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开国大典课文教案六年级(精选19篇)

开国大典课文教案六年级(精选19篇)

时间:2023-11-19 10:06:18 作者:文轩开国大典课文教案六年级(精选19篇)

六年级教案应该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能够满足学术和实际需求。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分享的教案示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六年级语文《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时间:第三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而_____;为____而____;为____而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热爱、激动、自豪。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

重点突出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有详有略。

教学反思: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只顾得“授人以鱼”,忘记了“授人以渔”,只引导学生写出梗概,没有告诉学生概括的方法以及要求,所以有部分学生在写时,各部分之间缺少连接的语言。

六年级语文《开国大典》教案

教学目标:

1、自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音乐美。

2、在自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体会其中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自读古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二、指名朗读,正音。

三、多种形式朗读:范读、学生各自练读、指名读、齐读。

四、熟读诗歌,对照译文,理解诗意。

五、朗读诗歌,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先自悟,再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名交流:

《江南春》:桃红柳绿 鸟语花香 水村山廓 酒旗招风。

2、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学生先自悟,再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名交流:

《江南春》:通过对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作者寓情于景,面对着尚存的佛寺楼台,想到南朝却都早已烟消云散,生出许多感叹。

3、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七、练习背诵: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诵,齐背。

八、作业:

选择其中的一首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把诗歌中美丽的春天景色描写出来。

色的描绘,作者寓情于景,面对着尚存的佛寺楼台,想到南朝却都早已烟消云散,生出许多感叹。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放一次风筝(实物)风筝一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那么你在放风筝时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请说一说。

理想的风筝)。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品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同学之间互作补充、评价,师作适当点拨)。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挑选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师作适当的补充。)。

五、课后延伸。

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选做题)以“我最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4、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新词。

(1)正确读出下面词语。

猹、胯下、祭祀、装弶、秕谷、鹁鸪、獾猪、胡叉、值年、潮汛。

(2)解释下面词语。

其间、仿佛年纪、熟识、无端、伶俐、如许、无穷无尽。

2、看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他是个什么样的少年,我们来了解一下。

1、课文哪里描写了图上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2、这个自然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写闰土的,可以看出闰土什么样的特点?(从动作方面,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勇敢。)。

3、过渡:作者为什么要以这样的一幅画面作为文章的开头呢?这得从作者和闰土的交往说起。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作者和闰土是如何交往的吧。

1、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第一次见到闰土是什么样的情景?

(1)抽生概述为什么会和闰土认识。

(2)第一次见闰土是什么样子的?找出写外貌的句子读一下。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可以看出他常常劳动,是一个健康、朴实、天真,很受大人喜爱的孩子。)。

2、过渡:闰土怕羞,可是不怕我,我们不到半日就熟识了。那么闰土和我谈了些什么呢?

3、思考:

(1)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新鲜事?用小标题表示。

(2)从这些事情当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4、汇报:

(1)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2)可以看出闰土是个聪明活泼、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

5、过渡:当听到闰土讲的新鲜事之后,“我”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6、生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理解:“他们”指的是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他们”是指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和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见识太少,知识贫乏。表达了作者对以往生活的不满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闰土让知识贫乏的我知道了许多新鲜事,从而对农村生活产生了向往,我多么想再听听还有哪些新鲜的事儿呀,可是闰土——我的好朋友,就要走了,我怎么舍得他离开呢。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板书设计:

雪地捕鸟。

少年闰土、海边拾贝、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看瓜刺猹。

潮汛看鱼。

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教学过程:

1、谈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或儿);畜(亠)。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六年级语文《开国大典》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

3、解题[板书课题,齐读]。

典?大典?分别是什么意思?(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完成练习,[课件出示]。

时间:

地点:

参加成员:

参加人数:

大典内容:

2、交流。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

参加人数:30万人。

大典内容:会场、大典、阅兵、游行。

过渡:就让我们来到会场,看看会场的布置吧!

