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优秀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案设计(通用17篇)

优秀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案设计(通用17篇)

时间:2023-10-31 07:57:05 作者:梦幻泡

工作方案是指在实施某项工作过程中,为达成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详细步骤和措施的计划。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工作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下面分享一些经验和教训。

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建议要点

青少年时期是暴风骤雨式的人生时期,具有明显的身心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处于自我认识与价值构建的关键期,青少年人群中向好与向坏发展两极分化有逐渐分化的趋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建议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社工机构重视、加强熟悉青少年身心成长与发展规律与推动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以帮助有需要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实践表明,对服刑人员帮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对青少年帮教的能力素质要求更高,仅有社工专业背景往往往是不够的,这类社工人才最好有心理学专业或教育学专业背景,以及丰富的人生与社会阅历。

(2)作为司法社工,同时服务的对象包括各种年龄段及各种职业背景的人,要将在管青少年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同时,将社矫人员未成年子女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投入更多的资源、精力与时间,利用科学、专业的工作方法,开展多方位的工作,加强在管青少年及社矫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帮教,以达到帮助青少年重塑良好自我的目标。这是因为青少年具有太多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对在管青少年来说,加强服务可以确保减少或避免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促进其良好正向转化,从而帮助青少年实现“重塑自我”的目标。在我两年多的社会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领略到,主动对社矫人员未成年子女积极帮教(不是每个社工都有这种意识的),一方面可以促进其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通过帮教过程改善和促进亲子关系与家庭关系,从而起到间接改善社矫人员社会功能的作用,促进其实现良好的自我改变。

(1)司法部门要大力转变观念,改变“重监管,轻矫正”工作模式,真正把握国家对社区矫正“接受矫正,重塑自我”的顶层设计理念,建立以“监管为基础,矫正为重心”的工作思路,完善社区矫正工作。

(2)司法部门要明确社区矫正工作分工,尊重、支持社工开展专业工作,社工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各司其责,切忌让社工包揽、代办。

(3)司法部门要争取并投入更多的资源,包括完善社区矫正环境、向相关部门争取社工合理报酬。

(1)重视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帮教工作,配合司法部门及社工机构,积极开展帮教活动,如鼓励、组织青少年参与各种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活动(教育的,学习的,劳动的)。

(2)与司法部门及社工机构紧密合作,组织、联系、开发更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为开展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以上是基于社区矫正领域所作出的提议,目标是治疗为主,即治疗“社会病人”的模式。从长远来看,预防胜于治疗,即社会应将青少年的社会工作前置,以“预防违法犯罪为基础,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此,我建议:

一、社工机构与社区、共青团、妇联、教育部门合作,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少年学校服务与社区服务,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帮助学校一般学生及困境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并促进其良好、全面的发展;同时,发展社区社会工作,积极推动“三社联动”,帮助社区中在家庭教育方面遇到困境的家庭提升家庭教育服务质量,改善和增强青少年的良好适应能力。

二、就司法部门而言,提供案例支持,与社工机构相互协助开展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教育工作。为更好地丰富、完善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教育工作,司法部门在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与法制教育活动过程中,主动邀请社工机构参与分享有关青少年成长的案例;社工机构在开展各类青少年社会工作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用有关的青少年司法实践案例,帮助青少年提升守法意识。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解析

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社会资源,协助正常发展而设计的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最新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解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小朗,男,1991年12月21日生,初中文化程度,上学。现就读于汉阳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所初中,因其自己的“特殊身份”,再加上不善于交际便慢慢地开始接触网络,最近已经沉迷其中。后果可想而知,其成绩急速下滑,伴随着进一步的发展,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小朗经常流连于网吧和游戏机房。他的母亲顾及到儿子,不愿把事情告诉忙于工作的丈夫,所以她找到了我们,希望可以帮助她的儿子。

小朗未满一岁时父母离异,父亲盗窃被判入狱,母亲改嫁现在丈夫,他从小受到父母双亲的宠爱,一直都很听话,其母亲更是觉得对不起孩子,对他非常忍让。父亲的关爱同样也是无微不至。但是,自从知道自己并非现在父母亲生,他就开始自卑,开始封闭自己。虽然没有什么形式上的反叛,但是总爱一个人独自呆着。刚开始还好,他还会和同学们有彼此的交流串访,但是自从去年开始,他就慢慢的开始沉迷网络。到现在为止,他已经不能自拔。但是较好的一点是他没有和家人有太多的对抗,只是不与家人沟通。

案主的学习、家庭、交际面临困境,案主心理存在一些偏差,外显的安静和无所谓的态度是不熟的表现,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关键的一点是不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

案主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对案主造成太大的生活压力。尽管父亲不是其亲生的生父,但是除了血缘上的一点区别之外,丝毫没有一个养父的身影。母亲对他更是无话可说。双亲并没有要求他有多大的作为只希望他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他可以懂得作为父母的一片心意。 就其周围的同学朋友等人际环境而言,据其母亲和邻居们的反映来看,几乎没几个人知道他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所以也就不存在同学、朋友们的排斥和议论。而且在沉迷于网络之前,他与周围的同龄孩子相处的还比较融洽,并没有现在这么僵硬。也就是说,在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后,他在心理上有了一丝的迷惑和矛盾,所以开始逃避父母的关爱,逃避同学;开始自卑封闭自己。进而在接触了网络之后,便很快的陷入其中。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在行为上找到了新的逃避方式。我应该帮助案主认识到现实的真实性、不可更改性,以及现实的实质性一面,协助案主解开心结,坦然的面对自己,面对家庭和生活的现实。

人是自主、自决的,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主要是由人自己选择的,而并非如环境决定论认为的:人的行为完全受外部环境支配。人的内在的“成长动力”和“健康动力”导致人产生一种“自我认同的需要”。“自我认同”又可分为“成功的认同”和“失败的认同”。“成功的认同”是指人类有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需要;“失败的认同”则表现为:逃避现实、不负责任、孤独寂寞、对自己的行为无法有效控制。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要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面对现实,要从一个事物,一件事情的多个方面来分析看待。不能固定思维,更不能封闭自己。要学会在外界的社会资源中吸收可供自己正常成长发展所需的东西。

在案主母亲的引导下我们和案主有了第一次的接触交流,经过首次的沟通我们对案主的基本信息进行了搜集整理和分析。依据社区居委会所掌握的资料、胡主任对该案主的介绍和与案主的具体谈话我们初步的对案主进行了一个问题的评估。

案主未满一岁时父母离异,父亲盗窃被判入狱,母亲改嫁现在丈夫,他从小受到父母双亲的宠爱,一直都很听话,其母亲更是觉得对不起孩子,对他非常忍让。父亲的关爱同样也是无微不至。但是,自从知道自己并非现在父母亲生,他就开始自卑,开始封闭自己。虽然没有什么形式上的反叛,但是总爱一个人独自呆着。刚开始还好,他还会和同学们有彼此的交流串访,但是自从去年开始,他就慢慢的开始沉迷网络。到现在为止,他已经不能自拔。但是较好的一点是他没有和家人有太多的对抗,只是不与家人沟通。

案主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家庭、交际面临困境,心理存在一些偏差,外显的安静和无所谓的态度正是不成熟的表现,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最关键的一点是不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他的问题特殊性在于以讨厌现实、逃离现实、不愿面对现实为根源,导致了自己交际的被冷落,心理上的自卑。在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后更加的感觉现实不完美,一时间陷入了更深的迷茫之中,无奈与无助充斥着他的心里世界。不敢面对又无法逃避的心理使他倍感孤独、寂寞和困惑,进而表现出了种种的'异常行为。就案主个人而言,他自己深感痛苦,他不知道该如何来处理自己心理世界翻腾蹈海般的拼死挣扎,也无法调整自己斩不断理还乱的心绪。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不愿意这样下去,他希望有人可以帮助他。整个的问题中应该说有两个事件参与者,他的母亲和父亲。因为事情的直接根源就在于,案主知道了现在的父亲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所以在我们帮助案主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发动他们来配合案主,以促进案主尽快自己解决问题。当前而言,案主还没有什么较为外显性的异常行为出现,只是不言不语,不同周围的任何人讲话,不愿回家见到自己的母亲,不愿回想以前的事情。总喜欢一个人呆着,不想去想那些让他烦心的事,虽然他做不到。这种情况自他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后一直存在,还不太清楚是否有细微的变化。

在与案主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案主一直希望自己的身体外貌可以变的像日本动画中的流川枫那样的理想,希望自己拥有让人难以回避的青春魅力,希望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都可以更多地关心自己,同时也希望自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以说他的理想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这是他们这个年龄独有的特征,也是他一直沉醉于青春偶像类小说的结果。他忽视了现实的不可更改性与客观性,这是他个人认识上的欠缺,也正是这样的完美心理才是他无法接受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感觉自己的最后一到防线也被突破,一直让自己感觉还算满意的家庭竟然也是这样的不完美,所以他在自卑的压抑下心理世界几乎崩溃。作为社工人员,我们不能直接介入他思想价值观的改变中,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根源所在,并且独立的把它解决好。当然我们还可以充分的调动他周围的有利社会资源来支持案主成长,就社会资源而言,案主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同学们的理解,需要周围的家人朋友们可以主动的多给案主一点心理上的慰藉。让一颗颗火热的新融化他那颗有几分寒气的心。事实上案主的社会资源中造就潜在的存在着上述几个方面的所需资源,只是两者之间的需求关系和被需求关系没有及时积极的建立好。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案主自身实现问题解决和成长的优势所在。

在对案主的问题及周围社会资源环境进行了分析之后,我们认为案主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对案主造成太大的生活压力。尽管父亲不是其亲生的生父,但是除了血缘上的一点区别之外,丝毫没有一个养父的身影。母亲对他更是无话可说。双亲并没有要求他有多大的作为只希望他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他可以懂得作为父母的一片心意。

就其周围的同学朋友等人际环境而言,据其母亲和邻居们的反映来看,几乎没几个人知道他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所以也就不存在同学、朋友们的排斥和议论。而且在沉迷于网络之前,他与周围的同龄孩子相处的还比较融洽,并没有现在这么僵硬。也就是说,在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后,他在心理上有了一丝的迷惑和矛盾,所以开始逃避父母的关爱,逃避同学;开始自卑封闭自己。进而在接触了网络之后,便很快的陷入其中。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在行为上找到了新的逃避方式。我应该帮助案主认识到现实的真实性、不可更改性,以及现实的实质性一面,协助案主解开心结,坦然的面对自己,面对家庭和生活的现实。

