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轴对称图形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8篇)

轴对称图形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8篇)

时间:2023-11-19 08:06:47 作者:文轩轴对称图形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8篇)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成长和进步。下面是一些来自实际教学的案例和体会,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来加深对教学反思的理解。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学习,意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并能根据其特征准确进行判断,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和神奇,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采取“折一折,比一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即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的能力。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优点和缺点对本节课进行反思。

1、本节课层次清晰,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课堂上能很自然亲切的和学生打成一片,并且注重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如在做每一道练习题时先让学生读题,并引导学生准确理解题目意思。注重引导孩子完整表达能力。

2、教学方法新颖,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对折”是“轴对称图形”的研究方法,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直接要求同学进行下列操作活动:请你们先把图形对折,再观察一下这些图形对折后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做法显然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漠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如果没有要动手折一折的强烈愿望,学生只能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因为老师要我们折,所以我要折一折,至于为什么折,学生是茫然而盲目的。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课堂上,我们先引导学生观察“心形,小鱼,双喜字,房子,字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大胆的猜测说出左右两边或上下两边完全一样,这时老师一头雾水的问:你们怎么知道它们两边完全一样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吗?促使他们主动寻求证明方法解决问题,提出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对折”,这样的处理使接下来学生的操作活动,目标变得清晰起了,同学们带着明确的方法和活动目标进行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自然而流畅,凸显了数学学习方法价值。

1、《轴对称图形》一课,就教材特点来说,很容易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但本节课有点欠缺,就是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对折后完全重合)强调的不够,让学生感触的不够,学生对折完之后,应该再让学生说一说对重合的理解,让孩子完整的表达知识的本身。

2、小组汇报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完整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然后再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而不是教师代替他们说。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们要的不是喧闹的回答而是静下心来的倾听”,所以要对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多动脑思考的习惯。

3、板书有点随意,今后应加强粉笔字的练习。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上周五早上刚到学校,就接到师父的电话:“瑞廷,赶紧准备一下,教研组张老师第一节来听你的课!”挂了电话,我心里一阵忐忑,生怕表现不好给学校抹黑。但时间紧迫,容不得我瞻前顾后。于是匆忙跑到教室安排了下学生,然后风风火火地开始上课。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的部分。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本节课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图形的运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之前,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能直观地辨认轴对称图形。

2、能通过折一折的方式辨认轴对称图形,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

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中,首先我通过老师买眼镜这一情境提出“对称”这一概念,然后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对称图形进行分析,总结出“对称图形两边完全一样”这一概念。接下来通过让同学们猜测: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可以通过“折一折”的方式,再自然而然地开始实践操作活动。在活动之前,我先出示自己剪的一个图形,让同学们猜一猜,想要剪出这样一个图形,需要什么步骤,接着就让他们小组合作,通过“一人折、一人画、一人剪”的方式验证猜想。

实践操作之后,通过带领孩子们分析剪出的图形相同点,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一概念,即沿一条直线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在巩固练习的环节,我通过3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加深同学们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最后,通过欣赏生活中一些漂亮的轴对称图形结束授课过程。

但是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对对称现象的概括不够全面,过于强调左右边完全一样,以至于孩子们看到上下完全一样的图形时,无法判断是否对称;还有,在提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对概念的剖析不够深刻;重点不够突出、教师讲授过多,忽略了孩子的自主能力的发展等。

俗话说:“好事多磨”,用在教育方面,应该是“好课多磨”。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教育事业长路漫漫,但心系学生、心怀梦想,就无畏无惧。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在最近的听课活动中,恰巧连续听了几节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研讨课。以下就听课后的几点思考整理出来,以便大家同时讨论、批判。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应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轴对称图形有一节课的知识目标是:探究平面图形中哪一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一些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发给学生各种有代表性的平面图形,放手让他们自主去解决。学生通过亲自去折一折,能够很快的辨别出来是还是不是。又趁机让学生再次对这些图形按照对称轴的条数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又有了新的认识。因为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是这一部分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所以又指导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再次总结。这一过程的自主学习,可以随机出示几道判断题。对于知识点的处理,要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认知、去体验,学生将会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另外可以促使学生动手做“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当学生有不同的剪法时,可引导学生比一比:谁的剪法好?说说怎样剪,剪出来的图形才能对称?这样,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很自然地引出“对称轴”的概念。这一活动的开展,以激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为前提,将观察、思考、操作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充分感知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

