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专业中医四诊的心得范文(21篇)

专业中医四诊的心得范文(21篇)

时间:2023-10-30 21:52:19 作者:文锋专业中医四诊的心得范文(21篇)

心得体会是对某一事件或经验的提炼和归纳,可以指导我们未来的行为和思考。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实用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四诊实训心得体会总结

作为一名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中医四诊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课堂上,老师通过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但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更真实、更深入地了解四诊。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四诊技能,我们进行了中医四诊实训。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总结。

一、充分准备必不可少。

在实训前,我们需要有一些必备条件。首先,需要对四诊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梳理,掌握各种诊断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其次,需要做好实验室的准备工作,比如准备好各种检查工具和器材、充分消毒等。最后,对于自己的服装、日常生活和饮食,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规划和安排,以确保能够专注于实训过程。

二、实际操作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四诊也是如此。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充分感受到诊断方式的技巧和难度,并且能够更好地掌握诊断的精髓。在实训中,我们无论是进行望诊、闻诊、问诊还是切诊,都需要非常仔细地观察、倾听、询问和通过手把手的操作形成经验,这样才能更充分地理解四诊的本质。

三、思维方式需要变化。

在西医学中,我们会将疾病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情况,而中医学则首先会根据整个人的身体情况进行查看。因此,在学习中医四诊时,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不同的“望、闻、问、切”来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状况,进而针对症状进行诊断和治疗。所以,这个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掌握完成的,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

四、团队合作对于提高效率至关重要。

在中医四诊实训过程中,团队合作可以让我们的实训时间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成效。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一个人负责观察、一个人负责询问,一个人负责操作,一个人负责记录。当然,不同的队伍可能会对应着不同的策略和规划,但是无论如何,团队的目标一定是一致的:尽可能地准确诊断,并找到更好地治疗方案。

五、总结归纳,巩固所学。

四诊实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个人对再多的实践也需要不断总结、重复和再总结。因此,在每一次四诊实践后,我们都需要对所得结果进行总结,提出可能存在的改进之处和未来工作的方向。同时,采用小结和记录的方式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总结,还需要制定下一步的实训计划以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总的来说,中医四诊实训让我们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确保所学知识和技能上得以更充分的发挥和应用。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实践中更好地进行应对,并在中医学领域中不断发掘新的贡献。

中医四诊重要性心得体会

中医四诊是中医治疗的核心技术,也是中医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法。在中医理论中,显得尤为重要,是中医常用的临床方法之一。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通过观察形态、听闻声音、询问病情和诊脉判断病情,进而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在临床诊治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第二段:望、闻、问、切的重要意义。

首先,望: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腹部、舌脉、面部等等各方面的症状表现。可以通过面色和舌苔的变化,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其次,闻:听闻病人的声音,了解症状,对于一些看不到的病症可能通过声音来判断,也可以通过呼吸声音和咳嗽声音来了解病情。再次,问:询问病情,可以全面了解病情,理解有关病情的全貌。通过病史、症状、治疗方法等等方面,进一步判断病情。最后切:通过对脉搏的感觉来判断病情,通过诊脉可以知道病人体质、病情、病性。四诊相结合,可以全面反映病人的病情。

第三段:中医四诊的应用。

中医四诊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对于中医治疗至关重要。中医的诊断法根据病人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法。二者密不可分,通过观察、询问、问诊、针灸等多种技术手段,全面掌握病情。在治病过程中,四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治疗疾病是从整个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来考虑,四诊是判断病性、辨证施治的基本方法。中医强调治本,不只是治疗症状,更重要的是调节身体功能,调整身心和谐,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四段:四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中医四诊是中医疗效显著的原因之一,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中医师首先要对病人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进行辨证施治,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比如,一个病人突然出现恶心想吐、体温升高并出现腰腿酸痛,中医师可以通过四诊对他的病情进行判断,这时病人可能是因风寒感冒引发的。中医师需要针对病人的情况进行治疗,比如需要配合温热的中药进行调理和治疗。

第五段:总结。

中医四诊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是中医临床判断病情和治疗的核心技术。四诊有利于减少误诊和漏诊,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当前兴起的中医药学,四诊更是必不可少,越来越被重视。总之,加强对中医四诊的学习和理解,对于提高中医治疗水平及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诊疗心得

作为一个有着数十年从业经验的中医医师,我对中医诊疗技术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对中医诊疗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中医诊疗强调整体观念。每一个病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病因、病机及症状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在诊疗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病症本身,还要综合考虑病人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以此为基础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中医辨证论治。这意味着医生要根据病人的病情,结合阴阳、五行、脏腑等中医理论,对病症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归类,从而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这种方法既能有效地解决病症,又能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针灸推拿也是中医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对于疼痛、失眠等问题有显著的疗效。推拿则能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阴阳,对颈椎病、腰椎病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中医诊疗注重预防保健。通过调理饮食、调整作息、适当运动等方式,中医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这也是中医诊疗“治未病”思想的重要体现。

总之,中医诊疗是一种独特的医疗体系,它蕴含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作为一名中医医师,我将不断学习和实践,为每一位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中医培训心得

我很高兴能够分享我对参加中医培训的一些感悟和收获。在这次培训中,我不仅学习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还深入了解了中医文化和中医学的历史背景。

首先,我了解到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这些理论在中医学中广泛应用,对于理解中医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理论学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医的本质和理念,以及它们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价值。

其次,我在实践技能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推拿按摩、针灸和中药炮制等多种中医传统疗法。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我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和魅力,这些疗法不仅具有独特的疗效,而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我还深入了解了中医文化和中医学的历史背景。通过学习中医典籍和名医故事,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文化和中医学的发展历程。这些文化内涵对于提高我们的中医临床疗效和传承中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认为这次培训对我个人的影响和改变是非常巨大的。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医的本质和理念,掌握了一些实用的中医技能,并且对中医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这次中医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通过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还深入了解了中医文化和中医学的历史背景。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医四诊实训心得体会总结

作为一名学习中医的学生,中医诊断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而中医四诊实训,则是医学生们接触临床案例的机会。在这次实训中,我认真学习了中医四诊的基本方法,也通过实际操作,深刻地体会到了“望闻问切”四诊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中医四诊实训心得体会。

