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专业16篇)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专业16篇)

时间:2023-11-23 07:45:57 作者:GZ才子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专业16篇)

编写六年级教案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神奇的音箱温建霞

1.能快速阅读课文并了解课文大意。

2.初步知道生态农业的好处。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知生态农业的好处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神奇的音箱”的基本原理和作用,知道它带给植物的好处。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农业现代科技的信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播放音乐,你知道音乐从哪儿传出来的吗?能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音箱的知识吗?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谈话。

2.有一种音箱,它能播放出一种特殊的音乐,使植物长得又快又好,你们想了解这种音箱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神奇的音箱》一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呢?自己快速阅读课文吧。

2.汇报自己从课文中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3.你在课文中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教师适时出示课件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生态农业”、“植物经络学说”、“草木知音”等。

三、再读课文,了解“神奇”

1.神奇的音箱还有一个科学名字,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植物声频发生器)。

2.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神奇的音箱”神奇在哪里。作上记号,读一读再交流。

“这些声波听起来像长短不一、高低不同的风笛声,它可以扩张植物叶面的气孔,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刺激植物快速生长。”

“要是定期给植物‘听音乐’,植物就能随着音乐茁壮成长。”

“在棉田里,棉花听了音箱里的声音特别高兴,苗蹿得高,叶子更绿,结出的棉桃比以前多了一半……”

3.播放课件,帮助理解“神奇”之处。

4.默读课文,体会说明方法。

在本单元的说明文中,我们已学到了不少说明方法,你看看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勾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1)“关于声音和植物的关系,古人早就有所发现。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里记载……”(举例子)。

“在棉田里,棉花听了音箱里的声音特别高兴,苗蹿得高,叶子更绿……”(举例子)。

(2)“它跟我们家里的音箱差不多大小,四面都有扬声器,可以放在地里向四周发射声波。”(作比较)。

(3)“这些声波听起来像长短不一、高低不同的风笛声,它可以扩张植物叶面的气孔……”(打比方)。

四、了解农业科技,拓展延伸。

1.生态农业保护环境,利于健康,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主潮流。交流你搜集的有关农业科技的新成果。

2.播放课件:现代农业科技的一些知识短片。

五、联系生活,展开想象。

1.生态农业真好!发挥想象,你希望还有哪些成果出现?

2.教师小结:让我们共同去关注生态农业,也希望科学家们将来推出更多、更新的农业科技成果,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附:板书设计。

16鄙衿娴囊粝--植物声频发生器。

(保护环境,利于健康)扩张叶面气孔。

增强光合作用。

刺激植物快速生长。

神奇的音箱温建霞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仙人掌生命力的顽强的。学会赞赏和学习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生存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3.分类的说明方法以及过渡段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去寻找仙人掌,认真观察,最好能自己栽种。

2.搜集关于仙人掌的各种资料。

3.教师:最好能把仙人掌实物带到课堂上。

教材简析。

课文一开头就生动地描绘了烈日的炙烤、恼人的炎热、难耐的干渴,把我们带入了酷热干旱的沙漠之中,这就是仙人掌的生存环境。作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这灼热的沙漠之中,仙人掌却傲然存活。它这么顽强的生命力是怎样赢得的呢?课文接着从仙人掌的自身结构和生活方式两个方面向我们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通过对仙人掌独特的根、茎、叶结构功能的介绍,我们知道,仙人掌有着令人惊叹的顽强的生命力。

作者不仅高度赞赏了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还告诉我们仙人掌的许多用途。它能防止水土流失,能供人观赏,能作食物、饲料,能做染料、燃料,还能做建筑材料。这些介绍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见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在这两个部分之间,作者用了一个过渡段来承上启下,说明仙人掌是一个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典范。这在写作上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拿它和其他树木花草做比较,赞扬它能适应艰苦环境而生存,具有坚忍顽强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并且把这种精神上升为一种独特的美丽。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人文内涵,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好好体味,认真落实。

建议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文章第1段是对仙人掌生存环境的生动描写,用了许多词语。如:炙烤、灼目的光晕、恼人的炎热、难耐的干渴、灼热的沙漠……让学生自己把这些词找出来作上记号,读一读,再根据这些词语在自己头脑中展开想象,体会仙人掌生存环境的恶劣,生存的不容易。

*第2段是一个总起的段落,作者以一个设问句开头,然后自问自答,原因是仙人掌独特的自身结构和生活方式。为后面的具体介绍作了概括性的提示。

*第3段介绍了仙人掌的根系,它的根系既发达又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这在第7段中也提到,“根须又长又发达”。如果在教学时能够有实物观察,那就更好了,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仙人掌为什么这么耐旱。

*第4段写的是仙人掌的茎。仙人掌的茎肉质化,有很强的吸水能力,能够储存水分,在缺水的情况下,可以满足整个植株的生存需要。更为神奇的是,它还能供沙漠中旅人口渴时解渴用。植*第5段介绍了仙人掌的叶子为了适应沙漠的干旱环境而严重退化。由它的茎来进行光合作用。按以往的说法,仙人掌的叶子退化为刺。(近年,也有人对此提出了异议,说退化了的叶子和刺是两回事。这是一个在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在课堂上不作探究)。课文告诉我们,仙人掌甚至在缺水6年的情况下照样存活,这真令人惊叹不已。

*第6段是一个过渡段,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总结了上面的内容:仙人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开启下面的内容:仙人掌的用途非常广泛。“奉献”与“索取”是一对反义词,在这儿是赋予仙人掌人的品性。典范:典型、模范。

