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汇总20篇)

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汇总20篇)

时间:2023-11-05 22:31:41 作者:书香墨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汇总20篇)

范本包含了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以提高写作的质量。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和讨论。

MBA教学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论文

(一)促进舞蹈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舞蹈艺术的健康发展需要雄厚的社会基础。在大学开展舞蹈教学,能够有效地实现舞蹈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深入了解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进而形成对舞蹈艺术的热爱。此外,大学生的文化水平较高、自身知识结构较为合理,是普及和发展舞蹈艺术的良好资源。通过开展舞蹈教学,选拔一批优秀的舞蹈艺术人才,有助于保持舞蹈艺术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有效地解决舞蹈艺术后备人才储备问题。与此同时,通过大力提高大学舞蹈教学工作水平,积极改革教学理念及方法,可以促进舞蹈艺术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大学舞蹈教学工作,可以充分促进现代舞蹈艺术理论的交流和发展,从而起到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大学舞蹈教学的主要对象有两个,一是舞蹈专业学生,二是非舞蹈专业的学生。通过开展大学舞蹈教学,实现舞蹈文化艺术普及的社会化。

(二)有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政治理论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等。通过开展舞蹈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一方面,舞蹈教学是大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广泛参与舞蹈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培养坚韧不拔的性格,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水平,这对于丰富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三)舞蹈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舞蹈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参与舞蹈训练,能够塑造挺拔健康的身姿,促进身体健康发育,强化各项身体机能,提高运动强度,从而有效实现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四)促进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

通过参加舞蹈课程和教学训练,大学生能够逐步培养起对舞蹈艺术的长期兴趣,并因此具备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兴趣培养模式转移到专业课程学习之中,就能够有效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现阶段大学舞蹈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参与舞蹈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强。

当前,大学生舞蹈教学有两种模式,一是各个艺术院校开设的舞蹈教学专业课程,二是普通高校开展的舞蹈教学选修课程,而大学生参与舞蹈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强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部分大学生将参加舞蹈课程学习视为可有可无的学习内容,而一部分舞蹈专业学生则在参加学习的过程中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幻想一夜成名,忽视了对舞蹈基本功的训练,缺乏刻苦精神。

(二)舞蹈课程的教学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当前,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学工作集中存在着教学功能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大部分舞蹈教师单纯地重视专业课程教学,从舞蹈理论、舞蹈动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却相应地忽视了舞蹈教学在“德育”、“美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通过舞蹈教学活动来实现对大学生思想品格和道德素质的塑造,舞蹈课程的教学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舞蹈教学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

现阶段部分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专业性不强,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首先,部分舞蹈教师的教学方法专业性不强,缺乏对学生科学有效地练习指导,学生学到的舞蹈动作不够标准,甚至会给学生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教师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都采用传统的示范教学方法,缺乏对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设备的运用。最后,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不能有效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在大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缺乏相应的指导。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解决现阶段大学生舞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推进大学舞蹈教学模式改革,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设置统一的教学标准及课程规范。

对于开设舞蹈教学课程的高校来说,可以根据本校专业教学及舞蹈人才培养目标等实际情况,编写统一的课程教材及教学规范。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兴趣培养及能力培养作为大学舞蹈课程教学的重点。

(二)强调课程教学与素质培养并重。

要进一步强化舞蹈教学课程的功能,在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专业性特点的基础上,强化舞蹈课程“德育”、“美育”等功能,将舞蹈教学课程打造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主阵地。

(三)全面提高课程教学的专业化水平。

首先,高校应当加强对舞蹈课程任课教师专业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教学专业化水平。其次,要引导教师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舞蹈课程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最后,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列入舞蹈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中,最终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

新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改革论文

首先,通过网络模式开展计算机教育,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突破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限制,注重计算机学习者的独立想法和看法,每个计算机学习者在业余时间也可以通过网络化平台进行学习,更好的巩固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其次,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将教师通过数字化信号交换,拉近学习者和教师的时空距离,共同组成封闭的教学系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需要通过多媒体利用网络技术完成教学,避免传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时空矛盾。最后,在网络教学下,极大的方便教师教学,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答疑效率,有效的节约教学时间。另外,也能最大程度的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及时的更新计算机教育内容,促进计算机教育水平的提升。结语总而言之,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教育,有助于深化计算机教育改革,能有效提高计算机教学中师生互动性,为广大计算机学习者提供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教学限制,最大限度的增强学习者计算机学习效果,让每个学习者掌握计算机所学知识,对我国网络教学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新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改革论文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提上日程,计算机教育改革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网络教学的改革和推动下,对提高人们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水平上有着重要作用,然而与计算机行业最新发展要求仍然存在差距,计算机教育改革有着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对网络教学模式展开分析,针对计算机教育改革要求进行研究探讨。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顺应了时代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而计算教育教学就要按照知识经济时代变化的要求不断地调整课程结构、精化教学内容,让人们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网络教学也开始兴起,特别是网络公开课的带动下,人们利用网络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网络教学用起全新理念出现在人们的教育视野中,对我国计算机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1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网络具有无线的超大容量,它所容纳的资源比较丰富,网络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特点将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以动态的、开放的形式进行展示,网络教学可以按照人们需要的学习资源和材料进行自主选择和加工,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较,网络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1]。

1.1相互协作式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在进行教学时,利用相互协作式教学模式让多个计算机网络学习者,在虚拟网络环境中通过相互交流和写作,对共同学习的计算机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全面的掌握计算机相关操作知识。相互协作式教学模式是在小组成员、虚拟网络和辅导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模式,辅导老师担任着组织学习者学习和管理,对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进行控制,学习者在网络教学资源里自由的`选择所学内容。

利用网络搭建起的探索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为基础,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某一热点或重点研究课题,小组成员根据这一课题展开研究,相互合作讨论探究,解决研究课题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这种探究式教学让学习者掌握计算机知识。探索式教学模式的兴起也是计算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通过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在小组学习中感受获得知识的愉悦体验,增加网络计算机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1.3讨论式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下的讨论式教学主要是学习者在线讨论,学习者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积极发言,分为同步讨论和异步讨论两种,按照学习者学习的平台的选择组织学习者进行网络讨论,辅导教师在组织分组讨论时,需要及时点评,肯定讨论过程中的正确观点,对少部分不当言论可以选择私聊,指出其中的认识错误,达成共识。在进行讨论时,辅导教师要设定讨论时限,适时的将讨论内容引向更深层次。

将传统板书教学模式延伸到网络教学中,就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进行板书模式的在线教学,网络教学下的板书教学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通过网络途径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地点和人数限制,辅导教师将计算机教学资源采用一定形式上传到网络数据库中,让每个学习者随时随地的使用这些学习资源。同样的,辅导教师将网络教学和其他通信工具结合,在直观同步的讲解中,及时的把计算机知识进行反馈、检查。

1.5单独辅导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下也要强调因材施教作用,在计算机教学时,辅导教师通过设计个性化学习软件,运用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等对个别人进行单独辅导,借助网络平台,还可以实现一个辅导老师同时辅导多个学生,远距离的单独辅导教学可以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网络教学的同步性和广泛性,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中优质教师资源,提高计算机教育水平。

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我利用工作之余,积极投身到教研教改知识的学习当中。我认真学习了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家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杂志上面有关教研教学的文章,以及介绍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的哥白尼革命》一书。通过学习,我充实了自己的教学理论,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迸发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现将学习中个人的片面认识,简要汇报如下:

魏书生老师通过自己潜心研究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他全新的教育理念,走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作为语文课老师,他长时间不进教室,不讲课,学生照样自觉主动的积极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仍能从繁琐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解脱,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助手,从容应对班级管理。这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而读后认真思考,魏老师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取胜于科学严谨的管理措施,还取胜于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首先他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感染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做错事没有斤斤计较,抓住不放。不仅不体罚学生,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在学生心中伟大地位,学生受到感染,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老师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学生才会承认自己所作所为,心悦诚服地接受惩戒。其次,他能身体力行,以他自身的行为做表率,毫不懈怠地带领学生无论是在严寒或是酷暑,从不间断地锻炼身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具有坚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形成坚忍不拔的坚强的意志。作为每一位教育学生的老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长知识学本领有思想的学生,这决定我们的工作具有特殊性,我们要想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学生,我自己必须是一名德才兼备,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老师,要想锻造出好钢材,自己先要有扎实过硬的技能。

