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科学教学设计大全(15篇)

科学教学设计大全(15篇)

时间:2023-11-26 07:57:04 作者:文轩科学教学设计大全(15篇)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提前准备所需教具和材料。接下来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教学计划示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科学教学设计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科学知识。

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或课件、望远镜、铁架台、纸板、白纸、卡片纸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太阳知识。

二、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

1.讨论:怎样去完成并补充示意图?用此来表示太阳与地球上万物的关系。

1.组织学生观看课件。

2.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四.观察太阳。

1.介绍器材和观察方法2.安全教育:

(1)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太阳光会伤害我们的眼睛。

五、观看课件,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填写资料卡。课件模仿著名丛书《神奇校车》制作。

课件中除了显示教材内容外,还加进很多的数据和比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特别补充: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对行星进行了重新定义,冥王星已经不再属于行星,而是矮行星。大会规定现在太阳系的天体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

六、组织交流。

1.什么是太阳系?由哪些星体组成?2.请介绍你印象最深的内容。

3.教师说明书本中定义的太阳系组成:因为教材是在2005年通过国家审查的,所以教材上关于太阳系的组成仍然沿用的是历史上的规定。

七、阅读,了解有关观察流星与彗星的科技史。

八、课外作业观察金星1.提示学生特别注意安全。

2.教师告知学生金星是很明亮的星体,它常常出现在朝阳和落日的附近。有时,金星在日出前4小时或日落后4小时出现在空中。在深夜是看不到金星的。板书设计:

太阳和太阳系。

太阳系:太阳、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设定了两个环节:认识太阳系,建一个太阳系模型。而建太阳系模型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授课,如画图、带领学生分析、鼓励学生提出独立的建模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太阳系和太阳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太阳和太阳系》一课,本单元主题是探索宇宙,教材从孩子们熟悉的太阳入手,学习中逐步提升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并试图在学习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解答心中疑问,解开宇宙神秘面纱,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本节课从了解太阳系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初步认识宇宙。

本课的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学法:

1、讨论法——积极参与,

总结。

规律。

2、探究法——操作体验,得出结论。说教学程序:

科学教学设计

1.能够观察、探究夏天里动植有哪些变化,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探究四季动植物变化的问题,做出科学的方案和计划,并能参与探究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影响的活动。

2.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分享信息、观念、思考和相互启发的意义,获得交流合作的经验和能力。

3.认识夏天里动植物生活习性特点及动植物在四季里发生变化的规律。

精心管理移栽的西红柿,做好观察记录。

学生准备:在自己家周围和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探究动植物在夏天发生了哪些变化;搜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者是实物,为课堂上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主要对学生的课前观察提供一定的观察指向,提醒学生要进行一些细致观察并认真做好记录,还需要提示学生搜集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准备一些音像资料或者课件;课前应把前期培育好小西红柿苗准备好,以备上课时可以进行移栽。

活动时间:一课时。

谈话:同学们,炎热而多彩的夏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所观察到的动植物有哪些变化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吧!如果准备了有关夏季动植物的课件或录像资料,可先播放,让学生感知夏季动植物的特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活动一:夏天,动物和植物有哪些变化?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各自在课前所观察和发现动植物的变化,把他们讨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并选出小组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要求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方法、观察时间和地点等。)。

2、小组代表再将各小组的发现在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讨论、思考。

3、教师适时进行鼓励、评价,并把交流过程中学生在观察方法及发现等方面较典型内容板书在黑板上,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张贴、展示。

5、多媒体展示:动植物在夏天中变化的一些典型图片和音像资料。

活动二:观察我们校园里的动植物。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先制定一个观察探究的计划,做好分工。

2、小组同学到校园内观察动植物,找出它们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教师参与其中,与孩子们快快乐乐地观察、交流。)。

3、小组代表交流小组同学的发现,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

4、教师对小组同学的发现进行点评、补充。

活动三:探究四季动植物变化的规律。

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交流了动植物在夏天中的变化,以上我们还观察、探究了动植物在其他季节中的变化。许多同学的表现非常棒,收获也非常多,一定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弄明白,想不想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继续观察、探究下去?!

1、小组同学充分讨论、交流自己所感兴趣的观察、探究的问题,

(问题是促进发展的主要前提,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和动力。找出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有条件可研究的问题,安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集体所要探究的问题和方向确定下来。)。

2、个人或小组同学自己选择一二个较喜欢的问题。(提示学生以自己周围的动植物为主要对象,问题不应过多。)。

3、小组同学根据问题制定本组的探究方案。(教师深入小组,倾听学生的心声,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让每个小组都制定出一份科学、可行的计划。)。

科学教学设计

1能发现生活中的交通问题,并通过调查,得出自己的结论。

2能用图表和文字把自己的调查表示出来。

3能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海产品旅行线路图。

4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不发达带来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与本组同学讨论,合作开展调查活动。

2愿意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及交通问题解决方案与同学讨论、交流,并做进一步的改进。

1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2能描述海产品的运输过程。

其他目标:

1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在独立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生活中交通问题的设想或方案,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学重点:

能利用图表或文字把自己的调查结果表示出来。

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不发达带来的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电教课件。

导入新课。

问:为什么?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交通与生活》,探讨一下交通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的?

