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家乡的粽子(模板16篇)

家乡的粽子(模板16篇)

时间:2023-11-21 18:04:33 作者:笔尘家乡的粽子(模板16篇)

8.优秀的作文必须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不能沦为空洞的陈述和概念的堆砌。推荐大家阅读以下优秀作文范文,它们展现了不同层次的写作能力,对写作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家乡粽子香

奶奶知道我们喜欢吃她做的粽子,夏初,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包粽子要有大芒叶,需要提前从山上摘回来晒干,用时在热水中泡几分钟就可以了,有一种特别清香的味道,这是我们广宁人特别喜欢的。奶奶把糯米洗干净,倒上碱水,需要腌制十五分钟,在等待的时间里,奶奶给煮好的红豆加上了糖,扎粽子的竹篾也放在随手拿到的地方,一切准备就绪。

奶奶果然是个高手,一个个在她手里出产的粽子,大小均匀,形状一样,活生生的多胞胎粽子。我在一旁看着奶奶娴熟的手势,忍不住赞叹一番。奶奶说:“这个很容易做的,不信,你试试。”奶奶一说,我果然动了心,心里想:“这么简单的事情,应该难不倒我。”

奶奶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摆放芒叶,把糯米摊开,放红豆在中间,把粽子包扎好,那么简单的事情,我却做得手忙脚乱,粽子没有包扎好,糯米已经撒了一地。我有点泄气,奶奶安慰我说:“有些事情看似简单,如果不得法,同样会做不好的。慢慢学吧。”奶奶都这样说了,我能够放弃吗?我仔细观察着奶奶的动作,研究着其中的要领。吸取这个教训后,我决定再来一次。

这次包粽子轻松多了,我摆叶子,摊糯米,放红豆,扎粽子,动作一气呵成。当我拿着我的处女作时,骄傲地自夸了一番:“奶奶,跟你的水平差不多吧。”奶奶也开心地表扬了我:“做成这样,已经是很好了。”我几乎得意忘形了。

我与奶奶合力,粽子很快就做好了。下一步,就是放在锅里煮。

我们农村的习惯,就是用柴火烧,煲出来的粽子特别香。奶奶架起了木柴,我负责看着火,只需要不时加一点柴上去就可以了。因为放了碱水,糯米容易煮烂,一个钟头后,就闻到粽子的香味了。

家乡的.粽子特别香,它不仅仅凝聚了奶奶的爱,更让我明白了:有些事情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家乡的粽子作文

记忆中的农历正月初五,没有别的,独有满屋子的粽子清香,或许这也注定了我与粽子间不解的情缘。

小时候,最期待的莫过于过端午节。那一天,外婆总是忙里忙外地包粽子。而我则站在一旁,非常有兴趣。看着外婆动作娴熟地将芦叶卷好,把糯米倒入其中,用绳扎好,就这样的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完成了。看着看着,我的手也痒痒了。于是,也学着外婆的样子,将芦叶卷好,倒入糯米,只是芦叶卷得不行,到处都是漏洞,穿得糯米满地都是,到了扎绳子时,又是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外婆笑着,手把手地教我,于是形状各异的粽子就从我手中诞生了……待到粽子香飘满屋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去年的端午节的时候,我又回到家中,外婆仍在忙着,我弯下腰,像很小的时候那样,学着外婆的样子包粽子,包好后仔细一看,以前的美观在多了。

我品尝着自己包的粽子,一种熟悉的滋味涌上心头,如同粽子中的糯米那样洁白,又如芦叶那般的清香、脱俗。

文档为doc格式。

家乡的粽子作文

今天上午,外婆、阿姨和小妹妹来我家包粽子。

他们没来前,爸爸用布把粽叶一片一片洗干净,把包粽子的绳子搓洗干净。外婆她们来后,把糯米、肉、豆子、酸菜和其它配料倒在一起,搅拌均匀。准备工作完成后,外婆和阿姨就开始包粽子了。

我和小妹妹玩了一会儿,看见阿姨和外婆在包粽子,我们就一起去学包粽子。通过观察,我发现包粽子有以下步骤。第一步,把粽叶的两头折成四十五度角,一角在上一角在下;第二步,把糯米和肉放到弄好的粽叶里;第三步,再拿一片粽叶盖在上面;第四步,用绳子把粽子绕二到四圈,把粽子捆紧,包的一粒糯米也不会掉出来。在外婆的指导下,我费了很长时间才包好一个粽子。外婆看了以后,说我包的粽子是“山寨”货。

