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知识管理的论文(模板18篇)

知识管理的论文(模板18篇)

时间:2023-11-05 22:23:52 作者:LZ文人知识管理的论文(模板18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能够学习到一些优秀的表达技巧和写作方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接下来是一些权威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可信可靠的写作参考。

通向知识管理之路论文

这本书是国际公认交易心理学方面排名第一的大师撒普博士撰写,他拥有的交易商和投资者顾问经历,曾经与世界上一些顶级的交易商和投资者们一起工作,并且完成了对各种各样交易商和投资者的上千种心理评价。这本书是一本十分适合投资者的书,它具有极好的系统性,完整地介绍了投资策略,有助于读者成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主动驾驭自己的财富。

前段时间股市火爆,很多人都想要到股市中赚一笔就走。然而事与愿违,原本想赚别人的钱结果被割了韭菜。而读完《通往财务自由之路》就会猛然发现,原来这并非偶然,很多人所采取的交易策略就是一个期望值为负的策略,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很可能就是亏着出场。在股市中,很多人感叹即使知道很多道理,仍然赚不到钱。甚至很多经济学家炒股也是亏的一塌糊涂。

而这本书的作者以自己和别人的经验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在交易中应该注意的重要方面。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可以作为指导交易的黄金法则。在股市中,最需要的就是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而书有营养的地方就在于作者对这件事情所做的独立深入的思考。中国大妈之所以总是被调侃,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有钱任性,缺乏自己独立的判断,不做研究就杀入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很容易就成为猎物。

学习投资的方向是没有错的,但我们不能怀有侥幸心理,要从别人的教训中获得经验,最终走向财务自由之路。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论文

要想将知识管理成功地运作于企业,必然要先对知识管理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探讨。首先必须明晰知识管理的定义,把握其深刻的内涵和本质,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知识管理的内容,以知识管理的核心任务为线索构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同时,对知识管理特征的分析和基本职能的研究为企业进一步面对市场,如何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奠定了基础,使知识管理的理论成果尽快转化为实践动力,成功运用于组织的运作之中。

一、定义。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不间断地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市场的变迁。

企业的知识管理拥有了人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又结合了企业经济原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予以创新。对企业的知识管理特征分析为现代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一)企业的知识工作者是知识管理的重点。企业知识的积累要靠每位员工的努力,要在企业内营造一种有利的环境和学习氛围,使知识管理者具有较大的工作自由度,充分发挥创造性,使企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能否顺利推行下去,关键看员工的能力能否实现所设定的目标。

(二)市场是企业知识管理理念的核心。企业是在市场的竞争中寻求生存之道,因此在市场这个大的知识体系中,要求企业有其支柱的知识体系来维系其生存和发展,要应对来自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来发展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管理系统。企业的知识管理希望有效利用知识,并使其市场价值最大化。

(三)知识的共享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共享是指一个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公开,企业知识的共享有助于员工接触和使用,不仅有利于企业当前核心业务活动的改善和提高,也可以帮助企业锤炼长期发展的能力,提高企业智商,是全球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公司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在建立了知识共享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快速流动,依靠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发挥,在对环境的不断调适过程中进行知识创新,这就是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

对于企业来讲,正确地认识知识管理是重要的,但企业往往更关注如何将知识管理在企业中成功实施。产生于企业管理界的知识管理只有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带来勃勃生机才会显示其优越性。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运用于实践层次,不断提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确定企业知识管理目标。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要为企业服务,在市场大潮的推动下能使企业稳固地生存和发展,不仅仅要建立这样的知识管理体系,更要在企业内部进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员工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交流思想,这是创造新思维、新工作理念的基础。有效地积累知识和经验,积累和扩大企业的知识资源,使其充分溶入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之中。

(二)建立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在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变化,通过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可以及时地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知识主管,便于知识主管能够快速准确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以便使企业的知识管理成本降到最小,使知识管理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效用。

(三)改造组织结构,建立灵活、高效、柔性的知识型组织结构。随着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大量增加,企业的知识管理要具备更广泛的组织的创造性思维、知识与信息的有效沟通以及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这样有益于企业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导致经济的全球化和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迫使企业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建立灵活、高效、柔性的知识型组织结构。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管理将渗透到各方面的经济领域。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和经济主体,企业已被推上了新时代挑战的前沿,必须尽快掌握知识管理的内涵和本质,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模式,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企业中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实施适应新时期要求的管理模式。实施良好知识管理的管理者能够对全部需求作出敏捷反应,明智地应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参考文献]。

[2]乌家培.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中国改革报,11月18,第6版.

[4]杨冠琼.企业成功的金钥匙[j].p经济管理,(11):57.

知识管理构建及创新论文

上面小节将企业危机的生命周期分为了五个阶段,从生命周期的视角来看,企业危机知识也可以分成预警、预防、处理、恢复和学习这五种知识,不同知识有着不同的来源和特点,这些知识都是企业危机知识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企业危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企业危机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内容,主要通过对危机知识的转移等各项管理方法,来对企业中的危机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人员能力及技术资源等要素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应对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2.1企业文化中危机意识的培养。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知识管理中,将危机意识渗透到企业文化之中是最有效的一个策略。企业处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地发展,危机意识要深植入企业文化中,才能减小危机对企业可能造成的伤害。具体措施包括在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时,加强对危机知识的学习,建立完善的危机制度,开展相关培训提高人员的危机应对能力等。无论采取什么措施,最重要的是要在企业上下形成一种危机责任感,能够对危机出现的征兆足够敏感,在处理危机时不慌乱,提高企业在危机中的生存能力。

2.2企业员工危机知识水平的提高。

企业在危机管理上需要培养一批危机人才,这样在危机的应对和处理上才能有明确的指导方向。危机人才分布在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且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危机知识的学习,提高危机知识储备。提高危机人才知识水平有很多方法可以采用,包括进修、专业人员指导以及企业内部学习等,企业内部的危机知识学习主要来源于企业在内部建立的危机知识库。不光危机人才的危机知识水平要提高,企业员工也要多学习危机知识,因为度过危机毕竟还是要依靠企业上下共同努力,所以提高整体的危机知识水平,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对危机管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3危机知识资源库的建立。

企业在危机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就是一套全面的.危机知识资源,包括系统的危机知识,以及相关危机处理技术资源,都是危急知识库的组成部分。知识库大部分资源来自于企业外的客观成熟的危机知识,但也有企业自身独特的危机知识储备,这是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危机处理方法、制度和利用的技术,同时包括了企业对自身曾经历过的历次危机的分析和经验总结,是企业应对危机时的重要指导。除了这些可见的、能够互相传授的知识,危机知识库还包括不可见的知识,这些知识存在于企业内部危机管理人员的脑袋中,是应对危机宝贵的经验财富,能够对企业危机管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是企业进行危机管理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知识管理中,将企业危机知识库中可见知识进行传授是基本任务,而将危机管理人员这些经验等“隐性知识”尽可能传授给企业员工则是更高要求的任务了,如果每个员工都能学到这些知识,对企业的危机管理来说将是巨大的突破。

当今时代经济快速发展,开放经济更加大了市场的复杂度,这对于企业即使危机也是挑战。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危机意识,借助知识管理来提高危机管理能力,是企业在市场中能够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中国知识管理的趋势论文知识管理行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fdi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也是无庸置疑的。然而,流入中国的fdi在今后是否能够维持或进一步发展,不仅仅取决于中国经济的自身状况,fdi在全球的发展规律和分布特点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研究fdi流动状况的同时,分析和把握中国在全球fdi中的地位亦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全球fdi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fdi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些明显的规律,20全球fdi虽然出现了较大的滑坡,但这种规律性并没有很大的改变。

1、近全球范围的fdi快速增长。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82-,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年均增长率为17.2%(其中1986-1990年,年均增长23.6%,1991-1995年,年均增长20%,1996-,年均增长40.1%)。19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额为108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3%,流出额为104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3%.20,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额为14919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增长率为37.1%,流出量为137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4%.由此可见,截止2000年,全球fdi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2001年,全球fdi的流入量比2000年减少51%,是来首次下降,也是近30年来的最大跌幅;同时流出量也比2000年减少55%.造成fdi骤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全球经济变弱,特别是世界三大经济体的衰退,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国并购的减少。

2、全球fdi的区域分布不平衡。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9年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外资流入量分别占世界总额的38%、47%和10%,美洲和欧洲所占的比例较大,超过世界总额的80%以上,而亚洲地区仅占很小的份额。2001年全球fdi流量普遍下降,其中美国的fdi流入量减少过半,流出量下降了30%,欧盟的fdi流出和流入量均下降了大约60%,而亚洲fdi也有24%左右的下降,但由于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小,从而使当年上述三个地区的外资流入量分别占世界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3%、46%和15%,亚洲的比例显示出一定程度的上升。

3、fdi流入在发展中与发达的差距较大。

如果分别透视fdi在发达和发展中的分布,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从投资来源和目的地来看,发达均为全球直接投资的主体。

从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看,2000年80%的fdi流入了发达,只有16%左右的fdi流入了发展中。1998-2000年间,发达fdi流入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一直在逐步上升,同期流入发展中的fdi则是逐年下降。2001年在全球fdi骤减的环境下,发达fdi流入量下降幅度较大,达到59%;由于发展中流入量仅下降了16%,使得其fdi流入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有了较大提高,占总量的27%,但仍然不及发达近70%的比重的一半。

从外国直接投资流出看,这种特点更加明显。1999至2001年间,发达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的份额一直维持在92%和93%的水平,而发展中则仅占6%到8%.

4、全球fdi倾向投资服务业。

近几十年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分布呈现出不断变化的态势。50-60年代,全球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第一产业;70-80年代则主要集中于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构成又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成为主要投资领域。根据统计资料,全球第三产业国际直接投资的比重已占全部投资的55-60%.

