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扩写初中(实用1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扩写初中(实用13篇)

时间:2023-11-25 06:40:20 作者:纸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扩写初中(实用13篇)

河北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特色。如果你对河北感兴趣,不妨阅读以下这些关于河北的总结范文,深入了解河北的各个方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扩写初中作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故事扩写】。

想着想着,不禁一阵愁绪涌上心头,摇头叹息。正想到这里,却见一个人慌慌张张地跑进院子,边跑边叫道:“杜兄,杜兄。喜从天降呀!”

杜甫定睛一看,原来是诗友张兄。忙出门迎接道:“别急别急,慢慢说,喜从何来呀?”

“你不是时时刻刻思念故乡吗?这下好了。听说唐军打胜仗了,蓟北已经被收复了。官府也贴出来告示。不久就可以返回家乡了。此乃大喜之事呀!”

杜甫听得怔住了,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门外“咣当”一声,夫人也听到了这个消息,激动地连打翻了水盆都不知道了,只顾着喜极而泣起来。撩起衣角擦了擦满脸的泪水。就匆匆忙忙带着孩子去后堂收拾东西去了。

这喜讯来得太突然,慌忙之中,碰洒了书桌上的墨汁,也已经顾不上收拾了。胡乱把桌面上的书卷了卷。激动的都不知如何是好。是啊,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终于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

“来,来,来。张兄!为这个好消息干一杯吧!”说着拉张兄坐下。一起纵酒放歌,好不舒畅!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好,就这么决定了。明天就按此行程出发,一刻也不再耽搁。

几年来的思乡之情终于如愿以偿了,这个消息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他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挥毫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扩写初中作文

一天下午,杜甫正在书房里看书,突然听见窗外有许多人在谈论藓北被收复的消息,杜甫听了又高兴又怀疑,就连忙跑了出去想问个究竟,可是路人已经走了。杜甫突然想起自己的几个朋友今天刚刚从蓟北回来,他便到这些朋友家一一拜访,朋友们给了杜甫同样的回答:“今天早上,朝廷的军队把被叛军占领了八年的蓟北收复了。”杜甫也顾不上是在朋友家里,滚滚的热泪从眼眶里流了出来,滴在了衣服上,把衣裳都给湿透了。杜甫顾不上擦干眼泪就跑回了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他们听了个个眉开眼笑,多年积聚在脸上的愁容也不见了。杜甫胡乱卷起书稿,因为太高兴了,所以就象发狂了一样。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他要放声高歌,他还想喝酒,喝个一醉方休。趁着明媚的春光,杜甫要回他八年末回的家乡,回家的路线都想好了,先走水路,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而下就来到了襄阳,再上岸走陆路就可以回到家乡洛阳了。想到这里,杜甫有感而发,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藓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扩写初中作文

这一天,到处弥漫着雾气,太阳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虽然是春天,可是人们却觉得花儿一点也不鲜艳。杜甫没精打采地在街上走着。此时,距离时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已过去了八年。在这八年里,玄宗、肃宗相继离世,长安、洛阳失而复得,安禄山、史思明相继被儿子杀掉,安禄山的儿子也死了。虽然东都已被夺回,但它依然不安全。杜甫在巴中等待着叛军被消灭。

前方出现了一个黑影,它边叫边跑:“叛军的大本营------幽州已经被收复了!”原来,这是个张贴布告的骑兵。杜甫留下了兴奋的泪水。他奔向酒店,买了两大缸酒。回到家中,他告诉了家人们这个特大的好消息。家中的忧愁立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手忙脚乱的“乒乓”声。好不容易收拾好家私,杜甫一摸衣服,发现它是湿的,也不知道是泪水还是汗水。他换了件衣服,走出家门,发现雾已经散了,太阳已经升至头顶。他奔向市场,买好菜,又去买了六大缸酒,请来三位好友,一起来喝酒。他们每人喝了一大缸酒,都睡着了。晚上,他们又喝了那么多酒。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3.却看:回过头来看。妻子:妻子孩子。

4.漫卷:随便卷起。

5.白日:白天。纵酒:纵情喝酒。

6.青春:绿色的春天。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7.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8.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浦起龙《读杜心解》)。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扩写初中作文