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实时更新,不学习不仅不能与呼唤学习型社会这一大需要相协调,还有愧于代表着进步与知识的“教师”这一称号,更不能很好地胜任我们的工作。纵观当今教坛,教育前辈和教育同仁就教学改革做出了不懈努力,有很多宝贵的成功经验无偿的供我们学习,我们只需采取正确的学习态度就能轻松获得成功。反思自己的教学,虽然有新课改理念的融入,但自己的教育技术手段还很落后,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靠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偶尔用上录音机就能使学生欣喜若狂,学习积极性大增,课堂教学效果极佳。试想,如果在先进教学模式下,我们把预设的课堂问题,以及参考答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影像画面创设课堂情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知识将会是怎样的享受,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将会有怎样的飞跃,而本人在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知识几乎是空白,因此,我要从头再来,积极学习。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感受,老师的作用就是在课堂上采用恰当的引导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生活体会,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也不应是单调枯燥的串讲分析,汗流浃背的滔滔不绝,而应是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简言之,即“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众生堂”。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欢快热烈的氛围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在其“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中,通过预习、展示、反馈等环节,分层次、分步骤强化了各种训练,学生经过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使他们熟练的掌握了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对比我的课堂,还有差距。学生已具备了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但采用诗歌、小品、快板等多种艺术形式回答问题的能力还不具备,教学改革虽有初步成效,但教改之路还任重道远。

MBA教学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论文

目前,广西大多数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也几乎大同小异,毕业生数量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加之用人单位选择面日益广泛,不再单一看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而是更多地看重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导致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鉴于此种情形,广西一些高职院校对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改革。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分析,并提出了基于就业胜任力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的几点新的想法。

1、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笔者对广西电力职业学院20xx―20xx级3届物流管理专业的232名毕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内容涉及高职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1)学习内容脱离企业实际工作。

在对已经毕业工作的学生的调查中发现,56.3%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所涉及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与实际工作岗位任务有关,广而不精、博而不专,不能指导企业实际工作,并且很多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和老旧。此外,25.4%的学生甚至无法做出明确的判断,这说明教学内容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实际工作岗位衔接不上。

(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在调查中发现,有75.2%的学生认为常采用的以教师课堂讲述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未能根据企业实际岗位需要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没有根据学生未来岗位的需要,采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

(3)较难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只有17.2%的学生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比较顺利地适应工作岗位的学生占38%,有44.4%的学生很难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说明当前的课程教学与实际企业岗位需要脱节,无法无缝对接企业的需要。

由此可见,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多,但是最后实际从事物流专业工作的学生却很难胜任企业工作岗位。这说明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素质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严重脱节,培养的人才不具备就业胜任力,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1]。

2、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

本文通过对物流企业的大量调查研究,构建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胜任力模型,课题组通过采用xx特5级评分法编制调查问卷,这份问卷经过了信度和效度检验。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意向或从事工作区域、生源地、领导职务、工作年限6个因素;第二部分是问卷主体,共21个项目(见表1)。主要从学习和知识、身心素质、品德与发展、管理技术技能、表达与沟通能力5个维度来评价其就业胜任力[2]。为了避免给被调查者造成某种定式,将21个项目随机排列,并不按事先各个维度所列举的项目依次展开,项目的选项采用xx特量表5级评定法,从非常胜任、一般胜任、不确定、不能胜任、难以胜任依次记为5~1分,分值越高,代表胜任力越强。

3、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分析。

通过spssstatistics18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1)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胜任力与学生意向或从事工作区域、在企业工作年限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该专业学生越往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其就业胜任力越强;同时,该专业学生在企业工作的时间越长,其就业胜任力越强。

(2)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胜任力的总体评价与案例分析能力相关系数最大。

(3)学生工作就业胜任力的总体评价与工作薪酬水平的总体评价有显著的正相关系。这说明学生就业胜任力越强,学生对自己就业薪酬水平越满意。

4、基于就业胜任力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1)树立以就业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

对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就业胜任力。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调研广东相关物流企业,从物流工作岗位的要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根据就业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根据物流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与物流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规范,改革教学内容,与用工单位积极交流、合作培养,定期安排在校学生到用人单位认知实习或顶岗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构建以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为重点的教学体系,尤其是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物流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构建新型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

(2)加大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力度。

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课的教学需要通过提炼企业真实的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将学生带入企业典型案例的特定事件中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进一步提高其认知、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未来的物流管理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4]。笔者通过近几年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认为在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能使学生们增长专业知识及促其积极思考、解决物流岗位实际业务的能力和方法。案例教学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企业的运作状况,能加深他们对物流行业的了解,进而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3)引导学生前往物流业发达区域就业。

在东部经济发达区域物流产业所占gdp比重较高。因此,在物流行业或相关服务行业就业的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区域集中于广东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物流业发达的城市。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教学时,应在教学中融入专业就业区域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提前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未来的职场环境,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广东物流业发展区域优势、薪酬水平、职业发展、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信息。例如,教师在讲授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的“工作任务分析”时,可向学生详细介绍深圳盐田港、宝安机场等国际物流行业岗位设置的特征、独具特色的岗位与名称;在讲授“货运代理公司客服部如何处理货运代理单证纠纷”时,可引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知名货运代理企业业务中的案例,并结合该区域货运代理实践中的特点对案例进行分析;讲授“货运代理岗位薪酬福利”时,可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各城市货运代理业的平均薪酬水平及其制定依据,并与广西北部湾地区或城市进行对比,拓宽学生的就业区域,使其能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或学到先进的管理理念。

(4)强化校内多媒体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此环节与学生未来的就业区域紧密联系,能帮助学生提高对就业区域的适应能力和对工作岗位的驾驭能力。例如,在m行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的综合业务平台软件实训时,让学生跳出岗位局限,全局性地模拟深圳港口货运代理工作环境中的出口商、进口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货代公司、船代公司、报关行、集装箱堆场、海关、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等20个岗位。通过使用3d模拟作业场景,使学生清晰地掌握深圳国际物流货运代理各作业岗位之间的关系;以国际单证的主干单据制作为引导,使学生掌握单据的填制、单据的流转,熟悉国际物流的主要业务流程。能够让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对未来货运代理实际工作岗位环境和内容有真实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对货运代理工作学习的欲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按就业胜任力来进行人才培养,将就业胜任资格条件细化到日常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培养的学生是具有专业就业胜任力的人才,是企业“上手快、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这样,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大大增强,地方高校的就业率也会得到提高,企业也节约了培训人才的成本,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5]。

参考文献。

[3]李菁.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j].科技展望,(24):112.

[5]孙杰,孙宝民.地方高校毕业生胜任力培养方式探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34.