授新课。

调查爸爸妈妈上班所用交通工具及所用时间。

分组。

发表格,学生填表,教师巡视。

汇报。

分析并小结:(为什么会距离不同,但能同时到达,什么起了作用?)。

分析海产品的旅行路线图,说说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谈话:还能举出实际生活中与交通运输有关的事例吗?

做个小主人。p66。

谈话:在p66的课文中,有两个方案,你对哪个方案有兴趣,就设计那个方案。但是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了事,你的设计可能会使我们的社会有个更大的进步的。

布置作业:

回家继续进行方案设计,以便下节课进行讨论。

——生理与适应学习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游戏中出现的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2.能辨别出每一个刺激——反应中的刺激、接受刺激的感官、反应行为......

科学教学设计

4—5岁幼儿主要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他们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累知识经验的重要方式。

和求知欲。由此我设计了有关落叶的科学活动—落叶保鲜办法多。

1、认识落叶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能够大胆猜想保鲜落叶的方法。

3、初步尝试与同伴共同探索各种辅助材料的使用方法。

1、能够尝试猜想落叶保鲜的方法,敢于大胆想象与表述。

2、尝试使用各种辅助材料,并能与同伴合作探索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

1、幼儿收集的各种颜色、形状的落叶及有关叶子的图片。

2、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保鲜的材料,如:塑料袋、报纸、餐盒、保鲜膜等。

3、各种操作工具:剪刀、大中小胶条、双面胶、皮筋、毛线、封口夹等。

一、开始部分:

2、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3、你还见过哪些颜色、形状不一样的落叶?

(二)教师发给每名幼儿一片叶子,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再次感知叶子外形特征。鼓励幼儿与同伴说一说自己手中叶子的颜色和形状。

(三)出示各种叶子的图片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四)教师出示已经干裂和腐烂的落叶。

请幼儿看一看这些落叶怎么了?他们的颜色和形状还漂亮吗?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请幼儿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保护漂亮的落叶?不让它们变干裂,变腐烂呢?”激发幼儿想象力,说一说怎样保鲜落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出示并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操作工具。

1、请小朋友两人一组进行操作。通过游戏《找朋友》自由结组。找到朋友后两个人商量选择一种方法对落叶进行保鲜。

2、鼓励每组幼儿大胆选择各种材料进行尝试,幼儿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三、结束部分:

(一)每组幼儿展示自己保鲜落叶的方法。

(二)教师引导幼儿把保鲜好的落叶放在自然角,鼓励幼儿每天进行观察。看一看,比一比,那种保鲜落叶的方法最好。

活动反思。

一、目标落实情况: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教师的提问更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并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讨论和分享,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从而突破了重点目标。

3、在幼儿主动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使用各种操作材料和工具,最终使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二、幼儿参与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兴趣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比较相结合,满足了幼儿了解落叶外形特征的愿望。在活动中,宽松自由的环境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使用操作材料和工具时,我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使用封口夹、皮筋等多种材料,完成任务。

科学教学设计

大班数学分合教学中,幼儿很容易觉得枯燥而失去兴趣,过多的机械练习也容易让幼儿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和数感的建立。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启发与支持下,我把游戏的元素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努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在“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氛围中得到有效科学地发展。我就10的分与合设计成《打保龄球》教案,并进行实践研究。

1.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会分成与组合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与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自主学习积极性与能力。

1.在晨间活动中玩过保龄球。

2.20个椰奶瓶做成的“保龄球”、2个草球。

3.有瓶子倒地和瓶子树立两种标记的记录单、数量与幼儿数相等。

4.一份10的分合汇总记录单(9组)。

一、介绍游戏及记录单:打保龄球。

1.观察游戏场地布置,回忆保龄球的摆法与玩法。

2.两位老师轮流玩儿,并记录在展示单上,让幼儿熟悉记录方式与过程。

二、幼儿自主玩儿游戏:打保龄球。

1.要求幼儿只玩一次,把自己的成绩记录在记录单的正面。

2.讨论游戏结果。

请幼儿把自己游戏的结果记录纸和同伴分享,讨论谁是自己小组里的第一名,再比较两组的第一名,看谁是全班第一名。

小结:这一次是他赢了,下一次可不一定哦,我们要仔细观察,认真体会才能把球打得又稳又准。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三、幼儿再次自主玩儿:打保龄球(每人有三次机会)。

