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小学教师教育论文(模板14篇)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模板14篇)

时间:2023-11-18 05:49:00 作者:笔砚小学教师教育论文(模板14篇)

了解范文范本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指导和帮助。

江西省城乡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比较研究教育论文

1.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个人素养。信息时代之前的学习效率是比较低的,在遇到相关难题的时候,学习者只能通过查阅书籍或者是当面问教师。而现在,信息技术的发达,让学习者减去了很多麻烦。上网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不需要烦琐的浏览程序,这些丰富的资料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思维。网络上的信息更新速度很快,学习者在学习之余还会主动或者被动接受一些社会新闻大事,涉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题,他们的大脑或多或少会对其进行解读和思考。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个人素养。2.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在竞争力如此强烈的现在,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者必须接纳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然而,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偏向于应试需求,很多方面要靠学习者自己。信息技术下的网站开发,有许多满足学习者不同需求的信息来源和资源共享,以及锻炼自身能力的平台。这些技术的开发,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培养多样化人才提供优质条件。3.有利于跨越时空的限制服务小学语文教育。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来自各个地区的信息。接受小学语文教育实现了不分时间、空间,只要学习者有心,寸步不离依旧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既然小学语文教育要面向国际,与世界接轨,信息技术自然是不二之选,它的特点和优势,对开展小学语文教育国际化的积极作用是必然的。而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育问题,信息技术也可以引入教学模式,把外界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大山深处的农村,让当地的村民感受这个社会的变化。

1.小学语文教育经费。经济作为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众所周知,经济发达的地区,小学语文教育水平更高,所以很多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都会带着孩子来城市接受小学小学语文教育。城市生活水平较高,父母有能力为孩子的小学语文教育付出更多的财力。城市中很多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接受了优质的小学语文教育。而在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父母的收入也有限,无法支持孩子接受更好的小学小学语文教育。再者,比如说一些乐器、书法、绘画等兴趣班,所需要的`费用更高,农村家庭基本是不能承担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的经费方面,城乡有着明显的差距。2.师资力量。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推动。教师个人的能力和素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也是根据教师的能力进行招聘,所以在城市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对教师的各方面都要进行考察,尤其是近年来教师“虐童”问题泛滥,学校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而在农村,大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不如城市教师的,有些贫困的深山地区,只有一名教师,需要尽其所能教授各方面的知识。师资力量分配不均导致的后果,必然是小学语文教育水平差异越来越明显。

三、实现城乡小学语文教育公平的措施。

1.建立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育平台。经济发达的地区,对教学设施要求都比较高,早早地将信息技术引入了教学。而对于解决城乡小学语文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平台,给予农村小学崭新的教学设施。网络慢慢地深入很多地形复杂的地区,信息技术的引入成为可能。比如说电视机、投影仪的运用,利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农村小学课堂的教学,拓展小学生的视野,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个方面,政府必须发挥领导作用,组织各方力量对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水平进行改进。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育平台的投资力度,尽快完善农村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育的硬件设施,组织购买相关的教学软件,通过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育手段,把全国各地的优质小学语文教育资源归纳起来以方便师生共享。同时,政府需要针对城乡小学语文教育建立相关的小学语文教育制度,规范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育平台的开发与建立,保证投放的资金落到实处。2.加强优质教师的培训。教师在小学小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小学生对教师基本是言听计从。城乡小学小学语文教育的不公平问题,突出表明教师个人能力和素养也需要加强。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对教师的相关培训,比如一些专业知识、心理素质、教学能力、职业认知之类的培训。并且,在引入信息技术设施的同时,也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根据设备使用、更新的程度来制定对应的培训计划。农村技术相对落后,可以借鉴城市中一些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教训。所以,缓解城乡小学语文教育公平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好每一小部分的工作,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总之,要实现城乡小学语文教育公平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深入探讨,根据不同的地区情况制定更加合适又详细的方案。信息技术提供的是手段,其他影响城乡小学语文教育不公平的因素,还需另外研究,只有把各部分的问题解决好,整体效果才能突出。城乡小学语文教育公平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自波,吴景松,王静.滇西片区小学语文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小学语文教育,(11).

[2]徐啸.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联合体模式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吴秀圆.同步课堂背景下的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4]金泉元.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高校小学语文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探究[j].电子测试,2015(02).

江西省城乡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比较研究教育论文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基础教育对于专业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职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主阵地,主要面向农村小学一线岗位,从事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的教学工作,要求具备全科教师素质。学生的美术教育能力关系到学生能否胜任小学全科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教育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基本技能。

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是确保学生开展美术教育的根本,只有学生的美术基本工扎实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好小学生的美术,强化学生美术基本技能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造型能力在美术教育中,造型能力是最根本的,最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价值,影响着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风格与品位,涉及观者对作品的审美倾向与期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素描和色彩基础造型能力,但结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面向小学生的特点,造型方面更多的是要求能设计日常生活用品以及植物、动物、人物的简笔画,并且能够结合小学各科教学内容进行造型设计以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应强化这方面的造型练习。2.环创能力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教师是第二位,那环境则是第三老师。这个比喻的意思是,环境能刺激孩子探索和学习的欲望,带他们进入学习过程。比如:锚图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或者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等挂于教室之中,这些都是属于教室环创。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小学教学内容及特点,以案例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环创设计,强化学生的环创能力。3.构图与色彩调配能力绘画的构图是一种比较复杂、难度较高的知识和技巧,构图如何更好地反映作者对客观的感受知识,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要求,就要把握好构图的原则与形式,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在美术课堂中应以案例的方式给学生讲透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构图的基本形式。色彩的绚丽多彩与和谐,巧妙运用在美术作品设计中,会使的作品获得生命的力量,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强烈的感召力和美的吸引力,达到语言无法企及的艺术效果。课堂中教师要更多地以欣赏、分析案例的方式让学生领悟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调配技能。

