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实用15篇)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实用15篇)

时间:2023-11-19 06:39:19 作者:BW笔侠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实用15篇)

调研报告的陈述应当有据可查,可以通过引用实证数据、调查问卷结果等来加强说服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调研报告案例,通过学习这些范文,希望能够提升大家的调研报告写作能力。

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笔者长期在基层消防部队工作,一直在探索基层消防部队的警营文化建设,恰逢此次参加全省政工干部培训班,得以学习和交流,现结合培训所得和工作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虽然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基层消防部队的警营文化建设有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特别在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初步达到了规范化的标准。今年以来,根据省总队的统一部署,基层部队深入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正积极筹备组织参加省总队政工知识竞赛和课件大pk、辩论大比赛、“警营歌星”大决赛、警体活动赛、“爱拍dv”大比拼、文艺大汇演等活动。但是由于多种因素,警营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警营文化活动形式不新颖。现在的官兵基本上属于“80后”、“90后”,自我意识很强,善于独立思考,他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宽,对文化娱乐也表现出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基层官兵向往自由、宽松、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喜欢、热爱新鲜事物,而基层消防部队的日常文化活动除了打球、下棋、看报、看电视、上网,就是重大节日与驻地共建单位合办表演一些文艺节目,文化活动缺乏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导致警营文化的种类比较单一,活动形式单调。

二是警营文化设施利用不充分。近年来,基层部队配置了不少娱乐设施、运动器材、图书等,但有些活动设施未能被充分利用。如:配备的电子琴、架子鼓等乐器尤其是西洋乐器,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而长期闲置,成为摆设,战士们大多不会操作,或者是仅仅了解皮毛,根本谈不上运用乐器表演节目。

三是警营文化官兵参与不积极。由于基层消防部队执勤任务繁重,训练项目过多,再加上近年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活动不断增多,致使部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警营文化活动,基层官兵对开展警营文化活动态度十分淡漠,即使有时搞了一些活动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警营文化生活始终处于低层次徘徊,离战士们的期望值还相差甚远,致使基层官兵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涨,尚未形成良好的文化活动氛围。

四是警营文化活动成效不明显。基层消防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而警营文化建设是软件建设,有的基层消防单位认为警营文化建设可有可无,只重视练习及各种考核,认为练习及考核决定单位的名次。因此,对警营文化建设不是本着陶冶情操的态度,而是把它当作考核加分的一种手段,甚至只是在开展比赛或文艺汇演时,临时抱佛脚,短时间速成,仓促上阵,达不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造成当前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的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要包括:

一是思想认识上偏于狭隘。一些基层消防部队干部狭隘地认为,警营文化就是简单地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是为部队的紧张生活调节一下气氛而已,没有将警营文化建设摆上一定高度来筹划,直接影响了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的发展。当前,我们仍有少数大、中队干部文化育警意识不强,认为警营文化就是“打打球、唱唱歌”,排个节目就可以,没有认识到警营文化是与消防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

二是专业人才上严重匮乏。基层消防部队文艺骨干极少,官兵中能识简普、懂乐理知识和会组织唱歌,会组织文娱活动的人微乎其微,会演奏电子琴、架子鼓等乐器的更是寥寥无几。“吹拉弹唱”成为个别有文艺特长战士的“专利”,大多数战士则游离于文娱圈外,不少战士只是打篮球、看电视、上网、玩手机等。同时,很多基层消防干部基本功不过硬,自身缺乏文艺细胞,不敢唱主角,不会唱主角,不会培训主角,自然也很少参与警营文化活动。

三是管理体制上缺乏系统。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虽已引起高度重视,也组织开展了大量富有时代特征的文化活动,但活动没有经常化,不能持之以恒,未形成消防部队特有的文化管理体制,部分基层消防部队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达不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导致官兵对文化活动丧失兴趣。尤其在平时的工作中,缺乏科学的安排部署,在时间和内容上随意性较强,把其当成一项任务来对待,在时间得不到保障、经费上得不到支持、在内容上得不到更新,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严重制约了部队警营文化建设全方位、深层次、高品位的发展。

四是活动时间上保障不足。基层消防部队工作任务繁重,压力沉重。在基层大、中队是以防火和灭火救援为中心工作,各部门各阶段性业务多,任务重,压力大,官兵平时的工作量很大,休息的时间也相对较少,干部又无精力抓文化工作。这是造成当前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现状的客观现实原因。

五是心理教育上疏导不够。基层消防大队战士担负着灭火救援、抢险救援的任务,一天24小时处于战备状态,时常面对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尤其在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中,年轻的官兵目睹悲惨场面和恐怖现场,心理上势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需要及时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调解官兵的情绪、心志,振奋精神。然而一些基层消防部队往往忽略了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心理疏导帮助官兵缓解心理压力,导致官兵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六是经费投入上仍显滞后。近年来,部队对基层的警营文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与当前部队整体发展水平以及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经费问题一直是制约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加上设备有限,一些基层消防部队对文化设施管理不善,运用不当,发挥不了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新形势下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警营文化建设是消防工作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部队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源泉,是各项消防工作发展的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提高官兵文化品位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

一是领导带头,营造氛围。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省总队、市支队消防工作格局,以党员干部为“龙头”,带动警营文化建设。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大力实施文化育警战略,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消防部队文化软实力,始终保持消防部队警营文化的生命与活力。

二是立足基层,贴近实际。警营文化工作不仅是基层部队的事,上级相关主管部门也要坚持为兵服务、为基层服务。首先,要坚持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基层,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验生活,从广大官兵火热的战斗生活中挖掘素材、吸收营养、产生灵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艺作品;要坚持警营文化的群众性,鼓励广大官兵积极参与到各种文艺创作、文化活动中来,做到上下互动,官兵同乐,共同进步,整体提高。其次,在作品的创作上要贴近部队、贴近基层、贴近官兵。要做到兵写兵、兵唱兵、兵演兵,积极创作出反映基层官兵生活,展示当代军人风貌,深受官兵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和文艺节目,不断巩固和扩大消防宣传文化阵地。

三是把握方向,培育精品。首先,警营文化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引导官兵,坚持高格调,弘扬主旋律,使官兵牢固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坚持走先进之路,促进警营文化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需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部队发展需要。其次,警营文化要有精品意识,使部队的文艺创作、文艺演出具有一定的艺术层次、艺术品位,真正能起到感染、熏陶、教育的作用,使广大官兵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努力使广大官兵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文化素质,改善知识结构,提升欣赏水平。

四是培养骨干,稳定队伍。没有一支过硬的文体骨干队伍,警营文化活动的开展就无法步入正轨。要注重在活动中发现人才,在培训中提高人才,可聘请或邀请驻地共建单位的老师等文艺人才长期担任教练员,培养和磨练出一支精通文化活动组织实施的主持人、教练员、裁判员和演艺人才队伍。同时,加强人才梯次队伍培养,防止老兵复员、新兵接不上茬的现象,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思想过硬、业务过硬、文化素质过硬的骨干队伍,这些文化骨干将在警营文化工作中充分发挥着酵母的作用,为提高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品质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五是驻地互动,深化交流。结合基层消防部队实际,充分利用驻地文化资源的互动作用,取长补短,倾力为官兵学习交流搭建平台。年初要将警民共建活动纳入年度政治教育计划,加强与驻地人民群众的关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深化警民和谐关系,与社会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警民共建活动。要让官兵有计划地准备活动内容,积极参与,在与地方单位共建活动中提高、充实警营文化建设。

六是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要充分认识到警营文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警营文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对警营文化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部队各级领导机关特别是政治机关,应加大对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的投入和指导。各基层大、中队也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不等不靠、自筹资金,想方设法改善官兵学习生活条件,为基层官兵在紧张的战备、训练、工作之余,提供学习、休闲、娱乐的舒适环境。

总之,新时期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确保部队团结稳定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警营文化的作用,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抢占文化竞争制高点,巩固警营文化阵地,用实际行动践行“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铮铮誓言,为保障部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收费站是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是高速公路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其形象和文化内涵是该高速公路企业文化的缩影或代表,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员工队伍形象和窗口服务质量,更有益于增强收费站管理的内在动力与活力,为基层站所的长久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收费站与一般单位不同的是还具备“居家性”,员工除了在单位工作还要生活,因此收费站不仅要为员工提供完善的办公场所,还要有健全的生活基础设施,作为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活动的重要阵地,使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2.1工作氛围中缺乏向心力。高速公路收费站主要工作有其特殊性,很多时候是一种单调和机械的工作,加之有些员工在一线岗位上工作10多年,部分员工失去责任感和集体感,缺少“精神气”,思想意识和工作氛围中始逐渐处于一种疲惫状态,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与追求,难以培养共同的价值取向。

2.2文化建设机制有待发展。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环节就是员工素质,当前员工素质整体处于一种持续上升阶段,但仍有少数员工素质与京珠快速发展不相匹配。

2.3学习文化氛围不浓。高速公路行业发展至今,行业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社会公众对基层窗口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客观上要求员工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增长技能,但一线员工四班三运转,学习时间不稳定,难以组织所有员工集中学习。因个人爱好的不同,学习内容也难以确定,部分员工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出现不能很好履行岗位职责和适应岗位需求的现象。

2.4缺少健康的生活情趣。当前一线员工多为80后、90后,个性较为张扬,接受新鲜事物渠道较多、较快,习惯在工作之余沉浸在网络世界当中,喜欢过度消费,参加业余户外运动积极性不高。

3、推进收费站文化建设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3.1坚持服务为本,抓好收费站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在收费站所文化建设中起着核心作用。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弘扬爱国主义和“红船精神”为重点,突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主题,将近几年来推出的“把方便和快捷让给司机,把困难和麻烦留给自己”这一服务理念总结提升为管理的核心价值理念,以此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全体员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1.1提升服务理念。加强学习教育,重点抓好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职工道德、作风纪律、业务技能五个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全所员工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开展“如何做好本职工作、把方便和快捷让给司机”的大讨论,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收费工作就是服务,收费过程就是服务过程,就是要让过往司乘人员感到方便、快捷、放心、满意,从而形成了共识,实现员工的价值理念的升华,构建了具有牢固群众基础的共同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

3.1.2开展“四学”活动。我们把文化建设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始终把司乘人员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服务内涵,提供优质服务。为此,我们在全所开展了“学雷锋的精神、学王静的服务、学张兵的助人、学军人的作风”的“四学”活动,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常用修理工具、常用药品、提供道路交通指南、通信联系电话等服务内容。据统计,每年向司乘人员发放服务卡2200多份,涌现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50余件。

3.1.3培育团队精神。在收费管理工作中,我们积极营造奋发向上、人人争先、班班创优的良好氛围,使每一位员工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每一位员工都感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做到以所为家、以所为荣。收费员统一着装,持证上岗,列队进行交接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坚持说好“三声”,做到有问必答,耐心解释。组织员工到大悟革命烈士陵园、咸宁防空基地等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

3.2健全完善制度,加强收费站制度文化建设。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收费站文化建设的有效保证。制度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是维系收费站工作正常开展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员工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风气,才能保证收费站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制定工作流程图,建立班室之间的协调协作和工作督办推进机制,健全完善分工负责制、过程督查制、结果追问制,强化对重大决策和部署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修订完善限时办结、岗位目标问责、限时服务承诺等服务制度;严格执行签到、值班等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约束制度,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开门评议制度和行风监督员制度等。用先进的文化来推进制度创新,实现文化建设的制度化和制度规范的人性化,逐步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亮点特点的制度文化体系。