1.采取轮流玩儿轮流记录的方式游戏,让幼儿把每次游戏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可以记录三次的反面。

2.讨论游戏结果。

要求幼儿将自己三次玩的成绩相加,算算自己得了几分,再和小组里的小朋友比一比,谁是第一名。再比较两组的第一名,看谁是全班的第一名。

四、探究游戏记录结果中的秘密。

将自己发现的10可以分成几和几说给老师,老师记录在汇总表上,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五、活动延伸。

课后我们再玩一玩,记一记,看看10的分成与组合还有没有我们没有记录下来的了。

1.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会分与合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与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自主学习积极性与能力。

1.在晨间活动中玩过保龄球。

2.40个椰奶瓶做成的“保龄球”、4个草球。

3.有瓶子倒地和瓶子树立两种标记的记录单、数量与幼儿数相等。

4.一份10的分合汇总记录单(9组)。

一、介绍游戏及记录单:打保龄球。

1.观察游戏场地布置,回忆保龄球的摆法与玩法。

2.两位老师轮流玩儿,并记录在记录单上,让幼儿熟悉记录方式与过程。

二、幼儿自主玩儿游戏:打保龄球。

1.要求幼儿只玩一次,把自己的成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记录单上。

2.讨论游戏结果:

请幼儿把自己游戏的结果记录纸和同伴分享,讨论谁是自己小组里的第一名,再比较两组的第一名,看谁是全班第一名。

小结:倒下的越多,竖着的就越少。倒下的越少竖着的越多。倒的越多我们得分就越高。

观察比较彼此的记录单,把不同的结果记录在汇总表上,寻找秘密。

3.集体共同游戏,探寻更多的分法,大家轮流打保龄球,把还没有出现过的结果记录在汇总表空白的部分。

讨论:观察汇总表,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根据小朋友们打保龄球的记录单,汇总在老师的大记录单上,我们发现10的分成有9组。

三、整理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结果。

1.幼儿分成两组,每组一份10的分合记录单,共同讨论整理。

2.讨论两组的整理结果,让幼儿说明整理理由。

四、完成《幼儿画册》3第51页。

我们今天玩了好玩的游戏,也学会了10的分成。你能把10的分成按顺序写出来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

幼儿独立完成作业。

五、活动延伸。

通过调整,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更多地投入了理性分析思维中,在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探索了数学的规律,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幼儿良好的数感。由于有了9以内分合学习的经验,幼儿在进行经验提升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10个保龄球全部倒了的现象,怎样记录,算不算10的分成,孩子们有一些争议,这个我没有立即给予评判,让孩子们在争议中继续探索与思考,相信更有利于孩子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后期的延伸活动还能帮助幼儿很好地记住10的分合,避免了机械记忆。

科学教学设计

第11课它们是怎样工作的(能量的转化)。

三间房小学。

郝秀艳。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透过一些装置的工作过程分析出能量是怎样转化的。2.能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小装置。

3.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对同学的设计、制作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帮助加以完善和改进。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被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从图中分析、描述能量在不同物体之间转化的途径,在转化过程中利用了哪些技术和设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难点:分析能量在物体之间是怎样转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具:

电灯、电吹风、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电热水器的图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的是无处不在的能量、那么,谁还记。

得能量有哪些作用呢?(学生回答:能量可以是火车行驶,小草变绿,小牛长大……)人们在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利用能量,需要通过一定的装置来实现能量的转化。电灯泡、摩托车都是一些常见的转化装置。你知道能量通过这些装置是怎样转化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板书课题:能量的转化)。

(二)自主学习:

(三)小组讨论:

1、自主学习中不能独立完成的的内容,小组讨论。

2、教师巡视辅导。

(四)班级汇报。

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师纠正指导。

(五)检测提高:

第十一课。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1能量转化定义。

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叫做能量的转化。2.p50图中能量转化过程:

流水能——机械能——电能——热能、光能、声能、风能。3.我的发现。能量可以转化,可以传递。

科学教学设计

(二)所属教材目录: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三)教材分析:电不是自然存在的能源,而是由其他能源(风能、水能、热能等)转换来的二次能源。

(四)本课共有三个活动:

1、了解各种各样的电池。教材中列出了干电池、光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了解它们把哪些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2、我们来发电。教材中安排了用电动机模拟发电的活动。教材中的用电动机来发电,难度很大,小电动机很小,露出来的小螺丝口很难拴住绳子,为此,我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详见教学过程,活动一。