MBA教学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论文

mba教学模式基本采用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它的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优点是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调控。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成长所起的作用远远超出课堂教学本身。其缺陷也很明显,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习主动性被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地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教学模式在mba教學的应用效果并不明显。这种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该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挥,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模式。

1.改革教学组织方式。

工商管理学科具有实证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一般的理论解释,而应更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对于金融学、国际金融、经济理论与政策等宏观类课程,可着重讲授重点理论知识,并在讲授过程中穿插一些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组织学生分组收集课程相关的信息并组织讨论,通过组织课堂上的专题讨论、辩论、撰写案例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对经济热点及经济动态的敏感度。对于像证券市场运作与管理、公司理财、财务报表分析等微观类课程,应突出其应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等特点,可通过案例教学、聘请业务人员授课、模拟实验等手段,增强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理解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强调通过课程作业,包括小课题、案例分析等,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安排实践学习、案例研究、社会调查,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立足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业务模拟、实验室模拟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实地参观访问学习、网络虚拟业务操作等形式,将教材、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操作性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教学组织形式以实验教学为主、现场观摩教学为辅。实践性教学注重增强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应根据国际最新发展趋势及产品创新,积极采纳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技术及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立体化教学,使虚拟、仿真实验与真实实验紧密有效地结合。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3.组织模拟操作大赛、案例大赛和社团活动。

组织模拟操作大赛,如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等,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邀请名师和业界人士来做专题讲解。

组织一些社团活动,比如行业导航、企业家论坛等,在教师、学生和企业家之间架起一座专业交流的桥梁。同时组织实地考察参观企业,进一步深入社会,加强实践技能;经常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社会竞争。

4.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鼓励和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观、调研、兼职,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了解实际操作情况,在教学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使所讲授内容与实际相吻合。建立客座教授制度,可以为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学生的思维注入新的理念。吸纳或聘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士到学校讲课,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新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改革论文

创业在两会上,李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在20的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教育部长袁仁贵也强调,要推进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要把高校的办学思路转移到服务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和培养学生的就业创新能力上来。在当今社会形势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以及云计算、互联网与现代制造及其行业的结合,“互联网+”等行业和模式应运而生,职业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也逐渐成为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向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转型发展也逐渐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趋势[1]。食品专业涉及理学、工程学、化学、医学、检验学、食品科学、农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2]。是向社会输送食品安全检测、监管、风险评估、质量监控等方面人才的重要渠道。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等卫生行政部门或者食品药品相关企业质量监管控制部门,对助推地方食品行业发展及创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卫生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但当下由于高校大量扩招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动手时间能力差、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不能有机结合,课程设计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课程设计调整相对滞后等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引进“双师型”教师和培养“综合型”教师。

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及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实践教学,教师的作用更为明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实践指导。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相关食品企业或者单位引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扎实理论基础的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等来学校兼任或专任教师[3]。湖北某高校医学相关专业就采用了此种模式,该校与学校所在地周边各大医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在各大医院设立课堂,引进医院中具有牢固理论基础且极富实践经验的医疗一线人员为学校医学相关专业讲课。通过这些一线人员的实例教学,该校医学专业学生对各大医院的运作模式、各种常见或罕见的病例、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各种医疗应急事件的处理,都有较好的了解。也使学生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进而互相促进,使学生能力大幅提升。

2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工作。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经济时代,在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从而学生创新创业的可能性也就大幅增加。但仅仅依靠创新创业意识是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竞争的,尤其是竞争激烈的食品行业。因此,在教育改革及时代背景下,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市场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抗压能力挑战意识。近年来,国家也大力提倡和鼓励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教育部及财政部也都下拨了相应经费来进行该项活动。并统筹全国组织大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年的'“全国互联网+大赛”、“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中国传统食品大学生创新大赛”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加创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作为高校,要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尽力共享资源,开放实验室,举办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或与校外食品企业联合建立实践基地,增加学生创新创业的机会,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在未来更好地适用社会。

3加强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考虑学生的发展等问题,加强与社会各界和合作交流。要与校外研究机构、行政事业单位、食品生产加工或检测行企业进行互助合作,在以上单位建立实践基地[4]。并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让学生亲身参与食品生产、食品研究、食品检测等食品行业相关工作。使学生能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利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得到极富实践经验的行业前辈指导,实现食品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也促进食品专业知识的正向迁移。高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相关专业学生学生输送到这些基地进行实践操作实训,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接触到毕业后可能从事的相关工作,可以了解到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这样学生们可以在实践基地的实习实践中把已经学习得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也能在实践中发现已学习的知识对工作和应用的不足,进而确定将来学习的方向,坚定学习好专业知识的信心。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地提升和完善自己,让自己更好地匹配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学校也达到培养并向社会输送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操作实践能力的人才。

食品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依据国家有关要求,根据学生职业意愿进行设置。是以培养新世纪食品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工程等相关知识的人才为目标,拟达到培养人才能很好的适应食品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开发、质量控制检测等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的发展,及各行业务的互相渗透。知识的更新也是十分快速,尤其是专业知识。如食品生产加工及食品包装两门课程,随着机械设备的更新,都必然产生新的加工技术及包装技术,而新的技术一般更为节省成本或者是效率更高,这样就能逐渐替代旧有技术,从而使原有知识不能在适应时代的需求。又如,当下“互联网+”模式在全国乃至全球各行业盛行,食品行业也不例外,食品的生产销售等也不可避免地采用这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要让食品专业的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契合社会需求。就需要学校根据当前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如随着机械设备的更新,就需要更新食品加工机械、食品生产技术、食品包装技术、食品工艺学等相关课程内容。根据“互联网+”模式的兴起,就需要更新食品营销学等课程内容,或根据学生就业方向新设相关课程。让学生能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步,能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通过分析和实践,我们认为食品专业的教学改革,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和普遍应用,是十分必要的。要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改革,很好地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时间操作技能、研究分析水平,使他们能更好地适用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满足食品行业的需要并更快地融入食相关工作。能真正实现行业和学生个人的双赢。当然,改革不一瞬间或者一小段时间就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它与发展相生相伴,食品专业教学需要在改革中不断进步发展,同时对于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需要进行适当符合现实情况的改革,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改革成果,在不断的调和中达到改革和发展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3]杨武英,黄波,丁菲.高职食品加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26.

[4]吴跃.科学发展视角的大学食品学科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2:19.

新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改革论文

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宰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是一种被动的“聆听”。而记者日前在青岛采访时却发现,一些崭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在青岛市各中小学校推广。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获知答案,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让学生从“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在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敢于对教师的讲授大胆质疑。“愉快教育”、“主体教育”、“创造教育”、“和谐教育”等素质教育模式正在青岛市推广,各中小学校都在锐意改革,力争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知识。学生课前主动查阅资料,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前后左右相互讨论,初步形成“生生互动”、“师生多边互动”的教学新气象。

与以往教师执掌学生干部任免“大权”不同的是,现在青岛市中小学校普遍推行班级干部竞争上岗制和轮流值日制。学校学生会、大队委,班委、课代表等“职位”,每位学生都有竞争“上岗”的权利。每逢“大选”之际,学生们便会权衡形势,选准自己的竞选目标,当众发表自己的“施政纲领”,对自己上任后将采取的措施慷慨陈辞,现场答辩。现在中小学的升旗仪式、班队会等,也大多由学生干部自行主持。

中小学生的自主能力还强烈地表现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各中小学的校刊、校报可谓百花齐放,共青团或少先队广播站红红火火。各校的小记者、小编辑及时采写编辑校园新闻,由小播音员向全校师生播报,还选播学生们感兴趣的校园金曲、小故事、格言等。学生们的自主性还充分体现在大量的自主社会调查中,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感知社会、认识社会,撰写出一些有理有据的调查报告。

百姓相信公办教育期望教改破除僵化。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近日对北京、西安、武汉三座城市900余位居民进行调查显示,尽管目前各类教育齐齐涌现,但公办教育仍为多数人所首选,同时有近40%的人表示,公办教育亟需破除僵化。

国内教育正发生着崭新的变化,教育形式逐步由单一的国家承担教育(即公办教育)方式走向了多元化,在回答“您更肯定哪一类教育”时,41.7%的人选择公办教育,19.1%的人选择国外教育,11.1%选择民办教育,只有4%的人选择网上教育。

调查显示,被广泛认可的公办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39.1%的人认为首先需要破除僵化,从办学思想上就要适应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社会;28.8%的人认为应该活跃教学,使学生学有所长,能够尽快学以致用,20%的人认为应该敞开大门,广纳向学的人才,6.9%的人认为公办教育应该有意识地增加海外交流。

对于越来越成气候的民办教育,41.2%的人认为最紧迫的问题是需要提高管理水平,一扫“杂牌军”的面貌;24.1%的人认为应解决好办学资格的问题,以正规面目出现于教育舞台;15.5%的人认为学籍认定非常重要,对于扩大生源有积极效果;14.4%的人认为师资稳定是大事情。

