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热门闪光课程的价值范文(21篇)

热门闪光课程的价值范文(21篇)

时间:2023-11-01 08:17:22 作者:紫薇儿热门闪光课程的价值范文(21篇)

通过分析范文,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规范,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范本,其中精彩的写作思路和独特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教案

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运用: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分析社会上丰富多彩的价值选择。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社会现象和具体事例,以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什么?

3.意识的正确与否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复习旧的知识,并通过逻辑推理引出本课的所学内容)。

思考回答:

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此处教师可启发学生把对唯物论中“正确的意识”的认识迁移到对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的理解上来)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那么,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就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就是正确的价值观。

为什么说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呢?

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这就离不开人对事物的认识,所谓积极意义是指事物的属性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对人的积极意义,因此,要确定事物的价值就必须认识事物的属性和规律,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属性和规律,才有可能进一步确定它是否对人有积极意义。

以西红柿为例,随着人们对西红柿的形态特征、营养价值、生长规律(发育周期、环境条件、栽培、采收、贮藏以及病虫防治)认识的不断加深,其价值则越来越大。这表明: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于人们对于事物规律性的科学分析上。

古往今来,许多人曾设计过永动机,希望机器一开,不需再增加任何能量就永不停息地运转下去,英国科学家焦耳年轻时曾有过一段追求永动机的历史,但最终失败了。

做一个永恒闪光的有价值党员

敬爱的党组织: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没有永恒的文凭,也没有永恒的地位,只有永恒的价值”。这句话很言简意骇地点评了现代人的人生价值取向,解答了现代人对于人生追求的种种疑惑。

同时,也为我们每一位已经入党,即将入党或准备入党的积极分子们敲响警钟:既然选择了共产党,是否有做一个永恒闪光的有价值党员的决心。

我想,大部分经过党组织严格考核的党员同志都在践行这一决心,努力做一个永恒闪光的有价值党员。党的历史上让我们后辈至今仍感动万分的同志数不胜数:被毛泽东同志喻为死得重于泰山的张思德同志,一心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同志,隐姓埋名、甘于寂寞为祖国国防安全奉献一生的邓稼先同志,一心为祖国民族团结的支边干部孔繁森同志。至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为实现永恒价值的共产党员更是不胜枚举。他们的个人价值永远在党的历史上,人民的历史上大放光彩。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共产党中出现的“糟粕”,他们顶着党和国家的名义干一些有损党的形象,有损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他们可能暂时实现了所追求的享乐主义人生价值,但是这种扭曲的、灰暗的价值也使他们走入了无价值的人生深渊,接受党和人民的惩罚。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类人毕竟是党员中的一小部分,他们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党员价值观而步入歧途。我们要坚信并且永远相信:党的主流是好的,并且党中的“糟粕”分子也警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党员价值观。

所以,经过这一期党课的熏陶,我们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都要树立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树立共产党*远大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另一方面要抑制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腐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系,抵御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

汇报人:

尊敬的党组织:

自从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以来,我个人觉得在各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我都很尽职尽责。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懂得了党员的职责和义务,时刻拿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下是我近段时间的学习心得.

第一,应该坚持勤奋学习。入党积极分子要端正入党动机,首先要加强学习。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要认真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自觉的、理性的高度的过程,也是树立正确入党动机的思想基础。二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水平。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即便承诺再多,再好,那也是空谈。我们必须求真务实,积极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发现现实的社会问题并加以反思,培养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三是学习好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党章对党的性质、宗旨、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和党员的条件、权利、义务及党的纪律、作风、领导、组织制度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通过对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懂得党的性质、纲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了解党员的权利、义务,有助于我们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一个正确的标杆。

第二,要加强实践。我们要求入党仅仅有主观愿望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付诸行动,在实践中不断用切身体验来深化对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通过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通过与身边优秀的学生党员同学进行交流学习,从而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

第三,加强个人主观世界的改造,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在我们争取入党的过程常常会受到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并且认真对待党组织对自己的帮助和教育,不断地提高个人思想觉悟,从而把思想上入党、入党为公作为孜孜不倦的终身追求。

第四,端正入党动机不是入党前一时的问题,而是一辈子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入党,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这就要求我们不论在组织上是否入党,都应做到首先在思想真正入党,而且要长期检查自己的入党动机,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不断净化自己的入党动机。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要端正我的入党动机,要深刻地认识到入党,不是一种荣誉,而是责任,因此,就要有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忠实地执行科学发展观,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必须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一切苦难和危险时刻挺身而出;最后,还要有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觉悟,带头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年××月××日。

物品价值课程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选修了一门名为“物品价值”的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品背后的价值,培养他们对物品的鉴赏能力和情感联结能力。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的认识和思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关于“物品价值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物品价值课程教会我,一件物品的价值并不仅限于其经济价值。常常,我们会将物品的价值仅仅视为其购买价格。然而,这门课程教导我们,物品的价值还包括了其文化、历史和情感意义。通过学习不同物品的故事和背景,我发现许多物品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例如,在学习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时,我了解到每一种陶瓷制品都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时代。从古代的青铜器到现代的各种陶瓷作品,每一件都有着它们独特的艺术价值。这门课程使我产生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我开始主动去了解和欣赏陶瓷艺术,而不仅仅把它们当作家居装饰品。

其次,物品价值课程教导我,我们和物品之间有着深刻的情感纽带。在现代社会中,物品和我们的联系不再只是功能性的。它们承载了我们的回忆、情感和人际关系。通过学习物品价值,我开始关注物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体验。一件家族传承的首饰可能代表着家族的传统和财富,一张老照片也能带给我们温暖的回忆。在这门课程中,我们进行了一次有关物品情感的研究项目,我选择了一个曾经陪伴我度过童年的玩具熊。通过这个项目,我意识到这个破烂的熊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我童年的陪伴和回忆。这门课程让我深入思考了物品和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让我更加珍视身边的物品,因为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是情感的寄托。

再次,物品价值课程教会我如何去发现物品的美。在这个充满物质诱惑的时代,人们往往只关注物品的外在美观和品牌标签。然而,这门课程教导我们,物品的美是多维的。在学习艺术品的鉴赏时,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审美的知识和原则。我开始学会去欣赏和理解不同风格和时代的艺术品。通过学习,我发现原来美丽不仅存在于名牌服装和奢华珠宝中,它也存在于那些看似平凡的物品之中。一朵绽放的花朵、一本古老的书籍、一杯热茶,它们都能带给我内心的平静和愉悦。这门课程开阔了我的审美眼界,让我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现和欣赏物品的美。

最后,物品价值课程还教会我如何合理消费和对物品负责。在当今社会,过度消费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往往为了追求新潮的物品而忽视了它们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这门课程通过引导我们反思物品的价值,教会我们合理消费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我学会了在购物时审慎考虑物品的价值和可持续性。十分有趣的是,我们还参观了一家杂货店,学习如何选择和使用环保物品。通过这个实践项目,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环保产品,尽量减少浪费和塑料使用。我认识到每个人都对物品的消费有责任,我们应当在理解它们的价值的同时,也要对它们负责。

总之,这门名为“物品价值”的课程给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物品和消费。它教会我不仅仅关注物品的外在价值,更重要的是关注其内在的文化和情感价值。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开始更加珍惜和鉴赏身边的物品,理解它们对我的意义和价值。我相信,这门课程将继续影响着我未来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物品价值课程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00字)。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价值”这一概念的理解也逐渐深入。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物品价值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个背景下,“物品价值课程”应运而生。通过参与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物品的价值不仅仅是其经济价值,还包括情感价值、文化价值等多种方面。

第二段:理论学习与实践(300字)。

物品价值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在理论部分,我们学习了有关物品价值的基本概念、评估方法以及市场规律等知识。这些理论知识为我们在实践环节中进行物品鉴赏提供了基础。在实践环节中,我们有机会参观博物馆、艺术品展览以及古玩市场等地,与专业人士交流,深入了解各类物品的历史背景和价值。

第三段:从物品到人的认知(300字)。

通过参与物品价值课程,我逐渐发现物品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微妙的联系。物品既是人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情感和文化的载体。每一件物品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对物品的鉴赏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创造这些物品的人们的智慧和思想,更能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第四段:物品价值与可持续发展(300字)。

在物品价值课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物品的价值评估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还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物品的消费也越来越追求高品质和环保。因此,物品的设计、生产和消费都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的福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物品之间的和谐共存。

第五段:个人成长与思考(200字)。

参与物品价值课程不仅让我对物品的认知有了深刻的提升,也使我对自身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鉴赏物品的技巧,还锻炼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课程实践,我更加明白物品的内在价值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外在的价值标签。我相信,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我的个人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100字)。

物品价值课程的学习让我领略到物品的多重价值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鉴赏,我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还加深了对文化、艺术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将继续保持对物品价值的关注,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价值三万元的人生课程

什么?一堂课价值xx万,没错,四堂课,四个昂贵的人生道理,如果你读懂了,将享用一辈子,一个字“值”。

第一堂。

一个男人在他妻子洗完澡后准备进浴室洗澡。这时,门铃响了。

妻子迅速用浴巾裹住自己冲到门口。

当她打开门时,邻居鲍勃站在那儿。

在她开口前,鲍勃说,“你如果把浴巾拿掉,我给你800美元。”

想了一会儿,这个女人拿掉浴巾赤裸地站在鲍勃面前。几秒钟后,鲍勃递给她800美元然后离开了。

女人重新裹好浴巾回到屋里。

当她踏进浴室时,丈夫问她,“是谁呀?”

“是邻居鲍勃。”她回答。

“哦,”丈夫说,“他有没有提到还欠我800美元?”

故事寓意:及时与同舟共济的股东分享重要信息,将会避免不必要的曝光。

第二堂。

一个销售员、一个办事员和他们的经理步行去午餐时发现了一盏古代油灯。

他们摩擦油灯,一个精灵跳了出来。

精灵说:“我能满足你们每人一个愿望。”

“我先!我先!”办事员说,“我想去巴哈马群岛,开着快艇,与世隔绝,

倏!她飞走了。

“该我了!该我了!”销售员说,“我想去夏威夷,躺在沙滩上,有私人女按摩师,免费续杯的冰镇果汁朗姆酒,还有一生中的最爱。”

倏!他飞走了。

“ok,该你了。”精灵对经理说。

经理回答:“我要那两个蠢货午饭后马上回来工作!”