二、望诊。

在望诊环节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观察面部、舌苔、舌色和身体姿态等方面来判断病人的健康状况。通过实践,我发现面部的色泽和红润程度、舌苔的颜色和厚薄程度,能够反映患者的肺、脾、肾等脏器的状况。而身体姿态则能够反映患者的气血运行是否顺畅。

三、闻诊。

在闻诊环节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判断他们的气血运行状况。通过实践,我发现,中医医生需要细心地聆听患者的呼吸、咳嗽和声音等,来判断患者体内“气”的运作情况。通过闻诊,我们能够判断出患者体内的气血是否充盈,从而对疾病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和诊断。

四、问诊。

在问诊环节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向患者提问,来获取更多的病情信息。通过实践,我发现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他们通常会有一些自知之明的问题,只有通过细致的询问,我们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病史。在询问时,不仅需要注意语气的温和,还需要注意问题的顺序和方式,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五、切诊。

在切诊环节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按摩患者的腧穴,来诊断疾病。通过实践,我体会到腧穴刺激对身体有哪些影响,并且收获了掌握穴位的能力。在切诊时,需要注意用力力度和顺序,不仅需要尊重患者的感受,还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六、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中医四诊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四诊对于中医的重要性,并且掌握了如何进行中医诊断的基本技能。四诊实训,让我更深刻地体验到了中医学的独特之处。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临床实践中,我会更加细心地运用中医四诊的技巧,来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四诊重要性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医生,四诊是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四诊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在日常临床中,多次实践的经验告诉我,四诊对于中医的确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医生,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对四诊的心得体会。

一、望——信息多元,资料丰富。

在临床中,中医师常常会通过患者的面部、舌苔、舌质、眼珠、肢体运动等来诊断患者的疾病情况。中医讲究“诊断是以辨正气为根本,辨证是以辨气色为关键”,望诊在中医诊断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从舌头上就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的状况,真可谓是“舌尖上的中医”。因此,对于中医师来说,多方位的观察和细致的辨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闻——有病从声音中寻找。

在临床中,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音色息息相关。比如,咳嗽声清楚、响亮、力度适中等表示病情轻微;而声音阑珊、嗓子沙哑、气息粗重等则意味着病情比较严重。因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闻诊也是辨证诊断的重要方式。对于熟练的中医师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说话、呼吸等,跟聪明的“望诊”与详尽的“问诊”相结合,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较好的为患者提供较为切实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三、问——患者主诉提供线索。

对于患者来说,语言是他们表达病情的最好方式。在中医诊断中,通过询问病史、发病原因、症状表现等信息,有助于中医师正确的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问诊是中医临床诊断中的重要环节,中医师认真听取患者的叙述,并结合望、闻、切,并加以独立思考,才能对病情作出最准确的诊断,为患者治疗提供明确的目标和依据。

四、切——解读脉象找病源。

中医脉诊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临床技能,脉搏是主要反映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一种生理现象。中医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观察、摸诊、辨析,可以得出病人身体状况的基本情况。脉诊的核心在于“把握证候本质,如求火,追本溯源,包容喜怒忧思等情谊”,它不仅在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中医的治疗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中医四诊对于诊断疾病非常重要,这四种方法相互协作,形成完整的诊断链。四诊是中医临床医生的必修科目,因此掌握好四诊方法,这样将会对我们更好的服务病人,为病人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说,中医四诊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中医师只有扎实掌握这四项技能,才能更好的服务人民,为人类健康服务。

中医心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的学习方法与路径,是一个需要首先探讨的问题。很多朋友学习中医之前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入门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一头扎进伤寒论等经典里,苦读了数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经文背得烂熟,临床时,边都摸不着,开口动手便错,进而怀疑经典,怀疑中医。

有的执迷于药物学里,变成了草药医生,单方医生,把个别中药和处方视为绝密,越求越奇,以为不是深山老林里的神药或者异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还有的求于易,求于道,将中医和气功,宗教混于一谈,强词夺理,故弄玄虚,不提也罢。

我想,这些不应该是朋友们学医的初衷。

我虽然出生在中医世家,却也在医学上走了很多弯路,对临床疗效的追求也曾经让我倍感艰辛,回首这20多年的学医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医本来是一个简单明白,好学易用的学科,却被有意无意的蒙上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

在这个处处追求效率的时代,还原中医的本来面目,破除中医迷信,节约后来者的精力和时间,就是我现在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唯其如此,中医界方可吸引优秀的年轻人,才能发扬光大。

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先从端正态度开始。

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说过,而且各有各的道理,我要强调的是,下面这种学习方式适合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系统掌握中医体系的人,也适合已经学医几年,或者读完了中医院校还一头雾水,愿意重新钻研的情况。

一,先宏观后微观。

一定要先对中医的学术体系有一个整体的大概印象,先通过走马观花式的浏览,然后再去学习具体的知识而不是一下就陷入到各种秘方,技法当中,纷纷扰扰,一锅浆糊。

二,培养提高思辨能力,不要强调死记硬背。

中医学让人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背诵大量的内容,而这是否有必要呢?我的体会是中医学里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其实是不多的。远远不如法律,外语等专业。

很多内容,理解以后就会记得,而没有理解,记来何用?当然,理解也是分层次来的,先浅后深,先一般后特殊。

中医知识浩如烟海,人的精力时间都有限,一个医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学,也不可能什么病都会治,关键是能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所建树,善莫大焉。

我记得当年背了好几百个处方,但是临床根本不怎么用,现在还能背的处方不会超过50个吧,也没有临床开不出方的情况,呵呵。

学习方剂的问题,我以后会单独论述。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一个临床医生真的不需要学那么多处方。千招会,不如一招精。一方融会可变数方,一法学透可变数法。

很多老医生喜欢炫耀自己当年是如何过目不忘,博闻强记。先大量的背诵,以后慢慢理解,对于幼儿学医,这个当然是有道理的。

但如果是成年人记忆力差,理解力强,就不应该这样学。何况这些出口成章的老先生很多人临床水平真心不怎么样,可惜了背书受的那些罪哟。

传统的学习方法,打杂三年,抓药三年,抄方三年,动不动十几年以上才可以出师。真正学医的时间并不多,这些规矩里面,包含着对学徒劳动力的残酷盘剥。

而我以为,一个完全没有医学基础的人,中等资质,学习条件和方法合适,三年就可以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这是我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至于执业医师考试,我指导的几个学生都能超分数线近一百分过关。也可以证明这一套方法对付应试教育还是同样有效。