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它的实际应用与美的感受到处可见。课下,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这种美,最好让他们做一件轴对称图形的物体,将学到的知识再次融入到生活中。

教师的语言引导很重要,语言的精确性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

如有位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了抽对称图形的特征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概念。学生在讨论之后说:一个(长方型、一张纸、一片叶)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而教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说“一个图形”,可由于引导语言发生错误,(这位老师在课堂上一直问学生手中拿的是什么,学生就说是长方形、树叶,没人说是一个图形,老师就一直逼问。)学生怎么也拗不过来,不知道老师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导致再无人敢发言。随后的半节课,出现了很尴尬的局面,而教师也不知该怎么调整,导致教学计划未能顺利地完成。由此说明课堂教学语言的精确性直接关系到知识的生成,如果教师不注意训练自己的语言,很可能导致一节课的失败。

又如另一位教师由于准备不充分,对等腰三角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根本就没考虑在教学内容中。当学生讲到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由于在学生的学具中根本就没准备。于是,教师就在黑板上用小尺画了一个等腰三角形来讲解。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动手画。因为完全可以让学生拿出已经准备好的完全相同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来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既直观易懂,又省事。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是不需要教师精讲的,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相互合作,互帮互学。教师只要适时给学生一些点拨,帮助学生去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关注更多的深层次的问题。

如一节“轴对称图形”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练习时,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一道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发挥想象,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这个合作题目我们细想一下,是很能体现数学学习的合作学习的。然而教师布置后,学生在事先准备的彩纸上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基本上是独立完成的,小组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学习效果没能真正代表本小组的水平。而且在汇报时,教师只是让学生展示了一下自己的作品,没有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挖掘。仔细思考一下,如果让每个小组利用所剪的轴对称图形拼成一幅美丽的画。不是更能体现合作学习?合作过程中可以让组长分配,学生互帮互学,汇报时说出自己是怎样剪的,正好复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那么教者这样处理,其原因何在?追其根源,主要是教师片面地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合作意识不强,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内讨论。合作又没有时间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老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不是个引导者而是个仲裁者,教师只是在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框架里赶。这是典型的应付式、被动式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1、轴对称图形,其实学生在生活当中已有接触,本节课的内容是要提出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学会判断轴对称图形。这些知识将为接下来的画轴对称图形、画对称轴等知识做铺垫。

2、这节课我的设计遵循了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实践性。我首先设计了一个疑问,引起学生兴趣来探究。接下来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天安门、飞机和奖杯的图片,通过折一折、说一说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相同点,然后我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明确完全重合的意思,提出轴对称的概念。在练习中,我设计了搜索、竞猜、当设计师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在整堂课中,我非常注意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本节课的亮点是猜一猜的游戏,掀起了一阵阵的高潮,而我是小小设计师的活动,也让学生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展示了一把。

4、在上完课后,我最大的遗憾是在学生欣赏轴对称图形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我的语言再优美一些,我想轴对称图形的美肯定对学生的冲击肯定会更强烈!

这节课我采用“问题探究、启发引导、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反思、运用等过程,真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节课学生活跃、积极思考,课后作业及时完成,质量较好。但是学生在表达方面还有待加强,有些学生表达的意思还不够清楚,有的学生需要老师提醒才能表达完整,这还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上多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1、这堂课从常见的生活例子引入,激发了学生兴趣,练习内容也相对简单,学生容易接受,很快进入课堂节奏。在上课的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数学转化思想和“建模”能力的培养。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2、在课堂的合作探究中,我设置了几个有铺垫作用的问题,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引导效果比较明显,特别是学生能说出例题1和课前的引导有相同之处,也说明学生对本堂课的认真程度比较高。课堂中也给了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养成探究问题,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3、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懂得了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一定能得到异想不到的结果,要求我们老师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差异导学”教学方法以“尊重差异”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与障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让优生帮助后进生,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这堂课学生能积极思考,认真学习,课后作业都能及时完成,特别是作图完成比较好。但对为什么这样作图就是最短的路线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对于稍难点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表达有一定困难。这是我后面课堂要注意的地方,这对优生的培养很重要。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这个内容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动手活动来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其物体的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和看到一半想另一半的空间想像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

