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最新数学初中教案设计(案例12篇)

最新数学初中教案设计(案例12篇)

时间:2023-10-31 01:35:35 作者:FS文字使者最新数学初中教案设计(案例12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教学设计独具匠心的初中教案范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教案设计意图数学模板

钱毛管实验。

由于时间关系,先演示抽了真空的钱毛管实验,此时内部空气相当稀薄,轻羽毛和重铁片几乎同时着地,再让管中充满空气,羽毛后着地,通过分析得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程度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实验探究,一方面让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知道探究方法与步骤,另一方面让学生分工合作,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优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然后,运用多媒体展示“钱毛管”中(真空环境中)铁片和羽毛的下落的录像,并用慢动作播放。

(设计意图:由于在“牛顿管”中物体下落快,学生难以观察,而且普通高中实验室中牛顿管大多不精确、演示效果较差,不便于全体学生观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而借助多媒体(动画视频)可以让全体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羽毛和铁片同时下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结合图像、视频,更易于学生理解掌握。)。

接着展示在真空中拍摄的苹果和羽毛的频闪照片,再次证实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下落快慢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真空中物体只受重力,并且初速度为0。

(设计意图:自然地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三)再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之路。

(设计意图:让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处理事情时能善于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

(四)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对于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理解,除了利用频闪照片初步确定其大小外,我们还采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不同纬度的重力加速度”图表的形式,让同学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总结出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五)小结。

(设计意图:之前得出各个结论比较零散,学生印象并不深,不能突出本节的教学目的和重点,可通过小结归纳出本节的重点内容)。

(六)应用巩固。

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规律估测南高教学楼的高度。(设计意图:让学生灵活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初中数学课教学教案怎么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章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

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o。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o。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初中数学名师教案设计

时间飞逝,加入“鸠江区数学名师工作室”已是第二年了。回顾在名师工作室的学习,我感受到这个集体给我带来的欢乐与收获,也让我在这个团队中成长。也许这一年我并没有值得夸耀的荣誉,值得炫耀的成绩,但是十分珍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全身心的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被陈老师那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独有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一学年的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董老师的专题讲座、同事们的示范课,又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各种实践课、观摩课研讨。回首学习过程,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成长是一个过程,是一份快乐。一年来我又收获了很多,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现将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教学方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注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遵守《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和《楚雄州教师七条禁令》。按时参加学校的`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师德师风学习和业务学习,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1、这一学期,我主要担任学校九年级(2)班和(6)班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工作中能主动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九年级学生即将毕业,教师教育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在课堂上传授学生知识,帮助学生复习迎考,同时培养学生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我从一点一滴抓起,规范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认真完成作业和认真书写的习惯。面对学生在做题中遇到的问题我及时解惑,面对学生思想上的压力我及时疏导,面对学生出现惰性思想时,我及时鞭促。

2、做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课前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弄清教材教学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并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完成年级备课组长分配的集体备课课时。提前两周认真阅读教案,有针对性的写出每一个课时的研修建议。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每节课必提前进教室,充分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整合、共享集体备课的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浪费课堂上的一分一秒,课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做得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写出课后反思。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督促学生订正错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潜能生,并有针对性的和班主任一起进行家访。

3、业务学习方面。订阅《中小学数学》杂志,认真阅读,做好每周4页的学习摘记。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著作,如《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按时认真参加数学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的去听他们的课。平时在办公室中,虚心的向各位老师请教、探讨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一起共享教学资源,互相鼓励、学习,共同进步。平时注重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我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年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

4、认真上课、磨课。本学期我认真听了耿兴国老师的课《数学活动折纸做60°、30°、15°的角》、王维刚的课《18.2.3正方形(2)》、邓雯雯的课《正比例函数》,并认真参与评课。我还认真上了《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的复习》。每次上课前我都认真磨课,然后认真上课,课后认真聆听同行们的评课,以期今后更好地上课。

