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汇总14篇)

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汇总14篇)

时间:2023-11-20 10:53:58 作者:BW笔侠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汇总14篇)

演讲稿是以口头形式向观众传递信息和观点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可以给人们带来知识、启发思考和激发情感的力量,我相信我们需要一篇出色的演讲稿。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演讲开场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演讲的魅力。

在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地方志承担着为国存史、同步存史的重要使命,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在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尊敬的蔡竞副秘书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高兴到美丽的天府之国首府成都参加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议。本月初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暨20xx年度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刚刚召开,四川即召开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的落实力与工作高效。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的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四川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四川省大规模开展新编地方志工作3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地方志工作者砥砺奋进,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不负众望,无论是在法治建设,还是在工作机制的探索、服务中心大局工作、编纂成果的质量数量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在组织领导、机构设置、工作机制、依法治志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四川省地方志事业内涵不断丰富,边界不断拓展,对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四川有良好的修志传统,四川是出经验的地方,四川有不少好的经验具有普遍性意义,值得大力推广。下面,我结合当前全国地方志工作发展状况,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切实把握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当前,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形势十分喜人,迎来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期。党的以来,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两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三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今年4月27日,他在视察成都宽窄巷子时又强调,“只有守住历史传统的根脉,才能打开面向世界的门窗”,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刘延东副两次接见全国地方志工作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方志文化应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强调地方志事业要迈上新台阶。这些重要指示、重要批示及重要讲话从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层面,站在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的高度,对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地方志工作寄予厚望,意蕴深远、发人深思,既向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指明地方志的独特价值,也明确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地方志事业前进的努力方向,为我们干事创业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有力依据。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中央领导同志如此密集地关心关怀关注地方志工作,连续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及发表重要讲话,这在新中国方志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其他行业、系统的工作中也不多见。正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xx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一20xx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强调要推动《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逐步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规章,加大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的宣传、执行力度,定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依法纠正、查处执行不力和违法行为;要求坚持和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坚持“一纳入、八到位”的工作机制;明确提出地方志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与其有效履行职能、顺利开展工作的要求相适应,要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专业要求配齐配强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领导班子。同时,“加强修史修志”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这是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将“地方史与地方志”列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题目之后,再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写明“修史修志”的内容,这充分说明地方志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已被国家高度认可。

第五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中指组)自20xx年12月组建以来,积极谋划事关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新一届中指组领导也一直把地方志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方调研,科学谋划,不断破解地方志事业发展难题。几年来,王伟光组长、李培林常务副组长先后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地方志工作调研,看望奋战在第一线的地方志工作者,推动《规划纲要》和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他们的工作作风、思想方法和务实态度为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推动了事业发展。近年来,中指办紧紧围绕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中指组领导提出的指示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开拓新的工作领域,相继启动“十大工程”,即中国志书精品工程、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全国地方志“一体两翼”用志工程、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方志馆研究建设及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建设工程、方志学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中国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工程。现在,这些工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大。为了推动各项工作切实开展,今年又相继成立了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研究会、年鉴研究会、方志馆研究会、史志期刊研究会、方志学研究会等5个研究会,出台了《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xx—20xx年)》《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史志期刊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志科研工作的意见》等多个专项规划和文件。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经过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全国地方志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以修志编鉴为主业、各项工作协调开展的格局,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发挥了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都说明,当前全国地方志事业正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期,正处于在全国范围内由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大好形势下,我们要统一思想,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精神以及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乘势而上,顺势而为,齐心协力开创地方志工作新局面。

刚才马小彬主任作了。

工作报告。

有关单位作了经验交流。从报告和经验介绍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充分利用国家规划做好自己的顶层设计依法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管理和督查坚持进度和质量兼顾推进“两全”目标因地制宜构建事业发展新格局创新资政育人路径注重成果功能发挥为全省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依法加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带领全省地方志工作者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四川省作为全国第二轮修志的试点单位在组织领导、机构设置、法治化建设、工作机制探索、志书编纂、民族文化抢救整理、旧志整理、服务中心大局工作、参与史志研究编纂、抗震救灾志编纂、地情编纂成果的数量质量等方面均居全国先进行列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地方志工作多业并举、事业均衡发展提供了借鉴。我认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呈现出四大特点:

其一,各级各部门积极履行地方志工作主体责任。工作成效是否突出,组织领导是首要保障。四川省各级政府在履行地方志工作主体责任方面不缺位、很给力,这是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四川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刘延东副有关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强化“四个意识”,践行地方志工作的官职官责,落实主体责任,为地方志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省、市、县建立与地方志工作相适应的工作机构,建立了厅、处、科相对应的工作机构。二是建立健全高规格的议事协调机构——各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进一步形成“众手成志”的工作格局。三是积极推行政府主导的“三审制”,努力构建“政府修志、政府审志”的工作格局,为地方志工作形成的成果体现国家记忆工程的严肃性、体现成果的高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二,依法治志工作不断推进,法治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各省(区、市)前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始终将法治化建设作为推动地方志工作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破解工作难题,形成地方志工作的良性机制。一是及时出台和修订法规。继20xx年出台全国第一部地方志工作法规——《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后,20xx年又及时对运行20xx年的条例进行了修订。二是出台系列规范性文件。20xx年2月,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意见》;20xx年4月27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xx—20xx)》(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对全省地方志事业十三五发展作出了明确要求,为各级各部门谋划地方志事业发展、扎实推动地方志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20xx年10月8日、21日,省政府办公厅又分别下发《关于调整四川省志审核委员会部分成员的通知》《关于调整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的通知》,明确由省委、常务副省长王宁分别担任主任、主任委员,理顺省地方志工作体制,为四川地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三是持之以恒地开展执法调研,形成依法管理、依法编修、依法传承的工作格局。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于20xx年、20xx年、20xx年组成调研组,分赴各地开展地方志工作执法调研。省政协委员多次对省方志馆立项建设、加强旧志资源整理保护、四川当代史编纂工作、推进民族语言志书出版、四川历史文化名镇(村)志编纂出版等提出议案,督促各地各部门强化地方志工作法治意识,切实在工作中贯彻“一纳入、八到位”的工作要求。

其三,厚植筑牢存史基础,扎实推出方志成果。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注重强化主业意识,以主业带动其他各项事业均衡发展。四川省首轮三级志书编纂工作共出版各级各类地方志成果10283种。其中,首轮《四川省志(1840—1986)》填补了自清嘉庆二十一年(1820xx年)以来184年四川无通志的历史。二轮三级志书编纂工作启动后,各级各部门积极履职尽责,将地方志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基础性文化工作,强化领导,狠抓落实。截至20xx年年底,规划编纂的《四川省志(1986—20xx)》93个分卷已终审65个,48个分卷进入出版程序,30个分卷正式出版;21部市级志书已出版16部,181部县级志书已出版或交付出版172部。全省21个市(州)级综合年鉴编纂全部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基本实现编纂年度出版当年鉴;8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了综合年鉴编纂工作。此外,四川还着力推进抗震救灾志、特色志书编纂,推进双语志书试点工作、历史文化名镇(村)志、部门志、行业志、乡镇志及《川南区志》《西康通志》《四川羌族志》编纂;旧志整理工作稳步推进,成绩显著,等等。

其四,不断探索积累地方志编修创新发展的经验。四川省是人口大省、资源大省、西部经济大省,同时还是内陆省份、少数民族聚居省份。这些年来,四川坚持立足实际,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地方志工作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修志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四川注重把握地方志工作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注重研判地方志编修工作有战线长、项目进程慢的发展态势,厘清各参编单位隶属关系,妥善谋划应对方案。按照地方志条例要求,强化法治意识,依法管志,依法修志,依法传志,促进工作的整体推进。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确保工作按时优质推进。四川不仅高度重视理论研究,注重经验总结,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编纂技巧、质量控制方式与方法,还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加强调研,寻求科学的编纂与管理模式;通过科学规划,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任务;通过强化指导,确保工作运行遵循编纂规范;通过规范审查,力求工作成果高质量;通过严控出版,实现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坚决杜绝一味谋求任务推进而不切实际的修志规划,坚决避免应付了事、交差完事对志稿的粗制滥造。

——坚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固本强基。四川省各级地方志部门按照“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思路,努力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看齐意识,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组织部门重视支持下,地方志部门的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一批经历丰富、年富力强的干部调整、充实到了市、县级地方志部门领导班子,人员编制增加,业务骨干成长,干部队伍学历、专业、年龄构成不断得到优化。近两年来,先后在中国井岗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举办了四川省地方志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近百名市(州)、县(市、区)方志办主任、省级部门处长参加培训,在国家级的培训机构接受革命传统、党史国情、党纪国法及各类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努力既成为编史修志的行家里手,又成为观大势、想大事、为大局,善于综合协调的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党性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打牢了思想根基,坚固了思想保障。

——坚持围绕文化强省建设加强巴蜀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地震感恩文化,拓展工作领域。如省地方志办发掘提出了《李准年谱》作为南海诸岛是我国主权的史料论证;组织编纂《巴山皓月,蜀水清风——四川革命先辈先烈及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辑要》,服务于党风廉政建设;与省水利厅、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省林业厅协作,做好江河志、名镇(村)志、自然保护区志相关工作,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及精准扶贫等工作;协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修订、编纂《四川省4a级以上景区资料汇编》,探寻服务省文化事业、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宜宾、泸州、内江、眉山、凉山等市(州)编纂出版红色书刊,开展专题展、征文、史志沙龙、文艺演出、重走长征路等活动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成都、眉山、南充、内江、自贡等市(州)开展特色文化、名优经济发展研究;绵阳、巴中、达州、广安、德阳、遂宁等市(州)积极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蜀道申遗调查、机场建设、风景区打造及各类场馆的规划布展等工作;自贡、甘孜等市(州)坚持编纂大事记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历史智慧和智力支持,等等。

全面总结地方志事业发展经验,是为了准确把握事业发展规律,全面推动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全国地方志系统经验总结交流会已经召开,但经验总结的工作远未结束。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一方面要加快推进《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另一方面要不断总结各地好做法、好经验,为全国启动第三轮修志,为推进方志理论研究和方志学学科建设,为推动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方面,四川省作为全国二轮修志工作的试点省份,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有了很好的基础,希望各地区各部门发扬成绩,继续努力,认真总结首轮、二轮修志经验教训,为三轮修志工作打好基础,为推动全国地方志工作更大发展贡献“志”力。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省地方志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工作的“亮点”必将更多,“特色”必将更加鲜明,四川省地方志事业必将更加繁荣兴盛。

三、围绕转型,推动地方志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年12月6日,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暨20xx年度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这次会议既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规划纲要》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统一认识、明确方向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在讲话中他强调,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认清事业发展现状,理清事业发展思路,把握事业发展规律,增强事业发展信心,全力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转型升级。他还指出,20xx年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是全面落实《规划纲要》任务的重要一年。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学习传达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暨20xx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工作,部署20xx年任务。希望大家除了要认真学习经验交流会及主任工作会议精神,还要把精神传达下去,认真贯彻执行下去。要在全面总结经验、准确把握发展规律、牢固树立方志文化自信、凝聚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动力的基础上,全面保持地方志高位运行的态势,全面确保20xx年实现“两全”目标,稳步推进信息化、方志馆、科研、期刊、学会等的建设,实现中国方志文化走出去,全面推动地方事业发展转型升级。

下面,结合贯彻落实李培林同志代表中指组讲话精神,对四川省地方志下一步工作提五点建议。

一是全力以赴,推进修志编鉴主业。编修志书和年鉴是地方志的两项主业,是地方志事业的立身之本。国家的《规划纲要》因此提出了“两全”目标,这是一个硬性指标,四川省一定要不打折扣地落实好。现在距离国家《规划纲要》规定的全面实现“两全”目标的时间节点还有4年,四川省要全面实现,任务还相当艰巨、繁重。地方志工作已经到了攻坚克难、提速冲锋的重要阶段,希望四川省全力以赴,既要把握住进度,又要掌控好质量,按期保质完成“两全”目标。

二是依法治志,完善事业发展保障。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地方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在依法修志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一纳入、八到位”(即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方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之中,做到“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的工作机制,这是保证地方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凡是《地方志工作条例》和“一纳入、八到位”原则贯彻落实得好的地方,地方志工作者就有地位,地方志工作就能上层次、迈台阶,开展得好。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继续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和“一纳入、八到位”,并通过联合省人大、省政府等有关部门对地方志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等方式,确保依法治志落实到位。同时也希望四川省委省政府继续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按照《规划纲要》要求,以贯彻落实“一纳入、八到位”为突出主线,重点加强对《规划纲要》提出的“两全”任务、方志馆建设、地情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等工作的督导,为全省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

三是执行规划,确保既定目标任务落实。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家《规划纲要》,20xx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全省第一个专项规划《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xx—20xx年)》,为推进未来五年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志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顶层设计,是今后几年推动四川省地方志事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遵循。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根据国家的《规划纲要》和四川省的《发展规划》的要求,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两个《规划》规定的各项任务全面落实,推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是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地方志质量。四川省对地方志书质量抓得很紧,从已编纂出版的志书来看,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在近年来,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地方志编纂出版质量的制度、措施,加强志稿评议和业务人才培养,认真研究志书质量的区域性差异,成立全省地方志系统修志业务专家咨询组,充分发挥期刊和内部简讯的指导作用,全方位推动地方志书质量建设。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要求,要继续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把提高志书编纂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地方志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希望四川省在全面提高成果质量上做出表率,积累更多的经验。一是要建立起经常性的收集征集资料的工作制度。二要建立包括组织管理、编纂规范、内容评价、业务考核、行政督查等在内的保障机制。三是要从篇目设置、资料收集、资料长编,到初稿撰写、总纂、初审、复审、终审,再到出版、印刷各个环节上把好质量关。四是要大力抓好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主编、总纂、编修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五是拓展思路,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方志具有“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还有梳理历史脉络、宣传地方文化资源、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历史智慧和智力支持等多项社会功能。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建设地情网站、地方志数据库,开设微信公众号、手机地情网,编制资政简报、干部读本、地情读物、旅游指南等,使地方志走出案牍,走向社会和普通大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四川是西部经济大省,又是文化强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巴蜀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地震感恩文化特色显著,地方志资源在深度融入全省文化、支柱产业建设发展,精准服务党委政府重大发展战略,深入挖掘文化精髓、竭力“教化育人”等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开发利用树立了典范。地方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价值体现,应着力推进。四川省做好这项工作,要在几个方面予以加强:一是要增强服务意识,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地方志工作者要有主体意识,开动脑筋,开拓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途径。二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方志馆、地情资料库、网站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三是要搞好基础资料建设,把志书、年鉴、旧志、地。

情书。

相关工具书理论研究成果等收集整理保存好。四是要针对不同的服务领域和对象,增加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不断提供丰富多彩的地方志文化产品。

同志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地方志承担着为国存史、同步存史的重要使命,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目前,全国地方志工作处在一个重要时期,面临着大好的发展形势,我们要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为契机,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我相信,通过这次会议的广泛宣传动员,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四川省的地方志工作一定能克期完成国家和四川两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在“十三五”期间得到更大发展,为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贡献!这里我也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表个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的开展,将加强与四川省的交流合作,加大支持力度,共同努力,推动四川地方志事业迎来更大的发展繁荣。

同志们:

这次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对地方志工作的新指示、新要求,落实全国志办主任会议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时期特别是20xx年全省地方志工作,安排部署“十三五”工作重点及20xx年的地方志工作任务。