2丰富文化知识。

美术基础包含的内容众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1.美术常识在小学美术课本中,包涵的内容非常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要求学生要了解美术的分类,能够辨别美术作品的类型,领会每一种美术类型的形式美感,掌握美术语言的表现魅力,知道不同风格和流派美术作品的特点,为欣赏美术作品奠定知识基础。2.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要让学生用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将美术欣赏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术欣赏作为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够使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因此,要应加强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深化学生对美的认知。

3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教师并不仅仅需要扮演教师这个角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课程的创新。因此,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以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美术课程开设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成为美术家,而是让学生通过掌握美术教育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引导培育小学生的审美素质,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垫定一定的基础,这也是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要加强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联系和交流,注重美术知识和其它学科知识的融会。如通过寻找语文、音乐、科学等各学科与美术学科相关的教学内容,然后从知识、能力等方面来找其中的联系,找到其结合点,如知识的结合点、内容的结合点、情感的结合点等,并且巧妙地设计美术作业,实现美术学习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的有机整合,达到综合学习、灵活运用的目的。让它们互相促进、互为一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加强运用能力。

想要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美术的运用能力,需要依靠校内的专业课学习,以项目化、任务化、活动教学为主,即可通过美术与语文的整合、美术与数学的整合、美术与计算机的整合、美术与科学的整合等。如学习简笔画,为了让学生的美术作业取得更好的设计效果,可以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简笔画上写上一段文字,可以介绍外形、色彩、功能,也可以写写设计的创意。这样,学生的`简笔画因为有了文字的说明,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作品。文字具有说服力,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图文并茂,文字与图画处理得天衣无缝,学生的美术作业与语文的恰当综合不仅能够激起了学生的创作思维,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能够形成融会贯通的思维,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根据所教的课程,能够灵活运用美术的手段去展现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的效率。

5强化信息技术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猛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上发挥了广泛的作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兴起,教学出现了新的变化。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和课堂结构,实现了教学从课堂到课下的延伸,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而想要对翻转课堂进行有效应用,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美术课程教学中也会应用到信息技术,如电脑绘图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尽快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6结语。

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除了服务于地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还应该时时刻刻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他们成为教学理念先进、各项基本功扎实、教学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准教师,在就业竞争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具有独特性。强化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有利于为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艳.高职院校建筑美术教育的现状和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

[2]李冬影.综合造型能力培养与构成艺术教学创新思考[j].艺术科技.(10).

江西省城乡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比较研究教育论文

顶岗实习由四平师范学院最早提出并实施,至今,已有42年的历史。,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加强教育见习,做好师范生实习支教前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教学技能培训,使学生基本具备从教能力。教育部以文件的形式大力推广四平师范学院的做法和经验。近几年来,湖南科技学院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大力推进顶岗实习工作。顶岗实习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缓解了永州偏远县区师资紧缺的状况,为永州偏远县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和优秀的教师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

(一)是提高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需要。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1]他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只有源自于实践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师范生一直在高校学习,很少或从未从事过教学实践;只有通过了实践才知识自己有什么,缺什么;或有这方面的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因此,《意见》指出: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引导师范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要途径;是密切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的联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纽带。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也有利于帮助农村中小学提高师资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求采取导师带队、师生结合、合理配置、成组派遣的方式,组建实习支教小组。(二)是师范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师范生顶岗实习,就是补上缺的岗位或顶替别人的岗位,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承担教学岗位所规定的教育教学责任与义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有利于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技能得到了培养与锻炼;已经熟悉和适应了中小学的工作环境,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习学校、县教育部门对表现优秀的顶岗实习的学生提前邀请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偏远县区师资力量紧缺的现状。(三)是地方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需要。《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高校转型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定位,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办学模式,以产学研协同育人为培养模式,努力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努力把地方性高校建设成地方性、应用型的院校,突出特色。[2]所谓特色的意义,正如沈阳化工大学校长李志义说的:特色是高校的魅力所在,办学有特色才能有导向力,理念有特色才能有精神力,专业有特色才能有发展力,环境有特色才能有吸引力,领导有特色才能有感召力,教师有特色才能有影响力,学生有特色才能有竞争力。顶岗实习既是一种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同时,也是一种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地方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需要。

二、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现状。

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调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学过程关于专业知识掌握与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上;二是驾驭课堂的能力方面;三是与学生的亲密度方面。(一)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方面。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是否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得很扎实进行了调查,其中在高中实习的所有同学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有些题还必须要查查资料自己才能明白;在初中实习的同学中,只有三位同学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得很扎实,没有遇到一个题能难得住我;在小学实习的同学中,也仅有三位同学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得很扎实,没有遇到一个题能难得住。大多数同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得不够扎实,需进一步好好学习。从高中组、初中组与小学组分别来看,情况如图1、图2、图3,图中a:很扎实了,没有遇到一个题能难得住我;b: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有些题还必须要查查资料自己才能明白;c:专业底子太薄了。可以看出,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层次越高,顶岗实习的学生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越不够扎实,觉得自己专业知识觉得很扎实的学生由小学组的23%降到高中组的0%。所有的同学都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本专业的知识学习;88%的同学认为,不仅要加强本专业的知识学习,而且还要加强其他专业的学习,特别是当了班主任或副班主任的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触:上早晚自习时,学生不仅问所教专业的知识,而且可能会问其他学科的知识。图1图2图3从自己所学专业与其他专业来看,调查情况如图4,图中a: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b:不仅要学习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还得学习其他专业知识;c:从来没有想过。图4(二)与学生的亲密度和课堂驾驭能力的调查。对实习生与所教学生的关系,以及能否驾驭课堂进行了调查。86%的同学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浓,甚至有些舍不得走了;14%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仅有一位实习生迫切希望实习快点结束,能早点走。与学生走得很近,对于有些同学来说,有助于驾驭课堂;而对于另一些同学来说,可能不利于其驾驭课堂。17%的实习生认为,自己完全能驾驭课堂,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与学生关系好,学生愿意听他的;二是张弛有度,威恩并施。73%的实习生认为,自己只能hold住大部分学生,自认有如下几点:一是自己的原因,表现在:与学生的沟通方面有一定的障碍;为学生立下的规矩支零破碎,不系统,立了跟没立的一样;作为女生,多表现出柔弱的一面,同时与学生走得也近,学生就认为好欺负。二是学生的问题,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学生基础差,听不懂;对学习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认为无论成绩好坏,家人都会花钱让他进最好的高中读书。