这天,杜甫刚出门,就发现人们都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也不知在谈论什么,酒楼、茶馆里都围满了喝酒的人,还有一些孩子们在路边又蹦又跳,他们的嘴角都挂上了甜甜的微笑。这时,一位老者突然拉着杜甫的手,颤抖着说:“杜大诗人,你…你知道吗?官军…终于收复河南河北啦,我们的苦日子终于到头啦。”说完,便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而杜甫则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看着他,这时,一个年轻人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杜诗人,您听说了吗?官军终于收复河南河北了,我们终于可以还乡啦,走。喝酒去!”杜甫这才知道自己没有听错,官兵真的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了。他连忙赶回家,牙齿在不停地颤抖,刚一到家,泪水便兴奋地流了出来,沾满了衣服。妻子问他怎么了,他才哽咽着,断断续续地告诉妻子,官兵终于收复河南河北了。妻子听后,笑容满面。杜甫来到书桌前,用颤抖的双手胡乱卷起书桌上的诗书,随便装起来,对那桌上打翻的墨汁也毫不在意。他叫来一旁正在玩耍的儿子说:“去!去打二两酒来,今天高兴,我要喝个一醉方休!”杜甫边喝酒边唱歌:“今天的天气真正好,处处好春光,鸟儿欢唱蝴蝶舞,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啊,我们的苦日子终于到头了,赶紧收拾东西,赶快还乡····”杜甫有感而发,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扩写初中作文

今天大清早我像往常一样去打探,有没有叛军来到这片地方?把我们给抓走,好在并没有人要把我们给抓走,在我打探消息的时候,我突然听到有人说我们国家的军队收复了失地,这意味着我长达八年的逃亡生活就此结束。

我一激动,跳了两米高,老泪纵横,仰天长啸,老天有眼啊!我终于能安稳的度过下半生!眼泪哗哗的流,衣服上全是泪水,可我激动的一点都不嫌弃,我转头看看我的妻子,还有我的孩子,他们开心地准备着丰盛的大餐,庆祝国家收复失地,悲痛的表情都烟消云散了。

他们做好了饭,我随意的把平时的宝贝“书”卷了起来,开开心心的`去吃饭了。

接下来的几日,我白天高声唱歌,花儿都跟我一起摇头开心,小鸟也咋咋咋的给我伴奏,我大声高歌:好运来,好运来,好运来……可是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于是找朋友过来把我珍藏82年的拉菲,拿出来大口喝,呀,真香!并且唠唠嗑。

聊着聊着,我坐在那想着,这不春天到来了,我伴随着春天那温暖的阳光和妻子还有孩子一起回到了故乡,现在恨不得立马从巴峡坐这那小小的船,看着那良辰美景,穿过巫峡,再从襄阳这座繁华城市,来到洛阳这座更繁华的城市,到达我那可爱的故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扩写作文

湛蓝如洗的天空中,一朵朵白云飘荡着,阳光透过云层,射向大地,大地仿佛一派勃勃生机。

在庭院的小屋里,杜甫坐在书桌前,手托着下巴,自言自语道:“唉!这七年多的安史之乱不知何时才能停止,唉!”他又叹了一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顺手拿起一本书,翻翻看看。

“杜兄,大好消息,大好消息……”隔窗地王兄大声喊道。他直奔进屋子,气喘吁吁地说道:“杜兄,好消息,府衙……府衙门前贴出安民告示啦”“什么?王兄,你慢点说。”杜甫站起身来,对王兄说道。“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啦。”“这……这是真的吗?”端茶进屋的的夫人惊讶地问道。杜甫听了,激动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顿时,眼眶湿润了,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撒满了衣裳,手中的诗书胡乱地卷了卷,高兴地简直要发狂。老伴把孩子们叫了过来,把这一喜讯告诉他们,他们听了,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地抱着妈妈地脖子,高兴地说道:“我们可以回家乡咯!我们可以回家乡咯……”一个不寻常地消息,带给杜甫一家无比开心的一天。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导学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763年被官军收复。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

蓟北:河北北部地区。

却看:再看。

却:还,再。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漫卷:随意把书卷起。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白日:表现时光美好。