刚才,凉山州、内江市、省科技厅、北川县做了经验交流发言,请各地各部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提升。小彬同志全面总结了去年的工作,提出了明年工作的具体安排,请各地、各志办以及省直部门各相关单位认真落实。下面,受王宁常务副省长委托,我就进一步做好20xx年的地方志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新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当代,其存史、资治、育人功能日益彰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刘延东副多次就地方志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为我们做好地方志工作压实了担子、增添了动力、指明了方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地方志工作,把地方志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基础性工作落实责任,常抓不懈。省委专门研究了省地方志工作机构更名问题,进一步理顺了地方志工作体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就加强机构与队伍建设,加快方志馆建设,切实解决地方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有力推进了我省地方志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新要求、新指示,进一步增强地方志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强化责任担当,狠抓落实执行。一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一邑之典章文物,皆系于志”,地方志全面、客观、系统记载一方之全貌,全面、客观、系统记述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实施和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在教化人心、固化信仰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头活水,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表现方式。培养爱党爱国、爱土爱乡的建设者、创业者,离不开地方志。“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富含治国理政宝贵经验智慧,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省委十届七次会议提出的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省共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等重大任务,地方志既是重要组成部分,也责无旁贷,使命光荣、意义重大。二要切实强化责任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切实按照省委关于文化强省建设的有关要求,将地方志事业发展纳入我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地方志工作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地方公共文化建设,使地方志更好地发挥传承历史、展现当今、启引未来的作用,成为四川的“精神名片”。要重点抓好“两个全面”目标的落实,即:20xx年全面完成二轮三级规划志书编纂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的落实,这是具有约束性的硬任务。特别是进度比较滞后的部门和单位,要倒排工期,量化程序,细化责任,强化督导,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二、认真谋划落实方志规划,进一步创新优化事业发展。

去年8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以贯彻落实“一纳入、八到位”为主线,对十三五期间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这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地方志事业规划性文件,也是今后几年地方志工作的“总抓手”。省政府办公厅即将印发《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xx—20xx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全省各级各部门要以此为重要契机,发扬开拓创新精神,不断创新优化地方志事业发展格局。

要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不断推动地方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突破,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工作上不断有新举措,确保地方志事业永葆发展活力。坚持开放治志,推进转型提升。以合作共赢为原则,引导社会各界更加广泛地参与地方志工作,积极拓宽地方志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地方志工作内涵,推进地方志工作格局由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变,推进地方志工作内容由修志编鉴向更多维度、更加整体转变,逐渐推进转型提升。坚持修志为用,不断推陈出新。“方志流传绵延千载,贵在史识,重在致用”。要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源大省优势,加强地方志资源的深加工,发掘历史智慧,提升服务能力。要积极主动地将地方志工作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需要,使地方志事业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融相通、互助共进,重点为我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智力支持,为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要注意志鉴内容、形式和工作方式的创新,做到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要认真总结读志用志传志经验,继续开展志鉴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乡村活动,服务相关文化建设。坚持共享共荣,完善优化服务。要坚持共享方志,方志共享,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大力推进“互联网+地方志”战略,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支持地方志工作部门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地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远程利用,做到传统手段与新兴媒体结合,承载乡愁,延续文脉。

三、认真推进落实依法治志,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基石,依法治志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基本遵循。我省地方志法治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xx年出台的《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是全国第一部地方志工作法规,20xx年四川省人大会对《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进行了修订,20xx年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意见》,成为全国省(区、市)第一个修订《条例》、第一个以“两办”名义下发《意见》贯彻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的省份。今后的工作中,要发挥我省既有人大法规,又有政府规章的优势,不断完善依法治志工作格局,将地方志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推进地方志工作由“依法修志”向“依法治志”的转型升级。

一要进一步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中关键是要以政策法规为依据,以“一纳入、八到位”为抓手,以执法监察、行政督察为手段,认认真真抓好落实。

二要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按照《条例》及川委办(20xx)9号文件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对地方志工作担负主体责任。各级政府要进一步依法行政,各级分管领导要进一步依法履职,把地方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做到脑中想志、心里有志、手上抓志、生活工作读志用志。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通过法律规范、政策引领、制度安排,切实落实“一纳入、八到位”要求,把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任务之中。要紧紧抓住完成“两个全面”目标这条主线,掌握编修工作动态,及时开展督查督办,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要在人财物上给予支持,为地方志工作机构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三要充分发挥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主导作用。依法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依法履职,认真履职尽责,坚持质量第一,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工作力度,不断编修出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地域特色的地方志成果。要在抓紧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的同时,全面总结两轮修志工作的经验教训,探索规律,认真研究第三轮修志的组织管理模式,为启动第三轮修志做好资料收(征)集、队伍培训等工作。要加强地方志资源收集、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地方公共文化建设。加快方志馆和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将方志馆积极打造成地方志或地情资料收藏展示、地情研究咨询、地方文化交流中心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基地,确保地方志资源的科学保管和有效开发利用。要定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善于运用法治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用法治手段保障贯彻落实,依法纠正、查处执行不力和违法行为。

事业兴旺,关键在人。地方志工作者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建立完善发现人才、吸引人才、造就人才和用好人才的良性机制,打造一支政治好、业务精的修志编鉴专业队伍。全省地方志工作者要继续发扬方志人精神,志存高远,力学笃行,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

同志们,地方志是为国存史,为党立言,为政问道,为民著录的神圣事业。盛世修志,惠泽千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意识,进一步发扬开拓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依法治志能力,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我省地方志工作新局面,为我省实现“两个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志们:

这次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对地方志工作的新指示、新要求,落实全国志办主任会议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时期特别是20xx年全省地方志工作,安排部署“十三五”工作重点及20xx年的地方志工作任务。

刚才,小彬同志全面总结了去年的工作,提出明年工作的具体安排,请各地、各志办以及省直部门各相关单位认真落实。下面,受王宁常务副省长委托我就进一步做好20xx年的地方志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新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当代,其存史、资治、育人功能日益彰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刘延东副多次就地方志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为我们做好地方志工作压实了担子、增添了动力、指明了方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地方志工作,把地方志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基础性工作落实责任,常抓不懈。省委专门研究了省地方志工作机构更名问题,进一步理顺了地方志工作体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就加强机构与队伍建设,加快方志馆建设,切实解决地方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有力推进了我省地方志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新要求、新指示,进一步增强地方志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强化责任担当,狠抓落实执行。一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一邑之典章文物,皆系于志”,地方志全面、客观、系统记载一方之全貌,全面、客观、系统记述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实施和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在教化人心、固化信仰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头活水,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表现方式。培养爱党爱国、爱土爱乡的建设者、创业者,离不开地方志。“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富含治国理政宝贵经验智慧,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省委十届七次会议提出的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省共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等重大任务,地方志既是重要组成部分,也责无旁贷,使命光荣、意义重大。二要切实强化责任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切实按照省委关于文化强省建设的有关要求,将地方志事业发展纳入我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地方志工作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地方公共文化建设,使地方志更好地发挥传承历史、展现当今、启引未来的作用,成为四川的“精神名片”。要重点抓好“两个全面”目标的落实,即:20xx年全面完成二轮三级规划志书编纂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的落实,这是具有约束性的硬任务。特别是进度比较滞后的部门和单位,要倒排工期,量化程序,细化责任,强化督导,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二、认真谋划落实方志规划,进一步创新优化事业发展。

去年8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以贯彻落实“一纳入、八到位”为主线,对十三五期间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这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地方志事业规划性文件,也是今后几年地方志工作的“总抓手”。省政府办公厅即将印发《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xx—20xx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全省各级各部门要以此为重要契机,发扬开拓创新精神,不断创新优化地方志事业发展格局。

要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不断推动地方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突破,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工作上不断有新举措,确保地方志事业永葆发展活力。坚持开放治志,推进转型提升。以合作共赢为原则,引导社会各界更加广泛地参与地方志工作,积极拓宽地方志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地方志工作内涵,推进地方志工作格局由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变,推进地方志工作内容由修志编鉴向更多维度、更加整体转变,逐渐推进转型提升。坚持修志为用,不断推陈出新。“方志流传绵延千载,贵在史识,重在致用”。要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源大省优势,加强地方志资源的深加工,发掘历史智慧,提升服务能力。要积极主动地将地方志工作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需要,使地方志事业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融相通、互助共进,重点为我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智力支持,为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要注意志鉴内容、形式和工作方式的创新,做到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要认真总结读志用志传志经验,继续开展志鉴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乡村活动,服务相关文化建设。坚持共享共荣,完善优化服务。要坚持共享方志,方志共享,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大力推进“互联网+地方志”战略,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支持地方志工作部门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地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远程利用,做到传统手段与新兴媒体结合,承载乡愁,延续文脉。

三、认真推进落实依法治志,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基石,依法治志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基本遵循。我省地方志法治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xx年出台的《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是全国第一部地方志工作法规,20xx年四川省人大会对《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进行了修订,20xx年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意见》,成为全国省(区、市)第一个修订《条例》、第一个以“两办”名义下发《意见》贯彻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的省份。今后的工作中,要发挥我省既有人大法规,又有政府规章的优势,不断完善依法治志工作格局,将地方志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推进地方志工作由“依法修志”向“依法治志”的转型升级。

一要进一步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中关键是要以政策法规为依据,以“一纳入、八到位”为抓手,以执法监察、行政督察为手段,认认真真抓好落实。

二要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按照《条例》及川委办(20xx)9号文件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对地方志工作担负主体责任。各级政府要进一步依法行政,各级分管领导要进一步依法履职,把地方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做到脑中想志、心里有志、手上抓志、生活工作读志用志。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通过法律规范、政策引领、制度安排,切实落实“一纳入、八到位”要求,把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任务之中。要紧紧抓住完成“两个全面”目标这条主线,掌握编修工作动态,及时开展督查督办,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要在人财物上给予支持,为地方志工作机构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三要充分发挥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主导作用。依法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依法履职,认真履职尽责,坚持质量第一,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工作力度,不断编修出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地域特色的地方志成果。要在抓紧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的同时,全面总结两轮修志工作的经验教训,探索规律,认真研究第三轮修志的组织管理模式,为启动第三轮修志做好资料收(征)集、队伍培训等工作。要加强地方志资源收集、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地方公共文化建设。加快方志馆和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将方志馆积极打造成地方志或地情资料收藏展示、地情研究咨询、地方文化交流中心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基地,确保地方志资源的科学保管和有效开发利用。要定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善于运用法治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用法治手段保障贯彻落实,依法纠正、查处执行不力和违法行为。

事业兴旺,关键在人。地方志工作者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建立完善发现人才、吸引人才、造就人才和用好人才的良性机制,打造一支政治好、业务精的修志编鉴专业队伍。全省地方志工作者要继续发扬方志人精神,志存高远,力学笃行,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

同志们,地方志是为国存史,为党立言,为政问道,为民著录的神圣事业。盛世修志,惠泽千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意识,进一步发扬开拓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依法治志能力,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我省地方志工作新局面,为我省实现“两个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值此全国地方志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刘延东副重要讲话和批示,以及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之际,福建省第八次地方志工作会议胜利召开,我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工作在一线的福建全省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八闽大地,俊杰辈出,山灵水秀,地阜物丰。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尤其是近几年,省委、省政府把地方志工作作为战略性、基础性文化工作来抓,省委书记尤权同志、省长苏树林同志、分管副省长李红同志听汇报、作指示、提要求,给予了大力支持,地方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表现在:

——依法治志深入实施。福建省在推动地方志工作法治化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xx年颁布施行了《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职责,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管理职能,进一步奠定了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基础,全省地方志工作继续向法治化迈进。

——志鉴编纂扎实推进。福建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始终注重抓好修志编鉴主业,二轮修志进度过半,全省有67个市县(区)编纂了地方综合年鉴,占市县总数的72%。在抓进度的同时,注重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订了《福建省地方志书编写通则(试行)》等制度、规范,实行主编负责制、一支笔统稿等做法,努力提升志鉴质量。

——开发利用富有成效。福建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在组织编纂特色志、开发利用方志资源、拓宽工作领域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比如,编纂出版的《福建家训》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省长苏树林和宣传部长李书磊还专门作出批示给予肯定;福州出版的《三坊七巷志》,泉州出版的月志、日记,龙岩编纂的《闽西生态建设志》;武夷山等地为申报世遗、宁德等地为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提供资料等,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闽台交流不断深入。近年来,福建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发挥“五缘”优势,着力开展闽台方志文化交流活动,以此加深和拓宽了两岸的文化交流和沟通。与中国台湾有关方面合编了《妈祖文化志》,两岸专家学者进行了上百人次的交流研讨。市县(区)地方志工作机构还开展了宗亲联谊、寻根谒祖等活动。《辛亥革命福建英杰图志》、明《漳州府志》等志书作为省领导参访中国台湾时赠送中国台湾重要人士的文化藏品,彰显了地方志服务祖国统一大局的积极作用。

——基础建设得到加强。据了解,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省方志馆正在积极筹建;有50多个市县(区)建有规模不等的书库(资料室)。地方志网站建设势头良好,全省有近三分之一的市县(区)开通了地情网站,“数字福建方志”已纳入“数字福建”规划范畴,二期工程正在实施。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的结果,是福建全省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共同努力、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结果,为地方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迎来了最好的时期。福建省要抓住机遇,敢为人先,在原有基础上,奋发有为,更上一层楼。对下一步工作,提几点建议:

20xx年2月25日,在首都博物馆考察时指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前,作了重要批示,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重要论断。刘延东副会前与部分代表座谈并作了重要讲话,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在会上作工作报告,总结分析了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以来的工作,科学研判了地方志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提出到20xx年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批示、刘延东副重要讲话和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握大好时代氛围和良好发展机遇,充分认识地方志在传承、弘扬、发展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地方志工作和事业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热爱地方志工作,献身于地方志事业。

二、扎实推进地方志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修志编鉴任务。

修志编鉴是衡量地方志工作好坏的核心指标,二者要相得益彰,不可偏废。近期,福建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志工作的若干意见》。省方志委正在组织起草发展规划纲要,还提出了“抓重点、攻难点,促进度、保质量”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督促落实,加强分类指导,志鉴编纂工作基础很好。根据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的部署,到20xx年要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要推动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的全覆盖。这两项都是硬指标,不能有丝毫的放松。福建省的第二轮修志一定要保质保量,修合格志书,努力出精品佳志;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要尽早实现全覆盖。另外,要总结经验,继续完善和出台志鉴编纂、质量保障、审查验收、出版等方面的制度规范,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保质量。

三、打造闽台方志文化交流平台,拓展深化两岸的联系与合作。闽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渊源独特。福建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在现有基础上,深化与中国台湾地区方志人士的联系与合作。近地缘、亲血缘、承文缘、连商缘、循法缘,建立闽台相近、相亲、相承、相连、相循的文化纽带。特别是要在旧志、族谱的整理挖掘、共同开发等方面下功夫,把方志文化交流纳入闽台文化交流的大范畴,发挥地方志的独特作用。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结合实际,多编纂一些有特色的地情书籍,或者积极提供文献资料,促进闽台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

四、深入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修志是基础,传志是路径,读志是手段,用志是目的,“修志、传志、读志、用志”必须全面协调发展,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根基才能牢固。地方志要实现重要的社会效益,就得胸怀“大志”,构建大方志格局。修志为用、修以致用,把地方志工作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才能体现价值,才能“有为有位”。福建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结合实际,挖掘地情资源,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大局,围绕地方志资政、教化功能,以方志馆、特色志、乡镇志、地情读物、数据库、网站、期刊、通讯、简报等为载体,打造独特的方志文化品牌。要把开发利用地方志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拓宽服务渠道,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介地方志、利用地方志、传播地方志,为福建推进加快发展战略和在“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中抢先机、走前列提供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撑。

同志们,三十而立,福建省地方志工作全面开展正值而立之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福建省第八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的召开正当其时,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地方志工作的发展确定了发展目标和方向。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恪尽职守、锲而不舍,不断提升福建省地方志工作水平,积极进取,踏实工作,努力谱写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官燕同志通报了我市的受表彰情况,我受曹书记委托,代表市委和市政府对你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邱俊同志全面总结了20**年的党史工作,提出了20**年工作的具体安排,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20**年的党史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要认真学习贯彻以来中央和省委各项新理念新要求。

要通过学习,进一步坚持党史姓党的根本原则,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决贯彻栗战书同志提出的理论学习“既是政治学习、又是业务学习”的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深入学习省委会对党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省委党史研究室制定的13条贯彻落实意见,学习全国、全省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精神,突出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把握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工作要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并引领全市党史工作。