1、从激趣入手,以兴趣为先导,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针对小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个活动,出示一些简单的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去猜另一半,这样不但启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2、通过动手操作,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开放性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美丽的对称图案的同时又与大家分享自己作品的愉悦心情,让学生在满足自己成功感的同时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观摩同学作品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3、拓展延伸,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地折纸、剪图案,发挥他们的想象,创造性地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这样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学了“轴对称图形”后,又让学生找找说说生活中利用了“轴对称图形”的例子,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数学是为了生活服务的思想。

总的来说,这节课能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本节课应该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当一些学生的发言与众不同和富有独特见解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当学生之间就某些问题发生争执时,教师要抓住争执的焦点以便引出思维碰撞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一位同事在执教“轴对称图形”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最有把握的图形,说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1:我认为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2:我认为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3: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接着说说他的道理)

生3:因为当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时,我把它眼对角线折叠后就能完全重合,因此,这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时轴对称图形.

(这样的说法很有说服力,不少学生都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师:同学们,他刚才说的话有一个词用的特别好,你们知道是哪个词吗?

生4:我知道。是“特殊”。其是当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时,它就是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这位同学的话音刚落,教师的同学和老师都不由自主地为他鼓掌喝彩)

师:跟你们握握手,谢谢你们在课堂上创造了不同的声音。如果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那会是多么地单调呀!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发言更加精彩)

生5:一般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特殊的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6:一般的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特殊的梯形,如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7:所有的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

教学中,我们一方面期待有“不同声音”的出现,一方面又害怕并抑制着这种现象的发生,因为我们担心这样“不协调的声音”会让我们“手足无措”,会让我们无法把握教学的进程,会让我们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甚至还会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想这位教师一样,鼓励学生“制造”和善于“捕捉”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不同声音”我们的教学课堂将会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成功的课堂,是一个精彩的课堂。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在这阶段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会判断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能用剪刀剪出简单的对称轴。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阅读了教师用书,认真撰写教案,并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课后,总觉得这节课教学效果不理想,感觉学生学得很累。认真分析一番,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上不合理。课前,我认为这个内容不是本册的重点,决定用1课时授完。课后,才发现这样安排,时间太仓促,学生对新内容的消化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囫囵吞枣,这也学一点,那学一点,动手操作、练习、思考的时间大大缩水,最终未能掌握好新内容。

2.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握不到位。由于在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上不合理,导致学生的思考、练习的时间不够,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没能深入地思考、理解,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重难点不够突出。

3.教学缺乏引导策略。特别是画对称图形,让学生画,画完后教师演示,这样匆匆而过,学生没有真正体会找对应点在画轴对称图形的作用。这里我没有引导学生深刻掌握,导致学生对对称轴的认识仍很肤浅,不能很好的正确地画出对称轴。我认为教学策略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学生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只能是在原地踏步。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这一节课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突破,教学主线不鲜明,效率低。知道了自己教学上还存在的不足,我将继续对数学教学进行研究实践,希望在今后的课堂上能上出越来越精彩的数学课。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对称平移和旋转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数学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本课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利用美丽的图片,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互动的兴趣,为引入课堂主题打好了埋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传统黑板所无法替代的,学生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也积累了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堂。

叶澜教授曾在新基础教育课题实验中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

接下去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学过的平面图形,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形成感性的认识。最后利用flash动画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深化知识。

本课的结尾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练习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我出示了几种常见的商标的一半,让学生猜猜是什么;随后猜出示一半的汉字、找对称的字母等活动。通过多种图片及最后的舞蹈展示,使课本的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多媒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同时还给师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反思这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及利用千手观音影片,体验了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受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绎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美丽。“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提供了一种精确简洁通用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正是以她的结构与内容上的完美给人以美的感受。”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趣。在课的导入时,出示飞机图,奖杯图,蝴蝶图,问学生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特征?设计此环节,可以引起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回忆,并对对称轴的画法我为学生作了示范,说明对称轴一般应画成点划线,提出本节课重点研究对称轴,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新授时,教师让学生折长方形纸的对称轴,一开始,学生只折了一条对称轴,教师问了学生还可以怎么折?,学生又折出了一种,教师分别展示了两种折的方法,有一个学生说还有,沿对角线折,教师让他折出来给大家看后,排除沿对角线折的方法,学生明白了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然后研究怎样画长方形的对称轴,让学生自主发现、找出规律:量出长度,并取中点再画。教学“试一试”时,因为有了探究长方形对称轴的基础,所以放手让学生尝试折纸、作图。大部分学生找出了四条对称轴,还有小部分学生只找出了两此文转自条。在评讲时,通过操作,提高了后进生的认识。后面的练习是重点让学生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但是学生找不全,甚至把第2题的第四幅图也认为是对称图形。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图形让学生折一折,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不只一条。并概括出是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并强调学生要规范地去画。效果还可以。