*第7段有两层意思,第1层介绍仙人掌的品种多达一千多种,第2层意思是介绍仙人掌的用途:防止水土流失和供观赏。在这一段里有对仙人掌根须的描写,可以与前面第3段介绍仙人掌的根系结合起来学。关于仙人掌的品种不要求掌握,只要了解到品种繁多就行了。

*第8段介绍仙人掌的果实以及它的用途。我国大陆的仙人掌一般看不到果实,即使有果实也很难作为水果来食用。在亚热带或热带的仙人掌果实又大又甜,还可以炼糖和酿酒。椭圆形:长圆形。炼糖:用加热的方法从某些植物中提炼食糖。酿酒: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

*第9段介绍仙人掌的广泛作用,可以用来做饲料、染料、燃料和建筑材料。发酵:一般指细菌或酵母等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如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等。

*第10段第1句对仙人掌进行总结: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在艰苦的环境中生长着;给人们贡献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第2句用其他树木和花草与仙人掌作比,突出仙人掌的坚忍顽强和默默奉献的精神,称赞它这种独特的美。这里是以人喻物,具有丰富的内涵。

*本课生字的读音要注意“贮”的声母是“”,而不是“”;“酵”的读音是“”,而不是“”;“胭”的读音是“”,而不是“”。字形要注意“椭”字的三个部分不要把部件的位置弄错了。

*课后第1题是让学生在了解分类说明的基础上归纳相关内容。

*第2题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写“热”的词语有:

烈日炙烤灼目炎热灼热。

炎热干燥酷热干旱。

教学设计参考。

一、自由谈话,引入课题。

1.仙人掌大家都很熟悉,根据课前准备布置的任务,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仙人掌。

2.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了解的仙人掌的知识还有局限性,课文会告诉我们更多关于仙人掌的事情。

二、自读课文,勾画批注。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读自想,把每一段标上番号后,再想一想,每一段讲的什么内容。

株:植物整体。

3.想一想,哪几段是介绍仙人掌的自身结构和生活方式特别能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

三、深入学习,抓住要点。

1.学习第1~5段,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仙人掌的生命力旺盛的。

2.自己在书上批注勾画。

3.与同桌讨论一下。

4.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交流,讨论。

5.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总结出根、茎、叶三个方面的特点。

四、承上启下,体会过渡。

1.学习第6段,自己思考一下,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本段写仙人掌生命力顽强和用途广泛这两层意思。

3.教师帮助学生领会这样写的好处。

4.让学生自己再在别的地方找一找这样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进一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五、分板块学习,明确用途。

1.学习文章的第2个层次,第7~9段。

2.了解仙人掌的各种用途,作上批注。

3.学生板书仙人掌的用途,可以互动评价补充。

六、反复咀嚼,领会精神。

1.认真阅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一段又写了几层意思。

2.第一句是第一层,总结仙人掌的顽强生命力和为人们作出的贡献,与前面相呼应。

3.第2句把仙人掌与其他植物相比,对它进行热情的赞美。

4.尊重学生各自不同的理解和体会,老师适当作价值取向的引导。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读出自己对仙人掌的喜爱之情。

6.可以让孩子们给仙人掌写上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情。

七、积累词语,学习应用。

1.根据课后选做题的要求,找一找,写一写。

2.还可以稍微扩大一点范围,在全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

(祝升)。

参考资料。

仙人掌科植物是个大家族,它的成员至少在两千种以上。它的故乡在美洲,其中尤以墨西哥素有“仙人掌王国”之称。当地有个美丽的传说:一只巨大的山鹰叼着一条蛇,为寻找栖身之地,到处飞翔。当山鹰落到一丛开满黄花的仙人掌上后,再也不愿离开。从此,墨西哥人便在这个富有生机的地方建起自己的家园--墨西哥城。墨西哥国徽上的图案就是以这个传说为依据的。

墨西哥:在拉丁美洲(南美洲)西北部。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的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北临美国。北部与西部气候干燥,适宜生长仙人掌等耐旱植物。

胭脂虫:昆虫纲,半翅目。母体成熟后僵化,是制造胭脂的原料,原产墨西哥。胭脂虫在仙人掌上繁殖,每年可收获两次。用干燥的雌性胭脂虫经由纯碱、明矾、酒石酸等处理沉淀而得的染料,可作食品和化妆品着色用。

积累与运用三

1.了解引号的其他作用。

2.积累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名言、警句。

3.理解文章题目的作用和意义。

4.围绕爱国主义的话题,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5.记叙一位让你尊敬、佩服的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6.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批读短文。

教学准备。

1.有关引号的不同用法的例句。

2.题目需要作改动的短文。

3.演讲稿例文、写人方面的习作例文。

教学课时。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回顾课文内容,再一次感受张钰哲、许海峰强烈的爱国情怀。

3.回忆以前学过的引号的用法。

4.小组讨论例句中的“张星”“中华星”“零”三个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

5.师总结:引号还有特指和强调的作用。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试读,注意停顿。

2.师范读。

3.学生朗读句子。

4.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5.指导学生记忆,背诵这四句话。

三、互动平台。

2.学生汇报,师总结:好的文章题目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例举以前学过的好题目的文章。“以前我们学过哪些课文的题目好?说说你的理由。”

4.出示无题目的短文或文章(高大的皂荚树,秋天的怀念等)让学生标题目。

5.小组讨论并筛选较好的题目,和原文的题目比较。

6.师出示练习题卡,(收集的一些无标题的短文)小组讨论给短文标出你认为好的题目。

7.汇报交流。

8.师总结并提出要求,在今后自己写作文时,要认真思考,给文章取一个贴切的题目。

四、口语交际:祖国在我心中。

教学目的。

1.了解国旗下的讲话,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2.收集爱国故事,访问身边的人,谈自己的感想等不同的形式,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知道怎样演讲,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课前准备。

1.课前学生收集爱国故事、图片资料。

2.教师准备升旗仪式的录像。

3.几幅爱国英雄的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讴歌祖国,唱响祖国的赞歌,举行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集体交流。

1.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举行升旗仪式。(播放升旗仪式的录像。)。

教师:看到无比庄严、神圣的升旗仪式,你想说点什么呢?