依据理论分析而言,人是自主、自决的,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主要是由人自己选择的,而并非如环境决定论认为的:人的行为完全受外部环境支配。人的内在的“成长动力”和“健康动力”导致人产生一种“自我认同的需要”。“自我认同”又可分为“成功的认同”和“失败的认同”。“成功的认同”是指人类有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需要;“失败的认同”则表现为:逃避现实、不负责任、孤独寂寞、对自己的行为无法有效控制。人是社会中的人,人要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面对现实,要从一个事物,一件事情的多个方面来分析看待。不能固定思维,更不能封闭自己。要学会在外界的社会资源中吸收可供自己正常成长发展所需的东西。

考虑到案主的年龄和现实中的问题我们决定采用现实疗法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潜在能力,通过现实的真实呈现来使其看清问题的实质。如果再在此情形下采用理性情绪疗法,我们怕案主无法在迷茫的思维中重新思考。所以还是用事实来说话,让案主自己在现实中弄明白自己的忧虑是不必要的,上网逃避是更不对的。从而在根源上解决问题。现实治疗法认为:自我认同的发展受到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以及与他人交往的影响。它强调人不能靠情绪产生行动,强调我们应该先行动,在行动中改善情绪与观念。在治疗过程中社工是一个模范、也是一个教师,他要让案主感受到关怀与体谅,也要对案主进行行为示范、指导和监督。希望我们的帮助可以尽快让案主恢复,使他自己有一个较好的进步。

考虑到案主的年龄和现实中的问题我们决定采用现实疗法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潜在能力,通过现实的真实呈现来使其看清问题的实质。如果再在此情形下采用理性情绪疗法,我们怕案主无法在迷茫的思维中重新思考。所以还是用事实来说话,让案主自己在现实中弄明白自己的忧虑是不必要的,上网逃避是更不对的。从而在根源上解决问题。现实治疗法认为:自我认同的发展受到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以及与他人交往的影响。它强调人不能靠情绪产生行动,强调我们应该先行动,在行动中改善情绪与观念。在治疗过程中社工是一个模范、也是一个教师,他要让案主感受到关怀与体谅,也要对案主进行行为示范、指导和监督。

目标:改变案主逃避真实生活的生活状态,帮助其发现自己生活的温馨。认识到自己的偏差,走会到自己常规的人生轨道。

一)接案:本案是在社区发掘到的个案。我们先了解基本情况,并约定上门走访的时间。

二)初次接触,资料收集并研究。

三)得到案主信任,确认工作关系。

四)进一步接触案主,切入到工作重点。

五)帮助案主做好接受现实的准备,并与其共同克服可能存在的困难。

六)着重注意案主的心理变化,时时给予关心、引导和帮助。

七)积极帮助案主与父母和周围的同学搞好交流沟通,预防案主可能存在的情绪波动。

八)跟进服务,如果案主的状况良好,工作员结案。

第一节:与案主母亲初步接触。

为了得到案主的接纳与信任,我们首先从他最感兴趣的网络游戏和他的学习情况等谈起。谈话中进一步了解了案主的情况,如对父母的态度、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内容。初步达成帮助的协议,并约定下次在社区和案主见面的时间。

第二节:首先要让小朗接纳我们,然后再慢慢了解其真实想法,包括今后对父母、学习、生活等的观点。

第三节:我们在社区与案主谈及其对父母的看法,引导他慢慢的换一个角度分析自己。他对自己今后的一切还处在毫无目的的状态,他不想谈这方面的东西,不愿意听到关于父母的事情。我们不得不采取一些“家长式干预”。并乘胜追击,提出让他尽力与父母进行一次真诚的彼此交流。最后他勉强答应下来。

第四节:我们按约定的时间到他家,我们到时他正在翻看着学过的书本。好像有一种无奈的感觉,我们在与其母亲打过招呼后便进到了小朗的房间。第一次我们做了更为深层次的交谈,同时制定了下一步的计划。

第五节:我们和小朗进行了第三次的交谈。他按我们上次约定好的计划,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正常的谈话,他很兴奋的说:“他们好像不知道我的事情,他们好像也不太在乎这样的事情。他们还很关心的问我为什么变了„„”。我们的预期目标已经达到。

第六节:我们和他母亲协商,让他父亲抽点时间回家,把事情慢慢的告诉他。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和他见一面。

第七节:小朗打电话给我们,见面后他说他父亲要带他到日本出差。并且申请了半学年的假期来重新补救对孩子的“父亲过失”。他说话时很兴奋,后来就有点激动了,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学校老师们也给他了半个月的假期让他调整,并且许诺以他的智力在将来的学习中很快会赶上的。我们继续进行了相关的鼓励。

第八节:我们在社区举行了“珍重”告别社区欢送会。我们给他打通了电话,他正在与自己的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我们告诉他应该多和自己的父母交流沟通,要多与周围的同学玩耍。

社会工作实务方案设计

小丽是一位高三女生,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一人抚养她与10岁的弟弟。小丽一直感到母亲偏爱弟弟,对母亲因此不满,母女俩经常起冲突。半年前,在一次冲突后,小丽冲动地搬到同学家借住,不肯回家。由于是艺术类考生,她需要到外面实习绘画,开销较大.她不得已在外兼职打了一份工。

现在还有半年就要高考,小丽很想全心学习,但若辞去兼职,便难以维持日常开支。小丽和母亲都个性倔强,虽然母亲也打电话过来.让她回去住,但小丽觉得委屈,不愿轻易回家,所以很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小丽到学校社会工作部求助。通过初期的面谈,你与小丽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下次准备签订服务协议。请你草拟一份服务协议。

1.根据这一案例提供的情况,可以界定小丽的问题在于:

(1)和母亲的沟通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小丽对母亲有敌对情绪,两人经常起冲突,甚至现在已住在同学处。

(2)学业压力与精力分配问题。小丽要忙于学绘画、打工,又面临高考,时间紧张,压力较大。

2.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把工作目标界定为:

(1)解决与母亲的.冲突,增进母女的沟通;

(2)帮助小丽规划时间与精力的分配,提升学习效率,积极备考。

3.具体的介入策略和行动则分为以下几点:

(1)前两周,小丽与母亲两个人每周一次,一起接受社会工作者的辅导,在母女彼此认同的基础上,小丽搬回家居住。同时,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志愿者网络,为小丽联系义务家教。

(3)小丽母亲自某月某日起每两周一次参加家庭教育活动,学习有效的教养方式与技巧、与孩子正面沟通的技巧,改善亲子关系。

(4)第5~8周,小丽每两周一次与社会工作者面谈,探讨计划执行情况及相应的问题。

(5)第10周,小丽与母亲一起面见社会工作者,评估彼此的关系与小丽的学习状况,进行结案工作。

为满足我市有志于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士顺利通过2016年6月份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的愿望,特举办此次考前辅导培训,具体培训方案如下:

2016年报名参加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的考试人员。

2016年4月23日——2016年5月22日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连云港市新海新区春晖路8号)教学楼b、d楼一楼报告厅。

2016年社会工作师考试分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和社会工作师考试,开设辅导培训课程为:

2、社会工作师考试辅导科目:《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及《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题型《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与《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均为客观题,包含单项、多项选择题;《社会工作实务(中级)》为案例分析题、方案设计题。

以面授辅导为主,老师紧紧围绕考试专用教材,针对考试的重点、难点和历年真题进行精讲,使应考者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应试技能。

助理社会工作师
b楼一楼报告厅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4月23日-24日
9:00——12:00
14:00——17:30
董晓云
江苏
财会
职业
学院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5月7日-8日
9:00——12:00
14:00——17:30
李雪
社会工作师
d楼一楼报告厅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
4月23日-24日
9:00——12:00
14:00——17:30
孙甲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5月7日-8日9:00——12:00
14:00——17:30
陈斌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5月21日-22日
9:00——12:00
14:00——17:30
杨柳

乘车路线

公交车6路、15路、b11、b12、游2在财经学校站或者康达学院站下车。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社会工作小组方案设计

人类社会在极度使用自然资源用来发展经济后,深感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力,于是环保意识以及生态保育观念兴起.自然资源的快速耗竭,已远超过其再生恢复的能力,环境教育已是二十一世纪刻不容缓的使命.世界各国的人民,已深切体认到环保的重要。我们小组这一学期服务方案主题便是对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提升。

服务方案设计初期,受以往写过的各种服务方案启示,我们小组从一开始便将主题重点确定在知识教育上,摈弃了长远不可实现的目标,从短期目标入手,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比较平实的活动对小学生爱护环境方面认识有一个较好的改善。

本次活动作为组员我主要负责理论理念的部分的书写,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学过不少的理论,比如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以及由这些理论为基础的小组工作模式等等,在小组活动方法中也有很多,比如小组工作的学习理论,系统理论等等,相对牵扯的理论与一般解决问题的小组活动理论基础有所不同,我们小组所招募的组员是健康的个体,行为上心理上都不存在什么问题,只是在儿童认知行为发展期对他们某一方面的认识和行为做一个改善性活动,所以我们小组本次运用的理论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理念:保护环境,从小做起。

通过设计此次方案,我发现在设计活动中,将理念联系到实际中去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过程,在做服务方案时,最难的往往不是寻找与我们活动相关的理论,也不是设计与主题相适应的一系列活动。

而是在做这些活动或者说在设计这些活动时如何将理念渗透到我们的一系列活动中,按照我们的活动理念进行完这些活动,因为理论设计初期,按照原先的预想,活动是顺利进行的,但是如果实际去进行的时候,因为种种内部的外部的因素,我们会忘记做活动的理念是什么。

导致后来就只是单单的按照活动进程像做任务似的把活动做完,参考我们上一学期做过的综合实训,社会调查就有这样的毛病,导致的后果就是活动结束后,成效并不明显,意义也不大,不管是对于我们的服务对象,还是我们这些做活动的人,偏离了原先轨道,将原本指导我们活动进行的理念基础丢到活动结束后才回想起来。

所以,如何在进行的活动的时候,把我们的活动理念如何贯穿到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过程,这个时候,小组阶段例会工作就显得十分有用了,将一个整体的活动分成几个阶段来记录,可以及时提醒我们活动进程是否按照原先既定计划,促进反思思考,我们所作的每次活动是否按照我们的理念来进行,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会议工作开展起来还是个困难。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我们高中的政治就有学过,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即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理论则有阻碍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重视榜样的作用,强调个人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遇到某些困难的时候给我们活动继续下去的灵感,尤其是在小组活动开始初期,不知从何下手的时候,理论的指导其实能够给我们一个着手的点,按照理论的思想去做活动也能够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完毕,比如我们小组活动的服务,是将着重点放在对技能的开发,而社会学习理论也是强调后天经验的学习,这就是理论实际活动的契合点,能够知道活动顺利进行。