3.2.1抓好绩效考核。我们以绩效管理为手段,将文化建设的内容列入全年的.目标考核内容和岗位职责中。将考核办法与员工、班组、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由所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在每月对全所人员进行考核,通过强化管理,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细化、量化的绩效考核办法,真正做到把文化建设和工作业绩同时考核、同时奖励,使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

3.2.2实行收费员星级评定。将绩效考核与星级评定结合起来,星级评定条件中突出了文化建设的内容,通过星级评定充分发挥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当然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员工言行的关键环节,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3.3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收费站物质文化建设。

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激发员工的开拓进取精神,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建设具有特色的美丽和谐的外在环境,努力创造工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改善办公条件,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开展清洁卫生活动,每天一清扫,每周一大扫,每月彻底扫,使办公室保持清洁卫生,建立文明、干净、整洁、舒适的办公场所。

我们在全所引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统一规范了行业标识,如办公室内部设置、办公用品的印制等,都有统一的标识,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对收费区域和办公、生活场所进行美化,按标准设置“四公开一监督”牌和规范设置收费站站牌,夜间有灯光照明,收费区域(安全岛)和办公庭院绿化良好。实行24小时不间断电子监控。收费站人员按规定持证上岗,着装整齐,仪容端庄。各类规章制度、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和各自岗位职责统一设置并上墙公布。同时,结合标准化管理所具体要求,设立了党团活动室,购置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健身器等活动器械,建立了阅览室、活动室、健身房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为一线员工打造良好的学习基地和文化活动阵地。

3.4创新载体平台,加强收费站活动文化建设。

3.4.1在搞好结合上做文章。我们从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每年的中心工作开展具有推动性的文化建设活动。如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了争创“党员示范岗”活动;在“星级收费站”、“文明示范窗口”创建活动中,根据争创要求认真抓好制度建设、站卡硬件设施、现场管理工作;在加强行风建设活动中,结合学习英模人物,开展竞赛、创先争优活动,营造良好行业风气;又如在女员工比较集中的岗位上开展了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在团员中开展了争创“青年文明号”的活动;在收费员中开展争当“文明收费员”活动,组织开展岗位操作比武、劳动竞赛、征文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

3.4.2在丰富文化活动内容上动脑筋。我们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职工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如举办踏春赏梅、六一亲子游、七一红色教育、秋季烧烤、卡拉ok大家唱、趣味运动会等娱乐活动,还经常组织开展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跳绳、小制作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既看重活动的水平,更看重员工的参与性及蕴含其中的团队精神文化。

4、结束语。

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营养,需要文化支撑,收费站在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的进程中,需进一步深挖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基础设施与服务管理相结合,文化普及与打造精品相结合,让员工共享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县文化馆实行文化馆、文管所、博物馆三块牌子,一套班子操作。20xx年从业人员13人,高级职称1人,级职称4人,其他职称8人,举办展览9个,辅导和组织文艺活动36次,藏书150册,下基层开展服务96次,组织讲座1次,财政拨款39万元,主要是工资拨款。年末固定资产原值85.4万元,公用房屋建筑面积2690m2,业务用房1943m2,馆办文艺团体1个。

2、图书馆基本情况。

20xx年图书馆从业人员8人,高职1人,职1人,其他6人。总藏书65068册,其:图书46834册,古籍1756册,善本182册,报刊16478册,开架书刊30096册,累计发放借书证1791个,总流通人次115757人次,外借49973册次,举办读书活动2次。财政拨款28.7万元,主要是拨付工资款。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60.2万元,公用房屋建筑面积2201m2,书库753m2,阅览室473m2,阅览室座位108个。

3、乡镇文化站的基本情况。

全县乡镇农村文化站(心)机构9个,从业人员13人,正式职工11人,临时工2人,其:级职称1人,其它职称及职员10人。举办展览17场,组织文艺活动115次,藏书35365册,举办各种培训班20场次,培训班结业1364人次,到村社下基层服务196次。全年财政拨款和零星收入39.854万元,其:财政拨款29.922万元,主要是支付人员工资。上级补助5万元,铺面收入1.2万元,其它茶水等收入3.732万元。全年支出56.667万元,收不抵支,亏本16.813万元。支出项目,其:基本建设支出17.667万元,经营支出0.6万元,人员费用支出37.859万元,公用支出(包括福利、维修、各种设备购置、税金)15.049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0.956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13.983万元,公用房屋建筑面积4475m2,其:文化业务活动用房3310m2,到村社指导文化户9户。订阅报刊杂志179份,黑板报面积79m2。目前能够开展活动的项目借阅、扑克、健身、麻将、文艺辅导、培训、锅炉、茶水、摄像、黑板报、诗书画等活动。此外,各乡镇还有党校、职校、工青妇学校、老年学校等单位在开展培训、娱乐等文化体育活动。

4、据统计,全县村级文化活动室40个,40人,房屋使用面积2780m2,使用面积在30m2以上的20个,藏书29270册,目前能够开展的阵地活动有扑克、麻将、借阅、练功、健身、象棋、茶水等。到目前,全县农村文艺队206支,活跃在农村基层,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文化娱乐场所和丰富的精神食粮。

此外,社会文化市场全县文化经营户215户,其:音像制品出租零售78户,打印、复印32户,书报刊、杂志31户,歌舞娱乐22户,电脑网吧10户,台球6户,印刷企业、个体31户。民办非企业文化类5户。

20xx年对全县爱好文学艺术人员及人才进行统计,其:文学57人、书法54人、美术44人、摄影44人、音乐30人、舞蹈70人、曲艺20人、戏剧创作30人、表演230人、器乐演奏60人、民间文艺250人(包括高台、地会、狮子、龙灯、虾灯、白象等)、民间工艺(包括木雕、石雕、铜器、刺绣、银饰、服饰等),共计1018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馆、图书馆是财政只保个人工资、社会各项保险。办公费、业务费等等费用得不到保障,图书馆的照明电费、水费、报刊杂志征订费有时没有。乡镇文化站的投入也相当微薄,乡财政也只保文化站在编人员的工资,有时连个人的各项保险、奖金也不能保证,由于人手不够,聘请临时工费用完全自己负责。县乡文化单位家家受穷,日子寒酸。经费的困难,影响到单位业务的正常开展,该开展的阵地活动开展不了,很多文化站都是个人作奉献,想尽办法力所能及的开展一些阵地活动。村、社文化活动室投入为零。

2、人员的问题。由于经费问题困扰、福利待遇差等等因素,影响到文化人心的不稳定,责任心就更不用说了,个别人员一旦有发展机会,在作另攀高枝的打算,身在曹营心在汉,家穷人难住。目前很多文化站都是一人在支撑,编制少,人员限制,既是负责人又是工作人员,工作忙于应付。文化站人员现在大部分是拿职员工作,拿职称工资的不多,工资职称与单位工作岗位的不相协调,工资晋升、考核受到影响,也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现在由于文化站人员空缺,业务停滞。部分文化站人员被抽调,从事其他工作,挂羊头卖狗肉,形成空壳。

3、站址、设施设备问题。目前秀山、里山、四街文化站无站址。河西文化站居住在河西文庙内,文庙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消防安全隐患。九街、高大文化站房屋腐朽,修缮困难,杨广文化站借用村委会房屋,4月租期将满,面临无站址状况。纳古业务单一,兴蒙文化站用房几家共用。文化站的设施设备老化严重,音响、投影、放映、功放、乐器、桌椅、书籍、资料损毁严重,长期没有更新,现已无法使用。文化站的问题,可谓根深蒂固。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在发生变革,由公有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随之带来了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的转变,年轻人转向了电脑网络,老年人转向小群体的自娱自乐健身运动,大众转向了家庭电视,有闲人员转向了ktv、歌舞厅、卡拉ok、茶吧、聊天,大量的知识靠电脑上网获取。而文化站功能退化、服务单一、设施陈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了,文化站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危机的到来,没有及时转换思想,转变服务功能,导致文化站走向困境。

4、县乡电影放映的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电视网络进入家庭化,大量的时尚文化传入,vcd、dvd、录象带广泛进入消费市场,大众对电影的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转变,电影事业严重滑坡,电影院的观众寥寥无几,电影业进退维谷。在此情况下,电影院没有清醒地意识到危机的到来,没有转变思想,没有转换服务职能,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一味地认为,只有依靠政府,才能解决。而市场经济法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所以电影问题日积月累,无力摆脱,导致危机重重。九十年代后期,央为了加大西部的开发,丰富西部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制定了发展电影的“2131”工程,对电影事来给予扶持。但我县县乡财政困难,上级也无资金配套,“2131”工程搁浅,没有实施启动。现在,电影公司、电影院合并后,无法维持,也正在改革。河西、九街、杨广三户个体户时不时在农村放映几场电影。

5、农村文艺活动团体发展缺乏引导。全县农村业余文艺队206支,公布在乡镇村寨。近几年由于对这些文艺队缺乏管理和指导,这些文艺队随意发展,演出的节目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花灯、小品、烟盒舞,多方面发展空间不大,年青人参与的不多,大部分属自娱自乐,提高节目质量难度大。

三、在新形势下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议。

按照央办公厅文件要求,“经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产业较快发展,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解决。”这些指示方针,为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指明了方向。根据央的指示精神,结合县情、乡情,对今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各级文化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争取各级政策的支持。文化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和落实20xx年11月7日共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办发[]27号)文件,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大力发展我县的先进文化,一手抓文化事业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切实扭转文化艺术发展方向。

2、增强工作责任心,爱岗敬业,要转换思想,转化阵地功能,转变服务方式。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文化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向多元化发展。文化战线职工要提高认识,加深理论学习,吸收信息,吸取外地经验,把文化阵地与当前的文化消费需求相对接,主动转化功能,开辟新的文化服务项目,吸引社会大众,抓住机会,努力拓展自我生存和发展空间,争取占有市场一席之地。

3、完善服务设施,配合县委宣传部,努力打造“宣传文化工程”。

图书馆应完善电子阅览室,完善古籍善本的防虫保护及防盗设备,添置窗帘,更新桌椅,尽可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多项服务的阅览环境。

文化馆要加快文化库房的建设步伐,做好馆藏文物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要发挥戏剧、音乐、舞蹈、书法、摄影协会组织作用,互相观摩、交流,取长补短,强化自身素质。我县农村文艺队伍庞大,但艺术质量参差不齐,要注重发现文艺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加强对农村文艺骨干培训,为农村培养一批素质好、业务较强的文艺人才,让他们成为农村文化的主力军。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成功的机会,挖掘我县传统文化资源,配合其他部门,恢复文庙街、文星街、文昌街的古建筑,努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乡镇文化站没有站址的要尽快恢复,没有人员的要尽快落实,切实把站址、人员、经费、活动“四有”工作落到实处。应切实改变当前只借、租、阅览书刊和搞文艺活动的思想,应读随机应变,争取自我发展的主动权。根据市场信息,做好需求调查,配置社会大众需求的服务功能,与其他行业部门、企业、个体共同办文化、创办文化经营实体,可以把洞经、高台、地会、木雕、石雕、铜器、刀具、银饰、刺绣、剪纸、服饰等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作为产业来发展,推向外界,发展乡镇文化产业和文体个体。可以与其他行业相融合,发展健身、休闲、康体、宗教文化。可以优先发展乡村特色、文艺演出、文化娱乐、文化旅游和文化体育产业。借助社会力量,吸收营养,增强肌体活力,使文化站走出困境,逐步自我壮大。

