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思考和感悟的结晶,可以激发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收获不小,《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提到了学会赞美,赏识。这不禁使我想到:赞美和赏识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
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心得体会《《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和赏识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读着郑杰的这一百条新建议,我对自己的这一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完整的人”、“称职的员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职业”教师职业的'这四重境界也将会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严惩”。当然,这“严惩”指的是批评教育。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学生们出奇的“乖”,学习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
现在,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学生,是教育的悲哀。因为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
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爱心成为照耀学生心灵的阳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开放学生的时空,使之充满活力
开放学生的时空,使之充满活力,教师必须摘下“师道尊严”的面具,让自己的主导地位不至于变成“主宰”地位,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敢于在教师面前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并自我挖掘出创造性的潜能。
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做到不拖堂,不让作业和考试填满他们的课余时间;不要滔滔不绝地“满堂灌”,还学生自主权,还学生发言权,还学生活动权。否则就等于堵塞了他们学习发展的渠道,久而久之,学生将被动地接受信息,变成“录音机”,变成“容器”。
二、关爱学生,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记》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老师关爱学生必然赢得学生的爱戴,学生也必然会将爱师的感情转化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去。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对每个学生不做到力戒“忘事忌语”,即使您一切为了学生,而学生却受到您的言行的影响,或疏远您,或与您产生对立情绪,渐渐地变成被动学习,甚至厌恶学习。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素养
老师工作有着枯燥重复的特点,每天要面对大量繁杂、琐碎的学生问题,若不能以平常心态对待周围变化的事物,久而久之脾气会变坏。如果急噪不能克制自己,变得激动,训斥学生,凭主观臆断妄下结论,会挫伤学生自尊,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失控,导致心理失衡现象。
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任务是去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对其不规范行为,只有引导,认真去做思想工作。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做到边教边学,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要有敢于认错纠错的勇气,这对自己发展很有利,同时我们只有宽容学生的错误,给他们爱,用自己的美好心灵去医治其心灵创伤,用精神甘霖去洗涤他们思想上的污渍,他们今后才会宽容别人的错误。
要知道:我们对孩子的方式,也是孩子对待我们和别人的方式。所以我们要抛开一切“面子”的事,具有良好的素养,从学生角度去思考,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及时将一触即发的矛盾缓冲过来,增进师生情感。
童年拉开了我们人生的序幕,在那天真烂漫的季节里,孩子填写着那份美丽的色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着。让我们放下架子,尊重、宽容、理解学生,笑口常开,还学生童真,相信学生必将因我们的改变而变得更可爱、更快乐。
心得体会笔记读书
读书是学习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好笔记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笔记,我们可以将书籍中的关键信息、思想观点和个人体会记录下来,方便后续回顾和思考。而笔记的质量和方法也直接关系到我们阅读的效果。在我这几年的读书经历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站在读书者的角度,制定读书笔记的目的和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在读书之前,我喜欢先浏览一些书籍的内容简介、作者的背景等,明确自己读这本书的目的和期望。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再读书时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做笔记。
其次,读书笔记的内容要突出重点、精简明了。许多时候,书籍中的内容非常庞杂,没有必要将每个细枝末节都记录下来。我通常会在阅读过程中抓住一些重要的观点和与我相关的内容进行标记和摘录,有效减少了笔记的冗长。此外,我还会总结出每章的主题和思想,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再次,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工具记录读书笔记。每个人的记录方式和习惯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有些人喜欢用手写记录,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感受文字的力量;有些人则习惯用电子设备进行记录,因为这样方便查找和整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保持笔记的条理性和可读性,方便以后的回顾。
最后,不仅要做好读书笔记,还要进行定期的回顾和总结。笔记不仅是用来记录的工具,更是用来帮助我们记忆和深化理解的手段。做好笔记后,经常回顾和总结,加深对书籍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是非常必要的。我会定期翻阅自己的笔记,进行回顾和思考,这样可以让书籍中的内容更深入地印在脑海中。
读书是一种持续学习的过程,而读书笔记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笔记,我们可以将书籍中的精华提取出来,加深记忆和理解。同时,笔记也是我们思考和表达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和传达观点。在读书笔记方面,我会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提高效率。相信通过合理的读书笔记,我们可以使知识的积累更加有效,学习成果更加丰硕。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优秀3篇】,供你选择借鉴。
这个暑假我们对《“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熟悉。一种牵挂、欲罢不能的情绪随着新学期的来临,日益明显。在随后的校本培训中,有幸聆听了李家成对本书的精彩导读,目睹了他充满激情与智慧的学者风范。精神振奋之余,信手翻读,有感于其中的一些描述:新时期基础教育观中强调重视“生命性”,认为身处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尽管他们拥有生命最宝贵的时候,却并不知道这一时期对于人生的独特重要价值;尽管拥有各种发展的可能,却不知道如何选择,如何学习,如何努力。最最懵懂少年期,正是成长烦恼时。即使让现在的我们回首看这段时光,我们依旧看不清,说不明是怎样度过的。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暑假,在等待中六年只晃了一晃就走远了。烦恼着作业,烦恼着考试,烦恼着大人的叱骂,这些烦恼也早已飘摇得无影无踪。我的少年时代,远远不像那时老师常挂在嘴上的那句话“你们像早晨8-9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虽然这激动人心的话语,曾多少次激发年少的豪情。可仅此而已,我相信那时的世界从来就没属于过我们,相反世界老是悖离我们的意愿,不是吗?曾经眩目的也仅仅是那年龄,那青春的年龄。只有那年龄说明着我们曾经拥有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候啊!重视“生命性”这样的话,确实令我深有感触,如果我们致力于教育与学生的生命血脉沟通,如果可以表达出那天真快乐的真实生命形态,这是幸事!