好的地方:

2、让学生应用知识、迁移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例如:由画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找对称轴的条数类推出正多边形的称轴的条数,最后让学生设计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有待改进之处:

1、教学方法单一,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都是让学生折、画,花费时间太多,导致时间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各个环节平均用力,时间安排不合理。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发现生活中的美,轴对称图形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堂课,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并在自主探索中体会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从以下几个途径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效果。

一、从直观引入,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具体化,学生较易理解,得到了初步感知。

二、动手操作充分,通过对各种图形的折、画、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对称轴的含义。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知觉感官来学习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判断正方形、圆形等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中,学生自主探索,探究,理解了对称轴的意义,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现了有的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可能是1条、2条、3条……无数条。

整节课的安排,努力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是对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导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操作、联想;讨论、口述,这样将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耳闻、目睹,各种器官并用,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其中动手操作不仅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状态,从而创设良好的求知氛围,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与掌握新知识。我认为,在经历了亲自探索、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的过程后,每位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将得到提高,最终将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目的。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是数学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轴对称》中的第二课时。我在两年前曾为数学市级骨干教师上过展示课,两年后再上,只是在个别环节上做了一些修改,但面对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心境,又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悟。

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是在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基础上,来认识图形中的对称,也就是轴对称图形。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感受图形的对称美,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或表象、动作进行思维,因此在学习时单靠教师讲是不行的。操作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措施。

与由教师讲授和个人自学相比,学具操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认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每当我们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时,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热情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有:

(1)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比较小,经常表现出爱的程度上得到满足,使他们在操作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因而总是情趣较浓。

(2)学具自身不论是在颜色、设计的形状等方面都近似于儿童玩的一些拼插玩具,能够吸引学生对它进行操作。

(3)让学生进行学期操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去探索发现学习知识的自由空间。正如赞习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作用。"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正是这样的教学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追求的一个具体目标。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被动局面。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方针,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动手、动口、动脑,自主地探究知识,实现从不知到知,从已知到新知矛盾转化,形成新知识网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让学生动于操作学具可以使丰富的信息源源不断刺激细胞,以控制学生情绪使注意集中在学习活动中。

在教学新知的这个环节里,为了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将教材中的例1、例2进行了整合。让学生在第一次图形的对折过程中明白完全重合的概念:是形状、大小一样,边缘重在一起的。并通过第二次对折三等分圆的错例分析,强化学生对完全重合的认识。在理解了什么是完全重合后,给出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在这个环节的最后,通过观察正方形的不同折痕,发现不同的对称轴,有意识的渗透了有的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的观点。

动态学具操作为学生思维能力提供直观支持。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低年级学生正处在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抽象思维为主发展过渡阶段,运用学具操作,引导学生思考,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感知认识基础上经分析、综合、抽象思维化。促进了思维发展,为学习抽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会擦出创造性思维火花。教学中第一个练习设计为判断轴对称图形,从对折过度到在头脑里想对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

1、在操作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的要求还不够明确,有些学生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听清老师的要求,对操作的过程不清楚。加强对孩子操作的指导,给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让学生真正的听懂要求,是相当重要的。

2、在教学中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在由我示范的剪纸过程这个环节中,用的时间比较长;而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却无事可做,显然浪费了时间。我后来想如果在课前将剪纸做好,只展示剪纸的步骤,可能会好一些。

3、这节课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上还不是很够,如果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许会更好。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并在自主探索中体会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从以下几个途径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效果。

1、从直观引入,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具体化,学生较易理解,得到了初步感知。

2、动手操作充分,通过对各种图形的折、画、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对称轴的含义。

3、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知觉感官来学习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判断正方形、圆形等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中,学生自主探索,探究,理解了对称轴的意义,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现了有的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可能是1条、2条、3条……无数条。