然而,由于全球投资环境不同,在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东道国之间还是存在明显差别的。其中,发达相互投资的重点已明显地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流向发展中的投资仍偏向劳动密集型产业。流向新兴工业化的外资已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某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倾斜。

5、全球100大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加深。

跨国程度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跨国企业跨国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是由一个跨国公司的国外资产与总资产、国外销售额与总销售额和国外雇员与总雇员三个比率的均值构成的。跨国程度指数越高,表明海外企业相对于母国企业的地位越重要。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编制的全球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资料,1991-2000年间,世界最大的100家大型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由51%增长到56%,可见,100大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在不断加深。如果分别来考察,截止到2000年,100大所拥有的海外资产的增长超过20%,海外销售额和海外雇员的增长分别达到了15%和17%,在全球约65000家跨国公司的海外资产,海外销售额和海外雇员人员中所占的比重高达11%,14%和14%.

从100大投资的行业特点来看,与近些年全球fdi投资的总的趋势有所不同,其行业的分布主要以制造业为主。1990-2000年间,100大跨国公司的行业分布基本保持稳定,在汽车、电子、石油、医药、食品饮料行业的跨国公司数量占到跨国公司总量的一半以上。

二、发展中fdi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从发展中的范围来看,虽然发展中fdi总量在全球范围内比重很低,但从发展中自身流入流出fdi的水平看,由于发展中对fdi重视程度的普遍提高,参与国际投资的势头也大大增强了。

1、金融危机影响了发展中fdi流入的上升趋势。

1998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发展中外国直接投资总量占全球的比重呈现增长趋势,1995年为33.8%,达到39.5%,39.5%.19及其后的两年中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中的fdi在全球的份额连续下降。1998年减少为27.1%,1999年为20.7%,2000年降至16.0%.但2001年,亚洲各国开始逐渐恢复活力,在世界fdi流量急剧下降的环境下,发展中fdi流入量下降的程度远远低于发达,从而使发展中占世界fdi总量的比重反而上升至27%.从发展中平均fdi流入量占世界资本形成总量的状况来看,1990-1995年,发展中平均fdi流入量占世界资本形成总量的5.7%,1996-1999年持续上涨,2000年达到13.4%.虽然与发达仍有很大差距,但就发展中自身而言仍有增长的趋势。

2、国际直接投资在发展中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80年代流入发展中的外国直接投资同发达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发展中对待fdi政策的改变,从封闭、严格限制到倾向于将借助外资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国际直接投资因而日益成为许多发展中获取国际资本的主要方式。外国直接投资占发展中资本总流量的比例已由1991年的29%增至2000年的67%.

3、流入发展中的fdi倾向投资制造业。

与全球范围内fdi倾向投资服务业的状况不同,发展中的外商投资项目相对集中于制造业领域。这主要是因为投资环境的不同造成的。一方面,部分发展中所具有的劳动力优势是促使跨国公司加速向这些地区转移生产投资的主要动力。如日本跨国公司在东南亚地区主要投资于电力、电器设备等部门,同时,从这些地区进口电力、电器设备占到日本进口额的31%.另一方面,发展府对服务业的保护政策也起了关键的作用。然而即使如此,流向发展中服务业的fdi还是有迅速的增长,比重也在迅速增加。截至到1999年,服务部门流入发展中fdi总存量已达30%左右。

4、发展中的跨国企业呈增长态势。

呈现出了增长的趋势,说明发展中的大型跨国企业的海外经营也在不断拓展。金融危机期间发展中50大跨国公司的跨国投资进程有所减缓;但1999到2000年间,50大的总资产、总销售额、总雇员以及海外资产、海外销售额和海外雇员数又恢复了增长,特别是其中海外销售和海外资产的增长分别达到了56%和21%,从而使跨国指数有所提升。

从50大投资的行业来看,在1993-2000年间投资的行业范围也比较广泛,并且趋势基本保持不变。其中主要集中的行业与全球100大有一定的类似之处,在食品饮料、电子、石油等行业投资较多。与全球100大跨国企业不同的是,在50大中,多元化投资型的企业还占较大的比例,2000年50大跨国公司中从事多元化行业的就有11家。这种状况与各发展中历史沿革中所采用的发展战略是密切相关的。

三、亚洲地区fdi发展趋势及特点。

亚洲的fdi流入量在全球fdi重点流入的三大洲中最低,与其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地理位置有较大的关系。同时,亚洲内部fdi的流入状况也有不同的分布。

1、亚洲fdi的流入量与亚洲在全球的经济实力相符。

从fdi在亚洲的流入来看,1993年至19间,亚洲地区fdi流入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以上。1998年以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亚洲fdi流入的绝对数量虽然变化不大,但是占世界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1998至2000年分别为15%、11%和10%.2001年由于流量下降速度低于其他地区,从而使比例回升至15%.

实际上,亚洲的fdi流入量相对美欧两洲较少是可以理解的。从历史的沿革来看,fdi总体上更加倾向于投向经济实力相当的和地区。亚洲相对于美洲和欧洲而言,在经济实力上有明显差距。2000年,亚洲gdp的总额大致是88153亿美元,占全球的30%左右。其中,日本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然而,虽然日本是fdi的主要输出国之一,但在吸收fdi方面却是非常消极的,2000年,日本的fdi流入量尚不足亚洲fdi流入总量的6%,这必然影响fdi对亚洲的整体流入水平。因此从总体上讲,亚洲fdi的流入量以及在全球的比重还是与其经济实力相符合的。

2、亚洲fdi流入量与亚洲的地理位置及区域内一体化程度相关。

近十几年来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为fdi的区域内流动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无疑吸收了大量来自美国的fdi;而欧元的统一更使欧盟地区为全球的fdi所青睐。2000年,1/4左右来自美国的fdi投向了加拿大、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有近一半投向了欧盟,只有不足1/4的资本投入其他。而欧盟自1992年以来,其fdi流入总量中就有50%以上来源于欧盟内部,1997年,这个比例更是高达60%左右。与此同时,亚洲一些曾经凸显的比较优势不断地因被美、欧区内的所替代而明显减弱,进而对资源整合型fdi的吸引力也相应减弱。

虽然亚洲区内的一体化进程与过去相比也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亚洲区内之间的互补性较差,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自身的经济又恢复无望,因此亚洲区内一体化的程度与美洲和欧洲都差距甚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区内之间的资源整合型fdi也很活跃,但显然在数量级上难与美洲和欧洲相比。因此,亚洲fdi的流入量的增长一直低于全球fdi的增长幅度。

3、亚洲区内fdi的分布与发展不平衡。

在亚洲,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一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市场,中国、韩国以及大部分东盟是引人瞩目的外资吸收国。在80-90年代,这些(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都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速度,1983-1999年间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但在近两年全球fdi流量骤减的大环境下,亚洲的总体状况也是流量减少,区内各经济体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其中,东盟各国吸收的fdi水平明显下降,2000-2001年流入这一区域的fdi年均只有120亿美元,只是1996-1997年高峰时期的三分之一;流入东北亚和东南亚的fdi基本停滞;但流入南亚和中亚的fdi有显著增长,分别增长了32%和88%.流入中国的fdi也仍呈增长趋势。中国仍是亚洲区内最大的fdi吸收国。

四、中国fdi的国际地位与发展趋势。

作为亚洲的一个发展中,中国90年代以来在吸引fdi流入方面表现不俗,特别是20,吸收fdi超过500亿,首次跃居世界首位。其发展特点和趋势与其所处的投资环境、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的对外政策密切相关。

1、中国fdi流入符合发展中的特点,且国际地位凸显。

作为典型的发展中,中国fdi的流入也在外资政策发生转变的条件下经历了起步、持续发展和快速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fdi进入水平的不断提高,fdi在中国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创造的工业增加值、税收以及总出口额,从1993年以前在相应的国民经济指标中的不足10%,到2001年分别上升为23%、18%和48%.

然而,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中国内部的投资环境,fdi投入中国的行业结构与其他发展中相类似,也是以制造业为主。但就制造业的细分行业来看,fdi在中国的行业分布又是非常泛的,几乎遍布所有允许进入的行业,这与中国自身的产业范围相对广泛是密切相关的。

此外,相对于其他发展中,中国在近十年间国民经济高速而稳健地发展,在全球发展中中成为引人瞩目的一支独秀,这显然成为了吸引fdi流入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因素。《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给予中国极高的评价,并指出,在过去的近十年间,中国一直保持发展中fdi最大接受国的地位。在中国加入wto后,这种趋势还将继续保持。

2、中国fdi投资环境在亚洲区地位优越。

在亚洲的经济体中,中国的投资环境无论对市场开拓型的fdi还是对资源整合型的fdi都具有相对较大的吸引力。

首先,中国具有优越的区内市场地位。如前所述,亚洲区内的一体化程度较低,尚没有在整个区域内形成统一的`市场;日本虽然经济实力强大但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很低;中国作为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特别是经济十年来高速增长的发展中自然被视为亚洲区内最具发展潜力的大市场。与此同时,又由于中国内部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各种需求相当丰富,因此,这一市场既对来自欧美的寻求高端市场的fdi有相当的吸引力;同时,对来自区域内部及其他地区投资于中低端产品的fdi同样提供了市场空间。

其次,中国具有优越的资源整合地位。首先,中国具有多层次的可利用劳动力。相对于亚洲新兴工业和一些东盟,中国经济起步较晚,对于支持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要的劳动力,中国相对丰富并且成本低廉;与此同时,由于中国中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长期以来对科技产业的支持性政策,使得我们在支持科技产业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档次的人才方面也有一定储备,从而对吸引资本及技术密集型fdi的投资也有一定的支持。除此而外,中国广泛的工业基础在这方面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中国外资政策的引导下,“优越的市场地位”以及“优越的资源、整合地位”逐步得到有效的结合,正因为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年中国既吸引了大量的亚洲区内追求资源整合并寻求开拓市场的fdi同时,也吸引了相对较多的、以追求市场开拓为主的、来自欧美的fdi,以及来自全球各地区的fdi.