书中还有这样的一句话:差异的两端可能是白痴,也可能是天才!白痴往往很快被识别,引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而天才则有可能被看作怪癖、不守规矩等,遭到更多的批评或限制。强求一致,可能扼杀天才。谁能知道从事教育一辈子的老师,又有几人能有幸教到个把天才,却常常要背负扼杀天才的罪名!这是我原来的认识,原来我不懂,现在却明白了,只要我面对学生一天,就必须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们很可能由于对人的认识的“偏差”,会固执地让学生变成我们眼中的模样。如果以新的眼光看待学生,才能激发学生身上隐藏的巨大能量,从他们今天的行为中看到明日的辉煌!
《“新基础教育”论》里不乏这样的话,这样的思想:尊重学生,生命的自觉成长。像是一个丢失了理想的人,在重新找寻理想,“新基础教育论”试图让教育者回归理想。就是像她所说:“教师从每一节课中都能得到生命的满足。”语言中有由衷的深情,洋溢的激情,让我不止一次叹服:新基础真的是春天的事业!
培根在他的《读书论》里说过读书有三个作用:怡情、搏采、长才。即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即使难读如专业、理论书籍,我仍感激他拓展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心灵,纠正了我的偏见。书籍沉默不言,他等待着人们的开启。
尽管如此,我仍然要毫不隐晦地说,读自己爱读的书,哪怕只是一瞬间也能让你感到生活的意义。因为好奇,想要了解某个人,而去看有关他的书,或他写的书。这是我读书的爱好。“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徐志摩怀着无限深情和热爱称颂的这一女子---林徽因,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当有一天我把《林徽因传》纳入我的收藏,我的喜悦难以言喻。她外貌的美丽,活泼的言语,清新的见识,穿过时光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她身上交织着清新与深刻,热情与忧郁,只有风华绝代这个词能写尽其风情与才华。由于她,建筑学亦变得生动,建筑也有了生命,建筑学家俨然就是艺术家的代言。书已看过一年,然而对于这个人,我喜欢。我也喜欢过一些写作家,如中国新锐作家---王小波。可惜在他成名之际,即悄然消逝。喜欢他书的人,近年来成几十、几百倍增加。我衷心希望他的书能地久天长。
诚信、严厉、朴实、坦诚……诸多品质融于一体,才曰:“君子乎!”这样的“君子”何处寻觅呢?所以我认为孔圣人言之凿凿的“君子”,那是个理想状态。就像一种梦想,一个目标,它是高远的。但它是存在的,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培根的话,是要我们能领悟读书的各种妙处。或许各种书籍的内在有许多相通处,兼容并蓄,才可显示书的魅力,读书人身上就有博大、精深之气息。曾经有个人说最会写作的,应该是数学学得最好的人。我前面提到的王小波就是其人,我记得他是留美的理工科大学生,期间在农村插队时,读完一本厚厚的高等代数,在那样黑暗的年代。他在镜子上用蓝色钢笔演算习题,把镜子都写蓝了。他说那是那么美好的岁月!