三、学习第一段。

四、总结延伸。

天安门广场上人如此之多,气氛如此热烈,我们一起期待大典的到来吧!

板书设计:

会场成员多、来得早、人数多、热情高、秩序好。

大典。

阅兵。

游行。

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教案

1.预习课文,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

1.谈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学生畅谈。

(1)看瓜刺猹。因为这件事是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写得最详细。

(2)学生以前根本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听后感到很新鲜,所以印象最深。

(3)作者写得生动,特别是你听“月亮地下,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突出了闰土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所以印象最深。

(4)一读到这儿,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少年闰土在月亮地里勇敢刺猹的画面,所以印象深。

适时板书:聪明、能干勇敢。

5.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轻声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7.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中有一个少年”“其”怎样讲?(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

8.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1)学生找后回答。

(2)教师板书:听、捏、走、看、刺。

9.“看瓜刺猹”动画演示。

(1)再次体会感情。

(2)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

1.说说“看瓜刺猹”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

(1)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

(2)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

(3)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适时板书:见识广扫、支、撒、拉。

5.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年六年级《匆匆》课文及教案

《匆匆》一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他以清新的文风,细腻的刻画,精巧的构思,隽永的文字而著称,影响了我国几代人,凡学生对此篇佳作无一不知,我在教学此课前,在备课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纵观全文,作者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捕作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怀。燕子来了又去了,杨柳枯了又青了,花儿开了又谢了,这本是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现象。作者确触景生情,追索生命的价值,发出惋惜的慨叹。作者又依托大自然可感的景象,使抽象转化为具体,思绪化为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可读性。这些都得益于作者奇妙的构思。

这篇课文的含义应该说很抽象,对于小学生阅读是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学会体会,在体会优美句子上狠下功夫。“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作者不仅是为了写美景,是为了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还要体会到,世上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会再回来,继而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基础知识的教学,本文巧妙的用词使句子变得优美,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句子更生动,更能感染学生。“伶伶俐离”、“跨”、“飞”几个词的运用,使看不见的时间一下子成了活泼可爱的孩子,既天真又调皮。设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这篇优美的散文背下来。由于学生对文章体会较深刻,虽然文章较长,大部分同学在一天的时间内都能很完整的背诵下来。

小练笔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短小的文章,把自己对珍惜时间的新认识写下来,既巩固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学习了习作,效果还是不错的。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小镇的早晨》六年级课文教案

1.尝试围绕老狼的心理变化进行记录和清楚连贯地讲述。

2.感受讲述中独白的语言,丰富词语:又肥又大、贼头贼脑、聪明伶俐。

3.能在别人讲述时认真倾听不打断,养成良好的倾听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尝试围绕老狼的心理变化进行记录和清楚连贯地讲述。

难点:尝试用符号把故事记录下来并根据记录的符号进行讲述。

情景剧表演《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纸、笔人手一份。

一、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场景,引出故事。

师:这个场景是在哪里?(小镇)。

师:在这个小镇里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欣赏情景剧表演《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

二、感知讲述对象,分段观看情景剧表演。

1.情景一,老狼到猪小镇的路上。

师:一匹饥饿的老狼来到了猪的小镇,它非常的激动、开心,那它是否能找到吃的呢?请继续欣赏。

2.情景二,老狼来到猪小镇。

师:老狼来到猪小镇它看到了什么?它的心情怎样?(慌张、害怕)为什么?它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把自己装扮成了一头猪)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继续欣赏。

3.情景三,离开猪小镇碰到猪和猪群争执。

师:老狼在准备离开猪小镇的时碰到了谁?它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老狼和猪群们说了什么?老狼被认出来了吗?老狼会继续留在猪小镇吗?请继续欣赏。

4.情景四,老狼离开猪小镇。

师:老狼离开猪小镇了吗?离开后它的心情怎样?他又遇见了谁?为什么老狼看见狼会害怕。小猪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赶走了老狼)。