三、今后努力方向。

4月份在芜湖市翰文学校参加了数学名师工作室活动,聆听了董建功老师的讲座《数学课堂有效提问与高效课堂》,受到很大启发。还和许多优秀的老师,一同交流和探讨,我们有很多的观点可以一起抒发和碰撞,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改变和触动,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作为工作室学员的我,在学习中始终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信条,坚持和其他学员保持密切联系,使自己能博采众长、开阔视野。最后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会格外珍惜的。

初中数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课教学教案怎么设计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应该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学习新理念,新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改革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作为一个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都活跃起来,使学生学会了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从而喜欢上数学。

二、重知识联系实际。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三、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四、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初中数学名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特点。

2.揣摩学习本文说明语言特点,弄清本文说明的方法。

3.进一步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桥梁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

同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默写生字词。

巧妙绝伦和谐惟妙惟肖匀称推崇古朴弧形。

2、指名说出赵州桥的特点及说明顺序。

二、指导学习研讨。

阅读课文6—9节,探讨下列问题。

1、卢沟桥是个联拱石桥,和赵州桥一样,是我国最著名的石拱桥呢,它有哪些特点?

样说明的?

3、我国石拱桥为什么会取得这样光辉的成就呢?三个原因中哪个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4、朗读第10段,思考:

揣摩本文语言特点,列出课文中用词准确的句子,说说括号里词语的作用。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3.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符合实际情况。)弄清本文说明方法。

请生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在说明中国石拱桥特点时运用了什么方法?举例说明。例如:

1、说明赵州桥及卢沟桥的长、宽、高时采用了列数字方法。

2、说明赵州桥及卢沟桥的形式时,分别采用了引用、打比方、摹貌方法。

3、说明赵州桥及卢沟桥的特点时,分别采用了列数字、作诠释、举例子等方法。

4、用赵州桥和卢沟桥来说明石拱桥的特点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3)揭示这段文字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是指什么?

数学设计教案

1、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6以内数的分合形式。

2、练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能看算式报出答案。

3、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回答问题。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6的组成和5的加减。

2、幼儿用书1-21页。

(一)游戏:碰球。

——鼓励幼儿前一已有经验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回答。

——师幼共同玩“碰球”的游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请幼儿看数字卡片,要求幼儿口报的数字和老师报的数字合起来是“5”。

2、游戏2—3遍后,可更换出示数字“6”。“4”,提醒幼儿口报的数字要和老师报的数字合起来与卡片上的数字一样多。

(二)游戏:开快乐火车。

——师友共同玩游戏,鼓励幼儿快速地报出算式卡片上的得数,要求既要算得快,又要算的对: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儿:几点开?教师出示算式:你们猜?幼儿:()点开。

(三)幼儿操作活动。

——看分合式填空格。引导幼儿观察圆点和数字分合式。启发幼儿在空格中填写相应数量的圆点或数字,并说一说分合式。

——看算式进行5以内加减运算。

——看图列算式。

——算式与答案连线。

(四)活动评价。

——鼓励个别幼儿大方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活动与记录,其他幼儿对照检查自己的操作活动。

——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表扬画面整洁、正确的幼儿。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形成轴对称的本质特征。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学会运用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过程中,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学难点]在作图中探索轴对称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轴对称图形。

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一些美丽的图形,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播放轴对称图形)。

学生观察欣赏。

2、你们知道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2).这类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3、小结: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4、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看看说说,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哪大家想不想把这么美的图形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学习“轴对称”。

5、(板书揭题:轴对称)。

指出下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每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几条?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数一数?

把图形标上几个点,它们和对称轴有没有什么关系?你们看一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a,a’、b,b’、c,c’)。

先在小组内和同桌说一说。

汇报交流:a、点a和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点b和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点c和点c’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5小格。b、点a和点a’连起来和对称轴是垂直关系,点b和点b’连起来点c和点c’连起来都和对称轴是垂直关系。

小结:a、点a、b、c在数学上叫它原点,点a’、b’、c’叫它对应点。b、原点和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它们的连线和对称轴成垂直关系。

3.画一画。

拿出方格纸,动手画一画。

小结方法:首先,要先标好原点,再找出原点的对应点。再画出连线。

4.剪一剪动手剪一剪课本p4的做一做,小组同学合作,先猜一猜,再剪一剪,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让学和加深体会,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1、你生活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轴对称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辨认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着重让学生辨析平行四边形,并画图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轴对称的平面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

2、你会画出下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

拿出方格纸,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设计?(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3、判断:下面的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4、判断:下面的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6、开心测试:

7.拓展题。

(1)、推理:根据自己发现的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的形状?