就像书上曾学过的那样,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理论只有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才能变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本次小组服务方案设计因为刚开始所设定的目标就十分简单,所以后面的评估,活动内容流程也相对简单,这样设计虽然在相对容易实现原先目标,活动十分容易开展,但是对于我们理念的最终目的达成的成效也是十分有限的,通过设计这次服务方案,我发现一个良好的服务方案的设计在开始时需要定好明确的目标,清楚界定服务人群与需求评估,整理好清晰的思路,会十分有利于一个良好服务方案的规划与设计。

黄某,男,1983年12月出生,小学文化程度。

家庭背景:案主一向比较听从父亲的话,也把父亲当作榜样,父亲的突然去世给他打击较大。其母亲因为能力有限,工作单位比较远且经常加班,与案主接触时间也很少,对案主不大管教。案主的奶奶负责照顾其生活起居;对案主比较宠爱,尽量满足他的经济需求。但由于年龄差距,他们之间平时也不太沟通。

个人情况:案主本在正常小学就读,由于上课时经常有不正常举动,学校劝其父母将其转学至辅读学校。后案主进入辅读学校就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后拿到辅读学校的结业证书和智力残疾证。

案主曾随其父亲到工厂上班,从事车床工作,其父亲去世后,他就离开工厂,不愿再从事车床工作,因为他认为这份工作太危险。此后案主就一直在家,经常出入网吧,还有喝酒、吸烟的嗜好。案主非常内向,不愿与人打交道,几乎没有朋友。

案主失业后经常沉迷网络,出入网吧,彻夜不归,需要钱就直接向母亲和奶奶要,要不到有时甚至会动手打人。案主没有就业的欲望,只想继续现在的生活。他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只要他想找工作了就一定能找到,但当被问及想从事什么工作时,却表现得相当茫然。

案主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自卑心理不肯面对现实。案主之所以会如此沉迷网络,是希望通过网络这个虚幻世界满足现实生活不能得到的东西(如,朋友、交流等)。网络成为他逃避现实的有效手段,在网络中案主得到了满足,但这种满足使案主与现实脱离得越来越远。

案主对就业的看法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只能对就业表示一种空泛的信心,却没有具体方向,也没有实际行动。他拒绝思考求职可能的困难,这是一种很明显的逃避行为。

基本步骤:

与案主建立工作关系,了解其需求。使案主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关爱和接纳,同时协助案主表达他真心和合乎现实的需要。

询问及了解案主目前的行为。工作员引导案主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当前的行为上,同时通过引导案主讨论现在的行为,使案主认识到他可以并需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有效的控制。 行为评估。协助案主评估其行为是否会对自己或他人有好处,行为本身能够满足他的需要等。 协助案主指定行动的计划,可以先制定一个短期及简易可行的计划。

执行计划。要协助案主对计划作出承诺;当案主没能依照承诺履行计划时,工作员不能接受案主的任何借口,而是鼓励案主勇敢地面对现实。工作员应该对案主的改变充满信心和耐心。

总体目标:协助案主面对现实,摆脱对网络的沉迷,采取实际行动重新就业。

(一)接触案主,通过案主感兴趣的话题,与案主建立初步关系。

(二)进一步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了解案主内心的需求。

(三)询问及了解案主目前的行为,协助案主评估他的行为,制定恰当的工作计划。

(四)推动案主采取行动执行计划,持续地鼓励案主,或者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计划。

(五)效果评估,肯定案主的努力,必要时可继续跟进。

社工首先由居委干部带领直接走访案主家。我们与其交谈,他却蒙头大睡,对我们不理不睬,社工留下联系方式后离开案主家。

第一节:社工前往案主家,希望能使案主放松心理戒备,开始时案主对于社工不太信赖,依旧不理不睬。社工就与其奶奶交谈,涉及案主问题的时候社工总能站在他的角度替他讲话,几次过后也许其心理防线已打开,当社工再次与其打招呼时,他能主动回应。

第二节:在案主慢慢接受社工后,社工与其交谈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网络、电视、饮食等。当谈及这些话题时案主明显比较兴奋,话比较多。社工发现案主虽然是智力缺陷,但能正常交谈,表达自己的意思,只是想法有些简单。

随着时间推移,案主已对社工比较信任,不再排斥与社工交谈。当话题转移到工作和学习上时,案主有些茫然,开始时他表示不愿意工作,还想继续玩。于是,社工与案主形成口头承诺,希望他思考一个星期后给出明确答复,替自己设计将来,案主表示同意。

第三节:一个星期以后,案主表示希望自食其力但还要再玩一段时间。社工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但由他自己作出决定,并让其说出时间的底限。双方探讨后,决定过完年后开始找工作。交谈中案主也对社工述说了对工作的要求,社工认为定位比较合理。

第四节:过完年后,社工再次登门,据案主奶奶反映案主已经不太通宵上网了,生活比以前有规律了,脾气也比以前好多了。

社工与案主再次谈及工作问题时,他也表示愿意找工作。于是,社工配合其在居委进行登记,并协助其将劳动手册办理完成,使案主早日找到工作。

第五节:工作员进行回访,得知目前案主仍在找工作中,有时也仍然会上网聊天等,但作息时间比较有规律。

个案比较成功。案主在社工推动下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如去居委登记,办劳动手册等,以改变现状。另一方面,案主通过与现实的接触中变得不那么依赖网络。

就结果而言则有些遗憾,因为案主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原因是多方面的。案主为智力缺陷的青少年,文化水平不高,就业技能不强,找工作的困难较大。社工虽然得到了居委、社保中心、残联的帮助,为案主落实了社会救助,帮其拿到了劳动手册,但总的感觉可以运用的社会资源还不多。

制定一个明确、具体、符合案主意愿和能力的计划是个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面对那些问题比较明显和突出的青少年。好的计划能为工作过程指明方向,使工作者与案主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接下来需要做什么。同时,好计划也可以是一种治疗元素,在个案过程中,工作员通过与案主讨论和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回顾计划等对案主的认知和行为进行干预。

遗憾的是,因为找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牵扯到许多外在因素,最后这个计划没有获得彻底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案效果。工作员很担心,如果案主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话,已取得的成果可能会逐渐消退。

青少年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论文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层出不穷的问题学生一次又一次把高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尤其心理异常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况更是让高校成为众矢之的。以一名问题本科学生个案为例,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通过多方合力帮助,以期能让学生的心理状态恢复健康并长久保持,通过真实个案分析也希望能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1案例。

胡某是2016级英语教育专业的一名男生,19岁,独子,父亲是警察,母亲是企业财务人员。胡某高考时没有发挥好,分数只够二本线,本想继续复读但未得到父母支持,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胡某想报自己喜欢的物理教育,但是家长觉得英语更有前途,也利于以后考研究生,胡某就妥协报了英语教育。大一上学期胡某表现正常,专业课成绩班级排名中上,但是大一下学期开始,有同寝室友被作为交流生派往外校学习,还有同学准备考雅思出国,相比之下胡某感到事事不如别人,压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沉默,最后直接闭口不言,老师多次心理辅导无果只好与家长联系带该生到医院检查,确诊为抑郁症,家长担心继续呆在原环境学生情况恐会恶化,影响学生正常毕业,于是给学生办理了留级转专业手续,希望学生能有一个新的开始。转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初,胡某话虽然较少但跟新宿舍室友关系还算融洽。由于胡某病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其母亲担心他不按时吃药耽误治疗,选择在校陪读,定时到宿舍监督胡某吃药,尽管胡某父母偶尔也会请室友小聚吃饭以免大家嫌烦,但久而久之宿舍其他室友还是产生了些许不满,认为家长不该这么频繁的随便出入寝室,甚至背后妄加揣测,胡某又回到了形单影只的生活。

2原因分析。

2.1家庭原因分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胡某父亲的职业是警察,平时工作忙,对孩子疏于管理,胡某日常起居均由母亲打理,致使胡某错认为只有自己考试好了父亲才会多关爱自己。高考的发挥失常让胡某在志愿填报上选择了被动接受,父母觉得高考没有发挥好选择次一点的学校成绩应该能更突出。可是家长不明白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模式是不尽相同的,当胡某告知家长同寝室友有到外校学习的、有准备出国的,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的时候,家长并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想到孩子的自信心在受到煎熬,只是告诫学生在校不要贪玩,认为别人能达到的目标自己孩子没有达到是因为没有用心去学,后来学生也不再跟家长交流学校的情况,开始自我封闭、沉默寡言。当家长知道学生患有抑郁症需要长期服药时,自然万分焦急十分配合医生,请长假在校陪读监督孩子吃药,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忽略了学生在新环境的个人思想,也忽略了同宿舍其他室友的感受,给孩子本来正常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室友对胡某家长的不满转嫁到胡某身上,胡某习惯性的接受父母做法,不知道该如何跟家长开口,结果致使自己在寝室不受欢迎。

2.2学校原因分析。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明确规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知发出至今六年多的时间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实取得了大的进步,但对于真正实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还有很大距离。单单只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能使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是否存在问题,加之外界环境影响,很少会有学生主动提出自己心理异常。更重要的是高校师生对心理异常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大家一听说某某心理有问题就避而远之,提供帮助更无从谈起。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心理异常学生在初期表现出来时如能及时干预,同学室友再加以帮助,很多是可以妥善处理的,如果干预不及时,病情一旦恶化后果就不堪设想。

2.3个人原因分析。

胡某本身是一个比较听话懂事的学生,只是从小对父母言听计从的习惯让他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很好的定位,一味按照家长要求来做,不会跟父母强调自己的意见,造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父母比较强势、孩子比较怯弱的现象。原来高中成绩的自豪感到大学已成为过去,成绩不如室友让胡某一直好强的心理产生了心结,胡某并没有意识到术业有专攻,英语也并不是其强项。由于胡某的交际范围有限,在校没有很好的朋友,所以没有一个有效的泄压渠道,又不愿意主动与辅导员老师沟通,加之父母对胡某在校表现的不理解使胡某心理压抑却无处诉说,长时间自我封闭的情况下导致了抑郁症的产生。

2.4社会原因分析。

社会根据成绩把高校分为了三六九等,同时也把考生分为了三六九等,向往好的教育机会是每一个有上进心的学子都想积极争取的,然而面对现实更多的是机会有限。社会对学习经历的看重、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认可、对专业学术大咖的.推崇无疑让每一个有机会争取的人都跃跃欲试,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也让大家看到了差距所在,个别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比如胡某就成了走入心理死胡同的“牺牲品”。