全市党史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好实践要求,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切实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工作引领和基本遵循,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到各项党史工作中,体现在党史工作的各环节和全过程,不断开创党史工作发展的新境界。

(一)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将创新融入党史工作各个环节。在党史工作重点方面,要推动党史研究重点的转移,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以来作为研究的重点,在基本著作方面修撰好《中国共产党泸州历史》(第二、三卷)和区县党史卷。在史料征编方面做好党委执政实录和改革开放实录。在党史工作的机制方面,探索解决部分区、县编制不足、人才缺乏的问题。

(二)践行协调发展理念,推动全市党史工作全面发展。一是要形成工作合力。党史部门不能单打独斗,要主动与党委的办公室、组织、宣传部门和纪委机关协作,把工作协作与及时征集党史资料紧密结合起来。二是要处理好党史工作的内部协调。要处理好党史研究、党史资料征编、党史宣传教育等主要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党史遗址保护和场馆建设、红色旅游、党史题材作品审读等延伸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聚焦主业,补齐短板,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党史研究“一突出两跟进”主攻方向。把握好深化党史研究与党史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市县两级在指导中要注意解决区域内的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探索运用体制内外力量对口支援的方式。

(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营造清新健康的党史舆论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态。一是以高质量的党史著作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强党史研究,准确记载党的历史,为党修好史、立好传,写好“红色家谱”,讲好“红色故事”。对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提前谋划,跟踪研判,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主动设置议题,准确发声,领好导向,抢占道义制高点,牢牢把握党史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二是对待历史虚无主义及时正本清源。对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各种歪曲党的历史、抹黑党的领袖、散布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错误倾向和负面舆论,有针对性地予以积极主动回应和有理有据的批驳,还历史真相,正社会视听。三是树立节约、成本和效率意识,集约各种党史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践行开发发展理念,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一是加大全市党史系统内部的开放合作力度,充分发挥党史部门的主力军作用。以共同开展重大项目和重点课题为牵引,促进党史研究、党史宣传教育力量的统筹整合,促进党史资源、党史网络平台整合。二是要加大全市党史工作者的开放合作力度。主动加强同党政机关有关部门、党校、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系统的党史工作者的交流和沟通。要主动同热心参与党史工作的老同志和广大党史爱好者加强纵向联系和横向合作,共同开展重大党史课题研究,共同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热情支持党史爱好者的研究和著作出版。三是加大对外交流借鉴的力度。要向搞得好的市内外和省内外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学习。

(五)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党史研究成果惠及全社会。一是积极以史资政。要紧密结合党委工作重点、难点,创新举措,开展基础性、专题性、战略性研究,使党史成果走进党委、政府的决策、实施过程,提供历史经验或教训的借鉴。二是主动以史育人。要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大众开展好党史教育工作。三是重视以史服务。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接受形式,创新党史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动漫、影视、音像、手机等新兴媒体,做到群众所需即我们所为。要自觉实现研究和转化的同步发展,将研究成果的高文典册与普及群众的通俗读物同步,使研究成果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三、要明确工作重点,进一步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一)要多出精品力作。一要抓好党委执政实录编撰。市、区县要完成20**年党委《执政实录》出版、20**年党委《执政实录》资料征集及编印工作。二要抓好党史基本著作编撰。修改并定稿《中国共产党泸州历史》(第二卷),加大修改完善《中国共产党泸州历史》(第三卷)的力度。三要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护国战争胜利100周年、“泸州起义”90周年、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的重要契机,编辑出版一些有分量的作品。四要做好党史专题研究工作。要完成已经确定的四个重大课题《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革命斗争史料》《三线建设在四川》《强渡大渡河:中央红军与太平天国石达开比较研究》和《泸州抗战史料汇编》。配合省委党史研究室开展改革开放以来专题研究基础资料征集工作。要抓紧出版印刷《中央红军长征过泸州》连环画、《图说长征》画册、《三线建设在泸州》资料丛书、《傅钟传》、《穆青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大辞典》。

(二)要进一步抓好党史资政工作。一要紧跟市委中心工作,提供一批具有良好政治效应、社会效应和宣传效应的资政报告。二要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和市级有关部门委托的调研课题、决策咨询和政治史实把关等工作。三要积极打造资政平台和载体,不断拓宽党史资政途径。要加强“泸州史志网”《泸州史志工作动态》等的建设和发展。

(三)要扎实抓好党史宣传教育。一要利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护国战争胜利100周年、“泸州起义”90周年、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等重要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二要继续抓好党史“七进”和“三个面向”工作。三要继续做好泸州市第二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的命名授牌和管理工作。

(四)要加强目标考核和督导管理。区、县党史部门要全面落实“四个一(一本党史正本、一本执政实录、一篇资政报告、一次党史活动)”目标考核内容。市委党史研究室要加强指导和督查督办,确保区、县党史部门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同志们,盛世修史、躬逢其时,重任在肩、时不我待。我们要以只争朝夕、脚踏实地的态度投入工作,不断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全面开创泸州党史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史志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20**年工作,安排部署20**年工作;表彰奖励全市修志、用志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岳市长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市史志办对20**年的工作作一简要回顾,对20**年的工作作一安排。

一、20**年工作情况。

20**年,全市史志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史志办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和《商丘市地方史志工作管理办法》为准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修志编鉴,服务社会,抓基础,促提升,抓重点,促成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提高编纂质量,扎实推进“五有三落实”(续志工作有进展,取得新成果;年鉴工作有提升,再登新台阶;月报工作有突破,办出新水平;用志工作有成效,树立新形象;馆网建设有行动,建设新平台。落实法律法规,做到依法修志、依法用志;落实工作计划,做到尽职尽责,敬业奉献;落实管理制度,做到清正廉洁,务实高效),取得了显著成绩,连年被评为省修志、用志工作先进单位,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突出主业,修志工作有序推进。20**年是二轮续志工作的攻坚期,市史志办进一步加大了对县(区)修志工作的督导力度。继睢县、夏邑县、柘城县、睢阳区、虞城县完成二轮志书的出版发行后,宁陵县志书已进厂印刷;民权县召开了《民权县志》(1986-)评稿会;梁园区已完成《商丘市志》(1986-)评审稿,正筹备评稿会。市史志办整理影印了旧志《宋州从政录》。睢县整理了《睢州志》,睢阳区整理了《商丘县志》,编修了《睢阳区人物志》,宁陵县整理了《宁陵县志》,编修了《宁陵回族史》,夏邑县编修了《夏邑县人物志》,柘城县开展了《柘城县人物志》(第二卷)资料整理工作。同时,指导开展了部门志、专业志、乡镇志编修工作。

(二)狠抓质量,年鉴工作健康发展。《商丘年鉴》(20**)在第六届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优秀作品评选中获一等奖。为进一步提升年鉴编纂质量,市史志办按照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商丘年鉴(20**)编纂工作的通知》要求,广泛征集资料,精心组稿,认真编辑,科学排版印刷,严格质量监督。《商丘年鉴》(20**)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前提下,积极创新,打造精品。在形式上采用国际通行的开版,平脊精装,双色套印,图文并茂,雅致大气。在内容上,不断丰富提高。重点工作和主要活动以专题形式专门记述,增加了信息量和可读性。20**年柘城年鉴现场会之后,全市各县(区)对年鉴编纂工作更加重视,《睢县年鉴》已经实现每年一卷。睢阳区、虞城县、柘城县、宁陵县、夏邑县年鉴工作积极推进,成效显著。

(三)注重创新,大事月报稳步提升。《商丘大事月报》实现了全彩印刷,全年共出版发行12期,并装订了合订本。在编辑过程中,坚持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为原则,克服收集资料难、图片资料少等问题,努力巩固改版成果,丰富记录内容,注重面向基层,增强了月报的可读性,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受到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好评。睢阳区、柘城县启动了大事月报编辑出版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服务大局,地情资料科学编纂。编辑出版的《商丘民间歌谣》一书,在第六届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优秀作品评选中获特等奖。各县(区)地情书编纂工作进展顺利,睢阳区编纂了《龙门圆梦》,宁陵县编纂了《己吾考略》,夏邑县史志办指导太平镇建立了太平镇镇情馆,梁园区在梁园区网上建立了史志地情信息库,参与编辑了《梁园宣传画册》。

(五)适应形势,地情网站开通运行。为用好网络信息平台,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商丘地情,了解史志工作。在省史志办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积极努力,商丘市地情网已开通运行。开设了商丘概览、市情动态、政务公开、史志动态、魅力商丘、商丘百业、方志之窗、地情数据库、便民服务、沟通交流、联系我们等栏目。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地情网站的开通运行,使史志宣传教育功能进一步提升,扩大了史志工作的宣传面,为人们了解商丘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服务。特别是市情动态等栏目,经过精心调整后,点击率直线上升,大大提高了网站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增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做好史志工作的关键,我们特别注重史志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是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实行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提高机关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二是注重关心干部成长。在市组织部门的关心下,我办有一名科长提拔为副处级干部。继20**年宁陵县、夏邑县史志办调整了领导班子后,20**年柘城县也调整充实了史志办的领导班子。三是注重参加学术交流与业务培训。先后受邀参加了《郑州市乡、镇、街道图志》编写研讨会、新乡市第二届中原志鉴评估交流会和中指组举办的新任主任培训班。通过研讨交流与培训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认识,树立了进一步做好史志工作的信心。四是注重加强机关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机关管理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性机制,调动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在出色完成业务工作的同时,出色完成了“扶弱培强”、“六城联创”、植树造林、招商引资等工作任务。

虽然20**年史志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工作发展不平衡,修志编鉴进度不一;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业务培训薄弱,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个别县(区)经费落实不够到位,办公设备相对落后等等。这些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要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年工作打算。

20**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全市史志系统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史志办的科学指导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严格落实工作措施,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一)总体要求。

20**年全市史志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开拓创新的思维,务实清廉的作风,积极开展“四个探索”,着力抓好“五个突出”,重点做好“九项工作”,确保全市史志工作有新进展、新作为、新成果,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商丘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四个探索”:积极探索怎样才能使史志工作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以“有为”换“有位”,赢得各级领导的重视;积极探索怎样才能使史志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读志用志,教化育人,以宣传添活力,赢得人民群众的好评;积极探索怎样才能使史志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多出精品,以成果树形象,建设一流的修志队伍;积极探索怎样才能使史志事业跟上时代步伐,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促发展,创造一流的修志业绩。

“五个突出”:突出重点,依法修志,全面完成志书编修任务;突出质量,多出佳作,积极做好年鉴编纂工作;突出服务,转变职能,切实加强地情资料编印;突出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史志事业新领域;突出基础,加强建设,努力开创史志工作新局面。

(二)重点工作。

1、完成二轮志书编纂出版任务,适时启动乡镇志编纂工作。今年要全面完成二轮志书编修任务,梁园区和已评过志稿的民权县、宁陵县,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修改完善,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确保年底前出版发行。乡镇志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市、县三级志书的延伸和补充,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与现状,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具有其他书籍不可替代的功能。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乡镇志编纂工作的通知》、河南省史志办《乡镇志编纂指导意见》和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乡镇志编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各县(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抓好落实。要科学制定方案、抽调专业人员、搞好业务培训,抓好试点,逐步实施,强力推进。

2、提升《商丘年鉴》编纂质量,全面开展县级年鉴编纂。综合年鉴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市史志办继续提升《商丘年鉴》(20**)编纂质量,努力打造精品佳作。同时,加大对县级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督导力度,没有开展年鉴编纂工作的县(区),要克服各种困难,采取积极措施,启动年鉴编纂工作。没有启动年鉴编纂工作的县(区),取消年终评先资格。

3、办好《商丘大事月报》,扩大县级月报覆盖面。市史志办将巩固提高《商丘大事月报》改版成果,在精雕细琢上下功夫,扩大信息量与发行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凡是没有启动大事月报的县(区),要创造条件,结合本县(区)实际,把大事月报作为史志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抓出成效,为党委、政府提供服务。

4、编辑出版地情书,加大市情宣传力度。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地方史志的职能作用,加强地情研究开发。市史志办要组织编写《商丘概览》,各县(区)史志办要实施具有带动全局作用的用志开发项目,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5、搞好旧志整理,弘扬传统文化。《历代河南方志集成》已经省政府批准立项,我们要积极参与,做好对旧志和古典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切实完成规定任务。各县(区)根据各自情况,积极开展旧志整理,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6、充实完善地情网,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商丘市地情网的开通运行,给全市史志系统信息化建设开了个好头。资料信息入库任务比较繁重,还需进一步补充完善。未建立地情数据库的县(区),要千方百计尽快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适时与省地情网对接建立子库,为实现地情信息共享奠定基础。

7、筹建史志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我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一个反映商丘历史与现状的史志馆,对彰显商丘历史文化的独特优势,激发人们热爱商丘、建设商丘的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史志馆建设工作,市领导高度重视,市政府决定市史志馆与市博物馆合建,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今年要广泛征集资料,组织专家论证,制定设计方案,做好布展准备。已建立史志馆(室)的县(区)要不断充实馆(室)藏,没有建立史志馆(室)的地方,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自己的史志馆(室)。

8、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通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解决“四风”问题和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使党员干部思想上要有大触动,作风上要有大转变,工作上要有大提升,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9、完成市委、市政府和省史志办交办的其他工作。积极搞好“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活动、切实完成“六城联创”、植树造林、招商引资等项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编修地方史志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要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把史志工作纳入到依法修志的轨道上来,做到“一纳入,五到位”。任务层层分解,狠抓责任落实,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及时解决编史修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履职尽责,爱岗敬业。编史修志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也是一项艰辛的工作,只有热爱这项工作,才会乐于从事这项工作,并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只有爱岗敬业,才能面对着社会上的浮躁而静下心来专心工作。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负得起责任,担得起使命,是史志工作者的高尚品质,也是史志部门的优良传统。广大史志工作者要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三是加强培训,锻造队伍。各级史志部门要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性任务常抓不懈,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完善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和用好人才的科学机制,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到史志战线,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学习交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热爱史志的修志队伍,不断提高修志质量和水平。要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学习交流活动。年内,市、县(区)史志办要举办1-2期修志业务骨干培训班,争取覆盖到乡镇。建立市史志学会,加强史志理论研究,鼓励和倡导修志人员潜心钻研史志业务,撰写理论研究文章,表彰和奖励研究成果,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推动史志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四是搞好宣传,营造氛围。认真做好史志宣传工作,有利于促进史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要进一步普及史志工作法律法规知识,增强社会各界依法修志、依法用志意识,营造良好的修志用志氛围。二要着力扩大覆盖面,不断提高影响力。以志鉴和地情书发行为契机,以交流志书、年鉴、《商丘大事月报》为手段,广泛向机关团体、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赠送志书和地情书,加大史志知识的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商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地情知识。充分利用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好“史志知识进万家”活动,激发大家建设商丘热爱家乡的热情。四要进一步发挥大事月报、地情网等内部宣传平台的作用,形成资源共享、形式多样的宣传格局,及时、准确地宣传全市史志系统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和工作经验。

同志们,20**年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岳市长的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多出精品佳作,群策群力,开拓进取,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努力使史志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得以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党的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多次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加强历史文化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在自觉、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把地方史志工作纳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这就对地方史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洛阳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做好地方史志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月21日,省里召开了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对20**年全省地方史志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目的就是传达贯彻省地方史志会议精神,总结回顾我市地方史志工作成功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2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史志工作,力争把我市地方史志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一、史志工作回顾。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史志系统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河南省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2020)》,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做好修志编鉴工作,积极拓宽史志工作领域,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强化史志工作保障,依法推进史志事业科学发展,全市史志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站在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高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制约史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必须及时加以解决。

(一)依法治志,“一纳入八到位“的修志氛围初步形成。

通过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及《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全市“一纳入、八到位”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史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当代修志工作体制。地方史志工作已经纳入市、县(区)两级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工作之中,逐步形成“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的工作机制。通过明确市、县两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行政权力清单,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政府依法行政范畴,进一步强调地方志工作是一项“法定职责”,是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20**年12月,市政府印发了《洛阳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20)》,这是洛阳历史上第一个史志事业五年规划,为我市史志工作描绘了发展蓝图。

