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鼎尖教案六年级语文答案范文(19篇)

鼎尖教案六年级语文答案范文(19篇)

时间:2023-11-19 10:37:17 作者:GZ才子鼎尖教案六年级语文答案范文(19篇)

教案不仅是指导教学的工具,也是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不断改进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成长。小编鼓励教师在教案编写中注重创新和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鼎尖教案语文三年级教案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题解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一则寓言,出示图片,指图示意生读课题。

2、板书课题,理解株和题目的意思。

(1)伸出小手一起写课题。

(2)理解词义及题目:株什么意思?指图,这就是树桩子,树被砍去留在地面的部分。

守株待兔什么意思?大声朗读课题。

3、了解作者:

《守株待兔》是谁写的?(韩非子,姓韩名非,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政治家。)。

4、了解学生对故事的掌握情况。

二、初读课文,读出韵味。

1、读易错的句子。

师:读好字音断好句是关键,能读好吗?考考大家。

(1)折颈而死指名读红字,大家读,说字意。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读好断句。

指名读句。

出示标有断句的句子:这句话应该这样读,自己试试。

指名读,大家读:为什么这样读,一会理解了咱们就明白了。

学会生字:

学“耒”:生谈了解,出示图片师介绍,回忆带有耒部的字。

学“冀”:找出与冀易混的字“翼”,说出不同。

师介绍两个字的字源来历。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指名读,大家读)。

过渡:把这三句放到文中好好地读一读。

2、读出韵味。

自由练读。

指名读(到前面读)。

三、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过渡:课文读好了,下面咱们得好好地来了解一下这个小故事。

1、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交流理解。

交流第一句。

(1)指名说:先读原句,再说意思。

(2)生质疑不理解的词。

(3)巩固走的意思。

出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生说走的意思,回忆含有走的句子。

古文中走是跑,那哪个字是走的意思呢?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4)想象画面。

过渡:一只兔子跑得非常快,砰,撞在树桩上,撞断脖子死了。被谁看到了?(种田人)种田人看到装死的兔子怎么想怎么做的呢?结合图片和提示看谁能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生自由练说。

指名说。

交流第二句。

说句子意思。

想因的意思:为什么种田人释其耒而守株?

因为白白捡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因为没费一点力气就得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结合插图想想种田人是怎样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的?

生自由回答。

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子,满脑子都是兔子来撞死,你能用一个词形容种田人吗?把这个词放到句子试试。出示:他这是:

教师板书:白日做梦痴心妄想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心存侥幸。

交流第三句。

结果会怎样呢?生自由答,引导读书上句子。

适时板书:一无所获为宋国笑。

3、感悟道理。

生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格言等引导理解:想到我们平时积累的格言、歇后语之类的话了吗?出示:

生自由读读,理解。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种田人的邻居,你打算怎么劝他?可以用上这些格言。注意称呼。(必要让学生先说说怎样称呼)。

生动笔写劝诫的话。

交流,评价。

小结道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不要白日做梦……,否则就会……(生看板书接答)。幸福的生活靠劳动来创造。

四、背诵课文,活学活用。

1、指导背诵:这么简短的小故事能背下来吗?自由背,齐背(别把韵味丢了)。

2、过渡:古人用简短的故事教我们做事、做人,我们今人也在活学活用中展现我们的智慧,你能活学活用这个成语吗?(估计有困难)。

对联提示:出示:笑看人生百态坐等世间闲财生填横批。

还有,课下可以阅读一下资料,可能对打开你的思维有帮助。

五、总结作业:

1、阅读资料。

2、猜字谜:守株待兔打一字。

鼎尖教案五年级数学答案范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动手做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2、能力目标:会用三角板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树立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对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其认知水平还处于形式水平阶段,所以我把重点定为: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

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时,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我认为教学难点是:会用三角板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好的教、学法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融观摩、操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体验对平形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探究,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地让本节课所授的知识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尺子等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为4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万能阿曼接到求助电话的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卡通形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活动一:做桌面。

我出示活动要求,问学生你们愿不愿意和阿曼一起帮忙解决这个困难?好,让我们来动手做一做。板书课题:动手做。接着我请学生拿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画出需要锯开的线路,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然后我请学生分别展示他们的不同的设计,提出问题: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案,想一想,这些设计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来引导学生找出两个共同点:1.每条分割线都是垂直的2.它们的对边都是平行的,并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最后让学生动手用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看是否能拼成长方形。在整个活动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高的特征,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

活动二:表述梯形的高。

我出示梯形纸片,并对学生说: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高,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梯形的高呢?引导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高说出梯形的高。活动中通过教师示范说,学生自已说,生生互说等多种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新的学习,再一次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活动三:分三角形。

我首先让学生拿出手中的三角形纸片: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画一条线段,把这张三角形纸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自由操作。通过这种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同时又具有操作性的活动,从而把抽象的高的概念形象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对高的认识。然后我再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了三角形的高的画法,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里,我设计了三道不。

