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全册(汇总1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全册(汇总15篇)

时间:2023-11-16 08:07:39 作者:纸韵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全册(汇总15篇)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制定和反思,以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教案

1、用列举法(列表法)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进一步培养随机概念。

2、用画树形图法计算概率,并通过比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决策。

3、经历实验、列表、统计、运算、设计等活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

运用列表法和画树形图法求事件的概率、

运用画树形图法进行列举,解决较复杂事件概率的计算问题、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填空:(1)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

(2)掷一枚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是3的概率是、

二、新课教学。

例1同时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两枚硬币全部正面向上;

(2)两枚硬币全部反面向上;

(3)一枚硬币正面向上、一枚硬币反面向上、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全册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请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

3、组织全班交流。师生一起来分享交流过程。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师可以这样提问:你列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呢?对这个算法,你是怎么理解的,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让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4、练一练:教科书第2页“涂一涂,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小结:分数与整数想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练习:教科书“试一试”第1、2题。

5、探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出示6×5/9。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方法二,教师可指导学生看书得到。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得出“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练习:

(1)教科书“练一练”第1题。

(2)计算。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2、3、4、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集体讲评。

3、教科书第4页“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说说,你从每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文案

2.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

-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

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

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

12-5+7应变成12+7-5,而不能变成12-7+5。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教案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9和几、8和几、7和几、6和几的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的思考过程。

小黑板、投影、卡片。

1、说说数的组成。

2、说说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拆数凑+再加)。

1、独立计算。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让学生算出得。

2、观察算式,说说每一竖列的算式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规律。

1、指导学生看懂题意,明确做题方法。

2、学生完成练习。

3、交流结果。

1、学生完成第5题,评出夺得红旗者,给予表扬。

2、仔细观察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7题,评出做得又对又快者,给予奖励。

1、指导学生弄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1、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的意思。

2、列式计算。

3、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1、第9题,让学生填写,鼓励学生对后2题写出多种答案。

2、教学游戏。

(1)、拿出准备好的卡片,老师拿出一个得数,小朋友找出这个得数的算式。(同桌合作)。

(2)、同桌间一生拿结果,一生找算工。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教案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2.会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3.了解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特点。

数学思考。

1.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通过探究的大小,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了解两个方向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

1.通过拼大正方形的活动,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

情感态度。

1.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探究活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

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感受无理数。

难点:探究的大小的过程。

活动1创设情景,引入算术平方根。

2003年10月16日,我国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实现了。宇宙在脱离地球轨道进入正常运行轨道的速度要满足一个条件,即介于第一宇宙速度与第二宇宙速度之间,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分别满足:第一宇宙速度v1(米/秒):,第二宇宙速度v2(米/秒):

小欧还要准备一些面积如下的正方形画布,请你帮他把这些正方形的边长都算出来:

面积191636。

边长1346。

上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活动2通过一些简单例题,进一步了解算术平方根。

1、你能求出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吗?

2、请同学们同桌之间合作,一位同学说一个正数,另一位同学说出这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3、16的算术平方根等于________。

4、的值等于_________。

5、的算术平方根等于_________。

活动3动动脑,动动手,探究的大小。

你能用两个面积为单位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吗?

回答下列问题。

(1)你所得的新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新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讨论:

你知道有多大吗?

的估算:

如此进行下去,可以得到的近似值,还可以发现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活动4财富大统计。

你认为小欧要解决他参加美术作品比赛中遇到的问题。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2、经历用不同方式比较图形面积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经历面积单位产生过程。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交流,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

学具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2、全班交流。

3、提示课题:你知道,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平方米是指房间的什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探讨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

二、感知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

(1)在我们身边的每个物体都有面,有的面大一些,有的面小一些。

(3)看一看看一看黑板的面,课桌的面相比,怎样?

(4)想一想生活中的物体,你还能比一比哪些面的大小?

(5)归纳: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我们把书表面的大小叫做书面的面积,把黑板面的大小叫做黑板面的面积。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1)出示。

(2)归纳:看来只有象a、b、c这样封闭的图形才能判断它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的图形)。

3、归纳面积的意义。

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面积?完整板书,齐读。

三、操作探究,认识单位。

1、比较面积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学具里取出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想办法比较一下。

七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新课程理念和认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灵活选用统计图对具体问题的数据进行清晰、有效地描述,并获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决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

3、重点和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2)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二、学情分析。

我今天所授课的班级,应该说学生的数学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基础较差,会被动参与,因此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获得成就感。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首先可采用激趣法:恰当收集选取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题学习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分层安排活动,能力强的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能力差的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例外,提供更多的学习扩展资料供学生浏览。这样可让所有学生有信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的成功,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四、教学形式和课前准备。

本课题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前也收集了一些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准备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说明。

新课引入。

(2)你了解世界及我国有关水资源的现状吗?借助图片展示,是学生对我国国有资源现状有直观感受,触发他们的节水意识!