等。2002年3月,中国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及附件,其中鼓励外商投资类由186条增加到262条,限制类由112条减少到75条。这一措施将进一步扩大外商在中国投资的规模和力度。

3、中国fdi在全球的地位有赖于自身及亚洲区经济的蓬勃发展。

首先,我们认为,从长远来讲,中国在亚洲区内吸引fdi流入的地位是比较稳固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有了前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努力,中国的市场已经被启动,人们的市场需求越来越走向成熟和开放,这就为进一步吸引fdi的进入提供了持久的动力;另一方面,已经进入的fdi经过了数年的运作,多数已经在中国建立了相应的供应商网络,一些国际知名企业还正在努力将其最重要的国际供应连锁带进中国,以便保证其在中国市场上不会败给其国际竞争对手,这一系列举措都意味着中国市场对这些国际企业的重要性有所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已经看到,像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国际企业在对中国市场技术转让的速度以及在本地进行直接新产品开发的速度都在加快的同时,从中国销向国际市场的产品和份额也在不断增加,这进一步意味着中国正在成为跨国企业至少在亚洲区域的制造中心。

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吸引fdi的地位在亚洲区内是相对稳固的,不会因为短期内的意外冲击而丧失。

其次,就中国吸引fdi在全球的地位而言,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和亚洲区经济相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状况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原因在于:

第一,就资源整合型的fdi而言,多数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区内整合的优势多于全球范围的整合,只有资源类行业和如纺织服装制造业这样特点的行业才会偏向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资源整合。对于像纺织服装制造业这种行业,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低廉方面的优势并不一定能够长期持续,中国这些年纺织服装领域簇群的建设正是在这一方面的积极努力。

第二,在区域经济利益高于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现实世界里,即使中国相对于美洲的墨西哥、巴西等国以及欧洲的东欧各国在一些制造业领域有一定的优势,要真正成为“世界的加工厂”也还需多方面的支持条件。

第三,我们认为也是最主要的,fdi在全球范围内的跨区域流动更多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因此,中国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亚洲区域经济相对其他经济区域更迅速蓬勃的发展才会是吸引fdi流入的最重要的理由。根据前面的分析,亚洲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总体而言在较长时间里难以发生大的变化,短期内的相对变化趋势也并不明朗。

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是,美国因受到反恐战争的影响经济持续徘徊,没有短期内迅速回升的迹象;欧洲本来并不旺盛的经济增长环境也没有提供更富有吸引力的投资契机;而亚洲,特别是中国遭受sars的影响,原本从金融危机中已经复苏的经济又再度受到打击;因此,中国以及亚洲能否在未来较短的时期内走出sars的阴影、恢复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将是决定中国未来短期内fdi国际地位的关键中之关键。

通向知识管理之路论文

胜利的知识管理战略,通过优化那些可以改良业务流程且与人力资本战略紧密集成的症结原理、法子以及实践来实现。

meta认为:二00三年,大多数的组织依然采取互相独立的知识管理以及人力管理战略。到二00四年,为了提高出产力,组织将知识管理以及人力管理融会成1个以绩效以及立异为目标的总体。到二00七,因为工作场所设计、各种电子装备的连接和挪动计算技术的进步,知识工作者将时常工作于传统的办公室规模以外。

从二0世纪九0年代起,因为种种缘由(如鼓励立异以及信息同享等),知识管理已经经成为组织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知识管理在良多业务以及技术决策人员眼中依然是个隐约的概念。胜利的实践者称颂知识管理在客户瓜葛、业务变革、流程效力和全面改善绩效以及立异等方面的作用。咱们的钻研表明,知识管理变患上愈来愈重视实际效果(而不是学术性),它的拥护者们时常推进知识管理以及其他战略项目、症结业务(如crm)相结合n颐欠-11终庵帧坝位鳌狈绞娇梢栽銮靠尚哦龋但只是具有战术层面的影响。如果缺乏一定的企业治理和系统方法,这种特例性的知识管理将会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很难保证投资收益率(roi)。到二00六年,全世界前二000的组织中有3分之2将会制订出长时间的知识管理治理轨制。二00七年,知识管理将愈来愈多地缭绕人力资本管理以及业务流程管理战略开展。咱们接下来罗列1些胜利的知识管理项目最好实践。

与组织目标进行战略性的结合。对于知识管理的1种常见的埋怨就是它过分的强调学术意义上的“知识”,而跟特定的业务成果脱节。最好实践的组织可以保证知识管理战略尽量的知足企业以及业务部门的目标(如增添收入以及市场占有率等)。1个常犯的过错是逼迫所有的业务部门适应企业层次的需求。这类法子在那些需要足够灵便度来保证市场领先地位的多层次组织中将会发生问题。组织需要1些企业层次的知识管理目标,然而知识管理战略必需保证企业在作为1个总体运营的同时,允许分支机构在各自的业务领域采取知识管理解决方案来知足特殊情况的需要。

领导、许诺以及社区。二0世纪九0年代,呈现了1个新的cxo头衔——知识主管(cko)。虽然良多组织以及部门(如政府)在这个职位上有些胜利利用,咱们认为cko在这些组织中更像是项目经理。cko的角色可以这样定义:它是负责调和各个业务部门中多个知识管理项目的“原动力”。咱们时常发现胜利的知识管理战略深受组织中多个层次的领导的影响。知识管理不能成为“管理法令”,而应该是员工自己的选择。咱们发现社区层次的领导者是那些自发站出来影响局部行为的人。领导链(如高层领导、管理者、部门主管以及项目负责人)之间的向上、向下以及横向的交换是很首要的,它有益于明确目标以及评估标准、战胜政治壁垒,和优先斟酌知识管理相干流动——尤其是知识管理费用投资(例如包装内容、提供领域专家等)。为了实现组织许诺,知识管理必需是1个循环递归的进程:其影响应该被介入知识管理的人看到以及感觉到,同时这些人又必需扭转他们的行动(例如防止知识囤积)来发生这样的影响。

与人力资本管理结合。或者许最容易被疏忽的知识管理最好实践的方面是与人力资本管理的逐渐集成。人以及流程问题占了知识管理胜利因素的八0%(此外二0%是技术)。组织需要有正确配套的的薪酬轨制、鼓励轨制、技巧以及能力管理框架、接班人规划和绩效管理轨制来延续的扭转员工行动。人力管理战略的施行提供了1种反馈能力,用来监督知识管理目标的实现。

企业级治理,局部化执行。项目管理办公室(pmo)的作用是匡助企业实现多种手腕的治理。pmo的职责是集中进行交换、培训、肯定项目的顺序以及优先级、定义及重用最好实践,调和资源以及资金分配。cko应当领导项目管理办公室。知识管理pmo应当仅作为1个办公室实体而存在,直到高层领导认识到知识管理法子以及实践已经经轨制化。尔后,企业可以树立知识管理中心来进行治理。局部化执行和强烈的所有权意识对于于维持流程以及社区建设的核心肠位相当首要。事实上,自底向下的影响常常使患上知识管理效益能够被感觉到,而自顶向下的管理(如pmo)可使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目标相适应。

普遍合用的法子以及实践。知识管理战略的此外1个主旨是在整个组织内利用最好实践。这需要从某些特定的业务中抽象出可以用于其它业务流程的普遍的法子以及实践。这类流动恰是pmo可以施展作用之处,由于在pmo,业务专家、项目负责人可以以及其他专家(如教学设计者、流程法子论钻研者)1起工作并设计法子以及实践。

以流程为中心。关注流程象征侧重用最好实践。流程通过定义公道的规模(例如与信息、协作以及专家技巧需求的'集成)以及肯定衡量胜利的标准(如流程例外处理及其结果)使知识管理变患上切实可行。此外,流程通过定义位置、装备、人员以及技术等使患上知识管理项目在规模以及范围上拥有可管理性。对于流程的斟酌还使患上知识管理成为其它业务战略的1个组成部份(例如,crm项目可能包括知识管理项目来改善销售自动化)。

实践社区(cop)。实践社区在政府知识管理方面获得了胜利(如将最好实践社会化)。那些拥有公益性质的组织成员(如教师、军人、公务员、医护人员、科学家等)主要通过参加社区内信息、技巧等的交流来实现他们的职业使命。胜利的社区需要由正式的管理机构指点,而当员工加入进来时就能发生实质性的效果。此外,社区还可以通过调研以及其它1些策略(如评估观点或者建议)来提供高效的管理手腕。

度量。在知识管理法子中定义以及嵌入症结绩效指标的组织更有可能优化流程以及知识管理实践。将这些度量指标组合成1个总体来管理(如企业记分卡),就使患上知识管理战略以及业务改良联络起来。这是保持知识管理项目建设的1个首要方面。

训以及指点、在线学习、专家技巧自动化系统等)。这些流动通常被看做是附加流动,但实际上它们应该被看成给流程提供操作性支撑的首要流动(度量可以测定这些附加价值)。

知识管理基础设施。不是某1种技术,而是多种技术(如门户、内容管理、协同工作、学习管理系统等)的组合才能保证知识管理的胜利。将这些技术组织成1个连接人员、流程以及信息的基于服务的模型是最佳的法子,然而很少有企业这样做。

症结点。决策者应该组合以及平衡多种知识管理策略来保持组织价值,同时又使患上业务线可以灵便的发生效果。

业务影响。规划、树立以及运行知识管理项目将使组织更好的管理投资、风险、资源配置以及项目优先级设置。

通向知识管理之路论文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学习、共享、运用影响到了政府管理、企业管理、事业单位管理直至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识在人类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对于社会变化的反应总是最快的,它需要改革原有的以技术和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变之为以知识、技术、资本、人力为核心,只有知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才能增强自身的核心凝聚力。本文将对企业知识管理产生的背景、知识管理的性质及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知识管理业务流程重组人力资源管理。

早在1973年,丹尼尔·贝尔就曾指出编码化的信息和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而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经济资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也强调:“知识才是当今最重要的资源。”对于企业,知识甚至已经成为关乎其兴衰存亡的企业资产。知识经济正在全球化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浪潮的推动下蓬勃发展。

作为一种管理文化,知识管理早已存在,可以说,如果没有知识管理,就没有人类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只是到了人类知识全面进步的当代社会,挖掘知识、创造知识、生产知识在一系列新挑战、新变化的带动下才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此次金融海啸下,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像饿而求食、渴而思饮一样迫切地需要开展以诚信为本的知识管理。在这种形势下,知识就取代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源成为企业最有意义的战略资源,成了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我认为,促进知识管理全面发展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知识管理。

