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民间风俗活动策划书(汇总14篇)

民间风俗活动策划书(汇总14篇)

时间:2023-11-02 21:44:19 作者:琴心月民间风俗活动策划书(汇总14篇)

活动策划包括确定活动目标、目标受众以及相关细节,并制定相应的预算、时间表和资源调配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策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

民间游戏活动策划《网鱼》

活动总目标:

1、亲子尝试玩民间游戏,对民间游戏有浓厚的兴趣。

2、增进亲子、家园间的情感沟通,提高家长和孩子一起锻炼的意识。

3、在活动中幼儿能养成与爸爸妈妈克服困难、夺得胜利的精神以及一定的集体荣誉感和竞赛意识。

家长助兴的比赛项目——拔河。

请每个班出8名家长(4男4女),比赛分半决赛和决赛,大一和大二进行第一轮,大一和大二进行第二轮,大一和大二进行第三轮,赢了的一组再进行对决。

亲子游戏项目:

1、亲子游戏:小脚踩大脚(塑胶操场东南)。

目标:在活动中感受爱的情感,融洽亲子之情。

准备:4张小椅子。

玩法:将每4队亲子分成一组,幼儿将自己的小脚踩在家长的脚面上,小手牵着家长,家长带着幼儿向前行进,以最快速度绕过对面的椅子后走回起点,最快完成游戏的.一队为胜。

游戏规则:行进过程中要保证幼儿的小脚一直踩在家长的脚面上。

2、亲子游戏:抢凳子(塑胶操场东北)。

目标:幼儿喜欢和家长一起合作完成游戏活动!

准备:9张小椅子。

玩法:

(1)10个人玩,教师敲鼓,那10个人围着9个板凳转圈;

(2)鼓声一停,10个人每人抢一个板凳,没抢到的淘汰。

(3)最后两个人围着一个板凳转,说停后,谁抢到了,谁就是胜利者!

3、亲子游戏:“投沙包”(草坪)。

目标:在一定距离里投掷,手眼协调力及投掷力都能得到提高。

准备:沙包若干,筐4个。

玩法:在一定距离内孩子投沙包,家长接,接得多的为胜利者。

4、亲子游戏“听话的小球”(多功能活动室)。

目标:愿意与家长一起游戏,并能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民间风俗禁忌

大年三十,称为除夕,就是传说这个夜晚会有个叫夕的兽,为了吉利起见,所以最好不要出去。

我国的传统习俗,除夕晚上,一家人一定要在大年除夕晚上共聚一起吃团年饭,又称围炉,起源于古人皆围着炉子吃饭,不分长幼皆一起吃,寓意合家团圆,幸福美满。

大年三十不宜晚归,因为大年三十是祭祖节,凡是祭祖节日都是阴气比较重,而且不宜晚回家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年三十不宜在别人家里久留,对别人来说不吉利。

大年三十,也称为“除夕”。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是指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大年三十有很多的禁忌:如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便溺,忌泼污水、灯油于地等。人们在大年三十到来时,一面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扫卫生,以驱疫病、除恶鬼。

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说人不团圆、财不完整。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吃完年夜饭后,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全家欢聚一堂,围炉而坐,叙旧话新,畅谈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要遵守一些守岁的禁忌,禁忌大声喧哗。

除夕夜来历。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年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拜年”(拜年的由来),把年的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画上的那个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这一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来)。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除夕的食物。

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饺子。

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中国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长面。

春分节气民间风俗

春分节气民间风俗有哪些?春分节气民间风俗,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第四个节气,这时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春分节气民间风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竖蛋。

据说是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竖起来。有史料记载,这个小游戏在中国已经玩了四千多年了,而现在这个小游戏,或者说这个春分的习俗,已然成为了全世界都在玩的小游戏。据说春分这天受地球引力影响,鸡蛋是最容易立起来的。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2、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3、吃春菜。

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4、送春牛。

送春牛,实际送的就是印有农历节气的二开红纸或黄纸,上面还印有耕田的图样,名曰“春牛图”。一般都是些机巧的人挨家挨户的送,说些吉利的话,唱些应景的曲儿,直到主人家愿意掏钱买下春牛图。

5、放风筝。

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这一传统民间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6、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按习俗,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7、春菜。