调查中,肯定国外教育的比例很高,有19.1%的人表示如有可能,自己或家人应该按受更为开放的海外教育。这其中,有60.1%的人最为看重国外的先进知识,20.9%的人看重良好的教育环境。分析人士认为,国外教育近年在中国红火异常,既反映出我国的教育市场尚无法满足国内对教育的需求,也表现出人们对国外教育还存在一定认识上的局限性。

高级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再思考

摘要:目前,各地高考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的高中英语如何尽快适应新形势,在此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考改革新形势;稳定军心;明确形势;改变教法。

教育部高考初步改革的计划一出台,尤其是某些省市语文加分,英语减分的消息,在学生中引起很大波动:平时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兴高采烈,大呼万岁;而英语学得不错,还指望着在高考中提分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受到重创。

高考改革新形势下,如何让学生不被干扰并一如既往地好好学习英语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稳定军心,做好心理安抚。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面对学生的各种反应,我们必须花时间去研究新的高考政策,并做好学生的心理安抚工作。

为此,我专门抽出两节课的时间帮助学生认识目前的英语改革:

1.高考英语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目前英语应试化的模式,降分不等于不重视英语。

2.将英语考试推向社会,并实行一年多考,有助于高中英语教师率先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让英语语言的教学真正回归其本质。

3.进行改革的省份会极少,大部分省份应该会在左右才做出相应的改革。

4.高考词汇量由原来的3500个减少到3080个,并且试题难度也有可能降低,这对同学们来说无疑都是利好消息。

二、明确形势,注重能力提升。

改革英语,并不意味着英语不重要了,恰恰相反,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英语已有强烈的外在需要――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高考改革就是要改革应试教育体制下英语的考核办法,着眼于学生英语的表达与应用能力,将英语实实在在地学成一门可以运用的国际语言,学生不再是只会做书面试题的英语哑巴。

语。因此,我提醒学生,无论英语高考如何改革,我们自己对英语不能放松学习,降低难度。并且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更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综合素质,无论高考怎么改革怎么考试,我们都会以不变应万变。

三、创设情境,促进口语表达。

学习语言,无论汉语还是英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经过实践与探索,我以为“情景教学法”还是很有效的。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自己编排对话,并分角色表演。

当然,刚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对话,要求学生尽量全真模拟录音中的语音和语调。表演对话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将“死”的书本知识运用到“活”的现实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作用。

这样的活动形式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比如,给他们提供语言情景中的内容梗概,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引导他们自行构架故事情节,组织语言表达,设计活动场景,安排特定细节。这样的语言表演式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有效训练语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语言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了灵活驾驭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自编对话、自主表演,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提高了他们英语口头表达的自信心,增加了他们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正提高了自己的英语素养。

四、改变教法,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改理念下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应是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英语学习也不例外。教师可以围绕即将学习的单元话题,将全班分成6――8个学习小组,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通过查阅图书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组内资源整合。在上新课时,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课,对于学生讲课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随后纠正,并点拨本单元重难点。

(作者单位山西省霍州市职业中专学校)。

浅谈着力改革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摘要:考核模式选择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公共管理类本科课程考核存在目标定位不准确、内容不全面、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参与性不强等问题。

因此,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明确应用型课程考核目标、完善考核内容体系、构建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强化学生参与等推进公共管理类课程考核模式创新。

关键词:社会需求;公共管理;考核;改革。

随着社会发展和政府改革的深入,培养高素质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已成为高校新时期的重要使命。

高校人才培养中,课程考核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育考核模式的定位“从根本上影响着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立足社会需求,探讨有效的公共管理类本科教育考核模式,推进高校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育考核模式的构成及其重要性。

考核是为实现一定培养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的评价与检验,“是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主要措施”。

教育考核模式是由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方法所构成的考核系统。

在考核模式中,考核目标是关键因素,在整个考核模式构建中居主导地位。

考核目标主要回答“为何考核”的问题。

考核目标决定于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

合理界定考核目标是课程考核的基础,也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其次,考核内容体现着“考什么”的问题。

考核内容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具体检验。

考核内容的选择在引导学生学业行为的同时,对学生能力训练和技能养成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立足时代需求和学科特点,合理规划考核内容在教育考核模式构建中也十分重要。

最后,考核方式体现了“怎么考”的问题。

考核方式主要反映了在考核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教师与学生是课程考核中两大主体。

只有理顺教师与学生关系,实现两者的合作与互动才能保证考核功能得以实现。

可以看出,考核模式的建构是包括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方法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尽管其任务艰巨,但考虑到考核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构建有效的考核模式对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都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反馈与检验,课程考核具有“指挥棒”的作用。

通过有效的学业课程考核能够引导学生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发展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与其他学科相比,公共管理类专业是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学科,它对本科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要求较强。

因此,立足其自身特点,构建有效的课程考核模式尤为重要。

只有构建反映其特点的考核模式才能体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特点,才能有效推动公共管理本科人才能力的提升,以适应当代社会对该类专业人才的期望。

(二)有助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其中,课程考核是确保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有效的课程考核体系设计可以使学生找出自身不足,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适时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与此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也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目的。

因此,考核模式的探讨对高校自身发展而言同样十分重要。

(三)有助于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高级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再思考

当前国内的全英教学大行其道,但很少有人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这个现象,把这个问题上升到学术高度加以讨论则更是罕见.本文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了这一现象.在承认全英教学这种模式的优点的同时,本文指出了目前该模式在评价体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弥补这些缺陷的具体措施.

作者:卿崧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320刊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英文刊名:scienceinformation年,卷(期):2007“”(12)分类号:h3关键词:全英教学评价教师学生教材

浅谈着力改革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不能抱着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的课堂老模式不放,而是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翁,教师转变为与学生同样的参与者身份。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讲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提高听课效率。课堂内外同时发力,学习国外慕课经验,加强对学生课下各类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通过完成各项准备实现主动学习,并将自己在课后的准备在课堂上通过讲演发言的形式提升公关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

2.2改革历程分析。

2.2.1学生讲为主,教师进行归纳终结。

在本轮改革初期的第一阶段,教师课前将下一节课的知识点分配给相应的学生,安排固定学生在下一节课上讲演自己准备的课程内容。并要求学生就自己准备的内容制作ppt、选择案例和课堂提问,并到课堂上讲给大家听。教师根据学生讲课的情况及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并结合大纲要求予以补充,归纳,提升。讲台上学生讲,要求下面听课学生根据自己听的内容及理解为台上同学打分,作为平时成绩之一。一学期的课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经过课后对全班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轮到到台上讲课的学生会很认真准备自己的材料,因此对自己讲过的内容记忆深刻,而对其他同学讲的内容则不太在意。可见只有主动参与的内容授课效果才比较好,没有主动参与的内容则记忆不深。而让下面听课同学对台上同学打分的初衷是让下面听课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认真听课的过程中,但是调查发现,开始大家很有积极性听,并认真对待打分,但是时间一长就失去了客观性,毕竟学生讲课的技巧和能力是远远不及教师的,因此到后来学生的打分往往也开始主观化了,就违背了原有计划的目的。

2.2.2教师讲为主,学生参与讨论。

第二阶段针对第一阶段中存在情况,没有轮到讲演的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进一步的改革:课前提出下节课要讲解的知识点,要求人人课后做充分准备,课堂上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讲解和举例,以回答情况打分作为平时成绩之一。这样由于随机性,学生事先不知道课上教师会抽谁来讲解课程的知识点,为了防止被抽到,人人在课后都要做好准备,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的主动性。在第二轮改革后对全班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讲得多教师讲得少的模式也存在一点弊端。即由于学生对部分基础知识的理解受到知识结构完整性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但是听课的效果和教学效果却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2.3教师讲基础,学生参与案例分析讨论。

鉴于第一、二阶段中存在的就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程度两个方面如何兼顾的'问题展开研究,并对第三阶段进行了改革:即改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来讲课,但是教师讲为主,学生讲为辅的教学模式。课前通知学生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准备工作以小组形式展开,让学生人人在课前做好准备。课堂上理论知识由教师讲解,尤其是课程重点和难点问题由教师讲授,相关案例让学生课前准备,并制作ppt到课堂上讲解,并与台下学生及教师展开充分讨论。经过三轮的改革调整,基本形成了“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即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堂讲授,在参与中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听课积极性和课外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一系列的公关实务能力。