外婆和阿姨包粽子又快又好,粽子的形状也有很多种,三角柱、正方体、长方体……。

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传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的,离现在已经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了。

我们宁波人过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黄酒、挂香袋、插艾草的习俗。每年一到端午节,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摆上了花色多样的粽子,有肉粽、蛋黄粽、豆沙粽……东钱湖也会举行热闹非凡的“赛龙舟”比赛。昨天放学回家,我发现左邻右舍的门上都插上了艾草。一到家,妈妈就送给我一个香喷喷的小香袋,我非常喜欢,就赶紧把它挂在了书包上。

星期六下午放学的时候,王老师对全班的同学说:“在假期里学会包粽子,星期五我们来一次粽子大赛,评选出一名包粽子王来!”我听后,又是惊喜又是兴奋,心想“太棒了,包粽子那么简单,这个冠军一定属于我!”

星期五,我来到教室,一股芦苇叶和糯米香味扑鼻而来,好似端午节已经到来一样。同学们都非常兴奋,我也不例外,激动的心怦怦直跳。王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心态,严肃地说:“包粽子看起来很容易,要想包的又快又好,其实很难。”我觉得王老师说的话一点道理都没有,包粽子太简单了,根本不用练,有什么难的,这个冠军非我莫属。

不一会儿,粽子大赛就开始了,我按照包粽子的程序,先把粽叶卷成漏斗形,然后往里面加几勺米,再把粽叶一道一道地卷起来,可是我发现我放的米要么多了,要么少了,始终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我手忙脚乱,百般尝试,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但无论怎样,我包的粽子宝宝始终是梯形的。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包粽子并不是那么简单。

不一会儿,粽子比赛结束了。王老师选出了五名包粽子王,粽子大王是王诗雅,粽子二王是刘宇菲……,很显然,我没有获得粽子王的称号。之后,王老师又让这几位包粽子之王分别到台前表演包粽子,王诗雅包粽子的动作很熟练,包出的粽子又大又结实,竟然连一根线都不用,米也不漏,真是太棒了!这说明王诗雅一定经过了大量刻苦的练习,才能包出这样好的粽子,她取得粽子王当之无愧。

虽然这次比赛我没能拿冠军,但是通过这次包粽子的实践,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任何事情只要你用心去做,用心去努力,就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收获好的成绩。

家乡的粽子作文

在学校的我,已经很久没有回老家过节了,真是想念那香香的三角粽。老家的习俗很多,而我记着的不多。

奶奶每年都会把五色的丝线拧成细绳,很长很长。第二天早晨起来,我的胳膊上早已系上了。不用说,是奶奶第一个来到我的身边。每年,门框上都要贴符的。有的是用单色的黄纸折的,有的则是用五色纸编的。奶奶也曾经教我折过,到现在已经淡忘得一干二净了。

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这样的习俗:地里也埋百索子。那时,奶奶说,埋在地里的百索子会变成花蛇,保一年丰收。虽然我很顽皮,却从来没有挖过那些“蛇”,害怕它们出来咬人。后来才知道,那是老人们瞎编的故事,用来哄小孩,怕破了“迷信”。

再别的习俗我真是记不起来了,只是每年端午的百十来个粽子却不能忘记。

粽子包起来不太容易,必须把粽叶折好,否则会“露馅”的。虽说难包,种类也不少:大米包的红枣粽子,小米包的蜜枣粽子,还有江米包的什么粽子。煮粽子要用大锅,时间也得很长。往往我都等得要流口水了,奶奶还是不给我吃,太难熟了。刚刚出锅的粽子不好吃。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吃饱了,才知道舌头上起了泡。马上,这些喷香的粽子会被放进盛满凉水的盆里降温,那时我早已吃饱了。

后来的许多天,一日三餐总会有粽子的。街上卖的粽子可不太好吃,不是米硬就是米不香,吃起来没味。这叫什么粽子,简直就是水米糕。

香香的粽子勾起我的思绪,甜甜的吆喝勾起我的思念。

家乡的粽子

我的家乡是一个江南水乡,水好、土也好,所以盛产的东西都比较好,唯独这个粽子是最特别的。

关于粽子,在古代还有一个历史典故呢,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河与汨罗江,死后被蛟龙所困,人们纷纷将粽子投入江中来驱赶蛟龙。所以,每当传统端午佳节时吃粽子也成了习俗了。