三、提升师范生顶岗实习教育教学能力的对策。

(一)增强专业的针对性。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看一个故事,就不言自明了。有一次,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精密仪器发生了故障,公司的技术人员几经努力都找不到故障出在哪里,无法修好,福特公司为此请各方面的专家检查了3个月,仍然束手无策。而公司为停工要付出每月几十万美元的代价。公司高层为此急得团团转。最后,斯坦门茨被请来了。斯坦门茨是德国著名的技术专家,他围绕着仪器用耳朵听了一圈,说:“打开电机。”然后他用粉笔在电机上某处画了一条线,说:“把画圈处的线圈减去16圈。”福特公司的技工照做了。果然一切恢复正常。老板问该付给他多少酬金,斯坦门茨说10000美元。在场的人顿时都傻了:“不会吧?画一条线竟然要这么多的钱?”斯坦门茨坦然地说道:“没错,画一个圈只值1美元。但是,知道在哪个地方画这条线,价值9999美元。”当然,师范生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课是不一样的,要尽可能学习与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知识,突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针对性。当然,各层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师范生是否从事教师行业、愿在哪里从事教师行业、是否能全身心地投入等。(二)推进通识课的普及。如今在高一第二个学期就进行了文理科的分科,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选择文科的也就从此很少接触到理科知识,而理科生则很少接触到文科知识;到大学后,文理科的分界也就更加明显了。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是人才所必备的两种基本素质。[3]因此,高校可在文科生中开设科普性的通识课程,从而达到文科生有一定的理科思维与视野;在理科生中开设大学语文、中国文化等相关的课程,使理科生有一定的文科思维与视野。(三)开设人际关系课程、教育学与心理学课程。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极强,一旦走向社会,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的关系,不知道怎样跟他们打交道;从而由无知导致不敢触碰,形成实习生几个人的小团伙,不愿走出去,尝试与外面的人接触;因接触少,沟通少,也导致与实习学校,特别是实习学校领导之间的误会与不愉快。还有困扰学生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与学生的关系太近,学生不怕你,不把你的话当一句话;关系走得太远,学生不愿意听。如何管理班级,应在去实习之前,实习生应当有一定的“成竹”。

四、结语。

顶岗实习是一种成熟、行之有效的教育实习,也是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一种培养模式。但对于部分地方性院校而言,顶岗实习也只是最近几年开始实施的举措;自然,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去研究,也需要提出一些对策来完善顶岗实习实施措施。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刘印房.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建设的导向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8。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撰写论文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常用形式。要写好教育科研论文,首要的任务是做好选题。所谓选题决定成败,选题的好坏决定了论文质量的高低。什么是选题?“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标准或要求,从自己所意识到的无现成答案的诸多真问题里,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的认识过程。”[1]题目字数不多,看起来似乎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它是一篇论文思想的浓缩和灵魂的体现。当前很多中小学教师的论文选题不准确、不恰当,影响着整篇论文的形象与质量。对中小学教师论文选题的常见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解决,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必要途径。

1.主题宏大,难以把握。

中小学教师论文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选题比较宏大,涵盖的内容宽泛,许多选题动辄就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体性或综合性改革。由于在教育科研方面花费的时间、精力都十分有限,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无暇进行宏观性的研究。宏大的选题本身包含的因素较多,往往是一个大问题关联着一系列的小问题,如果不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难以提出有价值的见解。一般而言,选题越大,越不容易把问题讲清楚,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要么浅尝辄止、不能深入,要么狭窄单一、挂一漏万。有些中小学教师即使做了某种具体的研究,也习惯于给自己的论文带上“大帽子”,比如,有的教师对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进行了研究,选用的题目却是“中小学校德育有效性的研究”,似乎不这样就不足以表现出论文的高度和价值。

2.追求理论,脱离实际。

有些中小学教师不是从自己熟悉的工作实践中选题,反而去挑选一些理论性很强的题目。比如“论素质教育”,这种属于纯理论研究的选题,即使是高校或专门研究机构的专职研究人员,也不敢轻易选择。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这类研究既没有直接的现实指导价值,又很难操作。有一些论文选题侧重于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论探讨,而不是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来研究教学内容,偏离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向,结果常常是泛泛空谈。理论问题是抽象的、概括的、系统的,实践经验大多是具体的、个别的、零碎的,二者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或相互转换,但这种结合或转换不是短时期内轻易实现的。对中小学教师来说,脱离自己的工作实际去研究自己并不擅长的理论问题实非明智之举。