3处理措施。

3.1家庭学校形成合力。

因为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心理学,对于学生突然出现的状况也是病急乱投医。作为辅导员,首先就是和家长联系沟通,告知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力求让家长积极配合学生治疗工作。案例中胡某的母亲在得知学生病情时积极接受了医生的治疗意见,没有采取回避态度,对于学生病情好转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多数心理异常的学生当心理辅导不能有效改善学生心理状态时,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控制和治疗尤为必要。同时也要告知家长对学生的关心要适度,不能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正常交际范围,否则得不偿失。

3.2积极利用主体班会。

利用主体班会对班级同学开展集体心理辅导,通过人人都发言的形式让班级学生增进了解,通过案例共享让大家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异常要理性对待、及时解决,并告知相关解决途径;对于周围出现的心理可能有异常的同学要积极伸出援助之手,不能冷眼旁观,更不能以讹传讹。要让班级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要让班级正能量传递到每一个成员心中。通过这种集体辅导的方式既能让大家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也让有问题的同学不会太尴尬,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大概的了解,便于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3.3发挥班委骨干作用。

班委是班级同学推选出来为班级服务的同学,当遇到困难时班委理应和老师站在统一战线上为班级服务。班级出现心理异常学生时,班委有责任第一时间告知辅导员老师,并在老师的支持下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也要告知其室友多些包容与理解,比如关注学生情绪和行为,多与学生聊天,多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等,通过周围人的关怀和认可来打开问题学生封闭的内心。

3.4借助心理咨询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十六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并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胡某的问题在发现时辅导员老师与其谈话已经没有显著效果,与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联系,心理咨询老师与胡某交流后对其症状做了初步判断,建议辅导员告知家长到正规医院检查后做进一步治疗。辅导员的辅导能力有限,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对于学生病情进行判断,以利于采取准确有效的措施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3.5建立学生个人档案。

作为辅导员,对于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要做好档案管理,除了向上级部门汇报相关情况外,需要针对每一个可能有问题的独立个体做好应急处理方案。在平时管理工作中,多找学生交流谈心,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多些鼓励与认可,制定校级———系级———班级———寝室监控体系,随时应对突发状况。对于胡某的情况,尽管家长配合医院,从药物控制到心理辅导都做了治疗,并且明显取得了好转,胡某现在不仅能看着他人眼睛回答问题,还有正常的面部表情比如微笑等,但这并不代表老师就可以完全放松了。只要胡某仍旧在校求学,作为学校的一员,辅导员老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对胡某进行关注和监控,在季节交替时也要格外用心,争取让其在学校不再出现任何意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大学生阶段是青年个体身心发展最活跃、最剧烈的时期,同时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且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没有形成稳定的三观,受外界因素影响大,如若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造成自我迷失,这种迷失会让学生感到混乱,表现在行为上就有可能是否定社会、否定学校甚至是否定自我。作为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每一名学生,帮助每一个迷失的孩子找到正确的归途,借此呼吁家庭、学校、社会能形成合力将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做实做强,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健康成长,最终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万美容.青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社会工作者青少年案例分析题

青少年的问题大多和家庭有关,因此以家庭为工作对象的是个案工作中一个非常有用的技巧模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2017年最新社会工作者青少年案例分析题,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1基本资料

姓名:服务对象

性别:男

年龄:13周岁

目前状态:初一在读

1.2家庭背景

离异家庭。在服务对象3岁的时候,父母感情不和离异,服务对象判给父亲一起生活。但因父亲再婚,离开家中,服务对象实质上是跟祖父母一起生活。没有母亲联系方式,不知下落。

1.3生活经历

服务对象自小生活在破碎的家庭环境之中,缺少父母关爱,生活艰苦。因父母均再婚,父亲再婚育有一子,长期离家居住(实际居住地为闵行),与父母没有感情基础。服务对象表示自记事起,见过母亲次数不超过三次,也没有母亲的联系方式和地址,不知母亲的下落。祖父母年岁已高,照顾服务对象越加吃力,渐渐力不从心。

2.1主要问题

居委治保主任徐阿姨紧急联系到社会工作者,说社区内有一名初中生要跳楼,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接到电话后,马上来到居委了解情况,得知服务对象沈某因为母亲迁出户口,并涂改迁出地址,导致其情绪崩溃,扬言要自杀,祖母实在没有办法,向居委反映了此情况。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面谈后,还发现了服务对象有厌学、网络沉迷等问题。

2.2原因分析

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中预备班学生,在他幼儿园的时候,父母离异,服务对象判给父亲一起生活,由于父母双方均各自重组家庭,他和祖母爷爷生活至今。服务对象表示自记事起,没见过母亲,也不知道母亲的下落。当他发现母亲涂改户口本上的地址为了只是为了不让自己知道的时候,多年来母亲的形象在心目中瞬间崩塌,自伤的行为成为他长期压抑的最好的行为选择,观念对行为的约束要远远大于身体素质本身对行为的约束。服务对象觉得父母只顾自己的生活,没有尽过作为父母亲的责任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管束,也导致了服务对象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厌学、网络沉迷的倾向比较严重。

服务对象一系列问题和不成熟的举动均与他常年缺乏父母关爱有直接的关系。随着服务对象年龄增长,和爷爷祖母相处矛盾日益突出,老人只能给他生活上的照顾,但对一名正在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思想关注较少,一味的盯着服务对象学习,只能让他更加反感。青少年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爱,这是成长的必要条件。当这种关爱得不到的时候,当青少年的记忆中没有母爱的时候,他会怎样的成长呢?放弃这种爱的需求?不会!他会更加渴望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并努力去得到这种关爱。服务对象采取了比较极端跳楼的方式,都只能说明他为了试图得到父母的关爱,他对父母爱的需求使其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社会工作者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的相关理论对服务对象目前的家庭结构做一个分析,可以发现服务对象长期处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结构中。

第一,角色错位。服务对象的家庭长期缺少父母亲的角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祖母祖父兼顾着这个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角色,祖父母只能给予服务对象生活上的关心,但在他的心中已经对这样一个破碎的家庭相当的不满,他觉得父母都没有尽到义务。亲子之间僵硬的互动模式已经形成,要想改变孩子的状态,就需要改变这种亲子互动模式。而这种改变必须是双方同时改变或者是一方主动改变。消极地埋怨对方而同时自己也没有行动,改变将是空洞的。

第二,服务对象问题的产生与其家庭环境影响密切相关。一系列的变化使原来和谐的家庭失去了平衡。家庭成员缺乏互动,服务对象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归属感缺乏的服务对象,在成长的重要阶段,也得不到家庭必要的及时的指导和关怀。加上年龄较小,心智的不成熟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不良引导。

社会工作者认为,利用危机处理模式介入开展个案服务,缓解服务对象情绪和有效处理危机事件。

3.1服务目标:总目标

利用危机处理模式介入服务,缓解服务对象情绪和有效处理危机事件,提高服务对象家庭亲职水平,满足服务对象人际交往的需要而减弱其对网络的依赖。

3.2具体目标

3.2.1情绪层面给予服务对象心理支持,缓解愤怒、无助等负面情绪;

3.2.2调整服务对象对问题的归因,接受自己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3.2.3 从服务对象家庭入手,改善服务对象与家人的沟通和相互信任度;

3.2.4协调居委等部门以及服务对象家人、学校老师,在各方面给予关爱和支持。

3.3服务模式

3.3.1危机处理模式

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社会工作者决定采取危机处理模式介入服务。危机介入模式是围绕着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的调适和治疗工作,它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影响。从服务对象的情况看,母亲涂改户口本迁出地址的行为是目前最大的压力情境和危机事件,已经在情绪层面上使其感到受伤,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化解,危机还会导致其在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失调。

3.3.2心理疏导和结构家庭疗法相结合

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理疏导,多次找他谈话,缓解他的情绪,让他对自己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和定位,鼓励其参加各类活动,扩大交友圈,运用结构家庭疗法改善服务对象祖父母其父亲的教育方式。

3.4服务策略

3.4.1通过面谈,给予服务对象充分宣泄的机会,理解其感受,协助释放压力;

3.4.3协助服务对象探讨今后的计划安排,通过制定计划的方式合理安排学习和减少上网时间。

4.1危机一触即发 社会工作者及时干预

接到居委徐阿姨的求助电话,及时来到了居委,在去服务对象家的路上,了解了服务对象的大致情况。服务对象是离异家庭,父母双方各自组建家庭并孕育子女,平时跟祖母爷爷生活,母亲从来不联系,父亲会每个星期过来看看服务对象。这次由于母亲迁出地址并且涂改,被服务对象知道了,所以产生了情绪波动,扬言要自杀,服务对象的祖母及时求助到居委,居委赶紧联系社会工作者。

到服务对象家后,他将自己反锁在房间内,不肯出来,社会工作者请他开门,他嚷嚷着谁也不要来烦我,我是不会开门的,不愿意跟社会工作者见面。社会工作者主动向服务对象告知自己的身份,尝试与他进行沟通,将自己了解的事情经过向服务对象娓娓道来,社工运用同理心技巧,对服务对象说道:“我能感受到你对你母亲的行为非常生气,妈妈这样做确实对你有很大的伤害,你会觉得妈妈这次彻底抛弃了你,你很失落,很伤心,但是你身边还有爷爷祖母和我们社会工作者,我们都很关心你,你能把门打开,让我们看看你吗?”过了一会,社会工作者发现门内渐渐没有了声音,当再次转动门锁的时候,门其实已经打开了,社会工作者看到服务对象泪流满面的坐在窗台边,走过去轻轻抚摸了他的头。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了解此次事件的一些情况:父母很早就离婚了,一直都是跟随祖母生活,在他看到母亲用涂改液涂抹掉迁出地址的时候,他非常的失落,觉得母亲是彻底放弃他了,加上祖母的情绪非常大,到处跟人家说这个事情,他听了很烦,所以想用自杀行为平息这件事情。其实他觉得母亲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毕竟那么多年没有碰过面了,自己甚至连母亲的样子都有点不记得了。社会工作者希望他能站在祖父母的角度上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对他们来说,你才是最重要的,并且打消跳楼的这个念头,不要让他们再替你担心了。社会工作者看到了他的艰难和不易,并给予了同理,鼓励他要对自己负责,并且跟社会工作者约定不再有这样的行为。