村社图书室应配合做好“农村书库”建设,配合县图书馆、文化站做好图书配发、流动工作,掌握农民需求状况,向上反馈,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食粮。

4、农村电影发行和放映工作。在当前电影事业改革的情况下,尽量保留其职能,多方奔走,争取资金,扶持农村电影事业。加快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尽快实现在21世纪一个村一个月放映一场电影,以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xx年12月23日,共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结合县情,在将来适当机会,根据现有文化单位的性质和功能,要推进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各类人才流动,激励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以更多的文化产品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赢得农村群众。

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多篇

【导语】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以下是东星资源网整理的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人民大众既是文化的拥有者,也是文化的建设者,更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基层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盂县基层文化建设和文化需求的调研,深深感到基层文化建设是任重道远且十分艰巨的工作。

近年来,我县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确立了“以建设忠义文化为统领,建造一批文化设施,打造广场文化、节会文化几个亮点,统筹县、集镇、乡、村四级文化网络,构建盂县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落文化五个平台,真正让乐起来。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同时从文化建设的软环境看,近年来每年评选文明廉洁家庭标兵户10,学习才艺型家庭标兵户10户、好婆媳10对、好夫妻10对、好妯娌10对、好邻里10对。全县创建44个文化活动室、历年来表彰诚信经营户350个为全县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大提升了盂县人民的整体素质。目前,盂县文化馆、剧院、图书馆、新华书店等设施向立体式多样化转变。新建了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等活动场所。农村大部分中心村都已建有各类活动室、阅览室及黑板报、宣传窗等设施。全县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城乡一体的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

通过走访和问卷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建设设施总量不小而实用量不足民间文艺队伍庞大而文化工作专业人才欠缺。目前全县农村文体活动的设施总量为875个,其中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室、老年活动室、棋牌室、影剧院、健身室、书画室、古戏台、阅览室、多功能厅等真正成为农民的文化活动场所的却是少数。我县绝大部分民间艺人都在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全县14个乡镇只有14名文化员编制,同时多或少地兼干其它工作。文化员队伍总体素质偏低,专业出身的几乎没有,农村文艺后备人才相当缺乏。另外各类文艺下乡活动虽然形式优美、格调健康,但是取材于基层生活的题材不多,艺术品味虽高但贴近广大农民的实际需要不够。县图书馆藏书总量为769120册,除了一些经典的文学著作外,很多内容都已经落后过时,适合当代农民阅读的作品极少,而且一些地方还没有图书阅览室,普及程度不够,许多基层群众无书可读。

综合调查走访,我们认为盂县基层文化建设必须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县委精神,全面实施“文化塑县”战略,以文化塑造精神、塑造品牌、塑造形象为抓手,着力打造“崇文、忠义、争先、包容”的“盂县精神”,推动盂县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要切实改变目前基层文化建设在经费上“吃不饱、饿不死”、人员上“丢不掉、甩不脱”、事业上“放不开、搞不活”的局面,走出一条减轻实际负担、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体事业自我发展的新路。具体讲,一是政府要积极规范引导基层文化中心创建工程。二是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机制。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忠义文化品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的文化机制,把文化推向市场。立足当前,起好步、走好路,依法严格规范文化市场,真正使文化发展惠及人民群众。

(二)、构建覆盖全县城乡公共文化网络体系。

构建全县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体系总体框架。充分发挥阳泉百度优势,逐步建立县、乡(镇)、村三个级网络体系。在坚持政府为主导同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力量,以捐赠赞助等方式,兴办公共网络文化事业,提供公共网络文化服务,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无纸化办公等等各项网络文化建设事业,以增强公共网络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力,促进公共网络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推动盂县规划和建设公共网络文化设施,填补图书馆、艺术馆的空白,并通过新建和改扩建的方式,实现县级网络图书馆和文化馆达到标准。

(三)、加强政策引导构建良好的文化市场氛围。

1、制定完善各类文化产业政策。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项目补贴、后期赎买、奖励、贷款贴息以及搭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如组织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优秀文化产品评奖推介等。

2、培育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我县现有文化资源和工艺美术、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制造方面的优势,培育市场主体,在具备条件的地方重点建设一批文化产品制造、演艺、休闲娱乐等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提高文化产业的集约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形成具有盂县特色的文化产业群。根据我县北、西、东、南部不同的历史文化特色,扶持建设集文化、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观光园区,在藏山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旅游演艺系列节目。形成我县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3、培育文化产品市场。重点扶持3-5个有规模的艺术品交易市场;

积极培育小型多样、具有我县特色的剪纸、编织、木刻等农村民间文化产品的交易市场,形成民间艺术品生产销售基地。逐步发展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技术交易、推介咨询、担保拍卖等各种类型的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各类文化行业组织自身建设,发挥其推荐、联系、协调的桥梁作用,创新、健全市场运行机制。

4、精心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塑造忠义文化品牌,推出盂县精神。举办具有影响的地域性大型文化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博览会、交易会,运用舞台艺术剧、影视作品等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塑造文化品牌,提升地域形象。全方位展示根祖文化、晋商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等盂县特色文化,在塑造有影响的文化品牌的同时,为艺术品交易搭建展示、营销平台。

(四)、根据目前我县文化建设现状,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对在全国或国际上产生一定影响的文化精品给予重奖,对宣传盂县和树立盂县良好形象。同时要创新艺术节投资模式,引入多元化的投资,将各种要素资源集中于营造环境,提高艺术节的品牌价值上,形成良性循环的投入产出机制,使艺术节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2、建议制定盂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使盂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方法更为科学、效果更为明显的基础。鉴于我县文化资源分散、涉及管理部门较多的现状,拟组成多个相关部门参加的规划编制工作机构,全面开展编制盂县文化产业规划工作。编制文化产业规划要与文化产业调查相结合,为文化产业发展摸清家底,为筛选文化产业项目提供依据。各部门应立足不同的文化资源和经济基础,找准发展的切入点,为建立支柱型文化产业,丰富文化产品,完善文化产业门类结构打好基础。

3、继续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建议设立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文化工作者的深切关怀,设立盂县文化人才奖励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是在文化战线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公民文化建设,相关部门要定期评选道德模范、见义勇为、诚信经营等凸显忠义文化为主体的先进个人和集体,逐步构建道德文化、诚信文化、法治文化、选举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节会文化等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文化建设格局。

从盂县文化建设的整体看,基层文化建设相对薄弱。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活跃百姓文化生活,使群众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使群众的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发展活力得到实质性提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于民,把精力放在管理上,投资落在群众中,是政府从办文化、送文化逐步转型为政府管文化、发展文化建设的种种积极探索。

在对南溪等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运行现状“解剖麻雀”过程中,我围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谁的需求、满足什么样的需求、如何来满足这些需求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思考和梳理,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

五是要加大投入也要改进服务,在坚持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渠道加大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模式,多开展流动、网点、上门服务,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具体来讲,我们有五条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着力在中心村整合打造“农民文化乐园”。就是构建满足学教礼仪、文体活动、乡风展示、议事聚会等多种需求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使之成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平台、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将结合全省开展的美好乡村建设,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以设施建设为基础、内容建设为核心,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场地、设施以及闲置的学校、祠堂、厂房等,对中心村已有、在建、将建的村文化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以及乡村学校少年宫、留守儿童活动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进行整合提升。目前已在六安等6个市选择20个不同类型的中心村进行试点,明年起逐步在全省中心村展开。

(二)相应提高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标准。去年底安徽将国家有关经费与省、市、县配套经费合并起来,每个行政村每年安排1万元农村文化活动和设施运转专项补助。下一步应根据实际需要有所增加并用活用好。一是将每村2400元的文艺演出补贴增加到4800元,以适应目前一场演出40005000元的成本。以县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按群众意愿统一采购文艺演出送到行政村,让群众一年能够在家门口观看一场正规文艺演出。有条件的地方还要争取让群众一年看上两场。二是将补助农家书屋的2000元资金增加到3000元,其中1000元由村里给书屋订报纸,2000元由县图书馆根据农民意愿集中采购图书和期刊。建立“县总馆+乡镇分馆+村服务点”三级服务体系,县图书馆通过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半年对农家书屋图书和期刊进行一次更新,使每个农家书屋拥有基本藏书1500册、流动图书300册,报纸10种、流动期刊50种。三是将农村电影放映每村2400元增加到3000元(即每场增加50元),从而保证租片质量,多放映一些群众喜欢看的影片。

(三)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适应“三网融合”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信息化趋势,尽可能扩大县乡村三级有线联网覆盖,并积极探索多种工程技术路径,解决非有线电视用户收看本地节目难问题。引导地方频道针对受众特点安排播出内容,多办诸如农技服务、地方戏曲、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农民爱看的节目。采取在乡镇设立维修点、预置备用设备等措施,方便群众及时维修、更换损坏的直播卫星设备。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免收农村或贫困地区有线电视收视费,将其作为“村村通”工程的后续项目列入民生工程,进一步巩固扩大电视作为主流媒体的主导权和影响力。

把志愿服务作为职称评定、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促进专业文艺人才踊跃为基层文化服务添砖加瓦。

(五)切实加大财力投入和绩效考评力度。建议参照教育、科技投入的做法,明确文化建设投入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保证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力争“十二五”末全省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应减少或免除文化惠民工程县级配套资金。改进投入方式,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把基层文化建设成效作为衡量一个地方发展水平和干部政绩的重要方面,提高其在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设置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乡文化活动、文化建设投入等指标予以量化硬化,同时在宣传文化系统内也要加强对惠民工程投入绩效、使用效率等方面的考核,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一)基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新的突破。总投资500万元的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竣工,实现了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建起了砚城镇李家口村、前所乡右所村、南坪村、孙家坪乡阳坡村等30多个文化大院、文体广场。实现了以篮球场为主的农村体育场地、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等新的“全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投入使用,县图书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二)文化体育事业日新月异。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实施“2131”电影惠民工程,举办广场文化活动、歌咏比赛、文艺晚会,开展多形式的体育活动,成立了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网球协会、太极拳协会等体育社团组织,广大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三)文化强县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开展。随着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扩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我县文化企业开始涌现,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动物标本制作、根雕、手工地毯逐渐形成规模,八大角秧歌、黑肉烩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xx。积极实施“十大文化工程”,不断满足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体育场地数量大幅增加,健身组织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发展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开展。

(四)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农民体育健身设施等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圆满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平稳推进,南庄窝古塔等珍贵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

二、存在困难。

一是文化馆职工年龄偏大,文化专业素质偏低,艺术人才青黄不接。

二是文化队伍缺乏指导,疏于培训。乡镇综合文化站急需配备专职辅导员,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三是群众文化团体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开展活动难度大,缺乏激励机制和政府扶持,发展后劲不足。

四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场所的使用率不高,有的成为摆设。还有些体育健身场地成为农民的打谷场。

五是农村基层文化消费意识不强,在文化娱乐方面消费比例低,不愿花钱购买报刊书籍和用于其他文化娱乐上,认为能够吃饱穿暖就行,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三、

对策措施。

(一)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

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将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有机统一,将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工作业绩考核,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推进我县基层文化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文化事业的关键,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其建设水平决定着群众的参与程度。要采取“向上争、本县投、民间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办文化的新格局,实行文化建设社会化,文化服务有偿化。在向上级争取投入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文体活动补助。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文化事业,形成产业,实行有偿服务。