3.名为创新,实为重复。

一些中小学教师没能理解创新的真正含义,他们不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不知道别人在哪些方面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一来造成的结果是:把一些人们早已达成共识或已经解决的问题作为新问题去研究。有一些教师在选题中使用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名词、新概念,使论文呈现“名词眼球效应”,但并没有真正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新的阐释或者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有些题目乍看似乎是一个新鲜的选题,但实质仍然是“新瓶装了旧酒”。还有一些教师选择了研究题目之后,一旦别人指出或自己发现已有他人研究过,他们就匆忙抛弃原来的选题,不是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进行调整,而是在短时间内重新选择一个与之前的选题没有任何关联的所谓新的选题,结果往往是生编硬造、难上加难,背离了创新的本意。

4.总结工作,没有论点。

有些中小学教师把教育科研论文作为工作总结来对待,似乎要用一篇论文承载全部工作业绩。由于不希望把任何一项工作成果落下,就要细致地罗列情况,这无疑给选题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论文的题目既要体现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又要对其繁杂的工作业绩进行高度概括,于是出现了一些口号式的选题,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教师自主发展”,这类选题可以通用于多个论文,让人有无所适从之感。有些论文仅停留于对教育教学现象或教育教学工作的感性描述,有些论文不过是“阐述了一些人们已知的或熟悉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工作方法等程序和规则层面的东西,并未进行理性的反思、提出新的方法和见解”[2],不具备研究的特质,更不可能提炼出有点睛之意的论点作为选题。

5.文采飞扬,不知所云。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在数学领域里,计算可谓是进行一切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技能。新课程实施以来,计算教学亮点频现、精彩纷呈,尤其是计算与应用的结合成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尚".然而,时尚背后,过于追求情境而忽视计算的本质,计算课与解决问题课相混淆等诸多问题也接踵而来,不得不引人深思。就计算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改进计算教学情境创设的若干策略、情境创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等方面做了论述。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情境创设。

新课程改革,对计算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把计算教学融合在具体情景下的问题解决中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和数感的建立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计算教学中提供必要的情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

以前的教材对计算课的处理,一般按照"复习铺垫—出示例题—讲解算理—练习巩固"的步骤步步为营,教学内容条理清晰。其优点是效率高,注重学生技能的掌握和形成;缺点是枯燥、人文性弱,以至于很多学生对计算课没有好感,甚至讨厌。新课程对计算教学的编排进行了改革,往往通过设计一个儿童喜欢的情境引出计算内容,在计算的同时又是解决问题,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于是,计算教学必辅以情境,无情境不入课堂。将"创设情境"异化为"虚设情境",甚至"捏造情境",在非数学内容的生活信息上兜圈,耽误了教学时间。创设情境时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仅仅是为了课堂上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显然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

在日常的计算教学中,有这样一幕我们非常熟悉的场景:教师出示情境图后,就问学生: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而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

(一)深入钻研教材,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生长点。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信息。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数学思维的培养首先是从兴趣开始的。我们必须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达到学习的目标。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由于来自于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而并非是胡乱编制的,因此,它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和重大的意义。

我们应当及时把握住学生的错误信息,及时反馈,不放过每一次有教育教学意义的错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是难事了。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意识到答错题的学生的错误所在,使一个学生的错误让全班学生都吸取了教训,并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极为有效的。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认知的过程。虽然这些认知都是前人总结好的,都不是新成就、新发明,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认知。他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现,由一个未知到已知,再从另一个未知到已知,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发挥作用,那就是发现意识。有了这个意识,学生就有了自主探究知识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发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略。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授新课,还是练习课、复习课,一个好的课前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教学创设一种良好的情境。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应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讨论,让学生进行自觉地积极地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采取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新授知识的内容。

第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自然的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少批评,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适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第二,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直观、形象。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玩具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玩具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

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提问:“刚才大家看到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玩具?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入了统计的教学内容。

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统计知识的欲望。

总之,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1]陈刚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王明涛.《数学教育教学》,

[3]李月球.《农村小学教育教学》,

江西省城乡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比较研究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加快了速度,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现在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与过去的纯技工人才已经截然不同,企业更急需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德国成功的职教经验,充分说明了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借鉴国外先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已成为现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我国的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系的,它要求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传统的高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对人才的要求,现行的高职教育,一些专业所开设的课程都是沿用大学本科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是相应的压缩了一些知识点,降低了相关难度,将高职的课程变成了大学本科课程的“少课时”版。虽然保持了知识系统性的优点,但是,所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巨大差距,对学生就业十分不利。甚至高职院校开设的一些课程知识已经无法跟上当前经济发展。在实践课程的教学环节中,也多为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并非去解决现实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不重能力、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实践动手能力、重知识的继承不重能力的创新、强调技术不重人文素质的培养、重学生共性教育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重视学生的学法,这些弊端都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伴随着我国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人才所具有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企业员工不仅能够从事以往单一工种的简单工作,还要可以从事现在复合工种的复杂工作,要求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做到独立决策、独立管理,这就要求员工们的知识比以往更宽,更具有复合型的能力。

德国,这个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视职业教育为经济迅速发展的秘密武器。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德国也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双元制”职教模式,特别是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的相关环节中,注重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大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特别是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它们所推出的专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受到了用工企业们的一致好评。

工作系统化课程模式与我国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课程模式,强调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获取应该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遵循先感性认识,后理性认识的自然规律进行学习,学生们首先对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的性质、工作的内容、工作的环境有一定简单的认识和了解后,再进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过程中,始终与企业紧密相联系,所学知识、技能不再与今后的工作相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深受用工企业的欢迎和追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以职业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学习,在实践学习过程中依据确定工作任务、制定计划、实施和评估反馈这四个步骤进行实践性学习,获得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际不相结合的难题,也培养了学生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学习,相对传统教学中一致性的教学课程,教学针对绝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更加关注个人的表现。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能够使学生在自身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践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并加强与同学们之间的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培养其团队意识,教师的身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不再是以往传统教学中的教学主角,而是辅助学生完成实践性的学习,在学生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领,使学生真正成为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所培养人才为企业一线工作的生产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并非研究型人才,因此,课程内容大都是来源于企业实际生产的典型案例,并对该案例详细讲解,仔细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内容的选择上强调理论知识的必需、够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满足企业对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平川,刘淑霞.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改革[j].教育探索,(2):9.

