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教师新课程改革演讲(实用16篇)

教师新课程改革演讲(实用16篇)

时间:2023-11-20 05:50:11 作者:笔舞教师新课程改革演讲(实用16篇)

范文范本一般具有经典性和代表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写作要求。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古往今来,人们称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园丁,铺路石……这种种比喻概括出教师职业的伟大,也形象地揭示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今天,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这种种比喻似乎已经不能恰如其分地说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了,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十分明确不同角色中的具体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从教学中的主角转向课堂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控制者、成绩的评判者,是学生学习的绝对权威。而新课程理念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给学生留有较大空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组织学生积极地合作学习;在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开放地自主学习;在教师精心准备出色的主持下,学生能尽情扮演各自的角色,使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高。

2.由教育关系的“独奏者”转向“伴奏者”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口号,但是现今我们所看到的课堂大多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生怕漏掉一句话,究竟谁是课堂的主人?谁是学习的主人?反观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难发现,由于长期以来过多地注重接受式学习,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要求所有的学生倾听、记忆,再现,使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独奏者”。这显然与新课程的理念是相悖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由原来的“独奏者”转向“伴奏者”?这就要求教师:一是在教学中发挥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知识,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二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把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放到现实情境中去学。如政治学科中的民族与宗教的内容,通过情境教学,创设以深入海南黎苗族地区采访写生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三是以辩论赛和知识竞答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主持人的角色,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交给学生,使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也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为了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的目的,就必须调整好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本,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自身学习和成长的主人,主动地,生动活泼地成长。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坚持时时处处把“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当作自己的一切行为的准则,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学管理中的指导者、服务者和教育关系中的伴奏者的角色。

3.由只注重知识的传播转向知识与能力并举。

传统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也即以“知识为中心”的。这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的教育从一次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背景下,已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人重要的已不是他已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当他需要知识时知道用什么手段,到哪里去获得知识。美国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了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转变。他们所需要的能力指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那么现在我国的课程改革更需要教师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观念,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4.由传统课堂的演员转向现代课堂的导演。

传统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这种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在班级教学中大量传授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利于学生活泼健康的发展。所以我们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力图通过学生活动来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现生命的活力和丰富的个性,活动教学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

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是为了教师教学方法和行为的转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结合的。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的变革是深刻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

新课程改革即兴演讲稿

带着岁月的痕迹,带着收获的喜悦,我从课程改革的年轮中走来了。回首课改路,那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迷茫与苦恼、冲动与理智、辛劳与收获,令我百感交集。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潮头涌来时,我有幸成了学校的第一批弄潮儿。回想两年前,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一切都感到新鲜,同时又是无知得措手不及,我就像一株久旱的枯草贪婪地吮吸着课改的甘霖。曾以为颠扑不破的教学真理正被重新审视,未曾听过见过的名词理念却急风骤雨扑面而来,看似异常活跃实则闹哄哄的课堂,备受瞩目却不尽人意的学习成绩,新与旧的交溶,进与退的交锋,机遇与挑战的同存,这一切的一切引人思索,撼人心魄,是固步自封还是乘风破浪?一时之间,竞有些不知所措了。

然而,课改教人深思,实验催人奋进。当我迷惘、困惑时,是研读实验书籍、网上浏览交流、撰写案例反思让我不断更新观念,从容面对实验问题,并竭力寻找解决方法,坚定前行的脚步。而当众人高呼“孤馆闭春寒”“一笔定乾坤”的年代已远去时,是听课研讨、培训交流让我知道自己并非孤家寡人,孤掌难鸣,一同站在课改这条战线上的还有那么多可敬的领导、可爱的同事,我们一同奋进,将一起到达成功的彼岸。记得,我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研讨课,想把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让老师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可学生们都“不配合”,孩子们都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吸引住,只顾自己玩去了,我只好费力的把课文讲完,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王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刘副校长的指导点拨下,在和教研组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最喜欢学习了!”……一句句的话语激励着我和学生们不断地成长。此后我上的几节研讨课,其质量比以前有了提高,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肯定。

如果说领导英明的决策、同事们真诚的关切是课改路上的指明灯,那么来自学生奇妙的童真心声和那真诚的情意则是我不懈探索实验的动力和源泉。“陈老师,你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讲的故事也好听!”下课后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对我这样说,顿时,我的心中装满了满足与甜蜜。“老师,我能编儿歌让大家很快记住‘闯’这个字。小马小马真可爱,蹦蹦跳跳真灵活,闯进人家真厉害,吓得人家跑得快!”这儿歌编得真是绝啊。我不禁在心里暗自赞叹起来!老师们,你有多久没有听到过这天赖般的心语了?你有多久没有聆听过花开的声音了?是新课程,是新课程让我们走进了这片莺飞燕舞的广阔天地,是新课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明天繁花似锦的希望。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教学中我们一起体验着创新的快乐,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交流中我们一起用爱编织希望、用心装载歌声。

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将继续投入到课改的伟大实践,接受课改的严峻挑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我,与新课程共成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课改之路漫漫兮,吾辈需努力。我们在探索课改的奥秘,我们在开辟课改的航道,我们在寻找课改的真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新课程标准》走进心灵、撞击心扉。我们在浇灌课改实验之花,我们将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课改共成长》。

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教师我参加工作已经十年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已经近十年了,回顾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历程,有艰辛与挫折,也有欢笑与成功。课改让我学会了正视自我,反思自我,实践自我。

刚接触,觉得课改很大是专家们研究的事儿;又觉得课改很小,小到跟自己无关。我甚至都没认真思考过:课改要改什么?为什么要课改?如何改?次数不多的课改精神下的理论学习、公开课教学也都是支差应付,流于形式。随着课改的推进,渐渐知道课改的必要性,但仍是被动的。把自己的不思上进归功于客观环境的不成熟,其实更主要的是没有潜下心来去思考,实践。

当自己精心准备的公开课被指出:师生定位不准,教师不敢放手,没有体现学生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与评价;教法与学法陈旧,没有体现课改精神;.....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我才深切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与浅薄。我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正视课改,唯有潜下心来切切实实加强理论学习,接受课改的洗礼,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重新给自己定位。

此后的教学中,我进行经常性的反思,找出与课改要求的差距,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一次次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更加明确了课改的要求与方向,领悟了课改的内涵与精神,体验到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魅力,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谦虚审慎的钻研态度,为我树立了榜样。对照专家的指引,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点滴的进步给了我前进的动力。看着一只只举得直直的小手,一张张渴求展示自我、稚气而自信的脸,听着一个个出人意料、富有个性的见解,感受着一次次惊喜与欣慰。我真正体会到是课改给课堂注入了生机,给学生注入了活力。当我与孩子们,我的同事们与孩子们,沉浸在课改的快乐中,沐浴着课改的阳光成长时,我终于明白了:课改气氛与环境的形成,不是靠学校与领导的指挥棒,而要靠我们自己的实践,我们一线教师才是课改实施的关键。

改变固步自封、陈规陋习不是件一帆风顺的事,但是做事就怕你用了心,只要用心去探索,主动去尝试,就一定会有成效。课改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成长不是一时的冲动与激情,而是一种不懈的努力,需要我们去坚持。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正视课改,坚持课改,让课堂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我们与学生共成长的舞台。让我们高扬课改的风帆,与孩子们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一同体验创新的乐趣,一起用爱编织理想和希望,共同迎接并享受课改带来的和睦、蓬勃的春天!