三、再次完整观看与记录故事,自由结伴讲述。

1.教师提出记录要求。

师:记录时一定要完整、记录下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发生的事情。还可以记录下老狼的的动作、对话和心理活动。

2.幼儿完整观看情景表演,并进行记录。

3.幼儿自由结伴讲述。

四、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1.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完整讲述,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讲述时的各自优点。

2.教师及时小结:动作的描述;新词的运用,四字词语、表情、心理描写,插入对话。

五、巩固迁移新的讲述经验:丰富自己的记录画,讲给老师听。

1.再次根据新的经验丰富故事内容。

师:我们刚才听了两位小朋友的故事,都有各自的优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还可以加入些什么优美的词句来丰富你的故事。想好了的可以去找一位你喜欢的客人老师,把你好听的故事讲给他听。

2.大胆向客人老师完整讲述故事。

六、活动延伸:把记录的故事带回家分享,并鼓励幼儿到表演区进行表演。

情景表演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是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表演的活动,本次活动采用了情境表演的方式开展,利用情景表演、记录、集体讲述、个别讲述等方法让孩子们沉浸在快乐的故事讲述氛围中,从中获取知识。

在活动中教师运用了以下几种策略:

1、经验准备,让幼儿有话可将。

情景表演作为幼儿讲述的凭借物,以分段观看表演的形式帮助幼儿感知与理解故事的情节,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幼儿观察角色的心理、动作与表情,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2、支架搭建,让幼儿有据可讲。

在活动中、预料到幼儿在讲述中可能不知道如何完整地讲述情节,因而适时地为幼儿搭建了不同的支架,首先,使用了一连串的提问:“老狼来到哪里?它看到了什么?他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引导幼儿对语言进行构思,随后老师对刚才的表演继续梳理,最后,巩固新的讲述时为幼儿提供了情景支架,让幼儿给客人老师讲,帮助幼儿更好梳理总结,提升讲述经验。

3、层层铺垫,让幼儿有备而讲。

第一环节,分段欣赏;第二环节,完整欣赏并进行记录。同时引入第二个核心经验——清楚、连贯讲述。第三环节,引用新的经验讲述。记录并讲述。第四环节,巩固和迁移新的经验讲述。教师通过该层层递进的环节设置,引导幼儿在已有经验的铺垫下学习掌握新的经验,再通过运用这些新的经验练习并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经验。

情景表演讲述通过情景再现,让幼儿更直观、更形象、更深刻的理解故事发生的内容。从故事内容中获取更多丰富的语汇,同时通过讲述让幼儿学会如何运用新的词汇,提高了幼儿的讲述水平。

《山雨》六年级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情景的渲染中,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文字所传达出山雨的韵味。

2、根据作者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所展现的画面,体会作者由远而近细致入微的观察、用心倾听背后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文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作者由文字所描绘的山雨的画面,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的观察和倾听以及情感。

三、教学准备:“山雨”图片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解题激情,想象画面。

1.(揭题、板书:山雨)什么是山雨?

2.当这两个字同事展现在我们面前,你的脑海中展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当学生说出一副,老师展现画面,并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画面中,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3.过渡:由“山雨”两字,同学们脑海中,展现了一幅幅独具特色的风景美图。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图画面前,我们的文字,我们的语言显得是如此枯燥,完全没有了生气。但是有一位了不起的作者,却能用文字带给我们比画面更美的意境。

(二)由读引路,理清文脉。

1.师:现在自己练习读课文。要读美文,先要读正确了,正确才是最美的。如果有那句话读错了,或不太好读,可以反复练习这句话,读好了,再往下读。这样你读一遍就能有很大的收获。

2.(学生练习读课文。教师巡视)。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文章。你们认为哪一段最难读?齐读认为难度的段落。

4.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在整篇课文中,认为最美的一段文字,能读怎么样?