[2]姜大源.能力本位――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选择[j].中国职业教育,(1):39.

[3]刘占山.第四届全国重点中专校长高级研讨班上的讲话[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信息,(8):15.

[5]王湛.在2001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信息,2000(2):3.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童话对于少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教育界反复论证,但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将童话教育当作是一个常规教学手段来使用,这与高校小教专业培养缺乏相应拓展模块有关。目前童话教育存在以下问题:忽视童话教学是专项技能训练的本质;过度强调了童话的教化功能;忽视趣味性从而丧失了寓教于乐的功能。在小教专业中应增加童话写作应用的针对性教学环节,才能让他们具备驾驭童话的能力。

童话写作;小教专业;去中心化;趣味性。

小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基本覆盖了全学科,而他们也是按全学科内容覆盖的培养方式接受高等教育。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一直强调突出实践、应用环节,增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增加中小学见习实习的模块。但在小学教育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有不少同学自进入高校学习伊始,就是以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自身未来的职业定位。针对此类同学在专业化训练上尚有完善的空间,开设童话相关课程对完善该专业同学的职业化训练大有好处。

教育界对童话的研究涵盖了方方面面,以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七种:一是关注儿童成长心理方面:从儿童成长心理需求方面入手,如:战胜恐惧的需求———战胜女巫(恐惧)的情节设计,对儿童自我认定有巨大的影响;克服困难的信念———成功都要经过艰苦奋斗;满足幻想功能———对黑暗和阴影的恐惧与隐藏在森林和黑夜之中的怪物猛兽对应等。二是儿童教育规律方面:从儿童的成长规律入手,探讨童话的作用。如:儿童独特的心理特点分析,包含超现实的儿童幻想世界,自我中心的状态;“泛灵性”思维;“同化”心理等。三是童话在教育中的功能,具体来说包括:开启思想、发展想象、培养美感、愉悦童心等。四是在中小学课堂如何利用童话资源;如《浅谈中小学语文中童话的衔接教学》、《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思考》等。五是对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童话进行研究。六是童话自身的艺术价值。七是童话在中国的发展史。可见,多数研究停留在如何认识童话及对童话功能的讨论上,一线教师反复论证童话对于少儿教育的重要,但是却不能把童话教育当成一个常规的教学手段来使用,关键在于他们自身的技能缺乏。小学教师有足够的童话理论修养,但实践环节略显薄弱,与高校该专业学科童话写作教学的实践环节少的模式是一脉相承的。在小学教育中已经充分认识到童话的价值,但在多数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却没有相应课程给予指导,未将童话素养纳入未来小学教师的培养体系中。在高校的小教专业教学改革中,把童话教育的教育作为一种手段与该学科相结合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在高校对小教专业的培养规划中,针对童话的教学环节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整体对童话的认识存在误区:

1.对童话的认识误区。

(1)童话是雕虫小技。我们通常说的`文体有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童话作为虚构类的一种,甚至还不能列入其中。因为受众低龄,知识层次低,语言追求朴实简单,还不能用技巧繁杂的叙事手段。这些写作针对的读者都是一些文化水准不高的群体。但在高校承担写作教学的老师,多数是专业作家或者写作学研究者,他们关注的问题更多是文学性较强的传世之作,但童话的浅显和“低智化”让他们避而不谈。尤其是文学中“结构主义”的批评观点,主要分析的对象即是童话———模式化的定论让诸多学者认为,童话是缺乏技术含量的东西。然而,对于儿童而言,童话的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他们的幻想。尽管情节雷同,结构相似,自有其审美特性。

(2)童话需要承载着教化功能。“童话是给孩子看的书,一定要反映某种思想、主题,能让孩子从中得到教义:比如勇敢啊,做事要认真,团结友爱,坚强啊等等,否则,没有什么意义。”追寻意义是文学研究批评惯用的方式,如哲学的追索,是为了理解世界的本质,宇宙的真相,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对童话的期待远远超过于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将文本思想提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是惯用的逻辑;阐述做人的道理和伦理价值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这一教学思维移植进了童话教学,就很难把童话本身的优雅和趣味当成教学的重点。童话如何开拓个人想象去理解世界的本质,以及童话背后那些鲜活的灵魂被彻底忽视。语文教育中过度提倡教化功能,把微言大义作为学习童话的主要目的,是让受众感到乏味的原因之一,意义被承载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好故事,我们更应该去关注故事本身之美。抛弃故事中好的细节和充满魔力的语言而去追求一个干涩的教训(结论)是本末倒置。我们应该在童话阅读中追求审美性高于追求意义,而不是追求意义高于审美。“童话的本质属性是诗性、游戏性、幻想性。”如何理解儿童世界的诗意,是理解童话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天性中的诗意远远比我们意料之中来得充分,笔者曾经带3周岁的女儿在公园玩到天色将晚,她突然指着天边的水墨一般的云朵说:“爸爸,你看!天上的云快溢出来了。”这是她对诗意的自我阐释,笔者并未有任何提示;而游戏性几乎是人与生俱来的另外一种特性,我们一生都在扮演着不同角色。比如,过家家等,艺术起源说中把“游戏说”当成是可靠的起源之一。童话让孩子们能迅速地找到自我角色认同的可能。许多幼儿园的孩子听过《白雪公主》后,“公主梦”会成为她一生相伴的理想梦境,美丽、善良和优雅还有友爱会成为公主的自我追求。再者,幻想性是人类世界的基本表征,我们通过了幻想完成自己的平凡世界与诗意世界的联接。比如:用比喻等修辞完成对本体的想象,获得审美的空间,而童话则通过了对虚拟世界的假想,获取来自超现实世界的生存经验,尽管多数幻想现在看来不切实际,但终有一天,会成为照进现实的可能。而童话中世间万物皆有生命的出发点,对儿童观照世间万物,体会平等和学会尊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整个社会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学校、家庭、社会间的配合以形成有效合力,要有针对性地区分不同学生群体进行预防和疏导。要引导中小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关注学生日常的心理健康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及时化解烦恼,防止极端情况的发生。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以适应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从2016年9月起,我校将对全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

