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实用道家思想体会大全(21篇)

实用道家思想体会大全(21篇)

时间:2023-10-30 20:35:12 作者:雁落霞实用道家思想体会大全(21篇)

思想是人类思考的结果,它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理解自我。以下是一些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的思想观察,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

道家思想第三章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道家思想第三章心得体会》是作者通过学习道家思想而获得的心得体会,对于深入了解和领会道家思想的重要性具有指导意义。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守望至简,具有很高的哲学性和实践性。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体悟到了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深刻意识到了与自然保持和谐的重要性。本文将以个人的角度,对于《道家思想第三章心得体会》进行阐述,以期与读者分享心得。

第二段:自然为道(200字)。

道家思想中最为核心的观点是:“大道至简。”作者认为,人必须以自然为师,追求自然的至简。对于我而言,自然象征着无私和和谐。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当我情绪低落时,常常会选择在大自然中散步,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在自然界中,我能够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风吹的清凉,使我能够抛开烦恼和杂念,找寻内心的安宁。自然教会了我如何真正的放下繁琐的纷争,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段:返璞归真(200字)。

道家思想强调返璞归真,独行其道。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物欲、权力等所困扰,迷失了自我。通过学习道家思想第三章,我开始思考如何返璞归真,摆脱外界的干扰。我开始尝试简化生活,拒绝繁琐的物欲,追求内心真正的满足。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爱好,并投入其中,如绘画、音乐等。这些爱好不仅能够使我忘却烦恼,还能够提升自我,使我感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返璞归真,让我重新审视生活的价值,注重内在的修养。

第四段:无为而治(200字)。

道家思想中强调“无为而治”,即不主动干预事物的自然变化过程,与事物保持和谐。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开始改变原有的行事方式,学会接受现实、与环境和谐相处。在学习工作中,我习惯于依赖自己的努力和掌控,总希望能够做到尽善尽美。然而,道家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性,以及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我逐渐接受并放下对于事物的控制欲,学会顺势而为、宽容待人。这种修养不仅让我在与他人相处中更加从容,还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

第五段:与自我和解(200字)。

道家思想第三章让我认识到与自己的和解和平衡之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为了物质和名利而辛苦追求,很少有时间去关注和反思自己的内心。通过学习道家思想,我开始学会停下来,静心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与之和解。我学会了调整自己的节奏,提升自己的内心对事物的容忍度,逐渐拥有了一种挫折和困境中保持平静的能力。与自我和解,使我更加接受和了解自己,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

总结(100字)。

通过学习道家思想第三章,我深刻理解到了追求自然、守望至简的重要性。自然会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并帮助我们与自己和和谐相处。返璞归真、无为而治等思想观念的引导,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真正价值,实现与自己内心的和解。通过学习道家思想,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重新审视生活,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道家及其思想心得体会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之一,被视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概念,强调追求自然的道,并以此来指导人们的生活和修炼。通过学习与思考,我深刻体会到道家思想的独特之处,并对其所弘扬的价值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从“道”的意义、无为而治、逍遥游、生态观和审慎之道等方面,展开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首先,道在道家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道被视为宇宙间的最高真理,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和本原。道的含义极其深远和广泛,它既是某种实体,又是某种非实体。道在物质世界中具有神秘的本体,但又超越物质,包含一切存在的根本力量。在我的理解中,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量,它不仅存在于山川河流、万物生灵中,也存在于人类的精神内心。人们只有通过心灵的净化和修炼,才能感悟道的真谛,并与之融合。

其次,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以无所作为的态度来处理事物。这并不是说放弃行动,而是指在行动中不操之过急,不做无谓的干涉,以保持某种均衡和和谐。在日常生活中,我意识到自己常常过分强调控制和干预,结果导致了烦恼和困惑。通过道家的思想启示,我明白了无为而治的重要意义,学会放下过度的执着和不必要的干涉,以达到事事畅通、无欲无求的境地。

