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实用22篇)

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实用22篇)

时间:2023-11-12 08:48:14 作者:XY字客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实用22篇)

在工作或学习中,积累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和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中国女排的小粉丝,当知道郎平教练带领的中国女排对战胜国外队伍后重新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我非常激动!

作为中国女排黄金时代的代表,铁榔头这个称号实至名归,而经过多年的职业生涯、超负荷的训练量,给郎平的身体造成严重伤病,膝盖清理手术做过7次,双胯各做过一次手术,颈椎做过手术……医生说这些伤病会伴随她一辈子。

20xx年4月25日,众望所归的郎平重掌女排帅印。尽管已经53岁了,但是一到训练场上,郎平还是原来那个劳心劳力的郎平,每堂训练课下来,不是膝盖肿了,就是腰动不了了。仅仅两年多,在郎平的精心打磨下,一大批有天分、能吃苦的90后小将脱颖而出,中国女排逐渐走出困境,重新走向巅峰。

顽强拼搏、永不放弃,郎平与老女排创造“五连冠”奇迹时的拼搏精神,仍在激励着今天的女排姑娘。

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咋进人生。一回回跌倒,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拼搏进取,郎导是我学习的代表,不畏艰险,伴我一路前行!

感动中国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

是我国首次自主完成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40周年。参加当年珠峰测高任务的国测一大队6位老队员、老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国测一大队的光辉历程和年轻一代薪火相传的奋斗足迹。

习近平回信说,40年前,国测一大队的同志同军测、登山队员一起,勇闯生命禁区,克服艰难险阻,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对珠峰高度的首次精确测量。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同志们建立的功勋。习近平称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

老队员郁期青在与共产党员网《同学》工作室记者回忆总书记的回信时,用三个词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意外、激动、振奋。他说:“总书记对我们工作业绩的肯定,我们感到非常温暖。”

他们为新中国的测绘工作立下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仅有约1/3的地区进行过精度较低的测绘。国测一大队自1954年建队以来,坚持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他们拉着骆驼、牦牛、架子车,开展了大规模的大地控制测量。

他们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先后六测珠峰、两下南极、36次进驻内蒙古荒原、46次深入西藏无人区、48次踏入新疆腹地,测出了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他们用生命践行使命。

老队员邵世坤说过,在他们这代人的心中,使命和生命是同等重要的。他们心中装着的都是党的事业,想的都是为国争光的荣耀与骄傲。

三次参加珠峰测绘工作的郁期青,曾在高寒缺氧、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了200多天。他回忆说:“当时刚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不久,就做好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就是哪怕千难万险,也把这个任务完成好。”于是,临出发前,他把自己仅有的行李箱,放到朋友家,并且交代,一旦自己回不来,就把这个箱子交给自己的家属。测量任务后期,郁期青得了肺水肿,在医院抢救治疗了200多天。

1960年4月底,31岁的共产党员、技术员吴昭璞带领一个水准测量小组来到新疆南湖戈壁,当地气温超过40摄氏度。一天早晨,装满清水的水桶漏了,离这里最近的水源地在200公里外。吴昭璞把仅有的水囊递到一位年轻队员手中,让队伍撤离找水,自己留下看守仪器资料。3天后,队员们找到吴昭璞时,看到他一米七的身子干缩到不足四尺,帐篷里所有牙膏都被吃光了,描图用的墨水被喝干了!但资料却整理得整整齐齐,他的衣服严严实实盖在测绘仪器上。

在国测一大队队史室的墙壁上,有一份名单。这是从1954年到1989年,牺牲在野外岗位上的测绘队员,有46人。他们的遗骨,大多永远留在了荒野测区,连块墓碑都没法安置。

他们薪火相传,精神永续。

在国测一大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苦活儿、累活儿、危险的活儿,共产党员、老队员先上,新队员后上。在这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们用优良的作风影响和带动着这支队伍的成长。

正因为如此,六十多年来,一批批新队员来到国测一大队,踏上前辈们没有走完的山山水水。他们不仅继承了老一辈测绘工作者的优良品质,而且务实创新有冲劲儿,不断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青春为祖国的测绘事业奉献着。

正如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所说:“忠诚奉献是这个队伍的魂,6000米永远是氧气不足的,新疆的戈壁滩永远是风沙大的,这是改变不了的。所以说改变的是人的装备,不变的是人作业的精神和作风。”

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__年度十大人物”颁奖晚会。

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格桑德吉和姚厚芝。

格桑德吉是一名乡村教师。她是村里唯一的一名大学生,她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是她舍弃繁华富贵,甘愿回村当一名教师。看到这里我已经很感动了,但是后面的事迹更让我感动。这个村的孩子每天上学都要穿越一段异常陡峭的崖壁,许多人都在这条道路上跌落悬崖。悬崖下便是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人掉下去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格桑德吉为了让孩子们能上学,每天都要穿梭在死亡的边缘,亲自指挥孩子们过崖壁以免孩子们跌落悬崖。她的这种行为使我倍受感动。

她还经常到别人家去劝学,如果劝不动,便会一直劝,劝到别人同意上学为止。这真是一位为了能让别人的孩子上学而甘愿奉献自己的最美乡村教师啊!

