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张桂梅先进事迹(通用19篇)

张桂梅先进事迹(通用19篇)

时间:2023-11-24 08:16:37 作者:纸韵张桂梅先进事迹(通用19篇)

优秀作文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用简洁明快的文字表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优秀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它能够通过文字塑造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

2021年华坪女高159人参加高考,70名女生超过一本线,取得这样的傲人成果,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今年是乡村振兴开局之年,党员干部要向张桂梅学习,筑牢理想信念的魂,深扎艰苦奋斗的根、满怀无私奉献的情,夯实初心与使命的根基。

为实现理想,张桂梅四处奔走、风餐露宿,不顾他人的白眼和误会,想方设法筹集经费,经过6年的不断坚持,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终于修建完毕并投入使用。作为党员干部,要向张桂梅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在工作中要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的需求为着力点,以人民的满意为落脚点,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振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其间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要以实际行动诠释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用理想信念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做到凡事冲在前面、干在前面。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以工作实效取信于民,以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参与到乡村振兴伟大新征程中来。

张桂梅克服重重困难,每天早上5点起床、凌晨1点躺下,艰苦奋斗13年,换来了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作为党员干部,要向张桂梅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去,到生活清苦的农村去,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正大步迈进乡村振兴新征程,要积极投身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脱掉皮鞋穿草鞋、换下西装着便装,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发扬吃苦耐劳、实干苦干的精神,面对困难不退却,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挫折不放弃。勇于扎根基层,怀着越是困难越向前,越是苦难越拼搏的决心,坚定前进步伐,奋力走在前列,坚守工作岗位,勇当开路先锋,敢于迎击挑战、迎难而上,做到“逢山能开路,遇水能架桥”,以决战决胜意志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引擎”。

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静下心来做事,沉下心来育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始终坚守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让贫困女孩昂首走出大山。作为党员干部,要向张桂梅学习,坚守初心不变,淡泊名利,做到一心向党、一心为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任务艰巨而繁重,党员干部一定要正确对待个人得失,要把崇高使命装在心里,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把务实作风装在心里。实现乡村振兴,要在勤于为民上多下功夫,践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的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赋予奉献以新的时代内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奉献和“功成一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乘势而上,为服务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张桂梅个人先进事迹

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是那些贫困山区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多名孤儿的“妈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课,她用实际行动让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

与榜样相比,认为忙忙碌碌、按时上班、仅仅得意于能够做好本职工作的我们,也着实让我们有些无地自容,因为她是在拿命去奉献和付出的优秀人民教师。

她让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像她那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上。要克服一切困难,像母亲般关爱全部学生,不仅生活上关心他们,还积极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业余爱好。

学习张桂梅老师,就要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传授做人的道理。现在有些家庭的宠爱、溺爱,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太阳”,从小就养成了事事以自己为中心的习惯。所以教师在自己热爱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让每个学生也学会去爱别人、欣赏他人。

服务好每一位学生,我们要做到不但关注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也要关注学困生,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对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都要细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对学生就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多与学生沟通,要热爱学生,热爱生活,艰苦奋斗;要有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做到因材施教,培养更多新时代的新人,担当起民族复兴重任。

张桂梅的个人先进事迹

“我心疼大山深处女孩求学的艰辛,也明白大山里女孩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不易。党的关怀改变了这些山区女孩的命运,相信随着党的__大胜利召开,大山里的每一个孩子会更好成长。”即将赴北京参加党的__大,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表达了她的心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竭尽全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26年前,张桂梅从云南大理搬到华坪,是为了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平复丈夫病逝后的心碎。然而,自从把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当成自己的责任后,她克制了自己的悲伤,忍受了肿瘤、心脏病等重疾的折磨,超越了自我,把自己的生涯与教育事业完全融为一体。

到华坪后,张桂梅在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同时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的学生中,有的女孩因家庭贫困辍学,回家放牛放羊;有的收了彩礼,小小年纪就要嫁人。在一次家访中,一个穿着破旧衣服、背着草筐拿着镰刀的女孩独自坐在山坡上,忧伤地说“我想上学”。

这些女孩的经历深深刺痛了张桂梅的心。她发誓,要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改变一个女孩的命运,相当于改变三代人的命运”。

为了筹款,张桂梅到昆明街头、火车站等地,立起“筹资办学”的纸牌,向过往行人讲述她的办学梦想;她到企业寻求帮助,或被婉言谢绝,或被保安赶走;后来中央电视台邀请她到北京录制节目,为她募集到50多万元。

经过张桂梅的四处奔走呼吁,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丽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2008年9月,全国第一所公立免费女子高中在华坪县落成。

14年来,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分4期投资建设的华坪女子高中,从教学质量到校园文化建设,都令人瞩目。

学校实行寄宿制全免费教育,为在校学生提供生活补助费,为每名新生提供行李、校服等。

14年来,2000多名山区女孩从这所高中毕业,圆梦大学。

和其他高中不同,华坪女子高中一直没有毕业典礼。“我们历来都没有告别仪式,不想孩子们悲伤地离开学校。”张桂梅说,“我不要她们这些眼泪,我要的是她们满怀信心走向另外一个目标。”

多年来,张桂梅毫不讳言对农村女孩“认命”的痛恨。她为华坪女子高中创立的校训,是她对女孩们的希冀:“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2021年高考前,学生陈琪给“舍友”张桂梅写了一封信。信里写道:“从小到大,我都渴望遇到神队友,但上天总未满足我。直到遇到您。我见识了神队友的优秀与强大,与优秀的人在一起,就连呼吸都是极为有意义的事。”

尽管学生们都知道张桂梅的规矩,“走出学校后,就不要老回头看,老惦记着这个学校”,但其实,每次离别时,张桂梅都“半是忧伤半是不舍”。

自华坪女子高中建成以来,张桂梅就一直住在学生宿舍。房间里有4个上下铺、8个床位,除了她的床铺外,其他床铺经常有学生来和她同住。陈琪就与张桂梅同住了一年。

每天清晨,张桂梅都第一个起来到过道上给学生们开灯,陪学生晨练;白天,几乎每节课她都会亲自查课;夜里12点后查完宿舍才入睡。

与张桂梅一样,华坪女子高中的老师的作息也和学生接近,无论有课没课,老师都全天在学校,学生有问题都可以及时找老师解答。10余年来,老师们一直延续着张桂梅到贫困学生家家访的传统。

张桂梅贴满胶带的手上每天都拿着一个扩音喇叭。在不少人眼里,张桂梅对学生的苦口婆心都在这个喇叭上:敦促学生起床、洗漱、用餐、上课、做操、播放音乐。

张桂梅喜欢种花,她和师生在校园里种下玫瑰、玉兰、海棠、夜来香、三角梅、桂花、芭蕉等。“种花种草和教养孩子有共通之处。”张桂梅说,“省一点力气、少一份心血、少付出一滴汗水都不行,都看不到她们的灿烂。”

张桂梅胸前总是佩戴着党徽,“看着就有力量”。学校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组织一次政治理论学习、每周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

在学校的围墙上,用红油漆写着“党给了我翅膀,社会给了我天空”。张桂梅希望通过红色教育让学生对未来有清晰的目标,激发“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让她们产生内生动力。

2021年4月,学校青年教师周云丽在她的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是90后,是在党的阳光下成长的新世纪青年,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我的成长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党的温暖,我的每一个进步无不蕴含着党的教育和培养。”

周云丽和姐姐周云翠是2008年华坪女子高中初建时招收的第一批学生。两姐妹的母亲在她们幼年时患病去世,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父亲靠打零工和种田的微薄收入供两个女儿读书。当听说县里有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时,父亲带着两个女儿来见张桂梅,小心翼翼地询问是不是真的免费。

3年后,周云丽和周云翠都考上大学。2015年,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周云丽放弃了到另一所有编制的中学工作的机会,向张桂梅申请到当时急缺老师的华坪女子高中工作,第二年才考上了学校有编制的岗位。

如今,当上教师的两姐妹,还清了助学贷款。周云丽所带的班级,有两届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居全县第一。

“青年教师是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承载着乡村教育的未来。”张桂梅说,“我们需要也期盼有更多教书育人的青年,来到大山,扎根乡村,带着乡村孩子‘起立’,为他们掘出一条通往山外的路。”

“起立”是每天张桂梅走进教室上课时,与学生互致问候的简单话语。在她看来,“起立”代表着力量、希望和行动。

“中国乡村教育的‘起立’,需要乡村青年教师的‘起立’。”张桂梅说。

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

十二月中旬,中宣部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褒扬她是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号召全社会向她学习。

分公司号召全体职工进行观看,该节目用长达一个小时的篇幅详细报道了张桂梅校长的先进事迹。张桂梅和1804个贫困女孩的故事再一次走进千家万户,传遍大街小巷。张桂梅故事的背后是所有基层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扎根教育事业,不计回报挥洒生命热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位职工,张桂梅坚守初心、扎根大山教育的先进事迹令无数人泪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张桂梅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孑然一身,以爱为教,富教于爱,每天五时起,一时眠,帮助那些大山中的少数民族孩子们真正实现了人生的梦想和价值,为祖国的各行各业输送人才。其中有教师、医生、律师、人民警察……让无数懵懂的女孩真正明白“走出大山”的含义,无数的女孩忠心地感谢“张妈妈”无私的付出,她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和继承她身上那种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韧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恪尽职守、爱岗教业的务实作风,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立足于各行各业,回报“张妈妈”的一片深情厚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张妈妈”最真实的写照,一个用自己的生命在教书育人的老师,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她用她的对教育的那份挚爱成就了一份伟大的事业,真正把职业当事业来对待,用珍爱孕育着每一位莘莘学子,永远成为孩子成才路上的贵人,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燃灯者”、“引路人”!