在我的家乡,村上几乎所有的妇女都会裹粽子,裹的还有模有样的,很好看。还有几个大一点儿的女孩子也会,虽然裹的七零八落的,但也是她们自己的一份儿心意。

包粽子的方法很简单,用棕叶把糯米裹好,在糯米中间放点儿肉就行了,再用绳子扎起来,一只粽子就完成了。重要的呢,应该是要烧的入味,烧的好吃了。过上一段时间,一只只可口的粽子就出锅了。真是让人直流口水啊!

“谢大妈粽子”也是远近闻名的一个品牌了。通常,在卖粽子的地方都有挂着或者写着“谢大妈粽子”这几个字的。

我虽然没有“谢大妈粽子”那样出名,但是,我可以保证,我的味道绝对不会比“谢大妈粽子”差的。

异乡来的客人到我们那儿,我们也都会拿出我们乡村里出了名的粽子来招待他们的。他们也会对我们的粽子称赞道:“嗯,很好吃呀,很入味,不愧是出了名的。”每当听到这样的称赞时,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甜蜜蜜的。

有时候,图个热闹、兴趣,妈妈会在粽子里放入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说:硬币、辣椒、椰果、水果等等,有的是一样也没放的。如果吃到东西的话,无论是什么,就会说是中彩了,但没中彩的比较少。

的味道是最独特的,也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

家乡的粽子作文

提起家乡的特产—粽子,我就想起了那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春秋时期,一位叫屈原的大臣,在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入了汨罗江。

屈原死后,百姓把粽子扔进河里去,让鱼儿吃饱后,不去吃屈原的尸体。天长日久,吃粽子成了一种习俗。

说到粽子的材料,最重要的材料是芦苇叶。不仅芦苇叶是中药,芦花,芦根也是中药。而且芦苇叶能去火,煮饭也很香,用它真是一举两得;配上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

粽子生的时候是浅绿色的,熟的时候是深绿色的。当你把皮撒开时,你会发现最外面的一层是绿色的,吃上一口的时候,才感到它是那么令人越吃越爱吃,最那么令人回味无穷啊!

家乡的粽子

奶奶知道我们喜欢吃她做的粽子,夏初,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包粽子要有大芒叶,需要提前从山上摘回来晒干,用时在热水中泡几分钟就可以了,有一种特别清香的味道,这是我们广宁人特别喜欢的。奶奶把糯米洗干净,倒上碱水,需要腌制十五分钟,在等待的时间里,奶奶给煮好的红豆加上了糖,扎粽子的竹篾也放在随手拿到的地方,一切准备就绪。

奶奶果然是个高手,一个个在她手里出产的粽子,大小均匀,形状一样,活生生的多胞胎粽子。我在一旁看着奶奶娴熟的手势,忍不住赞叹一番。奶奶说:“这个很容易做的,不信,你试试。”奶奶一说,我果然动了心,心里想:“这么简单的事情,应该难不倒我。”

奶奶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摆放芒叶,把糯米摊开,放红豆在中间,把粽子包扎好,那么简单的事情,我却做得手忙脚乱,粽子没有包扎好,糯米已经撒了一地。我有点泄气,奶奶安慰我说:“有些事情看似简单,如果不得法,同样会做不好的。慢慢学吧。”奶奶都这样说了,我能够放弃吗?我仔细观察着奶奶的动作,研究着其中的要领。吸取这个教训后,我决定再来一次。

这次包粽子轻松多了,我摆叶子,摊糯米,放红豆,扎粽子,动作一气呵成。当我拿着我的处女作时,骄傲地自夸了一番:“奶奶,跟你的水平差不多吧。”奶奶也开心地表扬了我:“做成这样,已经是很好了。”我几乎得意忘形了。

我与奶奶合力,粽子很快就做好了。下一步,就是放在锅里煮。

我们农村的习惯,就是用柴火烧,煲出来的粽子特别香。奶奶架起了木柴,我负责看着火,只需要不时加一点柴上去就可以了。因为放了碱水,糯米容易煮烂,一个钟头后,就闻到粽子的香味了。