故事寓意:永远让你的老板开口先。

第三堂。

一只鹰坐在高高的树上休息,无所事事。

一只小兔子看见鹰并且问它,“我能象你一样坐着什么都不干吗?”

鹰回答:“行啊,为啥不行。”

于是,兔子坐在鹰下面的地上休息。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它扑到兔子身上把它吃掉了。

故事寓意:要想坐着无所事事,你必须坐在非常、非常高的位置。

第四堂。

一只小鸟飞去南方过冬。天实在太冷了。它冻僵了,掉在一片田野上。

它躺在那儿时,一头母牛走过来在它身上拉了一堆屎。

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开始感觉到了温暖。

牛粪确实使它暖和过来了。

它躺在温暖的牛粪中,异常高兴,并开始唱起歌来。

一只过路的猫听到鸟叫赶过来看个究竟。

顺着声音,它发现了牛粪下的小鸟,并迅速把它拖出来吃掉了。

塑造课程价值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发高涨,高等教育的扩招使通往高等学府的大门向更多莘莘学子敞开,教育的空前普及使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更多的人对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充满了渴望。此时的成人教育(以下简称“成教”)不再单纯只是学历教育的添补,也不是成人无奈被迫的选择,而是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地位的一种教育模式。但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成人教育认识的狭隘及偏见,认为成人教育无非就是为了混张文凭,不仅师资差、生源差,培养出来的也是“非正规军”,根本没有真才实学。因此在当前情况下,通过在成人教育中开展课程建设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成人教育的社会信誉度,扭转人们对成人教育的看法,而且可以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因种种原因更多的还是依托于普通高校的师资力量,故而形成一师多校,身兼多职的教师。因成人教育教师更多来自于普通高校,故他们更加熟悉了解普通高校的教育规律,相对地对成人教育教育规律掌握理解不足,而课程建设需要一流的优秀师资队伍做后盾,通过开展成人教育课程建设,一方面可引起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对成教师资力量建设的重视,并为成人教育师资地位的提高做出积极的实质性的努力,为纠正人们对成人教育的片面认识做出一定的贡献。另一方面从根本上促进从事成人教育工作的教师发挥积极主动性,自觉探索成人教育教学规律,为组建一支稳定高效,专兼结合高素质高水平成教师资队伍起到推动作用。

3.有效地促进成人教育教材的建设。

符,教材内容无法满足成人学习的实际需求。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参照、指导,也是成人教育学员的自学材料。通过成人教育课程建设,可以较好地促进成人教育教材和自学指导书的建设,从而逐步形成成人教育教材的优良体系,为成人教育正确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上的有力保障。

4.有效地促进成人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建设。

目前,成人教育的讲课方式大部分还是停留在“师讲生听”的单一授课模式上,课件、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待引入。落后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也无法激起信息时代学生的求知兴趣。通过成人教育课程的建设,改进成教教学方法,使成人教育朝着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知识资源共享化、与先进教育接轨化的方向努力迈进,互通有无。不仅从时间上有效解决了成人学员工作与学习“鱼和熊掌”无法兼得的苦恼,还为成人学员提供了更科学化人性化的学习安排,在为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的同时,又从空间上为受地域所限的学员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为成人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领域。

5.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成人教育课程建设有了系统的科学评价标准,以便对教师从事成人教育授课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系统的科学评估,教师的教育教学优点和不足都能得到肯定和暴露,从而对教师产生适度的压力,使教师花在备课、课堂讲课设计上的时间和精力增多,促进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策略探究。

1.成人教育课程建设应符合成人学习的特性。

成人教育不同于从未曾脱离学校的学生,他们不仅有广博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而且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深化了学习能力、认知辨识能力、综合应用等能力。但因工作、家庭、应酬等繁琐事务影响,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背、读、记能力相对减弱。因此,针对成人学员的实际需求及学习特性,多设置有区分性、针对性、能开发利用学员长处的课程,把握好难易深浅,为学员自学提供方便。同时尽量为学员提供选择的余地,在博学的同时能够专精,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应用性。

成人教育学员参与学习,多数是从自身职业规划发展角度考虑,以能力的塑造、提高、加强为主要目的。故而成人教育课程的知识安排应以实用为导向,而不是以空乏的理论为依据,通过设置更多实践操作课程为学员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有机地将“学”“用”结合,创建一种将知识与能力相融合的现代学科体系。

3.成人教育课程的建设应体现课程的综合化。

成人教育课程的综合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综合化,把一些相关的'科目、学科综合化;二是课程结构综合化,如职业性课程与非职业性课程并举,这种综合课程一方面有利于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具有坚实基础理论的人蕴藏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创新的潜力,能较好地适应科技的发展。(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课程门类和课时数量,便于成人学员合理选择,优化学习时间,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4.成人教育课程建设应充分体现职业性。

成人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其学员的特殊性及学习目标的较强实用性,这就要求成人教育的课程建设应以应用为目的,应加强课程建设的针对性和职业性,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首先应对职业岗位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从事这种职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再来确定应该向学员传授何种知识和技能,并以课程大纲形式制定下来,体现课程建设的职业性。

5.成人教育课程建设要体现校本性。

当前,成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仍缺乏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这种思想意识的普遍存在,致使成人教育课程的开发相对比较滞后。一些学校在开设成人教育新专业时,往往也只是参照模仿其他院校的现有方案或计划,甚至照抄照搬,而不是从实际出发创意革新,更吝啬于投资时间和精力。教学是围绕课程开展的,课程建设的优良对学员学习效果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如不能从学校出发,真正结合学员学习特性及实际所需,就很难从根本上使成人教育工作得到实质性改善。因此,成人教育课程建设必须树立校本化的课程开发意识,开发出符合国情、校情、师情、生情实际的一套课程,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柳士彬。论知识社会中成人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j]。中国成人教育,(2)。

(作者单位杜青芬: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蔡龙:甘肃省皋兰县职教中心)。

价值观思修课程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开设的价值观思修课程,并在课程学习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体验和收获。通过学习课程,我逐渐认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明白了人生追求的真正意义,并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以下是我在参与价值观思修课程中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我认识到价值观与人的行为息息相关。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是指导我们行为的原则和准则。价值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决策和行为。我们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我们的价值观的影响,而我们的价值观则是受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塑造的。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于是我开始努力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其次,我深刻认识到人生价值的追求是我们生活的真正意义。在现代社会,很多人追求名利、金钱和权力,把这些当作生活的最终目标。然而,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这些物质的追求并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真正能够使我们感到幸福的是追求人生价值,在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通过课程的引导,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开始为实现这些目标而不断努力。

再次,我发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发展方向。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一直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通过参加价值观思修课程,我从课程中了解到了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的方式,并通过与同学们和老师的交流,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指导。尤其是在一个小组的项目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了一个主题,并制定了实施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如何合作、如何与他人沟通,还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最后,通过参加价值观思修课程,我收获了更多的自信和勇气。在这个过程中,我被鼓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课堂上的讲授和小组的讨论,我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我学会了用逻辑和理性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在小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迎接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是我学会了勇敢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经历让我更加自信,相信自己可以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总之,通过参加价值观思修课程,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体验和收获。我认识到了价值观与人的行为息息相关,明白了人生追求的真正意义,并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发展方向,获得了更多的自信与勇气。价值观思修课程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实践,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价值。

物品价值课程心得体会

物品价值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物品价值的认识和理解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物品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在物品价值课程中,我了解到物品的价值并不仅仅是表面的价格,还涵盖了更多的方面。我们生活的物品不仅仅是满足基本需求的工具,它们也承载着情感、记忆和文化。例如,一本老旧的书籍不仅是纸张和墨迹的集合,它还可能是一个人青春岁月的见证,蕴含着作者的智慧和情感。物品通过与人们的互动,成为了有意义的存在,而这种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除了物品的情感价值,我还了解到物品还具有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物品的经济价值是指其市场价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价格。了解物品的经济价值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评估和管理财产,还可以培养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而物品的环境价值是指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消耗、废物产生和污染排放等。通过了解物品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选择和使用物品,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物品价值课程中,我也学到了如何正确评估和管理物品的价值。我们通常可以通过物品的外观、质量和功能来判断其价值。外观是物品价值的表面展示,它反映了制造工艺和设计风格。质量是物品的内在品质,它影响着物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功能是物品的实际用途,它决定了物品对我们生活的帮助程度。通过全面考虑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物品的价值,并做出合理的管理决策。

物品价值课程还培养了我对物品思考的能力。我们经常会被各种各样的物品包围,但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这些物品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的故事。而通过物品价值课程的学习,我开始意识到物品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开始思考物品对我的意义和对社会的贡献。这种思考能力让我更加珍惜具有情感和历史价值的物品,并更加理性地购买和使用物品。通过这种思考,我也更加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避免了过度消费和浪费。

通过物品价值课程的学习,我对物品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物品不仅仅是市场上的商品,它们还有情感、经济和环境的价值。正确评估和管理物品的价值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市场经济和环境变化。同时,培养物品思考的能力能让我们更加珍惜有意义的物品,并减少过度消费和浪费。综上所述,物品价值课程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我也将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学习成果,实践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

价值观思修课程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课程背景和目的(约150字)。

价值观思修课程是一门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课程,在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作为大学生,参加这门课程对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增强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思考、讨论和实践帮助我们拓展思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行动。

第二段:对课程内容的总结和评价(约250字)。

这门课程围绕着道德、伦理、人性等方面的话题展开,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引导我们思考和质疑社会现象,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不同的价值观念。通过这门课程,我们不仅了解了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也学会了如何批判性地思考和分析,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这门课程通过一系列的个案和讨论,让我们将理论融入实践,并实际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培养了我们正确行为的能力。

第三段:对改变和成长的反思(约250字)。

在这门课程中,我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不断改变和成长。以往我往往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过着舒适的生活,不太关注外界的问题。然而,通过课程中一些新颖而深入的讨论,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待事物的偏见和狭隘性。我开始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不同人的价值观念,培养了更加全面和平等的思维方式。课程的反思让我明白仅仅相信自己的观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在争论和交流中共同进步。