放歌:放声高歌。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

即从:立即从某地到某地。

巴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嘉陵江上游。

穿:穿越。

巫峡:因穿过巫山得名。长江三峡之一。现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平原的分界线。

便下: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元知”,即本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话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也就是说,陆游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这一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儿子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王师”指宋朝的军队。“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进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寥寥数字,既包含诗人热切的盼望,坚定的信念,也寄托着把他呼号一生“北定中原”的心愿和末了的事业要下一代来继承,希望孩儿们努力奋斗,实现遗志,不要忘记你们父亲还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做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还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陆游、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他爱国诗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2、教学《示儿》,教师可从陆游临终遗愿导入课题,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体会这位爱国诗人遗嘱的感人之深。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先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之苦。在这个基础上来读课文,对杜甫的“喜欲狂”可能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3、教学这两首诗,还是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可让学生参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例如《示儿》,可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从“悲”字学生可能体会到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伤;从后一句中可能体会到诗人对收复失地寄予的无限希望。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说一说,杜甫高兴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看出杜甫的高兴。

4、这两首诗明白如话,却感情饱满深厚,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这一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到。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啊!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样激动、欢喜,不仅仅是自己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教学时,可在学完两首诗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让他们体会悲之切和喜之狂表达了相同的爱国之情。可让学生补充朗读几首两位诗人的其他爱国诗篇,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的《归雁》和《月夜》,进一步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思。

词语注释。

示儿:告诉自己的儿子。示,告知。

元知: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

万事空:意思是什么都不存在。

但:只。同:统一。

九州:中国的代称。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无忘:不要忘记。“无”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翁,父亲。

剑外:剑门关以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

蓟北:指现在的河北省北部。

初闻:刚刚听到。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

却看:再看。

妻子:指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这里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词语积累。

一、近义词。

初闻――忽闻无忘――勿忘放歌――高歌。

却看――再看即―就。

二、反义词。

无忘――忘掉不见――只见悲――喜无――有。

三、多音、多义字。

难句解析。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两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两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伴和。

古诗新教

师(吟诵):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生鼓掌)。

师:这首诗叫什么名字?作者是谁?老师刚才的吟诵怎么样?

李秋华:这首诗名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是杜甫。

王娟:老师吟诵得非常棒!

师:棒在哪里?老师非常喜欢听大家表扬。许晴云。

许晴云:谢谢老师。老师表达出了杜甫听说官军收付蓟北后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

师:能不能具体谈一下?

许晴云:我查过资料,当时因为安史之乱的暴发,杜甫带着全家整天逃难,一路上吃饭和安全都成问题,现在忽然得到官军收复蓟北,也就是叛军基本被消灭的消息,当然非常高兴。老师刚才就表达出了这种激动和喜悦的心情!

武学青:老师朗诵得好,不过如果我来读的话会更好。

师(做拱手状):愿闻其详。

武学青:谢谢老师,谢谢大家。我朗诵的时候会一边快步走一边挥舞着胳膊,最好还要被什么东西绊一下,摔个仰八叉。

(生笑)。

师:那么请你给大家朗诵一遍。

(武学青按照刚才说的方式激情朗诵)。

师(再次做拱手状):这位高才吐字清晰,感情真挚,动作表情活灵活现,真把杜甫演活了,佩服佩服。因为提前已经将这首诗背会,所以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吟诵,如果如果你认为自己吟得好还可以请同桌欣赏欣赏。

(生自由吟诵,同桌互相鉴赏)。

师:现在哪位小杜甫有信心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平?请大家注意表情、语气、动作和节奏,朗诵完之后还要向大家传授自己的诀窍。

麻晓蕙(吟诵后说):这首诗我之所以朗诵得这么好(生笑)是因为我跟爷爷学过古诗的读法。这是一首七言诗,七言诗的每句话都是七个字,我爷爷说前两个要连读,第三第四个字连读,第五第六个字连读,第七个字单独读。

刘真:老师早就讲过了,老师还讲过可以前两个字连读,第三第四个字连读,第五个字单独读,最后两个字连读。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小麻,真羡慕你有一位这么有学问的爷爷。同学们,小麻的读法叫二二二一法,刘真的读法叫二二一二法。大家在朗读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诗文和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两种读法。