新课程改革即兴演讲稿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一篇演讲稿来说,写好开头和结尾尤为重要。因为听众专心听的首先便是第一段,所以一篇演讲要想紧紧抓住听众的耳朵,让听众不由自主的随着你的思路走。开头就要有亮点。更多优秀的演讲稿开头、结尾范文尽在本网。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享有知识的游乐场。看,我们的小朋友正在和拼音宝宝交朋友呢,开小火车送字宝宝回家,到知识果园里采摘苹果,去登数学大山抢红旗,做拼字游戏时,大家拼出一句句有趣的话语,拼出了一个个神奇的童话。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灵动啊,他们正全身心的感悟着知识的无穷魅力!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饿展现才艺小舞台。听,小百灵唱歌了,娓娓动听;小播音员朗诵了,字正腔圆;小诗人呤诗了,摇头晃脑;小音乐家谱曲了,有模有样的;还有一群小评论家们正振振有辞的表述他们看法呢。课堂上多热闹啊,孩子们是那么的跃跃欲试,他们的眼里充满了自信和喜悦!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发挥想象的五彩池。记得有一次外面正下着小雨,我让小家伙们闭上眼睛感受斜织细雨的静缢,听听外面是什么声音?这时一双双小手拉住我的衣服,有的笑咪咪的说:“那是秋姐姐撒花瓣的声音。”有的甜甜地告诉我:‘那是彩虹庆祝丰收的声音’有的欢快的说:“那是天使在唱歌的声音”还有的轻轻的说:“那是蝴蝶跳舞的声音”是怕跑美丽的蝴蝶吧?我告诉孩子们我听到的是他们诗一样的声音,孩子们可乐坏了。他们正用自己指挥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丰富多姿的世界!

课改驱走旧陈俗,教育迎来艳阳春。遥望今后的课改之路,或许我们扔象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我们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与感动吧!他正和我们一起奏响动听的乐章;它正和我们一道描绘多彩的画卷;它正和我一同谱写壮丽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感谢课改,祝福课改!我们满怀信心、满怀激情、满怀憧憬,将课改进行到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论文摘要:教师对课程价值、结构、范围、程度、进程等问题不同的认识形成了不同的课程观,教学行为受课程观的影响,使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受到影响。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教师课程观调查问卷”,对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课程观的转变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课程观教学观调查分析建议。

课程是什么?施良方先生在“关于课程问题的四十年学术争鸣”中,收集了课程的50多种意义,其中包括“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等等。多种多样的课程定义也决定了课程观的多元化。经过长期的分析总结,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课程观。

在教育史初期,人类和自然的矛盾是主要社会矛盾,人类迫切需要知识去征服自然,于是出现了第一种课程观即课程是知识或学科。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兴起了一种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它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于是美国著名教育理论家约翰.杜威提出了第二种课程观即课程是经验。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因此科学主义以及它所倡导的主流文化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于是就出现了第三种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观。其重视教育和文化的联系,关注学习者的体验,将社会因素、情感因素作为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调查方案。

2.1调查对象。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余下镇中小学教师作被试,两所学校分别是惠安小学和惠安中学初中部,发放问卷1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其中男性58人,女性42人,年龄在25岁以上,50岁以下,教龄1一25年,学历几乎都是本科,少数专科。

2.2调查材料。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进行,所用问卷共15题。第一部分共11道量表题,每题有“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不清楚”、“基本同意”、“完全同意”五个答案供选择,为便于量化,按1,2,3,4,5赋值。第二部分共4题,多选题。主要从教师的新课程观,教学观等维度针对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在两所学校各抽取10名教师进行个别访谈,访谈内容围绕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包括对课时的调整,教师结合自身的困惑及感受谈自己的建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教学观念的情况。

教师的课程观,就是教师对课堂对课程的看法与理解。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指导教学,是否能够将新课程的教学观念与实际课堂有机结合,与新课标的实现有质的关联。由于教学观念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即: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看法、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以及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3.1.1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看法。

在针对课堂评价标准的一题调查中,统计结果如下:选择“师生互动”的教师占71%;选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发展”的教师占68%;选择“学生能自主思考、探究学习”的教师占61%;选择“教师对教材的充分把握”的占52%;“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占51%,“教师的语言表达与书写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各占33%。

3.1.2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针对“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的相关回答中可以看出,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是以学生为依据的,此比例占到97%;其次是遵照教材的实际,选此选项的教师占62%;选择“遵照教学条件”的教师占56%,只有26%的老师选择“遵照自身的实际”。

3.1.3在开放性问题中,要求教师就“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来谈自己的观点,分析发现,出现频次较高的是:驾驭教材的能力;课堂组织、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沟通能力;专业知识深厚。另外还包括:知识面广、分析与整合知识点的能力;搜集资源革新课程的能力,等等。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来看,教师观一致的方面体现在教学方法的依据选择和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上。绝大部分的教师都能够以学生为主体,遵照学生的发展规律,将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而在对一个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中发现,教师的基本素质被排在首位。这种差异可以说明,教师的观念还在不断地更新与碰撞当中,只有在实践中反复的权衡比较,才能扎实并且有效的转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观念。

4、研究结论与建议。

4.1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处于不断地更新与碰撞中,这对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教师不仅需要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还要求学校,社会对教师的培训给予支持。上面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观一致的方面体现在教学方法的依据选择和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上。绝大部分的教师都能够以学生为主体,遵照学生的发展规律,将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而在对一个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中发现,教师的基本素质被排在首位。这种差异可以说明,教师的观念还在不断地更新与碰撞当中,只有在实践中反复的权衡比较,才能扎实并且有效的转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观念。

4.2提升教师的课程观与教材研发能力。教师的课程素养须进一步提高。因为教师的课程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师研发课程与创建特色课程的质量。一是要提高课程意识。二是强化课程知识。三是提高课程能力。教师能够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和课程结构,使课程的实施更灵活更开放。这不仅需要定期地对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的集体培训,更新其内在的知识结构,更需要教师主动的参与到课程开发的观摩和讨论当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积累经验,提高驾驭能力,找到适合自身成长需要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1。

2.施良方.《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8.3.主编.《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国家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颁发的《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课程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天的到来。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中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次课改一再倡导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反思,从而更好地及时地完成角色的转变。《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快乐地学习。这是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必然要求,也是“寓教于乐”的历史回归。由此观之,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我们不能只会做“经师”,更要去做“乐师”,要及时的转变自己的角色,积极投身于改革的大潮,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真正的水手。

多少有识之士曾呼吁“诗意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其本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年前的孔子的讲学,往往是先生居中间,弟子团团坐。传道授业、释疑解惑,各抒己见,其乐融融。大家都知道,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即师生的互动过程。它以课堂为主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活动大多是教师唱“独角戏”,想方设法把密密麻麻的教案文字变成语言传授。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丧失。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变得黯淡无光,一个个成了吸收知识的`“机器人”。新课程标准则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活动中的最佳组合。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引起师生感情的共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

有这样一句古话:“授人以鱼,可解一餐之饥;授之以渔,则可终身享用。”它启示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的传授给学生现成的东西,而重在教给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和方法。换句话说,就是少给孩子一些唾手可得的“金子”,多给他们“点金术”!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生很容易从课外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主要不再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应成为发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学习服务,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应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寻求真理。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回归,也只有这样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的发展。

(三)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叶圣陶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谈到“生活的本质不仅包括我们得到。

[1][2][3]。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理念等。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才能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当前问题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展开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揭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颖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首先,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求知的过程。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将习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英国哲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意会知识。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中的,是情境性和个体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无论你掌握了多么丰富的游泳的明确知识,但从来没有在水中折腾过,那么你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因为你脑中缺乏游泳的意会知识,游泳是在游泳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放弃以前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一种与具体知识相对应的稳定的产生式,即一看到条件信息,相关的活动就会自动产生。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过程教学,让学生参与并体验。

[1][2]。

新课程改革即兴演讲稿

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悄悄地走进了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房;当新课程改革从理念变为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时候,我们在行动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新课程改革即兴。

演讲稿。

欢迎借鉴参考。

带着岁月的痕迹,带着收获的喜悦,我从课程改革的年轮中走来了。回首课改路,那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迷茫与苦恼、冲动与理智、辛劳与收获,令我百感交集。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潮头涌来时,我有幸成了学校的第一批弄潮儿。回想两年前,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一切都感到新鲜,同时又是无知得措手不及,我就像一株久旱的枯草贪婪地吮吸着课改的甘霖。曾以为颠扑不破的教学真理正被重新审视,未曾听过见过的名词理念却急风骤雨扑面而来,看似异常活跃实则闹哄哄的课堂,备受瞩目却不尽人意的学习成绩,新与旧的交溶,进与退的交锋,机遇与挑战的同存,这一切的一切引人思索,撼人心魄,是固步自封还是乘风破浪?一时之间,竞有些不知所措了。