(三)建立健全文化队伍管理体制。

文化队伍建设是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的根本,是文化软件建设的主体,其素质高低决定着群众文化生活的繁荣程度,同时也影响着群众的文化取向。在逐步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必须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一是要按编职数配齐配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辅导员,明确村文化室兼职人员,并考虑适当工作报酬。二是积极培育自发性的群众文化团体,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并对民间文化团体加强引导,加强管理,鼓励和支持其开展文化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对我县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将真正具备各类文化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文化队伍,提高文化工作质量。

(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载体。

一是要继续搞好送戏、送电影、送科技知识下乡活动。二是要适时组织开展球类、棋类、牌类等比赛活动和戏曲歌舞等表演活动。三是鼓励支持开展民间文化活动,使群众广泛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节目。四是加强对民间歌舞、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使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五是切实把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作用。

(五)改变群众文化消费观念。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也应随之提高。但部分群众知识浅薄,观念落后,对文化生活没有认识,没有追求,没有参与,没有投入。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和娱乐活动,加强引导,使广大群众从中得乐,从中受益,认识到怎样生活才是美好、丰富、幸福的人生,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逐步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书刊和其它文化用品,参与文体活动,以构建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大文化社会。

文笔很犀利啊!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省委x届xx次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城区委、区政府以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为新起点,着重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以基层文化发展繁荣,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又好又快发展。在接到《关于开展省委委员、修补委员20xx年度重大课题调研活动的通知》后,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对基层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细致的走访和摸底调查,对城区近年来基层文化建设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存在的问题、存在的原因和今后努力方向也做了一些全方位的思考。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文化活动阵地覆盖广。高度重视基层文化站的建设,全区13个镇(办)文化站,特级站有3个,二级站5个,三级站3个,市认定达标站2个,达标率达到100%。全区有文化广场58个,包括社区和行政村的小广场,建成农家书屋49家。

二是公共文化活动次数多。以今年为例,共开展各种各样的群体活动53场次,参与群众近万人/次;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504场,观众约13万人次;举办文化艺术培训班15场,展出书画作品200余幅,3000余人参观了展览;组织历史民俗歌舞剧《东坡与朝云》参加第九届国艺术节展演,组织小金口麒麟队参加上海世博会演出,受国了国内外友人的好评。

三是文艺作品创作质量高。对基层的文艺爱好者、“民间歌手”、“流浪艺术家”及“土专家”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文艺人才库。各镇(办)共有艺术团体31个,各种艺术门类创作演出人员1200多人,其,国家级会员11人,省级会员51人,市、区级会员357人。今年全区会员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刊共发表文艺作品300多篇(幅),参加各类比赛20余专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40余项,排名为全市第一。

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我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致有11类上百项,不可移动文物198处,消失文物2处,文物保护单位50处,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其最为著名的山公园、华全国总工会办事处、东湖旅店旧址、邓演达故居等已被开发成为红色旅游区。

在已经积累了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势能上,如何趁势前行,把基层文化建设由大变强,为调结构、促转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增添绵延后劲?关键是要找准基层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只有找准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才能在文化建设上闯出一条新路来。根据调研,目前城区基层文化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区现有行政村142个,年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的经济薄弱村有55个,这些村大部没有规范的文化场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许多空白点。其他行政村文化设施面积不足,文化配套设施过于简单陈旧单一。文化室里一般只是“一块牌子、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图书少,娱乐、健身设施少,根本无法满足当地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文化娱乐形式比较单调。有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少,一般都集在节日期间,村里才会邀请一些演出团体进行表演。大部分农民从外界获取文化信息的途径都是通过电视、广播等。据调查,一个行政村平均每年大型文体活动没有超过三次,这与农民的文化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另外,由于农民自身对文化学习的觉悟性不高,对于购买书籍、订阅报刊杂志、投资自身教育等行为意愿不强,从而使自身获取文化信息渠道十分狭窄,以致于他们的精神世界比较匮乏。

三是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很丰富,比如一些古城墙、古战场、名人故居、风景名胜、传奇轶闻、古村落、自然风光等,如同散落在民间的珍珠,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没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这既不利于保护,也是文化资源的一种浪费。

四是文化消费在农村越来越萎缩。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目前留守农村的人员,大都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及文化层次较低的妇女,青壮年农民的占的比例很少。在这样一个农村人群年龄结构层次出现三极化的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的和文化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就显得比较特殊。

五是农村文艺人才缺失。由于受待遇差、发展前景受限、工作内容单调等影响,一些文化专长、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不愿意到农村来。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人才流失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农村都面临着缺乏一支专业的文艺人才宣传队伍,没有专职的人员组织农民进行各种文化活动,农村基层文化宣传站没有得到发挥。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加以改进,以收到切实的效果,这就需要从根源上进行剖析,找到真正的症结。经过认真分析,我认为问题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建设农村基层文化最大的阻力。经济建设是社会关系与社会活动的基础,离开了经济这个物质基础,一切社会活动将如空楼阁。城乡之间以及农村与农村之间基层文化建设之所以会出现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则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要发展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根本之处在于优先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好了,才能进一步缩短城乡之间与村与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从而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只有农村的经济状况和农民的物质生活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后,农村和农民才有条件和精力来发展文化,整个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问题才能得到改观。

第二,经费投入不足是建设农村基层文化最大的硬伤。当前,各级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缺少对农村文化工作投入比例的明确要求,农村文化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镇(办)的决策意图,往往是在一个时期为完成上级交办的某项特定任务,而重视农村文化投入,一阵风过去了,文化投入就滑坡回落,甚至出现原有的文化宣传阵地荒置成为摆设,经费断源等情况。

第三,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是建设农村基层文化最大的困惑。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服务的对象和最大受益者是农民,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主体。然而在开展文化民,出现了很多农民不愿意参与的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群众文化素质较低,思想保守,对文化建设抱有观望心态;再者,文化民所开展的活动与群众所想、所盼有差距。比如村里建设的农家书屋,没能切合农民的实际,找不到对生产生活有帮助的书,引不起农民的兴趣,以致出现了“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文化民脱离了农民的实践,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就不能对群众产生感召力。

第四,相关部门引导不力是建设农村基层文化最大的缺失。从城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来看,仅靠农村农民自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在文化建设需要的活动用地、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文化服务的内容、文化技术指导等等,这些条件是许多农村农民所不具备的。一旦脱离的正确的规范和指导,农村文化建设很容易出现偏差。所以,政府应主动承担起责任,当好带头人和领头雁,认真履行科学规范引导的职责,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抵制“三俗”文化,倡导发扬先进、积极、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

找出了问题,分析了原因,就需要进行科学谋划,以推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在以下几个面下功夫:

一是以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着力实施文化民工程。着重是以镇(办)为依托,以村为重点,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文化建设和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全区基本实现行政村文化网络阵地全面覆盖,村村都有一个可供开展文体演出的文化广场、一个图书阅览室(藏书1000册以上)、一个宣传橱窗、一个广播站、一个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场地。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进村入户工作,深入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积极打造农村文化活动品牌,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二是以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为重点,着力推行文化旅游项目。着重是深入挖掘城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大力扶持麒麟舞、龙形拳、李家拳、舞草龙等优秀农村传统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打造城区农村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以邓演达纪念园、横沥将军楼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为载体,积极发展农村历史文化寻根游、美食(节庆)文化游、农家乐游等活动,形成产品类型丰富多样、结构较为完备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大力推进植物园等“生态文化工程”建设,在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同时帮扶带动周边的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产业。

三是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重点,着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着重是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动员和组织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鼓励和积极引进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引导民间力量服务于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文化产业倾斜,支持面向农村文化市场的企业做大做强。规范集体资产有偿使用标准,建立村级财富积累机制,确保村集体文化资产保值增值,在实现的高效运营的同时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

四是以培育优秀人才队伍为重点,着力筑建农村文化人才高地。着重是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农村基层人员的文化素质;以招聘大学生村官、干部下乡挂职锻炼等方式,鼓励和吸引高素质、高学历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文化机构工作,不断壮大村级文化队伍的实力。建立健全文化人才激励机制,设立城区农村文化发展奖励基金,每年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成果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当前农村宣传工作的重要部分,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村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随着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区的不断扩张,大信镇地理位置正与城区逐渐接近,不仅要让群众在经济、地缘上与城区接近,群众的思想也要由“农民”变为“市民”。目前,全镇村庄文化大院共配备各类图书25000多册,娱乐器材80多件,小健身器材280多件,建成健身路径4条,建立了村文娱室、村图书室,这些场所、设施不仅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成为凝聚民心、倡导和睦礼让风气、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让农民在生产劳动之余找到了精神文化归属。(二)广泛开展群体文化活动,激发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

为引导群众爱上运动、爱上娱乐,大信镇从培育文艺骨干入手,让这些骨干带动起群众参与其中。文艺骨干深入到各个村庄,手把手地教村庄农民扭秧歌、打太极、跳扇子舞等,再通过村庄的文艺带头人,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目前,全镇已有20余个村庄成立庄户剧团,文体骨干达400余人。此外,利用传统节日弘扬发展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该镇先后组织开展了正月十五迎元霄节踩街活动、夏日文化广场活动、大秧歌比赛、太极拳比赛、中老年人文体展演等系列活动。

虽然大信镇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一)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

据统计,大信镇建设文化大院的村庄占全镇行政村总数的30%,缺少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等基础设施。有些村庄的体育健身器材因没有专门维护和管理而被损坏,有些村庄文化设施数量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导致资源相差较大,分布不平衡。(二)经费短缺,农民活动形式单一。

许多村庄因经济薄弱,没有单独的文化活动经费投入,紧依靠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显得势单力薄,村庄的农民文化活动次数和形式都十分有限,缺乏与时代相适应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缺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通过农家书屋、中小学文化资源与村文化资源互补共享,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更多的文化信息。各村庄要坚持组织开展农民书画展、文艺演出、技能比赛等活动,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群众形成自娱自乐、自演自赏等文化氛围。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市政协机关2018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专题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史学习关于“办实事,开新局”安排部署,掌握我县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进行实地走访,并对现状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

(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日益完善。加大了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根本保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了xx个农民文化大院,培养农民文化队伍,投资xx.x万元为每个文化大院配置相应器材。二是规范农家书屋管理。按照上级农家书屋管理标准,因地制宜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方法与标准,采取多种措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同时,依托农家书屋组织开展了“我的书屋我的梦”、“新时代乡村阅读”活动,不断增强农家书屋的实用性为主,提高农民的阅读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三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发挥作用,按照“1346”的工作思路和打造““1+5+6+5+4+n””的志愿服务体系,完成了中心、所、站三级组织架构设置,并在扶贫车间创新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设。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乡镇、村、社区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农家书屋、文化广场资源,组织开展“党史故事分享会”等学习宣讲xx余次,受众xx余人,让党史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公共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充分认识队伍建设是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提升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资源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第一资源。我县文化馆共有人员编制x人,实有人数x人,其中xx岁以下x人,本科及以上学历x人;
综合文化站编制x人,其中x人为兼职,xx岁以下x人。同时,不断壮大志愿者工作队伍。根据需求,志愿者人员结构包含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为加强志愿服务,文化站每年志愿服务技能培训进行培训,为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尽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情况向好,但还存在管理创新不够、服务效能低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足。虽然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但文化事业的活动经费难以得到充分保障,部分乡镇文化站兼职问题依然存在,基层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缺乏专人管理、专人服务。挖掘创新本土特色文化、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力度不够、方法不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不足。

