章程。

(二)讨论通过工作计划。

(三)讨论并实施集团各项管理制度。

(四)讨论集团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职业技能竞赛等重要事项。

(五)讨论研究各理事单位的重要提案。第十四条常务理事会职责。

(一)执行理事会决议。

(二)审议决定理事单位的加入与退出。

(三)实施理事大会通过的工作计划。

(四)决定理事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审议的主要内容。

第十五条理事会秘书处职责。

(二)负责集团的宣传和文档整理等工作。

(三)收集、发布人才培养信息、人才供求信息;负责集团网站管理。

(四)组建专业技术人员团队,为集团成员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

(五)筹备组织理事会议,负责起草会议文件,撰写工作报告。

(六)负责集团的日常联络工作。

(七)负责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

(八)定期向理事长汇报阶段工作成果。

(九)完成理事长、副理事长交办的日常工作。

第五章。

权利与义务。

第十六条集团理事共同的权利与义务。

(一)集团理事享有以下权利:

1、各集团理事地位一律平等,有参与集团重大决策的权利。

2、拥有对本集团名称的使用权。

3、拥有无偿享受信息交流、教学咨询的权利、优先有偿享受科研成果转让、实习基地使用、师资队伍共建的权力。

(二)集团理事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1、承认并遵守本章程,参加理事会议及集团组织的各种活动。

2、落实理事大会的决议,按照理事大会决定的工作计划,做好相应的工作。

3、及时向集团秘书处通报情况。

4、加强集团成员单位间交流、沟通、团结和协作。

5、自觉维护集团信誉,保护本集团名称的使用权。第十七条成员的权利与义务。

(一)权力。

1、优先享用集团或成员单位提供的各种教育资源、人才供求信息、人才规格要求、最新科研成果。

2、优先享受到其他成员单位考察调研、与其他成员单位合作办学、在其他成员单位设立教学或科研基地、与其他成员单位进行课题研究的权利。

3、优先享受其他成员单位提供的技术服务与人力、物力支持。

4、成员学校优先向成员企业派遣实习生、输送合格毕业生。

5、成员企业优先选择接收成员学校的优秀毕业生。

(二)义务。

1、成员企业应及时反馈用人信息,提供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对成员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质量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2、成员企业应根据成员学校的教学安排,接收成员院校的学生实训实习和教师实践锻炼,提供实习场所、实习岗位,配备高水平的实习指导教师。

3、成员院校应优先向成员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

4、成员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到成员企业调研,并根据成员企业的要求,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服务。

5、成员科研机构应定期到成员院校、成员企业调研,合作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免费提供行业发展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或有偿提供技术成果转让。

6、成员应积极参加集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不得无故缺席理事会,不得借集团名义侵害其他成员单位的利益。

第六章。

经费使用。

第十八条集团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各成员单位缴纳的会费、社会捐赠以及集团从事其他社会服务活动等获得的合法收入。

第十九条集团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二十条集团经费使用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并接受理事大会和有关单位的监督和审计。

第二十一条属于社会捐赠、资助的集团资产,集团将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二十二条集团完成宗旨任务后需要解散,或因其他原因终止活动,由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二十三条集团终止动议须经理事大会表决通过,并报送河北教育厅备案。

第二十四条集团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处理善后事宜。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章程经集团第一次理事大会表决通过。第二十六条本章程于集团成立之日起生效。第二十七条本章程解释权属集团理事会秘书处。河北省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秘书处(筹)。

2014年6月6日。

年山东省德州3.15纪念活动方案敲定

2017年10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修改,决定于2017年3月15日正式实施。这是消法颁布20年来第一次大修,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7年3.15纪念宣传活动将以宣传贯彻新消法为主要内容,向全社会和广大消费者做好宣传教育普及工作。

活动方案。

敲定如下:

二、召开市消保委四届六次常务理事会议。会议拟于3月初召开,主要内容:一是通报2017年协会工作;二是征求2017年工作意见;三是表决通过协会人事调整事项;四是集体学习新消法,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三、组织3.15广场集中宣传活动。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也是新消法正式实施的日子。上午,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在市中心广场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届时,邀请市领导现场视察指导,并通过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四、召开家用汽车3.15志愿者座谈会。在去年家用汽车“三包”新规培训的基础上,消保委会同市质监局在全市汽车行业招募3.15志愿者。3.15期间,组织3.15志愿者召开汽车“三包”实施工作座谈会,正式成立全市汽车行业消费投诉咨询队伍,学习新消法暨“三包”新规实施规范,研讨有关工作。

五、联合主流媒体,开展新消法系列宣传活动。3.15期间,消保委联合德州日报、德州晚报、德州广播电视台、齐鲁晚报、山东商报、中国山东网、大众网等主流媒体,开办专题栏目,宣传新消法,与消费者进行广泛交流。同时,在2月23日承诺热线上专题宣讲新消法,接听投诉咨询热线。

山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全文

山东省2017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全文)

山东省教育厅正式公布《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原文如下:

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和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课程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高中学校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有利于高等学校综合评价、科学选拔适合学校和专业特色要求的学生,促进高中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一)考试科目与考试组织。

合格考试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

等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条件成熟时,增加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以及高等学校招生要求,在上述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考试科目,其所选科目的合格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不得选择不合格科目作为等级考试科目。

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其中,艺术、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考试,采用“过程性学习成果+专项测试”的方式确定成绩,“过程性学习成果”和“专项测试项目”、评分标准、操作规程等全省统一制定,各市教育局统一组织施测。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合格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等级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选修i内容。

(一)考试对象。

具有普通高中学籍的在校学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学生;社会人员。具有普通高中学籍的在校学生和申请普通高中同等学力的人员均应参加合格考试。报名参加夏季高考的所有人员均须参加等级考试。

(二)考试时间。

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年上、下学期末。高中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参加合格考试的时间不早于高一下学期末;艺术、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考试时间为高三上学期末和下学期的4月份;其他科目的合格考试均提供多次考试机会。

等级考试每个科目只为在校学生提供1次考试机会,时间为高三学年的上学期末。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参加等级考试随普通高中高三学生进行。

(一)成绩呈现。

合格考试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等级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和e等级共25%。

(二)成绩使用。

合格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成绩提供给招生高等学校使用,其中,将学生自主选择的'3个科目等级考试成绩纳入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等级考试成绩有效期为12个月。

学生在校期间因未通过合格考试而没有取得毕业证书的,离校2年内可继续参加有关科目合格考试,考试成绩作为核发毕业证书的依据。

其他考生合格考试科目成绩达到合格要求,可认定为具备普通高中教育同等学力,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山东省普通高中教育同等学力认定证明》,由各市教育局核发。

由外省转入的学生,已在外省参加合格考试的科目,由转出省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我省审核认定。在外省取得的等级考试科目成绩无效,需在我省重新参加考试。学生转出到外省,由我省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为其出具学业成绩证明。

因休学后复学到下一年级的学生,原等级考试成绩无效,需重新参加考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做好教学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

(一)加强组织领导。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教育厅在教育部指导下组织实施。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考籍管理和组织实施考试等有关工作。

学业水平考试实行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省教育厅成立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导委员会,由厅长任主任,有关分管厅长任副主任,基础教育处、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省教科院主要负责人任委员;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基础教育的副厅长兼任,基础教育处处长、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任副主任;基础教育处承办办公室日常事务。

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制定学业水平考试指导意见,协调学业水平考试相关工作。

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考试组织实施工作,制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细则,负责题库建设,组织命题、报名、考试、阅卷、分数统计、等级划定、成绩公布、作弊考生的处理等。

省教科院参与命题工作,负责试卷评估分析。

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参照省教育厅相关部门分工确定本区域内学业水平考试相关工作职责分工。

