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数轴说课稿青岛版(实用19篇)

数轴说课稿青岛版(实用19篇)

时间:2023-11-11 07:24:51 作者:紫薇儿数轴说课稿青岛版(实用19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教授一堂课程所需要遵循的一种规范化文档,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下面是一些教案模板的整理,希望能为大家的备课提供一些参考指导。

小数除法说课稿青岛版

一、填空:

1)两个数相除时,如果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

2)计算2.025÷1.47时,先将1.4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位,使它(),再将除数2.205的小数点向()移动()位,最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3)两个不为0的`数相除,除数()时,商就大于被除数;除数()时,商就小于被除数。

4)8.24÷0.063保留一位小数,商就要计算到第()位小数。

5)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

6)3.25÷0.7保留一位小数约等于();保留二位小数约等于();

7)6.1919…保留两位小数是()。

二、计算。

1、口算。

2.4÷24=。

8÷0.6=。

96÷3=。

0.24÷0.2=。

4.8÷6=。

0.96÷0.03=。

2.4÷0.2=。

4.8÷0.6=。

9.6÷0.3=。

3.24÷24=。

3.24÷0.24=。

3.24÷2.4=。

2.4÷24=。

8÷0.69=。

6÷3=。

0.24÷0.2=。

4.8÷6=。

0.96÷0.03=。

2.4÷0.2=。

4.8÷0.6=。

9.6÷0.3=。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8.64÷82=。

9.29÷291=。

11÷0.37=。

24÷96=。

25.8÷62=。

2.8÷3=(验算)。

5.98÷0.23=。

19.76÷5.2=。

3、(1)、用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0.05÷32≈。

210÷18≈。

74.035÷2.4≈。

(2)、竖式计算并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81÷7≈32÷422≈46.4÷13≈。

4、用竖式计算(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20÷6=10÷3.3=35÷74=。

5、脱式计算。

213.6÷0.8÷0.31=。

6.6÷5.5×1.7=。

32.8×10.5÷0.6=。

42÷(5.25÷0.25)=。

6、简便运算。

3.6×2.5+7.5×3.6=。

3.8×10.1=。

0.125×32=。

6.5×102=。

0.125×72=。

3.25×99+3.25=。

小数除法说课稿青岛版

本节课是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及单位换算,在三年级学过商不变的规律,前两节还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相遇问题的探究。同时,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是为学生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虽然对小数除法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且也具备了一定探索知识的能力和经验,但是他们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学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而本节课正是运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的探究。所以要多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所有学生通过本堂课都能有所收获。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除数是小数的小数数法》说课设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将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难点:能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五、教法学法。

1.启发式提问。

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对比发现与前面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产生认识冲突。

2.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除数是小数的计算的方法,突出教学重点。

六、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三)探索算法、优化方法。

(四)试用方法、解决问题。

(五)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六)拓展练习、应用提高。

(七)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教学环节。

1、元、角、分的单位换算。

1元=()角1元=()分1角=()分。

0.25元=()角0.63元=()分23角=()分。

2、除法算式。

24÷3240÷302400÷30024000÷3000。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环节。

(三)探索算法、优化方法。

教学环节。

8.54÷0.7。

854÷70。

85.4÷7。

(三)探索算法、优化方法。

幻灯片10。

(三)探索算法、优化方法。

教学环节。

冀教版数轴说课稿

《空气》单元以空气为研究对象,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初步获得通过实验探究事物性质的能力。《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活动是在学生认识到了空气的存在及空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证实空气也像水一样占据空间,为学习《风》和《纸飞翼》打下基础。

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了三个部分:

1能力目标:

能用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知识目标:

能意识到空气像水一样占据着一定的空间。

3情感目标:

1.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

小数除法说课稿青岛版

一、填空:

1)两个数相除时,如果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

2)计算2.025÷1.47时,先将1.4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位,使它(),再将除数2.205的小数点向()移动()位,最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3)两个不为0的`数相除,除数()时,商就大于被除数;除数()时,商就小于被除数。

4)8.24÷0.063保留一位小数,商就要计算到第()位小数。

5)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

6)3.25÷0.7保留一位小数约等于();保留二位小数约等于();

7)6.1919…保留两位小数是()。

二、计算。

1、口算。

2.4÷24=。

8÷0.6=。

96÷3=。

0.24÷0.2=。

4.8÷6=。

0.96÷0.03=。

2.4÷0.2=。

4.8÷0.6=。

9.6÷0.3=。

3.24÷24=。

3.24÷0.24=。

3.24÷2.4=。

2.4÷24=。

8÷0.69=。

6÷3=。

0.24÷0.2=。

4.8÷6=。

0.96÷0.03=。

2.4÷0.2=。

4.8÷0.6=。

9.6÷0.3=。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8.64÷82=。

9.29÷291=。

11÷0.37=。

24÷96=。

25.8÷62=。

2.8÷3=(验算)。

5.98÷0.23=。

19.76÷5.2=。

3、(1)、用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0.05÷32≈。

210÷18≈。

74.035÷2.4≈。

(2)、竖式计算并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81÷7≈32÷422≈46.4÷13≈。

