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三年级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4篇)

三年级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4篇)

时间:2023-11-26 05:48:09 作者:雁落霞三年级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4篇)

教学计划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想要写一份出色的教学计划?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三年级《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乐意参与绘画活动,体验表现与创造的乐趣。

2、学习画小蜜蜂的基本特征,并能大胆地表现蜜蜂踩蜜的情境。

3、发展各种线条的组合能力。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经验准备:在生活中了解过蜜蜂及其知道它是什么样子。

物质准备:绘画范例、小蜜蜂大图多媒体课件、幼儿绘画工具。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指导语:小朋友们好!我有个问题想要问你们。

问题:你们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吗?那现在是四季中的哪一个?

指导语: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都开放了,嗡嗡嗡,谁飞来了?

2、引导幼儿整体欣赏图片及观察蜜蜂的外形特征,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

指导语:谁知道蜜蜂有什么本领?

二、讲解示范。

边示范边介绍画法及其步骤,认识蜜蜂的外形并学习其绘画技巧。

指导语:先画蜜蜂的头(圆圆的),头上有两只眼睛,还有两只触角,再画椭圆形的身体,身体上有花纹,身体下面有四只脚,身体上有一对美丽的翅膀。

指导语:蜜蜂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最喜欢什么?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吧。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指导语:请小朋友搬小椅子安静地画出你要画的蜜蜂,在画小蜜蜂的基础上,进行添画有关的背景图,如春天美丽的花、草等。你要需要帮助话请举手不做声。

四、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

(教师对于好的作品加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五、将幼儿作品布置成展板,供幼儿继续欣赏。

三年级《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尝试使用提供的半成品材料,进行色彩装饰以及粘贴。

2、能结合小蜜蜂的外部特征,运用毛根、活动眼睛等物件,设计出可爱的造型。

3、培养良好的手工习惯,能耐心有序地完成作品。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纸杯、卡纸、黄色毛根、活动眼睛。

2、自行准备:胶棒、水彩笔或油画棒。

3、教师准备:小蜜蜂成品、小蜜蜂图片若干张。

一、谈话活动。

教师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说一说这是什么动物?它长什么样子呢?日常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它?引导幼儿说出蜜蜂的外部特征。

二、教师出示成品,幼儿进行欣赏并讨论制作方法。

(1)师:小这只小蜜蜂可爱吗?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小蜜蜂有什么异同点?

欣赏杯身的装饰,思考涂哪种颜色比较美观。

师:我们的`杯身漂亮吗?你想怎样装饰杯身呢?(将杯底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师:这是小蜜蜂的翅膀,蜜蜂的翅膀长在哪里呢?

师;我们的小蜜蜂有了翅膀,再将小眼睛,固定在纸杯上方,并用水彩笔画出小蜜蜂的鼻子和嘴巴。

师;毛根是怎样固定在小蜜蜂的头顶部呢?

三、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将制作好的成品,与小伙伴们进行分享。

幼儿与小伙伴将自己制作的成品进行互换,感受互相分享成果的乐趣。

这节课培养了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小蜜蜂制作中有很多精细的动作,例如小蜜蜂的翅膀需要先折出一条细细的边,需要孩子手和脑高度配合,协调一致,才可以完成。

文档为doc格式。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情意目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学习“蜻蜓”:(1)都是什么偏旁?因为……(它是昆虫)。

(2)提示:注意“蜓”右边的写法。

出示“蜻蜓”图片:看,一只蜻蜓飞过来了。喜欢蜻蜓吗?为什么?

(可以从外形和作用等方面说。)。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指导读好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谁捉蜻蜓?为什么放蜻蜓?)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义。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愿意像老师一样美美地读课文吗?

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3、检查情况。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齐读。

然后分组出示,理解词义:

(1)苍蝇、蚊子、孑孓。

发现了什么?

(“苍蝇”“蚊子”读成轻声,都是害虫。)。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那你知道“苍蝇”、“蜻蜓”幼虫的名称吗?“蛆”,“水虿”。)。

(2)一撅一撅、抢着说、掌握、据说。

观察字形,发现什么?(都有“手”,都是动词。)。

理解哪些,不理解哪些?