3、了解发电真的电能从哪里来。

(五)学习情况分析:在上一课中,学生认识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磁能,这一课认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这就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互相转化;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能够制成电流检测器。学生对于电转化成磁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这一课将磁铁也缠上线圈,移动起来,反过来,就产生了电,可以用第一课的电流检测器来检验磁能是如何转化成电能的。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发电的方法有多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一)重点:第二个活动,我们来发电,将磁能转化成电能。

(二)难点: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本课采取,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对“电能是哪里来”的理解。

1、借助第一课和前几课对电产生磁,引出电能转化成磁能,进而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磁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直观看到电磁之间的互相转化,转化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发电厂的电是哪里来的。

2、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解剖一节电池,让学生观察电池的内部构造,理解电池作为有毒垃圾的特殊处理方法。

3、做一个浓盐水电池和水果电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电能。

(一)教师准备:

1、解剖好的一节1号电池。

2、铜片、锌片、导线、浓盐水。

(二)为每个小组准备:

1、电流检测器(罗盘和线圈组成的)。

2、条形磁铁。

3、导线一米长。

4、手摇发电机。

5、实验记录单一份。

(一)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二)教师活动。

(三)学生活动。

(四)设计意图。

(六)出示做好的电流检测器,说说构成和使用方法。

(七)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八)新授。

活动一:我们来发电(分组实验)(20分钟)。

2、观察各组的实验情况,适时停止实验,进行小结。

3、教师小结:

(1)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能是从磁铁晃动来的。磁能可以转化成电能。

(2)手摇发电机,也是利用摇把摇动使磁能转化成了电能。

4、那么电能都是从磁转化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书本的63页,各种各样的电池。

(1)各小组按照老师要求,做出简易发电器,然后,开始实验如何证明这个发电器发出了电,如何和我们前面做的电流检测器连在一起。

(2)讨论交流实验发现:

a、电能产生磁。

b、磁铁来回移动产生了电,电流检测器里面的小磁针摆动起来了。

(3)给每组下发手摇发电机,让每个学生进行操作,观察小灯泡是否亮了,进一步了解发电机的原理。

(4)动手操作,教师适当引导做出简易发电器,再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动手操作,真正理解磁能是如何转化成电能的。

活动二:各种各样的电池(演示实验)(10分钟)。

1、提问:教材中列出了哪些电池,说说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电能。大家一定对电池很感兴趣,下面请大家看看老师解剖好的一个一号电池,看看它的内部构造。

(1)教师解剖一个一号电池,让学生观察里面的化学药品。

(2)浓盐水电池:将铜片和锌片(废电池外壳)插入盛有浓盐水的杯中,用导线连接在“电流检测器”上,可以看到产生了电流。

(3)水果电池:做一个水果电池,将铜片和锌片插入水果中,也可以产生电流。

2、请学生思考回答:电池为什么不能乱扔?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到家里,也尝试做一个水果电池。

科学教学设计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本课学生常见的房子和桥梁的共同结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出“宽度、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通过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也会提高。第二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第三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再通过演示实验来证明学生的想法。

科学概念: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大胆假设并能在实验中求证。

: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实验小组: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桥墩,记录表。

演示准备:课件,8倍宽、8倍厚的纸条,塑料尺子,重物,提篮、统计表,记号笔等。

1、课件出示“杭州弯跨海大桥”图片。

2、出示“纸桥”演示载重。

3、出示“限重标志”。

4、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纸桥的抗弯曲能力?

1、看图片,说桥名。

2、观看纸桥载重。

3、猜测“限重标志”。

4、回答提问:宽度、厚度、间距、改变形状等。

(一)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

2、出示实验材料:桥墩、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桥梁;铁垫圈;记录表等。

3、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4、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5、记录、讨论、总结汇报。

1、回答提问:(略)。

2、领取实验材料。

3、观看“温馨提示”

4、学生开展分组实验。

5、(略)。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

2、出示实验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桥梁;铁垫圈;记录表等。

3、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4、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5、记录、讨论、总结汇报。

6、比较宽度和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回答提问:(略)。

2、取出预留的实验材料。

3、观看“温馨提示”

4、学生开展分组实验。

5、(略)。

6、回答提问(略)。

(三)8倍宽的纸桥梁与8倍厚的纸桥梁的比较实验。

1、出示8倍宽的纸桥梁,请学生猜测它的抗弯曲能力。

2、8倍宽的纸桥梁抗弯曲能力的演示实验。

3、出示8倍厚的纸桥梁,请学生猜测它的抗弯曲能力。

4、8倍厚的纸桥梁抗弯曲能力的演示实验。

1、推测。

2、观看演示实验。

3、推测。

4、观看演示实验。

1、出示塑料长尺:演示横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2、解释房子、凳子等生活用品的立着放的道理。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应用呢?