(二)以市、县两级综合志书、年鉴、月报为主体的当代史志编纂体系基本形成。

截至20**年底,已经完成两届市、县(区)两级综合志书编纂出版任务。出版市级志书2部24册1600多万字,县(区)级志书30部31册近3000万字。有关单位编写出版专业志、部门志百余部。《洛阳年鉴》自创刊,至20**年已出版17部,总计达2500余万字,多次在全国获奖。全市15个县(市)区实现了年鉴全覆盖,总计出版县(区)级年鉴100余部。《洛阳大事月报》自启动,每月一期,至今已编辑发送132期。同时每月按时向《河南大事月报》报送有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和特事。15个县(市)区中有宜阳、伊川、洛龙、新安、嵩县、栾川、洛宁相继开展大事月报编写工作,覆盖率达到50%。

(三)地方历史文献搜集整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历史上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典籍。然而,历代却从未对河洛文化典籍进行过系统地搜集整理,导致零散保存,散失严重。为弘扬和传承河洛文化,服务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市史志办从20**年着手对以旧志为主体的河洛文化典籍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和再生性保护利用,启动《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整理出版工程。截至20**年底,该项目已成功实施四期工程,总计出版洛阳历史上珍贵文献典籍39部102种258册1300余万字。并开发制作了《洛阳名碑十品》《洛阳龙门百品》和《洛阳文献精品欣赏》等系列产品,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同时,宜阳、孟津、嵩县、汝阳、新安、洛宁、洛龙等县(区)也整理出版本行政区域旧志近10部。在地方历史文献搜集整理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四)乡镇(街道)志编纂工作全面启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乡镇(街道)志是省、市、县三级综合志书的延伸和补充,是省政府部署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及省史志办工作部署,我市于20**年全面启动乡镇志编纂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乡镇(街道)志编纂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市史志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三次大型培训会议,为187个乡镇(街道)培训编纂人员400余名;在全省率先出台《洛阳市乡镇(街道)志评审验收办法》,成立《洛阳市乡镇(街道)志评审委员会》。20**年每个县区确定一个试点乡镇重点推进,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截至20**年底,已有几十个乡镇写出初稿,其中嵩县的《大章镇志》已通过评审即将交付印刷,洛龙区的《白马寺镇志》《安乐镇志》《开元街道志》、伊川县的《水寨镇志》、宜阳县的《城关镇志》、栾川县的《栾川乡志》等完成评审稿,其它大部分乡镇正在搜集资料或撰写初稿。

(五)方志馆(室)、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升。

为发挥史志部门的地情资料优势,为社会各界提供地情咨询服务,20**年6月经市编办批复设立了洛阳方志馆,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目前拥有馆舍面积200平方米,馆藏图书16万册,面向社会开放,可为市民提供地情资料查阅服务。

为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为社会各界了解洛阳、研究洛阳提供高效快捷的地情咨询服务,市史志办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于20**年启动地方史志信息化建设项目,20**年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地市级地情数据库和地情网站,并开发制作了以u盘为载体的《洛阳地方文献大典》面向社会发行,有力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经过不断充实完善,到20**年底,“洛阳地情数据库”已收录志书、年鉴、月报、旧志古籍、专著论文等7大类378部2.2亿字,内容涵盖洛阳市古往今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自然及社会等各个方面。“洛阳地情网”总浏览量达420万,成为人们了解洛阳历史文化和当今地情的重要窗口。20**年,在全省方志系统率先开通了官方微信平台“河洛史志”,形成了网站、数据库、微信全面发展格局,拓展了史志资源的辐射范围和利用效率,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提供地情信息查询服务。

与此同时,洛龙、新安、宜阳、伊川、嵩县、涧西、瀍河等县区也建成了不同规模的的方志馆或方志阅览室,洛龙区还采取与社会人士合作的方式建成了云祥书屋、白河书斋藏书博物馆;洛龙、孟津、嵩县、伊川、宜阳、瀍河、涧西等县区建成了地情网站或在政府门户网开设了地情专栏,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在开发史志资源,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多年来,史志部门在做好修志编鉴等日常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地情资源优势,根据不同时期中心工作需要,编写出版地情书籍、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推广宣传活动,有力地服务了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市史志办先后推出了《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读诗词赏牡丹》《读故事赏牡丹》《都洛帝王史话》《邮驿诗词选》《图说洛阳系列丛书》《乡镇概览系列丛书》《洛阳回族文化》《千古白居易》等地情书籍二十余部,特别是《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一书最早提出并论证了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市史志办还先后组织开展了“洛阳十大文化符号评选”、“洛阳城市精神研讨”“洛阳历史文化知识网络竞赛”、“地情书籍进基层”等历史文化宣传推广活动,在传承华夏文明、宣传河洛文化、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各县(市)区史志机构也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编写出版了大量地情书籍,有力服务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特别是嵩县史志办率先编写了《嵩县通史》,在地方史编纂中走在全省前列。

同志们,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大力支持及撰稿人员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谨表示诚挚的谢意。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市地方史志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史志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还存在着与洛阳历史文化地位不相称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一纳入八到位”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个别县(市)区,没有把地方史志工作纳入当地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重要工作之中,特别是二轮志书出版之后地方史志机构处于瘫痪状态,领导职数、人员编制长期空缺或挪作他用,没有专职人员从事日常的年鉴、月报编纂工作,对上级史志部门部署的工作敷衍应付。有的地方虽有机构和专职人员,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工作经费和设施没有保障,严重影响工作进展。二是方志馆建设与洛阳的历史文化地位不相称。目前,北京、杭州、南京、西安、秦皇岛、广州等城市以及我省的新乡、三门峡等地级市都已建成了收藏地方历史文献、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为公众提供地情咨询服务的高标准方志馆,而洛阳作为闻名中外的千年帝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却还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方志馆,只有区区200平米的藏书阅览室,洛阳的历史文化优势无法展示,这与洛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极不相称。三是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县(市)区修志进度缓慢,拖全市乃至全省后腿;有少数撰稿责任单位不能按时、按要求为《洛阳年鉴》供稿,敷衍应付,严重影响整体工作进度和质量提升;部分县区年鉴、月报编纂出版严重滞后,不能实现一年一鉴,一月一报,公开出版。甚至还有几个县(市)区没有开展月报工作。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市史志事业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着力解决。

二、20**年工作安排。

20**年是实施《洛阳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2020)》的开局之年,我们要以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以“记好洛阳历史,传承河洛文明,服务洛阳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洛阳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2020)》为抓手,紧紧围绕全市“9+2”工作布局,高点定位,创新发展。在20**年力争全市史志工作上台阶,出亮点,树品牌,创一流,把地方史志事业推向新高度,创造新辉煌。

(一)全面落实“一纳入,八到位”,为地方史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纳入,八到位”是国家对地方史志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做好史志工作的必要条件。近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一纳入,八到位”基本得到落实,但个别地方和单位仍存在没有到位的情况,严重影响史志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八到位”中,“认识到位”是前提。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把史志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真正解决史志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机构到位”是基础。没有机构其它就无从谈起。《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工作机构的职责,说明地方史志机构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设立,而且要“编制到位”、“领导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是保障,是开展地方史志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规划到位”“工作到位”是具体要求,只有前面几个落实了,这两个到位才能够实现。从我市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高新区、伊滨区、龙门园区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建立史志机构,其它15个县(市)区都有地方史志机构,“机构到位”基本上做得了,但其他几个方面不到位的情况都不同程度存在。在20**年,各县(市)区要对照“一纳入八到位”的要求,以健全机构、充实队伍为重点,切实解决各种“不到位”的问题。落实人员编制,配强领导班子,充实修志人员。根据目前工作需要,县(市)史志机构要保证有5~8名、城市区史志机构保证3~5名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经费要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工作必须的办公设施要配备到位。在这里需要明确强调一点,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规定,史志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持续性公共文化事业,史志机构是常设机构,不是一届志书修完就可以解散,而是必须保持机构和队伍的相对稳定,实现史志事业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已经列入今年的责任目标,年底要进行考核验收和督促落实。

在加强修志专业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组织吸收各界专家和有学识的离退休人员参与史志工作,建立史志专家人才库,建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各界专家广泛参与的高素质修志队伍,为提升史志工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提升“志、鉴、报”编纂体系,全面、客观地记录洛阳当代发展历程。

编好当代历史是地方史志部门的基本职责,目前,我市“志、鉴、报三位一体,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当代史志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月有月报,年有年鉴,二十年有志书,洛阳发生的重大事项基本能得到及时地记载和史料保存。20**年,以第二届《偃师市志》的进厂印刷为标志,全市第二届志书编纂工作已基本结束。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的规定和省里的统一规划,20就要启动第三届志书编纂工作。20**年,在回顾总结二轮修志经验教训、为第三轮修志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重点要抓好年鉴、月报的规范和提升。

1.统一要求,实现年鉴、月报的规范性。年鉴、月报相对于志书来说编纂出版周期更短,时效性更强,服务现实的目的更明确。目前我市已实现市、县两级年鉴全覆盖,月报覆盖率50%。下一步首先要实现年鉴、月报市、县两级全覆盖,保证每年一鉴,每月一报。没有启动月报编纂工作的县(市)区必须在20**年启动月报编纂工作。年鉴是内部出版的今年必须由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2.完善撰稿体系,保证年鉴、月报内容的系统性、真实性。年鉴、月报作为官办的资料性著述,所记内容必须全面系统、真实可信。要达到这一目标,仅凭编纂人员的精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完善的撰稿体系作支撑。各个县(市)区史志机构、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是洛阳年鉴、月报的供稿责任单位,要对所提供资料的系统性、真实性负责,要把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应载入洛阳史册的内容全面真实地提供上来,做到重大事项无遗漏,所记内容无虚假。各单位撰写的稿件要经过部门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编纂部门要对供稿单位提供的原始底稿归档保存,一旦出现差错便于落实责任,原始稿件的问题由供稿单位负责,编校环节的问题由编纂部门负责。在年鉴、月报编纂中要坚持记载历史与服务经济社会相结合,在真实记录洛阳当今发展历程的同时,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加大新亮点、新情况、新发展反映力度,在贴近领导决策部署、突出阶段工作重点、服务现实方面下功夫,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

3.缩短编纂出版周期,提高年鉴、月报实效性。编纂年鉴、月报的目的主要是为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提供及时快捷的地情查询服务,出版时间没有保证,使用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要尽量缩短编纂出版周期。月报最迟必须在次月底前印发,不能跨月;年鉴必须在次年12月底前出版发行,不能跨年度。《洛阳年鉴》多年来之所以出版较晚,主要问题就是个别供稿单位不能按时提供稿件,影响整体工作进度。为加快年鉴编纂进度,发挥服务社会功能,今后要求各撰稿单位必须在3月底前把记载上一年度内容的稿件送交年鉴编辑部,之后根据编纂要求做好各项配合和补充完善工作,确保年鉴按计划出版发行。

4.提高编校水平,保证年鉴、月报科学性、可读性。各单位负责给年鉴、月报撰稿的同志要树立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供稿质量。史志部门从事年鉴、月报编纂的同志要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编纂出版质量,在谋篇布局上讲究科学性,在记事语言上体现严谨性、可读性,在出版印刷形式上要体现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为增强年鉴的服务便捷性,今年要探索出版《洛阳年鉴》精编本,以较小的篇幅、灵活新颖的形式、高度精简的内容,为社会各界提供及时灵活的地情查询服务。

(三)加大地方历史文献整理力度,传承河洛文明。

《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作为我市重要文化建设项目先后被列入“十二五规划”和《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战略纲要(20**~2020)》《关于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今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实施国家古籍保护工程,……加强中华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作”。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加大河洛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力度,提升整理出版水平,把《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打造成文化传承的精品,争取在国家“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程中占有一席之地。20**年,在完成该丛书第五批12部文献典籍整理出版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洛阳文献典籍搜集整理范围,完成第六批拟出版文献典籍的选定、底本引进、招标等任务。并做好该丛书的宣传发行工作,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使原藏于深阁大库的洛阳珍稀典籍文献走向社会,为大众所共享和应用,为洛阳“十三五”期间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作出新贡献。同时,各个县(市)也要做好本区域的旧志整理工作。

(四)加强督促指导,以点带面,全力推进乡镇志编纂工作。

编纂乡镇志对于全面翔实记录城镇化发展历程,展示改革开放成果;对于传承乡镇文脉、集聚地方特色;对于抢救和保存乡土风情、民俗文化,满足乡镇居民文化需求;对于展示乡镇个体发展脉络,摸索乡镇发展经验,提炼发展思路,梳理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对于打造系统科学的地方志成果体系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形势发展要求我们把乡镇的沧桑巨变客观真实的记述下来,为存史研究、文化传承保存好第一手资料。通过乡镇志的编纂,努力挖掘历史智慧,抢救地方特色文化,让老百姓在志鉴成果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地方史志部门的指导下,我市乡镇(街道)志编纂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进展极不平衡。今年是省里部署乡镇志编写工作的第四年,行动早的乡镇已经进入志稿评审阶段,但还有部分乡镇行动缓慢甚至没有行动。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就要拖全省的后腿,造成整体工作的被动。因此,各县(市)区要把乡镇志编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得力措施,加大督查力度,全力推进乡镇志编纂工作健康开展。在具体工作中坚持省史志办提出的“全面启动、试点先行、加强培训、狠抓质量、稳中求进”原则,一方面在“面”上强调进度,广泛动员,全面部署,统一认识,迅速行动;另一方面在“点”上狠抓质量,从培训人员人手,以评议、审核为抓手,重点解决质量问题。20**年首先必须保证符合编纂规定的乡镇(街道)全部启动,在此基础上每个县(市)区抓好1~2个重点乡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稳步推进。20**年确定的15个试点单位今年要完成志稿评审工作。在乡镇志编纂工作中,资料搜集难、编纂人员缺乏是两大难点,各县(市)区史志机构要积极主动作为,加强队伍培训和业务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可尝试建立“乡镇志编纂服务中心”,组织区域内有学识和专长的人员参与乡镇志编纂工作,提高编纂进度和质量。在这方面,洛龙区和嵩县的经验值得借鉴。洛龙区政府出台乡镇志编纂奖励政策,对按时完成编纂任务的乡镇给予10万奖励,有力地促进了乡镇志编纂工作,全区10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初稿的编写工作。嵩县史志办发挥业务优势,建立编辑分包制,编辑深入从各个环节具体指导,使编写工作少走弯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进度。

《洛阳乡镇概览》系列丛书20**年要完成《洛宁卷》出版发行和《偃师卷》评审工作。同时,倡导工作基础好、修志积极性高的单位编纂部门志、行业志,鼓励有特色、有文化底蕴的村编写村志村史,引导修志工作向纵深处发展。

(五)加强方志馆和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大众能力。

1.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积极推进方志馆建设。方志馆是收藏地情资料、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向社会大众提供地情咨询服务的公共文化场所。目前我市虽然有方志馆之名,但由于受场地条件限制,收藏的数万册地情资料重叠堆积,查阅起来极不方便。更没有场地进行地方历史文化展示供各界人士参观。修志为用,地方史志部门编纂出版的大量地情书籍及收藏整理的珍贵文献资料,出版后如果往书库一放了事,不能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就失去了史志工作的意义,也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方志馆作为集藏书、展示、地情咨询、科研、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已经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市委书记李亚对方志馆建设做出重要批示:“重大公共设施建设要有前瞻性,其功能和规模要与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地位相适应”。下一步我们要落实李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积极推进洛阳方志馆建设,高标准定位,高起点筹划,在馆址确定前做好调查研究、方案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建成功能齐全,特色鲜明,能充分彰显洛阳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和当代科技水平、全国一流的方志馆。通过文字、图片、沙盘、模型、塑像、展板、影视等形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法全景式再现洛阳50文明史和当今地情,使之成为社会各界认识洛阳、了解洛阳、研究洛阳,接受地方历史文化熏陶教育的重要场所。