(文中说蜻蜓的尾巴“一撅一撅”,看到过吗?指名演示动作。指导朗读这句话。)。

(出示文中句子,读“七嘴八舌”这个词语。把句子多读几遍,想想该怎样读才能表现“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四人小组可以商量并合作完成。师读提示语,三名学生配读。或小组合作朗读表示。)。

(“掌握”能换个词表示相同的意思吗?——掌控、控制、把握。)。

(给“据”组词,“根据、依据”;据谁说?别人说——出示句子,指名读。你看到过蜻蜓咬尾巴的现象吗?人们还根据这种现象编出一句歇后语,“蜻蜓咬尾巴——自吃自”。当然,依据别人说的话,就有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你觉得呢?老师也不知道答案,怎么办?留作课后查找答案。)。

(3)结构、复杂。

(“复”这个字怎么记?出示句子,指名朗读,什么结构复杂?为什么这么说?其他动物的眼睛相对蜻蜓来说结构就比较“简单”。)。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顺序。

1、交流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谁捉蜻蜓?(一群孩子)。

后来为什么又放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了,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他们放了蜻蜓。)。

2、板书“陶行知”,指导写“陶”,师介绍: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所以要尊称他为“先生”。我们还曾经学过他专门为小朋友写的儿歌《人有两个宝》“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陶行知先生非常热爱孩子,对孩子们总是和蔼可亲的样子,文中有一个生词就是讲这个意思的,找一找。(“慈爱”,直到写“慈”,给“慈”组词,“慈祥、慈眉善目”;读出这个词语包含的感情。)。

3、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爱着孩子们,当他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时,并没有责怪他。

们,而是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说他们放了蜻蜓。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也归纳成三个字。(“谈蜻蜓”或“识蜻蜓”)。

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这三个内容?

5、愿意和同学们合作朗读这个故事吗?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1、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先生跟他们介绍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孩子们怎么就自愿把蜻蜓放了呢?下节课继续研究。

五、作业。

1、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2、阅读《拓展》上有关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捉蜻蜓。

19、放飞蜻蜓谈蜻蜓。

放蜻蜓。

陶行知先生。

慈爱。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捉蜻蜓”的?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3、想想,他们捉到蜻蜓时的心情,会说些什么?(快乐)。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2—10自然段:

(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自然段多读几遍,陶行知先生和孩子谈了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交流讨论:

a、从蜻蜓本身讲:(三方面:吃食、尾巴、眼睛)。

吃食:

(1)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

(翠贞、一个小男孩、几个七嘴八舌的孩子,角色扮演,体会“七嘴八舌”。)。

(2)后来陶先生怎么介绍的?(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是益虫。)。

(3)补充知识:

(一只蜻蜓每小时吃20只苍蝇、840只蚊子,每天吃1000多只小飞虫。还吃稻飞虱、浮尘子等。)。

课件展示水虿、孑孓。读第6自然段。

(4)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点?

(5)课件欣赏:复眼。

(6)除了尾巴、眼睛,你还知道蜻蜓的什么知识?

(7)课件出示小知识:(种类、飞行、产卵、低飞原因。)。

(8)说话训练:听了、读了这些知识,用上“我知道……还知道……”说说你对蜻蜓的了解。

(9)指导朗读6—10自然段。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三年级《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认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他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实验目的:

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要素:

数量——四十只。

特征——背上做了白色记号(过程中二十只蜜蜂受伤)。

条件——两里半、沿途有许多景物、逆向的微风。

结果——四十分钟,两只飞回,并带有满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只飞回;

共计十七只蜜蜂飞回。

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法布尔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昆虫学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让我们获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严谨与条理,又可以让我们体会人文的细腻与真诚。从科学的角度,法布尔的思考是比较周密的,实验过程是条理清楚的,对实验的记述也是比较客观的。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辉。如过程中小女儿爱格兰的表现,以及作者对蜜蜂“眺望”“遥远的家园”和“怀念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们在了解科学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几许亲情与关爱。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扔、劣、免、弃、闷、证、阻、环、拥、沿、括”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课前让学生搜集动物奇特的本领。

法布而的常识和他的《昆虫记》。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先出示介绍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学生可以补充)。