探究新知活动一:

阅读课本80页的“背景资料”,从中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怎么样?

(2)我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怎么样?

(3)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么样?

学生阅读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活动一。

活动二:收集全班同学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这些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5)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开展调查实验活动)。

活动三:资料展示:(投影)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有关资料,讨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课堂小结:

1.当前水资源状况,

2.节约水资源带来的价值,

3.节约水资源的办法。

布置作业。

整理本节课内容,统计相关数据;查找有关“节约水资源”的课题报告;并分析课题报告的写法。

通过具体数据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现状,更深刻体会节水的重要性!

来源于同学们身边的数据更有说服力,同时让同学感受到节水应从我做起。

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是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梳理所学知识,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加深对资源现状的理解。

学会整理、归纳所学知识;分析课题报告。

六、自我评价。

这个课题学习,应该用比较长的时间,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问题进行学习、探究。这需要学生的充分准备,然后可安排学生一起进行探讨、交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这个课题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各方面才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教案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

1.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2.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

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

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

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

这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法计算出准确结果。

练一练第9页2、3。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全册教案范文

style="color:#125b86">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例观察,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以及了解它们的表示方法。

2、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二、过程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和实践活动,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空间概念。

三、情感态度。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手电筒、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这部动画片吗?(课件出示熊大和熊二)。

熊二在森林呆的太久了,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熊大就带着熊二一起去小镇看看。

从森林出发有三条路到达小镇,你认为聪明的熊大会选择哪条路线呢?

突出:(1)线段的特点。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反问:另外两条路线的的长度是否是两点间的距离?

二、探索新知。

1、进一步学习线段。

课件出示一条线段。

师:线段有几个端点?(生:两个)。

师:我们现在给这两个端点做上记号,标出a、b两点。

板书:线段ab。

学生尝试并交流。

2、认识射线。

课件展示美丽的夜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结。

(它们都由一点出发,直直的射向远方,无限延伸。)。

师: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笔直的向一端无限延长的线,我们把它叫做射线。

板书:射线。

这些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2)电脑演示同时口述把线段的一段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你会画射线吗?试着画一下。

学生试着画射线。

学生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师简单介绍射线的表示方法并小结射线的特点。

(3)举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小结。

3、认识直线。

现在仔细看屏幕我们继续学习,刚才我们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是射线。

师:那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你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样的吗?

课件演示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

(同时想象一下两边无限延长,想象着向两边无限延长,延长出练习本,延长出学校,一直向宇宙中延长。)。

教师小结: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

你会画直线吗?

学生试着画直线并展示。

师将学生所画的直线变换位置,请学生思考它们是否还是直线?

师:你们准备怎么表示直线?

学生相互交流表示的方法。

师小结:只要具备了直线的特点,不管位置、角度怎么变动,都是直线。直线可以像线段一样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直线ab或直线l。

大家画一画。

4、大家认识了射线、直线和我们以前学的线段,直线、射线与线段相比有异同点呢?

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三者联系: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七年级数学教案

平行公理及推论

(二)难点

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引导学生尝试发现新知、练习巩固的方法来解决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1通过投影片和适当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反馈练习,完成新授

3学生自己完成本课小结

(-)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学生齐声答:不是

师:因此,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除了相交以外,还有不相交的情形,这就是我们本节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板书]24平行线及平行公理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平面内不相交的情形还有许多,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窗户相对的棱,桌面的对边,书的对边……

师:我们把它们向两方无限延伸,得到的直线总也不会相交我们把这样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板书]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教师出示投影片(课本第74页图2?17)

师:请同学们观察,长方体的棱与无论怎样延长,它们会不会相交?

学生:不会相交

师:那么它们是平行线吗?

学生:不是

师:也就是说平行线的定义必须有怎样的'前提条件?

学生:在同一平面内

师:谁能说为什么要有这个前提条件?