在春季的时候是肝病发病时期,所以此时大家应该要做好肝脏的护理,做好阴阳平衡。甘味食物能起到补肝益肾的作用,这些食物有很多,像是枸杞、核桃、花生等。还有饮酒会伤害到我们的肝脏,春天不要喝酒。

春分的时候饮食方面要做到阴阳互补。食物主要分为寒、热、温、凉、平这几种属性,在进食的时候,要禁忌偏热、偏寒、偏升之类的饮食,在烹饪鱼虾蟹食物时,应该要用葱、姜、酒这种温性调料,能很好的预防本菜肴性寒偏凉。

每个节气都有对应和符合气候生长的菜品,这种菜品得天地之精气,营养价值非常高。在春季的时候,要多吃韭菜,它能很好的增强人体脾胃之气;还有也可以多吃豆芽、豆苗、莴苣类蔬菜,它们能促进活化身体生长机能。

3.春分时节应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忌熬夜。

春天时节,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这是一种正常的季节性变化时出现的生理现象。因此,想去春困,首先得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成年人必须每天保证8小时左右的睡眠,儿童和青少年则每天应该有9小时的睡眠。“春雷响,万物长”。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

4.春分时节应注意避免情绪波动。

春分到,万物生!春分是草木生长萌芽时期。此时,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所以要注意避免情绪波动,多做户外活动,迎风顺气、随风送忧,做到心平气和,保持心情愉悦。

玄鸟至︰玄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

雷乃发声︰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

始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公羊传》又曰:“电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阳,电阴。”非也。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秋分的民间风俗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失败者虽然多,成功者也不少,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有专家称,鸡蛋确实是可以竖立的,且并不仅限于春分、秋分时节,春分、秋分这两天,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竖蛋”成功的关键在蛋壳上面。鸡蛋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以及三点决定一个平面的原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三角形,那么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另外,最好选择生下四五天的鸡蛋,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最有利于“竖蛋”。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汤圆多以糯米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糯米性温,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热量之物,在春寒季节少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补虚调血、升阳健脾。但糯米黏滞、难消化,多食容易导致食滞。搭配葱、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汤圆的滞缓效果。

立春民间传统风俗

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_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贴春联。

春联,每逢春节人们都会贴春贴,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其中写成对联的又叫春联。

传统春贴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但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贴。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但不是每幅春联都有横批。

剪窗花。

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贴窗花还盛行,在河北丰宁,春节期间若谁家未贴窗花,人们就会猜测这个家庭是否出了事。剪纸品种之一。为烘托节日气氛,广大农村春节前在窗子上张贴的剪纸。窗花的样式,一般比较自由,除了贴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团花”之外,其外轮廓都没有什么限制。窗花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以戏曲故事数量较大。窗花北方较为普遍。

放爆竹。

放鞭炮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一些烈性爆竹每年都会造成一些人员伤亡。随着社会和人们的文明进步,对春节放鞭炮这种习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视。现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烟花爆竹的规定。部分城市已解除。

逛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办年货。

年货是过年前买一些好的物品,而采购过程则称为办年货,例如贵价的鲍参翅肚用来煮一顿好的饭菜,来慰劳一下辛苦工作了一年的日子,庆祝新年的来临。有些地方的人会买糖果瓜子的年货放在全盒里,亲戚朋友来拜年时,就请他们吃糖果和瓜子等。另外办的年货就是拜年时送的礼物,城市地区流行送巧克力、曲奇饼等,这是因为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时,传统习俗是要带一些礼物。

换桃符。

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挂年画。

年画(newyearpaintings)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

扭秧歌。

每逢重大节日,例如新年等,城乡都组织队,拜年问好,互相祝福、娱乐。另外,不同的村邻之间还会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秧歌是我国农村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扭秧歌时人们所穿的服装色彩对比强烈,有红蓝黄绿。大家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耍狮子。

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舞龙灯。

舞龙在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台湾、香港、东南亚,以至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踩高跷。

汉族传统民间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进行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民间游戏活动策划《网鱼》

