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优秀24篇)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优秀24篇)

时间:2023-11-26 14:09:05 作者:文锋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优秀24篇)

优秀学生是一种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展现出卓越能力和表现的学生群体。这是一些优秀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经验的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借鉴和思路。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调查研究,对反映出的基本现状分析其形成的主观、客观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讨论如何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

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是终身教育,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高职院校是落实《决定》的主要阵地,也是重要的文化精神传承场所。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指导和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是进行高职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研究的意义所在。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而今的教育课讲模式里,学生通常以听授的形式来进行学习,汲取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其大部分时候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失去了教育本身意义。德育工作本身开展艰巨,难以被学生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很难显现。德育工作人员总是不够重视教育方法的合理性,导致课堂气氛易陷入呆板沉闷,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交流少,整体教学趋于保守,落后,缺乏时代感。长期下去,德育工作的实施十分困难,难以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无法真正从其内心思想上传递政教精髓。

1.2思想政治教育忽视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本不同,其具有独特性,而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却忽视了这种独特性。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建设上缺少创新与开拓,大部分时刻保持盲目照搬。这就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的工作缺少了针对性,教学效果很难有明显显示。要想真正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从高职本校的自身特殊性出发,研究开展的合理方式政策。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法。

2.1创新开拓,趣味性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对高职学生来说,可能内容深沉繁重,难以被理解和认知。因此改变其教学方式十分重要,教师需要多创新与改革,来改善这一困境。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探索网络思想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相结合的新型途径。多媒体,互联网等资源的加入,很大程度能加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多开展实践活动也十分有成效,可以选取部分政教内容题材来进行编排,组织相关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参与。尤其以社会热点问题建立选题,让其共同调研,通过社会实践相互合作,深入社会,与时俱进。这样对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都有益处。

2.2注重特殊性,针对教学。

学校的教育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境况,实际出发,合理分析。面向不同的技术应用行业,其构成的特殊性不容忽视。学校及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特殊性有具体的认知与把控,制定出优越完善的特色教育制度。设计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方案,去贴近学生的心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重视政教,摆正态度。

当前的高职院校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缺失,对其精神思想的传递总是敷衍了事。并且学校与教师的努力也通常难以达到标准,难以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改变学校与学生的思想非常重要,让其摆正态度是首要任务。只有双方足够重视,并付出最大努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普及才能有效,才能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顺应学生思想规律的科学合理的教学制度,严格检查学生的出勤率和学习情况。可以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高职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用以作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及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学习要加强对教育工作者及教育设备设施的完善与投入。教育工作者要实行相关的指导管理制度和问责制度,有明确的工作和方向来约束学生从而顺利开展思想政教工作。

2.4完善教育指导。

教育观念,教学管理,高职的素质教育和教学研究等都是一个紧密的联系整体。高职院校要注重在这些方面的全面合作,要注重各个部分环节的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管理,要积极研究,依据现状灵活应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及时作出各种转化,真正将教育指导成果实现。

2.5实行三全育人。

单纯的理论知识不够,要多加实践才能更好地优化思想政治开展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自身出发,努力充实自身知识体系,加强个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了解,并且通过实践多层考察反思。在具体的工作里,采取生动形象的方式,实现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全方位。

3小结。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要坚持创新改革,要把握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完善健全的教学方案。不断地创新改革,借鉴优秀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变,让学生能够真正从内心深处感知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所在,能够更加有活力地响应思政建设的号召,感受生命与生活的深度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建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

[2]胡志刚.高职院校业余党校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6):61.

高职高专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之思考论文

(一)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都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他们也能与岗位的具体要求相适应,而他们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坚实的理论知识,这样在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要想继续深造就十分困难了。因此,高职高专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质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培养实践素质较强并且理论知识丰富的学生,协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们都带有目的的去学习,这样不但能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关系,同时也进一步发掘了学生的个人潜力。协助每一个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其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德才兼备。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会,其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应定期举办各类型的文体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品质,防止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进入学校,使学生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真正发挥出环境育人的作用。

(二)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提升其心理素质。

(3)重点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的防治心理疾病。首先,应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测试。协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从而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心理干预工作,避免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其次,高职高专院校应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外聘心理专家进行心理讲座,尽量帮助每一名学生解决其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疑问,从而改善其心理问题;最后,学校可以成立心理健康协会。成立心理健康协会是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不但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发挥出了同辈心理咨询的优势。

二、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紧密的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不断的探索出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策略,加强思想教育和科学管理,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具体要求相适应,不断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复合型人才。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信仰是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指导实践活动的一种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是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根据调查研究,高职学生宗教信仰基本现状可概括为:一是宗教信仰不是高职学生信仰的主流,但信教人数比例高于本科院校,且有逐步增高的趋势;二是高职学生受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企业文化的影响较大,更加追求宗教信仰自由;三是高职学生信教主要为佛教和基督教,主要经家庭影响和亲朋好友介绍;四是从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组织来看,学生信教徒更倾向于淡化宗教仪式,较少参与正式的宗教团体,行为趋于理性,虔诚度较低(本段概括参考了徐治彬《高职生信仰宗教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五所高职院校为例》,学理论,21期,第64-67页。)。

根据高职学生宗教信仰基本现状,可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来分析其形成原因:

2.1主观因素。

2.1.1高职学生个体的心理结构因素。

高职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逐渐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以确立,自我认知程度不断加深的关键时期。另外,高职学生大多认为就读于高职院校纯属无奈之举,自我认同感较低,缺乏自信心,自律能力较弱,遇到挫折时心理调节能力不强,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和虚无感。面对社会竞争、人际关系等压力时,容易寻求一种信仰求得心灵慰藉。

高职学生对宗教的历史、文化、社会功能等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在接触宗教、参与宗教活动中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无法辩证地认知宗教。学生接触宗教后,一般存在着宗教好奇、宗教朦胧、宗教参与、宗教虔信、宗教执信等不同层次程度的区别。

高职学生在性格上追求独立自由,较为固执,在信仰上,更注重盲目追求宗教信仰自由和与众不同,这也促成了高职院校学生选择宗教。

2.2客观因素。

2.2.1社会环境因素。

近年来由于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一些敌对势力加紧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同时,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竞争压力不断增大,极易导致高职学生心理失衡、政治观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现象,表现在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功利主义与虚无主义倾向明显。

2.2.2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影响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因素。以广东的'高职学生为例,大多家庭都信仰佛教、基督教或民间宗教,宗教信仰氛围较为浓重。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在没有完全认知宗教情况下,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宗教。

2.2.3学校及同伴的影响。

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教观教育重视不够,使学生无法深刻认识到宗教的本质。从高职院校的管理和服务来看,宗教信仰教育仍然十分欠缺,无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学生群体更易受同伴的影响,大部分高职学生都因熟悉的同学参加宗教活动而被吸引进宗教。

2.2.4宗教自身魅力的影响。

宗教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文化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是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宗教文化的魅力在于其具有净化心灵、教人弃恶从善的特点,与道德、价值观紧紧相连。宗教的教义常常有较深的哲理性、神秘性,寻求超越自我、自由的境界,更易引起高职学生的兴趣。

中国政法大学俞学明指出,“最适合高校特点、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宗教认知的,莫过于加强高校的宗教学教育,使理性、科学地看待宗教信仰,成为学生的心理自觉。”[参见俞学明,高校宗教信仰问题与宗教学教育,中华民族报,.6(006).]对于宗教信仰问题尤为突出的高职院校,加强宗教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知水平更是首要任务。

3.1提高高职院校对宗教学教育的重视,加强党建工作,开展好思政课教育。

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在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方面起着特殊作用,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并让学生了解入党和宗教信仰相对立的现实问题:共产党员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唯物主义者,不能信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应坚持以科学的观点认识和掌握宗教自身规律。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的思政课应采取更多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宗教学教育。引导学生在了解、比较和研究中提高对宗教的认知水平;带领学生研究一些宗教现象,加深对宗教与社会、个人关系的认识;禁止教师传播宗教,针对宗教信仰问题坚持价值中立,引导学生确立理性、科学的宗教观。加强对外籍教师的管理与引导工作,既尊重其宗教信仰,又要引导他们遵守我国的宗教法规,不允许外教在校园内从事宗教活动,密切关注有宗教渗透的外教动态,提高防范意识。

3.2坚持五个“鼓励”原则,做好学生的宗教学教育。

俞学明提出了宗教教育教学过程的“五个鼓励”:一是鼓励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全面了解各宗教,对宗教形成一个深刻的认知。二是鼓励学生区分法律对宗教信仰和宗教组织活动的保护和限制;三是鼓励学生全面了解宗教的作用和可能影响;四是鼓励学生全面了解信仰选择的原因,对信仰选择有更清醒、理性的认识;五是鼓励学生拓展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用科学和理性来把握和认知世界。

3.3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其中的儒家思想、诚信教育、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有着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职院校在致力于对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来培养、塑造学生,实现学校的大学精神、文化的人文化成,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学生处理好心理问题。作为高职学生,在学习、顶岗实习、求职就业中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心理压力、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普及和增强他们的心理卫生知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1]徐治彬.高职生信仰宗教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五所高职院校为例[j].学理论,2012.(21).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3]俞学明.高校宗教信仰问题与宗教学教育[j].中华民族报,2012,(6).

[4]王锡金.高职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宁波为例[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6]邹忠.高职院校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分析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2,(09).

高职高专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之思考论文

摘要:

本文从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和财经类顶岗实习的模式中来分析其顶岗实习模式的选择、思想的认识、企业的管理、考核的方式等存在的问题对实习的质量影响,结合实际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

顶岗实习;思想认识;建议;考核。

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一)集中统一。

财经类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由于受工作岗位性质和单位的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采用的顶岗实习模式主要有三种:集中统一、自主联系、分散实习,其中后两种模式采用较多。一般很多校企合作单位由于公司的规模和财经类岗位工作内容的特殊性等原因,所以每次接受顶岗实习的数量都较少。因此采用集中统一的形式实习难度较大,只有将一些酒店宾馆、连锁企业作为实习单位时才能提高顶岗实习的岗位数,较适宜采用集中统一的顶岗实习模式。

(二)自主联系。

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很好的'拥有顶岗实习的机会,很多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在面对合作企业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数和学生数产生矛盾时,就采取学生自主联系顶岗实习的方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的意义上的确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与一家企业所能够提供的岗位数之间的矛盾。

(三)分散实习。

分散实习是针对学校面对一个合作企业所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数和学生数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把需要顶岗实习的学生相对的集中分散到几个合作企业中去完成顶岗实习教学。

二、现有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顶岗实习方式选择复杂。

尽管有三种顶岗实习的模式可供学校选择,但由于财经类管理岗位的特殊性和企业的规模及性质等原因,导致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在选择顶岗实习方式时还是存在较大的困难,很难有较好的企业适合满足所有需要顶岗实习的学生。所以很多时候,只能是采用多种形式的顶岗实习模式来平衡这一矛盾。

(二)学生思想认识狭隘。

由于现在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很少吃苦,所以很多学生都是不愿意顶岗实习怕苦怕累。也有一些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只是一个形式对专业学习作用不大,还有学生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认为自己是大学生面对顶岗实习的岗位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了,工作报酬又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等狭隘的思想认识。