4、用竖式计算(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20÷6=10÷3.3=35÷74=。

5、脱式计算。

213.6÷0.8÷0.31=。

6.6÷5.5×1.7=。

32.8×10.5÷0.6=。

42÷(5.25÷0.25)=。

6、简便运算。

3.6×2.5+7.5×3.6=。

3.8×10.1=。

0.125×32=。

6.5×102=。

0.125×72=。

3.25×99+3.25=。

文档为doc格式。

小数除法说课稿青岛版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以整数,整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以后小数四则运算的学习、较复杂的除法应用题等知识做好铺垫。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整数除法应用题及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了解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二是使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这些思想是进一步学习的有力保障。不仅能使自己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学习解题能力。

依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计算。

2、使学生掌握如何将新问题转换为已知的旧问题去解决。

其中,让学生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换为除数是整数是本节课的重点,当在把除数转化整数的过程中,除数位数不够的'处理是难点。

紧接着说一下本课我打算采用的教法。我想根据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学习背景,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采用启发、谈话、讨论、练习等多种教法交*进行。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参与学习。

针对本节内容特点及本班学生的认识水平,我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素材,感悟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关系、感兴趣的、从自己熟悉的题目中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并把它运用于实际的学习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实际需要,我准备相应的课件。

接下来我认为非常有必要说一下学生的情况。因为我所设计的整个教学程序都是为了学生,每一点内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其潜在的智能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整数除以整数过渡一个数除以小数,单纯做题不难,但要他们从中去处理一些特殊的情况就很难了。因为他们毕竟是小学生,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限。但如果能让他们从中获得一些数学的思想,问题就好解决了。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识基础、生活环境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因为这节课是在除数是整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所以我用了三个例子,除数都是整数的题目。后面要涉及到扩大小数或整数所以还设计了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的问题。这节课关键要用的是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里我让学生去发现规律,让学生总结出来。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提出课题,同时给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材上20业的例题。

把问提摆在学生面前,激发他想解决的心情。

然后详细的讲解决的过程。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他转化为已学的知识,通过什么来转化,转化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些什么?这其中就用到了前面复习引入的知识。

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虽然过程不一样,但是最终都是把除数转化为整数。

接着举出一个较为难一点的题目,当在转化的过程中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怎么办。这时就必须在末尾添零,使得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后,再去掉小数点扩大相同的倍数。最后总结出计算法则,把计算法则加上关联词,让学生掌握计算的先后顺序。

三、练习。

针对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按排类两个练习。

1、如何把除数变为整数,商不变。

2、练一练第2的一种例题。

小数除法说课稿青岛版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除。

二、教材分析: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背景下开展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学习中来。

三、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所以在教学中多设计了一些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和运用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利用小数除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用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计算。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具准备:

小黑板、人民币、幻灯片,各种型号的电池,投影仪。

八、教学流程:

1、基本练习:

口算:还没上课先让我们进行一组口算练习,从你开始,其他同学进行判断。

2、巩固练习:

(1)回顾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两节关于小数除法的知识了,可是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中还存在了一些问题,那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上一节小数除法练习课。

(2)初练三种类型除法题,进一步揭示练习重点。师:首先老师给大家带来三道竖式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把它们竖式在练习本上。

23.5÷5=77÷35=4÷16=。

生:1名、2名。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学生。

师:那谁又能说一说在计算这三种题型时分别需要注意些什么?

(3)巩固练习:小数除以整数。

7.47÷7=15.6÷8=。

师:同学们做得真快,那看一看谁做的'最准确。

师:做得很准确,就这道题而论,谁能说说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才能计算准确?

生:1名。

师:那这道题?谁来说一说?

师:看来同学们对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

师:那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这一类型式题做得能否准确?咱们来比一比赛,请同学看黑板上的题。

(4)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被除数大于除数)。

32÷554÷36435÷12265÷2563÷1899÷22。

师:我们把他们分成两组比一比,哪组快?哪组准?边做题边想做这类题需要注意什么?(两组各选一名同学说)。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也很细心。

师:老师这还有两道题,看谁能更认真、更细心的把它们做好?对自己有信心吗?相信你们是最棒的,开始!

4÷25=35÷56=。

师:这两道题之所以做得这么准确是因为你们在计算时注意了些什么呢?