3改革中几点思考。

3.1课堂内外是统一体。

总结前面三阶段的改革,可以发现事实上学生课堂听课效率提升、学习主动性的挖掘并不局限在课堂内。课堂内外是学生学习的统一体,课堂上听课的效率取决于之前在课前的预习准备,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内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抓住课堂内学生的表现,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外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外通过布置作业给学生一定动力,作业形式要多样,可以包括一般书面作业、ppt课程案例准备、小组合作策划等。作业形式越是多样,越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创新等潜能。课外准备得越充分,课堂上越有积极性听课,才有主动展示自我的自信。而课堂内听课认真积极,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也对下一步内容的学习有促进。因此课堂内外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3.2课内控制是关键。

课内是知识传授的关键所在,教师对知识点重点难点的把握不仅要从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更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及掌握情况,因此课内控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3.2.1课程内容控制。

课程内容控制既要从讲课内容上进行选择甄别,也要从案例上进行筛选。讲课内容由教师对不同授课专业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例如:营销专业的学生除了公关理论课之外,还有专门的公关策划实习,那么专题策划的内容就要加强;而对于商学院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这部分内容就可以适当删减。较多案例会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因此在课前要与学生进行适当交流并引导,尽可能选择合适、与内容匹配的案例。一旦遇到学生选择的案例不十分贴切时,也要转换思路,可以作为反面案例或者其他问题的佐证。

3.2.2课堂气氛控制。

除了内容的控制以外,课堂内气氛的控制也很重要,包括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控制及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调动。参与程度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课、讲案例、问题讨论等形式来实现,但是不能占课堂内容的全部,要与教师理论授课相穿插。课堂积极性的调动除了让学生参与之外,还可以将学生的每一项课堂表现通过打分等形式纳入平时成绩中,强化学习过程性考核。

参考文献。

[1]陈文君“.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高教研究,(2).

[2]秦元春“.公共关系学”课程实践性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创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4).

[3]李倩.浅谈“公共关系学”课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4).

作者:李鑫锋单位:淮海工学院商学院。

高级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再思考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上对于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在国家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我国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长时间以来一直处于一种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显然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对此还需要积极的做出改革,从而促使学生职业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下面将对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1.教学目标不明确。现阶段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中英语是重要的学科,并且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的形式存在,是教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每个不同的专业在学习英语的目标上都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教育并没有针对性,教学成绩也需要根据现阶段的教学成果来进行判定。这种大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要。2.教学内容针对性性差。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主要以实用性和实践性为主,因此要求教学应当与学生的专业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之间相适应,并以实践为基础来实施教学。但在高职的职业教学当中英语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虽然英语并不是直接参与到学生的未来工作当中,但却是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学生未来从事汽修工作,那么他们需要了解一定的英语知识,用来理解产品的英文内容。如果长时间英语教学都不能得到针对性的实施,那么长时间以来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对英语逐渐的产生放弃心理,认为英语的学习并不重要。3.教学缺少创新性。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在日后的实际应用能力,并帮助学生强化个人素质和基础能力。但在现代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始终采取传统的方式来实施教学,将语法的学习放在重点位置上,却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技能上的培养。此外,在教学中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比较落后,英语学习的现代化水平比较低,从而导致教学的效果受到了影响。

1.明确教学目标。高职的英语教学应当在公共教学的基础上来制定职业教学学生的目标,重视学生的职场应用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英语素质和能力。首先,应当重视起学生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交能力是促使学生能在未来流利的用英语来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基础,对此教师应当积极的开展相应的英语交流活动,促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得到成长。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开展团队合作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还能促使学生之间的情感得到交流。此外,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空白时间锻炼方式,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真正的实现创造性学习,为日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2.重构教学模式。我国传统的高职英语叫学长采取的都是统一化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都是统一化的。高职英语教学在现代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需要采取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一方面应当采取模块化方式来实施教学,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升。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未来社会实际需求等来进行教学制定,从而帮助他们强化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应当重视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促使学生所学的知识都能得到应用,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因为学生的专业不同,岗位要求上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采取分层方式来实施教学,促使学生在未来面对工作岗位时能更加的从容。3.改变教学方式。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模式,积极的将实践融入其中,让学生的学习能真正的与现实之间结合。通过实践方式来促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实践作为引导,这对英语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和兴趣的提升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的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促使教学得到平衡。4.改变评价方式。当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还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进行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模式显然与高职的英语教学之间是不相适应的。对此,高职院校还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让。对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来进行评价,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来进行评价。同时在不同的阶段也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从而让教学的效果得到更加明显的提升,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高职院校在教育人才方面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在英语教学中也应当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来实施教学。作为教师应当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积极的总结全新的教学方式,从而让英语教学能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真正的满足社会需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

摘要:。

研究指出,十几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发展非常快,但是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比较薄弱。文章在研究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创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及转型发展的相关建议,为提高和加强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效果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工商管理;转型发展;产教融合。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概况。

本专业从开始招生,迄今为止已招收19届学生,目前现有在校学生141人。专业现在有专业教师11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7人;具有高级职称1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教研室教师承担科技部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40余项,各类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从办学条件和办学资源来看,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办学优势。为了专业转型和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教研室派教师面向高校和企业进行走访调查,调查的高校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湖南大学2所高校,调查的企业有:海南白马广告控股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u+青年公寓项目、北京泰豪财务管理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瑞银基金公司新华保险北京分公司6家相关公司。此次调研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工商管理专业能力构成;2.了解工商管理专业社会需求情况;3.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4.走访,座谈;5.面向被调研高校的相关专业、被调研企业、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研究数据;6.通过excel处理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影响因素;7.提出解决对策。通过调研,了解企业目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企业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何种能力,这些能力的构成需要哪些课程支撑。调研结论表明,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以下几个方面情况:53.28%的受访者认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理论课程比例过大;42.62%的受访者认为工商管理课程数目太多,质量不高;45.08%的受访者认为部分科目实用性不强;63.11%的受访者认为实践课程太少;54.92%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专业课程一部分可以由学校统一制定,另一部分应该由学生自主选择;94.26%的受访者认为应该采取3+1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上调研结果,我们认为专业必须要转型发展,实现产教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合作,把学生的实习实践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结合起来,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专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智慧副总经理和长春精优长白山药业股份公司总经理龚有禄、人力资源部长傅朗辉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企业代表,两次参加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提出很多宝贵意见。走访深圳国泰安时,在国泰安由谭小龙高级商务经理主持召开一次校企协同育人研讨会。通过召开校企协同育人会明确了工商管理专业应达成的目标: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2.具有运用管理工作所需的人文科学与经济管理知识的能力;3.具有运用管理基础知识和市场经济基本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系统的人力、物流管理实践学习的经历,能够分析市场特征并进行市场发展趋势预测;4.具有设计、完成工商管理课程设计与实习的能力;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备综合运用管理理论和技术,解决与企业管理相关问题的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信息与情报采集的基本技术,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了解工商管理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管理、运营、生产、研究与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规律、政策、法律与法规,能正确认识管理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8.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具备在动态市场环境中进行即时决策的能力;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环境发展的能力;10.具有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并能够进行跨文化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就业率和毕业5年的毕业生平均薪酬都取得了提高。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来看,我专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本满足了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不断上升,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实习的大部分学生被企业留用。各专业教学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和操作技能训练的紧密结合,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现有中国人寿保险长春分公司、民生银行、奥威集团、通化钢铁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化纤集团等实习基地,每年有30%—50%比例的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提高了实践能力。学校运用专业教师的特长及设备资源的优势创办产教平台,不仅使学生有了自己的实习场所,也使教师有了实践锻炼的基地,专业教师往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缺乏熟练的操作技能,通过产教结合,深入企业,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了不断提高。许多专业教师陆续在教育科研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在各种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在省、市的各种专业教学论文评奖中获奖。