有的学校由于办学理念和实习单位不足,很多时候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是“缺斤少两”的。主要表现在实习时间缩短、实习内容与专业紧密性不强等,甚至还有学生没有实习开具虚假实习证明。在学生顶岗实习的思想认识教育上缺乏力度,管理上缺乏约束和激励制度或者缺乏执行力。

(四)实习成绩难以鉴定。

实习模式难以统一,很多不是集中实习,学校在管理上难以对每一个学生实习地都指派实习指导教师,而有一些实习单位有没有专门的人员来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或者是有些单位在对待学生顶岗实习上又不够重视,在学生实习成绩的鉴定上只是应付而已不能客观公正的去对待。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鉴定只是根据学生最后所提交的实习总结报告进行鉴定,对实习过程很难了解。

三、做好顶岗实习的建议。

(一)思想认识是根本。

要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将其真正落实下去。思想认识是根本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那么顶岗实习这项工作就没有办法开展。所以,学校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四方主体都要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首先从学校领导来看,应该有专门的分管教学的领导直接抓该项工作,要认识到高职高专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主要就是在顶岗实习中提高,对于顶岗实习来说是每一个学生都必修的;其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在学生的平常教学和管理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能因为可能顶岗实习会对自己工作带来一定不便性就不顶岗实习。主要是有些学院没有专门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所以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求专业课老师和辅导员去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去指导和管理学生,有些老师就觉得不方便就会有抵触情绪。

(二)经费制度保障是关键。

把顶岗实习工作做好,从激励管理中来看,学校在顶岗实习经费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上要保证。首先在专业指导教师和实训管理教师上要有经费投入,要确保老师在外指导学生经费补贴充足投入,指导的有成果的教师还要有奖励,形成经费保障激励制度;其次,在学生顶岗管理中要有制度来规范老师、学生、企业的各种行为,可以出台一系列可操作的规定细则而不是方向性的框架规定。

(三)企业管理要落实。

在顶岗实习中,特别是分散的顶岗实习模式中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管理指导积极性。避免出现企业只对自己想实习后留任的学生管理指导,表现不好的学生采用放任。所以要做到将企业管理落实,一方面和合作企业签署一些文件来督促企业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学校在选择校企合作伙伴时,尽可能选择一些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四)实习任务要明确。

为真正使得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有收获,学生在离校进行顶岗实习之前要明确学生本次实习的任务。所以每个专业要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实习企业情况等制定可行的实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进行顶岗实习,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高,实习的抵触情绪将会减少,顶岗实习工作就容易开展效果也会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勤生.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6).

[2]高琳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

[3]江英志.高职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教育,2010,(7).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摘要:分析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思想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以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特点;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高等职业院校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及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不刻苦,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违纪现象也日益突出。据对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10个班级的调查,有将近30%的学生是出现这种情况。现就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探讨如下。

1.1特点。

1.1.1绝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依赖性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近2年录取的新生中有85%的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住过校,从未离开过父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差,有很强的优越感,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练[1―2]。独生子女独特的生活环境使当代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个中心”、“两个矛盾”、“三个压力”现象。一个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为中心;两个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与现实实现率低的矛盾,对环境高要求与自身奉献低的矛盾;三个压力就是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尤其是生活压力,除了部分特困生外,主要体现为一些长期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不强[3]。这就使得原来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教育,对这代大学生难以发挥作用。

1.1.2文化基础较差,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求知欲不强。就读3年制高职的学生,基本上是被高考“筛”下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步入高职院校,相对中学所学的知识,学习的知识跨度大,难以跟上高职的学习步伐。另外,有不少同学不了解所学专业,面对不同于中学的学习方式感到不知所措,完全不懂得如何去学习。久而久之,学习上没有劲头,沉迷网络而无法自拔,思想消极,生活堕落,乃至学生的身心健康出现问题。

1.1.3创新意识强、思维活跃。高职学生有时候能够打破思维定式,做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事情。作为老师,当发现学生有旷课等其他异常的行为时,要深入与学生沟通,使自已成为学生的朋友,更好地指导、帮助学生。

1.2思想现状。

1.2.1爱国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使命感、责任感。人生志向为祖国昌盛、民族振兴的学生占少数,大部分学生认为国家太抽象,国家的事离自己太远;为目前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不高扼腕叹息者多,而想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这一现状者少;盲目认为国外所有条件都优越,国内条件较差。这在思想上表现为缺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缺少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激情;他们很少想自己到学校里来学习的目标或是应该如何珍惜学习的机会,也很少考虑自己的学习给社会带来的发展后果等内容。

1.2.2人生观、价值观有所偏差。一部分同学信仰合理利己主义,艰苦朴素的作风淡化,一部分学生找各种借口请假,逃避军训;不爱劳动,教室、寝室卫生难以自觉打扫干净;生活上追求奢华,享乐主义人生观至上,同学之间也存在吃穿玩乐上的攀比现象[3]。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一)管理思想陈旧。

高职院校的管理宗旨是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让高职学生在社会上有一技之长,因此,多数高职院校将工作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而不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忽略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其根本原因是教育人员的管理思想陈旧造成的。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缺乏管理水平,导致教师只注重专业技能的教导而忽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如此的教育必然不会提高高职学校的管理水平。

(二)德育教育方式刻板。

德育教育是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高职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但是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德育教育方式刻板,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因为专业课程紧张,导致德育教育以书本教育为主,但是书本教育并不是十分理想,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方式应该进行改善,以便能够更好的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

(三)管理方式不正确。

高职学生管理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社会和家长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在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教师缺乏正确的管理方式,家长对学生放手管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缺乏效果,学生的素质难以提高。

(四)管理模式单调。

高职学校的管理模式单调也是难以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高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以高职学生管理规范为主,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规范来处理,导致不能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学生难以接受,致使学生的素质难以提高。另外,学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也是导致学生管理模式单调的主要原因。

(一)改变教师管理思想观念。

教师的管理思想陈旧是学生难以提升素质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改善思想陈旧的主要措施。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保证教师对学生的技能进行教导,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培养。学校应该组织培训,加强教师的学习,使教师通过进修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只有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其管理思想觉悟才会提高,将消极的管理思想转变为积极的管理思想,能够有效的增加管理效率,使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学生的素质得以有效提高。学校的管理模式将会更加完善。

(二)灵活的德育教育方式。

高职院校通常采用书本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但是书本的内容枯燥,教育方式单一,学生难以接受,致使学生的德育素质难以提升。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该运用灵活的德育教育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角色,通过演出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刻的感受到所饰演角色的内心,加深对道德素质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德育素质。灵活的教育方式是教师需要钻研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方式。

高职学校的管理方式欠缺致使学生的素质难以提高,高职学校实行的是教师管理模方式,但是教师的管理又和家长脱轨,致使管理不能有效的进行,学生的素质难以提高。针对此类问题,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管理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让学生能够学会管理自己,管理别人。学校在学生干部的任用上,实行民主选举,教师只负责监督和考核。该种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是集体的一部分,可以积极管理他人和进行自我管理。同时,教师的监督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正。该种管理方式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教师处在客观的角度去观察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素质提高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使教学管理变得更加科学、有效。

(四)创新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单调是学生素质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教师负责,缺乏各方面的辅助针对此类问题,改进管理模式是势在必行的在学校方面,学校应该重视人性化管理,在保证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对学生各方面的活动加以支持,让学生以学校为家,重视学校的管理在社会方面,学校教师应该和家长建立长久的联系,始终了解学生的动态,能够更好的针对学生的问题去进行管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管理模式让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可以让学生的素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不仅是高职教师的工作重点和学校的发展方向,也是高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管理中出现的管理思想陈旧、德育教育刻板、管理方式不当和管理模式单调等问题,需要学校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变教学观念、运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建立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创新管理模式来完善管理体系。用科学的管理体系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能够健康的发展,学校的教育质量能够稳步提升。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这本《暹罗皇后》或又称为《素丽瑶皇后》小说是以泰国啊瑜坨椰时期(公元1473―1544,也有观点是1473―1548年间)的政治斗争以及泰缅战争为背景,以王的皇后为主人公的故事。以布拉切攀寺记录的故事为主要依据,并参考了缅甸当时那个朝代的历史及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书记载史实。

小说讲述的是在公元1473―1544年间,泰国阿瑜陀耶王朝即从布隆哆拿王开始到帕天拉帕王之间的“乱世之家”的局面在这短短的七十一当中,前后出现了八位皇帝,主笔帕天拉帕王从太子到辅佐大臣,出家避难,除害自立为王,侧面反映出素丽瑶的正直,英勇最终为了保护丈夫,国家而英勇献身。

故事从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信仰的大概风貌。

二、小说中反映的原始自然崇拜万物有灵及鬼神信仰。

1、原始自然崇拜。

这里曾五次提到天空(夜空星象)多次有占卜师的出现,占卜是婆罗门教的,但在泰国是自古就存在,在婆罗门教传入泰国后,占卜便吸收的婆罗门教的精神,扩充了其原有的局限,在佛教传入后更是大为发展,这里的天空(夜空,星象)是自然环境,但添加了占卜师的观测预言。

大家与相对的行为是去拜佛,但其大难便是去世。在自然原始崇拜中,天空闪电等的力量是不可测知的,人们只能随从,它们的旨意在那个科技尚未发展到对其的了解掌握之前,人们认为它是神。

第二、三次出现的夜空描写是在王在观象,看到王空一片漆黑,一道闪电略过,他便立马过世了,在其去世后,另一位王即位,星象师说天空中的不详之象依旧还在弥漫在阿瑜陀耶王城的上空,接下来的这位新王,能否把阿瑜陀耶上空的那层乌云拨开还是很难。

第四次是猹拉帕王在叛变之前与其四位得力的助手(将军)一起问天问神用两根蜡烛代表双方,看自己能否胜过素达占皇后即其后丈夫,最终对方的蜡烛熄灭,最终取得成功。

第五次是素丽瑶皇后去世时,天空立马大变样,一片漆黑,乌云密布闪电不断,就像感觉整个宇宙已经毁灭一般。

象:文章中五次提到大象,大象虽然在佛教中也是一大吉祥物,在泰国,象是生活的好帮手,托运东西,是战场上的作战助理,泰国古代“象战”。文章中两次提到国王御象的象牙断了,一次象牙右边的断成了两断,最终大批忠诚被害,之后发生了地震和干旱,国家损失巨大,另一次断了三断,小国王被害死,皇太后和其后继丈夫登上王位。

文章中两次提到猎捕大象,前一次是将象作为诱饵使素达占皇太后的后继丈夫出来观猎捕大象,以借机将其杀害,后一次则是猹拉帕王在泰越战争,泰缅之战后,大批战象损失,为准备以后的战争而猎捕大象,象中的白象甚为吉祥,为象之最吉利者,两次象都是以战争帮手的形象出现的。

帕天拉碴王成功夺取王位后为了奖励功臣,奖品中就有象牙做的象牙竿,这里的象牙是权力的象征。

火,城隍:在文章中两次提到都成遭遇火灾,火是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原始自然崇拜中更是如此,火可以消毒杀菌,可以加热烤熟食物,同时如果不注意也将会毁灭世界,带来灾难。