【设计意图:应用轴对称的知识,创造、体会数学的美】。

四、总结提高,延伸感受。

五、作业设计。

用轴对称知识设计一幅题为“美丽的房子”的作品。

板书设计:轴对称。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2、熟练地写含有两级的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小黑板出示:写出下列各数十二万三百零五万四千零六万五千。

2、这些数你是先写哪一级的?再写哪一级?

3、请你回忆一下数位表,你能说出数位表在写数时能给你什么帮助?

5、学生回忆亿以内数的.写法。

6、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2)六千万、九万和五百。

(3)八千万和四十反馈:这些数的最高位是什么数?怎样写出这些数?

3、学生写数(3人上黑板写)学生说一说万级和个级上的数是怎样确定的。

4、学生写数后大家评议。

四、作业:

练习二:10、11。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

《垂线》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相交线。垂线是平面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的主要内容。垂线的概念、画法和性质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空间里的垂直关系、三角形的高、切线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与其他数学知识一样,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垂线的概念和性质,蕴含着“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作为学习几何的基础内容,对以后学生利用准确合理的构造画出垂线来分析几何关系、解决几何综合问题及相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教材将本节内容分两课时,与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虽然缩短了一课时,但更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渗透变换的思想。“做一做”这种探究性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提供了机会。垂线的画法是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一个难点。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及生活实际,有效地引导学生认知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精心设计投影片和变式训练,并恰到好处地利用运动变化,体现画垂线的思维过程,在掌握垂线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顺利自然地突破画垂线的难点。

我校属农村城镇中学,学生全部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实行电脑随机分班,未进行筛选。学生智力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和发展均不平衡。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基本上适应了以学习小组方式参与探究活动与班级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操作的成功体验,从而愿意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与同学探索、发现、归纳数学知识。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实践、感悟出两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发现垂线的性质,又借助于教具、实物、图形、幻灯等,从直观的感性认识发现抽象的概念,使学生成为探求知识的主体。同时利用问题探究式的方法让学生对新课加以巩固理解。在探究垂线的性质时,采取小组学习形式,可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弥补教师在大班额教学中对弱势学生关注的不足。初步探索在农村中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1.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2.培养提高观察、理解能力,几何语言能力,画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不断发现、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4.通过创设情境,利用变式训练和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爱学、会学、学会,营造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氛围。

两直线互相垂直的有关性质。

过直线上(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投影仪、自制的可旋转的两根木条等。

生活经验准备:旗杆与旗台边线线的垂直关系;红十字会标志。

以往知识准备:两条直线相交,产生两对对顶角,且对顶角相等。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这是两幅草坪的图案。在绿色的草坪上,画着两条交叉的道路。你觉得甲图、乙图哪一幅更漂亮、更匀称?这是什么原因?(教师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展示。)。

(学生众说纷纭,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师:图甲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它在生活、生产实际中应用比较广。请你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生:……。

师:让我们共同探索图甲这种特殊情况。

二、回顾再现。

对顶角相等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如图1,直线ab和cd相交,交点为点o,有四个小于平角的角,且。

三、提高。

教师演示自制教具,要求学生观察当一根木条绕着另一根木条旋转时的`变化情况,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及时予以肯定。】。

生:……。

师:你们的依据是什么?

