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最优游褒禅山记教案三课时范文(16篇)

最优游褒禅山记教案三课时范文(16篇)

时间:2023-10-30 14:37:22 作者:薇儿最优游褒禅山记教案三课时范文(16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和实施,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和评价标准。

游褒禅山记教案

1.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

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作者的观点。

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

2课时。

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学法点拨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

1、自学。

2、勾画《高考神梯》。

3、自制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听录音,正音、明读。

3、诵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

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列入游记。)。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世称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写于34岁任舒州通判时。

三、点拨本文学习步骤。

1、阅读课文。

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3、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

4、了解本文写作特色。

5、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6、背诵。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庐冢谬其传无物以相深父。

瑰丽窈然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2、明读:所谓华山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

而我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理清课文结构思路:(1)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2)记游洞经过。

(3)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

(4)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5)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五、分析解读一二段。

(一)补充注释。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始:起初;舍:建房。

2.而卒葬之卒:最后。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给……命名。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的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

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大概,可能。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7.不出,火且尽且:将要。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加:更加。

9.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10.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其:自己;极:尽。

(二)指出下列句中所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舍。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便舍船,从口入。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e退避三舍。

2.余。

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游刃有余。

d其余,则熙熙而乐。

3.穷。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d复前行,欲穷其林。

4.然。

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奚以知其然也。

d吴广以为然。

(三)下列句中哪些次是词类活用?请具体解释之。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此。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5.则其好游直不能穷也。

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9.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

(四)朗读课文,边读边翻译。

(五)分析理解。

1.褒禅山因何而得名?它到底是什么山?

答:因唐朝和尚慧褒而得名;就是现在的华山。

2.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他也因此而尚受时人讥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个习惯的?(讨论)。

3.从文中所写来看,作者为什么要进山洞?又为什么半路撤出?

答:“如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4.现在时兴一种运动,叫做探险运动,你认为这种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讨论)。

六.熟读课文一二段,课后用通顺的语言认真翻译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研读三四五段。

2、小结本文。

3、练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背读第一二段(或抽查词语理解情况)。

二.分析解读三四五段。

(一)补充注释。

1.于是余有叹焉焉:语气词,不译。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因为,由于。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夫:那;以:而,并且。

4.其熟能讥之乎其:岂,难道。

5.何可胜道也哉胜:完全。

(二)下列词语在句中应怎样解释?

1.焉。

a于是余有叹焉。

b而人之所罕至焉。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其。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其熟能讥只乎。

d其真不知马也。

e汝其勿悲。

3.观。

a.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4.名。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莫名其妙。

e不名一文。

f以奇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往往有得。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险以远,则至者少。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四)比较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5.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6.于是余有叹焉。

7.往往有得。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五)分析后三段。

1.王安石基于这次旅游产生了一点感想?请具体说明。

答:赏“非常之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对于古书“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2.王安石分析要赏“非常之观”必需哪些条件?

答:要有志、有力、有助。

3.学习了本文,你有了怎样的体会?你将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三.朗读后三段,边读边翻译。

四.小结本文:

1、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请找出本文中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作者记游褒禅山不为记游,而为发表议论:无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2、因事见理,叙议结合。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

五.课堂作业:

课后练习。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游褒禅山记教案

齐背课文。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文中的记游内容是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事实依据;议论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前面的记游处处从后面的议论落笔,为议论作铺垫;后面的议论又处处紧扣前面的记游,赋予记游内容以特定的思想意义。记叙和议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是深思熟虑、刻意安排的。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其余从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前洞略,后洞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悔”详。议论部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华山洞的心得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议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议“力”“物”从略。

3、文笔简洁,语言凝练。

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分而有节制,没有无用的笔墨。全篇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以致文字难以增删改换。文中的一些句子,如“人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都是平实而深刻、言简而意丰的警句。

选一篇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的游记(文言文、现代文都行),进一步领会、学习叙议结合的手法。