张桂梅的事迹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看了影片后,感动的同时,也引起了深深共鸣。如何才能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呢?这就需要我们把“张妈妈”的精神牢记心中,不忘初心,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爱岗敬业的作风,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立足本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携手,创建美好的未来!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

为了筹集办学经费,张桂梅在街头“乞讨”。其实,她当时已经是获得过各种荣誉的优秀教师了,还曾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她对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说:“我想办一所学校,你能不能支持我五块十块?”

当有人骂她是“骗子”时,她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关于她的优秀事迹的报道。看到这里,我鼻子发酸:为了女孩子们的尊严,她宁愿让自己的尊严破碎一地。

当然,最终她也赢得了更神圣的尊严!

在云南大山深处金沙江畔的华坪县,经济并不发达,要办一所张桂梅所期待的免费高中,就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也不容易,而对华坪县政府来说,也确实困难。2008年9月,华坪高中正式开学,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有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

在重男轻女的大山深处,每招一个女生都十分艰难。好不容易招来了,又跑了。“孩子没来,我去找,跑到大山里,才十几岁的姑娘,已经嫁走了。”张桂梅回忆说,“我对孩子父母说,这个孩子我是一定要领走的!一定要让她读书的,反正不要你出一分钱,你不出钱,我把她领走了,你还不愿意啊?你让我把孩子带走吧!”

心肠再硬的人,看到这里也会忍不住泪目。按说,老家在东北的张桂梅,和这片贫瘠土地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没关系,但她却把每一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牵挂,来担忧。这份无私的情怀一般人做不到,也不应该强迫每一个人都做到,但张桂梅做到了,我没有理由不对她肃然起敬。

张桂梅的一个学生对记者说:“我考大学想考到东北去。因为那里比较远,我想走出去,靠学习改变命运。”帮助女孩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这是张校长的梦想。在一般人看来,这永远也只是一个梦想。但张校长将这梦想变成了现实。

2008年,华坪女子高中首届招收100名女生(中途走了四个),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分数没门槛,基础很差,但在张校长和她同事们的努力下,2011年第一届毕业生,96个考生中,本科上线69人,其中一本率是4.26%,综合上线率100%。到了2019年高考,华坪女高118名毕业生,一本上线率达40.67%,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

这是奇迹,是神话!

须知华坪女子高中不是北京人大附中,不是河北衡水中学,不是上海中学,不是成都七中……有人说:这些女孩考上大学就幸福了吗?这是一个伪问题。人生的幸福当然不是绝对由上大学决定的,但至少女孩们走出大山,走进大学,她们未来的选择更加丰富,她们收获人生幸福的概率无疑是大大提高了。

而如果不上大学留在山里,她们人生之路只有一种选择:操劳的妻子、操劳的母亲,操劳的奶奶……以考上大学“未必幸福”为由,怀疑张桂梅的奉献,进而否定她的伟大,我为张桂梅抱不平。

张桂梅领着记者去她的宿舍,其实也是学生宿舍,因为她一直和孩子们住在宿舍里。看着张桂梅吃力地爬楼,知道张桂梅身体不好的记者问:“你完全可以在一楼找一间宿舍住,为什么要住在三楼呢?”张桂梅说:“我要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查呀,这样我上楼的时候,就把每间宿舍查到了。”

进了张桂梅住的宿舍,记者问:“你住哪儿?”张桂梅指着最靠门的床:“住这儿。”记者问:“你干嘛守着门口啊?”张桂梅说:“有什么事,我不就可以第一个跑出去,为学生挡点什么吗?”

张桂梅说的“第一个跑出去”,不是发生危险时第一个逃命,而是说当外面有了危险时,她可以第一个冲出去为孩子们“挡点什么”。也就是说,体弱多病、走路像风中随时都要熄灭的蜡烛的她,却是这间宿舍里孩子们的“保镖”。

当然不仅仅是宿舍孩子的“保镖”,张桂梅还是全校的保安、门卫、勤杂工。当看到天还没亮的早晨,张桂梅手持话筒在催促道:“起床喽,姑娘们!”,很难让人想象她其实是这个学校的校长。

和张校长一起奉献的,还有她的同事们。张校长在讲述学校时,总是满怀感动地讲起老师们的故事:一位小伙子结婚,办完仪式马上回学校上课。一位女教师做肿瘤手术,张桂梅说:“你请假吧!”那位女教师说:“只要医生说能穿衣服,我就回来了,我不请。”

张桂梅没有自己的生活,她说:“我也不是不想要自己的生活,只是每天在学校做着做着,忘记了时间,把自己的生活给忘了。”建校12年,华坪女高已经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走进了大学。

记者问,“为此您要付出什么?”张桂梅说:“我付出的几乎是生命。”又问:“您说这一辈子活的是什么?”她回答:“当我的学生大学毕业,走出大山为社会作贡献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值了。”

我想,读到这里,可能有人又要说了:“教师也是人!为什么一定要让教师放弃自己的生活,像清教徒一样生活呢?这不是道德绑架吗?”的确,教师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完全应该获取自己依法获得的物质待遇,更不能要求每一个教师以放弃甚至牺牲自己的家庭生活,来成全学生将来的幸福。

对我说来,不只是尊重,不只是学习,还有敬仰。

张桂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张桂梅在华坪没有什么朋友,除了“儿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就是她的学生。多年来,张桂梅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和孤儿院的孩子。跟同龄人相比,她苍老许多。但一想到她的学生没有因为贫困而辍学,有的进入了重点大学,走进了军事科技院校的殿堂,有的学成回到大山当了老师、医生,为改变家乡的相貌而奋斗,张桂梅就感到满足、快乐、无怨无悔。她说:“假如没有组织的照顾和全县人民的关心,自己恐怕早不在人世了。”为了这一信念,她努力工作来报答党和人民,报答华坪的父老乡亲!华坪女高的学生在红色教育的熏陶下安康成长师生:“我们的引路人”

“曾经我辞职了,但在如今这个团队里,我真正明白了,党员就是要讲奉献,有作为。”陈建华说,当时来女子高中任教是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那时对社会对人生都充满希望。可是,当时这里条件太艰辛,对老师管理太严格,刚走出校园的他确实难以适应。后来,他辞职出去外省找了几份工作,但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后来他想,学校虽然劳累辛苦,但每天看着张桂梅老师繁忙的身影,听她讲党章,跟着读老三篇,唱经典革命歌曲,身上有一股正气,人生非常充实。“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所以我回来了,而且如今我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对于我来说,重新回到学校,还有一份感恩的心,感恩也是奉献的动力,这一切都不是停留在嘴上的东西,都必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我不能说我做到了,只能说我一直在努力做。”

10年前,华坪女高的两张录取通知书彻底改变了她和姐姐的命运。姐妹俩都在华坪女高读书,如今,姐妹俩都成为了人民老师,让她们的爸爸成为村里人人羡慕的小老头。“每次打回家或探亲离家时,爸爸都要叮嘱:闺女,好好教书,别忘了张老师对咱家的恩情!所以,只要女高有需要,我就一定要回来,像张老师一样回报社会。”周云丽说。

去年考入南方医科大学的邓婕和云南财经大学的郭晋霖都表示,在女子高中承受的红色教育,以及养成的独立勤奋好学的习惯,让她们在大学里受益终身。

女子高中建校初期,张桂梅在为募捐奔波,就在筹款很困难时,一个海外组织和台湾一个民间组织主动联络她,提出可以每年为女子高中捐款十万元,附加条件就是把学生的个人、家庭信息提供应他们,张桂梅坚决回绝了。

20xx年,一名学生考上重点大学,在申请贫困生补助时,因不慎遗失相关资料没有及时补齐,耽误了资助申请。面临入学资金压力,这名学生哭着找到张桂梅。张桂梅对她说:“孩子,你已经考上大学了,其他的都不是事。相信老师,老师来给你想方法。”最后,由学校对这名学生进展了资助,学生得以顺利进入大学完成学业。

“有困难就找张老师”,这是学生们对张桂梅的信任,这种信任,来于张桂梅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孩子:“我们的好妈妈”

“没有妈妈,或许我们兄弟俩还在大山上放牛羊,张桂梅不是我们的亲妈胜似亲妈。我如今最担忧的就是她的身体。”25岁的张惠华说,20xx年,他就和弟弟来到了“儿童之家”福利院,在张桂梅的教育和培养下,兄弟俩都先后考上了大学。弟弟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一家国企上班。张惠华20xx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如今是华坪县石龙坝镇龙泉村的一名驻村干部,每月工资有将近7000元。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张惠华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抽时间去看张桂梅,陪她说说话。“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与小家庭不一样,我们都害怕失去她。”张惠华说。

在“儿童之家”福利院,一看见张桂梅回来,10多个大大小小的孩子都围过来,坐在她身边,不停地喊“妈妈”,而她那么拉着最小的一个孩子坐在床边,并问问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当天的作业做完没,劳动体验的感觉怎么样?孩子们都一一做了答复。有的孩子一看到她回来,情不自禁地就抱着她哭泣起来了。“以前孩子小的时候我还抱得动,如今长大了,我已经抱不动了!”张桂梅说。

20xx年3月,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张桂梅义务担任了院长。她把人间最伟大的母爱献给了她的学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她没有孩子,可她说,她是儿童之家136个孩子的妈妈。她无悔的选择让那些失去父母的可怜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妙的`亲情。

有一年,张桂梅的侄儿病重,正是家里缺钱之际,当时她正获得“兴滇人才奖”。她姐姐希望她能拿出一点钱给侄儿看病,她却说:“这些荣誉都是华坪人民给予我的,这笔钱不属于我,这钱我们一分都不能动。”这些钱,被张桂梅悉数捐给了华坪民族小学,建了一所新的教学楼,让全校孩子从解放前建的木楼里搬了出来。

5万公里家访路:翻山越岭只为你。

漫漫10年家访路,行程5万多公里,800多个贫困学生家庭留下了张桂梅的足迹。

将1527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送进了大学校门,回望人生路,无怨无悔!