生:……。

(学生的答案很丰富:用度量的方法;利用对顶角相等;互补的概念……学生回答过程中,只要有道理就应予以鼓励。)。

【这里希望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师:(1)如图2,直线ab和cd相交,交点为o,记为,垂足为点o。“”读作“ab垂直于cd”或“cd垂直于ab”。

(2)两条直线,垂足为点o,则。

五、再探究。

师: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例子;

生:……。

【希望实现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并为后继学习数学知识增加感性认知。】。

师:请同学们用三角尺或量角器:

(1)经过直线ab外一点p,画直线与已知直线ab垂直,且讨论这样的直线有几条。

(2)设这一点在直线ab上,重作上述过程。

【学生分组或独立探索,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结论: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且简单描述一下,上述结论用三角尺的作法过程和“有且只有”的含义。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教师引导归纳出:

(1)靠已知直线-找待过定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一靠、二过、三垂直)。

(2)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没有第二条。

师:如图5,请同学们相互比试,谁能更快地过直线cd上一点p作直线ab的垂线。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

六、学生探索。

学生分小组测量,讨论,归纳。如图6所示,点a与直线dc上各点的距离长短一样吗?谁最短?它具备什么条件?(抽小组代表发言。)。

七、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只有线段ab最短,且当ab与dc垂直时,才最短。

提高:线段ab的长度就是点a到直线dc的距离。

思考:点a到直线dc的距离与点a到点c的距离有什么区别?

点a到直线dc的距离:线段ab的长度,a为直线外一点,b为过a向直线dc所引的垂线的垂足;点a到点c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八、较量(练习)。

1.第170页第1、2、3题。

2.应用。

(1)某村庄在如图7所示的小河边,为解决村庄供水问题,需把河中的水引到村庄a处,在河岸cd的什么地方开沟,才能使沟最短?画出图来,并说明道理。

(2)教材第170页“做一做”。

(3)体育课上怎样测量跳远成绩。

【学以致用,学生做个小小设计师。兴趣盎然,把这节课引入高潮。】。

学生重温“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和“如何过已知直线上或已知直线外的一点作惟一的垂线”两个知识点。

3.第174页第1、2题。

4.学校的位置如图8所示,请设计出学校到两条公路的最短距离的方案,并在图上标出来,并说明理由。

1.本节课主要采用了“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发现垂线的性质,又借助于教具、实物、图形、幻灯等,从直观的感性认识中发现抽象的概念,使他们成为探求知识的主体,同时还利用学生较量形式让他们对学习内容加以巩固理解。并设计了变式训练习题和开放性习题,来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转化的思想和发展性思维,这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从引导学生设疑-感知-概括-应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学生的积极参与、积极思维,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到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转化中感受到学习与探索的乐趣,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

2.本节课采用不同的反馈手段和反馈练习。

(1)设计变式习题、图形、开放性习题。每次较量主要解决一个重点问题,同时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矫正,扫清后续学习的障碍。

(2)较量方法。如:笔答、口答、板演、快速抢答等,以增加反馈层面。通过练习较量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能及时反馈给教师,使教师心中有数。

(3)及时矫正。对每次较量情况进行小组评定和教师点评,对学生中的创新解答及时给予肯定。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3.但笔者根据上述设计进行教学后,认为“点到直线的距离”放在这里,值得商榷。这是因为:

(1)此部分内容与小学距离过大。在小学学习中,对于“点到直线的距离”,学生仅通过一些特殊图形有了一点感性认识,并未上升到点到线的距离的高度。

(2)在本节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践、体验,其难度较大。其理由是:本节教学内容量大;设计了较多的动手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课后实践探索的习题,如能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如与家长、同伴),在实际生活中交流、感悟,收效会更好。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选自初一数学第三章第四节——角的比较与运算,是一节很受学生欢迎的数学课,在轻松、愉快中学到数学知识,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体现探究式教学理念。

该课以探究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索比较两角大小的方法,通过分组交流合作研究;归纳总结用一副三角尺可画哪些特殊角,通过群体间的交流与反思去领悟数学学习方法,学到数学知识。

二、以学生活动贯穿始终。

本课以学生活动、探究、交流、反思为主线,充分体现了“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的教学理念。通过线段知识的复习,首先,让学生有相互的知识准备,为学生“动”起来奠定基础,接着让学生利用手中准备的两个角研究如何比较大小,演示和、差,探究三角板画特殊角,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学习中来,而教师作为设计者,组织者与合作者,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轻松互动氛围,变教学过程为以学生为主的探究与思考过程。