自学苏轼《石钟山记》,并与《游褒禅山记》比较。

游褒禅山记教案

好文章,特别是古文,如牛肉干,越嚼越有味,越嚼越能感受它的精思细理,这篇课文就是如此。

我初次阅读并未感觉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讲了志力物的辨证关系这个学生一读就能理解。可在我看了有关评论之后又读,发现好文章就是好文章,他之所以能流传后世,定有它特别高妙之处,这篇文章区区几百字通过对一次游玩的简单记述就为我们深刻透辟的阐述了怎样成大事以及以怎样的态度做学问的问题,前后呼应,详略得当,记叙与议论完美结合,无一句无着落,没有旁逸之枝,思维严密、清晰(无怪乎作者是政治改革家,纯文学家思维一般没有这样严密清晰,很多时候混沌一片),如果也能让学生领略到这一点,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晚号半山。神宗时,曾推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我执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其散文雄建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等》。

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

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题目中有记不见的就是游记。)。

以前我们写游记主要写哪些内容?

学生答:旅游的时间地点和谁一起去,然后写所见,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或者抒发对古代文明遗迹的赞美,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颂以及由此引发的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等等,可这篇游记却不是如此,它通过作者的亲身游历探险,发幽微之思,阐发深邃的哲理,那么作者为我们阐发了那些哲理呢?他的观点给我们那些思考呢?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然后通读全文)。

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

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

作者要游历褒禅山,作者是怎样介绍褒禅山的?好,我们先看第一段。

指名朗读、口译。如有疑难则请其他同学回答或由教师点拨。

重点掌握以下词、句:

一词多义:

游褒禅山记教案

1.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

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作者的观点。

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

2课时。

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学法点拨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

1、自学。

2、勾画《高考神梯》。

3、自制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听录音,正音、明读。

3、诵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

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列入游记。)。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世称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写于34岁任舒州通判时。

三、点拨本文学习步骤。

1、阅读课文。

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3、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

4、了解本文写作特色。

5、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6、背诵。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庐冢谬其传无物以相深父。

瑰丽窈然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2、明读:所谓华山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

而我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理清课文结构思路:(1)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2)记游洞经过。

(3)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

(4)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5)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五、分析解读一二段。

(一)补充注释。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始:起初;舍:建房。

2.而卒葬之卒:最后。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给……命名。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的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

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大概,可能。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7.不出,火且尽且:将要。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加:更加。

9.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10.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其:自己;极:尽。

(二)指出下列句中所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舍。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便舍船,从口入。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e退避三舍。

2.余。

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游刃有余。

d其余,则熙熙而乐。

3.穷。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d复前行,欲穷其林。

4.然。

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奚以知其然也。

d吴广以为然。

(三)下列句中哪些次是词类活用?请具体解释之。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此。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5.则其好游直不能穷也。

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9.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

(四)朗读课文,边读边翻译。

(五)分析理解。

1.褒禅山因何而得名?它到底是什么山?

答:因唐朝和尚慧褒而得名;就是现在的华山。

2.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他也因此而尚受时人讥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个习惯的?(讨论)。

3.从文中所写来看,作者为什么要进山洞?又为什么半路撤出?

答:“如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4.现在时兴一种运动,叫做探险运动,你认为这种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讨论)。

六.熟读课文一二段,课后用通顺的语言认真翻译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研读三四五段。

2、小结本文。

3、练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背读第一二段(或抽查词语理解情况)。

二.分析解读三四五段。

(一)补充注释。

1.于是余有叹焉焉:语气词,不译。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因为,由于。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夫:那;以:而,并且。

4.其熟能讥之乎其:岂,难道。

5.何可胜道也哉胜:完全。

(二)下列词语在句中应怎样解释?

1.焉。

a于是余有叹焉。

b而人之所罕至焉。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其。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其熟能讥只乎。

d其真不知马也。

e汝其勿悲。

3.观。

a.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4.名。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莫名其妙。

e不名一文。

f以奇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往往有得。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险以远,则至者少。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四)比较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5.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6.于是余有叹焉。

7.往往有得。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五)分析后三段。

1.王安石基于这次旅游产生了一点感想?请具体说明。

答:赏“非常之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对于古书“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2.王安石分析要赏“非常之观”必需哪些条件?