第四段:对价值观变化的影响和启示(约300字)。

这门课程不仅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我的价值观念。我以前常常只看重个人的成功和利益,忽视了公益和社会责任。而通过这门课程,我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学会奉献和关爱他人。在思考社会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改变。这门课程不仅提高了我的道德水平,也培养了我对公共事务的兴趣和热情。我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我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段:对未来的展望和补充建议(约250字)。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思维和价值观的重要性。然而,我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教学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更加重视案例分析和实践,让我们能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此外,也希望加强社会实践环节,让我们能够亲自参与到社会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相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会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定自信,为社会的繁荣和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通过这门价值观思修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增强了道德修养,拓展了思维方式,还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学术和理论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和社会参与中。希望这门课程能够不断完善和提高,让更多的大学生从中受益,成为有思想、有追求、有担当的社会栋梁之才。

价值观思修课程心得体会

价值观思修课程是大学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使其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这门课程并从中受益匪浅。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体会到了价值观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也收获了许多关于生活、人生等方面的启发和思考。

第二段:对课程内容的认同和反思。

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多元,包括了伦理学、美学、人生哲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我在学习中了解到伦理学是人们对于善与恶、对与错等道德问题的理论研究,美学则是研究艺术、美和审美的学问。通过这些课程,我对于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除此之外,人生哲学的学习更是对我产生了巨大的触动。它让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本质问题,例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思考这些问题,我对自己的人生定位和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三段:价值观对生活的影响。

学习价值观思修课程后,我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转变。首先,我开始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在面对各种情境和困境时,我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判断,并选择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其次,我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在与人相处时,我更加注重倾听和谦和的态度,以及用心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意见。这些改变不仅让我更加融入社会,也让我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最重要的是,通过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看到了超越个人的追求和责任,开始为社会、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段:课程带来的心灵启示。

对于我来说,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多心灵上的启示。它提醒我要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价值观的要求。它让我明白,做一个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是多么重要。同时,这门课程也让我认识到,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时间和经历的沉淀,不能急于求成。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价值观。这些心灵的启示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真善美的信念。

第五段:思修课对未来的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未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时刻牢记课程所教授的道德规范和信念,以价值观为指导,不断学习和成长。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人际交往中,我将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遵循道德标准,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为。我也会努力将这些价值观传承下去,帮助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同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总结:

通过价值观思修课程的学习,我在道德修养和人生哲学等方面受益匪浅。课程内容的丰富和启示性,让我对人生的意义与目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让我在行为上更加符合道德标准。我坚信,这门课程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它将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塑造课程价值范文

心理教育在我国己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它主要是通过活动课程的形式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因此,这种课程也可称为活动性心理教育课程。由活动课程到活动性心理教育课程并不是课程形式的变化,而是课程内涵的变化,是课程功能的拓展。其实,活动课程对人的影响是综合的、道德的、审美的、心理的多重教育影响的复合体。所谓活动性心理教育课程就在于根据心理教育的要求,在活动课程中融合心理教育的原理、方法与技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与体验为基础,促进其心理品质发展的教育进程。活动性心理教育课程的基本属性符合一般性活动课程的特点,如强调学习者的需要与兴趣、强调过程、强调直接经验与体验等,但也有自身的特点,如突出心理教育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指导价值,突出心理教育方法与技术的应用价值,更加突出学习者的需要、兴趣等心理特征等。

活动性心理教育课程强调活动在人的心理发展进程中的价值,相比之下,这种课程更为贴近学生的心理世界,也更容易体现心理教育的效果,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相比,活动课程以其独特优势成为课程开发的一个新兴领域。活动性心理教育课程作为活动课程的下位概念,除具有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还具有特定的内涵,这是由心理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活动性心理教育课程的特色代表了心理教育课程的基本特征,因为活动课程的设计与运作是最基本的心理教育课程模式,其心理教育价值与特色主要体现为:

1。情境:心理发展的空间。

情境是活动性心理教育课程面对的首要问题,情境总是相对于一定活动的情境,活动又是在一定情境之下的活动,情境与活动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情境在心理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不同活动情境对人心理的作用及引起相应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因此,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的组织首先应该是情境的组织,真切的情境氛围为活动的展开渲染了易于激发,易于感受,易于体验的心理空间,使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受到感染、熏陶,并激发起探宄的心向,为活动的展开作铺垫,为教育活动创设心理发展空间。

活动情境的创设实质上是对活动环境的优化,是心理教育目标在一定活动场景中的具体化,经过设计的情境更容易与学生的心理产生契合,使心理品质在情境与活动的互动中产生契合,使心理品质在情境与活动的互动中积极地变化。根据拓扑心理学原理,人所处的生活空间构成了一定的心理“场域”,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综合影响,这种‘场域”实际上就是这里所指的“情境”,用心理学家勒温(k。lewin)的话说:如果人们用b表示行为或任何类型的心理事件,用s表示包括个体的整个情境,那么b可以被看作s的函数:b=f(s)”|1],这一函数关系充分说明了情境对人心理的影响,活动情境对人心理的影响主要是基于无意识心理活动原理的暗示作用,学科课程教学通常是向学生直接呈现问题或是描述某种原理,这是在有意状态下的的接纳,而活动情境的设计则是在无意状态下通过物质情境(声、光、物体形象等)活动主体的语言、手势、表情、动作等,以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生作用的,这就是暗示的作用。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暗示性,进而暗示领域的信息最易被主体所接纳,活动情境的创设就在于形成一种暗示影响的氛围,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受到影响,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心理教育活动的推进时刻都需要如此情境的配合。

心理发展目标是无法通过直接传授知识达到的,而需要提供良好的发展情境,通过学生亲身感受与体验达到的,与心理教育活动相关的情境可分为直接情境、准直接情境与间接情境三类:直接情境是由真实的生存空间(如野外自然情境、日常生活情境、直接交往情境等)所营造的教育情境,活动是在近乎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准直接情境是经过一定的教育设计与改造的真实的活动情境,尽管经过人为地设计,但活动的进行仍是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间接情境则完全是在虚拟状态下设计的某些活动情境,人的心理体验主要是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间接获得的,教育情境的设计完全是根据活动的条件、活动的性质而定的。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实验中即很注重情境课程的开发和活动情境的设计,如其所言:情境课程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融为一体,强调以特定的氛围,激起热烈的情绪,在优化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12。从这段表述中可以明白活动情境设计的关键是强化主体的积极能动性,自主地投入活动之中,进行心理的自主建构。可以这样说,情境的设计既是活动开展的前奏也是维系活动的保障,活动情境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广阔空间。

2交往:心理互动的路径。

心理教育何以能产生实效?关键在于能够提供具体的活动情境,在活动中交往,在交往中产生心理互动,在互动中增进心理发展,因而对交往(师生、生生等)的重视是活动性心理教育课程的特色之一。心理教育活动中交往指的是直接交往,进入心理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体都以其特有的心向和角色身份参与和分享活动过程的展开,彼此间的壁垒和疆界在亲切、互助、坦诚、美乐的氛围中逐步消融,在真诚、质朴、自然的活动情境中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任何一种设计精良的心理教育活动都能达到这种境界,在交往活动中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

心理教育活动课程对交往的注重源自交往在人生发展中的地位,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的心理世界,有着自身的动机、目的、定势、态度、情感、思想和生活经验,但这种独特性的本质来自交往,在交往中形成人的个性,而个性的形成又为进一步交往提供可能。事实上,“人们相互区别这一人本学事实是人际交往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假如不是由于人们相互区别这一事实,假如不是由于每一个'个人’都具有某种'个性’这一事实,大多数交往形式都会是多余的”13,交往本身来自个性发展的需要,来自人相互协作、参与沟通的需要,如果将研宄的视野浓缩到心理教育活动领域,不难发现交往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价值(功能)交往活动首先要传递一定的心理信息,影响心理认知,达成主体间的认同与理解;交往活动也是情绪、情感交融共振的过程,特定的活动情境本身己经营造了富有情绪色彩的心理空间,通过交往活动的链接,人的情绪、情感领域会得到发展与提升;交往活动还是心理调节的有效机制,它不仅可以调节主体自身的状态和心理结构,也可调节整体心理氛围,使交往过程向利于主体心理建构的方向发展。交往活动的心理教育价值是全方位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心理发展、个性形成是在交往活动中完成的。

心理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交往不仅是作为活动的载体,也是一种心理互动和社会适应能力,尽管活动是交往的基础,但活动的展开更多依赖于学生的交往能力,因为活动的模式是“主体一客体”关系,是人与对象的关系,而交往的模式是“主体一主体”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正是基于后一种关系,使得活动成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能动、互助的精神建构过程,使得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一种沟通、交流、协作、对话的关系,心理教育活动所依附、所追寻的正是这样一种交往关系,也正是凸显平等的心理互动的交往方式才能体现心理教育活动的价值。

3自主:心理建构的前提。

活动性心理教育课程是建立在学生高度自主的前提下进行的,这也是活动课程的共性,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中心、是学习的中心,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创造的过程,活动的结果也难有统一的答案,这就为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学生的“自动自觉”为前提的,活动——经验课程论的鼻祖杜威的课程论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如其所言,“我认为在儿童本性的发展上,自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我认为对于这个原理的忽略便是学校工作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的原因,儿童被置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中”|4]。杜威所信赖的正是儿童的“自主性”,这是活动课程的精髓,也是其与传统学科课程分庭抗礼的立身之本。心理教育课程的产生是对传统课程、思想、课程体系的一种变革,将人的心理作为课程设计的对象,以人心理机能的发展作为课程发展的目标,这是与传统课程具有本质区别的新型课程,这一课程无法沿用传统学科课程的运作方式,而以活动课程的方式则正好能够适应心理教育的要求,活动课程突出学生的自主地位和能动作用,这一点最能表达心理教育的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是难以通过直接的‘教”的方式进行的,“教’只是提供外围的情境、提供有助于心理发展的心理空间、提供有助于学生自主选择的物质与精神条件,心理教育活动实质上是经过一定设计的自主性活动,心理教育者可以进行活动的设计和导向,但无法主宰活动的进程,更不应剥夺学生交流和选择的机会,如果在心理教育活动中进行过多的干预和人为的“导向”,那就会失去活动的心理教育价值,阻碍了主体自身的发展。心理教育可以定性为自我教育、自主教育,这种自主性即体现在活动过程之中,心理品质的发展与其说是心理教育的结晶,不如说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引导,是主体自身在活动中自主定向、自主选择、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的过程。

