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优质18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优质18篇)

时间:2023-11-05 12:06:44 作者:碧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优质18篇)

综合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协作与沟通能力。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综合实践的例子,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反思

对教师来说课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因为综合实践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这个空间里,我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这对于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通过活动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在活动中,一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让人欣喜而欣慰。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二、给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舞台

本学期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我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对于我设计的这些主题,一节课完成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一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由我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我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一、在现有的条件下相信自己行,相信学生行。

四年级学生“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是个“大”课。这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我。一学期的实验表明,以前的理解太狭隘了。综合实践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路子,意识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

二、要改善课堂中的“收与放”

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教”,但综合实践活动课却离不开必要的“教”。这后一个 “教” 就是指导。尤其是课程启动才短短几年,学生处于一种不知所然的状况,一上来就放由学生所谓“自主选题”,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经过实践的摸索,我指定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制订计划,学会合作,均需要教师的点拨,甚至是训练。要“放”就必须先“扶”,否则学生无所适从。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学生永远学不会自己走路。我一开始就布置他们写方案,由于有生活中的基础,很快方案就出来了。但是在方案的实施阶段,一开始担心他们第一次在校外自己活动,安全问题是我比较担心的,还有一点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是不够的。但是实践下来,现在的小学生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应在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三、要改变旧的观念,增强新的血液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要有新的师生观、新的教学观。而以前自己以教学主宰者自居惯了却浑然不觉,依赖讲授法多了却秉性难移。课程实验刚开始,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老用讲授法,介绍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结果两节课下来,学生就兴趣全无了。这时,我才发觉:不对劲!活动课不能这么上!活动活动,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旧的单一的讲授法必须淡去,必须采用新的“活动教育法”来“活动育人”。

四、“单兵作战”与“集体协作” 教师只是个召集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决不是一个教师就能全部包下的。综合实践课是集体课!怎么不叫学生去请其他指导老师呢?后来的实践证明,只有教师间的集体协作才能高质量地教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这就是我的成功。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结

第一次参加“20xx年珲春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培训学习,我的心情很激动,能够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让我格外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为了提高在职教师的综合能力,市里组织了这次教育培训,能够搭乘上这列发展提高的列车,在这次旅途中收获知识,收获能力,且有许多同行们共同研讨和学习,是旅途上一道快乐的风景。今天通过倾听李圣子老师的专题讨座,收获颇丰,现就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谈一谈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指导。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作为一名中学的教师,我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通过在市骨干教师的培训中我学习到了中小学心理问题及对策,学习中了解了许多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中小学生有什么样的心理特征、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听完讲座,我明确了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每个健康的人都应该具备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总有一些人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表现,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意识到这些表现就是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逆反、孤独、嫉妒、惧怕、唯我独尊、贪图享乐、厌学等等,出现了心理问题就会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作为教学一线的人民教师,有责任认真学习好各种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我发现有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很不理想,在课堂上不爱回答问题,没有学习的兴趣,也不参与老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具有典型的厌学表现,如有一名女同学就是这一类型的孩子,结合她的课堂表现,我在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中有意调动她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她多沟通,下课了多关注地问长问短,渐渐地这名同学在综合课上把头扬了起来,能够很专注地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中来,并且是非常积极和主动的,而且我发现她的美术功底非常好,在剪纸活动时她表现得更是非常优异,小学就有剪纸功底的她成了这个班剪纸最棒的学生,我请她到讲台上为大家作讨座,她的同学们很诧异于她的表现,从她自信的讲解介绍中我看到了一个自信和优秀的孩子正在成长起来。

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表现很优秀,但她在其它科目的学习上依然有困难,但她现在已经懂得,要努力去改变,哪怕只是很小的改变,也要坚持。再次和她沟通时她开心地告诉我比上次考试提高了几名,话语中透露出对自己的肯定和赞许,我相信她一定会越来越好。在和学生的沟通中我发现自己明显的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这也提醒我应该在工作中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努力让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更优秀更称职的好老师。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反思

1、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绝大部分学校中被作为一门新的“副科”地位存在,缺少应有的关注,课程支持严重不足,指导教师一般也是兼职的。

2、指导教师缺乏系统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把握不准导致指导学生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如,有的以学科课程的实施方式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的则放任自由,缺乏具体指导和行为规范,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流于形式,其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等方面难以达成。

3、教育观念未能得到根本转变。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中考不考的课目,都是可学可不学的。因此就有了主课作业多多,而学生也乐此不疲。这样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实践。

4、缺乏实践活动基地及配套的教育政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但由于得不到社会各界的有效支持,致使学生无法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无法直接参与社区和社会,无法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针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经过认真反思,提出以下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系统,尽快明确综合活动教师职称评定的方式与程序,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计算标准,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及对学校的评价制度;同时应考虑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中考综合素质评价中去,促使学校及社会各界转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2、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系统培训,研制具有操作性综合实践活动培训教材,给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方法的引领和案例示范;同时,鼓励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交流与合作一起分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经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反思作和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

3、地方政府要形成配套的教育政策和氛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同时社会各界也要给与力所能及的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进入实施阶段。各个实验学校都结合地区和学校本身的资源优势,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如果我们冷静思考,也会发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为了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理念和独特价值,纠正实践中的偏差,就要对这些误区作深入分析和反思,防止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化、表面化。

一、活动主题应来源于生活实际

不少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活动主题的时候,往往是选择教师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有的地区和学校甚至硬性规定某一学期的活动主题。比如,某市区教研部门规定春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我们的环境”,秋季则为“动物世界探秘”。有的学校在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时,将每个年级的活动主题作硬性规定后,指导教师只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主题来开展活动,结果活动主题受限制,学生活动的方式也相应受到局限。这样的活动主题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形成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关系的整体认识。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科书和教辅资料,教师在指导学生活动时有时是一筹莫展,但这并不等于可以由地方和学校来对教师作一些硬性规定,相反应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关注周围生活及其整个世界时发现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确定主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周围的生活及现象,从而提出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了取舍,确定活动的主题。只有这样确定的主题,才是学生乐意探究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有生活基础;也只有这样坚持下去,不同年级、不同年段的学生才会呈现出不同领域中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教师的引导也才会使同一批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

二、由浅尝辄止走向深度体验

在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对热热闹闹的活动场面很感兴趣,对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十分好奇,但对如何进行实践活动却茫然无知,导致调查访问的目的无法实现,实验研究注重表面现象,参观体验走走过场,或者在实践活动中稍有收获和体会就非常满足,浅尝辄止。这样的实践活动虽然热闹但少有实效。不用说使学生能够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整体认识与发展他们的探究精神和问题意识,就是想获得参与实践的真切体验和丰富经验也难以做到。这种表面化、形式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及其课程价值背道而驰的。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视野不开阔,思维受局限,对生活的理解不深入;二是学生缺乏开展实践活动必备的常识,即缺乏必要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对各项实践活动的目标不具体、不明确,也是其重要的因素。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但实践并不等于走过场,应该引导学生由浅尝辄止走向深度实践、深度体验。深度实践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把各种实践活动的目标细化、分解,并进行合理分工;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如,调查访问的表格、录音照相器材)来完成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深度实践还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细致的记录和深刻的反思,每一阶段都进行适时的调控。需要反复实践的要多次实践,需要更换实践方式的就要及时更换。只有这样及时总结和反思实践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通过实践活动受益。那种为了活动而活动,或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只能是一种低效的实践、盲目的实践。