1、回答提问:(略)。

2、观看实物或视频,解释“立”

放的原因。

1、谈谈这堂课的收获?

2、这些方法(手指板书的其它几种方法)是不是也可以显著增强抗弯曲能力?六年级的时候我们会继续探究!

1、学生汇报:(略)。

实验记录单。

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纸的宽度。

一倍宽。

二倍宽。

四倍宽。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预测。

实测。

实验后我们的发现。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测试记录。

纸的厚度。

一倍厚。

二倍厚。

四倍厚。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预测。

实测。

实验后我们的发现。

科学教学设计

1、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尝试让物体“站起来”,感受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重点:探索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

难点:大胆表达交流自己发现,感受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

1、经验准备:幼儿喜欢玩“站起来”的游戏。

2、材料准备:剪刀、扭扭棒、木质积木、雪花片、塑料圆环、泡沫板、游戏棒、羽毛、手工纸、卷筒纸芯、木夹、书(路灯、花瓶、帐篷、屋顶、相机三脚架、路牌、支撑大树的三脚木桩、相架)。

一、游戏:站起来。

师:孩子们,让我们跟着轻松的音乐玩喜欢的游戏“站起来”吧。

师(小结):大家用了各种动作使自己站起来、站得稳,真棒!

(析:在轻松的音乐中,幼儿听着教师的数字指令,参与“站起来”的游戏,为下一环节探索使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做好经验方面的铺垫。)。

二、操作、尝试使物体“站起来”

(一)操作与交流。

1、简单认识材料。

师:看到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桌子上那么多材料也想玩“站起来”的游戏。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提醒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小心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锐物品。)。

2、探索让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

师:那现在熊老师请大家去选择喜欢的材料,让它们也能像我们一样站起来,先操作完成后的小朋友可以回到位置上,和你旁边的小伙伴分享你的发现。(幼儿操作)。

指导要点:(2)在幼儿能用一种方法帮助某种材料“站起来”后,鼓励幼儿探索更多方法帮助此材料“站起来”,拓展幼儿思路。

3、交流与小结。

师追问: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什么方法能使它站起来昵?

师:你能想出这个办法,简直太棒了。熊老师觉得你的这个办法很好,有可能会成功,待会你可以去试一试哦!

师:那你们是不是让所有的材料都成功站起来了?

幼:羽毛。

师:为什么会失败昵?

幼:很轻、很小。

师: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站起来昵?

师:如遇幼儿不知,引导(可不可以用其他材料帮助它昵?)。

二次操作材料。

师:接下来,我们再去试一试,如果刚刚你成功了,那么这一次你找一找新的材料,用新的办法让它成功站起来,或者不去找新的材料,我们想一想新的办法。如果你刚刚失败了,也没有关系,你可以参考一下刚才小朋友们分享的方法,看看能不能成功。

师:孩子们我们去操作吧!

幼(自取材料操作)。

分享交流。

师:这一次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站起来了。

幼:上一次用了———这次用了———使—————站起来了。

幼:上一次用了———这次用了———使—————站起来了。

幼:一直没有成功。

师:没有关系,我们下来再去想想办法。

幼:去采访互动。

师:好了,分享的时间到了,谢谢客人老师的分享,请大家快速回到位置。

三、发现生活中“站起来”的物体延伸。

师: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站起来的物体。和大家刚才操作的材料一样,本来是不能站起来的,而在其他材料的帮助下能够成功站起来,而且站得很稳、很高,我们呢一起来看看吧!

四、(析:本环节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从而发现“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源于生活的教学最终又服务于生活。)。

结束:在我们身边,这样的材料还有很多很多,那我们一起去幼儿园里找一找。

师:孩子们,请起立,让我们一起先去收拾材料,把它们送回家吧!

师:我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幼儿在游戏中尝试了用各种肢体动作使自己“站起来”,在这里教师引导他们将方法迁移到帮助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站起来”中,并拓展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法。

科学教学设计

3、理解水流的力量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测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的仪器进行水流是否有力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水流的力量的过程中表达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通过水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意识到用科学知识改善人们的生活;体验自然界的美。

指导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水流的高度高,流量大,流速快,水流的力量大。

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原因:水流高度高,流量大,流速快。

分组:水、水槽、小水轮、漏杯、带小孔的杯盖、注射器。

演示:课件。

〔一〕证明水流有力量。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大家仔细看。

师: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师:水流冲击水车,使水车转动,这说明什么?

生:水流有生力量。

师:看来水流可以产生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水流有力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水流有力量。

师:生活中,你感受过水流产生的力量吗?