自20xx年建校以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没有开过一次家长会。因为学生们的家都太远,有的家长甚至从未走出过大山,更别说是进县城。为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为了让家长知道学生在校情况,张桂梅开场了长达10多年的漫长家访之路。10多年来,张桂梅的足迹遍布各县(区)偏僻村寨,她和同事利用寒暑假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遍了800多个贫困学生家庭,行程5万多公里。

道路崎岖阻不断家访路。

8月1日早上9点左右,张桂梅再一次踏上了家访之路,前往荣将镇和爱村一组毕业学生吕娜家进展家访。一路上,山高坡陡,道路险峻,由于连续几天的大雨,山路被雨水冲出很多大坑,到处都是乱石泥泞,就连越野车行走起来都非常困难,四轮打滑、泥浆飞溅。司机踩着油门,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轰鸣,越野车终于从山脚开到山顶。

刚到吕娜家门口,吕娜家人听说张桂梅来了,飞快地跑出家门,来迎接她。吕娜的妹妹一见张桂梅来到家门口,冲动不已,紧紧地抱住张桂梅,喜极而泣。吕娜的母亲、姐姐见到张桂梅时,也是冲动得热泪盈眶。

在院子里,张桂梅询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当得知其父亲病逝后,家中至今还欠债10多万元的情况时,张桂梅显得非常难过,并恳求当地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能否在扶贫政策上、惠农政策上,哪怕是在收获芒果的时候,对这个家庭有所帮助。相关负责人也立即表态,给予相应的支持。

吕娜说,临近高考父亲病逝,是党和政府、学校给予了她和家庭无私的关心,在学校红色信仰的教育下,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她化悲哀为力量,走出逆境,高考考出611分的好成绩,考上了青岛大学英语系。在学校里,吕娜发扬女高的精神,不惧困难,刻苦学习,准备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吕娜的妹妹也表示,等初三毕业,也一定要报考女子高中,像姐姐一样考个好大学。吕娜的母亲说,女子高中开展的红色教育、信仰教育,由孩子回家宣传后,对家庭的改变也很大。

当天下午,张桂梅继续乘车前往兴泉镇松竹村在校学生陈明思家进展家访。张桂梅一到陈明思家,就看望其生病的爷爷,询问其父母亲如今家庭的经济状况。在得知陈明思父母亲不再吵架,其父亲不再酗酒时,张桂梅如释重负。当得知陈明思父亲患糖尿病的消息时,张桂梅当即表示,孩子的生活费就不用家里支付了,这个钱留着看病,学校每个月给孩子500元的生活费。同样,张桂梅也将陈明思家庭的情况告之驻村扶贫干部,希望从相关政策上给予扶持、倾斜。

正在女子高中读高二的学生陈明思讲述了自己家的情况,当时父母亲吵架,家庭快破裂了,她也迷茫,还有过轻生的念头。后来通过学校开展的信仰教育,参加江姐歌剧《我为共产把青春奉献》的演出受到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张桂梅的家访,让父母亲和好如初了,让她树立了信心,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党、政府和社会。

家访途中两根肋骨被颠断。

家访中,车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稳,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访回来,张桂梅都要重病一次。对于62岁、身体长期有病的张桂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次的“长征”。

家访路上,每一个拥抱都让人动容。

一次,在永胜家访,由于路途遥远,休息的时间很少。当时,张桂梅一直咳嗽,并感觉胸口疼痛。她以为是咳嗽引发的疼痛,只吃了几片止疼药。可接下来,疼痛加剧,随后又开场发烧,到了行走都困难的地步。可一想到孩子们下学期就要参加高考,便咬牙坚持走完了这些孩子的家。那时张桂梅自己都不知道因为路途颠簸,自己的两根肋骨已经被生生颠断了。还有一次在家访途中,张桂梅住在宁蒗一个小旅馆里,因为发烧,半夜口渴找不到热水喝,也不愿意惊醒大家,就在那样冰冷的冬夜里,从水管里接凉水喝。她用柔弱的身躯扛过了那些宏大的疼痛,用共产党人的信念,支撑着走进每个孩子的家。

10年来,张桂梅为了女子高中,一直孜孜不倦地前行。她忘记了失去亲人的悲哀,忘记了别人的不解、非议,忘记了殊荣,忘记了年龄和生死,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中。她就是要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让他们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她就是要让学校培养出能回报社会、真正具有共产理想的学生。

为了省钱,她多年来从不吃肉,每天生活费控制在最低标准。但在华坪,张桂梅对别人的大方却是出了名的。张桂梅大方的事例不胜枚举:全国劳模的5000元奖金,她考虑到自己重病在身,一次性提早交了党费;优秀共产党员3万多元奖金,刚拿到就捐给了灾区;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专门拨给她治病的2万元全部给了山区缺水群众打水窖。截至目前,张桂梅捐出的奖金和大局部工资累计达70万元,统统用于资助学生、帮助困难群众和开展教育事业。

张桂梅的个人先进事迹

张老师调入华坪任教时,正值华坪教育滑坡后开始回升而备受关注之际,全县人民都在探讨同一个问题:华坪教育的出路在哪里?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在会议上大声疾呼:“重振华坪教育雄风的时候到了!”现实的严峻,领导的焦虑,群众的呼声,对张老师触动很大,她决心为华坪教育竭尽全力。她一方面在同事中介绍外地的先进经验,一方面带头真抓实干,可慰的是,通过艰辛的努力,她取得了一连串骄人的成绩。

1997年中考,她接手仅1年的政治获全县二等奖,其中一个班名列全县第二名;10月,她被学校评为教学质量一等奖:12月,全县初三语文竞赛,她的一名学生获一等奖。

1997年秋季学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学生获奖率居全区全县第一。

1998年1月,全县29个科次统测,民中有21个科次居全县前5名。中考,在丽江地区108所中学中,综合成绩名列第6;在全县13所中学中,名列第一。12月,全区初三英语竞赛。获优胜集体3等奖,有8名学生获奖。在1999年1月全国举行的“天元杯”化学竞赛中,全县只有两名学生获奖,他们都出自民中。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张老师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县委、县妇联和县中医院还专门安排或邀请她去作事迹报告会,听者无不为之动容,泪湿衣襟。5月又获省劳模光荣称号。事迹先后在省、地、县报刊多次报道。2000年“三·八”妇女节,在丽江地区四县巡回作事迹报告会,到会者无不为之感动。

她送走15班后,手术未痊愈,又主动接手了起始班级19班,克服了生源素质低等诸多困难,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学生又以新的面孔出现在大家面前。在1999年7月全县的期末统测中,所教学科语文、政治名列全县第一。

1999年中考,民中全体教师在她精神的带动和鼓舞下,经过顽强拼搏,又上一个新台阶。中考成绩名列全县第一,全区第二。特殊条件下招收的小学提高班,参加毕业班水平测试语文、数学双双荣获全县第一名。仅99学年,学校党支部就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支部”,受到县委的表彰奖励;学校妇女组织被评为“三·八”红旗集体。受到县妇联的表彰奖励;党校团委被评为“先进团委”,受到团县委和团地委的表彰奖励;学校还分别被评为“文明”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受到县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

她,是一名敬业奉献的人民教师,是一位心系群众的教育扶贫工作者,更是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她就是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原本拥有幸福家庭的她突遭命运的打击,在失去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后,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生活的重担,此时,她面临着工作岗位的抉择,她没有选择到条件优越的学校任教,而是毅然只身前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条件艰苦的华坪县投身教育扶贫。虽然疾病缠身,被病痛折磨的苦痛难言,她也没有停下教书育人的脚步,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她忍着病痛一次次站在热爱的讲台上。

一枚党徽,她始终都把党徽佩戴在身上,昂首挺胸的展现共产党员的风采,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

一面旗帜,她埋头苦干、洒播大爱,是党员干部心中一面先锋模范的旗帜,哪里有艰苦哪里就有旗帜在飘扬。

一个榜样,她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各行各业奋斗者争相看齐的榜样,哪里挫折有哪里就有榜样的力量。

情系学生,小喇叭声音更响亮。平日里,华坪女子高中校园内随处可见张桂梅老师手持小喇叭督促学生跑步、早读的身影,有了小喇叭的陪伴,学生心里都很踏实。她始终把学生当做亲人,当遇到学生生病,她带着他们彻夜奔波到医院,一直守护在学生身旁。她心里始终记挂着群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用一次次感人的事迹践行着共产党人的顽强拼搏。

三尺讲台折射温暖,华坪女子高中建校初期,身为校长的张桂梅遇到各类棘手的问题,筹集建校资金困难、教师队伍人员流失,以及疾病的痛苦折磨,但是对教育扶贫的坚持和对讲台的热爱支撑着她一步一步走下去,张桂梅同志的顽强拼搏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中,面对急难险重等困难时,部分人会出现躲避推脱、敷衍塞责的情况,这不利于任务的完成,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精神,不仅要会“做事”,还要能“扛事”,面对“硬骨头”,不绕弯、不敷衍,用理论完善决断力,用实践强化行动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无私奉献,一盏明灯照亮前方。张桂梅老师虽饱受病痛折磨,却依然坚持为教育事业奉献所有的光和热,她无私奉献,为校园建设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她如细雨般润物细无声,不计功名,告诫学生要时刻铭记党和国家的栽培,她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因为教学以外的任务而牺牲个人的时间,或由于一些特殊情况被学生家长误解,此时,我们更要沉下心来做实事,不抱怨、不消极,学习张桂梅同志“舍小我、顾大家”的精神,用优秀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做事不计回报,功成不必在我,把家长们的认可当做衡量自己工作成效的一把标尺,时刻谨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在时代的新征程中脚踏实地、奋勇向前,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张桂梅先进事迹范文2