(二)基层文化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我们文化协会不少,但大多是自发形成,且文化水平偏低、年龄结构偏大,这些人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虽然组织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较多,没有形成组织规模。

(三)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缺乏有效对接。多数地方还没有健全反馈制度,文化需求信息不畅,缺乏与群众的沟通,文化服务项目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
有的时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能常态化,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

(四)公共文化服务激励制度不健全。重建设、轻管理,重设施、轻服务的问题依然存在,基层文化服务工作缺乏有效监管,服务质量效益没有评价和奖惩尺度。对一些乡镇、村文化设施开放不经常等问题,追责问责落实不力,服务绩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三、对策建议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做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改革创新,提高服务效能。

(一)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的关键,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其建设水平决定着群众的参与程度。要将文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文体活动补助。同时,可以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基层文化事业,形成产业,实行半公益半有偿服务。配好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在现有编制总量内,为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编制配备专职文化站工作人员,设立由县财政补贴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健全基层文化服务队伍。

(二)完善机制,提升基层公共文化队伍专业化水平。为提升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一是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参加在职函授、自学考试等学历教育,提高整体文化水平。二是邀请专业院校和文艺团体的专家、骨干到我县到基层开展宣讲培训班,就我们现有问题进行专业解答。三是在现有文化队伍中选拔基础好素质佳的人,送到上级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体中进行交流学习,从而拓宽视野,提高自身能力,带动队伍整体水平。

(三)按需供给,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在重大文化项目、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中,要充分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实现供需对接,维护群众文化选择权、自主权。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按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目录,按照“菜单式”、“订单式”供给方式,积极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四)奖惩结合,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建设政策法规,自觉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要求,履行法律职责和法定义务,不断提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法制化水平完善乡镇、村两级文化服务岗位绩效考评制度,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收入分配及奖惩的重要依据。对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实行由县级文化部门和乡镇街道政府双重管理、双重考核,健全考核评价指标,保证基层文化服务管理人员专职专干、充分发挥服务作用。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贯彻落实党史学习关于“办实事,开新局”安排部署,掌握我县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进行实地走访,并对现状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日益完善。加大了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根本保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了xx个农民文化大院,培养农民文化队伍,投资xx.x万元为每个文化大院配置相应器材。二是规范农家书屋管理。按照上级农家书屋管理标准,因地制宜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方法与标准,采取多种措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同时,依托农家书屋组织开展了“我的书屋我的梦”、“新时代乡村阅读”活动,不断增强农家书屋的实用性为主,提高农民的阅读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三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发挥作用,按照“1346”的工作思路和打造““1+5+6+5+4+n””的志愿服务体系,完成了中心、所、站三级组织架构设置,并在扶贫车间创新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设。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乡镇、村、社区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农家书屋、文化广场资源,组织开展“党史故事分享会”等学习宣讲xx余次,受众xx余人,让党史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综合文化站编制x人,其中x人为兼职,xx岁以下x人。同时,不断壮大志愿者工作队伍。根据需求,志愿者人员结构包含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为加强志愿服务,文化站每年志愿服务技能培训进行培训,为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尽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情况向好,但还存在管理创新不够、服务效能低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足。虽然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但文化事业的活动经费难以得到充分保障,部分乡镇文化站兼职问题依然存在,基层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缺乏专人管理、专人服务。挖掘创新本土特色文化、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力度不够、方法不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不足。

(二)基层文化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我们文化协会不少,但大多是自发形成,且文化水平偏低、年龄结构偏大,这些人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虽然组织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较多,没有形成组织规模。

有的时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能常态化,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

(四)公共文化服务激励制度不健全。重建设、轻管理,重设施、轻服务的问题依然存在,基层文化服务工作缺乏有效监管,服务质量效益没有评价和奖惩尺度。对一些乡镇、村文化设施开放不经常等问题,追责问责落实不力,服务绩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三、对策建议。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做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改革创新,提高服务效能。

(一)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的关键,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其建设水平决定着群众的参与程度。要将文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文体活动补助。同时,可以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基层文化事业,形成产业,实行半公益半有偿服务。配好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在现有编制总量内,为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编制配备专职文化站工作人员,设立由县财政补贴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健全基层文化服务队伍。

(二)完善机制,提升基层公共文化队伍专业化水平。为提升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一是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参加在职函授、自学考试等学历教育,提高整体文化水平。二是邀请专业院校和文艺团体的专家、骨干到我县到基层开展宣讲培训班,就我们现有问题进行专业解答。三是在现有文化队伍中选拔基础好素质佳的人,送到上级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体中进行交流学习,从而拓宽视野,提高自身能力,带动队伍整体水平。

(三)按需供给,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在重大文化项目、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中,要充分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实现供需对接,维护群众文化选择权、自主权。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按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目录,按照“菜单式”、“订单式”供给方式,积极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四)奖惩结合,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建设政策法规,自觉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要求,履行法律职责和法定义务,不断提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法制化水平完善乡镇、村两级文化服务岗位绩效考评制度,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收入分配及奖惩的重要依据。对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实行由县级文化部门和乡镇街道政府双重管理、双重考核,健全考核评价指标,保证基层文化服务管理人员专职专干、充分发挥服务作用。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全市农村基层的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为扎实推进越乡文化名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制订了《嵊州市文化建设发展规划(2004-2010)》,确立了“以建设越乡文化名市为统领,建造一批文化设施,驱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轮,打造广场文化、节会文化、外来务工人员文化三个亮点,统筹市区、集镇、乡、村四级文化网络,构建越剧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落文化五个平台,实施越乡文化‘六百工程’,真正让老百姓在富起来的同时乐起来”的总体目标,明确了“繁荣越剧事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文化统筹,整合和开发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活跃社会文化,发展越乡文化经济,培育一批文化名人”等几个方面的发展重点;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一方面加大了对文化发展资金的筹措力度,另一方面加大了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培养和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为文化建设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特别是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从而确保了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低于当年正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同步增长。2002年财政文化事业经费为341.5万元,2003年为557.9万元,2004年预算安排为719.3万元,增长幅度分别为63.37%和28.93%,均明显高于当年正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与此相应,各乡镇街道近年来也不同程度的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总量年年上升。就文化阵地而言,目前,城区建有文化馆、剧院、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各类文化活动设施,构建了越剧之乡特有的“六个一”:一个越剧发源地、一个省一级专业越剧团、一个越剧艺校、一个越剧博物馆、一个省梅花奖演员学习基地、一个中国民间越剧节,使文化阵地由平面的单一的向立体式多样化转变。乡镇一级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的目标,新建了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等活动场所。文化站的建设不断加强,在省文化厅对全市21个文化站的考核中,出现了特级文化站5个、一级文化站10个、二级文化站6个,其中还涌现出了一个全国先进文化站。农村一级以全面小康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大部分中心村都已建有各类活动室、阅览室及黑板报、宣传窗等设施。全市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城乡一体的城区、镇(乡)、中心村三级文化阵地。

嵊州又是闻名全国的越剧之乡、领带之乡、围棋之乡、茶叶之乡和竹编之乡。目前,全市大约有8000人在从事民间表演艺术,其中包括越剧表演、民间吹打乐、高跷表演、舞龙舞狮等。有2000多人在从事民间造型艺术,其中包括泥塑、各类雕刻、竹编、盆景造型等。此外,文艺爱好者队伍也十分庞大,全市有群众文化业余骨干近10000人,其中加入文艺创作、书法美术、摄影等专业协会的就有1000人左右。

积极实施以“百个民间越剧团、百支民间特色文化队伍、百个职工之家、百个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百个社区活动角、百个文化经营示范场所”为内容的“六百工程”,定期举办中国越剧领带节。经常性地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近三年来,市里组织的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总数为198次,平均每年66次,直接受益群众数十万。乡镇(街道)自行组织举办的文体活动总数达1254场,平均每年400多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群众不计其数。积极实施“明珠工程”,全市已建成长乐镇一个省级东海明珠,甘霖、崇仁、黄泽、三界、石璜、浦口六个绍兴市级文化明珠。广泛开展特色村的创建活动,全市现有绍兴市级文化特色村22个,体育特色村17个,嵊州市级文化特色村20个,体育特色村30个。重点培育文化示范村,在全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结合“四提倡四反对”“双整治双创建”等活动,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基层的调研报告

银行方面:

1、部分基层行对银企对账工作重视不够,不能及时按月、季、年同企业对账,有些虽发出了对账单,由于管理跟不上,回收率不足50%。

2、对账人员紧缺,管理不利。据对县农行、中行统计,会计业务量每季按15%递增,而会计人员只递增1.2%。面对众多的户头,仅靠临柜员发放对账单,很难完成对账任务,由于未设立专职对账人员,致使对账工作很难逐户、逐笔勾对,使对账工作流于形式。

3、银行经办人员责任心不强,把关审核不细,不能按制度逐笔记载账务,盲目处理凭证,造成串户或错账,形成银企账务不符。其次,由于银行会计工作质量与奖金挂钩,所以少数会计人员为了隐瞒差错,采取让单位自己开支票转账冲正,违反了会计错账冲正制度,造成了银行账务记载不真实。

企业方面。

1、财会人员素质低,企业财务管理不善。主要表现为有的企业财会人员账务书写不规范,账目管理混乱,不及时记账,凭证回单遗失严重,长期挂账不做处理。

2、企业对银行对账工作认识不高,只注重余额,不注重发生额,更不注重银行记账日期,对发现的问题,不积极处理,不认真填写银行对账单,不及时退回银行对账单,使银行无法核对。

3、财会人员变动时,账务交接不清,遗留问题无法核对。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彻底解决银企账务不符问题,必须从完善制度入手,加强检查监督,实行奖罚挂钩,边查边纠边堵,逐项清理。

1、加强领导,完善对账制度。对账工作是全行性的工作,不能只能看作是会计部门的事,把对账工作必须当作大事来抓,制定措施,明确责任,规定期限,明确规定每月、季、年对账不低于全部账户的60%,每一账户面对面对账最长不超过一年。其次,要配备专职对账人员,规定对账人员应承担的责任,使银企对账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2、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积极宣传银企对账的重要性,以引起各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特别是银企对账工作的重视,从而加强财务管理,防止案件发生。

3、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对账和账务处理现代化平台。积极推行使用条码查询机,以及时查清未达账务,减轻银行柜台与企业财务人员核对账务的压力,保证银企对账及时。

4、加强考核,防堵与处罚相结合。首先应建立健全银企对账考核制度,实行逐级负责制,并实行回收率和相符率双项考核指标。制定处罚奖励措施,对完成指标质量好的逐级奖励,完不成任务质量差的逐级处罚。其次,处罚与防堵相结合。由于银行审查不严,串户、错投回单和其他原因形成的账务差错,要处罚具体承办人,并限期纠正。对空白重要凭证管理不善、延压结算凭证等违反结算纪律的行为,不论企业和银行都要严格处罚。

基层调研报告范文

7月9日至7月13日,根据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的意见,由张某某、沈某某、丁某某、秦某某、陆某某组成5人调研小组,在组长张某某率领下,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就调研提纲上的有关内容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重点走访了某某村、某某村和某某村三个村。本次调研活动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我们主要通过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走访三类对象、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情况。