2.播放学校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的场面。

教师:同学们现在的心情一定很激动,一定也很想站在国旗下来一次国旗下的讲话吧。那我们现在先来了解什么是国旗下的讲话,国旗下的讲话都该讲些什么呢?生回答,师补充。

学生:情绪激昂,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学生:要有合适的称呼。

学生:要有明确的观点,结尾要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3.出示爱国英雄图片。

教师:是呀,看着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我们不禁想起了为祖国成长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英雄们,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们认识他们吗?认识的话就喊出他们的名字吧。

师选择其中一个讲讲他的故事。

三、分小组准备演讲。

师: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些爱国英雄。用我们自己的方式,用我们满腔的热情来歌颂他们,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吧。拿出你们准备的英雄的故事,先在小组内演讲,小组评选出你们组讲得最好的参加比赛。注意演讲的要求。开始吧,尽情地讲吧。

四、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在你们心中。

板书设计。

祖国在我心中合适的称呼。

明确的观点。

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烂漫的点地梅》

重庆市江津区向阳小学余继宏。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点地梅的生长习性以及青藏铁路的有关资料、cai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青藏高原恶劣环境和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青藏高原》,导入新课。

2.你们也搜集了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那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所知道的青藏高原是怎样的?

4.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那谁能说一说“烂漫”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课文哪些段写了点地梅?哪些段写了筑路兵呢?

3.文章中的哪一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点地梅和筑路兵的感情?

4.读了这句话,你最想知道什么?

三、精读课文,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1.默读课文1到13段,想想点地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一)精读1-13段,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1重点体会“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1)齐读。

(2)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

(5)把我们体会到的顽强不屈的点地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读。

(6)生齐读师引读。

2体会“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1)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想象一下,当他见到这草袋下的幼苗,除了惊讶还会有怎样的心情?

(3)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出点地梅的顽强!

(二)精读第15自然段,体会点地梅的美丽。

1.(课件出示第15自然段)生齐读15自然段。

2.师范读体会儿化音的妙处。

3.生练习读。

4.抽读。

5.齐读。

6.引读: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三)总结学法。

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学习了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这一部分?

四、精读课文,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1.第一件事:“一个战友曾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豪言壮语:”

(1)指导生读第一件事的句子。

(2)生齐读。

2.第二件事:“一位战友的妈妈去世了”

还有哪件事让你感动?为什么?

3.第三件事:“一名年轻战友的妻子,在老家分娩时”

(1)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理解“心急如焚”

(3)这位战士为什么会“心急如焚”?

(4)此时此刻,“心急如焚”的他又在做些什么呢?

(5)从这心急如焚的等待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急如焚的感受?抽生读。

(7)引读“我送你一束美丽的点地梅”

(8)理解战士送点地梅给妻子的深刻含义。

(9)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来体会体会。

(播放天路视频)。

(10)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列车上,你最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点什么?请拿起笔,写下来吧!

五、回归整体,深化主题。

(一)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1引读:“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生读)。

2回到课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二)拓展延伸。

(三)回扣课题,总结全文。

1理解课题中“烂漫”的深刻含义。

2再读课题。

板书设计:

点地梅借物喻人高原筑路兵。

《美极了与糟透了》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给与了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了父母的爱。

目标:

1.认识1个正字,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3.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联系。

重难点:

认识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

第一节。

时间:

过程:

一、谈话导入,借题激取。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或者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也可以师生轮读,互相评价,通过激发兴趣,展开竞赛等形式鼓励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引到品读“童年的故事”。

2.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默读作者“后来的认识”的部分,提出自己不懂得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四、再读课文,总结收获。

细体会细腻的描写方法的学习。

五、小结:

你喜欢课文中那几句话,说一说。

六、作业:

背诵课文,选语句抄写。

第二节。

时间:

过程:

一、拓展延伸,学习表达方法。

拓展阅读:

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谈感受,体会表达方法,拓展交流文后第2题。

拓展练笔:

借鉴文章的表达方法,把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通过一个片段写下来。

二、积累内化。

1.自选词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摘抄文中的相关词语,连词成段,写一个关于小孩子神态或心理活动的片段。

三.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将生字“竭”、“渴”、“喝”等联系起来识记。

2.指导书写9个生字。

本课需要重点指导的生字有:

xx:共9笔;

勉:共9笔。

四.作业:自选。

板书:

一、作者8岁时写了第一首诗。

二、“我’的作品开始得到父亲有限的肯定。

《烂漫的点地梅》

学习课文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接着让他们自己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总结出题目跟内容有点“文不对题”,写了点地梅,也写了高原筑路兵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在这个题目下要写高原筑路兵,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在他们充满疑问的时候,趁热打铁,给他们听了韩红的《天路》,简单介绍这首歌的背景,让孩子们知道这条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的建成给青藏两地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那我们的青藏铁路的建成就是一朝一夕的事吗?学生齐读第1段,给学生补充“生命禁区”“冻土封固”的资料,孩子们自己总结出雪域高原的恶劣的生存条件,为下文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的艰苦奋斗和顽强的.精神打了基础在6至12段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点地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点地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5段中,通过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高原筑路兵的感人故事,唤起他们心底最柔软的感动16段,引导学生找点地梅与筑路兵的共同点17段,引导学生谈谈对这段的理解,体会作者对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这篇课文难在学生不知道修筑青藏铁路的历史,教材中的故事是发生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的修筑过程中修筑这条铁路所面临的三大世界性难题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这个背景有必要跟学生讲讲,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高原筑路兵筑路中的困难,从而更好的体会他们的艰苦奋斗和顽强的精神。

《烂漫的点地梅》

黄玉芳。

总体构思。

《空城计》节选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的第一篇小说,因为是文言白话,故事情节也相对完整,因此比较适合学生阅读。教训这篇课文应该引导学生在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初步掌握阅读小说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评价人物形象。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善于在学习发现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问题导入。

问题一:同学们读过小说《三国演义》吗?(或看过《三国演义》的电视剧,或听过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谈谈你了解的故事情节和你最佩服的人物。

(此环节节目营造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

问题二:(在问题一的基础上提出。比如,一定有很多同学佩服诸葛亮,可以进一步启发:为什么佩服诸葛亮?诸葛亮有没有失误?)有没有同学了解马谡“失街亭”的故事,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影象资料来更深入地了解“失街亭”的故事。

2、多媒体影象资料导入。

(教师独白)蜀国丞相诸葛亮率领30万大军伐魏,势不可挡.。魏国都督司马懿不与蜀军正面交锋,而准备夺取街亭要道,断蜀军粮道(播放根据电视剧《三国演义》剪辑的片段)。

(教师独白)街亭丢失,蜀国十分被动,诸葛亮分拨兵马,准备退回汉中,急报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夺西城,诸葛亮将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节选字小说《三国演义》的课文--《空城计》。

(问题导入应该轻松,简洁,时间不宜太长)。

(二)方法指导。

1、先请同学浏览《单元说明》,要求学生阅读后获取两方面信息:一是小说的基本特点,二是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学生筛选信息,明确小说的基本特点和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三)初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阅读这篇课文,同学们要重点把握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下面就借助手中的工具书和课文中的注解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并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琴。

1、解决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字、词句。

2、概括故事情节。

(四)再读课文,概括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小说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这篇课文虽然是节选,但情节相对独立、完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请四个同学分别朗读暗合四个部分,其他同学注意听读,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这四个部分的内容。

读完后,教师纠正朗读中的失误,并就朗读问题做导向性评价。

学生概括四个阶段的内容。(教师进行点拨和指导)。

(五)再读课文,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1、教师提问:小说写了哪几个人物?你喜欢哪个人物?

(要点提示:小说主要写了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物。主要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兼顾司马懿)。

2、你为什么喜欢诸葛亮?他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呢?

(1)引导学生回到课文,找出能体现诸葛亮性格的句子或情节。

(2)学生分析诸葛亮的形象。

(要点提示:足智多谋、高瞻远瞩、沉着机警、料事如神、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有胆识、聪明、机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教师引导: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文中哪些语句和情节体现了这些特点?

(4)教师肯定: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巧施空城计,敢于弄险与他的性格上分不开的(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杰出军事家的原因)。

(5)司马懿的性格:多疑、刚愎自用,但身为魏之名将,司马懿也有其性格优越。诸葛亮认为他“深有谋略”,老谋深算。

(六)、探究拓展。

问题一:站在司马懿的角度思考一下,司马懿知道中计后,会怎样想,怎么说?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性格揣摩人物的言行。最后教师介绍小说中的情节:“懿毁之不及,仰天长叹曰‘吾不如孔明也’”,同时还可视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拓展,简要介绍小说的周瑜、曹操等人物,比如可作此假设:如果上当的是周瑜,他会有何表现呢?这样可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习各抒己见。此环节目的是让学习再一次思考人物的言行是由人物的性格决定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空城计”作深入探究,正确看待“空城计”。明白只有诸葛亮才有此胆略,敢施“空城计”,但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实力。此环节可以借助幻灯辅助教学。)。

简略介绍《三十六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军事谋略学的学习习惯。

(六)总结。

1、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情况并进行反思,目的在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总结:《三国演义》是一部成就很高的历史小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小说。擅长描写战争,《空城计》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断。希望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体会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无限魅力。

《刻骨铭心的国耻》是一篇选学课文,描述了1937年12月发生在南京的惨案。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体会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滔天罪行及险恶用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学生毋忘国耻,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全文的一条情感主线就是对灭绝人性的日寇的仇恨,所以很适合学生的感情朗读。但这对于不善朗读的我是一个挑战。从课后其他教师的点评和自己对录象的再次回顾中,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自己深思。

课的导入部分,我尝试通过声情并茂地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悲惨事实,而且通过史实图片的放映,并配《辛德勒的名单》电影悲壮的主题音乐,让学生较快地融入这个情境,把学生带入那个辛酸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心中产生了憎恨之情。在观看图片后让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受,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心中的悲愤,可惜这个环节中,学生站起来说的并不多,而且能说的也只是寥寥数语。可能学生感受还不够深刻,如果能用影片的方式呈现南京大屠杀的惨状效果会更好些。