生:洗手时,水冲在手上有点儿疼。

生:洗澡时,水能冲掉身上的泡泡。

生:冲浪时,水能把人冲动。

生:泼水时,水能把地上的'灰尘冲起来。

……。

〔一〕、猜测、验证水流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力量大。

1、根据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作出猜测。

生:水位高的时候产生的力量大。

生:我认为水流量多的时候产生的力量大。

生:我认为水流快的时候产生的力量大。

……。

板书:

水流。

产生力量大??

生:做实验。

2、分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原因。〔深入探讨〕。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加强指导。

〔2〕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3、小结:有很多原因影响水流力量的大小,杯子举得越高,水的流量越多,水流的速度越快,水的力量就越大。

〔二〕拓展延伸。

1、了解水流产生的力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生活中人们很早就开始利用水流产生的力量了。你们注意过这些现象吗?

〔2〕学生谈水流产生的力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课件演示:水流产生的力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水流产生的力量给生活带来的危害。

师:生活中人们用水流产生的力量做很多事情,那么水流力量能给我们带来危害吗?

4、总结:看来水流的力量确实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所学知识,想方法使水流产生的力量更好地效劳于生活。

水流有力量。

水流。

力量大。

科学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

1、会做利用x氧化钙检测二氧化碳的实验。

2、会做利用火柴燃烧的情况检测氧气含量的实验。

3、会选择一定的方法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4、能通过收集资料制作戒烟小报。

1、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x。

2、知道吸烟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养成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行为习惯。

1、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2、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x氧化钙、塑料袋、水槽、吸管、玻璃杯、气球、软尺、课件。

(一)、导入:

1、提问: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你知道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是呼吸器官吗?(板书:呼吸)。

学生汇报:鼻子、肺……。

2、讲述: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呼吸器官吧!(强调:嘴不是呼吸器官。)。

看视频资料。

分组活动,指名演示。

4、你觉得在观看过程中,哪个呼吸器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汇报。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肺和呼吸的关系。

(二)、自由研究:

1、比较吸进和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1)提问: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

学生讨论、汇报:呼出二氧化碳……。

(2)讲述:刚才同学们进行了猜测,但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必须用实验来验x。

学生观察并汇报:溶液颜x没变。

学生观察并汇报:溶液变浑浊了。

(5)为什么实验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

(6)讲述:一个实验成功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再做一个实验看看结果如何。

学生汇报:在呼出的气体的瓶子里火柴灭了。

(8)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汇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9)提问:我们做以上对比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分组讨论并汇报。

(10)小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11)提问:在呼吸时起交换气体作用的重要器官是什么?(肺)。

(12)讲解: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2、测肺活量。

(1)讲述: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每个人的肺活量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参照p50吹气球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注意:先要深吸一口气,再把所有的气都吐出吹气球,然后把气球扎紧了;要测量气球的最宽处周长。比一比谁吹的`气球最大。

分组实验,并记录结果。全班汇报结果。

小组讨论、汇报。(肺活量大的同学呼吸次数少)。

(3)提问:肺活量大好还是小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汇报。

(4)提问:怎么样才能增大肺活量呢?

学生汇报。

(5)小结:肺活量大对健康是有益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呼吸器官,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增进健康。

3、保护呼吸器官。

(1)提问: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呢?

分组讨论,全班汇报。

(2)小结:我们要为保护呼吸器官做些积极的事情,比如平常打扫卫生先洒水,经常通风换气,积极锻炼身体等等。

1、提问:你对吸烟有什么样的看法?

2、讲述:课后请每个小组收集资料,设计并制作一份戒烟小报。

科学教学设计

1、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知道种子的用处,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初步了解种子的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学会从别人的谈话中积累有关种子传播的经验。

3、萌发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1、知识准备: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如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有豆荚的、色彩鲜艳的种子。)。

2、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种子的旅行》:幻灯、各种种子、图片;分类表,录像。

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并能进行简单分类。活动难点:初步了解种子的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1.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对种子传播方式的'兴趣。

(1)出示常见种子图片,讨论种子的用处。

教师:孙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种子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种子?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种子。

提问:这些种子有什么用处?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种植,种子在泥土里吸收阳光、雨露,生根发芽又会长出新的植物。

这些植物的种子是谁播种的?

(2)出示大森林、山里的图片,引发幼儿对种子传播方式的兴趣。

教师:小种子没有手也没有脚,是谁帮助他们去四面八方旅行的?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我们再来找找答案。

2.通过故事,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播放幻灯,讲故事《种子的旅行》。

提问:小蚂蚁都遇到了哪些种子?

是谁帮助这些种子去旅行的?

为什么风能帮助蒲公英的种子去旅行?