城隍城神,在原始自然崇拜中,城神是可以保佑城里居民的幸福安康。王宫门的不断吱吱声音传出了不详的征兆,最终大难临头,王宫中小国王被害,皇太后及其丈夫自立为王。

鸟:这里两次讲到鸟,一次是鸟群争食而大批死亡,另一次是素丽瑶皇后死后群鸦叫声的凄泣,前者是后者死亡的征兆。也因鸟群争食而大批死如素丽瑶皇后便担心丈夫的安危,担心国家的安危而决定与丈夫出战,最终为了营救丈夫而英勇牺牲。

水:这里水是效忠的见证在素达占立其后继丈夫为王后,便让大臣们誓水效忠,使得大臣们及其不满。

2、万物有灵、鬼神崇拜。

星象师:星象师是观测现象,预知未来的,属于万物有灵中,最高境界,观看景象测知变化,同时也是国王的解梦师,这篇小说多次提及星象师,他们为国王出某划策也占卜战争吉凶。

符咒:符咒是巫师的手段,更多的.是属于鬼神信仰,中泰缅战争中缅王就派巫师施咒以取得战争的胜利,原始信仰里相信咒语,相信可以通过一些巫师的咒语以加强自己的力量,并达到剥弱对方的力量的行为。

胜利剑:剑在战争中是作战工具,在万物有灵论中,剑自然也是保佑人们战场上杀敌无数,胜利归来的神剑。这里三次提到军队在出征之前拜剑,求得剑的保佑,在帕天拉帕王叛变成功之后,也给其助手一把胜利剑作为奖励。

三、小说中的婆罗门教因素。

1、国王登基典礼。

泰国古代国王被套上神圣的光环是从波罗门教说起的,婆罗门教的三大神及其“王权神授”说把国王看成是万能的主,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国王为再生湿婆神,神圣不可侵犯。国王神圣光环从国王登基的那一刻便开始了,这里帕拉西山王与帕拉约法王的登基典礼是婆罗门教与佛的结合,婆罗门祭师主持法僧的祈祷祝福。

2、占卜师。

星象师在泰国古代皇宫中的地位不亚于僧王的地位,每一次有什么星象、征兆、或什么异常的情况星象师总是一位诠释者为人们解释所有的迷惑。帕拆拉碴提拉王听星象师的劝说(国家即将发生一场王位之争)而班师回城,但不幸的是归途中不幸而亡,王位之争还是发生了。

四、佛教因素。

1、拜佛。

在整篇小说中拜佛可谓无处不在,不论大事小事执政者总是要先拜佛。原因是:

求福消灾:在文章开始时天空一片乌云,预示着不详的时候,全城人们都竟向往寺是求佛保佑,战争之前国王将士们一起拜佛祈求佛的保佑,国王登基典礼里面也有拜佛的相关仪式,同样也是求得诸神保佑其统治长久,国家稳定繁荣。

积福做功德:都城遭火灾后人们谢佛祖、国王建寺求神、素达占皇后在有了奸夫之后也拜佛求佛、而在猹拉帕王叛变之前的两年多的出家生活也是为了求佛保佑。

2、各种仪式与纪年法。

仪式:这里的仪式由如建房得建基仪式,男子的出家仪式,国王登基典礼丧葬仪式,战前拜胜利剑仪式等等,这些仪式中无不是佛教在小说当时生活中的写照,佛不仅是现实生活中存在,在军事、生产等中更是无处不在。

3、建寺。

在佛教文化里建造寺庙是积功德也是消灾的通常手段之一,古代皇族多喜欢建造寺庙来彰显自己的功劳,往往一部佛史也就是皇家正统的历史,皇帝的功德一般也是通过其寺庙文学,(在宫廷文学未产生前)来表现。文中提到了四次建寺。

一是(戴莱珞珈纳王)死后,其子专门为他建了一座寺,在素丽瑶皇后去世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为她建了一座寺。其丈夫也专门给她建了一座寺的;大公主这一去逝后人们也为了纪念她而建立专门的佛塔。建寺的行为在戴莱珞珈纳王专门建塔为其父与其兄建塔存方国王骨灰的丧葬形式之后,便得到其它国王的逐步传承。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文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对学生上课的状态的观察,以大学语文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为案列,从激发大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课件的制作两个方面来来研究大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大学语文;激发兴趣;作品节选;教学课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央视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该节目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在高职院校的所有课程中《大学语文》课程承担着传递中国优秀文化的重任。然而在学生不重视公共基础课程的氛围中,如何上好大学语文课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兴趣,成了当今高职院校里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二、选好教材,节选好作品。

我们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是学校教师编写的一本大学语文教材。教材节选的作品量特别多,而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课时是每周两节课程,这就意味着教材上的作品并非都能进行讲解完毕,这需要教师进行有挑选的讲解,这时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价值和学生的兴趣挑选一些便于学生接受的,也便于教师驾驭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我挑选的作者有庄子、屈原、李斯、陶渊明、王维、白居易、王实甫等,我逃选的'文学作品有神话传说、诗经中《氓》、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庄子的《秋水》、《谏逐客书》、《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节选等。这些内容从学生的现场反映来看,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选好教材,节选好作品,节选出适合学生且有意义的文学作品是激发学生兴趣是重要的第一步。

三、精心制作课件,满足视觉需求。

学生对满屏文字的课件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在大大下降。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文字的出现。现在是信息化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学生对教学课件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教师做出优美精致的教学课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每周我都要利用一天的时间来制作下周上课的教学课件。我制作教学课件的原则是:“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同时穿插教学视频”。在课程导入时,我会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比如在讲解陶渊明时,我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当中的一道题进行导入。问题是:下列哪位诗人在当时不受关注,到后世“粉丝”众多?a选项是白居易,b选项是李白,c选项是陶渊明。这道题我对大赛的视频进行截图,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权威性,从而激发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之后在明确答案的环节,我把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武亦姝的回答截图下来,从而导入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讲解作者时,首先要利用各种浏览器找到清晰度较高,视觉舒服的照片插入教学课件当中。除了清晰度高的照片的插图,还要思考怎么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而把知识点传递给学生。在讲解文学作品的作者时,对于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作者,例如:孔子、屈原、陶渊明、王维等作者。我会把作者简介做成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来进行填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欲。在讲解接下来的内容时,我以和学生对话的形式进行讲解。我会分别提出以下问题:1.您了解陶渊明吗?能否用词语进行概括?2.我们学过陶渊明的那些诗文?《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3.陶诗的题材有哪些?在讲解这些问题时,师生要进行充分互动,教师不做过多讲解以引导为主,学生的回答和参与是主要教学环节。按照课堂的学生表现,学生会积极主动去回答这些问题。教师从而引入对教材节选田园诗《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讲解。学生在大课堂上手机的使用情况很频繁,为了更好的在课堂上利用手机进行学习,我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时间结束后,我来用问题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对于难点问题老师和学生进行探讨,进行探究性学习。高质量的教学课件需要任课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每个老师的讲课风格各不相同,对课件的使用习惯也各不相同。教师制作出适合自己同时也能满足学生要求的课件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是重要的第二步。

四、穿插教学视频,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教师可以适当在讲述的过程中加入影视作品的节选视频,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直观的感受。比如在讲述《长恨歌》时,可以截取热播的电视剧《大唐荣耀》中杨玉环被唐玄宗赐死的片段,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来充分理解李杨的爱情故事;在讲述《西厢记》时可以把电视剧中崔莺莺和张生佛殿偶遇的过程以及红娘被打的过程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来赏析,以此来分析红娘的性格特点;在讲述诗人王维时,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来让学生对诗人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讲解屈原的《山鬼》时,因为文章不易理解加上生词较多,可以把山鬼的歌曲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音乐来弄懂字词,结合画面来理解文章的内容。五、增加知识储备量作为大学语文老师,对教师的知识储备量要求很大,尤其是历史知识的了解。例如在讲述屈原的一生时,我需要结合史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的内容进行讲解,需要了解秦国侵略楚国,楚王狼狈不堪地逃难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在讲解李斯的一生时,我需要了解“始皇帝在东巡至沙丘时突然驾崩,临终前他命赵高拟下遗诏,宣长子扶苏回咸阳登基。赵高找来丞相李斯和胡亥,并拿出遗诏,在赵高的巧言利诱下,三人终达成协定。三人决定秘不发丧,而是先对付扶苏,然后再拥皇子胡亥登基为帝。次日赵高再次找来李斯,他让李斯造假,写下命扶苏自尽以及解除蒙恬兵权的诏书。”的电视剧情来进行讲解;在讲解王维的一生转折点时,需要老师来了解安史之乱对其所造成的巨大影响。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学生对历史和文学作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比较感兴趣。我们的大学语文教材是按照朝代顺序进行排列的,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都会对文学作品有所影响,所以好的历史知识储备对老师讲好大学语文课程来说尤为重要。总之,作为高职院校非中文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学校的大学语文课大都是大课堂,在我校每节课人数都是250个人左右,大课堂不便于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加上学生的不重视,目前大学语文课堂处于一种尴尬状态,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一方面学生不爱学,另一方面教师难教学,探索适合高职院校上大课的新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了解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对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准备。《大学语文》课程是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具有人文性、工具性、职业性等特征,是人文教育落实的最合适载体,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有重要意义。选好教材,节选好作品,制作好课件,文学作品和历史相接轨,那么接下来教师的讲课过程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兴趣的激发也就不再是困难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杨玲.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8).

[2]郭艺丁.浅谈如何激发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j].管理学家,.

高职高专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之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会计教育应以市场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兼顾部分同学的升学需要转变办学理念,促进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会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工作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已发生了变化,作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高职高专会计教育部门和会计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会计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会计教育改革。

一、现行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间皿。

(一)会计教师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而在实务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课题。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大多数会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几乎没有社会实践的阅历,严重脱离实际。即使是双师型教师,既是讲师又是会计师,但由于会计师是通过职称考试而取得的,实质上仍然是具备理论知识而实践知识欠缺,在吸纳新知识方面,缺乏自觉性,造成教学内容陈旧,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程度低,教学方法呆板。

(二)会计课程设置欠合理。与会计相关的高职高专可谓“一哄而上”,而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基本上大同小异,主要包括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基础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专业课程设置内容交叉重复,如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税法与税务会计、基础会计学与财务会计学等均存在此类问题。另外课程设置门类不完整,偏重于会计专业课程,而诚信教育及经济类基础课程比较薄弱。

(三)会计案例教学缺乏,仍然沿用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创新。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忽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会计实训教学效果欠佳。模拟资料过于真实或过于简单。过于真实,纷繁复杂,使学生无从下手;过于简单,类似于作业,影响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实训偏重于手工记帐,与会计实务脱节。

二、加大会计教育改革力度,不断提高会计教学效果。

(一)会计教师要不断学习,勤于探索,重视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会计教师应随时把握会计制度新的改进,并将之灵活运用于教学;同时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资本运作原理、金融、经济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及财务管理的教学;熟悉初级会计电算化及有关财务会计软件的使用,掌握课件的制作与使用,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自觉地与实务界加强联系,定期到企业去锻炼,提高自己的会计实践水平。努力成为一个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二)在会计课程设置方面,不能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现有的会计课程设置模式,要根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要求,以市场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兼顾部分同学的'升学需要,转变办学理念,建立新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教育体系。

1.公共课程的设置。公共课程的设置,应建立在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之上,应增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兼顾部分同学专转本升学需要,适当加大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及计算机课程的比重。