学生:因为空间里,不相交的直线不一定平行

教师在黑板上给出课本第73页图2

学生:两种相交和平行

由此师生共同小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

1判断正误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直线是相交直线()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4)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把这个平面分为四部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三种

b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直线必平行

c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直线必垂直

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一定不垂直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并简要说明理由

师:我们很容易画出两条相交直线,而对于平行线的画法,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下面清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下面题目(投影显示)

已知直线和外一点,过点画直线

师:请根据语句,自己画出已知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图形

师:下面请你们按要求画出直线

注意:(1)在推动三角尺时,直尺不要动;

(2)画平行线必须用直尺三角板,不能徒手画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

1画线段,画任意射线,在上取、、三点,使,连结,用三角板画,,分别交于、,量出、、的长(精确到)

2读下列语句,并画图形

(1)点是直线外的一点,直线经过点,且与直线平行

(2)直线、是相交直线,点是直线、外的一点,直线经过点与直线平行与直线相交于

(3)过点画,交的延长线于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能画,而且只能画一条

师:我们把这个结论叫平行公理,教师板书

【板书】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学生:思考后,立即回答,能画无数条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完成

(出示投影)

已知直线,分别画直线、,使,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请同学们观察,直线、能不能相交?

学生活动:观察,回答:不相交,也就是说

师:为什么呢?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

学生活动: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表意见,然后给出正确的引导

师:我们观察图形,如果直线与相交,设交点为,那么会产生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讨论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板书]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不对,给出反例图形,

例如:如图1所示,射线与就不相交,也不平行

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说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时,实际上是什么平行才可以呢?

生: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投影)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教案

3.能用科学技术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对较小数字的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感受较小数,发展数感,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1.我们已学过一百万有多大,请结合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来描述这些大数。

2.什么叫科学记数法?把下列各数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

(1)2500000。

(2)753000。

(3)205000000。

出示“议一议”前三幅图(让学生阅读,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一百万分之一有多少呢?提示本节内容,导入课题“认识百万分之一”。

1.出示投影:“议一议”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约为8844米;

(1)让学生计算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千分之一是多少?相当于几层楼的高度?

(2)让学生计算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百万分之一是多少?并直观地描述这个长度。

2.出示投影:“议一议”

(1)让学生计算出天安门面积的百分之一的面积,并用语言描述。

(2)让学生计算出天安门面积的`万分之一及百万分之一的面积,并用语言描述。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会接触到较大的数,同时也会接触到较小的数;通过刚才大家的计算,交流体会,感受到一个物体的高度或面积的百万分之一的大小,使大家认识了百万分之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1.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公理、定理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公理,什么是定理。

2.难点: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讲解:前一节课我们讲过,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将探究怎样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二、探究新知。

(一)公理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我们已经知道下列命题是真命题: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在本书中我们将这些真命题均作为公理.

(二)定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下面两题中归纳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从而说明证明的重要性.

1、教师讲解:请大家看下面的例子:

当n=1时,(n2-5n+5)2=1;。

当n=2时,(n2-5n+5)2=1;。

当n=3时,(n2-5n+5)2=1.

我们能不能就此下这样的结论: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2-5n+5)2的值都是1呢?

实际上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因为当n=5时,(n2-5n+5)2=25.

[答案:不正确,因为3-5,但32(-5)2]。

教师总结: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用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方法,发现了很多几何图形的性质.但由前面两题我们又知道,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有时不具有一般性.也就是说,由这些方法得到的命题可能是真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推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三)例题与证明。

例如,有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条定理后,我们还可以证明刻画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教师板书证明过程.

教师讲解:此命题可以用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因此我们把它也作为定理.

定理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认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三、随堂练习。

课本p66练习第1、2题.

四、课时总结。

1、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为真命题的命题叫做公理.

2、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

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一、猜数游戏,激发兴趣。

老师很想知道大家的年龄,谁愿意告诉老师?

学生纷纷举手,我要猜出你们的年龄。请一名学生上台,把自己的年龄写在黑板上,老师背对黑板,面向学生猜年龄。

请你们帮老师提示一下,我猜的是大了还是小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小猴和小熊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想邀请你们去做客,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你从动物乐园了看到了什么?

小猴和小熊拿了很多果子,你们能数出它们的数目吗?

学生仔细数,并汇报数的结果。

小熊有21个红果,小猴有18个红果。

2.怎样来比较谁拿的红果多呢?

怎样来比较21和18的大小?你有什么好办法?