答:要有志、有力、有助。

3.学习了本文,你有了怎样的体会?你将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三.朗读后三段,边读边翻译。

四.小结本文:

1、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请找出本文中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作者记游褒禅山不为记游,而为发表议论:无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2、因事见理,叙议结合。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

五.课堂作业:

课后练习。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

齐背课文。

二、鉴赏。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文中的记游内容是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事实依据;议论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前面的记游处处从后面的议论落笔,为议论作铺垫;后面的议论又处处紧扣前面的记游,赋予记游内容以特定的思想意义。记叙和议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是深思熟虑、刻意安排的。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其余从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前洞略,后洞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悔”详。议论部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华山洞的心得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议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议“力”“物”从略。

3、文笔简洁,语言凝练。

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分而有节制,没有无用的笔墨。全篇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以致文字难以增删改换。文中的一些句子,如“人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都是平实而深刻、言简而意丰的警句。

三、拓展。

选一篇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的游记(文言文、现代文都行),进一步领会、学习叙议结合的手法。

四、作业。

《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我看了一下张正耀老师的《游褒禅山记》课堂教学实录,受到了启发。直接以研讨“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为教学的切入点。这样做,既体现了文章写作的本意,又紧紧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内容,使得教学主干突出,重点明晰。文言并重,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

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方式进行的,先作者介绍,后介绍其散文热点,然后播放顾威《游褒禅山记》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找难读的字音,谈谈自己的句读的划分朗读。再一段一段的梳理文意,结果自己上的不太满意,更不用说学生了。

在第二个班上课时,吸取了上一节课的教训,在分析完字音节奏后,让学生自己谈了不懂得字词句,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谈谈自己对这些疑难的理解,在交流合作中学习提高。在学习中,学生梳理“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这一节时,我顺势引导学生:“这里余于仆碑到底指什么碑啊,大家找一找前面什么地方照应?”学生很快找到“有碑仆道,其文漫灭”一段,然后引导学生品味这段议论的意义,同学们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再引用近代大学者梁启超曾经评价王安石的这篇文章“荆公则学人之文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王安石的这篇散文是一篇学者的随笔,看似游记,其实论述了学者治学的道理。作者从个别到一般,由“华山”的“音谬”概括出社会上辗转讹误,相沿失实的普遍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又是从具体到抽象,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从正面加以肯定,强调“深思而慎取”。这正是倡导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实精神。这样一改,效果很好,自己从学生实际出发,然后由此自然生成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资源,在此基础上的教与学才是最有效的。

看来,人只有不断挑战自己,只有课下多付出,多备学生,才会有课堂的精彩;温家宝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引用了王安石所说的三句话:“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变革,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游褒禅山记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

教学重点: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学法点拨。

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

教学准备:

1、自学。

2、勾画《高考神梯》。

3、自制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听录音,正音、明读。

3、诵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有两篇是游记。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

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列入游记。)。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世称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写于34岁任舒州通判时。

三、点拨本文学习步骤。

1、阅读课文。

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3、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

4、了解本文写作特色。

5、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6、背诵。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庐冢谬其传无物以相深父。

瑰丽窈然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2、明读:所谓华山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

而我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理清课文结构思路:

(1)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2)记游洞经过。

(3)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

(4)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5)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五、分析解读一二段。

(一)补充注释。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始:起初;舍:建房。

2.而卒葬之卒:最后。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给……命名。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的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

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大概,可能。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7.不出,火且尽且:将要。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加:更加。

9.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10.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其:自己;极:尽。

(二)指出下列句中所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舍。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便舍船,从口入。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e退避三舍。

2.余。

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游刃有余。

d其余,则熙熙而乐。

3.穷。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d复前行,欲穷其林。

4.然。

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奚以知其然也。

d吴广以为然。

(三)下列句中哪些次是词类活用?请具体解释之。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此。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5.则其好游直不能穷也。

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9.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

(四)朗读课文,边读边翻译。

(五)分析理解。

1.褒禅山因何而得名?他到底是什么山?

答:因唐朝和尚慧褒而得名;就是现在的华山。

2.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他也因此而尚受时人讥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个习惯的?(讨论)。

3.从文中所写来看,作者为什么要进山洞?又为什么半路撤出?