三、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3+1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调研的情况,我们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7个学期提出不同要求:第1学期:主要安排入学专业教育、大学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等展开一系列实践环节。第2学期:主要安排以当今社会经济改革热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认识实习、夏令营主题活动等。第3学期:主要开展专业再教育、社会综合实践、学科竞赛培训、针对人力资源、物流管理专业能力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计划项目等。第4学期:主要安排金融理财规划实习实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团队能力形成为主题的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第5学期:主要进行专业能力形成的专业实习、学科竞赛、课题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训练计划、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第6学期:主要安排以“集中管理的分组实习”为主的专业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研究、学科竞赛、国内外游学访学活动。第7学期:全部采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集中统一实习和自主实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毕业实习、就业实践、课题研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活动、复习备考等。使实践内容丰富,方式科学,层次清晰。目前3+1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三少”、“三难”的问题。“三少”是指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少、相关匹配岗位数量少、学校投入经费少,“三难”则是学生管理监控较难、教师与学生沟通指导困难以及实习效果评价难等实际困难。专家指出:“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供给信息不对称,高校缺少引入企业实践的渠道,专业实习与岗位需求不匹配,这都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拟采取校友邦等软件帮助解决以上提出的困难,学生通过平台可挑选符合专业的实习岗位,目前平台提供的岗位数量充足,岗位配置与专业方向相符,供学生选择的余地非常大。这类软件通过搭建网上实习交流互动平台,提供了学生、指导老师、实习企业三方交流互动的平台,该软件还配备实习检查模块,实行检查员定期实时检查制度,专门负责查看实习学生的实习周记,跟进学生实习进度,并且利用互联网形成效率管理,统计学生相关出勤率、换岗率、漏岗情况等企业评估数据等用来监控整个实习进程。(二)在3+1模式基础上采取。“721”人才培养模式所谓“721”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目标,以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为侧重点,将70%左右的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将20%左右的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能力、多技能,立足于地方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将10%左右的专业学生通过考取相关专业研究生、实施卓越工程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项目计划,进行重点精英式人才培养,实施导师制,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创新型的未来地方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721”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是“因材施教”。实际上就是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虽然这么做会给操作带来很多不便,但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可以使每位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具体做法是:1.专业课程设置与区域经济需求紧密相结合。根据本地区的社会需求,修订专业方向设置规划,体现专业的区域和行业特色。同时建立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调整。2.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侧重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课程体系。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强化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含很多,如各种形式的实习活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组成各种形式的社团)等。对70%的应用型人才,重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20%的复合型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尤其是面向社会需求的实践活动,提高这些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能力、重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能力。针对10%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实施导师重点培养、自主创新型探索实践活动,突出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精神。通过以上措施,搭建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创新的教学体系,使专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4]董颖.企业生态创新的机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营销策划》课程建设的改革与探索论文

新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对高校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因此,构建适应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突破的关键问题。

《企业营销策划》课程定位为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人文社科类相关专业的一门素质与技能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最基本的技能培养和思维训练课程(陆继和尤凤翔,)。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好的营销策划已成为企业创名牌,迎战市场的决胜利器。让大学生学会制定一份较完整的、规范的营销策划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内容之一。目前本校《企业营销策划》是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该课程的大多数师资的企业实战经验较为缺乏,教师的教学知识体系来源多取自教材。而《企业营销策划》的教材编写也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尽快摸索出一条改革创新之路,为《企业营销策划》课程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蓝本,显得尤其必要。

高级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再思考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类间交流的频繁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这也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变革契机。课堂教学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目的。这种互联网技术让英语学习的课堂得到极大的延伸。“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的应运而生就是其技术支撑的成果之一。而基于“翻转课堂”的高级英语教学改革也才能有效地将传统讲授型教学转变为体现学生为主的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特征。

“翻转课堂”也称作“颠倒课堂”,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其教学模式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师传授知识的程序借助于现代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而置于课外完成,而学生的知识内化手段如作业、操作及实践过程则由原来的课外实现转到课内通过教师协作、同学讨论合作而完成,从而实现了整个传统教学过程的颠倒。“翻转课堂”的典型教学特征在于:

1.师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是中心、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器,而“翻转课堂”的模式让教师退出教学舞台的中心,变成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评价者。教师为学生这个学习主体设计提供科学的学习脚本,学生成了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他们需要通过实际的参与活动来完成其知识认识过程的构建,从而实现其知识的内化。

“翻转课堂”模式完全颠倒了传统的教学程序,即将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知识导入转变为学生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课外知识学习,而课后的复习理解则转变为学生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并转移到课堂加以实现。这种教学程序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从属地位。

3.知识构建方式的重建。

“翻转课堂”模式为学生知识学习的构建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认知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灌输的形式帮助学生去建构知识学习的认知过程,而非学生个体真实的认知路径。因此,“翻转课堂”重建了学生知识学习的自我认知过程,充分尊重其认知需求,更符合认知规律。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主干课程,其教学对提高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高级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是既要训练学生的综合英语技能如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又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其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然而高级英语文章体裁广泛,内容庞杂,修辞手法丰富,课堂学时数有限,这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长期以来,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输入为主,学生笔记为辅。长期被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让教师筋疲力尽,学生更是激不起一点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知理论认为,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但学习者对这种知识的理解并非总是一致认同。真正的理解只能是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而“翻转课堂”就为个体学习者提供了基于其自身背景的知识构建环境。高级英语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个体学习者的知识构建环境需求。因此,“翻转课堂”如一股清新之风吹散了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迷雾。()近年来,笔者尝试着引入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从教学设计到实施进行了模式上的重建,并开始取得较为可喜的效果。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级英语教学对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环境进行了重建。

1.课前学习环境的重建。

首先,借助于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提供的交流平台,建立师生、生生交流群。教师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任务进行精心设计并传达到个体,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学习资源与学习效果测试等。在优质开放的教育资源中寻找与本课教学内容相符的背景知识资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其次,针对该课文的理解设计合理的讨论问题及练习,帮助其完成课前知识学习的构建准备,并通过课前小组讨论使学生以自身经验背景在知识构建中发现问题,初步完成个体认知构建过程。

2.课堂教学互动环境构建。

教师收集课前小组讨论的结果,确定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堂引导,并通过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合作来协助学生完成其在自主学习环境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整个互动环境的构建要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指导思想,充分尊重其学习的独立性,利用对话、商讨的方式来鼓励发展个体思维,保护其思维创新性。课堂教学宽松的互动环境构建可为个体学习者在其知识构建过程中消除学习不利因素。

3.课后的学习反思。

教师所设计的学习任务的结束并不能代表个体学习者知识构建的成功。因此,让学习者学会反思所学知识是一个进一步完善知识构建的必要过程。通过反思,个体学习者能查找其学习中的漏洞,这将有利于其对下一个新知识的学习构建。反思性学习能使学生独立思考,是其自省自为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完成每篇课文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反思情况,并对收集到的反思问题及时做好解答,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的构建。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级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在近两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已取得较为可喜的效果。首先,由于建立了授课班级网络交流平台,师生、生生的交流不再限于课堂并且变得十分频繁,这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其次,网络资源的开发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他们不仅可以从自己教师所提供的资料中进行学习,还可以自己有目的地进行网络资源搜寻学习,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认识,许多学生还因此激发了研究兴趣和欲望,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打下了基础;再次,从学生的课堂辩论和测试结果来看,其思想的深度也有了较大提升,个性化的理解也更为坚定,整体的英语运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四、“翻转课堂”模式带来的挑战。

“翻转课堂”使许多个体学习者纷纷受益,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对教学带来的极大挑战。这主要表现在:

1.对教学媒介的挑战。

“翻转课堂”实施的前提是要有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支撑保障。目前,在我国即使是在高等院校,也并非都有条件提供这一设备和网络技术的支持,而没有这一新媒介的保证,“翻转课堂”就无法实现。

2.对教师素养的挑战。

“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合理设计教学脚本,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对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也要熟练,才能做出生动有趣的教学视频,才能在网络平台保持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对传统教学模式下(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师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对年长的教师。

3.对学生自觉性的挑战。

“翻转课堂”要求个体学习者在自主学习教师布置的内容后思考问题并带入课堂进行互动解决,这就要求学习者要有极强的自觉性:在电脑前观看、学习,在网络群里交流思想。这对一部分勤奋好学的学生来说不是问题,但对于自控性较差的学生来说却是其知识构建的第一道关,教师需要特别加强管理。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产物,但它更尊重个体学习者,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研究热情。基于“翻转课堂”的高级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的平台,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与热情,更增强了他们学习这门课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应筱艳,吴星阳。信息技术助力英语“翻转课堂”[j].中国教育信息化,(10)。

[3]jeanpiaget.theprinciplesofgeneticepistemology[m].商务印书馆,.