同形式的练习题。

1、试一试,标出图形的底和高,加深对图形的底和高的认识。

2、练一练,画出图形的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高的画法。

3、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

(由浅入深的题型设计,针对各层次的学生,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学习都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通过总结评价、课外延伸这个环节既能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2)课后用七巧板的某些板拼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鼎尖教案二年级语文电子版模板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母亲伟大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比喻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昨天晚上当母亲得知我今天来这时,早已默默地为我准备好了洗换的衣服,今早,她早早地做好了饭,默默地送我远行,此时此刻,当我站在这讲台前,我仍能感受到我的母亲对我深深的爱。今天,我想与同学们一起去学习一首关于母亲的诗——《游子吟》、(教师板书课题)。

二、理解诗句意思。

1.指导学生朗读,可按不同的节奏读。

(如:慈母/手中/线。或慈母/手中线)。

2.投影出示理解诗句的不同方法。

a连(可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

b换(对于重点词语,可用别的词语来换)。

c转(当说不通时,可调换词语顺序,说通来)。

d补(当说不通时,可补充一些词语进去,把句子说通来)。

3.学生分小组学习,根据上述方法体会诗句意思。

4.师生交流诗句意思,边讲解边投影出示意思。

例:重点、词语。

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吟:吟唱。

意恐:担心。

寸草:小草,喻指游子。

三春晖:晖:阳光,喻指慈母之恩。

5.教师出示《游子吟》一课的图片。

a学生仔细观看插图。

b学生根据诗句意思,说说插图内容。

c学生填上自己补充的内容,把画的内容说得更生动。

三、悟诗情。

1.听阅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感受母亲的爱。

2.学生用说故事、唱歌、写诗……形式感受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爱。

3.说说自己长大后想怎样回报母亲的爱。

四、教师总结。

这首诗赞美了世间伟大的母爱,同时这节课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自己母亲的爱,最后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说声:“妈妈,我爱你!”

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答案例文

抽屉原理。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具体编排。

1.例1及“做一做”。

例1借助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的情境,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抽屉问题”。为解释这一现象,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枚举法“与“反证法”或“假设法”。

教学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和假设法进行比较,并通过逐步类推,使学生逐步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

“做一做”中安排了一个“鸽巢问题”,学生可利用例题中的方法迁移类推。

2.例2及“做一做”。

本例介绍了另一种类型的“抽屉问题”,即“把多于个的物体任意分放进个空抽屉(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1)个物体。”教材提供了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3本书的情境。仍用枚举法及假设法探究该问题,并用有余数除法的形式5÷2=2……1表达出假设法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类推解决“把7本书、9本书放进2个抽屉的问题”。

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是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

“做一做”中“抽屉数”变成了3,要求学生在例2思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

3.例3。

例3是“抽屉原理”的具体应用,也是运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与“抽屉原理”有怎样的联系,可先让学生自由猜测、再验证。逐步将“摸球问题”与“抽屉问题”联系起来,找出这里的“抽屉”是什么,“抽屉”有几个,再应用前面所学的“抽屉原理”进行反向推理。

四、教学建议。

1.应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虽然并不需要学生对涉及到“抽屉原理”的相关现象给出严格的、形式化的证明,但仍可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式进行“就事论事”式的解释。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2.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抽屉问题”的变式很多,应用更具灵活性。但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抽屉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问题中的具体情境和“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影响能否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如果可以,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

3.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抽屉原理”的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用“抽屉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问题”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因此,教学时,不于追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只要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更要允许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

鼎尖教案语文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文,理解词语“赶集”的含义。

2、知道描写春天的不同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

3、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借助小燕子赞颂美好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1、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

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2、配乐读诗句和朱自清《春》节选。

这种写法是多么奇特啊!

二、朗读、记诵描写春天的语段。

1、出示语段,学生自由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文字,也是描写春天的,自己轻声读一读。

出示: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长句。

师范读:“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句话是长句,读的时候要注意有换气的地方。

学生个别读,交流读。

3、借助图片,记诵语段。

男女生分别读这段话。

师:文章要多读,多读就能把美好的语言印在脑海里。来,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出示春天的图画,师借助图画上的景物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话。

4、通过理解词语“赶集”,再次记诵。

师:作者说红的花,绿的草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引读时凸显“赶集”一词)集就是集会,包括庙会、灯会、集市等。(随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看看图片,联系文章内容,想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师再次引读描写春天热闹场景的这段文字。

三、梳理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出作者和课题。

1、出示诗句,引出课题。

师:春天是具有生命力的,古往今来,有很多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春天,有的作者抓住了春天的风来描写,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的抓住了春天的花朵来描写,朱熹的《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有的抓住春天的江水来描写,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我国现代散文家郑振铎(出示相片)却抓住了——燕子(板书:燕子)来描写春天。他觉得(出示文字:“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学生读。)。

板书:添趣。

2、引背描写春天的语段。

师:这是怎样的百花争艳的盛会呢?引背“阳春三月~春天。”

四、学习作者对燕子的描写。

1、朗读1、3、4小节,理清脉络。

分别请三名学生读一读。

师归纳:从外形、飞行时和飞倦了三个方面来描写。

板书:外形飞行飞倦。

2、学习描写外形的小节。

(1)学生自读投影上的第一小节,说说燕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活泼可爱。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朗读时要有轻快的感觉。

生边读师边在黑板上画燕子。

指板画引背描写外形的句子。

3、学习描写燕子飞行的小节。

出示两幅图。

(1)请学生找到相对应的句子(图片下出示句子)。

(2)读读句子,结合有关的词句来说说燕子是如何为春天添趣的,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合作。