目标:能动脑筋、有耐心地用钓鱼竿钓起不同形状的瓶子,坚持完成任务,不放弃。材料:筷子、细绳、吸管、装饰过的可乐瓶。

玩法:1.用蓝色的纸板围一个池塘.将装饰过的瓶子放进去,瓶口朝上。

2.拿一根钓鱼竿,把鱼线(线的尾部系一小截吸管)放进瓶子里,抬起鱼杆将瓶子钓起来。

规则:1.可以调整鱼竿上的小吸管,但不能用手将吸管放进瓶子里。

2.钓过的瓶子及时还原,钓竿用完放回瓶子里。

游戏:铅笔入瓶目标:调整身体动作.将系在绳子上的笔放进小瓶子里,能坚持完成任务2次。

材料:大号夹子、铅笔、各种动物造型的(养乐多)小瓶子、地垫、五角星。

玩法:1.在平坦地面放置8块小地垫,上面放上卡通小瓶子8个。

2.夹子上系一根长绳,绳子另一头系一支笔。

3.将夹子夹在后背的衣服上,不用手帮忙调整距离,将笔放在小瓶子里。

4.尝试将夹子夹在身体任意部位,将笔放进瓶子。

规则:1.不能用手放笔。

2.放进两个小瓶子后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游戏:投花片目标:能将提供的雪花片一个一个投进远处的罐子里,坚持投到相应的数量。材料:小花片若干、不同造型的罐子组合6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玩法:1.将罐子放在距幼儿一米远的地方,20片花片放在小盘子里。

2.坐在椅子上。手端小盘子将花片一个一个投进罐子里。

3.投完盘子里所有的花片后,数一数落入罐子里的花片数量。

4.将投出的花片全部拣起来放进小盘子里。

5.在表格中记录完成任务的情况。

规则:1.一个一个投,投进8片以上完成任务。

2.坐在规定的位置投。建议:1.可根据幼儿的能力调整投花片的距离。

2.罐子可以多准备一些,组合成不同的造型,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玩偶新玩法杯偶:变脸(适合大班)游戏目标:正确使用有关表情的词语,并尝试创编出与表情相关的故事。材料准备:透明的塑料杯、纸杯、饮料瓶、各色包装纸、毛根、各色复印纸。

制作方法:

1.将不同颜色的复印纸裁成小纸片,在上面画上不同的表情,粘在纸杯的不同侧面上。

2.在透明塑料杯上用毛线装饰上头发。

3.将纸杯固定在饮料瓶上,用包装纸制作木偶的衣服,最后进行装饰。游戏玩法:转动塑料杯,就可以看到表情的变化,小朋友可以用它来表示自己的心情,也可以用它来讲述“心情故事”。杖偶:快乐舞龙(适合大班)。

游戏目标:能根据音乐的快慢变化做出不同的动作。材料准备:即时贴、长布条、龙头、废旧的5升油桶、pvc管。

制作方法:

1.请幼儿将即时贴剪成鳞片状。

2.将鳞片贴在长布条上做成龙身。

3.教师协助幼儿完成后面的组装工作。

游戏玩法:幼儿合作舞龙,要求按音乐快慢变化做出不同的动作。如音乐较抒情柔缓的时候可以做些较平缓的动作,到了音乐较热烈激昂的时候就可以做些奔跑、翻腾的动作。但一定要提醒幼儿注意合作、注意安全。

文档为doc格式。

春分节气民间风俗

24节气春分快到了,春分的气候特点是天气温暖、阳光明媚。春分节气民间风俗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分节气民间风俗,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1、祭日。

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大多设在京郊,元朝时建有日坛,此后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在日坛祭祀大明神(太阳)。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北京现在的'日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太阳神(古称“大明之神”)的地方。从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起四百多年,先后有天启,崇祯,乾隆,嘉庆,道光等五位皇帝到日坛亲祀。清道光23年(1843年)后“祭日”活动逐渐消亡,至今已中断160多年。

养生建议,春分时节,可以多吃一些红枣等养脾的甜食,还有蜂蜜、韭菜、菠菜等,少食酸和辛辣食品。此外,每周应至少补充3次坚果类食品,如核桃、花生、杏仁、桃仁等,有助于提神去燥,除瘙痒等。

2、立春蛋。

据说,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早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春分立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来临。后来渐渐演变为一种祈求好运的传统。

想成功“竖蛋”,可以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尝试把它在平面桌子上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有人解释,这跟“春分”地球地轴呈66.5度倾斜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据说立稳的鸡蛋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可保持十几天不倒。