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建立方志馆或方志室,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使史志文化基础性建设更加巩固,服务社会效益更加明显。

2.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强化服务效果。当今是信息化社会,仅有传统的服务手段是不够的,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互联网+地方志”工作。首先要不断丰富完善“洛阳地情数据库”,提高入库资料的广泛性和权威性,扩大入库范围,探索通过支付报酬、资料交换共享等形式,把全国各地、社会各界有关洛阳的著述都收纳入库,把“洛阳地情数据库”打造成社会各界广泛应用的“洛阳百度”。同时要加强“洛阳地情网”和“河洛史志”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以地情数据库为支撑,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为社会各界提供便捷的地情咨询服务。各个县(市)区也要加快地情网站和数据库建设,实现全市地情网站和数据库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六)大力开发史志资源,服务洛阳社会发展大局。

在做好修志、编鉴等史志日常工作的同时,史志部门要发挥地方志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地情研究开发,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高起点筹划,高标准实施,推出一批有特色、有社会影响力、具有带动全局作用的史志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在服务“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强一率先”的奋斗目标中实现史志工作的价值。市史志办计划在第35届牡丹文化节期间推出研究洛阳牡丹文化的专著——《唐宋牡丹文化》。适时组织专家系统论证,筹划编写历史上第一部官方的《洛阳通史》。同时,主动引导社会各界读志用志,推动地方史志成果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发挥史志协会的作用,汇聚专家学者智慧,开展方志理论、地情研究、史志资源开发利用等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史志工作服务社会的水平。

同志们,地方史志事业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基础事业,做好地方史志工作是我们的神圣职责。让我们以党的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河南省地方志工作管理规定》,以全国、省、市地方志事业“十三五”规划为指引,紧紧围绕洛阳市“9+2”工作布局,开拓进取,创新发展,把我市地方史志事业推向新高度,为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的奋斗目标和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篇章作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两年来全省地方志工作,安排部署2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刚才,李虎同志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对过去两年的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对2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地方志工作做了安排,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地方志是传承和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20**年3月,习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20**年2月,习在考察首都博物馆时又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20**年4月,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对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指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希望广大史志工作者继续秉持崇高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求真存实的作风进一步做好地方志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刘延东副在会见与会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对下一步做好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她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要有经济实力,而且还要有文化魅力。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既能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能体现现代文明与历史文明的一脉相承,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位领导同志的指示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地方志事业指明了方向。

省委省政府对于地方志工作是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省委王三运书记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三业”齐抓,抓祖业的传承保护,把祖宗留给我们的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抓事业的繁荣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抓产业的做大做强,真正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认为,做好地方志工作,是传承保护祖业的重要内容,是我省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做大做强产业的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省政府每年将地方志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由分管副省长担任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主任,与各市州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着力推动。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以战略目光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其纳入当地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不断推动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

二、明确目标,强化落实,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过去两年,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部门认真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的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苦干实干,志书编纂不断推进,年鉴工作有序开展,志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修志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地方志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但也存在地方志工作机构不健全、工作制度不完善、工作进度跟不上以及修志机构自身能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与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相对照,还有较大差距。各级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

一是要始终坚持地方志工作的正确方向。第二轮修志记述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社会的发展变迁。总结编纂这段历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客观、准确地记述全省自然演进和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要以深入学习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政治与学术、理论与实践、修志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依法履行好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的职能。

二是要坚持依法修志。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省地方史志系统要认真落实好《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甘肃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实现地方志工作规范化、长远化和法治化。要以修志编鉴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靠实工作责任,开拓工作思路,切实做到“一纳入、八到位”(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要加强与各级人大、政府法制部门和出版行政部门的协同配合,通过开展法律宣传教育、组织执法检查等活动,敦促有关方面落实法律规定事项,依法调节和规范社会修志、用志行为。要立足地方志工作和省情实际,探索建立促进地方史志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瞄准解决问题的着力点,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推动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进一步加快修志编鉴进度。编修志书和编辑年鉴是地方志工作的两项基本业务。根据李虎同志刚才的报告,我省的修志编鉴工作总体进展是好的,但是要按期完成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特别是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的20**至20**年目标任务,还需付出很大的努力,尤其是有的单位至今还没有启动相关志书的编纂工作,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提出,到要全面完成二轮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志书编纂任务,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意见》确定基本完成省、市州、县市区第二轮志书编纂任务,而目前仅完成了32%,今后几年要完成近120部志书的编纂,任务相当艰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既然省政府与各市州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就必须按照责任书的要求,100%的圆满完成任务,这既是对各市州、各有关部门的一次能力检验,也是“工作落实年”给予我们的政治考量,更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二轮修志和年鉴编辑两项重点任务,充分发挥修志部门和审志部门两个积极性,进一步细化任务目标,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不断加快修志编鉴工作进度。对工作滞后、进度缓慢、质量不达标的志书编修工作,要提前介入、靠前服务,认真查找原因,督促提高效能,尽快迎头赶上。

四是要不断提高志书年鉴的质量和水平。志书质量是地方志的生命所在。各级修志部门要把保证质量作为首要责任,将质量意识贯穿于修志编鉴工作的始终。要以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循地方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健全和完善志稿评议、质量评价、审查验收、批准出版等制度,精心把好各个关口,确保史实的真实性、准确性,绝不能在政治观点以及敏感问题上出差错,努力创编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佳志。要进一步发挥好省地方史志办统筹规划等职能,动员和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地方志事业中来,整体推进全省第二轮修志工作。

五是要加强与中心工作的融合。资政是地方史志工作三大功能之一,也是最具时代性的特征之一,只有开发利用好地方史志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赋予其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紧盯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3341项目工程、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等中心工作部署,积极寻找地方志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主动为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富民兴陇服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地方、行业、单位和重点专项工作特点,用法治的思维和改革的办法,整合各方面力量,全面推动地方史志工作做好、做实、做细。要树立修以致用、修用并举理念,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和服务领域,加大地方文献挖掘、地情资料收集、区域特点研究和部门、行业大事记等史志研究及课题咨询等方面工作力度,挖掘历代方志中高含金量的资料,实现地方志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有效对接和有机融合,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真正做到用历史的智慧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

三、加强领导,强化地方志事业发展保障。

编纂地方志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文化工程。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社会参与的地方志工作基本格局,按照国务院《条例》和省政府《规定》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地方志工作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真抓实管,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结合重大经济文化项目,给地方志工作部门出题目、压任务,发挥地方志工作部门的作用,加快地方志成果向智力成果的转化。要推动志书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努力扩大史志文化的受众面。社会有关方面要积极参与支持地方志工作,建立健全鼓励、扶持、引导社会参与修志的激励措施,形成全社会重视修志、支持修志的良好氛围。省史志办要不断强化对全省修志编鉴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定期向政府报告。要高度重视地方志专业人才培养,通过专门选调、定向培训、进修提高等途径,吸收引进专门人才,造就高层次修志队伍。要切实关心修志人员工作和生活,为他们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盛世修志,惠泽千秋。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做好新时期地方志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修志工作者,振奋精神,锐意进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入文化大省建设事业,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海关在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终审修改意见完成终审修改。“两志”编纂出版任务全面完成后,我们将对照“精品志书”这一标准,对修志工作进行总结,为×省第三轮修志打好更加坚实的基础。

市领导在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第九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学习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特别是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和省里相关要求,总结交流近年来全市修志编鉴工作,研究部署“十三五”期间地方志工作主要任务,推动我市地方志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过去五年,既是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也是南京地方志工作扎实推进、成绩斐然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区两级地方志办公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度挖掘南京历史文化资源,集中展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服务领导决策、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南京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编撰完成了一批新成果。《南京市志》圆满收官,《高淳县志》、《江浦县志》、《白下区志》、《溧水县志》、《六合县志》、《江宁区志》等6部志书编修完毕,南京在全省二轮修志规划中率先完成总体任务。《南京通史》、《南京简志(20xx)》等先后出版,为宣传南京、存史资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建成提升了一批新平台。去年4月,南京市方志馆建成开馆,为全市方志界提供了学术讨论、业务交流的又一平台,地方志工作的工作条件和硬件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与此同时,各区也分别建成了像鼓楼宁海路街道海洋国防馆、溧水人民抗日斗争纪念馆等一批区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方志馆、地情馆,成为展示南京风土人情、传承历史文化、服务市民群众的重要窗口,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创造获得了一批新殊荣。《南京通史》的出版,受到学术界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好评,多次荣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此外,在第五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奖评比中,《南京年鉴》、《栖霞年鉴》荣获特等奖,7个区年鉴荣获一等奖,全市地方志工作再次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借此机会,谨向全市地方志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表示祝贺和慰问!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关键时期。刚刚胜利闭幕的市第十四次党代会,规划了南京未来五年的发展路径,描绘了南京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明确了“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的奋斗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都要围绕市委确定的这个目标,按照市委既定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努力把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地方志战线的同志们要立足岗位、主动作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真正做到贯彻新理念、推动新发展,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贡献应有力量。

这里,我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地方志工作新要求。

地方志既是传承和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一方之全史”和“一地之百科全书”,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智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宁德工作时,就专门讲过“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我的一个习惯。过去,我无论走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志。”并强调修志是“一种有文化的表现”和“有远见的表现”,“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党的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关心地方志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使人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在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方志流传绵延千载,贵在史识,重在致用。希望地方志工作者继续发扬方志人精神,志存高远,力学笃行,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中央领导同志对地方志工作的指示,为我们做好地方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认清地方志工作面临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有着两千多年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南京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志书,像《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等名篇佳作,至今仍是研究南京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南京地方志进入了快速发展期,30多年来,全市累计编纂各类志书300多种(部),大大超过历代旧志总和,地方志工作也形成了“志、鉴、库、馆、网、用、刊、学、研、史”十业并举的新局面。

应该说,当前,南京的发展已进入新的时期,地方志工作也已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承担的使命更加光荣,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地方志工作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变化,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和各项工作目标实现的历史进程。各区和市各相关部门要将地方志工作作为政府基础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南京两千多年来积淀的地方志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进一步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好城市历史文脉,充分彰显南京人文古都魅力,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修史编志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不仅要为后代借鉴,更要为当代服务。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地方志部门要把修志和用志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坚持修志用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对方志资源的管理利用,积极主动服务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真正使地方志成为南京的“精神名片”。

一要进一步抓好志鉴编纂工作。修志编鉴是地方志工作的主业。全市各级地方志部门要按照《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苏省《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把史志编修作为当前一项重点任务,精心组织好志鉴的编撰工作。要按照《南京市地方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时间节点、强化进度要求,确保各项编修工作有序进行,做到多出成果、多出精品。要加快研究制定《南京市志》(20xx-20xx)编纂框架和总体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在20xx年启动三轮修志。要根据实际需要,开展部门(行业)志、镇(街)志、村(社区)志编修工作。同时,进一步做好地方志资源收集和抢救保护工作,做好旧志文献、地方古籍和珍贵史料抢救整理,充分展现地方志历史价值和独特文化魅力。要始终把质量意识贯穿修志工作全过程,以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推进各项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载历史,确保真实可靠;同时,又要在内容、体例和方式上不断创新,赋予地方志新的科技内涵和时代特色,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使地方志工作及时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要严格遵循地方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坚持以时为经、以事为纬,横分门类、纵写历史,记述全面、重点突出,精心把好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和文字关,以更加鲜明的政治观点、更加详实的内容体系、更加合理的体例结构、更加精炼的文字描绘,编纂出更多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统一,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兼备,具有更高学术水平和社会价值的“良志”“佳志”和“名志”。

二要进一步抓好方志开发利用。地方志开发利用水平是衡量地方志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开发利用做得越好,地方志工作的现实价值就越大。要坚持修志为用,更加注重史志工作的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创新用志理念,扩大用志范围,改革用志方法,加快实现由传统、单一的修志业务向长期、全方位的复合型文化事业转变。要进一步发挥地方志在服务城市发展、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特别是要按照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战略定位和要求,在建设管理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塑造社会公德、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等方面,深入研究,挖掘史料,强化服务。要深度研究地方特色资源,加快地方志成果转化,推出一批社会影响力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志产品。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大力推进“互联网+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拓展志鉴成果价值的实现形式、表现手段和服务领域,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真正使地方志承载乡愁、延续文脉。要充分发挥方志馆(地情馆)的作用,用新的理念和技术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地方公共文化建设,使地方志更好地传承历史、展现当今、启引未来。要充分挖掘、展示方志的当代价值和恒久魅力,主动加强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合作,进一步加大对地方志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满足社会各界对地方志资源的需求。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介一批高质量地方志成果,让地方志通过“走出去”战略,传播好南京声音,讲述好南京故事,传承好南京文化,塑造好南京形象,增强南京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要进一步加强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修志编鉴,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希望全市地方志工作战线上的同志要注重学习、拓宽视野、创新方法。坚持把学习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完善工作思路,创新方法理念,努力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突破、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工作上不断有新举措、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要存真求实、全面客观、认真严谨。始终秉承对历史、对社会、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站在历史的高度、理性的高度、时代的高度和全局的高度,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严谨务实、一丝不苟。要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恪尽职守。始终秉承弘扬方志精神,孜孜不倦,矢志不渝,着力打造严谨细致、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和职业操守,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高度的担当精神,更好地担负起方志工作资政育人、传承文明、服务大局的重任。各区和市各相关部门要多关心爱护地方志干部,切实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用开放的思维来做好地方志工作,注意聘请各行业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参与修志工作,切实提升地方志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地方志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各区、市各相关部门要把地方志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统筹规划,加强领导,强化保障,依法推进地方志工作顺利开展。一方面,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区、市各相关部门要将修志和年鉴工作列入。

年度工作计划。

列入常态化考核体系定期听取汇报帮助解决问题切实做到“一纳入八到位”确保“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特别是在机构、编制、经费和设施方面各位区长回去后要找方志办的同志听听工作情况问问工作困难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密切协作配合。市地方志办公室要切实担负起职责在完成好市级志书和年鉴编纂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各区地方志工作指导特别是在涉及有关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审核审查中要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南京大事多、任务多同时专家学者多、研究机构多。因此地方志工作必须严谨要确保工作的权威性。各相关单位要按照统一的安排部署积极研究制定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规划细化分工、明确责任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按时完成承担的相应任务推动南京地方志工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国争创一流。

地方志工作造福当代、利在千秋、意义重大。希望大家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共同开创南京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新南京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

页,当前第。

3

1

2

3

档案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受况局长委托,今天来参加巴南区档案和地方志工作会议,感到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档案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巴南区档案事业发展的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以及区级各部门、各街镇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默默无闻地工作在档案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刚才,潘亚利局长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近五年来全区档案工作成绩,提出了未来五年全区档案工作目标,部署了今年全区档案工作任务。我认为这个报告是实事求是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我完全同意,希望同志们认真抓好落实。两个部门、两个街道办事处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体现了全区档案工作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

近年来,全市档案工作以实施“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三大战略,推进档案安全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档案工作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档案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在这种背景下,市档案局提出了建设西部档案强市的工作目标。

近几年来,巴南区档案事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配齐配强区档案局(馆)领导班子,区委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方志工作的意见》,及时协调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区档案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为档案的安全保管和全区人民查阅档案提供了良好条件。三是档案业务建设得到加强。区档案馆馆藏进一步丰富,总量达到14万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档案、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破产改制企业档案、重大活动档案等涉及民生的档案接收进馆;区档案馆成功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进一步规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得到加强,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四期移民档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四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良好。建立了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重要全宗和利用频繁的民生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处理,部分机关的档案完成了数字化工作,为档案查询利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五是档案利用成效显著。区档案馆近5年接待查阅利用超过3万人次,为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档案信息。