2、师问:你知道为什么法布尔能够成为昆虫学家?你知道他是怎样进行观察实验的吗?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抛弃”、“扔到”、“货轮”可让学生做动作理解;

如:“证实”、“闷了”、“凭借”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另外学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如:“眺望”、“触到”、“逆向”等小组内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法布尔进行“蜜蜂”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实验得到的结论。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1)我明白了无论蜜蜂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1(让学生找出能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能力的有关语句。)。

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带它们走了二里半路;(引导学生明白从距离上说明在这样的距离范围内蜜蜂回到蜂巢没有问题。)。

2“我在屋檐下的蜂窝里捉了四十只蜜蜂”、“有二十多只蜜蜂受到损伤”、“有十七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从数量上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3“空中吹起了微风。”、“沿途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从环境上说明,情况很复杂,对蜜蜂认路增加了难度。)。

4“蜜蜂们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说明蜜蜂辨认方向不是像我们人类一样选择大的景物作为参考,并出示课后第二题,地一句话,学生理解着重号词语的意思)。

以上交流的重点是实验的过程,其它两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一下。(同时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4、讨论:读了课文,受到怎样的启发?

引导学生说出:

a:办事应该像法布尔那样仔细认真;

b:从文中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充满爱心与同情心的人。

……。

5、师:我们身边有多少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也曾产生过多少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像法布尔一样有追根求源的精神,我们也能一步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6、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中可以用“熟字+偏旁”的方法识记“劣、闷、证、阻、环、拥、括”;用比较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扔(仍)”“免(兔)”“弃(弄)”“沿(没)”。注意“扔”的右边“乃”不要写成“及”;“免”字不要多一点写成“兔”;“弃”字不要少写一点,上面写成“亡”。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师:许多动物有着奇特的本领。“词句积累”中列举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说说对课后列举词句的理解,也可以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趣闻。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语文三年级下册21.《放飞蜻蜓》教案设计(第一课时)知识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堂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过程与方法3、、帮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情感与态度感受陶行知先生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懂得保护有益动物。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教学难点:陶行知先生为什么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感悟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的五次对话,体会陶行知的和蔼可亲与循循善诱。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说话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较差,要了解蜻蜓、认识陶行知都有一定的难度。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1.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板书:放飞蜻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走入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阅读,感知课文.(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3)第三遍读,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2)指名学生读,正音:“贞、蚊”是前鼻音;“埂、衡、蝇、抢”是后鼻音;“舌”是翘舌音。(3)指导书写“蜓”“衡”(3)质疑,有哪些词你不理解,讨论后交流。“孑孓”、“一撅一撅”的意思(4)文章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孩子们(谈蜻蜓),使他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蜻蜓)的`故事。4.合作学习生字。在小组内交流识字的方法,描红书写,互相评议,把字写美观。(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1、查阅有关蜻蜓的资料,读一读。2、查阅有关陶行知的资料江伟英老师课后点评:1、幸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适度,对基础目标,即小学阶段阅读课堂都要关注的基本要求,比如学会本课应当掌握的生字,做到会读会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识字和写字,幸老师不但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针对每个生字的具体情况,分别从音、字形、和正确书写三方面定了教学重点。2、利用多种识字、记字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3、课堂互动气氛活跃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

课时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1、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板书:蜻蜓。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

2、揭题、读题,读好“蜻蜓”这两个后鼻音。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

3、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这个和小朋友们说放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4、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扫除障碍,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5、检查自学效果:

二类字带的词语:翠贞田埂平衡据说孑孓一撅一撅的。

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

(2)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可以再交流一下。

(3)检查对课文的朗读,相机正音。指导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

(4)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学生交流。说近义词:慈爱抚摸入神说反义词:复杂。

(5)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落。

一(1)捉蜻蜓。

二(2—10)谈蜻蜓。

三(11)放蜻蜓。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蜻蜓了?“纷纷”“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

(2)从孩子们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课题“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蜻蜓的资料。

五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重点分析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难点分析理解重点句子。

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播放《草原》电视教材,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引导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组织学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读读课文,

3.指导勾画。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出示生字、生词

2.引导理解词语。

3.引发思考,组织讨论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组织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线索

3.组织交流、整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1、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2、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4、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5、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6、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7、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8、理解词语。

9、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0、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12、交流、整理:(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13、完成作业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引入:

1、有人说:“书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2、出示课件:你认为“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的大门”。

二、教学第二自然段,品读,入境悟情。

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完成填空。

(一)教学写银杏树的句子。

2、(出示银杏树的叶子图)这就是银杏树的叶子,它像什么?