学生初读课文第一段后,对文本的感受是浅显的。我抓住了中心句“40多天,在南京沦陷后的短短40多天内,这30多万人竟被侵华日军全部屠杀了。”进行教学,通过比较,理解被字句的作用。于是进入第二次的阅读,读之前,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课文中哪些场面令你刻骨铭心?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板块式的问题。然后学生就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但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发言者屈指可数,而且读的没有自己的感受。究其原因,我归纳了以下几点:

1,学生个体的朗读时间得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书声最美,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一点的时间去朗读课文,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理解,只有多读,才能让静止的文字表达它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教师在必要时的范读是很重要的,可惜自己的性格所致,一直不敢尝试去读,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的朗读水平低下。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文本的价值,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的。这里就要求教师先要吃透教材,沉入语言深处,努力让学生成为文中的人。必要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情”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极佳的朗读效果。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也不够肯定。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老师应该指出该同学读得好的地方,然后让大家都来学学,齐读一遍的话,效果会事半功倍。当然对大部分的中差生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的评价。

在结课时,由于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所以大部分是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感悟,这也是不妥的。因为在课的设计上我是准备一课时结束的,从中也可以看出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还不够。其实后面还有几个细节,如“一把军刀”“下关草鞋峡惨案”等,可以在课后放手让学生自学,毕竟这是一篇选学课文,教师本不必面面俱到。教学时,感情从单一的“恨”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之间的深化,教师的过渡还显生硬。

文档为doc格式。

神奇的音箱温建霞

.仙人掌(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文章的借物喻人写作方法。

3.了解仙人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解仙人掌是一种生命力的奇特的植物,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花?(杜鹃、莲花、……)我知道有一位现代作家秦牧他和你们不一样,他喜欢浑身是刺的仙人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仙人掌这课(板书)。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有语气、形象的说出仙人掌让学生想去学)。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师:请大家快速打开书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仙人掌的?

生:(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奇特的植物!)(板书:顽强、奇特)。

(培养学生学会在自学的基础上了解仙人掌的特点)。

(1)出示课文第一句“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

(2)对比读第二句,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仙人掌,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

(学生能感受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一个“嘿”字,更能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3)读出作者的赞叹之情,解决“嘿”的读法。

(“嘿”在生字表中的读音为一声,在此处因为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的不同,声调可以有所差别。通过朗读,使学生悟到更能表达赞美之情。)。

2、师:作者又是从哪几方面介绍仙人掌的生命力顽强、奇特的呢?请你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

a.指名说。

b.生:四方面。

1)、坚韧的性格。

2)、自我保护能力强。

3)、再生力强。

4)、花朵美丽(老师适时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全班同学在一起交流,先告诉大家你是从哪方面感受到的?再简单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很可能没有按照课文的顺序谈感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安排学习的顺序。)。

第一方面:不怕恶劣的环境性格坚韧。

朗读重点句:对于生活环境,似乎它从来就不讲究,任你什么硗瘠的泥土,它一扎下了根,似乎就在快乐的叫喊道:“这地方好得很,你就瞧我在这里繁荣生长吧!”

朗读指导层次:

(1)学生在谈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出自己的感受。

(2)出示课件(一株仙人掌在硗瘠的泥土上生长,绽放着艳丽的花朵)。

如果它有语言,会向人们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想像一下。

(学生谈自己的想像,对仙人掌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3)同学们像想的太好了,这句话你们已经理解的很深刻了,你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这句话,一定读得很好。(出示朗读重点句,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指名读。

(5)你们都能把快乐地叫喊读出来吗?咱们一起试一试。师生对读(学生读仙人掌的话)。

(6)我们要是不看着书,你站起来快乐地叫喊,再加上手势,一定能把这种感受读得更好。(学生背仙人掌的话,教师读前边的语言)。

第二方面:自我保护。

朗读指导层次:

(1)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

(注意学生朗读时“什么野兽”“什么害虫”的读法,比较,找到最佳读法。)。

(2)全班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3)指名读。

(4)把自己的感受读一遍给同桌听。

第三方面:再生力强。

朗读指导层次。

(1)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2)教师范读,学生评读(“不”“落地生根”为评读的重点)。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指名朗读。

(5)这样顽强的奇特的仙人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多好呀!把这部分背下来。(学生练习背诵)。

(6)谁来背?要是带着感情就更好了。指名背。

(7)你们还想背。那好,老师起头,你们看我的手势,一起接着往下背,带着感情更好。

第四方面:花朵鲜艳。

朗读指导层次。

(1)(看课件,激情。)仙人掌开花,有的一株上开一朵,有的开几朵,还有的甚至要开十几朵呢!

(2)现在你们再来读这部分,一定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3)指名朗读。

(二)感悟课文的写作方法(读中悟法)。

1.这篇文章与以往学过的状物的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浏览课文,勾画拟人句。

3.汇报所画的句子。

4.文章用拟人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5.换人称朗读,把文中的“它”换成第一人称“我”。你们说一说应该带着什么感情?(自豪、骄傲)。

6.同学们喜欢哪方面就换人称地朗读哪方面。

7.指名读一方面。

9我们在生活中虽然不可能成为一株人掌,但是……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学生: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仙人掌地精神;。

但是,我们可以做像仙人掌一样的人;……)。

10文章的结尾,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前面为什么还要写松柏、梅竹、莲花、篱菊呢?