5.(个别学生读,读完之后)你用语言为大家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6.(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归纳):雨来雨中雨停(雨后)。

(三)读出画面,欣赏美文。

2.(请一生读第五自然段,或教师范读第五自然段)。

3.大家听(班德瑞音乐起),你听到了什么?那时谁在演奏着这音乐?

4.师:如此美的音乐,从文字中飘然而出,谁还愿意将这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带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5.师:还有那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的,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却意见便难以忘记的色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6.如果让你选择这三段话中,用得最好的词语,你选哪一个?(体会遣词的丰富)。

7.(学生说感受)能将你的感受送进文字,读出来吗?

8.学生读完,和学生交流读书的方法。(入情入境地读)。

9.学生练读。

(四)感受情感,聆听自然。

3.我们来看看作者又是怎么来描绘那色彩的?请同学找出所有修饰颜色的词语。

(难以辨认、融化、水淋淋、耀眼、透明、清新、流动)。

4.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文章的其他段落,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5.师:其实大家所感受的就是作者所感受的。只有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想象去细致观察、用心聆听,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可爱。用我们的心去学习,我们的学习一样可以变得丰富多彩,心动不已。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设计

播放歌曲《冰山上的来客》,优美的旋律激起对天山神奇景色的向往与追求,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感受它的独特魅力。(揭示课题)。

二、自主读书,自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2.默读课文,思考:每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尝试边读边批。

3.交流阅读感受。

三、品味语言,揣摩表达方法,领悟美境。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七月天山的美景的?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借鉴?

四、拓展延伸,练习写作。

1.思考:假如让你记叙一次游览经过,你会写什么?怎样写?

2.试着拟一提纲,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小镇的早晨》六年级课文教案

1.引言:有两句诗写的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身处江南,你们注意过江南水乡的小镇么,那里的早晨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配乐讲解:在我国江南水乡,有许多古朴的小镇,那里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你们瞧,这便是世外桃源,它就是这众多小镇中的一个。这里的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了。请大家在江南特有的乐曲声中,默读课文,想想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媒体出示图片)。

4.板书:恬静热闹紧张。

那一段说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呢?想一想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从结构上看是个什么段式?从那些句子中体会出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按顺序找找)。

1.第二句,读一读板书:(河面)。

2.第三句:读一读板书(船)。

谁能告诉大家那些词说明船很多。请划出来。(“各式各样”“一只紧挨一只”,“停满”)你们找的真不错。来,你们这几个同学上来当船,快,你们一只紧挨一只。同学们,瞧,各式各样的船一只紧挨一只。

3.第三句:你们觉的格外醒目的是什么船。为什么乌蓬船格外醒目呢?我们来把三,四两句读一下,读出有趣!(有趣的朗读)。

老师不明白了,这么多的船怎能说是恬静的呢?其实两句话中有一个字告诉我们“恬静”聪明的孩子肯定会发现的,仔细找,把它圈出来。

(停)对啊,这么多的船如果都在开,肯定很热闹,现在都停着,所以就显得格外的静。现在请大家再读一下这两句话,要读出(静)。

3.现在这一段中还剩下地五句话,老师觉得你们自己肯定会学得很好。请。

你们就象刚才一样把表示恬静的词找出来。呆会儿你来当老师,你来向大家介绍为什么选这个词。

读第五句话(要读出静)。

设计意图:教师一直以平等的身份,引导孩子自己去研究课文,让他们在不断的发现中,体验成功,因为教师的指向明确,梯度不高,学生稍做努力就可以达到。这样的设计让全体学生都能进入学习。在一次次的达成中,不断增强学习情趣。特别是中间插进“一只紧挨一只”的直观游戏,让孩子进入兴奋,那么接下来的课文朗读和说话练习会显得更有情趣。

2.现在请你们发挥想像,来学学赶集的农民怎样夸着“自己的产品价廉物美”。(一个当农民,一个当顾客)请两个同学上来夸夸。

3.刚才你们感受到热闹的情景了么?读第三段。

我们感受了小镇早晨的恬静和热闹,让我们去看看城市的早晨吧!