3、其实这句话也可以这样写(出示句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4、我们再和原句比一比(出示句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5、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更好?为什么?(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是一个比喻句,让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银杏树的样子,扇哪扇哪让我们感觉银杏树的叶子好像活了……)。

6、假设你此刻就站在这银杏树下,望着这满树的小扇子随风起舞,你的心情这么样?(高兴)为什么这么高兴?(因为银杏树真美丽,我喜欢银杏树)那作者呢?(也喜欢银杏树)作者打了一个比方,把银杏树的叶子比成了一把把小扇子,这样写不仅让我们感觉更生动、更形象,更能表达作者对秋雨和银杏树的喜爱。你能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吗?其他同学给他评评他读得这么样(练读、指读、评读)。

(二)教学写枫树的句子。

1、秋天的银杏树是可爱的,秋天的枫树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写枫树的句子,看看你又知道了什么?(出示句子: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2、学生汇报(枫叶是“红红的”,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枫叶比成了邮票。)。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具体、更形象,能看出作者喜爱枫树,喜爱秋天)。

3、作者喜爱秋天的枫树,你喜欢吗?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三)教学写田野、果园的句子。

1、除了银杏树和枫树,作者还描写了其他景物,自己再读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作者先写了什么?(田野)想象一下: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金黄的田野里都会有什么呢?(大豆、高粱、玉米……)。

3、(出示美丽的田野)是啊,玉米笑得合不拢嘴,高粱笑得弯下了腰,这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告诉人们一个喜讯,它在告诉我们--(丰收了,丰收了。)。

4、田野里丰收了,果园里又是什么情景呢?谁来读读写果树的这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我读懂了橘子、柿子是橙红色。橘子、柿子你挤我碰。)。

5、从这个词中你看出什么?(橘子、柿子很多。)“你挤我碰”一般来说是指谁的?(指人。)是呀。你们做一做“你挤我碰”的动作。(做动作)可是在这句话中是橘子、柿子在“你挤我碰”,这是怎么回事?(作者把橘子、柿子当成人来写。)。

6、这样写你认为怎么样?(写得很好,把橘子、柿子给写活了。)这些果子也在枝头上报告一个好消息。(板书:丰收)。

7、让我们带着丰收的喜悦把这两句连起来读。(男女生合作读,课件出示句子: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

(四)解读“五彩缤纷”。

1、读得多美呀!可你知道秋雨最偏爱谁吗?他把最多的颜色给了谁?(出示句子: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省略号表示的意思)。

3、菊花可能还有哪些颜色?让我们欣赏一下美丽的菊花吧。(出示菊花课件)。

4、色彩这么多,而且这样鲜艳,课文里用上了一个什么词?(五彩缤纷)。

5、像“五彩缤纷”这样表示色彩多而且鲜艳的词语还有--(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6、你平时见过“五彩缤纷”的情景吗?(晚上,五一广场的霓虹灯全都亮了,红的、绿的、紫的、蓝的,五彩缤纷,好看极了!我从电视上看到,奥运会开幕式时燃放了好多礼花,也是五彩缤纷的。)。

7、想不想看看五彩缤纷的秋天?(播放绚丽秋景的视频)。

8、这么多的颜色是谁带来的?(秋雨)是啊,秋雨给秋天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板书:给颜色)让我们再次走进秋天,体验秋雨带给我们的惊喜。请同学们完整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三、拓展。

1、秋雨带来的颜色可不止就书上这几种呀,你能不能联系下面的景物,也来学学课文的样子说几句话。课件出示紫葡萄图,配句式:秋天的雨把绿色给了葡萄,。

2、直接出示句式:秋天的雨把给了,。

四、教学第三自然段。

1、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香甜的气味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板书:藏气味)。