一、走访单位概况。

某某村:位于某某镇南北中轴线的最南端,南靠长江,有7只自然埭,37个村民组,总耕地5298亩,人口4273人,其中党员108名,6个村干部。20xx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5287亩(复种面积),占总耕地的99.8%,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

某某村:位于某某镇的东北部,紧临336省道,有6只自然埭,32个村民组,总耕地3845亩,有1400户,人口3218人,其中全员劳力1410人,党员116名,5个村干部。20xx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2418亩(复种面积),占总耕地的62.9%,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某某村:位于某某镇的东南部,南靠长江,有4.5只自然埭,26个村民组,总耕地3286亩,有931户,人口2156人,其中全员劳力1068人,党员65人,4个村干部。20xx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2615亩(复种面积),占总耕地的79.6%,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

二、调研基本情况。

1、走访三类对象。这一次下基层调研,我们走访慰问了三类对象,一是种养殖大户;二是慰问特困户;三是慰问村干部家属。

我们调研小组在走访示范户和慰问特困户的基础上,又慰问了这三个村的村干部家属,对他(她)们默默的支持好村干部工作表示感谢,希望他(她)们一如既往的当好村干部的“贤内助”,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2、推动落实秋播会议精神。根据镇下达的指标,某某村秋播任务2240亩,某某村秋播任务1040亩,某某村秋播任务1000亩,目前这三个村根据茬口,正在落实规划,分解到农户。某某村、某某村反映,搭棚刀豆和地刀豆的落实有点吃紧,可能难以完成,某某村反映,连片方有点困难,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宣传。

3、村级财务运行情况。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某某村财务运转的比较好,村积累帐面余额有十多万,在去年的安息堂工程建设、联防经费收缴中都能顺利完成,没有留下“尾巴”,只是大病医疗费收缴中,集体垫支5000多元。今年夏季税费收缴任务已超额完成。某某村积累帐面余额有5.6万余元,去年安息堂工程建设,受某某镇的影响,收到的款资仅1000多元,远远不够工程建设款(工程建设款7.3万元),目前村集体垫付工程款近2万,尚有5万元无法解决。还有在去年的大病医疗费收缴、联防经费收缴中,集体也垫付了5、6千元。今年的夏季税费收缴,农业税任务已完成,费的收缴任务尚缺全年任务的20%。某某村帐面负债5万余元,去年安息堂工程建设,和某某村情况相似,也受某某镇的影响,收到的款资只有6000多元,但安息堂工程建设款有5.6万元,其余的也暂时由村集体垫付,待群众想通了,逐渐搬迁,逐渐回收。在去年的大病医疗费收缴、联防经费收缴中,集体垫付了7千余元。今年的夏季税费收缴,该村税费任务21.6万,已完成21.9万,但农业税夏季任务还有缺口1.7万左右。

4、“四群两争”、“三级帮扶”活动的落实情况。这三个村的村干部,都能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制订富民帮扶工程计划,经常上门开展活动,通过帮助了解市场信息、提供致富信息、介绍就业门路,与农民接对交朋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来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示范户发展壮大。

5、村级班子、村干部总体情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三个村村干部的配置比较合理,班子运作情况正常,村干部之间能团结协作,工作积极主动,能较好的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有个别村干部,组织纪律性不强,有时候在群众中乱表态,擅自透露内部掌握的事项,造成工作被动,还有个别村干部遇到重大问题,信心不足,缺乏战斗力。

三、暴露的问题。

1、土地方面的矛盾。近两年,中央直至地方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税逐年减免,但用地上的矛盾随之暴露。有些农户子女,划田时因在校学习而无田,但年纪到了法定年龄后,有了人头负担,又因为上缴农业税金额较少,因此这部分农户急于需要土地,造成用地紧张矛盾。另外,在本次调研中,涉及沿江公路用地的农户向我们调研组反映,被征用的土地只有当年的赔青费,而没有土地补偿费、劳力安置费等,因此这部分农户要求重新进行土地调整。仅某某村,涉及沿江公路的农户就有六七十户,其中基本没有地皮的有二十户左右。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农业税收政策的调整造成这种现象,另一方面,上级政府部门工作措施不到位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2、村级工作现状。村干部反映工作难做、干部难当。根据我们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村干部认为最难做的工作排序如下:(1)税费收缴(2)土地调整(3)完成上级中心任务(4)发展民营经济(5)计划生育(6)处理村民纠纷。大多数村干部认为收费是农村第一难做的工作,村干部反映,除农业税费外,大防控经费、大病合作医疗费、五小车辆养路费等等费用都需基层干部去收取,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较大,加之目前“减负”声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农民把本应该交纳的费也视为“乱收费”,出现拒交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农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增加了干部的收费难度。二是收费主体不明确,造成收费被动。三是对村干部而言,没有有效的制约机制,农户如果一直不交,村干部也没办法。在面对拒交应交纳费用的村民时,大多数村干部选择了“软骗硬磨”感情投入、做思想工作的解决方式,有的村干部反映,一年中大部分工作精力,投入到了收费中,可到头来,还因收费得罪了不少人。

3、机关干部作风问题。通过座谈会,群众向我们反映,现在政府机关干部下基层次数比较少,和群众直接面对面的机会更少,无形中拉远了与群众的距离,不利于干群关系,对这一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调研,他们认为这种形式比较好,希望以后经常有类似的活动。同时又提出,现在广播里农业科技方面的指导和以前相比,次数比较少,尤其是目前棉花栽培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有关部门经常下村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充分利用镇自办广播节目进行指导宣传。他们建议在某某镇设立一个农技站门市部,出售种子、农药等农用物质。

4、农户负担尤其是隐性负担加重,降低了农户实际收入。农户负担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农户每年税费上缴金额比前几年有大幅降低,但农户的其他费用却在增加,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中小学收费,个别学校仍变相强制学生暑期补课、购买校服及课外读物;二是有关部门向村集体摊派订阅报刊,这一问题反映较为强烈,从调研情况看,一般村集体订阅刊物人均在400元左右;三是教育负担过重,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用等年均在1万元左右,初中生、高中生的消费也在3000—5000元之间,如此昂贵的教育开支,对目前农民收入状况而言,的确是沉重负担;四是农民隐性负担过重,主要是人情交往、封建迷信和其他民俗文化活动支出负担重,每户大约在500——20xx元之间。共2页:。

5、村干部报酬分配不合理。调研中,某某村村干部提出,目前,全镇村干部报酬是统筹的,其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像他们某某村村干部缺编,因为人手少,工作起来相对吃力,因此对于镇下达的任务,完成情况不突出,导致年终考核成绩不显著,相应地村干部报酬也少,而村干部人数充裕的村,工作起来既省力,任务指标又完成的好,村干部考核得分高,报酬也相应的高。建议:村干部报酬分配时,是否以村为单位,根据各村考核得分情况,把报酬分配到各村,然后在村内部再根据各人工作业绩具体细分。

基层减负调研报告

按照《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开展“彻底清理层层加码、坚决真切为基层减负”专项行动的通知》(宝委办〔20xx〕47号)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赓即组织相关股室扎实开展清理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按照“谁制定印发、谁负责清理”的原则,因机构改革后,原县政府法制办和县委依法治县办工作职能职责由县司法局承担,在清理工作中分别由法治股和普法依法治理股分别对相关文件进行清理,同时,公共法律服务股、社区矫正执法大队、法律援助中心各股室也分别对涉及其他股室的相关文件进行清理,确保文件清理到位、清理全覆盖。通过清理,共计清理了《xx县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实施的方案》《xx县全面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30份文件,均无涉及加码事项。

我局充分认识到这次清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将清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清理工作落到实处,由法治股牵头负责,各股室按照职责具体落实,对印发的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做到不留死角,不存遗漏,对清理情况进行认真核对,确保文件清理的全面、准确和彻底。

按照市、县相关要求,今后进一步加大对制发文件的监管、审核力度,严把文件制定的审查关、内容关,坚决从源头杜绝存在与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和要求不符的文件,杜绝出现加码事项。

下基层调研报告

7月9日至7月13日,根据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的意见,由张某某、沈某某、丁某某、秦某某、陆某某组成5人调研小组,在组长张某某率领下,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就调研提纲上的有关内容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重点走访了某某村、某某村和某某村三个村。本次调研活动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我们主要通过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走访三类对象、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情况。

一、走访单位概况。

某某村:位于某某镇南北中轴线的最南端,南靠长江,有7只自然埭,37个村民组,总耕地5298亩,人口4273人,其中党员108名,6个村干部。2003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5287亩(复种面积),占总耕地的99.8%,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

某某村:位于某某镇的东北部,紧临336省道,有6只自然埭,32个村民组,总耕地3845亩,有1400户,人口3218人,其中全员劳力1410人,党员116名,5个村干部。2003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2418亩(复种面积),占总耕地的62.9%,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某某村:位于某某镇的东南部,南靠长江,有4.5只自然埭,26个村民组,总耕地3286亩,有931户,人口2156人,其中全员劳力1068人,党员65人,4个村干部。2003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2615亩(复种面积),占总耕地的79.6%,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

二、调研基本情况。

1、走访三类对象。这一次下基层调研,我们走访慰问了三类对象,一是种养殖大户;二是慰问特困户;三是慰问村干部家属。

在某某村,我们走访了示范户卜某某(5组,村民小组长、种植大户、农民经纪人,有三亩大棚蔬菜,品种以洋扁豆、番茄为主,年收入2.5万左右)和万某某(24组,党员,养殖大户,饲养530多只狐狸,已有5年养殖狐狸的经验,以前养殖过紫貂,懂经商理念,经常上网查找资料,年收入7-8万)。慰问了特困户浦某某(3组,52岁,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妻曾患过严重胃出血,丧失劳动力,儿子无业,有5亩地皮,无其他经济来源)和黄某某(21组,40岁,三口人,其妻患有糖尿病,女儿上建丰校三年级,有2亩多地,只能种一些传统作物,不会种蔬菜,没有其他来源,生活贫困)。

在某某村,我们调研小组走访了示范户季某某(29组,养鸡大户,饲养蛋鸡800多只,已有4、5年饲养经验,年收入1.5万)和范某某(5组,55岁,饲养100头左右猪,已有3年饲养经验,年收入3万余元)。慰问了特困户戴某某(30组,69岁,单身汉,有眼疾,靠半亩口粮田度日,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和管某某(6组,抚养2个孩子,女儿上江海中学高三,儿子上和合镇中初二,有6亩地皮,负担较重,生活贫困)。

在某某村,我们走访了示范户钱某某(13组,农民经纪人,种植大户,种植18亩左右大葱,收购临近村、附近周边乡镇农户的大葱,销给江南一带蔬菜加工企业,年收入4万余元)和黄某某(25组,养鸽大户,存栏种鸽保持在500对左右,有近5年的饲养经验,年收入3万余元),慰问了特困户黄某某(18组,71岁,家属11年前去世,长期卧床,骨髓癌,儿子41岁,17年前出车祸后生活不能自理,无经济来源)和陆某(2组,85岁,老党员,儿子慢性肝炎,媳妇因病已去世,本人又年老秃背,无经济来源)。