(教师随机点评:飞得快,为春天增添生机;像个小画家,灵活而调皮。)。

(3)体会到了之后,读好这些有趣的情景。多种形式读。

燕子在飞行时,也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4、学习描写燕子飞倦了的小节。

师:燕子在飞行时添趣,在他不动的时候,飞倦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1)添画、想象。

随学生的回答,师在燕子之间画上细线。

你看,这像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读句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2)师引读这一小节。

师:电线像曲谱,小燕子像跳跃的音符。为我们带来了乐趣。也为春天增添了生趣——。

(3)谈感受,展开想象。

谈谈你的感受,请你联想一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我仿佛听到了——。

师:飞倦的燕子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在作者的眼中,燕子真是——伶俐可爱。

板书:伶俐可爱。

难怪作者如此喜爱燕子,在他眼中,燕子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春天的使者。

五、总结:

1、全文朗读。

读好文章,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迁移写作。

师:在作者的眼中,燕子是最可爱的,所以他通过外形、飞行时、飞倦了三方面来描写燕子,赞颂春天。你对什么最感兴趣?也可以仔细观察,学着这篇文章的样子来写一写春天。

鼎尖教案五年级数学答案范文

教学目标:

1.能直接在方格纸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简便性。

教学难点:

如何将整体图形转化为部分的图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平移可以转化为规则图形从而计算出它的面积,出示练习,提出问题: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得知的?对于图123学生的方法会有很多,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这组练习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学生在解决面积是多少的过程中打开了思路,如图1既可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先算出左边图形的面积,再乘以2得到整个图形的面积。也可以根据组合图形是平移得到特点,先算出上面一个大三角形的面积再乘2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还可以沿对称轴将图形分割为四个三角形,再旋转平移转化为长方形算出面积,即化不规则为规则图形来计算。孩子们灵活多样的解决问题方法是为后面地毯上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新授。

(一)对图形特征的观察。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块漂亮的地毯,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说说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生1:这块地毯是轴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问:对称轴在哪里?有几条?

(学生到黑板前演示给全班学生看,目的是提醒孩子可以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或四份,为化整体到部分,知部分求整体的解题思想做准备。)。

生2:这块地毯是蓝色和白色两种颜色。

师问:能找到这两种颜色的格子与总格子数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能说到蓝色格子数加上白色格子数等于总格子数,或者是另外两种变式的数量关系也可以。为用大正方形面积减去空白面积等于蓝色部分的面积这一解决问题策略做准备)。

生3:学生会说到在蓝色格子部分有的是拼成较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问:能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吗?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这正体现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更加激起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指的时候会随着观察的深入发现那些长方形也是轴对称的。当学生把蓝色的格子部分看作是一个个正方形时却发现这些正方形又不是独立的,要想按正方形面积来算就要解决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重叠部分。学生对以上这些内容的发现与关注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同时也为学生解决问题更加多样化及方法的简洁性埋下了伏笔。)。

(二)提出问题。

1.独立探究。

同学们对地毯图案有了充分的认识,老师想知道蓝色部分的面积,你认为该怎么算?

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和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写在作业纸上。

(教师巡视学生的活动情况,并留意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情况)。

2.合作交流。

师:把你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和小组内成员进行交流,比一比谁发现的方法最多?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谁愿意代表小组与大家分享?

3.展示提高。

生1:数方格的方法,一个一个的数,一共有108个小格,所以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2:我先数出一行有几个蓝色格子,分别是6,6,10,6,10,8,8,8,8,10,6,10,6,6.再把每行的数相加,也是108平方米。

生3:数的方法太麻烦了,这是个轴对称图形,我数出左边一半6+6+10+6+10+8+8是54,再乘2就是全部面积。

生4:我找到这个图案的横竖两条对称轴,这样就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我数出它的左上角蓝色格子数是3+3+5+3+5+3+3+2=27个,27乘4也是108平方米。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你所说的左上角。

(学生上台活动)。

师:大家认为这个同学的方法怎样,谁能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整体为部分,知道部分求整体。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5:蓝色部分可以看作4个长6宽2的长方形,面积是48平方米;还有4个3乘3的正方形,面积是36平方米;4个4乘1的长方形,面积是16平方米;中间蓝色面积是2×4=8平方米;总面积是48+36+16+8=108平方米。

师:你能把找到的长方形上来指给大家看吗?再写出每一步的算式。

(学生按要求重新说一遍)。

生6:上下左右有4个6乘3的长方形,面积是72平方米;每个角还有7格,再乘4是28平方米;加上中间8个,蓝色部分面积也是108平方米。

生7:我是把整个图案均分成四份,每一份是边长为7的正方形,面积是7×7=49平方米,空白部分可以看作5个边长是2的正方形,面积是2×2×5等于20平方米。一份面积是用49-20-2=27平方米,再乘4得到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8:如果把最中间的2个向上平移,空白部分就是2个4乘2的长方形,外加6个白色格子,用每一分面积27乘4得到蓝色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9: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得出蓝色部分的面积,空白部分面积是每个角是12个格子,4个角面积是48平方米,中间部分是5个2乘4的长方形,面积是40平方米。用总面积14×14-12×4-5×2×4,剩下面积是108平方米。

师:谁听明白了,能结合图再具体说一说这种方法是怎样算的吗?