(板书:掌握节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露一手?有请刘芮。

刘芮(吟诵后说):我觉得麻晓蕙和刘真读得都很好,不过读诗最重要的是抓住诗的思想感情。我吟诵的时候就抓住了作者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和一些关键词语来读的。

马明明(突然插话):愿闻高论。(模仿老师慌乱地向刘芮拱手示意)。

(生笑)。

刘芮(一本正经拱手作答):不敢不敢。我主要是抓住了“忽闻、愁何在、漫卷、欲狂、放歌、好、即从、便下”这几个词。

师:刘芮同学说得不错。

刘朝歌:还有一个“穿”字。对不起老师,我没有举手。

师:没关系,你说得非常好。和刘芮一样好。同学们,正像刘芮同学所说的那样,一首师要想吟诵得好不光要掌握诗的一般节奏,更重要的是必须真正理解诗意,并抓住最能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这样才能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来。(板书:抓关键词忽闻、愁何在、漫卷、欲狂、放歌、好、即从、穿、便下)。

师:那么找出关键词后应该怎么读呢?

廖雯:用轻快的语气读,因为轻快的语气可以表现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张凯:关键词应该重读,只有重读才能表现出作者的激动心情。

刘苗苗:我认为廖雯和张凯说的都有道理,不过最好是将他们的意见综合起来,用又急切又响亮,不是不是,用又急切又重的语气读,就像我爸爸那次彩票中奖时说话一样。

(师带头为三位同学热烈鼓掌,并与生共同吟诵全诗)。

唱出诗歌原有的味道来。

师:何谓诗歌?诗者歌也,歌者诗也。我们现在学的大部分古诗在古代都是配乐歌唱的,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古诗在当时都是歌词。

武学青:周杰伦的《蜗牛》现在都变成课文了。

麻晓蕙:是不是读着很像诗?

师:那本来就是一首诗。谁会唱?

(生纷乱地各自敞开喉咙唱歌)。

师:那么现在谁能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谱上曲子唱一唱呢?

(刘真在争得老师同意后开唱)。

师:喔,刘真真聪明,知道借用《虞美人》的现成调子,不过是不是太凄凉了点?与本诗的情感不符。

(冯君生开唱)。

师:冯先生(生笑)用的是《大中国》的调子,嗯,不错,够喜庆!表扬!

(众生忍耐不住,纷纷私下开唱)。

师:谁能全完用自己编的调子唱?未经允许盗用别人的调子是侵犯知识产权的哟!

(生各显其能,放声高歌)。

诗意翻译中的别样风采。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吟诵这首诗,给大家2分钟时间,自由吟诵。

(师生自由吟诵,然后齐声吟诵)。

师:我知道大家对这首诗的理解已经非常深刻了,可是还是想检验一下大家的真实水平。怎么办呢?你可以用一下三种方法来证明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幻灯片出示):

第一,用连环画的形式解释诗意,每幅图下面还要配上简洁的文字说明;

第三,编写剧本,题目自拟,根据诗意合理设置人物,尽可能仅用人物对话就能充分地表现诗意。

(生各自埋头创作,10分钟后开始展示)。

李秋华:我采用的是连环画形式,请大家多提意见。(在老师帮助下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

许晴云:李秋华的文字说明很好,就是画得不太像,把人都画成妖怪了。

(生笑)。

师:李秋华没有专门学过绘画,大家重点看他的画有没有完整真实地表达出诗意。

(生七嘴八舌地评论,仍然揪住李秋华的绘画水平不放)。

李秋华:谢谢大家,谢谢老师。我主要是抓住了“漫卷,涕泪、纵酒、穿”四个关键词画的。画的不好,请多包涵。

(师带头鼓掌)。

王盈盈:我写的是小说。不过有点短,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王盈盈(一遍在投影仪上打出原稿,一遍大声念):今天家里又断粮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一遍低头走着一边在心里嘀咕。突然前面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连忙前去观看。只见人们都喜气洋洋的围在一起,大声议论着什么。什么?官军收复蓟北了?耶!太好了!太好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几乎蹦了起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在衣服上。连忙跑回家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一进家门,只见妻子为没有米做饭发愁呢!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回老家回老家!官军收复蓟北了!我们可以回河南老家了!”说完连忙手忙脚乱地收拾桌子上的书,激动得都快发狂了。我一面大声唱着歌一面让妻子给自己拿酒喝,大好的春光正好伴随自己回家乡,心里怎么不着急呢?得赶快去订船票,坐着轻快的小船,从巴峡飞快地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就直奔洛阳。真是太棒了!