请模仿小镇早晨的写法来说说城市早晨的宁静和喧闹。

小学六年级英语课文Lesson

教材分析:

《世纪宝鼎》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通过对“世纪宝鼎”的造型、内涵和寓意的介绍,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学情分析:

到了六年级下学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养成了比较良好的学习。

习惯。能独立阅读思考,有较强的朗诵和识字能力,因此通过预习课文,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查字典理解文中不懂的词语。但课文内含的意思丰富、深刻,学生很难理解,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帮助理解。

设计理念:

大概是由于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缘故,学生总是对说明文的学习不大感兴趣。这节课我作了一个新的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深入研读文本,从文本的表达特点出发,选取合适恰当的角度切入,巧妙设计精当有效、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努力做到让说明文教学也溢出浓浓的语文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随文识字的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课文朗读及对难点生字作书写点拨,让学生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有关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多元的体验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丰厚内涵和深远寓意,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丰厚内涵和深远寓意,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的一些专业性词语及“宝鼎”的丰厚内涵、深远寓意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以认识新朋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时光老人,并跟随时光老人从回到1995年10月的一天(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

2、了解有关联合国的资料。

3、提问:为庆祝联合国50华诞,中国人民要向联合国赠送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是什么?(揭示课题——世纪宝鼎)。

4、指导书写“鼎”字,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鼎”的资料。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一个刻板呆滞的课堂氛围中,富有活力和创造的对话是难以实现的,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利用有趣的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走进文本,了解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主要介绍了“宝鼎”的哪些方面?(造型、内涵、寓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清晰地把握了课文的内容,这也是“语文味”的一个体现。)。

三、深入文本,互动探究。

情境创设:同学们,我们这次回到1995年10月是要参加一个“人才选拔。

(一)走近宝鼎,感受鼎的造型古朴、工艺精湛。

1、认真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宝鼎外观的,划出相关的句子,再把重点词语圈出来。

2、全班交流汇报。

学习句段1:鼎座高0.5米……都是龙的传人。(数字说明)。

(1)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宝鼎的造型?读出相关的句子,说出能。

体现“数字说明”这种方法的词语。

(2)当学生说到“56条”时,看图提问:底座上饰有56条龙,你觉得龙。

的数量怎样?技术可真高超!能从本段中找出一词来赞扬一下宝鼎吗?(工艺精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底座上龙的数量之多理解“工艺精湛”的意思。)。

(3)引导学生读介绍鼎的造型的句子,看图认识“商周纹饰”、“云纹填底”和“浮雕”。阅读资料,了解为什么鼎上铸的是商周时期的纹饰。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能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商周纹饰”、“云纹填底”和“浮雕”。)。

(4)从本段中找出一词赞扬宝鼎的造型。(古朴)。

学习句段2:鼎内铸有铭文……一九九五年十月”。(引用)。

(1)提问:作者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2)出示句段2,练习朗读,认识“引用”这种新的说明方法,并运用“数。

字”“引用”这两种说明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件物品。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段运用了数字和引用两种说明方法介绍宝鼎的造型,学生已熟练掌握数字说明这种方法,要引导学生认识“引用”这种新的说明方法,安排运用“数字”“引用”这两种说明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件物品这一说话训练,有利于加深对“引用”的认识。)。

(3)引导学生从鼎上铭文之多感受“工艺精湛”。

3、师生合作小结:看来,世纪宝鼎真不愧是一座造型(古朴)、工艺(精湛)的(宏伟杰作)啊!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自豪、高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自由朗读课文,既符合《课程标准》中的“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也体现了说明文教学的语文味。)。

(二)走“进”宝鼎,了解鼎的丰厚内涵。

1、小组合作读第三自然段,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能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指名提出问题,通过朗读、阅读资料、聆听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预计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问题1:为什么说中国成语“钟鸣鼎食”“一言九鼎”反映了鼎在中国古代。