《爱的教育》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日记体小说,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以充满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记录了孩子们在整整一年中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500字,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站。
《爱的教育》的作者亚米契斯,是意大利著名作家。《爱的教育》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日记体小说,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以充满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记录了孩子们在整整一年中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全书故事简单,风格朴素,感情浓烈,展现了一幅幅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的动人画面,是19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10本小说之一。
小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刚刚上三年级的学生,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知识分子家庭。他学习勤奋努力,待人诚挚友善,安利柯的父亲是位工程师,家里的条件也算是小康,他的父母都是乐善好施的人,常常教导安利柯要帮助穷人和有困难的人。有一次母亲带着安利柯去帮助一对贫穷母子,没想到他们正是安利柯的同学克洛西和他的母亲。
安利柯的身边有着一群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的同学。班长代洛西是个热忱的孩子,当他得知克洛西的父亲是服刑回来的人时,为了不伤同学的自尊心,他小心翼翼地保守着这个秘密。当面对克洛西的父亲的时候,代洛西真挚的话使这个曾经失足的人感到了人间的真情,鼓起重新做人的勇气。安利柯最敬佩的同学是卡隆,这个火车司机的儿子具有高尚的心灵,面对被欺负的弱小者他常常会挺身相助。绅士的儿子诺比斯和卖炭人的儿子贝谛为一点儿小事吵架,在开明的家长的教育引导下,两个孩子反而成了亲密的同桌。同学克洛西的父亲因过失杀人入狱,克洛西的母亲靠沿街卖菜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不论怎样困苦,母亲都要让克洛西去上学。朱利亚为了帮助父亲抄写公文而累坏了身体,面对父亲的责怪和家人的不理解,朱利亚忍受了下来,并坚持帮助父亲抄写公文。当父亲终于明白儿子为何身体每况愈下,学习成绩直线滑坡时,父子俩痛哭着抱在一起。波莱科西以加倍的用功和非凡的孝心,得到了一枚奖章,他的这份荣誉令父亲幡然醒悟,从此改过自新,成为一名勤奋的好铁匠。
安利柯的老校长是一位和蔼的老人,他的儿子当志愿兵不幸牺牲后,校长常常带着学生去看路过的军队,向军旗行礼,教导孩子们要爱国。
毕业时,安利柯好他的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老师和校长,心中充满了无限敬佩与感激之情。父亲也特意带安利柯乘火车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小学老师,给他上了一堂“尊敬师长”的好课。
正如其书名所暗示的,《爱的教育》宣扬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爱。一个三年级学生在一个学年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使人读起来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全书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无不包含一个“爱”字。这个生生不息的神圣字眼,虽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惊心动魄,却总让人怦然心动,甚至泪流满面,提醒人们学会用一种温暖的眼光看世界。这本书也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即期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友爱。
《爱的教育》蕴含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出素质教育的根基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教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在全书中我们看到,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在道德上坚持高的标准和要求,在个性上允许孩子自由发展。安利柯有一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亚米契斯的教育思想也体现在这个小小的细节中。
本书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儿童的所思所感并不同于成年人,本书的情节能够使人真正地了解到孩子们对世界和环境的看法,让我们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从而也让我们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书中描写了自己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后来的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后来的荣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_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以及现在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谈到了自己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己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爱情的回忆。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非常的谦虚,而且非常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弃。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己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间奠定了其学术基础。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知道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后来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无论如何,努力是必须的。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面对积极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这种心态。
也许真的是“书非借不能读”,尽管久仰季羡林大名,尽管《季羡林谈人生》就放在案头,我却迟迟未能细读。年前在电视和网络中,闻年过耄耋的季老说,请摘去他头上的国学大师等三顶帽子。我还和多此一举的炒作联系起来,至于他那句“现在总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同温总理谈论当今社会时语),更是让我等常写时评的愤青耿耿于怀。
带着这种矛盾的心情,为了完成暑假读书笔记。我拭去《季羡林谈人生》书面上的灰尘,一篇一篇地细读起来。
前三篇直接谈人生,季老开宗明意,首先点明了写作的年龄背景,却又“谦虚”:望九之年还不清楚什么是人生。这样的开头很吸引人,一代宗师,著作等身,国家总理几度探望,执手相庆;北大不避炒作之嫌,甚至特设“季羡林研究所”。活到这种境地,还一口一个“吾辈凡人老百姓”,真让我等倍感惭愧。
《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心得体会笔记读书
第一段: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作为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仅仅读书是不够的,读后的心得体会以及笔记的记录同样重要。借由读书心得的整理与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理清思路,丰富我们的各个方面,让读书的收获更加经久不衰。
第二段:
读书心得的撰写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了解书中内容,提炼出核心观点。当我们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会逐渐了解书中的主题和内容,但是仅仅靠阅读是难以真正深入理解的。通过撰写读书心得,我们需要对书中的关键点进行回味和厘清,这便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制定自己的方法来梳理思路,提炼出核心观点,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书中的知识。
第三段:
读书心得的整理与反思使我们思维更加清晰。当我们写下读书心得时,我们需要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回忆和串联,并以自己的话语进行表达。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对心中的思路进行加工和整理,以便选取适合表达的方式与跳跃点。这种整理和反思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使我们的思考更加逻辑清晰,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更加理智和条理清晰。