三、引导学生关注活动过程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我们经常只能观摩到实践活动的总结交流阶段。在总结交流的展示过程中,我们往往看到各活动小组展示的是自己研究的结果。其结果形式多种多样,有研究报告、现场表演、图表图案、制作模型等等,花样百出,一件比一件精彩。学生和指导教师也往往对这些研究结果倍加赞赏,而对这些结果的来历即活动过程却忽略了。有的学校在介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时,甚至把学校有多少小发明、小创造、获得多少专利或有多少个“小院士”作为经验介绍出来,这无疑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一种误解,至少这些结果只能代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个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教育或知识教育的局限性而设计的一门面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性学习,在实践中自主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尝试解决问题,以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活动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切身体验,遭遇过各种各样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难以遭遇的现实生活场景,正是这些引起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悟。如果离开了对这些真实而具体的活动过程的理解和回味,仅仅关注活动的结果,那么伴随着活动过程的认识、体验和感悟都将无法获得、无法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独特的课程价值也将消失殆尽。因此,在活动的总结交流阶段,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展示活动成果的同时,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理顺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和体验,做到“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门新型课程,也是课程改革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结合本校文学特色,同时也将结合校本课程、学科内容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开展相应的学习研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对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同时又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鼓励学生以自己独有的触角去搜寻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活动的主题应生成于学生生活,与他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在观察、思考、活动、操作中有机生成。以自我为圆心,以能力为半径,去划定自己所要探索的领域,去探究其中的奥妙。在活动中,渴求个性的健全发展,珍视人生的价值体现。

二、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工作:

1、以转变观念为先导。

学校领导首先真正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调动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新课程形态的了解和熟悉,要把观念转变贯穿培训的全过程,通过集中学习,讨论、分散自学、写心得体会、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让教师在实践中自己摸索,自己总结提高。把教师和学生放到同一起跑线上,教师在指导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怎样指导,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转变自己,使教师学生同步成长,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展示和发展自己的舞台。学校经常组织教师论谈,老师们自由上台,交流和分享活动中取得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论谈时,教师能谈多少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借助论谈,有了开展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机会和舞台,促使教师积极实践和思考。

2、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发挥好图书室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让学生积极利用图书室进行资料的查阅与整理积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充分利用电脑房等多媒体教室,让学生利用电脑搜集资料,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鼓励教师以多媒体等手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提高教室中实物投影仪、电脑等器材的使用率。在学校网页中开辟专栏,鼓励学生利用好此平台,发表感想与体会,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3、提供必要支持条件。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离不开收集信息,上网检索,做相关的实验。因此,加强图书馆、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为教师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要策划多元化的学生阅读活动,指导文献书籍、报纸杂志或其他资历料的检索查阅,计算机房提供师生进入因特网查询,有效地从网上获取资料,选择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师生做读书摘记和笔记,进行讲座实践。

4、动员家长积极参与。

四、活动的内容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使用,内容有分有合,灵活掌握。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仍是按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对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都应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在活动启动阶段,要鼓励学生制定活动方案与计划,并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主活动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方式的活动,并做好相关记录。在活动后期,指导学生书写活动报告,形成决议,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同时,教师应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与积累。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计划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更多名师,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主题。如今,这一主题在“教育家办学”时代的召唤下,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被提升到更高的层面,也被推到了课程改革的关键部位。应当说,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不少研究和实践,有了不少进展,但还应有实质性的突破。我们应该常常追问:培养优秀教师,培养名师、大师,究竟缺什么?究竟该怎么办?答案肯定很多,不过,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最缺有效的机制,最需要有创新意义的超越。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新教育实验倡导教师结成“团队成长共同体”,以互相支持、互勉共进,实现共同提升,打造全优、有效、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中,“团队成长共同体”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充分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促进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大家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将自己的想法与团队成员碰撞,产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下面就《用眼习惯小调查》一课,跟大家分享我区的点滴做法。

结合市级送教下乡及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科研沙龙的活动课题《用眼习惯小调查》我区开展了这一主题活动。我们团队采取的是一人一课多讲、多人同课异构,在实践中寻求最佳授课方式。先是张英欣老师试讲、改进,然后是结合全区的第六届“卓越杯”大赛,请所有参加复赛的老师们也针对这一课题进行设计,让大家各抒己见。接着是市里沙龙活动张老师和五常的一位老师共同上这节课,课后学科教师们研讨。最后,我们的xx老师针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讲座。总之,为我们针对本课找到最佳教案而服务。下面是张老师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分辨好的用眼习惯和不好的用眼习惯;初步认识问卷和问卷调查。2.学习设计1份简单、易完成的问卷。

教学用ppt课件,学生设计问卷时所用的纸笔。【教学过程】。

一、出示投影,猜谜语。

师:看了这组数据,你想到了什么?

二、判断。

图中用眼行为是否正。

判断对错。

三、用眼习惯小调查。

针对用眼习惯,我们开展一次。

1、说明调查方法:投影出示。

用眼习惯小调查面访调查电话询问邮寄问卷。

问卷调查法。

2、看调查问卷,分析调查问卷。

用眼习惯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们,为了了解大家的用眼习惯,设计了如下问题,请你根据情况如实填写,如果”是”请添(a),如果“否”请添(b),希望得到您真诚的配合。

1、你认真做眼保健操吗?()a.是b.否。

2、你与家人共用毛巾吗?()a.是b.否。

3、你经常吃有益眼睛的食物吗?()a.是b.否。

4、你玩电子产品,注意30分钟休息吗?()a.是b.否。

5、你为眼睛定期“体检”吗?()a.是b.否谢谢您,感谢您的配合。祝愿您幸福健康。

主题问卷说明填表指导调研内容。

3、设计调查问卷应注意那几点?(投影出示)。

致谢语设计调查问卷注意。

1、问题要表达明确、具体。

2、确保问题易回答。

3、题型采用选择题,判断题为佳。

4、问题不易过长过多。

4、合作,设计问卷。

四、小结、五、轻松一刻。

轻松一刻:眨一眨,转一转向左转,向右转向上看,向下看闭一闭,再睁开。

五常镇中心学校陈晓晶的教案主题背景的提出:

说起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的确立还源于上个月我校进行的一次体检。在与校医的交谈中我惊讶地发现班级眼部疾病(特别是近视眼的人数呈直线递增趋势)所以我在与班干部商议下,向全体学生发出号召:大家一起来了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懂得一些保护眼睛的好方法,养成一些用眼好习惯。

活动目标:为实现综合实践课的总目标,我分别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眼球的结构、近视的危害及形成原因。2.学会设计简单简单的调查问卷。

3.培养学生正确的用眼习惯及珍爱眼睛热爱生活的情感。活动重点:了解用眼习惯内容并能判断好与坏。。活动难点: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用眼习惯、视力保护等方面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眼球模型、学习单、行动卡、电子琴。活动方式:

1、自主——合作——探究——整理。

2、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采访、表演等形式。活动过程:

1、“画鼻子”游戏引出眼睛的重要性。(通过一个学生的两次画鼻子效果本人和同学均纷纷谈感受)。

2、师:为了更全面细致地了解眼睛各部分名称及作用教师带着模型向学生讲解介绍。听了我的介绍同学们一定增长许多知识吧。一提起眼睛谁来说一说眼部疾病都有哪些,(原来最严重的是近视眼)。

3、下面是采集一组的同学利用休息时间采访我校的校医的一个小片听听校医是怎么说的。

采集一组的三名同学走上台播放录制的短片。

4、师:现场请出班级近视的同学谈一谈生活及学习中的苦恼。大屏出示近视的危害资料。

5、师;同学们,严重的近视太可怕了!那么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是不正确的(学生回答用眼习惯)师板书后说:今天我们就对用眼习惯做个小调查。下面请采集二组的同学汇报有关用眼习惯方面的常识。

采集二组的全体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纷纷走上台汇报。

6、师:我们找到了近视的元凶,那我们班同学的用眼习惯怎么样呢?问是最直接的调查方式。我先来个现场小调查。师用抢答的形式出题生答题。调查方式除了问还有一种就是问卷调查。

拓展延伸:

(1)心动不如行动,写行动卡张贴在黑板上。

(2)师生同唱《护眼歌》孩子们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把爱眼护眼的正能量通过我们的歌声传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接下来是老师们的共同研讨:各位老师,大家好:感谢大家认真聆听了两位老师的教学展示,下面我们团队将围绕两位老师的授课课题”用眼习惯小调查”,从三个方面1你认为这两节课有那些可取之处,对你有什么启示?你有什么建议?2你上过这节课吗?你是怎么上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如何突破的?课后效果怎么样?3你想过这份调查问卷的后续调查,统计,分析等环节的可操作性吗?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也能积极的参与我们的论坛中,为我们今后的综合实践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

首先请参加论坛的老师作一下自我介绍(成员介绍)。好,那我们先请两位进行教学展示的老师来谈一谈本节课的设计。xx(反思),xx(反思)。每一节好课的呈现背后都凝聚着执教者的心血,观课后都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请在座的各位老师说一说,你觉得这两节课的可取之处在哪里?或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找台下3位老师发言)。

非常感谢这几位老师热情参与我们的论坛谈论。我们刚刚通过教学展示看到了,同样的课题,两位老师设计思路完全不同,一位侧重于问卷问题的设置,一位侧重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分析信息的能力。我知道在座的几位老师也都上过这节课,你在设计方案中有什么自己的创新之处,或者课后反思时觉得哪个课堂环节设计存在问题可以再提升和改进?请xx老师说一说。(xx的重点是通过学习讨论要求学生知道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懂得一些保护眼睛的好方法,养成用眼好习惯。学会设计一份用眼习惯小调查,初步学习整合、统计和分析搜集的信息和资料)。xx老师通过调查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学习整合分析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课堂环节中注重了学生对问卷中问题和答案的设计。我本人也是跨学年教学,在四年级的教学中也上过这节课,这节课的设计所着重的环节和之前的几位老师不太一样。xx(重点:初步认识调查问卷的构成和作用,以及调查问卷问题呈现的形式)各位老师,您也上过这节课吧,或是关于调查问卷设计的课题,那您是怎样设计教学方案的?请与我们分享一下。(找台下2位老师发言)。

一节好课的呈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们的讨论就充分证明了这句话,各位老师的课堂设计各有巧妙之处,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每一位老师如果再上一次“用眼习惯小调查”这节课,结合众家所长,相信一定是极其精彩的一节课!那我刚刚注意到,老师们说得比较多的都是“如何设计问卷”“如何设计问题”等等,对调查过后的统计分析方面提到的不太多,你是否遇到过这方面的问题或困惑?也就是我们事先请大家思考的第3个问题:你想过这份调查问卷的后续调查,统计,分析等环节的可操作性吗?(有人说就说两句,没人说就直接引入刘颖老师讲座)。

今天我们围绕同一课题,各抒已见,与同仁们分享自己的授课心得,体会,这只是我们综合实践学科科研沙龙的一个小小缩影,感谢徐老师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实实在在的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出发,实实在在的表达自己的困惑,实实在在的交流自己的经验,相信今天台上台下的各位老师的收获非常丰富,希望我们能将今日之所得应用于明日的教学中,更能将今日之学习态度应用于明日的综合实践学科更深入的研究学习中!谢谢大家!

最后是xx老师的讲座:

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徐老师在上次沙龙活动讲到的全国会议上把“综合实践活动”说成是新课改的“怪胎”甚至“备胎”的说法,回想2002年新课改之初,这门课程是新课改最大的“亮点”,十年多的不断探索却成长为怪胎。我想用一件实例反思这一说法。这是福建宁德市骨干教师班主任——张平老师,这是我在厦门上课的现场照片,课后qq聊天,她着急上公开课想参考我的教学设计,最有趣的是这样一位骨干老师从来没上过这样的公开课,想想全国又会有多少双身份的教师会在平时实实在在的投入精力在这一课程,不就形成现在的现场会时搞一搞,平时虚无缥缈的备胎吗?而我们看到的展示课也都是课堂活动别开生面,课下实践观测与指导渐无声息,时间久了孩子更多的学会了纸上谈兵,学会了口号性的夸夸奇谈吗?所以有怪胎的说法不足为奇。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说说如何在“常态课”中与孩子静静走过实践活动的每个过程。

设计调查问卷:

第一节——问题设计的必要、科学性的分析与设计。

指导点:了解各职业中眼睛发挥的重要作用(图片);明确调查人群3—5年或初一的学生(了解同龄人的用眼习惯);设计最想问的问题(包括:天天做却不认真或忽视的问题、还有你最想知道的问题);设计题型(最好填又好统计的)——选择题。

课下——书写并设计无错字、无涂改的清晰的问卷(1——3张)开展实践调查:

课后——实践调查。

第三节——反馈调查经历、总结调查技巧与注意事项指导点;说说你的调查时间、地点和经历。

时间、地点:图书馆、课间操场上、送子车同学、小区邻居、同学、值周生经历:物质奖励型(送个小礼物、多借一本书)软磨硬泡型(认识的同学亲戚等,帮我填一张吧)耐心等待型(等辅导班同学写完作业、送子车同学有兴趣填到真填)直截了当型(熟悉的同学)。

分析——都愿意说顺利的经历。

指导点:大家说说有没有不顺利的经历吗?(中途打断型、有来无回型直接受挫型)学生交流后反思:实践调查要从熟人开始会增加信心,陌生人调查要找准适当的时间诚恳表明不会占用太长时间,当时发当时收,遇到比我们大的学生要先赢得信任和同意再发问卷填写完成,女孩在调查比我们大的男孩时要有多人同行或家长陪伴,这就是实践中的成长,交流中的积累,孩子们会交往会处世了。

教师的反思:模拟实践教师要办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让孩子模拟尝试。统计并分析数据:

回收数量多的班级采用:

回收数量少的班级采用:

2.几人站前面一人一张,读题说答案,一人记录,一人监督读题,大家监督统计,大家发现工作做得最认真的是读题监督员,谁读看谁的,不单看题号还看问题是否是一个。

反思:反复的实践统计,学生学会了问卷编号、监督统计的方法,形成严谨统计过程的习惯。

第五节——分析数据(从数据反差大的结果分析原题)得出调查结论: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板书体现各题的数据结果,学生最想了解的是数据对比反差比较大的问题是什么?教师再次读学生选的题,并简单板书标注。学生开始口述几个反差大的结果体现出的问题,综合分析:这次调查学生用眼习惯用的好的用哪几方面,急待改正的是哪些习惯(用眼时间过长、一半人近视了、不认真做眼操、三个一等)。

四、得出调查结论。

第六节——行动改习惯。眼操、三个一。从几人做大家纠正到同桌一人做一人纠正再到全班做评规范指导员等环节让孩子从调查结果真正开始重视并行动起来。

我区在卓越杯大赛中以同课异构的形式有20多位老师介绍了自己的活动指导我总结了老师们闪光点介绍给大家分享。数字资料的真实性实时性,不能拿来就用针对调查对象、实用性设计调查问题。(不识字的儿童、中高年学生、成人、老人„„)。

如:题型——开放题:填空、问答封闭题:选择。格式——标题、卷首语、正文、结束语就像孩子英语先会说,后了解知识体系。

思索:还未尝试的:组内统一问卷问题,展开一系列活动又会是什么效果,希望与大家能再次探讨交流。

孤雁不饮啄,飞鸣思念群。在追求个人成功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集体、团队。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帮助,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我区扎实开展的区域集体备课中,教师们就是本着这样的精神面貌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集众家之所长,融入到课堂,使课堂整体环节更加紧凑,更具梯度。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正如我们开篇所说的“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愿我们香坊区“团队成长共同体”越来越成熟,真正做到止如丘山,发如风雨,如此则战无不胜!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结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指定性学习领域,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参与性的实践学习,“使学生通过一般性实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这样,我们可以在顺应新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上选择两条线:一条是社区服务线,可以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了适合该年级段学生的社区服务实践项目,并规定了各年级段每个学生所必须完成的社区服务总时数,作为衡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的重要指标念,本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个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发展为宗旨而设置的新课程。另一条是学校主题活动和学生自主研究活动线,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段可以安排以教师为主导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年级段可以安排了在教师指导下的班级统一的主题实践活动和应用设计活动,高年级段可以安排了学生自主小课题研究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分层次的不同程度的探究性学习、实际应用设计学习和社会考察学习,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活动的初步能力,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增加学生对社会的生活积累,并获得对社会物资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低中年级的主题实践活动内容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有关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组织的要求,紧紧围绕“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来组织,以避免内容组织的随意性。

会生活这一宗旨。虽然中年级孩子年龄小,对家乡的过去不甚了了;虽然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对路旁那历经世纪风雨的老房子往往熟视无睹。但是“家乡”就在他们身边,是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是他们上学路过的地方,是爷爷奶奶唠叨的家常,是爸爸妈妈关心的话题。潜移默化中,他们的心底早悄悄埋下了家乡情结。“我爱家乡”的主题倡议似一声春笛轻轻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吹开了他们的心底之花,激起他们渴望了解自己的家乡,一探究竟的愿望。“我爱家乡”的研究主题,水到渠成地为孩子们所接受并付之于行动。

综合实践课程注重活动生成过程而不注重结果。这样,这项学习活动就摆脱了分数和功利性的束缚,使得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给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爱因斯坦曾说过:“创造千千万万,关键在一问。”有问才有思考,才有发现,才有收获。敢于质疑、勤于质疑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究学习。如果说创新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质疑就是自主学习的基石。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于是,我们在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就把“问”作为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问路石”,进行了探索。

“假如你是一个外乡人,来到湖塘想了解些什么?”这一大胆的设问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为学生探究家乡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是一名小导游,如何向别人介绍你的家乡呢?”设身处地考虑问题,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参与的欲望,拓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相信各种奇思妙想会如喷泉般涌出。

满天繁星,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星辰;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学子无数,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所以,教育绝不是教师照本宣科地演绎教材,机械地传承知识,必须具备创造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自由舞台。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我爱家乡”的主题研究活动中,老师有时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有时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有时甚至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从不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而是问他们该怎么办,让他们各抒己见,在讨论中,甚至是争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老师总是尽量让学生明白一点,“你才是研究咱们湖塘的专家”。遇到问题,你可以请教别人,但谁也不能代替你。”第二步活动中,孩子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在“我爱家乡”的大主题下,又可以拟出了子课题。这些子课题有“湖塘的历史变迁”、“大家族”、“老街古建筑”、“湖塘的人文精神”等。根据同趣分组的原则,每一个孩子都选择了自己的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小组请指导老师,写聘书,走街串巷访问,读书阅报上网搜集资料。这些活动,他们都是尽力独立完成。虽然有时走弯路,但是他们兴趣盎然,蠢蠢欲动,得意之色溢于言表。“我是一个小专家。”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多少自信和自豪。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民主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

1、激发兴趣,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2、教师是参考学材组织学生活动,而不是教学生用书或教学生活动。

本学材是教师组织活动时的一个参考,教师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创设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不要受学材的框架的约束。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要重视活动的自主性,鼓励形式多样性。

3、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有些活动还可以向纵深方向不断延伸和扩展,甚至超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4、不要用同一个尺度去评价所有学生。

本课程重视过程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有不同兴趣和能力水平,如果教师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学生或以等级评分的方法去评定学生的表现,会就使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达不到评价的发展功能。本课程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只要学生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给予鼓励。

总之在确定了主题,让他们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去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这样做有时候并不尽人意,不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这是由于我们没有起到老师的监督、参与和指导作用而产生的。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立项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应“退居二线”了,在幕后提高同学们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动”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对此,我总结出几条经验:

第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因为老师的参与,会让学生感到他们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随便的事,而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事;老师的指导又使学生们少走弯路,可借鉴老师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快的享受成功。

第二、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应给予赞赏,让他们的自信转化为行动,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循环。但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尝试用“挫折教育”让学生品味人生,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培养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质,为筑起他们的人生之塔奠定结实的基础。第三、课后要有反思。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与所失,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反思为下一次课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第四、让评价体系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互评及师生共评等评价方式为完善活动方案提供最直接帮助。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动”,在“动”中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一句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重要特征,与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分享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件给大家学习!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组建一支基本稳定的师资队伍,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稳步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这学期倡导主要围绕下列线索进行设计和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课程,同时又是必修课程,不能成为其他课程的附属品,但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打通进行。学科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所以我们应当突破学科教学自我封闭的僵化模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依托学科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内外打通,对学科资源和非学科资源的开发进行一体化设计,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因此,我们将考虑如果有机地与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所以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让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从学生身边的小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如《吸烟有无毒害》、《网络利与弊》、《了解身边的环境》等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实际参与、亲身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的现象与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将着重引导学生形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有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根据学校及周围自然环境的`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形式,收集各种自然环境的信息,关爱自然,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五、工作思路:

(一)整体构思,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本学期,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在各年级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制订出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以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对活动课程的认识。加强专题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让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培训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集中培训、教研组研讨、个人自学相结合,以“案例式”、“对话研讨式”等学习形式使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联系起来,使之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反思,获得实践经验。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增强交流。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教研活动,实现校内老师增强交流,本校与外校老师之间加强交流,吸取兄弟学校开展本课程的经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四)注重过程,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指导。本课程主要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等学习来开展。学生通过社会考察、讨论分析、角色扮演、办报创作等社会活动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中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志,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的展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记录活动经过、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督促,并且这些事情要力争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的过程中,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及时参与学生的研究,预设学生将会遇到的困难,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支持,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将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五)关注评价,深入推进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收集好每次活动的方案设计、活动成果作品、反思日记、研究报告等,及时记录自己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过程和体验;开辟学生成果展示。学校可利用校园广播、橱窗等栏地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小论文、小报告、小作品展示或展览。让教师、家长、学生都积极参与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六)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能够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会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因此可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七)具体活动内容:

1.寻找春天学做叶画。

2.认识绿色食品学做凉菜、水果拼盘,做饺子。

3.小菜园通过采访,实地察看,了解几种蔬菜和水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4.走进纸的王国学简单的折纸、剪纸。

5.零用钱的调查调查采访零用钱的去向。

六、流程安排:

1、制订并贯彻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讨论活动内容,订好学期活动计划。

2、召开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培训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

3、按制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4、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小结。

6、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的,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本学期将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机制激发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自我成长,促进自我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悦。

1.注重过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2)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

(3)逐步发展活动中规划与设计课程的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计划

2004年9月23日——26日,山东省教研室在长岛组织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验研究分课题开题会,我有幸承担了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验研究的子课题的实验。半年来,我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活动中并不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而是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种种体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自身的一种关注;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于是我就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做了深刻的探讨。

一.“动”之目标——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必须明确,就是要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来促进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比如,在设计的《我是勤俭节约小公民》活动中,集体讨论,确立课题后,学生兵分四路:浪费现象暴光组,资源短缺调查组,车间生产采访组,种植实践组。全班学生围绕共同的主题------“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纷纷做我所做,不久,暴光组情景再现出了许多可气的浪费现象;调查组查出了我国哪些地区缺乏哪种资源,导致了哪些不良后果,有何感想;采访组摄制了许多产品的生产流程,并采访了工人工作时的劳苦;种植组亲身体验了劳动之累,懂得了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重要。从而使全校掀起了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高潮。正是活动目标的明确性,才使活动课程的展开有的放矢。

二.“动”之内容——广。

由一粒米的浪费探讨中国13亿人口的温饱;由当地的植被特点挖掘新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存活方式„„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实践活动的内容。简言之,活动内容无所不及,无所不能,虽然研究的深度可能是浅显的,但仍使学生在广泛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广阔世界的无穷魅力。

三.“动”之方式——巧。

学生动起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关键是怎样引导学生动,引导学生怎样动,这还真是一个技巧的问题。

1.鼓励学生“动脑”。

在我设计的《整治宁阳西沙河》这一活动中,学生调查了它的污染情况,采集水样,做水质检验,找到污染源,勘察排污现场,写出详实的调查报告。对此,我并没有满足,而是鼓励学生齐动脑,想拯救西沙河的方案,为宁阳的环保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一翻讨论后,让我如释负重。他们联合向全县人民呼吁并建议:

1、严禁任何人在西沙河两岸乱倒垃圾,以保证河水流畅、清澈。

2、以经济制裁或法律的形式,制定保护西沙河水质的有关文件和条令。

3、可关闭或迁走工业路上几家污染严重的工厂,也可通过技术革新使其实现清洁生产。

4、要建几座污水处理厂,立即着手处理西沙河的河水。

活动中激励他们集体探讨中去想办法,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时时迸发,还使他们认识到爱我宁阳应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时时处处为宁阳的明天献计献策。

2.鼓励学生“动眼”。

观察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然而,观察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综合活动课上培养学生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能有效提高观察能力。在设计的《宁阳蟋蟀友谊赛》活动中,引导学生们用眼去观察(1)宁阳蟋蟀的形态及种类。(2)宁阳蟋蟀的价格。(3)蟋蟀疾病的防治。

(4)宁阳蟋蟀的危机。(5)宁阳蟋蟀的可持续发展。(6)蟋蟀的作用与危害等,从而真正了解宁阳蟋蟀。在设计的《关注乡饮金马村》这一活动中,鼓励学生观察校内学生的牙齿,发现了什么不同。统计中总结发现乡饮乡金马村的人牙齿呈现茶黄色。再走出校园,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探讨出了金马村地下有一种特殊的廊坊石,是高氟区,人们长期饮用高氟水,致使牙齿变成茶黄色,再也不能变白了。长期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或现象,会丰富他们观察的角度,拓宽他们的观察的思路,对一切就会有更深的认识。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不同,通过观察后得到的知识有多有少,但并不要在乎学生能掌握多少高深的科学知识,只要他们学会观察的方法就足够了。

3.鼓励学生“动手”。

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及文化、艺术等动手与动脑的创意实践中度过的。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其中的个性张扬和深度的探索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就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利用一切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面对操作任务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规律,选择方法。在《美食广场》一活动中,孩子们要挑战“家乡特色菜的制作”,学生对此兴致极高,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都跃跃欲试,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感受到实践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感受到自身价值与劳动的价值。在设计的《我是种植小行家》这一活动中,学生亲自选种,整地,播种,施肥,浇水,收获,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劳动时的喜悦,收获后的自豪难以言状。因为这种多元的动手实践方式,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

4.鼓励学生“动口”。

5.鼓励学生“互动”。

教师根据活动内容,积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与环境,可以两人合作、小组合作、全班互动,甚至兄弟班级间互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处,学会团结互助,学会分工与合作,在活动中与人为镜,获得有关实验态度、意志力、操作方法等方面的种种补益,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在《我们一起迎元旦》活动的设计中,我安排了让孩子四人小组合作自制新年贺卡,之后,又加了让学生间互赠贺卡的环节,这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讨论、交流的情境,通过合作思考、意见交流、总结等形式,促进师生、生生的沟通互动,在自己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意见的聆听、接纳、赞赏、争辩,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主动完善自己对知识的建构,与同伴共同进步。

四.“动”之价值远。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一本《开心辞典》可谓千家万乐,家家有本“快乐经”——开心不一;一手《美食广场》诗可谓五味俱全,个个寄托“家乡情”——怀念重重。其活动价值就在于孩子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在过程中获得了逐步的发展,这种发展将伴随他们“生活世界”中的点点滴滴,一路健康地走下去,意义是久远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让学生,在“动”中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在“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

2、了解各种粮食的用途及营养价值。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口语表达、动手操作及交流能力。