2、告诉我,你都闻到了哪些香味?(有梨,香香的,可好闻了……)。

3、这么多好吃的水果,这么多香甜的味道,所以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4、闻着这香甜的味道,你的心情怎么样?(板书:欢乐)自己练习读读,一会看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都闻到秋天香甜的气味。听到你快乐的心情。

五、教学第四自然段。

1、秋天的雨,还有什么特点呢?快速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板书:报信息)。

2、这个时候,动物、植物开始忙碌起来了。我有一个好主意,你们看行不行。学习语文不仅要读还得会听。现在我读你听,看看你能记住多少。听的时候要注意听课文中有几种动物和植物,他们是谁,他们在做什么。我读完后,请你说说你记住了哪种动物或植物,它在做什么。

六、总结--回归整体。

1、秋天有绚烂的色彩,有好闻的气味,动物悄悄忙碌着,植物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这一切都是秋雨带来的,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引读,出示句子: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2、是啊,秋雨就像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通过这扇门,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呢?(五彩缤纷的、美丽的、丰收的、快乐的、香甜的……)。

3、所以,课文的结尾总结说--(齐读,出示句子: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七、识字、积累。

3、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了秋天,欣赏了秋天的色彩,聆听了秋天的声音,感受了秋天的气息,你们愿不愿意把秋天的美景永远记下来?请你们自由选择优美的句子或段落练习背诵(练背、指背)。

八、作业。

选一幅或者画一幅有秋天鲜明特点的图画,为第三单元习作做准备。具体要求请读读单元习作要求。

板书:

给颜色。

丰收。

欢乐。

传信息。

(把课题用“钥匙”的简笔画圈起来,其它词语用“大门”的简笔画圈起来)。

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预习内容】。

一、读课文: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1.读词语。

平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

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二、我知道。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预习过程中我遇到的不明白的问题。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检查:生字读音、新词的意思、课文朗读情况、了解课文的大意。

2.全班交流展示。

老师抽查预习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二、合作探究:

1.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提示:第一自然段)。

2.作者是怎样试验的?(提示:读第二自然段)。

三、

交流、点拨导学案。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四、学习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课堂练习。

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3.抄写词语。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文中词语。

三年级思品与生活《家人的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

2、学习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教学重点: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

教学难点 :体会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

课前准备:

1、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做好观察记录。

2、学生自做贺卡。

3、采访家长的录音。

4、多媒体制作。

教学过程 设计:

活动过程 :

一、创设情境:(课间播放《让爱住我家》,学生跟着唱)。

二、揭示课题:

2、在轻音乐中教师讲故事(见扩展资料:和蔼可亲的妈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三、动之以情:

1、小兔贝贝穿越时空隧道,拍摄了一些照片。(媒体出示三组照片,请照片上的学生介绍家人为他所付出的爱)。

2、其他学生讲述家人关爱他的一件事。

3、家人对我们的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习、培养兴趣爱好、生病时,其实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都能体现出来,比如,早上起来,家人为你……(四人小组交流一天中家人为你所做的事,推选讲的最好的上台讲)。

4、播放家长录音。(讲述育儿之苦)。

5、听了妈妈的介绍,你最想对你的家人说什么?

四、明理导行:

1、辨析:有同学在心里嘀咕,我的家人有时对我可好了,有时对我可不太好,那什么事使你认为家人对你不够好呢?他们到底对你好不好?到底爱不爱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动画)。

(1)爸爸不帮我系鞋带是不是对我不好?他为什么不帮我?

(2)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玩具?

(3)奶奶会对我怎么说?

(4)你是爷爷的话,怎么对小明说?小明听了爷爷的话会怎么做呢?