学生重新叙述一遍。

师:这种方法和前面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10:用的是地毯总面积减去白色部分面积得到蓝色部分面积。

生11:每个角有2乘2的正方形各3个,中间部分的空白可以看作5个4乘2的长方形,用14×14-2×2×3×4-4×2×5,求得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13:我和前面同学不一样的是把空白部分看作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共有22个正方形。算式是14×14-2×2×22。

生14:14×14-4×3×4-4×10,用总面积减四个角空白部分面积,再减中间空白部分面积。

生15:我没用总面积减空白面积,当我画出图形的两条对称轴时,我发现蓝色部分都可以看作是正方形。

师用手势示意学生利用大屏幕讲解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生16:可这些正方形像拉环一样套在一起。

(细心的学生发现每个正方形都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有重叠部分。)。

生17:先不管重叠部分,共有12个正方形,减去重叠的8格,加上中间8格,算式是3×3×12-8+8.

生20:我在计算过程中这几种方法都用到了,先把整体分做四个小部分,数出一部分蓝色面积是多少,再算出整体蓝色部分的面积。

(考虑到不同方法思维难度的大小与计算时间的长短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选择)。

(设计意图: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书写可能用到的时间较长,因此教师在巡视的同时要关注需要帮助的孩子,同时要留意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随时板书在黑板上,在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法与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寻找简便的方法。学生在这么一场对话之后会从中受益很多,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优势)。

三、小结。

四、综合运用。

课本第一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运用的方法,谁的方法更简便?)。

第二题:先独立解决,再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案,并作简单记录,比一比哪组方法多。

(选择自认为最简便的方法汇报)。

第三题独立解决,并对比两组题,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鼎尖教案答案六年级上语文范文

教材分析:

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的经过展开故事情节: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仙人帮助;劈山救母。故事衔接紧凑,情节生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品格顽强、不畏艰险、战胜邪恶的少年形象,表现了真挚动人的人间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1、重难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2、课型:新授。

3、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联想,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建议:字字读准、句句读通;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句。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纠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用记号标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语或句子。

2、集体交流:

(1)师相机出示句子: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a从“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急切的心情。(板书:奔向华山)。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2)相机出示句子: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a看图理解:深涧。

b(看图回答)“多少座高山”、“多少道深涧”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千山万水.)。

c练习朗读这句话。

(3)沉香走遍了千山万水,一定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他都吃了哪些苦?再次读文后,指名回答。

(4)一路上,沉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想象)。

3、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这么多的累,他为什么一点也不在乎呢?此时此刻,你想对沉香说些什么?(板书:不畏艰险)。

4、指导朗读第二段,指名读,评议,齐读。

5、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文中“孝心”的理解。引读第三段。(板书:仙人送斧)。

示图片)看图回答。(板书:劈山救母)。

(1)边读边表演: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

(2)沉香终于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妈妈,此时,他们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你认为他们会说些什么?(看图练习说话)。

(3)看到这对母子的团聚,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一段。

四、积累语言,内化吸收。

1、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照图:说说自己是不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呢?

3、播放全文的配乐朗读及有关画面,学生一边静听默看,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4、(出示词语)同桌合作,练习讲故事。

五、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1)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

(2)与上文联系起来,把“沉香救母”的故事完整的讲给父母听。

鼎尖教案二年级语文电子版模板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好、听、非、住、胆、平、完”7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生字和多音字“好”。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小鹿活泼,快乐,体会文中营造的童话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好、听、非、住、胆、平、完”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清净,激趣导入。

1.师:今天又一、位新朋友来到我们中间,他是谁?

2.出示“梅花鹿”的词卡,请同学们跟小鹿打招呼。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过渡:小鹿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想去吗?翻过生字山,走过生字桥,那片美丽的小树林就是小鹿的家。

1.(课件出示生字小山)我们来爬山!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2.(课件出示生字桥)我们来过桥!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过渡:(课件出示美丽的风景图)瞧,我们的朋友来迎接我们了!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欣赏课件展示的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鹿?

(3)读读这一、段,用你的声音告诉我们,你的心中有一、只怎样的小鹿。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小鹿跑呀,跳呀,来到小池塘边,他看到了什么?

(1)说说画面上的景象。

(2)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小鹿在夸你们呢!

(3)同座互读,指名读,四人小组读,上台表演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看到这幅奇妙的画面,小鹿会想什么呢?请你猜猜看。

(1)指名说一、说,肯定学生的大胆想象。

(2)小鹿真的是这么想的吗?快来读读吧!同座互相读,推荐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多活泼可爱的小鹿呀!他可真像一、棵小树,一、棵长眼睛的小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体验性朗读。

过渡:你们喜欢这只小鹿吗?你们觉得这棵长眼睛的小树有意思吗?你想做这只小鹿吗?

1.请你把1——3自然段中的“小鹿”换成“我”,再来读一、读。学生练读。

2.说说像这样读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3.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鹿,你是一、只活泼的小鹿,你是一、只可爱的小鹿……请大家把1——3自然段美美地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吧!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字?