第四段:
读书心得的记录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通过记录读书心得,我们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有时候,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会遗忘一些重要的观点或细节,而通过撰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将这些遗忘的内容再次整理出来,使之成为我们知识储备的一部分。而且,读书心得的记录也是对我们自己思考的一个总结和回顾,通过写作的过程,我们能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第五段:
读书心得也有助于我们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当我们记录读书心得的时候,我们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对所读书籍的内容进行概括和表达。这个过程是对我们自己表达能力的一种锻炼,我们需要通过词句的选择和句子的组织来清晰地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通过不断地记录读书心得,我们可以逐渐磨练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这对于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是极其重要的能力。
总结:
读书心得的整理与记录是读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读书心得记录的习惯,不仅让读书有收获,更让读书的收获能够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心得体会笔记读书
每个人在读书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而将这些心得体会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则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读内容,深化对书籍的理解,拓宽自己的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总结,我发现笔记读书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五段式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心得体会笔记读书方面的一些经验与感悟。
笔记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记录与复习,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提炼主要观点,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无论是学习类书籍,还是文学小说,笔记读书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消化书中的知识和思想。在读书过程中,我喜欢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记重点内容,这样可以让我的笔记更加有条理和易于阅读。
第二段:记录方法与技巧。
在进行心得体会笔记读书时,记录方法与技巧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喜欢使用云笔记软件来进行记录,这样可以方便我随时随地进行笔记,不会受到纸张和笔的限制。其次,我会在每章节或每个重要思想的开头写上标题,以便后续快速回顾和复习。同时,我还会使用关键词、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来记录和呈现书中的关键内容,这有助于我整理和理解复杂的思想。
第三段:反思与总结。
在进行心得体会笔记读书的过程中,反思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读完一本书后,我会花一些时间来回顾自己的笔记,将散乱的思绪整理成完整的思维链,并结合自身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这个过程,我不仅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还可以将书中的知识与经验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实践相结合,获得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第四段:分享与交流。
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出来,可以增加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我常常将自己的笔记整理成文章,发表在个人博客上,并与同样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们进行分享和交流。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讨论,我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拓宽自己的思路,并且可以从别人的反馈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进行改进和提升。
第五段:持续学习与进步。
心得体会笔记读书只是学习的起点,持续学习与进步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地积累和提升自己,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见识和能力。因此,我会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进行心得体会笔记读书,并且持续地总结和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我相信,通过这个过程,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总之,心得体会笔记读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记录、反思、分享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吸收所读书籍的内容。在持续学习和进步的道路上,心得体会笔记读书将一直是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相信,通过不断地进行心得体会笔记读书,我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并且找到更多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你看过《草房子》吗?”面对这个问题,相信很多爱读书的人都会说看过。的确,最近我也在看《草房子》这本书。一拿到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很快就读完了它。
《草房子》这本书讲述了桑桑和他的朋友们在油麻地度过的六年的小学生活。这本书一共九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其中有两个故事,我记得最清楚,印象最深刻,一个是杜小康和他家的红门的故事,一个就是秃头秃鹤的故事。
我在杜小康的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家刚开始十分有钱,家里的门也都是大红门,他有一辆让同学羡慕不已的自行车,更一条属于自己的皮带。因为家庭富有,他自然就有些傲慢。可是有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他的爸爸在一次生意中亏了本,导致他们家一贫如洗,杜小康也被迫不能去上学。一开始他也是垂头丧气,可是后来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真正价值。他开始尝试在学校门口摆了一个杂货摊,从而找到生活的信心。我们也要做一个像他一样的人,不仅要勇于面对困难,更要知错就改,还要有志气,有担当。
在他们身上,我还学会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坚强、乐观、自信。曾经有人问过我:“你享受你的生活吗?”我想不少同学会说不,因为大家可能没有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可是大家可以看看油麻地的孩子们。他们一个个也遇到过困难,可他们依然很享受自己的生活,整天都很开心。所以我要说,我们要知足常乐,要“身在福中要知福”
哦,那金黄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草,静静的小河,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散发着醉人香气的油麻地,这才是我心中的《草房子》!
与新闻的读书笔记
昨天晚上,看中央台的新闻直播,谈及一种新建的公司,性质相当的特别,叫做离婚公司,专门劝说人们离婚的这年头啥稀奇事都有,俗话说的好:宁教人打子,莫教人分妻.这公司的负责人,倒是很爽快的说:来我们这里的,百分百都是要离婚的,我们是劝离不劝和的但前提有三种标准,婚姻本质是无性,无爱,无益.话是这么说,但是每一桩婚姻的开始,男女双方总是经历了爱,才最终走到了一起,组织了一个家庭.至于后来,各种原因的困扰导致要分开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可是,人活在世上,总要适合社会的群体性,大部分的人总是害怕社会舆论带给自己不利的因素,即使婚姻过得一点也不幸福,也碍于面子问题,努力维持下去,可怜的人.