心理教育活动课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心理品质的自我建构,既是活动自身的要求,也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回应。从主体性教育到心理教育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深化与发展,从心理教育到心理教育活动课程则是心理教育的具体化。在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的展开充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心理的自主建构,使这种活动成为直接塑造主体自身的实践活动。心理教育活动课程之所以能成为充分自主的实践活动,这是由心理教育特点及其活动的性质决定的。第一,心理教育活动是一种自主选择的活动,在社会日益开放、价值观日趋多元的社会,人的心理空间也日趋复杂、多变,教育者无法为学生设定不变的准则,因而要使学生单纯接纳转变为自主选择,以不变应万变;第二,心理教育活动是‘为我”的活动,即是从主体自身的需要、动机、兴趣出发,而不是从外在的目标出发组织和展开活动的进程,主体自身始终处于活动的中心位置,活动的结果是主体性的发展和心理的不断成长;第三,心理教育活动是能动性的活动,它是积极、主动、自觉地心理建构过程,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受到外力的控制。事实表明,教师对心理教育活动的‘计划”、“安排’、“设计”等只能算是一种教育的“意向”和具有导向性质的“组织”,这些外力作用只能是在自然状态下融入活动的进程,而能否影响学生的心理进展以及学生的心理在何种程度上得到发展,最终有赖于主体自身的心理建构。这一切都说明“自主性”是心理教育活动的精髓,活动课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的前提是自主性的发展。

4。体验:心理内化的基础。

活动性心理教育课程的绩效不是依赖知识的接受和认知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主体内在是否产生真切的体验以及体验的程度,人的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知、情、行的协同作用,其中“情”是“知”与“行”的纽带,缺少主体内在的情感体验,“知”会成为一种孤陋寡闻的知识堆积,“行”会成为无动于衷的机械动作,在心理教育活动课程中“情’的作用尤为明显,活动中的“情”是一种触景生情式的感悟,是一种基于活动的真情洋溢,是主体内在的“体验”。就一般意义而言,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心理感受,是通过整个人生阅历对周围事物的感悟、理解,心理教育活动中的体验是在活动情境的熏染、激发下的真情流露,作为一种课程,心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是经过“筹划”的,而作为一种活动,又是现实的、真实的、自然而然的,心理教育活动提供了一种真切的情境,可以把学生带入“可思可感’的'境界,直指自身的心理世界,在自然、社会、主体的统整中建构自己的心理结构、生成自己的价值理念。

心理教育活动课程之于学生既是一种直接的活动方式,也是一种体验型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有两种基本类型,认知学习与体验学习。经典的学习理论重视认知学习的作用,排斥甚至否定体验学习,无论是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式学习”、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式学习”,还是加涅的“认知累积式学习”,无一例外地推崇认知学习而无视体验学习的作用。就人生发展来说,发展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必要的条件,认知学习必不可少,而发展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如情意、人格、态度、价值观等,认知学习难以取得直接的效果,这就需要借助于体验学习,雅斯贝尔斯认为:真理的物质实现从来就不是单纯地从哲学思考中产生出来,而是在教育过程与自我教育过程所构成的世界里方能产生。什么是真理,从哲学的角度看,真理是对命运的共同体验的清晰表述”15。心理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陶冶过程,是对人生真谙的追寻过程,认知学习只能作为基础和辅助手段,体验学习才是主要方式。事实上,心理活动过程注重主体自身的体验性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外在的物质力量内化为主体心理世界的基础。

体验是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体验所指向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作为心理教育活动,活动所指向的是人的内心世界,活动过程的体验也是围绕心理建构展开的。人的内心世界是千差万别的,因而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也不同。教育者只能设计体验的情境,但无法规定体验的内容,更无法设定心理建构的某种结果,即使是活动者自身也难以清晰地表述体验的结果。因此,体验是情境陶冶、熏染与内心反思、感悟的有机融合,是基于经验与直觉的内在提升,而不是得到基于认知的外在结论。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如果每个人的陶冶道路最终是指向一个基本问题,那么就用不着象盼望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解答一样地期待着答案。……其实,真理就蕴含在自身的本质之中,这里敞亮了本源的空间,实现了存在意识,其表述本身就是答案”16。体验不是获取答案的手段,体验过程就蕴含着答案,心理教育活动将体验作为心理建构的桥梁,关键在于它能激发心理的内化机制,在内化过程中澄明、生成与建构,达成心灵的变更。在活动课程中并不乏存在心理学探宄的“高峰体验’,在活动中的体验可以是被动的,也可以是主动的,“高峰体验”属于后者,教师对活动过程的积极引导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整合情境与内在情感,通过感悟理解活动的内涵,继而引起心理过程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是因人而异的,体现出不同个体的差异性,可以说,心理教育活动丰富了个体的心理体验,促进人的个性成长。

5。践履:心理成长的归宿。

活动性心理教育课程的落脚点是“践履”,这是活动课程产生的最原始的动因。当传统的学科课程一统天下之时,学校课程所崇尚与标榜的知识体系和间接经验几乎成为学生学习的全部,课程与学生的心理、学生的生活发生断裂,以至人赖以成长的广阔的生存空间被狭隘的知识和逻辑空间所替代,学生所处的并不是真正属于自身的天地,学非所欲、学非所用,使人生发展畸型化。活动课程的产生对传统学科课程冲击的核心之点就是以学生主动地实践代替被动地接受,它视教学过程为一种生活过程、实践与行动过程,一些极端的活动论者甚至认为除了学生自己的直接经验之外,并不存在其他的教育方式,杜威就是典型人物,他坚信儿童只能学习自己所亲身经历的东西,学得最好的也是那些与生活有直接关联的东西,如其所言我认为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的社会情景的各种要求所引起的。这些要求刺激他,使他以集体的一个成员去行动”17;除教育者的努力同儿童依赖教育者而自己主动进行的一些活动联系之外,教育便变成外来的压力”18。活动课程的本质是从实践中学,在学习者亲自的践履中达成课程的目标,心理教育活动是以发挥人的自主性,在亲自体验基础上的活动,践履性的特色极为明显。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增强往往要‘经风雨”、“见世面’,在生活实践中磨炼自己。这与心理教育活动中的要求是一致的,尽管活动课程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活动课程中的践履性则更为突出,要求更为集中,因为它是经过选择的,更能反映生活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心理成长更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

从整体上看,心理成长是人的全部生活的结晶,学校教育是影响其成长的一个部分,而心理教育课程又是学校教育影响的一个部分,如此看来,学校教育如何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关键在于能寻求心理成长的规律,以最适切的方式与整个人生发展保持一致,并积极推进人生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早就证实了这样的命题:人的心理品质(如情感、态度、人格等)的发展与知识、技能的形成与把握遵循不同的规则,后者可以通过传授和练习而把握,前者则要通过人的生活实践,在体悟中发展。心理教育活动课程即是在人的心理成长规律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最能体现心理成长特征的一种课程形态,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在践履中获得心理成长,这种践履性的特色是:第一,心理教育活动的践履性是一种真实的生活实践(即使是虚拟的心理活动,就其活动本身而言也是真实的)但与日常生活、日常活动又具一定的差异,这种活动是经过心理教育设计的,具有明确的心理教育导向;第二,心理教育活动的践履性具有整体复合的特征,尽管活动设计常常会受到一定主题的限制,然而任何一项活动的组织都是着眼于心理的整体发展,都是从多方面提供主体心理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生活的多面性决定了心理教育活动的多样性以及主体心理成长的多元性,继而决定了活动主体践履的复合性;第三,心理教育活动的践履性与一般学科活动的践履性的取向是不同的,一般学科活动的践履性是在“教学是认识活动”的前提下以应用知识、发展实践能力为指向,活动过程具有“探宄’的性质,而心理教育活动的践履性则是在“以活动促进心理发展”的前提下以心理体验和心理建构为指向,活动过程具有“养成”的性质。由此看来,心理教育活动凸显学生的践履性反映了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心理培育的基本特点。学生的心理成长是在亲身践履的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的。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价值取向论文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就一直呈现一种不断增长的趋势,直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标志着我国正不断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然而,尽管我国在体育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的高校体育课程的理念却从未变过,这些旧的理念早已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以至于现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处于一种不断下降的趋势。为解决这种问题,笔者将详细介绍原有高校体育课程的特点,然后对其进行分析,从健康和文化的视域出发对高校体育课程应有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进行探讨。

2原有高校体育课程的特点。

回顾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历程,很容易发现原有的高校体育教学是在前苏联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教学体系主要是针对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而形成的,所以能很好的满足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但随着我国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这种教学体系逐渐落后,渐渐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缺点。我国建国初期体育事业十分萧条,国人很少有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的机会,所以,为了满足当时的国情,我国的高校体育课程主要以选择优秀运动员和宣扬体育文化为主,这就决定了我国原有高校体育课程的几个显著特点。首先,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单调乏味,体育课上一直重复着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老师与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在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下,除了对体育真正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学生会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这样一来虽然学生的体育技巧得到了提高,但大部分学生却对体育产生了厌烦的态度,这种教学内容虽然短时间内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水平但却不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其次,原有高校体育的成绩评价标准主要是以运动技术的技术评价和达标情况为准的,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运动技术的水平高低来衡量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的,这种评价方式帮助国家选出了优秀的运动员,促进了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却令大部分的学生对体育运动望而生畏。最后,原有高校的体育课程一味强调培养优秀运动员,传授体育技巧,将体育教学的重心放在弘扬中国体育文化上面,这种体育课程的理念完全符合当时国家的基本国情,对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

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始,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近几年我国以乒乓球为主的篮球、网球、田径等体育运动在国际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乒乓球方面我国选手一直雄霸前三位的位置,在国际赛事上遥遥领先;篮球方面,姚明代表国人在nba创造了属于中国人的辉煌;网球方面,李娜作为中国女网一姐,成为第一个获得wta巡回赛冠军的中国人,并最终以世界第六的排名退出网坛;田径方面,刘翔于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追平世界纪录并夺冠以后,又在不久后的国际赛事上以12秒88的成绩刷新了尘封的世界纪录,在中国以及世界的田径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除此以外,林丹、杨威、孙杨等一个个奥运冠军在世界赛事上大放异彩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体育文化的魅力,直到20北京奥运会的圆满结束,中国的体育事业达到了近几年的巅峰,中国正大踏步的朝着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如今,中国的体坛英雄辈出,中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中国的体育文化得到了弘扬,但在这些光辉的背后,隐藏的却是国人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据统计,中国亚健康人群的比例高达70%,相比之下,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尤为突出,目前为止,我国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同时,超重、肥胖、营养不良的学生也在呈现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可见中国的体育运动普及方面出现了问题。

