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计划>实用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计划(模板18篇)

实用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计划(模板18篇)

时间:2023-10-30 23:01:12 作者:飞雪实用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计划(模板18篇)

编制教学计划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看看下方的教学计划范文,你可以了解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大一统汉朝》教学设计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大一统的汉朝》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的内容。本文不仅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同时强调了西汉武帝时期是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第一个鼎盛的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

过渡语:一堂好的历史课,不仅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但是历史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又存在看待问题重表象、轻实质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锻炼和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树立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五、教法学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六、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将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中去。为此,我采用视频导入法导入新课。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大汉天子》的视频片段,并引导学生思考:1.汉朝的建立者是谁?2.历史上的汉武帝刘彻究竟有哪些贡献?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今天的学习《大一统的汉朝》。由此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本环节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景之治。

在这一部分我会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归纳文景之治的背景,即西汉初期的社会环境。然后利用一个表格,与学生一同完成对第一子目的学习。这个表格是秦王朝和汉初文景时期统治政策的对比,我将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在完成这个表格归纳了文景之治内容后,我会让学生试着用一句话定义“文景之治”,让学生提高归纳概括能力的同时对“文景之治”形成明确的概念。

表格的运用,不仅能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在直观清晰的对比中加深对文景之治的认识。

第二部分:汉武帝的大一统。

这一子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会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并回答:“汉武帝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是什么”?预设学生能得出“年轻有为,知人善用”。

接下来给学生5分钟时间,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概括出汉武帝在政治和思想方面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在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的基础上,我会进一步总结出: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于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会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老师在学生讨论总结后给出答案,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加深理解;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点拨。

在讲解推恩令时,我会展示它实施的示意图,直观清晰,方便学生理解认识。

讲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我会让学生表演课前已经准备好的历史短剧,即由四个学生分别扮演汉武帝、法家、道家、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由汉武帝选择采用,扮演汉武帝的学生要说明为什么这么选择。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历史短剧不仅可以重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将教学难点简单化,学生轻松地理解学习。

第三部分:东汉的统治。

这一子目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作为自主学习部分,所以我会对其进行简单处理。学生在阅读全文后,请学生对“光武中兴”进行简单定义,并自主发表对东汉灭亡的看法。通过观点的分享,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树立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一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且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主要知识。

作业:汉朝在经济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两汉的经济发展如何?

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采取了列提纲的板书形式,既简明扼要,又条理清晰。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大一统的汉朝

目标 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2.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联系前面所学内容思考)。

(2)面临这种形势,汉初几代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思考:(1)汉武帝是如何逐步削弱诸侯国势力的?达到怎样的效果?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一建议?你如何理解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可在组内讨论)。

3、老师精讲的问题。

:汉武帝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意义如何?

(三)拓展创新。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治,在当时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与秦始皇在思想方面的措施加以比较,有何异同?(组内讨论)。

四)系统总结1、知识建构:

2、归纳:学习封建统治的巩固,一般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客观原因: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原因。

主观原因:汉武帝雄才大略,善用人才。

汉武帝大一统        政治:削弱诸侯国实力,诸侯国越分越小。

措施。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举办太学。

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五)完成同步训练。

(六)预习14课。

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备课  。

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上课   。

学 习 过 程 二次备课   。

一、课前准备。

小组检查预习案的完成情况,记录分数。

教师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作为二次备课的依据。

二、导入新课:西汉建立的时间、谁建立的、都城?

1、汉朝又称两汉,指___和___.

3.汉武帝接受___________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

4.汉武帝接受___________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____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5、秦始皇采纳          的建议实行              。

6.汉武帝罢黜百家中的百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_________的为主要教材。

8.公元___年,______建立东汉,定都____.刘秀就是_____.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______.

9.列举两汉时期两个著名的清明政治时期.

10.汉武帝的哪些措施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局面?(本节课涉及政治上、思想上的措施,以后还有经济上、军事上)。

《大一统汉朝》教学设计

3、评价汉武帝。

本节课学习的是汉朝初期的统治措施,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与表现,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及其影响。为了教学的连贯性,西汉的建立与东汉的统治两个内容也补充到教学中。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到历史,对于历史的学习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对于本节课涉及到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在理解上有写难度。

1、通过学习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2、通过学习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通过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利用材料的能力。

1、借助视频,学会正确评价人物,

1、通过对比秦朝与汉朝的兴衰,统治措施,做到以史为鉴;

2、引导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的鼎盛,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1、汉武帝“大一统”

2、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师: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世界看的清清楚楚,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有一双慧眼,请你慧眼识英雄,猜猜他是谁?给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猜人物——汉高祖刘邦。

师:刘邦经过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建立大汉王朝。但是刘邦实现了大汉梦,却面临残酷的现实。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汉初面临着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

生:荒凉,萧条。

师:秦朝的暴政加之连年的战争使得汉初的民穷国弱,社会经济一片荒凉景。

象。

师:汉朝的建立者与继任者们能允许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吗?