2.观察这几个字字形上的共同特点(左窄右宽)。

3.老师范写“好”。

4.学生练习书写。

5.书写反馈。

板书设计。

2.长眼睛的小树。

好听住胆左窄右宽。

鼎尖教案语文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正确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懂得邺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原因和西门豹认真调查,分析原因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围绕人物,理清思路。

1、读题质疑:围绕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自读课文:课文围绕人物,重点写了什么?(自读课文要到位,要求能把课文读正确。)。

3、理清思路:课文哪一部分写惩治恶人?哪一部分是起因?哪一部分是结果?

二、创设情景,自读研究。

1、创情景:老师扮西门豹,你们就是我的谋士,咱们就要分头调查。

2、定组名:讨论调查小组的名称。

3、明要求:

(1)你们想调查什么?交流,提示。

(2)阅读课文第2-9自然段,讨论并填表。

()小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三、汇报交流,点拨展开。

1、帮助释疑:你们在调查和写报告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

重点理解:

闹: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

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2、交流报告:(重点交流调查结果)。

四、小结提升,设悬延伸。

1、通过调查,你们有什么想法?

2、大家说,“我”下一步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麻烦、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等词义。

2、借助文本,多角度地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

3、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确定专题。

1、引入: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你能给上面的词语分成两类吗?(巧妙为民除害)。

2、确定专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西门豹是怎样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

二、梳理内容,指导方法。

2、四人小组研究:你们觉得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妙?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议一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

赛一赛,谁能读出这句话巧妙。

三、小组研究,教师指导。

四、汇报交流,展示点拨。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泊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1、四人小组起立,小组长主持汇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其他组的同学同意他的说法吗?有补充吗?)(板书:救姑娘、投巫婆)。

2、你们从哪里体会到的?

(1)“不漂亮”:姑娘真的不漂亮吗?为什么要说新娘不漂亮?

(2)“麻烦”:“麻烦”是什么意思?这里的“麻烦”与平常的意思一样吗?

(3)“河伯不会满意的”西门豹真的相信有河伯吗?

(4)“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说明巫婆已经淹死了。

3、你觉得西门豹这样说高明在哪里?

(1)救出新娘;。

(2)惩治巫婆;。

(3)破除迷信;。

(4)教育百姓。

4、当时,西门豹会怎样说这几句话?谁来学西门豹?你觉得他的朗读怎样?为什么?(朗读引导:三个“不”读得坚决,“麻烦”、“漂亮”等词语得稍客气又含有命令口气。)。

5、教师评价:你们抓住了西门豹的语言读出了话外之音,读懂了西门豹惩治办法的巧妙,真不错!

6、迁移:像这样,西门豹巧妙的话还有很多。你们读懂了吗?学生交流随机出示另两次语言: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官绅头子)。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官绅)。

(1)逐句朗读,体会心情,为什么这样读?(随机理解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2)比较西门豹的两次语言,你发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a、“麻烦”到“请”,从有商量的口吻到命令的口气,重话轻说,轻话重说,巧妙之一。

b、从“催一催”到“催催”和“到”。“!”看出西门豹说话的语气越来越急,急话缓说,缓话急说,巧妙之二。)。

(3)有感情地朗读。

五、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1)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2)以巫婆、官绅的河伯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2、片断欣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西门豹的精彩片段。(观看录像)。

4、补充题目:()的西门豹。

鼎尖教案语文二年级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六)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直”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4段。

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答案例文

1.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

(1)在12届亚运会中,各国金牌情况如下:中国占40.3%,韩国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国家占23.8%。

(2)五(三)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85%的人获优秀成绩,15%的人成绩达标。

提问:谁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

师:这就是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怎么读写百分数,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

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要来复习有关知识。

提问:这两道题的结果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是一个分率。)。

(二)讲授新课。

(投影)。

提问:第一问怎么列式解答?

提问: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怎么做?

提问:根据所得的数,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三好生人数的比例高吗?你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不容易看出。)。

讨论:怎样做才容易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呢?(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根据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小结: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进行比较时,一般要进行通分,使分母相同。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中,通常把分母化成是100的分数,这样便于比较。下面我们把这两个数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几,也表示三好生和年级总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练习。(出示投影)。

品与产品总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学校图书馆有文艺书900本,有故事书450本,故事书占文艺书的几分之几?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什么?(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提问:请你们想一想,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什么关系?(分组讨论)。

小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就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提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倍数关系。)应不应该有单位名称?

4.学习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提问:百分数和分数比,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不同点:形式不一样。)。

百分数应该用什么形式表示呢?

(1)写法:写百分数时,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表示。写百分数时,去掉分数线和分母,在分子后面添上百分号。例如:

(板书)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2)读法:读百分数时,只要把百分号看作分母是100,百分号前面的数看作分子,就可以和分数一样读了。例如:

17%?读作百分之十七;。

0.03%读作百分之零点零三;。

15.2%读作百分之十五点二。

5.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讨论)。

百分数是分数中的一种情况。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又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所以分数后面既可以有计量单位,也可以没有计量单位;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没有计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第125页“做一做”,在书上做,然后订正。

2.第126页第1,2题,做在练习本上。

3.(投影)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

(3)百分数的分母一定是100。

()。

(4)五(三)班45人,体育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

4.填空:

(1)一本书看了40%,表示()占()的40%。如果书是100页,看了()页;书是200页,看了()页。

(2)一条公路,修了25%,还剩()%没修。

(3)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因为有了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可让学生讨论后解答。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