生:略。

3、综合练习:

师:通过这三组竖式题的练习,同学们的准确率提高了,速度也提升了。同学们可别小瞧这几道计算题,如果把它们应用在生活中用处可大了,不信请同学们看p63-2,谁能来读一读题?请大家独立解答,谁能说一说解答方法?同学们同意吗?通过这道题的解答,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小数除法在我们生活中有关不可缺少的作用?(小京、小兵、小红、小方和小青合买一个生日蛋糕给张爷爷,平均每人应付多少元?)。

师:那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海底世界。读题、解答,谁愿意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一下这题。(找生到黑板做、讲)。

师:刚才我们同学利用小数除法解决了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可见咱们同学是认真、细心的好学生。(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体重可达198吨,蓝鲸的体重相当于36头大象的体重。一头大象的体重是多少?)。

4、提高练习:

师:我想咱班同学也会是乐于助人的好少年,现在小红和爸爸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星期六小红和爸爸来到游乐场游玩,买1张成人票的钱可以买2张儿童票,爸爸给售票员50元,找回了6.8元,问1张儿童票和1张成人票各多少钱?)。

5、谈收获,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课,大家已经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像这节课一样这么认真、这么仔细,争做学习中的有心人。

6、布置作业:老师出20道小数除法计算题。两道应用题。

7、怎样引出新知识?

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引出新知识,自然流畅,学生学得非常轻松,不但掌握了新知识,同时还明白了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冀教版数轴说课稿

小学生都喜欢吃,我有学生都喜爱的小食品薯片导入新课,出示一个完整的薯片塑料包,这么鼓鼓的塑料包里是不是装满了薯片,除了薯片里面还有什么?从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

二顺水推舟打好实验基础。

空气占据空间吗?下面我为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老师用水槽、水、杯子、白纸来为大家表演这个小魔术。我先把报纸塞到杯子的底部,压紧,是他掉不下来,然后杯口朝下,竖直、缓慢的把整个杯子压倒水中,最后竖直向上取出。让学生猜一猜纸团是干得还是湿的?对于“纸团会不会湿”这一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做出不同的判断,有的学生说纸团会湿,有的说不会湿。这时我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这个小纸团,看看他到底有没有湿,通过用手摸小纸团,学生发现他是干的。“为什么纸团没有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他们理解到:纸团之所以没湿,是因为水没有进到杯中,水为什么进不到杯子的空间呢,可能是因为空气占据着塑料杯的空间,水进入不了杯子。从而说明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

三因势利导自己动手做实验,进一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当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因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为了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空气占据着杯子的空间,紧接着我提出第二个探究问题:怎样让杯中的纸变湿?我引领学生进行思考:纸变湿,水就得进入杯中,水要进入杯中,空气就的出来,那你有几种方法能让杯中的空气跑出来呢?此时学生的探究兴趣很高。他们在小组中积极讨论、设计实验。学生设计出了多种实验方法:有在杯底打眼的、有把杯子的底去掉的、有把杯口直接倾斜的、有用注射器抽出杯中空气的、还有的同学说不把杯子放到水槽底的。最后请一名代表把本组实验方案与全班同学交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分享其他成员的成果。

教学中我有目的的引导和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

在设计好实验方案后,学生动手实验。并提出实验要求。

1、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

2、可以选择多种方法和实验材料。

3、填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结果:有气泡从水里跑出来,说明空气让出了杯子的空间,水进到杯子里去了,纸团湿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教师实验,学生观察进一步提升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

拿一只瓶子,瓶口塞紧带漏斗的塞子,往漏斗里倒水,发现水不能进到瓶子里。说明空气跑不出来,水流不进去;把塞子松一松,水流进瓶子里去了。说明空气跑了出来,让出了一部分空间,水流进去了。

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的思维由经验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进一步加深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

四、水到渠成,回归生活,扩展延伸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科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科学和。

生活结合的更紧密。

这一教学过程共分两步:

第一步比赛延伸,让学生思考以下两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看谁想得快,想的对,将会得到老师的小礼物。

(1)气球充气时为什么会变大?

(2)冬天为什么暖气片要放放水才能热?

第二步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

用一个杯子到教室外去装一杯外面的空气进来。一定要确保这个杯子里空间是被教室外的空气完全占据。此活动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本课我以人文主义理念展开教学设计。以科学学习、教育探究为核心理念,设计学生的探索过程。本课教学设计的特色是整个活动以学生动手为主,给学生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经历发现过程,全员参与合作完成,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最后,我想用法国诗人朗费罗的诗句作为我的结束语:我们命定的道路,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是每个明天,比今天走得更远。

冀教版数轴说课稿

《海滩上》一课是冀教版第二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从《祖国多么广大》,《小帆船》到《我爱大山我爱家》,再到《海滩上》,贯穿始终的就是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的美好情感。选文内容和情感在整体上是由远及近的一种把握,从大处着眼,于小处入手,再由小见大地以每一课所选取的不同生活区域作为侧重点,关照整个单元。使学生通过生活实际中的某个具体情境去了解祖国的美好,感受在这么美好的家园中生活是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海滩上》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诗,句式整齐,合辙压韵,语言生动流畅,意境优美。

我想也许随着时光的流逝,美景可能会在记忆中变得模糊不清,但可以永远深藏我们心中一辈子的却是那份浓浓的深深的美好情感。是那可爱的故乡,美丽的家园,和那神奇大自然无私给予我们的快乐与幸福。也许这才是此文真正打动我的原因。景美,情更美。我想无论人到中年或是暮年,都会对童年的时光产生无限的怀念与眷恋,所以我们常常情不自禁的感叹“金色的童年”。

就让我们和孩子带着对童年时光那美丽的回忆和无限的憧憬,一起漫步在金色的海滩上吧!