关于下一步工作,我讲5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始终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神圣职责。今年2月,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期间指出,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神圣职责,这一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本质属性,进一步明确了档案工作在新时期的地位、作用和职责,对于发挥档案工作优势、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开创性指导意义。巴渝兰台人要始终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神圣职责,树立机遇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和开放意识,发挥档案文化功能、服务群众文化需求、建设西部档案强市、助推重庆科学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档案局去年底发布的9号令,修订区档案馆接收范围,做好各类档案的收集进馆工作,特别要重视涉及民生的专业档案的收集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地方特色档案和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档案的收集和移交工作,有计划地对散存于社会的珍贵档案、濒危档案进行抢救性征集;做好国有破产、改制企业事业单位档案接收工作;要做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集体林权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土地储备和土地流转等档案的接收工作;要扎实做好三峡移民档案移交进馆项目,开展移民档案数字化,抓好移民档案的接收工作;要重视特殊载体档案、电子档案、电子文件和其他重要文献资料的接收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档案服务能力建设。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发展动力和根本目的,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档案信息的深度开发和专题服务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档案查阅室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场所建设,优化服务环境、服务流程;要发挥档案的独特优势,为工业经济、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建设服务;要加强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围绕重大主题活动,举办各类专题档案展览,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要加强档案编研工作,形成一批体现馆藏优势、切合时政需要的编研成果。

四、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由之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在档案工作中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现代信息技术是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要按照《重庆市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求,制定巴南区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要将电子文件管理纳入档案资源体系,加快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推进电子文件的规范化管理,确保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有计划地开展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要做好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工作,制定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安全防范能力,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五、进一步深化“远学刘义权、近学刘维红”活动。刘义权、刘维红是我们档案战线的优秀代表,是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要按照市档案局的要求继续开展和深化“远学刘义权、近学刘维红”活动,学习他们忠诚事业、献身兰台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勇挑重担、开拓创新,在平凡中创造非凡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不事声张、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要把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精神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从而增强“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建设西部档案强市,为巴南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海关在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在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精心指导下,通过各方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海关牵头承编的《省志海关志(1986-2005)》《省志出入境检验检疫志(1986-2005)》(简称“两志”)于2019年12月16日顺利通过终审,体现了地方志编纂的“海关速度”。回顾近两年时间的修志工作,这期间,我们既经历了风风雨雨,也品尝了酸甜苦辣,更有着深刻的体会:党委重视是关键,行政推动是保障,专家修志出精品,众手成志结硕果。

一、党委重视是关键。海关党委高度重视志书编纂工作,2018年初,研究制定《海关志》编纂工作方案。2018年4月机构改革后,关党委更是把志书编纂摆在重要位置,整合“两志”编纂方案,将原“两委两办”整合为“一委一办”。关长、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担任编纂委员会主任,其他党委成员任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缉私局政委、二级巡视员和全关区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委员,构建起了最强大的组织领导体系。在编纂工作启动会议上,关长要求全关上下要充分认识修志工作的重要性,既要体现对历史负责,又要体现海关的责任担当,把修志作为存史资政的重要手段,培育海关核心文化的重要载体,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要高标准做好修志各项工作,健全完善修志工作机制,立即启动志书编纂,以志为鉴加快推进关史馆建设。要严格落实修志工作要求,讲政治,讲认真,讲感情,讲纪律。会议明确提出志书编写的工作目标:用工匠精神锻造志书精品。2019年9月16日“两志”通过初审,关长强调:我们的思想认识要再提升,要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编纂工作要再落细,要抓实修改完善、抓好审核把关、抓紧送审准备;历史价值要再挖掘,要学习好历史、运用好历史、展现好历史。

二、行政推动是保障。为强化组织保障,高质量推动编纂工作,在编纂委员会下设立关志办,具体负责日常各项具体工作。关志办设在海关学会,由学会会长任名誉主任,分管学会工作的关领导兼任主任,巡视员、办公室主任、学会秘书长及副秘书长兼任副主任,办公室、学会相关人员和各篇章牵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确保了修志工作落地生根。与此同时,设立了专门的编辑室,充分发挥海关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制度优势,在全关上下挑选了近名业务专家、骨干,聘请余名离退休同志组建了资料收集、英文翻译、初稿编写等工作团队。与《海关志》篇目设置相对应,在总关职能部门精心挑选了16名处长、副处长担任相关篇章的责任编辑;与此同时,在总关职能部门和基层海关挑选了名科长、关员担任编辑,兼职从事志稿撰写。与《检验检疫志》篇目设置相对应,在总关职能部门精心挑选了名处长、副处长担任相关篇章的责任编辑;与此同时,聘请了名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退休业务专家作为编辑人员,专职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志》编写。关区各部门(单位)“一把手”从大局出发,亲自抓,为修志“开绿灯”,确保修志人员按要求参加学习、培训、调研、全脱产集中工作、资料搜集、编写等活动。财务部门对修志专项经费支出予以指导、协助,关务保障部门对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给予了充分保障。

三、专家修志出精品。省地方志办自始至终给予志书编纂工作专业指导。编纂工作启动以来,多次致函我关,对修志工作提出要求。特别是“两志”总编、责任编辑分别以上门走访、座谈交流和通讯联络等多种方式,就志书编纂工作与我们进行深入沟通、悉心交流。尤其是对志书的篇目拟定、初稿撰写、总纂、初审、复审及终审修改等涉及我关的主要工作任务给予专业指导,分阶段提出明确要求,积极推动各阶段编纂工作,帮助我们进一步增强信心,提升能力。他们不分八小时内外,兢兢业业、不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厌其烦为我们解惑答疑,帮助修改完善志稿。对志名、疆界、断限、体裁、结构和行文等志书体例要求严格把关,精益求精。在篇目拟定、初稿撰写和总纂合成等阶段,他们打破常规,创新工作模式,对志稿实施前置审查,确保了志书编纂有序、高效开展。充分借鉴其他省志分卷工作经验,我们外聘了3位修志专家分别担任“两志”总纂。力求以史为据,精益求精,客观、科学、完整记述1986至2005年对外开放发展历程。做到篇目突出特色、归属得当、标题简明、排列有序;体例横排竖写,图表规范;史料选取实事求是,述而不论;主体资料纵不断主线,横不缺要项。既客观反映期间海关及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又如实记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彰显对外开放建设成就和良好形象,弘扬历史,传承文化。据此,志稿质量不断提升,精品目标得以实现。

四、众手成志结硕果。全关上下按既定时间节点,扎实开展编纂启动、篇目拟定、初稿撰写、总纂合成、初评审核及修改、复审及终审修改等各阶段工作。其间,我们组织业务骨干赴海关学习省志海关志编纂经验,邀请海关修志专家来川对编写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派出工作组赴中国海关博物馆、海关查证史料。借鉴省已出版的其他行业志以及其他省、市地方志海关志编写经验,结合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特点科学拟定“两志”篇目,编写资料长编及初稿,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送请志书责任总编、责任编辑审核把关,精雕细琢反复打磨,形成篇目及内容较为科学、完整的志稿。通过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凝聚各方合力,使修志这一看似“少数人的事”成为了“大家的事”,众手成志结硕果。

《海关志》除概述、附录外,正文部分共篇、章、节、万字。志稿图文配置恰当、线索清晰,全面呈现海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特色鲜明,充分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海关为社会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出入境检验检疫志》除概述、附录外,正文部分共篇、章、节万字。志稿体裁丰富、内容全面,全面呈现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顺应改革开放时代潮流,履行职责,为国把关的风采。该志首次记述三检合一发展情况,全面体现改革发展历程,充分展现出入境检验检疫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科技支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行业特点和地方特色。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终审修改意见完成终审修改。“两志”编纂出版任务全面完成后,我们将对照“精品志书”这一标准,对修志工作进行总结,为省第三轮修志打好更加坚实的基础。

市领导在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的起步之年,更是启动实施《天津市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xx—20xx年)》,努力开创我市地方志工作新局面的关键之年。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总结“”时期地方志工作取得的成就,分析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部署“十三五”期间的工作任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下面,根据会议的安排,我代表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作简要。

工作报告。

一、“”时期工作的回顾。

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宝贵的思想源泉和最直接的精神纽带。编修方志历史悠久,连绵不断。历代政府都把编史修志作为一种官职、官责,颁布政令进行统一规范。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周礼》就有“外史掌四方之志”、“小吏掌邦国之志”的记载。同时期成书的《尚书·禹贡》,记述九州人文地理,堪称中国最古老的方志。汉代司马迁著《史记》,创设“书”体,专记天文历法、典章制度,班固编《汉书》,改“书”为“志”。“志”作为一种史书体裁正式确定下来,距今已两千余年。

天津的方志,首创于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的《天津三卫志》。此后,历代修志一直持续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始了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工作。1984年,我市正式成立地方志工作机构,系统组织推动全市地方志编修,至20xx年8月,全面完成首轮志书编修工作,共出版《天津通志》分志48部、56册,区县志19部、20册,各类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202部,乡镇村志39部、山水名胜古迹志1部,点校整理历代方志9部。其中,9部志书在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14部在历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市地方志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全面反映天津市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成绩体现在:

(一)二轮修志有所推进。

坚持把推动市、区县两级志书二轮编修作为中心任务来抓。20xx年,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天津市地方志工作的意见》(津政办发〔20xx〕59号),明确了到20xx年的目标任务,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五年间,出版《天津市志》分志11部,累计出版30部,完成规划总量61部的49%。全市各区县全部启动二轮修志,其中《武清县志》、《宝坻县志》、《静海县志》3部志书已经出版。此外,还出版专业志、山水志2部、乡镇志12部。

(二)年鉴编纂注重创新。

坚持志书编修与年鉴编纂并举,通过组织知识辅导、业务培训,调研检查督导等措施,较好地推动全市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工作。目前,两种市级综合年鉴《天津年鉴》《天津区县年鉴》已公开出版,16个区县除蓟县外,都创办了综合年鉴,其中滨海新区、和平、北辰、静海4个区做到了公开出版。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的《天津区县年鉴》已历时20xx年,在编纂过程中,注意完善体例结构,压缩一般政务活动记述,充实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信息内容,体现了内容形式和服务方向的创新。

(三)理论研究方兴未艾。

以信息网络和《天津史志》刊物为平台,推动方志理论和地方史志研究。对《天津史志》进行创新改版,采用国际版式,增加栏目板块,提高内容质量。五年来,发表论文上百篇。积极参与中指组《方志百科全书》编撰,承担有关内容的撰写。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市历史学会开始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了史志研究团队实力。

(四)读志用志成效显现。

积极扩大地方志的影响,努力提高资政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史料优势,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合作编纂出版《中国共产党天津历史图鉴》。编辑出版《天津地方志资料丛书》,已出版《天津史志研究文集》、《清初良相杜立德》、《小站练兵图集》、《南市记忆》、《天津话语汇》、《七十二沽》、《津门读史杂记》、《画说津沽民俗》、《李叔同(弘一大师)研究纪事》等书籍,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旧志整理成果突出,天津历史现存的9部区县旧志经整理点校后全部出版,影印了清康熙十七年《天津卫志》。

(五)工作规范不断完善。

注意总结修志经验,制定工作规范和标准,先后出台《〈天津通志〉编修工作流程》、《关于地方志书人物篇撰写参考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地志办机关〈天津通志〉岗位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天津市地方志书编修行文规范》、《天津通志人物篇撰写参考意见》、《天津市专业年鉴编纂出版工作规范(暂行)》、《天津通志审查验收规定》、《天津市区县志书审查验收规定》、《天津市区县志书出版印刷规范(试行)》、《天津市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实施细则》、《天津市志印刷规范》等文件,初步构建了志鉴编修的规范体系。

总结分析“”期间地方志工作好的方面和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是必须坚持依法治志,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大力推进地方志工作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地方志工作的。

规章制度。

用制度管人、管事地方志事业才能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组织和力量积极参与的地方志工作体制和“一纳入八到位”的工作机制。承修单位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人员稳定、经费到位修志工作才会顺利推进任务才能按期完成质量才有可靠保证。三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存真求实与时俱进在天津发展大势中书写历史才能真正凝聚成文化软实力。这些经验体会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期间地方志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中指组的有力指导,离不开各区县、各部门的积极作为和艰苦努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和热情参与,离不开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精心筹划和全力推动,离不开全市广大修志同仁的默默耕耘和忘我奉献。在这里,我谨代表市地方志办公室向市委、市政府和编修委员会的各位领导,向各区县、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地方志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国家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我们应当完成的任务,与目前其他省市的状况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第二轮修志工作进展缓慢,61部《天津市志》尚有31部分志没有完成,其中16部志书没有启动或者陷于停顿;部分市志承修单位重视不够、修志责任没有明确,保障措施没能到位,普遍存在责任机构经常变化、修志人员变动频繁、工作停滞不前、资料积累匮乏、经费难以保证等问题,严重影响到20xx年全市修志任务的全面完成。二是区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不够健全,归属不统一,有的区县人员编制被长期占用,导致实际从事修志工作人员过少,任务难以完成。16个区县目前还有蓟县未创办综合年鉴,公开出版的也只有4部,距实现市、区县两级综合年鉴区域及公开出版全覆盖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三是推进法治建设,实施依法治志步伐有待加快,监督、检查职责落实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志馆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开发应用严重滞后,特别是市、区县两级均无一座专用方志馆,这与国家对方志馆建设的要求,与天津大都市的地位作用,与市委、市政府明确的文化强市建设目标极不相称。五是读志用志为现实服务的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资政、育人的功能发挥不够充分,地方志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比较低,方志文化独特的作用优势有待彰显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地方志事业蓬勃发展的瓶颈,必须通过强化体制、机制的落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突破。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同志们,困难和希望同在,挑战与发展并存。当前地方志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党的以来,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地方志事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刘延东副强调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管理和发展地方志事业的重要职责,切实做到“一纳入,八到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站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高度,对地方志事业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进行了顶层设计。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更是史无前例地将加强修史修志列为全国重要文化工程。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坚定了我们为地方志事业发展不懈努力的信心和决心。今年4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就贯彻落实全国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做好全市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为我市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和依据。

今年以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抓工作落实的力度越来越大,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检查督导越来越严。仅3月16日至5月13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接连组织召开了10次全国层面的工作会议,对修志、编鉴、著史三项中心任务和方志馆、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新的部署,提出具体要求。天津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地方志事业没有理由甘居兄弟省市之后。今后五年,全市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修志人员必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抓住和用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主动适应地方志工作发展新常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端正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把既定的奋斗目标、美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成果,真正担负起“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光荣使命,不断推动我市地方志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我市地方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的总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和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全面推进全市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美丽天津提供精神动力、决策参考、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xx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准备。实现市、区县两级综合年鉴全覆盖,并公开出版。全力推动方志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努力实现地方志网站升级并覆盖全市。积极组织开展编著地方史工作,加强对社会修志和编修地方史的指导与管理。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修志编鉴、地方史编著、理论研究、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六位一体”的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

围绕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依法治志。

严格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尽快制定出台天津市地方志工作规章。推动建立政府依法履行领导责任、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法履行组织实施和管理职责、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提供支持的法治化工作格局。在完成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配套的制度体系,加大地方志工作法律法规的宣传、执行力度,定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依法纠正、查处执行不力和违法行为。积极推动建立修志工作绩效考评及动态管理机制,定期检查通报工作落实情况,保障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

(二)完成市级志书二轮编修任务。

《天津市志》是我市的市级地方志书,目前距离二轮编修完成时限只有不到五年的时间,但工作进度尚未过半,还有16部志书没有启动或陷于停顿。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将加大指导、监督、检查力度,有针对性地、逐一单位地进行业务指导,限定完成时间,协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各承修单位也要认清形势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市政府制定的志书编修规划进度,组织好人力物力财力等基本工作保障,明确任务、分解目标、落实责任,确保全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在20xx年全面完成。

(三)抓好区县志书编修。

在确保进度的前提下,要坚持把志书编修质量摆在首位,严格按修志规律及规范程序进行编修和评审,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第二轮区县志书编修任务。支持《北辰区志》纳入全国方志精品工程,宣传《天穆镇志》率先加入首届全国名镇志工程。继续指导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开展名镇志、名村志文化工程。重点推出一批历史上影响力强、当前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古镇名村,修出精品佳志,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的需要,也同时为本地区扬名添彩。