顺应于知识经济大潮,现代企业中的员工知识水平愈显高层次化。于是,在知识层次不断拔高的全球竞争之下,即使是二十一世纪才兴起的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知识决定了企业的智商,知识掌握着企业的命运和前途。知识管理即在这样的条件下成为各企业改革原有业务流程、变更原有管理思想的最佳选择。如何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改造企业业务流程模式,让企业提供基于知识的产品与服务,是企业应该着力解决的课题。

(二)企业员工的高流动率需要知识管理。

信息社会同时也是一个高流动的社会,信息的共享与通讯的便捷让人力、信息、资本的高速转移成为可能。如何让新员工更快地融入到企业本身的文化之中,企业的价值观及理念如何让不断流动中的员工普遍接受,如何能保证人员的流动不带走企业的重要技术和信息等问题就亟待解决。此外,随着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人群之间沟通的增多,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迫切地需要一个全球化的知识管理策略,以便信息和知识共享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三)企业需要内外部的知识管理。

企业要发展,不仅需要内部员工的知识支撑,也需要其客户以及供货商的知识共享。就企业、客户和供货商来说,企业及其供货商需要盈利,客户需要获取最好最满意的产品,因此三方亟需构建起一个知识共享与交流的平台,使得知识能充分共享,产品能不断创新,最终实现彼此共赢。

(四)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管理,而是以人为本的传统思想的体现,影响着企业管理文化的方方面面。一个企业拥有什么样的文化,直接决定着其员工的工作态度及创新意识,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大批潜在客户是否能对它产生良好的综合印象从而转化为直接客户。良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积极向上并充满活力的,不但要求员工的积极参与,还要求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

(一)知识管理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循环体。

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知识管理决不仅仅是简单地把隐性知识显性化,而是一个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相互运用最终达到整体知识升华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这样企业才能将自身打造为适应科技快速发展需求的学习型组织,从而实现知识的转化、传递和创造,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

第二,隐性知识隐性化,即通过在企业范围内创造诸如讨论会、座谈会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使得新员工与老员工、老员工与老员工、新员工与新员工以及企业不同部门之间能够彼此知识分享,从而提高员工对企业本身、对生产技术或是对其他人员的认识,创造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环境。

第三,显性知识隐性化,这要求企业能够定期开展读书会,向员工发放学术性或能激发员工创造性的书籍。企业可以创建内部图书馆或开发知识库,员工可以随时到图书馆看书或登录知识库学习。

(二)知识管理是基于人的管理。

知识管理从根本上说并不是对知识的管理,而是对人的管理,人是各种知识的载体,企业最终的利润是通过员工的知识转化为产品或服务来实现的。当然,它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所追求的是在不同的职位用上合适的人,以实现企业人力的优化。知识管理不但是一个系统或者软件,它更多的'是一种管理的观念与思维,这就决定了知识管理的建设必然是一个思维变革的过程。

实践中有两种知识管理模式,一种谓之编码化,一种谓之人性化。然而,不管是编码化还是人性化,知识管理都需要知识的积累、交流、应用和创新,都需要创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环境,需要合理可行的激励制度。

(三)知识管理与企业的业务活动相关联。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无论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是从文化入手还是从技术入手,它都应该与企业本身的业务活动想衔接,而不应该独立于业务之外。知识管理同企业文化的构建一样,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实施长期知识管理战略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故知识管理应该融入到业务流程之中,始终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服务。当然,融入业务流程的速度和深度应视各自的具体情况而定。

无论是制度、人力、文化,现代企业制度都更加突显并注重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知识管理正是这样一种人本与可持续并重的管理战略,它将对企业内外部的管理方法产生重大影响。

知识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摒弃原有的单一死板的生产与管理流水线,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高效整合与重组。严格地讲,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显著性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我认为,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共享与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整合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对企业内外部各种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再分析、再思考与再定位,那么再打破原有的业务流程的过程中也就打破了原有的知识架构,对企业知识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整合。知识管理对于业务流程是“改造”而非“替代”的关系。可以说,知识管理和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是一种互相支持且互相融合的过程。企业若能在业务流程重组的同时建立一套起知识管理的架构,之后再进行相应地补充和完善,就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既提高了业务效率,又能对知识资产进行创造和评价。

无论是知识管理还是信息管理,都只是企业管理的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但同时,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又是相互联系的,知识管理是基于信息管理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信息管理的。之所以说知识管理可以为信息管理提供服务,是因为知识中的显性知识及可显性化的隐性知识也可以成为信息管理的一部分。换句话说,知识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信息管理的效果。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人知识的管理。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企业可以建立起一个能够让人力资源主管了解所有员工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库,而员工也可以了解企业的人才构成,遇到问题时可以快速地向有关专家请教。尤其是在客户打电话询问的时候,可以大量节省查询的时间。

关于知识管理的实施步骤,目前主要有两种主流观点,其一是文化先行,其二即是技术先行。主张技术先行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微观层面的技术创新,而主张文化先行的则着眼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力图构建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我认为,技术先行的知识管理主要面向生产高科技含量产品的企业,这样的企业需要员工技术经验的分享与创造以降低生产成本,其知识管理大多是由下而上的。准确地说,应该称之为技术管理而不是知识管理。主张文化先行的典型代表如中国惠普(hp)有限公司聘请的知识主管(cko)高建华,高建华关于知识管理最为有名的言论是他去的“三阶段论”,即“现有文化、再有内容、后有系统”,于是在他的大力倡导下,中国惠普开展了“读书会”、“小组讨论”、“寻找知识大师”等一系列知识管理活动。可是,中国惠普的知识管理活动最终却无疾而终。

应该说,高建华主张文化先行的知识管理是正确的,只是他没有把握好合适的“度”。知识管理既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然就不可能会在短期内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知识管理主管正确处理好长期工程与人的惰性的关系。员工在被迫坚持了一段时间的“读书会”等活动之后,看不到实际效益,时间稍长自然类似的活动自然就会被搁浅。

因此我认为,知识管理应该“氛围”先行,严格说氛围先行其实属于文化先行的范畴,只是氛围先行比文化先行更微观更具主动性。氛围先行要求企业内部的正式组织或者非正式组织之间有几个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员工,能主动在业余时间就工作中的某个特定技术或业务问题相互探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而企业的上级领导在发现这种学习小组之后,能及时地予以肯定并积极支持他们,从而在企业的员工之间创造出一种知识交流和学习的氛围,进而带动企业的其他员工进行知识的交流。此时知识主管应在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方式介入知识管理活动,对员工的知识共享活动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后再为全企业建立知识库,将企业的所有员工纳入知识管理活动中。这是一个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最后再回归自下而上的过程。这样,员工就能在一种氛围的带动以及适当的物质奖励的激励下,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而不是让最先兴起的学习氛围无端夭折。

如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之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管理将成为不可逆转的管理新基点,知识管理全球化、全程化、多赢化将成为企业建设学习型、和谐型企业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出版社7月第2版。

2.杨治华、钱军著《知识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10月第1版。

中国知识管理的趋势论文知识管理行业

中国知识管理经由10几年的发展,累积了经验也收成了教训。跟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组织管理水平的晋升,跟着钻研者对于知识管理钻研的深刻、实践的丰厚以及技术的进步,咱们认为中国知识管理已经经进入进级换代的阶段,表现为下列趋势:。

知识管理在中国传布有余,但甚么是知识管理、特别是知识管理对于于不同业务以及岗位的影响是甚么、如何做,对于于大部份管理者尚无构成明确的预期。对于于自己不能掌控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去做,所以从知识管理的长远来看,必需注重知识管理的'知识传布。

这个阶段的知识管理传布已经经不单单是告知大家“知识管理好”的问题,而是知识管理对于于“我有甚么益处”,对于于咱们的工作、我的部门、我的岗位如何好,为了获得“好”的结果,我需要做甚么、如何做。

在知识管理的知识传布中应当防止两种偏向,第1是将知识管理“神圣化”,言必称隐性知识,将知识管理捧上“云端”;第2个就是将知识管理“泛化”,“km是个筐,甚么都往里装”,让人弄不清楚知识管理到底应当干甚么。

知识管理的知识传布触及到社会层面、行业层面、组织层面以及教育层面,需要各个方面来共同推进。在筹备以及已经经开始知识管理施行的企业,为了知识管理目的的达成,对于于不同的受众要采用不同的传布策略以及内容。比如kmc就将组织内的知识传布受众分为高层、中层、知识员工以及知识管理从业者,分别对于应者沟通会议、管理层的km、智慧的员工以及从知到行培训等内容。在教育层面,已经经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本科生的知识管理课程。

km知识传布的目的是让受众认识知识管理、理解知识管理,进而知道如何介入以及推进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知识管理内容。

趋势2:知识管理钻研以及km实务界将更为紧密结合。

知识管理是学术钻研的热门之1。在高校以及各类钻研机构里不同专业的专家们从各个角度钻研知识管理的问题。近年,关于知识管理的实践也如火如荼。但在钻研以及实务的中间有1条鸿沟:实务的不知道钻研者在做甚么,他们也没有去向钻研者那里获取知识的习气以及渠道;钻研者不知道实务界在头疼甚么问题,所以不免会闭门造车。

但这类状态在扭转,有愈来愈多的钻研机构以及团队正与实务界更紧密的合作,从客户的问题入手,用更为科学、先进的法子对于现状进行钻研,提出更相符中国企业现状的解决方案以及发展方向。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发起的中国知识管理试验室在这方面做了有利的尝试,湖北京大学学企业档案与知识管理钻研中心等钻研机构也强调了与企业、实务界的互动与合作。

趋势3:吸收km最好实践,知识管理施行开始注重知识管理计划。

作为组织的1项基础管理职能,知识管理触及到组织的战略、文化、员工、流程、轨制、it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所以,知识管理施行进程触及因素较多,胜利的知识管理施行必需有1个科学、客观的知识管理计划。

在早期的知识管理施行中,许多项目的进程没有计划。或者尽管名义上有计划,但施行计划却是有it软件厂商提供,其计划的内容只能是缭绕软件功能转,不能成为1个客观、科学的知识管理计划,没法真正指点企业的知识管理施行进程。