另外一个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姚厚芝。她是一位母亲,患了乳腺癌,但是治疗费用太高,她支付不起就放弃了治疗。她还想靠刺绣赚钱,供两个孩子上学。为了不让孩子担心,她一直隐瞒自己的病情。开始刺绣的时候,姚厚芝选择了难度特别大的《清明上河图》。这对于一个刺绣能手来说尚且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更何况她并不懂刺绣,没有一点刺绣基础。可是,姚厚芝做到了。每当她身上疼痛的时候,她便想到这是为了孩子,再苦都要忍受下来。日积月累,姚厚芝的手上起了厚厚的茧子。经过不懈的努力,用了3年半的时间,她终于完成了刺绣,比计划提前1年半的时间。她能坚持下来,正是母爱的力量。她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啊!

颁奖晚会使我非常感动,我看到了人间的真情,看到了人性最美的一面。同时,我也懂得了人活着要为他人奉献,为国家尽一份力量。

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

我被震撼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人的故事令我现在记忆犹新。

孝更绝伦足可矜。

母亲用一根绑带带大的包括他以内的三个孩子,他也用着一根绑带带着他的母亲去工作,每天照顾母亲,不辞辛苦。他说:“尽管母亲糊涂不认得我是谁,但母亲每逢看见我便会露出孩子般天真地笑容。我会照顾好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坚持做着一个孝顺母亲的好孩子。

何处春江无明月。

“何玥”多么好听的一个名字!他是一位身患重病的女孩子,有着天使般的心灵。在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他并不痛苦,竟要求斯后无偿捐献身上有用的器官,帮助那些和他一样被病魔缠身的孩子。他用平凡生命的最后一点光,照亮了整个世界!

冰雪为融做玉胎。

张丽莉是一位可爱的中学教师,他最喜欢的是在教室中为学生传播知识,最爱的是他的学生。在放学回的路上和学生们欢快的交谈时,一辆巴士向他们撞了过来,这位年轻的女教师毫不犹豫的推开身后的前后的四位学生后,被无情的夺走双腿。当他被抢救过来时,最忌挂的还是学生。在任何时候他都是笑着的,可是一见到他的学生她就哭了,在他身上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应证了这世界的真情!

在《感动中国》中,我们认识了我国无私奉献在科学研究人员。林俊德老先生,在他的病情一步一步恶化的时刻,仍心中挂念着还未完成的工作,他在住院时拒绝了治疗,要求出院继续工作,说了一句话:“我不怕疼,也不怕死,只是想要更多的时间。”在林俊德去世后,在他的留言中,在家庭的那一栏是空白,而在科研中指出了很多。让每一位人民而感动。

还有一位同是科研的前辈--罗阳。他为我国的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罗阳是因为心脏病突发而失去了生命,突如其来的消息,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亲人,罗阳的最后时刻,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洛阳伟大的爱国精神让每一位人民而感动。

感动也不仅仅是只是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和生命,感动不分伟大与渺小,在于的是真实与平凡。

平凡之中也能产生伟大,是每一位人民而感动。

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

看了《感动中国》,这个节目里讲述了11位感动了你我,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更感动了中国的人物,他们是:梁万俊、田世国、任长霞、袁隆平、明正彬、徐本禹、刘翔、牛玉儒、孙必干、中国女排……他们有的是飞行员,有的是警察,有的是运动员,有的仅仅是一个很普通的老百姓。但他们却用朴实无华的行动感动了你我,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更感动了中国。他们中间,有些人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有些人与死亡擦肩而过,生活在生死边缘。

我对田世国的印象最深,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没有多大成就,但他却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父母和儿女。在他母亲需要换肾时,他毫不犹豫的站了起来,把自己的子肾捐给了母亲,为了消除母亲的担心,他在和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一直都没有让母亲知道是自己把肾捐给了她。老人家到现在还一直念叨着要亲眼见见那位捐肾者,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身体里的那个肾是自己大儿子的。看到这儿,我不禁热泪盈眶,想到自己平常对父母的态度,我很惭愧。别的家庭都是父母给儿女捐肾,而田世国却给父母捐肾,这怎么会不另人感动呢?平时我在家里是“小公主”,向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偶尔会帮妈妈承担点家务,和田世国比起来,我简直太微不足道了。他那种尊敬父母的精神另我感动,我也一定会好好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

这11位获奖者中,我对刘翔的印象也很深,他在8月28日凌晨创造了一个奇迹,12秒91,他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他像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弱,亚洲人也不会输!刘翔那一个个跨栏动作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那一历史时刻也会永远铭刻在心。我真想对刘翔说一声:“谢谢你!”