3、吃春菜。

在岭南的一些地区,春分之日还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人们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民间还有一则顺口溜对此记述:“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分到来之际。面对万物萌发,人们自然要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了。

4、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民间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

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5、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1、春雷阵响吉祥雨,幸福花开百花丽。莺歌燕舞齐欢鸣,春光如意怡情溢。沐浴春光身体强,一帆风顺无惆怅。早起竞走平安路。万事如意美满圆。祝春风愉悦。

2、春分是春暖花开的开始,虽然你在那头,我在这头,还是依然把你记在我的心头,愿好运伴着我的祝福开始,愿平安伴着我的短信开始,愿幸福伴着你的阅读开始,祝你春分快乐。

3、今日春分,送上美祝福,祝你春风得意心情爽,春意盎然好运降!

4、春分养生正当时,关怀浓厚身边绕。牛肉补脾堪黄芪,土豆同炖味道好。常吃豆腐护肝脏,煮焖烹制最营养。每天三颗大红枣,开胃养颜不会老。愿快乐安康!

5、春分到,百鸟叫。昼渐长,夜渐短。早点睡,睡眠足。常锻炼,身体棒。身体好,无病扰。心豁达,无烦恼。幸福至,平安到。常开心,乐逍遥!

6、将思念汇成一片海,拥有幸福花开的情怀,让梦想点缀一片天,描绘快乐相随的精彩,让春花聚成一片景,渲染真诚永远的祝福,春分又至,愿你快乐幸福!

7、春分到了,送去祝福,好运大家齐分享。送去春风,春天美景共分享。送去花香,踏青快乐共分享。送去友谊,问候真情共分享。祝春分节日开心快乐每一天。

8、春,又来了!那门前的柳树上,又爆出了绿苞!这是我那无尽的思念之树,绽出的希望新芽!

9、今日春分,祝福送给好朋友,祝你百分幸福,千万开心,万分如意!

10、春分到来风光好,绿树红花迎风笑。养生之道莫小瞧,早睡早起身体好。空气新鲜朝阳照,呼吸顺畅心情妙。小事不必太计较,心胸宽广烦恼抛。祝你春分总欢笑,快快乐乐直到老!

11、春风吹开幸福花,春雨浇淋烦恼去。春风吹来快乐风,春雨飘洒富裕路。万紫千红迎朝阳,喜乐高歌春光情。愿你春分身体好,春风满面事业新!

12、把美丽的花朵给灿烂的春天,把甜蜜的幸福给相爱的恋人,把珍贵的光阴给奋斗的人们,把广阔的胸怀给湛蓝的天空,把春分的祝福给亲爱的朋友。愿你的生活幸福灿烂。

13、春分的风,将快乐吹开,幸福无限,春分的雨,将好运浇灌,财富不断,春分的雷,将吉祥震响,如意相随,春分的花,将友谊芬芳,传递祝福,春分愿你乐相伴,福相随,春分节气快乐。

14、春分到,愿你:快乐多一分,倍精神。好运多一分,万事成。平安多一分,好前程。成功多一分,不折腾。健康多一运,身体行。幸福多一分,好心情!

15、春雷猛把鼓敲,春风奔走呼号,春雨播洒歌谣,春潮汹涌如涛,短信出来冒泡,因为春分来到,愿您貌比春花娇俏,运气直冲云霄,天天开怀大笑,生活自在逍遥!