没有爱,在一起的两个人是很可悲的,也许他们尝试着去改变,但激情不再,随着年月的消逝,留在两人中间的只有回忆.中国式的婚姻,无爱的家庭很多,他们靠什么维系呢?唯一的解释的通的'理由,就是孩子,两个大人为了一个孩子而捆绑在一起.想起来都觉得很可悲.相对而言无爱还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无性才是最重要的,维护男女持久关系的关键在乎于此.那无性的生活该怎么办?这就是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国外,如果家庭出现这种状况,唯一的结果肯定是离婚,而在国内,呵呵,也只有一方忍受苦果,或者以外出偷情满足需求,保持一个幸福家庭的样子,由此也产生了很多第三者的介入.20xx年的年关将近,很多人搭上了20xx年的尾班车,赶着进入围城.不知道未来等待他们的是什么?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勇者,敢于争取与自己的最爱一起生活.而已经生活在围城里的人,如果遭遇无爱,无性,也请你勇敢的走出来,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在跟女儿谈过日记一定要有“我”,也就是要有自己的感受以后,她倒是记住了,每篇日记里都有这样的话出现“我好开心哦”,或者是“我很难过”“今天真有趣”“当时我真是急死了”。她得意地告诉我,每篇日记里她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一开始我觉得这么写也可以,但是看得多了,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有必要跟她再探讨一下。这天,英语培训班组织了一场考试,考试后她写了一篇日记,是这样写的:
我们一个一个都把考卷交上去,然后走出了教室。
我看了文章,对女儿说:“嗯,不错不错,事情说得很明白。不过,有一个地方写得可不够具体啊。当你站在外面等成绩的时候,你的感受写得可不是很清楚啊。”
她说:“我当时就是很紧张啊,我已经写了‘非常紧张’啊。”
我摇了摇头,说:“可是,我读了你的日记就看不出你是怎么紧张的。”
她笑了:“老爸,紧张在我脑子里,你当然看出来了?”
相信很多小朋友和她一样,认为感受是自己脑子里的事,反正写出来“我特别高兴”“非常感动”“好开心”“十分焦急”等,自然就表达准确了嘛!有的小朋友大约觉得这样不够,还要强调一下,这就成了“我特别特别高兴”“非常非常感动”或者“好开心好开心”,还有的嫌“十分焦急”不够,就说“万分焦急”。其实,这些修饰成分再多,“十分”改成“万分”也好,都说明不了问题,别人读了还是不能感受到你当时的感受。
当我把这些告诉女儿后,她就问:“那怎样写才能让人读了感受到我的感受呢?”
“用这些形容词来写自己的感受不是不可以,有时也是必要的。但是,只有这些形容词是远远不够的。”
我从电脑里找出一篇学生日记,指着对她说:“我们来看这篇作文,作者写自己的作文被老师当成范文在课堂上读了,他很开心很激动,作文里却没有‘我好激动好激动啊’,而是这么写的,‘下课后,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甚至连走路都是一蹦三跳的’,这样,读着文字,我们不是同样能看出他很激动吗?”
我停了停,看她在认真地听着,就接着说:“认真地回忆一下,交了考卷在外面等成绩的那段时间里,当时你都做什么了?”
她歪着头想了想说:“我在外面等啊。一开始,我找了个地方坐下,可是根本坐不住,就站起来来来回回地走,我觉得手心里都出汗了。”
我笑着说:“你看你看,你说‘非常紧张’也好,‘非常非常紧张’也好,都不如‘来来回回地走’‘手心里都出汗了’更能表现你的紧张啊。所以,写自己的感受不要老是用形容词,也可以用当时的行为来表现,这是一种更好的、更有表现力的写作方法。”
我接着问:“你来回走动时,脑子里都想什么了?”
她说:“也没想别的,就在那儿想考卷上的题目,想想自己答题时有没有哪个地方出错了。”
“你再把这个写出来,别人读了你的作文,不就能感受到你当时的紧张了吗?这比‘十分紧张’‘万分紧张’都好!”