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以读为本,让孩子在诵读中受到语言美、自然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孩子在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其快乐,又在感受中进一步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再充实感受。贯穿全课的情感主线就是快乐!快乐!再快乐——读快乐,谈快乐,寻找快乐,分享快乐。

下面我就海滩上一课谈谈我的设计和理解。

一、首先激发孩子学习本课的兴趣,教师以和蔼的语气先和孩子交谈。

孩子们,上次语文课我们一起爬上了大山,令我们心旷神怡,山里的孩子心爱着山,山里有我们的好家园。那么今天你们又想去哪了?(好吧)这次就先让我们一起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增强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范读,为孩子创设出一种氛围、情境,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身临其境。

1、范读全文。

2、孩子们,如果你现在就来到了海滩上,最想干的是什么?(让孩子仿佛置身在海边,能使孩子畅所欲言,谈真实想法,把这种对快乐的渴望得以释放。紧扣孩子的情绪,让这种感觉保持住,并沉醉其中,急于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有谈的欲望、冲动,与生活拉近距离——如:去海滩上捡贝壳;在海滩上追跑着玩;坐在海滩上看大海、轮船、海鸥;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吹海风……)。

哎呦,看来大海真是会给我们带来无比的快乐啊!那就带着你的这份好心情去仔细读课文,看谁能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检查课文读的情况。

1)带拼音,指名分段读。(主要纠正字音,关照差生)。

2)去拼音,自告奋勇读,(分段读,评价读得是否熟练、通顺。给中等生创造机会,并让孩子们提出建议怎么读出快乐)。

3)试着有感情地读,让好孩子展示。(师鼓励孩子们肯定都会像这些同学一样有感情,甚至会超过他们。只要你脑子里想象着海滩美景,心里体会着在海滩上玩耍的快乐,就会把这篇课文读得很美很美。想试试吗?教师指导方法,培养孩子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习惯。)。

三、美读,体会优美的意境。这一环节包括两部分:景色的优美以及快乐情感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

1、先出示词卡“海滩”、“贝壳”,认读并贴到黑板上。请你想想:贝壳在海滩上和我们干什么?引出“藏”并识记“藏”字,然后想象在怎样的海滩有怎样的贝壳,它们和我们如何捉迷藏,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想象能力,让孩子充分感受快乐。谁想给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评价指导。(让孩子想象海滩的美丽、贝壳的调皮、有感而发,真情流露。从而读出快乐)。

2、喜欢这些小贝壳吗?为什么?展示一下孩子的画,出示贝壳图片,现在你们想做的是什么事?出示“捡”,认读并粘贴,出示课文第二句话,体会着自己捡贝壳时的心情,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不同的感悟和不同的个性。)。

3、你认为还会“捡”起大海哪些美丽的景色呢?(海螺、海草、海蟹、海鸟、海浪……)听《小螺号》,融入美景、乐情中,再来读,品味。孩子们,我们捡起这么多美丽的贝壳,欣赏了那么美丽的景色,大海把这么美丽的景色当作礼物送给我们,此时你们的心情如何?(指导朗读“我捡哪捡哪,捡起大海美丽的景色!”)我们要送给大海些什么?出示“脚印”词卡,认读粘贴,让我们一起在沙滩上奔跑、追逐、欢笑吧。(打出图片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结:是啊,我们把一串串可爱的脚印留给了海滩,也把我们的快乐留给大海,而我们则把童年的快乐永远地珍藏在了自己小小的心田。(粘贴认读“留”“走”)你一定也回忆起自己童年中许多快乐的往事。还有哪里给你带来过快乐呢?(拿照片、纪念品、画等给大家讲述。引发孩子从生活中寻找童年的快乐、分享童年的幸福。)。

数轴说课稿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数轴》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数轴的概念概念,三要素,和用数轴表示数。有理数已经在上一节已经进行了讲解,并且之前也有生活中的温度计的常识性经验,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数轴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续的直角坐标系也是以数轴为基础的。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正式接触数形结合思想,在整个数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体会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首次正式接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的提问,恰当的引出数轴这一课题。

用生活实例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后续的学习数轴三要素,并且培养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相联系。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在这一个环节,我会通过课件呈现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们将杨树柳树站牌表示出来。在学生都将图画好以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马路可以用什么几何图形表示?问题2。你认为站牌起什么作用?问题3。你是怎么确定问题中各物体的位置的?并请一到两位同学进行解答。由此帮助学生总结画图时可以用直线、点、方向、距离等几何符号表示实际问题,实现数学问题的第一次数学抽象。