师:大家说他们王盈盈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还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刘芮:王盈盈对诗意理解得很好,就是细节描写太少了,如果我写的话一定把全家人激动的情景写得详细一些。

刘苗苗:应该将杜甫心里怎么想的再写得详细一些。

冯君生:他老婆(生笑)听到这个好消息竟然什么都不说?那不成了傻子了吗?

(生大笑,课堂在笑声和自由的吟诵声中结束)。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导学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学习目标:

1.明确中考诗词鉴赏考点。

2.熟悉常考诗词鉴赏题型。

3.掌握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考题回顾: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___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的心情。(2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探究方法:(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了解作者,关注背景:从作者的生平经历来看诗词中的思想情感,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诗词中的情感。

的思想感情。

的思想感情。

(二)分析标题,抓住文眼: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情感。

1.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些诗歌的标题,说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春夜喜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钱塘湖春行》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标题中有“咏”“题”加物象的如《咏煤炭》,一般为咏物诗,这类诗一般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也就是托物言志。

廖满林。

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

1﹑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像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会写诗中生字“涕”“洛”。并理解诗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能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1﹑鼓励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找诗歌写作背景,即了解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之苦。并做相应摘抄,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有助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地图,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师:“快”快乐,舒畅。试想诗人会遇到什么样的的事情产生什么样的心情才会写下一生之中最快乐的诗句?出示:-----遇(听)到(大快人心)的事产生(极度兴奋喜悦的心情)才会写下(最快乐)的诗句。(生自由表达想法。)。

师: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就是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齐读。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听说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听你讲述题目的意思,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示儿》一课中,陆游称朝廷军队为(王师)收复失地是叫(定)如果用陆游的说法,可怎么说“闻王师北定中原”但陆游直至死前,也不能实现心愿,所以他“悲之切”。(板书北宋——陆游——“未闻王师定中原”——悲之切)。时隔400多年,说法不同了,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是什么呢?学完这首诗,我们就能找到答案。请结合诗的题目把板条上的话说完整。(杜甫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极度兴奋,极度喜悦,写下了这首最快乐的诗。)。

二、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一起读黑板上这句话,给自己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能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回答自己的问题。(预设:为什么听到这一消息,如此高兴?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歌写作背景。及“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平叛捷报一旦飞来,饱经战乱祸患,漂泊他乡的诗人会做怎样的描述呢?(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指名生读,齐读。

交流,预习过程中,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难点预设:学生在地名,以及古今异义的词。如:涕泪却看妻子白日青春。

突破措施:一,借助地图,分别标出{河南河北,剑外(四川)蓟北(河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二,生生,师生互动理解:涕泪:激动的流下泪水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儿女白日:晴朗的日子。青春:美好春光。

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师:结合黑板上这句话说说整首诗的主要内容。(杜甫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他想自己终于可以和家人回到家乡过安定的生活了,于是他极度兴奋,极度喜悦,写下了这首最快乐的诗。)。

三、与诗篇﹑对话,体验感悟解诗情。

师:此刻诗中的杜甫是开心的,那他在流浪他乡,流离失所的这八年里,过的是怎样的生活,让他如此期盼战争的平息呢?“安史之乱”是唐朝的不幸,但对于唐诗的创作却是一个大幸。因为这八年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经历,也是他写进诗歌的重要内容。这一期间的诗,虽也有关於个人穷困潦倒的感慨,更多的诗是描述百姓的苦难。用心读,相信你会有所收获的。(组长分发相关的诗句内容):

1﹑......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欲嗔。

小儿强解事,故所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选自杜甫《彭衙行》。

2﹑三男夜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

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选自杜甫《石壕吏》。

翻译:三个儿子应徵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著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裏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选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翻译:豪门多余腐臭的酒肉,路旁却有冻死的骷髅。