这11位获奖者将永远留在我心中,将永远感动着我。

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

在20_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大爱深沉!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心得体会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xx颁奖典礼》终于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两篇

刚刚过去的20__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的揭晓备受关注。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战士陈陆,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创办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的老夫妇万佐成、熊庚香,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王海,疫情中志愿服务、守护医护的快递员汪勇,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国古典文化之美的女学者叶嘉莹,向绝壁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毛相林,不畏艰险丈量祖国山河、六十七年初心不改的国测一大队。

《感动中国》精准定位、悉心挑选的这十位人物,紧扣20__年的焦点和热点,展现出“特殊”一年中,无处不在、荡气回肠的中国力量和民族精神。最终,《感动中国》把这一年的特别致敬,献给了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们。

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

1961年2月,赫鲁晓夫突然写信,表示愿意向中国提供米格-21歼击机的制造权。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新型歼击机,如果真的能获得米格-21的制造权,一方面可以解决空军后继机种告急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让我们的飞机设计、制造部门在吃透米格-21歼击机的各种性能基础上,设计制造出我们自己的新型歼击机。

为了集中国防科学研究力量,加快我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党中央于1960年12月20日批准成立航空研究院,即国防部第六研究院,1961年8月3日,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设计研究所(飞机设计研究所)在沈阳正式成立。1962年5月,上级下达了关于组织对米格-21进行技术摸底的指示,在所长刘鸿志、副所长徐舜寿、叶正大、总设计师黄志千等领导下,摸透米格-21成为六院一所建所后的第一项重大任务。顾诵芬等一批技术人员开始消化米格-21的资料。

顾诵芬认为,要摸透气动特性,就应该对来自苏联的资料通过风洞试验加以验证。他的目标不仅是摸透米格-21这一架飞机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探索、总结出高速高空飞机研制、设计、飞行试验的规律。也正是按照他的建议,技术人员通过米格-21的模型的风洞吹风试验,发现了米格-21方向稳定性与苏联提供资料的数据相差了近10倍。

关于先进战斗机的设计,在顾诵芬的脑海里存留着太多的疑问,摸透米格-21给了他一个机会。回忆起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时,他讲了这样一句话——“摸透米格-21起了一个做习题对答案的作用”。通过这次对答案,顾诵芬心中更有底了。事实证明,他的想法与思路是对的。他更加坚定地沿着自己确定的方向走了下去。

1964年年初,第一阶段摸透米格-21飞机的技术工作胜利结束,六院同意一所在以主要力量继续进行摸透、仿制米格-21飞机的同时,抽出部分技术力量进行新机方案的探讨研究。1964年10月,六院一所召开“米格-21机改进改型预备会议”,唐延杰院长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现在应该把重点转移到自行设计上去了……从形势来看,由摸透转到自行设计也是必要的。”在这次会议上,对于新机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也提出了要求:最大飞行速度马赫数2.2,升限20千米,高空高速是那个时代主力战斗机的显著技术特征。

歼8飞机的研制由此开始。1965年1月,上级正式任命黄志千为歼8飞机总设计师,为了帮助黄志千开展工作,成立了技术办公室,蒋成英、顾诵芬、冯钟越等担任副总设计师。而在这之前的1964年6月,顾诵芬已经升任六院一所副总设计师。

不幸的是,歼8飞机刚刚迈出第一步就遭遇了难以想象的艰难。1965年5月23日,黄志千被派往国外考察,为歼8及下一代飞机研制采购测试设备。途中发生空难,一代飞机设计先驱陨落。黄志千因公殉职之后,由王南寿率领的包括蒋成英、顾诵芬、冯钟越、胡除生在内的技术办公室临危受命,接过了总设计师黄志千的重担。

作为一种全新设计的飞机,歼8飞机的战术技术指标在得到上级批准后,开始了总体方案的论证工作,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气动布局的问题。面对当时两侧进气与机头进气的争论,作为歼8飞机气动力全面工作的负责人,顾诵芬在全面考虑了进气效率、技术难度、研制时间要求等各种因素之后,主张采用机头进气,并得到了当时所里和六院的支持。歼8在确定采用双发方案之后,顾诵芬又开始考虑新的问题。两台发动机靠得很近,喷流的干扰会不会影响飞机的推力性能?“我要气动室赶紧做喷流干扰模型,做地面试验。当时可以在哈军工的发动机实验室做这个试验。最后做了,没问题。”

方向稳定性是设计超声速战斗机必须满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保证高速飞机飞行安全和实现大迎角高机动的重要因素。这个问题也是在摸透米格-21时所遗留下来的,在歼8飞机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顾诵芬在参阅了大量国外有关文献资料后,经分析研究,首次提出了用时间矢量法试飞测米格-21方向稳定性的方案,并亲自推导公式,确定测试参数和试飞方法,然后向试飞员讲解试飞中的动作和应注意的问题。经过半个多月的奋战,终于首次在国内成功测得米格-21在马赫数为2.0时方向稳定性的大小,也摸清了超声速战斗机在最大飞行马赫数时应有的方向稳定性数值。此后,顾诵芬又主持解决了歼8纵向稳定性、横侧向稳定性等技术问题。

1965年底,歼8零批飞机试制工作开始。1968年6~7月,歼8试验机01、02架相继完成总装。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成功实现首飞,也正式宣告我国不能研制高空高速战斗机的历史正式结束。

然而,在后来的试飞试验中,歼8飞机在速度达到马赫数0.86时出现了强烈的跨声速抖振。不解决这个问题,歼8飞机就无法满足设计之初提出的战术技术指标,也就无法定型装备部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顾诵芬瞒着家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乘坐试飞员驾驶的教练机上天,近距离观察飞机的振动情况。据试飞员鹿鸣东后来回忆:“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于1978年,用歼教6飞机带着顾诵芬同志,亲自到空中跟随歼8机,观察并拍摄歼8机的飞行流线谱。当时他已是快50岁的人了,他不畏艰险,亲自带着望远镜、照相机,观察拍照飞机的动态,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教育了所有参加试飞和研制的人员。”