(二)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严禁压缩课程授课时间,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学校要开设选修课,供有需要的学生选择学习。学校要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成情况进行考查,确保完成必修学分。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加强设施设备、师资配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教学需要。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定期对各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确保命题质量。建立省级学业水平考试题库,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命题,做好试题补充更新,加强题库系统建设,不断提高组卷水平。做好试题的评估和分析,保证每套试题题型结构合理、内容准确、难度与区分度适当,切实提高命题的科学化和专业水平。

(四)严格考试管理。按照国家考试的标准和要求,统一设置考点、考场,规范考试组织与阅卷程序,统一组织阅卷(考核),统一标准和方式。严格试卷保密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建立健全诚信机制。对考试作弊等违规行为,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保障考试经费。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经费收支文件,各市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争取财政经费支持,确保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顺利实施。

本方案自2017年入学的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8月31日。内地民族班及内地民族散插班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含随班就读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外籍学生参照执行。

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更好地实施科教兴鲁、人才强省战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按照“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健全制度,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统筹规划,以综合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发挥人才作用为根本,激发人才活力,提升人才效能,努力打造山东高端会计人才品牌,为全省经济社会和会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培养目标

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实际出发,按照高端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和素质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培养工作,争取用10年时间,选拔培养600名高端会计人才。其中重点培养400名企业类高端会计人才;100名行政事业类高端会计人才;50名注册会计师类高端会计人才;50名学术类高端会计人才。

三、组织领导

责研究制定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等有关政策,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培养工作的组织实施,具体履行制定阶段性培训计划、商定培训教材和师资、建立高端会计人才信息库、实施动态跟踪管理、落实领导小组决议等职责。

四、培养对象选拔

(一)选拔范围:中央驻鲁企业(单位)、省属企业及其他规模以上企业;省内行政事业单位;山东省境内会计师事务所。

(二)选拔对象:各有关单位分管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及其后备人员、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财务会计骨干、会计师事务所部门经理或骨干注册会计师、省内高校从事财务会计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教师。

(三)选拔条件

1、基本条件

(2)具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在职在岗从事财务会计工作5年以上;

(3)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或会计专业副教授以上职称;

(4)精通业务,熟悉政策,工作业绩突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较强的执业判断能力;

(5)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6)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身体健康。

2、专业条件

根据岗位性质特点,分别确定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高端会计人才选拔专业条件,有关规定另行印发。

此外,对获得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会计工作者荣誉称号,或者取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一、二等奖,以及在本行业、本系统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员,选拔条件可适当放宽。

(四)选拔程序

1、申报。具备条件的人员由本人提出申请,如实填写《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培养申请表》(见附件),连同申请表中所填列事项有关证明材料,经所在单位同意盖章、主管部门复核审查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

2、笔试。考试范围为财务会计实务、企业内部控制、企业管理(财经)综合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英语。考试形式为闭卷。根据考试成绩和申报条件,按1:1.5确定候选人员,并在山东会计信息网予以公布。

3、答辩。主要考察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与职位相匹配的其他能力等。

4、确定选拔培养对象。经综合评定,确定培养人选名单,在山东会计信息网予以公示并无异议后,书面通知入选人员所在单位和本人。

五、培养基地

全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以国家会计学院为主要培训基地,山东财经大学为辅助培训基地,学员单位和有关知名企业为补充培训基地。集中培训、项目开发、课程设计在主要基地开展,跟踪培养由辅助基地负责,岗位自学和考察在补充基地进行。

六、培养内容

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贴近实际、结合案例、突出前沿、体现创新的原则,负责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会计职业道德素养、专业会计理论知识、会计综合能力框架构建、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国内外典型会计案例、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设计、成本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税收环境与税务筹划、资本市场运作、会计改革发展前沿问题、会计的国际化趋同探讨等。

七、培养实施

(一)培养周期。以3年为一个培训周期,每个培训周期分为集中学习培训和跟踪培养两个阶段。

究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学习培训通过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案例讨论、组织论坛、现场观摩、国内外考察等方式进行。每年集中两次,一次两周左右。集中学习结束后,由培训学校提供自学书目、课题项目和网上辅导服务等供学员自学。