然而,课改教人深思,实验催人奋进。当我迷惘、困惑时,是研读实验书籍、网上浏览交流、撰写案例反思让我不断更新观念,从容面对实验问题,并竭力寻找解决方法,坚定前行的脚步。而当众人高呼“孤馆闭春寒”“一笔定乾坤”的年代已远去时,是听课研讨、培训交流让我知道自己并非孤家寡人,孤掌难鸣,一同站在课改这条战线上的还有那么多可敬的领导、可爱的同事,我们一同奋进,将一起到达成功的彼岸。记得,我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研讨课,想把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让老师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可学生们都“不配合”,孩子们都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吸引住,只顾自己玩去了,我只好费力的把课文讲完,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王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刘副校长的指导点拨下,在和教研组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最喜欢学习了!”……一句句的话语激励着我和学生们不断地成长。此后我上的几节研讨课,其质量比以前有了提高,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肯定。

如果说领导英明的决策、同事们真诚的关切是课改路上的指明灯,那么来自学生奇妙的童真心声和那真诚的情意则是我不懈探索实验的动力和源泉。“陈老师,你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讲的故事也好听!”下课后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对我这样说,顿时,我的心中装满了满足与甜蜜。“老师,我能编儿歌让大家很快记住‘闯’这个字。小马小马真可爱,蹦蹦跳跳真灵活,闯进人家真厉害,吓得人家跑得快!”这儿歌编得真是绝啊。我不禁在心里暗自赞叹起来!老师们,你有多久没有听到过这天赖般的心语了?你有多久没有聆听过花开的声音了?是新课程,是新课程让我们走进了这片莺飞燕舞的广阔天地,是新课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明天繁花似锦的希望。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教学中我们一起体验着创新的快乐,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交流中我们一起用爱编织希望、用心装载歌声。

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将继续投入到课改的伟大实践,接受课改的严峻挑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我,与新课程共成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课改之路漫漫兮,吾辈需努力。我们在探索课改的奥秘,我们在开辟课改的航道,我们在寻找课改的真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新课程标准》走进心灵、撞击心扉。我们在浇灌课改实验之花,我们将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课改共成长》。

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教师我参加工作已经十年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已经近十年了,回顾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历程,有艰辛与挫折,也有欢笑与成功。课改让我学会了正视自我,反思自我,实践自我。

刚接触,觉得课改很大是专家们研究的事儿;又觉得课改很小,小到跟自己无关。我甚至都没认真思考过:课改要改什么?为什么要课改?如何改?次数不多的课改精神下的理论学习、公开课教学也都是支差应付,流于形式。随着课改的推进,渐渐知道课改的必要性,但仍是被动的。把自己的不思上进归功于客观环境的不成熟,其实更主要的是没有潜下心来去思考,实践。

当自己精心准备的公开课被指出:师生定位不准,教师不敢放手,没有体现学生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与评价;教法与学法陈旧,没有体现课改精神;.....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我才深切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与浅薄。我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正视课改,唯有潜下心来切切实实加强理论学习,接受课改的洗礼,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重新给自己定位。

此后的教学中,我进行经常性的反思,找出与课改要求的差距,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一次次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更加明确了课改的要求与方向,领悟了课改的内涵与精神,体验到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魅力,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谦虚审慎的钻研态度,为我树立了榜样。对照专家的指引,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点滴的进步给了我前进的动力。看着一只只举得直直的小手,一张张渴求展示自我、稚气而自信的脸,听着一个个出人意料、富有个性的见解,感受着一次次惊喜与欣慰。我真正体会到是课改给课堂注入了生机,给学生注入了活力。当我与孩子们,我的同事们与孩子们,沉浸在课改的快乐中,沐浴着课改的阳光成长时,我终于明白了:课改气氛与环境的形成,不是靠学校与领导的指挥棒,而要靠我们自己的实践,我们一线教师才是课改实施的关键。

改变固步自封、陈规陋习不是件一帆风顺的事,但是做事就怕你用了心,只要用心去探索,主动去尝试,就一定会有成效。课改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成长不是一时的冲动与激情,而是一种不懈的努力,需要我们去坚持。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正视课改,坚持课改,让课堂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我们与学生共成长的舞台。让我们高扬课改的风帆,与孩子们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一同体验创新的乐趣,一起用爱编织理想和希望,共同迎接并享受课改带来的和睦、蓬勃的春天!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一篇演讲稿来说,写好开头和结尾尤为重要。因为听众专心听的首先便是第一段,所以一篇演讲要想紧紧抓住听众的耳朵,让听众不由自主的随着你的思路走。开头就要有亮点。更多优秀的演讲稿开头、结尾范文尽在本站。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享有知识的游乐场。看,我们的小朋友正在和拼音宝宝交朋友呢,开小火车送字宝宝回家,到知识果园里采摘苹果,去登数学大山抢红旗,做拼字游戏时,大家拼出一句句有趣的话语,拼出了一个个神奇的童话。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灵动啊,他们正全身心的感悟着知识的无穷魅力!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饿展现才艺小舞台。听,小百灵唱歌了,娓娓动听;小播音员朗诵了,字正腔圆;小诗人呤诗了,摇头晃脑;小音乐家谱曲了,有模有样的;还有一群小评论家们正振振有辞的表述他们看法呢。课堂上多热闹啊,孩子们是那么的跃跃欲试,他们的眼里充满了自信和喜悦!

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发挥想象的五彩池。记得有一次外面正下着小雨,我让小家伙们闭上眼睛感受斜织细雨的静缢,听听外面是什么声音?这时一双双小手拉住我的衣服,有的笑咪咪的说:“那是秋姐姐撒花瓣的声音。”有的甜甜地告诉我:‘那是彩虹庆祝丰收的声音’有的欢快的说:“那是天使在唱歌的声音”还有的轻轻的说:“那是蝴蝶跳舞的声音”是怕跑美丽的蝴蝶吧?我告诉孩子们我听到的是他们诗一样的声音,孩子们可乐坏了。他们正用自己指挥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丰富多姿的世界!

课改驱走旧陈俗,教育迎来艳阳春。遥望今后的课改之路,或许我们扔象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我们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与感动吧!他正和我们一起奏响动听的乐章;它正和我们一道描绘多彩的画卷;它正和我一同谱写壮丽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感谢课改,祝福课改!我们满怀信心、满怀激情、满怀憧憬,将课改进行到底!

教师新课程改革心得感想

为期五天的新课程培训和岗位竞聘承诺,使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迸发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关注。作为一位课改工作小组成员,对亲自参与研究出台的方案能得到老师们的肯定和接受,能为我校的发展尽微薄之力,感到非常欣慰。同时坐在讲台下,亲自聆听各位主任的细致解读及各位校长的总结尤其是梁校长的精彩总结,使我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特色,成为我们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指针。从课时设置、计划总结、教材整合、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教研活动、考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青年教师的梯级成长方案等各方面都做了科学细致的阐释,充分体现了我校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目标,使我们有章可循,可操作性强。但要真正落实,使之开花结果,则需要学校坚持不懈地并坚决的推动和督导,需要教师自觉转变观念,对新课程产生思想、观念、情感上的认同感,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实践。即做到:

(1)转换角色,自己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育教学的引导着和策划者。以人为本,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唤醒、点燃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成为生命的陪护者,潜能的开发者,信念的培养者;成为培养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全面发展的领跑者,人类文明的促进者。

(2)科学整合教材,形成实用性、高效性的教学素材。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考纲为指南,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打破教材章节顺序,按调、删、联、融的标准进行整合,以考点为依据,按单元、章节、模块顺序进行整合,理清学科体系,构建知识网络,为编写具有实用性、科学性的导学案打好基础。