整节课的安排,努力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是对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导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操作、联想;讨论、口述,这样将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耳闻、目睹,各种器官并用,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其中动手操作不仅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状态,从而创设良好的求知氛围,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与掌握新知识。我认为,在经历了亲自探索、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的过程后,每位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将得到提高,最终将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目的.。

“轴对称图形”教学预案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学生拿出老师发的半只蝴蝶图,自己画。

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是怎样画的,展示学生画得蝴蝶图,比一比,谁画得蝴蝶漂亮,为什么漂亮?再请画得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画得更好。

2、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总结:先把一张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

形,用剪刀剪下来,再把纸打开,就可以得到一副美丽的图画了。

3、学生用刚才总结出来的方法,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图形,并将做好的图展示。

出来。

这样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都有一条折痕)。

这样的图形我们给它们取个什么名字呢?请大家看看书上给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

学生自学课本,并说一说通过阅读书本知道了什么。

5、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画对称轴。

6、师:你们能指出你刚才画的图形的对称轴吗?指给同桌看看。

8、猜一猜:老师出示“美”的对折图,让学生猜猜这个轴对称的字是什么?“古人当初造字时是否就已经发现对称就是一种美呢?”

10、介绍数学的对称美。

(1)师: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对称图形。自然界中冬有漫天飞舞的雪花,春有竞相开放的鲜花,动物、植物中也都有对称图形,你们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蜜蜂、花、雪花、松树……图。

(2)师:对称是一种美,对称美又是数学美的一种,它能使物体具有饱满、平衡、匀称、圆满的感觉,人们利用事物的对称美,创造了许多美丽而壮观的奇迹,请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人类创造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天安门、埃菲尔铁塔、宫殿、隐形飞机、赵洲桥……图。

图形的去掉。

再每人任选一个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能画几条就画几条。

2、学生汇报:你们是怎样找出它们的`对称轴的?分别有几条?

三、练习强化。

1、练习二十七第4、5、6题。

四、总结升华。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把你的收获在这里交流一下吗?

你能用你的认识说一说轴对称图形为什么是美的吗?

对称是美的,但并不是只有对称才美,有时不对称也是一种美,就看你有没有用心出发现美、创造美。

学生思考,并在班上说一说。

学生操作,做完后用透明胶贴在教室里。

评析:

1、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并且通过画蝴蝶、自己想象画以及设计图案布置教室等活动,进行美术创作,实现美的应用。

2、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本节课的设计没有囿于书本的限制,而是大胆采用学生画蝴蝶的操作形式,让学生在探索如何画得好看的过程中感受到对称才美,又在大家的交流中提炼出对折的方法。在这里,教师没有主导学生的思维,而只是提供了一个学生探索的空间。

3、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是因为对称而美,从生活中采撷对称的图、物,体现数学来源生活。让学生装扮教室,不仅提高学生制作对称图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王益琴。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部分,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简单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能够从侧面、正面、后面对物体进行观察,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形的运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感受对称的美。

本节课的教学我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通过课前小研究的交流,暴露学生的思维盲点。

2.通过对确定是对称的几个图形的研究,使学生感受到证明对称的方法: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进而用这种方法验证刚才不确定是否是对称的几个图形。

3.利用学生课前通过折一折剪一剪得到的轴对称图形,围绕:你是如何得到这个图形的?为什么要进行对折?为什么只在一边画图?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你能发现折痕两边图形有什么特点?等问题,使学生来认识对称轴,明确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完全相同,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4.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动手折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圆形的对称轴。

教学中存在一下不足:

1.在小组合作折几个基本平面图形对称轴时,应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它的对称轴,学生经历过画的过程,就可以避免多次折叠的情况。

2.对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强调不够,学生没有会说轴对称图形。

3.学生的双喜字是导致后面重复折叠出现的原因之一,而且教师在大屏幕前示范错误折叠方法,导致学生更加困惑。这是示范例子选取失误。

4.对学生的回答一定要有反馈,是问题要给予解答,不能让学生带着困惑坐下。

5.学生对完全重合的理解不到位,教师在说的时候也将没有完全重合说成没有重合,应该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识别轴对称图形,找出常见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感受图形的对称美”是课程标准中对这一内容的要求。在这节课中,采用多媒体演示、实物教具,让学生在折一折、猜一猜、画一画、剪一剪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教材没有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严格的数学定义,只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如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成重合(或用学生最常用的语言说:对折后两边都一样)来描述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而对于“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则是安排在三年级下册进行教学,因此这节课认识轴对称图形是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轴对称图形做铺垫,按照新课标要求,本学期安排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不再要求学生画对称轴,而是通过对折,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来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一)从直观的生活情景引入教学。