教师小结: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个个的小降落伞,风一吹就能飘到四面八方,风能帮助浦公英的种子旅行。

提问:为什么水能帮助莲子去旅行?

教师小结:原来莲蓬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莲子落入水中,顺着水流到别处去安家,,水能帮助莲子的种子旅行。

提问:为什么小动物能帮助苍耳去旅行?

教师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沾到动物的皮毛上,动物走到哪儿,就把它带到哪儿,所以动物能帮助苍耳去旅行。

提问:凤仙花的种子是怎样旅行的?

教师小结:凤仙花就是靠自己的种子成熟后果壳裂开的力量,把自己的种子弹出去旅行的。

教师小结:种子娃娃的办法可真多呀,有的靠风去旅行,有的靠水去旅行,有的靠动物去旅行,还有的靠自身弹射的力量去旅行。

(2)通过谈话,交流已有知识经验。

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种子是靠这些方法去旅行的?同伴间交流集体交流。

3.游戏《帮助种子宝宝旅行》,引导幼儿分组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

要求:老师在每组放了一张表,上面有好朋友的图片,请小朋友将种子送到带它去旅行的好朋友身边。

小结:我们来看一看每组的答案,大家分的对吗?有没有不一样的?再改一改。

4.播放视频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1)教师:大自然中的植物真奇妙,原来有这么多的种子都由它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当然也有的是靠自己的力量来传播。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大自然中种子旅行的有趣画面。

(2)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的奥秘没有被发现呢,它们呀都等待着我们小朋友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

科学教学设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4—5岁幼儿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等。活动取材源自于幼儿生活,临近春天,许多家庭都有出游的计划,孩子们对于出游前的准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收纳的参与性不高。因此,教学活动以旅行为情景,提供行李箱及各种物品,让幼儿通过不断探索、合作、总结,寻找出较为科学的收纳方法,将科学知识浅显、易懂的传递给幼儿,并能在生活中去有效运用,进一步激发幼儿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1、能改变物体的形态或位置,合理利用空间摆放更多的.物体。(重点)。

2、愿意与同伴两两合作完成收纳任务。(难点)。

3、初步感知收纳整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经验准备:初步掌握叠衣服、叠裤子的方法。

物质准备:

教具:收纳视频、《郊游》歌曲。

学具:行李箱、各类物品若干。

一、创设情境,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3、请幼儿讨论摆放的方法。

二、两人一组,幼儿初步探究摆放的方法。

1、师: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两个人一组,请你们用自己的办法,将这些物品全部放进行李箱里。

2、请成功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你们成功了吗?怎么做的呢?

3、师幼分享收纳的视频。

4、教师小结:在整理的时候,要将小的东西放到大的东西里面,还可以通过折叠、卷、挤压减小物品的大小,这样可以在旅行箱里放更多的东西。

三、再次操作,成功的小组增加难度再次挑战。

1、师:请刚才没有成功的小组再次尝试,将物品全部放进行李箱里。

2、师:成功的小组老师给你们增加了一些物品,请你们再次挑战,重新将所有的物品放进行李箱中。

四、结束活动。

1、师幼跟着《郊游》的伴奏,一边唱歌,一边拖着行李箱离开活动室。

师:现在我们的行李箱收收拾好了,我们拖着行李箱一起出去郊游吧。

科学教学设计

1能发现生活中的交通问题,并通过调查,得出自己的结论。

2能用图表和文字把自己的调查表示出来。

3能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海产品旅行线路图。

4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不发达带来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与本组同学讨论,合作开展调查活动。

2愿意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及交通问题解决方案与同学讨论、交流,并做进一步的改进。

1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2能描述海产品的运输过程。

其他目标:

1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在独立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生活中交通问题的设想或方案,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学重点:

能利用图表或文字把自己的调查结果表示出来。

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不发达带来的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电教课件。

导入新课。

学生:......

问:为什么?

学生回答:......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交通与生活》,探讨一下交通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的?

授新课。

调查爸爸妈妈上班所用交通工具及所用时间。

分组。

发表格,学生填表,教师巡视。

汇报。

分析并小结:(为什么会距离不同,但能同时到达,什么起了作用?)。

分析海产品的旅行路线图,说说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谈话:还能举出实际生活中与交通运输有关的事例吗?

学生思考回答:......

分析并小结:......