4、通过活动,学生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认识各种粮食并了解它们的用途及价值。

认识各种粮食并了解它们的用途及价值。

教师: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各种粮食,做手工粘贴画,上网查资料。

课时分配: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检查调查活动情况。

1、指名说出当地所产粮食的名称。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各种粮食,加强认识。

3、个人展示搜集到的粮食,并说出它们的用途及营养价值。

4、媒体欣赏各种粮食及其用途和营养价值。

三、展示手工作品。

1、小组内展示,选出一张最佳作品,全班交流。

2、被选中的作品的作者向全班同学介绍所用到的粮食以及设计想法。

四、媒体欣赏古诗《悯农》。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课,大家认识了当地所产的粮食,了解到了粮食的用途及营养价值。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应该爱惜粮食。

六、课外拓展。

把这节课的收获、感受写篇小短文。

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承载着新课程核心理念的课程,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最佳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最佳途径。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开展起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呈现出一派可喜的景象。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似乎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似乎还是没有被一部分管理者所认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似乎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认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门课程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课程。

反思一:管理者的“不专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难以深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有序、有效地实施。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是一门需要不断发展、建设、完善的课程。因此,我们就不能强求课程管理者一开始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但至少管理者也要随着课程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自己,使得自己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中具有“真正的话语权”。但是,现实并不让人乐观,从教研部门的课程管理来看,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管理者是身兼数职,这样课程管理者就没有更多时间来管理和研究这门课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也就“有形而无神”了。从学校管理上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的整个课程实施体系中的重视程度不够,实施力度不够。很多学校管理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不够,这样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就很难进行科学地规划和有效地指导,这样很容易造成课程实施的“放任自流”。

反思二:实施者的“不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败关键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因此课程具体实施者对课程的了解和对课程的研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入发展的基础。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对教师专业要求很高的课程,这就需要我们课程具体实施者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但现实并不让人乐观。很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专职教师担任,大部分学校的课程都是由语文教师(或者数学教师)担任,语文教师担任很多门课程,哪有时间和心思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研究?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急需专职教师。

反思三:“以点带面”,课程常态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但经过多年的探索,综合实践常态化似乎还是一个梦!(当然有很多客观原因)。最近参加几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活动,很多人都在说学校综合实践已经常态化,而且列举了大量的案例。仔细研究这些案例,确实很不错,科学规范,如果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进去那学生真是会终身受益。但是透过这些案例,让人隐隐觉得有些不安。很多案例是为了交流,为了出版,为了参赛,为展示而设计实施的。如何根据学校的自身实际,遵循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位课程实施者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以几个案例就说自己综合实践已经常态化了,这是不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需要课程管理者的重视,需要给教师提供相关的“校本实施计划”,需要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相信只要我们充分地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断完善实施监督、课程评价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并不是一个遥远的神话。

反思四:没有更规范科学的课程标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的核心课程,到现在还没有颁布《课程标准》,只有一部《课程纲要》。由于现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纲要》只是一些纲要式的内容,对课程具体实施者缺乏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因此,作为一门核心课程更需要一部规范的、科学的课程标准。

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和校本管理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探索,我坚信只要我们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门课程才能真正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

1、通过听故事,使幼儿学会同情别人,学会安慰别人。

2、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

1、手指套偶:小鸟,牵牛花,小草,凤仙花。

2、卡纸,各种废旧材料,录音机,故事磁带。

一、看看,听听,说说:知道在别人痛苦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关心。

1、观看手指套偶,听故事的.前半部分,提问:

(1)小鸟生病了,孤单单地躺在窝里,心里怎样?

(2)大树下有谁?它们有没有帮助小鸟呢?凤仙花是怎样做的?

(3)牵牛花看见了心里怎么样呢?

2、继续观看纸偶表演。

(二),听故事的后半部分,提问:

(1)是谁帮助了小鸟?

(2)牵牛花是怎样帮助小鸟的?

(3)牵牛花看见了小鸟的病好了,它怎样了?

(4)牵牛花为什么很高兴?

二、想一想,议一议:知道别人的痛苦,学会安慰别人的一些方法。

(1)能告诉我们,你生病的时候躺在床上的感受,你又在盼望着什么?

(2)当发现有的小朋友身体不舒服时会怎样帮助和安慰他呢?

小结:哪怕是一句话,一张卡片,都是对别人最好的安慰和祝福。

三、动手做做,体验关心别人后可以给大家带来快乐。

今天×××小朋友生病了,你想用什么方法安慰他,祝他早日康复?(在不拘同一答案中进行分类,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参与区域活动。

一、设计:爱心卡,提供卡纸,包装纸,彩带以及废旧材料等操作材料。

二、准备录音机,磁带,帮助他们录制一句安慰的话和祝福语。

三、提供泡沫,铅丝、皱纸、彩带,制作花篮和水果篮。

四、小小慰问团,自编几个小节目。

活动延伸:让我们带着这些礼物和祝福去看望×××小朋友吧!

(本活动设计获常熟市《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二等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局域网、校园网,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建立稳定的训练基地充分利用劳动技术训练基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设计

通过观看这几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我进一步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把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的操作,越有积极性。

但并不意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来获得直接经验,而不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不是活动的旁观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的全过程,包括活动中方法的`指导及交流形式和总结整合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多种技能。

毫无疑问,任何形式的教学,学生是主体,综合实践活动也不例外。但综合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更注重——“动”,动脑、动手、动口,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来促“动”。

综合实践活动也不是培养少数学生的特长活动,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除了“激发兴趣”出发,“鼓励+赞赏”的教学理念是全员参与的重要保障,给予每个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展示自己,赞赏每一个学生的点滴所得,都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本学期我将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通过本期两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进而通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活动中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增进。继续开展并利用学校周边有利环境进行课题开发,力求把实践学习融入学生生活,体现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

1、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每周一节课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2、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一、初步了解,继激发兴趣。

1、学生通读学习课文整组课文,初步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将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通过资料袋的学习初步了解我国其它二十多处世界遗产有哪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以搜集关于颐和园的资料为例,引导学生怎样搜集整理资料。学生学习之后,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世界遗产进行了解。可以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资料,倡导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资料本,进一步感受这些“世界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信息的习惯。

二、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

1、阅读《长城》课后的资料袋,引导学生读一读文字,看一看图片,查一查地图,谈一谈感受。

2、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或录象资料,激发学生继续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愿望。

3、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世界遗产的文章,如选读课文中《迷人的张家界》,《同步阅读》只能感的《碧水丹山话武夷》、《庐山落霞》、《黄山记》、《仰望布拉达》等,从作品中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摘录优美语句、学习写作方法、谈谈自己的收获等等。)

三、课外延伸、拓展。

1、了解我国文物古迹保护的现状,搜集相关资料、图片,进行阅读,并思考怎样保护文物古迹,提出保护的建议,或就“如何做一个文明的游客”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最后形成建议书或倡议书。使学生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2、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教师要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如图文搭配,表达形式丰富(手抄报等;引用或创编恰当的广告词,调动游客的兴趣等)。

四、展示学习成果

1、展览学生的“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资料本,让学生互相参观、翻阅,注意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可互相交谈、互相赞美或提出宝贵意见,并评选出内容最丰富,设计最美观,最有新意和创意的资料本,加深学生对成功喜悦的感受。(在本子上互评留下意见或建议;颁发喜报等)

2、组织学生交流介绍我国“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并模拟导游讲解(拍照写小结)。