我创设了帮老师挑选风筝的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从中获得对物体的对称现象的空间概念的理解,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从而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

(二)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此环节是通过对“对称”现象的理解后,通过动手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自主去建构“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当然这时的表述是不具体的,老师适时点拨,进行示范,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反复让学生折一折,说一说,“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最后再次让学生动手操作,两人一组,判断剩余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猜一猜,剪一剪,运用新知。

“猜一猜”游戏,出示物体、图形的一半,想象另一半,不仅加深对轴对称的认识,还为“剪一剪”活动提供了素材。

“剪一剪”活动,我是先让学生讨论制作轴对称图形的这个动手操作环节,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这样能充分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的发展,把对称应用到实际中。展示作品,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感受数学中对称这一应用让生活变得美丽。此时我利用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什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四)拓展,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

1、轴对称图形定义引出太早。针对此知识构建教学环节可以略作调整,先建构“对称”,通过动手折“对称图形”的平面图形后,观察留下的折痕,认识对称轴,再出示轴对称图形定义。这样定义会扎根学生脑海。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预习是“学程导航·活力课堂”最核心的环节,预习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轴对称图形》一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我设计的预习作业是:

1、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了解对称轴。

2、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试着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画一画,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在本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交流预习成果,在平面图形中找轴对称图形,交流如何做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真正体现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从而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1、这堂课从生活中引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内容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在上课的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3、在课堂的第二个环节中,学生归纳出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然后由特殊到一般,从线段到两点,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个提升。我想学生应该掌握了作对称轴的作法,然后将其进行推广到两点、角等其他轴对称图形,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以及成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如练一练、说一说、一起去探索、挑战自我等等从中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养成探究问题,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2、上了这节课,我觉得上好一节课的因素很多,也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对提问的形式和语言还嫌单一。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在现行的开放式的课堂中,关键是放的出去的同时要收的回来,可能是平时注入式的简单易行,或者是不大重视,上课中的语言的漏洞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揣摩和重视。

“差异导学”教学方法以“尊重差异”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与障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让优生帮助后进生,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这堂课学生能积极思考,认真学习,课后作业都能及时完成。作业质量较好,但对从特殊到一般的实际应用上不能很好理解。对于稍难点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表达有一定困难。这是我后面课堂要注意的地方,这对优生的培养很重要。

相关范文推荐
  • 11-19 高一数学组工作计划上学期(专业19篇)
    学期工作计划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路线图,通过它,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下面是一些学期工作计划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
  • 11-19 活动策划专员工作职责内容大全(19篇)
    在活动策划中,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场地和资源,让活动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4、负责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采集与编写;5、负
  • 11-19 稻草人读书心得(汇总22篇)
    读书心得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创造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接下来是一些读书心得的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本文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
  • 11-19 新学期教师发言(热门18篇)
    发言稿的语气要恰当,既要表现出自信和坚定,又要保持适度的谦虚和礼貌。"我代表全体员工,向各位领导汇报我们的工作进展和目标计划。"你好!欢迎你进入初中学习。你一定
  • 11-19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热门14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的基础,能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教学计划的编写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经过三年级的学习
  • 11-19 处级述职述廉报告大全(19篇)
    述廉报告的撰写过程,要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重视案例和事实材料的具体引用。接下来是一些关于述廉报告的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11-19 招投标合同内容(精选21篇)
    通过签署合同协议,双方可以明确业务流程和双方责任,提升工作效率。想要一份专业合同协议的范本吗?以下是一些通用合同文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施工单位在招投标及合同签
  • 11-19 客房工作总结及计划(实用18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每个月结束时对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这个月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筛选的月工作总
  • 11-19 五金产品采购合同(热门16篇)
    采购是指企业或个人为满足经营或生活需求而购买物资、设备、原材料等的行为,它是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以下是一些采购管理的
  • 11-19 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工作计划(通用18篇)
    思想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内在反映,是人脑在感知、认知和判断中的活动表现。思想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以下是一些思想探索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