三,保持批判的精神学中医。

一定在建立好自己的医学体系以后,再去研究各家学术。

对前辈的经验,带着怀疑的态度学习,以临床疗效来验证。

凡是科学的体系,一定有可以理解的逻辑,无法理解的东西,可以存疑,先放一放。

这是因为你没有一定的基础,无法分辨是非,轻易转进中医各家学术的嘴仗里,除了更糊涂,没有别的收获。

我常常说看一个人学医的水平,看看他买了些什么书,可以得知,也是这个意思。

读中医心得

黄帝内经曰:〝夫圣人者,必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观人事,可以长久矣。〞孙真人语:〝非聪明之人,不可学医。〞朱丹溪谓:〝不为良医,便为良相。〞学习中医,学会比较容易,学好比较难。学习中医,精于神明,洞垣脏腑可谓难上加难。学习中医,出人才很慢,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黄帝内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现在很多医生都停留在〝工〞的境界,部分医生达到了〝巧〞的境界,到达〝神〞的境界如朱良春。邓铁涛辈,古有朱丹溪。李东垣等,到达〝圣〞的境界唯张仲景一人尔。中医学更是融合天文历算。人文地理。空间时间。气候环境。预防康复。生理病理心理等学科为一体,从多方面。多位点。多靶向的考虑疾病。治疗疾病。中医学没有时间医学。灾难医学。宇宙医学。心理医学。数学医学。空间医学。微生物医学。传染病医学等,而这些却囊括其中,中医学可谓博大精深矣。中医的伟大之处在于〝和〞,它讲究和谐。和平共处。他拿一些物质甚至有毒的物品为我所用来维系人体内环境的一个稳态平衡。他不要求消灭。对抗,他利用汗。吐。下等方法来激活人体的自身免疫系统祛除疾病,达到治疗的效果。

学习中医到达〝巧〞的境界一般在本地都会有一定的名气;到达〝神〞的境界对中医的造诣都比较高了,可谓岐黄。仲景之功臣;到达〝圣〞的境界更是旷古烁今,可师可法可祖,对后世的影响经久不衰。而今学习中医者习得一技之长就能名动一方,不知是中医的骄傲还是中医的悲哀?是故学习中医者在你默默无闻的时候你要努力,不要急躁,要耐得住寂寞;在你有所成就的时候要经得起诱惑,学会淡定,还要执着追求。

不要说中医是伪科学,只是你未得要领,不要说古代的中医家自私藏拙,很多道理需要自己去领悟揣摩,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有的东西到讲的明明白白了,那你就只是继承,你连自己的思维都没有了,那你学来干什么?照着做就是了。中医有很大的的弹性空间,如隔二之治。隔三之治。标本同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

更不要把中医想得太繁琐,正所谓大道至简,要言不繁。能将所有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的人很了不起,能用一个字概括天下万物规例的人是圣人,故孔子用〝道〞字揭示了宇宙的规例,虽历经两千多年,终成世界瞩目。万世景仰的圣人。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不是最高境界是神吗?然后是圣,工,巧吗?如修理机器看一下就知道出什么问题就最高水平,听声音和问操作人员还不知道问题时,才动手拆出来看什么问题。所以去到切应该是最低水平了。《黄帝内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楼主说到达神的境界有朱良春。邓铁涛。朱丹溪。李东垣等,到达圣的境界唯张仲景一人。诚哉斯言!

‘坐勿澄心,于静悟道!’唯有执著,方可成就些微事业。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学习,病人的症状变化,病人叙述的病情资料,都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医。二则,读各家医案。

读历代中医大家的医案,有如名师在侧,耳提面命,最有助于提高医术。医案不能滥读,要读适合于自己的比如,若想提高伤寒水平,就读伤寒医家的医案;想提高温病水平,就读温病医家的医案;想提高针灸水平,就读针灸医家的医案。我向来重视读医案,且自己也收集了坊间所出版的几乎所有医案著述,方便随时翻阅。我读医案的方法。读医案时不妨先读前半段的病情描述,然后自己分析,琢磨其病当辨为何证,需用何方,如何加减化裁,然后把自己的结果与原案对比,看自己差不哪里,为什么达不到原案的水平,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再努力。这样读医案,每读一篇,都能有所提高,多读多提高。若能坚持数年,广览诸家的数百医案,我相信,必可提高医术,兼可学得诸家的临证经验。

这个方法的要点是先找些好医案,比如叶氏的《临证指南医案》,多是先述病,后辨证,再有议论,列出方药,甚是方便我们学习。另外,亦可读《名医类案》或《古今医案按》,都是历代名医的临床精华。再者,今贤所编的医案亦复不少,有的洋洋洒洒上百万字,蔚为大观,亦颇可一读,随便翻翻也不错。三则,生活中用心。

学习中医与学习西医不同,西医的知识全在课本上,中医却需从生活中多加体会。比如,四时如何变化。阴阳怎样升降,往往可以在生活中体会出来。再如,为什么两广人会吃酸嘢?为什么北方人比南方的身高且体壮?为什么一场秋雨一场寒?等等,此类问题都可从中医里面找到答案。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这也是学习中医。

我的新浪微博里有许多这样的思考,都是我自己从生活中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这样的体会多了,中医水平必然上涨。

再者,中医不是必需在高大上的医院里才能实践的医学,中医是生活中的医学。学习中医,亦需从生活中体悟。中医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医与我们的饮食住行息息相关。比如,食物皆有性味归经,平时所吃的食物,也多是中药;经络穴位在自己的身上,经常自己找寻按压一番,既可养生,亦有助于掌握中医。四则,复习,复习,再复习。温故可以知新,温故可以提高。复习的重要性说一百遍也不为过。年轻人往往喜欢猎奇而不喜欢复习,却不知复习的收获远远大于猎奇。经常复习曾经的所学,既可以巩固知识,更可以借此而触类旁通,可以引申出别的收获。我自己的体会是,有些中医学科非常重要,不妨反复用功,比如,博士毕业后我经常把《方剂学》课本放在枕头边上,睡前随意翻读几页,坚持了数年,以至于方剂非常精熟,临床用之得心应手。