一、培训目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来帮助自己和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

二、培训对象:全体在职教师。

三、培训安排:

(一)组织与管理: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督促全校的培训工作。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行政领导其他成员。

(二)培训形式:

主要采取听讲座,研究讨论、自学和实践的方式,以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撰写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

(三)培训时间:

具体安排在两个周三下午的政治学习或业务学习时间进行。

(四)培训内容:

2、心理健康讲座:《教师个性问题的自我调适》主讲人:何鲲。

3、自主学习《元认知学习策略》。

4、整理培训资料,写好培训小结。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下面我来谈谈开展适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1、校园主环境建设。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2、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四)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1.情舞融合。

舞蹈是运用人体动作的舞动来传情达意的,因此,“情”与“舞”二者缺一不可,作为舞蹈艺术的传播途径和手段的舞蹈艺术表演,必然是“情”与“舞”的和谐统一。表演者只有将真挚的感情融入每一个舞蹈动作之中,以心造舞,以舞传情,才能构成真正的舞蹈艺术。因此,无论舞蹈采用何种舞蹈形式进行表演其本意都在于通过对舞蹈所表现特定生活内容的表述,抒发舞者的喜、怒、哀、乐之情,并使欣赏者在享受中为之动情,进而受到陶冶和感染。

2.形神兼备。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的流动造型为基本表现手段,构建成“有意味的形式”,用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舞蹈表演的“形”是指舞者的表情姿态、动作流动、服装造型等外在形态。由这些外在形态传达出的韵味、情感、意境,则是舞蹈表演的神。只有“形神合一”才能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栩栩如生的舞蹈艺术形象。

其实,根据我的了解和体会,幼师的舞蹈教学,学校并没有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予以高度重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教学也做得不够。认识上存在差距,实践上缺少强化,主客观原因都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改进这一块的舞蹈教学。

1.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我们教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舞蹈课是针对其职业特点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她们在校学的舞蹈基本功如何,形成的舞蹈表现力怎样,直接影响着她们以后所教孩子的舞蹈能力和舞蹈水平。她们在校学习期间没有具备较好的舞蹈情感表现力,以后的实际教学也只能是简单复制,不能话用。同一个班级出去的幼师,有的在舞蹈教学和舞蹈排演乃至个人表演中能得到众多赞誉;有的却总是平平,不被大家首肯,就说明我们的教学不是很成功,产出了次品。所以,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舞蹈情感表现力。

2.幼师学生基本状况形成的压力。

幼师学生属中高职系列,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境界不高,学习习惯不好,吃苦精神不强,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绝大多数学生未曾系统接受过舞蹈训练,舞蹈基础知识缺乏,舞蹈表演能力欠佳,加之年龄偏大,身体柔韧度不足,在后续的舞蹈学习中必然存在各种困难;,有些学生不能忍耐舞蹈学习中的枯燥艰苦,极易产生学习倦怠现象,应付课堂学习和练习;有些学生缺少悟性,反复训练也还是停留在模仿层面上,也就谈不上舞蹈学习中的积极体验与感悟,更谈不上舞蹈表演主动创造与形神兼备了;还有些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是高的,也愿意吃苦训练,但在学习中更多关注的是舞蹈技能的提高,关注的是动作的掌握与熟练,忽略了舞蹈的情感表现力,在学习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要真正使培养学生舞蹈情感表现力落到实处,学校特别是教师要从认识上形成共识,采取扎实有效措施,认真坚持下去,一定能提高绝大多数学生的舞蹈艺术水平。

1.增选有利于情感表现力培养的教学内容。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表现力,必须选用好好的教学内容。除了充分使用好教材内容,学校、教研组或教师要围绕培养舞蹈情感表现力自编校本教材。内容要突出风格特点、体现优秀舞蹈艺术典型的舞蹈作品,让学生学习揣摩,消化吸收。

2.提高教师舞蹈表演素质。

教师教学或表演时情感表现力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表现能力怎样。所以幼师学校的舞蹈教师要加强学习,使之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不但舞蹈动作标准、规范,而且具有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楚地解说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名称、技巧、力度,还能编排舞蹈动作,使之连接自然,组合巧妙,传情、达意;具有深邃的审美能力,艺术欣赏和鉴别能力,能够及时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舞蹈情感表现力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生成。

3.突出抓好三个环节训练。

培养舞蹈情感表现力不是舞蹈教学的全部,其他方面的教学和训练也不能偏废。所谓“着力”就是强化,就是重点区抓。在教舞蹈之前,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他们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让音乐刺激听觉,产生联想,让学生体会乐曲的性质,并让他们说说欣赏乐曲时产生的想象,再以动作来表现音乐。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现情感的欲望,同时也为学生创造及表现动作做好准备。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科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的基础教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科学意识萌芽和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其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研究和推陈出新。