(在对比中更能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11.所以,仙人掌尤其应该享有人们的赞美!那我们就一起来赞美仙人掌!出示:“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读出赞美之情)。

三、语言训练(在积累、运用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1.出示“仙人掌,嘿,这真是()的植物!”从课文中选择一些词语、句子填在括号里来赞美仙人掌。(鼓励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表达出对仙人掌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借物喻人的写法。

赞美:海岛上的战士。

提问:为什么文章前面先写仙人掌?这叫什么写法?(借物喻人)。

五、在作者的眼中,仙人掌尤其值得赞美,在你的眼中也一定有值得你赞美的植物,赞美它的什么品格呢?留给同学们思考,在下一节课的作文训练中,再来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

《烂漫的点地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点地梅的生长习性以及青藏铁路的有关资料、cai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青藏高原恶劣环境和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青藏高原》,导入新课。

3、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却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点地梅。(出示课件一大片点地梅的图,)这,就是点地梅。它主要分布在北极高寒地区和西藏海拔4200米以上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青藏高原,走进这一丛丛――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

4、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那谁能说一说“烂漫”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课文哪些段写了点地梅?哪些段写了筑路兵呢?

3、文章中的哪一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点地梅和筑路兵的感情?

4、读了这句话,你最想知道什么?

三、精读课文,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1、默读课文1到13段,想想点地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一)精读1―13段,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1、重点体会“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1)齐读。

(2)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

(5)把我们体会到的顽强不屈的点地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读。

(6)生齐读。师引读。

2、体会“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1)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想象一下,当他见到这草袋下的幼苗,除了惊讶还会有怎样的心情?

(3)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出点地梅的顽强!

(二)精读第15自然段,体会点地梅的美丽。

1、(课件出示第15自然段)生齐读15自然段。

2、师范读。体会儿化音的妙处。

3、生练习读。

4、抽读。

5、齐读。

6、引读: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三)总结学法。

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学习了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这一部分?

四、精读课文,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1、第一件事:“一个战友曾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豪言壮语:――”

(1)指导生读第一件事的.句子。

(2)生齐读。

2、第二件事:“一位战友的妈妈去世了――”

还有哪件事让你感动?为什么?

3、第三件事:“一名年轻战友的妻子,在老家分娩时――”

(1)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理解“心急如焚”。

(3)这位战士为什么会“心急如焚”?

(4)此时此刻,“心急如焚”的他又在做些什么呢?

(5)从这心急如焚的等待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6)谁来读一读这种心急如焚的感受?抽生读。

(7)引读“我送你一束美丽的点地梅。”

(8)理解战士送点地梅给妻子的深刻含义。

(9)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来体会体会。

(10)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列车上,你最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点什么?请拿起笔,写下来吧!

五、回归整体,深化主题。

(一)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1、引读:“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生读)。

2、回到课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二)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当中有没有类似的文章?以后我们还会在学习中接触更多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几篇,同学们下去以后可以找来读一读。

(三)回扣课题,总结全文。

1、理解课题中“烂漫”的深刻含义。

2、再读课题。

板书设计:

点地梅借物喻人高原筑路兵。

顽强、美丽。

认识倒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准确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能力。

3、激情投入,挑战自我。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和0倒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

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咱们先聊一会吧。同学们,我给你们代数学课多长时间了?(一年)一年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我觉得我们之间已经互相成为了朋友,你有这种感觉吗?该怎样表述我们之间的朋友关系呢?(你是我的朋友,我是你的朋友,互相应该是双方面的。)就先聊到这儿吧?好,上课!

一、导入:

生:上下两部分调换了位置,变成了另一个字。

师:对了,把其中任一个字上下两部分倒过来,就变成了另一个字,这个现象很有趣很奇妙吧!

二、合作探究:

(一)揭示倒数的意义。

1.(出示例题课件)请看大屏幕,先计算,再观察这些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自学,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

请同学们按照要求逐一完成,看谁是认真仔细的人,既能准确的计算,又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师:同学们,在以前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研究起来有如此大的发现,那么,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什么数呢?谁能给这种数取个名字?(生取名字)。

师:那么根据刚才的计算结果与发现的规律你能说出什么叫倒数吗?(生答)。

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你认为哪些字或词比较重要?你是如何理解“互为”的?你能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吗?(生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就像课前我们聊得话题,老师和你互相成为了好朋友,就是说“老师是你的朋友”,“你是老师的朋友”,我们俩是双方面的。

(二)小组探究求一个倒数的方法。

1.出示例题2课件: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倒数,那你能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吗?那好,请完成这道题。

出示课件,请看这里,哪两个数互为倒数?(生找)(生说教师演示)。

提问:你用什么好办法这么快就找出了这三组数的倒数?(同桌互相说说看)(找几名学生汇报)。

师板书:求倒数的方法: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同学们想出了找倒数的好方法,那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你们把老师想说的都说出来了,太棒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在这三组数里哪一组不同于其它两组?对,6是整数,像6这样的整数找倒数的方法可以先把整数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找倒数。

2.师提问:再次出示连线题的课件,本题中的还有哪些数据没有找到倒数?它们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又是多少呢?同桌讨论说说你的发现。

3.出示课件想一想。

我的发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师提问:(1)为什么1的倒数是1?

生答:(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为什么0没有倒数?