五、总结延伸:

1、讲述: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要求严格那更是一种爱,老师祝愿爱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远住在我们共同的家吧!(歌曲:《让爱住我家》)。

2、在歌声中,学生拿出自做的贺卡写上对家人最想说的话。

教学点评:

本课以小兔子贝贝为主线贯穿全课,创设了一种贴近儿童生活的情景来讲述父母对儿女爱的故事。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指导者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凡是老师要说的话,都通过“小兔贝贝”的口头表达,易于指导。

探究活动。

以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探究目的: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人对自己的爱,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参考家人的爱。

探究内容及形式:

1、小组讨论,自己的家人是怎样爱护、关心自己的。

2、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家人的爱:

(1)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人。

(2)帮家人做家务活。

(3)不向家人提过分的要求。

(4)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5)制作贺信卡,自己写上祝福的话,表达对父母对家人的爱。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

横沥中心小学。

盛洁。

课题赌场揭秘。

活动内容: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118、119页“掷一掷”。

活动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

3、通过观察、猜想、试验、交流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随机现象的体验。

4、通过教学揭示赌场上操作的欺骗性,提高学生的识辨力。

活动工具:每人两粒骰子。

引入课题:师在空罐中放入两粒骰子,夸张地摇晃。问:这种招式你在哪儿见过?

师:对!在一些赌场和娱乐场所,有些人这样玩骰子以定输赢。这种玩法里面有许多数学奥妙,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

活动过程:

一、可能性的猜想。

一起掷骰子得到两个数,想一想,它们的和可能有哪些?

师引导:不可能有1。

不可能是13。

生猜想:可能有2、3、4、5、6、7、8、9、10、11、12。

二、可能性的验证。

1、理论论证。

如果一个骰子的“1”朝上,投入另一个骰子,“1”碰到另一个数可能是什么?(1、2、3、4、5、6。)。

如果一个骰子的“2”朝上,投入另一个骰子,“2”碰到另一个数可能是什么?(1、2、3、4、5、6。)。

依此类推,用课件依次展现下列网状图:

11。

22。

33。

44。

55。

66。

将网状图规化成表格,并求和。

骰子1。

骰子2123456。

1234567。

2345678。

3456789。

45678910。

567891011。

6789101112。

由上表可以看出,和会出现2、3、4、5、6、7、8、9、10、11、12。

2、实践证明。

每人都掷一掷,把面朝上的两个数加起来,记录在纸上。

依次求和是2、3、4、5、6、7、8、9、10、11、12的同学站起来,让老师作统计。

人数。

次数23456789101112。

第一次掷13554657332。

第二次掷22465476431。

师:通过实际操作,我们验证了我们刚才猜想的正确,即一起掷的两个骰子,和确实出现了2、3、4、5、6、7、8、9、10、11、12的各种情况。

三、赌场上的数学。

师:从上表我们看到,我们一共得到11个不同的和,我们把这些和分为两组,

一组和为2、3、4、10、11、12。(6个和)。

一组和为5、6、7、8、9。(5个和)。

现在,我们继续来掷骰子:。

凡是和为5、6、7、8、9的同学请都站起来!

凡是和为2、3、4、10、11、12的同学请都站起来!

师根据操作的次数和人数,进行统计。

次数。

人数。

和第一次掷第二次掷第三次掷。

5、6、7、8、929人34人33人。

2、3、4、10、11、1215人10人11人。

师:从这个统计表的结果来看,大家能发现什么?

和为5、6、7、8、9的人数总是比和为2、3、4、10、11、12的人数多得多!

师:那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现在回过来再看这张表。

骰子1。

骰子2123456。

1234567。

2345678。

3456789。

45678910。

567891011。

6789101112。

(将和为5、6、7、8、9的数字用红色笔突出)用我们最近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就是:

和出现5、6、7、8、9的可能性大。

和出现2、3、4、10、11、12的可能性小。

这就是彻头彻尾的赌场数学!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了赌场的奥妙所在,因此,要是你发现有亲戚朋友或熟识的人去赌博,你一定要制止他,告诉他只会输不会赢的道理;如果你一个小孩子说不通大人的话,你就可以告诉爸爸、妈妈这个道理,再让大人去劝阻!

三年级语文《蜜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引路、附近”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生字字形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蜜蜂引路教生字“蜜、蜂”。“蜜”注意中间部分的笔顺。“蜂”读准后鼻音,字形上与“锋”区别。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各写一个。

2、“引路”什么意思?