(3)把好编写科学导学案关,为构筑自主高效课堂奠基。导学案是构筑自主课堂的指南针和方向盘,是保障自主课堂高效的路线图,编写科学导学案至关重要。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做到两体现、三突出,即体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炼要点、点拨疑点;体现“导、引、点、组、联”;突出自学、突出问题、突出展示。为有效实施“三环六步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奠基,从而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4)科学把握“三环六步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有效高效教学。做好自学指导,使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及时反馈自主学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并对此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激趣导课、探究展示、讨论质疑、精讲点拨、检测小结六环节的操作思路,充分体现“知识体系、思想体系、方法体系和能力体系”建设要求,努力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做一只机警的鹰司机而发,随时把握和调节学生学习的环节和节奏,随时给学生帮助和点拨,促进知识的生成和能力提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点拨者、诱导着和组织者,成为高校课堂灵魂的主导,实现有效高效教学。

(5)教师梯级成长方案和听课巡课专家指导小组构建,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既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搭建了他们成长的舞台,同时也调动了老教师的积极性,使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经验,推动“三环六步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打造高效课堂,发挥传帮带作用,为我校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2、“一绳捆”的考核评价机制,体现了集体精神,科学合理。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均丢弃了原有的单打独斗、恶性竞争的弊端,又有利于促进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二、自主管理方面:

《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章程》,高度体现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所有属性,充分体现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的科学理念,使学生学得有尊严。但要真正落实此章程,实现梁校长讲的“自主管理展风采,八项自主成特色”,需要我们做到:

(1)切实转变育人观念。不把学生作为私有财产而严格管制,更不把学生作为“敌人”而严加防范,而要全面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发掘学生的潜能,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核心,把管理落实到极致,让自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真正的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完全使学生以主人翁形象融入到学校与班级之中。让管理在自主中回归自然,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2)加强指导和监督。自主管理,不是老师对学生全面放手,不管不问,对学生的一切放任自流,不批评,不约束,不督促,期待“树大自然直”,等待学生的自我完善,尤其是对于我们学生目前现状,我们更应全方位的给与指导和监督,加大检查力度,逐步引导,善待他们原始向上力,点燃,激励,引导进步,促其提升,他们尝到了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后续上进力才会源源不断,最终让六大系统完美化,让优势扩大化教育得到升华,让自我教育全面落实,真正让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开花结果。

三、阳光体育和疯狂英语活动令人神往。

我们期待着在我们学生身上也能展现出阳光自信的精神风貌,听到奋进昂扬的口号声和诵读声,见到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总之,新课改需要我们用勇敢探索、锐意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提高。我们相信:有梁校长为核心的睿智领导集体的领导,有“勇于创新、自强不息、敬业爱生、无私奉献、事争一流”的教师精神做支撑的二中人,二中定会走出困境,成为学生向往的学习天堂,实现我们二中人的强校梦,让我们的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我们的老师享受教育的幸福。

小学教师课程改革培训工作总结

本学期,小学课改核心校第一小组在县教体局教研室的领导下,各成员学校积极参与,通力合作,各项工作初见成效。

一、培训助力教师业务能力提升。

本学期,重点开展了“教材解读”和“新教育晨诵”的培训,第一小组邀请滑县数学名师刘文晖老师和滑县语文学科带头人邵传红老师对成员校的全体语文、数学老师进行培训,参训人数达到460人。通过培训,全体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普遍提升,促进了课堂教学,提高了业务水平。

我组各成员校积极参加教研室牵头组织的新教育晨诵课的培训,观摩了党玲芬和李艳老师的晨诵课,聆听了党老师的报告。通过培训,语文老师对晨诵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各校晨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比赛推动学校教研活动开展。

为加强交流,共同提高教材研读和晨诵课授课水平,以赛代培,以赛促研,在广泛征求各校意见的基础上,报请教研室同意,我小组于11月9日举行教材研读和晨诵课比赛。

各成员校积极报名,踊跃参加。经过激烈竞争,推选出李瑞君、杨自勤、邵传红、魏玲等老师参加县级比赛。比赛同时又是一次区域教研,广大老师通过参与和观摩比赛,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三、送课(培)加强了区内交流。

在教研室的正确引领和各乡镇的积极组织下,我小组组织优秀教师李瑞君、杨自勤、邵传红、魏玲分别到小铺、枣村、四间房、八里营学校送课送培,不断扩大核心校的引领带动和影响力。通过区域内的交流,由一个学校引领一个乡镇,一个小组带动一个区域,实现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作者|滑县小学课改核心校第一小组。

教师如何迎接基础课程改革的挑战

摘要:现在是大数据的时代,高等学校计算机初级课程的改革离不开大数据。高等学校要尽可能地利用大数据来做好计算机初级课程,也要在初级课程中加入大数据。这样高等学校计算机初级课程的改革距离成功又迈进了一大步。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分析;改革。

大数据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而一些网络交易平台的客户很大一部分是高等学校的学生。高等学校一般都有计算机最根本的学科。为了跟上计算机的光速发展,高等学校计算机最根本的学科也进行着蜕变。随着大数据大范围的应用,高等学校计算机最根本的学科也迎来了新的春天。

一、利用大数据学好计算机初级课程。

(一)老师利用大数据。

老师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来武装自己,让自己可以制作优秀的视频教程,懂得更多的知识。曾经老师上课就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来教,但是教得很费劲,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们的计算机初级知识有的懂得多,有的懂得少。另一方面是因为课本上的知识和学生现在正在用的计算机实际操作不一样。开学初期,每个学生都会填写一张基本信息登记表,这就是大数据。老师可以根据大数据去了解学生掌握的计算机初级知识到底有多少。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去准备上课要讲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会的上课期间就简单讲讲。不过老师也要把这部分内容专门做一个视频教程,上传到网上,然后发给那些没有掌握的同学。老师这边可以看到学生的观看记录,这也是大数据。老师利用大数据宏观地关注学生计算机初级知识的学习进度。因为基础没有掌握好的同学后面学习就像在盖一座危楼,随时都有可能倒塌。只有计算机基础学好了,后面不管是学习软件还是硬件都会很容易地理解。[1]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像光速一样快,而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初级课程的课本还是和两年前的一样。老师要利用大数据做好高等学校计算机初级课程课本内容的更替。

(二)学生利用大数据。

有些学生上计算机基础课感觉是费力的。那是因为自己的基础不过关,而老师在课堂上又没有细讲,所以感觉很费力。这时就需要学生自己利用大数据去学习。现在网上有许多学习的平台,还有许多老师在线讲解,学生都可以用来给自己充电。人只要活着,就要学习。在课堂上学的,已经掌握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查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继续学习。毕竟老师只是领着学生进了计算机这个行业,至于今后的发展还是要靠自己。学生利用大数据去充实自己,为自己将来幸福的生活打好基础。由于是互联网大数据时期,网上的消息有真的,也有广告。学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找出自己需要的,摒弃广告。如果自己做不好,可以找同学、老师帮忙,一定不要掉入别人的陷阱。

二、计算机初级课程中大数据的应用。

(一)在书本上加入大数据的知识。

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大数据,高等学校计算机初级课程中也要加入大数据的知识。让非科班的学生了解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有什么作用。而科班的学生就要深入了解大数据。例如如何进行大数据的分析。大数据分析的基础是可视化剖析、数据挖掘算法、预测性剖析、语义引擎、数据高质量和有效的数据管理。[2]可视化剖析也就是说剖析完了就能让看的人知道是什么意思。数据挖掘算法是根据真理快速发掘大家都认同的价值。预测性剖析也是大数据最后要应用的结果之一,也就是通过模型带入新数据,预测未来。语义引擎就需要给力的人工智能才能读到价值。数据高质量和有效的数据管理关系着分析结果的`实用性。

(二)在课程中加入大数据的分析。

大数据不仅仅是异常多的数据,最重要的是通过剖析得到的信息。高等学校计算机初级课程中要加入大数据的分析。老师在讲解大数据的时候可以联系实际情况中的大数据,让学生们分析与处理。比如让学生分析自己网购消费了多少,以后可以在哪方面减少开销。老师也可以找大数据的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分析,老师在旁边协助。在课程中加入大数据的分析,不是老师一个人的工作,也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大数据案例的分析。只有引起学生攻读大数据的兴趣,他们才会好好攻读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每个孩子出生都会有出生记录,出生记录就是大数据,它被存储在电脑里。以后孩子打预防针、上学等等都会继续加到大数据里。医院根据大数据分析知道每个孩子的健康状况,然后打电话提供给帮助。[3]某网上交易平台上店铺页面的浏览数量、点击数量等等都会存入大数据,店铺老板根据大数据分析产品的销售形势,以后是该上架还是下架,还要不要有库存。