在弄清了产生振动的原因之后,顾诵芬提出采用局部整流包皮修形方法解决问题,并亲自做了整流包皮的修形设计,他与工厂工人师傅一起改装,经试飞证明此法非常有效,彻底排除了跨声速抖振现象。

1980年3月,航定委批准歼8白天型设计定型。1986年2月生产定型。1985年7月,歼8全天候型设计定型,前前后后经历了21个寒暑春秋。对于人的一生来说,21年是一个太长久的概念。歼8飞机的设计团队虽然遭受了一次次打击,但顾诵芬和一所的全体设计人员、干部职工面对危机没有退缩,从1972年开始,他接过帅印,带领着这支队伍挺直了腰板,坚定地沿着崎岖坎坷的道路前进。

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xx颁奖典礼》终于在20xx年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今天,我观看了“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和“炎黄”张纪涛。

朱敏才,是中国外交官一位风度翩翩的一位官员,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间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们以为朱敏才会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样与老伴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在一个特殊的机遇后,朱敏才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与老伴孙丽娜一起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他们一起在教师这个岗位坚持了十年,期间帮助了许多孩子,他们的出现,使许多孩子改变了命运。但是,在这个时候,朱敏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脑出血,倒在了教学的路上。幸运的是,在妻子和学生们的期待下,朱老师战胜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却还惦记着上课。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感动中国给予朱老师和孙老师五个字: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个城市里,“炎黄”是大家熟悉的一个人的名称,但大家却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钱资助幼儿园、敬老院等机构。他使用“炎黄”这个名称来掩盖自己,自己却默默地资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张纪涛。他与妻子住在一栋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将自己的钱毫不吝啬地捐出,张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赠多少人,多少个机构了。感动中国给予了他五个字:涓涓见沧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感动中国观后感个人心得体会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每一次的感动都来源于生活,每一次收获都在于感知生活。一瓢羹,一叶舟,一条河,一座山皆是生活。晚风在耳畔悄呢喃,告诉我感动的生活故事。

正值惊蛰,不知各位同学观看了《20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有何感想?纪录片讲述了十个感动人心的故事,向人们展现了不同职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事迹,每一个篇章都令人可歌可泣。

当时我感到震惊,在纪录片中居然有那么多人会来到这个小巷,就好像热闹的街市一样。患者吃腻了外地的菜,他们想再体会家的味道,我对于一句话仍然还记忆犹新:“有的病治不好了,但是病人能吃好一些,家属的遗憾就会少一点。”那时候,我的眼泪居然夺眶而出,毫不留情,在这个人来人往的充满人情味的“抗癌厨房”里,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见惯了人间的生老别离,他们也想靠自己的努力,尽力地帮助他人减少遗憾,他们倾听患者家属的心声,给予他们关怀,每天早上起早贪黑准备食材,从开始的免费,到五角一次、再到一元一次,他们的善良抚慰了他们,而他们却过着朴素淡雅的生活。

“人性的善良美好,内心的澄澈纯净”这句话是最好形容他们俩了,他们的善心点亮了多少人!在生活中的我们也是和他们一样的平凡人,不管是我们中学生,还是各司其职的人们,都应该要心地善良,像他们一样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虽然完不成什么大事,但是我们可以从小事情做起,一个微笑、一句谢谢这种温暖都将被人铭记于心。

对于我来说,帮助他人真的可以让人快乐,我也有深深的体会。寒假的时候,学校有一个作业,就是为社区服务,所以我就向社区工作的老奶奶借了一把大扫把,便在小区里打扫起来。可是小区里一尘不染,没有什么好扫的,正当我要把扫把归还在垃圾回收站旁,小区的门口突然出现了一堆玻璃片,那走路蹒跚的老奶奶正想要那竹扫把清理,我看着她那已被白发攀附的头,我说:“奶奶,让我来做吧。”这个扫把有点大,对于不太经常做家务的我,拿扫把的动作不对,老奶奶就亲切地对我说:“是这样,左手畚斗,右手扫把。”我照做了。虽然说不太熟练,可是扫完以后,看到老奶奶慈祥的笑容,我感到有莫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老舍著有《烟火人间》一书,家常便饭,情味十足。袅袅炊烟,与卿对话觉有乡音,天空是蔚蓝的,天空里有云朵,不时会有鸟儿略过——可这样还不够,从地面的矮平房里飘来缕缕飘烟,像是在诉说着人间的美好故事。感人的事物之所以会使人潸然泪下,是因为有熠熠生辉的人穿过黑暗将日子渲染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也许现实很无奈,可是我们不能自影自怜,与生活博弈很难,但当战胜了它,一切便如此清晰了然。

世界,因为有这样一缕烟而才有了值得回味的一切美好。

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20__年代人物揭晓,在这个获奖名单当中,有这么一位科学家在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统计物理和场论四个领域拥有13个诺贝尔奖级别的成就,他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华人学术实力的天花板,被公认为理论物理学史上的顶级大师。