作为教师,张桂梅用她那母亲般的爱,温暖着每个学生的心田。她感到“爱”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纽带。她与学生没有年龄界限,学生们喜欢她、信任她,把她看成学习上的严师、生活中的慈母,对她无话不说。“妈妈”的称呼在学生间流传开来。只要是为了学生,她什么都舍得,可她自己呢,把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钱,省下钱救助学生。张桂梅到民族中学工作_年间,共资助了15名学生,资助金额达两万多元。她至今还为5个贫困孩子提供上学的全部费用。

张桂梅爱学生,并不需要任何补偿。然而,在她看来,她得到的回报比世上任何人得到的都多。今年6月15日,是张桂梅_周岁生日。这天早上,她同以往一样匆匆忙忙地从“儿童之家”的“家”赶到学校上课,学生们软磨硬泡地要求到室外上课。课后返回,她猛然发现教室桌上摆放了两个大蛋糕,只听全班同学齐声喊道:“祝张老师生日快乐!”张桂梅惊奇极了,因为这是一个新接的班,她没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生日。

回到家,许多原来的学生也在等候着,都来祝贺她的生日。“儿童之家”的孩子们也为张桂梅送上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工整地书写着“桂子飘香,梅花御寒。祝妈妈生日快乐”几个字。

张桂梅的心醉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呢?

张桂梅先进事迹范文

1974年10月,17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45年来,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贫困山区。

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双亡、无儿无女的张桂梅黯然神伤,她决定离开伤心之地,调入丽江市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

一年后,不幸再次降临。1997年4月,她查出患有子宫肌瘤,且肌瘤已经有5个月胎儿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张桂梅忍着疼痛继续站在讲台上,她不愿意因为自己而影响学生们中考。直到7月中考结束,她才住进医院。打开她的腹腔,医生们倒吸了口冷气:腹腔内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肠子已经粘连在后壁上了,取出的肿瘤有两公斤多。

2001年,张桂梅兼任新建的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第一天,儿童之家收了36个孩子,最小的两岁,最大的12岁。此后,张桂梅除了上课,还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这些幼小的孤儿。

儿童之家的工作,让她萌生了创办一所学校、让贫困山区女孩免费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经她到处游说,这一善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华坪县委、政府协调出土地,省、市党委政府划拨了100万元的办学经费。

2008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建成。11年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1645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

看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

从2011年起,华坪女高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排名丽江市第一。但就在年年的喝彩和点赞声中,张桂梅的健康每况愈下,肺气肿、肺纤维化、骨瘤、小脑萎缩……近20种疾病缠身,数次病危抢救。

华坪女高2012届学生陈法羽,现在是一名人民警察。“那时,每天近20个小时,张老师都和我们同步。她每天坚持出现在操场上。我们想,老师都这么拼,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用功?”她眼含泪花。

张桂梅没有积蓄、没有孩子,孩子叫她老妈、张妈妈;哥哥以及同她一起长大的侄儿去世,她都没能回去看一眼,却步行11万公里,不报销一分钱在金沙江两岸的大山里家访;在华坪,女高和福利院是她的家,而属于她的,仅有三楼一间高二女生宿舍靠门的一个床铺;对自己和亲友“抠门”,却把100多万元的奖金、工资用在了学校和孩子们身上。

“这十几年,是我一生中最精彩的十几年,也是痛苦、劳累、快乐的十几年。是这片土地接纳了我,给了我一个绽放人生异彩的舞台。是组织支持、培养了我,让我能够做事、把事做成,造福山里的孩子们。”张桂梅说。

张桂梅个人先进事迹范文

学习“张桂梅精神”,不应是一项上级安排的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应该是每名共产党员打扫心灵灰尘的最好武器。我们要发自内心的学习张桂梅精神,不断纯洁党性修养、涵养道德情操,争先进、创一流,争做新时代的合格党员。

一、通过学习,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

“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这是华坪女高操场旁的崖壁上最醒目的12个字,也可能是每名同志第一次了解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最先映入眼帘的12个字。张桂梅同志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却也用一生传承着“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她的一生是把“我有一个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的过程,不仅是她实现了理想,更是理想通过她而实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还指出:“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共产党人的顶天立地,不仅是挺拔的脊梁,更是拥护我们的百姓、养育我们的人民。我们要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不仅要努力实现我们个人的理想,更要努力使共产主义理想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得以在实现的征途上越走越远。

二、通过学习,要历练忠诚的政治品格。

张桂梅同志的“眼里容不下沙子”,因搭乘车辆的车主言语间对党有冒犯怒而下车;在最困难时也不拿原则做交易,曾因怀疑大额捐款动机不纯断然拒绝;为了圆女高梦不讲“人性”,在学校筹建关键时期放弃赶回老家而未能见到哥哥最后一面;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在病重期间想的都还是提前列支丧葬费用到有用的地方。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不是空洞的、虚假的,而是“燃灯者”用一生的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词。我们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始终忠诚于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三、通过学习,要淬炼顽强的战斗意志。

张桂梅同志创办女高走的是“单行道”,被误认为“乞丐”,被斥责“戴个眼镜就出来骗人”,被辱骂为“神经病”,被质疑是“哗众取宠”。她身患20余种严重疾病,却在12年里家访1527户、行程近11万公里。她也有“不干了”的动摇,却总是在“坚持,再坚持一下”的信念中继续一往无前。特别是在师资流失、学校面临关停时,她对6名党员喊出:“哪怕只剩一名党员,阵地都不能丢”。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常人难以接受质疑和非议,她用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支撑自己,用生命淬炼自己的战斗意志。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淬炼,学习她亮剑式的革命精神,即使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也要勇敢的去面对;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也要敢于亮剑,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以不怕苦不怕累、敢啃硬骨头的精气神,积极向大事、难事、急事请战,在人生一往无前的“单行道”上,狭路相逢勇者胜。

四、通过学习,要摆脱内心的思想贫困。

张桂梅同志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还有一个高傲的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张桂梅同志和女高的学生们自信的叫出了这样豪迈的口号,内心之宽广让人印象深刻。张桂梅同志非常重视摆脱思想上的贫困,她用5000元买了500杯香甜的奶茶,只为维护好每一位大山女孩的自尊,她坚持家访只为“给每一个学生改变命运的机会”。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名同志都面临着思想贫困的现实,故步自封、不敢尝试、不敢创新,不愿走出舒适区,不愿迎接挑战,有的夜郎自大、有的又妄自菲薄,解决了绝对贫困后,每个人思想上的贫困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我们要敢于正视自身思想上的贫困,树立自信豪迈、宽广豁达的人生情怀,积蓄人生不服输、敢拼搏、能创新的力量,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自信面对人生的任何困难。

五、通过学习,要落实严格的组织生活。

张桂梅同志也是一名党支部书记,开创了“五个一”党性教育活动,坚持落实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经典歌曲、每周一次理论学习、每周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并写观后感交流,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作为教育教职工的重要途径,把党务工作融入教学工作,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彰显。她说“最美的胸花是党徽”,因为“看着就有力量”,有时外衣上一枚党员徽章、里面的衣服上还有一枚党员徽章。她的行动说明,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与职务高低、工资多少、年龄长短相挂钩的。一座炼钢熔炉,如果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没有达到足够的温度,就锻造不出好钢。党内政治生活就像一座锤炼党性、淬化思想的熔炉,如果不经常不健康不严肃,也就锻造不出一支钢铁般的党员干部队伍。我们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时刻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那么我们的眼界就不会被眼前的障碍所阻隔,我们的人生无论处在哪个阶段、哪个位置、什么岗位都一样会发光发热。

六、通过学习,要争创一流的工作实绩。

张桂梅同志带领华坪女高,在没有入学门槛的情况下,实现了“低进高出、中进优出”,创造了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的奇迹,点亮了1804名山区女孩的人生梦想。在她面前,没有不可能的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数学仅考5分的同学在她的真情教导下成功“逆袭”。张桂梅没有小家、只有大家,她倾其所有办女高、操持华坪儿童福利院,全身心呵护136个孤儿成长,用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她可以退休不退休,可以休息不休息,可以住院不住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活着一天就要为党工作一天”“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我们要自觉加强能力训练,多想干得成的方法,不找干不成的理由,多在不折不扣抓落实上下功夫,争取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努力交出人民群众和上级组织满意的优异答卷。

总之,我们学习“张桂梅精神”,就是要从中汲取思想的力量、自信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奋斗的力量、前行的力量,再把学习成效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岗位上,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争做合格党员、争创一流业绩,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

张桂梅主要先进事迹概括

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让张桂梅至今无法忘怀。

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暗自发愿:要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让她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2008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2年来,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

她像一盏明灯,燃烧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梦。

低进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运改写。

今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学生们报喜的短信把张桂梅的手机震得嗡嗡作响,但她却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这一届,华坪女高159名学生参加高考,150人达到本科线,本科上线率为94.3%,其中一本上线人数70余人。“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姑娘们能考得更好。”张桂梅心有不甘。其实,这个成绩真的很不错了。

因为,华坪女高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不少学生基础差,甚至中考分数远低于当地高中的最低录取线。低分进高分出,高考成绩常年位居丽江市前茅,华坪女高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12年来,1800多名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改变了人生轨迹。