当前诚信危机、会计假帐盛行、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必须强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作为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上岗证是必不可少的从业资格,今后无论是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没有会计上岗证是不能报名的。而会计上岗证,在校期间如果要获得,必须一年中通过三门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如果是毕业后两年内取得,可免试两门课程: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仍然必须通过。所以在增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时,一定要教导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学习。2.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应开设“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经济应用文写作、经济学”等课程,开展会计的通才教育。

3.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为突出专业技能培养,从“适度与够用”出发,应增加会计主干课程的设置与课时分配,加大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审计等课程课时,优化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税法与税务会计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交叉,开设会计电算化、商业会计等课程。

4.与会计相关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开设“公关与商务礼仪、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等课程,同时作为纺织院校学生,还要懂一些工艺,如纺纱工艺学、织造工艺学、染整工艺学、服装工艺学等,为今后的会计实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教材的选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电算化会计宜选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用教材,尽量让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拿到会计上岗证。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宜选用中级会计师一考试用书,这样教材内容更新比较快,有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与深造。

(三)要重视会计案例教学。

会计案例教学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又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进行会计案例教学时,要依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案例。在课。前敦促学生做好案例分析准备工作,熟悉,会计案例及相关背景资料,准备相关理论一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相应的一会计案例教学效果。学生参与直观而感性的案例教学实践活动,能积极思考,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实践,多门课程通过会计案例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同时教师在会计案例教学中技能也得到提高。案例教学促使教师深入会计实务及理财实务,广泛进行调查研究,选编适于教学的会计案例。

(四)搞好会计实训教学。

1.应加强会计实验室建设。创造逼真的会计模拟实训环境。会计实验室包括电。

算化实验室和手工实验室两部分,电算化实验主要是在机房中使用会计教学软件,手工操作实验在手工实验室进行。手工实验室的建设强调仿真性。实验室布置、实验数据贴近实际,每人一套完整的财会人员办公用具、图章等。实验用凭证、帐簿、报表都应与企业财会部门使用的完全相同。

2.实训教材针对性强几要针对会计实训教学内容,编写实训教材,使实训内容既不是现实会计实务的照搬,又不是书本知识的翻版,从而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

3.重视会计电算化实训。目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为了使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很快胜任会计工作,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培训与实训,在开展手工实验的同时,要求学生将凭证输人计算机,完成从凭证到报表的相关操作,掌握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的操作,并与有关会计软件公司联手培训学生,使学生在校期间能获得相关财会软件上岗证。

高职高专会计教育改革,关键是会计教师素质的提高,无论是会计课程设置、案例教学、会计实训建设,都离不开会计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会计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自己在会计教育中的作用,自觉自主地关注会计改革,及时更新相关会计理论知识,同时注意拓宽知识面,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经常到企业单位参加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以适应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需要。

高职高专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之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安全教育是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入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对高校实现又好又快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职高专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意义、现状、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

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管理者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大学生的安全是其在校学习、生活、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是高职院校稳定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高校中频繁发生的各类事故令人触目惊心,“80后”、“90后”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心系千家万户,既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中普遍存在思想认识上忽视或不重视,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健全,内容不明确等问题,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影响当前安全教育管理的`因素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存在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自身、社会家庭等各个层面之中,存在于设施建设、服务质量、管理教育等各个方面之中。

客观方面:第一,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导致事故发生;第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三,高职院校大多实行半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存在管理上的安全隐患。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如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多数安全教育活动流于形式等。

学院领导应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注重长效,建立一个领导有力、机构健全、措施落实、信息畅通、工作有效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层层负责。把安全管理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个教研室、每个班级,做到人人皆知,措施明确,责任到位,对学院的防火、防盗、防爆、食品卫生、交通安全、公寓安全等诸多工作要做全面彻底的检验。学院领导、教师、辅导员和其他教辅人员要本着为学生、家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细化管理。层层抓,反复抓,形成党委领导,全员参与的责任负责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的内容规范。提高安全意识。

目前,学院设立专职辅导员管理学生,增设各楼区专职保卫人员,同时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使学院的安全管理工作有了很大提高。

1.学生工作处、总务处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如教学楼、办公室、宿舍楼、食堂应配置必要的安全防范设施。如消防、报警、防盗设施,生活设施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要立即整改保证安全。

2.辅导员要作到深入班级、宿舍、教室、活动场所与班级的学生党员、团员、干部及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日志统计工作。

3.舍务管理要严肃认真,坚持查寝制度,对旷宿的学生认真落实做好记录并报有关人员查清事实,对违反宿舍管理规定的严重违纪行为坚决制止并报学生工作部给予处分,决不姑息迁就,放任自流。检查卫生的同时,更要彻底排查宿舍安全隐患,如私接电线,使用电器,烧蜡烛、动消防器材,使用管制刀具等情况,对进入学生宿舍的外来人员严格实行登记制度,杜绝外人进入学生宿舍或留宿。

4.加强各值班岗位管理力度,对外人进入院内楼内进行登记,维护学院的正常教学秩序要教育学生遵守本院校的规章制度,和谐相处,减少学生之间矛盾。

学院要根据当前的社会形势和学院的具体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如将“消防日”、“安全日”、“世界艾滋病日”等节日作为教育契机,利用这些节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安全教育系列讲座;举办安全知识竞赛;进行消防实战演练普及社会公德、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观看专题录像等特色活动,增强大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内容更贴切。更真实。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橱窗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

结束语。

高职高专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不容忽视,长抓不懈的重点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只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时刻不忘安全管理的重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院的安全工作就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教育与职业,(12)。

[2]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科技资讯,,(6)。

[3]余宏明,高等学校安全教育浅议,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5)。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1.1制度化保障。

建立学生社团开始社会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大学生开始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引导方面给予制度支持,一是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学分制度,即将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大学生的必(选)修课程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去,肯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完备的社会实践成果认定规范与流程,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固定;二是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制度,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指导教师应是该社团的指导教师(在开展大型活动时,可以增聘1-2名指导教师),肯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激励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让教师积极深入基层,在以个人专业素养引导学生的同时,锻炼个人专业业务水平,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三是建立健全大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机制,在社团管理规范中,结合社团的性质与类别,规定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致方向与频次,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四是建立健全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对开展效果好、辐射范围大、社会反响好的优秀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对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优秀的学生社团在社团评比中给予倾斜,以形成高职院校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大众的良好文化氛围。

1.2项目化操作。

促进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内容的持续更新项目化操作是指将学生社团在开展某项社会实践活动之初,以项目申报书的形式向团组织申报社会实践活动项目,遵照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学生在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后提交较为完整、科学的.实践报告或者调查报告等。这种操作方法是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系统式的管理办法,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得到实施。如在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开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开始引入了项目化,至今已成功实施了,累计立项的校级社会实践团队和院校社会实践团队近200项。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项目化运作有如下优点:一是有利于将学生的科研创新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进行科研创新,在科研创新过程中进行实践检验,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的同时,能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同时将毕业设计、科研项目揉入到实践过程中;二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特性,可以使开展教科研的社团指导教师受益,教师借助学生的力量开展科研项目论证、中试等工作,同时也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经费保障;三是进一步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大学生在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四是使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使单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更为丰满,参与其中的学生收获更多,避免了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带来的不良影响,使社会实践活动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学生,真正使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应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开展项目化社会实践的尝试,发挥学生社团尤其是专业类社团开展项目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申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社会实践社团化运作模式走上一条科学化、长期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1.3专业化实施。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优势,打造精品活动依托社团开展社会实践要紧扣社团的专业性质与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专业知识背景,同时提供活动层次。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社团的性质进行分类,各类社团应根据个人特点开展与之相对应的活动。对于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而言,应充分利用社团专业知识背景,发挥自身优势。这样,既可以让社团成员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检验理论知识,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巩固专业思维,提升专业归属感;也可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层次和内涵。如,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协会到农村开展农机维修,电子协会进社区开展家电维修,英语社到偏远山村开展英语支教,街舞协会开展老年舞培训等等。

1.4基地化承载。

为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广阔平台社会实践基地有别于我们理解的活动场所,基地是一个相对稳定、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供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锻炼的物质平台和场地资源。近些年,高职院校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三年来,累计建设社会实践基地100余家,其中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40余家,为大学生开始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一个优秀的社会实践基地必须满足如下几个条件:一是明确的思想性,具有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不能违背教育的基本原则;二是具有一定的专业价值,能够提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平台,避免活动内容单一、形式简单、思想消极的不良影响;三是社会实践基地方与学生双赢,应在对大学生起到教育作用的同时不忽略基地的利益,强调双方利益最大化。此外,在众多社会实践基地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品牌基地、精品基地、优秀基地的示范作用,开展优秀社会实践基地评比。地方政府也应该响应高职院校和社会实践基地双方的诉求,为社会实践基地在税收、人员培训、产品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调动基地单位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育人的良好氛围。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提供了通道,是整合大学生社会教育资源的途径,为大学生尽快走入社会提供了方便,也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机会。在当前社会背景条件下,只有实现双赢的社会实践基地才有生命力,即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接受思想教育的场所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1.5科学化管理,建立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社团化运作模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坚持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管理的原则,科学化管理社团社会实践,建立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额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学生社团尤其是专业实践类社团的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考核体系当中;二是加大社团社会实践的总结制度,把实践工作经验总结与升华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定下来,常抓不懈,在常规工作中寻求亮点,不断创新;三是围绕精品社团建设,开展“一社团一品牌”活动,加大社团品牌活动建设,引导学生社团将活动重心由“内部相对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由“自娱型”向“服务型”转变;四是高度重视社团社会实践对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活动时间上进行外延,在活动内容上进行拓展,在活动形式上丰富,力争社团社会实践的常态化。

2结语。

总之,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的契合已经成为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并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的层次与质量值得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给予关注。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开展项目化运作、建设社会实践基地等实践途径,以学生社团专业知识背景为依托,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建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化运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

财经类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的思考教育论文高职财经类专业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餐饮服务管理人才已达到相当规模,呈现年轻化、专业化趋势餐饮服务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一是管理人员文化素质整体偏低,一是年平均流失率达到了较高的比例具有较高素质的一线服务人员紧缺现象始终在困扰着企业当前高职院校本着以市场为需求对人才培养的办学宗旨,实施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模式,即在高年级学生当中实施企业顶岗实习教学活动,参加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不仅有深厚的专业基础,还有着实践操作技能,更有着低成本高素质和可塑性的特点,这种合作形式愈来愈受到企业青睐作为培养餐饮服务人员的培训机构_应做好餐饮服务专业实习指导工作。

1餐饮服务企业接纳专业顶岗实习生动机。

1.1一线高素质服务人员的暖乏。

1.2顶岗实习生能为企业带来的益处。

2餐饮服务业顶岗实习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硬性安排工作岗位,人员留用采用统一管理模式。

2.2部门人际关系紧张,缺少和谐愉快工作氛围。

2.3工作给顶岗实习生带来较大心理压力。

2.4实习费用过低,心理产生不平衡感。

3针对指导顶岗实习生工作的措施。

3.1餐饮企业应建立自选岗位或定期轮换岗位机制。

3.2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3.3各部门加强对顶岗实习生个案训练工作。

3.4实习生补贴费应实行动态管理。

为调动实习生工作积极性,提高餐饮企业产品质量,人力资源部对实习生补贴费应实行动态管理:视实习生表现适当增减劳动报酬随着学生工作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步提高待遇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可增强实习生满意度,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组织绩效。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创新思考论文

(一)缺乏多种类的、有效的形式。

现阶段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咨询机构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两种主要存在形式。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一般仅仅依靠几个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咨询和疏导工作,难以实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而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心理学知识的传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两种单一形式的`教育方式未能实现应有的成效。因此,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活动形式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和资金投入缺失,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现有的师资队伍已无法适应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教育需求。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常由德育教师兼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这些教师多是非科班出身,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经过短暂进修或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后就接受工作任务,导致这些教师在开展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心理学教师的缺乏成为高职院校心里健康教育研究的制约因素之一。

(一)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态度决定一切”,而态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认识到位。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院校领导要提高认识,从源头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内涵,树立“心理育人”的正确理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学生工作的核心位置并贯穿于学校全局工作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改变单纯依靠课程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单一形式,要通过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例如,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开展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宣传教育工作,如专家讲座、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等,使心理健康知识在全校学生中传播和普及,引导学生心理正确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及优秀的品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

在新的时期,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只有良好的师资力量,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和管理。各院校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师资选拔制度,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或者获得国家级专业认可的心理学教师能更好地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引导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兼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整个高职院校在心理学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足够的重视并取得相应成果,为科学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思考

[1]王仁宏,数值逼近(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服务自动协商机制研究(博士论文).北京邮电大学..