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

(1)齐读句子,说说成语“钟鸣鼎食”“一言九鼎”的意思,再结合资料的阅读感受鼎在古代社会的独特地位。

(2)积累更多含有“鼎”字的成语。

问题2:为什么说“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的吉祥物。”

(1)师生合作读: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

(2)给学生讲“禹铸九鼎”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句子。

问题3:为什么说“这座世纪宝鼎,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和。

灿烂文化。”

(1)师生合作读句子。

(2)指名读资料,引导朗读:所以说世纪宝鼎是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的。

(3)指名继续读资料,引导朗读:因此世纪宝鼎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设计意图:第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光凭借朗读这一教学手段是无法让学生理解的,因此我增加了大量有针对性的资料供学生阅读,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由于这些资料是具有针对性,估计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时不易找到,因此大部分由我直接出示。)。

3、在本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通过朗读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让别人也感受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起民族自豪感,让那浓浓的语文味在充满感情的琅琅读书声中溢出来。)。

四、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纪宝鼎是一座(造型古朴、内涵丰厚)的鼎,但是我们国家的宝物可不少,为什么中国人民要赠送这座宝鼎给联合国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为参加选拔赛作好更充分的准备。

第二课时。

一、结合资料、课文朗读理解送鼎的深远寓意。

二、参加选拔大赛,介绍宝鼎。

三、再读课文,谈谈还领悟了哪些表达方法。

四、拓展延伸。

1、运用领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一篇说明文,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件物品。

2、为北京奥运会设计吉祥物。

板书设计:

3、世纪宝鼎。

数字造型古朴。

引用。

内涵丰厚团结、统一、

和平、发展、昌盛。

六年级语文《郑成功》课文及教案

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所追求的,我们都喜欢用最少的时间,寻求最大的教学效果。学生面对一个陌生的文本时,教师又如何寻求教学的有效性呢。引导学生寻找与文本的距离,是学生探究性语文的基础。但是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是非常多的,因为学生在知识阅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与作者的距离是显而易见的。寻找空白找到例点与探究性阅读之处,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文本呈现了那么多东西,我们是否要面面俱到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教学又变成了“杂货铺”。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中会有许多东西值得学生去学习。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文本的距离应该去寻找例点,与学生真正有距离的例点。这还要我们教师在学生学习文本之前进行必要的分析,寻找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抓住了这个冲突,学生可以对文本实现真正的解读,真正有所获,真正能得其滋味,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郑成功》这篇课文,它的主题是非常简单的,通过读书让学生领会郑成功英勇顽强,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如果仔细研读就会发现,这篇文章的第五节描写的战斗场面非常精彩,而课后也有一个描写场面的练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场面描写也许不算难,但要他们描写一个战争的场面,这似乎是第一次接触,也许这就是文章的例点。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是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在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之后,我并没有让学生一节节的诵读课文,而是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文章的哪一节写得最精彩。学生的回答当然带有他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第五节写得最精彩。于是我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这一节,来研读这一节中最为精妙之处。

人教版六年级《藏戏》课文及教案

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出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全靠艺人们用说唱来描述。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根据之一。

西藏地广人稀,生产形态松散,生活节奏比较缓慢。表现在藏戏中,即情节可以任其拖延,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小镇的早晨》六年级课文教案

24自然段。

1.读懂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小镇早晨的特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2自然段。

体会小镇早晨三个不同方面的特点。

1.课件。

2.学生带图画纸、蜡笔、勾线笔。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以及第一自然段。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1.师说词义,生写词语。(恬静、唤醒、价廉物美、悠闲)投影校对。

2.齐背第一自然段。

3.说说小镇早晨的三个特点。(课件出示3个总起句,学生齐读,师板书:恬静、热闹、紧张)。

二、明确教学目标。

指板书,说: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学习小镇早晨的特点。

三、理清写作方法。

1.快速浏览24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相同之处?