随着学业的进步,不同时期需复习的内容自也不同。但不管如何,重视复习,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提高医术很有帮助。五则,动笔。

我一直主张学人要经常动笔,一方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笔记下的知识方便随时复习;另一方面,动笔有助于思考,有助于提高。比如,当我创作一条新的微博时,我会反复思考,如何行文措辞,如何使语句流畅,如何使医理明白易懂,这样的思考过程,非常有助于提高。而且,若能每天都动笔创作,相信对于中医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博。

刚开始可能有些困难,不知道写什么,这样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过。坚持下去,慢慢地就习惯了。正如我自己在数年前开始创作微博时,我就暗暗立志,一定要坚持下去,把自己每天的临床医案。读书体会。思考所得。旁闻道听的逸事都记录下来,若能积累成百万字,这将是我从事中医的宝贵财富。于是我就坚持了下来,日日不懈,至今蓦然回首,却已经创作了百万多字的微博了,当年的目标实现了!自己也感觉伴随着写作,医术提高地飞快。我有这样的体会,我也愿意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这个方法。

六则,重视经典。

重视经典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源自实践。实践出真知,中医的临床实践离不开经典,甚至可以说,每个思路,每条辨证,每张药方,都与经典密不可分。学好经典,即是踩在了前贤的肩膀上,站的高,看的`远,临床疗效必然高。而忽视经典,有如有宝山而不入,不是盲人,就是傻子。

重视经典,就要学习经典。要不断地学,温故知新——这是我学习经典的方法,我自认为反复阅读经典非常有必要。

刚开始学经典时,不妨只看原文,不看注解,自己慢慢领会,能领会多少就领会多少,边读边记诵,边记诵边领会。经典的句子背熟了,一些深奥的中医理论自能领会,有的即使暂时不能领会,经历多年临床之后也会有所感触而明白的实在不明白的,再看前人的注释。读注释不能全信,也不能全怀疑,要有自己的眼光。若实在不会分辨,那就不妨先记住吧。多读几家不同的观点,自己体会,看哪家观点更合乎自己的心意。自己认可的观点,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自己暂时不认可的,也不一定是错误的,随着读书。思考及临床阅历的增加,以前不认可的观点也许反而为认可了。

临床时要常想想经典,让自己的思想完全进入经典之中,有时心中一亮,豁然开朗,可于混乱的迷雾中领会出清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来。我自己的体会,经典的几乎每句话都能指导临床,之所以我们体会不出来,那是因为水平不够,或者,与临床结合地不够紧密。要想把经典用在临床上,并且左右逢源,非下十分的苦功夫不可。所谓:一分恭敬一分利益,一分辛苦一分甘甜。付出必然会有收获。随着自己医术的提高,对经典的理解也会提高。初时对经典的某句话可以理解地非常浅显,后来,临床渐多,思考渐深,对经典忽然有新的感悟,这种感悟即是提高。我认为,《素问》的前四篇要反复研读,这四篇东西最能引人深悟。初学中医要读,临床数十年之后还是要读,边读边思,边读边临床,每读一遍,对于中医理论的体悟就会深入一层。

有人说,经典很枯燥,读来毫无感觉。怎么办?我建议不妨再读,反复读,努力找其中押韵的文字,读时尽量抑扬顿挫,这样既好读又好听,还方便记诵。边读边琢磨,读着读着就慢慢地上手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没有谁天生喜欢读书,但我们每个人求学多年后不是也喜欢上书了吗!

当今社会文明在进步,中医也要跟着进步。进步不是抛弃中医,不是让中医西化,这不是真的进步,这是倒退!中医进步就是要抓住经典,越是紧抓经典,中医越能进步。

七则,跟师。

跟师,要跟明医,要跟大家。若师傅愿意愿意把自己的所学完整地教给学生,这是最好的老师。跟师的好处极多,可以当面学习,手把手地教;可以随时提问,督促着进步;可以方便地传承老师的学术思想;跟着老师学习,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就象古人学习中医一样,这样最有助于提高医术。

当然,跟师时,千万不要有疑必问。先自己看书或思考,并与同学交流,若实在找不出答案,再向师傅请教。我相信,每一位明师都喜欢勤奋好学,且态度恭敬的学生。有时,师傅的观点可能不合乎课本,或合乎主流,我认为当细心学习师傅的观点,自己在临床上体会。

八则,勤奋好学,孜孜不倦。

中医难学,因为中医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个好的中医需要懂的东西非常多,不仅要精研汤药与针灸,还包括相学。文学。历史。天文学。西医学。中国传统哲学等等。因此,要求我们中医人一定要努力进取,每天都要努力,每天都要读书。需知若一天不读书,即是一天浪费了光阴。别人都在进步,我们若不努力,就会倒退。作为中医人,还要有吃苦的准备,要有一辈子努力的准备。读不完的书,干不完的临床,永远也不会到达顶点的攀登,会一直伴随我们一生。与其痛苦,不如享受,享受读书的快乐,享受临床的快乐,享受努力的快乐。享受的过程,亦是进步的过程。因为快乐,我们更努力;因为努力,我们更进步;因为进步,我们更快乐。以上拉杂写下这几点体会,是我在奥地利临床工作的间隙仓促草就的,希望能有助于年轻学子进步。这些只是我自己的学习中医体会,不一定合乎每个人,读者也可以把自己的学医体会分享出来。我们都要进步,我也愿意与读者一起努力。

中医诊疗心得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具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传统中医诊疗的理念和技巧可以引导我们回归自然,更好地治愈身心。