27岁的陈法羽是其中之一。2009年,家境贫寒的陈法羽中考分数没过线,自费读高中一年要好几千元。“当时我妹妹也在上学,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陈法羽说,实在没办法,她只能放弃读书,回家种地。

后来听说华坪有一所女子高中,专门招收家庭贫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费用,陈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快跑来报名。在女高学习三年之后,陈法羽顺利考入云南警官学院,如今已成为丽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忆高中三年,陈法羽难忘校长的严厉与坚守。不管刮风下雨,张桂梅每天清晨都会陪着学生晨练;白天,几乎每节课她都会亲自查课;晚上,她和学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12点后查完宿舍才入睡。

“没有张老师的呕心沥血,就没有我们的命运转变。”陈法羽说。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

假设今年的你39岁,丈夫病故、父母离世、无儿无女、身处异乡,你是选择庸庸碌碌虚度剩下的人生,还是在奋斗之中书写新的人生华章?39岁的张桂梅选择了化悲哀为力量,扎根小城华坪20余载,把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通过爱心倾注到当地的教育事业之中,带着1600多名贫困女学生走出大山,撒播下希望,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新时代的“小城大爱〞故事。

爱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朴实无华的语言下,蕴含着张桂梅对山区贫困学生最深沉的爱。她把家访当常态,10余万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脚下,成为1500多户家庭走访的“垫脚石〞,为的就是减轻“山里人出趟门不容易〞的负担,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情况,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把一颗爱心融化在群众的心田,尤其是对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要通过日常生活、交往,和他们建立友情,从心底打破隔膜,详细了解掌握他们的真实意愿,在千方百计解决实际困难中,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决。“党员在,女高就有办下去的希望。〞刚刚成立之初的华坪女高,师资紧缺、学生家底薄,被认为是一所“绝对办不下去的学校〞。但张桂梅却不信这个“邪〞,带着8名教师,其中6名党员,佩戴党徽上课,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把党员教师们内心的澎湃激情转化为坚决信念,造就了独特的丽江华坪“女高精神〞,华坪女高也逐渐成为当地学生、家长向往的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日渐显著。张桂梅和学校的党员教师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成功需要无比坚决的信念,我们要从她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对于选准了的方向、认准了的事,要敢抓敢管、敢作敢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奉献。面对接踵而至的各项荣誉,张桂梅始终保持着入党之初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资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收养孤儿,把70多万元的奖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一条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裤、一件很老气的花衬衫、一双旧旧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是伴随她多年的“行头〞,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献给了自己最热爱的教育事业。对她来说,“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让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献理所应当。面对“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以张桂梅这样的典范为标杆,对标对表,学习她们身上无私奉献的品德与情怀,立足本职岗位,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一心一意干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做出我们的奉献。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

学校师生的付出得到了回馈。,华坪女高向社会输送第一届毕业生,96名学生69人考取本科,综合上线率100%。这个成绩让华坪女高在县城站住了脚跟。

周云丽考上大学后,父亲总是笑嘻嘻,做什么都有劲,“觉得再读4年就出头了。”父亲让她和姐姐背着装满菜和鸡肉的筐子,当面感谢张桂梅。

踏上前往昆明的火车,周云丽第一次认识大山以外的世界,也体会到不同成长环境带来的差距。

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周云丽发现他们能歌善舞,自己没有才艺可展示。舍友问她用什么乳液护肤时,她还不知道乳液是什么东西。父亲不愿女儿落于人后,听女儿说班里同学都有电脑,他跑到县城,花费4000元为女儿买了一台电脑。

差距显而易见。一位华坪女高的毕业生说,大学的口语课上,自己蹩脚英语口音一出,很多同学忍不住笑。还有人说,自己沟通力欠佳,不主动,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第一届学生毕业后,张桂梅不断收到这样的反馈,一位浙大毕业生打电话对她倾诉,自己不如别人,英语也说不清楚。

这样的反馈是张桂梅不曾预想的。张桂梅意识到,学校也需要与时俱进,她开始让学生跳鬼步舞、穿黄色校服裙,让儿童之家的孩子吃汉堡、披萨,将生活习惯改成“洋式的”,“免得出去让人瞧不起。”

一位女孩考上大学后,向张桂梅倾诉,说自己跟同学相比又小又黑,穿得不好,说话也土气,常受排挤,7个舍友同去宿舍楼底抬水,不许她喝,还经常留她一人扫地,不过自己没哭过。张桂梅夸奖她好样的,还对她说,“欺负我,就给我揍回去,别看你长得小,不怕。”

还有考入北京的学生跟她说同学来自人大附中、衡水中学,张桂梅鼓励学生不要惧怕竞争,迎头上。她相信华坪女高毕业的学生“后劲非常足”,不会被轻易打倒。

女孩们不可避免审视过去。一位级的毕业生说,自己曾有一段时间充满沮丧,上大学后,她发现同学在高中阶段就出国旅游,考上大学顺理成章,而自己的高中生活被枯燥的学习生活填满,拼尽全力只是为了摆脱农民身份。不公平感会在某些时刻冒出来,但她也因此看到奋斗的价值——大山走出来的她能通过高考同优秀同学站在一起,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欣喜。

张桂梅在教学楼外墙上贴了几个字:刚强、慈惠、质朴。她常鼓励学生,哪怕落榜了,也不要怕失败,“天塌不下来”。但有毕业生结婚后回来看她,带着孩子,又没有工作,张桂梅会面露忧虑。

张桂梅希望,女孩们走出大山,不要再回来,也不用回母校。有当医生的毕业生想捐工资,张桂梅没有收,她不愿拿学生的钱。如果未来实力允许,她希望学生能把钱捐给没钱治病的穷人,而母校和她本人都不需要报答。

张桂梅常说,女子高中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一个人奋斗不是为自己和父母,而是为国家和民族。如果看到有人落水,张桂梅觉得,不管自己是否自信有能力救人,都应该伸手拉一把。

她知道被人拉一把的感觉。来华坪县任教前,她在中甸子弟学校当老师,在那里与丈夫相识、成婚,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

1995年,为了给身患癌症的丈夫治病,张桂梅花光了全部积蓄,最后给丈夫立碑的钱也没有,又借不到钱,她在大马路上撞车寻死,被司机破口大骂。那一刻,张桂梅体会到,“人需要帮忙时,只要有人提一把,真的感激不尽。”

贫困是一种隐私。

这些女孩是学校老师通过满大街和菜市场贴广告、口耳相传从大山里招来的。

学生什么也不用准备,只需带着干粮和衣服,坐上大山通往县城的汽车,去女高寻找属于自己的一方课桌。周云丽是那个夏天的96个幸运儿之一。

报考女子高中时,周云丽正苦于没钱读高中。妈妈早逝,父亲养猪、种地、帮人锄草,养活一家四口。在周云丽的记忆里,有些跛脚的父亲总是一清早出门,用碗装着冷饭上山劳作,傍晚才回家。

打从记事起,周云丽就和姐姐去山上,替父亲分担农活。姐妹俩读书的动力很直接——摆脱土地与贫穷。

但读到高中,父亲发了愁。两个女儿都读高中,一年花费上万元,难以负担。初三还没毕业,父亲就开始为读书凑钱。那时,父亲总是坐在院坝边、猪圈门口不停地抽烟。

在女高最初建立的两年,来读书的女孩几乎都是因为贫困。周云丽后来才意识到,自己很幸运。在她所在的村子,许多女孩十五六岁就已定亲。山里人觉得女孩读书花钱,不如早早嫁人。

女高成为贫困女孩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当时,第一届学生成绩很多未达到中考分数线,且年龄偏大,有学生补习3年还未拿到初中毕业证。

女高接纳了这些女孩,只要是农业户口,想读书,就收。仅有的一栋5层教学楼成为全校师生吃、喝、睡的场所。学生们住在3楼3间教室里,每间教室有女老师陪同,其余女老师和男教师被分入4楼两间大教室。男老师们轮流在一楼木板床上守夜,夜晚,学生们要去隔壁中学上厕所,女老师陪同,男老师打手电筒护送。

开学不久,张桂梅就遇到一件糟心事。一个女孩去医院做阑尾手术,被发现已怀孕4个月。一阵批评的浪潮袭来,女孩的父母也质问学校。女孩说了真话,孩子的父亲是对面一所高中的男孩,两人在入学前的假期发生关系。

张桂梅长了教训。学校没有围墙,常有男孩来戏耍,张桂梅守在教学楼前,见到逗留等候的男孩就赶跑,大骂“小混蛋”。

学校没有性教育课。有性知识辅导老师问需不需要支援,张桂梅让他们“滚一边去”,“手机上已经很过火了,还用教吗?”