4﹑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选自杜甫《春望》。

翻译:我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师读: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问:深受战争之苦的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

这是诗人的苦难经历。(板书:苦难)。

师: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此时,他的心情如何?(悲喜交集心情难以言表,喜极而泣,涕泪交加。)(板书:悲喜交集)蓟北”已收意味着什么:“,百姓水深火热之苦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指名读。评点。再读“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高兴的泪,欣慰的泪,舒坦的泪。)。“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患难与共、历经风雨的妻子儿女愁云不再,喜气洋洋的情绪让诗人更加高兴万分,总算可以给他们一份幸福安详的生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人此时是怎样的漫卷诗书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隧道,把你见到的诗人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从此以后,不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颠沛流离,远走他乡,可以家人团聚,尽享安详的生活,怎不让诗人欣喜若狂。(板书:欣喜若狂)指名读,齐读。

(3)、对话感悟“放歌纵酒”。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读五六句。(板书:放歌纵酒)白发苍苍的诗人在大白天里又是放歌,又是纵酒,是因为他听到了——看到了——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回乡的路上有——做伴,有——做伴,还有——做伴,此时,他的心情怎样?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请你带上这样的无以名状的快乐情感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指名读,全班读。

(4)、体验感悟“归心似箭”。在歌声与美酒中,诗人想到了什么?指名读七、八句诗。让我们看看从剑外到洛阳是怎样的千里迢迢?(地图),“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出示小黑板:即从巴峡下巫峡,便穿襄阳下洛阳)比较,合适吗?让学生明白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说说诗人回乡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此时的诗人思绪飞扬,他的心早已飞到千里之外的洛阳。阳春三月的洛阳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你能从诗句中找出关键的词说说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吗?(归心似箭;轻快愉悦,爽朗奔放……板书:归心似箭)李白曾有一句诗,和杜甫的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的眼里,故乡就在眼前,美景就在眼前,洛阳就在眼前。让我们一同感受归心似箭的诗人轻快、爽朗、愉悦的心情。齐读。

师:当年,杜甫随着浩浩荡荡的逃难人群别离了故乡,历尽千辛万苦。现在,他又要和千千万万还乡的父老一起重归故里。这份喜悦,只是诗人一家人的喜悦吗?还有谁的喜悦?这是人民诗人杜甫的心声,更是唐朝千千万万苦难子民的共同心声。(板书:人民)。

3、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悲喜交集的杜甫,欣喜若狂的杜甫,放歌纵酒的杜甫,归心似箭的杜甫。这个喜讯让诗人多年的沉郁一扫而光,喷薄而出,写就了生平第一首快诗。

师配乐范读。

让我们与欣喜若狂的诗人一同放歌吧。(配乐齐读)。

让我们与千千万万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配乐齐读)。

因为杜甫胸怀祖国,关心黎民疾苦,所以笔尖流淌的爱感动每一个读者。今天我们把感动变为动人的旋律吧!(配上歌曲《我的祖国》的旋律,师生演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四、与自我对话,迁移运用练语感。

现在结合整首诗歌的内涵用自己的话说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的原因,并写下来。(如:杜甫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他想自己终于可以和家人还有千千万万的苦难人民一起回到家乡过安定的生活了,于是他极度兴奋,极度喜悦,写下了这首最快乐的诗。)五、课外阅读,开拓视野懂诗人。

1、背诵这首诗。

3、回乡后的杜甫是否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呢?找几首安史之乱以后杜甫的诗读一读,体会诗人后半生的生活和情感,想想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诗人。

板书设计:北宋陆游未闻王师定中原悲之切爱。

悲喜交集。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四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课后第2、3题。

古诗两首示儿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元知”,即本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话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也就是说,陆游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这一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儿子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王师”指宋朝的军队。“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进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寥寥数字,既包含诗人热切的盼望,坚定的信念,也寄托着把他呼号一生“北定中原”的心愿和末了的事业要下一代来继承,希望孩儿们努力奋斗,实现遗志,不要忘记你们父亲还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做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还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陆游、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他爱国诗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2、《示儿》,可从陆游临终遗愿导入  课题,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体会这位爱国诗人遗嘱的感人之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先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之苦。在这个基础上来读课文,对杜甫的“喜欲狂”可能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3、这两首诗,还是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可让学生参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例如《示儿》,可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从“悲”字学生可能体会到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伤;从后一句中可能体会到诗人对收复失地寄予的无限希望。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说一说,杜甫高兴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看出杜甫的高兴。