答:“如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4.现在时兴一种运动,叫做探险运动,你认为这种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讨论)。

六.熟读课文一二段,课后用通顺的语言认真翻译一遍。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研读三四五段2、小结本文3、练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背读第一二段(或抽查词语理解情况)。

二.分析解读三四五段。

(一)补充注释。

1.于是余有叹焉焉:语气词,不译。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因为,由于。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夫:那;以:而,并且。

4.其熟能讥之乎其:岂,难道。

5.何可胜道也哉胜:完全。

(二)下列词语在句中应怎样解释?

1.焉。

a于是余有叹焉。

b而人之所罕至焉。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其。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其熟能讥只乎。

d其真不知马也。

e汝其勿悲。

3.观。

a.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4.名。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莫名其妙。

e不名一文。

f以奇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往往有得。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险以远,则至者少。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四)比较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5.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6.于是余有叹焉。

7.往往有得。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五)指出下列句中含有的文化常识。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四人者:庐陵箫君圭君玉……。

3.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4.《临川先生文集》。

5.今之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六)分析后三段。

1.王安石基于这次旅游产生了一点感想?请具体说明。

答:赏“非常之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对于古书“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2.王安石分析要赏“非常之观”必需哪些条件?

答:要有志、有力、有助。

3.学习了本文,你有了怎样的体会?你将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讨论)。

三.朗读后三段,边读边翻译。

四.小结本文:

1、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请找出本文中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作者记游褒禅山不为记游,而为发表议论:无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2、因事见理,叙议结合。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

五.课堂作业:课后练习。

六.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

2、完成《高考神梯》。

《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1.诵读并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2.落实虚词“其”的用法,翻译文章中的重点语句。

3.找寻文章中哲理性语句并尝试用一句话概述感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去标点、抠空诵读的方式,诵读并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2.利用工具书,小组合作,梳理“其”的基本用法。

3.翻译重点语句,总结文言翻译的注意事项。

3.迁移提升,结合文中哲理性语句谈生活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发。

【教学重点】。

检查落实第三段的背诵,“其”的意义及用法,重点语句的翻译。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任务:

2.熟读并通译全文,圈出疑难,通过小组讨论、查工具书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课堂热身,诵读第三自然段。

1.去标点诵读。

2.抠空诵读。

3.抠更多的空诵读。

4.仅余提示性文字诵读。自我检测,并通过“抢背”的方式展示。

5.在老师的提示下,试背全段。

二、文言词句落实。

出示课前准备任务,检查落实。

1.教师分类列举本课含有“其”的句子,随机抽取学生投影这些句子并讲解。其他学生评价、质疑。

2.根据课前学生翻译文本所暴露的问题,筛选有疑难的句子进行当堂翻译检测。

分别找学生上台书写,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评价、完善。教师根据学生翻译的情况适时提醒文言翻译的注意事项,如:文言的意识(单双音转换、词类活用等)、语境的意识等。

三、深读文本,拓展提升。

师引导:经典有永不衰竭的探求价值。《游褒禅山记》对我们学习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一个素材宝库。文中那些富含哲理的语句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尝试从文章中找寻这样的句子,并用一句话概述你的体悟。

师示范:“‘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无限风光在险峰,没有接受磨砺的勇气,怎能收获别样风景。”

生自我思考,尝试写下新的感悟。

生展示交流。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游褒禅山记》对我们的学习还有什么启示呢?比如深入把握作者情感的方法,比如写作时材料取舍的借鉴,比如文章的构思,比如……。我们课下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发掘经典更多的解读价值。

作业:仿照本节课深读经典的方法,选择本单元的其它文章进行解读。

《游褒禅山记》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

教学重点: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学法点拨。

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

教学准备:1、自学2、勾画《高考神梯》3、自制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2、听录音,正音、明读3、诵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有两篇是游记。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

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列入游记。)。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世称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写于34岁任舒州通判时。

三、点拨本文学习步骤。

1、阅读课文。

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3、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

4、了解本文写作特色。

5、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6、背诵。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庐冢谬其传无物以相深父。

瑰丽窈然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2、明读:所谓华山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

而我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理清课文结构思路:(1)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2)记游洞经过。

(3)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

(4)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5)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五、分析解读一二段。

(一)补充注释。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始:起初;舍:建房。

2.而卒葬之卒:最后。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给……命名。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的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

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大概,可能。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7.不出,火且尽且:将要。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加:更加。

9.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10.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其:自己;极:尽。

(二)指出下列句中所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舍。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便舍船,从口入。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e退避三舍。

2.余。

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游刃有余。

d其余,则熙熙而乐。

3.穷。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d复前行,欲穷其林。

4.然。

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奚以知其然也。

d吴广以为然。

(三)下列句中哪些次是词类活用?请具体解释之。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此。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5.则其好游直不能穷也。

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9.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

(四)朗读课文,边读边翻译。

(五)分析理解。

1.褒禅山因何而得名?他到底是什么山?