愈来愈多的知识管理施行企业已经经认识到知识管理计划对于于组织知识管理的价值。知识管理的计划是知识管理施行的指南以及纲要性文件,它需要吸收国内外知识管理的最好实践,规避以前同行业企业以及机构呈现过的问题以及风险,深刻分析本机构的现状、目标以及知识管理路径,预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提供预案。知识管理计划需要从多个方面分析,最主要的是战略、知识员工、流程以及轨制、it技术平台,在这个进程中,对于前3者的分析是基础,在对于前3者分析的基础上自然会患上出知识管理对于于软件以及系统的需求,保证项目的胜利。

企业知识管理的论文

[摘要]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呈现出数字化与科技化的特点。基于wiki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就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多人协同创作的超文本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开放与共享。借助信息链接与超文本支撑构建企业完善的知识系统,极大地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与学习自主性,在企业知识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基于wiki的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及优势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该企业管理模式提供建设性建议。

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发挥主导作用,由此引发产业模式的变更及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基于wiki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具有共享性与开放性优势,在企业知识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wiki的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的建构旨在构造以广播知识媒介为载体的大型网络互动平台,实现知识的共享、资源的叠加及信息的递增,从而建立知识管理方面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的便捷化、迅速化和清晰化。

基于wiki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开放、自由、同步、共享。wiki实现了多个用户群体简单语言标记的创建与分享,属于社会计算系统的范畴,由一套修改html的网页系统和记录编排系统组成,为普通网络用户提供网页构建、编辑与修改平台,实现资源的随时更新与跟进,信息资源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同步分享与构建。基于wiki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就wiki服务理念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应用,该模式已经进入发展成熟阶段。

2.1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知识开放共享。

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的更新与创造,基于wiki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借助知识共享服务理念,可以实现短期内全球信息的汇集与整合,原本零乱的知识点在wiki基础下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及学习条件,企业员工可以共享企业文化成果,实现共赢。基于wiki的知识管理模式具有互动讨论功能,对于庞大信息中的隐形知识进行过渡,进而分析、整合,产生整体概念,在外来知识的碰撞下产生更多新颖与独特的思路,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信息共享。

2.2最大限度汇集信息,为信息质量提升做好量的积累。

量变不等同于质变,但量变往往是质变的先决条件。单纯追求知识质量,忽视信息量的积累,可能造成知识的枯竭与中断。基于wiki的企业知识管理借助信息量的汇集为质量提升提供了可能。企业学习者借助wiki的知识共享平台及时了解各种信息,从纷繁的网络资源中寻找有用的知识。在选取信息材料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借助wiki的自助编辑功能对信息进行标签类筛选,对于其中较为优良的资源进行标签注明,多用户最终协同完成信息的有效筛选,节约专业人员信息筛选的精力和时间成本。企业借助基于wiki的企业知识管理,真正实现了优质资源的挖掘。

相比传统的知识管理模式,基于wiki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最大的优势是自主形成了知识管理团队。知识管理团队以团队的力量从事信息知识的管理,追寻既定目标,共同开展知识搜集与整理。wiki开放的知识管理模式吸引更多的知识爱好者加入管理团队,及时更新信息,提供鲜活知识素材,可以在短时间内构建起庞大的知识管理团队,管理成员的随时加入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效率,每个团队成员的加入并不是无序的,开展工作也按照既定的目标,遵守相应的团队要求。与此同时,基于wiki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为成员提供了知识交流的平台,可以借助共享的大平台分享知识,交流观点,促进团队成员知识素养的提升,形成高素质的知识管理团队。

2.4进行权限设计,保障信息推送目的性与安全性。

对于企业来说,庞杂的部门分类,综合的管理体系导致人员构成复杂,有必要在知识管理中建立一定的知识权限设置,一方面可以使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保证了企业内部机密信息的安全性。如果将企业内部重要信息借助wiki的开放交流平台共享出去,企业的信息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在基于wiki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下,设计独特的“只读页面”实现了用户信息的获取,但切断了信息共享互动的渠道。此外基于不同知识用户的信息需求,设置符合其需求的页面编辑功能,方便其对相关信息进行个性化操作,使信息的采集、获取、编辑与互动交流更具针对性与个性化,满足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基于wiki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从信息的推送到信息的交流等过程中,要做好细节把握,在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知识信息的共享与传播。

知识管理论文

知识管理是一种知识收集、整理、分析、分享和创造的处理过程,它的目标指向、服务于组织使命的实现,不同的组织因其承担的使命和目的.的不同,则它的知识管理的目的也会不同。例如,对于企业而言,更加关注如何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有效地管理知识资本,从而使之创造价值,提升组织效益和效率。

对于大学来说,最主要的目标乃是将大学内部的个人和组织的默会知识转化为外显知识,通过创造、利用和散播新的知识,以此不断增加大学知识资源,提高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更有效地展开科研、、学习以及以学术为基础的社会服务,实现知识社会中大学的目标和使命。

企业知识管理论文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安全知识的运用。

知识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它对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企业在安全管理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企业要根据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可有效的措施在知识管理下加强对企业安全管理,能够通过安全知识来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给企业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加快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企业知识管理的论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基于知识的新型管理模式,本文以丽珠医药为例,围绕知识管理的概念、原因、原理和过程等对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模式进行剖析。

知识管理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和实质,其不仅关注企业内外部的显性知识管理,还包括对隐性知识的管理,虽然知识管理在国内起步较西方晚一些,但近几年的发展显然是非常迅速的。

视企业的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知名企业和公司的共识,被许多著名企业和集团所重用。比如,包括微软、ibm、英特尔、三星、摩托罗拉、施乐和福特公司等,都将知识管理引进企业内部,灌输到企业成员的工作思想之中,促进了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推动了知识的创新,为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奠定基石。

同时,环境的不确定性表现在由于竞争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和由于模糊性而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动态的不确定环境下,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学习已成为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保证,组织成员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成为组织的核心技能,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成为企业重要的稀缺资产。

3.1对象――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指显性知识又称明晰知识、外显知识是指“能明确表达的知识”,即: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以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也容易被人们学习。“隐性知识”是指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达出来的,需要深入理解的知识。如个人所拥有的难以言传的技术、技巧及心智模式等。

“显性知识”的管理,主要依靠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被人们所接受,比如企业知识网站、文档管理、互动平台等。

“隐性知识”的管理,则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比如建立激励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

3.2过程――知识的再造、收集、组织、传播、运用等知识活动。

潜移默化:通过共享经历建立隐性知识(如共享思维模式和隐性技能)的过程;

内部升华:指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个体的隐性知识又构成组织隐性知识系统的一部分(如共享思维模式或者技能诀窍),从而成为组织的有价值的知识资产。

这两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结合知识管理的过程以及知识之间的转化,形成了一体化的知识管理过程演化双赢模型。

4.1以“隐性知识”为突破口,找出“隐形”桎梏。

首先,揪出企业“散、乱、差”的信息化通病;其次,认清企业在业务上遇到的发展“瓶颈”;最后,找到营销成本存在的差距。

4.2借助“显影”力量,利用组织推动,采取具体措施,共享难题。

首先,发现显性力量。丽珠的知识管理切入点放在医学市场部和研究所的新产品研发上,这是创新体系的工作中心,也是丽珠的工作重点之一。比如发放调查问卷、举办业务介绍会以及研讨会。

其次,利用组织推动。一是专门成立了知识管理推动委员会和专门的知识管理推动项目小组,有效地实现了企业的知识管理。二是信息总部的成立,实现了对一些关键环节的集权管理。接着,采取具体措施,比如建立激励机制以及鼓励员工“忘记”过去。

4.3丽珠医药遵循了知识管理的三大原则――积累、共享、创新。

首先,积累是知识管理的基础,通过知识管理将企业内部的信息积累,保存起来,为未来的企业进行决策和判断提供了事实基础。

其次,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将积累的知识在企业内进行共享。

最后,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本质要求。知识管理不属单纯的信息化,更重要的是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是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实现撑起利益最大化,而通过学习、获得、整合、共享、应用等过程把知识资源与其他资源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知识资源,提高知识资源向创新成果转化。

5.1建立虚实结合的知识管理组织体系,用专业成员带动非专业人员。

建立知识管理部门,有助于分享资源,互助互动,提高学习的效率,改善企业的运营状况。同时,可以借助企业知识管理部门中的专业人员,来帮助业务水平不是很强的员工,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知识素养,从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5.2建立一套全公司统一领导策略,同时保持个业务单元的独立性。

在国外,知识管理自成体系,尤其在欧美发达国家有悠久的历史,成功的案例举不胜举。因此,国内大型制造业企业应该放眼全球,积极吸取国际大型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管理战略。同时知识管理又有特殊性,所以各业务单元需要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充分利用企业的公共平台,独立地开展企业知识管理工作。

由此可见,知识管理应以知识的产生、应用和传播为出发点,辅助企业员工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以成为结合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的中间桥梁。通过对知识管理的了解和认识,企业可以量身定制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管理体系,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使企业获得持久的创新力,提高企业的智商,把企业做得更有价值,更有智慧。

[1]孟丁磊,王宇.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j].现代情报,2007,(8).

[3]胡振亚,李树业.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创新――知识管理”耦合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1).

[4]屠立.知识管理系统的框架及技术研究[j].情报科学,2005,(1).