首先,中医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体是一个与自然环境相互关联的有机体。我们的身体随着四季变化、昼夜交替、情绪波动而变化,因此,中医诊疗注重对身体的整体调理,而非局限于某个单一的器官或症状。这种整体观念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身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在生活中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其次,中医强调阴阳平衡。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人体内的阴阳失衡会导致各种疾病症状,而通过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调整阴阳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这种阴阳平衡的理念也提醒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保持平衡,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再者,中医诊疗注重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症状都不同,因此需要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望、闻、问、切,中医医生可以找出患者的病因、病机,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中医诊疗是一种注重整体调理、阴阳平衡和个性化治疗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诊疗理念和技巧的重要性,也更加认识到传统中医对治愈身心疾病的独特价值。我相信,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中医诊疗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诊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四诊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内容,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作为一名学习中医的学生,我有机会参与四诊的实践,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巧,也在观察和分析中不断进步。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分享一些关于四诊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望诊不仅仅是看外表,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神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望诊是一门需要经验积累的技术。每个人的面部特征都有所不同,所以我们需要不断观察和比对,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望诊还需要结合其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第三段:闻诊是通过闻取患者的气味来判断问题所在。尽管这种方法不太常见,但它却是一种很有效的诊断方式。在闻诊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细心地感知患者身上的气味变化,并与正常状态进行比较。例如,如果患者呼出的气味有异常,可能是因为消化系统出了问题或者有其他疾病。通过闻诊,我们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

第四段:问诊是四诊之中最重要也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与患者的交谈,我们可以了解到患者的详细症状、病史以及生活习惯等,从而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在实践中,我发现问诊需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叙述,同时也需要娴熟地提问,从而引导患者逐渐揭示问题的关键信息。只有通过充分的沟通才能获取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第五段:切诊是中医诊断中较为直接的方法,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和病理变化。在切诊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到脉搏的频率、形态和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切诊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

结论部分:通过参与四诊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四诊能够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帮助医生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作为一名中医学习者,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实践四诊的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帮助。我相信,四诊的方法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医院校中医学“四诊”教学模式初探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一门传统医学课程。

该课程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特点的一门独特的医学理论教程,也是西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

如何做好对西医院校学生的中医教学,历来都是西医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东西。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对该门课程在教学上有一些浅薄的看法,管窥之见,希冀抛砖引玉,现叙述如下。

一、培养兴趣很关键。

1.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与学习的积极性成正比关系,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总能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学习它、了解它、掌握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织病案分析:通过聘请一些著名的中医学专家、学者或教授,开展相关知识讲座,既能够弥补中医学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能够拓展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文化环境,进而激发了学生们对中医学的学习热情。

二、抓住重点是基本。

现在通行的《中医学》课程包括了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及临床各科和针灸等,这些内容在中医院校大约要花4年时间,上课时数不少于700学时;但是这一合编本在专科院校授课时间仅约36学时,本科院校约60学时,根本无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西医院校学生以学西医为主,教师要在西医院校有限的中医学课程教学中,将中医学庞大的理论知识体系及临床各学科一一介绍给学生,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教学中突出重点,精选教学内容,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最基础和较为难懂的部分,力争将中医学的精髓、重点向学生讲深讲透,弘扬祖国的传统医学。

三、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注重与临床相结合。

1.有无讲课技巧,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师在授课中应精简扼要、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有的放矢,以利于前后相呼应,从而使学生接受的知识容易形成系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讲授新课应与学生已学的知识相联系,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教学目的要明确,重点要突出,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合理安排授课时间,进度适宜;适当重复,适时归纳小结。

语言要丰富多彩、简单明了,注意语速、语调;发挥眼神的作用,用眼睛与学生沟通;适当移动身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足够的机会接触临床,临床经验少,对课本上所描述的症状、证型缺乏直观认识,学习的印象不够深刻。

我们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中医临床病案讨论的方式来尽量弥补,选择一些常见的病例,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对病案进行分析,各抒己见,通过病案讨论,使每个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中,把既往所学的内容在头脑中加以整理、归纳,把深奥的中医理论和现实中的病案结合起来,理清思路,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逐渐学会运用中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临床思维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模式。

中西医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学生在学习中医时,西医学的思维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如果学生带着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模式,去理解祖国医学,必将遇到很大困难。

中医学强调“形神合一”。

即形(生物形质)与神(精神心理活动)有机结合,并且把人置于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中,以分析考虑其机能状态。

而西医学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它把人视作一个单纯的生物体,对于自然、心理、社会等因素对躯体及生物过程的影响不太重视。

通过比较了解两种医学模式,使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所在,对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中医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如果教师一味地讲授,比较抽象,有时难免枯燥,对学生容易形成单调刺激,以致影响教学效果。

以往利用板书虽也收到一定效果,但费时又费力。

[1]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应用,为中医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教学途径,教师要将其充分利用好,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计算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甚至可以插入视频等,把要讲授的内容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重新组织起来,用独特、新颖的方式将古老的中医学展现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组合教学使多种媒体综合运用不能简单的凑合和迭加,而要依其不同的特点选择运用,发挥最大的效应。

[2]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素质和基本功,将所讲的内容使用多种媒体恰当运用,最重要的是要使讲解的内容通过视觉、听觉刺激,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比如中医的舌象,只用语言描述不易接受,通过多媒体放映各种典型舌象的图片,或者录像,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

3.充分利用好实验教具,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中医学理论相对抽象,这就更应该通过教具、实验等方式使其形象化。

药学部分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课观察各种饮片,脉诊部分要让学生们互相体验,尤其是针灸和拔罐部分的内容,更是应该让学生们通过实验课,了解实际操作技巧,并且亲自实践,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们不但对亲自体验针灸拔罐不会害怕,而且还会兴趣盎然,更加热爱学习中医。

中医实习心得

短暂的实习生活除了掌握中医外科相关工作岗位相关工作经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学习到了很多在中医外科相关工作岗位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还有人生角色的变换——从校园思维模式到职场思维模式的转变,为今后尽快适应融入中医外科相关工作岗位职场生涯奠定了基础。

大学中医心得

自从大学决定学习中医,我的生活就像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一个充满奇妙和挑战的世界在我面前展开。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直以来,我对它怀揣着敬畏和好奇。我想分享我在大学中医学习中的心得,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的魅力。

首先,我领悟到中医理论体系的深奥和丰富。中医不像西医那样,它注重的是人体的内在平衡和自然疗愈力。我学习了阴阳五行理论,懂得了它们是如何解释人体复杂功能的。此外,中医学还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独特的视角让我对人体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次,实践是中医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大学中的实验课程让我亲手操作,体验中医理论的实践应用。从切脉诊断到针灸治疗,每一个步骤都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医的技术和技巧。实验中的失败和成功都成为我宝贵的学习经验,让我知道如何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提升。