后来,教学楼一楼安装了铁栅栏。一向吝啬的张桂梅在安全管理支出上毫不心疼,有宿舍门坏,她立即请师傅来修。每当高考季来临,张桂梅会请几个人日夜看守教学楼,让学生看到“楼前楼后都是人”,安心。

为了杜绝攀比,张桂梅规定,学生必须剪短发,穿校服,女老师在校不能穿裙子和高跟鞋。

教学楼的一楼贴满捐款人的名字和捐款数额,墙上的企业和个人帮助支撑起这所免费高中。每当有人来校捐款,她要求学生向捐款人集体敬礼,唱《不忘初心》。但她反对学生手举捐赠牌被拍照的行为,有企业提出此类要求,张桂梅宁可钱打水漂也不同意。

有毕业生回母校捐款,但也不知道最终资助给了哪个学妹,张桂梅希望这种“背对背”的方式,让学生没有压力地接受捐赠。

在张桂梅看来,贫困对女孩是一种隐私,对外,她称呼自己的学生“山里的女孩”。

能考走一个算一个。

筹来了钱,可筹不来分数。

张桂梅本以为,只要提供给这些女孩机会,学习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她发现这些学生基础差,试卷测验几乎都不合格。

质疑的声音不止。张桂梅去县里开会,听到人议论,“说得可好,成绩那么差出来怎么办?”“如果只给机会她不学,那么这个机会等于没有,等于养她3年。”高一还未结束,她意识到这是个“严肃问题”,“高中要讲分数,不讲分数,高考设置就没有用。”

17个老师走了9个。心灰意冷时,她怕耽误学生,找县里反映,想将学生分到其他高中就读,遭到数落,“不让你干你非干。”

后来她给老师下任务,一个班要考上多少一本和二本。她希望学校出清华北大毕业生。

更直接的方式是打时间战。晚休时间从晚上9点半延长到10点半,最后延到12点20分。学生从6点起床提早到5点半,只有5小时睡眠时间。每天下午,学生回宿舍洗漱15分钟,穿拖鞋回教室,以便晚上回宿舍躺下就能休息。

刚建校那会,为了给学生余出更多学习时间,学校卫生被老师包揽。早上6点,全体老师要起床打扫校园。建设中的工地四处是灰,一下雨都是泥巴,老师们要去沟里抬水,把水泥板冲洗干净。

每次临近放假,张桂梅跟学生商量,再干两天,结果干着干着开学了,第一届学生只在寒假休息了几天。有人给张桂梅起外号“周扒皮”“魔鬼”“半夜鸡叫”,那时的张桂梅每天守在教室门口,有学生坐着睡觉,她就把学生捅醒。后来,学生打瞌睡会主动站着听课。

吃饭时间被压缩到10分钟。张桂梅要求食堂饭不能太烫,菜炒出来,要及时扣上锅,不能过凉,她计算,一分钟能有30个学生打饭,159人5分钟能全部打完,最后一个学生也能有5分钟吃饭时间。为了加快递碗的速度,张桂梅不允许学生就餐过程中说话。

为了节省时间,女高学生去县医院看病不需要排队。有医生听说吃饭只花10分钟,向张桂梅抗议学生压力太大,还有人骂她没儿没女,不知道心疼别人家孩子,张桂梅毫不在意,“只要不伤害她们,对她们有意义,就这么干。”

实际上,学校也曾有过一段“民主”时期,张桂梅借鉴其他重点高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她在旁边听,发现讨论什么的都有,随即叫停。起初,学生6点半起床,9点半休息,结果学生越来越懒,成绩越来越差。

张桂梅希望,学生能养成好习惯,有限的时间干特定的事,“干不完你就亏了”。有的女生爱干净,早上4点就起床洗漱。张桂梅于是将水停用,只在上午5点半到下午6点间放水,逼着学生休息。睡觉前,学生们提前用盆接满水,用来冲洗厕所,内裤有时要积攒到周末洗。每周末仅有两三个小时休息,学校没有澡堂,学生要去校外宾馆洗。

刚进校的17名教师没有一位教过高中,张桂梅带着他们去丽江学习。一位老师记得,那会学校流行评课,教室后面坐一排老师,专挑讲课老师的缺点。板书哪里不到位,课哪里有毛病,老师们常常互相不服气,当场顶起来,一堂课火药十足,“女老师有的记仇嘞,下课了还追着问,你讲给我听听。”

张桂梅鼓励这种争吵,反对互捧。一次评课,听到老师们互评只讲好的,她提起凳子就走人,把10多个老师晾在一边。

学校花费18万元去各个高中买试卷,开启题海战术。学生们高一高二上完课,高三刷题。有人说这种刷题方式不科学,她说,“我们不管科不科学,能考走一个好学校算一个。”

第一年,张桂梅在儿童之家和学校两头奔波,一边是50多个需要照料的孩子,一边是96个渴望考出大山的女孩,做着做着工作时间就没了,她“把自己的生活忘了”。

狗屁,这是我的地方。

每到假期,张桂梅带着面包、矿泉水,坐车去山里家访。来,张桂梅的家访路长达12万公里,最远时要坐10个小时车。

第一届学生家访时,张桂梅走一家哭一家。有的人家里连衣服都买不起,寒冬里穿着一件单薄的外衣,除了物质贫穷,人的精神状态也糟糕,男人提着一个大烟袋懒洋洋闲坐,女人穿得脏兮兮,目光呆滞地看着人。

有的村子一个大学生也没出过,有女孩考到女高后,村里开始陆续有高中生。

每次去家访,张桂梅尽力帮助解决问题。谁家种的水果卖不出去,她发动老师一起购买;看到很穷的人家,她把自己穿的外套、随身带的钱留下;有个人家只有两个姑娘,被人欺负,土地被侵占,张桂梅帮她们打官司,“吃亏我才不干呢。”

有个女孩全市统考中数学只考6分,张桂梅去女孩家家访,希望女孩的父母让她转学或读职高。到那一看,整个山头仅剩女孩一家板房,女孩的爸爸残疾,独自一人操劳的妈妈将搬离大山的心愿寄托在女儿身上。

家访结束,张桂梅给这家人办了贷款。她把女孩叫到跟前,“家庭这样,你说咱们怎么办?”最后女孩考上了大学。

对家庭关系不和的,张桂梅会想办法调解。有个女孩四五年没有跟父亲说话,一次唱歌大合唱,张桂梅把父亲从山里接出来,让女孩站在父亲身后唱《我的老父亲》,父亲听着听着哭了起来,父女关系改善不少。对不懂事的女孩,张桂梅会直接让女孩对着母亲跪下。

张桂梅像一个大家长。宿舍楼2层以上的门长年开着,张桂梅随时进屋查找学生是否带手机,看到学生日记也翻。有一次,张桂梅翻到一个女孩给一个男生写的情书,她把女孩叫到面前,让她停止谈恋爱。女孩很生气,说她翻日记违法。

“狗屁,这是我的地方。”张桂梅说。

去年,张桂梅翻到一个学生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一看内容,女孩要自杀。信里说,父母常年酗酒,活着没有意义。张桂梅害怕了,她去女孩家里访问,发现女孩父母醉得不省人事,等了3小时,父母清醒了,张桂梅将信的内容念给他们听,让他们写下再也不喝酒的保证书。不过保证书是写了,可这个父亲不喝白酒,改喝啤酒了。

张桂梅的眼睛像鹰一样盯着女孩们。她看到有个学生3年穿一件外套,给她生活费,让班主任格外关照。为了省钱给哥哥看病,一个学生经常不吃晚饭,独自留在教室唱歌。张桂梅发现后很心疼,告诉她好好吃饭才能有力气学习,考出去才能改变自己的家庭。

那时,周云丽喜欢和一个家境稍好的女生来往,周日休息时间也会约着出去玩。张桂梅看到后,把她叫到办公室,说家里没钱没势,应该投入更多时间学习。周云丽不服气顶了一句,张桂梅气得用手里的诺基亚手机砸她,骂人声整层楼都能听见。两个班主任闻声过来劝,周云丽的姐姐也来了。张桂梅看出来姐姐心疼妹妹,“如果我真把她打着了,姐姐肯定上来捶我。”

多年后,周云丽才懂得校长当时的一番苦心。读大一时,她回校看望张桂梅,抱着校长开玩笑,“你再打我一顿。”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周云丽回到华坪女高,成为一名数学教师。

12年来,张桂梅的每一天从清晨的教学楼巡视开始。5点30分,张桂梅打着手电筒,将5层教学楼的楼道一一点亮,早些年,她要赶走因为没有院墙而进入学校的蛇和各种小动物,低飞的蝙蝠会划破学生的脸。她站在二楼,手持喇叭,催促学生跑步进教室。

她希望顺时针转的每一分钟都能逆转贫穷。

她记得调任云南华坪县中心学校教书时,第一次目睹贫穷带来的苦难:有学生没钱置办衣服,冬天穿着一两块钱的塑料凉鞋;有学生买不起饭,晚上抓一把米放到热水瓶,作为第二天的早餐;还有家长来教书费,拼拼凑凑在桌上洒了一把,最大金额的5角,总共不到50元,“我就这些了,有了还给你送来。”

张桂梅常自掏腰包带学生下馆子,帮他们交学费、添置衣服和被子。4月,张桂梅被诊断出患有子宫肌瘤,腹腔中长了一颗2公斤大的肿瘤。

从医院到学校10分钟的路程,张桂梅走了40分钟。为带好毕业班,张桂梅坚持上课,把学生送进考场再住院。有一天,张桂梅突然喘不上气,有老师顶着风雨为她找氧气袋。有学生家长在山里采野灵芝,用机器磨成粉,拌在饭里送给她吃,还有学生去山里采摘野核桃给她。

山里的妇女们为了给她治病捐款,10元、5元……县长对她说,我们这个地方再穷,都会把你的病治好。“所以我就留在这儿了。”张桂梅说。

华坪县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让张桂梅担任院长丈夫去世、无儿无女的张桂梅答应了。她发现每一个孤儿背后都有一个悲剧性的母亲有杀死家暴丈夫获刑的母亲有因重男轻女陋习导致分娩死亡的母亲有与丈夫感情不和离家出走的母亲。

这让张桂梅意识到,贫困的女孩成为贫困的母亲,贫困的母亲又将养育贫困的下一代,“恶性循环一直存在。”

班里女孩本就不多,张桂梅发现,总有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去大山里找,发现很多女孩十几岁就嫁人了。有一次,张桂梅在家访途中,看到一个女孩坐在田埂上,眼睛往远处看,她上前询问这个女孩在想什么,女孩看了她半天,哭着说自己想读书,但妈妈让她嫁人换彩礼。张桂梅很气愤,去女孩家里试图说服她的家人,费用她负责,但没有成功。那个女孩的眼神、坐在高山上的样子一直刻在张桂梅脑子里。

张桂梅想创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为大山女孩提供教育机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但,这个想法在不被当地教育部门理解,“什么时代,还建女高?”