逍遥游是道家思想的另一个重要观念。逍遥游强调个体的自由与达观,倡导人们放下世俗的纷扰,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在我感悟道家思想后,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是否被各种琐碎的事情所困扰,是否迷失了自己的内心。通过修行和调适,我逐渐学会了释放束缚,让心灵飞扬,终于体验到那种释然自在的境界。逍遥游让我认识到,人生并非只有物质和功利,更重要的是追求心灵上的富足和满足。

道家思想对生态观的提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张顺应自然、维护和谐的生态环境。我深感现代社会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使得人与自然失去了原本的联系和平衡。通过学习道家思想,我体验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也痛感到环境破坏的风险和代价。因此,我下定决心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作出自己的努力。

最后,审慎之道是我对道家思想印象最深的一点。审慎之道要求人们审时度势,从容冷静,不被欲望所驱使。在我日常的行动中,我常常陷入冲动和欲望的泥淖之中,制约了自己的进步。通过学习道家思想,我悟出了审慎的重要性。在面对琐事时,我学会了思考后再行动,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后悔。在面对选择时,我坚持秉持审慎的态度,不盲目跟从时尚或者社会的舆论。这种审慎之道不仅使我能够避免错误的决策,也帮助我在求知和修行上更加深入。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以“道”的概念为支点,构建了一整套完整的哲学体系。我通过学习与思考,对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其所弘扬的价值观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逍遥游、生态观和审慎之道等概念,都给我带来了新的视野和生活理念。我将以此为指导,努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审慎地面对人生的抉择。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代表了一种特殊的哲学思想。道家思想主张不追求功名利禄和物质财富,而是以平静、自在、悠然的心态面对人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道家思想心得体会,包括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与他人相处和如何理解人生本质。

第二段:修身养性。

道家思想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通过修炼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想法,以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使我们更加平静、自在和悠然。对于我来说,修身养性的最佳方式是冥想。冥想可以让我的内心变得平静,帮助我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同时,它还可以帮助我摆脱外部干扰和压力,并减轻压力带来的疾病。我发现,通过冥想,我可以变得更加了解自己,更加平静自在。

第三段:与他人相处。

道家思想中强调了与他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通过交流和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冲突和恶意对待他人只会导致不必要的伤害和不必要的烦恼。对于我来说,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然而,我意识到,如果我能够尝试理解他人的观点并与他们建立联系,这不仅能够使我们建立合作关系,还能让我们各自受益并实现共同目标。

第四段:理解人生本质。

道家思想中的另一个关键观点是理解人生本质。这包括了思考我们存在的原因,以及这种存在的目标和意义。这种理解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不必要的干扰,把我们与自己的目标和愿望联系起来。对于我来说,理解人生本质的方式是放弃对外部事物的追求,专注于我自己的内在感受和自我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思考我自己的情况,并考虑我应该如何行动,以实现更加平静自在的生活状态。

第五段:结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的道家思想心得体会。我相信,通过修身养性、与他人和睦相处和理解人生本质,我们可以实现更加平静、自在、悠然的生活状态。同时,我们还可以帮助其他人实现他们的目标和愿望,以达到共同繁荣和发展。做到这点,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下去并实现这些生活方式,我们将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意义深远。

道家思想的心得体会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流派,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后世的思想体系。个人在学习和研究道家思想的过程中,深有体会,领悟到了其中的许多道理和智慧。以下将从“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修身养性”、“返璞归真”、“化繁为简”等几个方面,展开对道家思想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这是一种与传统的主动干预相反的思维方式。无为并非完全不作为,而是以无为为本,从而能够以缓和的态度去面对事物的变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执意干预,努力主动控制一切,却往往导致事与愿违。而若能抱持无为的心态,以天人合一的视角去审视事物,能够真正与自然界产生和谐的互动。无为而治告诉我们,只有减少追求功利,抱持“无私”和“自然”的态度,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平和,更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第三段:天人合一。