在与服务对象的交流中,社会工作者感觉到他虽然嘴巴上面说不需要父母的关心,但是他清清楚楚记得父母亲来过家里的次数,让社会工作者震惊的同时,也能理解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是十分需要父母的关心的,祖父母只能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但是在孩子的心灵上还是代替不了父母的地位。

4.2多方协力 重回校园

社会工作者再次接到服务对象祖母的电话,告诉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已有一周没有去学校上课,希望获得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并且告诉社工,不去上学在家里就是打游戏,祖母每次说要把网络断掉,服务对象就跟她吵架,祖母管不住他,所以想请社会工作者帮帮忙,对网络使用能有限制。

社会工作者首先走访了居委会,了解他们对此事情的知情度和看法。居委徐老师介绍,服务对象的确很可怜,从小打到大父母亲都没有尽过什么义务,虽然祖母对他一直很关心,但是年纪大的人很罗嗦,所以服务对象跟祖母也有不少矛盾,父亲每星期还会回来看他一次,母亲那么多年来一点音讯都没有,这次母亲迁户口,居委留下了母亲的电话号码,但是一般陌生的电话她都不接的,社会工作者抄写了其母亲的电话号码。

之后,社会工作者通过电话与服务对象班主任姜老师联系。姜老师告诉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性格开朗,比较懂事,但是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在学校里面成绩不太好,但是他比较要强,老师也多次找他谈心,就提高学业成绩上他自己也苦恼不已。姜老师告诉社会工作者,去年服务对象就有自杀倾向,老师也上门走访过多次。姜老师反映,服务对象祖母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在处理服务对象问题上,非常强势,对他指手画脚,不能理解服务对象心中所想,而且对学校也要求过多,老师认为,服务对象的父母不出面,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这两天服务对象不来学校,也有身体原因,拉肚子。社会工作者希望与学校多加交流,也请老师多关注他,互相及时沟通。

最后,社会工作者来到了服务对象家中,服务对象正在电脑前面打游戏。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询问近况。服务对象告诉社工这两天由于拉肚子,不舒服,所以没有去学校。社会工作者问他,那明天去学校吗?服务对象支支吾吾不肯说,祖母在旁边一直不断地说他就是不想去学校,在家里打游戏。社工请祖母到外面的客厅里面去,自己与他进行沟通交流,服务对象不好意思的看着社会工作者,一个原因的确是身体不太舒服,不去学校,还有一个原因好几天没去学校拉下很多的作业,现在学习进度很快,很多都不会做,而且下周要考试了,不会做的话成绩也不好,所以就更加不愿意去学校了,干脆横竖横,在家里待着。社会工作者社工表示会将此情况与学校姜老师进行沟通,安排进行补课。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相约,周一送他去上学,服务对象表示同意。

徐阿姨告诉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祖母希望我们能以网络使用超时为理由,把宽带停掉,社会工作者觉得这个做法不是很妥当,向徐阿姨表示社会工作者有自己的服务思路。

4.3父亲介入 缓和情绪

社会工作者一早来到服务对象家中,发现服务对象的父亲也在家中,一同送他去学校,并与姜老师进行交流,姜老师也表示会用课余时间给服务对象补课。

从学校出来后,在服务对象家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父亲、祖父母进行的沟通。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的父亲和祖父母介绍了青少年的一些特征,让他们了解到服务对象的一些特征,为何会有比较过激的行为,叛逆,网络使用过度、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等情况都是正常的,希望双方能理解彼此的用意,增强互信,逐步建立一种“增加信任——减轻抗议——更加信任——增进沟通”的良性沟通模式。

服务对象父亲非常感谢社会工作者对他儿子的帮助。他觉得自己也十分亏欠儿子,那么多年来没有好好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小时候觉得孩子小,没关系,托付给父母照顾,现在孩子渐渐长大,他才明白光是平日里的照顾已经远远不够,但是自己现在也有家庭和孩子,所以在以后照顾服务对象的问题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社会工作者感到父亲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希望能正视和解决,社会工作者、居委、学校的关心已经不够,服务对象还是需要来自家庭的`关心,希望父亲能尽可能的多陪伴服务对象,从根本解决服务对象问题。

社会工作者多次与服务对象母亲电话和短消息联系,她均不接,短信不回,社会工作者将此情况向居委反映,徐阿姨也表示联系不上他的母亲。

4.4约定上网时间 缓解网络成瘾

社会工作者走访服务对象家,了解近况。询问了服务对象身体状况,他表示这两天已经好很多了,谢谢社会工作者关心。之前从祖母处了解到服务对象每天回来玩网络游戏要到半夜十一二点,社工就网络使用问题上,与服务对象做使用约定,在每天完成所有作业的基础上,使用一小时,双休日使用三小时,如果超时的话,我们就会暂停网络使用,让祖父母进行做监督工作。

社会工作者每周会与服务对象祖母询问上网情况,她表示服务对象最近上网的确有了克制,每天一小时,时间到了之后提醒下他,他就会关掉电脑,看看书或者看看电视,祖孙之间也没有发生争吵。

4.5情绪再起波澜 社会工作者关爱备至

居委徐阿姨给社会工作者打来电话,告知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的祖母因糖尿病并发症住院了,情况比较严重,服务对象的情绪再次出现了波动,不去上学,社会工作者与徐阿姨约定时间,再次准备走访。

社会工作与服务对象进行面谈,感受到他低落的情绪,他告诉社会工作者,最近祖母生病让他想了很多,一下子感觉自己以后大概要无依无靠了,所以心情非常不好,又不想上学去了。社工认真倾听了他的表述,感受到了他的思考、他的成长,并且告诉他未来可能要经历一些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必须勇于面对。社会工作者希望他还是能每天按时上下学,放学后去看看祖母,关心祖母,医院里有医生和父亲的照顾,可以不用担心。之后,社工陪同服务对象去医院看望了其祖母,并祝其早日康复。服务对象祖母以自己身体不好为由,希望社会工作者或者居委每天都能接送服务对象上下学,被社会工作者拒绝。目前服务对象厌学情绪严重,社会工作者、居委、老师不可能24小时对他进行监管,还是需要家庭的介入,不能将管教的义务统统推到社会上,父亲母亲必须介入。社会工作者也考虑到服务对象家庭的特殊处,每天早上7点准时电话服务对象家中,叮嘱服务对象起床,去上学。

社会工作者同时与服务对象的父亲联系,父亲表示也知道他目前的情况,但是现在祖母的情况比较不好,父亲每天陪在医院里面,无法顾及到服务对象,自己也觉得非常抱歉。社会工作者希望如果有空,可以回到家中,对他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关心和关注,父亲表示会尽其所能,谢谢社会工作者的关心。

4.6积极融入社区 直面挑战自我

临近暑假,社工了解到服务对象的父亲为了方便照顾祖母,搬回共和一村居住,但是服务对象不太去那里,他说那里会想到妈妈,看到现在新妈妈和弟弟,感觉跟他们还是有些距离的。社会工作者询问跟爸爸的关系,服务对象表示跟爸爸还是蛮亲密的,但是大部分的时间还是都在祖母这里,去那里也不自由,社会工作者表示马上就要暑假了,服务对象有空的话可以到暑托班做一名志愿者,他表示同意,社会工作者告诉他具体时间会另行通知他。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约定每周2天到暑托班作为志愿者帮忙。服务对象一开始在暑托班里比较拘束,放不开手脚,每当开展暑托班的活动时,社会工作者都会安排他帮助暑托班的孩子们一起完成一些活动,久而久之,社会工作者发现他每次都能早早的来到暑托班,主动打扫教室卫生,分发午餐和活动物资,与其他小朋友们一起做作业、玩游戏,有时候还作为大哥哥为他们指导低年级同学的作业,3个礼拜结束后,他自己表示也非常开心,这个暑假过得非常充实,社会工作者着实看到了服务对象的改变。

4.7打开爱的枷锁 用微笑面对人生

开学之后,社会工作者还是每周五定期走访服务对象家,了解服务对象的近况。祖母非常感谢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整个暑假生活非常规律、充实,不仅完成了暑假作业,还能比较好的控制使用网络的时间,有时候还会跟祖母说一些暑托班的一些趣事。开学以来,情绪稳定,每天也能去上课,姜老师也说这个学期有了很大的转变,父亲对他也比较关心,祖母感到十分欣慰。

5.1个案的前期阶段

社会工作者以化解服务对象跳楼危机为主,经过社会工作者、居委、服务对象家属及其本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开始比较偏激的情绪与其家庭之间的关系已经明显改善,家庭中没有发生比较严重的冲突了。

5.2个案的中期阶段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达成一些网络使用的规定,在社会工作者的督促下,服务对象上网的时间和次数也渐渐减少了,比较节制。并且能按时上下学,情绪趋于稳定。

5.3个案的后期阶段

社会工作者邀请服务对象来到暑托班做一名志愿者,在暑托班的这段时间内,服务对象不仅完成了自己的暑假作业,作为志愿者大哥哥,他还指导其他低年级小朋友的作业,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暑假生活。开学后,从老师那里也了解到服务对象目前比上个学期情况好很多,而且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而社会工作者除了继续关注服务对象亲子关系改善外,也将工作重心慢慢转到个人,支持、鼓励服务对象认真学习,并且进一步纠正服务对象认知的偏差,真正做到自强自立。

通过本案的服务,社会工作者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思考:

6.1整合多方资源 提供专业服务

在本次服务过程中与居委紧密合作,对于顺利达成服务目标帮助,对于顺利达成服务目标帮助较大,也提醒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进一步调动发挥居委等相关部门的力量,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适切的服务。

6.2协助情绪管理 提升专业能力

在和服务对象对出的初期,他的情绪变化非常快,随着宣泄的推进,时而愤怒,时而伤心,作为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在此时随着服务对象的情绪及时给予反馈,这其中包括话语和肢体语言、积极的倾听等诸多技巧,对于服务技巧的探索永无止境,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不同的服务,不断地训练、总结、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非常可惜的是此个案的全程中没有和服务对象的母亲取得联系,好在父亲在关键时候站了出来,协调好情感的天平,尽其所能,与社会工作者配合做好服务对象的工作,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亲子关系就如同两棵树,如果父母与孩子靠得太紧,保护过多,就剥夺了孩子对阳光的吸收,孩子永远长不大,而父母也会长偏斜。给予彼此适当的空间,适当的养分,才能携手一起成长。

家庭治疗在这个个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服务对象亲子关系不改善的话,服务对象不可能重新融入他的家庭中去,这之后的一连串改变可能也就很难发生了。