生答:(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而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4.探讨带分数、小数的倒数的求法。

师:看来像这样的分数与整数它的倒数求法很简单,可是我们学过的不仅仅是分数、整数,还有呢?这些数的倒数又该怎样求呢?请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在表格上。(课件出示)。

你们有结果了吗?谁愿意到这里把你们组的讨论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师切换实物投影),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学生自己用投影展示讨论结果并说明。

(师切换投影):老师也把求这一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写出来了,一起看看我们想的是否一样呢?(出示课件5)。

当你给带分数、小于1的小数、大于1的小数找出倒数后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请你对照大屏幕说说自己的发现:。

发现1:带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本身;。

发现2:比1小的小数的倒数都(大于)本身,并且都(大于)1。

发现3:比1大的小数的倒数都(小于)本身,并且都(小于)1。

(三)学以致用:

师:探究到这里,大家肯定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休息一下,休息时想一想什么是倒数?再想一想求倒数的方法是什么?让学生再次记忆找倒数的方法。

1.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学的怎么样?

请打开课本24页完成做一做和25页练习六的第4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并找学生口答做一做的题。练习六的第4题连线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2.(课件出示)请你以打手势的形式告诉老师你的答案。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我们一起回顾总结出来好吗?

什么叫倒数?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六年级教学设计教案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re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历史发展中的乐谱,人类记录音乐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记普法。力图准确地记录下来音乐的'各种要素。

师弹琴向生问好。

生听向师问好。

情感交流。

准备上课。

1、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

2、请生说说影片《音乐之声》的感想,并谈谈对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播放《音乐之声》插曲————《doremi》。

4、师弹琴,生唱。

1、听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的背景。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3、聆听《音乐之声》插曲————《doremi》。

4、生听琴哼唱。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re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师弹琴向生再见。

生听琴向师再见。

情感交流。

准备下课。

老师弹琴向学生问好。

学生听向老师问好。

情感交流。

准备上课。

1、播放《doremi》。

2、师弹琴。

3、师生同唱歌谱。

4、师弹琴。

5、播放歌曲录音伴奏。

1、聆听歌曲《doremi》。

2、生听琴试唱歌谱。

3、师生同唱歌谱。

4、

a唱中文。

b唱英文。

5、跟录音伴奏唱。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re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师弹琴向生再见。

生听琴向师再见。

情感交流。

准备下课。

六年级教学设计教案

生:我在这里度过了童年的时光,我特别喜欢校园。

师:喜欢校园的哪些方面呢?

生:校园里绿化得很美,有很多果树,还有四季常青的松柏树,特别是夏天和秋天,校园里有各种鲜花。

生:我喜欢校园里很多体育设施。如:联合器械架,攀登架,单、双杠等等。我可爱在这儿活动了。

师:除了以上同学们说的喜欢校园的环境和设施,最让你们留恋的是什么?

生:在校园里我们搞了许多有意义、有趣的活动,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师:是的,我们都热爱这座校园,在作文中就要表达出这种情感,也就是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板书:一、中心思想)。

师:我们描述校园必须按一定的顺序,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生:我以进校的路线来写校园的各个地方。如:进了校门走上甬道,来到操场,然后进入教学楼。

师:思路很清楚。

生:老师,我按校园的各个方面分类写行吗?

师:当然可以,你说说看。

生:我常常站在四楼窗口俯瞰校园。我按这样的顺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操场的景物和同学们活动的情况,再写校园的花草树木春夏秋冬都那么生机勃勃,有特色,最后写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及师生的关系。

师:很好,无论按怎样的顺序,都要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

(板书:二、叙述要有条理)。

师:文章的思路有了条理,是不是这些内容平均使用笔墨?还要考虑什么问题?

生:应该考虑详写和略写的问题。

师:是的。文章中要有一两处细致描写,其它方面略写,文章就既完整又详细得当了。下面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详写部分。

生:重点描述的地方也要有一定的顺序。

师:很好。首先要确定“立足点”,也就是观察点,然后按方位描述景物,并在字里行间表达自己的情感。

现在每个同学练写一个详写片断。

〔板书:三、详细描写(重点段落)。

(一)确定立足点。

(二)按方位描述。

(三)表达真情实感〕。

生:写片断后谈:我走出教学楼,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楼旁左侧的参天的古槐。夏天,那茂密的枝叶遮住了阳光,我们在树荫下跳皮筋,做游戏。再往前走,有几棵石榴树,结的石榴又红又大,真想摘下一个尝尝鲜。不,那是集体的财富。接待室的两侧的柿子树更引人注目,在这金秋季节,深绿色的叶子中透着红,红中闪着亮,远远看去像火焰一般。走近一看,一个个熟透的柿子,坠在树上,把树枝都压弯了。这一棵棵高大的树木,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多美呀!

生:教学楼里有几个专用教室,我特别喜欢四楼的计算机教室。这里全是先进设备。地上铺着木纹地板革,看上去是那么柔和、舒服。抬头望去,嗬,一盏盏圆形花纹吊灯,镶嵌在屋顶。平视教室,数十台中华学习机和“310”机整整齐齐地排成两列长队。瞧,正中的那台就是我用的。雪白的外壳,红色的键盘,打开显示器发出了“嘟嘟”的响声。在这里上课真是一种享受。

教师总结:几位同学写的内容都较具体。在完成全篇作文时,不仅写景物,还要写出人的生活,要有生活气息。

认识倒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互助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一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学生分组交流,找出文字的构成规律。

2、按照上面的规律填数。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数——倒数。

二、教学实施。

1、师:关于倒数,你想知道什么?

2、学习倒数的含义。

(1)学生观察教材第28页主题图。

(2)学生根据所举的例子进行思考,还可以与老师共同探讨。

(3)学生反馈,老师板书。

学生可能发现:

每组中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

每组中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互相颠倒。

每组中两个数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4)举例验证。

(5)学生辩论:看谁说得对。

(6)归纳:乘积是1的两个数会为倒数。

3、特殊数:0和1。板书: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4、求倒数的方法。

(1)出示例1.