(四)做好第三轮修志准备。

在全面完成二轮修志任务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第一、二轮修志经验和教训,调研第三轮修志组织管理及续修方式,组织开展有关理论研究,适时收集整理资料信息,为全面启动第三轮修志做好各项准备。已完成修志任务的区县、部门,史志工作不能就此终止,要继续落实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并形成常态。

(五)做好年鉴编纂工作。

积极推动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认真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天津市地方志工作规章要求,理顺市级综合年鉴管理体制,依法开展年鉴工作。加强对区县、部门年鉴业务指导和管理,完善年鉴审批、出版、备案等工作规范。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组织参加精品年鉴评比活动,力争提前实现区县综合年鉴全覆盖并按一年一鉴公开出版的目标。

要按照全国地方志著史工作的总体部署,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创造条件,牵头有关单位,开展地方史研究,有计划地将地方史编著职能纳入地方志工作范畴,明确机构职责。指导有条件的区县、部门开展地方史编著工作。要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和地情资料,在完成市、县两级旧志点校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旧志资源的普查搜集工作力度,为做好著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七)加强方志馆建设。

目前,我市和区县两级方志馆建设还未起步,需从头开始。两级应尽快把方志馆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积极争取按国家规定的标准立项改扩建,努力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现状,使地方志馆成为集史志文献收藏、方志文化交流及方志成果数字化展示于一身的公共文化设施。各区县、各部门目前要在完成二轮修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档案室、资料室等现有基础设施,做好方志文献的保存、展示及查阅服务工作,并为将来馆藏做好积累。

(八)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市、区县两级目前还没有方志馆的情况下,我们要本着实体方志馆与数字方志馆建设并举的原则,积极按照资料数字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共享化、使用便捷化的要求,努力提高资料管理利用水平。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广泛应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修志编鉴数字化、网络化,建成地方史志全文数据库,更好面向社会提供服务。要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升级完善地情网站和地情资料库软硬件设施,建设新的载体平台,逐步建成以天津地方志网为中心,辐射各区县的地情网络平台。加强史志信息的采集、编辑和发布,构建多界面、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体系。同时,注重加强地情网站和地情资料库管理,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九)深化方志理论研究。

要加强传统方志和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经验总结,为方志学科的建设和史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尽快启动《天津方志百科》的编写工作,提高修志人员的理论素养,用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工作实践。发挥《天津史志》期刊的作用,围绕学科建设及修志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及时组织各类交流、研讨和培训活动。依据全国地方志工作要求及做法,适时建立天津市史志研究学术团体,积极推荐方志成果参加全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奖。加强地方史志跨学科交流,汇聚各门类专家学者智慧,活跃学术研讨,推动理论创新,推出一批有分量的学术成果。

(十)提高史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利用地方志文化资源,特别是地方志已有成果和中间成果,创造性地开发转化为现实服务的新成果,从而更好地发挥地方志资政、育人作用。要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深加工,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更好地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贴近人民群众需要。发挥地方志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城乡方志文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修志编鉴著史,培育城市历史记忆。按规定要求加强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档案馆、图书馆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地方志文化产品走向海外,增强我市方志文化的影响力。

同志们,修志、编鉴、著史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志工作的三大中心任务,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加快依法治志进程,推进方志馆和数字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加大宣传力度,是推动我市地方志“十三五”规划有效落实的重要抓手。我们感到,地方志工作责任重大、岗位重要、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挑战性强。最近,就研究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表重要讲话,同样对我们抓好地方志工作落实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强调指出:“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

当前,“。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正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我们要结合实际,以此为动力,认真学习传达和贯彻落实秋军秘书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最重要的是抓落实出成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指组工作的有力指导下,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记录当代、保存历史、传承文明、发展文化,努力开创我市地方志事业新局面,为把天津建成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的魅力人文之都作出更大贡献!

3

页,当前第。

2

1

2

3

海关在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在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精心指导下,通过各方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海关牵头承编的《省志海关志(1986-2005)》《省志出入境检验检疫志(1986-2005)》(简称“两志”)于2019年12月16日顺利通过终审,体现了地方志编纂的“海关速度”。回顾近两年时间的修志工作,这期间,我们既经历了风风雨雨,也品尝了酸甜苦辣,更有着深刻的体会:党委重视是关键,行政推动是保障,专家修志出精品,众手成志结硕果。

一、党委重视是关键。海关党委高度重视志书编纂工作,2018年初,研究制定《海关志》编纂工作方案。2018年4月机构改革后,关党委更是把志书编纂摆在重要位置,整合“两志”编纂方案,将原“两委两办”整合为“一委一办”。关长、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担任编纂委员会主任,其他党委成员任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缉私局政委、二级巡视员和全关区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委员,构建起了最强大的组织领导体系。在编纂工作启动会议上,关长要求全关上下要充分认识修志工作的重要性,既要体现对历史负责,又要体现海关的责任担当,把修志作为存史资政的重要手段,培育海关核心文化的重要载体,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要高标准做好修志各项工作,健全完善修志工作机制,立即启动志书编纂,以志为鉴加快推进关史馆建设。要严格落实修志工作要求,讲政治,讲认真,讲感情,讲纪律。会议明确提出志书编写的工作目标:用工匠精神锻造志书精品。2019年9月16日“两志”通过初审,关长强调:我们的思想认识要再提升,要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编纂工作要再落细,要抓实修改完善、抓好审核把关、抓紧送审准备;历史价值要再挖掘,要学习好历史、运用好历史、展现好历史。

二、行政推动是保障。为强化组织保障,高质量推动编纂工作,在编纂委员会下设立关志办,具体负责日常各项具体工作。关志办设在海关学会,由学会会长任名誉主任,分管学会工作的关领导兼任主任,巡视员、办公室主任、学会秘书长及副秘书长兼任副主任,办公室、学会相关人员和各篇章牵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确保了修志工作落地生根。与此同时,设立了专门的编辑室,充分发挥海关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制度优势,在全关上下挑选了近名业务专家、骨干,聘请余名离退休同志组建了资料收集、英文翻译、初稿编写等工作团队。与《海关志》篇目设置相对应,在总关职能部门精心挑选了16名处长、副处长担任相关篇章的责任编辑;与此同时,在总关职能部门和基层海关挑选了名科长、关员担任编辑,兼职从事志稿撰写。与《检验检疫志》篇目设置相对应,在总关职能部门精心挑选了名处长、副处长担任相关篇章的责任编辑;与此同时,聘请了名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退休业务专家作为编辑人员,专职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志》编写。关区各部门(单位)“一把手”从大局出发,亲自抓,为修志“开绿灯”,确保修志人员按要求参加学习、培训、调研、全脱产集中工作、资料搜集、编写等活动。财务部门对修志专项经费支出予以指导、协助,关务保障部门对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给予了充分保障。

三、专家修志出精品。省地方志办自始至终给予志书编纂工作专业指导。编纂工作启动以来,多次致函我关,对修志工作提出要求。特别是“两志”总编、责任编辑分别以上门走访、座谈交流和通讯联络等多种方式,就志书编纂工作与我们进行深入沟通、悉心交流。尤其是对志书的篇目拟定、初稿撰写、总纂、初审、复审及终审修改等涉及我关的主要工作任务给予专业指导,分阶段提出明确要求,积极推动各阶段编纂工作,帮助我们进一步增强信心,提升能力。他们不分八小时内外,兢兢业业、不。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厌其烦为我们解惑答疑,帮助修改完善志稿。对志名、疆界、断限、体裁、结构和行文等志书体例要求严格把关,精益求精。在篇目拟定、初稿撰写和总纂合成等阶段,他们打破常规,创新工作模式,对志稿实施前置审查,确保了志书编纂有序、高效开展。充分借鉴其他省志分卷工作经验,我们外聘了3位修志专家分别担任“两志”总纂。力求以史为据,精益求精,客观、科学、完整记述1986至2005年对外开放发展历程。做到篇目突出特色、归属得当、标题简明、排列有序;体例横排竖写,图表规范;史料选取实事求是,述而不论;主体资料纵不断主线,横不缺要项。既客观反映期间海关及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又如实记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彰显对外开放建设成就和良好形象,弘扬历史,传承文化。据此,志稿质量不断提升,精品目标得以实现。

四、众手成志结硕果。全关上下按既定时间节点,扎实开展编纂启动、篇目拟定、初稿撰写、总纂合成、初评审核及修改、复审及终审修改等各阶段工作。其间,我们组织业务骨干赴海关学习省志海关志编纂经验,邀请海关修志专家来川对编写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派出工作组赴中国海关博物馆、海关查证史料。借鉴省已出版的其他行业志以及其他省、市地方志海关志编写经验,结合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特点科学拟定“两志”篇目,编写资料长编及初稿,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送请志书责任总编、责任编辑审核把关,精雕细琢反复打磨,形成篇目及内容较为科学、完整的志稿。通过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凝聚各方合力,使修志这一看似“少数人的事”成为了“大家的事”,众手成志结硕果。

《海关志》除概述、附录外,正文部分共篇、章、节、万字。志稿图文配置恰当、线索清晰,全面呈现海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特色鲜明,充分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海关为社会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出入境检验检疫志》除概述、附录外,正文部分共篇、章、节万字。志稿体裁丰富、内容全面,全面呈现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顺应改革开放时代潮流,履行职责,为国把关的风采。该志首次记述三检合一发展情况,全面体现改革发展历程,充分展现出入境检验检疫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科技支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行业特点和地方特色。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终审修改意见完成终审修改。“两志”编纂出版任务全面完成后,我们将对照“精品志书”这一标准,对修志工作进行总结,为省第三轮修志打好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全市地方志工作会是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市地方志编委会扩大会议精神,部署十四五时期地方志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和20**年主要工作。

去年12月29日,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克强总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前不久,市地方志编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xx年)》,市长、市地方志编委会主任王安顺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高质量完成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开创首都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建设高素质地方志工作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反映了市委、市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寄予的殷切希望。我们要深入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地方志编委会扩大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用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开创首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刚才,陈玲同志代表市地方志办作了工作报告,对20**年的工作做了实事求是的总结,对20**年的工作做了务实可行的部署。对此,我都同意。六位来自市志、区县志承编单位的同志交流了各自的工作经验,他们的创新和探索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以更好地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的地方志工作。现在,我就进一步深化对地方志的认识、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地方志工作谈三点意见。

1、进一步提高对地方志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深刻认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文化自觉和内生动力。地方志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项具有长远历史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的工作。发展好地方志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事地方志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是由地方志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也是由建设文化强国、扩大国家文化软实力现实需要决定的。

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延续,历代连续编修志书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血缘、地缘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梁启超先生指出,最古之史,实乃方志。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志书编修起始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汉隋唐,成型于两宋,清代臻于鼎盛,至今2000多年绵延不衰。历朝历代都高度重视地方志,明代以后更被制度化,或反复颁布修志诏谕,或下令设方志馆、方志局,编修省、地、县三级志书,或编修国家一统志。正是由于不间断地编修志书,形成了中华民族完整统一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构筑了对中华民族牢不可破的文化认同,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方之全史和一地之百科全书,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承载了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母体。它纵贯古今,横陈百科,包罗万象,对一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作出全面系统记述,是所有国情书、地情书中最全面、最翔实、最客观的,其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是其他文献难以比拟和替代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方志8500多种,11万余卷,约占现存古籍总数的1/10。可以说,志书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积淀,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全景式展示。对此,世界著名科技史学者、英国人李约瑟指出,古代罗马,乃至近代英国,都没有与中国地方志相比拟的文献。地方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和具有民族特征的标志性文化形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自成一脉,独树一帜。

地方志在地域文化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以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古都著称,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近千年的建都史,拥有世界首都发展史上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地方志编纂密不可分的,北京地方志构成了北京丰富厚重的文化。北京有着悠久的地方志编纂历史,据缪荃孙等所纂《(光绪)顺天府志》《纪录顺天事之书》中记载,纪录顺天事见于史书者以《燕十事》为始。北京地方志编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元代熊梦祥所纂《析津志》。自元以后,北京地区的志书编修从未间断。北京历代编纂的府志中以《析津志》《(永乐)顺天府志》《(万历)顺天府志》《(康熙)顺天府志》《(光绪)顺天府志》为代表,其中由张之洞、缪荃孙总纂的《(光绪)顺天府志》体量最大,内容最丰富,全书约350万余字。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存民国以前的旧志有100余种,包括府、州、县等地方志,为人们了解北京的自然、建置、风土人情等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省、市、县三级设立地方志工作机构,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取得巨大成就。20**年,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使地方志工作纳入依法修志的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地方志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年考察北京工作时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其后还在多个场合对地方志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先后两次专门就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指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强调要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就做好地方志工作发表讲话,指出,推动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既能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能体现现代文明与历史文明的一脉相承,特别是能够更好地凝聚人心,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实现两个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年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xx年)》,明确了地方志事业在国家发展改革大局中的目标和任务,首次把地方志事业的发展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成为国家战略在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对地方志的价值和功用给以充分肯定,凸显了地方志作为国家基础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自1988年我市启动第一轮修志工作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都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贾庆林、刘淇、王岐山同志先后就做好我市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年,郭金龙同志在市第六届地方志编委会扩大会议上指出,启动新一轮修志工作,不仅是建设人文北京的一项内容,还可以达到资治、存史、教化的目的,更好地为建设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提供服务,扎实开展地方志编纂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首都软实力的需要,对加快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具有重要意义。20**年,郭金龙同志还专门调研地方志工作,对我市地方志工作提出记述快速发展的历程、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的明确要求。同年,王安顺同志在市第七届地方志编委会扩大会议上指出,北京作为文化名城,方志编修历史悠久,为我们了解北京的自然、建置、风土人情等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读史明志,我们从志书宝库中得到很多启示,更加热爱这座伟大的城市,增强了提高建设与管理水平的使命感、责任感。今年1月,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地方志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强调要发挥地方志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贡献。

同志们,早在198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向市委领导传达了周总理生前的嘱托:一定要修好北京志。这既是中央对北京的要求和希望,也是北京地方志工作者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一定要深化对地方志事业的认识,以首善标准落实好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首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城市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地方志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智慧。古人常讲,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存史、资治、教化,是大家公认的地方志三大功能。存史,可作存史镜鉴,察民风,验土俗,使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甚重典也资治,可作资政辅治之参考,究兴衰之由,陈利弊之要,补救时政之阙失,研求民生之荣枯教化,可作教化育人,传述忠孝节义,凛凛烈烈,有声有色,使百世而下,怯者勇生,贪者廉立。一部地方志书在手,便知一方历史兴亡、政权更替、经济枯荣、文化盛衰、社会变迁、民族分和等等。地方志工作是一项借鉴历史、资治当今的工作,要从历史中获得规律性的认识,探索和挖掘历史智慧,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地方志所记涵盖百行百业,可以为各个行业提供借鉴。

当前,我市正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前不久,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专门研究形势下的城市工作,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明确了首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要找准地方志在服务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开阔思路,聚焦发力,积极发挥作用。

(一)发挥地方志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中的作用。

市民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主体。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不仅要有以高楼大厦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以市民素质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关键在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旧志中有古来志书半人物的说法,人物在志书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入志人物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激励后人的先贤,例如《(光绪)顺天府志》中用很大的篇幅记述了大量先贤,以期景仰名德,遗言逸事,甄采靡遗,所以传先哲之风规,示后人以法式,意至美也,先贤们承载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对于加强市民道德建设仍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另一类则是以警后世的鉴诫人物,从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角度来记述,成为后人的反面教材。

新编地方志记述的人物更加具有时代特色。例如一轮《人物志》中记述了大量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与独立、推动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事业、促进各族人民团结与合作、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先进文化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的杰出人物。这些杰出人物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传扬他们的事迹,比单纯的说教更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全市地方志工作者要深入挖掘志书精髓,加大对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人物和事例的收集整理,加大对优秀家训、家风的收集整理,注重用典型人物的言行事迹来感召人,用优秀的道德思想来鼓舞人,大力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正能量,鼓励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二)发挥地方志在研究城市和管理城市中的作用。