2.学生汇报,师板书:总分。

3.复习学习总分段式的学法。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学习先总起后分述段落的方法:

(1)划出总起句。

(2)分几个方面把总起句写具体。

四、这节课,我们将用这种方法自己学懂课文。四人小组任选其中一个特点合作学习,可采用以下的汇报形式。

(课件出示):汇报形式:

(1)板书概括;

(2)列出图表;

(3)感情朗读;

(4)绘画表示;

(5)语言表达;

五、合作学习,汇报交流。(随机点拨)。

(重点点拨第2自然段)。

1.根据学习方法汇报。分几个方面写具体。师板书:霞光、河水、小船(乌篷船)、拱形石桥、小舟。

2.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恬静呢?请选择表达方式汇报。

3.指导写河水的句子。

开火车(3人)读写河水的句子,问:你有什么感觉?

想来看一看这河水吗?(课件出示画面+课文中的句子)。

你为什么发出赞叹?

a如果你就是这小镇上的居民,每天清晨推开窗,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一幅美景,你觉得怎样呢?请你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b如果你是一名游客,面对这样的画面,又作何感想呢?谁愿来读一读?(听了你的读,我也真希望能亲眼去看一看)。

c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当你将镜头对准这一条小河时,你又如何呢?也请你读一读。

还有无数个如果,那么将你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吧!(齐读句子)(多美呀!真感谢你们)。

4.指导背诵。绍兴电视台需要招聘一位导游,考试内容就是课文第2自然段。给大家2分钟准备一下。(配上画面+音乐)(指名2人背诵,愿意背的都来试一试)。

第三自然段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1.学生汇报,师板书:人很多、摆满土特产(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2.出示人多的句子,指名读,特别是哪一个词最能体现人多?(不由自主加红点)。

3.这时候,你就在这人群中,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你都站不稳脚跟了。看来你确实感受到了人多)齐读。

4.师引读:沿街摆满了各种土特产:生接。

5.告诉我,你们为什么面带微笑?又在甜甜地诉说着什么呢?

6.真想听听你们再来甜甜地读一读这句话,好吗?(齐读句子)。

学习第4自然段小镇的早晨更是紧张的。

1.学生汇报,师板书:大街两旁点心店、路边小摊、大桥边熟食店、河对岸彩色人流。

2.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紧张呢?

3.出示句子:河对岸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对呀,她们正在为着自己幸福的生活而忙碌,奔波,虽然紧张,却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6.小镇的变化多么可喜呀!它必将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五、练一练。

有感情地背诵第2自然段。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仿写:学校(或家庭)的早晨。

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理清课文描写的四个激动人心场面的相关小节;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简要复述这几个场面。

2.能背诵课文第7、8节。

3.能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感受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能背诵课文第7、8节。

教学难点:

能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感受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揭示课题。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这就是开国大典。

2.板书课题,齐读。

3.理解"开国、大典"之意。(建立新的国家;隆重的规模宏大的仪式)。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学习生字。

2.交流自己读资料的体会。

3.展示自己画的平面图,小组读第2节讨论。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己读读课文,开国大典中的哪个场面令你很激动?

2.交流读课文片段,要求读好。

教师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入引语,并随机板书。

入场。

典礼。

阅兵式。

群众*。

3.默读课文,找到与标题相应的小节。

交流。(1一4;5一10;11一13;14一15)。

4.小结: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先后顺序,记叙了这四个场面。引读。

我们先来读读开国大典进行时的盛况——"典礼"和"阅兵式"。

四、重点研读,简要复述。

1.开国大典包含了这些议程,出示。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政府成立。

毛主席宣读申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礼炮响起来。

下午三时正,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毛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阅兵式开始。