1、《偷声木兰花》。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2、《次韵吴谕德先生共月庵赏花》。

未从花下醉清曛,忽忆东风动茜裙。

已按公诗知节候,来年相访在春分。

3、《春分日》。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4、《答葛实甫》。

雨雪度春分,垆香寂自焚。

冲泥来好客,促膝把新文。

霜橘留余绿,晴湖蹴钿纹。

清音个中得,但许解人闻。

5、《清平乐和李御史春寒》。

日长亭馆。尚问寒深浅。底事今年花信晚。柳外东风未软。

韶光已近春分。小桃犹霜痕。天意因怜病起,故教迟吐清芬。

6、《七绝》。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7、《少年游》杜安世。

小楼归燕又黄昏。寂寞锁高门。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

画堂无绪,初燃绛蜡,罗帐掩馀薰。多情不解怨王孙。任薄幸、一从君。

8、《阮郎归》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归。

9、《春日田家》宋琬。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10、《踏莎行》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薛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立春之日民间风俗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咏柳》(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立秋节气民间风俗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按照传统风俗,是夜瓜豆任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非难。此俗清代以前就有,民国以来仍流传在民间。如在商洛竹林关一带,中秋节夜里,孩子们在月亮还未出来时,照例钻进附近的秋田里,摸一样东西回家。如果摸到葱,父母就认为这孩子长大后很聪明;如果摸到瓜果,父母就认为孩子将来不愁吃喝,事事顺利。人们视“摸秋”为游戏,不作偷盗行为论处。过了这一天,家长要约束孩子,不准到瓜田里拿人家的一枝一叶。商南县的居民,在中秋节的晚上,吃罢月饼后,不肯长高的小孩去摸高梁;没有男孩的人家去摸茄子;没有女孩的人家去摸辣子;小孩不聪明的人家去摸葱。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时开始。此日同春分一样,阻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天文学上规定秋分为北半球秋季开始。何谓秋分,分者半也,此当九日之半,故谓秋分。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为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水始涸。其时正是中国北方进行秋收耕种的时候。陕西关中一带正值秋收季节,玉米、谷子、糜子以及各种豆类,均在此时收获。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个撂一个。”而是搬一个放在笼子里,然后放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最后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秋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中也有乐趣,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长起来以后,特别是包谷长成一人高,初结穗儿的时候,田间里正是他们玩耍、做戏的场所。他们把嫩包谷穗搬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留上烟囱,就是一个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包谷穗放进去,到处拾柴禾,包谷顶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烧。一会儿一全窑的包谷穗全被烧熟了,丰硕的包谷宴就在田间举行。他们还上树捉麻雀蛋,就地打兔子,能吃的野味很多,都可以在野地的锅里,烧制出来。有荤有素,百味俱全。他们还把打来的柿子,弄来的红苕,放在土窑洞里,温烧一个时辰,就会变成香甜的柿子。这种秋田里的乐趣,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立春民间传统风俗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2.游春。

与礼法的祭祀相比,地方民间更多了热闹庆贺的气息。这一天的活动称为迎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3.鞭春牛。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4.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咬春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

5.抢春。

这里的“牛土”或“牛纸”是指在官署鞭春之后,也就是在土牛或纸牛被打碎之后,围观的民众抢得的土块或纸片。人们相信,牛土或牛纸可以带来吉利。因为人们认为春牛是春的象征,所以争抢“牛土”或“牛纸”的行为称为“抢春”。

1.菠菜解毒、防春燥。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春菠”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中医也认为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2.萝卜消积滞、防感冒。

冬春交替时节,吃萝卜再合适不过了。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特别是到了傍晚,气温明显降低,体质虚弱之人,此时容易感受寒邪而引发感冒。再加上过节期间肠胃负担重,多少有些积滞,也是容易诱发感冒发热的原因。萝卜中含有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废物,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巧用萝卜煲水当茶喝,也可防治感冒,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由于萝卜性寒,脾胃虚寒或阴盛偏寒体质者不宜多食。

3.韭菜健胃、提神、强肾。

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韭菜含有挥发油、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健胃、提神、强肾等功效。春韭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为鲜美。春韭吃法多样,既可佐肉、蛋、虾、墨鱼等,又可做蒸包、水饺的馅料。炒绿豆芽或豆腐干时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胃不好的人应少吃。

4.红枣美容养颜、补血养脾。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5.春芽消脂通便、抗氧化。

春日食春芽。孔子说“不时,不食”,意思是,不是这个季节的(东西)就不吃。中医经典着作《黄帝内经》也说要“食岁谷”,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等。

6.蜂蜜补中益气、润肠通便。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寒还暖,人就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总的原则是,注意保护阳气。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养肝为主。

春属木,与肝相应,立春是护肝的好时机,以调节心情为主。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有利于疏肝理气。

2、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3、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4、健身运动要和缓。

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以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若运动过于激烈,可能损耗阳气,对养生不利。

5、饮食要多甘少酸。

中秋节的民间风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夏至节气民间风俗

今天是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中国古代很久就有夏至的记载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夏至有哪些民间风俗,希望大家喜欢!