[3]程昱.面向自治计算的自动服务协商研究(博士论文).浙江大学..

[7]张林兰,电子市场中的双边同步自动协商研宄(博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0.

[9]徐明.蔡鸿明.姜丽红.基于加速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协商策略研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4):1-3.

[12]孙天昊.电子商务中一对多协商研宄(博士论文).重庆大学.2008.

[13]吴国全.基于模式的复合服务监管关键技术研宄(博士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15]于卫红.基于jade平台的多agent系统开发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

[16]甘健侯,姜跃,夏幼明,本体方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11.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思考

摘要:对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了分析总结与思考,提出应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的组织、指导与答辩等主要环节的工作程序,以提高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论文答辩规范化质量。

引言。

毕业论文是高职高专学校应届毕业生按照教学计划在毕业前必须完成的反映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和代表学生见解、能力及成果的学术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也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检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对我院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最后一次执手训练,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论文在他们的经历当中还是第一次。所以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的组织、指导与答辩等主要环节的工作程序,以提高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基本情况分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共涵盖6个专业共287人,共完成287篇毕业论文,其中软件技术专业(软件编码方向)39篇、软件技术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方向)50篇、软件技术专业(印刷图文信息处理方向)32篇,网络技术专业57篇、计算机应用专业(过程控制方向)75篇、图形图像专业34篇。

2.过程分析。

2.1征题与选题。

本届毕业生共292人,为了使学生能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我系在教师中进行广泛征题,所拟题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术性,难易程度适中,但未能保证学生一人一题。

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实验性、动手性强的论文选题,要求导师以体现工学结合,专业与现实选题为主,报销优秀论文发表的版面费,负责统一打印论文;增加动手训练机会。

2.2开题。

学生选题经确认后,由毕业论文工作指导组正式下达毕业论文任务,选派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进行开题的各项准备工作。按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基本上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开题报告。

2.3答辩安排。

成立了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毕业论文的评阅及答辩总体安排。对于论文评阅,要求教师按照论文的.学术水平、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论文规范性、论文结果等进行全面、认真地审阅和评分。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资格进行了审查。

在答辩前召开了答辩组成员的培训工作会议,把答辩的安排和程序提前通知学生,确保答辩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为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了很好的准备。增加了同行评审,抽查了部分学生参与了论文答辩。

3.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是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前提。按照相关毕业论文工作的规定和部署,组织成立了毕业论文工作指导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论文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传达了关于毕业论文有关工作的统一要求和具体管理规定。并详细做出了毕业论文工作具体安排,作为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的主要管理文件,主要内容为:当年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如动员、部署、检查、评阅、答辩、评定成绩、总结等工作的程序和实施时间安排等。

制定了论文指导教师工作细则。主要内容为: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指导工作计划、安排与进程,指导记录等。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于选题、开题、撰写、指导、答辩整个过程,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行监督和管理。本着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的原则注重过程管理,哪怕在实验过程中多次失败,多次尝试,都是对学生最大的锻炼。经过这样的改革,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真正的投入,得到了回报,那就是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论文写作过程及论文本身的规范性也有明显改善,基本杜绝了论文严重抄袭行为。

毕业论文反映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两年半的专业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研究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对许多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见解,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科研兴趣和热情。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知识面比较窄,思路不够开阔,对如何撰写论文了解不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欠缺。许多人不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错误地认为,这是强加给他们的额外负担,有部分学生不按学院关于毕业论文有关工作的统一要求和我系的具体管理规定敷衍了事。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对今后的毕业论文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组织有科研实力和经验的教师在学生中开展撰写科研论文的教学活动,积极孕育良好的学术氛围,为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二要将学生的毕业论文更多地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提前开展、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工作。加强学术合作精神,使指导教师的指导更专业,学生科研的方向感更明确,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要提高学生索取信息、计算机绘图、数据处理、多媒体软件应用等的能力,以及对资料、信息的获取及独立分析的能力,学会将现有的资料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并作出切实的表达。

四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责任心,强化学生从事论文工作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对论文选题的审核以及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宋宝坤.关于改进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j].湖南: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

[2]纪嘉明.高校毕业论文普遍性原则及规律探讨[j].江苏: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3]李炎清.毕业论文与范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培训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它既要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生存和发展技能,又要以其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发展学生的多无职业智能。专门职业技能、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共同构成高职大学生的多元职业智能。“企业内学校”视阁下的师生一师徒制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养成大学生的多元职业智能。

[论文关键词]专门职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德技兼备职业智能。

职业智能是一个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和能力在内的综合体,学生主体必须经由不断的学习、训练和实践,才能养成多元职业智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其职业属性决定了它必须发展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专门职业技能作为大学生多元职业智能建构的基础,当是大学生需要养成的基本职业能力。

一、专门职业技能是大学生个体的职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专门职业技能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主要是指个体掌握特定职业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胜任特定职业工作的能力,在熟练操作的情况下,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和特定的生产项目等,因此,掌握专门职业技能能够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培养学生专门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j35号)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这为高职教育进行高层次专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宏观层面的政策指向。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看,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相对独立的、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多种智力。至今所确定的有八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自知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然观察智力。”专门职业技能则包含着上述智力中的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等多种智力,因此,专门职业技能培养应当成为提高个体多元智力的重要一环。

“专门职业技能是高职大学生个体的职业生存和发展前提”这一命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和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专门技能型的人才,而不是培养理论型、研究型或创新型的人才;其次,高职大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在专门职业技能缺乏的情况下,其职业生存将会面临严重挑战。因此,能够掌握关键职业技术技能,并且比较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工作,当是高职大学生职业成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专门职业技能方面却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即社会要求高职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地胜任岗位需要,但是,许多刚毕业的高职大学生并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因为有些院校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基于学科论逻辑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种与企业生产实际和具体工作情景相脱离的知识和技能。为了解决上述矛盾,许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吸收、借鉴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与嘉维化工有限公司合办了两个校企一体化视阙下的教学班,以继续推进专门职业技能培养方式的教学改革。合作教学班为学生提供了“企业内学校”的教学环境,并采用与之相匹配的师生n徒制教学组织方式,这种项目导向下的教学组织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门职业技能。所谓师生制是指由理论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向学生讲解操作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所谓师徒制是指由实训指导教师或能工巧匠进行现场实际操作演示和指导,这种教学组织方式能够协调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技能。

对于认知、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研究专家认为:“掌握理论知识与形成实践能力之间并不存在直接联系,理论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因其具体内容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种能力也更多的是并列关系,而非等级关系、演绎关系。”因此,职业教育应当摒弃学科导向的从理论到理论的传统教育理念,着力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就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专门职业技能培养而言,首先从职业分析人手,在借鉴德国kmk学习领域课程合理经验的基础上,对该职业岗位需要具备的技能进行解构,细化各项职业应用技能和岗位工作技能,制订合理的专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合作办学班设在企业内部的优势条件,将课堂的学习、训练和课堂外的生产性实践岗位有机地衔接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以师生制教学组织方式培养学生认知方面的专门职业技能,以师徒制教学组织形式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养成实际工作所需的'专门职业技能。为了提高技能训练效果,教学活动需要设计项目导向的面向机电一体化岗位的训练内容,将数控加工机床及其配套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作为重要的专门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并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进行演示、训练和操作。在此过程中,对学习和训练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给以指导,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动作技能和沟通能力。例如,就平面铣削任务中的铣削用量训练任务而言,由于涉及铣削深度、每齿进给量、铣削速度及主轴转速和给进的速度等诸多方面的操作技能,许多学生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操作,如果教师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指点和示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和训练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专门职业技能,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实际工作所需的专门职业能力。然而,面对工作岗位变化频繁和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高职学生还必须发展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综合职业能力是大学生养成多元化职业智能的标志。

综合职业能力是个体职业能力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个体所应追求的职业能力理想。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都需要大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首先,个体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其养成综合职业能力的根本原因。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为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养成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是高职教育和社会上技能培训机构的本质区别。其次,高职学生未来的工作单位基本上是中、小企业,这些单位所提供的工作岗位通常是一种复合岗位,因为它没有实力聘请生产所需的各类人才,这要求在该单位工作的员工必须具有跨岗位、跨专业的能力。

最后,社会发展和个体求变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现实依据。当代社会,产业革命不断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的朝阳产业,也不断淘汰着一批又一批的落后产业,这使得人们不太可能终其职业生涯于某一特定岗位。只有具备了综合职业能力,“当职业岗位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政治发生变动的时候,个体不会因为原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老化而束手无策,而是在变化了的环境里解决寻求自己新的坐标起点,进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学生个体必须养成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等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

理论分析与现实当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当是所有理论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的愿望。为了继续推进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的教学改革,我们合作办学班的课程设置、教学环境优化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开发,都进行了项目导向下的改革,从而提供了有关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样本。在课程设置方面,打破了传统的由教师主导所制定的三段式课程模式,采用以项目课程为主导的课程模式,在此理念下,由教育研究专家、教师和企业的能工巧匠,合作拟定项目导向下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导向的教学组织活动。在教学环境优化方面,合作办学班为学生提供了“企业内学校”的教学环境,学生将在设在企业内部的教育教学场所中完成三年的学习过程,从而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养成提供了良好的认知与训练条件。例如,就《内孔加工》项目的教学活动而言,首先,教学活动由理论课教师所主导的师生制教学组织开始,教师重点对项目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点、工作任务、步骤和注意事项、实践操作,做出详细的介绍和解释,让学生对项目的任务有一个认知层次的把握,此过程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其次,教学活动进展到技能实训阶段,也就是师徒制教学活动所主导的阶段。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只能领会技能操作的一部分,难以把握整个项目的操作要领,此时,需要教师或能工巧匠用语言或者示范动作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以帮助其顺利完成课堂训练任务。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达到以技能实训提高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目标。