(三)在实践中运用大数据。

在学校里学习大数据,也是为了能在毕业之后运用大数据。高等学校计算机初级课程本身是乏味的,而且目前大部分都是理论课,很少有实践课。要想在实践中运用大数据,那计算机初级课程在上电脑操作的时候必须要过关的。所以高等学校老师要增加学生们计算机初级课程去机房操作的次数。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完成作业。只有计算机初级课程实践没有问题,大数据才可能在实践中运用。可是在学校里接触的大数据毕竟少,所以老师可以与拥有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公司谈合作,带学生们去他们公司实习。让学生们提前了解大数据的工作环境,以及如何工作。这样学生们以后的学习目标会更明确。在学校里学习的大数据,只有经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华尔街抛售股票是根据民众情绪大数据的。银行推断就业率是根据求职网站的岗位数量。生活中处处都有大数据,只是看你有没有发现大数据的眼睛。不管是自己创业还是给别人打工,大数据都是这个时代最具有价值的。通过在实践中运用大数据进行高等学校计算机初级课程改革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三、结语。

现在是大数据的时代,高等学校计算机初级课程的改革离不开大数据。高等学校要尽可能地利用大数据来做好计算机初级课程,也要在初级课程中加入大数据。这样高等学校计算机初级课程的改革距离成功又迈进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任燕.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上旬),20xx(03):14.。

教师新课程改革工作心得体会

首选我要说的就是刚刚开始了工作,我对这份工作态度,跟适应,自我来到__小学这里之后我有着一种亲切感,这是让我感到很舒适的一种状态,似乎我就是天生适合这里,做一名教师不简单,在工作当中我要时刻的备好教案,还有跟别的老师积极的学习,做好这些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半个学期的工作我一直都在进步,在学校系统的学习,不如这几个月真心的工作一番,我的`收获很大,尽管这些都是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充实的,开心的。

再有就是我的教学经验不多,对于这些只能是自己慢慢地积累,当然在这一方面我也会慢慢的学习,跟别的老师,特备是老教师,也是我的非常尊敬的一些老师,在与其交流的之后我每次都是豁然开朗,其实这些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步的,教学的经验我一直都很缺乏,但是这不阻碍我去学习,很多时候我就是在教师后面听别的老师上课,当然一些方式方法我不能却不照搬,这些也不全都是适合我的,从中我能够看出一些深的东西来,这就是我的收获,通过别的老师的教学方式我在慢慢的吸取经验,当然以后我还是会继续的努力,为教学工作加一把劲。

这半个学期以来,让我感受最多就是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开始我讲课的时候其实是有一点机械化的,很多时候不够自然,主要还是对于一些上课方式,跟自己语言上面的一些能力挂钩,这种情况就应该清楚这几点,通过这些我也了解到了更多的东西,慢慢的我适应了h过很多,一开始讲课学生们也是不适应,可以说这半个的学期我讲课上面的一些进步是非常明显的,我感到很有成就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定当不辜负了学校,不辜负了自己。

教师如何迎接基础课程改革的挑战

现在,国家正在调整、改革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基本建设,对培养21世纪人才是有战略意义。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有所突破。所谓“突破”也就是进步,即深化改革的具体表现。我以为,新的一轮课程的调整和改革应在整体性、多元性、民主化和科学化等方面有进一步发展,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第一、整体性。

新课程设置必须在小、中、大学外语课程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开设哪些语种?在哪个学段开始教学外语?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通盘考虑,否则会造成重复劳动,浪费资源。从实际出发,区别要求,讲求实效,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好原则。小学开设英语目前呈急骤上升的态势。小学生学外语固然有许多优赴的条件,但如果学校不具备合格的师资、教材和设备,与中学衔接有国难,小学开了外语效果不会好,肯定会造成浪费。历史上有过这方面的教训,不可忘记。因此,我主张有条件的地区或小学经领导部门批准可开设英语,一般地区可从初中开设条件困难的地区可以允许从高中开设或不设外语课。从小学开设外语,以及外国语学校和特色学校的外语课程应纳入整体规划,因为这些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大部分可能成为专业人才,应给予重视。

外语课程设置应在中小学整套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发挥课程设置的整合优势。孤立地研究单科课程难以改变过去单一的学科课程为主的模式,难以纠正以知识为本、突出智育的倾向,还可能更加加重学生的负担。历次课程设计时,各学科均想争课时,为的是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教授那越来越澎涨的知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能力发展、观念态度和知识技能三项。而知识技能目标提出理解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逐步理解知识的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并且注重综合化的知识学习,提高各门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课完全可以渗透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外语为媒介教其它学科。其他学科,特别是自然科学和外国史、地、文学等,也可渗透外语知识。发挥学科之间的并联性,互相渗透,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1][2][3]。

教师如何迎接基础课程改革的挑战

传统的两大思维模式分别是实证思维和逻辑思维。其中实证思维是经过观察获取,并且经过实验确认的规律(定律),其实验的结果可重现性,可解释性(已发现现象),可预见性(未发现现象)。而逻辑思维的起点是关于公理,定理,推理规则这些概念。结论的正确性必须符合推理规则,而不必要求公理和推理规律的客观性。

目前很多高校都或多或少的进行着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的调整,压缩学时甚至取消该类课程。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收获较少。这一情况与现代社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大相径庭。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发展历程上是从计算机文化基础演变过来的,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算法与程序设计等内容已经在中学,甚至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出现。而在大学课堂上重复这些内容,已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统一。有的教师仍然停留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上,对授课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有的教师对授课内容的难易度没有正确把握,教学设计上随意性大;有的教师对课程教学目的不清楚,偏理论,内容枯燥、生涩,学生接受起来较难。

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从计算机文化基础调整而来,改革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调整课程名。当时为了顺应国内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潮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延续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但由于实质内容并未调整,没有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第二个阶段,调整教学内容,尤其是将操作应用从课堂教学搬到机房,同时教学内容上增加了信息管理和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基础和多媒体技术等。通过扩大计算机基础的内容平台,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更宽泛的了解。第三个阶段,建立新的课程平台,将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操作与理论一分为二,其中操作部分独立成课--计算机操作实践,理论课程保持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就是要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进行计算思维能力训练。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通过科学、系统的规划与梳理,是可以将无意识的计算思维转变为有意识的计算思维,帮助学生培养主动运用计算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尤其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通识课程的教学,将计算思维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

4.1计算思维的教学案例设计,引起学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问题求解为驱动、以计算思维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对问题的分析、求解、设计、建模与实现。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以及知名专家教授在三届的计算思维研讨会的报告中,都会有一些较好的,用于抛砖引玉的计算思维案例。在计算思维案例设计中,我们的原则案例应该贴近生活、与学生能引起共鸣,可以帮助学生主动运用计算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计算思维案例。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问题。通过对比人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认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规则简单、计算量大以及尽量更广的适用性。二维码的编码问题。二维码是近一两年才出现的新信息编码方式,比较ascii码、汉字编码等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二维码的案例中,不但可以引出二进制,而且还可以讲解编码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二维码设计,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际应用。

4.2教学资源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思维能力训。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支持学生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和在线自我评测,让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目前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已经建成了四川省资源共享课程,在教学资源建设上极大丰富了计算思维的训练。学生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可以获得更多的计算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3课外科技活动与课程教学活动互相联动,促进计算思维能力的提高。

国家级和省级的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学校的开放性实验等,都是与计算机基础教学关系密切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它们均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将课外科技活动中的项目作为实践项目,能够有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束语。

计算思维作为第三大思维模式,是计算机课程的一个强有力的基石。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受益面广的通识课程,其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应该与计算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学习有收获,让教师教授有成就。今后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计算机教学改革,还将结合moocs理念进一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的计算机教学最终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起到关键的影响。

教师的数学课程改革思考与例子

编者按:教师的课程改革一直在路上,作者作为教研室的老师写出了自己的课改心得,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课改推进的阶梯与抓手》这篇文章吧!