答:因唐朝和尚慧褒而得名;就是现在的华山。

2.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他也因此而尚受时人讥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个习惯的?(讨论)。

3.从文中所写来看,作者为什么要进山洞?又为什么半路撤出?

答:“如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4.现在时兴一种运动,叫做探险运动,你认为这种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讨论)。

六。熟读课文一二段,课后用通顺的语言认真翻译一遍。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研读三四五段2、小结本文3、练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背读第一二段(或抽查词语理解情况)。

二。分析解读三四五段。

(一)补充注释。

1.于是余有叹焉焉:语气词,不译。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因为,由于。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夫:那;以:而,并且。

4.其熟能讥之乎其:岂,难道。

5.何可胜道也哉胜:完全。

(二)下列词语在句中应怎样解释?

1.焉。

a于是余有叹焉。

b而人之所罕至焉。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其。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其熟能讥只乎。

d其真不知马也。

e汝其勿悲。

3.观。

a.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4.名。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莫名其妙。

e不名一文。

f以奇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往往有得。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险以远,则至者少。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四)比较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5.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6.于是余有叹焉。

7.往往有得。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五)指出下列句中含有的文化常识。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四人者:庐陵箫君圭君玉……。

3.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4.《临川先生文集》。

5.今之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六)分析后三段。

1.王安石基于这次旅游产生了一点感想?请具体说明。

答:赏“非常之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对于古书“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2.王安石分析要赏“非常之观”必需哪些条件?

答:要有志、有力、有助。

3.学习了本文,你有了怎样的体会?你将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讨论)。

三。朗读后三段,边读边翻译。

四。小结本文:

1、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请找出本文中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作者记游褒禅山不为记游,而为发表议论:无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2、因事见理,叙议结合。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

五。课堂作业:课后练习。

六。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高考神梯》。

教学后记:

游褒禅山记教案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

王安石游褒禅山未能穷尽山洞。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高远的知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其立场和世界观虽然并不相同,但莫不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韧顽强的追求与奋斗精神。

革命先驱李大钊有诗道:“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里,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也熔铸着优秀人物的思想精华。

《游褒禅山记》

1、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

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作者的观点。

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

2课时。

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学法点拨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

1、自学。

2、勾画《高考神梯》。

3、自制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听录音,正音、明读。

3、诵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

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列入游记。)。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世称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写于34岁任舒州通判时。

三、点拨本文学习步骤。

1、阅读课文。

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3、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

4、了解本文写作特色。

5、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6、背诵。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庐冢谬其传无物以相深父。

瑰丽窈然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2、明读:所谓华山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

而我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理清课文结构思路:(1)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2)记游洞经过。

(3)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

(4)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5)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五、分析解读一二段。

(一)补充注释。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始:起初;舍:建房。

2、而卒葬之卒:最后。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给……命名。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的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

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大概,可能。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7、不出,火且尽且:将要。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加:更加。

9、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10、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其:自己;极:尽。

(二)指出下列句中所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舍。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便舍船,从口入。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e退避三舍。

2、余。

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游刃有余。

d其余,则熙熙而乐。

3、穷。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d复前行,欲穷其林。

4、然。

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奚以知其然也。

d吴广以为然。

(三)下列句中哪些次是词类活用?请具体解释之。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此。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5、则其好游直不能穷也。

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9、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

(四)朗读课文,边读边翻译。

(五)分析理解。

1、褒禅山因何而得名?它到底是什么山?

答:因唐朝和尚慧褒而得名;就是现在的华山。

2、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他也因此而尚受时人讥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个习惯的?(讨论)。

3、从文中所写来看,作者为什么要进山洞?又为什么半路撤出?