你知道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都在什么时候用百分数吗?(在计算优秀率、合格率、体育达标率等方面。)。

师:百分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希望同学们学好百分数并学会在实际中应用。

(五)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引用日常生产、生活中运用的百分数的例子,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对分数意义的复习,引出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做了铺垫。同时初步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教案通过对分数、百分数的分析、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百分数意义的练习,达到了在知识点的关键处或难点处进行重点练习的目的。在教案中列举了一部分生活中使用百分数的例子,目的是引起学生对百分数的兴趣,了解百分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身边,逐步学会使用百分数。

六年级语文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说这种文体。了解作者通过细致刻画外貌及心理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的方法。

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的兴趣。

3、反复读文,感悟作者语言的魅力,体会祥子的性格特征。

1、体会祥子的性格特征。

2、进一步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苦命运。

了解作者通过细致刻画外貌及心理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的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祥子的形象。

查找祥子生活的社会背景。

一、介绍写作背景,引入文本。

(一)回顾本单元学过的两篇老舍先生的作品《我的母亲》和《济南的冬天》。

教师导语: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来,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作品格调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就是他那个时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今天,我们就再次跟随老舍先生之笔走进课文,去看看《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买车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

(二)介绍写作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景资料。

2、教师随即归纳总结。

二、自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教师引导学生简要概括即可。例如文章讲述了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从租车到下定决心买车,经过努力工作而买到了属于自己的新车的过程。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祥子的性格特征。

(一)学生默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是个怎样的人?边读边在书中进行勾画和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二)反馈交流中,教师相机引导感悟并指导朗读。

1、祥子身体健壮。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对祥子的外貌描写中来体会。正因如此,他才对拉车充满信心。

2、祥子具有淳朴的品质。

“他确乎有点儿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看出初进城市的他,还保留着农民的淳朴。还可以从他拉车的姿势来体会。

3、祥子有心眼,有理想。

通过祥子打定主意买车,想有属于自己的车,以及买车时与老板讨价还价来体会。这里要抓住心理描写。

4、祥子吃苦耐劳,坚持不懈。

在开始拉车时,“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三)教师小结:整篇文章中,祥子的语言甚少,看出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阅读,引发课外阅读兴趣。

(一)教师导语:经过努力祥子终于买上了一辆崭新的洋车,今后他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吗?教师选取《骆驼祥子》中的一个小片段读给学生听。

(二)想要了解祥子今后的命运,课下大家可以将《骆驼祥子》这篇小说读一读。

六年级语文教案

1.引导学生将词语分类并积累。

2.了解认识我国的名人,并向名人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

3.积累诗句。

4.开一个“好习惯交流会”,让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

积累词语、诗,自己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开交流会。

1.词语卡片。

2.名人卡片。

3.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主教案。

一课时。

我们学过很多的词语,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型,请你说说有哪些标准,可分哪些类别。今天的“万花筒”将告诉我们一个分类的标准。

1、“我会分”。

(1)出示“我会分”词语卡片。

学生读词语,读要求。

(2)可按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如:聚精会神……。

还可分为贬义词,如:落荒而逃……。

(3)补充两类词语。

2、“我知道”。

(1)出示名人填卡片,明确要求。

(2)学生填空,交流。

(3)选择其中一位,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1.出示诗句卡片。

2.学生读诗句。

3.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感悟。

4、学生背诵诗句。

1.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分组交流、讲述。

3.小组代表交流。

4.。

将学生的好习惯进行归纳,与同学们共享。

学生对本次语文活动从多方面进行、回顾,积累经验。

六年级语文教案

回顾拓展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本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外学习的感受。

1.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二)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三)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成语大意。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成语意思,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朗读。

4.交流成语意思。

5.练习背诵。

6.交流课外收集成语。

7.齐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默记心头。

三、成语故事。

1.谈话导入。

2.交流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

3.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自学成语故事《舍本求末》。

4.交流读后感受。

5.教师小结,并推荐课外成语故事。

(三)。

新来的王老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掌握词语的正确搭配和熟记一些常用成语,知道本课的写作方法。

2、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和师生共同探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及本文的中心。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怀念优秀教师的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

三、教学难点:写读后感。

四、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学生回忆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

2、初步感知全文:自读课文,初步感悟本课中王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佐证。

3、字词教学:质疑:提出自己不懂或不理解的词句,寻求解答。

4、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课前的王老师留给给你的印象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宽宽的额头,明亮的眼睛。轻快地步子,全班热烈鼓掌。

课中的王老师留给你的印象是:温和、宽容。

课后的王老师留给你的印象是:亲切,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学生,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5、新来的王老师留给同学们深刻的印象,他是本文的主角,本文的配角蔡林叶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来分析蔡琳的变化:

课中:开始:低着头,一声不响,恼火,不出声(自卑)。

课后:开始说话,推开,忍不住拆开,大踏步回家(自信)。

6、读后感:面对蔡林的变化:你想对他说:

面对蔡林的变化:你想对王老师说:

7、与本班的差生交流,听听他们的心声,教会学生尊重每一位同学。再读课文倒数第二段。

8、拓展:鼓励能激励人上进,有时挫折也会激发人奋进。只要有上进心,只要想努力,任何时候都不迟。心有多远,路就会有多远。但只有付诸正确的行动,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出路。

9、作业:(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2)写人一般要从人物的哪些方面入手?