企业知识管理的论文

要想将知识管理成功地运作于企业,必然要先对知识管理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探讨。首先必须明晰知识管理的定义,把握其深刻的内涵和本质,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知识管理的内容,以知识管理的核心任务为线索构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同时,对知识管理特征的分析和基本职能的研究为企业进一步面对市场,如何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奠定了基础,使知识管理的理论成果尽快转化为实践动力,成功运用于组织的运作之中。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不间断地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市场的变迁。

企业的知识管理拥有了人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又结合了企业经济原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予以创新。对企业的知识管理特征分析为现代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一)企业的知识工作者是知识管理的重点。企业知识的积累要靠每位员工的努力,要在企业内营造一种有利的环境和学习氛围,使知识管理者具有较大的工作自由度,充分发挥创造性,使企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能否顺利推行下去,关键看员工的能力能否实现所设定的目标。

(二)市场是企业知识管理理念的核心。企业是在市场的竞争中寻求生存之道,因此在市场这个大的知识体系中,要求企业有其支柱的知识体系来维系其生存和发展,要应对来自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来发展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管理系统。企业的知识管理希望有效利用知识,并使其市场价值最大化。

(三)知识的共享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共享是指一个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公开,企业知识的共享有助于员工接触和使用,不仅有利于企业当前核心业务活动的改善和提高,也可以帮助企业锤炼长期发展的能力,提高企业智商,是全球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公司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在建立了知识共享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快速流动,依靠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发挥,在对环境的不断调适过程中进行知识创新,这就是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

对于企业来讲,正确地认识知识管理是重要的,但企业往往更关注如何将知识管理在企业中成功实施。产生于企业管理界的知识管理只有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带来勃勃生机才会显示其优越性。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运用于实践层次,不断提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确定企业知识管理目标。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要为企业服务,在市场大潮的推动下能使企业稳固地生存和发展,不仅仅要建立这样的知识管理体系,更要在企业内部进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员工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交流思想,这是创造新思维、新工作理念的基础。有效地积累知识和经验,积累和扩大企业的知识资源,使其充分溶入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之中。

(二)建立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在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变化,通过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可以及时地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知识主管,便于知识主管能够快速准确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以便使企业的知识管理成本降到最小,使知识管理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效用。

(三)改造组织结构,建立灵活、高效、柔性的知识型组织结构。随着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大量增加,企业的知识管理要具备更广泛的组织的创造性思维、知识与信息的有效沟通以及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这样有益于企业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导致经济的全球化和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迫使企业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建立灵活、高效、柔性的知识型组织结构。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管理将渗透到各方面的经济领域。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和经济主体,企业已被推上了新时代挑战的前沿,必须尽快掌握知识管理的内涵和本质,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模式,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企业中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实施适应新时期要求的管理模式。实施良好知识管理的管理者能够对全部需求作出敏捷反应,明智地应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1]郭强.丁晓琴.企业知识管理,现代企业导报,1999年,第5期.

[2]乌家培.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中国改革报,1998年11月18,第6版.

[4]杨冠琼.企业成功的金钥匙[j].p经济管理,1999(11):57.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论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基于知识的新型管理模式,本文以丽珠医药为例,围绕知识管理的概念、原因、原理和过程等对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模式进行剖析。

知识管理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和实质,其不仅关注企业内外部的显性知识管理,还包括对隐性知识的管理,虽然知识管理在国内起步较西方晚一些,但近几年的发展显然是非常迅速的。

视企业的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知名企业和公司的共识,被许多著名企业和集团所重用。比如,包括微软、ibm、英特尔、三星、摩托罗拉、施乐和福特公司等,都将知识管理引进企业内部,灌输到企业成员的工作思想之中,促进了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推动了知识的创新,为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奠定基石。

同时,环境的不确定性表现在由于竞争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和由于模糊性而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动态的不确定环境下,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学习已成为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保证,组织成员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成为组织的核心技能,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成为企业重要的稀缺资产。

3.1对象――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指显性知识又称明晰知识、外显知识是指“能明确表达的知识”,即: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以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也容易被人们学习。“隐性知识”是指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达出来的,需要深入理解的知识。如个人所拥有的难以言传的技术、技巧及心智模式等。

“显性知识”的管理,主要依靠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被人们所接受,比如企业知识网站、文档管理、互动平台等。

“隐性知识”的管理,则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比如建立激励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

3.2过程――知识的再造、收集、组织、传播、运用等知识活动。

潜移默化:通过共享经历建立隐性知识(如共享思维模式和隐性技能)的过程;

内部升华:指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个体的隐性知识又构成组织隐性知识系统的一部分(如共享思维模式或者技能诀窍),从而成为组织的有价值的知识资产。

这两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结合知识管理的过程以及知识之间的转化,形成了一体化的知识管理过程演化双赢模型。

4知识管理的模式和战略选择――丽珠医药。

4.1以“隐性知识”为突破口,找出“隐形”桎梏。

首先,揪出企业“散、乱、差”的信息化通病;其次,认清企业在业务上遇到的发展“瓶颈”;最后,找到营销成本存在的差距。

4.2借助“显影”力量,利用组织推动,采取具体措施,共享难题。

首先,发现显性力量。丽珠的知识管理切入点放在医学市场部和研究所的新产品研发上,这是创新体系的工作中心,也是丽珠的工作重点之一。比如发放调查问卷、举办业务介绍会以及研讨会。

其次,利用组织推动。一是专门成立了知识管理推动委员会和专门的知识管理推动项目小组,有效地实现了企业的知识管理。二是信息总部的成立,实现了对一些关键环节的集权管理。接着,采取具体措施,比如建立激励机制以及鼓励员工“忘记”过去。

4.3丽珠医药遵循了知识管理的三大原则――积累、共享、创新。

首先,积累是知识管理的基础,通过知识管理将企业内部的信息积累,保存起来,为未来的企业进行决策和判断提供了事实基础。

其次,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将积累的知识在企业内进行共享。

最后,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本质要求。知识管理不属单纯的.信息化,更重要的是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是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实现撑起利益最大化,而通过学习、获得、整合、共享、应用等过程把知识资源与其他资源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知识资源,提高知识资源向创新成果转化。

5.1建立虚实结合的知识管理组织体系,用专业成员带动非专业人员。

建立知识管理部门,有助于分享资源,互助互动,提高学习的效率,改善企业的运营状况。同时,可以借助企业知识管理部门中的专业人员,来帮助业务水平不是很强的员工,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知识素养,从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5.2建立一套全公司统一领导策略,同时保持个业务单元的独立性。

在国外,知识管理自成体系,尤其在欧美发达国家有悠久的历史,成功的案例举不胜举。因此,国内大型制造业企业应该放眼全球,积极吸取国际大型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管理战略。同时知识管理又有特殊性,所以各业务单元需要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充分利用企业的公共平台,独立地开展企业知识管理工作。

6结束语。

由此可见,知识管理应以知识的产生、应用和传播为出发点,辅助企业员工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以成为结合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的中间桥梁。通过对知识管理的了解和认识,企业可以量身定制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管理体系,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使企业获得持久的创新力,提高企业的智商,把企业做得更有价值,更有智慧。

【参考文献】。

[1]孟丁磊,王宇.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j].现代情报,,(8).

[3]胡振亚,李树业.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创新――知识管理”耦合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1).

[4]屠立.知识管理系统的框架及技术研究[j].情报科学,,(1).

企业知识管理应用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将知识管理运用到企业营销管理中,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资产增值。现做如下分析。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中人、财、物及事的管理,就是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利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管理不能仅仅只靠技术和设备,而更重要的是要对“人”及人所具有的知识进行科学管理,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实现持久发展。企业管理中的知识管理,就是要深入挖掘人的才能及潜力,充分激发人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中人的才能得到最大发挥,创造财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核心竞争力。

在我国,多数企业目前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做好企业中的知识管理工作,企业营销知识管理有以下几方面优势。第一,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确切来说就是对人的才能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目前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企业要想在众多的企业竞争中立足与发展,就要重视对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员工创新能力有了提高,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意识及丰富的创造想象力,利用创新思维开发出来的产品才会更加具有竞争力。第二,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因此企业必须要及时对市场进行调研,及时准确的获取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变化情况,然后从企业自身情况出发,按照市场需求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整合优化,以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此外,知识管理通过对人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能够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准确判断,全面提升企业应变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营销管理方面,更需要知识管理的运用,及时培养创新能力及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并相应对营销方式及营销思维进行更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逆流而上,提高企业竞争力及经济效益。

企业营销是否得当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所以拥有一套科学先进的营销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为了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种新的管理理念——知识管理应用于企业营销管理中可以给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实现企业价值及利益最大化。

1.明确知识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营销管理重点在于对企业的硬件等有形资产的管理,而对知识的管理没有关注和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化,知识及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影响程度越来越高。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及对知识的运用,在营销管理中,不注重对知识的管理,那么就不能及时观察到市场的变化,进而导致不能及时转变营销策略,致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必须要认识到知识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重要性,才能沉稳的应对市场竞争,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注重在营销过程中对知识的获取及加工。

知识管理主要是由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使用知识三方面组成,缺一不可,构成了知识资源在企业中流转的全过程。知识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注重对知识的获取和加工,简单来讲,就是要及时观察到市场变化,并从中获取新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整理成一套新的与实际市场情况相适应的管理及营销方案。具体来讲,在管理方面,应完善员工工作记录及人员考核,重视对员工建议及工作情况的整理,重视客户各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建立与客户沟通的有效机制,建立对市场变化及与客户沟通情况的灵活反应机制,积极通过网络,市场调研等各种渠道,更新现有知识储备,改进传统及旧的工作方式及管理措施,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专业人才,借助新近的信息技术,对知识库进行数据共享,保证数据分类准确清晰,实现企业整体知识库储备更新,利于员工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及相互学习提高,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3.强化对营销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知识管理最主要的就是对人才的培养,主要包括:培养营销人员洞察市场的能力,能够及时准确的收集、组织、整理加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具有了解营销知识和信息的特点、结构的能力;培养分析和传播技术知识的能力,能够综合全面的了解客户需求;培养营销人员自身各种综合素质,比如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够更好的和客户进行沟通,传播企业文化,既能加强客户对企业的了解,营销人员也可以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因此,若想在市场营销中将知识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企业就必须尽可能的培养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及工作效率高的综合素质能力强的知识型营销人才。

4.建立创新的市场营销文化,加强对外宣传。

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交流和学习中不断丰富和创新。建立创新的市场营销文化就是讲创新的营销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在企业内部加强对新的营销知识及营销文化的宣讲及传播,营造知识管理营销氛围,建立现代企业文化,使员工对新的市场营销文化深入理解并学习认可营销知识管理理念,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创造的积极性,建立企业内部知识库,形成知识传播和共享的工作环境,创造知识交流和积累的环境。此外,在营销过程中,应积极运用创新的知识储备,进行产品技术的革新,制度创新及管理创新,并加强对外宣传,包括对企业形象、产品及服务的宣传,让更多的客户了解企业现代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用知识吸引顾客,才能拥有更多的客户群,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必须要摈弃传统的旧的营销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和实践知识管理这种新的营销管理方式,通过强化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培养企业营销人员获取及整理知识信息,传递信息及使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不断进行知识的交流与创新,提高综合素质,在企业管理中建立营销知识管理框架,才能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及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企业知识管理应用论文