小学科学观察探究方法情境导入课外研究。

科学教学的最好的方法是教师悉心指导、学生共同参与,大家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认识自然事物的规律,掌握所学,获得新知,解除疑惑,不断前进。下面略谈一下笔者教学的心得体会。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就缺乏新鲜感和主动求知的意识。一堂课能否成功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前提就是想方设法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来自哪里?来源于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来自于对知识的求知欲。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巧设悬念,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的探究兴趣。

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构造,观察连接方法,带着大家一起动手演示,小小的灯泡发出熠熠的光芒,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我抓住时机提出问题,能不能让更多的小灯泡一起点亮呢,能不能让一个很大的灯泡亮起来?一连串的提问,激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这对知识的掌握、为后面的探究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上任何伟大的发现,都和科学家的认真观察离不开。有了认真观察的习惯,观察能力就会提升,就会有动手的兴趣,就会有创造,这就是人们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特点。

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年龄,考虑他们的受知识水平以及思维习惯,而教给他们一些观察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探究的方法。小学生虽然好奇心强,但是情绪容易引起波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意识,也不能够长期地对一件事情进行关注,他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提示他们,我们观察的事物后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我们观察的重点是什么?观察这些内容为了获得什么?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中,我给学生们准备了一些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他们通过敲打、撞击仔细倾听这些东西发出的声音,都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又有什么不同和联系,他们的一致点又在哪里。学生们得出以下结论:它们发出的声音各异,相同的地方是只有震动才能够发声,他们从而能够理解了“声音是由物体震动而产生的。”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指导学生多做一些课外准备,从而收到更好地学习效果。学习《油菜花开了》与《各种各样的花》这一教学内容时,时间正好是春天。阳春三月百花盛开,我安排课外作业:观察公园里路边以及菜园子里各式各样的花,注意采摘,要爱护植物,切勿踩踏,采集时要完整,妥善保存起来,轻拿轻放,不要损坏。注意观察鲜花的颜色、香味、现状,分辨花的萼片、花瓣,辨别雄花和雌花,写成笔记做详细的记录,总结经验,提升对于花的感性认识,打好学习《各种各样的花》这一课的基础。

教学要避免千篇一律,打破常规,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在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反之,毫无新意,平平淡淡,学习效果必然事倍功半,学生们探究活动的动力就会慢慢枯竭。要积极备课,语言幽默诙谐,让课堂上充满笑声,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制造悬念,让他们激情四射,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这样的学习轻松愉快,收获良多。如我们学习磁铁的时候,我给大家准备了大小不一的磁铁,提出一些问题“一个小小的磁铁能吸起一个很大的铁块嘛?”学生们亲手做实验,就有了“不同的磁铁磁力大小不同”的概念。在《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中,从“校园里的岩石七天内有变化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不断地提问,不断地产生新的认识,逐步带领学生们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

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知识本身也来自生活的总结。学习如果局限于课堂,不仅舍本逐末,而且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大家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比如,教学《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这个必须要实际操作和研究了。学生们开始制作,持续观察,有的同学很不成功,一开始就失败了,原因是他们没有按照要求让绿豆用热水烫,或者用水泡的时间不够,没能够把绿豆皮泡开。有的同学失败在过程中,因为他们没有进行很好的排水,豆芽根部腐烂;有的同学干脆就是浇水不够,干枯而死。赞美优秀者,鼓励失败者,后者再接再厉,从前者那里吸取经验,结果他们后来都百分之百的成功了。这样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教好科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行探究之中,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理解、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一任重道远的艰巨之路,教师应站在世纪的高度,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就能走出一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教育之路。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兴宾区凤凰镇富尧小学。

陈儒业。

兴宾区凤凰镇富尧小学教师陈儒业。

近年来,在小学作文中发现,大多数作文单调乏味、内容干瘪,框架模式化、语言成人化,几乎千篇一律,情感不亲切、不真实、矫揉造作,难以写出真情、绘出童心、显露童趣、叙述童乐,这已成为小学作文习作的一个“瓶颈”。

如何打破这个“瓶颈”呢?单靠教材中安排、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经过反复历练,形成良好的动笔习惯,其最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爱心”,正确引导小学生在作文中袒露童心、回归童趣,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永恒的话题。

一、培养小学生对家庭的“爱心”

对父母的“爱心”,是爱一切的基础。目前,小学生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父母也将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们要求,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家长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往往只注意到孩子的物质需求和学习成绩,而不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致使孩子对父母的印象模糊,感情不深。最突出的表现是,当写关于父母的作文时,竟使很多学生无处下笔。

子最温馨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学生家庭“爱心”的培养主要靠父母的关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密切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家庭生活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对自己父母的“爱心”。一是让学生参与到父母和孩子互换角色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来,通过换位思考、互换角色,增加孩子对父母辛劳的体会,增强孩子对父母的“爱心”;二是让学生每个周末为父母做一件事情,捶背揉肩、洗脚洗头等小事,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形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真挚的感情交流,感受深切的爱。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再让学生们来写自己的父母,就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或者再不会无从下笔了。

二、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心”

大自然是一个美妙的课堂,它以神奇笔锋为我们创造了绚丽多姿的世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源泉。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心”,就是培养学生习作的思维和灵感。走进然自然,让学生们自由地去欣赏如画似锦的自然景观,秀丽壮美的山川河流,再让学生们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培养逐渐激发学生们写作的情趣。