特别香,它不仅仅凝聚了奶奶的爱,更让我明白了:有些事情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家乡的粽子作文

公元前278年,一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现在的粽子品种可是千奇百怪:有用竹叶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的竹叶粽、有把糯米淘净,夹枣、栗、绿豆,以艾叶浸米裹,入锅煮的艾香粽、有用取真武山优质甜茶取汁来制作的甜茶粽,使其色泽金黄油亮,入口润一滑细一嫩,柔软粘一稠,齿颊留香,回味甘甜,去腻消食,营养丰富、有将用薄荷水浸米先蒸软,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的薄荷香粽、有豆沙、糖、脂油丁混合在一起煮的豆沙粽······虽然品种千奇百怪,但是每种粽子的味道都是毫不逊色于其他食品的!而且端午降至,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我也很想学包粽子,可一直没机会。有一次,我见奶奶正在包粽子,就按捺不住一直想学包粽子的心,恳求奶奶:“我的好奶奶,叫我包粽子吧,求求你了!”“好吧,奶奶斗不过你,不过你可不能捣乱哦。”我见奶奶答应,高兴的一蹦三尺高。事不宜迟,我赶忙挽起袖子,把手洗干净,有擦干,然后坐在奶奶身旁。只见奶奶挑了三片好的粽叶,把它们叠成方形,然后卷成圆锥形,放入一些糯米铺满底部,上面放上一块奶奶自己腌好的肉,再用糯米把肉盖住压紧,最后用奶奶自己准备好的线,包紧包实。“你看,一个四角肉粽就这样包好了。”奶奶对我说道。

于是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把三片好的粽叶,叠成方形,然后卷成圆锥形,放入一些糯米铺满底部,可是当我把糯米放进去时,它们总是会漏完,我赶忙询问奶奶:“奶奶,为什么我放的糯米会漏完?”“呵呵,你看你下面有一个洞。”“怪不得!”我连忙把洞给“补”了起来,再放入一些糯米,果然这次不漏了。我又放上一块腌好的肉,再用糯米把肉盖住压紧,最后用奶奶自己准备好的线,包紧包实。“啊,我的四角肉粽做好了!”我高兴极了,我想奔走相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世界的人。

其实包粽子一点也不难,我希望只要我们大家能够花费一点点的时间,就能让“包粽子”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流传于我们的子子孙孙。千万不要让“包粽子”这个传统文化在我们现在生存着的这个大千世界里永远消失。

家乡的粽子

提起家乡的特产—粽子,我就想起了那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春秋时期,一位叫屈原的大臣,在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入了汨罗江。

屈原死后,百姓把粽子扔进河里去,让鱼儿吃饱后,不去吃屈原的尸体。天长日久,吃粽子成了一种习俗。

说到粽子的材料,最重要的材料是芦苇叶。不仅芦苇叶是中药,芦花,芦根也是中药。而且芦苇叶能去火,煮饭也很香,用它真是一举两得;配上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粽子生的时候是浅绿色的,熟的时候是深绿色的。当你把皮撒开时,你会发现最外面的一层是绿色的,吃上一口的时候,才感到它是那么令人越吃越爱吃,最那么令人回味无穷啊!

我爱。

家乡的粽子作文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

在端午节的那天,你会看到家家户户在包粽子。早晨,妈妈喊我去厨房一起包粽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把叶片包成一个空心三角,然后放上一些米,馅料可以是肉、豆、蜜枣……最后用米埋住馅儿,包好,放入锅里洗个“热水澡”或者蒸个“桑拿”。

待到粽子熟了,你便会闻到家家户户传出的粽子的香味儿。每家每户包的粽子的形状与种类都五花八门:有三角的、有四角的、有长条的……有咸鸭蛋馅的、有肉馅的、有豆馅的、还有蜜枣馅的……每个粽子都让你垂涎三尺。不管此时你走进了哪一家,主人家都会热情的留你吃饭。

吃饱了粽子,还有人把粽子扔到江河里去哩!我十分不解:好好的粽子不吃,扔到河里干嘛?真浪费!后来一问,才知道古代有个大诗人叫屈原,曾经多次提醒楚王小心邻国,可楚王不听劝告,结果最后楚国被邻国消灭了。屈原十分伤心,跳河身亡。人们之所以朝河里扔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于是就有了这个习俗。

“哎,你再不吃就凉了。”小伙伴把我“拉”了回来,嘿,我听得入了迷,都忘了吃哩!粽子差一点儿就凉了,我赶忙吃了起来。

现在,端午节的习俗已经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我一定要将这习俗世代传承!