[4]曾明星等。软件工程专业“翻转课堂”之计算机教学平台探讨[j].现代技术教育,2013.23(8)。

[5]赵玉香。反思性学习理论与实践探索[m].山东大学出版社,-12.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

高校服装设计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高校学生实习是贯彻理论联系实践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安排学生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科目。笔者通过分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模式,提出高校学生实习模式的改革方向。

1.学校统筹安排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建立之初,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人才求贤若渴,因此非常乐意接受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群体给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实习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且这种统筹安排实习的方式便于对学生的管理。

目前,由于旅游专业人才的`匮乏,存在旅游企事业单位争抢专业人才的现象,实习生大多可以留在实习单位进行学习,并有所发展。学校同一些旅游企业签订长期协议,输送实习生,最后实现学生与企业双赢。

2.学校统筹与自主选择实习相结合模式。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越来越大,学校对实习生的统筹能力不断下降,旅游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处于供需平衡状态,这增加了学校统一安排实习模式的难度。在这种市场大环境下,三亚学院采取了统筹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实习模式。这种模式相对比较灵活,有利于学生完成实习教育任务,并能促进学生未来就业。

3.学生完全自主实习模式。

学生自主实习模式是指实习单位完全由学生自行联系。旅游企业的人才饱和与学校扩招导致很多旅游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学校也不愿意再承担巨额的实习费用。学校只能让学生各显神通,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实习管理,导致实习效果不好,实习质量不高。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1.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相对供大于求,结构失衡。

近几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一些高校没有从实际出发,盲目扩招,导致旅游专业人才供大于求,旅游专业人才的“本科化”情况严重。旅游专业本是一个重实践的学科,却越来越偏重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无法适应毕业后的实践工作;旅游企事业单位也对这样的大学生不太感兴趣。

2.旅游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下降。

旅游产业的门槛相对较低,投资者纷纷涉足旅游产业。我国旅游企业数量迅速激增,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旅游业利润不像兴起之初那么丰厚。旅游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强度较大,且旅游业的服务性质让很多人认为旅游业从业者职业地位低下,因此,旅游业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渐下降。

3.高校实习指导和管理力不从心。

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因此各方面还都不完善,无论系统规划、课程设计还是人才输出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旅游管理方面的教师多是没有具体参加过企业实践的理论学者,甚至有一些是“半路出家”,对旅游企业运营管理的实际情况知之甚少,在实习指导上显得力不从心。

三、探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育新模式。

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学校应当与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联合,建立高校实习基地,确定固定的实习单位。选择管理规范、业务量大、信誉较好的企事业单位,为实习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的平台对实习效果非常重要。学校与旅游企事业双方可在科研、培训、教学等方面加强合作,使学校成为企业引进新知识、科研新成果的基地。

2.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在学校内部建立实习基地,利用模拟形式将校外实习同校内实习有机结合。在多重情境下不断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从服务对象的角度理解旅游服务行业,能够面对不同突发情况及时做出反应。最终经过导师的裁定,检验模拟实习的效果。

3.校企一体化模式。

鼓励有经济实力的院校开办自己的旅游企业,例如学校附属的招待酒店、饭店、旅行社等。企业的运转由特定教职工负责,成立学校自营的实习基地。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直接将课堂搬至企业中去,进行现场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电子电工教学模式创新改革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加强学生对经济生活的了解,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对电子电工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为此,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积极了解我国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现状、电子电工专业的就业方向及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将经济社会现状深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经济社会的了解;其次,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积极宣传创新能力在本专业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电子电工专业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视频、声音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另外,教师可以设置讨论环节,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教材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养成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之后,教师要对学生思考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指出学生在思考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应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积极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2.3在课外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高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加强重视学生的课外学习。首先,电子电工专业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加强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专业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对专业问题进行思考,并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在课外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结。

在当今信息时代,电子电工行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高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还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要求。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时间中培养学社呢生施工的创新能力。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提供充足的高素质、创新型电子电工专业人才,而且对其他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晓杰.自主探究,启发思维——新时期背景下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实践分析[j].新课程(下),2016(04).

[2]韩涛,凌六一,黄友锐,唐超礼,徐善永.“虚实结合”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

摘要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如何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仍是困扰高职会计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研究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职业能力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明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在培养高素质,高职业能力的目标下来研究这一问题,使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更好地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服务。

一、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涵。

1.1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将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而形成的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绝不是一项技能或一种知识就能形成的。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我们可以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能力,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语言、文字、数学、沟通、合作、自主学习与不断发展的能力等。第二部分为专业能力,主要指会计核算方法,具体会计核算能力,复杂经济业务的实际处理及应变能力等。第三部分为职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拓展能力,如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计划、决策、实施、分析及总结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及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人格。

1.2会计专业特点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高职会计专业主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适当、足够的理论知识,一方面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和核心职业素质方面,随着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得到普遍认同,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得以更多的体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可能独立存在,这就要求新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有机融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1目前,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普遍在2.5年左右,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这对高职教学是个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适度的理论必不可少,学生必须掌握会计核算与监督的相关理论、方法,又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经济、国家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又非常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二者的有机融合就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要求就存在一定的矛盾,具体分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尚未真正实现,实践技能培养不能贯穿会计教学全过程。

2.2随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大家越来越重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很多学校进行了大量的课程改革,力求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现实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一些纯操作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不同,会计专业需要学生必须学好大量的理论教学内容,也就是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相关内容,这些内容不是学会操作就能够掌握的,而是一个以理论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技能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的过程。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明白要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但又处于理论舍不了,技能没时间练,与企业实际业务接轨的课堂教学资源捉襟见肘的窘境中,无法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2)校内模拟实训室实践教学企业化建设落后,有形而无实。

2.3为解决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各院校建立了大量的校内实训室,期望学生在校内实训室达到与顶岗实习相似的实践效果。为此,会计教学工作者在仿真、模拟企业业务,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等方面想出了很多措施。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室仍离不开机房式、财务办公室式的实训条件,实训室从环境到管理都没有进行系统的企业化建设,实训项目开发还不能代表企业典型业务,项目实施与管理程序也没有形成与企业会计工作过程相近似的运行机制,企业化建设落后,模拟实训的“模拟”二字有形无实。(3)人才培养各阶段实践技能培养目标没有形成有机融合,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2.4在众多困扰会计教师的问题中,如何将人才培养各阶段实践技能培养目标做出正确分解,同时又能将其有机融合于各种实践教学形式中,最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而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教学培养一部分技能,实训室专周实训培养一部分技能,各种教学模式培养的技能有重复,有遗漏,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体系,无法融合,看起来每一个环节都重视技能培养,但每一个环节都不到位,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形成,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3.1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重视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与核心职业素质培养是专业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首先要树立全面素质培养理念。会计岗位的特殊性要求我们的学生有健全的法制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充分的理论知识,系统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因此在学生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树立全面素质培养的理念,将职业能力培养的思想与实践模式改革相融合。其次,要有系统观念,重视教学资源开发,重视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重视各阶段实训项目的衔接与递进,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三,要有企业化理念,要通过对企业的典型业务提炼,工作过程分析要开发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室项目实训,毕业综合实训的企业仿真项目化教学资源体系,同时在实训组织、管理中引入企业化的工作过程和管理运行机制,实行双员制管理,使校内实训尽量达到企业实习的效果,解决会计专业实习难的问题。