接下来进行引导,和学生一起采用正负数、几何符号、方向等知识将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画出来。并且将0表示基准点、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方向等知识进行强调。随后,我再通过课件出示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对比着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分析温度计的结构。讲解0℃是温度的基准点,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以此帮助学生提前感受原点、单位长度、方向这三要素。

接下来明确数轴的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并且提出三要素。询问问大家对三要素的理解。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轴个概念。

学生能够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采取类比的思想得出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对应。

至此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已经完成,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开始的选点的过程中我选择生活实例中的位置关系,这样为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奠定基础,培养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归纳题,让学生更加明确数轴上点的意义;基础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

这样的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并且能够熟练掌握。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数轴,数轴的三要素,以及数轴上的点的与有理数对应?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课后习题第二题和思考到原点距离相等的点有何特点?

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并且为下节课做铺垫。

冀教版数轴说课稿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数轴》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数轴的概念概念,三要素,和用数轴表示数。有理数已经在上一节已经进行了讲解,并且之前也有生活中的温度计的常识性经验,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数轴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续的直角坐标系也是以数轴为基础的。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正式接触数形结合思想,在整个数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体会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首次正式接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的提问,恰当的引出数轴这一课题。

用生活实例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后续的学习数轴三要素,并且培养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相联系。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在这一个环节,我会通过课件呈现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们将杨树柳树站牌表示出来。在学生都将图画好以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马路可以用什么几何图形表示?问题2。你认为站牌起什么作用?问题3。你是怎么确定问题中各物体的位置的?并请一到两位同学进行解答。由此帮助学生总结画图时可以用直线、点、方向、距离等几何符号表示实际问题,实现数学问题的第一次数学抽象。

接下来进行引导,和学生一起采用正负数、几何符号、方向等知识将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画出来。并且将0表示基准点、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方向等知识进行强调。随后,我再通过课件出示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对比着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分析温度计的结构。讲解0℃是温度的基准点,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以此帮助学生提前感受原点、单位长度、方向这三要素。

接下来明确数轴的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并且提出三要素。询问问大家对三要素的理解。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轴个概念。

学生能够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采取类比的思想得出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对应。

至此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已经完成,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开始的选点的过程中我选择生活实例中的位置关系,这样为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奠定基础,培养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归纳题,让学生更加明确数轴上点的意义;基础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

这样的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并且能够熟练掌握。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数轴,数轴的三要素,以及数轴上的点的与有理数对应?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课后习题第二题和思考到原点距离相等的点有何特点?

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并且为下节课做铺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轴说课稿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数轴》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数轴的概念概念,三要素,和用数轴表示数。有理数已经在上一节已经进行了讲解,并且之前也有生活中的温度计的常识性经验,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数轴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续的直角坐标系也是以数轴为基础的。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正式接触数形结合思想,在整个数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体会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首次正式接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的提问,恰当的引出数轴这一课题。

用生活实例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后续的学习数轴三要素,并且培养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相联系。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在这一个环节,我会通过课件呈现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们将杨树柳树站牌表示出来。在学生都将图画好以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马路可以用什么几何图形表示?问题2。你认为站牌起什么作用?问题3。你是怎么确定问题中各物体的位置的?并请一到两位同学进行解答。由此帮助学生总结画图时可以用直线、点、方向、距离等几何符号表示实际问题,实现数学问题的第一次数学抽象。

接下来进行引导,和学生一起采用正负数、几何符号、方向等知识将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画出来。并且将0表示基准点、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方向等知识进行强调。随后,我再通过课件出示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对比着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分析温度计的结构。讲解0℃是温度的基准点,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以此帮助学生提前感受原点、单位长度、方向这三要素。

接下来明确数轴的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并且提出三要素。询问问大家对三要素的理解。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轴个概念。

《数轴》七年级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要求学生会正确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2、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三、目标分析:

1、通过回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

2、通过动手画数轴和数轴的概念,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了解点与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图形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了解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

4、通过实例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生活离不开数学。

四、教法选择。

创设情景、动手操作、模拟演示、启发引导、学习应用、发展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直观、感性的支持,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借助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启发诱导,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节课的引入采用先回忆再从实例引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概念的得出采用比较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动手画数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改变原来的“听数学”为“做数学”。

数轴应用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一面。

五、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

1、正确画出数轴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首先回忆小学生学过的知识直线上用点表示数量数轴的三角形,再通过实物如:标尺、温度计等,要求同学们通过观察能建立数轴的概念模型通过提问:标尺及温度计上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从而引出数轴的方向性及数轴的原点和单位长度,上面的过程可以由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从而概括数轴的概念即三要素。

2、变式;从而也可归纳出数轴商店表示即,数与点的对应关系。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画出数轴并描述点。

说明:

(1)可能有不少学生会忘记正方向。

(2)原点左边的数的表识会发生标反的错误。

(3)数轴上的正方向,同时也表示由小到大的方向。

(4)单位长度的截取可以是任意长度,不是唯一的。

(5)数轴的方向也不是唯一的,如温度折线图等,方向也可以是向上的。

数轴说课稿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数轴》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数轴的概念概念,三要素,和用数轴表示数。有理数已经在上一节已经进行了讲解,并且之前也有生活中的温度计的常识性经验,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数轴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续的直角坐标系也是以数轴为基础的。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正式接触数形结合思想,在整个数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体会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首次正式接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的提问,恰当的引出数轴这一课题。

用生活实例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后续的学习数轴三要素,并且培养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相联系。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在这一个环节,我会通过课件呈现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们将杨树柳树站牌表示出来。在学生都将图画好以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马路可以用什么几何图形表示?问题2。你认为站牌起什么作用?问题3。你是怎么确定问题中各物体的位置的?并请一到两位同学进行解答。由此帮助学生总结画图时可以用直线、点、方向、距离等几何符号表示实际问题,实现数学问题的第一次数学抽象。

接下来进行引导,和学生一起采用正负数、几何符号、方向等知识将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画出来。并且将0表示基准点、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方向等知识进行强调。随后,我再通过课件出示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对比着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分析温度计的结构。讲解0℃是温度的基准点,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以此帮助学生提前感受原点、单位长度、方向这三要素。

接下来明确数轴的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并且提出三要素。询问问大家对三要素的理解。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轴个概念。

学生能够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采取类比的思想得出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对应。

至此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已经完成,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开始的选点的过程中我选择生活实例中的位置关系,这样为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奠定基础,培养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归纳题,让学生更加明确数轴上点的意义;基础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

这样的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并且能够熟练掌握。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数轴,数轴的三要素,以及数轴上的点的与有理数对应?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课后习题第二题和思考到原点距离相等的点有何特点?

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并且为下节课做铺垫。

我的板书设计遵循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部分,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初中数学数轴说课稿一等奖【】

老师们:您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数轴”的第一课时内容。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

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三: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四:教材分析: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

(1)零上5°c用5表示。(2)零下15°c用-15表示。(3)0°c用0表示。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

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教师的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的默契)。

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a,b,c,d,e,f,a,b,c三个图形从数轴的三要素出发,d和f是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安排课本23页的例1,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2,要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23页练习1,2。

2,课本23页3题的(给全体学生以示范性让一个同学板书)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讨论:

3,数轴上的点p与表示有理数3的点a距离是2,(1)试确定点p表示的有理数;

(2)将a向右移动2个单位到b点,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3)再由b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到c点,则c点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形成一定的能力。(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

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为面向全体学生,安排如下:

1,全体学生必做课本25页1,2,3。

2,最后布置一个思考题:

与温度计类似,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大小关系如何。

(来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六:板书设计:(略)。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

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数轴说课稿

本节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要求学生会正确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2、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1、通过回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

2、通过动手画数轴和数轴的概念,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了解点与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图形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了解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

4、通过实例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生活离不开数学。

创设情景、动手操作、模拟演示、启发引导、学习应用、发展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直观、感性的支持,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借助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启发诱导,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节课的引入采用先回忆再从实例引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概念的得出采用比较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动手画数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改变原来的"听数学"为"做数学".

数轴应用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一面。

1、正确画出数轴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首先回忆小学生学过的知识直线上用点表示数量数轴的三角形,再通过实物如:标尺、温度计等,要求同学们通过观察能建立数轴的概念模型通过提问:标尺及温度计上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从而引出数轴的方向性及数轴的原点和单位长度,上面的过程可以由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从而概括数轴的概念即三要素。

2、变式;从而也可归纳出数轴商店表示即,数与点的对应关系。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画出数轴并描述点。

说明:(1),可能有不少学生会忘记正方向。

(2),原点左边的数的表识会发生标反的错误。

(3),数轴上的正方向,同时也表示由小到大的方向。

(4),单位长度的截取可以是任意长度,不是唯一的。

(5),数轴的方向也不是唯一的,如温度折线图等,方向也可以是向上的。

p23练习中第3题为下节课的内容做下了铺垫,即数的大小比较,这里要求学生能在新排列一下,使学生能了解数轴哂纳感,负数、0、正数,之间的关系。

4、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在+3和+4之间没有正数。

(2),在0和—1之间没有负数。

(3),在+1和+2之间有无穷个正分数。

(4),在0、1、和0、2之间没有正分数。

这题通过数轴的直观描述进一步说明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创新题:

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的先向左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三个单位长度,如图:

由图可以看出,到达终点是表示数1的点,画图表示一个点从数轴上原点开始,按下列条件移动两次后到达的终点,并说出它是表示什么数的点:

(1)向左移动4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

(2)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

(3)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

这是一道源于运动变化思想设计的题目,借助点在数轴上从原点开始的连续两次沿直线方向的运动后,将终点的数写出。一要认识方向,二要把握运动距离,可提高学生的运动思维,有助开动学生的变化的观念。

(1)归纳学习了哪些内容?