默读课文5一10节,按顺序圈出有关词语。

2.讨论。(2、3、6、5、1、4、7)。

3.加上必要的连接词,简要复述。

同桌复述;交流。

4.引读有关片段。

5.小结。(师:每一项议程的进行,都有激动人心的场面。因为那是隆重的规模宏大的仪式。)。

五、品词品句,感悟"隆重、规模宏大"。

1.观看资料片,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2.小组自学。

要求:自选一个场面描写的内容。

读读有关小节,圈出重点词。

小组配合有感情的朗读。

3.交流。

随机出示有关句子:(抓重点词理解,指导诵读)。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使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着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象海上的波浪。

4.小结:这些句子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热烈气氛,突出了庆典的庄严、隆重、规模宏大的盛况,表达了群众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之情、热爱之情。

5.引读,读出感情。

6.如果你是一位参加开国大典的新闻记者,请将开国大典的过程写成一份通讯稿。

提示:客观地进行过程叙述。

简要的进行场面描写。

学生习作。

交流。

7.小结。

《小镇的早晨》六年级课文教案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读背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材料。

教具:课文精彩段落投影。

二、细读课文。

2、交流第一节。(不定)。

(1)学习第一节a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b从哪里可以看出恬静呢?

c朗读师生对读。

d交流总结学法。

a找中心句b读句子体会。

3、交流第二节a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b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

c体会用词用句的精当。

d熟读成诵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背诵。

4、第三节方法同上。

三、背诵课文反馈。

四、作业:

五、写作特点:

1、全文先分后总,每段内又由总到分的顺序来叙述的。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2、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流畅。在叙述中自然流露出对小镇的赞美之情。

六、实践活动参观南郊早晨的农贸市场、街道、商店、工厂等,并按先概述,后具体的叙述方法,抓住某一方面特点,作口头介绍。

听写词语。自读课文,归纳。

学生根据问题回答通过描写小河、小桥、小船、太阳、晨练的老人等句子加以体会。

自由练读,指名读。

按以上方法自学课文朗读体会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

齐读第五节联系上下文说说根据板书的提示背诵挑几句或一节指名背。

1、背诵课文。

2、围绕课外活动时,校园真热闹啊这一句中心句,把热闹写具体。

相关范文推荐
  • 11-19 学校演讲稿应该大全(15篇)
    学校是学生们接触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地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演讲稿一般分为引言、主体和结束语三部分。今
  • 11-19 纪检工作总结范例(通用13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的月工作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总结。
  • 11-19 离骚教案人教版(优秀16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如果你正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以下是一份经典范文,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师:同学们,今天我们
  • 11-19 在乡镇挂职的工作鉴定(专业17篇)
    工作鉴定可以帮助我们发展职业技能,提升工作能力,从而在职场中更加出色地展现自己。接下来,为大家提供一些工作鉴定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在镇委、镇政府
  • 11-19 艺术教育活动总结报告(实用20篇)
    活动总结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内容要具体具体且有条理。想要了解如何写一篇优秀的活动总结?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帮助。本学期学校艺术工作以民间艺术进校园
  • 11-19 快乐的端午节三年级(精选18篇)
    优秀作文是在文学创作中,对一定主题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的表现,它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最后,希望大家在写作中能够有所突破,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展现个
  • 11-19 艺考教师实习报告(精选21篇)
    实习报告是实习生在实践中记录、分析和反思,并对实习成果和个人成长进行总结的一种文书。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实习报告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 11-19 校园的那些事儿(热门19篇)
    优秀作文不仅能展现学生的才思和创造力,还需要有良好的结构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这个专题中,我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指导。
  • 11-19 风筝节的策划案(实用16篇)
    策划书的编写需要注重细节,每一个步骤和活动都需要详细规划和安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优秀策划书参考资料,供大家深入学习和研究。为了丰富我校大学生的课余文化
  • 11-19 简历技能特长(热门16篇)
    个人简历是一份详细介绍个人学历、工作经历、技能特长等内容的书面材料。下面是一些成功的个人简历样本,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写作要求。在写简历的过程中,主要重点有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