在现阶段的企业中,知识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现阶段慢慢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而知识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项生产要素,能把企业竞争力很好的进行提升,以此使企业资产增值有效实现。将知识管理引入到企业的营销当中,这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思维模式受到了一定的改变,同时也带给了企业较为深远的影响。

知识作为一种资源以及信息,对获得的信息进行仔细的总结以及分析,使其能成为一个动态的资源。知识管理作为对信息以及资源的管理,主要是整理以及整其中所涵盖的信息。而开展企业知识管理是对人类潜能进行不断开发,应用人类所获得的知识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企业营销管理中正确的引进知识管理,也就是收集以及整理企业中与营销有关的所有信息,有效提高企业中市场营销的业绩。使企业能从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此企业营销知识管理基本是使用知识管理在企业的营销管理当中,通过营销管理等相关的活动,使用知识管理有效的提高企业营销组织当中的创新以及应变的能力,以此能使提高营销业绩的目的很好达到。还可以将现代科技产品的平台应用到知识管理当中,使信息的收集以及管理工作能很好的实现。

上文已经了解了企业营销中知识管理的内涵,下面我们来重点探讨一下如何将知识管理有效的应用到企业营销中。

(一)采集营销知识。

作为企业营销知识管理当中第一个实施阶段,营销知识的采集,其采集过程一般会需要高新信息手段的协助,不断扩大采集信息的范围,在最大程度上大力提高采集速度,与此同时还要将采集成本适当的降低。第一,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在其企业的内部当中,以此建立知识采集的系统,这样能很好的管理客户的资料以及数据,包括一些企业的内部资料库也需要管理好。第二,能与利益相对来说有所关联的集团开展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共享知识的友好关系,可以让企业内部对其它企业营销的能力进行吸收,还可以在共享知识的过程中,有一套创新的管理模式形成,有效将企业发展进行推动。比如像一些企业和市场调研机构共享营销知识,可以及时获取到目前市场上最新的消息,并且还能因此协助企业进行避免风险,不仅如此还需要与供应商共同进行知识的分享,使采购原材料的成本能很好的降低,在企业竞争中会有绝对的优势。在采集信息之后,必须要将其信息进行整理以及详细的分析,将一些未含有实质性意义的信息进行剔除,整理以及分类价值含量较高的信息,这样就构成了知识管理的体系。而进行信息处理时,也可适当应用计算机技术,将企业相关信息紧密的进行联合,以此形成知识网络。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处理数据的时候速度就会更加快,因此所形成的知识网络也会越发的清晰。

(二)存储营销知识。

在储存营销知识时,不单单知识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相应的保存,而是将其知识依照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结合,员工在对知识进行利用时也较方便,而这种存储知识的意义就很有了非常大的价值。而对企业来看,在营销管理当中建立一个存储信息的网络,对这个网络很好的进行应用,尤其在各个部门中,像财务部等部门能以此获得有效信息。在企业中参与营销活动的不仅是市场部门,每一个企业员工都需要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可应用自身丰富的知识以及经验有效的协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员工的市场意识也能相应的提高,还能让企业发展很好的推动。而关于储存营销知识,可借助一些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库的数据共享、数据结构化以及独立的优点,实现存储信息的安全性,要保证数据能进行清晰的分类,也使企业员工在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便利性大幅度提升。在进行营销知识的存储时,还要将老旧的知识立即删除。还可以以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数据库,这样既能将有价值的知识有效储备,还能将过时知识删除,形成价值含量较高的知识仓库。

(三)共享营销知识。

对比其他资源来说,知识资源并非不会改变的,在进行交流互动时,还能不断的将其创新以及丰富,就企业的角度来看,知识的共享能让知识库进行持续的增值。在企业中对营销知识的共享基本可以分成两方面,第一,共享外部知识,其中包含了竞争对手以及顾客所需求的信息。通过共享这些知识,企业能对市场上所变动名的信息及时的获取到,使企业应变能力能有效的提高。第二,共享隐形以及显性知识,隐形知识主要在企业成长中慢慢形成的,是一种极难应用语言来进行表达的知识,而显性知识是能够应用语言来进行表达的知识,像企业中营销策略以及产品信息等。因此,企业需要将营销知识进行共享,将其知识很好的进行转化,最后形成生产力,以此创造更多的效益给企业。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必须要创新企业的营销管理,特别是把知识管理很好的引进来,要在企业管理中有效的应用知识管理,使员工在企业营销中能意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对知识的交流以及分享不断的进行加强,使创新能力等有效的增强。以此使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知识管理应用论文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逐步取代传统的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知识管理应运而生,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新的“管理革命”。知识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冲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已成为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从知识管理是企业的需要、内容及如何进行等方面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通过开放式的.结构将企业的知识加以收集、整理、共享,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以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知识管理是企业的需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已从物转向人,再转向知识,知识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应加强知识管理,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其竞争力。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实体。应该将企业作为知识的载体而不是员工的大脑,将这些知识如何有效和高效地利用起来,达到企业知识创新的目的,就是我们认为的知识管理的目标。

首先,知识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思想,主要是企业或组织运作中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同时也贯穿的整个企业业务体系的运做。知识管理不仅是针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生产、储存、传递、应用和创造;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无形资产及相关活动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管理工具、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并且包括结合企业业务活动和其它管理活动运用知识管理的思想进行的管理。其次知识管理关注知识对组织和业务的支撑,利用过去积累的知识对决策活动和操作工作进行支撑,大大的缩短决策和操作过程时间、也极大提高了决策和操作的质量。更重要的知识管理将改善知识生命周期,加快知识创新。

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从体力、资源、技术、信息已经转移到现在的以知识为基础。当今社会的主要竟争已经从原来的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转向知识的竞争。技术会落后,人才会流失。但拥有完成的知识管理制度和文化,就可以促进技术的创新,提高人才的素质。所以说,知识管理的思想直接来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或者说直接来源于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方式与方法所提出的变革要求。

二、知识管理所包含的内容

(一)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包括:物化的资本品上的知识;体现在书本、资料、说明书、报告中的编码后的知识;员工的经验;体现企业的组织、制度、结构中的知识等。

(二)知识管理的基础:它是知识管理的基本部分,如关系数据库、知识库、多库协调系统、网络等基本技术手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等。

(三)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其目的是确保新知识在企业内能及时流转,使企业的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利用与企业目标相关的知识,确保企业员工都能知道知识在哪里,以便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地方获取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同时,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

(四)知识的获取和检索:应用各种各样的软件应用工具,例如智能客体检索、多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网络搜索工具等。(五)知识的传递:如建立知识分布图、电子文档、光盘、dvd及网上传输、打印等。

(六)知识的共享和评测:如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促进知识的转换、建立知识产生效益的评测体系等。

三、企业中的知识管理怎样进行

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必须明确知识管理目标,把知识管理和企业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企业知识管理顺利实施。

(一)确立知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传统的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重心是放在企业的有形资产,忽视对知识资源的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树立知识资源是最重要资源的观念,就无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只有树立知识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才有利于知识管理创立和实施。

(二)营造利于知识传播与共享的工作环境

知识管理的一个首要环节,不是对现有知识资本的管理,而是对环境的改善,使得知识更容易交流,更容易创造和积累。要建立创造和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知识产生于交流的过程之中,越交流,越共享,生产出来的新知识就越多。所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然而然地共享知识的行为环境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首先,组织管理者思想开放,敢于向自己和传统的习惯提出挑战,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把管理模式由控制转为支持,由监督转达为激励,由命令转达为指导,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共享学习的宽松环境。其次,必须使组织的每一位员工都认为贡献知识与人共享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并自然地与组织内外的人员形成知识网络团队。再次,必须使组织竞争环境不是相互损害对方的利益,而是实力的竞争。因此,组织要向其环境形成一个由供应链、产业链、知识更新链共同支撑的全方位的知识网络环境。

(三)将知识创新与企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企业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促进知识创新文化的内部环境与机制。创建有利于知识获取、创造、积累、保护企业组织平台,积极发挥每一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员工不断创新,并与他人共享创新的成果,它能激发员工对知识的渴望,具有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够允许在创新过程中发生错误和失败,积极营造一种值得信任、有同情心、热于帮助的组织文化氛围。

(四)建立适宜的组织结构

由于知识资产的特殊属性,要做好其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和调整的组织结构,组织的落实是知识管理的必要保证,新建专门机制,或赋予原有的管理机构以新的功能,修改和制定新的制度,提出知识管理战略,对组织的知识资产进行系统规划和管理;建立内部信息网络和知识管理体系。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企业的形式、规模、发展战略、竞争策略、市场环境、社会思想都正在或即将发生变化,通过对以往观念思想的反思,人们有了更深刻和更直观的认识,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增值中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在对以往经营管理中关键要素的重新定位后,知识管理被置于21世纪组织管理的重要位置。今天看来,无论何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都将融入企业的管理之中。

企业知识管理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经营战略模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数据挖掘技术是数据库和信息决策领域的一个理论前沿,是知识发现的核心部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企业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中挖掘出有效的知识,帮助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的知识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科学、快速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知识知识管理系统。

近年来,知识管理飞速发展,学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实践也越来越广泛。企业可以广泛搜集到组织所掌握的技术诀窍、业务资料和长期实践经验等数据资料。但如何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地分析、处理,从而发掘出对管理和决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却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中。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对组织中的知识进行整理或收集,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知识资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数据挖掘是从数据当中发现趋势或模式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类从而发现新的信息。数据挖掘(datamining)指的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企业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的一般过程为:问题定义、发现信息、制订实施计划、采取行动及监测效果等步骤。数据挖掘过程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分类(有指导的学习)数据挖掘中的分类(或有指导的学习)方法在商务领域普遍存在。人们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组,一旦数据被分类,就可以概括这些不同组的特点。数据分类的基本技术有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决策树、贝叶斯信任网络、统计分析等方法。

2.聚类研究(无指导的学习)聚类是一种对具有共同趋势和模式的数据元组进行分组的方法。聚类又称分段,是将数据集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组的过程。聚类技术试图找出数据集中共性和差异,并将具有共性的元组聚合在相应的类或段中。