最后,我认识到中医学的人性化特征。中医不仅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中医强调预防为主,倡导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和情绪调节,来预防疾病。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总的来说,大学中的中医学习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中医不仅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人体的奥秘,也帮助我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健康理念。虽然我还将继续我的中医之旅,但我已经对中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在中医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希望通过我的经验,能够让更多的人发现中医的魅力,珍惜健康的身体。

用四诊仪的心得体会

一、引言段(引出四诊仪的作用和重要性)。

四诊仪作为现代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工具,已经成为了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患者症状和体征的观察、问询、闻听和叩诊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疾病类型,为合理诊疗提供了客观依据。作为一名医学学生,我有幸能够接触到并运用四诊仪,从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二、主体段一(四诊仪在观察方面的运用)。

使用四诊仪,观察患者体表的色泽和形态特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步骤。例如,对于面色苍白的患者,常常意味着气血不足;而面色红润的患者,则往往意味着气血旺盛。而对于患者舌苔的观察,则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内脏的情况。通过观察患者的外在特征,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分析,为后续的诊断提供线索。

三、主体段二(四诊仪在问询方面的运用)。

通过与患者进行问询,四诊仪可以帮助医生探索病情和病因。在问询的过程中,患者详细叙述自己的症状和病史对于医生的诊断非常重要。而四诊仪通过让医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帮助患者更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症状,并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四、主体段三(四诊仪在闻听方面的运用)。

闻听是四诊中另一个重要的步骤,通过听患者的呼吸、咳嗽等声音和身体的杂音,医生可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性质。例如,如果患者咳嗽伴有喘鸣音,往往意味着气道受阻;而心脏杂音的出现,则可能与心脏疾病有关。通过闻听,医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以辅助对患者的综合评估和诊断。

综上所述,四诊仪作为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工具,为医生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手段。它通过观察、问询、闻听和叩诊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客观依据。作为医学学生,我有幸能够接触和运用四诊仪,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运用四诊仪,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心得体会

本人于20xx年8月开始在xx市中医院实习。本抱着潜心学习中医的决心来到大连,但实际情况与我所想竟全然不同。

第一次是在内科门诊与中医老教授抄方学习,让我受益非浅。我经常与肾病的中医专家王荣欣老师谈论中医的各种学术问题。我们畅所欲言,我的很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最后我们既是师生,又是好友。她常借我买的一些书看,我也经常到她的门诊去听她看完书后的体会,我就能比较和我看完书后的体会有何不同。那三周和后来的几次拜访是我学到东西最多的时间。

在神经二病房的时候,我的同学因没在带教老师陪同下去与患者交流而被主任痛骂。他只是想去补充收集一下老师没有收集完整的中医四诊资料而已。

学校要求我们要写16篇临床病历。我虽然觉得抄这些病历几乎提高不了自身的什么修为,但还是决定硬着头皮抄两篇交差。还没等下笔就被主任痛骂,说些什么这是患者的隐私,不能让你抄之类的。看来她对我印象不怎么样。骂得好!我本就觉得这是浪费我时间,不抄了。

当我要转到普外实习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了。我断然拒绝了医院的安排,自己去找了内科门诊的主任---大连治脾胃病最有名的中医—李吉彦教授。他平时是不带学生的。但看到我的诚意,又经我跟科教那边多方协谈,他终于同意了。我终于感觉到我开始学中医了。他先看一个患者,写方,递给我,我抄,我再重新看一遍那个患者(这时他看另一个患者),望,闻,问,切,自己来一遍,再自己开个方,跟老师的比一下。幸亏老师看得很慢,我有足够时间做这些。当抄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方,我渐渐明白了这位老师的思路和用方习惯,我也向他提出了一些见解,有些也被他采纳了。我感觉我突然进步了很多,心里有股说不出的喜悦。

中医学习心得

不知不觉两年的函授课程已经结束,尽管时间很短,上课的课时也不长,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的知识却是无限的。在这里非常感谢两年中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感谢你们辛勤的教导,正是你们不辞劳苦的教授,才有了我今天对医学知识的熟知。

我是一名教材科的老师,以前对中医知识了解不多。但自从进入了山西中医学院,我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都想系统的学习一下中医,可是迫于工作的限制,这个想法一直都未能如愿。两年前当我了解到学校有函授班,可以系统地教授中医,于是我便报了名。一晃两年的函授课程已经结束。在过去的两年中,授课老师先从中医最基本的课程讲起,让我对中医有了大概的了解,随后老师又给我们讲授了内外妇儿等中医临床课程,同时还有药理、病理、西医诊断等西医课程。让我们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认识学习疾病,以便能更好地治疗疾病。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更侧重于临床,由于我的医学基础比较薄弱,这让我觉得学习有点吃力。于是我便加强课余时间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加之上课老师细致的讲授,使我对临床知识可以更好地掌握。

通过两年的学习,使我不仅掌握了医学基础知识,也让我在临床医学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让我可以真正地运用中医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以前自己或者家人生病总是求助于同事,经过两年的中医学习以后,自己能够处理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健。两年学习生活我最大的收获是让自己从当初对中医简单的了解,走到了能够真正掌握中医,运用中医,实践中医。

两年的学习,让我更进一步走进了中医,但是我知道在中医方面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医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库,我所了解和学习的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谈不上是一个中医人。但是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不断地学习,将来我一定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人,因为我对中医的热爱始终不减。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始终鞭策自己不断学习中医,探索中医,实践中医,不断提高自己在中医方面的造诣。

两年的函授课程是我人生中又一次难忘的经历,是我学习生活中一次真正的飞跃,两年的课程让我受益终生。在这里再次感谢两年中教授我们的老师和一起学习的同学,祝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睦!!