青少年的问题大多和家庭有关,因此以家庭为工作对象的是个案工作中一个非常有用的技巧模式。但是社会工作者在运用家庭治疗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保持中立。社会工作者不可以和服务对象统一立场来对抗父母,强求父母改变;更不可以和其父母统一立场来“教育”服务对象。

第二,做好充分的介入准备。介入之前要和服务对象以及其家人分别做好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否则工作将很难开展。

第三,注意观察。社会工作者无论在介入前还是介入后,都必须仔细观察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的交往方式。注意每一个改变,并予以指出,表扬或者是批评。

第四,做一个好的协调者。在家庭治疗中,不可避免地要有家庭成员围坐在一起谈话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冲突和矛盾,尤其是在刚介入阶段,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要把握好整个谈话的气氛,引导谈话的话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方案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2、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学习有效地利用时间,合理地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活动准备:

1、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

2、中队长向辅导员报告人数并请求开展活动。

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并预祝此次活动圆满成功。

3、出旗、唱队歌。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开始。

男:对工人来说,时间就是产品;对农民来说,时间就是粮食;对军人来说,时间就是胜利。女:对企业家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对医生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对我们学生来说,时间就是知识。

合:三年(4)班“坐时间的小主人”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体验一分钟的重要性。

女:时间就在我们身边,有时你会觉得时间很漫长,有时你又会觉得时间很短暂。

男:一分钟的时间我们可以写多少字,读多少文章,做多少到口算呢?女:1,2,3开始(分三组,写字,读文章,口算)。

三.朗诵。

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要做个有心人,紧紧抓住时间,不让时间从我们的'指缝中溜走。

女:请听《惜时歌》。

《惜时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今日事情今日毕,明日还有明日事。

今日不为真可惜,努力请从今日起。

今日我学贤人事,明日我将成贤人。

四.小品。

男:时间既不会停下也不会倒流,它不会在你想去玩的时候停止,也不会因为你在静坐而缩。,女:时间从我们身边走过,毫不留情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他就不经意间流逝了。

合:请欣赏小品《时间在我们身边》。

(1)早读时间:a抓紧时间预习;b和同学说话。

(2)上课:a专心听讲,不做其他事情;b上课玩东西,想其他事情。

(3)课间:a准备学习用具,做好课前准备;b上课铃声响起才想起要去卫生间。

男:小品中发生的事情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听后你有什么感受?

五.讲名人小故事。

男:只有做了时间的主人,才能坐学习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

女: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都是在一分一秒中认真学习,认真研究的。

合:请听《鲁迅的故事》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世界知名的文豪。鲁迅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他非常珍惜时间。鲁迅12岁在绍兴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很小,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了不影响学业,他必须做好精确地时间安排。此后,鲁迅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绘画。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是非常重要。在鲁迅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浪费时间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的谢绝。

六.看视频。

七.唱一唱。

女:。

男:。

时间歌。

時間時間像星星一閃一閃不見了。

哇!時間時間像流水時間走過不回頭。

我問時間你在哪時間就在你身邊。

此時此刻要珍惜把握時間來創造。

時間時間像星星一閃一閃不見了。

哇!時間時間像流水時間走過不回頭。

我問時間你在哪時間就在你身邊。

此時此刻要珍惜把握時間來創造。

時間時間像星星一閃一閃不見了。

哇!時間時間像流水時間走過不回頭。

我問時間你在哪時間就在你身邊。

此時此刻要珍惜把握時間來創造。

女:伴随着轻快的乐曲,三年(4)班“做时间的小主人”的主题班会也接近了尾声。

合:我们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前进,珍惜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地安排时间,真正成为时间的小主人。

文档为doc格式。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忧郁症个案分析

青少年在情感上、生理上倚赖其家庭而生存。由于父母对于行为的容忍度影响了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所以,让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参与辅导或治疗过程就十分重要。那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介入青少年忧郁症个案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据临床观察和医学、心理学研究发现,青少年忧郁症通常有如下一些常见表现:饮食失调、睡眠困扰和无以名状的哭泣,等等,此外,身体的不适,例如:头痛、下腹部疼痛等可能是忧郁的症状,其他的困扰行为,如行为问题、攻击性、多动等,可能是青少年尝试掩饰他们的忧郁及保护自己不陷入绝境的感受。自杀,与忧郁相关,并对青少年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青少年的酗酒及其他会改变情绪的药物滥用,也是忧郁症状的一种。当然,国内外有关青少年忧郁症及其表现的研究仍在深入中,尤其是青少年忧郁症与青少年其他问题的因果关系或相互联系,更是被探索的一项重要主题。

关于青少年忧郁症的形成原因,国内外医学界、心理学界仍在探索之中。通常认为,生物的、认知的以及家庭的功能丧失,被认为是和青少年忧郁症发生具有密切联系的相关因素,许多的社会工作介入都是以这些假设为基础而展开的。

医学和生物学研究初步表明,忧郁与非忧郁的青少年相比较,前者的泌尿系统代谢物与肾上腺分泌物似乎有些差别。由于青少年的快速成长和改变,导致其与成人期的生物相关因素尚未建立和有机地衔接起来。

最近20多年孜孜不倦的探究已经发现,青少年的负面自我认知在忧郁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饱受忧郁之苦的青少年同时也具有低自尊的倾向或表现。青少年的认知技巧是评估情境和选择行为所必备的。缺乏问题解决能力的青少年,无法正确地辨识问题,或者发展替代性的问题解决方法,他们就会比那些拥有适当问题解决技巧青少年,有较大的忧郁风险。

1)青少年忧郁症事实上是其在观察重要他人尤其是家庭成员的忧郁之后,所学习而发展出来的。

2)代际间思想和情感失调具有传递性,如果父母被诊断有精神疾病,其子女就会被认为是高危险群。但是,孤立和缺少社会支持、虐待等问题的存在,比起有精神疾病的父母,会让青少年有更高患忧郁症的风险。

3)家庭面临的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社会上缺乏可靠稳定的教育设施、青少年虐待和疏忽、离婚以及父亲的缺席和不投入,都对青少年的忧郁症有影响。

4)青少年忧郁也与家庭内父母之间的严重冲突相关。

对青少年忧郁症的社会工作介入通常有三种主要方法:行为介入、认知介入和家庭服务。

行为介入是以具体、可测量的忧郁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改变作为介入的目标。比如说,有外向行为(攻击或破坏)的忧郁青少年,如果能保持安静地坐着,就会获得奖赏;而对内向行为(退缩、安静)的忧郁青少年,则会因为与他人交谈或参与活动而获得奖赏,因拒绝与他人接触而受到惩罚。

认知介入所采用的技巧包括:认知重组、角色模仿、问题解决、行为演练等。认知重组涉及别到对青少年思考模式的'改变。根据认知介入方法的基本假设,忧郁被认为是错误的想法和思考过程的结果。思考的扭曲,如:不能从经验中汲取教训;或者以不恰当的证据得出不恰当的结论;或者夸大单一事件的重要性,等等,都会增强青少年的忧郁。但是,如果通过改变思考模式,练习新的思考方式,理解后果,以及探索替代性的问题解决方法,那么,当事人一些负面的自我观点就会消除。

要达成有效的、针对忧郁青少年介入的必要及充分条件,就是家庭的参与。青少年在情感上、生理上倚赖其家庭而生存。由于父母对于行为的容忍度影响了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所以,让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参与辅导或治疗过程就十分重要。在以整个家庭为取向的服务中,工作员需要对忧郁青少年的家庭进行深入的探访、观察和在收集丰富的资料之基础上进行评量,必要的时候工作员也需要利用家庭以外的资源来促进当事人及其家庭的改变。即便是采用具体的治疗技术,如行为治疗,也需要家庭的积极参入。混乱、纠缠冲突、无秩序的家庭,都会阻碍忧郁青少年的改变。所以,父母关系、父母及代际的互动方式、父母的认知与行为等等,这些家庭环境因素的改善必须和忧郁青少年的治疗同时进行,那么,对青少年忧郁症的治疗才可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初级社工工作实务考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导语:在社会工作者考试中,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我们社工要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方面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大家跟着百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1)思想引导:法制教育、公益服务、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

(2)习惯养成:社工开展行为治疗、规范教育及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现实治疗法——责任、现实、正确)。

(3)职业指导:帮助青少年培养正确的就业意识,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4)婚恋服务: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帮助解决思想上、情绪上的困扰,为有需要的青年组织开展婚恋交友活动。

(5)社交指导: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提高合作意识和能力、沟通交往技巧和能力,对社会交往有障碍的青少年进行社会关系调适。

(1)困难帮扶:帮助获得政府救济和保障以及社会资助和帮扶.培养自强自助的生活态度。

(2)权益保护:提供个案维权服务,耐心解答求助咨询,及时跟进并协调解决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

(3)法律服务:提供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增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必要时帮助联系法律援助部门给予援助。

(4)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帮助青少年提高情绪自我管控能力,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特别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关爱问题。

(1)正面联系: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接触联系,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扶;加强对流动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

(2)临界预防:关注青少年向不良行为的转化边界,重视早期典型行为。及时预防;防止青少年与家庭和学校关系紧张、关系断裂.避免青少年产生不正常社会化倾向。

(3)行为矫治:通过进驻社区、学校、戒毒所、拘留所、看守所等工作项目,加强制度规则意识教育和法制底线教育,纠正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4)社会观护:协助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开展取保候审观护帮教、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相关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社会调查等工作,帮助掌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减少涉罪未成年人再犯罪。

社会工作者看待青少年犯罪成因视角分析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其中包括缺损的家庭结构、不当的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同时从新型的助人专业,即家庭社会工作的角度探索有效的预防策略,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社会工作者看待青少年犯罪成因视角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最直接的。通过近年来对青少年被告人犯罪原因的调查,我们发现与青少年犯罪有关的家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缺陷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缺陷型家庭指的是由于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遗弃、或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结构或家庭关系破裂、缺损的家庭。这种家庭,自然结构被严重破坏,家庭的功能也就不能得以健康发挥,失去父母双方悉心的照顾和正确的引导,孩子就有可能生活在一个被遗忘和麻木的环境里,极有可能造成内心痛苦,心理失衡,一旦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引诱,便会走上犯罪的不归路,难以自拔。

2、家庭经济状况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家庭的经济状况对青少年犯罪有着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经济收入低的家庭,不能给青少年提供物质上的满足,容易使孩子在同龄人中产生自卑感,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

其次是“实惠型”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一些家庭把全部精力都投注在家庭物质生活的富裕上,淡化了教育功能。忽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间接性地使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父母的的教养方式也是青少年犯罪中家庭环境因素的一个方面,不同的教养方式培养出不同性格的青少年。