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多媒体课件。

本班的孩子基础较差,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思考方法,所以课堂上的重点放在了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上。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时,重点突出孩子的思考过程,强调孩子有根据地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旧知铺垫导入。

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过渡: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把比组成比例后我们有了新的名称,请自学课本第34页。生阅读后,请同学说出黑板上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的认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让孩子们自学,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读数学书的习惯。

(三)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投影出示)。

先小组之内说一说,然后在指名回答。重点说分数形式的比例外项和内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学习组成一个比例的两个比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重点突出分数形式下怎么去找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投影出示几组比例,让学生观察看看能有什么发现?细心的同学很快会发现这几组比例数字相同,但是书写位置不同。然后老师在质疑,为什么这些比例里的四个数书写位置不同却能组成比例呢?请小组合作找个这个秘密。

(2)学生找出原因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并指出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3)继续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性质,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4)比例写出分数形式后,也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乘得的积也一定相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用质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总结归纳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五)巩固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投影出示练习)。

2、应用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后,用展示台展示)。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投影出示)。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留给孩子质疑问难的空间。

(七)拓展练习: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3×40=8×15。

四年级下语文鼎尖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认识“崎、岖、廓、跨、撞、袅、黎、橙、缤、锦、绽、弧”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选出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二、教学难点:

1.在读中理解、积累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三、教学准备:

安徽黄山的风景视频、配乐朗读的音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方瑞华一块去爬黄山,一起去感受黄山的云海日出吧!

(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佳句,集体品读。

结合出示词语进行积累:

崎岖盘旋缭绕变幻无穷帆樯林立光怪陆离。

稀薄景象万千缤纷灿烂晶莹剔透金碧辉煌。

绽露瞬息万变眼花缭乱心神飞扬云烟袅袅。

3.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真切感悟。

1.默读课文。学习要求:

把课文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并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黄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景象呢?

(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3.学习“云海”

(1)谁对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刻?试着读读。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韵味?细细品读课文,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语句,将它们划下来,读给大家听。

(3)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海景象?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重点指导积累叠词:

明晃晃、光闪闪、白茫茫、亮闪闪。

你们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来吗?

(5)(出示黄山日出视频)指导朗读:在脑海中想像着黄山云海的神奇景象,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配乐)。

4.学习“日出”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几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时的变化。

小组交流,指名说,教师点拨,出示日出视频。

(结合板书:……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2)哪些语句写出了黄山日出的壮美?找出来多读几遍,读给大家听。

(3)重点积累:

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

同桌试着说说这样的词语。

(4)指导朗读:(配乐)喜欢黄山日出的同学一起读读描写日出的段落,要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哦!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背诵、摘抄积累……)。

1.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把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记下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五)板书设计。

云海日出。

(奇幻壮美)。

云海:……像……似……。

日出:……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六年级语文教案5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读准“”三个声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正确书写和拼读。认识五个生字,会读儿歌。

2、初步掌握三拼连续的拼音方法。

3、认识五个生字,字母儿歌。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光明媚,许多小朋友都来到了大自然中,寻找春姑娘的足迹。

生:……。

生:图上有蓝天、白云、绿树、小草、池塘、小蝌蚪,还有两个小朋友在喝水。

师:噢!小朋友们看,鸽子的嘴巴里还衔着一跟树枝呢。

生:这是“鸽”。

师:你真行,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妈妈教的,学前班学的。

师:那你能教教大家吗?

生:……。

师:我们记的时候还可以用上顺口溜“鸽子鸽子,鸽鸽鸽”

生:跟读。

师:老师这儿有首儿歌《小白鸽》:哥哥有只小白鸽,小白鸽呀爱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听了笑呵呵。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

生:老师,小蝌蚪是字母“”

师:你也把它教给其他小朋友好吗?

生:……。

师:那还有最后一个字母小朋友知道吗?

生:……。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念这三个字母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手放在喉咙这里,感受一下它们三个发音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爱学习,自己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又能读字母,还有顺口溜来记。小朋友们刚才学的这三个字母呢也是声母家的,下次帮它们找家的时候可不要找错噢!

生:……。

师:那么,当三个声母在一起时,你们能把它们区别开来吗?小朋友们自己试着练读三个声母。

生:练读。

师:老师这儿有首儿歌《小白鸽》:哥哥有只小白鸽,小白鸽呀爱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听了笑呵呵。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

师:好,现在先请小朋友们自己练写,看看老师不讲,小朋友们能不能写正确,写漂亮。

生:练写。

师:小朋友们都能自学了,写得真好!你们都写了,老师也应该来写一写,练一练,我们来看看老师有没有把它们写漂亮。

生:……。

师:好,学会了这三个声母之后呢,我们也要帮它们来找好朋友。先来给“。

六年级数学鼎尖教案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试算,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应用比例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东西,放在口袋里呢,这东西大家平时都玩过,还挺熟悉的,四四方方的,猜猜看是什么?(学生猜)。

2、还是让老师给你点提示吧!