生:不能。

师:在这种情况下,富国成为他们的共同梦想。

(二)休养生息富国梦——文景之治。

师:我们大致归纳一下汉初的统治措施:1.吸取秦亡教训,2.轻徭薄赋,3.重视农业,4.提倡节俭,5.以德化民。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休养生息。师:汉朝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迎来了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物质基础。实现富国梦的统治者们并没有停下脚步,在汉武帝的带领下,继续追求强国梦。

(三)文治武功强国梦——汉武一统。

师:在实现强国梦的过程中,汉武帝重点解决了2个忧患。

1、政治,诸侯国问题。

师:简单介绍七国之乱,诸侯国的发展,提供材料给学生分析,汉武帝时的表现。

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师:视频加深学生对推恩令的理解;

活动:学生肢解手中的诸侯国,感受推恩令的作用。

师:推恩令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却无法高枕无忧。

2、思想,思想不统一。

回顾:秦朝的焚书坑儒。

师:我们来看一下,汉武帝是怎么做的?

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师:解释政策,新儒学的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于政策的理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师: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推广儒学。

生:建立太学。

回顾一下这一篇章的内容:

师:经过汉武帝的努力,汉朝实现大一统,进入鼎盛。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实现了强国的梦想。

以史为鉴:

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历史就应该以史为鉴。

生:小组讨论。

师:这才是长治久安之所在,这才是繁荣兴盛之所在,这才是和谐发展之所在。

师: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汉代实现国富民强,但这种繁华却没有长久的持。

续下去??

(四)一页风云散,变换了时刻——东汉统治。

三张图片介绍西汉灭亡东汉建立与灭亡。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小小评论家:

师:评价汉武帝,视频,学生思考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一位皇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予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他就是千古一帝——汉武帝!他的成功是因为他在圆梦的道路上努力奋斗拼搏,勇于改变!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不要改变我们的拼搏和奋斗。因为你们才是国家的未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大一统的汉朝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国之乱。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武帝的用人政策;“推恩令”;盐铁专营,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通过对“光武中兴”的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能力方面:

通过了解外戚宦官专权的原因和影响,黄巾起义的经过、特点,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资料分析社会问题的技能。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汉武帝用人政策、兴办太学的做法等,认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封建统治思想的影响。

通过比较秦朝征收泰半之税,即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以上交给国家,而汉文帝薄赋劝农,田租仅为三十税一,评价文景之治,使学生理解“治世”的概念。通过学生回答光武中兴的背景、措施、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学生阅读理解黄巾军预言,使学生认识到黄巾起义的有组织有准备的特点,培养分析历史古文资料的技能。

思想方面:

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通过本课的教学以,使学生了解到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同时要认识到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说明国家在政治上的统一是实现强盛的重要原因。对待汉武帝要辩证地认识:他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确是雄才大略,更可贵的是他有勇气承认错误。光武中兴的出现说明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清明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反映出人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所产生的巨大的生产力。

外戚宦官专权、黄巾起义使我们看到我国封建社会不仅有辉煌的一面,但也有君主专制带来的腐朽、落后的一面。

二、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汉初封国与西周封国的比较。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三、教学思想: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对比分析,从而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xx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一、文景之治。

1、休养生息的原因和措施。

教师先解释何为"休养生息",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宽刑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稳定和巩固了汉朝的封建统治秩序。这种统治措施,使统治者、劳动人们皆大欢喜,到惠帝、吕后两朝,经济逐步恢复,到文景年间,社会经济全面回升,出现了治世局面--文景之治。

2、文景之治。

汉文帝与景帝共在位39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措施,使得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后世对之评价较高,把这样的治世称为"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在讲课之前,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然后教师结合课文,并提供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部分见"相关资料"和"媒体资料"),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教师逐条和学生分析讨论。

例如关于重视人才的内容,学生可根据材料介绍一两个下层人物,突出汉武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关于"推恩令"的内容,在学生讲述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再补充强调:诸王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爵号外,可以推恩,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定封号。这样,可以使一个大王国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使王国封地越来越小,权力越来越分散,大大削弱王国同中央对抗的实力。后来,汉武帝又用其他方法如"酌金夺侯"等,逐步夺去王侯的爵位,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为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师可让学生把"推恩令"与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作比较,进一步分析它的巧妙之处。

关于盐铁经营权由中央专卖和取消地方铸币权,教师可从国家税收和商品交换的角度提问此项措施的必要性。可回顾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的原因,提醒学生学会类比及前后知识的联系。教师也可联"欧元"的出现进行讲述。