更棘手的是资金。一所高中需要配套至少3个实验室,最便宜的生物实验室“就要五六十万元”,大家觉得张桂梅“太天真”。

但张桂梅坚持要干,“钱多钱少我不管。”早在,她就四处“化缘”。她打印“好大一堆证明和宣传材料”,去人多的街上、桥上发,想着一人捐几元,捐得多了学校就办起来了。

然而,5年只募集到1万多元,有人骂她骗子,还有的向她吐口水。

张桂梅在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当年,全国党代表在丽江市只有两人,张桂梅是其中之一。那一年,张桂梅去了北京——一名记者发现她破洞的裤子,将她想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见诸报端,引起政府重视。

在市、县政府200万元资金支持下,4月,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投建,环境简陋至极:没有食堂、厕所、围墙和大门,只有一栋5层教学楼,地上遍布钢筋水泥。

当年,张桂梅带领17名老师擦洗教室,他们将床从山下抬到教室,铺上新被褥,贴上学生的名字,迎来第一届新生:96个女孩。

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有人说,他持正义之剑,扛公正天平。

有人说,他履社会责任,行党员担当。

也有人说,他躬耕基层三十载,是法治道路上的“燃灯者”。

他,就是滕启刚,生前任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他活着的时候,一头汗两腿泥,隐没在人民群众中,不分你我。

他离开之后,“幽默风趣的您,严肃认真的您,积极向上的您,热爱生活的您,为了公正‘斤斤计较’的您,您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滕叔’,永远是追求公平正义的少年!”这样满怀不舍和眷恋的悼文,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燃灯者”:他信仰如天,对党无限忠诚;他公正如水,对法治执着追求;他爱民如土,对人民无比热爱;他初心如虹,对事业无私奉献……这些精神既点燃了他的一生,又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播洒出一片光辉。

传承如炬,火尽薪传。8月26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作出《关于开展向滕启刚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在全省法院系统深入开展向滕启刚同志学习活动。

接过“燃灯者”火种,为“燃灯者”燃灯,砥砺有志者向未来前行,献青春热血而燃灯火,聚囊萤之光而照大亮。

同事说,滕启刚平常只穿旧法官袍,一般从不舍得穿新法官袍。他开玩笑说等他“走”的那天再穿。谁也没想到,那一天来得那么突然。20__年6月4日早上,滕启刚突发脑出血,再也没有醒来。此前半个月,滕启刚还曾一路小跑地和记者打招呼,穿着那件旧法官袍,急着去开庭。滕启刚的生命定格在57岁,而他30年法律人生的深度与宽度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不近人情”只为公正。

滕启刚的妻子李淑华将那套缝了又缝磨得发白脱线的法官袍摆放在他的遗体旁时,泪水再次夺眶而出。“老滕对法官这份职业的热爱真是一点也不掺假,院里发法服,他回家后站在镜子前要试穿好久,然后精心叠好放好。”李淑华说。

身边人对滕启刚的评价是“有情有义”,但他也有“不近人情”的时候。“家里一个远房亲戚因为抢劫被抓,亲属就找他帮忙说情,但是被他拒绝了。”李淑华回忆说,还有个亲戚的案子赢了,在法院申请执行,他找滕启刚帮忙,但滕启刚没同意,告诉他得按正常程序走。

滕启刚还接到过威胁电话:“我知道你们家住址和车牌号,咱们走着瞧。”“当时我想搬家,但是老滕说不搬,说他是一名党员,正义永远都不惧怕邪恶。”李淑华说,“他经常告诫我,绝不允许收取当事人送来的礼品和财物。”

忠孝难全有悔无怨。

在滕启刚1995年所写的那份已经泛黄的入党申请书中,隽秀刚劲的文字力透纸背,“无论何时,集体利益高于我的个人利益,一切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

20__年8月,滕启刚就任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千山法庭庭长。千山法庭的条件特别简陋,滕启刚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修缮法庭。滕启刚极尽所能节约经费,看他在周末双休日买材料,下班后忙装修,妻子不免有些抱怨:“公家的事情,雇人就完了。”可他却舍不得:“公家的钱也是钱,也得省着花。”虽然满心不愿意,但妻子还是陪他一起给法庭大门刷油漆、安装挡板玻璃。

其实,滕启刚当时是一边办案一边张罗法庭建设的,他80岁的老父亲怪罪一向孝顺的老儿子怎么总也见不着面。后来,老父亲被滕启刚用车拉到了法庭,看到了千山法庭被儿子收拾得整洁利落。那时老父亲已是胃癌晚期,家人为了不让滕启刚工作分心,一直瞒着没让他知道。

忠孝难两全,对于滕启刚来说,有悔,但无怨。“院里调弟弟到千山法庭工作,面临着艰巨任务,这都需要他付出很多的辛苦。如果做不好,肩负的重任就无法继续和完成,就会愧对院领导的期望和信任。”姐姐滕淑彬回忆道,“他和我说过,完成了党的使命觉得很光荣。”

一心向党初心永挚。

作为老党员,滕启刚经常给青年干警上党课、传心得,许多年轻人都清楚记得他激动地讲述自己入党那天的情形,“大冬天的,我往区委大院走,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零下20来摄氏度啊,却一点儿都不觉得凉。晚上回家,特意让媳妇包了一锅饺子,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啊!”

这份高兴伴随了滕启刚20多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格外珍视入党的机会?

也许,从他的原生家庭能找到答案。滕启刚兄弟姐妹5人,他是老小,也是家里唯一的党员。入党当天,他特意给大他10岁的姐姐滕淑彬打了电话,告诉姐姐他圆了入党的夙愿。

“我母亲没读过书,但她一直教育我们几个孩子‘做人要有良心,多为别人着想’,这也成了我们家的家训,启刚在这方面最优秀。”滕淑彬说,这可能就是滕启刚坚持入党的初心吧。

记者在滕启刚生前写下的《这就是我的“忠诚”》一文中看到:“记得刚刚考进法院的时候,那时我才从教育行业转行过来,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那时的我一个心思想入党。心里每天都在问自己,我能不能在法院入党啊?这地方人才济济,我得什么时候能入上党啊?……”

张桂梅先进事迹

每到假期,张桂梅带着面包、矿泉水,坐车去山里家访。12年来,张桂梅的家访路长达12万公里,最远时要坐10个小时车。

第一届学生家访时,张桂梅走一家哭一家。有的人家里连衣服都买不起,寒冬里穿着一件单薄的外衣,除了物质贫穷,人的精神状态也糟糕,男人提着一个大烟袋懒洋洋闲坐,女人穿得脏兮兮,目光呆滞地看着人。

有的村子一个大学生也没出过,有女孩考到女高后,村里开始陆续有高中生。

每次去家访,张桂梅尽力帮助解决问题。谁家种的水果卖不出去,她发动老师一起购买;看到很穷的人家,她把自己穿的外套、随身带的钱留下;有个人家只有两个姑娘,被人欺负,土地被侵占,张桂梅帮她们打官司,“吃亏我才不干呢。”

有个女孩全市统考中数学只考6分,张桂梅去女孩家家访,希望女孩的父母让她转学或读职高。到那一看,整个山头仅剩女孩一家板房,女孩的爸爸残疾,独自一人操劳的妈妈将搬离大山的心愿寄托在女儿身上。

家访结束,张桂梅给这家人办了贷款。她把女孩叫到跟前,“家庭这样,你说咱们怎么办?”最后女孩考上了大学。

对家庭关系不和的,张桂梅会想办法调解。有个女孩四五年没有跟父亲说话,一次唱歌大合唱,张桂梅把父亲从山里接出来,让女孩站在父亲身后唱《我的老父亲》,父亲听着听着哭了起来,父女关系改善不少。对不懂事的女孩,张桂梅会直接让女孩对着母亲跪下。

张桂梅像一个大家长。宿舍楼2层以上的门长年开着,张桂梅随时进屋查找学生是否带手机,看到学生日记也翻。有一次,张桂梅翻到一个女孩给一个男生写的情书,她把女孩叫到面前,让她停止谈恋爱。女孩很生气,说她翻日记违法。

“狗屁,这是我的地方。”张桂梅说。

去年,张桂梅翻到一个学生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一看内容,女孩要自杀。信里说,父母常年酗酒,活着没有意义。张桂梅害怕了,她去女孩家里访问,发现女孩父母醉得不省人事,等了3小时,父母清醒了,张桂梅将信的内容念给他们听,让他们写下再也不喝酒的保证书。不过保证书是写了,可这个父亲不喝白酒,改喝啤酒了。

张桂梅的眼睛像鹰一样盯着女孩们。她看到有个学生3年穿一件外套,给她生活费,让班主任格外关照。为了省钱给哥哥看病,一个学生经常不吃晚饭,独自留在教室唱歌。张桂梅发现后很心疼,告诉她好好吃饭才能有力气学习,考出去才能改变自己的家庭。

那时,周云丽喜欢和一个家境稍好的女生来往,周日休息时间也会约着出去玩。张桂梅看到后,把她叫到办公室,说家里没钱没势,应该投入更多时间学习。周云丽不服气顶了一句,张桂梅气得用手里的诺基亚手机砸她,骂人声整层楼都能听见。两个班主任闻声过来劝,周云丽的姐姐也来了。张桂梅看出来姐姐心疼妹妹,“如果我真把她打着了,姐姐肯定上来捶我。”