职业转换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中的高级职业能力,是学生的可持续职业能力,具备该项能力的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变换。这种能力对于高职大学生尤其重要,因为许多高职大学生缺乏职业理想和职业转换意识。校企一体化是培养大学生职业转换能力的最佳平台,根据现有的成功经验,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和手段对合作办学班的学生进行职业转换能力教育:首先,利用“企业内学校”的优越条件,在课余时间带学生到生产一线参观,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企业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岗位群,帮助学生树立岗位可能发生变化的意识。其次,有计划地带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操作和维护数控设备,参与模具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对他们进行简单的电子仪器设备的调试、维护和管理训练等,以培养学生的复合技能。在此过程中,其职业转换能力逐渐得以初步形成。职业转换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标志着学生具备了综合职业能力。当然,高校德育课程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多元职业智能的核心要素。

高校的教育具有系统性,它一方面传授知识和帮助大学生养成技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互促发展。对此,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有关德育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多元职业智能是一种互促发展的关系,南于高校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所以,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经由高校德育教育而渐次形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以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论述了高职院校开设德育课程的必要性,加涅学习结果所包含的态度内容与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两者之间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因此,态度学习及其所内含的德育就理应成为学生多元智能教育和发展的一部分。著名职业教育学家yelon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技能形成和迁移的教学模式,“即mas模式,他认为影响技能迁移的因素有四个,即动机。意识、技能和支持。”上述理论通过动机和意识论述了德育在学生技能形成中的作用,从而为我们以德育促进学生技能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在实际的德育教学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认为(有部分高校教师也认同此观点),他们来到学校是为了学习实用的工作技能,德育课程由于不能促进技能的形成,显得没有一点实用价值。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高职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职业道德缺失等问题,这些现象与高校德育的缺失或“不在场”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对以上高职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找准德育的切入点,树立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理念,避免单纯枯燥的理论说教,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与具体的情景结合起来,将德育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结合起来。

在理论课德育中,其内容主要侧重于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想、信念、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内容的认知教育,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制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认知,对于道德品质在帮助个体顺利融入社会中的作用,弗洛伊德以超我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作为人的社会化的最高阶段,“超我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它是个体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养后逐渐形成的,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上述理论认为,超我实现的前提是个体必须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而德育的主要作用即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学生实现超我的过程中,德育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技能实训课的德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全程伴随着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岗位转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并以合格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从而实现以德育促进学生技能发展,以技能训练促进学生认知、态度、能力和思想品德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智能总目标。

总之,在多元智能观指导下,通过实施项目导向下的师生一师徒制教学组织形式,并以“企业内学校”为多元智能的实践平台和实现载体,当学生个体历经多次的学习和技能训练活动,随着其专门职业技能、核心职业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渐次形成,高职大学生的多元职业智能最终得以养成。从而在以德促技、以技培德的良性循环下,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具备多元智能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为和谐个体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做出高职教育应有的贡献。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实施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论文

21世纪,随着全新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校人力资源的独特性及其优势使其成为高校最为关键和核心的技能。随着高校改革不断的深入,许多高校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高校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能否管好人、用好人是高校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要保证高等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对高校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其人力资源状况直接决定着该校的知识创新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因而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基础性指标之一。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高校人力资源是教育资源中的第一要素,它是活的和能动的资源。高校人力资源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六大特点。

1、高校人力资源的智力性。高校人力资源的智力性是指高校人力资源在认识和理解客观事物,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时有较强的能力。高校人力资源的智力性非常明显。它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主要表现为:第一,高校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和为社会经济文化服务的三大职能,决定了其智力要达到一定的质和量;第二,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人力资源必须不断更新,积累新经验,认识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第三,高校要进行智力投资,并使之转化为智力资本以便长期受益。

2、高校人力资源的能动性。高校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是指高校人力资源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活动中起着主动和导向作用。高校人力资源既是单位开发和利用的对象和客体,同时也是开发和利用的动力和主体。其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自我意识强烈,能主动地寻找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如进修、读博等;二是自主选择专业,能够主动、有目的、有方向地与受教育者相结合,培养优秀人才;三是能够创造性地、积极地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活动。在高校里面,教学科研人员、党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是人力资源的几个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的教师,他们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主体。学校要发展,首先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在其他社会资源一定的前提下,高校只有拥有高质量的教师人力资源,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才能为社会、为学校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高校人力资源的连续性。高校人力资源的连续性是指高校人力资源在投入使用以后能够继续开发,使用过程亦即开发过程。在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情况下,高校人力资源在开发后,必须继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沿着“适应―不适应―开发―再适应―再不适应―再开发―再适应……”的这样一条轨迹进行,形成一个适应、不适应与再开发的环环相扣的连续链条,引领着高校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工作。

4、高校人力资源的时效性。高校人力资源是一种有生命的资源,它的形成、开发和利用都受时间限制。研究表明,一位大学生在毕业后4~5年内,工作处于探索阶段,学习期间所获得的知识不足以应付实践的需要,应该进行再学习,接受继续教育。4~5年以后,工作已经进入主动状态,能够独立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并且提高较快。30~55岁是一个人的最佳时期和最佳年龄段,这一时期的人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55岁后,创造性有所减弱,但教育、教学经验更加丰富,工作更加成熟。由此可见,重视高校人力资源的时效特征,应该抓住关键时期,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争取取得良好的培训和开发效果。

5、高校人力资源的'两重性。高校人力资源的两重性指的是高校人力资源一方面培养人力资本,通过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活动使受教育者获得人力资本,成为人才;另一方面高校人力资源又是人力资本的消费者,用已经获得的人力资本去培养受教育者的人力资本。也就是说高校人力资源既是人力资本的创造者,又是人力资本的消费者,具有两重性。

6、高校人力资源的再生性。高校人力资源的再生性指的是高校人力资源在运用过程中出现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问题。然而,高校人力资源通过“人力资本耗费―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再次耗费―人力资本再次投资”的这样一条运行规律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的再生。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各地方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高校之间竞争不断加剧。因此,充分认识到目前高校人才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我们认清形势,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理念。普遍学校没有建立甚至不知如何建立统一的、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目标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粗放、随意、意识淡薄。近年来,随着生源竞争和学生就业对口率低等问题的日益凸显,许多高校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快速直接地解决招生、就业等宏观问题,以及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硬条件,而忽视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等“软实力”问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2、绩效考评指标比较模糊。

绩效考评已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全面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绩效考评能够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人尽其才和人尽其用。但从体制上来说,高校与企业有很大区别,因此不能用企业的考核要求与标准来作为高校的考核要求和标准。所以,高校绩效考评中存在考核标准无法确定、优良绩效无法评估等问题。高校的考核指标体系中也缺少了关键性的业绩指标,比如,缺少较高的教学质量,缺乏优秀的管理人员等。对于考核内容来说,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每年都在新的形势下有所变化。

3、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

当前,一些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也存在着诸如急于求成、好大喜功等问题,盲目追求高学历或高职称人才的引进人才,缺少从区域特色、行业特点和学校发展规划等方面与学校专业建设、师资力量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引进的人才类型、层次、素质标准等方面进行细致地分析和合理地论证,导致人才引进工作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表现出重视职称、学历,轻视实际能力,重视学术、轻视道德,重视引进人才、轻视人才培养等状况。

4、人事制度改革进程落后。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推向深入,涉及教学、科研和管理各个方面。但是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却显得十分滞后,这其中有事关利益得失的原因,导致改革不深入、不彻底,改革也遇到了较强的阻力。目前部分高校的人事管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其对高校的各项工作的影响也日渐突出,导致难以有效调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开发出高校师资队伍所具备的能力。

四、改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为提升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除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外,还应该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做长远规划,加大培训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并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上实现有效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着手:

1、实施“以人为本”的选拔及聘用机制。

我国高校一著名校长曾说过:“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一个大学的关键之处不在大楼,不在占地面积有多大,而在与境界之高,思想之大,高等教育是一个创造性很强的教育,教学与研究与基础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等级观念淡化,在人格上双方是平等、独立的。所以加强沟通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领导与员工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可以有设立校长接待日、设立校长信箱等,让教职工可以知道领导的决策有哪些,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同样还要经常组织人事部门深入基层,了解大家的所想、所做以及有什么难题需要解决等,并且公开的进行办理,让教职工参与到决策中去,唤起他们的集体意识,以此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人才的选拔,竞聘上岗的管理,学校对双向选择的方针坚持的前提下,应该还需要注意的是应聘者与学校之间相互需求的吻合程度。竞聘者必须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上形成和学校一样的观点。同样,学校应充分考虑竞聘者的发展和实现其价值的高层次的需求,力求为学校教职工提供好的发展机会与条件,营造激励人才干事业、干好事业的环境和氛围。

2、对人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统筹兼顾,树立全面的人才观。

学校的发展既需要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以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也需要一批德能兼备,善于管理的政、教辅人员以及工勤技能人员,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能顺利、规范、高效地运作。高校的发展,不仅需要享誉全国的大师,同样也需要能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和服务教师的各类管理人员全方位的服务。所以,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的要求,把人性化管理思想融入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注重人的差异性、层次性,强调人的不同需求,突出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充分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合理使用,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推进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统筹兼顾各类各层次人才,使他们各司其职,人尽其才。

3、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充分有效地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目前,许多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采用“量化管理”,无论是对业务水平还是对教学、科研能力的考核,除了教学课时、发表论文以及项目课题等硬性指标外,大多缺乏其他行之有效的评估手段,评价模式单一,过分强调奖惩性,忽视发展性。部分高校对教师质量评估不区分学科均沿用统一的标准,对教师的评价局限于业务水平上,缺乏对其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缺乏科学性的考核标准体系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高校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而影响到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势在必行。

在具体的实践中,应遵循以下步骤:确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合理设置考核机构――全盘考虑考核内容――严格把关考核程序――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同时考核体系的建立首先要以绩效为中心,要转变目前只注重“量”而不注重“质”的考核方法,特别注重教学和科研的创新性。其次,由于不同学科在科研工作的内容、性质以及特点上具有较大差异,成果的表现形式多样,因此制定考核标准时不可“一刀切”。再次,由于不同学科的特点以及学术研究自身的规律,考核周期的制定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再者,考核全过程应向全校教职员工公开,以保证考核过程的公平、公正以及结果的客观、有效。最后,考核结果最好量化,不要出现比较模糊的考核结果,比如,“不称职”、“基本称职”、“称职”以及“优秀”等。

4、注重人才潜能开发,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在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发挥教职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条件。一方面,要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的原则,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搞活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分配上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建立重贡献、重实绩,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分配制度,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

总之21世纪是一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体现于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其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者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职责,寻找正确的创新路径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之路,既要务实,又要敢于大胆创。

财经类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的思考教育论文高职财经类专业

摘要:

本文从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和财经类顶岗实习的模式中来分析其顶岗实习模式的选择、思想的认识、企业的管理、考核的方式等存在的问题对实习的质量影响,结合实际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

顶岗实习;思想认识;建议;考核。

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一)集中统一。

财经类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由于受工作岗位性质和单位的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采用的顶岗实习模式主要有三种:集中统一、自主联系、分散实习,其中后两种模式采用较多。一般很多校企合作单位由于公司的规模和财经类岗位工作内容的特殊性等原因,所以每次接受顶岗实习的数量都较少。因此采用集中统一的形式实习难度较大,只有将一些酒店宾馆、连锁企业作为实习单位时才能提高顶岗实习的岗位数,较适宜采用集中统一的顶岗实习模式。