1.第一课:开题活动

课内一课时,课余一周完成,考虑到学生已经有的学习经验,同学中间已有多人戴上近视镜,也要多位家长反映孩子视力不好。主题生成课利用电教媒体,播放同学们不良的看书习惯及后果的场面,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并扩展到身边的情况,生成主题,分解专题,确定研究内容各调查方向,孩子们按兴趣分组,并初步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2.第二课:了解阶段

课内一课时,课余一周。知识了解课:重点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眼睛成像原理;近视眼的成因。让学生开展讨论,分析成因,提出要注意的问题。

3.第三课:实践活动

课内一课时,课余一周。方法指导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小研究。问题研讨课:近视怎样引起的,在学校如何开展调查,在家如何搜集查找资料,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开展集体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调查采访要注意的事项,老师指导学生学会与别人沟通,进一步学会采访。教会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整理信息,归纳预防近视的方法。

4.第四课:交流评价活动

课内一课时,课余一周完成。交流反馈课:各小组汇报实践活动,分享收获与困惑,吸取他人经验完善自我活动,在同学相互建议和老师指导下完善实践活动。成果设计课:重点指导学生整理原始资料和数据,归纳研究结论,写小研究报告。

5.第五课:成果展示活动

课堂一课时,课余两周成果展示课:提出了展示汇报的要求后,先让学生各组利用几天课余时间作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各组小研究报告与手抄报、相片结合起来作汇报。总结反思课,引起学生对整个活动中出的困惑、挫折等进行全面反思,成果共享及对活动进行理性总结反思,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一、准备阶段:

1.在学完第25课后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引导学生自主确定收集资料的内容、途径和合作伙伴,制定活动计划。面对:“成长的故事”这专题,同学们可能会提出了不少方案:有的想看书、上网了解名人的成长故事,有的想采访社会各行各业人士,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有的想采访身边的名人,有的收集自己班级的成长故事,编辑一本故事书。有的同学看了语文园地七的“知心姐姐”栏目后,认为,为同学解决成长的烦恼事是很有意义的,提议办个“悄悄话信箱”。

2、分小组:定好主题,分好小组之后,接着怎样开展活动呢?要研究什么内容呢?什么时间开展呢?针对这些问题,我让每组学生一起讨论,制定本组的计划,是让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办事。

二、活动实施: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伟人、名人、亲人、伙伴或自己的成长故事,教师经常询问活动的开展情况,根据实际给予恰当的指导。

三、汇报展示

1、 与伟人的一次亲密接触。6人一小组找寻名人和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在汇报课上交流和展示,并筛选一部分图片和资料张贴于教室墙上。

2、追寻家人童年的足迹。利用双休日对自己的家人进行一次访谈,让他们说说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些事情,然后自己整理,写成一篇访谈日记。

3、尽数自己成长路上的“脚印”。给老师写一封信,和老师说说自己成长道路上难忘的事情。

4、寻找激励自己的人生格言。进行寻找格言的活动——每个人制作一张“座右铭”,写上格言激励自己,并贴在桌子右上角。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了一次互赠格言的活动,使学生在互相赠送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同伴的激励。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并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及专业水平,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中年级要求:

1、学生自主观察感受生活,社会,提出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课题.

2、教师及时点拨,帮助确定主题及研究方案,开展活动.

3、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成果展示.

高年级要求

1、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确定研究方案.

2、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在活动中适当指导.

3、学生自主组织成果展示.

1、河水污染状况及对策研究

2、八小食堂状况的调查

3、菜市场资源调查

4、扬中住房现状的调查研究

5、野生植物现状调查

6、“肯德基”的诱惑力为什么这么大

7、调查新建的活动场所对各个人群的适宜程度和对它的评价

8、白色污染带来的坏处

9、为什么小学生如此迷恋电子游戏

10、形成龋齿的原因及预防

11、大蒜没有水分和泥土,为什么会发芽

12、小学生的近视原因及预防措施

13、你知道吸烟的危害有多大吗

14、饮食与保健

以上由各班根据本班实际需要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相应主题开展活动.

实施形式:可穿插进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进行,也可相对集中半日活动.

9月份:

1、认真贯彻执行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加强理论学习。

2、制订教学、教研计划。

10月份

1、检查个人备课情况。

2、进一步完善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网站,利用网站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活动,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网站的发展。

11月份

参加扬中市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

12月份

深入课堂进行调研,了解教师的困难与需求,充分发挥教导处的指导和服务功能。

20xx年1月份

做好课程综合评价工作,师生开展自我小结,撰写案例、教学反思、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工作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状,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综合实践活动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渺茫、担心和担心,但是我们深信,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工作总结正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之一。我校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结合本校的实际,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加强与生活的密切整合,努力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我们将课堂作为实践基地,关注学生的活动细节,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实践活动的亲历和体验中师生共同成长,我们觉得是在重建一种课程文化,重建一种学校文化。

我校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充分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开始明晰了课程理念,逐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模式。在实施进程中,教师们也遇到不少问题,如学生实践活动空间的提供、教学条件的建立与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与水平的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综合课的开展。为此,教师们觉得加强组织学习与交流,通过教学研讨活动,资源共享。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教师们听得到,看得见,学得会,从实施层面上解决了他们在综合课上的许多困惑,收到了良好的培训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必须立足校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现多方整合,以拓展活动的实施空间。各年级在制订活动方案时,要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结合起来构想。开展活动时,力求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学生们通过调查、收集文字图片资料、走访等活动,做足了“实践功夫”;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系列主题活动校本开发,合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让师生们自己“作主”;引导实施新的教学评价,注重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研究;启发学生从数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深入调查;与劳动技术教育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开展学习技能、科技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上查阅资料,ppt制作等……我们注意到信息技术不仅仅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手段,而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素养,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制约综合实践活动向前推进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素质问题。

1、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管理。

首先,学校成立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业务指导小组,定期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研讨、对上课老师进行指导。

其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排课作调整。对教师进行调整:以班主任为主,任教一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便于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及时的监控与指导。学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乃至学校职工、学生家长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有义务有责任配合班主任老师指导好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课时进行调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行弹性课时,全校每周安排一节书法课、班队活动课,周四下午集中安排两节兴趣互动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另安排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数学活动课和信息技术课。

2、调整对教师的培训方式,提高清晰度。

我们采用以一个课例推进到底的培训方式,分步进行操作。

第一步推出一个主题活动,共同关注。学校课题指导小组确定一个班级,围绕一个大主题,重点指导该班任教老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组人员和所有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从开题、分组活动到成果展示,全过程参与,并且分到各小组对学生活动进行跟踪指导。在教师亲自经历了一个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后,再让大家一起来研讨找出经验或不足,再完善,在此基础上,再让教师们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第二步继续模仿、实践。围绕同一主题,在自己所任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进行实践。学校课题指导小组对同一主题活动进行总结,形成同一主题不同层面学生的活动案例集。

第三步围绕不同的主题独立尝试。教师积累一定经验后,组织学生围绕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活动。课题指导小组不定期地听课、查看资料。一方面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另一方面总结经验,收集优秀案例。