身为教师。

我们的事业是那么平凡又何等高尚。

我们不是保姆。

却日夜为别人家的孩子奔忙。

我们不是医生。

却守护着每一名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健康。

我们不是法官。

却承接了一起又一起大大小小的纠纷与碰撞。

我们的工作繁重而琐碎收获却不能立刻显现。

只能在无尽的岁月里加倍延长。

我们的工作是一曲没有休止符的赞歌。

在或偏远或贫瘠的校园里飘扬。

上班时不舍分秒。

一束束黎明将张张倦容映满霞光。

假期里只争朝夕。

滚滚车轮丈量着培训、充电、取经的日常。

不论被承认与否。

我们终会象金子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持续发光。

不论社会如何评价。

我们终会象火一样燃烧自己释放能量。

丢下一家老小。

放下个人责任担当。

我们来学习了。

我们一直坚定地行走在教研教改的路上……。

国家教育部指出:“要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作业”;“新课改”中也明确指出:要改进学生的训练方式,构建学生的训练体系,要大力开发习题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功能,把非形式推理的开放性问题和建模求解等纳入新编习题作业的范围。因此,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开展作业改革是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实践。

数学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汇点,它的设计与运用是影响教学实效的关键技术。

课改十多年来,每年全国、省市两会,新学期开学,中小学生作业减负都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国家教育部拟定的“十条规定”中对于作业量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积极与家长、社会资源单位联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

2、很多幼儿园和小学生的开放性或操作性作业都是布置给家长的。作为一名幼儿家长,对这点我深有体会,每周的手工作业孩子根本就做不了,不会做,总是由家长在那儿摆弄半天。象那些。

手抄报。

需要制作的ppt为孩子批改作业写反思感悟等家长们不免怨声载道。

3、做作业时间普遍超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20xx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按照国家统计局20xx年全国中小学生在校人数超过1.5亿人计算,睡眠不足的中小学生近1亿人。学生日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的“00后”高达57.0%,,分别较“90后”增加了6.2个百分点。

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中小学生的压力呈现逐渐内化趋势,从原来学校施加的外在压力转变为家长、学生内心的焦虑。即使没有晚自习和作业量,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这也是导致减负之后学生反而更累的原因。

4、“00后”休息日上课外辅导班的时间是“90后”的3倍。

中国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从十年来调研的数据看,“00后”休息日上课外辅导班的时间为2.1小时,是学习日的2.6倍多;不论是学习日还是休息日,少年儿童上课外班的时间逐步增加,学习时间正从校内向校外转移。

5、网上“作业帮”、“小猿搜题”等各种作业神器铺天盖地,代写作业还团购。

暑假已过去十多天了,网上不少广告帖称可代写中小学生暑假作业,明码标价还包邮。如:暑假作业(62页1~3年级)12元,(62页4~6年级)14元……”要能凑齐5个人就能团购了,8.5折,还包邮。有很多网友对中小学生表示了同情,有网友感慨“暑假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毁了孩子的假期”。有中学生站出来喊累:“你们知道我们作业有多少吗?而且很多根本都是体力活,比如摘抄。

名人名言。

”于是网友建议,中小学老师布置作业应“质量高点、数量少点”,“布置一些有趣又有益身心的作业。”

“学校布置的作业太多,这是普遍现象”,五一期间,曾有孩子拿到21张试卷。有孩子说最怕星期三,因为这天作业最多,都没有时间吃饭。“近年来国家、省市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减负,但实际是学生负担越减越重。

以上由作业带来的种种怪现象,究其原因总结有以下几点:1、作业内容乏味,机械重复较多;2、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3、作业量分布不均,随意性较大;4、忽视学生潜能,缺乏自主性的问题;5、过于注重独立完成的作业,忽视合作交流完成的作业;6、教育体制的原因。学生对这样的作业非常反感。作业众生相花样百出,恶性循环,抑制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不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同时也加重了我们自己的负担。

所以分析作业设计问题,构建以生为本的中小学数学作业模式,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因此,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改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作业的开放性,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日本数学家小平邦彦说:数学的初等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式的思考力与感性,而不是给他们强塞各种领域的片段知识。

经过多数一线老师的调研总结得出我们设计作业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实践性2、开放性3、层次性4、合作性5、趣味性6、创新性。

是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内外作业。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学用结合的问题,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学生感觉最难以把握的就是这一类作业,由实际问题不会抽象建模,中考中这一类题也是失分率较高的题目。

试画出你家附近的地图。

设计意图:本题的设计,能让学生从制作中了解比例尺,方位,方位角,线段图等知识点的应用,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发展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及空间想象力。

设计意图:此题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可以通过全校男、女生人数来求解;也可以通过每班人数、每个年级人数或其他一些数据来解答。这道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真实的参照。这类题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并能从不同的解法中找出一些简捷的方法,提高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这是今年中考数学第19题,一道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题。题目难度系数中等,但我县考生得分情况并不好,并且呈两极分化式,要么得满分,要么得0分。究其原因,是一部分学生把知识学死了,不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甚至不会审题,题目文字长,数形结合不起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思考平时的作业设计中怎样补缺?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有意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数学开放题被认为是当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最富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加大数学开放题在中考命题中的力度,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体现,对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极好材料。

什么是开放性作业,个人理解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题设(或条件)开放;。

2、结论(或答案)开放;3、解题策略开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等。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条件、问题和策略,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策略开放)策划一个人的一日游。

通过此题,提高学生做好预设,规划好路线图、应急和社会适应的能力。

:(结论开放)辅导妹妹(或同学)20分钟的作业。

此题能使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经验,锻炼语言表达,学会换位思考,增加责任意识和成就感。

(答案开放)在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这节课中,可设计“用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题设计一方面要求学生实际地去拼一拼,去探索和发现;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在多种拼法的实践中,加深对长方形长和宽的认识,巩固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了他们多角度深刻思维的习惯,提高了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多项式4x2+1中添加一个条件,使其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则添加的单项式是。(只写出一个即可)分析:要使多项式4x2+1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可添加一次项,也可添加二次项,还可添加常数项。

解:(1)添加4x可得完全平方式(2x+1)2。

(2)添加-4x可得完全平方式(2x-1)2。

(3)添加-1可得完全平方式(2x)2。

(4)添加-4x2可得完全平方式12。

(5)添加4x4可得完全平方式(2x2+1)2。

(答案开放):已知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根为1,那么这个方程可以是。(只需写出一个方程)。

设计意图:如果一元二次方程有解,则有两个解,题目给出方程有一个根为1,我们可以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写成(x-1)(x+a)=0的形式,则问题可以解决。

:(解题策略开放)在下列函数中(1)y=2x+1(2)y=x2+2x(3)(4)y=-3x中,与众不同的一个是_____,你的理由是____。

设计意图:本题为九年级函数专题总复习而设计,目的是通过这样的开放设计,复习初中所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进一步加强对其概念、图像和性质的理解,从数量和图形两个侧面及其相互联系中揭示函数的本质特征。

作业设计要具有层次性:作业分层及学生分层。

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作业得到不同的发展。

示例:怎样的两数和等于它们的积?