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如何评价这一措施。锻炼学生学习在历史情境中思考问题。

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综述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并逐条列出来,既作为板书,又可作为本目小结。

三、西汉的衰亡东汉的建立和结束。

本目内容虽为小字,但建议教师配合媒体资料的图片简单讲解。

例如:介绍王莽,他如何篡位,改制背景及失败,绿林、赤眉起义推翻王莽政权。

1、光武中兴。

(1)释放奴婢。(2)三十税一。(3)精兵简政。(4)废除苛法。(5)整顿吏治。

西汉后期至王莽时期残破的社会局面,经过光武帝刘秀十多年精心治理,转变为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如人口由东汉初年的1000多万,增加到2100万。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使衰败的汉朝重新振兴,所以谥号“光武”。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

2、外戚宦官专权。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统治腐败。祸不单行,东汉末年灾荒连年,出现水灾、旱灾、蝗灾。人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3、黄巾大起义。

河北巨鹿人张角是太平道的首领。张角利用“太平道”,通过传教和治病进行宣传和组织;经过十几年,参加人数达几十万。起义前张角提出了预言,下面来看“黄巾军预言”,你能理解它的含义吗?(引导学生分析“苍天”、“黄天”“天下大吉”分别代表什么?简单介绍甲子的含义指184年。)从预言上反映出起义明确了斗争目标——“黄天当立”,起义时间——“岁在甲子”,是有准备的起义。184年,张角领导农民几十万人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为黄巾军。他们攻占城市,焚烧官府,捕杀官吏。东汉统治者在起义军的进攻之下惊恐万状,坐立不安,调集全国部队镇压起义军。在东汉军队和地主武装的联合进攻下黄巾军主力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战斗,最终失败了。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名存实亡。

《大一统汉朝》教学设计

1、实践了新课程的某些重要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方面: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要求“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节俭观通过学生举例回答汉文帝的节俭,以及秦始皇与汉文帝的陵墓的比较,论从史出,得出“成由俭败由奢”的结论,学生联系实际畅谈自己如何节俭,为建设节约型的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教学教学手段方面,历史教学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为此做了17张幻灯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2、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汉武帝的大一统,由教师提问、学生阅读教材、个别回答和集体、幻灯显示等多种方式和方法,难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历史小品、图片展示等形式,并对书本主要内容编写历史歌谣,简化记忆内容,学生仅仅用2分半钟就掌握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堂练习测试效果非常好。

二、有待提高之处。

1、顺其自然、课堂生成性。

导入时以猜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种高昂的情绪持续到学习完第一部分文景之治,在学习第二部分汉武帝的大一统时,学生略显疲劳,我还是按照教案设疑、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用笔勾知识要点,由于文字多、难度大外加学生疲劳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对这部分教学可以把汉武帝大一统的原因、措施、意义分3部完成,先分析原因,再引导学生阅读政治上措施,然后思想上措施,由此教师自己归纳意义,(因为比较抽象)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再如,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措施的背景由学生介绍完毕后,过渡“如果你是汉武帝,面对如此嚣张的诸侯王,你怎么办?”由学生说“把他毙了”,生集体回答。如果由学生个别回答可能会更好的理解推恩削藩的2个步骤,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当然由2张图形也体现出推恩削藩的2个步骤。教学目标虽然实现了但气氛略显沉闷。

2、众生平等,关注边缘学生。

在阅读汉武帝的大一统时,文字多外加学生疲劳以及基础较差,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就偷偷休息,课堂效率不高,尽管我通过集体回答形式解决了设疑的问题,但确实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我忽视了边缘学生。

3、历史线索,衔接楷体文字。

由于东汉的统治是楷体部分,我在教学设计时仅仅一带而过,光武中兴通过设计学习目标任务,掌握的较好,但是东汉中后期的宦官和外戚专权对学生来说太抽象,幻灯片漫画宦官和外戚专权没有很好利用,展示“宦官和外戚专权”文字后,没有留给学生思考和记忆的时和空间,导致在课堂小结时学生不理解东汉的灭亡是宦官和外戚专权。也只理解汉朝的兴,没理解汉朝的衰。今后历史的术语教学在备课时要引起重视,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感知历史。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研究课堂的生成性。

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灵活机动的调整教学节奏,以更好的`完成教学生的主体性学目标目标。加强主导与主体作用结合。教师的主导体现在多个目标的实现过程的操作中,体现在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过渡中,而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同样重要,多要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将学生主体参与度与质量度做为重要的课堂衡量指标。

2、关注每一位学生。

今后简单的提问机会留给边缘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喜欢历史课。加强对边缘学生的课堂管理,让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历史课堂。

3、突破教材编排的束缚。

历史发展有一定线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知历史本来面目,有些时候可以教材突破教材编排的束缚,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把历史基本问题讲清楚并让学生理解。