道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应该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宇宙、大自然的力量相互呼应。现代社会中,人们过多追求物质的享受,却往往忽视了与自然的联系。然而,在道家思想中,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个人应当学会观察自然,体验自然,从而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魅力。只有通过与自然的接触,人才能够真正追求心灵的安宁与宁静。天人合一不仅指人与自然的统一,更是一种人与社会、人与社会道德规范、人与自己内心的结合。

第四段:修身养性。

道家思想主张修身养性,重视自我修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过多注重物质的追求,而对自我精神的塑造似乎忽视。然而,道家思想认为,只有通过对自我的修养,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修身养性不仅指追求道德的高尚,更包括对内心的修炼,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毕达哥拉斯曾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更好地治国平天下。

第五段:返璞归真、化繁为简。

道家思想倡导返璞归真和化繁为简的生活观念。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追逐物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追求繁复的生活方式。然而,道家思想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功利的追求,而在于返璞归真,简单朴实的生活态度。当我们拥有过多的物质负担时,却感受不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当我们放下这些负担,过上简单纯粹的生活,我们将感受到更深层次的快乐与幸福。化繁为简的道德观也告诉我们,将复杂的问题归结为简单的原则,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更能获得清晰的思考。

总结段:通过学习和领悟道家思想,我深刻认识到了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修身养性、返璞归真和化繁为简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在平和的心态下,与自然相互呼应,修身养性,追求简单纯粹的生活,我们才能达到内心的安宁和真正的幸福。道家思想给予了我重要的启示和指导,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派。它强调自然、自由和超越,开创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在我接触道家思想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的联系,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体会。

道家思想认为,宇宙间有一种本原的、无形无质的存在,即“道”。人只有通过依靠道来认识宇宙,才能真正达到内在的彻悟。此外,道家思想反对功利主义,强调返璞归真,追求自然、简朴、超越自我。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摒弃过多的欲望与物质,追求真正的内心愉悦。

道家思想对于个人的修养提供了许多启示。它强调内在修养的力量,即通过物质与欲望的消减来达到心灵的明净。正如庄子所说,“以虚明为身,以物假为助。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之所至。”这种修养方式可以引导我们通过身心合一与自我坠落的方式,来达到一种顶峰状态。

面对当今繁杂复杂的社会现象,道家思想也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和启示。它要求传统的一些行为准则向道德经的理念转变,即追求和谐、共存和协调。由此可以看出,道家思想的价值观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唯有明确自己的处所和地位才能够真正和他人共和共世。在现实中,我们不仅仅要进行自我修养,也要通过与他人互动和沟通来达到更高的境界。

第五段:总结。

最后,道家思想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理念体系和行为准则,这些理念和准则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普适性,可以用于引导人们生命中的方方面面,推动个人、社会和人类整体向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在此,我们希望能以道家思想为向导,走出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

道家及其思想心得体会

道家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其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奥,对于我个人来说,研读道家经典及其思想,不仅令我受益匪浅,而且对我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家思想源自先秦时期,起初形成的道家思想主要集中于《老子》等经典中,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哲学体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正是这一蕴含哲理的简短语句,引导着我踏上了一段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心灵之旅。

道家思想强调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万物之根本,是无形之物但具备无尽无限的潜力和能量。通过追寻道,人们可以实现天人合一,达到宇宙的和谐与平衡。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个体的自觉性和自由性,主张追求宣淫于物、与自然相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给我以启迪,它告诉我,人生不必刻意追求功成名就,而是应该顺应自然,顺其自然地拥抱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通过“道在身后,经于阿附前”的方式,我学会了欣赏眼前的风景,感受即时的快乐,而非追求将来的假象。