3.学生组内讨论,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请把你的比较方法和你们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谁愿意把你们找到的好办法和全班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组内交流,可能找到的方法有:

方法1:用数的顺序比较。(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先数18,再往后数三个数是21,所以21比18大,21﹥18)。

方法2:实物模型比较。用方块代替红果摆一摆,比一比,发现21个方块比18个方块多出3个,所以21﹥18。

方法3:借助中间数比较。

方法4:借助计数器比较。(先把21和18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在计数器上比较:21的十位上有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方法5:用数的组成比较。(21的十位7是2,表示2个十,18的十位7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

4.写一写,比一比。

观察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写一写,比一比。

三、巩固练习。

1.比大小。课本第29页第1题。学生先写出计数器上的数,在用学过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

2.填一填。课本第29页第2题。答案不唯一,引导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答案,教师及时及鼓励。

四、:你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吗?补评:

谁的红果多。

21﹥18。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上面这11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就是为您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七年级数学教案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难点是必须切实注意遇到要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负数时,必须改变不等号的方向.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重要基础.

1、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左、右两边都是整式.

不同点: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关系.

(3)同方程类似,我们把或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步骤相同,二者都是经过变形,把左边变成,右边变为一个常数.

注意:(1)解方程的移项法则对解不等式同样适用.

三、教法建议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花生米,计数器。

活动一:估豆子。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花生米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花生米(教师出示盛有一些花生米的透明杯子)你能猜一猜这个杯子里有多少粒花生米吗?比一比看谁猜得最准。

2、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出10粒花生米,放入另一个透明玻璃杯中(杯子大小与前同)。

现在你能比较准确的估计一下这个杯子中一共有多少粒花生米?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估计。

3、请同学们一起来数一数,看看谁估的数最接近花生米的数量。

4、两个同学一组,每个人拿一些豆子,请对方先估一估豆子的数量,再数一数。

活动二。

1、还请同学们看老师杯子里的花生米,一共是28粒,那么在计数器上该怎么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一拨、再请同学在老师的大计数器上拨出来。

2、小组同学说一说计数器上个位上是几,表示什么?十位上是几,表示什么?

活动三。

1、计数器上拨出下数(出示图片:说一说)。

2、请同学根据计数器上表示的意思,写出数来。

3、教师提问:这两个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十位的2表示2个十,个位的2表示2个一。

活动四。

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听老师读数,一人在计数器上拨数,一人在本上写出这个数、(老师在大计数器上同时拨数)。

1、出示图片:写一写1。

2、出示图片:写一写2。

3、出示图片:写一写3。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此题与别的题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了些什么?

教师板书:从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表示一个百。

相关范文推荐
  • 11-16 证券员工工作总结(汇总19篇)
    随着一个月的工作逐渐结束,我们需要对这一个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以便更好地评估工作表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典型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其中包括了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工
  • 11-16 戏剧教学法心得体会(通用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示。
  • 11-16 加入工会申请书批示(汇总16篇)
    更多申请书既是一种书面表达,也是我们展示自己才能的一个展示窗口,因此,我们需要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以下更多申请书范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简洁明了的表达和具体的实
  • 11-16 美术教师个人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汇总21篇)
    教学计划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思考和规划,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希望这些教学计划范文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本学期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
  • 11-16 新郎父亲在订婚宴的讲话(优秀17篇)
    演讲稿范文是演讲者思考和总结的结果,可以引导听众深入思考,产生共鸣。演讲稿范文是一个演讲者的助手,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和演讲的灵感。
  • 11-16 红楼梦第五十回读后感(优质15篇)
    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探索书中的主题,提炼书中的核心观点。以下是一些优秀作品的读后感,欢迎大家一起阅读和讨论。如果让你写一篇红楼梦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吗
  • 11-16 建设工程委托审计合同范文(18篇)
    建设工程需要经过详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项目的质量、安全和效益。以下是一些建设工程管理的最佳实践,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委托人_________与监
  • 11-16 竞选纪检部部长的发言稿(优质15篇)
    发言稿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发言稿范文,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学校提供这次
  • 11-16 车辆股份转让合同协议(专业18篇)
    转让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将其权益转让给另一方的法律文件。转让合同范文中的条款和样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修改。甲方:身份证:乙方:身份证:兹有湘91957
  • 11-16 社保局稽核工作总结范文(19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对自己在不同方面的工作表现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一个全面的工作画面。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写月工作总结,小编整理了一些范文,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