女儿一下子明白了,她高兴地说:“老爸,我明白了。”抓起笔来,把日记改成了下面的样子:
我们一个一个都把考卷交上去了。
读了女儿改后的日记,我高兴地笑了。小朋友,你们看,这样写是不是比单说我好紧张好多了?在日记里,表达自己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日记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缺少了自己的感受,日记就好像菜里缺少了盐,读起来没滋没味儿的。不过,写自己的感受可不能只用现成的形容词。如果你想让人读了能感受到你的感受,就要加上一点细节,比如用当时的行动,比如用自己脑子里的念头,来表现自己的感受,会让人感同身受哦。
读书笔记《家》心得体会
《家》描述的是一个封建的大家庭的悲欢离合。在这样的家庭中,有着不可避免的明争暗斗,纠纷,不公与压迫。但又因为身处于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时期,却也有令人感到惊奇的反抗。
在封建社会的残酷迫使下,一群年轻可爱的生命受苦,煎熬,甚至是失去生命,因而故事中带着血和泪,带着控告与悲愤的呼声。把斗争的剑刺向了极度腐朽的封建社会以及害人的封建礼教,并暗示它走向灭亡道路。
我觉得书中最有魅力的东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觉慧一群象征着一端,觉新连同老太爷一群象征着另一端。关于觉慧的个性,第三回就已经明显了——幼稚、叛逆、热情。刚在督军暑怀着满腔活力抒发了多时积累下的愤慨,却又在家里和老太爷吵上了一通。
于是,觉新的话语在旁边构成了鲜明的比较:“其实爷爷跟你说什么话,你只要不声不响地听着,让他一个人去说,等他话说够了,气平了,你答应几个‘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简单吗?”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击。
说到觉新,便让我想到了梅:在觉新明白自我的订婚日后,“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苦。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我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在父亲告诉他要去西蜀实业公司,在他面临着一生的梦想被强制剥夺之时,“一个念头在他的脑子里打转:‘一切都完了。’他的心里藏着不少的话,可是他一句也不说。”又是矛盾,又是思想的撞击。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读书是一种不断学习的过程,通过阅读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内心的世界。但是,读完一本书后,我们需要系统地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自己提供一个良好的反思机会。笔记的质量与是否读得有益息息相关,本文将从笔记的意义、读书笔记的注意事项、笔记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如何防止笔记成为读书的负担、读书笔记的好处等方面进行探讨。
读书笔记是我们学习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是对阅读产生的启示、感悟、理解和思考的记录或概括。笔记对于个人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写下来的东西是很容易被遗忘的,而经过整理后的笔记可以让我们回忆、总结、再理解、再思考曾经学习过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巩固记忆,甚至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读书笔记的整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注重系统性原则。笔记必须由主题、要点、论据、引文、注解等内容结合组成,这种组织方式既有助于快速发现需要的内容,也有助于记忆深刻。
2.筛选有重点的内容。选取重点是一个有技巧的过程,要突出重点具有代表性的言论、论点、名词、公式等,不要过于关注细节,太多琐碎或无关的内容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3.直接引用和摘录原文。考虑到原意、细节和特定领域的术语等,最好直接引用原文,以避免准确性和歧义的问题。
4.不必过于细致。有的读者为了尽可能详细地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往往写下大量的细节和感悟,这种笔记会给人造成阅读的负担。
三、笔记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1.书名、作者和出版时间。这是笔记中的基本部分,有助于学习者对自己进行归类和维护。
2.主题和大意。在读书笔记中写下书本的主题和大意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摘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全面了解书本。
3.关键点,论据和示例。关键点包括阅读过程中的所有重要观点,结果,以及逻辑原理等。论据包括这些观点和理论相关的证据,公式,图表等。示例可以更好地说明作者的理念或引出某些隐藏的意图。
4.总结和策略。笔记最后要写下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并提供一些执行策略。
四、如何防止笔记成为读书的负担。
1.制定笔记目标。在读书笔记时,提出一个具体的可执行笔记目标,目标必须能够落地,而且需要符合自己的学习规律,既不操之过急,也不过于得过且过。
2.选择合适的笔记方式。对于读书笔记和工作笔记,选择一种比较灵活的方式更好,可以用笔记软件,也可以是目前流行的“卡片笔记”。
3.合适的时间和状态。不要卡在时间的轨道上,建议在有足够的眼前时间时或在脑袋比较清醒时进行笔记汇总,这有助于提高记忆,激活前瞻性思维。
读书笔记不仅有助于增加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而且还有以下几个好处:
1.提高自身效率。有了读书笔记,可以快速回忆起以前读到的内容,操作更加高效快捷。
2.学习复习的依据。读书笔记是积累的过程,可以从笔记中找出重点,做到知识点的梳理和熟悉。
3.提高情商。好的读书笔记可以展现自己对一个人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情商,有利于人际交往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4.扩大视野。在阅读过程中,读书笔记可以记录新鲜内容和多元文化元素,让你复盘整个流程,成为了解一件事的重要工具之一。
5.细节记忆。有一些字句、论点、表格、图表等可以用读书笔记方式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阅读中无法理解的地方。