(2)归纳方法:你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板书: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5、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2)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六的第1-5题。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找一找下列各数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填空。

(1)三分之四的倒数是(),()的倒数是六分之七。

(2)10的倒数是(),()的倒数是1。

(3)二分之一的倒数是(),()没有倒数。

六年级教学设计教案

:帮助学生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记忆技巧背诵文章。

: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

:掌握学习的记忆技巧,了解不同的背诵方法。

教师说明:同学们,小杰、李明两个人在聊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小小剧场”的内容吧!

1.请学生将学生用书翻至第1页,阅读“小小剧场”的内容。

2.请学生说一说,看完“小小剧场”后,了解到什么。

3.请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自己的情形像李明还是像小杰。

教师小结:在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只有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背书就有很多方法。

第一关。

教师说明:同学们,小杰请李明背诵一段短文,你也来背背看吧!

1.请学生打开学生用书第2页。

2.请学生背诵《微笑》整篇短文。

3背诵结束的同学请举手示意,待半数学生举手后,全班暂停背诵。

4.在自愿的前提下,请几个同学背诵一遍短文,并说明自己所使用的背诵方法。

5.教师整理归纳。

(二)第二关。

6.请学生看学生用书第2页。

7.教师按课文顺序,说明复诵法的意义和实际操作方法。

(三)第三关。

8.请学生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一种复诵法及原因,并将其填在学生用书第3页的横线上。

9.请学生看短文《灯塔》,师生共同讨论分段方式。

10.请学生以自己比较喜欢的复诵法练习背诵。

11.教师以在黑板上计时的方式帮助学生计算自己所用的时间;学生将背诵时间记录在学生用书第3页。

12.请学生说一说使用复诵法背课文的速度与效果是否优于以前所使用的背诵法。

13.请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复诵方法,并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小结:只要多学习、灵活运用各种背诵的方法,每名同学都能大大提高背诵的能力。

1.请学生说一说本课学习的感受。

2.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学习“利用多重感官的学习方法”,视觉、听觉和触觉三管齐下,可以增加学习效果与记忆的深度、广度。

四、活动评估: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学生用书第4页的评估表,要求学生根据活动情况进行个别评估和团体评估,在自己认为较符合的标识上涂颜色。

六年级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写出童年的趣味。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点字,全班成语。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成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成语背诵者。

二、欣赏、背诵《四字成语》。

1、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默写。

5、检查。

一、师生以童真为话题讨论童年趣事。

1、你能回忆童年趣事?

2、怎样才能从童年中寻找趣味?

3、在游戏、锻炼中寻找乐趣。

二、阅读短文《大雪之后》。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我家的孩子与别家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2)说说为别家孩子不能玩雪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我要让孩子不怕冷,去雪地玩雪?

3、学生自由讨论小孩子的乐趣。

组织这次辩论活动,大体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明确要求,确定辩题。

1.为了使这次辩论活动有充分的准备,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在进行辩论活动的前两三天,安排学生阅读“积累·运用六”口语交际提示,使学生明确这次辩论活动的任务和要求。

2.辩论会进行前,先让学生推荐各自准备好的辩论题,教师也可以推荐,大家共同商量确定辩论题目。选择辩题要充分考虑: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密切相关,确实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将其辩论清楚,有助于提高思想认识和统一行为规范。

3.请推选一名学生当辩论会的主持人。

第二步,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辩题选定后,针对辩题提出完全不同的两种观点。例如,“赞成小学生多看电视”和“反对小学生多看电视”。肯定意见为“正方”观点,否定意见为“反方”观点。

2.根据每个学生赞同“正方”观点还是“反方”观点,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3.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如,理论观点方面的论据——国家各级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名言、警句;事实论据——成功者的经验、做法,公认的事实。每个主辩人要认真做记录,以便集中全组同学意见,作为证明观点的材料。

第三步,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相关范文推荐
  • 11-23 个人课程设计总结(实用15篇)
    个人总结是对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学习和成长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个人总结样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 11-23 小学五年级班务的工作计划(模板19篇)
    工作计划书是为了规划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内容、目标和方法而撰写的一种重要文件。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份经过精心制作的工作计划书模板,它经过多次验证和修改,能够帮助你制
  • 11-23 把知识种在心中大全(21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路。这些范文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思维
  • 11-23 应聘报社求职信英语(优秀18篇)
    英语作为一门学科,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英文原版小说,适合提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尊敬的领导:您好!首先,真诚地感谢你从百忙之
  • 11-23 单位三八活动方案(优秀14篇)
    在制定活动方案时,需要考虑目标的具体性、可行性和可衡量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活动方案参考范文,供大家进行借鉴和参考。为了让广大女职工度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三
  • 11-23 党员干部学习新条例有感(优秀16篇)
    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和提问,这样才能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以下是一些学习范文的精彩摘抄,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一个没有党的纪律观念,一个不把党的
  • 11-23 往事并不如烟(专业16篇)
    优秀作文是对学生表达主题和情感的独立性和深度的肯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每个人都有过去的往事。对于往事,有的人认
  • 11-23 入职培训报告范文(20篇)
    报告的结构要有层次感,重点要突出,细节要有所配合,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人,这些报告范文都会对你的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
  • 11-23 皆大欢喜的喜并不完美(模板14篇)
    优秀作文能够体现学生的独特思维和个人观点,给读者以启迪和思考。在这些优秀作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受到启发和感动。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
  • 11-23 初中题目个大全(17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片段的选取,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指导。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