课件逐句出示:买来方方一小盒,用时却有几十张,红黑兄弟各一半,还有一对“双胞胎”。

3、现在知道是什么了吧!课件出示:扑克牌。

(设计说明:通过一则小小的谜语导入新课,与之后的新授的比赛巧妙衔接,以扑克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比例,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从这13个数字中选择你所需要的数字来写出一个比例。

2、学生汇报写出的比例并说明理由。

3、们都是选择4个数字来组成比例。那你们想知道组成比例的4个数叫什么名字呢?(想)那就请同学们自己预习课本43页最后两段(师出示课件预习提纲)。(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4、就学生汇报的比例,找出内项与外项。

(设计说明:通过一个写比例的小活动,一是复习了比例的意义,二是教学了内项与外项。)。

在刚才同学们写比例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脑子转得可真快,王老师想跟你们比一比,比谁能更快地按要求写出比例。怎样?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生:敢)。

1、那我们就开始吧,请同学们先看“冠军攻略”(比赛规则)。

课件出示:

冠军攻略。

参赛者:王老师,全班同学。

规则:迅速判断由电脑随机抽取出来的4张牌面上的数学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请写下来。(至少写两个)(完成的可先举手示意)。

2、第一轮:6、8、9、12。

(老师比学生提前写完,并由学生验证,得出老师胜)。

第二轮:3、5、4、8。

(老师比学生提前判断出不能组成比例,并由学生验证,老师胜)第三轮:4、8、6、3。

(老师比学生提前写完比例,并由学生验证,老师胜)。

(设计说明:由扑克牌引出三轮比赛,设计都由老师胜出,学生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能这么厉害,这么快地写出8个比例,借此激发学生探究。)。

4、学生汇报,验证,课件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字母公式”

5、师讲解如何很快的判断4个数能否组成比例。

(设计说明: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看样子,同学们对新知掌握的不错,愿意接受挑战吗?

练习运用。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指出:2.4与40的乘积等于1.6与60的乘积。

(三)课堂巩固,练习提升。

1、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判断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14:21和6:9(2)3/4:1/10和15/2:1。

(3)9:12和12:15(4)1.4:2和7:10。

2、把图a按比例放大得到图b,按比例缩小得到图c。根据图中的数据组成比例。(课本46页第3题)。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四)实践活动题。

8:a=b:1.5,那么a和b可能是()和()。

如果a是小数,那么a可能是(),b可能是()。

如果a-b=1,那么a可能是(),b可能是()。

如果a+b=7,那么a可能是(),b可能是()。

(设计说明: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年级语文教案

1.引导学生将词语分类并积累。

2.了解认识我国的名人,并向名人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

3.积累诗句。

4.开一个“好习惯交流会”,让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

重点:积累词语、诗,自己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难点:开交流会。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名人卡片。

3.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主教案。

教学步骤。

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

我们学过很多的词语,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型,请你说说有哪些标准,可分哪些类别。今天的“万花筒”将告诉我们一个分类的标准。

二、万花筒。

1、“我会分”。

(1)出示“我会分”词语卡片。

学生读词语,读要求。

(2)可按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如:聚精会神……。

还可分为贬义词,如:落荒而逃……。

(3)补充两类词语。

2、“我知道”。

(1)出示名人填卡片,明确要求。

(2)学生填空,交流。

(3)选择其中一位,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三、百宝箱。

1.出示诗句卡片。

2.学生读诗句。

3.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感悟。

4、学生背诵诗句。

四、大舞台。

1.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分组交流、讲述。

3.小组代表交流。

4.。

将学生的好习惯进行归纳,与同学们共享。

五、课堂。

学生对本次语文活动从多方面进行、回顾,积累经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 11-19 三国演义八十六回读后感(通用15篇)
    读后感可以是对书中触动自己心弦的某个片段或句子进行引用和解读,让读者产生共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的读后感作品,体味其中的情感和思想碰撞。
  • 11-19 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总结范文(16篇)
    撰写月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自己工作成果的一次梳理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工作能力。如果你正在为写好月工作总结而发愁,那么不妨阅读以下的范文,或许会对你有
  • 11-19 长白山游记初二(精选21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用文字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其背后凝结着作者对生活的感知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
  • 11-19 蛋糕学员合同(精选15篇)
    合同协议一般包含双方当事人、合同目的、交易内容、条款与条件等要素,我们应该清晰明确地写明每一项内容。以下是一些合同协议样本,具体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 11-19 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活动方案(模板20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团队中的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共同研究、讨论和决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为高质量迎接山西省“语言文字规范
  • 11-19 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热门21篇)
    调研报告可以帮助决策者获取真实的信息和客观的数据,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和方案安排。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调研报告的实例,供大家借鉴和参考。1、学习教育情况令
  • 11-19 码头员工年度工作总结范文(18篇)
    工作总结是让我们回顾过去一个月的工作,思考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效果,以便做出调整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撰写月工作总结有
  • 11-19 春季大班家长工作计划范文(13篇)
    工作计划范文还可以帮助我们沉淀和记录工作中的重要经验和教训,方便日后查阅和参考。如果你正在苦恼如何写一份完美的工作计划,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够解决你的疑
  • 11-19 四年级语文课堂教案人教版(汇总22篇)
    四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下面是一份四年级美术教案的总结体会,希望对同行的美术教师有所帮助。
  • 11-19 美术助教工作总结(模板24篇)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许多工作挑战和机会,总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厘清思绪和总结经验。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激发您的写作灵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