教学改革来自于对实践的反思、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每一次反思都是对自身教学的再定位和思考,也是一个认识自己和学生的过程。我相信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苦。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原因、背景与事件、现象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培养学生辩证、综合、分析史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结合秦的历史,进行对比,找出秦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大一统之间的联系,并由此得出西汉为何能出现较长时间的强盛局面;通过典故、图片、知识树等教学资料,了解汉武帝统治的史实,认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封建统治思想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汉由贫穷到强盛,使我们认识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政策的调整、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播放《汉武大帝》片头视频)。

请同学们浏览全文,依据老师提供的知识结构,自学本课的基础知识,同时,把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标记下来,以便在合作学习中讨论解答。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

(教师巡回检查,个别问题,个别辅导。)。

1、文景之治的背景、措施和表现?

(这是两个题目就,基本囊裹了本课的知识,我们探究上有很好的知识结构,可以充分利用)。

师:我看到同学们在课本上把知识要点都做了圈点勾划,很好。下面,就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桌间讨论交流。

(学生之间相互质疑释疑,解决自学中遇到的困惑。)。

师:知识结构中的知识要点,哪个同学还有自学和讨论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下面,我来提几个问题,看你们谁能答得又快又准。

第三个环节【合作探究】。

(教师投放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解决并展示交流,明确答案。)。

(秦的暴政,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破坏了社会经济;汉高祖和文景二帝注意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等等;结果社会稳定,国家富裕,粮食丰收。)。

(师:汉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发展,为汉朝鼎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汉武帝就在这时登上了皇位)。

(1、雄才大略,重视选拔人才,善用人才;2、先建侯国,削弱他们的势力,再削侯国。)。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第四环节【展示交流深入探究】。

(教师投放史料,引导学生依据史料,结合课本所学,解决问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什么态度?其的一致吗?为什么?

(师:秦皇汉武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一帝,就是因为他们雄才大略,勇于创新。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灵魂。比如: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成功的收回香港和澳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五环节[自我归纳]。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何感想?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也可自绘知识结构图。

第六环节【拓展迁移升华主题】。

1、(教师投放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畅所欲言。)。

图片:改革开放之前的深圳。

改革开放之后的深圳。

香港回归祖国。

澳门回归祖国。

(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引导归纳,使学生认识到: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人才,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大一统的汉朝》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的内容。本文不仅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同时强调了西汉武帝时期是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第一个鼎盛的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过渡语:一堂好的历史课,不仅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但是历史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又存在看待问题重表象、轻实质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锻炼和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树立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过渡语:接下来,我将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中去。为此,我采用视频导入法导入新课。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大汉天子》的视频片段,并引导学生思考:1.汉朝的建立者是谁?2.历史上的汉武帝刘彻究竟有哪些贡献?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今天的学习《大一统的汉朝》。由此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本环节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景之治。

在这一部分我会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归纳文景之治的背景,即西汉初期的社会环境。然后利用一个表格,与学生一同完成对第一子目的学习。这个表格是秦王朝和汉初文景时期统治政策的对比,我将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在完成这个表格归纳了文景之治内容后,我会让学生试着用一句话定义“文景之治”,让学生提高归纳概括能力的同时对“文景之治”形成明确的概念。

表格的运用,不仅能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在直观清晰的对比中加深对文景之治的认识。

第二部分:汉武帝的大一统。

这一子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会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并回答:“汉武帝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是什么”?预设学生能得出“年轻有为,知人善用”。

接下来给学生5分钟时间,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概括出汉武帝在政治和思想方面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在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的基础上,我会进一步总结出: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于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会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老师在学生讨论总结后给出答案,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加深理解;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点拨。

在讲解推恩令时,我会展示它实施的示意图,直观清晰,方便学生理解认识。

讲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我会让学生表演课前已经准备好的历史短剧,即由四个学生分别扮演汉武帝、法家、道家、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由汉武帝选择采用,扮演汉武帝的学生要说明为什么这么选择。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历史短剧不仅可以重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将教学难点简单化,学生轻松地理解学习。

第三部分:东汉的统治。

这一子目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作为自主学习部分,所以我会对其进行简单处理。学生在阅读全文后,请学生对“光武中兴”进行简单定义,并自主发表对东汉灭亡的看法。通过观点的分享,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树立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一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且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主要知识。

作业:汉朝在经济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两汉的经济发展如何?

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采取了列提纲的板书形式,既简明扼要,又条理清晰。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大一统汉朝》教学设计

(学生之间相互质疑释疑,解决自学中遇到的困惑。)。

西汉初年,国家极度贫困。长期战争导致经济凋敝。

《汉书食货志》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刘邦,面对现实,应采取什么办法?