1、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

溺爱的主要表现有:娇生惯养,对子女百依百顺,子女要什么就给什么。其结果只会使青少年子女形成不良的品质,养成极强的自我意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娇惯任性,唯我独尊;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自己的欲望;贪图享乐,不求上进,只会沉溺在自己物欲的满足中。这样不良的习性,一旦遇到外界刺激,极易导致违法犯罪。

2、放纵型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

放纵型即父母对子女疏于管教的教养方式。就是对子女漠不关心,养而不教,放任不管,其实就是父母对子女不负责任的表现,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失职。如果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宽松无度,过于放任,使子女们养成目无纪律,骄纵横行的`个性,就很难约束和管教了,一旦做出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想管都来不及了。

3、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

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就是父母用粗暴的训斥、打骂、体罚等手段对子女进行管理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一则给子女的身心带来重创,使青少年子女形成逆反心理,性格偏激,与父母唱反调,甚至离家出走,最终难免走上邪路。二则可能会造成青少年对粗暴手段的模仿和学习,一旦遇到类似情境,很有可能也以这种暴力手段报复社会,形成违法犯罪。

对于缺损家庭的青少年我们可以进行个案介入,在缺陷型家庭中,由于客观原因家庭结构被破坏,家庭功能得不到发挥,父母与子女关系疏离,青少年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针对这种情况,个案社会工作者以家庭为单位对其进行个案辅导,通过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的专业化过程,在良好的气氛中与青少年的父母进行沟通,使其了解孩子现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需求,认识到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爱,然后引导其父亲或母亲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关怀爱护孩子,增强亲子间的依恋关系,使其健康成长。

小组工作是将无法发挥家庭功能,无法适应或扮演自己应当承担的角色的重要家庭成员聚集在一起,组建一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游戏活动、小组思考的方式,利用小组互动来帮助家庭成员调整自己,进而改善家庭关系。在小组中成员有相似或相同的问题,如亲子关系协调小组。通过组建亲子关系协调小组,青少年与父母参加活动,拉近距离,通过互诉衷肠,增进理解,重建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纽带,控制与影响力得到加强,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对家庭社会工作而言,社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社区居民创造一个便利、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使得社区居民家庭得到他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法律知识、技术、资金、健康知识等多方面的服务,为此构建社区居民的自我服务、自我协助体系。社区工作方法介入青少年犯罪问题是通过利用社区资源,举办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例如科普知识展览、绘画作品展,普法知识讲座等。当前青少年的社区实践活动已经被纳入了学校的课程计划,青少年必须参加社区暑期实践活动,这不仅满足家庭的社区需求,还预防了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时应注意,我们的帮扶主要是引导性的而非强制性的教育,多关心,多鼓励,使他们自信、安全感、控制、关心、自主、刺激等需求得到及时而又合理的满足,青少年就不会用极端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青少年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论文

少年和毒品,两者联系在一起是多么让人揪心。今年16岁的少年小伟,花一样年纪的他本应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生活,在社会、学校的关爱下健康成长。然而,染上毒瘾并贩毒的小伟却只能在看守所内,透过铁窗看看头顶的那一小块蓝天。11日,平潭县检察院以贩毒罪对小伟提起公诉。

“小伟是个可怜的孩子,从小就没了家,真是可惜。”一提起小伟,办理此案的检察官边摇头,边替小伟感到惋惜。小伟6岁时,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了,他被判给了母亲。离婚后没多久,小伟的父亲离开平潭去广东打工,从此杳无音讯,小伟的母亲则在他人介绍下远嫁台湾,无家可归的小伟只好被寄养在姨妈家。姨妈家有3个孩子,只能给小伟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无法在学习方面照顾他,在学校里,小伟因为没有爸妈经常被同学们嘲笑,自卑的他开始厌倦学习。还没读完初一,小伟就辍学了。因为精神空虚,小伟渐渐与姨妈家的邻居念某熟悉起来。念某有钱,出手也大方,时不时可以带他出去潇洒,小伟甚至有些崇拜这位“大哥”。去年4月的一天,在念某的引诱下,小伟开始吸食冰毒,并很快染上了毒瘾。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小伟心甘情愿成了念某的“小弟”,多次接受念某的指令,携带“k粉”、摇头丸等毒品送货,赚取一些零花钱。

今年5月5日凌晨,小伟接到念某的电话,让他到平潭县澳前镇一家夜总会“送货”,当场被警方抓获。被抓后,小伟主动交代自己曾帮念某送过4次货。少年贩卖毒品,令人扼腕叹息,值得反思。毒品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这只邪恶的魔手正向纯洁的青少年伸去,预防青少年吸毒贩毒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定义要点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克服克服困难,恢复功能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定义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什么是青少年?海内外对此意见纷纭。国内的《现代汉语大辞典》(1993年出版)对“青少年”这个条目的注释是:青年和少年,年轻的男女;台湾的《张氏心理学辞典》(1991年出版)对“青少年期”的注释是:由青春期开始到身心渐臻成熟的发展时期,女性自12岁至21岁之间,男性约13岁至22岁之间,儿童后期到成年期之间的大约十年时间称为青少年期。

心理学家(如e.克瑞克森)划定的人生心理发展阶段,以及根据国内和国外的有关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本书倾向于将青少年期视为从儿童晚期向青年期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倘若一定要从年龄上加以划分的话,我们不妨把进入儿童晚年的12岁视作青少年的起始年龄,把法律上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社会责任的年龄——18岁,视作青少年的终止年龄。当然,因各地的文化和环境的差异,这个年龄界线也可以延伸至22岁。但无论怎样划分,这一年龄的活动主体和儿童或青年相比较,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动机需求、活动空间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面向儿童和青年的社会工作服务与面向青少年的服务,显然有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侧重点。

所谓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克服克服困难,恢复功能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这个定义告诉我们:

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坚持社会工作的价值观。青少年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反叛”、要求独立以及不断面临着“心理断乳”而带来的震荡,是这一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和社会成长的主要状态。爱出风头、标新立异、唯我独尊等等,也是许多问题青少年的主要行为特征。因此,要做好青少年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就更加需要运用和秉持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和当事人自决等的社会工作价值原则了。

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采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做青少年工作当然也需要说教和灌输,但是基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点,通过精心设计和安排,采用融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于其中的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等等,对青少年的启发、帮助和促进,效果就可能更加突出和理想。

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做青少年工作当然也要教导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但是远大理想不是空中楼阁,它的确立和青少年的具体问题的解决以及青少年的每一个进步是联系在一起的。在青少年期,人生面临着许多困扰、迷惑甚至危机,而青少年社会工作就是要从解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着手,帮助青少年学习和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目标,推动青少年努力把自已塑造成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的有用之人。

青少年期个体成长的主要任务是以生物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社会规范、掌握更多的社会生活技能乃至进一步整合社会制度为核心。对于前者,在青少年期,重大的增加是在生理尺寸、身高和体重上。性方面的成熟也开始发生,包括第二性征和胸部发育、体毛生长等,生理上的快速成长和成熟无疑会影响青少年生理外观与情绪需求两方面的状况。事实上,青少年的人生任务大部分是围绕着如何适应于身体形象、生理能力和性需求上的改变而展开的。

在社会性成长上,学校方面的要求主要是学业上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并且与事业规划上的联系持续增加,最终将影响未来的事业机会。在学校成为对青少年而言重要性持续增加的社会领域的同时,同辈团体的压力直线上升,长期的友谊或互动模式可能就于此时建立。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在青少年成长的同时,发展的障碍也伴随而生。生物性发展可能在青少年时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呈现而成为一种障碍。可能对生物性变化无法充分了解,青少年因此而产生社交方面的困难。身体与体力上的改变会形成被其他人(尤其是同辈团体)所贬抑的外观和行为特质。荷尔蒙的改变会对青少年的能量等级、情绪、幸福感和满足感等诸多方面建立快速且广泛的波动。

生理和心理的改变密切相关,因为青少年个人身体和外观的变化是形成自我形象的.重要因素,并且与他人的评判联系在一起。同辈的嘲笑和孤立可能是发展上的不规则或问题祈造成的,会对青少年的称职感、幸福感有极大的影响。

来自社会结构方面也有许多限制青少年发展的障障碍,主要方法限制青少年获取资源的途径和建立抑制成长的社会期待。家庭或许对其子女在社会或学业上有不切实际的期待,迫使他们进入一个事实上根本不会成功的处境中。学校经常会强调年轻人的虚弱和能力不足。同辈团体本身就能成为一个对青少年来说极具破坏性的障碍,如果它在强迫青少年去遵照有关于服装、行为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期待行事时更是如此。

正因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遭遇许多困难或障碍,因此,迫切需要各种社会力量(包括青少年本身、家长、老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学家乃至司法部门和宣传部门的有关人员,等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推动青少年顺利地成长。这些可资利用的资源来自于许多方面,其中,青少年生理的力量是有力的资源,而且青少年在知觉上和认知上的能力正在持续的强化之中。在心理上,青少年学会如何把自身的新的生理能力与社会关系、同辈及其他成人进行整合,这些成就将成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延续的支持系统的重要开端。

社会结构资源是提升青少年的胜任感和个别化的需求。家庭仍然是青少年支持的重要潜在来源,同辈团体也呈现出与日俱增的重要性,而学校则成为让青少年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可能来源。

在文化方面,价值观成为协助青少年凝固其自我认定和自我形象的非常重要的来源,并帮助他们将个人的价值观和终身的重要事项按优先顺序前后排序,以促进自已稳步前进。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无非有三大方面,第一是解决青少年问题,第二是推动青少年发展,第三是协助制定青少年政策。

青少年社会工作在解决青少年问题这方面的具体服务内容有:学业辅导、偏差行为矫正、生活困难照料、越轨行为预防、人际交往障碍训练,等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在推动青少年发展这方面的具体服务内容有:健康成长指导、就业辅导、生活方式辅导、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训练、领袖素质培养、自我发展训练,等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还可以在充分了解青少年需要的基础上,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更切合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政策这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青少年社会工作

导语: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

(1)思想引导:法制教育、公益服务、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

(2)习惯养成:社工开展行为治疗、规范教育及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现实治疗法——责任、现实、正确)。

(3)职业指导:帮助青少年培养正确的就业意识,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4)婚恋服务: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帮助解决思想上、情绪上的困扰,为有需要的青年组织开展婚恋交友活动。