一.观莲节。

夏至是观赏莲花的最好时节,民间把6月24日作为荷花的生日,早在宋代就有“观莲”节了。荷花亭亭玉立,集花、叶、香三美于一身,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经典诗句,描绘了荷花的风姿神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表现了荷花,圣洁无瑕的气质,也是人们追求的理想人格。

二.夏至吃面。

中国民间有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意思是说冬至日要吃饺子,而从夏至开始则要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物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这是因为夏至是农家最忙最累最欢喜的日子。夏至一到,刚好是大麦小麦收割完毕的时候。

三.夏至祭祀。

在古人看来,夏至不是一个简单的节气,而是阴阳升降,天道循环的转折点,是重要的节日,所以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在节日举行祭祀是理所应当的,但祭地是皇上的特权。祭的礼仪是国之大典。

宋朝夏至时节,百官可以放假三天。到了明清两朝更是修了地坛,让皇帝在夏至日举行盛大的祭地仪式,现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的地坛公园,就是明清留下的祭祀遗址。

官方重视夏至的祭祀,渐渐到了民间夏至日,也有荐新祭祖的仪式。中国人是特别讲究对祖先的祭祀的。夏至鼎盛的阳气催熟了瓜果蔬菜。这些新鲜的食物摘下来以后,活着的人不是自己来享受它,而是呈上新收的麦子与祖先共享。不过时至今日,祭祀的习俗已渐渐被人们淡忘。

四.放荷灯。

放荷灯也是夏至的民间风俗。这个习俗主要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对活着的人们的祝福。千百盏河灯在夏至夜晚被人们释放到河中,闪闪烁烁就像散落到人间的点点星光,很是令人心醉。

夏至不是入伏的开始,但是它是判断入伏的标志。民间俗语说“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夏至来临的第三个庚日就开始入伏了。入伏指的是三伏天,这段时间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庚日间相差10天。

三伏天分为头伏(初伏),中伏和末伏。

初伏: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夏至那天不算)为初伏的第一天,初伏是十天。

中伏:初伏后的十天,也就是初伏的下一个庚日(因为天干为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一个循环都是十天),中伏的天数不定,这个由末伏的开始时间决定。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为末伏的第一天。末伏为10天。末伏结束的时间在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前后。古人的命名和计算还是很贴切的。

三伏天的开始与结束都是由庚日决定的,因此,从夏至开始到立秋之间如果有4个庚日,则中伏十天。如果有5个庚日,中伏为20天。三伏天的长短与闰月无关。

1、《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2、《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3、《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4、《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5、《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唐·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6、《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唐·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七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7、《夏至後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8、《夏至》。

宋·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立秋的民间风俗

在以前的时候,宿迁老百姓要在立秋的这段时间用容器装满水,容器的大小是要一样的,然后开始称重。如果装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会变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比较多,有可能形成秋涝。

在淮安这个地方,湖上渔民也有立秋称水的习俗,根据水质的轻重,推测秋水的涨落,水重就是不祥的征兆,旧有秋水涨,卖渔网的说法。

2、吃鸡蛋。

除此之外,立秋的这天,在我国其他的地区还有吃鸡蛋、桃子等习俗。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鸡蛋不会伤脾胃,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等都适合,但不适合多吃,每天1~2个是比较合适的。

3、祈福。

在常州的武进地区,立秋会举办秋会来纪念猛将菩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另外,由于古代的时候,常州经常发生蝗虫的灾害,在立秋饿当天农民也会往稻田里插上三角旗,以此来驱赶蝗虫。在盐城的民间也流传着“争秋夺福”的传统说法,这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4、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时候,开始于汉代,后世把秋社定在立秋后第5个戊日。这个时候收获已经结束,官府和民间都在这个日子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的时速。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到现在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谷雨节气民间风俗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2、喝谷雨茶。

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以祈求健康。

3、食香椿。

北方则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4、禁杀五毒。

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

5、祭海。

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这天渔民要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

6、贴谷雨贴。

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

7、赏牡丹花。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至今,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还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

8、洗“桃花水”

旧时,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它洗浴,可消灾避祸。在西北地区,谷雨节人们会以“桃花水”洗浴,举行射猎、跳舞等活动庆祝。