谈课程教师学生与价值观的论文

《课程与教师》这本书可以说是“艰难”的读完的,因为至于我,书中的语言有点艰涩,当然,通过这种“艰难”的阅读,我更深入理解该书的旨趣,进一步深入理解课程、理解课堂和教师职业的本意。可以说是受益非匪浅的。

书中“课程”与“教师”概念的思路,提示了我们作为“学习共同体”的未来学校发展的构图,同时对我们作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和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家”的特征做了深刻阐述。让我开始思考与反思。我想我们所追求的,首先不是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追究这种学习生活是否具有文化、社会价值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否丰富和发展了儿童所形成的社会与文化的意义关联。

另一个给我启发的思路是,书中提到“教师集体也必须从单纯的管理组织转型为相互学习的共同体。作为专业集团的互动成长的“同事关系”的形成,是创造学习共同体的学校不可或缺的课题。”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后也是有启发性的。

最后,书中几个重要的观点“学校应当作为文化体验――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经验到的文化洗礼――的`神圣场所加以重建”;“学校应当通过这种“象征性经验”,构筑文化与社会的新关系,成为领悟、改造深深地制约着日常生活的文化的据点”。我所理解的书中提到的所谓“文化洗礼”,就是教师、学生、家长进入“相互学习的关系”,通过这种“象征性经验”为终身参与校外广泛的知性共同体的创造做好准备。

我国幼儿园课程价值观演变的文化哲学分析

站在文化哲学的视角,根据百年幼儿园课程发展的特点分六个时期介绍与分析幼儿园课程价值观的`嬗变:由“造就实用人才的工具取向”到“儿童身心发展”,然后变更为“社会本位”“为将来作准备”,最后回归到“儿童发展本位”,到21世纪初现“儿童现实生活中求发展”的取向.在此基础上,对幼儿园课程价值进行了当代阐释:幼儿园课程应实现“幼儿自我生命的优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作者:曹桂莲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刊名:新课程(教师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幼儿园课程价值观文化哲学

如何上价值观课程心得体会

价值观课程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道德修养,还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和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内心价值观体系,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明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和支持我们的人生旅程。

我在上完这门课程后,感觉自己收获颇丰。首先是对自己的了解更进一步。在课堂上,我们会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价值观案例,并通过与他人的分享、讨论和思考加深对自己内心的认知。其次是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价值观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高尚的品德,从而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和社交能力。最后,是提高了自己的思维深度。在课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会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来思考、评价问题,还可以从多种角度探讨问题,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想要学好价值观课程,需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首先,要学会倾听。要想了解自己的内心,就需要学会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话语,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其次,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看到问题的整个面貌,而非仅仅看到表象。最后,要多与他人交流。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制定学习方案,帮助自己不断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价值观课程的路线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如寻求帮助、浏览报纸书籍等,扩宽知识面,或者共同探讨、团队合作、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志愿活动等,锻炼实际操作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与思考能力,帮助自己从种种困难中不断成长。

第五段:总结价值观课程的重要性及对未来的启示。

上价值观课程是一种长久的过程,通过不断努力和深入思考,我们可以逐步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自己的个人品质和社会能力。总之,价值观课程对我们的未来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门课程,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践行其所传授的正面价值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出正确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的实际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有责任心、有担当、有道德的人。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价值取向论文

钢琴课程是我国师范教育中学前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钢琴课程教学中在提升学生弹奏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文化的取向问题,本文就示范高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变革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程的价值取向进行讨论。

[关键词]。

学期教育专业是我国幼儿教师的摇篮,该专业的教学也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在钢琴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需要将课程的文化价值取向考虑在内。学前教育中钢琴教学的价值主要反映在其文化的定位,钢琴课程的文化内涵等。

一、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音乐课程设置主要是沿袭了欧洲传统音乐文化的课程,主要的内容包括基本乐理、声乐、钢琴等。从高校学前教育的专业的钢琴教材、课程设置、定位、课程教授方式的整体观察,很容易看出,钢琴教学比较重视“技巧”而忽视“文化”,因此该课程可以被定位为技能型课程。除了在价值取向上的问题外,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钢琴教学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音乐技能课程的设置方面,课程的学科设置没有将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实现很好地衔接;音乐课程十分单一,没有开展良好的音乐拓展等。高校对学前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逐渐开始重视,教育部门也开始实施相应的教学改革。下面我们针对教学改革中价值取向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

自21世纪后世界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现实影响了基础音乐教育改革,随后出现在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课改中。基础音乐教育课程的“课程性质”中提到:学生在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认识和了解后,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爱上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和音乐。学生通过了解国外其他形式的音乐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在对不同国家丰富多元的文化了解后实现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2]针对以上的要求,在钢琴教学中要相应地引入我国民歌、民乐、少数民族音乐等。并且要在音乐的学习中结合音乐文化的学习,介绍关于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音乐。通过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从历史、美学、文学等多个角度,多元化地对音乐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学生在理解多样化的音乐文化背景中更深刻地认识音乐作品,全面性地学习世界各地的音乐。此外还要强调文化在幼儿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幼儿文化的'教育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家和学前教育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文化是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师的摇篮更要加强课程的文化价值取向,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新课改的要求。

钢琴课程教学融合了知识、技能、艺术和实践,实现了学生各方面的培养,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学生在钢琴音乐表演和钢琴审美原则上的对钢琴中的文化和内涵进行深刻的学习,学生在音乐文化的价值体会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学生的审美教育要建立在艺术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全面完整的人格。避免出现一味的重视技能的训练和文艺活动的开展,轻视了学前儿童在音乐课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幼儿自主创作是其表达内心情感和认识的方式,要积极鼓励支持儿童具有创造性和个性的艺术表达,重视对儿童内心情感和价值态度的探求,淡化对儿童专业音乐技能的标准化要求。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要求相符,将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情趣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钢琴课程教育的重点。

四、钢琴课程价值取向要适应学前教师的专业化要求。

幼儿园的发展和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对学前教师的内在素养要求比较高,在高等师范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不仅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前提是培养一名具备各方面优秀素质的大学生,因此在课程的设置和人才培养的观念上,高校学前教育工作要用发展性的眼光对课程方案具体的实施,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化的需要,实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高素质文化的培养,同时还要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学前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研究教学的能力,为学前教师的终身教育和专业化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钢琴课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还要起到对学生人生、文化、艺术的教育等作用。它不仅对学生的钢琴技能进行了训练,同时还对学生的智慧进行了启发,因此在学前音乐教育改革中钢琴课程要将文化教育作为其价值取向。该思想是学前教育钢琴课程教育工作者需要参考的重要思想。

[参考文献]。

如何上价值观课程心得体会

价值观课程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这类课程时感到困惑和无助。本文将探讨如何更好地上价值观课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知识。

第二段:建立学习目标。

在上价值观课程之前,我们需要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要问自己:“我想从这门课程中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我如何将这个知识应用到我的生活和事业中去?”建立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并且更明晰地认识到我们学到的知识的实际价值。

第三段: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除了将目标纳入课程之外,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积极提问、阅读、写作和讨论。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价值观课程中的知识点。此外,与同学和老师活跃地交流也可以丰富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的观点,这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第四段:解释理论知识和相关案例。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和案例都是密不可分的。理论知识是课程框架的基础,而案例则更接近实际生活。同时,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性思考问题,而案例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理论知识和案例的学习,两者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第五段:应用所学至生活。

对于一门课程来说,只有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中去。例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在与同事和客户沟通时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和立场。同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所学的知识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它,也才能体验到它的价值。

结论。

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上价值观课程时,我们需要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注重理论知识和案例的学习,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真正拥有其价值。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价值取向论文

现代的中国在体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高校体育的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却仍保持着以往的状态,在健康与文化的视域下,针对现在国人身体素质下降的国情,笔者认为,我国的现代高校应该在体育教学方面做出变革,具体体现在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方面。相比于以往高校的体育课程理念,现代高校应该把培养学生体育爱好作为最基本的课程理念。有了这个方向,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上首先做出改变。教学方式上,应该一改以往单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体育课程,保证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一定要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使得老师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教学内容上,应该把教育学生坚持锻炼,热爱运动作为重点,帮助学生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评价标准上,不能把学生的最终运动技巧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要更多的参照学生平时的训练分数,保证学生运动的积极性。针对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的国情,我国现代高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健康,把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高校方面除了在课堂上面教育培养学生以外,在课堂之外的场所也应该不遗余力地组织活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加强,最好能够通过活动在学校宣扬体育文化,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主动从事体育运动,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5结语。

学生是国家发展强大的未来,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有为国家的事业努力奋斗的资本。如今,中国的体育事业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中国正走在通往体育强国的道路上,而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在呈现下降趋势,希望中国的教育机构能够引起重视,针对现在的国情,把培养的重心放在学生的身体素质上,把学生的健康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童乐.梦想与辉煌: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记实畅想[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149.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谈课程教师学生与价值观的论文

摘要:学生的心理特征与体育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个性;心理特征;思维想象。

体育运动中一切活动都是受大脑思维支配进行的,人们在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身体各器官、各系统反复进行着心理和生理活动,形成有机体直接参与思维想象活动的统一。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启发训练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质、兴趣、能力和导向等。人的遗传因素、天赋素质或生理条件,只是构成人的心理特征的物质基础,而环境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也不能单独机械决定人的.心理特征。因此,在从事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要有计划性,还要有科学性、趣味性,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欣赏——爱好——操作连锁式反应过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体育教学中要因材施教。

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个性兴趣、体质状况都不同,这就需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应根据学生的身体及心理情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力求教学内容安排和教法运用多样性、新颖性和带有启发。