尽管道家思想形成于数千年前,但其对于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当下的时代,人们普遍面对着压力与焦虑的困扰,追逐金钱名誉成为了许多人的生活中唯一的目标。然而,道家思想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对个体还是对整个社会来说,道家思想都呼吁人们放下功利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和谐。通过反思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宋代道家思想家朱熹提出了“致良知”的理念,即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人与天地间和谐发展。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道家思想中得到启示,培养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对我个人而言,研习道家思想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道家思想告诉我,追求物质的满足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它也让我领悟到生活的本质是对内心的依靠。在面对逆境时,我不再盲目地追求物质的富足,而是学会了平静地接纳现实。我以放下功利心态,静下心来,专注于人生的内在发展和精神的提升。逐渐地,我触摸到了内心深处那份宁静与满足。这种满足感源于对自我的认知,对自然的感悟,对生活的美好的体验。

段五:对于道家思想的进一步思考。

虽然我在研读道家思想时获得了很多启示和理解,但我也深知道家思想并非千篇一律,其中存在着许多争议和不完善之处。道家思想是否过于强调无为而治,是否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有所忽视,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思考的问题。通过与其他哲学思想的辩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家思想,为我们的人生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总之,道家思想对于我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和谐的道路上,道家思想给予了我极大的启示和指导。同时,道家思想也引导着我审视当下的社会现象,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不断地思考与实践,我相信道家思想会继续对我的人生和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

道家的思想第三章心得体会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流派之一,是由庄子、老子等人所发扬光大的。道家思想强调的是道的存在和修行的方法,在对于人生、宇宙及自然等方面都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认识和思考途径。

第二段:第三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这一章从修养身心的角度讲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们要将自身和自然相融合,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一章节中,道家思想提出了很多禅修的方法,帮助人们对内心进行深入的探索。

第三段:我的看法和理解。

在我看来,道家思想倡导的是一种虚无主义的修行状态,强调个体需要将自己和外界分离开来,遵从自然规律,与自然相融合。对于我而言,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经常感到紧张、压力、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困扰。通过学习道家思想,我开始意识到人对于自身要求过高,而如果能放下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与自然相融合,会让人生变得更加平和。

第四段: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人们由于工作压力、经济压力或者是生活负担等多方面压力的影响,很多人都感到焦虑和不安。这时需要学习道家思想,通过修行,达到放下欲望和需求,获得自我的内心平静和自在。这对于当代社会压力大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段:结论。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的第三章对我们的启示非常深刻。人们应该学会修行和内心放松,遵从自然规律和自我内心的原则,达到内心平静和个人成长。如果我们能采纳道家思想中的一些理念和实践方法,定会有助于我们在当代社会压力下建立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我们的个人价值,享受更加幸福的人生。

道家思想课堂讨论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派,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日,在我的哲学课堂上,我们讨论了道家思想的关键概念及其应用。通过这次讨论,我对道家思想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了这一哲学流派的独特魅力。在此,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讨论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对道家思想的理解与解读(200字)。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追求无为而治、柔性而强的方式。在讨论中,我们深入探讨了道家思想中的关键概念“道”和“无为”。我们一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世界运行的规律和道德的标准,是人类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而“无为”则意味着放下功利心,顺应自然,不去干涉事物的发展。这一思想对于缓解社会压力,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三段:道家思想的实践价值(200字)。

我们进一步讨论了道家思想在实践中的价值。我们认为,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常常过分追逐功利和名利,导致社会关系紧张、人际关系疏离。而道家思想提出的“无为而治”理念可以引导人们顺应自然,释放内心压力,追求自我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同时,我们认识到,道家思想对于领导者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领导者应以柔性的力量去治理,不强制他人,而是以身作则,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引导和影响身边的人。

通过这次讨论,我不仅对道家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也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我常常感到压力很大,疲于应付各种任务和期望。然而,道家思想告诉我,过于焦虑和急切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相反,放松心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真正的幸福所在。此外,我还体会到柔性的力量在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我会以柔性而强的方式去面对挑战和压力,秉持“无为而治”的信念,以更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第五段:对道家思想的展望(300字)。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进一步思考了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我们认为,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尤其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道家思想提出的“顺天而行”的理念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环境问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传承道家思想,用其智慧和理念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总结(100字)。