多年后,周云丽才懂得校长当时的一番苦心。读大一时,她回校看望张桂梅,抱着校长开玩笑,“你再打我一顿。”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周云丽回到华坪女高,成为一名数学教师。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

通过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以后,我们要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张桂梅事迹征文,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2008年4月1日,我们在校务会上认真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我为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而钦佩,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而钦佩。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们学习她对教育的执着和对工作的努力,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繁重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却异常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

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她有着我们教师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张老师前后将国家奖励给她的奖金50余万元全部捐给贫苦地区的教育事业,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蚕,她像蜡烛,她更像光芒万丈的太阳!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全世界人民所学习,因为她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人生的意义就在这个过程上。你要细细体认和玩味这个过程中的每节,无论它是一节黄金或一节铁;你要认识每节的充分价值。

张桂梅同志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是忠诚践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榜样。她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张桂梅同志事迹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中央媒体持续关注报道,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张桂梅同志是教育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教师典型,曾获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2020年教育部授予张桂梅同志“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为进一步深入宣传学习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她矢志不渝跟党走、痴心执着办教育、无私无我育新人的崇高品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决定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张桂梅同志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崇高品格。她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里、辗转多地,无怨无悔。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办学体系,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2000年,她在领取劳模奖金后,把全部奖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党费。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渗透在血脉里,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

学习张桂梅同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她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圆梦之路。多年来她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陪伴学生学习生活。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学习张桂梅同志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她心怀大我,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节俭,却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长期义务兼任华坪福利院院长,多方奔走筹集善款,20年来含辛茹苦养育136名孤儿,被孩子们亲切称呼为“妈妈”。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师者大爱。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再到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这一个个身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课,是用行动让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

近日,中宣部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63岁的她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个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张桂梅说,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学习张老师先进事迹,读懂她的遗憾、害怕和欣慰,更增忘我拼搏的进取力量。

那一年,校园没有围墙,没有食堂,甚至没有厕所,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根旗杆,还有满院子的杂草。可是,她还是坚持把学校开起来,哪怕学生底子弱、成绩差,哪怕全是“线下生”,她说,”晚一年招生,就又有--批女孩被耽误了”,孩子们耽搁不起,没有条件,那么创造条件也要干下去。“勤能补拙是良训,-分辛苦-分才”,在张老师“傻y头,快点”的小喇叭督促下,2011年夏天,华坪女首届毕业生-炮打响,高考百分之百上线,还有几名学生考上了-本。因为这份怕,张老师等不及学校“军马炮”配齐到位;因为这份怕,多年来,她不敢有丝毫懈怠。她说,”我一刻也不能离开学校,老师、学生我都得盯着。”这份怕让人心生敬意,这份怕让人心头一热:何为爱生如子,何为人间大爱,何为担当奉献,何为无私无畏?张桂梅老师就是!

有-种欣慰,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若不去吃奋斗的苦,又怎会有收获的甜?“没有女高,就没有现在的我”,爱在爱之间传递,毕业的学生反哺学校,毕业的学生心怀家国,毕业的学回报社会,”这都是张老师教育我们的,自己强大了,也要记得去帮助别人。”孩子们的成长是对张老师最好的肯定。今天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配套设施完善,学校共有3个年级9个班,在校生464人。今,10届毕业生,1804名学生考入大学,-本上线率高大40%,考成绩综合排名连续多年位居丽江全市第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老师的身体更瘦了,已经从13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虽饱受病痛折磨,却依旧是那个有点倔犟,非常认真,能吃苦,肯奉献,孩子们眼中的“张妈妈”。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美好生活都千出来的一她依旧是那个微笑着、拼搏着、奋斗着的张老师,依旧是那个不停奔跑着的时代”打工人”;她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学习的楷模,无愧于新时代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为张桂梅老师点赞!

今天,我认真观看了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还报告会,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活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深切地感悟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被孩子们称为“校园妈妈”的平凡教有工作者所彰显的高尚人格和博大精神魅力。

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具体落实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和执着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朴实、真实、感人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

张桂梅同志深深扎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爱教育,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别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爱学校,不顾身患多种疾病,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经常超负荷地工作在教学岗位上:她爱学生,拿出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一名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桂梅同志是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教师的榜样。张桂梅同志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张桂梅同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张桂梅同志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认真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师德建设,真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通过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以后,我们要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做到教育安心和专心,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热爱本职,踏实工作,不追逐名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讲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绝不得过且过和放任迁就学生,而要以又红又专的高标准要求学生,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诱,管教管导,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深入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实事。

敬业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进步与奉献。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一条。有人说,伟大的科学发现和重要的岗位,容易调动敬业精神;而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作,想敬业也敬不起来。道理并非如此。教师们发扬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可感召成千上万人投身到教育事业建设中,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长期能爱岗敬业,创造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需要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张桂梅的先进事迹总结2

华坪女高在华坪县城边的一个小山包上,学校的大门并不阔气,教学楼的墙面也已有些斑驳。

这所其貌不扬的学校,曾是张桂梅遥不可及的梦想。

张桂梅原本和丈夫一起在大理一所中学教书。1996年,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39岁的张桂梅便主动申请从热闹的大理调到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工作。

到华坪县教书后,张桂梅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说,一打听才知道,有的学生去打工了,有的小小年纪就嫁人了。

20__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机构指定要张桂梅当院长。她担任院长后逐一了解福利院孩子们的身世发现,不少女孩并非孤儿,而是被父母遗弃的。

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更是让她痛心不已。

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呆坐在路边,满眼惆怅地望着远方。张桂梅上前询问,女孩哇的一声就哭了。“我要读书,我不想嫁人。”女孩一直哭喊着。原来,女孩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气冲冲地来到女孩家,对她的母亲说:“孩子我带走,上学的费用我来出。”可女孩的母亲以死相逼,张桂梅实在拗不过,只能放弃。

“后来我再也没找到她,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张桂梅说。自此之后,一个梦想渐渐在她心中萌生:办一所免费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们都能读书。

但这个梦想很快遭到身边人的反对。“我是给她泼冷水最多的人。”华坪县教育局原局长杨文华回忆说,“虽然她让我很感动,但我知道办一所学校有多难。”

20__年,张桂梅和杨文华一起出差。一路上,她反复讲述自己的梦想,想说服这位局长帮忙。“你知道建一间实验室要多少钱吗?”杨文华问。“要两三万元吧。”张桂梅回答得有些露怯。

“她太天真了。”杨文华说,张桂梅当时因为带病坚持教书、教学成绩突出,还在华坪县儿童福利院收养了多名孤儿,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等诸多荣誉,但她只是一名一线老师,没有管理经验,对建一所学校毫无概念。

杨文华不知道,张桂梅当时已连续几年假期到昆明街头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荣誉证书复印了一大兜,在街头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放下尊严募捐,换回的却是不理解和白眼,还有人说她是骗子。

几年下来,张桂梅几乎要放弃了。直到20__年,她当选党的__大代表,她的梦想才出现转机。

张桂梅平时很少买衣服,每件衣服都穿了好多年,直到磨得发白破洞才舍得丢。临去北京前,县里特意资助她7000元,让她买一身像样的正装,可她转手就用这笔钱给学生买了台电脑,自己穿着一身旧衣服参会。

一天早晨,她正急匆匆往会场走。忽然,一位女记者把她拉住,悄悄对她说:“摸摸你的裤子。”张桂梅一摸,穿了多年的牛仔裤上有两个破洞。

“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张桂梅说。那天会后,她和这位记者相约聊了一整晚,把所有办校的苦楚都倒给了她。

不久后,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的报道发表出来,张桂梅办学校的梦想马上受到关注。

20__年9月,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首届共招收100名女生。

相关范文推荐
  • 11-24 运营岗位求职个人简历范文(16篇)
    个人简历是一份自我推销的工具,它可以向潜在雇主展示我们的能力和资格。这些个人简历样本可以帮助您了解各种行业或领域中通用的格式和内容。姓名: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性别
  • 11-24 有趣的乡村生活(热门19篇)
    优秀作文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产生情感的共鸣。在阅读范文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挖掘其中的隐含信息和思想内涵。爷爷奶奶住的村子里有一棵千年大樟树,在爸爸很小的
  • 11-24 v篮球比赛策划书(汇总19篇)
    策划书的编写过程需要与团队成员和相关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作,确保策划方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在写策划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 11-24 竞职班干部发言稿范文(14篇)
    发言稿可以帮助演讲者在演讲中避免思路的跳跃和冗余,使观点更加精炼和准确。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优秀的发言稿范文,那么不妨看看以下小编整理的推荐内容。各位领导同志们:
  • 11-24 我想对自己说五年级(优秀18篇)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思路,更需要具备精准的表达和生动的描写。探索优秀作文的奥秘,我们可以从这些范文中找到一些启发和技巧。小学是人生的第一步,您就是
  • 11-24 社区七夕活动策划方案(汇总20篇)
    策划方案不仅要考虑目标的实现,还要注重过程的监控和评估。我们整理了一些成功案例的策划方案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x月x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七夕情人节。传说农
  • 11-24 建材学习总结(精选22篇)
    学习总结可以让我们对学习的内容和进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把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学习总结样本,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心得:a:团队精神永远第一2、四队在比赛喊
  • 11-24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培训心得(模板16篇)
    培训心得是个人在培训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和感悟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我觉得写一篇培训心得是很有必要的呢。在这里,大家可
  • 11-24 心脏跳动大班教案(热门16篇)
    教案的编写应注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的大班教案范文,希望能给教师们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 11-24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专业17篇)
    教学计划对于教师而言是指导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计划的执行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