他为中国科学事业默默奉献五十余载,他说,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

他就是代表着华人世界里最高科学成就的杨振宁。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些无良的媒体对他的科学成就,和对中国的贡献选择性失明,却故意去放大他的生活和隐私。这就使得不少人不了解这位科学家的科学成就以及对国家的贡献。实际上,杨振宁所做出的科学成就以及对于中国的贡献已经远远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科学家颜宁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杨振宁先生,你是我们的‘爱豆’。我可能毕生也无法达到您的高度,但从您可以看到华人可以到达怎样的高度,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

当时两人找到有着“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希望她用实验验证了这个发现。吴健雄等物理学家还真的成功证明了“宇称不守恒”。于是,就在第二年,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授予了杨振宁和李政道,成为了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宇称不守恒”的成就对于99%以上的物理学家来说是无法企及的高度,更不要说能拿一次诺奖都够一个科学家吹一辈子的,毕竟一共不到1000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

生命,这个千百年的话题,受到古往今来的人们不停地思索。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由此可见,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其长短,而在于其为人民大众所作出的贡献。在无情的现实面前,生命是脆弱的,脆弱得如同一只在风中摇曳的蜡烛;但在爱的面前,生命又是坚强的,坚强的如同花岗岩一般。生命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当我们与命运进行不屈的斗争时,我们才能被赋予这种力量,它能帮助我们挣脱一切束缚。

但是在当今社会,很少有人对生命产生敬畏之心,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思考过人生,他们虽明白生命是宝贵的,但他们却不懂得生命的价值,只有当他们以另一种角度去面对人生时,他们才会幡然醒悟。

回想起自己,我以前对生命也是十分的麻木,对电视里那些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事情不以为然,甚至认为那些好人有点傻,现在想起,真是令我汗颜。一天,我走在上学的路上,忽然看到河边的一棵大树倒了,只剩下一根枯朽的木桩,我本以为这棵树再也没有生命了。过了几个星期后,当我再从那棵大树旁走过之后,发现在那棵枯朽的木桩上有几株嫩芽,我本还以为那是几株草或几片树叶而已,几天后,我仔细一看,那嫩芽并不是草,而是那棵树的幼苗,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认为这绝对不可能发生,但这一幕却真实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老树枯了,而小树却又在老树上茁壮成长。

生命是令人敬畏的,生命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公式就可以求出,而是要靠我们去正确认识生命,去发现生命的价值,去实现生命的价值。

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

我认真的观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xxxxxxx的英雄;有xxxxxxxx;有xxxxxxxxxxx。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两篇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xx颁奖典礼》终于在20xx年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今天,我观看了“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和“炎黄”张纪涛。

朱敏才,是中国外交官一位风度翩翩的一位官员,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间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们以为朱敏才会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样与老伴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在一个特殊的机遇后,朱敏才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与老伴孙丽娜一起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他们一起在教师这个岗位坚持了十年,期间帮助了许多孩子,他们的出现,使许多孩子改变了命运。但是,在这个时候,朱敏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脑出血,倒在了教学的路上。幸运的是,在妻子和学生们的期待下,朱老师战胜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却还惦记着上课。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感动中国给予朱老师和孙老师五个字: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个城市里,“炎黄”是大家熟悉的一个人的名称,但大家却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钱资助幼儿园、敬老院等机构。他使用“炎黄”这个名称来掩盖自己,自己却默默地资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张纪涛。他与妻子住在一栋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将自己的钱毫不吝啬地捐出,张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赠多少人,多少个机构了。感动中国给予了他五个字:涓涓见沧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感动中国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

如果有人坚持认为,感动是就是一定要流下泪水。那我会说,这是偏见,真的。

在感动方面,我稍稍有一点发言权。因为《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在我的手里已经十年了。

关于感动的偏见我还听过很多。当然不能说只有我的想法才是正见,不过我也想,如果你和我一样,对感动这个概念专注已经有十年,那么你一定不会这么简单的理解感动的。

每个人都有权利仔细的描述并阐述你的感动价值观,而且肯定都是对的,而我要说的,是感动中国的感动。

在每年年终的时候,我们要整理出一份送给观众的礼物,如同老年间北京人的点心盒子,里面一定有十样点心。我们所要讨论的感动,就是那些点心,如果点心师傅一定要放十份一样的东西,那他一定不是老字号出身,如果只有三四种滋味,那可以怀疑他偷工减料。

感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内心体验。一个资讯或者一种表达,必须敲中你心灵中仅有的那个地方,而且只是一下,感动才能绕梁三日,余音袅袅。流泪只是外在表现之一,它不是必须的。而我们要作的这盒点心要送给全天下所有的观众品尝,有多难,您想想就体谅了。

我知道也有不少媒体人在讨论感动中国的时候,常常指点一二:某该进,某不该进,某应该在第三、某应该去年。最常见的语气是说:我真不知道他凭什么感动中国,他只是作好本职工作而已。我就曾经亲耳听到过,好在说话的人并不认得我。