4、这两首诗明白如话,却感情饱满深厚,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这一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到。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啊!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样激动、欢喜,不仅仅是自己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时,可在学完两首诗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让他们体会悲之切和喜之狂表达了相同的爱国之情。可让学生补充朗读几首两位诗人的其他爱国诗篇,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的《归雁》和《月夜》,进一步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思。

词语注释。

示儿:告诉自己的儿子。示,告知。

元知: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

万事空:意思是什么都不存在。

但:只。同:统一。

九州:中国的代称。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无忘:不要忘记。“无”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翁,父亲。

剑外:剑门关以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

蓟北:指现在的河北省北部。

初闻:刚刚听到。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

却看:再看。

妻子:指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这里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词语积累。

一、近义词。

初闻——忽闻  无忘——勿忘  放歌——高歌。

却看——再看  即—就。

二、反义词。

无忘——忘掉  不见——只见  悲——喜  无——有。

三、多音、多义字。

难句解析。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两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两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诗人身在樟州,心已回到故乡。“即从”“便下”“穿”“向”这些富于时间紧促性和行为跳跃性的词语联系起来,势如飘风。

课后题解。

思考·练习2。

(1)但悲:只感到悲伤;九州同:全中国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妻子:妻子和孩子;喜欲狂:高兴得要发狂。

却看妻子愁何在:再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

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思考·练习3。

不同。《示儿》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表达了因祖国由战乱到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文章结构。

《示儿》是七言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讲究对仗。

全文翻译。

《示儿》:人死去原知道万事皆空,只悲痛没亲见南北一统。南宋大军哪天北伐将中原平定,祭祀莫忘把喜讯告诉你父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忽然听说唐朝的军队收复了蓟北,刚听到这消息时我的眼泪湿透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白日里我要喝着酒放声歌唱,春天美好的景物伴随我回家。立即就要从巴峡穿过巫峡,穿过襄阳,回到洛阳。

学习要点。

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文章导读。

这两首古诗抒发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示儿》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临终时作的诗,相当于遗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自杀,诗人听到官军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胜利消息后,十分欢快,便写下了这首爱国的诗篇。

中心思想。

《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第12页 。

相关范文推荐
  • 11-25 教师代表誓师大会发言稿(优质16篇)
    在各种正式场合,比如会议、庆典等,人们通常会准备一份发言稿来确保在讲话时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编特地收集了一些备受好评的发言稿样本,希望能为大家提
  • 11-25 大学生创意活动策划(优质12篇)
    活动策划的目的是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大型体育赛事的活动策划范文,揭示背后的丰富经验和奇思妙想。1.基本情况简介:为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
  • 11-25 售后服务方案(汇总16篇)
    服务月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技能和专业素养。在浏览以下范文时,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现代汽车一家亲,服务健康行”——夏季空
  • 11-25 我和汉字的故事初中(实用20篇)
    优秀作文是我们对于题材选择和写作结构恰如其分,以及内容丰富和观点鲜明的展示。在这里,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11-25 科研联盟活动的心得体会(优质17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空间,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高自己。下面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人群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同的视角和思考。
  • 11-25 母亲事迹材料(专业16篇)
    事迹材料可以对个人或团体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有助于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接下来是一些真实事迹材料的选取,希望这些内容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 11-25 公司发展规划方案大全(12篇)
    公司的经营状况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和其他指标来评估和分析。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写公司总结的技巧和要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在云南沿边经济地理版图上,临
  • 11-25 班子成员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汇报(实用14篇)
    范文范本可以启发我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学习优秀范文的独特观点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开阔自己的思维视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独特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
  • 11-25 青年节励志演讲稿(通用16篇)
    生命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只有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才能征服一切。以下是一些励志故事的摘录,你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励志力量。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 11-25 小豆芽成长记(通用19篇)
    优秀作文的篇幅要适当,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要能够充分发挥出作者的观点和思考。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写作的要领和技巧。“泡绿豆啦!跑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