家乡的粽子作文

在我的家乡中,有两个我觉得最美味的东西,一个是炒肉圆,另一个就是粽子了。

每年中秋、端午节期间,奶奶都会包粽子。

奶奶先把糯米浸泡个几分钟,使糯米保持湿润。然后把水倒掉,放入酱油、少许酒继续浸泡。馅不用那么着急,第二天早上再拌。第二天,奶奶一早就在准备馅了,先把肉切成一条条,用酱油腌制,接着她还准备了豆腐、青豆的馅料,正等着我们来。

我盼呀盼,终于到你要到奶奶家包粽子了。我等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一来到奶奶家,我立即向奶奶学习包粽子。

只见奶奶先拿起两片粽叶,光滑的一面朝上,把两个尖尖头压在一起,然后,好像要把它对折起来,突然,手一弯,粽子的外衣就做好了。看着奶奶娴熟的动作,我的手早就痒了,我也学着奶奶的动作,先把外形包好。然后把米在形状上均匀的铺一层,随后又加入拌好的豆腐,肉,接着铺上一层米,然后,用粽叶把它裹好,用绳子将它捆起来一个小巧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吃过许多个粽子,还是家乡的粽子最好吃。

家乡的粽子作文

在美丽的东江河畔,有一颗璀璨的“水乡明珠”,那就是我可爱的家乡——道滘。

道滘有着悠长的历史传统文化,城市面貌、人们日常活动无一不体现着这一特点。来到这里,你会惊奇地发现就连饮食也渗透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别的不说,就拿这里的特色食品——家乡粽子来说吧,道滘人是要颇费一番心机,将材料精心搭配好,务求做出最佳口味。怪不得凡是吃过道滘家乡粽子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每逢端午佳节,龙舟锣鼓敲响,家家户户的妇女便忙碌起来。她们挎着篮子,一大早就来到市场采购做家乡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绿豆、肥猪肉、咸蛋黄等,她们还不会忘记买五香粉。材料齐全了,妇女们便开始洗粽叶、泡糯米、碾绿豆、切肥肉……一切的工作尽管是那么繁琐,但她们脸上却始终洋溢着愉快的笑意。

准备工作完成后,便开始裹家乡粽子了。首先用两片大粽叶交叉折成漏斗形,在底部铺上薄薄的一层糯米,然后又铺上一层拌了香油、盐、糖、五香粉的碎绿豆,接着把一个通红透亮的蛋黄放在上面,再在蛋黄旁放上一块晶莹的肥肉,最后又盖上一层绿豆和糯米。材料按顺序放好了,就把粽叶往里折叠,盖住漏斗口,再用两块粽叶包住缝隙,绑上绳子,一颗家乡粽子就这样诞生了。妇女们灵巧的手上下翻飞,犹如翩翩起舞的蝴蝶,一颗颗大小一致、形状均匀的家乡粽子,相继产生。包完家乡粽子,便要煮家乡粽子了。可别小看这步骤,家乡粽子入口绵不绵全靠它了。把家乡粽子放在一个盛了水的大锅里,用柴火细细地煮它三四个小时,待香味从锅盖里飘溢出来,家乡粽子就熟了。

你拿出一颗热辣辣的家乡粽子,剥开墨绿色的外衣,那喷喷的粽香直冲你的鼻子,真让你“垂涎三尺”。你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绵绵的糯米夹着绿豆丝丝的清甜,直滑入你的喉咙。啊,真好吃!这个时候,弥漫道滘上空的就是粽香,无论你走在哪里,只要轻轻吸一口气,也会觉得沁入心脾。这是道滘水乡特有的香味,这香味是勤劳的道滘人们散发出来的气息,它让人陶醉,让人难忘。

啊,我爱家乡的家乡粽子,更爱勤劳的乡亲!