通过研讨和培训,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有了实质性的推进,研究的氛围推向了高潮。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宽广、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及广阔的活动背景,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中由惧怕、回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到逐渐接纳、认可、喜欢它。这一转变来自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亲身实践与体验。对于新课程,教师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功能。

2、我们全体老师在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教师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对于自已角色的定位有了新的认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向纵深推进,就必须营造学生、教师、家长全员参与的氛围,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协调好各种关系,形成指导合力,使学生活动顺利开展得到有力的保障。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的班主任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综合实践课程其意义在于教与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的机会。虽说,我校推出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是作为教师培训的课例,活动时间不长,但活动中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相信,长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4、学校领导始终参与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造就了学生,造就了教师,更激活了学校。

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持之以恒的推行,我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体系。主管教学的校长负责课程实施的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的,三到六年级每周6课时、一到二年级每周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都安排到各班课表中,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每周四下午还专门有两节活动课时间,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每周一和周五下午还有一节课外活动时间,为个人实践活动课,由学生个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还可以根据需要将4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教师条件: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50周岁以下,有长期的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新课改,勇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付诸于实践。选题方面:要求能带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课题,小中见大,选出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课题。教师要把课题的来源、实施过程、实施措施、实施预想困难、实施达到的目标阐述清楚,对自己竞选的课题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诠释、理解与评价。要求能掌握课题的基本知识,围绕课题全面论证,既富有新课改的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又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在培训方面,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写出指导手记,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一直以来我们都痕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由学校教导处组织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

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阶段性案例: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阶段性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形成书面报告。对典型问题校课题组要组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教学实录: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指导手记: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指导工作,抓好教师指导这个薄弱环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指导手记,记录个人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点滴收获、经验教训等,边活动边总结边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总结

从20xx年4月10日到5月29日,我们在南明区达德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德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指导了3年级5班的同学完成以“走进花的世界”为研究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以校外指导老师的身份引导学生完成此次课题研究实践。活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评价阶段。为了在以后的学习时间当中能够顺利地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在此总结此次活动以吸取更多经验和教训。

(1)准备阶段。

在以“走进花的世界“为大课题的前提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花的药用价值,花的语意,一天中花的开放时间等侧面设定小课题。小课题确立后进行探索研究的准备。首先是研究小组的确定,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我们以一个单位小组为研究小组,这样看上去有些背离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要求,但由于处于3年级阶段的学生未形成稳定的志向和兴趣,在他们按照自己的意识和兴趣组成的小组后会随意撤出或者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不是很紧密,导致探索研究无法顺利进行。其次,是小组分工。以个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分工的质量是保证,我们首先明确提出一些职务,然后学生自我推荐或者同学推荐,根据能力的大小进行分工,然而在自主确立职位的时候有些职位(资料收集员等较有难度的)没有人愿意承担,而且在活动过程中索然分了工但是责任还是不明确,学生没有办法确定自己的职位,所以任务完成度还有一些欠缺。由于完成度的欠缺,我们的研究也存在一些漏洞,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老师要适当鼓励引导。再次,是活动方案和聘书的制作,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拟定活动方案的方法以及书写聘书的格式,但这是我们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考虑到3年级学生整体思维能力不足的情况,我们帮助学生简单的拟定了一个方案而没有按照一般研究型学习活动方案的步骤。

(2)调查研究阶段。

生活是一幕生动真实的剧本,在这一幕剧当中,不同的让用不同的方式饰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各小组本来应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或上网查询,或看报收集,或进图书馆查阅或进花店进行调查或请家长帮助完成任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但我们在这里遇到了困难,或许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有限以至于研究进程处于停滞状态,从而影响到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由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作为指导老师的我们没有教会学生怎么去收集资料;其次,我们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力,没有让他们自主地去进行资料收集的活动。到了最后有些组只有几张与课题没有太大关系的图片或者从网上下载的文字资料,导致课题深入的探究无法进行。

(3)汇报总结评价阶段。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成果汇报还是教师的评价都能督促学生完成任务,汇报评价又分为阶段性和终结性,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成果汇报各小组派汇报员一到两名将本组最近成果向全班进行展示,并表明今后的态度,向同学们讲述活动心得,指导老师进行引导性点评。通过各组的比较他们很快就能发现本组与其他组的差距好胜心的人们普片的心理现象,得到老师的认可是一件让他们欢欣鼓舞的事。终结性评价及反思,我们按照活动的要求向学生们发放了反思表和评价表,针对学生的反思和评价对他们进行肯定同时也表达他们的不足和我们对他们的期待。

在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像是无头的苍蝇找不到方法。我们。

不知道具体要做些什么和最后要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上了两次课还是不得要领,事实上综合实践课就是要在活动过程中去发现和探索,理论和实践看似很近实则很远,理论源于实践,却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理论难以指导实践。理论固然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但是,再去用于指导实践的时候我们不清要怎么去把他们联系起来,找不到一个媒介把他们具体地联系起来。因而,综合实践课是一种超越文本,超越课堂,需要学生亲生体验和感受的一门新课程。

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之所以以开始的时候会像无头苍蝇一样,首先是因为理论基础不扎实;其次,是因为没有积极地和其他老师进行联系和交流;第三,就是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第四,不懂得利用课堂以外的其他力量(其他老师,家长等)。总之是孤掌难鸣,没有充分做好资源的优化配。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收获,应该加以总结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为以利用。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

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社会活动,生活等领域延伸,因而,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社会自然科学知识。

(2)积极行动,努力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改革如期而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创新的空间。

(3)学会发挥资源优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社会需要,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使资源达到最优配,提升实践活动的质量,以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不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不断挖掘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综合实践课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创生教育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相关范文推荐
  • 11-05 体验洗头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5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让我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因此我决定要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
  • 11-05 物理老师教研工作的个人总结(模板17篇)
    个人总结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规划和目标的制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个人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备课、上课、经常听老教师
  • 11-05 竞聘保安大队长演讲稿(专业18篇)
    竞聘是一个展示个人综合实力和胜任能力的平台,需要候选人全力以赴。以下是一些竞聘准备的重点和方法,希望对大家的竞争更加有利。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竞聘的岗
  • 11-05 班级复课方案小班范文(13篇)
    计划书是一种详细规划和安排未来行动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实现目标。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为大家呈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计划书文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
  • 11-05 改革发展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20篇)
    心得体会是在个人学习或工作中对经验、思考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或经历的经验教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
  • 11-05 戏曲传承培训心得体会篇(汇总17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在培训结束后,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思考。请大家阅读下面的培训心得范文,从中品味不同作者的写作技巧和风格,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
  • 11-05 鹤城最美的人心得体会(热门22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追求物质上的成就,而忽略
  • 11-05 读朗读者的心得体会(通用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提升的方法和途径。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可以启迪我们的思维,扩大我们的视野。《朗读者》这本书是由德国作家贝尔恩哈德·希尔
  • 11-05 企业品牌调研报告范文(18篇)
    调研报告通常包括问题的提出、调研的目的和方法、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建议等内容。以下是一些经典调研报告范文,是各个领域优秀调研人员的经验总结,希
  • 11-05 平面装饰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我们对于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和动力,让我们有更好的目标和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宿舍是大学生活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