我们调研小组在走访示范户和慰问特困户的基础上,又慰问了这三个村的村干部家属,对他(她)们默默的支持好村干部工作表示感谢,希望他(她)们一如既往的当好村干部的“贤内助”,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2、推动落实秋播会议精神。根据镇下达的指标,某某村秋播任务2240亩,某某村秋播任务1040亩,某某村秋播任务1000亩,目前这三个村根据茬口,正在落实规划,分解到农户。某某村、某某村反映,搭棚刀豆和地刀豆的落实有点吃紧,可能难以完成,某某村反映,连片方有点困难,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宣传。

3、村级财务运行情况。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某某村财务运转的比较好,村积累帐面余额有十多万,在去年的安息堂工程建设、联防经费收缴中都能顺利完成,没有留下“尾巴”,只是大病医疗费收缴中,集体垫支5000多元。今年夏季税费收缴任务已超额完成。某某村积累帐面余额有5.6万余元,去年安息堂工程建设,受某某镇的影响,收到的款资仅1000多元,远远不够工程建设款(工程建设款7.3万元),目前村集体垫付工程款近2万,尚有5万元无法解决。还有在去年的大病医疗费收缴、联防经费收缴中,集体也垫付了5、6千元。今年的夏季税费收缴,农业税任务已完成,费的收缴任务尚缺全年任务的20%。某某村帐面负债5万余元,去年安息堂工程建设,和某某村情况相似,也受某某镇的影响,收到的款资只有6000多元,但安息堂工程建设款有5.6万元,其余的也暂时由村集体垫付,待群众想通了,逐渐搬迁,逐渐回收。在去年的大病医疗费收缴、联防经费收缴中,集体垫付了7千余元。今年的夏季税费收缴,该村税费任务21.6万,已完成21.9万,但农业税夏季任务还有缺口1.7万左右。

4、“四群两争”、“三级帮扶”活动的落实情况。这三个村的村干部,都能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制订富民帮扶工程计划,经常上门开展活动,通过帮助了解市场信息、提供致富信息、介绍就业门路,与农民接对交朋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来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示范户发展壮大。

5、村级班子、村干部总体情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三个村村干部的配置比较合理,班子运作情况正常,村干部之间能团结协作,工作积极主动,能较好的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有个别村干部,组织纪律性不强,有时候在群众中乱表态,擅自透露内部掌握的事项,造成工作被动,还有个别村干部遇到重大问题,信心不足,缺乏战斗力。

三、暴露的问题。

1、土地方面的矛盾。近两年,中央直至地方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税逐年减免,但用地上的矛盾随之暴露。有些农户子女,划田时因在校学习而无田,但年纪到了法定年龄后,有了人头负担,又因为上缴农业税金额较少,因此这部分农户急于需要土地,造成用地紧张矛盾。另外,在本次调研中,涉及沿江公路用地的农户向我们调研组反映,被征用的土地只有当年的赔青费,而没有土地补偿费、劳力安置费等,因此这部分农户要求重新进行土地调整。仅某某村,涉及沿江公路的农户就有六七十户,其中基本没有地皮的有二十户左右。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农业税收政策的调整造成这种现象,另一方面,上级政府部门工作措施不到位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2、村级工作现状。村干部反映工作难做、干部难当。根据我们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村干部认为最难做的工作排序如下:(1)税费收缴(2)土地调整(3)完成上级中心任务(4)发展民营经济(5)计划生育(6)处理村民纠纷。

大多数村干部认为收费是农村第一难做的工作,村干部反映,除农业税费外,大防控经费、大病合作医疗费、五小车辆养路费等等费用都需基层干部去收取,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较大,加之目前“减负”声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农民把本应该交纳的费也视为“乱收费”,出现拒交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农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增加了干部的收费难度。二是收费主体不明确,造成收费被动。三是对村干部而言,没有有效的制约机制,农户如果一直不交,村干部也没办法。在面对拒交应交纳费用的村民时,大多数村干部选择了“软骗硬磨”感情投入、做思想工作的解决方式,有的村干部反映,一年中大部分工作精力,投入到了收费中,可到头来,还因收费得罪了不少人。

3、机关干部作风问题。通过座谈会,群众向我们反映,现在政府机关干部下基层次数比较少,和群众直接面对面的机会更少,无形中拉远了与群众的距离,不利于干群关系,对这一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调研,他们认为这种形式比较好,希望以后经常有类似的活动。同时又提出,现在广播里农业科技方面的指导和以前相比,次数比较少,尤其是目前棉花栽培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有关部门经常下村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充分利用镇自办广播节目进行指导宣传。他们建议在某某镇设立一个农技站门市部,出售种子、农药等农用物质。

4、农户负担尤其是隐性负担加重,降低了农户实际收入。农户负担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农户每年税费上缴金额比前几年有大幅降低,但农户的其他费用却在增加,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中小学收费,个别学校仍变相强制学生暑期补课、购买校服及课外读物;二是有关部门向村集体摊派订阅报刊,这一问题反映较为强烈,从调研情况看,一般村集体订阅刊物人均在400元左右;三是教育负担过重,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用等年均在1万元左右,初中生、高中生的消费也在3000—5000元之间,如此昂贵的教育开支,对目前农民收入状况而言,的确是沉重负担;四是农民隐性负担过重,主要是人情交往、封建迷信和其他民俗文化活动支出负担重,每户大约在500——2000元之间。

5、村干部报酬分配不合理。调研中,某某村村干部提出,目前,全镇村干部报酬是统筹的,其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像他们某某村村干部缺编,因为人手少,工作起来相对吃力,因此对于镇下达的任务,完成情况不突出,导致年终考核成绩不显著,相应地村干部报酬也少,而村干部人数充裕的村,工作起来既省力,任务指标又完成的好,村干部考核得分高,报酬也相应的高。建议:村干部报酬分配时,是否以村为单位,根据各村考核得分情况,把报酬分配到各村,然后在村内部再根据各人工作业绩具体细分。

6、村务公开有时流于形式。村务公开,农民最想了解什么?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也有侧重点的向群众进行了了解,调研结果显示:被访的群众都赞成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农户对村务公开的普遍看法是:通过公开村务,增强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地防范了部分村干部假公济私等腐败行为的产生,同时使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得到增强。但群众也反映,他们关心的一些内容,如: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宅基地使用情况、土地承包、使用情况以及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及报酬等等内容在村务公开拦中还没能真正体现。从调研可以发现,村务公开中农民关心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财务公开的相关内容。因此,做好财务公开工作,保证公开内容的全面与真实,才能真正给村民一个明白。

7、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落后,大多数民营企业实行的是粗放型和封闭型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创新意识、营销意识和发展意识不够。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在全镇的私营企业中外向型、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很有限,名牌产品,拳头产品更是凤毛麟角。三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进步缓慢,一些企业长期生产一种产品,做不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四、几点思考。

1、针对土地方面凸现出的矛盾,我们认为,土地仍是大多数农民最基本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稳定现行土地政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但在稳定土地承包制度的前提下,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应考虑农业税收政策的改变引发的新情况,针对人口增加时需要土地的情况和大片农户承包的土地被征用的情况,尽快出台相应的应对措施,以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避免新增人口或被征用土地农户无地可种的现象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2、针对村干部提出的工作难做、干部难当的问题,从保护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村干部工作难开展,除了客观因素外,主观原因跟某些村干部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也有很大关系。在干群关系矛盾中,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些村干部对邓小平理论的把握与实践的需要不适应,思想观念、知识水平与时代发展不适应,发展经济和做群众工作的实际本领与现实工作要求不适应,这些越来越成为制约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就成为搞好工作的首要之举。因此我们要结合实际,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村干部进行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政策法规、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现代科技、农业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依法施政水平,增强他们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能力。另一方面,作为上级政府来说,安排工作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减轻村干部的负担。面对各种各样的收费、检查、会议和各种活动,村干部穷于应付,疲于奔波,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到一些琐事上,既劳民伤财,又引起农民反感,苦不堪言。做为上级部门,要改进工作方法,为村干部减负,不提不切实际的要求,不搞硬性摊派,少形式主义,少给下面找麻烦添乱子。特别是在下达某些指标上,要因村、因地、因时制宜,变指令性指标为指导性指标,为村干部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谋发展上。

3、要切实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工作作风直接体现着我们基层机关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转变工作作风,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俗话说“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因此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干事就是要服务,服务就要讲效能,能否高效服务,也是对干部是否下决心真抓实干的一种检验。我们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直接面对的是群众老百姓,因此更应该要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为村里解难题,诚心诚意为投资者和创业者营造良好环境,让老百姓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们的党政部门不是“衙门”,能从我们机关和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4、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还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效益农业,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我们某某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要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一是以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率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二是以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不断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产值中的比重。三是以发展畜牧业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使畜牧业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向主导产业转变,全面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从而使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农林牧渔业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四是以培植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农业区域结构。把我们已有的优势与有效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做好特色产业。五是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率、转化率、增值率。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真正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确立农民在产业化进程中同龙头企业平等互利的主体地位,使农民能分享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部分利润,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5、村务公开管理进一步规范。我们要本着"凡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村里的重大事项都要向村民公开"的原则,全面真实地规范好村务公开的内容。尤其在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内容更应该实实在在,切忌花架子。在公开方式也要灵活多样,方便群众。除了有固定的公开阵地,如在村委会办公室比较醒目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及时按要求更换公开的内容。还应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辅助形式。如印发"明白卡",利用广播、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条件许可的话,要设置意见箱、监督电话,畅通上下对话和沟通的渠道。并指定专人负责接待、搜集和整理群众的反馈意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解释和答复,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决不拖着不办,顶着不办。通过扎扎实实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仅可以融洽干群关系,而且也可以大大增强村委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感召力。

6、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随着企业所有制结构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大部分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从一定意义讲,发展镇域经济实质就是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怎样,已成为衡量和评价一个地方思想观念、经济活力、服务水平、发展环境的一个综合指标。如何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我们认为,既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又要突出工作重点,最大限度地挖掘各方面潜能,“面”上抓总量扩张,“点”上抓骨干膨胀,“线”上抓特色培植。一是群体规模必须加速扩张,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不受规模、速度、范围的限制,真正形成争先恐后、万马奔腾的局面。二是骨干企业必须培植制高点。入世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不尽快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民营经济就难有新的发展。因此,要通过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扶持,尽快建成和培植一批支撑我镇经济的骨干龙头企业。三是依靠科技,再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企业把科技进步作为发展的源动力,以人为本,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努力改变工艺简单、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的状况,逐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要善于“借梯上楼”,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加强联合,搞好协作,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努力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

这一次我们调研小组下基层调研,收获是非常大的,通过深入实践了解农村、企业的真实情况,对于我们班子人员来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了解基层的现状,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措施,有很大的益处。总之,这次调研,使我们既增长了阅历,又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是一次成功又圆满的实践活动。

基层的调研报告

我市司法所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深入了解当前司法所建设中遇到的现实影响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从司法所管理体制问题、司法所业务建设和职能发挥、司法所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司法所保障工作等方面,采取座谈研讨、调查统计的方式,广泛听取各个层面的意见和建议,经分析研究形成了初步的调研情况报告。现将基本情况综述如下:

(一)司法所办公场所建设。目前,全市共111个司法所,办公房总面积为27916平方米,所均面积达到251平方米。拥有独立办公房司法所48个,占总数43.2%。司法所达到200平方米以上的68个,占司法所总数61%。全市司法所现有电脑569台、打印机218台、复印机77台、电话机314部、传真机126部、照相机127个、摄像机32部,能够较好保障工作需要。