家乡的粽子作文

家乡有许多让我怀念的东西,其中家乡的粽子香时常让我怀念。

小时候,经常看奶奶包粽子,奶奶的手法娴熟,我学不会,只会一个劲地闻着粽香,边闻边高兴地拍手大叫:“好香的味道啊!好好闻啊!”便追随着香味朝煮粽子的锅灶走去。

每回吃粽子,总是吃不够,一口接着一口,狼吞虎咽,却怎么也吃不满足。

一粒粽子,对于我来说却是人间美味,每当奶奶对我说:“吃完这粒就不能再吃了,再吃就会撑了。”我就会开始细嚼慢咽,品味其中的滋味,十分不舍的样子。

吃粽子,闻粽香,对小时候的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不知从何时起迷上了闻粽香。

现在,我吃着那有虾,有肉,有香菇,有板栗,有蛋黄……的买来的粽子,虽然香味那么浓郁,但是我看到这样香喷喷的粽子,却对这样的粽子食之无味,毫无兴趣。

在我的'梦中,我常梦到在家乡吃粽子闻粽香时的情景,时常在我梦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家乡粽子的时候,妈妈就叫醒了我,心里久久回味。

如今,我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用锅灶煮出来的粽子,闻不到那淡淡的粽香了。

今天,我再次梦到了这个梦,我感到了一股粽香漫我心田。

家乡的粽子作文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天,人们要裹香甜可口的家乡粽子。

谈起家乡粽子,历史上还有个传说。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投江自杀。人们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第二年人们划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家乡粽子。家乡粽子外面包上箬竹叶,四角形状,系上五彩绳,再投进江里。

于是从那时到现在,人们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裹家乡粽子吃。家乡制作家乡粽子所需的材料有:箬竹叶、细长的棕叶、糯米、板栗、腊肉、蜜枣。妈妈先把箬竹叶与棕叶一起放在清水中浸泡,并用刷子洗干净,把腊肉切成腊肉丁;然后将箬竹叶围成圆锥的形状,像一个又尖又大的漏斗,用勺子盛起糯米一层一层的平铺在箬竹叶上,一边放上板栗,另一边放上蜜枣;接着将腊肉丁放在中间,再铺上一层薄薄的糯米,好像为板栗、蜜枣、腊肉盖上雪白的被子;最后把箬竹叶裹起来,成为一个个家乡粽子,每头有两个尖锐的小角,好像一个穿着绿衣裳,顶着四角帽的小精灵。这样,一个家乡粽子就做成功了。

家乡粽子包好以后,放在锅中煮上几个小时,便可出锅拿来品尝了。妈妈打开锅盖,一股热气立刻冲了出来,热气中掺杂着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我解开家乡粽子的衣裳,里面露出了白花花、香喷喷的糯米,咬下去一口,糯米既脆又软又黏,十分润滑。一颗颗糯米就像一颗颗白玉珍珠,一边的蜜枣散发出诱人的气息,像一颗颗红珍珠,它那耀眼的光彩染红了周围的糯米,使白糯米换上了红衣裳。蜜枣甜甜的,又香又脆,板栗虽有点苦涩,但苦尽甘来,使人回味无穷。

吃家乡粽子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放在锅里煮,可以放在火炉上烤,还可以切成片状,放在锅里煎。家乡粽子吃不完可以放在冰箱里,储存很久,想吃时再拿出来煮、煎着吃,也可以送给亲朋好友,增加朋友之间的友谊。

家乡粽子,你香甜可口,是端午节里一道香甜的食品,是人们心中喜爱的食品。我爱你,家乡的家乡粽子!

家乡的粽子的作文

又到了五月端午,又到了包粽子的时候。

每到端午节,家乡的人们都要包粽子。这个风俗起于何时我也说不清。听大人们说,大约在两千多年前,一个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在汨罗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包好的粽子投进江里,以防鱼呀什么之类的东西把他的尸体给吃了。就这样,这个风俗一直沿袭至今,就成了家乡的一种传统习俗。

包粽子要用箬叶,箬叶长在山上。端午前夕,山里的村民们就背着竹筐到山上采摘回来,挑到市场上卖。人们就到市场上把箬叶买回家里。等到端午节的前一天就把箬叶拿出来,放到水里浸湿、洗干净,然后把粽子包好、煮熟,到了端午节那天就摆上桌,人们一边喝着酒,一边吃着粽子,那感觉就像过年一样,热热闹闹,多么有意思。