做个小主人。p66。

谈话:在p66的课文中,有两个方案,你对哪个方案有兴趣,就设计那个方案。但是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了事,你的设计可能会使我们的社会有个更大的进步的。

布置作业:

回家继续进行方案设计,以便下节课进行讨论。

科学教学设计

中班幼儿的探索欲逐渐增强,也乐于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但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理解需要通过亲身的操作和体验来实现。同时,中班幼儿的科学探究经验仍然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现在,快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连幼儿园的孩子也知道什么是“包裹”。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中班的孩子们对包裹非常感兴趣,每当有包裹送到的时候,他们都很想知道包裹盒子里装着什么东西?孩子们会凑在一起猜测包裹里面是什么,他们还会抢着帮忙拆开包裹验证自己的猜测。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比较,并尝试进行简单的推断,旨在帮助幼儿积累科学探究的经验,提升探究的能力。

1.尝试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较,推测出盒子里的物品。

2.乐意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用不同感官推测出盒子里的物品。

1.同样大小的纸盒16个。

2.网球、直尺、手铃、积木块、香皂、沙包、气球、纸巾、保鲜袋、鸡毛、棉花、棉线、记录表、水彩笔。

一、出示纸盒,激发兴趣。

1.师:“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2.师:“不打开盒子,你能有办法知道里面有没有装着东西吗?”二、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分辨出盒子里是否装有东西。

1.每位幼儿取一个盒子,尝试操作。师:“请你们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

2.根据幼儿的判断,请幼儿将盒子分成装有东西的和没装东西的'两类。

提问:“你觉得这个盒子里装有东西吗?”

3.幼儿分享自己的方法,教师用图片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出这个盒子里有没有装着东西的?”

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用摇一摇、掂一掂、听一听、看一看的方法把你们觉得装着东西的和没装东西的盒子找出来了。”

三、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推测盒子里的物品。

1.出示操作材料和记录表,讲解操作要求。

师:“这些材料都有可能在盒子里,需要你们去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

2.两个幼儿一组,不打开盒子,尝试用合作的方式,推断出盒子里的物品。

3.幼儿打开盒子,验证自己的结果。

4.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师:“为什么尺子没有在盒子里?”

四、打开幼儿认为没有装着东西的盒子,验证结果,拓展经验。

1.出示幼儿认为没有装着东西的盒子,再次猜测盒子里是否有东西。

师:“这些是刚才你们认为没有装着东西的盒子,现在请你们再猜猜这。

些盒子里到底有没有东西?”

2.幼儿打开盒子,验证结果。

3.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这些盒子虽然都很轻,也听不到有东西发出声音,但其实里面是有东西的。

通过游戏我们知道了,有时候我们猜想的和自己亲自实践以后的结果会有不一样,以后不管遇到任何的问题,你们都要多去动手操,大胆进行尝试和验证。

幼儿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强调的是幼儿的一种亲身经历,从生活中获得一种感性的、直观的经验,科学教育更注重的是对幼儿的科学态度的培养以及幼儿科学探究方式的学习,所以这个活动的目标定位考虑的是幼儿科学探究方法的习得这个方面。

作为活动延伸,我觉得可以在活动区里继续投放这个包裹盒子,再提供更多的一些不同的材料,提升难度,给幼儿继续玩这个盒子里有什么的游戏。

相关范文推荐
  • 11-26 准高三学生自我评价(模板18篇)
    自我评价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态度,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责任和关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我评价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导语]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
  • 11-26 幼儿园园长年终述职报告大全(17篇)
    述职报告是对自己工作的一次回顾,也是为了向上级汇报自己的工作成果。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尊敬的领导:今年幼儿园在
  • 11-26 毕业晚会策划案(精选24篇)
    策划书是企业或个人在进行活动、项目等之前编写的计划性文件。策划书是指为实施某项工作或活动而进行的规划和设计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思考和组织我们的工作计
  • 11-26 安全规程的心得体会(专业19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对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精选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钳工是一个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
  • 11-26 鞋厂品管工作总结(优秀20篇)
    通过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帮助。
  • 11-26 写父亲球迷老爸(专业18篇)
    优秀作文是在学生写作过程中,通过精心选择、组织和表达思想而创作出的文学作品。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我的老爸是个球迷,
  • 11-26 形势与政策浅谈台湾问题论文(实用15篇)
    通过阅读优秀的范文,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范文范本吧,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台湾省,缩写为“ldquo设置”,
  • 11-26 个人辞职报告申请书(通用17篇)
    辞职申请书的撰写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礼仪,不仅要表达个人决定离职的原因,还要表达对公司和同事的感激之情。经过研究,我整理了一些出色的辞职申请书范本,供大家参考和
  • 11-26 勤俭节约班会个人主持稿范文(24篇)
    亿万款祝福和最诚挚的祝愿,送给每一位光临的嘉宾和朋友。感谢大家的到来,让我们一起享受这场难得的盛会,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齐: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 11-26 日月潭教学设计(优质22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在课程开设前必须制订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里提供了一些适用于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教学计划范文,供教师参考和使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