通过这次课堂讨论,我对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出了“道”和“无为”的重要概念,对于减轻社会压力、提升领导力、引导人们过更宁静的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我的生活中,我会秉持道家思想的理念,以柔性而强的态度去面对挑战和困境。同时,我也期待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扬。

道家的思想第三章心得体会

道家的思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其对中国的文化、道德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道”是道家的核心概念,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元素,而道家思想中的“心”则显得尤为重要。本篇文章将就道家思想中的“心”这一概念展开讨论,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第二段:解释道家的“心”

首先,对于道家思想中的“心”这一概念,我们需要先做出一定的解释。道家认为,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有一定规律的,若能领会这些规律,并在其基础上加以利用,则可实现事事顺利,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其中的关键便是“心”,作为人的核心,它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既能决定每个人接下来的一步行动,也能塑造人的为人处世方式。

第三段:述说“心”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道家思想中的“心”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可以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例如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说,“心”需要保持清明,不被外界所干扰,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保持定力;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心”需要有无限创造力和决策力,能够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只有掌握了这方面的能力,才能有不断进步的机会。

第四段:借助“心”提升个人素质。

要在道家的“心”中领悟到更多的道理,我们需要借助于自己的实际生活,去实现自身的提升。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认真贯彻这一理念,提升自己的领悟力;同时,在利用自己的工具实现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一颗坚韧的“心”,保持不断进步的状态。

第五段:总结。

通过对道家思想中“心”这一概念的了解,可以看出,这个概念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哲学思想,以及个人的内心成长都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他告诉我们,要在全新的环境中不断前行,需要不断学习以及提升自己的“心”,从而发挥“天下无敌”的力量。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一颗坚定的“心”,以所学的道理为依托,在生活中不断探索,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道家行政管理思想

推荐阅读资料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

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甚至进而反对一切人类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否定礼貌的价值;因反对权威和社会的等级秩序、批判社会弊端而放下社会职责、淡漠参与意识、不信任甚至完全拒绝任何具体实际的社会改革措施,等等。就应看到,道家思想中的这些历史局限性和消极面,的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务必的腐蚀性。

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

推荐阅读资料二:

道家思想学习心得

那句在电视剧里反复出现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是出自《道德经》的第一章,我不明白别人在看电视剧时明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看时只觉得好玄奥的句子,完全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一章讲的是老子他自我的哲学理念,认为“道”生万物,为万物本源。其实翻翻这本《道德经》,你会发现“道”的出现很频繁,“道”是作为老子哲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代表着他对宇宙人生独特的深刻感悟和体察,对自然界,世间万事万物的观察和思考。“道”不可言说,也不易轻易领会,它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漫长历程。

我们高中的学校有一块石头,倚在一棵很高大的树下,那块石上刻了“上善若水”四个字,是深绿色的字,与那棵大树倒是映衬得挺好看。“上善若水”这四个字也是出自《道德经》第八章,可能有人也在电视剧里看到过,它讲的是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也是如此。水是柔弱的,可它又是最有力量的,甚至能把石滴穿。人的品性当如水一般,已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四个字虽然简单,却决不易做,仅有真正善良的人,才能真正做到。

《道德经》里讲的道理还有很多,虽然也有些在此刻已经失去了意义,但里面还有很多在今日仍有着重要进取的意义,仍值得我们去珍藏和学习。

道家行政管理思想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杨朱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之学。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能够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主角。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故道家与道教常被混淆。实际上,道家与道教有很大的区别,用著名学者柏杨先生的话说,那是“狗与热狗的关联。”

道家学派的基本观点。

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思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一样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职责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潜质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应对世界。

道教标榜老子与《道德经》,乃出于道教本身和三教对抗形势的需要。正因道教的思想理论渊源“杂而多端”,需要象《道德经》中那样的“道”来加以概括。而老子善摄生者无死地的长生思想以及传说中老子的高寿(“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与道教修道成仙之旨又相吻合。加以秦汉以后,老子被尊为圣哲,受人尊敬,汉初又与黄帝并列,合称“黄老”,地位极高。复因“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位在孔子之上;“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似犹佛教之始祖。在三教对抗中,崇奉老子,有助于道教同佛、儒相抗衡。