(5)社交指导: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提高合作意识和能力、沟通交往技巧和能力,对社会交往有障碍的青少年进行社会关系调适。

(1)困难帮扶:帮助获得政府救济和保障以及社会资助和帮扶.培养自强自助的生活态度。

(2)权益保护:提供个案维权服务,耐心解答求助咨询,及时跟进并协调解决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

(3)法律服务:提供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增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必要时帮助联系法律援助部门给予援助。

(4)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帮助青少年提高情绪自我管控能力,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特别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关爱问题。

(1)正面联系: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接触联系,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扶;加强对流动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

(2)临界预防:关注青少年向不良行为的转化边界,重视早期典型行为。及时预防;防止青少年与家庭和学校关系紧张、关系断裂.避免青少年产生不正常社会化倾向。

(3)行为矫治:通过进驻社区、学校、戒毒所、拘留所、看守所等工作项目,加强制度规则意识教育和法制底线教育,纠正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4)社会观护:协助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开展取保候审观护帮教、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相关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社会调查等工作,帮助掌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减少涉罪未成年人再犯罪。

中级社工知识:青少年社会工作直接方法的主要特点

导语:社工,是指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ocial work 翻译过来的,它指的是非盈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关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直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在对青少年服务中,接案和建立关系阶段具有主动性、外展性和虚拟性等特点。虽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全国已经得到普遍开展,但目前除少数主动求助者外,大多数青少年个案服务是由社会工作者上门或开展外展式服务而建立关系的。

社会工作者通过学校、劳动就业部门、司法部门或者社区组织了解到青少年的现状,然后采取各种灵活机动的主动介入方式开展青少年工作。

(2)青少年服务预估的焦点既包括青少年的需求评估,也包括开展专业服务所需要的资源评估。社会工作者必须对社会资源,如学校的接纳及支持、劳动部门的就业政策及就业机会、社区支持网络、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家庭及同伴的支持做出充分评估,才能作出合理的专业判断,并制订可行的服务计划。

(3)服务计划的制订必须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意愿。服务计划制订的过程是社会工作者与青少年共同参与的过程,更是激发青少年主体意识的过程。制订服务计划和签订服务契约时的青少年参与能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意识,使其感觉到“我是一个大人了”“我得到了尊重和认同”。这种平等和尊重的关系对于青少年发展良好的社会关系是十分有帮助的。

(4)专业理论,特别是社会支持网络、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的运用,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科学基础。

(1)小组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增强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同伴给予的经常性的、多样的鼓励和赞许,远比成人给予的增强更有效。

(2)小组的过程更能刺激出大多数青少年的真实世界。因此,小组可以帮助青少年学习到新的观念、行为,并为过渡到现实生活提供良好的帮助和训练。

(3)小组规范会对规范青少年的行为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4)小组能够提供很多的示范者、行为预演的协助者,小组也可以提供如实验室般模拟练习的机会,这些练习中不同性格的`人相互交流和反馈,大家在小组内获得的经验将有助于青少年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

(5)小组工作为青少年建立正面积极的伙伴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并创造了安全开放的交往环境。小组工作能够给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社交活动,由此能够增加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改变他们与社会隔离的封闭状态。

两个层面的工作方向:一是将社区居民组织起来,整合社区内的有效资源,更好地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服务;二是将社区内青少年组织起来,动员他们参与社区发展,在社区参与的过程中提升青少年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1.举办各类促进社会参与的社区活动,有助于青少年适应并融入社会

2.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行动系统建设

(四)社会工作方法运用的整合性特征

1.青少年需求的多元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2.社会资源的综合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3.社会工作专业的通才要求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矫正社会工作方案设计,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方案【范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整合并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进一步加大对非监禁刑罪犯的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力度,提高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能作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和谐南阳"、"法治南阳"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原则。

按照"依法规范、积极稳妥、协调配合、质量为本"的工作原则,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稳步开展,始终坚持"矫正为本"的原则,教育矫正转化每一名矫正对象。

三、工作目标。

(一)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使所判刑罚得到有效执行,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不失控、不漏管,力争减少或杜绝重新犯罪,确保社会稳定。

(四)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集中教育工作。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提高社区矫正对象遵纪守法和自控能力,提高矫正质量。

四、工作措施。

(一)在完成矫正对象衔接工作的基础上,对现有矫正对象再次进行摸底、调查。对矫正对象按犯罪性质、矫正期限及刑罚的不同,分别进行谈话了解,了解他们的社会背景和家庭情况,详细记录每个矫正对象目前的思想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根据各个对象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矫正方案,建立健全个人档案,按照不同类型记录区分。进一步完善档案台帐管理制度,做到整洁、规范、资料齐全、查找方便,按照矫正对象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每名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及时、规范完善相关资料并录入移动信息平台。对每个解矫对象要提前办理相关手续,防止超期解矫现象发生。对解除矫正的矫正对象档案做到资料真实有效、归档材料齐全、装订顺序正确。

对表现差的予以警告、记功直至申报收监。

进一步加强与派出所的沟通协作。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矫正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在矫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社区矫正质量。

同时,对在矫正期间不服从管理,不遵守法律法规和矫正制度的矫正对象,根据每月、每季计分考评结果予以一定的惩处,达到警示矫正对象的目的。

(八)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一是社区矫正报到制度,矫正对象在收到生效法律文书7日内到司法所报到,办理各项矫正手续,填写《社区矫正保证书》。二是工作例会制度,镇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月召开一次例会,通报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和改正对象思想动态,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三是社区矫正管理制度,要求矫正对象严格实行请销假制度,每月定期参加公益劳动。四是考核奖惩制度,每月对矫正对象的学习情况、公益劳动表现和遵章守纪情况对照考核细则进行评分。五是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制度,司法所建立规范的矫正工作档案,对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及社区矫正的有关资料进行统一保管,严格按照"四书""五表""一录"的规定格式建立档案,一人一档,单独立卷。

青少年珍惜时间班会方案设计青少年珍惜时间写一段文字

参加人员:10网络班全体同学。

班会时间:2012/6/25。

一、班会目的:

1.使学生明确“诚信”的含义,理解“诚信”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和为人处世的重要意义。

二、谈诚信:

诚,就是要实事求是,不扩大,不缩小;信,就是要一言九鼎,说到做到,不朝秦暮楚,不朝令夕改。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诚信是立业之本、为人之本,是企业和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

三、关于当代诚信的生活事:

不讲诚信武科大两大学生的助学贷款被撤销。

改,并建立了“大学生诚信档案”,实行诚信追踪制.如发现已获得助学贷款的学生出现买手机,大吃大喝,考试作弊,旷课,多门成绩不及格等不讲诚信之事,学校将通知有关银行停发该生的助学贷款。

四、古时候诚信的故事: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五、诚信的小结:

温我们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并在这丰富的道德资源中,汲取到中华民族腾飞的持久动力.希望同学们能牢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处处做到诚信,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

通过班会,使学生基本了解“诚信”的含义,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并初步学会将“诚信”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真正做到诚实守信.通过这次班会,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职业道德的根本,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要培养诚信的良好道德品质,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应该做到诚实,诚恳,实事求是,重信用,守承诺。

青少年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论文

一个月来,敏敏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还有点调皮了,你交给她的英语单词不会忘记,有时还会闹一闹呢,语言交流的次数与数量明显增强,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快快长大。

一、情况摘述。

敏敏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她进行了如下观察:

观察一自选图书时,敏敏总是总在小椅上,不肯去选图书,另一位小朋友坐在她旁边,有些伤心了,喊“找姥爷”,她也坐在那儿跟着说了起来,然后一个人跑到一边,坐在离小朋友很远的.地方,默不作声,看上去很可怜。

观察二吃饭时,敏敏把最爱吃的炸肉吃没了,可能还想要点,她瞪着眼睛注视着老师,老师问他,她只简单的重复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

敏敏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敏敏从小跟着保姆长大,保姆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对话也许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与别人交谈的能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她偶尔说一句话,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她更加难以启齿了。

三、教育策略。

1、利用多种资源,缩短与教师的距离首先向她介绍了班上的三位老师,我们多给她创造与老师接近的机会,并让老师多于她交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时还能看见她高兴的笑脸。

2、创造条件,让清清多开口说话。

一段时间以来,敏敏偶尔冒出的一两句话,仿佛成来孩子的笑料,有的小朋友还特意模仿她的话语,经过一番情感渗透,孩子们的笑声减少了,为了能让她多说话,老师抓住与她接触的任何机会,多和她说话,“敏敏,你喝水喝得真好”,敏敏说:“多喝水不生病啊。”“敏敏,你站在这儿做操就行了。”敏敏说:“站好了,别跌倒啊。”只要老师说一句,她一定会有一句话再等着你,而且都会顺着你的语气说,话语明显比以前多了许多。

四、启示。

一个月来,敏敏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还有点调皮了,你交给她的英语单词不会忘记,有时还会闹一闹呢,语言交流的次数与数量明显增强,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快快长大。

相关范文推荐
  • 10-31 最热部队赌博心得体会和方法(模板23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小编希望通过收集这些范文,能够引发大家对于心得体会的重视和思考。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
  • 10-31 最热门面房租房合同书范文(12篇)
    在租房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一些重要因素,如房屋的位置、租金、房屋的品质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租房心得,供大家参考选择。乙方(承租方):_________
  • 10-31 优质乡村旅游工作情况汇报大全(19篇)
    通过工作汇报,我们可以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保持工作的动力和方向感。在这里,大家可以了解一些工作汇报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为自己的汇报增添亮点。
  • 10-31 精选学校搬迁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对自己的感悟和经验总结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提升自我反思能力,我觉得写一篇心得体会很有必要。接下来是一些写心
  • 10-31 专业面对新岗位新工作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的一种检视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发。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
  • 10-31 最新调解期限申请书(汇总17篇)
    写一份出色的更多申请书,可以提高我们的胜算,与竞争者拉开差距。如果你对申请书的写作充满困惑,不妨参考一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申请书范文。医方当事人单位名称地
  • 10-31 实用乡镇水利半年工作总结(案例18篇)
    月工作总结是为了发现并总结出自己在工作中的闪光点和亮点,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xx年是“”
  • 10-31 最热部队成立心得体会报告(通用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记录下来,方便以后查阅和回顾。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通过这次部队军训还使得我
  • 10-31 实用献爱心捐款的新闻稿(汇总18篇)
    新闻报道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具有深度和价值的新闻报道,让你从中获得启示。x年3月2日,家住x社区新村14栋308
  • 10-31 2023年企业运营课程的心得体会范文(22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效率,进而实现自我提升。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对自身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