雪花漫天似桃花,翩翩落入梦中来。冬天下雪了,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啊!我问学生们,下雪了你们有什么感触?开始只有个别同学发言,我又接着问:“你们喜欢雪花吗?为什么?”大家都说喜欢,冬雪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让小麦保暖,清洁空气。“那么,大家说说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雪?”学生的感情被调动起来了。对冬天、雪花充满了无限爱意,进而观察雪花,并进入丰富的想象之中。学生兴趣昂然,然后学生们抓起笔把心中的“爱”自然吐露出来了,连平时不喜欢习作的学生也有话可说了。

让学生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妙,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变化,用“爱心”触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积累最淳朴的真情实感和习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

三、培养小学生对生活的“爱心”

小学生们都是合群爱玩的,但现在有很多家长怕孩子不安全、受委屈,将其封闭在家中加以控制和保护,学生的生活非常单调乏味。在孩子封闭在社会大环境之外,是一件也不理智的事情,孩子感受不到生活的天真烂漫,感受不到社会的丰富多彩,孩子的“童真”和“童趣”就被压抑了,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易。

多到大自然中去,多和小伙伴交流,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这样对描写生活的作文就有素材可写了。在学校,教师也要尽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童趣和爱心。前一段时间,卡片在学生中风迷,赢卡片、换卡片、集卡片是男孩子的业余爱好。贪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然而看到孩子贪玩的这种情况,作为教师的不能简单地去没收或撕毁,而是加以正确引导。如让学习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卡片(卡通人物等),写一个人物小传,一下子各种人物小传都出来了。这种因势利导的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调动了孩子的写作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以作文为培养小学生“爱心”的载体,成了表现小学生童心、童趣和童乐的有效途径,突出了小学生单纯、朴素的天性,培养了小学生抒写真情实感的优良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对小学生“爱心”的培养,不仅锻炼了他们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更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让小学生享受到写作的乐趣,激发了小学生写作灵感和热情的火花。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成就显著,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者观念滞后、方法过时,不能与时俱进等,这就需要管理者转变观念,不断提升自己,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行,促使小学教学模式、培养目标、形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管理呈现复杂化,因而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

1.开展小学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教育是国民成长成才的奠基石。

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国家提出了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起着启蒙作用的小学教育,也在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小学教育属于民众人生路上的基础教育,是未来发展的奠基石。小学教育,通过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儿童向青少年阶段更好地迈进,为国民素质提高奠基。

古语云: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又曰:一切要从娃娃抓起。教育兴,则国兴。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求学路上的第一步,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人际关系方面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小学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懂礼貌,爱运动,勤思考,敢创新,这些素质的提高,为日后学生成长成才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一步。

2.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概述。

小学教育是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常言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而,小学教育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自己的喜好,为学生日后成熟的性格和价值观打下基础。习惯是内驱力,不需依靠外界,而是靠自主完成。因此,小学教育作为一项重大事业,有责任帮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使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

素质教育是社会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各地普遍实行素质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小学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由以往只重视学生成绩的观念,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转变。学生也由死记硬背模式向动手操作方面转变,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冒险精神增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可以说,小学实行素质教育以来,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3.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者教育观念陈旧。

素质教育对小学教育管理者提出了重大挑战。管理者要在教育和教学上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从自身做起,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经验式的教学理念,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价值。

管理者依旧只重课本。

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有探索的倾向。因而,管理者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从生活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学。但现实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小学老师依旧只重视课本知识,忽视其他方面的拓展,使得教育内容比较单一。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有限,学生能够了解到的知识也极为甚少,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学生的视野,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方法单一。

现在小学教育方式依旧以老师讲授为主,口手相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种方式非常难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过多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老师应该多问学生为什么,而不是一味的只是告知是什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开展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知识。

师资力量不足,影响教学质量。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地区间教育发展差距较大的局面。偏远山区由于设备低、住房简陋、教学环境差、工资水平低等局限性,许多人不愿去那里就业,继而造成了偏远地区师资力量不足的局面。师资队伍学历低,教学质量差,使贫困地区的孩子不能够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农村城市教育差距越来越大,加大了地区发展差距。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4.结语。

小学教育,是人成长中的启蒙教育。小学教育管理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对学生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1]刘宏.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科学导报,2016,(1).

[2]包金玉.浅析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7).

相关范文推荐
  • 11-18 出租房屋合同版本范文(15篇)
    对于租房者来说,租房是一种临时性的居住选择,可能受到经济状况、地理位置和个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租房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 11-18 望月教学设计王松召大全(20篇)
    教学计划应该具备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以下是一些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特点编写的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 11-18 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材料(实用23篇)
    通过事迹材料,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奋斗过程。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事迹材料案例,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乡镇党委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
  • 11-18 小学学习计划书(优秀22篇)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接下来是一些学习计划的案例,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首先,我要把以前好的学习方法坚持继续做
  • 11-18 指南语言培训心得体会(专业17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自己建立学习档案,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
  • 11-18 城管工作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6篇)
    总结工作心得是对自己努力和付出的一种认可和激励,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准备。希望以下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一、顺利完成“三位一体”招标,
  • 11-18 毕业生文员试用期工作总结(实用18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为自己提供改进的方向和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试
  • 11-18 农行内控合规工作总结范文(23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内工作表现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寻找改进的方法。如果你对如何写月工作总结还有困惑,不妨先浏览一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给你带来一
  • 11-18 老山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心得(精选16篇)
    爱国精神是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感恩之情,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爱国人物的事迹和言论,让我们一起学习和敬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_周年之际
  • 11-18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三下乡(精选21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一种思考与反思的过程,通过写作来提升我们的认识水平和思考能力。下面是一些与社会实践报告相关的案例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临潭县冶力关新农村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