3.可视化。可视化即以图形方式表示数据,以图形方式表示的数据易于理解。可视化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表示例外情况,例外是其值不在期望范围的数据。

4.关联(货篮子)分析。关联(或货篮子,简称mb)分析可以发现给定数据集中的频繁模式,常被用作从产品目录或零售商店的销售数据(无论是有形销售还是在线销售)中导出产品和关联的商用信息。

页挖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web上的信息无比丰富,web页挖掘可以对web页上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6.异常性分析。从繁多的数据中挖掘出与其他数据显著不同的数据。

企业中数据指的是各种未经处理的业务数据、销售数据、生产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就可以得到一些对企业经营有利的信息。企业中的知识和信息共同构成企业知识的来源,知识不是数据和信息的简单积累,知识是一种包括了人员的经验、价值观、关联关系,以及专家见解等要素的动态集合。数据是形成信息的基础或组成部分,处理过的数据可以形成信息。信息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变成知识。

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的创新、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知识管理的研究存在两大研究主题:企业知识管理和图书馆知识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企业智力资源管理、知识产权资源管理、市场资源管理、组织设计管理、文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满足组织需求,解决组织环境问题而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控制、集成、利用的一种战略管理。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企业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知识,增强企业商务智能。信息化的推进让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建立充分利用这些数据的意识,从凌乱的数据中挖掘有用知识,这意味着企业开始向知识管理迈进。数据挖掘通过数据总结、数据分类、数据聚类和关联规则来发现企业中的显式知识和隐式知识。下图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知识管理框架:

从图中可以看到,知识管理框架的核心是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可以看作是获取数据、提取知识、管理知识和向知识使用者提供知识的系统。知识管理系统从数据源中获取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发现数据中的隐式知识并且通过知识服务器供知识使用者使用。整个知识框架的目的是打败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中的一个组织可能扮演多个角色,其中的一个角色可能就是竞争对手,例如:一个组织拥有它自己的数据库并且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数据库中提取知识,它还可能会使用从其他组织的数据库中提取的知识。在这个例子中,这个组织具有数据源和知识消费者两个角色,并且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多个组织中挖掘知识,因此,它还扮演数据提取者的角色。

企业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越来越难依靠资本、技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经济资源来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人、信息技术和组织是知识管理的三个要素,信息技术搭建组织知识流转的信息基础结构,形成遵循组织统一入口、本体分类、知识流程和有序的知识结构体系。数据挖掘是数据库和信息决策领域的一个理论前沿,是知识发现的核心部分。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分析和处理来自企业内外部的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从而为企业的预测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知识管理论文

大学知识管理的内容涉及两种知识,即外显知识(或称编码知识)和默会知识(或称意会知识、内隐知识)。外显知识是可以用文字、符号、音像媒体等进行编码处理的知识,主要包括有关事实和原理的知识。大学中的外显知识包括文字、数学公式、各类图表、计算机程序等诸种符号形式,其表现形式包括课程、教材、论文、报告、图片、音像资料等,在图书馆、信息库、数据库中的知识都属于这类知识。这些外显知识经过分类整理后可以方便地加以检索,可以在信息网络上快速传输,便于取用。默会知识则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中,难以用文字、符号、音像媒体等进行编码,可以意会,难以言传。有关如何做的诀窍类知识就属于默会知识。

在科学主义的范式下,大学所追求的是一种严格的不受人为干扰的客观知识,包括默会知识在内的任何达不到这种要求的知识,都不能进入大学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视界,在大学中并没有相应的地位。但事实上,澳大利亚科研工作者纽曼(ruthneurmann)的研究表明,默会知识是存在的,并且是大学教学科研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大学展开知识管理,不可忽略默会知识,不仅因为其存在于大学之中,更重要的在于其之于知识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知识创新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界定问题不仅有赖于研究者长期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储备,还依赖于研究者长期形成的经验、直觉和灵感。

默会知识决定了研究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默会知识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此外,从知识的价值链的角度上看,经验、判断力、思想和生活方式都是新知识的重要来源,这些都属于默会知识范畴。就特征而言,大学知识管理具有复杂性、全方位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点。

因此,有效整合大学知识,发挥知识的效用,外显知识不可或缺,默会知识也不可缺位。对于有效的大学知识管理而言,要把两种知识都纳入调适和整合的范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默会知识的开发、利用和创新,对于知识管理的意义更甚。

(1)复杂性。大学知识管理的内容十分庞杂,大致包括:推动新知识的创新和生产;支持从大学外面获取的知识,并提高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确保新知识在大学内部及时扩散;促使大学教职员工都能利用大学组织目标相关的知识;确保大学所有教职员工都能知道知识在哪里,以便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地方都能得到。

(2)全面性。知识资源是大学的核心资源,大学的各项活动多围绕知识展开,并与知识发生联系或者互动。大学知识管理是大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横断性质,教学、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管理活动都涉及到知识资源的管理。同时,大学知识管理内容的全面性,不仅涉及知识过程的管理,还包括作为知识创造者和知识传授者的教师和知识接受者的学生的知识素质的管理。

(3)开放性。大学的知识管理不仅涉及组织范围内的各种知识的有效整合,还应注重组织外部的、与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关的知识。深谙知识管理之道的大学,肯定不会单独处在”象牙塔”之中而孤芳自赏,而会与其外部的其他组织、机构或个人保持更加密切的联系,这不仅使其能获取大量对其有用的知识,而且可以通过知识的共享和转移来提高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4)动态性。大学知识管理是一个具有动态特性的过程。这主要源于知识创新不是一个静态的活动,而是一个不断使自身升级的永不停顿的过程。当默会知识与外显知识相互作用从低一级的层面向高一级层面提升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运动。

大学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对各种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此适应外界的快速变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1.观念更新与组织创新是前提。

推行知识管理模式,首先,必须使知识管理思想深人人心,使全体教职员工都认识到知识是大学的最重要经济资源和最基本财产,认识到知识共享对大学组织整体的重要性,认识到建立相应知识交流、共享与创新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其次,必须更新大学组织机构,组建有利于知识管理的反应敏锐、决策迅速的扁平化组织。其三,必须将知识管理融人大学组织的全部流程,组建全员参加的内部知识管理系统和吸引大学组织外协单位、相关部门、广大顾客广泛参加的外部知识管理系统。

2.知识获取、存储是基础。

大学知识管理是从知识的采集开始的,知识工作者和知识管理者要利用知识管理系统的一切有利因素,采用各种策略方式采集大学组织内外知识资源,尤其要挖掘植根于大学组织员工头脑内的默会知识,使其充分外显化,成为组织知识;同时,通过整理和加工,提炼出对大学组织发展有用的知识,作为大学组织的知识资源积累起来,进行分类统计,建立知识仓库,使之条目清晰,内容明确,便于检索和查询。知识的采集、积累和统计是动态过程,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组织环境的变化,一直不间断地构筑夯实大学组织核心竞争力基础的发展过程。

3.知识共享是关键。

大学组织内部知识资源管理的原则是在不危害大学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促进知识的交流、传播和共享,促进知识资源在大学组织运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包括建立有效的内部知识共享体系、知识交流体系和知识传播渠道;广泛参加社会经济、技术知识交流活动,建立健全外部知识网络,从外部汲取各种知识资源。此外,通过广纳人才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的智力资源;通过与其他科研院所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来保证自身的发展和竞争力;通过与各种咨询公司、合作伙伴、专家学者建立关系,从而建立自己的外部技术源网络和合作网络;等等。

4.知识创新是核心。

知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知识资源的富有和增殖。大学知识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根据大学组织发展的实际需求,将已有知识资源转化为大学组织发展的动力,通过促进知识资源的应用为大学组织创造价值,并在知识的应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对各种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不断地创造出新知识,再将新知识投入到大学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大学组织必须同时对各种知识资源进行不断的、多种形式的创新,才能紧扣市场经济脉搏,保证大学组织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

5.建立团队学习文化、构建学习型组织是保证。

建立团队学习文化,构建学习型组织,也是大学开展知识管理所不能或缺的。首先,各知识资源的获取、应用、创新与运营都是在具有优越的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大学组织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其次,培育大学组织员工的整体价值观和团队精神,建立交流、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其三,通过大学组织文化建设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地位感和责任感使全体教职员工的意愿与大学组织的目标高度统一,建立共同愿景,以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目的。此外,还必须鼓励大学组织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员工的再学习和培训。通过开展经常性学习,提高大学组织的学习性能,形成团队学习与系统思考能力,使大学保持永久的竞争优势。

相关范文推荐
  • 11-05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培训心得(模板18篇)
    这次培训的内容涵盖了我们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真正做到了全面提升。下面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培训心得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传统的词汇教学法受到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
  • 11-05 采购核查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经历、感悟和领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记录。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 11-05 教官个人工作总结大全(15篇)
    总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通过不断地改进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小编为大家挑选出一些月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 11-05 作为中职生心得体会总结范文(19篇)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瓶颈,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总结范文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总结写作风格。作为中职生,我深刻体会到中职
  • 11-05 企业食堂方案(热门17篇)
    制定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时间节点,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因时间管理不当而导致的压力和焦虑。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 11-05 教研活动记录小结(专业16篇)
    教研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修课。接下来是一些教研范文,相信对大家进行教研活动会有所帮助。出席:全体教师。主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记录人:某
  • 11-05 写事字六年级(实用17篇)
    优秀作文的特点是文字准确、结构完整、观点独到、情感真实,能够为读者带来一种心灵的满足和共鸣。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相信它们能够给你带来不少的启
  • 11-05 月教师节广播稿大全(15篇)
    广播稿是一种以声音形式传播信息的书面材料,能够让听众通过听觉感知信息。广播稿是一种通过广播方式传播信息的文稿,它能够清晰明确地传达想要表达的内容。要写一篇较为完
  • 11-05 餐饮劳动合同签几年(汇总20篇)
    劳动合同是雇佣双方对工作内容、工时、薪酬等关键要素进行约定的重要文件。下面是一些劳动合同写作的技巧和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甲方(用人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
  • 11-05 克服方音心得体会(优秀13篇)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积累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和独立思考。“呜——咕——”真是的,凉茶喝得太多了,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