3.2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3.2.1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的起点是分析,一是,分析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分解列出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实践技能,形成实践技能体系,分析出核心能力,拓展能力都有哪些,形成知识能力分解表。二是,分析现有的课程和教材资源,分析出每一门课程要培养的基本职业能力,并加以整合,构建主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能力培养体系。

3.2.2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的重点是设计,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解决目前实践体系系统化不足、融合性不够、企业化不强的问题为重点。具体来说,做好设计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分析明确每一门课程要培养的基本能力,以企业化的思想进行课程改革,即将项目化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改革中,从一门课程的整体设计开始就引入经过提炼分析的企业业务,形成一个个企业项目,每一个项目的操作对应一项基本职业技能,也可以叫项目能力,改变以教师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相结合,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做促进理论教学的提高,以理论教学提升项目能力的养成。二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全面建设。

3.2.3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校内实训基地无疑是又一个重要的载体,我们要将实训室看做是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阵地,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中掌握了一个个项目能力之后,利用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完成会计全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全面建设必须完成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进行企业化环境与管理建设,学生进入实训室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是与企业完全接轨的环境、管理制度、运行机制,这样有利用学生进入岗位角色,培养岗位能力。其次要进行企业化项目开发,要在分析真实岗位任务的基础上,提炼出典型工作项目,形成能够反映企业真实业务的项目资源,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

3.2.4在这一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是,岗位项目开发时要与课程项目开发统筹考虑,要体现融合递进的思想,螺旋上升,同时要将会计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融入实践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的保障是师资,要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无论是分析、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管理还是实训基地建设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学改革要人才先行,高职会计专业要发展,人才培养质量要提高,首先就要有高素质的双师队伍,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与组织者,也是教学改革的设计者。

3.2.5要优化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就必须培养具有良好理论基础,过硬的实践能力,先进教学理念的师资队伍。总体来说,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要以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为理念,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以项目化教学为手段,融合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2]吴讯.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高教论坛,2015.1.

[3]刘秀英.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思考[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4.

[4]李国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近探讨[j].高教论坛,2015.12.

[5]李琳.职业能力本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

高级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再思考

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各地各校花的力气可谓大矣,许多大学纷纷聘请外籍教师、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培训师资等,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1994年,据对北京、上海、四川、山东等地的调查表明,我国在“八五”期间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已不能满足现在大学的教学要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普遍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不满意,尤其是口语和写作能力,满意的仅占5%,认为一般的占52%,差或极差的竟高达37%。因此,教育部决定组织实施《面向21世纪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包括研究建立新的英语教学大纲,提高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

21世纪是日益趋向交流与合作的时代,英语作为国际交流所必须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发展对现代人基本的素质要求。近年来,招聘单位对已持有四、六级英语证书的毕业生以增加口语面试环节的方法,考察应聘者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由此可见,大学生无论是继续求学或是应聘就业,英语应用能力的不同使具有同等专业水平和能力的大学生在科技资源的占有和利用,以及高水平科技合作和交流上产生明显的差别,甚至成为他们成功或是失败的直接原因。现在大学生对提高自身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日益迫切,而目前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费时多、收获少”的弊病和大、中、小学严重脱节的现象,使英语教学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专家们认为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以迎接21世纪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挑战。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

我校外国语学院长期承担基础外语的教学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思想和方法成为他们多年追求的目标。从1995年开始,在英语语言专家应惠兰教授的主持下开始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19,“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被学校确定为教学改革项目,实施了从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到配套教材等一系列公共外语教学改革配套方案,改革方案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这个根本目标上来。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语言技能的掌握,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为此他们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这个主题教学模式体现了三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二是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是课堂教学的设计重在满足学生的要求,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衡量标准。

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维,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体现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要求,对推动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起到重要作用。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理念的实施必须由相应的措施予以具体保证,并采用适合国情和教学实际的新方法。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项目组设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体现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和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从而提高他们英语应用能力这一根本目标。这一主题教学模式把英语教学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课外主动阅读和听,一块是课内听、说、读、写、译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读、主动听。主要安排包括大量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动的阅读和视听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和视听材料的教学量大约为课内阅读和听力的三倍以上,为了督促学生完成这一任务,每个单元的教学安排23篇的同一主题的课外阅读,提供生词表、短语注释、语言点和长句注解,以及阅读理解和词汇练习;“自主听力”安排了趣味性强、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练习,并配有全部的录音文字稿和练习答案,便于学生自学。初步实践表明,48.8%的学生认为自主阅读效果不错,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比教师上课的效果更好;66石%的学生认为自主听力的效果好。---课内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能力。这一教学方法的设计,是从不同侧面围绕一个学生感兴趣并能引起思考的共同主题,在这一主题下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分别采取主题预演、以听和阅读为中心结合辩论、演讲、小短剧、写作文等各种语言活动: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兴趣。例如教改实验班以“culture,,为主题的一堂课,上课铃响过之后第一个走上讲台的是学生,他用英语与同学们交流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小说的读后感,随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大胆地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随时补充,并写出生疏的词汇。围绕单元主题,教师下发了两份活页练习纸,第一张是涉及英美常识的问卷,学生在5分钟内快速阅读并完成填空练习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讨论,这既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又锻炼了语言交流能力。另一份同一主题的阅读材料则是要求学生细读,分小组讨论之后作出书面回答。整堂课程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别开生面。

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自开始试行以来,经过三年来的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目前,接受新模式英语教学的学生总数已逾4000人。据问卷调查,有60%的同学认为新教学方法使他们有了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有96.4%的学生对新模式中的课堂活动表示喜欢并积极参与;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配套的教材。英语教学改革带动了学校外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7月,我校97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为89。73%,英语教改试点班学生通过率为99。3%,总积分达到309.6分。

高水平的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在教材编写中,他们首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英语课堂教学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的编写原则,以充分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果;其次,在教材编写中,坚持以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为重点,融技能训练、口语表达能力与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传授为一体,突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实际能力;第三,他们从浩如烟海的美英杂志报刊上筛选既能满足日常语言运用需求,又能满足学生学习兴趣;既有知识性,又有很强现代感的作品做课文,以拓宽学生视野,接触和了解国外优秀文化的精华,熏陶学生情操。将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基础课程教学紧密结合,体现知识、素质、能力培养并重的教育思想。同时,新编教材以“教学相长”为原则,紧扣“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使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教师在专业知识之外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吸收新知识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配套的《新编大学英语》,在使用中就因它所传递的新理念而受到学生普遍欢迎。该书出版后,全国近500所高校选用它作为公共英语课程教材。

相关范文推荐
  • 11-05 大学中医心得体会及感悟(模板22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回顾和反思,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非常推荐大家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它们会给我们的写作带来一些新的启示和突
  • 11-05 志愿者服务心得体会与感悟(实用20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经验的内省和反思,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写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经过志愿者报名、培训、上岗一
  • 11-05 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范文(19篇)
    承揽是一种商务合作方式,指的是接受他人委托并承担责任,完成特定任务的行为。在承揽过程中,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 11-05 住校转通学申请书(通用14篇)
    在撰写申请书时,应该注重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清晰性,避免使用太过复杂或晦涩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在写更多申请书时,参考优秀的样本可以帮助申请者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
  • 11-05 厨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优质19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让学员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参加过培训的学员们写的精彩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近年来,厨师已经成为了一
  • 11-05 整形医院总结心得大全(17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某一事物、经历或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形成的个人体验和领悟的文字表达,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事物的理解,提升自我认知。下面是一些关于人生感悟和价值
  • 11-05 交通理赔协议书(汇总21篇)
    通过制定合同协议,可以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减少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合同协议的写作,下面提供一些范文参考。乙方:丙方(见证方):交
  • 11-05 初中化学实验收获和体会(优秀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某一行为、事件或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这是一些作者撰写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 11-05 协议书约定(优秀19篇)
    合同协议的签订是保障交易双方权益和维护交易秩序的必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甲方:,男,1959年5月24日出生,汉族,现住
  • 11-05 党史巾帼力量心得体会(汇总20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