20xx年月日。

四诊心得体会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四诊法更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进行综合判断,揭示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为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四诊法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四诊法的体会。

首先,望诊是中医四诊法中的首要环节。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来获取病情信息。有一次,有位患者来看病,他患有慢性咳嗽已经许久,他的脸色苍白,舌苔白腻,舌边有齿痕。根据我的经验,白苔和齿痕是脾虚的表现,说明他的咳嗽与脾不健运有关。通过对他的进一步询问和检查,最终确诊了他的病情,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这个例子使我深刻认识到望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

其次,闻诊在四诊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闻取患者的气息,中医可以判断出患者病情的轻重和病位所在。在我临床工作中,曾有一位患者因食积而来看病,他的呼气有臭味,气息浑浊不清。通过闻诊,我判断出他的病属于饮食积滞,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方案,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个例子让我充分认识到,闻诊作为四诊法的一种手段,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

再次,问诊也是四诊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患者的自述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极其重要。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病因,并能够给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我曾遇到一位患有失眠的患者,她反复向我描述了很多失眠的症状和情况,在和她深入交流后,我发现她的失眠是与情绪波动较大有关。通过精心调查和治疗,最终她的失眠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这个例子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问诊是中医诊断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最后,切诊是中医四诊法中的最后一环。通过摸取患者的脉搏来判断其病情。在临床实践中,我曾遇到一个患者,他患有胃痛已经很长时间了。通过摸取他的脉搏,我发现他的脉搏虚弱而滑脆,具有胃寒的表现。根据这一判断,我给予了相应的治疗,最终他的胃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这个例子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切诊是中医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综合判断,可以揭示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为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四诊法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在中医诊断中都有其重要的作用,每一环节都不可或缺。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四诊概要望诊

儿科望诊可分为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总体望诊包括望神色、望形态,分部望诊包括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望诊注意事项。

1.望诊时应按顺序进行,先整体望诊后分部望诊。有些望诊会引起小儿不适与反抗,如察口、察舌,应放在四诊其他项目完成后再进行。

2.望诊必须在自然光线下进行,以免影响望诊效果。

3.看指纹是一种辅助诊法,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当指纹观察结果与症状、舌象不符合时,可“舍纹从症”。

望神色。

面部望诊是小儿望神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面部望诊方法有五色主病和五部配五脏,临床上主要根据五色主病来判断小儿疾病。

1.五色主病:所谓五色指红、青、黄、白、黑,又称五色诊。

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吐泻。

面呈红色,多为热证。

面呈黄色,多为虚证或有湿,可见于疳证、积滞、虫证。

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疼痛、瘀证、惊痫。

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疼痛、惊痫,或内有水湿停饮。

2.五部配五脏五部指左腮、右腮、额上、鼻部、颏部。五部与五脏的关系。

望形态。

望形态包括观察病儿的形体和姿势动态等变化,以推断疾病的性质。

1.望形体主要包括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趾)甲等,检查时应按顺序观察。凡神态活泼,肌丰肤润,毛发黑泽,筋骨强健,发育正常者,为胎禀充足,营养良好,健康的表现。

2.望动态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正常小儿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活动自如,无痛苦或不适的表现。不同疾病常有不同姿态。

望苗窍。

1.舌象临床上望舌,主要观察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的变化。

舌体胖嫩,舌边齿痕显著,多为脾肾阳虚,或有水饮痰湿内停;舌体肿大,色泽青紫,可见于气血瘀滞;舌体胖,并有裂纹,多为气血两虚;舌体强硬,多为热盛伤津;急性热病中出现舌体短缩,舌干绛者,则为热甚伤津,经脉失养而挛缩。(还有木舌、重舌、连舌、弄舌、吐舌)。

2.目察目首先要观察眼神的变化。健康小儿黑睛圆大,神采奕奕,为肝肾气血充沛的表现。察目时,还应观察眼睑、内外眦、白睛、瞳仁的变化。

3.口察口时应仔细观察口唇的颜色、润燥和外形的变化。

4.鼻察鼻主要观察鼻内分泌物和鼻形的变化。

5.耳察耳的外形是判断小儿体质强弱的一个标志。小儿耳壳丰厚、颜色红润,是先天肾气充沛,健康的表现。

6.二阴男孩阴囊不紧不松是肾气充沛的表现。

辨斑疹按斑疹的形态,有细疹、疱疹、斑疹、风团、白等不同名称。

细疹细小状如麻粒。

疱疹形态大小不一,高出皮面,中有液体。色白如晶为水痘;若疱疹内有脓液,多为脓疱疮。

斑疹色红较艳,摸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多为热毒炽盛,病在营血;若斑疹欲出不出,隐隐不显,或斑色紫暗,面色苍白,肢冷脉细,为气不摄血,血溢脉外。

风团皮肤出现局限性水肿,如云团样,抓痕明显,此起彼伏,反复发生,见于荨麻疹,因风邪客肌,血分有热所致。

白又称“白痱”、“汗疹”。为细小而表面隆起的含浆液白色疱疹,色泽光亮。白以晶亮饱满为顺;枯白无液为逆,也称“枯”,属气液耗伤之证。白多见于湿温证或其他热性病长期发热出汗后。

察二便。

除新生儿及较小乳儿大便可呈糊状,1日3次左右,正常小儿的大便应该色黄而干湿适中。正常小儿的小便为淡黄色。

看指纹。

指纹是指虎口直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可分为风、气、命三关,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看指纹是对3岁以内的小儿用以代替脉诊的一种辅助诊法。

正常小儿的指纹多数应该是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若发生疾病,指纹的浮沉、色泽、部位等,都随之发生变化。《幼幼集成》一书中对小儿患病后指纹的变化,用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作为概括。

四诊心得体会

在学习中医理论的过程中,四诊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这其中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通过这四个方法,医生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通过长时间在临床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我逐渐领悟到了四诊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心得。

首先,望诊是四诊中最简单但也是最直观的方法。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等,医生可以对患者的气血运行情况进行初步判断。例如,若面色苍白,舌质淡白、舌苔薄薄的,往往说明患者气血不足,需要益气补血。相反,若面色红润、舌苔黄腻厚重,则可能是湿热的症状,需要清热解毒。通过望诊,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为后续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闻诊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种方法。通过仔细倾听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等,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的呼吸道是否有炎症、肺功能是否正常等。举个例子,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喘息声,咳嗽有痰,那可能是肺热痰扰。因此,应该清热化痰,平喘宣肺。通过闻诊,我们可以获取到一些很宝贵的信息,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