二、结合学生心理个性特点调动练习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性格特征表现不一,气质类型各不相同:有活泼型(即多血质)、兴奋型(胆汁型)、忧郁型。活泼型的学生兴奋与抑制较稳定协调,兴奋易于集中,掌握动作较快,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启发他们的自觉性,教法形式变化要多样;对兴奋型学生则要注意外部们易冲动,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做好组织安排工作;忧郁型的学生由于胆怯恐怖心理严重,学习信心不足,教师的教学态度要诚恳耐心,及时肯定成绩,鼓励他们进步,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多照顾他们的兴趣,降低运动强度。

三、根据气质特征激发求知欲。

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人的性格具有显著个性色彩。气质特征有情感性、敏感性、惊慌性,克服障碍的积极性等,并决定一个人对事业能否坚持下去取得成功,并影响到活动的其它方面。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整个行为是由动机所决定的,气质的特征对动机起影响作用,而动机则是由现实需要及具体情况决定的。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气质,正确进行引导和培养,使学生对所学项目产生浓厚兴趣,在所学项目掌握后,再增加难度,以提高克服不利条件的能力,磨炼气质。

四、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思维想象训练吸引学生注意力。

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室外进行,有些项目比较单一枯燥,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干扰。单调枯躁的教法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产生抑制心理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如何组织得法,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达到集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懂得练习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人的性格、气质、年龄、环境等都有很大关系,因此需要教师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教师应多做些集中注意力的引导,如在讲解语言上要风趣富有启发性,教材内容安排注意多样化,使学生对所学项目很快产生兴趣,抱着跃跃欲试念头,“我要做,一定能够做好”。另外,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和抓住细节及要害,注意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完成动作较好时的肌肉感觉,并注意与学生共同讨论完成动作的关健,强调运动中的感觉和视觉映象,建立相应的中枢神经兴奋点,使“模糊的肌肉感觉”逐渐清晰,改进多余的、错误的动作,达到正确掌握动作,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总之,教师要在体育教学教程中细致地调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同时根据教育、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这样才能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运动心理学。

2、中小学体育管理。

3、中国学校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课程理念及价值取向论文

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设置要依据教育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工作总体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作为办学第一目标,从体育高职院校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出发,洞察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各种社会需求,制定出能够及时满足这些社会需求的教学内容,培养出具有时尚性、创新性、主动性相结合的学生,个性突出,特长突出,而且对民族传统体育保持有很大的兴趣度、具有高尚的武术精神和职业道德;熟练掌握科学健身知识等方法、教学与指导;通过武术、散打国家二级裁判员与社会体育指导员考试,最终能够满足完成社会上时尚流行的各种机构的教学任务,使他们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人才。

(一)注重课程的思想教育价值。

思想教育价值是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所在,作为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安排各种课程教学中都要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从中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不盲目崇拜西方的思想体系,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体现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过程中,形成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例如:在教学中始终贯彻从礼仪等外在的形式到内在的思想意识,把传统武德与现代公德、社会道德以及法律意识相结合,形成学生自觉的行为规范、礼仪规范、思想规范。从课内到课外形成一种良好的风范,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正直正派,有宽广的心胸,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美德,磨炼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就业率。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存在着与体育市场不协调的弊病,我国体育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市场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但是,我们的课程还是基本保持过去的习惯,虽然有所改变但却赶不上变化的速度,最后形成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生毕业就业率低,就业层次低的局面,而整个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需求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这些机会被那些勇于探索市场的人所占领,比如幼儿武术、搏击俱乐部等。面对市场我们所要做的首先应该进行课程改革,从专业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针对目前社会的发展,在社会基础较好的项目上进行创新,把握时尚的脉搏,把娱乐性、健身性、流行性等因素与群体性相结合,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提高就业率问题就自然能得到解决[1]。

(三)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扎实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关键环节,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要融健身、娱乐、表演、社会服务于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加强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和利用,通过集中技能顶岗实训课程,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使学生充分体验职业角色,在“学”中做,在“做”中提升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相关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与体育职业鉴定站配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体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为体育职业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提供了重要条件,引导体育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直接与职业活动需要和就业需要相结合,直接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需要提供服务,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效率,为推动体育职业教育走向市场化和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中要引入职业资格证书,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校考取“职业资格(技能)证书”。为此,在教学大纲中要加大职业资格课程的设置,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课程,借助“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将“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考试的国家职业标准和考试大纲内容直接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中[3]。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民族传统体育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上主要是摸准社会发展的脉搏,而且具有前瞻性,抓住那些具有社会基础的项目加以创新,同时有针对性地吸收流行、时尚的项目,在原先基本的教材基础上,制定出教学大纲,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新的融合,把竞技与实用进行新的.解读,把娱乐、健身、艺术、经济价值等多层次的要求集中起来形成整体,这样就能培养出具备生产力的学生来。在教学中还应注意进行实际的训练和上岗位实习等多种形式,始终把应用摆在第一位,让学生只要一出手,就能取得各种效益。武术、散打、养身在原先的民族传统体育中是不可分裂的,这些项目在人体生理与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要求与需求,对于人体而言是一个整体的连锁性增强体质的过程。而现在的教学中吸收了西方的批量生产的思维,把学生视为机器,将技能进行割裂细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批量培养学生的目的,但是却失去了整体特色和传统文化的韵味,这样并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武术、散打、养生互为利用,相互促进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在不同内容的交叉教学中加以融合,既形成一专多能的技能,又有自己进行创新的基础,为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通过市场调研,广泛征求俱乐部行业专家、企业用人单位意见,根据当前社会市场的需求,结合本院具备的软硬件设施和特点,对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等进行相应的优选;其次,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使其做好将来的职业规划,建立阶段性学习目标,从而为其在学校期间的学习方向做好向导。第三,用现代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做指导,通过基础理论、技术和实训的教学三个相互支撑的立柱作用,做好将来的入职教育准备,进而体现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人才特点[4]。第四,通过对实训基地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搭建“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平台,利用教师的教学指导与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充分把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实用性与时尚性结合起来,从而满足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第五,加强校内与校外的联系,主要从教师、地点、机构上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做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三)注重产学结合、校企合作。

民族传统体育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要体现“课堂+俱乐部”的特点[5]。既突出学生主体,以校内仿真俱乐部、社区非营利性俱乐部和企业化运作的营利性俱乐部为依托;以学校、行业和俱乐部的有机结合为纽带,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利用校内一切教学资源和人才资源,为企业和社会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校企互兼互聘、签约实训基地、合作开发课程、目标方向培养、职业素质培训、专业实践与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就业培训等形式,使学生实现从学习知识、技能到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和指导的转化,实现学生由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换,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准备条件。

目前,全国体育高职院校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最重要的是如何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并且能够走在前面。因为教育过程需要时间,培养学生需要很多的资源,在当前的条件下,要加大实训基地与实训环节建设,注重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内容要紧扣行业发展状况,同时依托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加快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步划,其中,经济价值与时尚价值以及健身价值的体现是目前培养学生符合社会需求的一个标志。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揭示其中的发展规律。

我国幼儿园课程价值观演变的文化哲学分析

摘要:客观性和逻辑性是亚理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灵魂,他的关于形式的思想在哲学、科学、逻辑、数理之间具有一种超越性关联,这使他的实体理论与他的逻辑学取得了一致,从而实现了哲学和科学的统一而成为西方哲学的亚理多德传统。他把对事物终极原因追求表达为四因理论,并在基中建立了哲学概念与科学原理之间的超越联系,而他遗留的范畴理论却成为了西方哲学无法逾越的文化障碍,从这种差异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文化互补的实质性关联。

人类的一切抽象思想或许都要起源于神话意识,而从古希腊神话分离出哲学而使其具有它自身的内容和方法,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些先哲所开创的学术研究,。亚理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它把主要依赖比喻、经验推理的辩论的哲学思维推进为可以用概念和命题表达的逻辑方法,亚理士多德的学术研究方法明显地不同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其他的古希腊哲学家的地方,首先表现在他的研究重心已转移到对名词、概念与事物属性、本质的关系进行的分析研究,而不是仅仅依靠辩论和比喻的方法直接对事物、属性、本质等进行研究,就是说他意识到了用概念、命题进行表达和思维,而不是主要地依靠形象来表达,用比喻、经验来推理,苏格拉底的辩论和柏拉的对话都是对话人之间的直接解释和辩驳,基本上是对事物的直接思维方式,而基于空间意义的形式正是柏拉图的理念的立足点。亚理士多德把基于事物的思想形象的表达为概念关系,把对事物的原因研究推进到逻辑关系的表达,把主要依靠经验比喻的推理方法推进为逻辑推理,把辩论转变为完全理论性的学术方法,简言之,把广泛的思维变成了精确的思想,这种进步的意义已不仅仅是对于哲学领域的,而是整个文化意义的。

亚理士多德所建立的三段论的思维形式是迄今为止我们仍学习和训练思维的基础方法,我们或许不应当把人类智力进步台阶上的这一大步归功于某一个人,但亚理士多德对此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无疑代表了这一伟大的进步。

亚理士多德在哲学和自然哲学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就是他的形而上学,如果说柏拉图代表的是整个西方哲学的基础,那么亚理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代表的就是自然哲学的雄伟建筑和近、现代科学哲学的基础,即基于客观性的科学本质,尽管它看起来存在着内部的混杂不清甚至是错误,人们可以夸张而不失其真实性地说,它托起了整个西方知识型文化的摩天大厦,即是后人对它的反对,也是站在它所提供的基石上,比如伽利略用落石试验证明了亚理士的一个错误论点而成为了近代科学的一个象征,但上人们不能忘了伽利略的比萨之塔是屹立在亚理士多德所提供基础上。如果我们可以说,对儒家学说的领悟感受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那么也可以说对亚理士多德的理解就是对整个西方知识型文化的鸟瞰能力的把握。