学员在工作岗位期间,实施跟踪培养,主要由指定导师根据学员岗位特点和知识结构,制订个性辅导方案,帮助学员巩固培训效果,拓宽知识面,全面提高业务能力。

(三)培养过程管理。

1、建立高端会计人才信息库,对学员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2、建立跟踪评价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培训基地不定期与学员及学员所在单位进行联系,了解通报学员的学习、工作、科研以及职业岗位变化等情况,听取学员对学习课程的建议,为培训效果测评提供基础数据。在培训周期内,每年年终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所在单位按照管理计划和目标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

3、实行淘汰机制。建立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退出机制,对无故缺课、未完成规定的全部课程、不按规定报送学习心得、实践应用报告、调研报告、专业论文、案例研究报告、业绩报告等的学员,予以淘汰。

八、人才评价使用

(一)培训周期届满,学员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培训课程,经考核合格后予以结业,并由省财政厅颁发“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结业证书”。

(二)在每期学员中综合考虑学习成绩、学习期间工作业绩及研究成果等因素,选拔出5—10名优秀学员推荐申报“泰山学者”。

(三)每期选拔部分符合条件学员进入省“齐鲁青年英才成长工程”、“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造就工程”、“齐鲁名师培养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计划。

(四)优先成为山东省会计学会常务理事、资深顾问或荣誉会员;优先参加省财政厅、省会计学会等部门(单位)组织开展的课题项目、学术研究等活动。

(五)择优聘任为省财政厅会计制度管理联络员、咨询专家等。

(六)择优纳入省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专家库。

(七)优先推荐参评“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先进会计工作者等。

(八)推荐优秀学员进入山东省人才库,特别优秀者直接推荐到、省政府高级专家咨询组织。

九、培养经费

阶段的费用,学员及所在单位承担培训往返等其他费用。

甘肃省会计高端人才培养班第二期(2015年)培养工作方案#e#

根据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和《甘肃省会计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规定,省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举办第二期全省会计高端人才培养班。为保证培养质量,现依据省财政厅、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国资委四部门联合颁布的《甘肃省会计高端人才选拔培养实施方案》,制定《甘肃省会计高端人才培养班第二期(2015年)培养工作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培养目标和方式

(一)培养目标

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实际出发,在全省范围内培养一批精通业务,精于理财,善于管理,视野开阔,具有较高理论、政策水平和战略思维及创新与决策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高端人才,为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和会计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培养方式

1

1、集中学习培训。包括国家会计学院集中培训和省内集中培训,具体通过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案例讨论、主题论坛、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集中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并提交学结一份。

2、远程网络课程学习。由国家会计学院提供网络课程及学习的平台,学员按规定每年完成四门必修课和二门选修课的学习及考核。

3、在职自学。集中培训结束后,由国家会计学院提供自学书目,学员按规定完成自学任务,且每年至少提交两门课的自学笔记或心得体会。

4、考察实训。建立省内会计高端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不定期组织学员到实训基地考察、实训,进行体验式学习。

5、课题研究。学员在岗位工作期间,实施跟踪培养,主要由指定导师根据学员岗位特点和知识结构,制订个性化辅导方案,帮助学员结合工作实践进行课题研究,每年向培训管理部门提交一份专业论文或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提升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组织学员承担或参与省财政厅、会计学会的课题研究工作。结业时,每位学员要按规定完成结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

二、培养周期及培训内容

2

本期会计高端人才培养班培养周期为三年,从2015年7月开始,到2017年6月结束。本培养周期分为知识拓展、能力提升、使用提高三个培养阶段。

(一)第一培养阶段(2015.7—2015.6)

这一阶段以对学员拓展知识、开阔视野为目的,通过集中培训、网络课程、自学、课题研究等方式,构筑全面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加强交流、拓展训练,培养沟通与团队合作意识,为学员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第二培养阶段(2015.7—2016.6)

这一阶段以对学员深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培养管理和决策能力为目的,通过集中培训、网络课程、自学、课题研究等方式,构筑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把握管理实务的前沿和难点问题,提高管理和决策能力。