(2)归纳学习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采用探索式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所以,在教法上,不采用课本单刀直入的探索式推理方法(即先给出结论,再推理论证),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观察类比,使学生产生求知快乐感,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而这种处理,化难为易,抓住教材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认识扇形统计图》说课稿青岛版六年级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说课流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认识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数、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之后安排的,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也是今后初中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有:认识扇形统计图及综合运用选择合适统计图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编写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

2.注重发展统计观念。

3.凸显统计知识综合运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平均数、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已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整理分析的能力,已培养一定的数据统计观念,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接触了解相关的统计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迁移、对比、自然生成新知。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统计的要求是“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并会分析和运用。

2.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3.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这同时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读懂扇形统计图。

四、教学模式。

本节课我采用“先学后教、训练矫正”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设计五个环节:立体导入明确目标(用时3′)、新知导学合作探究(5′)、小组汇报教师点拨(16′)、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0′)、达标检测课堂小结(6′)。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会的再小组合作,此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合作讨论的内容和目的也更加明确。学生实在不会的教师再通过订正的形式加以点拨,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五、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根据本节特点,我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然后再通过谈话讨论的方法进行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教学设计。

遵循本节课的教学模式,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立体导入明确目标。

结合课本信息窗,我在音乐中导入奥运会金牌获奖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接着用相关统计表帮助学生回忆统计图,然后用知识树的形式立体导入,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纵向脉络,对本单元本课时有一个整体的构建。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学习,有的放矢。

(二)新知导学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凡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必须让学生发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总结的规律必须让学生总结”但学生的自学要以教师有效的指导为前提。指导不当,就会无序、无效、甚至把自学引入歧途。所以本环节,我精心设计导学案,先让学生带着导学案中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如有疑问,再小组合作探究,最后解决不了的问题或需要重点强调的知识,教师再讲解。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三)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自学结束,通过汇报,教师强调重点,分析难点,让学生明白从扇形统计图中不能看出具体数量的多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把扇形统计图知识与前面的百分数内容有机结合,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更加完善对知识的理解。

这样“以学定教”“顺学而教”,教师在课堂上只讲学生不会的,不对的,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老师不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同时通过汇报,培养学生敢发言,会发言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好的练习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及时巩固所学新知,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两个练习。

练习一判断,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扇形统计图中只能看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不能看出具体数量的多少。练习二训练学生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得基本的信息,解决简单问题,从而体会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价值。

(五)达标检测课堂小结。

为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堂堂清、人人清,我安排了两个达标检测题。第一题是选择题,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与条形统计图加以区分,能结合实际情况,快速做出判断。第二题是检测学生是否会分析运用扇形统计图。

在知识总结方面,我以“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整理本节知识,同时进行单元回归,把本课的知识树回归到单元知识树上,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

最后我出示图片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体会扇形统计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联。

七、板书设计。

为突出本节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的印象,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关系。

总数各部分。

圆扇形。

这样的板书简洁大方直观。

八、教学反思。

一节课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个人认为主要是看学生是否掌握新知,是否学得轻松。

数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要求学生会正确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2、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三、目标分析:

1、通过回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

2、通过动手画数轴和数轴的概念,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了解点与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图形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了解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

4、通过实例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生活离不开数学。

四、教法选择。

创设情景、动手操作、模拟演示、启发引导、学习应用、发展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直观、感性的支持,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借助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启发诱导,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节课的引入采用先回忆再从实例引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概念的得出采用比较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动手画数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改变原来的“听数学”为“做数学”。

数轴应用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一面。

五、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

1、正确画出数轴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首先回忆小学生学过的知识直线上用点表示数量数轴的三角形,再通过实物如:标尺、温度计等,要求同学们通过观察能建立数轴的概念模型通过提问:标尺及温度计上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从而引出数轴的方向性及数轴的原点和单位长度,上面的过程可以由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从而概括数轴的概念即三要素。

2、变式;从而也可归纳出数轴商店表示即,数与点的对应关系。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画出数轴并描述点。

说明:(1),可能有不少学生会忘记正方向。

(2),原点左边的数的表识会发生标反的错误。

(3),数轴上的正方向,同时也表示由小到大的方向。

(4),单位长度的截取可以是任意长度,不是唯一的。

(5),数轴的方向也不是唯一的,如温度折线图等,方向也可以是向上的。

3、正确画出数轴后,即使点在数轴上的表示,整数的表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强调一下,分数和小数的表示是这一节课的难点,首先通过例题:

《认识扇形统计图》说课稿青岛版六年级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2.学会分析扇形统计图,并会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2.会分析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读懂扇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学,单元导入。

出示奥运冠军画面导入。

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统计知识?课件出示统计图,再引出扇形统计图。师板书课题。

师讲解本单元、本课在小学阶段中的地位。

二、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默读。

三、出示导学案。

自学课本68页-70页内容,先独立思考,如有疑问再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内容,5分钟后汇报。

1.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3.扇形统计图内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的和是多少?