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出示汉文帝、汉景帝图片及简介)。

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休养生息政策因而得以出台并顺利实施。

教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图片和资料。学生看书,分类归纳文帝、景帝的措施。

汉文帝与景帝共在位39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措施,使得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资治通卷》记载:“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后世对之评价较高,把这样的治世称为“文景之治”。

出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文帝霸。

问:比较秦始皇和汉文帝对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生讨论并得出结论:成由俭败由奢。

过度: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为后来西汉实现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出示汉武帝图片及简介。

问: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结:汉武帝雄才大略,重视人才,善于用人。

这个特点与前面学过的`哪些人物相似?

(尧、舜、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齐桓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秦孝公、秦王嬴政、汉高祖刘邦等。)。

问:什么是大一统?

小结: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生:1、雄才大略,重视选拔人才,善用人才;2、先建侯国,削弱他们的势力,再削侯国。)。

师:解决了王国问题,却招来诸王门下诸子百家的指责,对中央集权很不利。他又是如何在思想文化上加强中央集权的?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师:这样,汉武帝时期,政治上一统于皇帝,思想上一统于儒家思想,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能够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小结:客观上:“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主观上: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才。

学生自学。

本课小结。

“文景之治”

“推恩令”,削。

汉武帝的大一统弱王国势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最后以一首韩磊的《最后的倾诉》(百度音乐)结束本课。

对于本课的学习我采用了视频导入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初一新生对于学习历史的方法还没有充分掌握,所以通过小组合作来互相帮助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老师加以点拨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还利用了图片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历史课的乐趣。

《大一统汉朝》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本课的讲授将与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小品有机结合,通过情景拟想、阅读概括、联系对比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小论文的形式初步学习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文景之治。

“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羊。”--《汉书·食货志》。

(学生概括)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

(补充介绍)汉高祖刘邦恢复经济的措施:相比秦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汉高祖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阅读归纳)汉文帝、景帝(前180-前141)时的主要措施(找出关键词)。

1、奖励农桑轻徭薄赋。

2、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补充介绍)退还千里马,下令:”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

3、以德化民约法省禁。

(补充介绍)改革刑法,下诏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缇萦救父);对周边少数族也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

(小结过渡)文景两代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结果,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封建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结合书本介绍由于国内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粮食/串钱的绳子),史称”文景之治“.

而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

(思考)那么,汉武帝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是什么呢?--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结合小字部分介绍:董仲舒/下马陵、主父偃、卫青)。

1、政治:推恩削藩酹金夺侯。

(评价)进一步削弱诸侯国割据势力,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巩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政治上的统一。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

(历史小品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完小品,我想请大家思考回答几个问题)。

(思考)1、”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的学说?--儒家学说,即儒术。

3、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是不是一回事?

(课件展示)”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

(分析)不是。董仲舒所推崇的”儒术“是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

4、为什么汉武帝会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要实现政治上的一统,就需要实行思想上的统一。汉初,诸子百家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课件展示)”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说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本课小结(课件展示)大一统的的形成过程:原因、措施、意义。

《大一统汉朝》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看到同学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真想用一个小游戏来测测大家。(小蜜峰游戏)抓住他人的同学请举手,这些同学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十年二十年后一定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被抓住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一定是善于合作、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好孩子,将来一定能成为社会的领军人物!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来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看看那时的领军人物是如何做的。

[新课学习]。

自读文本梳理知识。

1.文景之治。

(1)背景:西汉初年,经济。

(2)措施:汉高祖和后继者均注重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注重发展;提倡,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

2.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大一统的原因。

a客观:汉初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

b主观:汉武帝。

(2)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a政治上:接爱的建议,实行。

b思想上:接受的建议,实行。

c文化上:在兴办,大力推行教育。

(3)汉武帝大一统的作用。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开始进入时期。

深层探究合作交流。

1.西汉初社会状况怎样?汉高祖、文帝景帝又是如何亲力亲为的?

2.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等方面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

3.唇枪舌战:话说秦始皇和汉武帝!

展示提升拓展延伸。

学习汉朝,我们还得从秦朝说起。有人说秦始皇是迎祥祈福的阿拉丁神灯,却有一位老人泪水汪汪地说他是充满邪恶的潘多拉魔盒。(播放相关视频)看过之后,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话要说。(一组展示:分析秦的暴政和秦末战争)。

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战争,西汉初该是什么样的状况?汉初的几代皇帝又是如何做的呢?(二组展示:汉初经济萧条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以及文景之治)。

到汉武帝时期,他雄才大略,重用人才。(三组表演:汉武帝发现主父偃董仲舒卫青)。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提了什么建议呢?(四组图解:推恩令)。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董仲舒也给汉武帝提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五组表演;诸子百家觐见儒家胜出)于是,就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六组讲解:汉武帝大一统的作用)。