什么概念上冠在中国两个字前面,它一定有一种自动的升华。感动中国也不免俗。

我们说的感动,实质上是在传达一种价值观。

感动中国重播不多,但是很多人在学校或者监狱里反复播放这个节目。所以有人说,这个节目正在重塑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重塑”这个词太过了。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根深蒂固,早就在人们的血液里,最近一百多年多少翻天覆地都没有动摇,一个节目谈何重塑。我们只是“弘扬”,因为我们所传播的并不是新的内容,节目中表现的每一种感动,每一种价值,都是这些感动人物身上体现的,是他们用生命、用意志或者用一生的努力去实现的。而这些感动或者价值,归根结底,是几千年来的积淀和锻造出来的,他们与全人类的理想价值是相通的。

感动中国要评选,比较谁比谁更感动,这事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因为感动是一个主观的情感,我们只能去看感人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在感动我们,是他的勇敢?正义?真诚?这才是核心。所以我们所选的十个人只是某种精神的一个典型。选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传达一种精神,一种今天大多数中国人都需要的精神。这种精神刚到什么程度,柔到什么火候,这是非常精细的,再多的文字也不可能清晰描绘。我们摸着石头涉水,过河的目标是绝对不变的。

我们顶着挨骂的压力选择了日本人尾山宏,我们冒着被娱乐的危险选择了成龙,为什么?我们知道,他们的作为和大多数中国人心中的强国梦有关。

我们选择了不需要这个奖项的袁隆平。他说,名誉对他没有用。但是我们不该初衷,袁隆平不需要荣誉,可是这一年,知识分子需要袁隆平。

我们曾经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徐本禹,我们今年还选择了早就家喻户晓的孟佩杰。违反电视传播规律的事,我们敢!为什么敢,放下私心,只要真正的尊重观众的感动,就永远不会失误。

《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

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令人感动的事。即使是一只小小的蜘蛛,几只灰白的飞蛾,或者一群来往搬运食物的蚂蚁,它们身上都有许多难能可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周星期四下午第八节班会课上,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他——相久大,他是北京密云延生残疾人托养辅助中心负责人。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相久大看到了许多植物人家庭倾家荡产,因病返贫。他希望由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减轻他们的负担。

相久大辞去北京某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的职务卖掉房产作为第一笔启动资金创立全国第一家民间非营利慈善机构“延生托养中心”。公益之路相当艰难资金不够时他又将另一套房产拿去抵押。在没有一丝收益的情况下相久大已经累计支出500多万元。五年时间里托养中心接收了74位病人有43人在这里离世。因为得到专业的照顾这些病人体面地走过生命最后一程。

他——邱海波,54岁,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

邱海波是我国第一批重症医学博士,曾参加非典、h7n9禽流感疫情、汶川地震和响水“3·21”特大爆炸事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抢救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邱海波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第一时间奔赴武汉,一直坚守在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等医院的重症病区,近距离救治重症患者。邱海波制定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法已被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有人劝他,作为专家组成员,每天都到病房亲自动手,有些“大材小用”了。邱海波说:“icu医生是为重症患者而生的,重症患者在哪,我就应该在哪。”

从年初参加武汉抗疫,到此后转战东北、新疆等地,邱海波一直没有离开过抗疫前线。

他是一名96岁高龄的老人,他叫孙景坤,志愿军老战士,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1948年,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妻子参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到解放海南岛战役,随40军119师357团从北打到南。1950年孙景坤随部队入朝作战,在上甘岭战役中,他英勇作战、坚守阵地,荣获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53年6月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1955年,孙景坤复员后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将组织关系交给村党支部,对自己的功绩只字未提,村民们并不知道他是一位大英雄。此后,孙景坤在老家山城村担任村干部,带领乡亲们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一百多亩耕地,大力发展粮菜生产,用几年时间在荒山上栽下了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

感动中国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

看了感动中国之后,那些“平凡”的英雄的伟大举动深深地的感动了我。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却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情。

最让我感动的是张玉滚老师,张玉滚老师大学毕业后,老校长邀请他来教书,于是他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这一干就是。我简直不敢想象这17年,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看着张玉滚老师那沧桑的面庞,想着他为学生一扁担一扁担挑着学习、生活用品。而且他一人就担起了所有教师该教的功课,最重要的是不用扁担挑后,他就用摩托车拉动西。而且张玉滚老师,九个月大的女儿因为妻子带着去给学校食堂买菜,而遭遇车祸去世。骑摩托车到镇中心校开会时,因摩托车刹车失灵,撞上一块大石头,张玉滚老师摔晕过去,差点掉下悬崖。在医院住了没几天,他就急着回学校,在妻子的搀扶下站上讲台。

为了学生能够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他17年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放弃自己可以在城市里工作的机会,走回家乡,帮助家乡的孩子们走出大山。

张玉滚老师的颁奖词是:

是啊,张玉滚老师不但教会学生们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自己身体力行教诲的是孩子们做人的道理。

其实现在像张玉滚这样的老师在中国不计其数,就如我的老师们,为了给我们备课,您在办公室里费了多少心血。为了让我们能够好好学习,您不知面冷心热的说了多少责备我们的话,您站在三尺讲台上,讲了多少遍重复的知识,只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对这个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在冬天,教室里那么寒冷,你却紧握着粉笔不停的在黑板上书写,不肯坐下烤火,在夏天外面烈日炎炎,教室也像个大蒸笼,您汗流浃背,却不肯停下来歇息,喝一口水,只为了让我们能够多学那么一点知识。