(二)自主联系。

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很好的'拥有顶岗实习的机会,很多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在面对合作企业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数和学生数产生矛盾时,就采取学生自主联系顶岗实习的方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的意义上的确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与一家企业所能够提供的岗位数之间的矛盾。

(三)分散实习。

分散实习是针对学校面对一个合作企业所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数和学生数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把需要顶岗实习的学生相对的集中分散到几个合作企业中去完成顶岗实习教学。

二、现有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顶岗实习方式选择复杂。

尽管有三种顶岗实习的模式可供学校选择,但由于财经类管理岗位的特殊性和企业的规模及性质等原因,导致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在选择顶岗实习方式时还是存在较大的困难,很难有较好的企业适合满足所有需要顶岗实习的学生。所以很多时候,只能是采用多种形式的顶岗实习模式来平衡这一矛盾。

(二)学生思想认识狭隘。

由于现在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很少吃苦,所以很多学生都是不愿意顶岗实习怕苦怕累。也有一些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只是一个形式对专业学习作用不大,还有学生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认为自己是大学生面对顶岗实习的岗位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了,工作报酬又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等狭隘的思想认识。

(三)学校教育管理存在不足。

有的学校由于办学理念和实习单位不足,很多时候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是“缺斤少两”的。主要表现在实习时间缩短、实习内容与专业紧密性不强等,甚至还有学生没有实习开具虚假实习证明。在学生顶岗实习的思想认识教育上缺乏力度,管理上缺乏约束和激励制度或者缺乏执行力。

(四)实习成绩难以鉴定。

实习模式难以统一,很多不是集中实习,学校在管理上难以对每一个学生实习地都指派实习指导教师,而有一些实习单位有没有专门的人员来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或者是有些单位在对待学生顶岗实习上又不够重视,在学生实习成绩的鉴定上只是应付而已不能客观公正的去对待。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鉴定只是根据学生最后所提交的实习总结报告进行鉴定,对实习过程很难了解。

(一)思想认识是根本。

要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将其真正落实下去。思想认识是根本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那么顶岗实习这项工作就没有办法开展。所以,学校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四方主体都要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首先从学校领导来看,应该有专门的分管教学的领导直接抓该项工作,要认识到高职高专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主要就是在顶岗实习中提高,对于顶岗实习来说是每一个学生都必修的;其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在学生的平常教学和管理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能因为可能顶岗实习会对自己工作带来一定不便性就不顶岗实习。主要是有些学院没有专门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所以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求专业课老师和辅导员去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去指导和管理学生,有些老师就觉得不方便就会有抵触情绪。

(二)经费制度保障是关键。

把顶岗实习工作做好,从激励管理中来看,学校在顶岗实习经费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上要保证。首先在专业指导教师和实训管理教师上要有经费投入,要确保老师在外指导学生经费补贴充足投入,指导的有成果的教师还要有奖励,形成经费保障激励制度;其次,在学生顶岗管理中要有制度来规范老师、学生、企业的各种行为,可以出台一系列可操作的规定细则而不是方向性的框架规定。

(三)企业管理要落实。

在顶岗实习中,特别是分散的顶岗实习模式中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管理指导积极性。避免出现企业只对自己想实习后留任的学生管理指导,表现不好的学生采用放任。所以要做到将企业管理落实,一方面和合作企业签署一些文件来督促企业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学校在选择校企合作伙伴时,尽可能选择一些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四)实习任务要明确。

为真正使得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有收获,学生在离校进行顶岗实习之前要明确学生本次实习的任务。所以每个专业要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实习企业情况等制定可行的实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进行顶岗实习,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高,实习的抵触情绪将会减少,顶岗实习工作就容易开展效果也会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勤生.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2]高琳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高职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问题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摘要: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恶*事件也越来越多,如何应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已是各大高校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探索和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的一些具体措施。

据20**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有16%~25.4%有心理障碍,主要以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为主。这些年,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引起的极端事情越来较多,如因心理问题而自杀的的事件在大学里已屡见不鲜,学生凶杀案件也越来越多。种种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做好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大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到22岁之间,正在由青春期向成熟期过渡,这个年龄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心理上却没有成熟,很多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由于大学的学习、生活和高中的学习、生活又有很大的不同,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失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等。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的问题。

由于大学的教学方式、学习环境和高中截然不同,学生刚从高中升入大学,很多同学刚开始的时候都不太适应,同学们已经适应了高中时老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时,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要完成多少的任务等都是老师安排好的,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行了。而大学却不一样,老师主要是采用启发性教学,主要是靠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很多学生开始都不能够适应,不知道该做什么,自学能力很差,加上大学的学习环境宽松,自由安排时间较多,部分同学一时松懈,出现逃课、沉迷网络等现象,平日没有认真学习,得过且过,等到考试的时候就开始紧张了,出现考试恐惧综合症等心理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因为挂科而跳楼自杀。

2、生活方面的问题。

与高中不同,大学的同学可能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刚开始都会有些不适应,语言、信仰、习惯、饮食等各方面也都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不懂人情世故,不能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不能够和同学友好相处,于是脱离群体,出现焦虑、悲观、抑郁等心理问题。

3、情感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正处在情感的萌芽阶段,这个时候,一方面,他们渴望爱情,异性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和神秘感,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对爱情的认识,往往追求的是浪漫、刺激,他们对爱情有很高的期望,动不动就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烂,一部分同学还发生了性行为,相处长久之后,感情破裂之时,由于不能接受分手的现实,很多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因情自杀已经成为大学生自杀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4、家庭问题。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家庭经济问题,一个是家庭关系问题。家庭经济问题可以直接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压抑等心理问题。家庭关系不良也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现代的大学生个性张扬,叛逆心理很强,很多学生不能理解父母的一些想法和要求,不能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家庭关系紧张。

5、躯体疾病问题。

当学生出现一些躯体疾病时,往往会导致学生的不安和焦虑,尤其是当出现一些疑难杂症、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对自我形象、自尊、就业影响较大的疾病时,学生一般都无法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又不敢说出来,害怕老师和同学知道,心理负担极大。

6、就业压力问题。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和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就业无疑是现在的大学生最担忧的问题。很多学生担心毕业找不到工作,由于忧虑出现厌学情绪,有些同学刚进入大学就开始担心毕业后的工作问题,这些都会使他们产生焦虑的心理,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指的是通过排查和日常生活观察发现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出现伤害自己或别人行为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都会有一段时间的异常表现,比如说情绪、生活习惯、言语等方面,对存在有以下现象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重点对象处理:生活习惯反常,情绪低落,抑郁,独行、不予同学交往者;有出现失恋、躯体疾病、考试失败、经济危机、家庭变故等遭受其他重大事故者;有在网络日记、qq空间等有暴露自杀念头或报复他们意图者;亲人、朋友中有过自杀情况者;有明显的人格缺陷和精神障碍者;长期睡眠障碍,不修边幅,精神颓废者;总是对自己不满意,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者。

1、加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片面、错误的认识、认知方法和观念是导致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现在的大学生年龄大部分集中在18到22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等还不是很成熟,而且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在日常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应有意的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认知方法,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2、开展心理危机教育,增强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学校应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专业讲座、校报、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等形式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学生对心理危机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心理危机,当自己或者是身边的同学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主动的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3、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建立动态的学生心理档案。

在新生入学时做好第一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试,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划分,这样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和措施。

4、建立校、系、班级、家庭四位一体的危机干预体系。

要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必须构建校、系、班级、家庭四位一体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形成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以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为中心,各院系分别建立第二级心理咨询站,各班级分别建立心理问题反馈小组。学生处、心理咨询室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中心,全面负责和领导全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和调配各相关部门协同合作,认真履行职责;根据各系反馈的信息,对于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给予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对于无法缓解的应及时转介。各院、系为二级中心,由系领导、辅导员等非专业的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初步干预,对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上报给一级干预中心。

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积极探索和研究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方式、方法,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协作和共同努力。作为一名高校的辅导员,我深切的感受到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沉重性,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够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援助,共同努力,帮助高校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丽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09)。

高职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问题的思考的论文

摘要:高中生心理情感危机已经成为高级中学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对高中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只有把握准高中生出现心理情感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他们的心理危机,帮助他们渡过情感危机的难关,才能让高中生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高中教育要实现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让学生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尽量减少和防止情感危机的发生。高中生心理情感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其受到思想因素的干预,同时也受到心理因素的干预。通过分析高中生心理情感危机,探讨解决高中生心理情感问题的措施,促进高中生健康发展。

高职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问题的思考的论文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在自我认知、社会价值、伦理道德、就业交友等方面的压力和冲突日益显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全社会的焦点。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危机,分析危机特点与类型,并采取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己成为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课题。

(一)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

现代危机干预理论之父caplan认为,当个体面对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和供给发生改变,而他原有处理方法及惯常手段已不能应对当前困难情境时,他就会产生暂时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由此可见,心理危机是个体的一种非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内心世界的一种严重失衡,这种失衡让个体感到沮丧、焦虑、紧张和压迫。

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是指高校学生由于其所处的校园环境、特定身份、年龄特征,在交友、求学、成长等一系列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面对心理失衡,调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采取可运用的方法来积极帮助个体改变困难情境,使个体身心达到危机前的健康水平,就是心理危机干预。

(二)心理危机类型。

1.成长性危机,是指大学生个体在一系列连续成长时期发展的急剧转变使其处于行为和情绪的混乱无序状态。如新生刚入学时心理上的不适感等。成长性危机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与克服的,是可以预期的,通常也称内源性危机。

2.环境性危机,是指大学生个体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心理上的.失调,是无法预料和控制的。

3.存在性危机,是指大学生个体在思考人生价值、人生目标以及其他道德性问题时产生的心理挣扎。存在性危机既可以是现实性的,也可以是追悔性的,还可以是持续性的。

1.时间特定性。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一般集中在新生入学初;寒暑假放假前和开学后;考试复习前后一个星期;家庭、情感发生变化;就业、择业前后等特殊时间段内。

2.人群特殊性。根据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心理危机容易产生在以下群体中:性格自卑、极端内向群体,人际交往困惑群体,经济困难群体,学校困难群体,网瘾成性群体以及新生、毕业生群体。

3.方式、方法过激性。大学生群体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人格尚未塑成,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经历困难无助时更容易采取极端、毁灭性的手段。近几年频发的大学生自杀和伤害他人事件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近年来,高校己成为心理问题发生、发展的集中地。以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例,退学、体学、降级人数共17人,其中因心理问题退、体、降的共有8人,占总数的47.06%。通过对电气学院级本科生676人进行心理普测的数据显示,有34人存在重度心理问题,占学生总数的0.os%有自杀倾向的学生4人。这一数据较之于级要高出0.01%。

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心理危机己成为高校学生状况、困扰频发的主要问题源,成为高校及思想政治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健全组织机构,组建心理危机三层六级干预防护网。