(二)司法所人员情况。现有工作人员759人,平均每所6.8人。其中公务员370人,事业编57人,聘用人员332人。行政编和事业编人员占司法所人员总数56.3%。中共党员542人,占总数71.4%。大专以上学历621人,占总数81.8%,其中研究生学历12人。40岁至50岁、40岁以下人员,分别占总数34.8%、43.1%。

(三)司法所经费保障情况。从调查的情况看,司法所的工作经费保障以街镇为主,区司法局为辅;行政和事业编制人员的福利待遇主要由街镇保障,专职调解员的经费主要由街镇保障,矫正社工的经费基本上由区司法局保障。

(四)司法所标识制作情况。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全市已有99个司法所制作了标识,占总数的89.2%,大部分区已全部完成标识制作,因办公房调整或条件不具备暂缓制作的司法所,也在抓紧制作之中。

近年来,在市、区各级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司法所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司法所管理体制调整的不到位,加之司法所建设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一些影响和制约司法所深入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司法所管理体制调整不到位。到目前为止,司法所管理体制调整比较好的有江宁区、浦口区和高淳区。但大多数区的司法所管理体制调整未到位,主要表现在区司法局对司法所的人员管不住,业务工作难开展。有的街镇调整司法所长,事前不征求区司法局的意见,待人员调整后,再打个招呼,有的甚至连招呼都不打。有的区司法局召开司法所长例会,到会的司法所长连一半都不到。

(二)司法所队伍不够稳定。从调查的情况看,虽然当前我市司法所人员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队伍老龄化,45岁以上人员占总人数的48%,另外,专职调解员队伍老龄化的问题比较严重;二是流动性大,有的区司法局在一年之内,所长都进行了调整。三是人才留不住,有的区司法局刚招录了几名公务员,没干多长时间就调走了。

(三)司法所经费保障不落实。经费保障渠道不一,预算不明确,基本是在综治经费总盘子内,可多可少,没有固定标准。虽然,20xx年司法部和财政部联合下文,要求规范司法所经费保障,但省里一直未下文明确,这给我市落实司法所经费保障带来了一定困难。

(四)司法所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区司法局对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不够,尤其是近年来,司法所大量补入专职调解员和矫正社工,这些人应该说基本素质是不错的,但由于没有及时开展岗前培训和平时工作的指导,有的人对工作流程不熟,对工作规定不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所业务工作的开展。

(五)街镇在建设政法综治中心的时候,对司法所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的基层单位在建设“政法综治中心”时,强调“集中办公”,由于街镇办公房有限,为了建设“中心”,只得将原先划给司法所的办公用房重新调整布局,挤压了司法所的办公用房。

(一)统一认识,进一步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通过调研,明显感到司法所管理体制调整比较好的区与未调整到位的区相比,司法所队伍相对稳定,业务工作明显增强。下一步,一方面要进一步统一认识,使大家真正认识到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的必要性,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落实有关规定要求;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制定一些相应的配套办法,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福利待遇、流动升迁方面做出相应的明确,尽量解除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更好地推进司法所管理体制调整,同时,针对各区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逐个突破,深入推进。通过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突破当前制约司法所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全市司法所发展新的跨越。

(二)健全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研究制定管理办法,着力优化司法所队伍结构,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司法所人员管理体制,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一是对于司法所人员进出设立门槛。在把好“入口”方面,利用公务员招录、部门选调、转业安置等途径,将具有法律专业、善做群众工作、年龄40岁左右的优秀人才选录到司法所工作;在畅通“出口”方面,一方面要支持司法所人员参加街道和区级两个层面的岗位竞争,另一方面要通过年度考核,逐步将年龄偏大、难以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调离司法所;二是完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定严细的管理目标和措施,把管理渗透到各个环节。重点加强对聘用人员的管理,制定日常考核管理办法,落实管理责任;三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年度考评,对表现突出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实施奖励,以充分调动司法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规范,树立整体形象。继续推进司法所标识系统建设,尽快全面完成司法所标识制作,强化司法所的外观形象。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司法所人员的工作服装,规范执法和服务行为,展现司法行政基层队伍的良好风貌。进一步统一司法所的内务设置,对司法所公示内容、制度上墙、档案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要求,规范内部秩序,加强内部管理。通过进一步提升司法所规范化水平,树立统一、规范的整体形象,促进司法所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提升社会对司法所的认知度。

(四)明确标准,加强司法所经费保障。完善司法所经费保障制度,确保司法所办公经费、专项经费、人员经费等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适时进行调整,保持合理增长,做到专款专用,以满足司法所正常工作的需要。积极协调市财政局,制定基层司法所经费保障办法,明确基层司法所各项经费的保障渠道和最低标准,保证基层工作各项业务支出。将区县、街镇两级调处中心、专业性调解委员会聘用的专职调解员的聘用经费和日常运行经费、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调解员补贴经费纳入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五)厘清责任,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针对基层司法所人员不断补充的实际情况,厘清市、区两级的培训对象和责任,加强对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司法所人员的培训机制。市局重点抓好司法所长的培训工作,每年利用10天左右的时间,采取综合培训或专题培训方式,举办1-2期司法所长培训班,着重提高司法所长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区司法局重点抓好司法所一般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培训形式以专题培训和以会代训为主;培训时间,以每季度组织一次为宜;培训内容,侧重与司法所工作职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工作技巧的熟练运用。加强业务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司法所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掘司法所在围绕中心、为民服务中的闪光点,予以总结推广。

(六)争创一流,充分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以创建省优秀司法所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司法所业务建设,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不断释放司法所职能优势。要坚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中有所作为,在法治建设、平安创建中有所作为,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有所作为,使司法所成为基层党委、政府信得过、靠得住、拉得出的一支重要队伍,在基层政法体系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基层医疗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医疗保障工作来说,更应该以人为本,建立适合于不同群体的医疗保险体系。城市居民医保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是解决居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我处城镇居民医保运行的现状。

城镇居民医保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政府投入”为原则,以城镇非职工居民为主要对象,以权利与义务对等、费用分担为筹资机制,以大病医疗保障为重点,实行分步建设,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发动,做到“应保尽保”,逐步加速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全方位的覆盖。

我处现有城镇居民数为5.6万余人,两新组织及流动人口约1.5万余人,其中现有城市城镇职工约为3.5万余人,估计全方位覆盖的城镇纯居民和流动人口约3万人,按试点先进市、区的经验,应该有60%左右加入医保,应完成1.8万余人,而我处2008年仅有8500人加入城镇居民医保,2009年到目前为止仅为7500人,续缴人数还有40%还未进行缴纳。

二、城镇居民医保运行存在的问题。

1、居民群众认识有误区:一是认为现在家庭成员身体好,不需要入医保,忧患意识差;二是入医保得实惠的是医院,自费的入院医院医师开的药方比较便宜,比较少,相比较差不多。如阑尾炎手术成本只有700余元,如自费在小医院2000多元,如入医保住院结算要3000元左右;三是家庭多数人员有职工医保,父、母、子、女不在乎入医保;四是改制企业部分职工对党的政策有怨言,抱怀疑态度;五是新农合不管成人或未成年人都是20元/年·人,相比城镇医保门坎比新农合高。

2、部门配合差,各医保险种缺乏规范衔接。

城居医保工作的普及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支持,是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特别是民政、教育、卫生、计育、国土等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对这项惠民政策的认识、支持力度还不够。另一方面在推行城镇居民医保时尚未与已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行有效衔接,身份是城镇户口的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3、考核体系不合理,扩面征缴困难,征缴激励机制欠缺。

目前,省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推进工作实行单位考核,每年下达参保人数考核任务,并实行“一票否决”,区政府下达我处的城镇居民医保参保考核任务目标为2.5万人,而我处纯居民不足2.5万,这脱离现有人员实际,但为了完成任务,把流动人口纳入完成人数。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征缴无任何约束、奖罚措施。另一方面,城镇居民医保实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财政补贴的方式,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推进手段。而城镇居民医保的主要对象是城镇非就业人群,分散性大,流动性强,人数众多,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学校、社区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而对这些支持配合的单位部门无有效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而有些部门抵触情绪较大,推动征缴的工作力度受到影响,工作难度增加。

三、如何加快城镇居民医保工作进度的建议。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居民认识误区。

目前,党委和政府应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发动全体机关干部和社区力量,到社区各家各户上门服务,针对不同人群,消除其认识误区,把各类人群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高度来认识,树立本身的忧患意识,真正使此次服务行动成为“宣传服务一家,造福居民万家”的全民行动。

2、强化部门配合,把“一票否决”融入到各单位、各行业中去,真正为民为实事。

一是医保部门加强服务和工作责任,做到“应保尽保”的前提下,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便利的优质服务。

二是医疗机构要加强以人为本的大局意识,不要以本单位的利益来“服务居民”,推行“居民至上”的崇高理念。

三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如教育、民政、卫生、计生、国土等)在服务为民之前提下,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清除居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使全民树立忧患意识,迅速加入到城居医保队伍中来。

四是党和政府不要把为民办实事只归口到一个部门或单位,把此项工作纳入到各单位、行业的目标考核中,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都来支持,都来作为本身的工作来抓,把为民办实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

3、加强城镇居民医保运行的信息反馈和基础平台建设,增强体系的有序性。

随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制度的逐步推行,劳动、学校、计生、卫生、民政、社区等医疗保障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这些部门都贴近基层,对各类人员情况熟悉,信息灵通。因此,必须加大对这些部门的工作督办和基础平台建设,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提供必要的办公经费和全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城镇居民医保协调配合和激励机制,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协调和联动,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促进该项工作有序、规范运行,真正使惠民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

相关范文推荐
  • 11-19 读书交流活动情况总结(模板14篇)
    活动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小编整理了一些值得一读的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示。
  • 11-19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专业21篇)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来传递信息、表达观点或者呼吁行动的书面材料,它在各种场合都有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给大家
  • 11-19 幼儿园个人计划中班总结(专业18篇)
    在幼儿园中班,孩子们开始逐渐培养起自己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同时也开始学习简单的认知和社交技能。接下来,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些幼儿园中班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
  • 11-19 班主任工作漫谈心得点评(精选20篇)
    在工作心得中,我们可以客观地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人对工作心得的理解和总结
  • 11-19 专题民主生活会自我剖析查摆材料(优质14篇)
    通过民主生活会,党员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共同寻找解决办法。以下是党员干部对于民主生活会的心得体会,请大家借鉴和启示。一是政治理论功底还有差距。对马列主
  • 11-19 法制员工作计划大全(18篇)
    工作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工作进度的掌握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下是一些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xx年我镇教育工作要以党
  • 11-19 彩陶花纹教案(专业17篇)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和调整教学资源,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内容和服务。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其中包括了一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策
  • 11-19 健步走活动领导致辞(模板24篇)
    致辞是在特定场合向听众讲话的一种形式,它可以传递思想和情感,引发共鸣。如果你想写一篇感人至深的致辞,不妨参考下面这些令人心动的范文。各位同仁们:大家好!可以说,
  • 11-19 企业内部培训计划(通用16篇)
    培训计划还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工作效能和协作效果。培训计划的范文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帮助你制定一份更加完善的计划。一级培训是各车间
  • 11-19 申请助学金大学生承诺书(精选16篇)
    范文范本是指一类具有指导性和示范作用的文本,可以用来帮助写作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相关写作技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上常见的总结表达方式,供大家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