感动中国给张玉滚老师的颁奖词,诉说的不仅仅是张玉滚老师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天下千千万万个老师共同的故事。正是因为有老师你们,才能教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祖国需要的人才,在这里我向天下所有的老师说一声,谢谢,老师,您们辛苦了!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观后感

--的钟声才刚刚敲响,浓郁的节日气氛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情地驱散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打响了。在这个本应该最热闹、最喜庆,家家户户团圆,喜迎春节的时候,这场疫情,却让大街小巷变得冷冷清清,仿佛一片阴影笼罩在世界上空,缠绕在全中国人民的心中。你们舍弃团聚,脱下节日的盛装,穿上洁白的战袍,义无反顾地奔向疫区,日夜不眠,勇敢逆行在黑暗中,为我们带来光亮。你们就是这场灾难中最美的逆行者!

在春晚唯一一个没有彩排过的节目中,一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因为是医护人员,穿上白大褂,就要演好自己的角色。正因为你们,我们坚信疫情一定能得到控制。大家都说你们是大无畏的英雄!但,我也深深地知道,你们也只是一个个普通人,是爸爸妈妈心疼关爱的孩子,是孩子们牵挂的父母,更是家中的顶梁柱……因为有你们的前行,我们安心坐在家中。请你们放心,亿万人民与你们同在,隔离病毒,但绝不会隔离爱。感谢你们!“疫”无反顾,最美“逆行”!

医护人员一直以来被大家称为“白衣天使”,经历这场疫情,我想对这群“最美逆行者”送上我的感谢:感谢你们的坚韧无畏尽责,感谢你们的敬业奉献,感谢你们给予我们希望。你们将是这个时代伟大的英雄!

励志短语中所说“像列车经过的黑暗隧道一样,你遇到的那些艰难的时刻,也终会突破重围迎来生机。”春天马上到来了,希望而至的不止是春天,还有平安的武汉和每一个平安的你。是你们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这样一句话的含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最美逆行者加油!

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就像早春的约会在中央电视台如期播出。

身影清瘦、眼神坚毅,行动坚决、步伐坚定……张桂梅犹如一枝面对重重困难却傲然迎着寒风怒放的梅花一样,在云岭大地散发着丹桂般浓郁的幽香。品读“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一位坚韧纯粹、迎难而上,甘做人梯、无私奉献的师者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动容,令人感佩。她的精神值得学习、值得传扬。

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40年如一日,扎根云贵高原的偏远山区,义无反顾投身教育事业,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的女孩走出大山,改变了三代人的贫穷命运。她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用言行引导孩子从小树立志向、追逐梦想,注重言传身教,传扬红色基因,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广大学生自觉追求;她实干苦干、甘于奉献,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山村千万女孩的梦想之灯,诠释了为人师者的师德与担当。她用实际行动,勾勒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当代“四有”好老师形象。她的先进事迹和高贵品质,值得学习,更值得见贤思齐,传承弘扬。

“我这辈子的价值,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的,不管是多还是少,毕竟她们后面走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幸福的诠释各种各样,但幸福的笑颜确是一样的;幸福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幸福的价值却是万宗归一。为了贫困山区千万女孩子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张桂梅如燃烧在山中的蜡烛,心无旁骛、无怨无悔,践行着当初立下的誓言。张桂梅是千千万万新时代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但却充满力量、充满激情,散发出温暖山区儿童、温暖世界的光和热,是新时代妇女投身脱贫攻坚巾帼建功的杰出代表,是为教育事业奉献、为孩子梦想铺路的优秀人民教师。她的事迹,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充盈着激荡人心的力量。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回望张桂梅投身教育事业的道路,她正如一条小溪,潺潺流进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山区,用崇高的精神、可贵的品质,滋润着贫困山区儿童的心灵,在山区润养出一片精神的“绿洲”。张桂梅同志扎根山区教育40余年的时间里,克服着病魔缠绕带来的病痛,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孩子身上,在病危时拉着县长的手要求提前支取丧葬费……张桂梅是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教师代表。以张桂梅同志为镜,照一照自身有没有迎难而上的自觉担当,缺不缺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少不少甘为事业燃尽自己的“无我”境界,通过对镜自照,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弥补能力短板、扛起岗位责任,努力成为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的担当者、燃灯者。

“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没有任何其他条件”。张桂梅扎根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就像一盏点亮在山区的“灯盏”,不但深深扎根山区,还在12年前创办起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12年间行程10万多公里,走访了丽江大山里的1527名学生的家庭……她用一生坚守了立德树人的初心,践行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她的学生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学生在她的精神感召下回到华坪县为家乡建设奉献力量。她的品质,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她,无愧于“时代楷模”这个称号。典型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践行榜样的精神,要始终扎牢思想根子、笃定前行方向,厚植人民至上情怀,始终为群众谋福利、添福祉。要甘于做一颗“火种”,立足本职岗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点燃自己的同时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用实际行动奉献社会、造福社会。