3、读课题,说说你看了课题后想要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讨论后,教师简介列宁的生平。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理解莫斯科养蜂附近谈天字音重点:斯(注意读准平舌音。)字形重点:养(与“美”区别)、斯(与“期”区别)词义重点:教师简介“莫斯科”。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简笔画:莫斯科小山房子并随即理解“附近”词语的意思。

(3)请小朋友结合板画,说说列宁的住处。

四、作业。

1、说说下面字的偏旁。引()旁,共()画。斯()旁,共()画。蜜(0旁,共()画。

2、抄写本节课学过的生字。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注重读中理解,朗读感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二年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设计特色:

重点词句,主动发展,积极思考,进行探究性教学。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认读生字,并重点指导书写生字“附、派”。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小结。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

导:列宁想和养蜂人交谈什么事,他为什么这一回要亲自去?找到蜂人了吗?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并说明原因,列宁为什么亲自去找养蜂人?(两个原因)。

2、理解“经常、常常”

出示句子:两个带点词意思一样吗?

a、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b、经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导: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找到了吗?是怎样找到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自读自悟)。

1、带着问题,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三段,并用划线画出有关词句。

(一边走一看,看见:花丛,蜜蜂、园子、小房子)。

同桌,小组讨论并纠正。

2、老师巡视,加入讨论并纠正。

3、小组再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三段并由组员回答:老师板书:花丛,蜜蜂、园子、小房子)。

注意发现:花丛中的蜜蜂。

仔细观察:蜜蜂—园子—小房子。

分析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相互。

作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

马上验证:果然就是要找的养蜂人。

4、再由几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读,齐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理解:“附近,果然”两个词语的意思。

5、听伴音朗读,学生戴头饰表演(实践活动)。

(明确主次角色:听——看——画;老师巡视)。

6、学生展示:画线路图,并口头说一说:列宁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了养蜂人。

老师板书:画简笔图。

7、小结:列宁由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终于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了养蜂人。

老师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导:列宁找到养蜂人,他们见面后是怎么样的?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看——想。图上画着谁?他们的表情怎样?会说些什么话?

生回答:

2、课文是怎样写的,我们齐读、、、、、、

生读;养蜂人的话。

导: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生接着读列宁说的话。重读“向导”“领”并理解。

3、同桌对读,分角色读,并口头交际。(续编故事)。

五、归纳拓展:

相关范文推荐
  • 11-26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通用19篇)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具备系统思考和良好的组织能力。请大家注意,以下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思考和创新能力。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
  • 11-26 建党一百周年个人剖析材料(专业21篇)
    经验材料是我们对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积累的有益成果。一起来阅读下面这些经验材料范文,或许能给你的写作带来一些新鲜的想法。100年,对一个人来说,是漫长的一生;
  • 11-26 感恩他人演讲稿(优质17篇)
    感恩是一种心境,它能够让我们更加关注身边的温暖和善意。请大家看看下面这些感人至深的感恩经历,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人生在世,谁也不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中独踞,
  • 11-26 汽车年度工作计划(优质19篇)
    年度是一个时间段的总结和回顾,我们应该对过去一年的成就和经验进行总结。如果你正为如何写好一篇年度总结而犯愁,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
  • 11-26 药厂员工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汇总21篇)
    事迹材料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况,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一位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了一场义卖活动,筹集善款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传播爱与希望。
  • 11-26 小学四年级语文小木偶的故事教案范文(18篇)
    作业布置:四年级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是一份四年级体育教案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备课有所帮助。
  • 11-26 县商务局的年度总结及工作打算范文(14篇)
    总结范文的写作要求简明扼要,言之有物,能够清晰传达出你的主要观点和思考。总结应该着重于对自己的成就和进步进行点评和总结。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总结样例,供大家参考和借
  • 11-26 选登这也是课堂(通用20篇)
    作文是我们展示自己独特思维和感受的一面镜子,也是我们成长和成才的见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我们的身边有这各
  • 11-26 家长学校听课心得(模板16篇)
    在学校里,我们能够与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相互交流和学习。请大家关注以下这些学生们撰写的学校总结,从中汲取一些宝贵的经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
  • 11-26 教育教学的工作计划(热门21篇)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小编整理了一些常用的教学工作计划模板,供大家参考使用。2016--第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