答:“如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4、现在时兴一种运动,叫做探险运动,你认为这种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讨论)。

六。熟读课文一二段,课后用通顺的语言认真翻译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研读三四五段。

2、小结本文。

3、练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背读第一二段(或抽查词语理解情况)。

二。分析解读三四五段。

(一)补充注释。

1、于是余有叹焉焉:语气词,不译。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因为,由于。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夫:那;以:而,并且。

4、其熟能讥之乎其:岂,难道。

5、何可胜道也哉胜:完全。

(二)下列词语在句中应怎样解释?

1、焉。

a于是余有叹焉。

b而人之所罕至焉。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其。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其熟能讥只乎。

d其真不知马也。

e汝其勿悲。

3、观。

a.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4、名。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莫名其妙。

e不名一文。

f以奇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往往有得。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险以远,则至者少。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四)比较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5、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6、于是余有叹焉。

7、往往有得。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五)分析后三段。

1、王安石基于这次旅游产生了一点感想?请具体说明。

答:赏“非常之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对于古书“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2、王安石分析要赏“非常之观”必需哪些条件?

答:要有志、有力、有助。

3、学习了本文,你有了怎样的体会?你将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三。朗读后三段,边读边翻译。

四。小结本文:

1、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请找出本文中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作者记游褒禅山不为记游,而为发表议论:无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2、因事见理,叙议结合。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

五。课堂作业:

课后练习。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这次全市优质课比赛的主题,党老师定为“文言文课堂教学观摩”,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来探讨和研究文言文教学。我有幸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了现场课展示的机会。在准备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难,粗列有以下几点:

3.充分考虑学情的话,就意味着这节课的设计方向只有两个——一种是按第三课时来上,一种是按复习课来上。可是活动当天我面对的会是什么样的学情呢?答案是未知。

在了解了学情之后,我的心里有底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如何组织课堂的问题了。之前的几次试讲,方案都是被推翻的。可是我和一中语文组的同仁们在以下几点上达成了共识:

1.无论是教授哪一类文本,教学上都应该着眼于两条思路——培养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2.语文课堂应力能融合新课标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3.教学中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

4.作为已授课的再次讲授,教学中应既有检测巩固,又能依托于对教材的解读,进行拓展提升。对这一课来说,引导激发学生思考人生,谈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度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游褒禅山记》是高一年级语文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编选的三篇写景状物类文言文,以景物为依托,说理抒情,线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大的民族智慧。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古代文人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态度;领略主要表现手法,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梳理和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通过一次十分扫兴的游历来阐发道理的说理性散文。作者借游褒禅山,阐发了人要有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和治学处事必须“深思慎取”的道理。文章记游,目的却是为了说理。记游时,语言朴素简洁,为说理留下伏笔;说理时,因事而发,生动自然,具有很强的说服二力。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吸取教益的启示。《游褒禅山记》的教学设计拟探讨以下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通过读懂内容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二是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本课用两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来体味《游褒禅山记》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形式美。

2、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3、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能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2、串讲翻译:通过文本的疏通,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2、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教学难点:1、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煽情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褒禅山的相关图片,教师作简要介绍:登泰山而翻阅历史长卷,游桂林而观看水墨山水,攀黄山坐叹造化神工,览九华心熏佛国烟香。褒禅山无此佳境,褒禅山也是一座相当平淡的山。幸而由于历史的偶然,宋王安石到此一游,留有一记——《游褒禅山记》(板书),山遂以文名。这篇游记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多媒体导入,用大量的图片和简要的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为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2、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重点虚词、实词和特殊文言句式;标注出疑难字句。

(2)听录音,有感情地小声读,读完之后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和原初体验。

(3)师生交流,质疑释疑,完成对课文的翻译,熟悉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要重视作品的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诵读的指导,从内容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从语言的品味到思想内容的品评,都离不开对文本的诵读。

3、研读文本,探究赏析。

(1)、速读全文,概括每段大意。(整体把握内容)。

明确:第1段——山名考证;。

第2段——游华山洞;。

第3段——游洞心得:

第4段——观碑心得;。

第5段——同游者谁。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古代游记散文,属于文言文教学单元。

我一直认为文言文教学离不开文言知识传授,但不能仅局限于文言知识的学习。古文言文中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古人深邃思想的体现,高尚人格的展现,超人智慧的表现。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其精巧的结构布局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倘若教师只局限于文言知识的教授,真的有些舍本逐末了,况且大部分课文下面的注释比较详细,学生参照课文下边的注释基本上就可以疏通大部分的文句了,而且大部分文言知识也是要靠上下文的文意来理解的。

所以在教授文言文单元时,我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按照以下四个环节安排的:

第一个环节,学生参照注释自主翻译本节课规定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注释解释文中重点字词)。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根据语境推断个别难懂的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和句式特点。

第三个环节,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个环节,以一个问题出现,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理解吸收课文的思想精华。

我自认为这样就可以把我从一字一句的讲解的文言教学困境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况,也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点拨,从而使每节课都落到实处,让每位学生都能或多或少的学到知识。

但在《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位学生的书是空白的,问他们个别字词的含义也答不上来。我心里一下恐慌了。我一直认为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做其他事情不是学生的错,是我自己的教学环节出了问题了。所以我轻易不批评学生。下课后,我把书上空白的几个学生叫到办公室询问他们原因。原来是他们在自学时怕出错不敢写,教师讲解时速度有些快跟不上。我仔细想想也的确是这样的情况。我让学生自主学习时,字词任务没有明确,没有把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来,怪不得学生。

学海无涯,教海也无涯。每天忙碌且充实的生活着,不求有多大成就,但求每天都有个不一样的自己。

游褒禅山记的名师教案

时间:2003年3月18日周二第二节。

目的:1、翻译课文,理解课文。

2、通过质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的思想教育。

重点:翻译课文,理解内容。

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法:质疑提问法学法: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课型:新授教具:.课件。

游洞经过:前洞――后洞――悔随之。

游洞心得:志――力――物――尽吾志。

后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课。

检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三、讲解新课。

(一)导入新课。

引列宁的话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

指名读,齐读交互进行。

(三)翻译课文。

采用质疑的方法进行译文,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盖其有深,则其至有加少也。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找一名学生总体进行翻译,之后,教师将重点的词语圈点出来,作为重点复习的内容。

(四)理解课文。

1、按顺序简述第二段的.写作内容。

2、概括第二段的内容要点。

用一个字来概述作者游洞。

3、后的心情,原因是什么?

4、看课后练习一,找出第三段与第二段相互呼应的地方。

5、古人求思的精神与第三段的议论是什么关系。

6、分析“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有时间,指导背诵。

四、小结。

五、作业。

作者邮箱:my001@。

游褒禅山记(网友来稿)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范文推荐
  • 10-30 精选八年级国旗下讲话(案例20篇)
    在国旗下,我们承担起建设美好家园的使命,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国旗下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爱是一缕阳光,能融洽心头的雪;爱是
  • 10-30 2023年西式面点的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得出的一些宝贵经验。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灵感和思路。西式面点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
  • 10-30 热门机械自动化论文题目(汇总21篇)
    范文范本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参考,帮助我们提高文采和表达能力。请大家注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范文范本,仅供参考和学习之用。·基于变频器的单相电动机调速装置
  • 10-30 热门税务局撤销申请书(汇总22篇)
    税务工作需要加强对税法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纳税人的税法意识和合规意识。以下是税务部门最新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请大家及时了解和遵守。尊敬的系主任院领导们:您们好
  • 10-30 2023年竞选卫生委员发言稿(模板19篇)
    发言稿可以通过选取恰当的词语和语气来增强演讲者的表达力和说服力。为了提高大家的发言水平,小编特地搜集了一些经典范文,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 10-30 实用森林生态实训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接下来,小编将分享几篇关于心得体会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近期,我参加了一次森林生态
  • 10-30 实用朝花夕拾的第一章读后感(汇总17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和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推广优秀的作品或作者。随着大家对读后感的重视,我搜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一起学习和欣赏。在人的一生中,都会看很多
  • 10-30 实用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所学、所思所悟进行总结和提炼的方式,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心得体会模板,您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调整。
  • 10-30 实用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论文(模板17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而范文则是学习作文的最佳范本之一。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综
  • 10-30 专业实现全面小康的心得体会大全(19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可以更好地吸取教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示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写作方式。全面小康作为中国特色社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