综上所述,通过读书笔记,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和情商,同时也可以巩固记忆,深层次理解学习的知识点,因此,做好读书笔记是我们读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新闻文体读书笔记
《新闻理论十讲》是陈丹力教授理想状态下最适合中国本土的新闻理论教材。摒弃抽象的概念用第一人称,直白生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人在浅显易懂中由浅入深地了解新闻理论的基础知识,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主要分为十讲,分别从新闻与叙述事实、新闻价值、新闻真实、新闻客观性原则、大众传媒的职能、新闻出版自由、新闻法、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宣传学、舆论学。系统的为我们阐述了新闻报道的内涵相关法律规定。是一本充满智慧、极富启发的优秀读本,同时是了解新闻专业的基础读本。
第一.为我们明晰新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不如第一讲新闻与叙述事实为我们区分新闻与舆论、新闻与宣传的概念和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新闻的定义,而我国则是以陆定一先生的观点为依据。其中作者指出“有闻必录”与新闻的客观性完全不是一回事。中国最早出现“有闻必录”是在19世纪末是一种新闻招徕的广告语言从来都不是新闻客观性的内涵表述。例如当时上海传媒上的“有闻必录,无言不详”、“有闻必录,无奇不搜”、“人吉如是,未知确否,姑志之,以符有闻必录之例”。同时举出了我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徐宝璜的《新闻学》中就对“有闻必录”作出过批。作者对这些概念的'细致的区别更是体现了他对待学问的严谨态度,用统筹学上通用的黄金分割比例“0.618”来佐证舆论的意义。对引证的例子、名人言论不是单一的截取出某个字词、某句话而是力求完整的再现原作者的原意,这样审慎的学术态度是值得我们深思、学习的。
第二.结构、观点和表达的新颖性。以新闻理论关键词作为章名,以重要论断作为节名,形成体例上的开放式系统,避免了对新闻理论刻板生硬的演绎和组织。提倡应用性的新闻理论,充分吸收了新闻实践和理论的前沿成果,并借鉴了相关学科的理论,对于中国新闻实践颇具指导意义。本书摒弃了抽象的论述,以漫谈和对话的方式表达新闻理论,直白生动,深入浅出。书中的大量案例和图片,更增添了阅读上的快乐和理解上的便利。
第三.图片和案例的穿插运用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便于读者理解。书中穿插的报纸原样和合单纯新闻图片,不但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解说穿插于案例之间既一针见血也方便读者更好的理解达到透彻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达到新闻的传播与互动效果。
第四.评论既犀利又和蔼,从中寻求平衡点。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节目套路分析、和当下传媒“紧跟快转”的新闻的剖析时,作者写道“学习能够立竿见影,谁也不相信。但我们经常有这种情况昨天公布了一个很长的讲话,第二天传媒上就说某个地方学习这个讲话如何见了行动。”这类情形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但是谁这样公开提出批评了呢?很少,批评是为了警醒,也是为理想的坚守。另一方面,在冲突性事件的报道过程中对报道双方态度、立场的平衡。这一理论在第四讲新闻客观性原则中得到明确的阐释。如作者所言,没有不能报道的公开发生的事实,即使这个事实不利于报道一方的利益,关键在于要找到合适的报道角度和客观的报道方式,为涉事各方提供应答机会努力做到公正和平衡,同时传媒身兼的两种职能即文化产业和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之间的平衡。在提到传媒与政治的关系时指出我国的新闻通常是有组织的和一元的带有国家的意识形态印记。在对新闻的整体进行分析时缺失能够看到明显的意识形态的痕迹。如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受多种无形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的力量之约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要求与中央权力组织的观点一致,作者既看到了宏观上的意识形态印记又看到了微观层面,因此需要一个平衡点来协调各方面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陈力丹教授的新闻理论十讲,我对新闻学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的对以前一些混淆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明白新闻事实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新闻采访和写作中,要尊重事实遵守职业道德和新闻法规,更要学习陈教授对学问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和探索精神。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手指》一文,反复读来,耐人寻味,启的匪浅。小小五指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突然变得高大而光彩夺目。
小小五指虽然形象各异,胖瘦高矮不同,但他们却不分强弱,互相尊重,互相支援,他们只是默默的‘耕耘’,无私奉献,却从不夸耀自己和索取什么。他们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无论粗活细活脏活累活或大事小事,都能高质量地完成。手指的精神,向我们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永不变的真理。
春节前,在我国南方发生了特大雪灾,其程度之严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是历史上罕见的。然而,人民的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军民一心,迅速战胜了灾害,创造了抗灾,救灾的奇迹。这一事实,足以证明了团结的力量。
我还想起了以前参加拔河比赛时,由于几个同学观点不一致,比赛开始了,前一个同学卖力的拉着,可是后面的同学一个往左拉,一个往右拉,不能形成合力,结果输了。这一事例也从反面告诉了我们不团结必然会失败的道理。
人群的全体同人指的全体一样,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办好一切事,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学习手指们的精神,激励自己健康成长,不断进步!