二十四节气对应不同的时间和气候特点,还有不同民间习俗。在清明之后我们将迎来谷雨节气,那么谷雨有什么讲究呢?主要来看看谷雨禁忌,就谷雨这一时节来看,谷雨人们讲究禁蝎。通俗来说就是谷雨节气到来,蝎子也开始活动了,人们要把它消灭掉。

谷雨忌讳野外防火。

在我国壮族地区,谷雨日忌讳在野外放火。当地的老人们认为,谷雨是下雨的好时节,这天在野外放火就会激怒雷公电母,他们会因此而报复人间,不给下雨,民间就会连续干旱,影响农业生产。所以,这天即使要去拜山扫墓,也不会有人在野外放炮、上香、烧纸钱。

《孟子》說:“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桑林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古人理想国的象徵征。有村庄处,必有桑林。“谷雨三朝蚕白头”,谷雨前后,任何人不得去左邻右舍窜门,即便是衙门的官差也不得下乡,以免衝撞了蚕神。等蚕上山了,祭过蚕神嫘祖,方才解禁。

谷雨忌讳不下雨。

有农谚说谷雨:“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多数人认为谷雨不下雨,当年就要干旱,就不会风调雨顺,庄稼长不好,也没有好收成。还有农谚云:“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所以谷雨下雨是好兆头。谷雨不雨,亦为荒年之兆,民间忌之。湖南龙山一带,以谷雨日下雨为吉,有谚语“清明宜明,谷雨宜暗”。

谷雨忌蝎子。

就全国大范围来说,谷雨最为普遍的禁忌是“禁蝎”。蝎子是有毒之物,被人们看成“五毒”之一,是被驱禁的对象。在山西临沂。人们把灰酒洒在墙上,叫“禁蝎”;陕西同官、米脂会在墙上贴压蝎符,被认为可以除蝎。谷雨禁蝎。旧时汉族民间流行。山东一带有以朱砂书符禁蝎的迷信活动。此外,谷雨不雨,亦为荒年之兆,民间忌之。湖南龙山一带,以谷雨日下雨为吉,有谚语“清明宜明,谷雨宜暗”。湖南醴陵,谷雨日忌动土,要休耕一天,有谚语“牛歇谷雨人歇灶”。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的特点。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华南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华南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

“谷雨前,好种棉”,又云:“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自古以来,棉农把谷雨节作为棉花播种指标,编成谚语,世代相传。

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还有谷雨节气如气温偏高,阴雨频繁,会使三麦病虫害发生和流行。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变化,搞好三麦病虫害防治。

相关范文推荐
  • 11-02 保密工作的警示教育心得范文(16篇)
    通过写工作心得,我们可以总结出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策略,为日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成功的工作心得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 11-02 应聘淘宝云客服的简历(汇总14篇)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简历已经成为求职和升职发展的必备工具之一。如果你需要参考一些优秀的个人简历样本,可以阅读下文所提供的范文,它们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组织和展示你的能
  • 11-02 大型工程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15篇)
    心得体会是对人生、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一种思考和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个人成长和进步。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和思考方
  • 11-02 安全生产会议上的领导讲话稿篇(模板13篇)
    讲话稿的撰写需要考虑受众的需求和背景,力求做到目的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朴实生动,充满感染力和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用工具和素材资源,希望能够为大家
  • 11-02 项目申请报告书版参考(热门23篇)
    在撰写报告范文之前,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已有成果。在写报告范文时,参考这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可以帮助你避免常见的错误和不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 11-02 致敬最美白衣天使演讲稿(精选19篇)
    演讲稿范文的撰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以下是几篇精选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演讲稿。谁是逆行者?他们
  • 11-02 新员工入职讲话稿大全(16篇)
    在编写讲话稿时,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受众需求,采用相应的语言风格和语调。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讲话稿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演讲能够有所帮助。尊敬的王总、各
  • 11-02 县人才工作年度总结大全(24篇)
    年度总结是对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教训的总结,是自我提升的机会。下面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年度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组
  • 11-02 小学二年级新年联欢会主持词(汇总17篇)
    各位嘉宾、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我将为大家主持今天的座谈会,请大家积极参与讨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些出色的主持人的主持词,领略他们的独特风范和才华的闪光点。
  • 11-02 友爱心得体会及收获(优秀20篇)
    在生活和工作中,积累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和改进行为方式。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