学习先进,重在实践,贵在笃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都应自觉把学习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与自身做人、创业、成事相结合起来,让先进典型的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汲取榜样精神力量中实干苦干、担当有为,让初心在坚定信念、爱岗敬业中砥砺,让奉献在担当、实干中燃放,让人生在奉献、作为中升华。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观后感

“人要追求快乐,我苦不苦,苦,但我要在苦中创造快乐,苦中求乐。”

这句话出自一位少女之口,她在八岁时就要为生计操劳,独自一人承担着侍奉母亲的重任。

八岁,正是孩子泼皮无赖的时候;八岁,还对外面新奇的.世界感到好奇、一无所知;八岁,却要支撑家中的生计而四处操劳——是的,她就是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孝女“孟佩杰”。

从八岁到十二岁,整整十二年,四千多个日子里,都对他的母亲不离不弃。

“有妈就有家。”为了把妈妈照顾好,小小的孟佩杰,踩着小板凳,爬上了灶台。年仅八岁的孟佩杰,显然对一切事物都一无所知。为了方便记忆,加深印象,她还编了一段口诀,“长的是葱,圆的是蒜,疙疙瘩瘩是生姜,厚的是盔,薄的是盆,扁扁的.豆角绿莹莹。”

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每个儿女都有向自己的父母尽孝的义务,孟佩杰,则是在孝中尽孝,把“孝顺”这一传统表现的淋漓尽致。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孟佩杰就是一个典范,她在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同时,她要四处奔波忙碌维持生活。20__年,她被安徽的一所大学录取,因为路途遥远,她带上了母亲,在大学旁租了一间小屋子。“这样我就可以不用时刻担心妈妈的身体。”她很欣慰。

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些羞愧,孝顺,是每个华夏儿女都应该做到的,而我又做到了几分呢?我有经常帮妈妈分担家务吗?我在妈妈劳累的时候递上一杯热水了吗?我有在妈妈心情烦闷的时候送上一句安慰吗?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中,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一个细节。

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两篇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他们中的典型和代表,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身患绝症却同疫情赛跑的张定宇,将很多的重症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领奖台上步履蹒跚;面对洪水汹涌却选择逆流而上的陈陆,为危难的乡亲奉上了最好的年华,颁奖台上只见一张照片;坚信“让一个女孩读书能救三代人”的公益高中校长张桂梅,改变了众多山区女童的命运,颁奖台上她双手布满膏药……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丰厚回报,没有什么踌躇不前,更多的是困难时刻挺身而出,无惧艰险与挑战,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安宁。

回顾整个_年,我们要向这些感动人物表达敬佩之情,也要给各行各业的奋斗者点赞。数不清的白衣天使从四面八方汇聚武汉抗击疫情,数十万铁路职工坚守在运输一线,众多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冲在抗洪前沿,为数众多的扶贫人员奔波在贫困地区,鲜为人知的科技工作者们研发新的技术装备……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为外界所知晓,在他们看来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拼搏奉献是一辈子,得过且过也是一辈子,他们的选择让自己人生拥有更多色彩,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期待。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的新年贺词激扬奋斗伟力。_年已经过去,20一切可期!让我们一起奋斗,坐上“驶向春天的列车”,向幸福出发!

相关范文推荐
  • 11-12 班主任工作会议讲话稿德育主任(汇总21篇)
    讲话稿可以通过举例、引用名人名言、运用修辞手法等方式增加表达的丰富性和说服力。讲话稿的魅力在于其能够激发出听众内心的共鸣,以下范文或许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
  • 11-12 幼儿园月份工作计划重点(实用16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幼儿发展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 11-12 粮食财务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财务工作总结还可以为公司的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接下来是一些关于财务工作总结的实例,希望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我于5月8日进入____
  • 11-12 服务员岗位心得体会(专业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件事情上的体会和感悟的总结和概括,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提升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领取楼层万
  • 11-12 纪检监察组监督检查情况汇报(优质14篇)
    情况汇报是团队沟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促进信息的流通。如果您在写情况汇报时遇到困难,不妨参考一下下面的范文,或许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5月14日,华阴市纪委监委
  • 11-12 级部工作计划(汇总16篇)
    工作计划书还能够促使我们反思和改进工作方法,以便实现更好的工作结果。在阅读这些工作计划书范文时,你可以注意其中的语言表达和逻辑结构,以及信息的清晰和准确。
  • 11-12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总结报告(优质21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文体和文化背景下的写作技巧和风格。现在,让我们跟随小编的步伐,来看看范文范本是如何展现优秀写作风格和技巧的。时光荏苒,一个学
  • 11-12 老人体育活动策划书(优秀18篇)
    活动策划需要充分了解市场和行业的动态,以及目标受众的喜好和消费习惯。以下是一些活动策划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实用的建议。让员工在工作之余,参加一
  • 11-12 如何当好支部书记发言大全(17篇)
    发言稿是展示演讲者思想和能力的窗口,它需要通过精心准备和不断改进来达到最佳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发言稿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 11-12 文职辅警工作总结(通用14篇)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工作方式,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月工作总结例句,希望对大家写好总结有所帮助。我叫郑广昌,男,1972年3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