设计意图:本题针对不同学生的层次考查的知识点完全不同,所涉及到的知识包括一次方程、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间的关系等。

如学完《统计与调查》这一章,可给学生布置: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七、八、九年级60名学生对数学作业的评价:(1)制定调查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实施调查;(2)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每个年级同学看待作业的情况,并用统计图表示出来。(3)每组安排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本组完成情况,并进行比较评议。(4)给出作业设计建议。

浙江杭高中学尚可校长讲的一则故事让我弥久愈新。有一个人病了,昏睡了很多年。醒来后发现外面车水马龙,到处是高楼大厦,一切都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但当他走进了一个园子,看到一间间的房屋,一个人在一块黑板前站着讲话,下面有几十个孩子端坐倾听,他立即明白过来“哦,这是学校,老师在上课。”这个故事一方面说明了教育具有长时性几十年如一日,另一方面说明课改的脚步没有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我们总说课改课改,改了十多年,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接力问答式的课堂,以讲代教;自言自语式的课堂,以听代学;媒体广场式的课堂,以练补学。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导学案运用,多媒体辅助等等都是评比优质课时的道具,没有人也没功夫每节课都那么费事。

所以总结起来改进作业设计有以下几方面阻力:

学校只热衷于给教研组布置任务,安排集体备课、公开课、示范课、作业评比等教研活动,而很少关心整个研究过程,也不管活动是否有效,形式单一,枯燥无味,劳心费时,肤浅浮躁,流于形式。严重挫伤老师深入研究的积极性。

常听有老师说:“搞高效课堂,新教育,教材解读,作业设计等等,哪里还有时间创设作业的事?新课都教不完呢!”事实也是这样,大多数老师的周课时总量都在十五六节以上,再加上一些教学琐事,根本无法致力于教学创新。再加上这两年新入职的教师太多,教学经验匮乏,因此使得作业创新活动缺乏积极性。

有的学校只看重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而认为教研活动可有可无,重视不够,支持不力。

一些学校将教师的教学质量、各种表彰与教师的职称评聘挂钩,致使教师之间不乐于相互学习,而是相互防范,各自保留。致使此项教研教改活动形成单打独斗的局面,孤军奋战,很难常态化。

基于以上种种问题,在中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及所有学科的作业设计方面,建议:1、各学校领导要多关注,把它当成一项重要的校本教研活动来抓,认真务实。2、老师们也要认识到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研”,虽然是一种“草根式”的教研,无论是教材研读还是作业设计都是我们身为教师的本分,这种教研活动,更能“研以致用”,切实提高课堂效果。3、提倡教师间的合作共长。一个人可能会暂时走得快,但一群人一定会走得远。我们每一位老师皆需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危机意识、竟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寻找个人不足,加强团队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助力个人成长。

针对实际需求来说,教研,从来不需要那种理论上的高大上,而是融入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从课标与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学习诊断到听评课、学生的学业辅导、考试命题研究等等,都是教研的入口点。

因这瞬息万变的世界,教研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滑县教研室杨艳敏。

提高音乐教师素质推动课程改革

涪陵城区第五小学是重庆市远郊区一所薄弱小学。在贯彻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实行音乐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学校针对现有的办学环境和薄弱条件,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执行国家规定的音乐课程外,开发了“新乐教”校本课程。

“新乐教”源于古代春秋孔子的“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的“六艺”课程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乐”指以音乐为代表的艺术教育。涪陵城区五校的领导、教师们学习认识到,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优良成分和巨大现代价值,对于我国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课程管理,把学校和教师定位在遵循、执行课程的角色上,形成了教师固守知识和教材与课程,使课程内容、形态、结构静止、封闭,教师一直采用单一化的学科课程教学模式。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涪陵城区五校教师发挥课程开发的主动性,自主创新,汲取孔子教育思想的有益内核,改造传统的“旧乐教”教材,构建了适应当代学校的“新乐教”校本课程。

“新乐教”课程将器乐教学作为音乐学习的基本内容,通过器乐教学达到育人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和音乐素养,提高音乐兴趣,培养音乐实践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与个性协调发展。

二、“新乐教”的基本理念。

1、提高认识,实现音乐教育的独特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教育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和人道精神的最奇妙、最精细的手段。”以上表述明确说明了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但尊重每个孩子都有成为音乐家的可能)。“新乐教”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普及器乐教学,推动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以实现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的独特艺术教育作用。

2、利用本校音乐教育优势,开发“新乐教”。

涪陵城区五校校园艺术氛围浓厚,音乐专业教师有6人,爱好乐器的教师较多,,学校组建了教师小型管乐队,经常开展器乐演奏活动,在辖区内有较广泛的影响。学校教育条件差、底子薄,多年生源只有三、四百人。学生中,工人子女占约20%,纯居民子女约29%,农民工子女(棒棒军)占50%,同辈群体留守儿童、外地流动儿童就读多,性格孤独,学生生源不占任何优势,学生家庭条件也较差。新课程改革初期,家长和学生都期望学校能将少数人参与的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变为全体学生都能参加的器乐学习活动。为此,涪陵城区五校领导和教师转变观念,抓住本校音乐学科的强项优势春,学校积极探索器乐教学课程开发思路,确立课题,制定方案,变音乐兴趣课程为“新乐教”校本课程,变学校、教师、学生适应课程为课程适应学校师生,打破了音乐学习的神秘论,开创了在校学生人人爱音乐,人人学乐器的新局面。

3、以“启智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实施“新乐教”。

法国教育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这种表述说明音乐具有启迪智慧,对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巨大价值、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中宣称:“任何一个发育正常并经常接触音乐的人都能巧妙地处理音调、节奏和音色,并能以某些技巧参与到包括作曲、唱歌或演奏乐器在内的音乐活动中去。”涪陵城区五校教师崇尚理论,遵循音乐教育规律,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开发研究“新乐教”课程内容,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素质发展,创建“新乐教”特色学校。

三、“新乐教”课程的架构与准备。

1、“新乐教”课程目标的构建。

“新乐教”的课程目标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而设置的。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要求是对学生实施“三会教育”,即:会一种器乐演奏;会正确演唱歌曲;会欣赏音乐作品。

2、“新乐教”课程内容的设计。

构建器乐教学课程计划,实施有目的、有系统的“新乐教”课程。学生分年级编班,轮流使用乐器,每种乐器有两个不同年级班的学生学习,资源使用率达100%。在3-6年级开设民乐类(琵琶、扬琴、、古筝、二胡等)、管乐类(长号、小号、萨克斯等),以及竖笛、口琴共计18种乐器的课程,如琵琶演奏《金蛇狂舞》,二胡演奏《彩云追月》,古筝演奏《高山流水》,管乐演奏《迎宾曲》等各类乐器演奏作品共三十余首。3-4年级学生首先学习古筝、琵琶、扬琴、二胡等,5-6年级除了学习民乐器,还增加了长号、小号、萨克斯等管乐类器乐的学习。每周下午两节课的器乐学习,使学校的平民儿童、农民工子女不交纳任何费用,自主选择喜欢的.乐器参与学习。

3、“新乐教”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学校根据“新乐教”课程的需要,立足校本培养适应教学的师资。首先,加强教师行动研究,包括音乐学科、文化学科在内的所有教师,把“新乐教”活动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不断反思教学行为,分析、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探究乐器的表现功能、演奏性能、音色特点,找出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和风格。其次,学校要求各学科教师人人学会一种乐器,分期分批派教师外出轮训,利用无限的教学时间,如:早晨、中午、下午预备课时间练习,业余自主学习,自我提升。再次,教师之间结队学乐器,同伴互助,彼此沟通与合作,分享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第四,依托高等艺术院校,借助专业团体力量,实行专业引领,听取专题学术报告,专家到教学现场指导,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提高其教学研究能力。

4、“新乐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改善学校音乐教育条件,为实施“新乐教”课程奠定物质基础。为实施“新乐教”,学校在资金匮乏的条件下,求得社会各界、社区赞助,购置了二胡、琵琶、扬琴、竖笛、小提琴、铜管乐等18类480多件器乐,设置器乐教学室12间。

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有利条件,拓展“新乐教”社区资源。如:社区定时为“新乐教”展演提供场地;居委会办事处提供资金购置部分乐器;社区“新乐教”指导老师支援课程(师院音乐系教师)进入学校执教;歌舞团退休人员进校执教;学生家长赞助音响设备等。

挖掘乡土音乐素材,充实“新乐教”内容。如歌曲《五里滩》、《捎坛榨菜表情怀》等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给“新乐教”课程的后期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

四、“新乐教”的实践探索与效果。

“新乐教”课程融入师生的知识、兴趣、爱好、情感、态度、教学特色,将学生和教师某些直接经验列入课程资源,与学生的间接经验进行合理的碰撞与交汇,学生学器乐不仅丰富了课程的内容,还给学生在文化学习和生活上增添了信心和乐趣,在器乐演奏获得成功的欢乐和美的享受,着力突出音乐教育特征,体现了新乐教课程鲜明的人文内涵。