大一统的汉朝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

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我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为如下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记忆基本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学习难点简单化。

4.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确立依据:首先,这个重点的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其次,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史实较多。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的范围缩小在西汉的兴盛,而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成就了这一兴盛,所以,将汉武帝的大一统作为教学重点是比较恰当的。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依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促成大一统的重要措施。而思想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对这一内容的阐述较为简单,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因而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至于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会在后面的说教学过程中具体说明。

二、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初一学生。

优势: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不足:刚刚接触历史不久,还没有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所以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根据学生的学情,我运用了下列的教法、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谈话法和讲解法,对于重点内容将采用表格归纳法、由学生表演历史短剧的方式,加上多媒体的辅助,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大一统”这个名词,所以我会在进入新课的学习之前向学生解释清楚“大一统”这个名词的概念,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学习方向。然后我会用语言过渡到新课的学习:那么,汉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寻找答案。

这样的导入简单直接,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并且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展开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34分钟)。

1.文景之治(10分钟)。

这一子目的内容比较简单,首先我会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文景之治的背景,即西汉初的社会环境。然后利用这样一个表格,与学生一同完成对第一子目的学习。这个表格是秦王朝和汉初文景时期统治政策的对比。我将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内容并利用本课教材内容完成这一表格。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复习巩固前两课的内容,还可以在对比中加深对文景之治的认识。另外,表格内容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记忆。

在完成这个表格归纳了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后,我会让学生试着用一句话定义“文景之治”,让学生提高归纳概括能力的同时对“文景之治”形成明确的概念。

接着我会用这样一句话过渡到第二子目的学习:汉初文景时期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

2.汉武帝的大一统(17分钟)。

这一子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首先我会让学生阅读小字部分,回答这一个问题:汉武帝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是什么?——汉武帝年轻有为,善于用人。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3分钟分别讨论总结出汉武帝在政治思想两大方面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至于经济方面的措施,将在后面一课独立单独学习,这一点我会向学生说明。在小组讨论总结出答案后,我会给出我的答案。然后对学生较难理解的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进一步讲解。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后给出答案,可以让学生在已经思考总结过的前提下发现自己认识的不足之处,加深理解。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讨论得出的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点拨。

那么,对于推恩令的讲解我将用这样一幅图表,直观清晰,方便学生理解认识。

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内容,我会让学生表演课前准备好的历史短剧,即由四个学生分别扮演汉武帝,法家、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由汉武帝选择采用,扮演汉武帝的学生要说明为什么这么选择。

然后我会进行小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是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利用历史短剧不仅可以重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将教学难点简单化,加上教师的进一步总结,让学生较轻松地进行理解学习。

最后,我依旧会用语言过渡到第三子目的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是,百余年后,西汉逐渐走向了衰亡。重新建立的汉朝,定都在洛阳,历称为东汉。

3.东汉的统治(7分钟)。

这一子目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作为自主学习部分,所以我会将其进行简单处理。学生在阅读全文后,让一名学生试着对“光武中兴”进行简单定义,还有一名学生简单向大家讲述东汉的灭亡。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巩固总结(3分钟)。

做好课堂总结有助于学生理清本课的历史发展线索,也有助于老师重新强调重点和难点。这里我将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基本线索。

(四)课后作业。

写一写: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对应课标要求“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因为课时的限制,我将其灵活处理,作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大一统汉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方面: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要求“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节俭观通过学生举例回答汉文帝的节俭,以及秦始皇与汉文帝的陵墓的比较,论从史出,得出“成由俭败由奢”的结论,学生联系实际畅谈自己如何节俭,为建设节约型的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教学教学手段方面,历史教学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为此做了17张幻灯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2、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汉武帝的大一统,由教师提问、学生阅读教材、个别回答和集体、幻灯显示等多种方式和方法,难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历史小品、图片展示等形式,并对书本主要内容编写历史歌谣,简化记忆内容,学生仅仅用2分半钟就掌握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堂练习测试效果非常好。

二、有待提高之处。

1、顺其自然、课堂生成性。

导入时以猜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种高昂的情绪持续到学习完第一部分文景之治,在学习第二部分汉武帝的大一统时,学生略显疲劳,我还是按照教案设疑、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用笔勾知识要点,由于文字多、难度大外加学生疲劳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这部分教学可以把汉武帝大一统的原因、措施、意义分3部完成,先分析原因,再引导学生阅读政治上措施,然后思想上措施,由此教师自己归纳意义,(因为比较抽象)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再如,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措施的'背景由学生介绍完毕后,过渡“如果你是汉武帝,面对如此嚣张的诸侯王,你怎么办?”由学生说“把他毙了”,生集体回答。如果由学生个别回答可能会更好的理解推恩削藩的2个步骤,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当然由2张图形也体现出推恩削藩的2个步骤。教学目标虽然实现了但气氛略显沉闷。