历代帝王对神化的老子,或立庙祀奉,或加尊号册封,其中尤以唐代为甚。唐太宗诏称“朕之本系出于柱史”,唐玄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其后一再加封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宋真宗继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推荐阅读资料三:

道家思想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一卦变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5、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老子。

6、知足则不辱,知止则不殆。——老子。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

8、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老子。

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

10、见素抱朴、少私寡欢。——老子。

1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庄子。

15、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庄子。

16、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庄子。

17、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

18、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庄子。

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2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2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3、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25、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26、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2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30、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31、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32、多言多败,多事多害。——《训蒙增广》。

34、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35、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36、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道家社会哲学思想略论

3.在快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柯林斯。

4.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歌德。

5.没有人能比笑得过多的人更感到深切的悲衰。——里克特。

6.一个人成为他自己了,那就是达到了快乐的顶点。——德西得乌·伊拉斯谟。

7.快乐就像香水,不是泼在别人身上,而是洒在自己身上。——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8.所谓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伊壁鸠鲁。

9.悲伤可以自行料理,快乐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就需要有人分享才行。——马克吐温。

11.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张闻天。

1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13.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14.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道家思想学习心得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珍宝,包含了丰厚的人生哲理。还记得小时分跟着他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分还不晓得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义了。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固然还是不能完整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

《道德经》倡导欲壑难填、无为而治。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化史上的聪慧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华。当今社会科学兴旺,社会经济高速开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肉体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我想我们更应该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找到本人的人生原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辰坚持狂妄自大、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要“不妄为”才干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义务,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经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道德经》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无动于衷,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见老子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环的创新才能。实是信服信服!再加上一些经典事例,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呼应前文,升华主题,把作者本人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无限打动和难过,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文章中之极品,古文中之绝笔!

道家社会哲学思想略论

3.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陶渊明。

4.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曹植。

5.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李白。

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

7.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叔本华。

8.附和真理,生命便会得到永生。——泰戈尔。

10.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伯克。

11.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卢梭。

12.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许多雨血泥和强烈的暴风雨的环境培养成的。——冼星海。

13.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莎士比亚。

15.懒惰受到的惩罚不仅仅是自己的失败,还有别人的成功。——朱尔·勒纳尔。

道家思想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道家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萌芽。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内在的自我修养与真实的心灵体验,十分符合当代人们追求健康、平和、理性的生活方式。在我接触和学习道家思想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这种思想给予我的启迪和帮助。本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我试着总结出几点关于道家思想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道”是本源,寻找原初性的归宿。

“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宇宙最初、最本源的力量,“道”超越了万物之上,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被无数的干扰物和琐事所困扰,如何找到自己的本初之道,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寻找本初之道的道路上,最为重要的是要抛开虚妄的一切,吸收周遭的气息,将注意力放到自身的思想、精神、感受上来,通过感悟天地,达到让身心合一、充满力量的境界。

第二段:“无为而治”,指导一个简单而有序的生活。

“无为而治”强调的是不做无用之功,遵从自然,不要去干预和改变它。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也有应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被琐事所淹没,生活充满了杂音与迷茫,一些自以为是的改变或者“干预”往往会使事情变得更加混乱。生活就像一场比赛,我们需要放松心态,随着环境和自身的变化,顺应它们的节奏,才能保持一个简单而有序的生活。

第三段:“以柔克刚”,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以柔克刚”极为重要,不仅涉及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还涉及到处理时间和环境的问题。我们要善于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保持一颗灵活的心态。只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在面对复杂的状况时能够以“柔”克“刚”,从而很好地应对各种问题,预防一些问题的发生。