“新乐教”课程开发方向其一是器乐进课堂,以器乐教学为龙头推动艺术教育;其二,自制简单器乐(动手实践);其三,积累“口袋课程”和挖掘本土文化精华(巴国文化、白鹤梁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易文化、榨菜文化),突出“新乐教”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实效性、创新性。

在“新乐教”实践中,教师面临种种困难,尤其是器乐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教师既要教学生识谱,又要演示奏法技巧。教师苦苦探索器乐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新乐教”效率。如:3、4年级学扬琴,乐曲中出现复杂的节奏:xxxx・x,教师首先重点提出讲解、试奏,学生反复体会时值长短,然后自己体验试奏,教师给学生分别指导,甚至对少数学生手把手地教。教师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你奏一句,我学一句”的方法,在“新乐教”中设计了:讲解与示范结合法、学生自主练习法、个别指导法、小组合作练习、表演等多种方法。演奏曲目与国家审定的湘版课标教材内容结合,如选用:《小乐器讲故事》等音乐作品,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既注重学生的音乐经验积累,又有力地推动学校音乐课程改革。

2、“新乐教”为学生发展架起理想的桥梁。

“新乐教”校本课程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学生音乐素养和技能普遍提高,例如:从5-6年级琵琶组中期音乐素质与演奏技能检测表中得知,18位学生“乐理知识”a等7人,b等7人,c等4人;“演奏技能”a等7人,b等9人,c等2人;“综合评价”a等7人,b等9人,c等2人,与初期检测结果比较,学生音乐素质与演奏技能提高30%。学生乐学爱校,学习音乐的兴趣普遍高涨,如:五年级54位学生中期非智力因素问卷调查表中,设计的问题“你认为实施‘新乐教’对你的成长有帮助吗?”,作答“有”a等54人;“你有学习器乐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吗?”,作答“有”a等53人。全体学生学习器乐演奏与欣赏,普及率达100%;70%的学生能随时出场演奏表演;增进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热爱的感情,情操得到陶冶,音乐智能得到发展。如:3-6年级部分学生能创编简单儿歌《快乐校园》、《小羊》等并自己演奏;自制简单打击乐器双响筒等。

3、“新乐教”为教师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

“新乐教”校本课程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教师的音乐技能、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对薄弱学校的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五校的教师树立新观念,在音乐教学技能教学研究水平上下了工夫,成为学生学习器乐是促进者,器乐教学的研究者,成为能融通组合各种教育要素的开放型教师。学会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反思、合作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自觉践履的习惯和品质,将内化的观点表现为乐教活动中的创新行为,用专业眼光去审视,用专业素养去实践。“新乐教”是在以新人文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下的实践与研究,五校教师尊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注重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自觉学习吸收先进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乐教活动之中。人人会演奏一件以上的乐器,提高了音乐素养,完善了教师自身的人格塑造,逐步实现从一般教师――教书匠――研究者――教育家的专业化发展。

4、“新乐教”为校本课程实施与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操作经验。

“新乐教”把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教育主动纳入自己的视野,三者形成合力,把乐教与学生日常音乐课堂、校外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在内容选择、教学要求、教材编排、过程、环节等方面不过分追求系统、全面、整齐划一,为乐器教学留有足够的接口和创造余地,引导学生了解民乐类、管乐类乐器的相互联系,如民乐中的弹拨类、管乐中的吹管类,同类乐器采用探究、交互式和多种形式交叉、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共享实践成果。

在课程管理上,“新乐教”校本课程纳入国家课程计划,艺术课类训练学习、时间排入课表,学生根据喜爱的乐器类别,自主选择一件乐器,针对不同年龄、年级层次和个性差异编班,轮流使用乐器进行训练,达到物劲其用,人尽其才。在评价机制上,期末有学生发展性评价,如自奏、自演、互评、师生评、家长评等。教师评价,包括音乐专业素养,器乐演奏水平,“新乐教“教学效果考评及奖惩等。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1、“新乐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带来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使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在校生源由三年前的三百多人扩涨到了一千多人,学生人数成倍增长,社会、家长评价满意度高,实验成绩显著,推动了薄弱学校课程改革,使学校更具有生机和活力,更有效率。

2、“新乐教”课程实施有利于教师专业结构的充实。“新乐教”课程,涉及18类器乐,学校各学科教师均能独立承担一件以上器乐教学,教师管乐队能随时出场展演。“新乐教”带动了各个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了教师教育科研热情,增强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3、音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了音乐教育的公平化和学生发展的均衡性。器乐教学走向每位学生是可能的。实施“新乐教”校本课程,有力地开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良好的音乐学习机会,并都得到有效地发展。

“新乐教”校本课程在一所薄弱学校初步获得理想的研究效果,这来源于学校领导和教师服务学生,服务社区的教育理念,来源于教师的无私奉献和进取精神,来源于教师不断学习与勇于实践的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我们希望更多的“薄弱”学校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和路子,在音乐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4、问题讨论:对不同程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大群体学生的器乐教学,选择的教学内容与适应个性化学生的发展研究,还不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不够深;“新乐教”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2.《校本课程论》钟启泉、王斌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月出版。

3.《音乐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月出版。

教师如何迎接基础课程改革的挑战

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改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归纳起来,此次“课改”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

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2)、突破学科中心,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的自主权。新课程标准重视对不同阶段目标的刻划,以及对实施过程的建议,对达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是《标准》和《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教材的多样性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3)、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善。各学科课程标准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标准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使学生和谐发展。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讨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如我们经常讲教育,教师天天搞教育,但到底什么是教育?我们究竟根据什么将“教育”与摧残、奴役、愚弄、欺骗、蒙蔽、操纵、控制、禁锢、贬抑、束缚、、教唆、误导等等区别开来?显然,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很容易导致教育的异化。以我们熟悉的考试升学率为例,它本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在现实中,人们常常对其本质意义严重忽略,而经常将其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有的甚至作为唯一标准)很不恰当地夸大和强化了。我们经常听到老师在课堂上这样给学生讲:“这是重点,考试经常考到…”这样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成为会“考试”的高才生。老师和学生都成了考试的“奴隶”,从何来谈“创新”呢?、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误区,必然使评价导向发生偏差。这也是实际工作中素质教育很落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看来,我们在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考试观等教育思想方面恐怕都有重新认识和认真反思的必要。

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运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个性。

新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照此要求,我们任重道远,确需努力。

相关范文推荐
  • 11-20 大学开学典礼学生演讲稿(实用12篇)
    演讲稿的撰写和演讲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成就感的满足。现在请大家注意听,下面将播放小丽同学在社区活动中的实用演讲稿,她为居民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生活
  • 11-20 个人国有土地买卖合同(汇总18篇)
    在进行买卖时,我们要注重信誉和口碑的建立,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商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买卖心得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丙方:_______________
  • 11-20 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总结报告(通用24篇)
    通过写社会实践报告,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人际交往能力。部分社会实践报告范文还附有作者对实践活动的感想和总
  • 11-20 苹果树上的外婆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8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的思考和体验的深度总结和抽象概括。通过这个经历,我明白了专注和执着对于达成目标的重要性,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经过徐越老师
  • 11-20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演讲(模板18篇)
    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启发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文章更富有创意和独特性。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学习借鉴。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 11-20 化工厂班长年终个人总结(通用15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目标和打算,有助于实现个人的规划和追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个人总结的参考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 11-20 公司员工培训计划(优质16篇)
    通过培训计划,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增强团队的协作能力,提升整体绩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实用的培训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培训工作有所帮助。一.房地产销售人员
  • 11-20 外一科心得体会(精选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下面,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
  • 11-20 小学生组长发言稿(优质19篇)
    发言稿有助于掌握演讲的时间,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地传达所要表达的内容。小编特意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发言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发和思路。
  • 11-20 大班环保教育教案(汇总14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包括认知、语言、动手操作等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案例,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活动目的:爱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