2、众生平等,关注边缘学生。

在阅读汉武帝的大一统时,文字多外加学生疲劳以及基础较差,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就偷偷休息,课堂效率不高,尽管我通过集体回答形式解决了设疑的问题,但确实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我忽视了边缘学生。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大一统的汉朝》初中历史七年级说课稿

1、本节课贯穿了“人本”的教学原则,着重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运用了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这节课中“学”“思”“练”三者结合,形式多样。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加强了迁移知识的能力。

3、教师和学生是处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中,促进了学生主体与教师的协同成长,打破了原来沉闷的课堂教学,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有待提高之处。

1、顺其自然、课堂生成性。

导入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种高昂的情绪持续到学习完第一部分文景之治,在学习第二部分汉武帝的大一统时,学生略显疲劳,我还是按照教案设疑、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用笔勾知识要点,由于文字多、难度大外加学生疲劳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对这部分教学可以把汉武帝大一统的原因、措施、意义分3部完成,先分析原因,再引导学生阅读政治上措施,然后思想上措施,由此教师自己归纳意义,(因为比较抽象)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再如,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措施的背景由学生介绍完毕后,过渡“如果你是汉武帝,面对如此嚣张的诸侯王,你怎么办?”由学生说“把他毙了”,生集体回答。如果由学生个别回答可能会更好的理解推恩削藩的2个步骤,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当然由2张图形也体现出推恩削藩的2个步骤。教学目标虽然实现了但气氛略显沉闷。

2、众生平等,关注边缘学生。

在阅读汉武帝的大一统时,文字多外加学生疲劳以及基础较差,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就偷偷休息,课堂效率不高,尽管我通过集体回答形式解决了设疑的问题,但确实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我忽视了边缘学生。

3、突破教材编排的束缚。

历史发展有一定线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知历史本来面目,有些时候可以教材突破教材编排的束缚,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把历史基本问题讲清楚并让学生理解。

教学改革来自于对实践的反思、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每一次反思都是对自身教学的再定位和思考,也是一个认识自己和学生的过程。我相信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苦。

《大一统汉朝》教学设计

课题第14课大一统的汉朝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宋艳红单位唐山市第二十八中学教材分析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教学。

目标1、知识与能力:归纳汉初的统治政策,理解“文景之治”的含义。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和政治、思想上的措施,知道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培养学生归纳能力、表演能力、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认识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初一学生。

优势: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不足:刚刚接触历史不久,还没有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所以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根据学生的学情,我运用了下列的教法。

教法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谈话法和讲解法,对于重点内容将由学生表演历史短剧的方式,加上多媒体的辅助,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历史思维能力。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

手段多媒体课件。

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

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汉武大帝》的主题歌——《最后的倾诉》。

一、文景之治。

1、西汉初期的经济形势及原因。

2、主要措施:

轻徭薄赋。

重视农业。

奖励农桑。

提倡节俭。

以德化民。

播放歌曲。

提问:歌曲中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出示歌曲中对汉武帝评价的三句话。

解释“大一统”:大一统,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投影:“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设疑:(1)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2)这种形势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假如你是汉初的皇帝,该怎么办?

提问:(1)汉文帝、汉景帝恢复、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

(2)文帝景帝的这些措施使西汉出现了什么局面?

投影出示图片汉文帝霸陵与秦始皇陵。

设疑:相对两幅图片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

如何理解文景之治。

认真倾听、观看。

回答:汉武帝。

感悟。

理解。

阅读。

分析投影的史资料。

回答(经济萧条,到处是荒凉的景象。)。

找出原因。(秦的暴政和长期的战乱。)。

畅所欲言。

阅读教材、自主探究。

归纳文帝、景帝采取的发展经济的措施。

回答:文景之治。

观察图片,对比分析。

启发:成由俭,败由奢。

结论:为汉朝经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通过这首气势恢弘的歌曲来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使学生学会从史料中了解史实。(论从史出)。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1、原因:

(1)客观:

文景之治。

—物质基础。

(2)主观: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2、措施:

(1)政治上:

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主父偃)。

(2)军事上。

北击匈奴。

(卫青、

(3)思想上: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董仲舒)。

过渡:汉武帝就在这个时候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历史的天空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媒体展示:汉武帝的画像。

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汉武帝。

介绍诸侯国问题的由来。

播放视频:《汉武大帝》诸侯谋反片段。

《大一统汉朝》教学设计

(学生之间相互质疑释疑,解决自学中遇到的困惑。)。

一、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国家极度贫困。长期战争导致经济凋敝。

《汉书食货志》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刘邦,面对现实,应采取什么办法?