第四段:“若水行云”,集中精力,保持心境平和。

“若水行云”中的“若水”指的是柔软而平静,“云”则是指流动和变幻。这两个都是很重要的思想,它教我们融入自然,与大自然一同流动变幻,而不强求必然或者不必要的东西。每个时期我们都会面临一些压力与困难,如何才能在这些压力下保持心灵的平和?“水”具备非常强调的包容性,它是可以具有生命力的,它也可以灌溉万物,给予世界以生命和力量。同时,“云”像烟一样轻盈飘逸,即使在自然界的巨大变幻中,始终没有停止。如何将“若水行云”的态度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实质上是让自己保持最初的本质,始终活在当前。

第五段:“自然而然”,摆脱不必要的担心与烦恼。

“自然而然”则是摆脱不必要的担心和烦恼,感受天地的安宁,自我陶冶。这种思想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理念,让自己在具有高压、繁忙的生活环境中也能轻松自在,避免因为琐事焦虑的情绪影响到生活的品质。在追求自然与安宁中,心灵深处得到了平衡,享受到了被尊重与关注的机会,也更容易体会到人本质的美好。

总结:

如今,我们生活在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道家思想的价值在于可以帮助我们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中依然保持一份平静和内心的清明,发现人生追求之路上的意义。只有当我们全身心去感受和领悟生活才能真实、深邃地理解并实现道家思想,寻找到内心底层的力量与美好。

道家行政管理思想

1、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0、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1、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2、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6、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9、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躯命,故人惟兼物性,方为全尽吾性。体此意者,樽节爱养,戒杀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2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1、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6、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7、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8、用之者,必假于弗用也,而以长得其用。

2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2、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6、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

3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8、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三国。

3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0、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1、上顺天时,下养万物,草木昆虫不失斯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修田猎,鹰隼未击不张尉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

4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3、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6、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7、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4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0、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5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2、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54、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55、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

56、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

57、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58、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5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6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62、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6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6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65、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6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6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69、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

7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7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7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7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6、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77、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7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79、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8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82、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83、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

84、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

8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8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8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91、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道家思想经典佛语语录

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见素抱朴、少私寡欢。

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5、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6、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8、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9、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0、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11、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12、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13、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5、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6、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8、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19、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0、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2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2、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5、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2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7、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8、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9、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30、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

31、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2、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3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4、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5、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3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39、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4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3、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44、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4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7、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4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9、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5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5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5、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6、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57、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6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6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6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7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7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7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7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7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7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8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1、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8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8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8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8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87、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8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9、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90、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9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9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9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95、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9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9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9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9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0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0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0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0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家行政管理思想

顺应自然,不好过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态度(三个层面)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因此会有“自然——释然——当然——怡然“。

2、清静为天下正。

清静之道,自然之道。“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时无声胜有声。“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烦,不可挠;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严子陵:“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3、为而不争。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四种状况:方而不割-有棱角而不伤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没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剐。体现处世的态度:平和、宽容、自然。

4、虚其心。

道就是虚,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愉悦;即让心虚着,没有心事,才能体验性命的乐趣。虚心:能够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能够更加包容一切(无成见)。只有虚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虚心的好处:能够超越自我,否定自我,不断提升自我;虚心是一种美德,——心量个性大,能包容各色各样的人,个性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对人的成见、意见、不愉快、抱怨、不满意等等忘却才能到达)。经营智慧:忘却屡屡经验(使自我成功的方法、经验,学习更新的、更好的东西)才能有更适合发展的东西。

5、正言若反。

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反动“-事物的发展务必是朝相反的方向户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者务必有所不智的地方,该智则智,不该智则不智——有所智有所不智)。“相辅相成“——太极管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面的统一)。美国的张绪道(新道家)主张: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思考正反的转化。学习并领悟:放下掉(防止盛极而衰);继续挖潜。

道家思想的意义

过去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道家不讲法治或不重视法治。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充分挖掘《老子》中的法治思想精髓,或仅把道家思想理解为老庄思想而忽视了对黄老道家思想的研究。系统了解道家法治思想,对我们今天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有一定启发和借鉴作用。