三、重实效,以学生发展为本。

整节课,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展示了主人的姿态,凡能由学生自行研究解决的问题,能表达的观点,教师决不代替解决和代述,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四、以“情感”为创新教学开道。

以“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真情”为创新开道,整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空,教师恰当运用评价手段,熟练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不断将教师期望关注传递给学生,使它们自信,从而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在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创造精神,丰富自身的创造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比较两个角大小。

会画两个角的和、差。

会用三角尺画特殊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类比、推断等教学活动,积累数学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及动手操作、归纳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学习,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兴趣。

教学重点:角的比较,画角的和差。

教学难点:角的和差,几何语言的使用。

教学关键:与线段类比学习。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观察、演示、探究。

教师准备:三角尺、两根木棍、小黑板、彩粉笔。

学生准备:三角尺一套、自制两个角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教师手中拿着两根长短不一的木棍)前面我们学习了线段的比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生: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长度长的线段大,长度短的线段小。

师:回答非常准确,这说明线段的大小与其长度的大小是一致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把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同一侧,由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来判断大小,另一个端点在外侧的线段大。

师:叙述非常准确。看来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非常好,语言表达也十分准确。线段有大小之分,同样角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3.4.1角的比较)。

初中数学课教学教案怎么设计

活动二: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

关注:(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五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1: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3个180o的和是540o。

方法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0o的和减去一个周角360o。结果得540o。

方法3:从五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然后用4个180o的和减去一个平角180o,结果得540o。

方法4: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然后用180o加上360o,结果得540o。

师:你真聪明!做到了学以致用。

交流后,学生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并验证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之后,同学们又认真地讨论起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类比四边形、五边形的讨论方法最终得出,六边形内角和是720o,十边形内角和是1440o。

(二)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师: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知道多边形内角和吗?

活动三:探究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思考:(1)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

(3)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

学生结合思考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后的结果进行交流。

发现1:四边形内角和是2个180o的和,五边形内角和是3个180o的和,六边形内角和是4个180o的和,十边形内角和是8个180o的和。

发现2: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内角和增加180o。

发现3: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n存在(n-2)的关系。

得出结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

(三)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1、口答:(1)七边形内角和()。

(2)九边形内角和()。

(3)十边形内角和()。

2、抢答:(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o,它是几边形?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o,且每个内角都相等,则每个内角的度数是()。

(四)概括存储。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3、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五)作业:练习册第93页1、2、3。

六、教学反思:

1、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展示,激发学生自觉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2、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层。

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归纳结论,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

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相关范文推荐
  • 10-31 最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心得体会(模板22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历程中的体悟和领悟的总结,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写作形式。
  • 10-31 精选AI软件总结及心得体会(案例20篇)
    总结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通过阅读以下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 10-31 实用礼宾礼仪实训报告(模板20篇)
    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活动或研究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一种书面形式,它可以向相关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报告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了解相关情况,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报
  • 10-31 优秀公文管理与写作的心得体会(通用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动力,推动个人的进步和发展。【示例文本九】通过参加竞赛,我克服了自己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并提升了自信
  • 10-31 优秀工伤困难补助申请书(汇总15篇)
    在写申请书时,我们应该关注自己要申请的领域或机构,了解其背景和要求,以此为基础进行写作。范文是一个优秀的参照标准,通过研究范文,可以了解各种写作套路和亮点。
  • 10-31 优秀二年级语文培优辅差工作总结(案例19篇)
    在写月工作总结时,要尽量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表现,找出不足与优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总结。
  • 10-31 精选党章内容的心得体会(模板21篇)
    总结心得体会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自身经历和学习过程的认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考的方向。
  • 10-31 最新芳华心得体会论文(通用15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或许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
  • 10-31 2023年招生工作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工作过程中的得失进行梳理和反思,是实现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出色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
  • 10-31 最新用电实训心得体会和感想(通用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反思和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第一段:引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