(三)第三培养阶段(2016.7—2017.6)

这一阶段以完善学员领导沟通、协调能力为目的,通过集中培训、网络课程、岗位实践、课题研究等方式,实现由核算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的角色转换。

三、培养管理

态跟踪管理。每次省外集训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和远程网络课程学习管理由国家会计学院负责。

(二)建立量化考核体系。根据学员在每个培养阶段中的综合表现,形成量化考核结果,计入学员档案。

(三)实行奖励与淘汰机制。每个考核年度结束,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按考核结果,评选“优秀学员”并计入学员档案;第一、二学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学员,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劝其退班;最后学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学员不予结业。

四、结业及评价使用

(一)培训周期届满,学员完成三个阶段的培训任务,并量化考核合格,予以结业,由省财政厅、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资委及国家会计学院联合颁发“甘肃省会计高端人才证书”。

(二)推荐优秀学员进入甘肃组织部和省人社厅领军人才库,并积极向大型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推荐使用优秀学员。

(三)取得“甘肃省会计高端人才证书”的学员,经申请可成为甘肃省会计学会高级会员,优秀学员可聘为下期会计高端人才培养班导师,并享有下列优先权:

1、优先参加省财政厅、省会计学会等部门(单位)组织

开展的课题项目、学术研究等活动;

2、优先推荐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会计职称考试等辅导的师资;

3、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会计职称,优先评选优秀会计工作者。

五、培养费用

三年培养期间的培训费用由省财政统一安排,集中培训期间的食宿费和交通费由学员及所在单位按规定承担。

山东省学校教学团队活动方案

这两篇短文都是关于生命的文章,该怎样来度过一生,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可能对人生、生命有一些思考,也许有自己的一点见解,大多处于稚嫩状态,谈论这样的话题,学生应该感兴趣。阅读学习这些中外先贤的优秀散文,教师引导得当,会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讲解前指导学生多读,多思考,合作交流讨论,学生应该不难理解作者的情思,教学目标也就不难完成。

教学目标。

(1)通过富含哲理的文句,读懂文章的内容。

(2)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3)启迪学生体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朗读,探讨体会富含哲理的文句,以合作探究教学为主。

相关范文推荐
  • 10-30 专业地震新闻发布会发言稿(汇总15篇)
    通过撰写发言稿,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语言,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团队最近的成果。大家上午好!下面,就我市普
  • 10-30 热门红色陕北心得体会总结(案例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思考。心得体会范文1:通过这次工作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迎接挑战,才能取
  • 10-30 精选廉洁风险自查报告表(模板24篇)
    写自查报告可以让我们更加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表现和成果。以下是一些示范性的自查报告,供大家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更好地理解自查报告的要点和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
  • 10-30 精选转正式党员心得体会(汇总14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党员在实践中对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思考和感悟的总结。下面是一些党员心得体会的案例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党员转正让我们知道一名党员,要
  • 10-30 优秀医生留院申请书(模板16篇)
    申请书是展示个人才能和潜力的重要材料之一,更多的申请书意味着更多的机会。部分更多申请书范文来自成功申请者的实际经验,对于写作技巧和内容选择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10-30 最新班组建设方案(案例21篇)
    建设方案是指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或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和措施。通过学习这些建设方案范文,可以提升自己制定方案的能力和水平。班组建设总责:突出“三
  • 10-30 精选土地变更登记申请书大全(18篇)
    撰写申请书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个细节并确保其质量。接下来,我们将会给大家分享一些写得出色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 10-30 实用下学期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18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对班级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具体分解和安排。下面提供一份系统的班主任工作计划示范,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使学生能够尽早适应学习新阶
  • 10-30 优质新兵思想心得体会及感悟(模板15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将碎片化的经验或者感悟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不同场合和领域的心得体会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灵感。入伍后,作为新兵,我
  • 10-30 最新物业服务的心得体会(案例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和提升自己的工作表现。下面是一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验和思考都很值得我们借鉴。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生活中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