一、形而上学。

亚理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核心概念就是实体,形而上学主要地就是以实体概念研究事物的终极原因、所以形而上学讨论的重心不在事物的属性和它们的关系的而是实体概念和事物的关系,正是在这个最重要的区分上,亚理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不是的纯粹哲学思辩,而是真正的自然哲学,这正是他的“形而上学”一词的真正意义所在,或许我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应当将它看作是现代意义的科学哲学的在起源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基础,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已为西方科学文化的发展所证实。在他的建筑物之上,科学已远是今非昔比,而这座伟大的建筑物却仍然坚固、旧貌斑驳,但却更加分离孤独,史蒂芬霍金在他的名著“时间简史”的末尾对现代哲学与科学的分离现象评论说:“哲学家如此地缩小他们的质疑范围,以至于连维特根斯坦这位本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都说道:哲学仅余下的任务是语言分析。这是从亚理士多德到康德以来哲学的伟大传统的何等堕落!”他的批评或许一方深刻地反映了潜藏在现代科学家意识中的亚理士多德的哲学传统的支配作用,另一方面表明了哲学、科学、科学哲学之间二千多年来复杂的互生消长关系在今天所见的一个更加变易从面难以把握的剧烈现实。

亚理士多德广泛地考察各种哲学和自然哲学,他把所有当时流行的学说总述为追求事物的终极原因,他看出了事物的终极原因即不能把所有的事物归结为某一个事物,比如泰勒斯主张“水”为万物之因,也不能归结于事物之外的超验存在,如柏拉图的理念,而是在于事物的自身原因,事物的自身原因存在于事物的自身但又不等于事物自身,因此事物的自身原因即不是别人又不是自己,这种困惑几乎成了所有的哲学家无法逾越的障碍,亚理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四因说:本因(原因)、物因(物质)、动因(动力)、极因(目的),以实钵概念和实体与事物的逻辑关系表达了这个困难的问题,虽然他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表达了它,关于事物自身的学术研究是物理学和数学,而关于事物自身原因与事物的属性的关系的学说就他所说的形而上学。当然他的形而上学仍在一般哲学意义的框架内,因此更精确的说法应当是亚理士多德继承了古希腊哲学的自然哲学精神并以逻辑方式表达了它,在科学与哲学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和的统一,亚理士多德的形同上学自身正是哲学与科学之间即mate-physics意义的实体。因经这就是亚理士多德在古希腊哲学本义上对智慧的追求。

二、实体。

亚理士多德的实体不是实际事物本身而是事物自身的原因,也不是某种超验的存在,亚理士多德认为不存在一般意义的实际事物,这正是他与柏拉图的分歧,因此亚理士多德的实体即不等同于科学活动中的具体对象。又不相同于柏拉图的超验的理念,实体取决于质料和形式,但又不是这二者,而是这两者之间的潜在关系,亚理士多德就是努力地去说明这种多重层次的关系,但是亚理士多德并没有给予我们一个一致性的实体概念,实际上他只是通过对实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大量分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理解他的实体概念的思想过程,但正是在这些精微的方向区分上,他把对知识的追求导向了作为思想对象的客观性。

首先亚理士多德的论述的实体是基于科学基础上的,因此实体的意义与质料紧密系在一起,而且亚理士多德所说的“质料”在很多情况下是指物理性质上的“原料”(material),而不是一般哲学意义上的“物质”(matter),因此虽然他说:原料被制成物品后,“质料”仍保留着,(形而上学5)但在这里,“质料”等同于物品的本质即“原料”,而不是指更进一层的原料的本质,即没有把质料作为哲学意义上的抽象的物质概念来使用。因此他虽然区分了两种“原始物质”的含义,即构成具体事物的原始物质,和一般意义的原始物质,如青铜是青铜器的原始物质即原料,但水是青铜的原始物质,后者才是早期希腊哲学意义上的抽象的物质概念之一:凡是可熔性物质〈包括青铜〉都是水。恰恰在于亚理士多德不是在这种纯粹的哲学观念上坚持他的实体演说,避免了柏拉图的超验,但另一方面,实体与质料又不是象实际事物一样具有与原料直接的构成关系,质料依靠潜在的形式以目的性的变化过程而成为具体的事物,这样形式又不是物理意义的形状而是对它的抽象,这才是具有一般性意义的事物自身的原因,正是在这样一种古希腊哲学中逻各斯意义上,它成为亚理士多德的实体和形式的关系,所以亚理士多德的实体正是自然哲学与纯粹哲学观念之间的桥梁,这与人们所熟悉的关于事物与属性的关系都不相同,从而使许多人都很难跟随亚理士多德的思想。

实体实际上是亚理士多德提出的事物的终级原因的四因说与哲学和自然哲学的统一的概念方法,四因一方面可以融贯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另一方面又可以归属于哲学领域的因果理论,因此从四因说出发而完成实体概念是亚理士多德建筑在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形而上学的整套结构蓝图,他在哲学、自然哲学,和科学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过渡性的统一,虽然存在混乱和错误,但绝不是拼凑,他的“实体”正是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形而上学实体。

为了了建立实体与自然科学对象之间的一致,他提出了潜在或潜能的概念,潜能一方面可以解释实际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的动力,即科学意义上物因和动因之间的关系,这很自然;另一方面潜能使质料走向事物自身的目的形式,这是物理学意义的物因和哲学意义的极因之间的一种超越关系,同样在哲学意义的本因与物理学意义的动因之间也有这种超越关系,他使用了另一个一个概念实现,潜能使质料走向事物自身的纯粹目的超越关系被等同为事物的概念在实际事物中的实现这样一种间接的说明,这是一种莫比乌斯-克莱因式的转换,而且亚理士多德也不是在他的所有论述中始终一致地使用这些概念,但在一种可以理解的意义上它们是一致的。这样他也就在具有哲学意义的极因和本因与科学意义的物因和动因之间建立了转换性过渡,在实体的哲学意义和物理学的客观对象之间建立起了通道。

另一方面,亚理士多德从几乎是不可质疑的数理观念“一”的基点出发,用潜能解释潜在的形式,一是一切事物的自性而非属性,这是一个可以普遍接受的古老观念,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它区别于作为具体的计数意义的数字,亚理士多德总结它的意义有四个方面:延续性(时间)、整体、个别和普遍性,亚理士多德认为人们通常所讨论的事物的统一性往往都是这四义中的一方面,比如柏拉图的形式就是普遍性的共相,而亚理士多德的形式却是“这一个”的一,即整体与个体对立与分别在科学计量意义上的对象,他是这样说的:

自然哲学家于运动亦以简单而短促的移转为运动之计量;这些运动单位就是占时间最短的运动。在天文学上这样的“一”也是研究与计量之起点,在音乐上则以四分之一音程为单位,在言语上则为字母。所有这些计量单位在这里的含义都是一。

这才是亚理士多德心目中作为事物的统一性形式的真正能够与柏拉图的形式理念相抗衡的意义,它既不同于具体计数的数字,也不同于柏拉图想得到而未得到的象数,它是实体在数理意义上的意义而又可以归属于哲学观念的代名词,实际上这也许可以看作是二千多年后才充分展开的数理逻辑原理的一个哲学基础。这样亚理士多德的实体与实体的形式就存在一种基于客观性的真实联系,实体就在事物的自身原因与事物的属性之间建立了形而上学的过渡。

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亚理士多德的形式不仅是他实体理论的一大支柱,它还是一般事物的概念与事物及事物和事物属性之间的真实的关系,它就是亚理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和实体学说整个论述中的的灵魂逻辑学意义上的形式,在这个最重要的轴心上,逻辑学实现了自己。

三、逻辑学。

亚理士多德对形式的论述与柏拉图的理念形式不同不仅仅是哲学和自然哲学意义上的,亚理士多德对此已进行了许多分析和比较,但是这些细致的论述混杂而层次不清,原因在于,柏拉图的理念抽象而简洁,层次分明,而亚理士多德的实体概念虽具体但意义纠缠,层次超越,实体的概念在本质、物质或物料、形式这些诸概念之间缠绕,游移难决,亚理士多德自己所提倡的用种差作定义方法在这里根本用不上,这些概念之间既不是隶属关系,也不是因果关联,它们似乎不取决于这些概念自身而取决于对它们的定义途径,把实体解释为质料与形式或它们的关系对他并不困难,他的论述的所有困难并不在于如何用质料或形式去解释实体,他已经从多方面已作过多种说明,他的困难在于去表达和说明这种复杂而纠缠的关系的方法自身,他的所有论述与他的前人不同之处正在于他不是用事物的属性和属性之间的关系去论证,而是企图依靠概念和事物、属性、本质,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去进行论证,他把对物理学、数学、自然哲学的经验性讨论提升为可以用纯粹学术方法表达和论证的学问,他的伟大事业正是表现在这种独创上亚理士多德把抽象的思想过程表达为专门的学问逻辑学,略摘其言如下:

因为专研实是之为实是的学术是能够独立的一门学术,我们必须考虑到这门学术与物理学相同抑相异。物学所讨论的是自身具有动变原理的事物;数学是理论学术,讨论静止事物,但数学对象不能离事物而独立存在。那么异乎这两门学术,必是专研那些独立存在而不动变事物的学术,这样性质的一类本体,我们以后将试为证明其实存于世间。世上若真有这样一类的实是,这里就该是神之所在而成为第一个最基本的原理。于是显然,理论学术有三物学,数学,神学(哲学)。

于是明显地,这一门学术的任务是在考察实是之所以为实是和作为实是所应有的诸质性,而这同一门学术除了应考察本体与其属性外,也将所察上列各项以及下述诸观念,如“先于”,“后于”,“科属”,“品种”,“全体部分”以及其它类此各项。

我们必须提出这一问题,研究本体和研究数学中所称公理〈通则〉是否属于一门学术。因此,明显地,研究一切本体的.哲学家也得研究综合论法〈三段论法〉。

现在,让我们进而说明什么是这样一个最确实原理。这原理是:“同样属性在同一情况下不能同时属于又不属于同一主题”(同一律)。可是关于这个论点〈赫拉克利特曾说“同样的事物可以为是亦可以为非是”,〉只要对方提出一些条理,我们当用反证法来为之说明这不可能成立。(矛盾律)同一事物既是而又不是,除了同义异词而外,必不可能。