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出示汉文帝、汉景帝图片及简介)。

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休养生息政策因而得以出台并顺利实施。

教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图片和资料。学生看书,分类归纳文帝、景帝的措施。

汉文帝与景帝共在位39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措施,使得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资治通卷》记载:“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后世对之评价较高,把这样的治世称为“文景之治”。

出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文帝霸。

问:比较秦始皇和汉文帝对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生讨论并得出结论:成由俭败由奢。

过度: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为后来西汉实现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出示汉武帝图片及简介。

问: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结:汉武帝雄才大略,重视人才,善于用人。

这个特点与前面学过的哪些人物相似?

(尧、舜、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齐桓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秦孝公、秦王嬴政、汉高祖刘邦等。)。

问:什么是大一统?

小结: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合作探究】。

生:1、雄才大略,重视选拔人才,善用人才;2、先建侯国,削弱他们的势力,再削侯国。)。

师:解决了王国问题,却招来诸王门下诸子百家的指责,对中央集权很不利。他又是如何在思想文化上加强中央集权的?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师:这样,汉武帝时期,政治上一统于皇帝,思想上一统于儒家思想,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拓展延伸】。

汉武帝能够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小结:客观上:“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主观上: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才。

三、东汉的统治。

学生自学。

本课小结。

“文景之治”

“推恩令”,削。

汉武帝的大一统弱王国势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最后以一首韩磊的《最后的倾诉》(百度音乐)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的学习我采用了视频导入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初一新生对于学习历史的方法还没有充分掌握,所以通过小组合作来互相帮助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老师加以点拨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还利用了图片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历史课的乐趣。

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汉朝知识点

1.汉文帝、景帝时期,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发展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国家富裕,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2.汉武帝为加强大一统的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为加强中央集权,(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3)文化上,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使匈奴再也无力与汉抗衡。(5)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的大一统。

4.汉武帝时,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开始进入了鼎盛时期。

初中历史教案大一统的汉朝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通过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再现、自学概括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对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具备初步的认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二)导入新课:

课件在以《大汉天子》主题曲《守业更比创业难》为背景音乐中开始。

师:为什么我们的华夏族会改称“汉族”?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被称为“汉人”?我们的语言被称作“汉语”?中国文字又被称为“汉字”。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实际上这一切都跟汉朝有密切关系,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际威望高。正因为汉朝的强大,不仅影响到世界,而且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同样影响深远,因此,很多同中国有关的称呼被冠以“汉”字而固定下来。)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汉朝的强盛情况。

(三)讲授新课:

展示史料:

材料二:“《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汉书·王吉传》。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董仲舒《天人三策》。

引出探究问题一:

你认为“大一统”的含义是什么?汉武帝在位时期如何实现汉朝的大一统的?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总结:

这里所说的“大一统”不仅仅指领土的统一,它还包括政治的清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

展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视频资料。

历史七年级《大一统的汉朝》

本课教学采用以问题为主线,改变以往教学计划预先设定课程的做法,侧重生成性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多方引导学生,给学生以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中尽最大可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在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效果的生成。

如在预习这一环节,教师没有设定任何预习提纲,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熟知课文,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有特色的知识框架,并通过交互心得和疑问不断完善了对本课的所学。又如小组合作选择秦朝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其中的一个进行展开讨论和点评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各种突显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不断生成,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事实证明,生成性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需要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从而能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程,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以及各种发散性思维的涌现,则充分说明教师采用生成性教学能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个性和创造性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舞台。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 10-30 优秀简单的合作协议书(汇总18篇)
    合作可以让每个团队成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这里整理了一些团队合作的优势和益处,让大家更加了解合作的重要性。乙方:______身份证号:______住址
  • 10-30 最优审计工作心得(汇总15篇)
    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和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心得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冬去春来,转眼间,我加入审计队伍已三月有余。
  • 10-30 最热考察兰考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获得的经验的结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总结和心得体会的文章,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 10-30 最新销售年中工作心得体会(模板16篇)
    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表现。小编推荐了一些写得不错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为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 10-30 优质创业之初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7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工作或生活后,对所获得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记录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
  • 10-30 最优工程软件应用心得体会大全(23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领悟到的感悟和体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感人至深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共鸣。
  • 10-30 热门测试工程师加薪申请书(案例14篇)
    写一份出色的申请书可以提高申请者的竞争力,增加获得录取或者通过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更多申请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我叫xx,20
  • 10-30 实用印章印鉴管理制度(汇总17篇)
    规章制度能够明确各方的权责和行为准则,从而保障公平公正的环境。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我们汇总了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第一条为保证公司印章使用的合
  • 10-30 最新学生早恋心得体会范文(22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得与失、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对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
  • 10-30 优质初一新生军训心得大全(20篇)
    军训心得是在军事训练结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份记录,它可以成为我们回忆和分享的宝贵资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军训心得体验,供大家一起分享和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