与新闻的读书笔记
前几天,在厦门的某条路上,因为连续几周的强降雨,导致路上积水过多,路人看不清路面的状况,一名骑自行车飞驰的男子在这条路上的大坑上经过,摔了一跤。一名在路边蹲了一个多小时等待有人在大坑上摔倒的记者抓住机会,拍下了这组照片,并在各大报刊上发表。
这组照片一发表,便引起了许多争议,有的说:这名记者不应该为了出名而不去救那名男子,要是那名男子摔死了怎么办?有的说:记者是为了让有关部门注意这个坑上摔倒,不让其他人再在这个坑上摔倒。
但是,我觉得记者这样做是对的:
其一,这名记者在马路边蹲了一个多小时,是为了拍到这组照片,以便更好地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让有关部门重视这件事。如果这名记者只是单纯地报道这条街上有个坑,那么就不会引起什么重视。
其二,你可能会说:“那个人摔死了怎么办?”但即使记者去救那个人,可过一会儿呢?又有人摔倒了怎么办?因此,记者一定要这么做,这样才是顾全大局,不会使更多的人在坑上摔倒。
其三,记者这一职业是发现生活中的`新闻,弥补一些社会上的缺陷。这名记者做的其实是为社会谋福利不使更多的人遭殃。总而言之,这名记者是为了谋大众福利而这样做的。反过来说,如果这名记者救了那名男子,那现在这坑就不会被填上,就会有更多的人在上面摔倒。
与新闻的读书笔记
在12月3日闭幕的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对于一些城市取消自行车道的做法,他深感痛心,强调说,今后任何城市新建的所有道路(高速环线除外),都应当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保障老百姓利益。城市的发展要体现社会公平,政府部门不能在制定政策时就向强势群体倾斜。“任何人都不能以改革的名义来推卸社会责任,不能公共资源私有化。”
刚看见“新建道路都应有自行车道”这个大标题时,我想,毕竟是建设部副部长,就是专业,一眼就看出中国城市道路建设的缺陷。接着往下看,谁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建设部副部长竟然以社会学家的立场铿锵有力地讨论起公共资源和社会责任问题。脑子坏掉了,连自己干什么的都搞不清楚,出来现什么眼啊,真逗。
中国幅员辽阔,但承载了13亿还冒泡的人口,无论如何生活空间也称不上宽阔。尤其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许多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马路上人多,车多了。一些地方政府和建设部门索性将马路上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一股脑取消,全部修成机动车道,那叫一个气派。
然而,我们毕竟不是纽约、伦敦、东京。中国还有大多数人不能负担私人汽车。在公共交通不甚发达的情况下,这部分人只好使用价钱相对低廉的交通工具,摩托车或者自行车。如果马路上连自行车道都没有,这说明社会主流人群已经开始摒弃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甚至或多或少地对使用自行车的人产生歧视。这样一来,除了汽车外,摩托车便大行其道。摩托车是我最讨厌的交通工具。对它的'厌恶最早来自于大学。上学时,校园里有很多欧美和日韩的留学生,经常能看见他们骑着重型机车在绿草如茵的校园中呼啸而过,留下如拖拉机般的噪音和尾气。到东莞工作以,更对摩托车深恶痛绝。因为东莞闻名于世的抢劫活动十有八九是借助摩托车完成的。抢劫者多骑着摩托车,从行人侧面驶过,一把抢过行人的包或其他贵重物品。刚来时,我一听见摩托车引擎的声音心跳就加速。今年十月,为减少摩托车抢劫案的发案率,东莞开始禁摩。禁止外地摩托车在本地路面行驶。禁摩行动的治安效果不错,但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大量原来靠摩托车代步的人们现在怎么办呢?东莞绝大多数马路没有自行车道,公共交通系统极其不发达,我怀疑他们是不是都跟我一样选择了走路上班。
祖宗们教育我们,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道路情况要求我们开启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新城市建设思路。我们国家人多地少,还都挤在城市里,像西方社会一样普及汽车,势必使已经拥挤不堪的道路雪上加霜。使用占地面积小,行动方面便自如又环保的交通工具不仅可以大大缓解交通拥堵情况,还为减少尾气排放、保护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统观各种交通工具,惟有自行车可担此大任。
因此,我非常赞同仇保兴同志强调的不能忽略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建设问题,我们也算是殊途同归吧。(谁帮我找一个褒义词啊!)往小了说,这事关系着我今后怎么上班,往大了说,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呢。支持建设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