4.比较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然后让小组代表结合课件汇报。同时师板书重点内容。

四、小组汇报。

学生自评,同时其他学生评价二者的汇报。

五、巩固练习。

(一)判断:

小华说:“从下面两个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六年级女生人数比五年级女生人数少”。()。

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球类。

运动情况统计图。

(二)右图是对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球类情况统计图。

1.六年级学生喜欢足球的有16人,六年级共多少人?

2.喜欢乒乓球的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师集体矫正,个别辅导。

讲解错题,重点强调第一题,

突出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小组评价。

六、达标测试。

1.选择。

如果要反映我校各年级学生人数的多少,应选用()统计图。如果要表示我校各年级占全校人数的百分比,应选用()统计图。

a扇形b条形。

2.观察统计图,解决下面问题。

右图是对我校同学吃水果情况统计图我校喜欢吃不同水果的。

(1)喜欢吃____的人最多,占全校人数情况统计图。

人数的____%。

(2)如果接受调查的是60名同学,那么,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桃子的多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

七、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学生谈谈收获,总结本节内容,知识系统化,单元回归。同时总结本节表现较好的小组。

八、图片欣赏。

欣赏生活和学习中的扇形统计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

初中数学《数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要求学生会正确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2、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三、

目标分析:

1、通过回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

2、通过动手画数轴和数轴的概念,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了解点与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图形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了解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

4、通过实例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生活离不开数学。

四、教法选择:

创设情景、动手操作、模拟演示、启发引导、学习应用、发展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直观、感性的支持,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借助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启发诱导,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节课的引入采用先回忆再从实例引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概念的得出采用比较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动手画数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改变原来的"听数学"为"做数学"。

数轴应用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一面。

五、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

1、正确画出数轴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首先回忆小学生学过的知识直线上用点表示数量数轴的三角形,再通过实物如:标尺、温度计等,要求同学们通过观察能建立数轴的概念模型通过提问:标尺及温度计上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从而引出数轴的方向性及数轴的原点和单位长度,上面的过程可以由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从而概括数轴的概念即三要素。

2、变式;从而也可归纳出数轴商店表示即,数与点的对应关系。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画出数轴并描述点。

说明:

(1)可能有不少学生会忘记正方向。

(2)原点左边的数的表识会发生标反的错误。

(3)数轴上的正方向,同时也表示由小到大的方向。

(4)单位长度的截取可以是任意长度,不是唯一的。

(5)数轴的方向也不是唯一的,如温度折线图等,方向也可以是向上的。

3、正确画出数轴后,即使点在数轴上的表示,整数的表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强调一下,分数和小数的表示是这一节课的难点,首先通过例题:

通过在数轴上描点:4,-2,-4,5,1/3,0。

p23练习中第3题为下节课的内容做下了铺垫,即数的大小比较,这里要求学生能在新排列一下,使学生能了解数轴哂纳感,负数、0、正数,之间的关系。

4、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在+3和+4之间没有正数。

(2)在0和—1之间没有负数。

(3)在+1和+2之间有无穷个正分数。

(4)在0、1、和0、2之间没有正分数。

这题通过数轴的直观描述进一步说明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 11-11 国际贸易实务报告(优质13篇)
    贸易是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和合作的桥梁,通过贸易,国家可以获得所需的资源和商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贸易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11-11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专业13篇)
    写培训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历程的总结,是对个人学习成果的展示和回顾。下面是一些独特而有价值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教师是一个神圣
  • 11-11 上半年银行个人总结汇报(实用19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进行深入思考,找到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阅读他人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足和提升写作水平。上半年,我行认真贯彻市分行
  • 11-11 银行员工个人工作鉴定(优质21篇)
    工作鉴定的结果应该是真实客观的,能够为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完整的工作鉴定范文,小编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帮
  • 11-11 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大全(23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积累,通过整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经验转化为宝贵的财富。"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让我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因此我决定要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
  • 11-11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大全(18篇)
    自我评价是持续进步的关键,通过评价可以树立自律和积极进取的态度。自我评价范文的内容覆盖了学习、工作、沟通等多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自我评价的范围。
  • 11-11 六月安全生产月总结(精选20篇)
    生产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和组织,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欢迎大家查阅下面的生产研究报告和行业调研数据,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今年6月是第x个“全国安全生产
  • 11-11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演讲稿(模板19篇)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讲话题目是《劳动最光荣》。发明家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亲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习近平总书记也说
  • 11-11 实用的委托代理合同(通用19篇)
    代理行为需要建立在互信和合作的基础上,以便实现双方的共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代理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随着人们对法律的了解日益加深,合同的类
  • 11-11 网络营销合作合同(优质18篇)
    在工作中,合作是完成任务的关键,能够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实现集体智慧。以下是一些合作中需要避免的错误和问题,希望对大家在合作中能够警钟长鸣。甲方:_______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