然后,问诊是了解患者病情和疾病起因的重要方式之一。医生通过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疼痛部位、病程、发作规律、伴随症状等,从而对疾病做出进一步的判断。例如,若患者出现心痛、左胸背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是心绞痛。针对这种情况,医生应该给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治疗方法。通过问诊,我们能够获取到更多患者内心的感受和自述症状,从而对病情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

最后,切诊是四诊中最为重要但也是最需要经验和技巧的方法。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诊读,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因。例如,如果患者的脉象偏细弱、虚而长,那可能是气血不足;如果脉象偏浮细,那可能是气滞血瘀。所以说,切诊是一个有很高要求的技术活。只有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医生才能够通过触诊脉搏准确判断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四诊是中医诊断的基础,也是中医的独特之处。通过准确地使用这四个诊断方法,医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脉象,从而给出恰当的治疗方法。然而,四诊只是中医理论中的一部分。要想真正掌握中医,医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自己的诊断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用四诊仪的心得体会

四诊仪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诊断仪器,它通过测量人体各项指标来判断身体的脏、腑功能和机体状态。在经历了使用四诊仪的一段时间后,我不仅对其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其在中医诊疗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将从四诊仪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优点和应用案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四诊仪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人体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体温等指标,来获得人体的脏腑功能及机体状态的数据。其中心率和血压是评估人体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氧饱和度可以反映肺功能和氧合情况,体温则能够体现人体的热量状态。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其次,使用四诊仪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将仪器接入相关的传感器或体温计,再将传感器或体温计贴附在身体相应的部位即可。然后启动四诊仪,并对人体进行相应的测量。测量完成后,仪器会自动显示相关数据,并且可以通过连接电脑或手机等设备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整个过程简单便捷,毫无繁琐的操作。

此外,四诊仪还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可以实时监测人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预防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其次,它非侵入性,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伤害,更加适合长期监测。最重要的是,它能够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帮助医生进行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最后,四诊仪在中医诊疗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它可以辅助中医医生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从而制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例如,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持续升高,可以提示中医医生存在肝阳上亢的证候,进而采用降低肝阳的中药治疗。此外,四诊仪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使用四诊仪,我深刻认识到它在中医诊疗中的重要性和优势。它的简单操作、准确测量以及辅助诊断和治疗的能力,使其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医的发展,四诊仪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为中医发展添砖加瓦。

心得体会

中医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体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医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效果。通过观察中医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我领悟到中医执业的核心是“辨证施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更加注重预防和保健。同时,中医注重调整人体生理、病理、心理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平衡,以达到治愈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总的来说,中医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我深深地意识到继承和发扬中医的重要性。

首先,中医强调辨证施治。中医的诊断过程是多样化的,通过观察、问诊、望、切等多种方法,从人体表面的症状和体征出发,进而推断疾病的内部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这种辨证施治的方法不仅有助于确定疾病的病因,也有助于了解全身的健康状况。与西医学的病理解剖和实验研究相比,中医更注重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和诊断一个人,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实践中,我见证了中医医生通过仔细观察和细致判断,确诊疾病并给出准确的治疗方案。与此同时,辨证施治方法的灵活性也使中医成为治疗一些慢性病的首选方法。

其次,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中医将每个病人视为独特的个体,注重根据其身体状况、环境和心理状态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例如,对于同样一种疾病,中医医生可能会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采用不同的草药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的标准化治疗有所不同,更能够满足人们对个体差异的需求和关注。通过个体化治疗,中医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和治疗患者的病症,提高治疗的效果。

再次,中医注重预防和保健。中医所倡导的“养生”理念,是指通过调整心态、生活习惯和节制饮食,防患于未然,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通过平衡和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等要素,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达到人体内外的和谐。在实践中,我发现中医所倡导的“养生”理念十分实用,让人感受到一种身心的平静和舒适。与西医所强调的治疗疾病相比,中医更注重从长远的角度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

最后,中医强调调整整体平衡。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否与人体内部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有关,任何一个系统的失调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中医治疗追求的是综合施治,调整人体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这种综合施治的方法涉及到中医的各个分支,例如针灸、推拿、草药等。通过综合施治,中医能够更好地调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使其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在我的实践中,我亲眼看到中医医生通过综合施治的方法,调理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内在能力,使其从疾病中恢复,重新获得健康。

综上所述,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预防保健和调整整体平衡等方法,中医为临床带来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理念。我深信,继承和发扬中医的优秀传统,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医学科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医的博大精深,使中医在将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
  • 10-30 2023年返聘辞退申请书(案例13篇)
    为了争取一次海外留学的机会,我们需要撰写一封令人眼前一亮的申请书。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为我们提供的申请书写作指南,非常有参考价值。申请书的结构由标题、称谓
  • 10-30 优质农村小学发展规划方案(模板21篇)
    计划书的编写是一种有益的训练,它可以培养我们的计划能力和组织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紧紧围绕贫困户、贫困村的农
  • 10-30 2023年公司培训自我评价短(模板14篇)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或某段时间内的表现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
  • 10-30 精选本色心得体会(模板20篇)
    总结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更加明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不足,为下一步的提升打下基础。这是一篇关于团队合作的心得体会,通过作者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了解到团队
  • 10-30 最新医疗不良事件心得体会范文(13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系统性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几篇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近年来,医疗不良
  • 10-30 优秀打架退学申请书(通用16篇)
    在现代社会中,申请书已成为人们获取资源、机会和权益的必备工具。申请书范文中涉及的各种申请类型和场景都是我们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地方,帮助我们更好地撰写自己的申请书。
  • 10-30 最优金融防诈骗的心得(汇总21篇)
    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在金融交易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损失并提高回报。如果你对金融总结感兴趣,以下是一些范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对你的
  • 10-30 精选月份工作计划篇(汇总21篇)
    在工作计划书中,我们可以明确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和团队合作方式。工作计划书的范文中反映了不同项目的具体要求和特点,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 10-30 实用中职自谋申请书(通用18篇)
    在现代社会中,更多申请书已成为人们开启新机遇的重要媒介,通过它们我们可以表达我们的目标和愿望。接下来是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效果和记忆
  • 10-30 最热学校教导处工作总结小学(通用18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分析自己的工作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是否一致,从而更好地调整和安排下个月的工作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月工作总结的案例,希望对大家在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