《老子》中的法治思想。《老子》中称脱离道的“德、仁、义、礼、法”为“道之华”和“愚之始”。但它对符合大道的“德、仁、义、礼、法”持一种推崇态度,如对“与善仁”的期待、“有德司契”的赞扬和“无德司彻”的抵制,等等。针对春秋时期“侯王”恣意妄为、恶法盛行、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的情况,《老子》鲜明指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也就是说,统治者有法不依、恣意妄为是社会混乱的罪恶渊薮;恶法盛行,必然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老子》强调:“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只有推行“良法”,才会有“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效果,并使人们逐渐回归到自然的天性。《老子》强调导致社会混乱的根源是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恶法盛行。

黄老道家的法治思想。黄老道家思想既是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又兼收并蓄了儒、法等家的'观点。它揭示了法律的起源、特征及法与道的内在关联,讨论了德与刑、立法、司法等具体问题。关于黄老道家思想的划分、著作真伪等问题,学界争议很大;但把《黄帝四经》《管子》《淮南子》等作为黄老道家的作品,则异议不大。黄老道家提出了“道生法”的命题。《黄帝四经》曰:“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管子》载:“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权”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来源于道并由道生发出来。黄老道家认为,道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之“玄德”,法是道在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体现;道公正无私、公平自然等特性,理当成为法的内在规定性。由道生法,以法治国,不仅确证了法律本身的合法性,而且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

黄老道家在执法上主张“唯公无私”。既然“道生法”、法是道的体现,那么,任何人都不得超越和蔑视法律。《慎子》曰:“智者所以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即使国君亦不能“自任”,只能“任法”。慎子强烈反对“人治”,把“人治”看作是一种最大的“私”,在执法上极力主张“唯公无私”。黄老道家在司法中注重刑德并用、先德后刑。《经法》曰:“法度者正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乱也”,“精公无私而赏罚信,所以治也”。它主张刑德并用,但应先德后刑;司法官员倾心于公正,排除私心,才能使赏罚必信。换言之,就是树立司法的公信力。黄老道家所说的“无为”与《老子》中的“无为”有所不同。《十大经》曰:“欲知得失,请必审名察形,刑恒自定,是我愈静,事恒自施,是我无为。”这里所说的“无为”,体现为“法令既明”条件下的与民休息和社会秩序井然下的各自有为。它主张在法律框架内,鼓励人们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在黄老道家看来,民富既是法律推行的结果,也是民众守法的前提。黄老道家的这些法治思想,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关范文推荐
  • 10-30 热门护理入学心得体会(汇总16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个人能力。这是一些大家分享的精彩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在你的学习和工作中找到一些启示和借鉴。入学心得体会护理
  • 10-30 2023年管理餐饮店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过程或者经历中的所思所感所悟的总结,它是对学习和成长的一种自我反思和概括。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发现自己的不足和
  • 10-30 最新申请终止项目的申请书版(汇总23篇)
    在现代社会中,申请书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文件形式,用于向学校、公司、政府机构等地方提出合理的要求和申请。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申请书的写作规范和注意
  • 10-30 最热治疗智齿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个宝贵财富,它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要领。
  • 10-30 2023年明清小说读后感(通用21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对其中的主题、情节、角色、作者用心描绘等方面进行的个人感触和理解的总结。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写
  • 10-30 实用幼儿园防性防侵害安全教育心得大全(17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我们回顾成长的过程。写心得体
  • 10-30 最热公司诚信培训心得体会大全(17篇)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学会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20__年x月x日至22日
  • 10-30 最优疫情心得体会英语(案例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和问题。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自2020年初以来,新
  • 10-30 最优我们的英雄心得体会范文(19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所做的事情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的指导和启示。通过阅读以下范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要点和技巧,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
  • 10-30 最优物业主管工作计划(汇总14篇)
    一个好的工作计划书应该具备清晰明了的结构和逻辑,让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工作计划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份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2021年即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