学院现在运行的是三层六级心理危机干预防护网络模式。第一层是以学生为基础,分为一、二级预警。一级预警是以宿舍为单位,宿舍长为责任人,负责关注本寝室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二级预警是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心理委员和秘密联络员为负责人,负责关注本班级同学的心理异常情况。第二层是以学院为核心,分为三、四级预警。三级预警由专职辅导员负责,四级预警由学院专职心理模块辅导员负责。辅导员通过日常的走访以及一、二级学生的上报获取信息,并将信息反映到专职心理辅导员处,由专职心理辅导员进行危机评估和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第三层是以学校为龙头,分为五、六级预警。五级预警由校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六级预警由校心理危机领导小组负责。该层次主要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其他级别成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并进一步评估危机的严重程度,选择心理危机具体的干预手段。

(二)建立系列预警机制,完善心理危机干预预警体系。

依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中的“预防为主”原则,学院建立了危机干预预警体系,做到尽早摸清情况,及时介入、排查,准确预判评估和及时咨询、治疗。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制。学院每年都会对新生进行学期初的心理普测,根据测试结果建立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及学院心理危机学生特殊关注档案。

2.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匿名汇报制。学院每月安排辅导员老师在班委中进行匿名的心理状态排查。

3.学生心理异常学期初上报制。学院专职心理辅导员在每学期初了解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填写更新《心理危机学生档案》。

4.骨干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训制。每学期聘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老师为从事心理工作的学生骨干进行专业的心理知识讲解和培训。

(三)寻找策略方法,建立心理危机干预运行机制。

1.建立心理危机评估制。针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根据危机等级程度,有选择地上报学院学生工作书记及学校相关部门,并选择危机干预方案。

2.建立心理危机及时救助制。院校相关部门要制订应对心理危机的多项预案,保障救助的及时性。

3.建立心理危机信息屏蔽制。危机事件发生后,院校应进行适时的心理危机信息和刺激物的阻控。

4.建立心理危机应急处理及监控制。对于有自残、自杀倾向的学生,辅导员应立即将其送往专门医院进行救治,并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联系家长,做好危机后的安全保护工作。

(四)开展特色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培训机制。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于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学生自我分析,增强自我认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五)加强沟通联络,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社会支持系统。

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中,高校不能一味地单独作战,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医院以及朋辈关系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学校、家长、医院互动的危机干预系统。

学院心理危机干预模式运行至今,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和效果,在三层六级危机干预防护网络下,全体通力合作,将一些潜在的心理危机事件扼杀在摇篮中,使一些棘手的危机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的干预。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医学遗传学》教学思考论文

目前,当代医学检验科学已经成多学科交叉、应用实战强的一种科学[1]。医学检验模式正在由传统模式向心理、生物、社会的模式转变,其精准情况、可以快速的把数据信息转化成临床资料,在疾病诊治以及预防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对检验专业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综合学科的全面素质,在新时代有新的高度要求。

1检验专业妇产科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妇产科学并不是一门单独存在的学科,同外科、儿科以及内科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许多学生认为其以后不会进入到妇产科中工作,尤其是男生认为妇产科只是女生的专业,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没有,上课时抵触情绪很大,经常迟到和缺习。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的态度不端正、不够严肃,还有一些学生甚至缺乏医德,不够尊重患者[2]。

妇产科患者均为女性,隐私保护是患者的难言之隐,在检查受我国传统思想影响与束缚,患者几乎都不是特别愿意把生殖器官当做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刻意的去保护自己隐私,持有不配合的态度,甚至不愿意进行涉及到生殖器的检查,尤其是在男医生或者男实习生面前。

教师教育理念深受传统的教育模式、机械单调的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特点、规律、教育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缺乏了解,机械性套用经验进行教学而未创新。一部分教师没有足够的责任心,仅是把教学当成一种谋生手段,方法不够科学,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且师生缺乏足够的互动,倒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

医学院校的招生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是每年进入到医院实习人数越来越多,增加了患者畏惧心理与抵触情绪,再加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使许多学生实习期不能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无法真正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心理受到影响,对医生行业产生怀疑。再加上临床医生工作繁杂,在教学上时间就相对减少,所以,就不得不缩减计讲课、讨论病例时数,更没有时间取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淡化了教学工作。

2新时期检验专业的妇产科教学的体系。

按照我国高校检验专业总体的培养目标:培养基本理扎实和检验技术过关的检验医师,所以,医学检验专业妇产科的教学体系同其他临床医学授课体系要存在一定的差别[3]。我国目前全日制本科科教材为妇产专业统一编制成,其主要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同学,以围绕基础理论,需做出合理的调整,并注重新知识同医学检验的有机结合,包括由大数据检验数据来分析疾病的相关转归和预后,给临床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导与咨询。妇产科学包括产科学、产科学和计划生育学三部分,其主要内容涉及到了妇女生理、疾病、防范、治疗等方面,也涵盖了预防保健以及预防疾病诊治。医学检验同生殖医学以及围生医学存在密切的关系,并成为了一个共生整体。所以,针对性教学工作应在课时有条件情况下根据不同内容来设置教学目标、重点以及难点,除了阐明疾病的病理和机制之外,还要充实同检验相关的内容,凸显如何选择检验方法和分析检验数据。

3教学方式的改良。

医学教育基础模式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理论知识与技能,方法简单,大都为填鸭式的教学,注重理论而弱实践,限制了学生创新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妇产科学教学需思考的问题为如何将检验数据玉临床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将医学检验转转化检验医学[4]。妇产科学的教学关键为改变授课模式,把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转换成启发式、问题式、反转式以及开放式等学生为中心的方式。也可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用精品教学,加强病例的.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理现象、病理现象等理论知识。

4实践中促进医学检验同妇产科学的结合。

在實践中,可把需讨论的疾病情况问题提前告诉给参学者,让参学者按疾病种类进行设计、检验方法选定、鉴别诊断疾病的判断等分析治疗效果以及判断预后等。组织学生组成见习小组综合讨论资料,指导学生可以从数据中提炼出疾病的知晓度,对学生对立分析问题能力进行培育,确保学生深度全方位思维技巧,并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比如,在课堂上给出检测镁离子的浓度,让学生对有可能几种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对临床工作的梳理,在使学生深刻认识通过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效性的同时,也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风险控制以及不良反应。与之类似的检验医学同妇产科学知识的结合点还有:异位妊娠与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上皮性卵巢癌与ca125(糖链抗原125)等[5]。

5小结。

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使基础医学同临床医学结合的检验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要求检验人员密切结合实际。为实现新常态下检验医师培养的要求,使妇产科学教学的模式应作出合理的改变。但教改是一个长期有效且谨慎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需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完备,并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来作出相应的完善,力求探索出一个合理、可行行很高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611。

[2]张清伟,宋佳玉,王锋等。cp结合tbl教学在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重庆医学,2016,45(8):1133—1135。

[3]蔡昱,翟建军,张玉洁等。四位一体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28(9):946—949。

[4]肖正华,李静,林英等。cbl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1):84—85。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创新思考论文

摘要: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创新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即在现有的客观环境下转变教育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从矫正学生的行为偏差到引导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转变,关注对象从少数问题学生到所有学生的转变,授课方式从满堂灌教学向体验式教学转变,从课堂主渠道唯一途径向第一课堂理论传授、实践教学团体辅导和依托协会开展心理活动三个课堂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转变。

积极心理学倡导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要发现学生自身的正能量,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对环境的控制感。

1.现状。

目前,辽宁各高校开设心理健康课从16学时到32学时不等,以合班大课教学为主。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绝大多数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一些体验式活动由于时间有限,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开展,大部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没有得到挖掘和提升。

2.问题。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分关注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即使对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不适合。学生有对号入座的可能,特别关注自己的消极行为,忽视自己的优势,夸大自己的症状,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忌讳。

二、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1.整合教学内容。

针对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将心理健康内容与积极心理学内容有机融合,分为4个模块、12个子项目。

(1)模块一: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人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为高职院校实施积极人际关系的教育提供了范式,可细分为4个子项目。项目1:人际交往原则和技巧;项目2: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项目3:网络中的交往;项目4:异性交往。

(2)模块二:积极自我。

自我评价、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核心。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自我的理论为提升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提供了依据和可实践的模式,可细分为4个子项目。项目1:接纳自我;项目2:增强自信;项目3:感悟幸福;项目4:生命的意义。

(3)模块三:积极情绪。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关于情绪能力的学习必不可少,可将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情绪的理念教给学生,对培养其识别、转化、调整情绪能力十分重要,可细分为2个子项目。项目1:积极情绪;项目2:乐观和希望。

(4)模块四:积极应对。

积极应对既是一种理论倡导,也是一种训练。培养学生积极应对的.心理品质既是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工作能力的积累与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可细分为2个子项目。项目1:意志的力量;项目2:感恩磨难——逆风飞扬。

2.优化教学设计。

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体验、领悟成长的幸福。四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可分为12个子项目,其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一致的。通过暖身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即贴近的,不受学生人数、空间限制的体验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分享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心理情景剧等手段传授心理学知识,引领学生提升;再次创设教学情境,运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成长。

3.开展以团体辅导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教学。

根据教学计划撰写团体活动讲义,团体活动由任课教师和辅导员担任团体辅导师。团体活动的内容根据教学主题设计,一方面培养学生在团体中成长,另一方面为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服务。

4.依托心理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社团是笔者学院人数最多的社团,定期开展活动,例如,“525心理健康月”活动、心理沙龙、心理剧大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5.创新考核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的成绩评定应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考核与课外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

参考文献:

[1]林晓桂.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

[2]戴吉,戴嘉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3]吴佩杰,宋凤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3).

[4]钟晓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构建[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相关范文推荐
  • 11-26 刑法学教学方法问题论文(通用18篇)
    通过研究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到不同写作风格和技巧的运用。在以下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校园霸凌是一种存在于学校的、学生之间的欺
  • 11-26 大自然中的我(实用16篇)
    优秀作文是立意高远和思想深邃的,它能够启发读者的思维和提升他们的人生观。这些优秀作文范文通过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写作风格,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我是一棵小树,一
  • 11-26 月党员思想汇报幸福(热门16篇)
    党员思想汇报是监督和约束自己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党员思想汇报样例,供大家参考学习。【敬爱的党组织:。秋天是最
  • 11-26 应届毕业大学生自我评价(精选20篇)
    自我评价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工作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效率和质量。希望以下的自我评价范文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
  • 11-26 副职竞聘演讲稿(汇总20篇)
    竞聘是一个注重实力和能力的过程,而非靠运气或别人的帮助。下面是一些竞聘案例的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卡耐基说过:“不要怕推
  • 11-26 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学设计(优质19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制定的一种详细的教学安排和组织安排,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要开始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了吗?教学
  • 11-26 对大自然的爱大全(16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适当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写,以增加文章的趣味和吸引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不妨从中汲取一些写作的智慧。是最真实的世界,是
  • 11-26 孔乙己的读书心得(模板23篇)
    读书心得是读书的必经之路,通过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读书籍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 11-26 教会赞美会主持词(汇总18篇)
    大家好,作为主持人,我将竭尽全力为大家带来一次愉快的交流体验。接下来,请大家聆听一些专业主持人的意见和建议,或许能对你的表演技巧有所帮助。1:春雨如酥,春风醉人
  • 11-26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三期观看心得体会(优质20篇)
    面对失败,我学会了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现在,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读一篇来自知名作家的心得体会,体味其中的智慧和感悟。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