作为展示一地自然和社会全貌的地情资料书,地方志在研究城市、管理城市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地方志书开篇记述的是自然地理环境,而环境是城市研究中的背景和基础。地方志展示了城市的环境因素,将一地的疆域、形胜、风土、山川、险隘详加记述,对于准确认识和把握城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方志对北京城市环境的记述,可以看到北京地质地貌、物种矿藏、水文气候、自然灾害等的演变情况,以及长期以来人们对城市不间断的开发建设。在展示北京的地理环境的优势方面,志书花费了大量笔墨,如《大金国志》记述,燕都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隆,俯视庭宇燕京地广土坚,乃礼仪之邦《宛平县志》记载,皇居右肋,千山拱护,万国朝宗。山奥而深,土肥而衍《大兴县志》记载,气势庞厚,文武之丰镐不是过也。这些对于认识北京的自然环境优势,有序开发城市是很重要的参考。特别是当前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也可以从志书中汲取历史智慧和历史借鉴,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北京在历史上曾经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世界城市,元大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所处的地位,是当时任何一个城市都难以企及的,明清北京城也有广泛的影响力,这些情况在北京的旧志和古籍中都有记载。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考工记》中提出有关都城的城市规划方案,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其规划思想对历代都城的规划均产生过潜在影响,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设计规制无一不取自于《考工记》,其中元大都对《考工记》的规划思想体现最为彻底。而新编地方志所包含的资料更加丰富。一轮《规划志》《建筑志》《房地产志》《环境卫生志》等志书,全面翔实记述了北京城市建设和管理方方面面的发展情况,包括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可供今天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借鉴。

地方志还可以弥补正史记载的不足,如正史中记载了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制度,但缺乏实际执行的效果,这些内容在地方志中可以找到。利用地方志资料可以使城市研究更为具体细致,更加接近历史真实,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结论。历史在不断延续,地方志也在不断编纂,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参考资料。要修好志,从历史中总结和提炼规律,用历史的智慧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水平。

(三)发挥地方志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中的作用。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文化底蕴深厚,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随着改革开放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进程日益加快,一些具有价值的古建筑纷纷被拆,许多老的胡同、四合院不复存在,经济飞速发展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通力协作来完成。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中积极作为,牢牢守住历史传统根脉,保护好北京古都风貌这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近年来,市地方志办已经组织编纂了《北京胡同志》《北京四合院志》等特色志书,对胡同、四合院建筑和人文进行了全面系统记录,把胡同、四合院的文化形态长久地保存于历史的记忆之中,使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北京有很多的历史遗存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方面的资料在相关志书中可以找到记载,不仅展示了有形的文化遗存,而且挖掘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内涵,使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得到充分反映。在社会的发展中,实体文物弥足珍贵,应该倍加珍惜和保护,但实体文物总有消亡的时候。把旧的实体文物消亡和新的实体文物产生的过程记述下来,把消亡的实体文物的物质和精神形态记述下来,是地方志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实现历史文化得以永续利用的有益实践。比如北京历史上的一些胡同、会馆等,已经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不复存在,要把它们记录在《地名志》中,使后人能够感受到北京当时的城市格局和在历史中的发展变迁,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统筹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地方志工作者要担负起这一沉甸甸的责任,深入挖掘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化对北京各类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利用,延续首都城市历史文脉。

3、进一步挖掘利用地方志的丰富资源。

夫修志者,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也,贵在史识,重在致用,地方志是一座不断丰富、取之不竭的巨大文化宝库。修志不仅仅是为了存史,更重要的是为了使用,而且首先是要为当代人服务。地方志开发利用的水平是衡量地方志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开发利用做得越好、推广得越多、运用得越广泛,地方志工作的现实价值和历史贡献就越大。

前些天有个消息大家都很关注,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去世。大家都知道陈先生的《白鹿原》,却很少有人知道它和地方志的渊源,这部小说是陈先生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查阅蓝田、长安和咸宁三地县志后写出来的。《白鹿原》中的不少人物,都可以从县志中找到影子。从这个角度上讲,陈先生可以说是读志用志的典范。

地方志在首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税制改革时,《财政志》编辑部提供了民国时期分税制和历史上的税费改革情况等资料,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考。颐和园、天坛、十四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燕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相关文件,天坛神乐署、颐和园耕织图景区等恢复建设,都是基于丰厚的地方志资料。

地方志开发利用的基础在于深入挖掘地方志资源。地方志特别是新编地方志书一般体量都比较大,二轮规划的《北京志》分志一般是50万字,区县志是80万字。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传播速度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地方志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模式,像开采宝藏一样,把志书中的精华,根据不同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挖掘出来,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更好地服务党政机关和社会群众。

(一)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综合研究和统筹。

地方志资源宝库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要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深加工,重视地情文献资料的普查摸底和专门研究,加强对包括旧志在内的文化典籍的整理和利用,努力打造地方志资源的大数据库。

旧志对于研究修志规律,服务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北京市旧志整理于20**年组成了编委会,制定了整理标准和规范,计划对对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记载北京现行政区划内的府志、州志、县志,以及各种厅志、关志、山志、水志、街巷志、寺庙志进行点校整理,形成了以《北京旧志汇刊》为代表的初步成果。这项工作要坚持下去,力争把北京现存旧志全部点校整理,实现古为今用。

新编地方志书也要在利用上下功夫。可以按照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大门类,将一轮、二轮规划志书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深入研究,既要提炼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失败的教训,努力形成资料资源库。各种规划外志书以及志书编纂过程中收集的各种资料也要有计划地加以整理。

年鉴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分宝贵的资源。据初步统计,北京地区目前拥有各级各类年鉴300余种,相当一批专业年鉴已经成为科学研究、数据分析等不可或缺的资料。要重视年鉴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年鉴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当前,要结合首都城市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治理大城市病、环境保护、改善和保障民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发展重大课题,打通新旧志书、规划外志书和年鉴的使用,形成相应的专题数据库,为提供决策咨询和参考资料夯实基础。

(二)提升地情信息、方志文化服务决策、服务社会的水平。

地方志是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广大群众了解国情、地情最为权威的资料性著作,可以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借鉴,为社会各界提供翔实可靠的地情资料,为开展爱祖国、爱北京、爱家乡教育提供素材,满足多种文化事业的需求。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将地方志工作放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拓宽地方志资源的服务渠道,总结历史规律,提供历史借鉴,通过编辑信息简报或月报、编写地情读本、开展专题研究,努力推出高水平的信息咨询、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为党和政府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深入研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和内涵,科学规划地方志机构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定位和途径,当好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情服务专家。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拓宽发行、交换、赠阅等渠道,鼓励社会各界读志用志,千方百计扩大读志用志覆盖面。大力推动地方志成果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全面展示地方志成果和地方志事业。

要培育历史记忆,结合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北部长城文化带、西部西山文化带和东部运河文化带建设,讲好北京故事,把志书内容编入乡土教材,作为中小学生的辅助读物,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优良品质。针对社会各界的不同需求,将地方志资源科学划分门类,根据服务对象的差异和特点,拓宽服务渠道,可以分门别类地编辑一些志书的精装本、普及本和简写本,如编纂部分名胜古迹的文化简本,摆进旅游景点或旅游书店,向游客展示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提升地方志资源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找准着眼点和切入点,研究发挥地方志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作用的途径和方式。自觉把地方志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加快方志馆、地情网站、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各种地情文献的研究、分类、整理和归档工作,将这些资料妥善保存在方志馆、地情文献中心,同时为社会各界查询和借阅提供条件。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地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为社会各界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举办各种地情展览,征集并展示能够反映北京城市历史文化线索、元素的文字、图片、实物等展品,大视野、多层次展示北京城市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街坊风貌留存的基本情况,讲述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历程。

(三)采用多种方式途径宣传扩大地方志影响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牢固树立宣传意识,主动加强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合作,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地方志工作、地情信息和方志文化、地域文化的宣传力度,满足社会各界对地方志资源的需求。加强与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合作,扩大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受众面;开发地情类app,通过手机和智能终端等新载体,提供终端应用阅读、查询;充分利用现有交通领域的户外数字广告,如地铁隧道动画广告,火车站、飞机场液晶显示屏等,嵌入宣传地方志成果的宣传片或宣传画。

扩大宣传范围,加大优秀地方志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方志、喜爱地方志、应用地方志。要创新地方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传播方式,将地方志从书籍的形式转化为数字、墙体、石碑、宣传栏形式,通过志来直接展现一条胡同、一个景区、一个建筑物;选择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的传统街区、历史建筑,设立文化信息标识牌,留存北京城市记忆;在社区设立公益广告宣传栏,制作各类地情文化折页,在公交站点、机场车站、酒店等人流量大的区域发放,使城市的历史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举办一系列公益性的历史文化和地情知识讲座、竞赛活动,提高市民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兴趣。注重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加深公众对城市的感情和热爱,增强市民参与保护城市文化的意识。

配合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地方志成果走出去。重点推介一批高质量的地方志成果,加强对外以及对港澳台地区的方志文献学术交流,推动方志文化走向海外,充分展示地方志的当代价值和恒久魅力,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发挥方志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使国际友人通过方志文化更好地了解北京的前世今生,扩大北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完成十四五时期地方志事业发展目标任务的问题。《北京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xx年)》是对十四五时期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和制度安排,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要求,是我市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到20xx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市、区两级综合年鉴全覆盖,是未来我市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和任务,也是全市地方志工作者向市委市政府立的军令状。确保两全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既需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全市地方志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也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是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10周年,要抓住这个契机,加大依法治志工作力度,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开展执法检查,进一步落实政府的法定职责和主体责任,切实把地方志工作放在政府整体工作布局中加以谋划和推进。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完成目标任务的难点和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工作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强化督责和检查,将规划纲要的落实情况纳入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督查范畴和工作考核,市地方志办公室做好组织协调、统筹推进工作。希望承担第二轮规划志书的各区、各部门与市地方志办一道,科学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按时保质完成规划任务。全市地方志工作者要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留下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

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刚才,四个区(市)县分别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请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家球同志详细解读了全市《地方志事业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志刚同志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市地方志工作情况,并对下一步地方志工作作了安排,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志宏同志委托,我就贯彻落实地方志《规划纲要》,进一步做好全市地方志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担当。

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就地方志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为我们做好地方志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也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地方志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良智书记特别强调:地方志是一个地方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人们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发扬人文精神至关重要,把这个时期的宝贵历史以及这段宝贵历史中的宝贵财富记好至关重要,各级各部门要给予支持。志宏常务副市长也多次专门安排部署地方志工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地方志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我们率先在全国集成整理了地方珍稀文献《蜀藏》,探索了志书统编统筹模式,创建了基于云平台的数字方志馆,并在全国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会议上介绍创新经验,《成都年鉴》也获得了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特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借此机会,向全市地方志工作者和所有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同志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其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日益彰显。前不久,g20财长会议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承办方选定成都的交子纸币制成书签作为礼品赠送给参会人员。省政府金融办领导在考察成都金融城时,对红庙子这类具有金融历史元素的文化符号特别感兴趣。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还有很多浓厚历史文化元素,值得我们认真发掘。发现并利用好这些资源,我们有关部门和区(市)县责无旁贷。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和省市都相继出台了第一部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我们要深刻认识地方志《规划纲要》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新要求、新指示,进一步增强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把一纳入、八到位(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政府发展规划,做到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各区(市)县政府要结合实际尽快形成本区域地方志十四五规划体系,构建起既有乡镇(街道)志,又有村(社区)志的志书配套体系,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贯彻落实好规划纲要。

二、突出重点,推进地方志工作科学发展。

一要抓主业。地方志的主业是修志、编鉴。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负责修志工作的人员要沉下心、耐得住寂寞,切实把修志、编鉴主业抓好。当前,要做好二轮市志和区(市)县志编纂工作,个别进展缓慢的区(市)县要加快进度,按时保质完成任务。要做好名镇(街道)志、名村(社区)志编纂工作,进一步弘扬和保存成都镇村历史文化。做好年鉴编纂工作,《成都年鉴》要继续发扬成绩,创新品种,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各区(市)县年鉴要对标全国一流,提升质量,力争在一年一鉴的基础上全部公开出版。

二要抓资政。各地方志部门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发利用好地方志资源,全面、准确地反映地方自然、社会、政策、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使地方志更好地发挥传承历史、展现当今、启引未来的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要着力打造地方的精神名片和城市发展名片,充分挖掘地方宝贵历史财富,在文化建设、旧城改造、重要文化遗存保护、街道命名等方面,从历史上找寻可资借鉴的经验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

三要抓服务。地方志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找准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口,特别是要认真贯彻落实良智书记提出的上溯五千年工作要求,充分挖掘利用独具成都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服务于成都建设发展。当前,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开展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活动,及时全方位、多角度地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精品读物。各区(市)县政府要全面梳理历史脉络,积极参与《成都风土人文丛书》编纂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落实丛书编纂任务。要认真抓好方志馆建设,努力把方志馆建成富有地域特色的地情资料收藏展示中心、地情研究咨询中心和地方文化交流中心,建成服务和教育全市青少年及广大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备单独建馆条件的区(市)县要单独建馆,暂不具备单独建馆条件的可以考虑与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合建(合馆)等方式,推动方志馆建设落地落实。

三、多措并举,加大地方志工作保障力度。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各区(市)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要定期或不定期督导地方志工作,每年听取汇报,多给地方志机构出题目、压任务,及时帮助解决地方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要加强队伍建设。抓好地方志工作,人才是关键。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理念,切实按照健全机构、稳定队伍、充实力量、提高素质的要求,配齐配强地方志机构的人员。要注意人员学历层次、专业结构和年龄梯次搭配,切实将懂业务、愿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和热爱地方志事业的人员安排到岗位上。同时,要鼓励地方志工作者积极参加在职和脱产培训,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修志队伍。希望大家多关心支持地方志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修志编鉴人员。

三要加强督查考核。各区(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地方志工作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把《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形成具体落实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要健全和完善地方志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督查通报制,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及时开展督查督办,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要建立完善市地志办牵头、各区(市)县政府分级负责、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的全市地方志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同志们,地方志编修是为国存史的一项重要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大家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意识,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牢牢抓住当前地方志工作新的发展机遇,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有序推进全市地方志事业迈上新台阶。

相关范文推荐
  • 11-20 竞选班长发言稿大学生分钟(热门13篇)
    发言稿的选择和使用应该根据不同场合、不同目的和不同听众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言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在撰写发言稿时提供一些启示。
  • 11-20 教师道德规范心得体会(优秀17篇)
    教师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思,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接下来是一些教师们总结的经验和体会,希望对您在教育教学中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11-20 年度教学工作总结情况(模板15篇)
    教学工作总结需要我们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教学工作,勇于发现不足,勇于改进。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总结的优秀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 11-20 大班保育老师个人学期工作计划(汇总20篇)
    学期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时间、任务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以及个人的能力和资源等因素。所以请大家跟着小编的步伐,一起来看看这些学期工作计划的范例吧。一直以来,都想提
  • 11-20 员工股权激励协议书(热门16篇)
    在商业交易中,合同协议是保障双方权益的基础,需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在下方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合同协议模板,供大家下载和使用。现任岗位:_________。身份证号:_
  • 11-20 加薪申请书汇编(通用15篇)
    申请书要注意避免使用夸张和太过自信的言辞,保持客观和谦虚。希望你们喜欢以下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它们为你的写作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范例。尊敬的中医院领导:本人20xx年
  • 11-20 大学新生开学典礼演讲题目大全(22篇)
    开学典礼是一个给学生们打气和鼓劲的时刻,鼓励他们在新的学期里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从这里开始,我们将踏上新的征程,让我们一起感受开学典礼的魅力。
  • 11-20 安全教育与纪律心得体会高中范文(16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某个方面的特长和擅长,为未来的发展做出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几篇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 11-20 医生每月工作总结(专业17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分析过去一个月的工作成果和不足,为下一个月制定更好的工作计划。以下是一些月工作总结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提升大家的写
  • 11-20 gps实训心得大全(20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思考和收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