说起包粽子,那可是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包粽子那天,每家每户都端着个桌子,摆出几张凳子,把洗好的箬叶,浸好的糯米一起放到院子里。那些村姑村妇们就坐在院子里一边包着粽子,一边聊着天,嘻嘻哈哈的,显得多么快活。她们手里拿着一片箬叶,中间对折成一个漏斗形,然后用手抓起一把糯米放进折好的箬叶里,压紧、按平,再把口子封住,成一个三角形样,用草席捆好,十个十个为一提,包到百来十几个的时候就打住了。这时,她们提着包好的粽子回到屋里烧水煮粽子了。

煮粽子是一件费时的。

工夫。你必须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一边烧水煮。待柴烧完后,你得给它加柴;水烧干了,还要添水,一直等到粽子煮熟为止。这样前后花费的时间大约要一两个小时。要是火力不足的话,煮上个三五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

粽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棱形的、四角形的'、金字塔形的,最多的还是三角形。粽子不但式样多,而且品味也各有千秋,有用瘦肉做馅包煮的,也有用青豆掺和包煮的;有红枣的,也有花生米的,总之多种多样。粽子里面放些小苏打或硼石之类的防腐剂,煮出的香味可浓了,吃一口又香又韧,味道好极了。

我最爱吃粽子。一口气能吃它三五个还不够瘾。妈妈说我是个“粽子宝”,我才不管她说这么多呢。

又到了五月端午,又是到了包粽了的时候。故乡的粽子啊,令我多么怀念。

点评:这是一篇带有文学色彩的文艺性说明文。习作以家乡的粽子为说明对象,分别从粽子的来历、包粽子、煮粽子、粽子的式样与品味等几个方面着重描写和说明。习作条理清楚,脉络分明。结尾抒发了小作者对故乡的粽子怀念之情。

家乡的粽子作文

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

唱着这首不很和谐的童谣,又迎来了传统端午佳节。

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传统端午佳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传统端午佳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传统端午佳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过端午,奶奶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那种余香了。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传统端午佳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传统端午佳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传统端午佳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传统端午佳节就顺利闭幕了。

相关范文推荐
  • 11-21 简易技术服务合同(汇总18篇)
    技术合同的执行需要双方共同遵守合同的约定和规定,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小编搜集了一些经典的技术合同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您的合同编写有所帮助。
  • 11-21 高中班干部工作总结范文(19篇)
    月工作总结也是对自己努力和付出的回顾,可以给自己一份肯定和加油鼓励。这些范文中的月工作总结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心,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领导才
  • 11-21 有趣的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热门19篇)
    活动方案应该考虑到风险因素,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活动方案,其中包括了一些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策划思路。1、通过讲讲、看
  • 11-21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心得感悟范文(17篇)
    师德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备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师德典型事例,供大家参考学习。“传道,授业,解惑”是韩愈先生
  • 11-21 秘书部部长竞选演讲方案范文(14篇)
    竞选中的候选人需要坚持正义、公平和诚实,以赢得选民的信任和支持。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竞选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演讲稿看起来简单说起来难,那么下面是
  • 11-21 援藏联谊会研讨会上的发言稿(热门14篇)
    撰写发言稿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在讲话过程中出现冗长、紧张或遗漏重要内容的情况。请欣赏以下几篇来自不同领域的发言稿,相信对大家有所启发。各位同志们:大家好!强调:“严
  • 11-21 栀子花初中范文(16篇)
    优秀作文不仅内容充实,而且结构合理,语言美观,给人以良好的阅读体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有人说美只在雅典娜的微笑里,
  • 11-21 八年级语文教学的工作总结(汇总23篇)
    教学工作总结可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这学期是初二年级的转型期,老师们抓住这一特点,从
  • 11-21 某幼儿园幼儿老师的述职报告(实用23篇)
    在撰写述职报告时,我们需要注重客观而真实地描述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职位和行业,给你提供了多元的参考。回首本学期工作,
  • 11-21 食品安全策划书(通用17篇)
    策划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安排工作,通过提前思考和规划,可以有效避免错误和风险。请大家花一些时间阅读以下策划书的范文,这些范文展示了不同项目和活动的策划过程和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