逻辑学就是这样逐步地在他的表述中艰难地实现的,三段论是思维的基本逻辑形式,逻辑三律是形式逻辑的公理,当然亚理士多德并不是系统地全面地总结了逻辑学,他主要地只是在各方面用逻辑方法论述了他的学说时表现了形式逻辑方法,提出了最基本的观点,而且这也并不是始终一致和清晰的,其中也避免不了混乱和错误,但他的逻辑学方法是坚实的,虽然亚理士多德并没有把它表达为逻辑系统,但他已撑握和运用了它,而且亚理士多德仍用使潜能解释他的哲学意义的形式,但这已经是在逻辑学意义上解释形式,潜能不过是他对逻辑的运用的解释的替代物,因此与用潜能解释质料的潜能在形式不同,它不是指实体作为质料内在的变因,而是指实体作为概念的逻辑意义的变因,它是通过实体对自身的逻辑否定而实现的,他勉强称之为“潜在的事物”。有别于实体的潜能通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而实现目的,潜在的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是”(即逻辑否定)所有论述过的运动和变化这是一级难于察见而可以实现的逻辑过程。他论述这个思想过程是艰难的,我们甚至无法从始终如一地追随他的思想,他并没有直接指出他思想中的这种意义的形式是什么,他主要地只是以概念与事物的区别和与它们的关系,特别是从概念实现为现实事物的过程间接地表达了他的形式思想,比如他说::

铜,潜在地是一雕像;可是雕像的完全实现并不是“铜‘作为’铜”而进行之动变。因为“铜‘作为’铜”与“作为”某一潜在事物并不相同。

能够导致健康与能够致病不相同倘“能致”为相同,则正是健在与正在病中也将相同,真正相同的只是健康与疾病的底层,那底层或是血液或是体液则确乎为同一的血液或体液。

有如颜色(概念)与可见物之不同那样,事物与潜在事物并不相同。

例如可建筑物之作为可建筑物者,可能有时实现与有时不实现,可建筑物作为可建筑物而进行实现,则为建筑活动。实现就或是这个建筑工程,或是房屋。然而当房屋存在时,这可建筑物就不再是可建筑物;这恰已成了被建筑物。所以,实现过程必须是建筑活动,这就是一个运动变化。

如果仅仅从论述的上下文关系上去读这些文字就几乎令人无法捉摸,这不是对事物或事物属性的抽象,也不是对概念的逻辑关系的整理,而是企图从逻辑思想活动中抽象出纯粹的逻辑形式的过程,这种艰难正是人类智力进步的伟大足迹的一点点遗迹,弥足珍贵,所以亚理士多德对他的形式的论述比他的实钵概念更难于被人理解。二千多年后,维特根什坦以更纯粹抽象的方式表现这一过程,比如逻辑哲学论中所说的“型式概念”就正是亚理士多德艰难而未说出来的一种“潜在的事物”。虽然今天逻辑学已进步为能与数理方法结合的产生了强有力的数理逻辑方法,但人们在亚理士多德的最初起点上并没进步多少,他所未解决或他已接触而未意识到的问题比如有关逻辑的形成和逻辑的本质问题,逻辑公理的意义如排中律的适用性问题等等,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一个远非完全解决了的课题,甚至纯粹的形式系统自身也因哥德尔定律的出现而面临难以自保的最深刻的危机。

四、形式、范畴与现实的思想。

逻辑学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这完全反映在亚理士多德的学说中形式这一概念即是他的实体理论的构成部份,又是其论证的逻辑工具方法上,这正与亚理士多德的实体概念处于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地位相类似,亚理士多德的逻辑学一方面是他的实体学说的论证工具方法,它的自身又是关于思维形式的方式和过程,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还成为认识论即纯粹的哲学。所以亚理士多德的形式也在两个方面与柏拉图的形式理念的不同。作为实体的形式,亚刊士多德充分论述了他的形式不同于柏拉图的形式的区别,这主要在于他的形式主要地是基于数理的和逻辑的意义上的,因此不同于柏拉图的几何意义上的绝对抽象的空间形式。他从多方面论述了柏拉图的理念形式不可能成为事物的原因,柏拉图的理念的超验性与数字(即今天所说的算法意义)所包具有客观性格格不入,因此柏拉图企图将数字纳入到理念的框架内就没有成功。另一方面,亚理士多德从逻辑方向出发,把他的形式从他的实体理论中导向了逻辑意义的范畴系统,成为了他的形而上学的一个支柱,并给后世哲学研究带来完全不同于柏拉图的理念所产生的影响。

实际的事物并没有严格精确的几何形状,但是纯粹的几何形式却存在于它们之上,同样,人们计物为数,物虽不是数,数却在其中,因此可能存在数的理念形式,在各民族文化发展史上,数的确被广泛用于与图形相类似的抽象应用,比如中国古代的河图洛书,毕答哥拉斯的数与各种事物或事物关系的对应,虽然古代的希腊人为将了数想象为一种纯粹的空间形式而做了许多努力,但终于因在形式和系统的内在冲突而终未获结果,或许中国的八卦图式是在这个方面唯一的一种成功表达方式,但这并不是数理自身意义上的表达,而仅仅是数的图式过程,它作为思想的范式表达了现实思想的普遍方向。而亚理士多德为了求得哲学、自然哲学和科学之间的一致性,把他的实体意义的形式,逻辑意义形式共同表达为不同于概念的范畴,这是一种哲学意的形式与科学意义的形式在逻辑意义的形式中的混合,这样亚理士多德的关于形式的思想与他的逻辑学就实现了本质上的统一,真正地成为了他的形而上学理论的灵魂和实体,他提出了著名的“十范畴”(诸格):因此无论从那方面看,这些范畴完全不是层次分明和内容划一的,并没有自身的统一性和系统性,在他及后人的讨论中9与10两个范畴常常不予考虑,范畴也不在一般哲学范围内讨论,这是因为人们只注意这些范畴在哲学和科学上的各自的意义意义,而实际上这是亚理士多德把逻辑范畴与数学关系和哲学概念混合在一起,表现了他企图把数理原理、逻辑原理与哲学统一的努力,所以后人即不能消化它,也不能抛弃它,始终围着它转圈子。这些范畴的组成是否合理不能在它们各自的领域内理解,而是他企图实现的实现逻辑与现实之间的基本联系和过渡的方法,正是由于立于这个深刻的思想上,亚理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实征意义的自然哲学思想而不是超验的思辩哲学,这个本质正是史蒂芬霍金所说的希腊古代哲学与科学的统一性的伟大传统。但人们并不真正了解这一点,罗素就坦率地承认他不理解亚理士多德的范畴的意义(西方哲学史),这并不奇怪,罗素研究的内容是纯粹的逻辑,正是这种与哲学的分离使他始终不能解决“世界上至少存在一个个体”这样超前提性的问题。康德由于是在纯粹性的方向上发展了亚理士多德的范畴学说,因此康德的范畴就是一种纯粹的知识形式,为了避免作为这种纯粹的知识形式的范畴与经验世界的完全隔离,康德对他的范畴补充了图型或称范型理论(纯粹理性批判:纯粹悟性概念之图型说),在这个意义上他确实也继承了亚理士多德,但他却并没有对此做出实质性的发展,范型在他的理论中只是他的范畴与经验之间一个模糊不清的与时间有关的中介,康德只能把说它说成为“潜藏在人心深处而难以为我们发现、觉察的一种艺术。”亚理士多德的范畴理论就这样被不断地被承继、被质疑、被重新理解、解释、翻新,但永远无法逾越,这正是亚理士多德给西方哲学和西方文化留下的一个无底深渊,它反映了西方文化基于自身的一个最深刻的本质。

思维活动被表达为逻辑形式后,人类的思维活动因之得到了精确化,成为了可以被正确的表达,理解和检查和训练的对象,这成了一切科学思想的前提,它的意义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知识与科学的文化不可以没有亚理士多德,这也许不算夸大;但是别一方面,人类的思想和思维活动毕竟不是人类的全部,而且人类的精神活动并不能由纯粹的思想活动全部表现,更重要的是,人类的思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自身是一个真正的现实,而这正是中国思想的真正本质。一方面,思维活动能表达为分离于现实过程的逻辑形式,另一方面思想自身又是一个最重要现实活动,所以亚理士多德,康德等大哲学家总是敏锐地感到应当在这者之间找到联系并企图把它表达出来,但他们只是在它之前艰难的探索和徘徊而找不到真正的入口,而这已实现在在与西方文化不同的中国思想上(参见论中国思想),这并不是他们努力不够的原因,而是不同的文化造成的历史结果,或许我们也可以为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一个亚理士多德而惋惜,但如果中国历史上果真有过亚理士多德,也许就没有中国思想了,历史没有如果,这就就是历史。但是中西文化的不同并不是对立的和冲突的差异,正如我们从亚理士多德在他的逻辑形式与范畴、康德在他的的范畴与范型的关系中所做过的努力中所看到的和所希望的一样,它们是人类文化互补的两个方面,甚至它们各自的缺陷也是互补的:科学知识具有形式的丰富却看不到基本的统一性,超越的思想有终极的内在一致性却只结下了贫瘠的现实之果,但我们可以期望在真正地领悟它们的互补性之后,我们有可能实现它们之间的超越过渡。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 11-01 最新竞聘落聘心得体会(案例19篇)
    心得体会可以成为自己的宝贵财富,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竞聘是每个人发展职业的一个
  • 11-01 最新新学期秋季开学主持人开场词(汇总21篇)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站在这里与各位一同聆听和分享。在下面的范文中,小编为大家列举了一些主持人需要注意的要点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
  • 11-01 优秀党员十带头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党员在参与各项党组织工作中,对于工作经验、方法和技巧的总结与反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党员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进一
  • 11-01 最热社区工作感想和体会大全(17篇)
    通过工作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如果你正在困惑如何写一篇好的工作体会,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工作体会范文,或许能
  • 11-01 最热中秋节晚会策划活动方案及流程(模板18篇)
    通过制定策划方案,可以提前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充分的准备。策划方案的实施需要团队协作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 11-01 最热幼儿园小班体育立定跳远教案(模板15篇)
    幼儿园小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了解幼儿园小班总结的写作方式和内容要点。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自主探
  • 11-01 优秀跟链家签独家合作协议(案例14篇)
    合作需要每个成员都能够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参与,共同付出努力。以下是一些团队合作的技巧和要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工作效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协议使用的频率越来越
  • 11-01 专业推动政法系统改革心得(案例20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改进自己。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作为社会的一员,
  • 11-01 专业顶板隐患排查工作总结(通用18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工作中的有效方法和经验。请大家注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写作技巧和要点,对于月工作总结的写作会有所帮助。4月22日,芦
  • 11-01 专业八年级地理期末工作总结大全(18篇)
    不断进行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总结能够有所帮助。本学期我所担任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